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5 02:00: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詞匯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詞匯嬗變演進論文
[摘要]詞匯是社會歷史文化足跡的印記,從詞匯的嬗變可以看到社會的演變和時代的進步。通過詞匯還可看到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不同層面的變異,因此正確地掌握和使用詞匯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信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
[關鍵詞]詞匯;嬗變;社會時代;演進
語言文字的時代;演進發展變化和社會時代的演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詞匯的嬗變更能體認到社會時代的脈搏跳動。非但如此,詞匯的嬗變還可以看到社會時代的歷史足跡。
社會和時代都是我們人類生存的狀況,社會側重于空間,而時代側重于時間,實際上這兩者都是不可割裂的。不同的社會時代,不同的環境地域,不同的人群層次,即使表達同一內容,其使用的詞匯都不相同。例如,同是用第一人稱:“我”側重于強調個人的人格尊嚴,“我”字由“手”拿著“戈”組成;“自”側重于強調個人的自然生存狀態,“自”字原本就是“鼻”字;“吾”側重于強調個人的社會地位,“吾”字由“五”“口”組成,標志其社會上的話語權;“余”側重于自謙語氣,似乎是多余的人,其實不然;“寡人”則是皇帝自稱了。同是用第一人稱:北方人常使用“咱”,表明我這口人想自由自在地活著;而北方農民常用“俺”,表明北方農民喜歡在大田上甩開鞭子驅趕牲畜耕種土地;南方的客家人自稱“厓”,表明北方漢人南遷到南方多居住山區;而上海人則自稱“阿拉”,則表明在上海灘都是平等獨立的人,要出手相拉相幫。從以上對第一人稱的表述,可以看得出其深刻的社會內含。
同一時代,不同的社會國家其使用的詞匯也有所不同。據有關專家學者統計,在漢字詞匯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是:的、一、是、人、不、在、有、大、十、二、中、國、三、了、日、會、上、五、他、年、之、為、時、行、六、四、出、我、生、七、這、下、月、個、學、來、于、以、及、和、可、九、本、到、公、地、分、后等48個。西方英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是“不”和“我”;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也是“不”和“我”;而在漢語中則不同,“是”在“不”之前,“人”在“我”之前的24位??梢?,西方把“不”的否定放在“是”的肯定之前,把“我”放在“人”之前,是有其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方人敢于說“不”,敢于大膽否定,這就孕育著一股奮勇前進的動力;但同時也存在著不滿現狀的情緒,易滑于輕易否定的狀態。而把“我”放在“人”之前,強調尊重自我的個人人格,個人的自由,個人的隱私,而易于忽略他人的利益,忽略人類的倫理關系。東方人則相反,把“是”放在“不”之前,把“人”放在“我”之前,這也有其東方文化為背景的。東方人把“是”放在前,追求的是肯定,即使是找尋出問題、缺點來,也稱之為“實事求是”,社會因此較易處于穩定和安息,但又容易造成滿足于現狀和因循守舊的慣勢。而把“人”放在“我”之前,則把國家、群體、家族的利益擺在個人利益的上面,即常說的“先國家,后集體,再后個人”,但又容易妨礙個人的自由平等權利,不易重視個人獨立自尊的人格。所以,陳獨秀在《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一文中指出:“西洋民族以戰爭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安息為本位”,“西洋民族性,惡侮辱,寧斗死;東洋民族性,惡斗死,寧忍辱?!薄拔餮竺褡逡詡€人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家族為本位。”(《獨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7~28頁)這一分析比較,所得結論確為至理。
同一中國社會,在不同時代,其使用的詞匯也有所不同,從而可看出其演進的軌跡。1966年至1976年十年間中國最流行的詞匯是:走資派、當權派、三家村、一小撮、黑幫、革命造反派、紅衛兵、紅小兵、革命小將、最高指示、最新指示、奪權、黑手、派性、保皇派、逍遙派、反動學術權威、三支兩軍、文攻武衛、砸爛狗頭、斗私批修、破四舊、立四新、吃老本、立新功、斗批改、樣板戲、老三篇、抓革命、促生產、復課鬧革命、四個偉大、向請罪、一月風暴、、致敬電、老革命遇到新問題、小爬蟲、變色龍、大串聯、三結合、打著“紅旗”反紅旗……。而1979年至1999年廿年間中國最流行的詞匯卻變成:中國特色、改革、平反、一號文件、萬元戶、頂替、托福、鄉鎮企業、小康、國債、股票、倒爺、獎金、打工、愛滋病、炒魷魚、一國兩制、贊助、甲A甲B、希望工程、下海、第三產業、迪斯科、回扣、跳槽、生猛海鮮、電腦、白領、兼職、大款、卡拉OK、快餐、休閑、減肥、打假、商品房、市場經濟、轉換機制、兩個轉變、招商引資、費改稅、資本運作、資產重組、軟著陸、降息、年薪、回歸、知識經濟、下崗、分流、按揭、克隆、上網……。從這兩個時代流行的詞匯中非常明顯地看出:前者流行政治詞匯,后者流行經濟詞匯;前者流行革命詞匯,后者流行改革詞匯;前者以階級斗爭為綱,后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前者流行封閉詞匯,后者流行開放詞匯;前者單從文字可理解詞匯,后者要從譯音來了解外來詞匯;前者單純漢語詞匯,后者中英混合詞匯。從以上的比較可看出,社會在不斷演變,時代在不斷前進。