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0 09:11:00
導語: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在對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進行選擇和構建的基礎上,對我國蔬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系統評價,并與其他主要蔬菜生產國進行國際比較。本文基于實證分析作出主要結論,最后針對我國蔬菜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對增強我國蔬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所裨益。
關鍵詞: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政策建議
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蔬菜產業經過20多年的擴張,已形成相當大的產業規模,并由于該產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在該領域取得了比較優勢,形成了國際競爭力。在本世紀初的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中,蔬菜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再一次成為農業尤其是外向型農業的發展重點。本文通過對我國蔬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狀況進行系統評價,試圖為我國蔬菜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相關建議。
評價指標的選擇
(一)RCA
顯示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簡稱RCA)。RCA,是指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價值占該國商品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該種商品出口價值占世界商品出口總值的份額的比例。
我國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
(一)RCA測算
國際經驗表明,如果RCA大于2.5,則國際競爭力極強;若RCA指標在1.25~2.5之間,則國際競爭力較強;若RCA指標在0.8~1.25之間,國際競爭力中等;若RCA指標小于0.8,則國際競爭力很弱。
實證結果表明,我國姜、鮮大蒜、干制和罐裝蘑菇的國際競爭力極強,鮮干菜豆、鮮干蠶豆的國際競爭力較強,鮮干洋蔥和鮮蘿卜與胡蘿卜的國際競爭力中等,而其余的品種則競爭力很弱,尤其以新鮮的萵苣、番茄、長豆角等在國際市場上顯示出極弱的國際競爭力。RCA指標還反映出既有新鮮又有加工制品的品種國際競爭力普遍較強,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加工制品強化了該品種的競爭力。在國際蔬菜市場上,各蔬菜出口大國也是各有優劣。
(二)TSC測算
TSC值處于-1和1之間;TSC值趨近于-1,表示該產品競爭力很弱;TSC=-1表明該產業為完全進口產業化;而接近于0時,表示該品種的進出口趨于平衡,國內外的同類產品因產品差異化而各具競爭優勢;TSC越接近于1該品種的國際競爭力越強。我們分別計算了世界主要蔬菜出口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和墨西哥2003-2004年間與中國的TSC系數值,并進行對比分析,限于文章篇幅,可直接向作者索取實證結果。
可以看出,我國鮮大蒜、腌黃瓜、鮮洋薊、蘿卜與胡蘿卜、姜、鮮菠菜、干與罐裝蘑菇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鮮干菜豆和蠶豆的競爭力較強,鮮冷番茄和鮮干洋蔥一般,鮮鷹嘴豆等其余品種則競爭力很弱。對于意大利等蔬菜出口大國,各蔬菜產品的競爭力有很大的差異。意大利的優勢品種較少,有胡蘿卜、菠菜、甘藍,而茄子、蘑菇、扁豆、鷹嘴豆的競爭力極弱。西班牙在所討論的25個品種中,有10個品種都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比我國擁有同等競爭力的產品數目要多。美國很多品種都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極強競爭力的品種數目不如西班牙和中國的多。墨西哥的姜、蘑菇、小扁豆、馬鈴薯、長豆角的市場占有率都相當小,不到1%。剔除這些品種之后,黃瓜、洋薊、茄子、鷹嘴豆、甘藍、辣椒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三)EAV測算
