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性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
時間:2022-02-13 08:32:08
導語:交互性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論文回顧了交互設計及其在景觀設計領域的應用,對交互性景觀設計理論進行了初步探討,提出并論述了交互性景觀設計的三個層次,包括知覺交互、行為交互和情感交互。對交互性景觀設計的組織形式和設計過程進行了探討,總結出交互性景觀設計全生命周期的環形設計過程。最后圍繞交互性景觀設計的三個層次,對設計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景觀設計;交互理論;方法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表現為對外部環境的認知趨向于表象化,對景觀的使用方式趨向于多樣化,對景觀空間形態的要求趨向于特色化。以往偏視覺感知的游賞式景觀已不能滿足需求,一成不變的景觀形態受到質疑,“曲高和寡”式的景觀空間正在失去其普遍意義,而那些單一從生態角度考慮的城市公共空間則因為缺乏人的參與而顯得與城市格格不入。伴隨著“無人問津”、“千篇一律”、“走馬觀花”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需要反思未來的景觀設計將何去何從,怎樣才能讓景觀作品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多元化的科技實踐已成為信息時代的標識,促生了大量衍生技術的開發,如數據庫技術、遙感技術、交互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這些技術為現代設計開拓了新的途徑和思路,已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的交互設計就是典型。本文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重點探討交互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期為現代景觀設計探索新的發展途徑。
一、交互設計及其在景觀設計領域的應用現狀
(一)交互設計概念。1984年,IDEO的創始人之一比爾•莫格里奇(Bill•Moggridg)首次提出了交互設計(InteractionDesign)的概念,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引起相關學者的研究。艾倫•庫伯AlanCooper在其論著《軟件觀念革命——交互設計精髓》中認為從用戶角度來說,交互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品易用、有效并讓使用者愉悅的技術。[1]因此可以將交互設計理解為從客戶感受出發的一種設計,即以用戶目標作為中心任務的設計。其設計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完成用戶可用性和體驗性的需求目標,從而進一步提高和擴大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效用。交互設計具有學科綜合交叉的特點,適用范圍十分廣泛,除了在產品設計研究與實踐上有所建樹,交互設計還融合了計算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信息科學技術,并且在服務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領域中發揮作用。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交互設計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朝著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向越走越遠。(二)交互設計在景觀設計領域的應用。目前在景觀設計領域,交互設計研究主要集中在:戶外展示空間、互動藝術裝置、戶外行為藝術、城市服務性設施、信息多媒體交互設施等方面,具體可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2]:1.關于參觀者感知、行為、體驗和參與方式的研究實踐;2.針對景觀中交互性設計方法的研究;3.針對景觀環境的營造和發展的交互性設計研究。在景觀設計實踐中,交互設計已有典型案例,如芝加哥千禧公園中的皇冠噴泉,由西班牙藝術家詹米•皮蘭薩(JaumePlensa)設計,由兩座相對而建的15米高的顯示屏幕組成,在計算機控制下,交替播放著代表芝加哥的1000個市民的不同笑臉,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隔一段時間,屏幕中的市民口中會噴出水柱,為游客帶來突然驚喜,讓原本靜止的物體與游人互動起來,賦予了場所新的意義。