如果說廿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最時髦的詞匯是“革命”,那以后卻又讓“改革”取而代之。在改革年代,,作為領導者始終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作為知識分子則希望自已的事業能不斷發達;作為企業家夢寐以求的則是發財成大款;作為普通老百姓則祈求平安地發家致富。發展也好,發達也好,發財也好,發家也好,“發”字成為時髦的吉祥文字符號,與之諧音的阿拉伯數字“8”也成為吉利好運的數字符號而爭相使用。電話號碼要“8”,車牌號碼取“8”,福利彩票選“8”……其實,“8”的字數因人而異,并不是所有人用“8”都利是。據朱熹《易學啟蒙》解釋“河圖”、“洛書”時說:“《河圖》之位,一與六共宗而居乎北,二與七為朋而居乎南,三與八同道而居乎東,四與九為友而居乎西,五與十相守而居乎中。……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保ā吨芤邹o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533頁)非常清楚,“8”的數字為東位,屬“木”。要是在1974年3月14日(陰歷二月廿一日)早上六時出生的人,再多用“8”的數字就未必吉祥了。因為1974年為甲寅年,陰歷二月為丁卯月,廿一日為甲寅日,早上六時為丁卯時,甲、寅、卯均屬“木”,而丁屬“火”,那末此人先天就具有六個“木”、兩個“火”,再用“8”,即再添“木”就不妥了,宜使用5、10、1、6、4、9等數字,正所謂先天不足后天補,物質種類互相協調平衡也。
詞匯記憶軟件在英語詞匯教學的運用
【摘要】英語詞匯記憶是高校大學生普遍感到吃力的學習事項之一,這也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有非常大的影響。詞匯記憶軟件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提升大學生記憶英語詞匯的效率,還能進一步加深大學生對所記憶英語詞匯的理解。文章對大學傳統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詞匯記憶軟件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的優勢進行了論述,進而探討了詞匯記憶軟件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詞匯記憶軟件;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語義關系;語料庫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為社會大眾獲取各種所需資源信息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英語詞匯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增加,各種英語詞匯的語義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再加上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英語詞匯的學習難度。面對這種情況,各種詞匯記憶軟件相繼被研發出來。將這些詞匯軟件應用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將對提高英語詞匯教學質量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1.傳統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無法意識到詞匯的語義關系。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利用語義關系來講解英語詞匯能夠促進提高大學生英語專業詞匯的掌握程度。語義關系也成詞匯關系,主要是指英語不同詞匯之間相應含義的關系。從英語詞匯的語義關系的角度來看,英語詞匯關系可分成上下位關系、同義以及反義關系等。在進行詞匯記憶過程中,可根據語義關系將各種單詞詞匯進行合理分類,可采用同義詞來詮釋所學詞匯的方式。諸多英語詞匯中,存在大量的同義詞,英語教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進行同義詞組的聯想,并在學生詞匯積累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使學生對此類聯想方式形成條件反射,從而有效掌握各種同義詞組。同樣,對比聯想也有助于大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將相對含義或相反含義的詞匯組合起來進行對比,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其記憶效果。但不少大學生常常將英語詞匯獨立起來,而不能充分考慮各種詞匯間的語義關系,單純靠死記硬背來記憶英語詞匯,往常事倍功半,并且在運用英語詞匯中極易出現錯誤。1.2不能充分把握詞匯與文化的聯系。英語語言是進行英語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而英語詞匯是英語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因此,英語文化的傳播離不開英語詞匯的基本支持,英語詞匯教學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英語文化教學。