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02:57: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交互設計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體驗界面交互設計管理論文
引言:設計有潛力成為又一個中國企業界人人談論的能改變一切的“魔法棒”。可如果希望從設計中獲益,那么在設計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流行詞匯之前,至少要搞清設計究竟是什么
“設計”正成為中國最熱門的詞匯之一。企業界的人向外尋找學習的標桿,他們發現,韓國三星通過設計改變了其低廉產品的品牌形象。時尚產業早已經把一切都稱為設計,一件設計品會被標上其實際價值的幾十倍甚至更離譜的價格。這樣的策略也似乎可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在基本的功能需求被滿足之后,中國消費者開始想要更好的產品,那些緊跟潮流的人已被像蘋果iPod這樣的酷產品所吸引,ALESSI這樣的家居設計品也成為話題。
盡管現在還只是在很小的范圍里傳播,但看起來,設計有潛力成為又一個中國企業界人人談論的能改變一切的“魔法棒”。外界的聲音也在推動著這股潮流,《商業周刊》亞洲版試圖在題為《中國設計(ChinaDesign)》的封面文章中回答:“中國大陸如何成為熱門產品的全球中心?”菲利普·多德(PhilipDodd),英國創意機構“中國制造”(MadeinChina)的主席,則在東西方媒體上都強調著這樣的觀點:“現在每個人都還認為,創意工業屬于西方。看著吧,用不了多久,英國人就該學會如何去適應中國創意風行全球的局面。”
以前在企業界流行過不少“魔法棒”,比如質量、技術、品牌、學習型組織、互聯網、韋爾奇等等,它們都或多或少產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終我們都會發現,它們并不是神奇的魔法棒,不會立竿見影。過去的魔法棒的命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在失去表面的作用之后就被迅速拋棄,一種是成為無所不包的東西,它可以被用來解釋所有的問題,卻無法發揮什么實際作用。設計的流行可能是好事,它能夠把中國企業的注意力稍稍從自主創新的一個方面——技術上稍稍移開,使得它們意識到,創新除了核心技術以外,還有設計這一條支柱。但是,如果我們希望從設計中獲益,那么在設計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流行詞匯之前,我們不妨自問一下這樣的問題,設計是什么?
設計包羅萬象
提到“設計”這個詞,我們會聯想起什么?美、酷、新奇、讓人眼前一亮,這大概是對設計的普遍期待,它常常被等同于美的外觀。設計被視為塑造品牌形象的工具,是漂亮的標識、包裝、場所,或者其他一些可以被用來營銷的概念。設計也常常讓人聯想起由藝術家組成的設計團隊,設計被看成藝術天才的大腦的神奇產物。設計也常常和奢華聯系在一起,它通常意味著更高的價格……這一切是設計,又不是設計。改變產品、品牌的外在形象的確是設計的力量能立刻展現出來的地方。外形上的美是我們可以一下子發現的,產品是美的也逐漸像質量一樣變成產品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設計不僅僅是這些。
新媒體展示設計與交互設計研究
摘要:在新媒體展示設計中交互設計是用戶與展品實現交互的主要途徑,一般情況下交互設計多依賴于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設備,從展品的主題出發在考量用戶的興趣行為、情感需求的基礎上為用戶展現更為個性化的交互體驗。21世紀是信息時代,時代的信息化發展轉變著人們的行為,推動著各個行業領域的轉型升級,近年來,在展示設計領域中新媒體交互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該文將交互設計的多元化發展作為研究背景,圍繞新媒體展示設計針對交互設計從原則、方法、對象、行為及交互反饋等方面展開分析。期望下述研究內容有助于提高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針對性、優化交互形式與新媒體展示主題的融合。
關鍵詞:新媒體;展示設計;交互設計;交互體驗;交互形式
1緒論
1.1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1研究目的該研究皆在促進數字信息技術、媒體技術與交互設計的有機融合,推動新媒體展示設計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媒體展示設計的社會價值,為用戶提供符合需求的、個性化的活動參與體驗。1.1.2研究意義(1)理論意義:在梳理現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展示設計領域新媒體展示設計案例,對新媒體展示設計的發展現狀、特征、交互設計展開分析,為新媒體展示設計領域的縱深發展奠定理論研究基礎。(2)實踐意義:促進新媒體展示設計中交互設計的有效應用,提高交互設計的合理性和規范性,促進交互設計的多元化發展,助力于新媒體展示設計領域的持續優化。
1.2研究方法
情感化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
摘要: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交互設計逐漸趨于成熟,情感化設計必然成為提高用戶體驗度的重要途徑。從情感化設計的概念入手,闡述了情感化設計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目的,并結合現有技術,展望了情感化設計未來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情感需求;用戶體驗;理論研究
