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07:49: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環境設計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環境設計教學

信息時代環境設計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體系的全面發展,環境設計教學工作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在現代學徒制的價值推動下,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在解決人才培養、提高人才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上呈現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借助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加速實現專業教學改革,加快學生成長成才。本文圍繞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設計教學的改革價值、存在問題以及改革措施進行探究,為環境設計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信息時代;環境設計;教學;改革

在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下,環境設計教學也在加速轉型升級。圍繞信息技術加速產業延伸,將現代藝術設計納入生態環境建設之中,能夠實現現代設計和環境理念的相互結合,以一種多元化、多形式的教育模式,加速環境設計的教學實踐,培養多元化藝術設計人才。

一、環境設計教學改革的實施價值

環境設計指的是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是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設計所涉及的學科較為廣泛,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等學科,同時借助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圍合手段,達到對空間界面的設計化處理。進入21世紀,互聯網信息技術加速發展,環境設計教學改革沿著更加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在推動“課上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信息教學能夠引導學生融入課外實踐,培養出熟悉理論知識又兼具實踐操作方法的環境設計人才,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挖掘環境設計專業課程中的精華和內涵。深入鉆研提升藝術教育的教學方法,將設計類課程的新思維和新方法納入教學實踐,使學生處于個性化、多維度、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之中,通過一系列的教育舉措,促進本科環境設計專業的顯著提升。借助于教育技術理論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藝術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育效率,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加強教學改革。一方面,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建立“以人為本”的主導作用,及時把握教學進程,調整教育方向,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設計技能。而另一方面,有針對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凸顯主觀學習性能,激發學生的有效學習動機,切實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動機,培育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背景。

二、環境設計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環境設計教學體系探討

一、環境設計專業的教育現狀

環境設計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藝術與設計門類,屬于設計類的綜合系統。從簡單來說,環境設計是以室內外空間環境來界定的,可以大致分為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大部分。其專業內容包含廣泛,主要分為以室內空間、照明、家具、陳設等為設計對象的室內設計,和以建筑空間、公共設施、公共環境等設計為目的的景觀設計。廣西民族地區高校開設環境設計專業以來,實際上從最初的室內設計專業,加入公共環境、公共設施等景觀設計內容形成“環境設計”專業。由于我國高校開設有風景園林設計(景觀設計的一部分),所以開設的環境設計專業大多數都辦成了室內設計專業,也有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者兼而有之的,也有完全是景觀設計教學的。隨著經濟發展,環境設計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其中屬于環境設計的景觀設計行業已形成與室內設計行業分庭抗禮之勢,由于商業社會對設計專業化人才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社會分工使得原有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當前應用型高校的環境設計教育,由于需要在有限的學制(一般為3年或3.5年)內學習完所有的環境藝術設計種類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需要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重新界定,在繼續強調創新、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相對獨立的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教學結構。環境設計專業作為一個大專業范疇,從設計的角度可以分設為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個基本專業;從設計的實際項目又可分為公寓與別墅設計、公共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家具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公園廣場規劃設計、濱水景觀設計、度假村規劃設計、導視系統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照明設計等眾多類型。其中室內和景觀有交叉也有不同,比如照明設計、導視系統設計、人體工程學等研究領域室內和景觀都有涉及,但是更多的是不同的設計類型。