實質來講,英語語言的基本功能就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而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底蘊的襯托,單獨的英語詞匯是沒有實用價值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缺少對英語詞匯相關理論知識的研究,英語詞匯教學還僅僅只是對英語詞匯的字面意義以及詞形變化方面,對與之相關的文化因素沒有過多的涉足,這就導致不少大學生對英語詞匯的理解與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從而嚴重阻礙了我國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的增強[1]。1.3自然交際策略不足。英語詞匯要大學生在多次重復應用中逐步掌握,但很多大學生卻對大量的英語詞匯感到束手無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們沒有采取較為自然的交際方法,將各個詞匯都視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來進行刻意記憶,缺乏趣味性,自然就難以有效掌握。根據相關語言學研究得知,要想充分掌握一個外語詞匯,就必須通過11次左右的具有一定意義的接觸。因此,大學生僅僅通過一次兩次的學習是無法有效掌握這些英語詞匯的。同時還有部分學生盡管自身所知的詞匯量相對較多,但在實際交流和表達過程中卻困難重重,不能將自身所知的英語詞匯輕松運用到人際交往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英語教師僅僅關注學生對詞匯的聽寫方面掌握程度,而不能為大學生創造相應的英語交流環境,從而導致大學生的英語詞匯實際運用能力相對較弱,大都學成了啞巴英語。
2.詞匯軟件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的優勢
心理詞匯與醫學英語詞匯教學研究
【摘要】醫學英語詞匯教學是醫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心理詞匯的研究是心理語言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從心理詞匯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心理詞匯的儲存和提取等問題,并進一步指出將醫學英語詞匯的特點與心理詞匯研究理論相結合,可以構建新型醫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指導醫學英語詞匯教學。
【關鍵詞】心理詞匯;醫學英語;詞匯教學
醫學英語詞匯教學在醫學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醫學英語詞匯多來自希臘語和拉丁語,詞匯的長度長、詞根詞綴多、陌生化程度高,給醫學英語學習者造成了極大的學習障礙。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雖然便于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及知識傳授,但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受灌輸的被動接受地位,影響了醫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教學效果。根據心理語言學的心理詞匯儲存和提取理論,構建新型醫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促進醫學英語詞匯教學。
一、心理詞匯
心理詞匯是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闡釋詞匯是如何在人腦中被儲存和提取的,是“永久性地儲存與記憶詞及詞義的心理表征”[1],包括語音、句法、形態及語義,是可以隨時提取的詞匯。1.心理詞匯的儲存。心理詞匯是儲存在人腦中的詞匯。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記憶過程一般可分成三個階段:感覺記憶、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或永久記憶。[2]感覺記憶是指人體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后,人腦完整地存儲所有感受到的信息,但是一兩秒鐘之后感覺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就會消失。然而,感覺記憶中引起人腦注意的信息沒有消失,進入了人腦的短時記憶。短時記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儲存和加工兩個部分。為了使進入短時記憶的信息能夠最終進入長時記憶并永久儲存在人腦中就必須對它們進行加工。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經過加工之后就被送到了長時記憶區。2.心理詞匯的提取。心理詞匯的提取就是激活存儲在人腦中的心理詞匯的過程。心理詞匯在人腦中的儲存結構可分為分級網絡模型(hierarchicalnet-workmodel)和激活擴散模型(spreadingactivationmodel)兩種。其中,“激活擴散模型是目前為止描述心理詞匯組織結構的最好理論?!盵3]1975年,語言學家A.M.COLLINS等人提出了激活擴散語義模型,這個語義模型認為詞匯記憶就是各個詞匯單位在人腦中形成了一個語義網絡。這個網絡中的各個詞匯單位之間由于各種不同的語義關系連接在一起,所形成的連接點也由于語義連接關系的不同而不同。然而,這個模型只關注詞匯的語義,忽略了詞匯的語音、句法和形態。因此,Bock和Levelt在1994年完善了激活擴散語義模型,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句法層面和語音層面,他們認為人腦對詞匯的認識應該存在于語義、句法和語音三個層面[1]。根據完善后的激活擴散模型理論,心理詞匯在人腦中形成的詞匯網絡是一個復雜的關系網,這個網絡中的各個詞匯單位之間連接點可能是由于多種原因形成的,比如語音、句法或者語義。那么,當學習者以一個目標詞檢索整個詞匯網絡的時候,與這個目標詞相聯系的各個連接點同時被激活,大量與目標詞存在語音、句法或者語義關系的詞匯也就被激活,等待大腦進行篩選和提取。以目標詞為中心,激活其他相關詞匯的時候,距目標詞匯越近、聯系越密切的詞匯激活水平越高,反之,激活水平越低。因此,在對心理詞匯進行提取時,一些詞匯比其他的詞匯更容易獲得,就是因為這些詞匯距目標詞匯近、聯系密切,激活水平高,也就更易提取,而提取心理詞匯的難易程度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比如:詞頻、語音、語義等等。
