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探討

時間:2022-04-23 09:27:24

導語: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探討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交互設計已經成為當代設計的關鍵要素,其將感官與設計結合,使藝術設計能夠近距離貼近生活。在高等美術院校的建設過程中,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息息相關,是提高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該文主要以藝術設計專業(科技文創方向)為例,分析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通過了解社會需求,培養了解職業需求并掌握VR和AR藝術設計的創作、理論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藝術設計;科技;文創

在知識和經濟飛快發展的時代,培養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十分重要。在實踐型人才緊缺的背景下,科研創新與實踐教育得結合也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科研與實踐教育重視不足,培養力度不夠。因此,文章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探究其關鍵因素對實踐創新的影響。大學生實踐教育和科研項目相結合式,充分發揮實踐教育的作用,不僅是高等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而且是高等院校實踐創新項目的重要步驟。

一、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現狀

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受到了社會的關注,打造科技強國需要立足于人才基礎,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是強有力的儲備人才。以往部分高等院校單一的人才培養方式逐漸被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所替代。藝術設計專業區別其他專業的教育方式,它側重于設計創意和生產工藝。設計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從專業的角度觀察社會的需求,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多參與、多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創作與制作的思維和能力。應用型教育強調以實踐為主,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生,使其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成果。目前,產學研合作、產教合作等教學模式進入人們的視線,高校教學與企業融合發展已成為當今的熱點話題。當下,高等院校必須堅定方向、堅定信念,把知識、技術、人才優勢轉化為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競爭優勢。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緊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分析優劣,將區域特色和當地民族文化背景結合,全面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目前,一些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工作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高校大學生尤其是藝術生存在責任感弱、努力精神不足等問題,學生的原創意識薄弱,自主學習與自我控制力有待加強,理論知識儲備與實踐能力不平衡。具備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目前企業最需要的人才。應用型人才要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創新能力,才能在就業競爭中站穩腳跟。

二、科技文創方向人才的培養定位

科技文創方向的人才作為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一部分,主要培養理論與實踐全面發展的人才。具體來說,科技文創方向的人才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交流能力、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拓展專業視野,了解并掌握VR、AR、MR等技術的基本原理,符合專業相關需求,與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相適應。依照專業對接產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原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應通過市場調研、崗位能力分析,確定學生應具備的策劃能力、設計能力、手繪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從而培養“崗位引導、能力多元”的應用型人才。首先,通過專業和行業認知教育,為學生提供美術基礎知識和設計基本技能,強化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意設計水平和手繪造型、平面構成、色彩搭配等藝術設計基礎能力,增強其三維建模、材質和燈光相關知識的培養,以達到補其所缺、養其所長的目的。其次,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藝術修養和對職業領域的認知,為學生創造VR場景,展示基礎和交互設計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室內外藝術設計以及創意表現的相關知識,提高其專業能力,培養其專業技能。高校應根據課程性質對專業領域進行分層理解,將項目教學法由表及里地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對文化創意、藝術表現、特效與合成等方面進行研究,加強對交互基礎語言開發和框架的研究。最后,高校應將校內項目綜合創作與地區發展、社會項目實時結合,進行針對性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包裝自己的藝術成果,為之后的實習、就業、創業打下穩固基礎。課程結構要以學科知識為主線,體現培養目標,便于專業人才培養的實施,保證課程學時、學分設置的科學性,使其符合教育規律。此外,高校要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旨在培養具備專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三、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藝術設計專業具有特殊性,為了促進科技進步和滿足社會需求,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應以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新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實現其自身的專業價值,并與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構建多元化的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1.發展需要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在此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應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將科學技術與藝術設計專業融合,形成新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模式。教育要求“知”與“行”共同前進,認識來自實踐,學習需要體驗。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等科技的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產業中內容稀缺、制作成本高、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已成為制約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關鍵因素。行業主管部門成立了“虛擬現實內容制作中心”,該公共服務平臺有助于匯聚虛擬現實內容制作領域的企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行業機構等資源,推動虛擬現實的內容開發、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等方面全面發展。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要符合國家政策,順應時展潮流。2.產業需求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注重掌握基本知識,具備實踐操作技能,其設計成果反映出社會發展和需求。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具有特殊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用藝術手段想方設法轉換成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創造力。其從事藝術設計產業的相關職業,要具備專業的知識、熟練的技能以及行業相關的職業素養等。現在,高校培養的應用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存在部分學生實習之后面臨在校學習的知識跟不上時展的變化、所設計的產品不能直接落地生產等問題。這要求相關院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跟上時代的步伐,多了解社會需求,多和企業對接,從而培養出適應工作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將建設校園文化與專業創新聯系在一起,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廣泛邀請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和行業專家進行校內講座,講解設計實踐經驗,根據相關內容開展知識競賽或測試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通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激情。學校需要為實踐創新提供實施保障,積極參與校企合作,與地方文化、經濟聯系起來,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和大學生自主創業文化平臺等。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多了解企業和社會的需求,解決其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品牌意識。在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方面,應打破常規專業課程的堡壘,參考企業設計流程與生產流水線并進行模塊化引導,使學生實現本土化設計、落地化設計,從而與地方和企業共同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以學校優勢特色專業為依托,構建實踐教育培訓基地,將理論知識有效轉換為實踐技能。通過學校實踐教育創業孵化中心的延伸,整合校企合作資源與項目教學資源,創建優質的學生實踐平臺。

