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05:53: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校教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教材

探究高校教學質量教材運用

1高校教材使用現狀分析

1.1現狀透視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識是學習各個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不僅內容相對較少,而且是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論和知識。因此,國家教委可以組織全國的專家和學者統一編寫,教材使用中的問題也就相對少些。但是對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學科和專業種類繁多、另一方面許多學科還在發展和研究當中,同時還有許多新學科和知識在不斷產生,所以像中小學教育那樣統一編寫、使用教材是不太現實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由權威機構或權威學者編寫的教材,另一種則是由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

權威教材數量相對較少,其中也有差別。通常由國外引進的教材在教師和學生中是比較受歡迎的,一方面在許多領域國外的研究水平是領先于國內的,比如管理學、經濟學等;另一方面,在引進的時候也是選擇了國際上相對權威和知名度較大的教材。而國內的權威教材則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緣故之外,國內的學術環境還經常要受到與學術研究無關的因素影響,這也使得權威教材的認定事實上常常不是將學術水平作為最重要的依據。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則是良莠不齊。有許多教師本身就是該專業的研究者,他們將自己多年的實踐研究成果寫入教材,這樣的教材不僅教師用起來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也覺得與實踐聯系緊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師為了評定職稱或其他一些非學術的原因編寫教材,編寫的過程通常是東拼西湊、四處節錄完成。使用這樣的教材,教師要不時指出其中的問題甚至是錯誤,有些教材更讓學生根本無法學習。

查看全文

高校教材管理新模式詮釋

我國傳統的高校教材征訂發放方式已歷時了幾十年,模式單一,不分對象,只是保證課前到書。但隨著教育改革以及以人為本精神的回歸,傳統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出現了危機。新思潮的確體現了鮮明的個性和時代特征,同樣適用于高校教材管理探索和改革,使其從傳統的、舊的限制和不合理狀態中解放出來,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

1傳統教材管理模式的弊端

1.1教材的征訂發放仍是計劃經濟管理。統一訂購,統一發放,人手一冊,不允許不買。這種模式不可謂不好,但只適用于無償分配或者教材的價值與價格背離不大的時代,否則就有強買強賣之嫌,加重了學生經濟負擔。

1.2學生缺少選擇教材的自主權。高校教材絕大部分是由任課老師一人指定的,且無論該教材是否適用,價格是否合理,是否是本學科中的優秀教材,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接受者購買使用,否則考試難以及格。新思潮提倡的是反思和批判精神,它要求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材的使用,喚起學生對所用教材的熱情。

1.3高校未將教材折扣退還于學生,為減輕學生負擔著想。近些年,教材的價格虛高已是不爭的事實,高校教材的開本逐漸同國際接軌,大開本,大部頭、裝幀豪華的教材比比皆是,價格也是一路上揚。一般說來教材的折扣返還于學生是理所當然的,不退是不正常的。而很多高校從未將學生預交教材款的使用明細帳,向學生公布。

1.4教材庫存積壓嚴重,耗費較大,不講效益。每年高校教材的采購量都是相當大的,但教材使用的周期卻在不斷減少。原來一次訂購的教材可以使用三、五年,而現在有的教材只能使用一年,增加了教材征訂的難度和庫存量,耗費較大。

查看全文

剖析高校教材管理的現狀與創新

摘要: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及高教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的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方式等發生很大變化。為適應時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高校教材管理工作者應充分了解自己服務的高校教材管理的現狀,找出不足,并不斷開拓新思路,采取新方法,致力于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創新。

關鍵詞:高校教材管理;現狀;創新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進行教學和科研的重要保證,它反映的是一個學校教學、科研及其成果的水平,是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意義主要有:教材建設包括教材體系的建設,教材的編著與教材的推薦使用,教材供應與管理(教材計劃的編制、采購,教材的進出庫及保管),教材的分發、零售,教材的臺帳、財務管理等。教材的研究包括教材體系以及教材本身的研究,教材建設與管理方面的研究等。不同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點也有所不同,但優秀教材的遴選和推薦使用、教材的供應與日常管理應該是大多普通高校都必然重視的常規工作。但落后的教材建設、教材研究、教材供應理念嚴重地制約了教材管理的質量。因此了解教材管理的現狀與不足,找出差距是高校教材管理創新的前提條件。