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現有的交互設計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使用者對用戶體驗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用戶體驗的概念已將設計的目的從可用、易用擴展到情感、意義的維度,情感化設計逐漸成為信息時代研究者和設計師關注的焦點,成為用戶體驗設計的新趨勢。在此情形下,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極其重要。
1情感化設計概述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考察,對其產生的態度體驗。從哲學角度來看,情感是人對事物本質的一種價值觀反映;從美學角度來看,情感可以用來訴說人們內心的感受。設計師對產品進行情感化設計,使用戶對其產生愉悅之感或共鳴,其主旨是集中使用者的注意力,讓其情感爆發,以此提高執行能力。由于產品特性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情感化設計在交互設計領域變得十分重要。
2情感化設計研究現狀
交互性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
摘要:論文回顧了交互設計及其在景觀設計領域的應用,對交互性景觀設計理論進行了初步探討,提出并論述了交互性景觀設計的三個層次,包括知覺交互、行為交互和情感交互。對交互性景觀設計的組織形式和設計過程進行了探討,總結出交互性景觀設計全生命周期的環形設計過程。最后圍繞交互性景觀設計的三個層次,對設計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景觀設計;交互理論;方法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表現為對外部環境的認知趨向于表象化,對景觀的使用方式趨向于多樣化,對景觀空間形態的要求趨向于特色化。以往偏視覺感知的游賞式景觀已不能滿足需求,一成不變的景觀形態受到質疑,“曲高和寡”式的景觀空間正在失去其普遍意義,而那些單一從生態角度考慮的城市公共空間則因為缺乏人的參與而顯得與城市格格不入。伴隨著“無人問津”、“千篇一律”、“走馬觀花”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需要反思未來的景觀設計將何去何從,怎樣才能讓景觀作品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多元化的科技實踐已成為信息時代的標識,促生了大量衍生技術的開發,如數據庫技術、遙感技術、交互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這些技術為現代設計開拓了新的途徑和思路,已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的交互設計就是典型。本文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重點探討交互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期為現代景觀設計探索新的發展途徑。
一、交互設計及其在景觀設計領域的應用現狀
(一)交互設計概念。1984年,IDEO的創始人之一比爾•莫格里奇(Bill•Moggridg)首次提出了交互設計(InteractionDesign)的概念,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引起相關學者的研究。艾倫•庫伯AlanCooper在其論著《軟件觀念革命——交互設計精髓》中認為從用戶角度來說,交互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品易用、有效并讓使用者愉悅的技術。[1]因此可以將交互設計理解為從客戶感受出發的一種設計,即以用戶目標作為中心任務的設計。其設計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完成用戶可用性和體驗性的需求目標,從而進一步提高和擴大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效用。交互設計具有學科綜合交叉的特點,適用范圍十分廣泛,除了在產品設計研究與實踐上有所建樹,交互設計還融合了計算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信息科學技術,并且在服務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領域中發揮作用。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交互設計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朝著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向越走越遠。(二)交互設計在景觀設計領域的應用。目前在景觀設計領域,交互設計研究主要集中在:戶外展示空間、互動藝術裝置、戶外行為藝術、城市服務性設施、信息多媒體交互設施等方面,具體可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2]:1.關于參觀者感知、行為、體驗和參與方式的研究實踐;2.針對景觀中交互性設計方法的研究;3.針對景觀環境的營造和發展的交互性設計研究。在景觀設計實踐中,交互設計已有典型案例,如芝加哥千禧公園中的皇冠噴泉,由西班牙藝術家詹米•皮蘭薩(JaumePlensa)設計,由兩座相對而建的15米高的顯示屏幕組成,在計算機控制下,交替播放著代表芝加哥的1000個市民的不同笑臉,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隔一段時間,屏幕中的市民口中會噴出水柱,為游客帶來突然驚喜,讓原本靜止的物體與游人互動起來,賦予了場所新的意義。
二、交互性景觀設計理論探究
網絡教育虛擬學習社區交互設計策略
