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交互對人工智能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5-18 09:08:38
導語:視覺交互對人工智能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基礎形態和構成視角分析人工智能教育的應用形態,闡述人工智能教育應用視覺交互方式,人工智能教育視覺應用效果,進一步提高視角空間可變屬性,增強意向對象可見效果,提升交互賦能智慧內核,優化人智交互輔助功能。結合實踐研究,探討提升人工智能教育視覺應用策略:注重理論向實踐轉化效果,提升學習的可見性;突出個性差異精準優化,提升主體教學有效性;融合智能內核,適應人工智能的交互環境。
關鍵詞:人工智能,視覺交互,學習的可見性,個性差異,精準優化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AI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逐漸成為基礎教育重要的服務系統,在考核評價、智能輔導、分析預測、個性化自適應系統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國小學教育進入到“線上教學發展階段”,釘釘、騰訊課堂及其他大量的互聯網企業都推出自己的教育類App,表面上屬于教育類軟件的使用范疇,但實際上背后涉及一系列的人工智能互動技術。目前,我國正進行“人—智”互動技術研發,取得大量的基礎研究成果,在“5G”技術全面發展后,百度與華為提出《5G+人工智能工業視覺解決方案白皮書》,為人工智能教育應用視覺交互發展指明方向。
1人工智能教育的應用形態
1.1人工智能教育基礎形態分析
了解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形態,必須要充分考量教育領域人工智能軟件開發的功能指標。Bakeretal(2019)認為教育類人工智能系統的功能如下:智能虛擬現實、協作學習智能支持系統及私人導師等。人工智能教育系統在基礎教育功能上具有多樣化特征,能夠計算、感知、存儲、表征以及衍生的推理、識別、表達等。通過教學實踐的分析,結合目前技術發展條件,認為當前的人工智能教育基礎形態可能概括為:智能工具、智能環境、智能教師、智能管理者、智能學伴等等。不同的場景有著不同的智能內核,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基礎教育應用領域創新已經開始出現質變。例如,小學生線上教學的釘釘、騰訊課堂;猿輔導、作業幫等提供解題的App以及小七學伴等打卡神器等。對于基礎教育而言,人工智能帶來的是革命性的變革,能夠讓教育更具趣味性、多樣性、實踐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合和適應智能環境。
1.2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構成
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可以分為智能工具、智能環境、智能教師、智能管理者、智能學伴等類型,不同應用有著不同的適用性。(1)智能環境。智能環境是指通過對信息整合和環境感知,為學習主體提供最適宜的體驗場景。如在小學教室內安裝光線感知器,在光線刺眼或其他不適宜用眼環境中,能夠自行調節光暗度;同時,外置傳感器也能夠獲取空氣、溫度等指標,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2)智能工具。小學生線上教學工具具有多種功能,例如打卡、視頻、提問、舉手、討論等等,只需要點擊相應的按鈕,就能夠進入到對應的場景或環境中,完成相應的操作。(3)智能學伴。學伴功能是極為強大的,以往只能夠提供簡單的翻譯、記錄、檢索等功能,如今已經升級到“對話”、解題、求助、陪伴等功能,小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如果家長不能參與輔導,可以向猿輔導、作業幫等軟件求助,從而獲得正確的解題思路、過程和結果。
2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視覺交互方式
視覺交互是智能系統感知、邊接、識別的過程,通過視覺交互,增強應用的效果,以期達到該模式的最佳應用效果。
2.1教育主體融合
人智交互形成具有多樣性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人的活動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涉及認知、情感、行為等維度,而交互同樣需要涉及上述維度。(2)系統交流動機存在差異,一般可以分為被動互動與主動互動。(3)交互本身涉及知覺存在差異,例如視覺、聽覺、觸覺等等,不同交互模式與傳感器相關。(4)交互存在位置差異,受交互雙方位置差異,可以分為異地或“面對面”兩類。(5)人智交互依附實體不同,依賴軟硬件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對于小學生群體而言,未來的人工智能教育可能會向人性化方向發展,如同目前的小愛同學、小度音箱、車載智能語音系統及其他各類智能設計,能夠與教育對象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2.2視覺交互方式