二、應用型高校不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分析

(一)成都藝術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面向園林景觀設計和室內建筑裝飾工程設計生產一線,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良好藝術素養,掌握室內設計技術和園林景觀設計基本知識,具有室內建筑裝飾工程設計與施工、園林景觀設計等方面職業能力,能在室內裝飾設計、園林景觀設計企業從事輔助設計與施工、管理、營銷、制圖等職業崗位技術工作的技能型專門人才。開設課程分為四大類,①專業基礎課:素描、色彩、建筑工程制圖、三大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表現技法、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②專業課程:住宅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展示設計、植物景觀設計、景觀建筑設計、景觀工程設計、景觀規劃設計、景觀項目設計、景觀工程招投標與預決算;③選修課程:商業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家具設計、人體工程學、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生態與環境藝術設計。學校開設的課程大而全,開設課程語義模糊。比如餐飲空間設計跟后面的選修商業空間設計這兩門課之間具有一定的重合度;景觀工程設計與景觀項目設計也太相似。表面上看課程設置面面俱到,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是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個方向,但學生的學習是實際上蜻蜓點水,無法深入理解,導致學生兩方面的技術都掌握得不夠深,與培養職業型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二)昆明藝術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對客觀事物具有敏銳觀察能力,對市場具有系統分析與綜合能力,具有創造力、實際動手能力與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實用型高層次職業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景觀規劃設計、公共環境設施設計、景觀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工作。開設課程分為四大類,①專業基礎課:三大構成、中外建筑史、中外園林史、設計概論、景觀設計入門、表現技法I、表現技法II;②專業課程:植物學、景觀基礎制圖、居住區景觀規劃與設計、植物造景、環境設施及導識系統設計、景觀工程專業制圖、景觀建筑設計、公園與廣場規劃設計、建筑裝飾材料與構造、景觀生態學、人體工程學與景觀設計、濱水景觀規劃設計、景觀照明設計、景觀工程概預算、城市歷史與文化景觀保護;③技能課程:Photoshop、Sketchup、AUTOCAD、3dsmax、模型與雕塑設計制作、代表作選輯、畢業設計、畢業實習;④選修課程:中外美術史、民族藝術風格研究、插花藝術、建筑風水、攝影、經商實踐、植物觀賞與保健、字體與版式設計、漆器藝術、建筑構造、室內景觀設計、中國畫與書法、展示設計。從昆明藝術職業學院開設的課程中分析,昆明藝術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是景觀設計方面的技能型人才,課程的設置以景觀項目設計為主要內容來進行開設,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基本涵蓋了景觀設計所要做到的方方面面,是一個比較全面的教學計劃。但是在選修課程結構上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明顯不足,無法讓學生得到一個比較綜合的景觀設計延伸。

三、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思考

(一)分設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個基本專業環境設計專業分為室內和景觀設計專業,有利于學生明確自身專業身份和未來發展方向,使學生在各個不同的設計方向進行專業深入的學習和認知。教學安排上,可以改變原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課程涵蓋各個方面的復雜局面,形成各個不同的專業特色,教學目的性將更加明確,可以促進環境設計專業群的健康發展。(二)優化課程結構,提升師資隊伍目前,我國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設置與環境設計就業嚴重脫節的現象十分普遍,分析其原因有二點:一是專業教學管理者對環境設計的了解比較欠缺,無法深入把握環境設計行業的各種設計種類以及就業的專業面;二是缺乏具有環境設計實戰經驗的師資力量,即便是開設了大量針對不同環境設計形態的專業設計課,也大多是流于表面,并未作太多的教學引導與設計項目教學。同時高校缺乏實戰經驗的教師,缺少對環境藝術設計市場的把握,輔導學生的設計項目具有不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缺乏實際應用,教學方式單一,布置的作業與實際的環境藝術設計脫鉤嚴重。這種教學方式、手段趨于程式化,存在著重結果,輕過程;重技巧,輕思維;重表現,輕創意的傾向。環境設計教學的改革廣泛接觸市場,將市場存在的環境設計種類納入課程體系(如現今大多數高校沒有開設的課程: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公園廣場規劃設計、濱水景觀設計、度假村規劃設計、導視系統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照明設計等),使之成為我國環境設計專業新的教學方法。另外,在師資上可以采用主干課程由有設計經驗的商業設計師來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完成商業設計。商業設計師作為課程導師,在課程的開始、中間、結尾的各關鍵點和設計講評時親自授課,使學生能很快理解商業社會對設計的需求,使之畢業之后能更快適應社會對設計師的需求。(三)改革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應用型高校環境設計課程設置應實施以培養創新設計思維為主。設置以項目設計課為主的核心課程體系,將項目設計通過設計主干課程連接起來,技術課程與輔助課程融于主干課程。根據環境藝術設計的設計形態,由淺入深地從小空間到大空間進行過渡,而不是像目前大多數學校的進行條塊分割。通過從小空間到大空間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找到學習方法。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將課程均勻地分布在每學期的每個周,使得環境設計課程的學習有更長的時間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程的市場調研、學習方法不斷改進、方案可以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以使設計更完善。室內設計專業可以采用:室內設計入門→家居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景觀設計專業可以采用:景觀設計入門→庭園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廣場公園規劃設計→濱水景觀規劃設計,主干課程均勻分布在5個學期,每周4節,這樣使得主干課程貫穿于學生的每個學期。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解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每個時間段都在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對設計的理解。(四)改變作業形式,以工作進展冊和報告書為主要形式期末考試也相應改變了設計專業交作業的考試方式,改為期末作業講評為主。即學生自己陳述設計作品的創意和所完成的方案。根據實際案例做具體的方案設計。期末設計作品必須做兩部分:①工作進展冊(主要為方案的市場調查分析、整理、客戶的分析、材料的收集、設計構思、方案草圖等);②設計報告書(平面布置圖、地面鋪裝圖、線路圖、頂面圖、立面圖、效果圖、材料、預算等)。過程評價是全過程跟蹤,綜合考察,打分合理,取高分不易,從根本上杜絕了評分隨意,以結果評分的弊病。