2018年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文件中明確提出“辦好網絡教育”,“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支撐體系,助力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的改革發展”,發出了要“達成優質的個性化學習體驗,滿足學習者、教學者和管理者的個性化需求”的號召。可見大力發展網絡教育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國網絡教育從1994年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示范工程”發展到如今的68所現代遠程教育學院,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網絡教育環境不斷改善,總體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網絡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過程當中也不可避免地忽視了一些問題,例如網絡教育主要通過網絡來實現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習者在時空上可能存在不同步現象,這就造成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因素被忽略、師生之間交互性差等問題。誠然,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但這些問題的解決更需要利用設計學方法,將焦點重新聚焦到“人”身上去,提出能夠優化網絡教育中用戶體驗的新方法、新思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場域理論為指導,在對網絡教育場域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適用于網絡教育虛擬學習社區的交互設計策略,希望能為設計師提供一些借鑒,也為今后網絡教育虛擬學習社區的交互設計提供方向,使其更具原則性與系統性。
一、目前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目前對于網絡教育虛擬學習社區的研究總體來講尚不完善,雖已有一些高校針對網絡教育設置了課程論壇等形式的交流方式,但這些形式距離一個系統完整的虛擬學習社區還相去甚遠。且目前國內對于虛擬學習社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領域或教育技術領域,虛擬學習社區經歷了Web1.0、Web2.0、Web3.0時代,Blog、Tag、RSS、Wiki和SNS等工具逐漸得到整合應用,在技術層面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但在虛擬學習社區的設計當中,網絡交互及其相關學習支持服務才是其靈魂和生命所在,是虛擬學習社區的第一要素。在虛擬學習社區設計的過程中,只過多關注技術領域,就不可避免地會忽視或帶來許多其他方面的問題:(一)缺乏對學習體驗的持續性關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了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并說明了人的需求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當某一層次需求被滿足時,人們的需求會逐漸向高層發展。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既要滿足人們的低層次需求,也要關注到人們逐漸過渡到的高層次需求,關注到人們的情感因素及其對于“真、善、美”的追求。由此分析現今網絡教育虛擬學習社區或平臺的設計中還存在著以下問題:1.平臺交互體驗的缺失。如前文所言,國內對網絡教育虛擬學習社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技術層面,鮮有設計學領域的研究,從而忽視了學習者使用網絡教育平臺時的用戶體驗因素。在進行設計時,設計師首先應該考慮到完善產品的功能性,使之方便易用,滿足學習者最基本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滿足用戶的審美體驗等高層次需求。因此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網絡教育平臺的信息架構是否符合用戶認知習慣,操作流程是否順暢;界面設計是否符合用戶對于美的追求等等,這些都是應該考慮的問題,否則將難以提升用戶學習效率,達成“優質的個性化學習體驗”。2.情感交流體驗的缺失。目前國內網絡教育授課方式大多依然遵循老師制作課件—上傳到平臺—學生點擊課程進行學習的流程,這樣一種已經形成范式的操作流程看似方便,實際上卻忽略了學習者需要得到溝通的社交需求及尊重需求,忽略了學習者作為一個自然人天生所需要得到的情感關注(圖1)。因為網絡教育的異時異地性,師生及生生之間不能及時進行溝通,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孤獨感,此外,對于學生的疑問教師也不能及時進行解答,學習者易產生挫敗感。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在傳統課堂上已經引入“彈幕”的形式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與互動性,而網絡教育方面對此問題的解決方式依然是設置課程論壇等形式,交流方式十分單一,且不能從根本上關注到學習者的情感需求。(二)缺乏對學習過程的針對性分析。在設計過程中,只有對用戶進行細分,做出針對性分析,才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網絡教育環境下的學習主體是成年人,其學習特點、學習時間及學習環境等均與普通學生存在很大差異,不能一概而論。