國際競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12:56: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際競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服務貿易構筑國際競爭論文
內容提要: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步加快,服務業將逐漸取得國民經濟活動的主導地位。本文對影響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相關因素及國際競爭力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就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如何構筑國家競爭優勢,從政府孵化、戰略管理、產業政策等角度提出了若干戰略思考。
關鍵詞:國家競爭優勢;結構升級;政府作用;戰略管理;相關產業
20世紀90年代以來,擴大國際服務貿易越來越成為發展中國家改善國際貿易地位,提高經濟效率及國際經濟競爭力,乃至增加外匯收入、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途徑。從戰略意義上看,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從而逐步構筑國際服務貿易國家競爭優勢,對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更加有效地參與國際分工、提高國際經濟地位至關重要。
一、構筑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國家競爭優勢的理論背景及其必要性
對國家競爭優勢進行最為系統研究的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ter)先生,1990年,他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關于現代競爭優勢理論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經濟論壇組織的達沃斯年會,1986年初步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冷戰結束以后,國際競爭轉移到以經濟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上來,從而各國對國際競爭力、國家競爭優勢的關注日益高漲。邁克爾·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認為,一國競爭優勢的構建主要取決于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產業,企業組織、戰略與競爭度,以及機遇和政府作用。該理論為我們研究國際服務貿易提供了嶄新的思路,拓寬了理論視野,能用來合理詮釋一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現狀,預測一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前景。
在今天的國際競爭實踐中,一些國家順利勝出,一些國家卻一敗涂地;一些國家在某些產業獨占鰲頭,而在另一些產業卻處于劣勢,瀕臨出局。這一現象在國際服務貿易中表現更加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貿易額從1970年的640億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6530億美元,進一步增長到1999年的13400億美元。國際服務貿易額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從1980年的17%提高到1999年的19.7%。隨著國際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傳統理論已很難對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做出較為理想的解釋。人們也常常根據“比較優勢”來思考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問題,但不能系統把握知識經濟條件下國際服務貿易的新特征,并相應制定科學的競爭戰略。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互聯網、衛星、數碼技術進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動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與擴張對高新技術的應用能力、研究與開發能力以及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國際服務生產與消費所固有的兼容性及不可儲存性得以強化。國際服務貿易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升級,像金融、保險、房地產、商務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十分迅速,在服務貿易進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從長遠來看,如果我國服務企業不注重高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并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及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現有的“比較優勢”將隨著我國經濟逐步國際化而喪失殆盡,甚至轉變為“比較劣勢”。我們應該在新的理論指導下,重新規劃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在參與國際服務競爭的過程中,政府要從全局的高度,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建立完善的行業協調機制,積極規劃和誘導服務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資源,逐步構筑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國家競爭優勢。盡管我國在高級生產要素、相關產業發展水平,企業組織、戰略與競爭度,尤其政府作用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但從中長期而言,居安思危,逐漸考慮構筑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國家競爭優勢是十分明智的戰略選擇。
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1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1.1當今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
1994年4月,117個國家和地區在包括《服務貿易總協定》(簡稱GATS)在內的烏拉圭回合一攬子協議上簽字。GATS于1995年1月1日與《建立WTO的協定》同時生效。GATS是服務貿易領域中形成的第一個全球性多邊法律框架,借以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條件下消除服務貿易壁壘,擴大國際服務貿易,促進貿易各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也標志著WTO體制較以往的國際貿易體制更完善。
當今服務貿易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最為活躍的領域,1980年到2006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從7674億美元擴大到53304億美元,期間增長了5.9倍。服務貿易總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份額從1980年15.7%上升到2006年的17.9%。同時,國際服務貿易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1)新興服務業不斷涌現,服務貿易的結構進一步調整
長期以來,服務貿易領域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業。隨著全球新科技浪潮的推動發展,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到服務業上,計算機信息服務、咨詢、金融等服務行業不斷涌現并迅速擴張,世界服務貿易正逐漸由傳統的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為基礎的傳統服務貿易轉向以知識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為基礎的現代服務貿易。
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探討