查看全文

光環境設計課教學方法

摘要:面向光環境設計課程中學生感性認知程度低,難以深化融合概念設計的問題。提出光環境設計課程中的體驗式教學方法,首先對光環境設計中的體驗要素進行了分析,認定環境、理念、構型、原料、色彩、工學設計是光環境設計中的體驗要素;其次提出了包括成功案例解析和自主創作的課程體系的光環境設計課程中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最后對該教學方法進行了實踐。實踐結果表明:體驗式教學法可以彌補光環境設計課程中對設計過程、設計思維的提升需求,優化課程的學習過程,通過增加學生的感性認知,促進學生的理性升華。

關鍵詞:光環境設計;體驗式教學

人們對照明的需求已經從單純的點亮轉變為對環境的優質感受和體驗,照明設計也從簡單的亮化升華到了結合環境和情感的光環境設計。光環境設計既包括傳統使用電腦繪圖設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設計過程、設計思維有所了解和提升;同時也需要將藝術化實施概念融入實際。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重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的同時,配合實踐對所學理論進行驗證,進而深化設計思想,使得設計思想有的放矢。技術理論和平面的圖紙不足以表達光環境設計中涉及的創意、設計、產品等核心內容,需要結合體驗進行學習,充分將照明工學與藝術設計進行融合。體驗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面向既定的教學目的[1,2],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3,4]。本文闡述了體驗式教學法在光環境設計課程中的應用,通過提取光環境設計課程的體驗要素,提出了光環境設計課程的體驗教學法,合理劃分感知各部分的授課比例;從而彌補光環境設計課程中對設計過程、設計思維的提升需求,實踐結果表明,課程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設計能力。

一光環境設計的體驗要素

光環境設計課程是在基本亮化設計的基礎之上融入了藝術和文化概念,課程學習中需要學生體驗的要素很多,融合在光環境設計的全過程中,從最早的亮化基本設計到最后的工程實現,都貫穿了需要體驗的要素。這些要素都會在光環境的設計中發揮作用。圖1給出了光環境設計課程的體驗要素,這些要素很多是在光環境設計課程中無法全部講授的。光環境設計課程的體驗要素基本亮化設計藝術概念工程實現基本元素優化構型原料甄選電路設計器件選型融合環境設計理念色彩構成圖1光環境設計課程中的體驗要素光環境設計課程首先講授基本的亮化需求,包括根據施工環境的特點和要求此過程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元素的提取、優化的結構設計和融入環境的亮化。在基本亮化設計的基礎上,需要添加藝術和人文的概念,包括理念、色彩、心理需求等。最后在藝術和基本功能的完善設計基礎上,需要引入施工的要求,體驗原材料、電學設計的要求,使得設計落到實處。

二光環境設計課程的體驗教學法

查看全文

環境設計專業協作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在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中,二維展示教學模式與封閉式課堂難以滿足該專業在空間感知和學習深度上的要求,學生的互動交流受到時空的限制,而新興的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尚未發展完善。在此背景下,該文提出建立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支撐的環境設計專業協作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以社會互動理論及混合式教學為理論依據,將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教學需求與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相結合,提出專業協作教學模式的策略,以彌補以往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環境設計;虛擬現實;協作;教學模式