對于成年學習者來說,學習自主性及目的性較強,但因其在社會網絡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又可能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在學習過程的設計中能夠對成年學習者進行持續性的知識激勵。再比如成年學習者對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要求較高,在學習過程的設計中就要相應地增加實踐內容。然而目前國內高校網絡教育虛擬學習社區的設計大多沒有對成人與普通學生的學習特點做出差異化分析,而是將普通學生的學習過程直接應用在成年人身上。以國內具有代表性的首師大虛擬學習社區為例,其架構較為全面地涵蓋了普通學生學習及教師管理的整個過程(圖2),然而這樣的設計未免泛化,沒有將人群進行細分,精準定位。若不能全面考量成年人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虛擬學習社區的設計,就很難為成年人提供真正需要的學習支持服務。
二、相關概念界定
(一)場域理論概念“場域”概念由著名的法國社會學大師布迪厄提出,他認為,在高度分化的現代社會中,有著大量的相對自主性的社會小世界存在,這些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邏輯和必然性的客觀關系的空間,整個宏觀社會世界便是由這些客觀關系所構成,場域則是“在各種位置間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Network)或一個構型”。在談及“場域”的概念時,布迪厄強調“社會科學的真正對象并非個體,場域才是基本性的,只有將研究客體置于關系系統中才能把握問題的根本所在”。布迪厄的場域概念,不能理解為被一定邊界物包圍的領地,也不等同于一般的領域,而是在其中有內含力量的、有生氣的、有潛力的存在,并基于這種思想研究了美學場域、法律場域、文化場域、教育場域等。布迪厄認為“根據場域概念進行思考就是從關系的角度進行思考。”(二)網絡教育場域概念界定網絡教育不同于傳統的線下教育方式,是一種由線下發展至線上的新型教育形態。網絡教育一方面有網絡技術作為支撐,一方面包含現實教育環境中的所有角色。網絡的互動性、虛擬性、多元化使網絡教育中的人往往有多重角色,比如既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既是管理者也是使用者等,因此我們在界定網絡教育場域時應該突出“網絡化”和“網絡人的多元化”的闡述。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可將網絡教育場域(Web-basedEdueationfield)界定為:網絡環境下教育者、學習者、管理者及參與者通過一定的交互方式,相互之間形成的一種以知識生產、傳承、傳播和消費為依托,以人的發展、形成和提升為宗旨的多元、動態客觀關系網絡。
三、網絡教育虛擬學習社區交互設計策略探究
漢語言文字創新設計論文
1漢語言文字的傳播應用現狀和設計前景
漢語言文字的傳播需求是巨大的,新詞層出,然而成語、方言被漸忘。漢字更是一種線條的藝術。從中國文字博物館、大型人文紀錄片《漢字五千年》等大型漢語言文字傳播項目可見,漢語言文字與交互設計的學科交叉研究前景廣闊。2012年度優秀應用APP《中國古典家具》介紹明了清家具榫卯結構、工藝材料、紋樣寓意等內容。它利用360°旋轉展示、榫卯炸開、物理感應等交互性操作激發人們主動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傳統文化題材以交互手段展現,可以呈現出更符合時代需求的面貌——高藝術品質、互動性強、易用愉悅的體驗感。通過對漢語言文字的傳播應用現狀的研究,可以看到漢語言文字傳播的途徑和形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受現代數字技術的沖擊,印刷出版物、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在減弱。運用交互技術的APP應用、交互展示等因形式新穎、傳播平臺(手機、電腦)普及、內容更新迅速、參與性強等優點吸引了更多中青年用戶,傳播影響力與日俱增。
2漢語言文字的審美分析
對于漢語言文字的審美分析,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提到,漢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精確總結了漢語言文字的三個藝術特性。“音美”,指漢字閱讀的聲音美。不同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聲音和書寫特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方言文化。現代化進程加快,方言文化危機重重。因此我們開展了方言文化的研究和交互設計工作。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交互專業2014年畢業設計作品《方言地圖》選取傳統八大官話為素材,摘選八句代表性的日常生活用語和趣味方言小調,進行語音和視覺元素的采集和對比,展現了分布在祖國東西南北中的方言文化。“形美”,指漢字書寫的整體線條美。西方人將漢字譽為線條的藝術。漢字造型講究輪廓方正、結構均衡、比例協調、筆畫穿插得當。“書畫同源”的特性,將古老文明與生活畫卷以漢字的形式被傳承下來,例如“羊”字以羊頭造型為特征抽象為文字。經過甲骨文、篆書、楷體、至簡化后的仿宋體,都保留了羊頭上一對犄角的特征,形象鮮明,圖文相通。“意美”,指漢字所包含的意境美。意境美,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筆者認為,漢字的音形里所蘊含的信息,通過聽視覺傳達給受眾,在其心理上構成體驗從而形成意境。因此,影響漢字意境美有三因素:漢字的音與形、受眾的個體差異以及傳播途徑和形式。所以,古老漢字通過交互方式傳播,以更符合當代受眾審美方式,并煥發新的時代魅力。通過對漢字美的特征舉例,可發現從視覺、聽覺、心理體驗三個方面對其進行藝術設計創作的價值。視、聽、心理三個層面的信息傳遞,也需要通過信息整合設計法,由表及里地突出中國元素,構建易用愉悅的用戶體驗。