二、交互性景觀設計理論探究
(一)交互性景觀。“交互性景觀”是指具有交互屬性的景觀。即景觀空間中的人以及各要素之間均存在信息雙向交流的現象,產生相互影響作用。這里“交互”可以是人與景觀、也可以是人與人的信息雙向傳遞,或者是自我的反思,其中信息媒介是客觀物質與主觀意識的集合。交互性景觀構成要素可分為人、景觀要素以及交互媒介三部分:1.人的要素指景觀參與者,是交互性景觀的主體,按照社會經濟屬性、年齡、性別、數量等,可以進一步細分。2.景觀要素指構成景觀的空間與物質形態,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如山石水土植物等;人工景觀要素如建構筑物、道路、設施、景觀小品等;非物質景觀要素如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內化于景觀空間與物質景觀要素中,往往對景觀空間與形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3.交互媒介即交互的信息,交互過程依托信息雙向交流活動展開,包括信息發出、接收、再反饋的往復活動。交互對象的不同會導致交互媒介的內容發生變化。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看,輸出信息分成顯性和隱性,其中顯性信息包括行為、語言、表情等,這些信息可以被直接解讀并且與景觀產生直接交互。隱性信息包括感覺、認識、經驗、情緒等,這部分信息被個體內部吸收,直接影響交互過程。從景觀角度看,輸出信息可以劃分為物象和意向兩類,物象中又可以劃分為靜景和動景,其中靜景指的是肉眼判斷靜止的景觀,包括形態結構、比例尺度、顏色質感等;動景則主要指動態的景觀內容,如物體的運動、形象的變化等。意向主要體現在文化、歷史、知識等內容之上,綜合為主體認知客體的景觀意向。(二)交互性景觀設計。“交互性景觀設計”是設計師運用交互設計的理念去創造能與人產生交流互動的景觀的過程。交互性景觀設計是以參觀者的需求目標作為導向而展開,設計師通過強化景觀輸出信息的方式來刺激參與者發出信息反饋,表現為參與者的認知、行為或情感反應,起到優化景觀信息循環的作用(如圖1)。(三)交互性景觀設計的層次與內容。交互性景觀設計是參與者、設計者、景觀三部分信息循環傳遞反饋的過程,信息傳遞具有瞬時性和延時性共存的特征,意味著不能孤立地去劃分交互性景觀的層次。不僅需要對現時事物進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還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發展。筆者通過對交互性景觀設計的內涵梳理,再結合環境心理學環境需求層次和認知心理學中用戶需求層次理論,將交互性景觀設計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1.知覺交互層:環境知覺是根據感覺獲得的環境資料所作的心理反應。[3]受制于個體已有經驗(本能、習慣、直覺)和外界環境雙重因素影響,結果由認識、感覺以及經驗三部分內容所組成。知覺層中用戶的需求大多是停留在表象化事物之上。這種表象化的需求體現在對于事物的辨識度、感官刺激度上。同時用戶的個體經驗也對需求目標產生影響,因此關于個體本能的需求也體現在其中,如安全感、領域感等。因此設計應從理解參觀者的生活方式、習慣等潛意識經驗開始,通過本能的引導、增強辨識度以及交叉感官刺激的方式來使參觀者獲得新的知覺認識。知覺交互反饋的結果是在交互性景觀和個體以往經驗雙重影響下產生的新的認識、感覺。新的認識和感覺相互影響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反作用于經驗。知覺交互的模型(如圖2)。2.行為交互層:環境行為學研究認為在景觀空間中,人的行為模式分為“需要”模式和“場力”模式兩大類[4]。“需要”模式是建立在個體固有認知之上的,而“場力”模式是用戶受到本能認知和外在環境信息共同影響下選擇發出的行為。與兩種模式相對應,景觀中的行為交互可以分為個體交互行為、必要性群體交互行為和選擇性群體交互行為三類,遵循景觀環境、行為、心理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反饋的關系。設計關注的重點放在行為方式的適應以及景觀要素的刺激誘導之上。既要考慮人們既往行為習慣和要求,同時還要通過介入的手段來創造新的行為活動的發生。行為交互的結果包括人們參與活動的過程以及從中收獲的感受。3.情感交互層:情感的共鳴是建立在知覺意識和行為體驗之上的景觀感知,情感交互層中,參與者不再滿足外界刺激下產生的感知,希望打破與景觀之間的隔閡,實現情感上的共鳴。