1高校教材管理的現狀與不足

1.1對教材建設缺乏系統研究教材建設是教材工作的基礎,教材研究對教材建設與教材供應具有指導作用。許多高校對教材管理部門缺乏應有的重視,認為教材的征訂發放很簡單,只要能正常運作就行。加之人員編制少,久而久之便形成教材管理人員只是每天頻繁應付事務性工作,與師生之間只是簡單的教材供應,致使教材建設和教材研究工作非常薄弱。一方面教材的優選率不高,教材在選用上存在較大的隨意性,主要表現在:教材選用存在著簡單化傾向,使用一些“職稱”教材、人情教材,無法發揮教材管理部門的監督作用。教材選用管理過程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評估體系,加之學生對教材選用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致使教材評價工作的開展達不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教材研究是不斷提高教材編寫及選用質量的重要保證,但多數高校還普遍存在著“重視教材編寫輕視教材研究”的現象,使教材建設工作進展緩慢,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高校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求[1]。

1.2落后的教材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高校教材管理新模式透析

我國傳統的高校教材征訂發放方式已歷時了幾十年,模式單一,不分對象,只是保證課前到書。但隨著教育改革以及以人為本精神的回歸,傳統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出現了危機。新思潮的確體現了鮮明的個性和時代特征,同樣適用于高校教材管理探索和改革,使其從傳統的、舊的限制和不合理狀態中解放出來,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

1傳統教材管理模式的弊端

1.1教材的征訂發放仍是計劃經濟管理。統一訂購,統一發放,人手一冊,不允許不買。這種模式不可謂不好,但只適用于無償分配或者教材的價值與價格背離不大的時代,否則就有強買強賣之嫌,加重了學生經濟負擔。

1.2學生缺少選擇教材的自主權。高校教材絕大部分是由任課老師一人指定的,且無論該教材是否適用,價格是否合理,是否是本學科中的優秀教材,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接受者購買使用,否則考試難以及格。新思潮提倡的是反思和批判精神,它要求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材的使用,喚起學生對所用教材的熱情。

1.3高校未將教材折扣退還于學生,為減輕學生負擔著想。近些年,教材的價格虛高已是不爭的事實,高校教材的開本逐漸同國際接軌,大開本,大部頭、裝幀豪華的教材比比皆是,價格也是一路上揚。一般說來教材的折扣返還于學生是理所當然的,不退是不正常的。而很多高校從未將學生預交教材款的使用明細帳,向學生公布。

1.4教材庫存積壓嚴重,耗費較大,不講效益。每年高校教材的采購量都是相當大的,但教材使用的周期卻在不斷減少。原來一次訂購的教材可以使用三、五年,而現在有的教材只能使用一年,增加了教材征訂的難度和庫存量,耗費較大。

查看全文

高校教材選用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教材選用是高校教學管理中的一項基本工作,目前高校教材選用中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對高校教材選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教材選用問題對策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教師施教、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選用合適的教材,按教材進行生動的教學,是完成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要求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在各種教材層出不窮的今天,如何滿足學科自身教學需要,科學、合理地選用教材,已成為各高校的教學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材選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出版混亂,給合理選用教材增加了難度

某些出版部門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基礎課程、熱門課程的教材成了競相出版的對象,同一門課的教材竟多達十幾種甚至幾十種,而一些冷門專業、新興學科和選修課教材卻普遍缺乏,這樣就造成教材重復出版與教材缺乏并存的現象。教材重復出版造成的不僅是資源的浪費、教材內容的低水平重復,也給選用優質教材帶來了難度,而有些課程連基本的教材都沒有,選用更是無從談起。

查看全文

高校教材管理新模式思索

我國傳統的高校教材征訂發放方式已歷時了幾十年,模式單一,不分對象,只是保證課前到書。但隨著教育改革以及以人為本精神的回歸,傳統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出現了危機。新思潮的確體現了鮮明的個性和時代特征,同樣適用于高校教材管理探索和改革,使其從傳統的、舊的限制和不合理狀態中解放出來,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