3漢語言文字傳播的創新設計研究
創新設計研究從立意、選材、風格方面入手,首先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引入用戶體驗、信息整合、等設計方法整合設計資源,用交互技術手段傳播,具體來說:
老年遠程教育網站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的發展,遠程網絡教育成為老年教育的重要途徑。以網絡學習的老年用戶為中心,研究現有老年遠程教育網站存在的問題;基于用戶體驗,結合老年人教育需求和生理、心理特性等因素,提出了一些關于老年遠程教育網站功能性、信息架構、界面設計建議。
[關鍵詞]用戶體驗;老年遠程教育網站;網站設計
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使得老年遠程教育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絡遠程教育成為一種積極老齡化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老年遠程教育的論文大量涌現,但現有大量研究都是在老年遠程教育的發展現狀、學習狀態等方面開展;老年人在內容豐富的現有老年遠程教育網站中感受不到良好的用戶體驗,因此以老年用戶為中心的老年遠程教育用戶體驗交互設計將成為設計師們新的關注點。本文主要基于用戶體驗展開研究,以老年用戶為中心,結合老年人教育需求和生理、心理特性,提出一些老年遠程教育網站設計建議。
一、用戶體驗理論
用戶體驗(UserExperience,UE)主要指用戶在使用產品、系統或者服務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主觀心理感受。最先由Norman提出用戶體驗理論,他明確只有做到以下三點才能被稱為成功的用戶體驗:一是在不使用戶厭煩的前提下滿足客戶的需求;二是簡潔優雅的產品要讓客戶擁有輕松愉快的使用體驗;三是要能給顧客帶來額外的驚喜。基于用戶體驗的設計,就是能夠在產品、系統或服務的設計過程中,將用戶的體驗期望和要求貫穿于其中,要以用戶為中心設計。因此,老年遠程教育網站應該以老年用戶為中心,首先設計滿足老年人基本的教育需求的功能,然后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提高網站界面設計和交互設計的易用性和可用性。
二、現有老年遠程教育網站分析
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探討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交互設計已經成為當代設計的關鍵要素,其將感官與設計結合,使藝術設計能夠近距離貼近生活。在高等美術院校的建設過程中,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息息相關,是提高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該文主要以藝術設計專業(科技文創方向)為例,分析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通過了解社會需求,培養了解職業需求并掌握VR和AR藝術設計的創作、理論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藝術設計;科技;文創
在知識和經濟飛快發展的時代,培養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十分重要。在實踐型人才緊缺的背景下,科研創新與實踐教育得結合也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科研與實踐教育重視不足,培養力度不夠。因此,文章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探究其關鍵因素對實踐創新的影響。大學生實踐教育和科研項目相結合式,充分發揮實踐教育的作用,不僅是高等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而且是高等院校實踐創新項目的重要步驟。
一、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現狀
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受到了社會的關注,打造科技強國需要立足于人才基礎,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是強有力的儲備人才。以往部分高等院校單一的人才培養方式逐漸被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所替代。藝術設計專業區別其他專業的教育方式,它側重于設計創意和生產工藝。設計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從專業的角度觀察社會的需求,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多參與、多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創作與制作的思維和能力。應用型教育強調以實踐為主,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生,使其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成果。目前,產學研合作、產教合作等教學模式進入人們的視線,高校教學與企業融合發展已成為當今的熱點話題。當下,高等院校必須堅定方向、堅定信念,把知識、技術、人才優勢轉化為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競爭優勢。