二、構建新型醫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
心理詞匯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摘要】心理詞匯研究是心理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心理詞匯的研究對英語詞匯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文從心理詞匯表征與發展模型的角度探討其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心理詞匯;心理表征;詞匯教學;模型
一、引言
近年來,心理詞匯已成為心理語言學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涌現了大量有關心理詞匯的研究。心理詞匯研究也是認知科學、二語習得、詞典學等領域所感興趣的課題,主要是心理詞匯在大腦中的表征或組織方式以及提取方式。本文將從心理詞匯的表征模型著手,探討這方面的研究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促進外語學習者對外語詞匯的習得。
二、心理表征
從廣義上講,表征就是所表現的特征(characterization),是指可反復指代某一外部的或想象的事物的任何符號或符號集。但是,在認知科學和心理語言學領域,表征(representation)有特定的含義,表征又稱心理表征或知識表征,也可稱為認知表征。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動中的內部再現,是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桂詩春(1991)在《實驗心理語言學綱要》指出:“認知科學不是研究知識本身,而是研究這些知識在心中的表征,知識表征指的是知識的心理模型,即知識怎樣儲存在記憶里面”。
漢語詞匯層研究論文
詞匯是個系統,而詞匯層則是詞匯系統的構成要素因其所表現出的種種差別而在地位與作用、結構與功能上構成一定的等級秩序的具體體現,是詞匯系統內部由其構成要素之間具有的相對固定的關系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層級組織結構,是各個詞匯成分之間相對固定的聯系方式、組織秩序及其時空關系的內在表現形式,更是詞匯系統的一種內在的質的規定性。因此,科學地揭示漢語詞匯層的組織結構,對正確認識漢語詞匯的體系性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學者充分地認識到了詞匯層的重要性,早在60年代黃景新先生就對漢語詞匯層進行了開拓式的研究,影響極為深遠(1961),卻也引發了劉叔新先生對其缺點的批評(1964);80年代,武占坤、王勤二位先生對漢語詞匯層提出了新的見解(1983);90年代,劉叔新先生將漢語詞匯研究納入到詞匯體系中來進行考察,提出了漢語詞匯“這個體系的層次性相當薄弱,或者說層次少而又不很明顯”的結論(1990)。當代學者自漢語詞匯學產生之初就對漢語詞匯層次性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卓越的研究,成果累累,卻也誤區重重。
§1.在漢語詞匯研究中,首次推出“詞匯層”研究的是黃景新先生(1961)。他不僅提出了漢語詞匯系統存在著詞匯層的構想,引導人們深入詞匯系統內部,研究其處于等級秩序之中的層級組織結構;而且確定了詞匯層作為詞匯系統的內部組織結構是具有層次性的,是可以“逐層逐層地分析下去”或“逐層逐層組合起來”的。但是,也非常明顯的是,黃景新先生是按照“詞匯一語法范疇”的標準來劃分詞匯層的,這種按照詞的語法特點來建立的詞匯層就只能是語法的詞匯組織層次,這已受到劉叔新先生極為中肯的批評(1963)。
詞匯層是詞匯系統內部的組織結構,所以詞匯層只能建立在詞匯要素本身相對固定的等級特點之上,而不能依據詞的語法特點來建立詞匯的結構組織,這樣的詞匯層只能是語法性質的詞匯層,而不是詞匯性質的詞匯層。因此,黃景新先生明顯是將語言的語法平面和詞匯平面混淆了起來,試圖以語法的標準來解決詞匯問題,這無疑是行不通的。
§2.此后繼續進行詞匯層研究的是武占坤和王勤兩位先生(1983),他們試圖以詞匯成分在音、義、結構、色彩及其地位、作用為標準,建立起一種純詞匯性質的層級結構,從而將詞匯層的研究從語法視角轉到詞匯視角上來。這顯然是認識到了語法平面和詞匯平面的差異性而形成的一種研究理念的更新。
但是,盡管如此,在其詞匯層研究中仍有不盡如意之處。詞匯系統的內部結構形式,應該是“系統化、層次化”的卻不是也不應該是“網絡化”的。詞匯成分的聚合網絡與詞匯系統的組織層次不是同一平面的問題。詞匯成分的聚合網絡是詞匯成分有機關聯的聚合關系的表現,而詞匯層則是詞匯成分在等級秩序中所形成的組織形式。將詞匯內在的結構形式看作網絡化的聚合形式,是源于把詞匯成分在“音、義、結構、色彩”上形成的聚合關系也看作詞匯內在結構形式這一根本性的錯誤所致。更重要的是在內部層次的劃分上,“從詞匯的整體著眼,整個詞匯成分,分屬三個層次:(1)詞素(層);(2)詞(層);(3)熟語(層)”(1983)。這樣看來,語言單位的“級次”應該是劃分詞匯層的標準,也是詞匯內在結構形式的基本骨架。但是,語言單位的“級次”,只是詞素組成詞、詞組成熟語的“生成序列”,并不是詞匯成分在等級秩序中形成的結構“層次”,更不是“詞匯內在結構形式”。以語言單位的“級次”為標準分析詞匯層,這其實是按照語言單位的線性組合關系來分析詞匯內在結構形式的結果,而這種結構層次并不能揭示詞匯系統作為語言的建筑材料的整體性質。