一、虛擬現實技術與環境設計教學

1.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趨勢。環境設計專業是主要涉及建筑室內外空間環境的專業,是對建筑室內外以及環境、空間、光線、景觀、家具、陳設等元素通過設計手段進行整合與改造,以滿足符合人們使用功能和視覺審美需求的專業。由于環境設計專業本身較高的基礎要求和涉及的設計美學、設計心理學、人機工程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融的復雜性,有效開展專業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有效理解和吸收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教學成效,教師要采用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隨著虛擬現實技術日漸發展成熟,虛擬現實技術的教育應用與研究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空間和造型的搭建、物體表面材質的模擬、自然光線和人造光線的模擬,能夠產生接近真實的虛擬世界,具有獨特的全沉浸式和強烈的交互性特點,可以為創建教學情境提供有力的支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符合環境設計專業隨著時展的更高的教學需求。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環境設計教學,可以進一步滿足環境設計專業中部分特殊且復雜的教學要求,對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具有一定幫助。因此,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是合理且具有較大潛力的發展趨勢。2.虛擬現實技術下的教學需求。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環境設計專業協作教學模式,是以社會互動理論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知識建構、交互學習作為教學關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社會互動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班杜拉提出,他認為個體置身于群體之中,其行為受群體行為的影響,即個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發生于自己與他人的交往和互動過程中。維果茨基提出,社會互動是智力產生和發展的源泉,個體的學習和認知發展通過參與社會活動來獲得實踐經驗;費厄斯坦在“中介理論”中指出,中介人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有效的學習來源于個人和中介人之間的互動。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社會互動和交往雙方互動的質量。混合式教學是將傳授指導和研究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此教學模式中,在線課程可以代替一部分傳統課程,進行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普及,還可以承擔更多互動學習的功能,改變以往教學模式中單一的教學層次;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則可以轉而主要承擔輔導、交流、研討的個性化學習指導,提升教學深度,并將在此過程中得到的學習成果作為補充再次進行線上互動,以優化學習環節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將整合學習與碎片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習慣,增強課程中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有效擴展有限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更加適應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設計專業學習信息量快速增長的狀況。

二、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二維展示教學模式限制有效的空間感知學習。在以往的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圖片賞析、案例展示等間接形式分析空間的營造效果、情感表達以及文化內涵。這樣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環境設計的空間展示學習中,教師通常用二維方式展示三維空間,這種方式雖快捷、直觀,但因其具有高度抽象性,缺乏真實的空間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空間的性質、結構、尺度、形態、色彩、質感等設計構成要素的有效感知,難以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理解、運用知識系統;二是雖有大量實際的環境設計專業相關的空間案例供學生體驗學習,但因存在時間與距離的成本限制,考察性的教學模式在環境設計教學中難以普遍、持續開展;三是考慮到實際空間的建設成本及不可逆性,難以專門為專業教學構建豐富多樣的真實空間環境,供學生學習體驗。2.封閉式課堂影響學習深度。部分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線下教學模式與其他專業的教學模式相似,是一種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相對封閉的模式。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體現出此模式在保障教學基礎內容的整體性、連貫性、系統性以及明確的指導性上具有強大的效力,但由于專業發展現狀,師生人數懸殊,主講教師通常需要面對中、大規模班級的學生,教學活動往往只能集中在較為基礎、普遍的知識點與技能上,難以滿足設計教學中的個性化需求,難以將課程內容進一步延展。在此種情況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學形式往往較為枯燥,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難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了專業學習的深度。3.學生間的協作學習受時空限制。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信息技術條件下,建筑與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線下課程小組合作機會以及線上論壇討論機會,但均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協作式教學無法普遍性開展,且在有限的協作式教學中,抽象設計思維在空間中的體現形式也無法進行有效、直觀的傳達,學生間的協作質量無法達到要求,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發散性的設計思維培養。4.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有待完善。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有效應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解決環境設計教學中的部分重點、難點,對以往教學中很難涉及到的領域也可以進行突破。但環境設計專業對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基于虛擬現實技術下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尚未完善,如何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更加完善、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仍然是當前的研究重點與難點。