1上海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1.1服務貿易規模逐年擴大,增長快,占比高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十分迅速,根據最新中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由2000年的600億美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7130億美元,平均增速達17.37%,全球出口額占比至2014年達4.6%,排名第五,進口額占全球比重8.1%,僅此于美國。作為中國大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今年服務貿易發展迅猛,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01年的95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1966.7億美元,年均增速24.7%,高于同期全國年均服務貿易增長率。
1.2上海服務貿易結構日趨合理
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結構中,進口額增速整體大于出口額增速,且差額有擴大趨勢。從行業結構的角度看,上海新興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傳統服務貿易規模擴大,結構趨于合理。根據商務部2011年中國服務貿易統計的數據,上海出口服務貿易中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比重高于全國水平,運輸和旅游產業仍然占據上海服務貿易中的主要部分,新興服務貿易行業如金融、信息等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雖然迅速,但發展仍相對滯后。
1.3新興服務貿易發展迅速
國際競爭策略分析論文
[摘要]在當今旅游在線服務迅猛發展的勢頭下,網絡作為在線服務的載體迅速發展起來,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并發展的。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將依托傳統行業實體和專業產業資源后盾發展電子商務,在信息化基礎上提高對使用關系的管理水平,實現價值增值。我國的旅游業現已全面開放,綜觀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旅游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和運作方式,我們從中可以總結出一些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如建立旅游資源數據庫,旅游企業和旅游網站結盟,實行個性化定制服務,提高旅游網站訪問量,推行電子機票等。
[關鍵詞]旅游電子商務國際競爭借鑒發展策略
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的興起給旅游業帶來了新的契機,網絡的交互性、實時性、豐富性和便捷性等優勢促使傳統旅游業迅速融入網絡旅游的浪潮。美國著名的CRG-Research公司稱,2005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增至6200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為40%,其中旅游業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650億美元,全球約有30多萬家旅游網絡企業在網上開展旅游服務,全球享受過旅游網站服務的人數超過2億人次,據世界旅游組織(WTO)預計,5年之內旅游電子商務將占全球所有旅游交易的25%。在未來4至5年內,旅游電子商務占電子商務中的比重將達到2O%~25%。
一、旅游電子商務在歐美和日本的發展
早在2003年歐洲旅游者在線消費額已達到290億美元。美國旅游電子商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不僅旅游專業網站數量驚人,而且已經形成了類型功能比較齊全、涵蓋旅游業各個方面的網上旅游產業體系。2004年,美國有2900萬個家庭在網上進行旅行預訂。歐美國家對于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在不斷結合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先進的經驗和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在線旅游與電子商務
國際競爭有效論文
在國際商務活動中,交易者出于清償債權債務、獲得融資便利、降低交易成本、規避風險等諸多考慮,對金融服務的要求日趨綜合化。備用信用證(StandbyLetterofCredit)這一集擔保、融資、支付及相關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金融產品,因其用途廣泛及運作靈活,在國際商務中得以普遍應用。但在我國,備用信用證的認知度仍遠不及銀行保函、商業信用證等傳統金融工具。鑒此,認識備用信用證的法律性質及功能所在,并予以合理應用,無疑有助于企業更有效率地參與國際競爭。
一、備用信用證的法律性質及其運作原理
備用信用證起源于美國。由于美國法律曾經禁止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擔保業務,作為應對之舉,一些商業銀行即以商業信用證的派生形式——備用信用證,變相提供擔保服務。其后,備用信用證的適用范圍逐步擴大,迅速演化為一種國際性的金融工具。
備用信用證的確切釋義是什么?1977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管理委員會首次對其做出了界定:不論其名稱描述如何,備用信用證是一種信用證或類似安排,構成開證人對受益人的下列擔保:
(a)償還債務人的借款或預支給債務人款項;
(b)支付由債務人所承擔的負債;
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的若干問題述評
在經濟全球化和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條件下,各國都設法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發展競爭優勢,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和產品,以提升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本國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
目前,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已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界、企業界和廣大民眾關注的焦點,相關文獻日漸增多,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已經引起不少經濟學者的興趣。本文試圖對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中的國內外研究概況、研究對象和內容、經濟分析范式、經濟發展階段等理論問題作一些初步研究和述評。
一、國內外研究概況
1、國外研究概況
國外對產業國際競爭力問題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人們對國際貿易問題的探索,但當時并沒有明確提出“產業國際競爭力”這一概念。從絕對成本論(AdamSmith,1776)和比較優勢論(DavidRicardo,1817)到要素稟賦論(HeckscheandOhlin,1919),再到此后的人力資本論(T.W.Schultz,1975)、技術差距論(M.Posner,1961)和產品生命周期論(R.Vernon,1966)等,本質上都是對“產業國際競爭力”問題的研究。
明確提出這一概念并對其展開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美國,并由此帶動了學術界對產業國際競爭力問題的關注,從而促成了1980年世界經濟論壇對產業國際競爭力問題展開專門的研究和討論。經過數年努力,終于在1986年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國際競爭力理論研究體系(趙彥云和李靜萍,1998)。
化妝品國際競爭力分析論文
[摘要]主要在產業競爭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上,運用比較分析、實證分析、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采用有關國際競爭力的評價體系對我國化妝品國際競爭力強弱進行了實證分析。
[關鍵詞]國際競爭力化妝品中國
一、研究綜述
國際競爭力研究包括國家、企業、產業或產品等不同范疇,生產要素觀認為,國際競爭力的強弱取決于一國或地區生產要素—勞動力、資金與自然稟賦等方面具有的相對優勢。此觀點自亞當·斯密創立絕對優勢理論以來源遠流長,大衛·李嘉圖和赫克歇爾一俄林都繼承了這一觀點。
邁克爾·波特通過分析決定和影響產業或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環境因素,構造了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的“菱形理論”,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種商務環境因素如何決定和影響產業或產品國際競爭力,以及各種商務環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研究其對國家競爭優勢的決定作用。