從視覺交互方式分析,小學生基礎教育是“人—智教育”的重要體現,同時人工智能與教育主體的交互必須要充分考慮交互時機、交互方式等。交互方式決定交互的效果和體驗,一般情況下,都是通過視覺體驗進行交互,例如機器人“小胖”(Fabo)主要被用于基礎教育、服務、娛樂、家庭等場景,同時兼具導航、監測、智控、報警等功能,而其與人的主要交互方式:人臉表情、視頻投影、圖像顯示、遠程文本等。從上述要素可知,圖像、視頻是視覺交互的主要因素,通過投影、攝像、播放完成基本的交互功能。再例如,武漢泰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治趣(CureFun)醫學虛擬診療云平臺”依托虛擬軟件、仿真模型設備等建立溝通體系,形成新的視覺溝通方式。
3人工智能教育視覺的應用策略
注重理論向實踐轉化效果,提升學習的可見性。由于人工智能具有大數據分析內核,具備極強的糾錯功能,能夠通過分析推動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并且通過反復測算找到最佳的表現方式??梢娦浴⒖勺冃院椭腔坌允侨斯ぶ悄芙逃曈X應用的通則,對于推動基礎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教育當中引入人工智能,在視覺系統幫助下,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去粗取精,去偽存在真”的過程,很多依賴于理性思考才能夠識別的問題,人工智能就已經完成。簡而言之,人工智能交互系統能夠幫助小學生的學習少走彎路,直接教授準確率最高的知識,減少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試錯成本”。另外,在人工智能教育視覺系統的應用上,模仿不是最終的目標,而“超越”才是系統建設的方式,人工智能未來是要取代人類煩瑣工作的,最大量、最集中、最簡單的工作都將由人工智能完成,人類只負責完成生活中情感主導內核的工作,也就是具備思考能力的過程。雖然,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需要全面提升系統“智慧化”屬性,在傳遞功能、創造功能上下功夫,讓視覺交互成為支撐實踐轉化的前提和基礎。突出個性差異精準優化,提升主體教學有效性。早期的人工智能是批量化生產的,其所有的一切都是共性化的,例如“思考方式”、回答內容、信息數量和種類等等,在問及同樣的問題時,它們回答的答案往往是相同的。隨著信息流不斷補充和完善,人工智能將會迎來“自由思考”時間,即按照內部計算規則為需求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視覺交互系統能夠根據微表情、語氣變化調整自己的答案,以便于更好地符合心理變化特征。從小學基礎教育來看,人工智能的整體功能不需要太復雜,僅需要完成對應的設定即可,因為知識內容屬于固定范疇,是有限的,如果能夠通過視覺捕捉系統精準確認目標主體的需求,進行相應的教學支持,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基礎教育領域,“有效”是最高的評價標準,而不是“高效”,因為人工智能系統在輔助上的功能評估不具備可量化屬性,在意見獲取時,僅能“是不是”、能不能“作為評價標準。因為在小學教育中必須做到個性化支持,保證小學生教育能夠得到足夠的數據資源支持,但現有的輔助類App大多都是通過信息對比完成操作的,而非視覺系統交互實現的。融合智能內核,適應人—智交互的新環境。人類社會對于人工智能充滿期待,大多都是以“智能理想”形態存在,圍繞計算機視覺技術進行設計,推動邏輯推理、自動設計、語言理解、模式識別及智能檢索的全面發展。在未來的基礎教育中,人工智能可能會突破“輔助”屬性,成為現實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可以為“人—人”互動提供支持,還能夠實現“人—機”“人—智”互動,為教育協同提供新的智慧起點。人工智能在基礎教育領域應用,能夠解決師資力量不足問題,替代教師完成那些煩瑣、重復性的操作,讓小學生能夠通過系統獲取基本知識。由于系統本身程序優勢,能夠為小學生學習提供提問、糾錯、回放、快(慢)放等功能,讓小學生學習有更多的選擇。但也必須要關注“機器道德”建設,人工智能發展賦予程序更多的智慧屬性,讓他們可以獨立地進行“思考”,但這種基于程序分析基礎之上的選擇是否“合規”仍然有待商榷,是否需要為人工智能設定“紅線”,如何設定都是需要深刻思考的課題。簡而言之,當人工智能越來越人性化時,人類與機器和諧相處就會成為新的課題,因為人工智能將取代很多工種,對人類社會形成實質性的“入侵”,必須要引起實務界和理論界的高度重視。