詞匯嬗變與社會研究論文
[摘要]詞匯是社會歷史文化足跡的印記,從詞匯的嬗變可以看到社會的演變和時代的進步。通過詞匯還可看到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不同層面的變異,因此正確地掌握和使用詞匯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信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
[關鍵詞]詞匯;嬗變;社會時代;演進
語言文字的時代;演進發展變化和社會時代的演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詞匯的嬗變更能體認到社會時代的脈搏跳動。非但如此,詞匯的嬗變還可以看到社會時代的歷史足跡。
社會和時代都是我們人類生存的狀況,社會側重于空間,而時代側重于時間,實際上這兩者都是不可割裂的。不同的社會時代,不同的環境地域,不同的人群層次,即使表達同一內容,其使用的詞匯都不相同。例如,同是用第一人稱:“我”側重于強調個人的人格尊嚴,“我”字由“手”拿著“戈”組成;“自”側重于強調個人的自然生存狀態,“自”字原本就是“鼻”字;“吾”側重于強調個人的社會地位,“吾”字由“五”“口”組成,標志其社會上的話語權;“余”側重于自謙語氣,似乎是多余的人,其實不然;“寡人”則是皇帝自稱了。同是用第一人稱:北方人常使用“咱”,表明我這口人想自由自在地活著;而北方農民常用“俺”,表明北方農民喜歡在大田上甩開鞭子驅趕牲畜耕種土地;南方的客家人自稱“厓”,表明北方漢人南遷到南方多居住山區;而上海人則自稱“阿拉”,則表明在上海灘都是平等獨立的人,要出手相拉相幫。從以上對第一人稱的表述,可以看得出其深刻的社會內含。
同一時代,不同的社會國家其使用的詞匯也有所不同。據有關專家學者統計,在漢字詞匯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是:的、一、是、人、不、在、有、大、十、二、中、國、三、了、日、會、上、五、他、年、之、為、時、行、六、四、出、我、生、七、這、下、月、個、學、來、于、以、及、和、可、九、本、到、公、地、分、后等48個。西方英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是“不”和“我”;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也是“不”和“我”;而在漢語中則不同,“是”在“不”之前,“人”在“我”之前的24位。可見,西方把“不”的否定放在“是”的肯定之前,把“我”放在“人”之前,是有其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方人敢于說“不”,敢于大膽否定,這就孕育著一股奮勇前進的動力;但同時也存在著不滿現狀的情緒,易滑于輕易否定的狀態。而把“我”放在“人”之前,強調尊重自我的個人人格,個人的自由,個人的隱私,而易于忽略他人的利益,忽略人類的倫理關系。東方人則相反,把“是”放在“不”之前,把“人”放在“我”之前,這也有其東方文化為背景的。東方人把“是”放在前,追求的是肯定,即使是找尋出問題、缺點來,也稱之為“實事求是”,社會因此較易處于穩定和安息,但又容易造成滿足于現狀和因循守舊的慣勢。而把“人”放在“我”之前,則把國家、群體、家族的利益擺在個人利益的上面,即常說的“先國家,后集體,再后個人”,但又容易妨礙個人的自由平等權利,不易重視個人獨立自尊的人格。所以,陳獨秀在《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一文中指出:“西洋民族以戰爭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安息為本位”,“西洋民族性,惡侮辱,寧斗死;東洋民族性,惡斗死,寧忍辱。”“西洋民族以個人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家族為本位?!保ā丢毿阄拇妗钒不杖嗣癯霭嫔?987年版27~28頁)這一分析比較,所得結論確為至理。
同一中國社會,在不同時代,其使用的詞匯也有所不同,從而可看出其演進的軌跡。1966年至1976年十年間中國最流行的詞匯是:走資派、當權派、三家村、一小撮、黑幫、革命造反派、紅衛兵、紅小兵、革命小將、最高指示、最新指示、奪權、黑手、派性、?;逝伞㈠羞b派、反動學術權威、三支兩軍、文攻武衛、砸爛狗頭、斗私批修、破四舊、立四新、吃老本、立新功、斗批改、樣板戲、老三篇、抓革命、促生產、復課鬧革命、四個偉大、向請罪、一月風暴、、致敬電、老革命遇到新問題、小爬蟲、變色龍、大串聯、三結合、打著“紅旗”反紅旗……。而1979年至1999年廿年間中國最流行的詞匯卻變成:中國特色、改革、平反、一號文件、萬元戶、頂替、托福、鄉鎮企業、小康、國債、股票、倒爺、獎金、打工、愛滋病、炒魷魚、一國兩制、贊助、甲A甲B、希望工程、下海、第三產業、迪斯科、回扣、跳槽、生猛海鮮、電腦、白領、兼職、大款、卡拉OK、快餐、休閑、減肥、打假、商品房、市場經濟、轉換機制、兩個轉變、招商引資、費改稅、資本運作、資產重組、軟著陸、降息、年薪、回歸、知識經濟、下崗、分流、按揭、克隆、上網……。從這兩個時代流行的詞匯中非常明顯地看出:前者流行政治詞匯,后者流行經濟詞匯;前者流行革命詞匯,后者流行改革詞匯;前者以階級斗爭為綱,后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前者流行封閉詞匯,后者流行開放詞匯;前者單從文字可理解詞匯,后者要從譯音來了解外來詞匯;前者單純漢語詞匯,后者中英混合詞匯。從以上的比較可看出,社會在不斷演變,時代在不斷前進。如果說廿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最時髦的詞匯是“革命”,那以后卻又讓“改革”取而代之。