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10:52: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四語文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相較于思想品德課的優越性在于,語文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它通過文學形象的塑造,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思想教育變得有聲有色,自然流露的情感更易被學生接受,并且在文章的部分,也是學生最容易感動的部分。教師通過引導,將文章的主旨深深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達到滲透的目的,過早或過晚地為文章貼上標簽都不會達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與楚王精彩的辯論將是整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而“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這句話則完美駁倒了楚王的謬論,維護了晏子及其國家的尊嚴,將故事的發展推向了最高峰。當講解到這一時段時,學生被晏子不畏強權,維護國家尊嚴的行為深深感染,教師抓住這一時機,對文章中心進行滲透,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一次思想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
2.以文育人,把握思想教育尺度
2.1把握好小學生認識發展的階段性尺度
小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對于事物的認知處于懵懂階段,加之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時間跨度較大,導致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范圍和接受能力不盡相同。因此,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首先就要把握好小學生認識發展的階段性尺度。一到三年級的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處于模仿階段,教師講什么,他們就學什么,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弱,不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他們只是灌輸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一個雛形足矣。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對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師需要進行正面引導,以免學生誤入歧途,造成人格偏差。
2.2把握好教材本身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的尺度
在語文課堂進行思想教育時,最忌諱的就是脫離課本,脫離實際,講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走形式主義路線。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這種枯燥僵化的教育形式無疑是一種折磨,不僅最終達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不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為了避免這一局面,教師要把握好教材本身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以課本為標準,聯系實際生活,使學生得到的感悟更加鮮活可信,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3把握好滲透思想教育量的尺度
通過語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只是語文教學的功能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最終的目標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語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學的區別,確定語文教學的本質,把握好滲透思想教育量的尺度,圍繞這一主題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只有將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并且以語言文字的培養為主體,才能打破本末倒置的特殊局面,從而全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水平。
3.結語
篇2
課堂變成教師的“獨角戲”,講臺上的老師津津有味的忘我講解,講臺下的學生能跟上思路的寥寥無幾,或者睡覺、玩手機,或者學生思維邏輯跟不上干脆忙于別的學科作業現象。整個課堂氛圍沉悶、毫無激情。不少高職生反饋沒有認真看過課本,課程教學互動少、老師提問少、提問也缺乏吸引力,對課程的認識是深奧、抽象、不切實際、是一門不能選擇的必修課。
二、高職院校思修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學法能將思修課程內容生動的溶于案例內容。一般在高校的第一學期給學生開設,是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重要課程。它在幫助學生增強“四信”意識、樹立科學“三觀”、學會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學會正確做人和正確做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理論引導和培養作用”。[1]現實中的案例教學能夠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的社會實踐、理論運用和認識的升華。通過將思修課程內容生動地溶于案例內容,案例教學法能夠科學有效地促進大學生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更好的生活于這個世界。”[2](二)案例教學法能將思修課程豐富的理論底蘊潤物無聲地傳播給學生。由于思修課本本身作為教學工具,其中的文本內容因為帶有法定概念工具書色彩所以較為單調不生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改變了思修給人的一貫單一、枯燥的印象。一方面將較為書面化的知識以生動的形式再現改變教學內容的生硬;另一方面案例教學能夠改變傳統的機械灌輸法,不再是老師全程單獨的講授。教師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解釋講授者、答疑者和學生對案例參與過程中的判決者。在引領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啟發學生通過案例自我認知、自我思考、最后歸納總結。(三)案例教學法能將豐富的實用價值和課程魅力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目的本來就是引導大學生合理合法社會化的指導書,教材的編撰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各項法律法規、人文修養,是極具有豐富實用性的。通過課程的學習是完全能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是學生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必修人生一課。
三、案例教學法在思修教學中的重大作用
(一)通過案例教學法,解決目前思修課缺少時間、課堂時間有限的問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自教學內容到方法乃至教學手段上的改革,不但豐富了整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資源,也極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法。現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普遍采用2010年版的教材,該教材本身內容、知識點較多、課時量少,所以部分學生在翻看課本的時候更覺得枯燥。通過在案例的選擇上,可以達到一個案例匯集多個知識點,內容豐富不單一。(二)更適合高職的學生。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解讀、探討、辯論,甚至只是單純的記憶模仿都對教學是有幫助的。通過案例教學對概念的基礎解讀,案例中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能讓高職的學生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檢查和對照,尋找差距和不足通過自我反省后道德品質也能夠進一步升華進步。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展示更直觀、更通俗易懂也更適合高職生的學生特點,
四、案例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篇3
(一)關注校園生活