1傳統教材管理模式的弊端

1.1教材的征訂發放仍是計劃經濟管理。統一訂購,統一發放,人手一冊,不允許不買。這種模式不可謂不好,但只適用于無償分配或者教材的價值與價格背離不大的時代,否則就有強買強賣之嫌,加重了學生經濟負擔。

1.2學生缺少選擇教材的自主權。高校教材絕大部分是由任課老師一人指定的,且無論該教材是否適用,價格是否合理,是否是本學科中的優秀教材,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接受者購買使用,否則考試難以及格。新思潮提倡的是反思和批判精神,它要求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材的使用,喚起學生對所用教材的熱情。

1.3高校未將教材折扣退還于學生,為減輕學生負擔著想。近些年,教材的價格虛高已是不爭的事實,高校教材的開本逐漸同國際接軌,大開本,大部頭、裝幀豪華的教材比比皆是,價格也是一路上揚。一般說來教材的折扣返還于學生是理所當然的,不退是不正常的。而很多高校從未將學生預交教材款的使用明細帳,向學生公布。

1.4教材庫存積壓嚴重,耗費較大,不講效益。每年高校教材的采購量都是相當大的,但教材使用的周期卻在不斷減少。原來一次訂購的教材可以使用三、五年,而現在有的教材只能使用一年,增加了教材征訂的難度和庫存量,耗費較大。

查看全文

高校商務英語教材出版探討

【摘要】作為培養大學生商務知識和英語能力的主要載體,高校商務英語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英語教學的模式和實際教學效果。目前,我國商務英語類教材雖然種類多樣,但總體質量不高,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及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高校商務英語教材也亟須轉變傳統開發模式,積極應對新環境的挑戰,實現立體化教材的開發和出版。

【關鍵詞】高校;商務英語;教材開發;教材出版

自商務英語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展至現在,商務英語相關教材的出版市場獲得了各大出版商及教材編寫者們的關注。目前,市場上的商務英語教材可謂百家爭鳴、各具特色。但經過相關調研,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商務英語教材內容較為陳舊,問題頗多,現狀不容樂觀。教材是教與學的基礎,商務英語作為綜合專業,注重的是對新型應用型專業英語人才的培養,商務英語教材存在的諸多不足,必然會限制商務英語學科的發展,對其教學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如何更好地實現高校商務英語教材的開發,促進其出版發展,值得思考和探索。