在改革年代,,作為領導者始終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作為知識分子則希望自已的事業能不斷發達;作為企業家夢寐以求的則是發財成大款;作為普通老百姓則祈求平安地發家致富。發展也好,發達也好,發財也好,發家也好,“發”字成為時髦的吉祥文字符號,與之諧音的阿拉伯數字“8”也成為吉利好運的數字符號而爭相使用。電話號碼要“8”,車牌號碼取“8”,福利彩票選“8”……其實,“8”的字數因人而異,并不是所有人用“8”都利是。據朱熹《易學啟蒙》解釋“河圖”、“洛書”時說:“《河圖》之位,一與六共宗而居乎北,二與七為朋而居乎南,三與八同道而居乎東,四與九為友而居乎西,五與十相守而居乎中。……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保ā吨芤邹o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533頁)非常清楚,“8”的數字為東位,屬“木”。要是在1974年3月14日(陰歷二月廿一日)早上六時出生的人,再多用“8”的數字就未必吉祥了。因為1974年為甲寅年,陰歷二月為丁卯月,廿一日為甲寅日,早上六時為丁卯時,甲、寅、卯均屬“木”,而丁屬“火”,那末此人先天就具有六個“木”、兩個“火”,再用“8”,即再添“木”就不妥了,宜使用5、10、1、6、4、9等數字,正所謂先天不足后天補,物質種類互相協調平衡也。
英語詞匯習得模式與啟示
摘要:隨著經濟、文化、科技等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其學習的重要性愈發明顯。而在英語語言學習中,關于英語詞匯學習的研究始終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在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中,傳統封閉式英語語言詞匯習得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一些新英語詞匯習得模式得以產生與發展,并對英語詞匯學習產生了重要影響,給予了眾多啟示。本文基于經驗歸納與總結,就大數據時代英語詞匯習得模式及其啟示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英語詞匯;習得模式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相關工具逐漸應用到英語語言學習中,推動了英語語言學習理念與方法的改變,為英語學習者構建了諸多全新英語詞匯習得模式。在此基礎上,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與培養,學習自主能力得到提升,有效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多元化學習需求。因此,在當前高度重視英語語言學習,注重課程教學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強大數據時代中英語詞匯詞的模式的研究,以期探尋優質教學與學習路徑,促進英語語言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1“英語習得”的相關概述
20世紀80年代“TheMonitorTheory”(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五大假說的提出為英語詞匯習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理論基礎?!癟heMonitorTheory”是由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他將“習得”(Acquisition)與“學得”(Learning)分開,并明確指出: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的來源在于學習者潛意識中的知識習得[1]。與此同時,Krashen也提出“監控假說”“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與“自然順序假說”。他認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可通過“ComprehensiveInput”(可理解性輸入)進行語言知識的習得,只有獲取與掌握充足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才能自然習得語言結構。同時,良好的第二語言學習情感,能夠促進習得動機的產生,克服語言輸入與習得之間存在的障礙,提升語言學習質量與效果。在Krashen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提出之后,其他學者對語言習得也進行了研究,MerrillSwain就針對Krashen的“輸入假說”提出質疑,并結合加拿大沉浸式語言教學項目,通過自身歸納與總結,提出“輸出假說”。MerrillSwain認為: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可理解性輸入雖然重要,但并不是二語習得的唯一來源,要想促進語言學習者二語水平的提升,除需要可理解性輸入外,也需要“可理解性輸出”[2]?;凇拜敵黾僬f”,有利于提升學習者詞匯知識應用能力,取得良好學習成效。隨著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間被人們所熟知與認可。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環境對學習者習得存在重要影響;強調學習者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不應被動接受,需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與信息的主動加工者;提倡學習者應善于通過合作學習獲取學習思路,構建完整而科學的知識網絡體系。基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自主學習模式得以產生,并在第二語言習得中得到廣泛應用。