學校是一個巨大的課堂,校園里的語文知識隨處可見。學校的告示牌、櫥窗、公共板報、學習的通知文件等都是我們身邊的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課教學時,除了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外,一定要引導學生關注我們的校園,并鼓勵學生發現學校的細微變化和關注重要活動的開展。例如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學生辦六一板報時,要選擇哪些文字和圖片,才能讓我們的黑板報既醒目整潔,又能為人稱道。在舉行運動會時,廣播臺里播放的宣傳稿既鼓舞人心,又文辭優美,這也是需要我們所有學生參與的。在植樹節進行義務植樹時,全新師生都穿著整齊的衣服在辛勤地揮灑著汗水,學生此時肯定有很多感悟,此時老師一定要進行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并且可以拓展關于植樹節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營造家庭氛圍
家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場所,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在家里,孩子接受家庭氛圍的熏陶,養成與家庭成員一致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家的重要作用,讓孩子從小養成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習慣。為此,我們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鼓勵家長訂閱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購買一些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選擇適宜的電視節目。另外,如果家長是經營煙酒生意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了解煙酒的弊端;如果家長是經營圖書、文具、水果、服裝等生意時,家長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引導學生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這樣,在談及相關話題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盡情展現自己的知識積累,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家庭自豪感,又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關注生活的興趣。
(三)感知社會課堂
社會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場所。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各種商品的標簽、產品介紹、產品說明、各種零食包裝上選用的圖片等都蘊藏者語文知識;街道上,各家店鋪的裝潢、器物搭配的整體風格都充滿著語文與哲學;娛樂場所里,新奇可愛的卡通人物、色彩斑斕的花蟲鳥獸都是語文美學。家長在帶孩子外出游玩時一定要學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美,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感知,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不斷開放思維,這樣在遣詞造句時才會文思泉涌,信手拈來。
二、生活教育思想融入課堂的具體做法
(一)加強師生交流,實現因材施教
交流溝通是了解學生的前提。想要保證教育生活化,教師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與學生的溝通,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證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持久興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狀態以及對語文知識的訴求等。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遇到困難,也一定要及時幫助解決,掃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二)引導學生進行場景再現
篇4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學校教育
中學生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對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劇變化而產生的豐富而深刻的感受和體驗,有諸多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面對沉重的學習、升學壓力和開放的環境帶來的各種刺激和誘惑,難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這一成長階段的特殊性,使得個體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顯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時,他們對于自我、對于他人、對于人際關系、對于社會生活表現出極其強烈的認知需求,這種自覺、主動的求知狀態,也構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機。因此學校,教師應適時適宜地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宣傳與教育,化被動防范為積極預防,達到促進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標,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一、認清中學生的心理特征
中學生正是處在由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一個階段,他們正處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時期,因此他們具有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這個時期是兒童心理發展大變化的轉折期,在整個心理發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作為這特殊階段的反應,他們的心理活動表現出既豐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點:
1.1心理品質發展不平衡
中學生自尊心很強,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對較弱,在生活中一帆風順和得意時,常有明顯的優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又易轉向反面,產生自卑感甚至悲觀失望等消極心理反應。
1.2情緒和情感不平衡
中學生情感豐富而復雜,情緒變化急劇而強烈,常常動蕩不定,為一點小事可顯得非常激動,熱情,卻有時又會轉向反面陷入極端的苦惱悲觀的情感狀態而泄氣、絕望。故有人把青少年這個階段說成是“疾風怒濤”時期。
1.3自我意識、自我實現的觀念與認識能力的差異
中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思維活躍,尤其處在信息,大量的信息以多種途徑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中學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惡丑的,但由于中學生認識能力跟不上,對各種信息不能過濾,就可能成為一種因素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有害的。如果注意加以引導培養,就能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是非觀念。
二、創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2.1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正如教師是學生的第二父母,學校就成了中學生的第二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凈、舒適、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學校可以開展一系列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的活動。例如:全校師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經典名著,寫讀書筆記,制作精美書簽,辦讀書海報等一系列活動。校園里書畫長廊、名人警句、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園里鮮花綠葉的點綴,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不會給學生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使學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2.2創設育人情景,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