一、高校商務英語教材開發現狀

目前,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已進入穩定發展時期,市場上冠以商務英語名稱的教材數量頗多,主要可分為國內學者的自編教材和直接從國外引進的系列英文影印版書籍。我國多數商務英語教材內容陳舊、形式單調,已不能很好地滿足時展對復合型應用人才的較高需求。1.教材需求分析缺乏針對性。我國出版機構在進行商務英語教材編寫的時候仍然存在認識誤區,認為商務英語教材作為大學英語教材的輔助材料,需滿足高校各專業學生及英語愛好者的需求。總體看來,教材編寫目的不明確,導致教材針對性不強。較之一般英語教學,商務英語的獨特性體現在其是一門專門用途英語,有自身獨特的使用場合和專業技能。在進行教材編寫之前,出版機構要對學生的專業需求和學生現階段的英語水平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教材的調研和開發。目前,國內出版的多數商務英語教材對讀者的使用需求過于主觀臆斷,這與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不相符。此外,缺乏針對性的商務英語教材分析和教學大綱設計,也造成教材編寫完全聽任市場驅動,學科地位得不到認可[1]。2.教材體系規劃缺乏科學性。縱觀目前市場上的商務英語系列教材,我們不難發現,現有的多數教材內容重復贅述,教材形式較為單調。比如,聽力教材本應注重對學習者聽力方面的訓練,但有的教材出現了大篇幅的口譯技巧等,使得該學科的教學主線已經偏離。再者,多數商務英語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沿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教材理論構架和大綱設計,教材內容缺乏創新,甚至連目錄、章節都大同小異。3.教材內容設置缺乏實用性。商務英語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開展商務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習者的從業。因此,商務英語教材的編寫除了要有充分的理論依據,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實用性,要有豐富的案例分析。現階段的商務英語類教材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明顯,出版機構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過于偏重理論學習,忽視了實訓教材的開發。實踐教學作為高校商務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關鍵。一般來講,高校商務英語實踐教學可分為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兩部分,但目前來看,校內實訓的教材多為教師自編自選的材料,內容繁雜、隨意性強,缺乏統一的主次標準。而現階段市場上的商務英語實訓教材也較為匱乏,對高校教師來講,找到與相關教材配套的實訓教材相當棘手,這也成為現階段商務英語教材開發的重要問題[2]。4.教材內容難度把握不當。充分把握商務英語教材的難易程度對更好地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現階段的商務英語教材在內容難度控制和處理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問題。比如,有的商務英語教材中過多地對公共英語的基礎語言知識進行贅述,教材編寫過于簡單,對專業學生來講,沒有任何挑戰難度,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動力。有的教材又明顯過于專業化,教材中包含眾多的專業理論和詞匯,學生往往對這些專業內容一下子消化不了,漸漸喪失學習興趣。出版機構在進行商務英語教材編寫時,要注重層次性,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進行專業知識的系統掌握和英語技能的吸收,才能真正發揮教材應有的價值,達到教學相長[3]。5.教材編寫隊伍的漏洞。高校商務英語是綜合性學科,涉及經濟、貿易、管理和英語語言應用等知識和技能,也融合了多個學科的特點,以保證學生掌握專業的英語知識和商務技能。所以,相關教材編寫者只有在商務和英語兩方面之間周密權衡,才能開發出優秀的商務英語教材。這也要求商務英語編寫者不僅要具備牢固的英語知識和英文功底,而且要有基礎的商務知識。目前來看,有的出版社并沒有對參編教師認真審核,只注重市場營銷,忽略了教師的編寫水平;有的主編在編寫中不溝通、不調研,再加上審核把關不嚴格,出版的教材質量堪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商務英語教材的開發和出版。

二、對商務英語教材立體化出版發展的探討

查看全文

高校教材營銷策略探索與實踐

摘要:數字出版時代高校教材逐步向數字化紙數融合方向發展,催生了新的教材形態和營銷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出版社迫切需要突破固有思維,創新營銷模式,通過打造高水平特色教材,實施精準營銷,才能實現效益提升,順利完成新時期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數字出版;高校教材;營銷

隨著新時期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又稱慕課)的逐步推廣與落地,不僅改變了傳統授課方式的組織過程,而且使教材與課程之間呈現強關聯性,也帶來了教材向數字化紙數融合方向發展,催生了新的教材形態和營銷策略。在這種數字化的新形勢下,作為教材出版的重地,大學出版社的教材營銷思路也在悄然進行著變化,采用什么新思路、新方法應對這種變化,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教材營銷的本質是出版社向購買者(一般是高校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及時、準確的圖書信息,如何快速、成本較低、效率更高地傳遞有效的教材信息,為教材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是當今出版社競爭的焦點。

一、大學出版社教材市場現狀

(一)內容同質化教材充斥市場。目前,同一課程出版社出版的同質化教材有幾十種之多,同類教材在內容上、形式上差別不大,特別在一些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方面普遍存在特色不明顯、低水平重復性出版的現象,出版社在前期策劃中沒有確定教材的編寫特色和找準定位,這也給教材后期的營銷推廣帶來了困難。(二)大學教材出版社競爭激烈。大學出版社是高校教材的出版重地,教材出版占到大學出版社出書品種數的六成以上。但是近年來面對如科學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等中央級出版社的強勢發力,地方大學出版社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部分大學出版社為搶占市場,不惜以提高教材返點為代價,最終損害的還是出版社自身的利潤空間。同時,隨著近年來紙張成本上漲、人力資源成本增加等因素,均導致出版社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三)數字化時代面臨的沖擊。隨著近年來在線開放課程的大規模興起和網絡在線學習的普及,數字化閱讀時代也正式開啟,基于數字化多媒體技術的出版潮流方興未艾,迫使傳統出版行業必須進行變革。如何在內容創新和營銷方式上創新,成為新時期大學出版社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誰能在這場技術革命中搶占先機,誰就能在未來數字出版領域占領制高點。