2大數據時代英語詞匯習得模式類型與特征
外貿英語詞匯教育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要學好英語這門語言,首先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英語學習的各項任務,無論是語音、語法、句型等知識的學習,還是聽、說、讀、寫技能的學習,都與詞匯的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英語學習者詞匯量的大小和詞匯運用的熟練程度,往往是衡量其英語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詞匯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后大多以就業為主,這有別于普通高中學生的升學目標。從就業角度來考慮,職業學校英語專業一般都會開設數門英語科目。目前我國商業貿易正在蓬勃發展,特別是中國現在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因而外貿英語(或稱為商務英語)一般都是英語專業的主要科目之一。詞匯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高低,對于學習外貿英語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詞匯量過低不但無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反而使學生由于可利用單詞太少而難以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增加對詞匯量的要求,勢在必然,詞匯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一、外貿英語詞匯的主要特征
外貿英語有別于普通英語,它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是英語在商務、貿易場合中的應用。作為應用在商貿場合的英語,外貿英語又是英語語言知識和商貿專業知識的綜合,因而又具有獨有的專業特征。就其詞匯特點而言,其用詞準確、正式、專業性強。
瀏覽外貿英語文章,會發現文章大量使用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有研究者曾對部分商貿文獻中的專業術語和行話進行過統計,發現其中相關術語的數量占總字數的9.1%,這么高的術語使用率在其他文體里并不多見。如在《新編外經貿英語函電與談判》的一封函電中出現這樣一段話:“Pleaseinsureusagainstallrisks$100,000,valueof5,000setsofBUTTERFLYSewingMachinesshippedatShanghai,…”。如要正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必須理解insure(投保)、allrisks(綜合險)等專業詞匯,這樣才能準確理解買方的交易要求。
另外,外貿英語詞匯也是以普通英語詞匯為基礎的,所以一部分普通英語詞匯在外貿英語中被大量地使用,形成了帶有專業色彩的詞匯。如動詞cover在普通英語中為“覆蓋”的意思,而在外貿英語中則為“支付”等含義;如名詞policy在普通英語中為“政策”的意思,但在外貿英語中則是“保險單”;又如kindly在普通英語中是形容詞,或者可以當作副詞,有“溫和地”、“和善的”的意思,而在外貿英語中則意為“請”,是一個比較正式的說法,如:“Kindlygivemeyourpolicytomorrow”。此句應理解為:“請您明天把保險單交給我”,而不是“和善地給我政策”。
英語詞匯教學技巧探析
詞匯教學注重趣味性
詞匯教學必須要注重趣味性,培養學生記憶詞匯興趣。初中階段學生學習英語能力還有待提高,詞匯教學處于重要的積累階段,很多學生對英語詞匯積累比較反感,認為詞匯學習任務過重,而且經常出現“它認識我,我不認識他”的學習情緒。我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動作和利用圖畫實物等辦法提高詞匯學習趣味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如牛津譯林版《shoping》教學中,其主要是圍繞Shopping這一主題,在inthefruitshop的情景中,由營業員和顧客的對話展開,帶出目標單詞:watermelon,plum,pineapple的教學。傳統模式教學,初中英語教師都是先進行課文閱讀,幫助學生掌握不同語句內容,同時點出單詞的意思,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單詞的理解比較淺顯,無法在短時間內轉化自身學科體系一部分。此外,初中英語教學速度快,基本以劃重點為主,學生對詞匯學習時間比較短,也是制約學生詞匯學習和積累的主要問題。我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動作和利用圖畫實物的形式,幫助學生降低詞匯記憶難度,如watermelon教學中我將單詞一分為二,water是水的意思,而melon是指圓鼓鼓像瓜一樣的東西,合起來就是水鼓鼓的像瓜一樣的東西,自然可以理解成西瓜。pineapple也可以一份為二,pine分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代表痛苦、消瘦的意思,而后面apple是蘋果,pineapple可以理解為一個非常痛苦的蘋果,為什么蘋果很痛苦呢,因為身上長了很多“眼”自然就是菠蘿的意思了。通過這種方式教學,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記憶單詞的興趣明顯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詞匯教學注重趣味性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記憶難度。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單詞的不同合理選擇趣味性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詞意思。詞匯教學注重實踐性詞匯教學注重實踐性,就是要將學習到的詞匯應用到具體情境當中,學以致用,鞏固詞匯。