查看全文

環境設計實習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認識實習的課程定位需要一套適合專升本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案,本文針對目前認識實習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在教學中圍繞就業、升學的具體要求,用有效的課程設計,提升學生應用能力,不斷完善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主動認知;教學設計;就業能力

一、研究的緣起

認識實習是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集中實踐課,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全面的認識本專業的行業、職業知識,進而對未來學習和工作做好必要準備。專升本教育高度重視學生應用能力培養,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它的教學時間更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問題更為迫切。因此,在進行認識實習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做合理的教學設計,不被有限的學制束縛。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不少專業院校在此課程教學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仍像對待普通本科教學一樣,在寶貴的教學時間內花大量時間進行專業知識講授,忽視專門針對專升本學生擇業、就業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走馬觀花地聽了很多,但并不具備有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2.將此課程教學等同于職業技術灌輸,甚至直接交給校外實習基地,缺少有序的教學組織,教師未起到積極作用,學生缺失自主研究意識的培養。3.忽視學生個體特征,教學環節并未因材施教,教師的主觀意愿和學生的客觀條件產生矛盾,導致認識實習課程教學質量不高。本文以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的一次認識實習教學為契機,嘗試從就業需求出發,圍繞“認識”、“實習”兩個核心教學內容,探究適合環境設計專升本學生的教學方案,以此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行業、認識自己,逐漸養成自主研究問題的習慣,最終提升學生擇業、就業的能力。

二、認識實習教學設計

此次認識實習開課于第一學期第16周,共48學時,教學對象是2016級42位學生,前置課程有制圖、建筑史、效果圖表現技法等。作為一門集中實踐課程,認識實習教學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認識什么”、“實習什么”。因此,本次教學分為“認識”和“實習”兩大階段。針對專升本學制短的特點,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充分了解目前行業信息外,還要著重用課程任務(作業)形成線索,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1.認識階段。“認識”階段首先用4學時集中講授環境設計專業的社會行業現狀、工作范圍及職業、執業的基本知識等,幫助學生對環境設計專業就業有初步認識。由于專升本學生在專科階段學習背景不一,不少學生對本專業具體的工作內容及真實的工作生活狀態缺乏認識;部分學生選擇專業時單純從升學角度出發,對環境設計專業本身并無興趣。針對這些問題,用8學時帶學生到大型環境設計企業進行實地參觀交流,幫助學生了解大型設計單位真實的運行狀態,對以后的環境設計工作生活有具體而明確的認識,同時感受優秀企業文化,樹立學習目標,進而規范自己在校的學習和工作態度。在此環節采用教師帶隊、企業人員全程陪同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知環境設計行業的特點和各項工作內容。在收獲行業的整體印象后,學生對各種環境設計職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和職位必備的知識技能還缺少認識,亟需一線設計師對各類必備業務能力進行現身說法,同時也可對行業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做必要解讀。采取沙龍的方式對于參與交流的各方都比較輕松,學生不會有課堂教學的緊張感和距離感,因此采用這一方式邀請大型設計院所的設計師幫助學生解惑。設計人員在分享時,不限于知識技能層面,在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方面從多角度給予學生適當引導。此環節鼓勵學生在現場與各工種設計師主動交流,盡可能多的了解行業職業現狀,并逐漸學會與專業人員交流溝通的方式和態度。此外,大型環境設計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通過沙龍,能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開拓視野。參觀大型環境設計企業后,用4學時幫助學生認識各升學類型,隨后組織學生集中觀摩兄弟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研究生教學成果,為有志于升學的學生樹立良好學習目標。在完成上述環節后,學生帶著認識回到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每人結合所獲得的認識,綜合評估自己未來能夠勝任的專業職位,同時評估自己是否適合繼續深造。在“認識”階段的最后,要求學生圍繞自身特點思考、制訂學習計劃,每人必須完成一份未來一年半的專業學習計劃,利用8學時完成。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少數學生對目前市場上常設的環境設計職位不感興趣、且沒有繼續升學的打算,則可以結合學生自身興趣,引導其對環境設計專業相關行業職位或者尚未出現的新型環境設計周邊職業做學習計劃。這一作業旨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發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興趣,創造更加多元的就業方向和職業發展領域。2.實習階段。在“認識”階段,學生對大型綜合設計單位的工作流程和各種職位信息有了相對完整的認識,但這些認識總體上仍屬被動獲得,能否提升學生的求職、求學能力還未可知,學生在畢業時面臨的將是更為具體的問題。首先,社會上為數眾多的中小型環境設計單位的工作狀態、用人標準,學生并不知曉,課堂有限的時間也不允許他們深入解讀每個企業的工作內容和職位要求,但這些信息相較于大企業對專升本學生更具有實際意義,學生畢業后更多的會去到這些中小設計企業。因此在“實習”階段,還需組織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用課程任務最大程度引導學生主動認知社會需求,將獲得的關于環境設計行業、職業的認識切實轉化成自己求學、求職的能力。其次,專升本學生在畢業求職環節的能力培養在以往教學中被極大弱化,很多教育者認為學校設有職業規劃類課程,足以應對學生畢業時的各種問題。但這些課程更多的是幫助學生解決求職過程中的一般問題,并不能從環境設計專業的角度,通過對升學、求職環節中各項專業指標的解讀以及對升學、求職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畢業歸宿。針對第一個問題,此次教學在“實習”階段首先要求學生分組進行中小型環境設計企業運行現狀調研。調研地點指定在北京地區環境設計中小企業的聚集區。學生需對所調研企業的區位特點、聯系方式、經營范圍、職位要求、薪資待遇等信息做詳盡的記錄,并做匯報。外出調研時間為4學時,在此期間鼓勵學生用虛擬求職的方式主動與所調研單位建立聯系,獲得認知信息。針對第二個問題,教師用4學時講授個人簡歷、個人作品集的敘事邏輯和制作方式。簡歷和作品集是環境設計專業評估人才質量的重要工具,但這些內容的教學在很多學校被忽視,不少學生畢業時做出的簡歷和作品集內容堪憂,根本不能為自己贏得機會。所以此次教學中也要求學生做此類內容的實踐,每人所做簡歷、作品集要能夠對應其調研的企業進行虛擬應聘投遞,8學時完成。“實習”環節的兩個作業前后遞進、相輔相成,構建出一條完整的求職線索。意在用特定的教學設計促使學生自發地針對具體問題展開研究。學生必須通過第一個作業掌握到具體信息,才能有針對性地完成第二個作業。