四、實踐教育教學體系的設置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應通過產學研合作、產教合作、校企合作等實踐活動,推動藝術設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教師要通過總結教學經驗與方法,修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人才培養內容與目標,升級自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結構,實時更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將人才培養與行業準則相融合,確切落實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部分學生在畢業時面臨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的窘境,因而許多高等院校逐漸轉變了教學理念,由以往的重理論、輕實踐向理論、實踐一起抓轉變,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設計能力提供了基礎性保障。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教學實踐環節與社會企業需求相聯系的困境等。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廣泛推動教育實踐創新,在實踐創新中尋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方法,突破以往教學的單一模式,采取項目教學法、微課、慕課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專業課程結構需要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高校應以藝術設計行業的規則及標準為基礎,整合課程內容。將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效設計、交互設計等崗位職業資格能力融入課程,生成科技文創方向的領域課程。藝術設計專業(科技文創方向)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為:場景速寫、專業考察、VR綜合設計、AR綜合設計、畢業實習、畢業創作。全新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以就業方向為指引,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綜合能力,增強教育教學的實踐運用,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實踐能力。按照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其將學生的能力分為三個模塊:專業基本技能學習模塊、專項技能學習模塊、綜合技能形成模塊。第一模塊為專業基礎學習模塊,主要以建模基礎和材質表現為主;第二模塊為專項技能學習模塊,根據VR設計基礎形成各個層次的學習側重點,組成階梯式的項目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知識與內容逐漸加深;第三模塊為綜合技能形成模塊,根據項目要求進行設計實踐,在工作實踐過程中逐漸積累技能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整體工作能力,為其將來的就業、創業及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要體現培養目標,便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施。專業核心課程要得到保證,課程、學時、學分設置要具有科學性,符合教育規律,為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美術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還在不斷發展與革新,藝術設計專業(科技文創方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離不開文化創意的基礎,更離不開社會、企業、學校與各個專業層面的扶持。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發展,需要根據市場的走勢構建課程體系,改革以往的教學理論,著重發展本土文化資源。適應社會需要是學校的生存之道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藝術設計專業(科技文創方向)教育教學的重點。在科技快速發展與社會需求不斷轉變的過程中,藝術設計專業(科技文創方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將“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科技、時代與本土文化創意相結合,力求做到以國家政策為導向,滿足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突出自身的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加強教學團隊與師資隊伍的培養,這也是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王凱,陳夢瑤.美術高校設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與教學模式探究.美術教育研究,2018(13).

[2]李雪源.“崗位引導能力多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辦公自動化,2018(11).

[3]欒世虎.基于“智能學習終端+互動課堂軟件”的聾校英語課堂教學初探.現代特殊教育,2018(7).

[4]李勇.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及創新.藝術科技,2017(10).

[5]常雁來.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美術教育研究,2015(11).

[6]王常遠.定格動畫教學內容改革初探.美術教育研究,2015(10).

[7]華小洋,王文奎,蔣勝永.校企合作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相關問題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8]曹穎頤.大學生創新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作者:王凱 單位:河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