按照交互過程中主客體的時空關系,情感交互可以分為預期情感交互、即時情感交互和反思情感交互三類。分別發生在主體與客體在空間上接觸之前、之中和之后。預期情感指的是用戶對于景觀空間的情感期待,這里的情感內容包括文化、知識、歷史、經驗等多方面的因素。設計需要圍繞情感目標進行主題制訂及基調把控,而交互程度的高低取決于主題帶給參觀者想象空間的大小,同時也取決于參與者個體的綜合素質。即時情感交互指的是在特定主題下景觀空間中主客體之間發生的情感共鳴,它具有瞬時性的特點。該階段的設計重點應該關注為參與者營造怎樣的情境,如何渲染空間的氛圍,使得景觀參與不僅僅是單一行為活動,更是景觀敘事中思想與情感交融的的過程。個體差異會導致情感需求的不同,因此景觀設計應該具備精神層面的考量。交互的結果反應在參與者在受到多層次景觀刺激下產生的心理感知,如身臨其境、情境交流、人性關懷等。反思情感交互發生在主客體在空間上接觸之后。“反思”是一種理性和情感的相互融合,是在意識和思維層面發生的情感交互,[5]具有延續性和持久性。缺乏理性指導和教育的情感內驅力無法幫助人們做出正確價值判斷,最終也無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若將“人景交互”[6]看作是一種設計師引導控制的復合感官的交融,這種“引導控制”本質應建立在理性客觀的認知之上,是幫助參與者獲得全面的景觀感知,而非短暫的興趣、刺激。情感一旦有了反思,意識才會由短暫感覺變成深刻經歷。交互性景觀設計雖然將人的需求作為設計目標導向,強調以人為本,但并不等同于環境倫理學中的人類中心主義。景觀存在的價值也不僅僅是對于人而言,還包括對于自然環境。反思情感交互的最終目的實則是通過調節景觀與人之間的關系來實現環境發展的可持續,最終實現主體自我價值的升級。三個層次中參與者的需求、設計方向以及交互反饋的信息(如表1)。圖1交互性景觀設計要素關系組織圖圖2知覺交互模型圖3交互性景觀設計的層次關系圖表1交互性景觀設計層次與內容交互性景觀設計的三個層次具有依次遞進的層級關系,知覺交互層是通過對參觀者感覺和認知進行刺激從而獲得的信息反饋,是人景交互的基礎;行為交互層是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的滿足感和喜悅感,處于人景交互的中間地帶;情感交互層是參與者在交互情境中獲得的想象和歸屬感,并從中取得的知識、經驗、態度等,處于人景交互的上層。三個層次相互作用、彼此影響,共同構成交互性景觀設計的主體與核心內容(如圖3)。
三、交互性景觀設計的組織形式
交互性景觀設計具有多目標多層次的特點,同時參與者在設計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決定了交互性景觀設計的組織形式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一)設計師模式。設計師模式與傳統景觀設計組織形式一致,由設計者通過現場調研,并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后展開。這種形式要求設計者本人對于使用者需求和生活方式具有充分的認識,并且需要有很強的預見性。但是現實中,設計師極容易在設計的過程中發生目標偏離,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為使用者規劃設計出自認為滿意的景觀。(二)用戶評價模式。用戶評價模式是對設計師模式主導下已經建成的景觀,利用POE法對用戶體驗后評價作出調研分析,進一步調整景觀方案。存在的問題包括如果在前期設計階段與參與者預期需求目標存在較大差異,則評價模式對設計改造的幫助有限,改造成本也過高,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三)公眾參與設計模式。公眾參與模式是由設計者和參與者共同完成的。設計思路需要集思廣益,綜合協調各種意見,明確目標輕重緩急,最終使各利益團體達成共識,圍繞共同的目標采取行動,使設計成為統一行動的指南。確定設計方案之前,依然需要設計者站在專業人士的角度進行大局的把控,對需求和社會因素進行預測,不僅要考慮參觀者在交互性景觀中未來的狀態,而且要考慮參觀者在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條件下心理狀態發生的轉變。這些預測結果將會成為交互性景觀設計制訂的主要依據。
四、交互性景觀設計方法