查看全文

環境設計教學研究與實踐

一、現實技術使用現狀分析

當前環境設計教學的現狀是各個大學之間區別不大,表現在缺少實踐教學的特色,引進新技術輔以教學,能夠從根源上改善當前的現狀,這也成為當前一線教師重點研究的方向和課題。增強現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誕生,但與當代設備相仿的第一個原型機是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伊萬•薩瑟蘭(IvanSutherland)發明的頭戴式顯示器。1968年,作為哈弗大學電氣工程副教授的薩瑟蘭發明了名為“達摩克利斯之劍”的頭戴式顯示設備。整套系統將顯示設備放置在用戶頭頂的天花板,并通過連接桿和頭戴設備相連,能夠將簡單線框圖轉換為3D效果的圖像;從2014年增強現實技術(AR)技術的興起,微軟公司于2015年1月22日的HoloLens全息眼鏡,引入到中國后進行實踐應用表明,增強現實技術不僅是一個演示載體,它還是一種設計工具。它以視覺方式反映了設計師的思想,例如房屋裝修前,設計師首先對房屋結構做仔細測量,根據客戶所要風格進行構思,還需要使用CAD設計圖紙對空間進行量化,當然這些專業的圖紙只有專業人士能讀懂,增強現實技術可以把設計師的構思轉換能夠讓客戶看見的虛擬物體和現實環境結合后的場景,使之前只能借助傳統的3DMAX設計模式提升至即看即感受的數字化空間視覺效果,有效的提高了設計和規劃的質量與效率。運用增強現實技術,設計師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構思去設計真實的空間,并且可以隨意改變空間中的觀察位置,去查看設計的效果,直到滿意為止,節約設計成本和設計時間。國內增強現實技術輔助環境設計教學實施現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引入該技術輔以教學,由于AR設備昂貴,國內大多數高校還沒有引入該技術。