金碚等在研究中國工業國際競爭力的理論和方法時,構造了分析國際競爭力狀況和主要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雖然研究過程中探討了對外經濟政策、國家經濟安全及產業結構演進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系。但整個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工業國際競爭力實現指標和直接及間接影響因素指標分析上,而且沒能進行全面系統的國際比較研究。
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論文
摘要:從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和成長四階段學說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管理發展學院的理論三個方面,對有關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相關理論研究做了一綜述。
關鍵詞: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優勢理論;鉆石模型
1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
1.1絕對優勢理論
這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適宜其生產某些特定產品的絕對有利條件,各國都生產自己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相互進行交換,那么彼此都能獲得絕對利益的好處。
1.2比較優勢理論
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在對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進行選擇和構建的基礎上,對我國蔬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系統評價,并與其他主要蔬菜生產國進行國際比較。本文基于實證分析作出主要結論,最后針對我國蔬菜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對增強我國蔬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所裨益。
關鍵詞: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政策建議
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蔬菜產業經過20多年的擴張,已形成相當大的產業規模,并由于該產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在該領域取得了比較優勢,形成了國際競爭力。在本世紀初的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中,蔬菜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再一次成為農業尤其是外向型農業的發展重點。本文通過對我國蔬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狀況進行系統評價,試圖為我國蔬菜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相關建議。
評價指標的選擇
(一)RCA
顯示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簡稱RCA)。RCA,是指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價值占該國商品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該種商品出口價值占世界商品出口總值的份額的比例。
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全面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是維護產業安全的戰略舉措。針對WTO后過渡期我國產業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本文從深化體制改革、突出科技創新、加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大行業重組、培育企業核心能力以及主動運用WTO貿易規則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等方面就如何全面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產業競爭力產業安全
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是以新的發展觀做好維護產業安全工作的戰略舉措,這關系到我國能否處理好外貿發展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的關系,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我國能否成功應對加入WTO后過渡期的復雜形勢,從根本上解決當前貿易摩擦和各種貿易壁壘的影響。由于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和產業安全的因素十分復雜,因此,提升產業競爭力以維護我國產業安全的基本對策思路應當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有利于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國際因素,充分調動一切有利于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國內因素,主動適應國際貿易形勢和國際市場要求,積極發揮產業政策的作用,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基點,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結構優化和產品結構升級為基本路徑,同時積極運用我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各項權利,依法維護國內產業的合法權益。
充分認識國際貿易形勢對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的新要求
盡管我國是貿易大國,但產業國際競爭力總體不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從近幾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中我國的排名遠不及印度,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現實狀況。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國產品出口市場過分集中,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經濟體和中國香港占近70%;另一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及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比重很低,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人才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我們應當有憂患意識,看到我國一些產業確實存在著生存和發展的危機。
當前的國際貿易形勢對我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加快,國家保護國內產業的形式也越來越多,不再局限于使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特別是發達國家以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標準等非貿易壁壘為武器,加大了保護國內市場的力度。由于我國出口商品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水平相對不高,受環保因素影響較大,國外對我國實施的這些技術性貿易壁壘,使我國出口的化工產品、機電產品、農產品、紡織品、建筑材料等都已經或即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面對越來越多的各種各樣的貿易壁壘,我國產業應當充分認識到產業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絕不能因為當前出口貿易的高速增長而失去正確判斷,必須從根本上采取切實措施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