(一)交互性景觀設計階段和過程。交互性景觀設計是圍繞人的需求而展開的,其過程具有極強的系統性,由以下十個階段組成:現狀調研分析、確定設計目標、概念設計、情境建模、設計評價及篩選、細化設計、景觀產品制作加工、現場實施調整、運營管理、用戶評價反饋。設計需要不間斷地將后續階段的內容反饋到前面的階段,調整認識問題的立場,考慮以前可能忽略的內容,對最初的評價提出疑問,重新定位設計的目標等,使交互性景觀設計過程成為一個動態的、連續不斷的循環過程。(如圖4)交互性景觀設計的過程是一個全生命周期的環形設計流程,區別于以往景觀設計的線性過程,終止于項目建成驗收。(二)交互性景觀設計策略1.知覺交互層設計策略:知覺交互層面的景觀設計更強調景觀給人的初步印象,著重于景觀的形態、色彩、空間等。人的感覺系統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不同的刺激手段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身心感知。設計中可以針對某一感官進行刺激強化,如通過艷麗的色彩、夸張有趣的形態來吸引孩童的注意;或者通過兩個或者多個感官交叉刺激的手法來加深人們的心理感知。2.行為交互層設計策略:在行為交互層上,需要關注的是人對景觀的參與性,景觀功能易用性,個體與群體的行為關系等。設計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豐富景觀的交互方式以及交互內容,提升使用者參與的愉悅感,誘導重復體驗行為的發生。基于上述需求,首先設計必須要保證景觀空間的易用和可用性,營造人性化景觀空間,盡可能滿足使用人群的行為習慣;其次可以利用不同的景觀空間形態來創造行為機會,通過布置多功能的彈性活動空間、采用多樣化的空間組合、配置交互性景觀設施等不同手段,使人景交互在不經意間發生,提高人與景、人與人之間交流互動的頻率;最后可以通過數字技術手段,豐富景觀設施趣味性,打破人景交流屏障,提高人們參與的積極性,營造和諧的動態交互氛圍。3.情感交互層設計策略:在預期情感交互層面上,設計重點應該側重于景觀主題的制訂,以及整體環境意象的把控之上。可以運用設計隱喻等手法,賦予景觀歷史、文脈、人文等內涵,與參與者產生無形之中的情感交互。如此一來,景觀形象在游人未參與以前便可呈現在人們的腦海之中,用戶對于景觀空間會產生初步的情感認知。即時情感交互設計關注點在于為參與者營造怎樣的情境,渲染怎樣的空間氛圍。可以通過營造景觀環境的場景感,拉近使用者與景觀環境之間的距離,幫助人們理解、感受景觀存在的意義,從而強化情感交流的深度;另外設計還需要考慮不同人群的情感需求,創建差異化的情感體驗空間,豐富人與景觀之間的情感交互[7]。反思情感交互需要思考如何營造使用者愿意持續使用的景觀空間,如何盡可能延長其使用生命力,如何加深使用者對場景的印象,留下深刻的回想與記憶。反思情感交互的結果會形成新的認知經驗,將景觀環境作為一種基礎設施來理解,通過增長或再生的手段使景觀成為一種超越時空的情感記憶,以此來對人們的環境感知產生持續的刺激。另外,交互性景觀設計過程是一個全生命周期的環形設計流程,設計參與不僅僅體現于前期的圖紙階段,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后期的運營管理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用戶反饋的結果能夠得到及時的調整,從而使景觀空間保持長久的生命力。4.其他設計策略:哈佛大學卡佩爾和霍茲曼預測未來景觀將出現一種范式的轉變,景觀環境中智能機器及景觀系統將高效地共存及共同發展。[8]可以理解為在設計初期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加強評價反饋的實效性,對景觀空間進行實時的使用評估調查,并及時做出設計調整;在設計過程中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拓展景觀呈現手段,如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等技術打破了游人對于傳統圖像信息的物態觀,拓寬人景之間的感知交互。同時還可以結合新技術構建了虛擬景觀和交互平臺,拓寬景觀空間的宣傳渠道,并加強用戶與設計師之間的聯系,從而有效地指導景觀優化設計。結語交互性景觀設計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使用者的需求而產生和發展,實踐中面對問題的復雜性、多樣性、動態性特征決定了交互性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的階段性與持久性并存、普遍性與特殊性兼顧的特點。當下人們對于景觀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切需要新的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進行指導。交互性景觀設計將人景關系作為設計的重點,使景觀設計向人性化設計方向回歸,對于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溫全平 詹穎 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 上一篇:景觀設計風格運用分析
- 下一篇:居住景觀設計傳統文化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