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AR技術引入課程范圍界定

選用AR技術教學法的目的是系統有效地將枯燥難懂的理論轉化成直觀的范例展示給學生,并將學生在實踐項目主體地位發揮到最大,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此時,教師在對項目的種類和難易程度的選擇,以及實際項目與理論研究方向的契合度,成為AR技術使用的關鍵問題。要根據學生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教師隊伍的組成和研究方向以及學院的教學資源綜合考慮。

2.AR技術中軟硬件的銜接

查看全文

實踐性教學環境設計論文

1實踐性教學在環境設計理論課堂中的應用

在整個教學中、理論必須要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所以,要改變單一死板的理論教學模式,多多實踐。充分挖掘出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能力,在理論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根據主講的知識內容,帶學生們參觀游覽相關的環境設計作品,比如說一些新的知識點現場講解討論,只有對實際設計作品的考察研究,才可能更加具象的使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安排實際作品案例進行分析及講解。例如,大型商場燈具布置采光的合理性、幼兒園色彩搭配是否得當,園藝布局是不合理,舞臺表演燈光效果是否絢爛,讓學生根據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加深知識點的理解。

2實踐性教學在環境設計實驗課堂中的應用

實驗課是教學中重要的動手課程,是理論的基礎上的專業能力訓練,是學生對環境設計理解程度的檢驗。同學們在實驗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來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并且教師可以及時補充幫助學生們消化,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同時,激發出學生們動手實踐能力,挖掘學生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實驗課教學中,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課堂上,提倡學生們自主的學習環境設計中例如顏色搭配知識,適用的場合人群相關信息,要求同學們自己去圖書館網站自主查詢學習。在查詢得到的知識中,學生們會有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環藝設計的技術性、藝術性和科學性。會提升自我專業的自豪感,從中獲得知識認知快樂。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其次,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要求學生自己動手來完成作品,從構想到最終成型。例如,幼兒園顏色搭配的設計,利用以教授的相關環藝設計軟件,以自己所理解的知識體系去設計完成繪圖實踐。

3實踐性教學在環境設計生產實習中的應用

作品最終是要在實踐中檢驗,生產實習就是讓同學們到實際的社會中去工作體驗利用一些社會上的企業資源優勢讓學生們學習到一些,學校書本中,甚至連教師在社會變遷中學不到的知識,增加學生們的學習樂趣。相對于一些大學專業老師而言,因為長時間的在課堂中教學實驗而欠缺實際的社會工作經驗,會與環境設計在社會中的實際應用想脫離,使老理論知識與實際接不上軌。帶領學生們社會實踐的這個機會,老師們也得得到充電,知識更新,做到與時俱進。對于環藝藝術學院來說,而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企業資源,為了以后環藝實踐教學做好鋪墊。也為學生們畢業后投身社會工作中打下基礎,快速融入社會,促進專業知識的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環境設計專業手繪教學研究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環境設計專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對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的設置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手繪教學工作新時期也有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手繪教學的本質目標,重點論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采取多種手段開展有效的手繪教學工作。一方面能夠從整體上培養大學生藝術修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從專業技術技巧層面上提升手繪表達能力,并以期構建良好的環境設計手繪教學模式。

關鍵詞:環境設計;手繪表達;設計思維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發展,人們對環境建設的審美需要日漸提高,市場對環境設計的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加大。電腦及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環境設計與電腦技術的相互融合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一時間電腦軟件班層出不窮,在技法教學層面大有取代手繪教學之勢,但無論如何都應是“頭腦在先,手段在后”,各種工具只是頭腦的輔助工具,不能取代大腦,而手繪自然是對大腦思維還原度最高的形式之一,比電腦制圖來的要真切。環境設計不是簡單的設計一個東西,設計師需要擁有極為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運用各種元素營造一個場景,而這是軟件無法幫助頭腦想象的,它們只能輔助頭腦來表達。手繪表達作為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使學生通過技能的訓練拓展到設計的思考層面。