目前,中學生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口頭上的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情境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例如,學校可以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環保型的果皮箱,花壇內豎起木板并且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這樣學生看了,就不再忍心亂扔果皮紙屑、隨意踐踏草坪了。
2.3將心理健康教育課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
將心理健康的內容融如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管什么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中受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面對的是兒童的及易受到傷害的、及其脆弱的心靈,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腦袋,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可見,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教師應和諧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另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得到訓練與提高。
三、總結語
總之,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讓我們教師共同運用心理健康教育這把科學的鑰匙去開啟青少年的天賦之門,教給他們修身養性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最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篇5
一、激發興趣,培養思維的積極性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思維就有了動力,便能做到執著追求,大膽探索,積極思維。在語文教學時,教師在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應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盡可能使學生感興趣,以便使他們的大腦皮質層形成兩個占優勢的興奮中心,從而使學生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教材的重點和知識的深處。使語文教學在學生興致盎然,積極思維的狀態中進行。
例如教學《白楊》一課,開始出示投影片,伴以老師巧設的導語;一位旅客帶著他的兩個孩子正坐在行駛于茫茫大戈壁的列車上,他望著每隔幾秒種就從窗口飛快地閃過的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出神,這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什么?這里面含有什么感人的故事?這樣,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帶著強烈的探究心理去讀書,這時學生的注意力特別集中,思維特別活躍。在這樣的情境下進行語文教學,必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二、揣摩句子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在語文教學中,理解關鍵詞句不但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內容和中心。有些課文的關鍵句子在文中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去比較,去思考,從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從而發展思維。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他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學這一句時可通過比較,討論兩個幸福的不同含義。作者把幻想和現實作對比,說明小女孩盡管有著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結局卻是悲慘的。這就告訴我們,在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過上“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窮人團結起來,吃人的社會制度。學生在比較過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三、練習造句,培養思維的發散性
篇6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21世紀的主題和最顯著特征。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和一項基本任務。
一、誘發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激情。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把譽為“數學的桂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問題作為自己的課題,正是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鼓舞和推動下,他才投入了難以想象的精力和熱情,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創新意識是要靠誘發的。如,我校—老師執教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指導學生朗讀第二節,要求學生邊朗讀邊自己創造,配上合適的動作,學生張開手臂,根據課文內容手舞足蹈,積極性非常高,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基礎教育是創新人才成長的搖籃,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廣而不深入,情節簡單而不穩定,思維敏捷而不深刻,因此,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事務的思維過程。創新具有五個明顯的特征,即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新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這種創新思維能保證學生順利解決對他們來說是新的問題,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可以說創新思維是整個創新活動的智能結構的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教育創新與教學必須著力培養這種可貴的思想品質。如在執教《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結尾時就可以拓展升華,組織討論:“應該從國外高價收回這些珍貴文物嗎?”學生立即展開熱烈的討論,有的說不應該因為這些文物本來就該是中國的,為什么要高價收回呢,有的說,應該,因為可以作為教育后人的生動教材,讓中國人永遠記住:落后就要挨打。通過討論,不僅讓學生大膽發表意見‘敢于標新立異。而且極發了學生不忘國恥,建設祖國的思想感情,而且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就會引發想象力,激發思維能力,誘發創新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反映創新主體行為技巧的動作能力,是在創新智能的控制和約束下形成的。創新型技能主要包括創新主體的信息加工能力以及熟練掌握和運用創新技法的能力、創新成果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等。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創新的核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注重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交際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課本劇表演”活動,要求學生自由組合,自選富有戲劇性的課文,自編自演,最后評選出優秀演員。課本劇表演活動,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核對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又促進力自我表現力的提高,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學中的分角色朗讀也可起到以上的效應,作為教師我們都應該去嘗試,而且是堅持經常。
四、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
篇7