二、大學出版社教材常規營銷方式

查看全文

高校體育教材電子化思考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對高校體育教材電子化進行研究,分析了高校電子體育教材推廣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制約體育電子教材發展的因素,為高校體育電子教材的推廣和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電子體育教材;推廣;發展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子教材依托科技逐漸占據優勢地位,在教學中打破傳統紙質教材的封閉性、穩定性和靜態性,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開放性、流通性和動態性。[1]與此同時,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使得傳統教材存在的問題備受關注,電子教材的良好發展前景引人注目。許多國家都極為重視電子教材的推廣與應用,發達國家將電子教材視為教育現代化的標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教育現代化,同時在多個城市開展電子教材試點。[2]

1高校電子體育教材推廣的可行性

1.1大學生對電子體育教材的需求日益增加。信息化時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不再是體育大學生對知識獲取的唯一方式,紙質教材的知識已經滿足不了大學生的需求。傳統紙質的教材內容改版周期長,程序繁瑣,新的教學內容和信息不能迅速跟進,教材知識陳舊很難與社會發展同步。[3]久而久之,老師上課內容枯燥,學生對理論課程沒興趣。而體育電子教材能夠克服這一弊端,體育電子教材的制作編程、設計、內容方面打破以往書本教材改版慢、新知識擴充難的特點,可以在任何時間補充新的知識點,同時可以掛網瀏覽,具有紙頁教材所不具備的優勢。1.2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當前高校大學生人人都有一到兩部智能手機,手機已經成為每日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智能手機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獨立的運行空間,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的手機。研制開發的體育電子教材資源庫可包括科研論文和圖像、音像視頻以及網絡信息在內的龐大教學內容。[4]體育電子教材能夠提供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尋找所需了解的書本以外的相關學習內容,即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著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教學資源庫也能為學生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學習途徑,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5]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隨時隨地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為個性化學習提供好的教育空間。1.3電子體育教材的獨特性。體育教學要求學生通過親身運動來學習和體驗,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并糾正自身存在錯誤。體育電子教材能更好地將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展現在師生面前,其內容將文字、動畫、音頻與視頻等動態因素融入其中,使學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體育知識和教材內容,準確掌握各種動作要領和特點。[5]體育電子教材能很好地體現專業特點,達到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2高校電子體育教材推廣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高校文科專業教材建設辯證思考

摘要:教材是教育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影響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奠基工程、培元工程、鑄魂工程,但我國高校教材建設存在不少短板。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國高校教材建設尤其是高校文科教材建設,應該處理好政治性和專業性、管與放、統與分、編與創,以及教材體系與學科體系等方面的關系。

關鍵詞:教材建設;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哲學社會科學

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教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教育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無論是中小學教育還是大學教育,教材的編纂、流通與選擇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在大學階段,教材建設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簡稱文科)教材建設尤其重要。站在國家戰略高度要求:“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1]這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