4.1提高視角空間可變屬性
“懂”是人工智能視覺交互的重要屬性,需要對“看”到的信息進行處理轉換成為可理解的數據信息。一是幫助主體明確重點,確保其能夠關注焦點。二是幫助主體掌握全面,保證視覺的完整性、連續性。三是幫助主體把握本質,看得通透。而由“看”到“懂”的過程就是通過視覺交互完成的,“看”是獲取信息的過程,而“懂”則是交互轉化的過程,賦予人工智能更多的“人格化”特征,形成“形義一致”的視覺空間是人工智能進化的重要表現,也是技術創新的發展方向。
4.2增強意向對象可見效果
視覺交互是以“視覺”為基礎的交互技術體系,幫助主體更好的看見、看準、看清目標,從記憶規律來看,“直觀地看到”能夠促進思維記憶發展,讓看不到的能夠被看到,讓看得到的更清楚。人工智能教育中應用視覺交互能夠更好地體現“可視性”要求。一是海量的數據資源為人工智能提供大量的“可見”內容,通過對比進行交互確認。二是通過對比、識別、過濾等方式,進一步豐富材料的“展示方式”。三是根據交互內容、場景、信息進行綜合,提升可視過程的精準特征。
4.3提升交互賦能智慧內核
視覺智慧化是人工智能視覺交互應用的高級發展,經過一系列的技術融合,讓主體由“會看”到“看到”,再到“看懂”的發展過程,無論技術如何創新,一定是為使用者提供方便。從教育目標思考,視覺交互系統智慧化發展涉及視覺的應用與遷移、分析、評價,而這就是人工智能視覺交互系統對照比較、多元多維、理解知道的全過程。隨著系統內部交互信息越來越龐大,人工智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情感,從而建立智慧化思考模型。
4.4優化人智交互輔助功能
全世界人工智能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人們對于未來充滿預期,但絕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其必然能夠在輔助領域發揮作用,尤其是輔助基礎教育,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教育支持。但目前,大多數的交互功能都體現在“內輔”上,通過人工智能的快速處理能力,為需求主體提供支持。從“外輔”視角來看,即動作、表情的互動,而上述兩項內容是情感的表達,雖然也是程序性設定,但如果真有一天將人類的所有情感全部錄入,那么可能真的提升系統的教育功能。
5結語
我國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發展取得深遠的發展,大量的教育載體和技術面世,為基礎教育提供極為重要的支撐。但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視覺交互成為教育領域新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一巖,王楊春曉,鄭永和.多模態學習分析:“多模態”驅動的智能教育研究新趨向[J].中國電化教育,2021(03):88-96.
[2]權國龍,顧小清,汪靜.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視覺交互“賦能”效應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21,27(04):111-120.
[3]張磊.全智能教育空間建構——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分布交互式視景仿真研究[J].重慶高教研究,2021,9(05):34-43.
[4]呂愷悅,孫眾.“人工智能+教師教育”的現狀、動態與問題[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11):114-120.
[5]劉龍坡.面向在線教育應用的視覺交互關鍵技術研究[D].廣東:華南理工大學,2017.
[6]董艷,李心怡,鄭婭峰,翟雪松.智能教育應用的人機雙向反饋:機理、模型與實施原則[J].開放教育研究,2021,27(02):26-33.
[7]陳麗,郭玉娟,高欣峰,謝雷,鄭勤華.人機協同的新時代:我國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現狀與趨勢[J].開放學習研究,2019,24(05):1-8.
[8]祝智庭,彭紅超,雷云鶴.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J].開放教育研究,2018,24(04):13-24+42.
[9]劉邦奇,王亞飛.智能教育:體系框架、核心技術平臺構建與實施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9(10):23-31.
作者:范倩楠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公共衛生事件下愛國主義教育路徑
- 下一篇:健康宣教模式在回腸造口術的應用
精品范文
9視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