一、高等院校手繪課程教學面臨的現狀

首先,目前普遍存在對手繪理解偏頗的現象。片面地認為手繪表現中線條畫的直、畫面效果“瀟灑”即是好,其實不然。任何一種手繪圖像技巧都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手繪圖像的評價不是以圖像技巧效果作為唯一標準的,圖像的思想、內涵和設計主張是評價的關鍵。也就是說手繪表達最重要的是傳達設計成果,準確表達空間關系。尤其是在環境設計專業中,如何將一張室內或者室外平面圖準確地以透視表達,這其中除了要選擇好的角度和正確的透視關系外,準確地將各個空間的關系在透視圖中清晰地交代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這關系到空間內部各構筑物之間關系的準確性表達。從空間關系的準確到材料、色彩的準確表達,只有這樣的手繪圖像才能算是好的手繪圖。其次,過分追求某種討巧的所謂表達風格。如某某手繪營號稱亞洲最大手繪班,每年前往學習的同學絡繹不絕,從該培訓機構走出來的同學一出手皆是這一培訓營老師的表現風格,這一現象也多次遭到一線設計師的抨擊。誠然某一表現方式比較吸引甲方,但如果大家均臨習此法,手繪的圖像表達也就失去了應有的魅力。總之,手繪表達的評判標準絕不僅僅是以圖像技巧為標準,其傳達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才是其關鍵。

二、手繪教學的意義與教學目標

查看全文

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創新與實踐

摘要:科技賦能設計教學變革。“數智”時代如何開展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教學創新,已然成為新的時代命題。本文從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出發,探索一種以構建“多態化”教學內容為主線、以搭建“多樣化”課程資源平臺為依托、以培養“跨專業”融合師資隊伍為助力、以強化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為目標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以期為“數智”時代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智時代;環境設計;實踐教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21世紀已經逐漸進入了“數智”時代[1]。學生的學習認知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承擔的角色和工作環境等也逐漸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始形成了新的教學范式。“數智”時代如何開展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教學創新,已然成為新的時代命題[2]。環境設計專業要求具備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培養具有嚴于律己意識、掌握系統專業知識,能從事設計研發、承擔設計教育,具備自主創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藝術設計專門人才為目標,如何通過實踐教學進一步強化學生設計能力、創新能力一直是專業教學研究的重點[3]。當前信息化技術在高校各專業教育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疫情的突發也成為了我國在線教學發展的重要契機,高校依托各類平臺,全面開展在線教學活動。“數智”時代在線教育勢必會與線下教育一樣成為常態,應用性特征突出的設計類專業實踐教學也應做出相應的創新與調整。本文從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出發,結合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需求,探索一種以構建“多態化”教學內容為主線、以搭建“多樣化”課程資源平臺為依托、以培養“跨專業”融合師資隊伍為助力、以強化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為目標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1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目前,各高校中環境設計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主要類型包括專業類實驗(工作室、實驗室)課程、專業類社會實踐、專業類實訓、專業類實習以及畢業設計(創作)與畢業論文(設計報告)等[4]。其中前三項是在校內主要采用的實踐教學類型,專業類實習則是在專業領域相關社會機構的專業崗位上,提高專業技能與素質的培養方式;畢業設計創作則是以學生自主選擇實際設計問題或其它研究性命題,經導師審核同意后開展的實踐活動。不可否認,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規則化和模式化特點,在培養學生設計能力、創新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1.1實踐教學深度、教學內涵不夠

查看全文

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轉型與升級,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我國各個企業和崗位對用人標準與人才需求發生了變化,為了滿足這種社會現狀,我國各高校重新制定了各個專業培育人才的目標,環境設計專業同樣如此。文章首先闡述了新數字媒體技術的概念,然后闡述了新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于環境設計專業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策略。以期為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環境設計;教學改革

在環境設計專業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應用新數字媒體技術這種教學方法,其有利于實現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環境設計在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全國每個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都不可避免的面臨著一定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大部分學生運用高效的方法熟練掌握環境設計的基本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符合專業工作要求,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能,是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新數字媒體技術概述

新數字媒體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一種,是以計算機語言進行記錄、處理、傳播、獲取和存儲,具有互動性、高科技性、多樣性等特點。新數字媒體技術是藝術創作的主要平臺,計算機軟件是藝術創作的主要工具,可以為很多藝術形式找到相應的創作軟件。因此,新數字媒體技術使諸多形式的藝術都可以在電腦上進行創作,并通過互聯網傳播。新數字媒體技術打破了原有藝術門類的界限,促成了各種藝術形式的形成和融合。

2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