確定一個時期內,該國哪一種產品或哪一類產品具有更強或較強的出口競爭力。以0為界,EAV<0,則出口競爭力弱,且EAV越小,競爭力越弱,EAV>0則出口競爭力較強,且EAV越大,競爭力越強。
從整體上看,我國蔬菜產業在2001年才顯示出較強的國際競爭力。1990~1995年期間,我國蔬菜出口競爭力是較弱的,但隨后幾年出口競爭力以很快的速度增長,特別是1995~1999年出口競爭力提升得很快,到2001年,EAV轉成正值,表現出一定國際競爭力。
(四)CA測算
根據FAO數據庫統計,我國蔬菜出口種類主要包括:新鮮蔬菜;干制蔬菜;罐裝蔬菜;蔬菜汁;脫水蔬菜;醋泡蔬菜;其他加工蔬菜;冷凍蔬菜;短期保鮮蔬菜;均質保鮮蔬菜等十大類。因為干制蔬菜、罐裝蔬菜和蔬菜汁數據不全,故本文只分別計算了我國其他七類蔬菜1999-2003年間的CA指數,并進行動態分析,限于文章篇幅,同樣可直接向作者索取實證結果。
新鮮蔬菜:指數取值落在[1.2,3.6]區間內,與1990年相比,除1991年和1996年有所增長外,總體呈下降趨勢,且1999年后,下降速度劇增,2000年僅為1.28,比1990年減少60.74%,在隨后的幾年中,該指數有所回升,2003年為2.10;脫水蔬菜:徘徊在[4.4,6.4]區間內,1990年達到最大值6.34,此后呈下滑趨勢,1997年后波動較小,保持著約22%~25%的下降率;醋泡蔬菜:徘徊在[0.3,0.6]區間內,且呈現“增——減——有增有減”的三階段;其他加工蔬菜:指數取值落在[1.8,4.1]區間內,1990年達最大值4.09,此后總體呈大幅下跌趨勢,尤其在1997年以后,降低速度加快;冷凍蔬菜:取值落在[2.6,4.3]區間內,1990年為4.25,是11年中的最大值,此后除1991年下降速度稍慢外,其余年份以約30%~38%的速度下降;短期保鮮蔬菜:CA指數在[7.2,12.1]區間內遞減,其下降的速度由慢到快,表現為三階段;均質保鮮蔬菜:徘徊于區間[-0.00097,1.3],除1992年大于1外,其余年份均小于1,總體呈大幅下降趨勢,特別是1997年后其降速已超過85%。
結論與政策建議
首先,我國蔬菜產業總體上具國際競爭力,但并不明顯。我國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蔬菜具有較強的價格和成本競爭力,但由于長期以來我國蔬菜產業重數量輕質量,加工程度低,安全衛生隱患和無序競爭等問題使產業競爭力大打折扣。從長期來看,雖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但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其次,不同種類蔬菜國際競爭力存在明顯差異。從各相關評價指標來看,我國不同種類蔬菜國際競爭力存在顯著差異,不盡相同。對此,本文應揚長避短,充分遵循比較優勢原則,有選擇地實現我國蔬菜產業“走出去”戰略的跨越式發展。第三,從國家間的國際競爭力比較可以看出,我國蔬菜出口的潛在市場應定位于世界主要蔬菜進口國。這主要是指集中在歐洲、美洲的發達國家及亞洲一些國家。具體包括德國、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荷蘭、意大利及中國香港。
基于上文實證分析,對我國蔬菜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出以下建議:首先要大力發揮本地綜合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按比較優勢優化品種結構,著力培育有競爭力的特色蔬菜產品。其次,要大力提高整個蔬菜產業鏈的科技水平,著力增強蔬菜產業的科技支撐。必須把科技進步放到蔬菜產業發展首位,走科技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相結合的蔬菜發展之路。再者,加大脫水蔬菜的出口,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國際市場流行的需求品種,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優化蔬菜品種結構。第四是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在鞏固現有市場的同時,根據不同國家的產品市場缺位,努力開拓新市場,形成市場多元化格局。最后,應組織建立蔬菜行業協會,我國蔬菜出口經常出現國內出口商相互壓價造成惡性競爭,因此早日建立蔬菜行業協會,規范競爭秩序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沈朵朵,胡建杰等.我國蔬菜出口貿易概況及其發展對策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06(3)
2.劉榮茂,何亞峰.加快我國蔬菜出口產業發展的策略[J].浙江農業科學,2006(1)
- 上一篇:獨家原創:檢察院責任能力演講稿
- 下一篇:獨家原創:檢察院刑事案件存在問題的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