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緊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分析優劣,將區域特色和當地民族文化背景結合,全面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目前,一些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工作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高校大學生尤其是藝術生存在責任感弱、努力精神不足等問題,學生的原創意識薄弱,自主學習與自我控制力有待加強,理論知識儲備與實踐能力不平衡。具備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目前企業最需要的人才。應用型人才要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創新能力,才能在就業競爭中站穩腳跟。
二、科技文創方向人才的培養定位
多媒體課件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編寫完整的《電子測量技術》教材的課件制作腳本,設計課件的整體框架結構,并圍繞腳本設計了課件的界面,基于Authorware和Fireworks軟件進行流程圖的編輯,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及影像等多媒體素材融為一體,形成良好交互性的教學課件,最后完成課件的打包和。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Authorware;背景音樂;多媒體
前言
多媒體課件以豐富的視聽信息,生動的圖形、圖像,高科技表現手段使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宏觀為微觀,形象生動,創設情境,論文使理論學習、問題輔助學習、激發興趣和協作學習等在教學中得以體現,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個體獨立學習變為群體合作學習,由復制性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軟件,通過Fireworks8.0創作動畫輔助,將多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完成《電子測量技術》課程的課件設計。
1課件的設計
《電子測量技術》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電子信息、應用電子、自動化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新知識點較多的一門課程。針對職業教育特點,我們主編了《電子測量技術》規劃教材,2003年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數已達3萬冊。因此,從教學角度出發,考慮該教材已獲得廣泛承認,課件內容以該書為基礎,涵蓋《電子測量技術》全書12章節內容,并且借鑒原來基于PowerPoint課件的經驗,各章節自成體系,按教學大綱劃分出知識點;其次是課件應具有良好的用戶界面和視覺、聽覺效果,課件所使用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開發環境相對兼容,便于升級擴展。
互聯式設計理念展覽空間設計探討
摘要:在互聯式設計理念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背景下,人們對展覽空間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通過對現代展覽空間進行分析,探討互聯式設計理念在展覽空間中的運用,為實現人、空間以及展品之間的和諧互動的現代展覽空間設計提供創新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互聯式設計;展覽空間;空間設計
隨著新世紀生產力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傳統圖文實物式的展覽空間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展覽館展示提出的各種訴求,人們更希望通過互動體驗的方式來提高參展興趣,進而達到主動接受信息的目的。與此同時,信息時代不斷進步的科技和計算機硬件水平為互聯式設計提供了更大的平臺,為現代展覽空間帶來更多的創新點與發展機遇。在內容識別豐富、展示形象生動、信息表達準確的同時,也實現了人、空間以及展品之間的和諧互動。這也將是未來展覽空間的發展趨勢。
1互聯式展覽空間設計的定義
互聯式設計的本質是實現人與人、人與物和人與空間之間的互聯互通。它重新定義了兩個及其以上的個體之間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需要產生溝通的內容與結構。相較于傳統設計理念,互聯式設計更加注重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傳統的展覽空間中,圖文實物單純被動式的展覽滿足不了人們愈加深入的文化探索要求。而互聯式展覽空間則充分利用現代新媒體技術和新的媒介,努力創造靜態展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激發觀眾的好奇心,進而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且通過對觀展者可能的心理行為進行研究,在設計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運用特殊設計因素引導觀展者,在人與人、人與展品、人與空間的互動中向觀展者表達展覽空間的主題。
2互聯式展覽空間設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