一、教材的源流與功能

什么是教材?怎樣理解教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從教育的立場而言,教材通常被理解為教學過程中為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教學材料。《20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一書主張,“教材(包括教科書、講義、參考資料及教學輔助材料)是一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體系,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2]。李進才認為,教材就是根據教學大綱編選的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材料。它包括文字材料(如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刊、輔導材料等)、視聽材料(教學影片、唱片、錄音、錄像磁帶)和網絡教材等。[3]從這些定義可見,教材與通常意義上的教科書是不同的,過去我們常常把二者混為一談。嚴格意義上的教材,在內涵與外延方面都實現了對教科書的超越,它指的是一切形式的教學材料,這些材料涵蓋了相應課程的知識與技能體系,是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教材是伴隨著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的需要而出現的。中國古代教材的編寫始自孔子。周予同認為,“孔子為了講授的需要,搜集魯、周、宋、杞等故國文獻,重加整理編次,形成《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種教本,這種說法是可信的”[4]。隋唐以來,隨著科舉制度的盛行,教材編寫成為文化教育領域的核心工作。但直到鴉片戰爭時期,中國人一直沒有使用現代意義上的“教材”概念。而是使用“功課”、“課業”、“課本”、“課程”、“讀本”等來指代。根據學界的研究,中國近代意義上的“教材”或“教科書”一詞,是西方傳教士首先使用的。“清同治光緒年間,基督教會多附設學堂傳教,光緒二年(1876)舉行傳教士大會時,教士之主持教育者,以西學各科教材無適用書籍,議決組織‘學堂教科書委員會’。該委員會所編教科書,有算學、泰西歷史、地理、宗教、倫理等科,以供教會學校之用,間以贈各地傳教區之私塾。教科書之名自是始于我國矣。”[5]隨著近代大學在中國的出現,大學成了教材編撰的主體。戊戌年間,在籌備京師大學堂的過程中,清政府就有設立大學堂譯書局的籌劃。總理衙門認為,譯書一事應和學堂相輔相成,且為措置統一考慮,以大學堂編譯局統籌譯事———“至京師編譯局為學堂而設,當以多譯西國學堂功課書為主。”[6]京師大學堂編譯局的設立,乃是清政府為應對新形勢,整合中西學、建立新教育所采取的措施。這時中國學界對翻譯西方教科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孫家鼐認為:“西學各書,應令編譯局迅即編譯。”學務大臣張百熙指出:“然譯局非徒翻譯一切書籍,又須翻譯一切課本,泰西各國學校,無論蒙學、普通學、專門學,皆有國家編定之本,按時卒業,皆有定章。今學堂既須考究西政西藝,自應翻譯此類課本,以為肄習西學之需。”[7]可見,京師大學堂編譯局的職能之一,就是組織翻譯西方的大學教材。教材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是為人才培養服務的。通過教材,知識以權威性的面目出現。它不僅能夠為學生進行知識的導引,而且能夠幫助教師明確教學任務,組織教學內容,為教師的授課提供參考。從“知識-權力”關系的角度來看,教科書的編寫、選擇、使用“都在實踐一種權力運作———對讀者施加知識的‘規訓’。這其中既有較為明顯的部分,比如價值觀念、道德評判、文化認同,也包括相對隱性的,諸如知識的分科劃界、次第排序、敘述模式等。對于成長中的少年和青年讀者而言,這種‘規訓’甚至可能成為伴隨終生的精神留存”。[8]從文化傳授的角度來看,教材有三個主要的功能。一是信息功能。教材是一種信息和知識的載體,它通過選擇有價值的信息、知識來向學習者傳遞。二是結構化功能。教材通過對知識、信息的組織向學習者提供一種知識、信息圖式,幫助學習者建構自己的知識,使其系統化。三是教育指導功能。教材包括學習指導信息,可以幫助學習者掌握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9]正是因為這些功能,大學通過教師、教材、教學延續了人類的文明,通過知識的傳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從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如今,人類文明已歷經農耕時代、工業時代而進入信息時代。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發展,教育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使得知識總量實現了幾何級數的增長。另一方面,在教育領域,所謂“后喻時代”的來臨,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狀況。在這一背景下,教材在學校尤其是大學教育中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學生可獲得的信息渠道日益多元,使得傳統教科書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對教科書的批判性的學習,成為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教科書依然是課程的中心環節和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教科書的地位同時也得到教師和考試制度的權威的強化。”[10]由此可見,網絡信息時代,教材的編纂雖然面臨著新的挑戰,但教材本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并沒有削弱。建設科學適用的教材體系,是社會的需求,也是教師的天職。高校教材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間存在著不少復雜的矛盾關系,包括政治性與專業性、管與放、統與分、編與創、教材體系與學科體系等,需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加以厘清。

二、政治性與專業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