初中階段很多教師不注重
課堂單詞的實踐性,認為只需要學習課文即可完成單詞學習,不需要再次進行拓展,以便于節省時間為后面練習做好充分準備。我發現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單詞記憶不牢靠,特別是臨近考試時,很多學生在突擊學習單詞而不是做習題。如牛津譯林版《MyDay》單詞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按部就班進行圖文教學工作,從getup開始到sleep結束,將學生一天內容用英文單詞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方式下,通過圖文對照的方式,很多教師認為這樣就足夠了,學生就可以完成單詞學習的任務。但實際上,簡單的圖文對照,很多學生記憶過于依賴圖片,導致看到圖片可以反饋出單詞意思,但是只看單詞卻無法快速對應具體圖片和單詞含義,實踐性較差。因此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實踐性,注重語境詞匯教學和詞匯造句的教學,將抽象的詞匯知識轉化為學生思想認識,如brushteeth,我就讓學生造句,一些學生拓展了句子,Brushteethtwiceoneday和Ibrushmyteethtwiceoneday,將單個單詞以句子形式表達出來,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明顯提升。
詞匯教學堅持多樣性
詞匯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具體單詞,具體課文內容進行多樣化設計,提升詞匯教學效果。詞匯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比較多,具體有直觀法、整體法、聯想法以及拼寫法等,需要教師根據自身經驗合理設計和利用,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如牛津譯林版《Welcometoourschool》教學中,通過設置具體情境的辦法,幫助學生理解詞匯,在English、Music等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死記硬背為準,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課表的重要性,設計具體情況,以我所教的班級為例,在教學中,將班級課程表制作成電子課表,對其中的英語、音樂、語文課程制作成超鏈接形式。班級學生通常對課表比較熟悉,對每節課什么時候安排非常了解,制作成電子版PPT,并應用到具體教學中,學生很快發現漢字與英文的對照關系,進而對整個語言環境熟悉,加深了單詞的理解,學生學習興趣也明顯提升,起到了很好的詞匯教學效果。詞匯教學必須堅持多樣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提升教學有效性。詞匯教學多樣性不一定要局限于已有方法,而是需要教師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和課程教學,合理設置和選擇教學方法,提升詞匯積累量。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詞匯教學,注意詞匯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化。要讓學生善于思考,教師首先要勤于思考,勇于創新。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新教學觀念,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析、擴展詞匯的能力,提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為今后學生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香港詞匯研究論文
一、從語言方面
又可從方言和普通話兩個角度來看。
(一)從方言角度看
香港屬于粵方言區,現有550萬人口中,不論有多少外省人、外籍人,粵方言是社會上的交際語言,也是大中小學校中上百萬學生接受中文教育的教學語言。目前在香港教育界討論英語教學、母語教學問題時,關于母語教學的概念是很清楚的,即粵語教學,并不是普通話教學。教育界、語言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母語教學是粵語教學,到了1997年以后,也仍然是粵語教學,包括中國語文課程的教學在內。從實際情況看,是沒有足夠的能用普通話教學的教師,但更重要的是從理論上便認為母語是粵語,因而也不必培訓各科師資去講普通話(培訓普通話的師資例外)。
教學語言對社會上流通什么語言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社會上本使用本地方言,教學語言亦是本地方言,代代相傳,方言的勢力自然大。所以香港流通的詞匯,特別是日常生活用語,是以粵方言為基礎的,口頭語言的詞匯都是粵方言的詞匯,就是書面上,也有相當多的用方言字寫的文章,其中用方言語素構成的方言詞語滿篇皆是,初到香港的外鄉人是連看也看不懂的,最多連猜帶蒙知道大概意思。例如下面一段話,是關于一頓早餐的描寫:
一個快樂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