論文摘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僅關系到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系到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培養。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新思維的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本文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談了如何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的一些做法,那么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呢?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我認為創造力是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結合敏銳、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特性,通過思維的過程,對于事物產生分歧性觀點,賦予事物獨特新穎的意義,其結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別人獲得滿足。支持環境,是指能接納及容忍不同意見的環境。
目前,語文教學中強調“以讀為本”,但在實際教學中一部分教師一味強調讀,甚至讓一些無目的的閱讀占去了大量的時間,讀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讀,恰恰忽視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創造力呢?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動機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過渡。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課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語文知識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學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擴展延伸,培養思維的敏銳
思維的敏銳力,指敏于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供的例子,教學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這樣才能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鳥的天堂》時,學習了7、8自然段后,我問同學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時,有同學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中的“有一個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在顫動”按以往的要求只讓學生理解“榕樹的生命力強”,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平時的積累,說說你的理解。結果,學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極了:有的說是風吹,有的說是鳥動,有的說是太陽的照射,有的說是樹葉綠得可愛,讓作者看花了眼,產生了錯覺,有的說是因為榕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幾點,不難看出學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縛,找到了新的生長點。這說明學生思維的敏銳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于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象。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于除舊、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
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創造能力
我在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碰上詩歌,就讓他們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原來喜歡采用問答式教學方法,但是使用過分了也不好。每個詞語怎么解釋,每個句子怎樣理解,每個段落怎么朗讀,全都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現在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一方面我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五、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倡議書。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并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干。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總而言之,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觀念,發揮學科優勢,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創新精神的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跨世紀人才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語文教學中,要以課文為切入點,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動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意識,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會激活,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中等職業學校 思想政治課教學 人文教育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人文精神大討論是社會熱門話題,當然也離不開教育界的廣泛參與。關于人文教育的界定,學術界有多種看法。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它是針對教育中無視人、把人當作工具,或者強化人的片面發展,忽視人的身心協調發展而言的。它以全人教育為理念,力求通過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培養完整的人,而不是“半個人”或者“機器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根本目的
在于使受教育者不僅具有現代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具有完善的人格、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一、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實施人文教育的意義
1.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實施人文教育是時代的需要。
2005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我國的中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并以空前的速度發展。然而一方面由于許多中職學生屬于義務教育階段應試教育的“失敗者”,他們底子薄、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由于人文教育課程處于相對次要的位置,少數中職學校并不十分關注學生人文教育的問題,過于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從而助長了學生乃至教師輕人文學科的價值取向,學生人文素養缺失的現象非常普遍,深深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優化發展。由此,通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素養。這與我們的教育目標相差甚遠。面對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如何培養既有專業知識、技能又有全方位綜合素質的人才,已成為當前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
2.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是實施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德育課,也是人文學科,它的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就在于造就勇于進取、善于創造、人格健全、個性鮮明的一代新人,因此需要與人文精神結合。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思想道德素質在人文素質中占首要地位,關系到人才的培養方向。中職思想政治課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和專業培養目標聯系緊密,這就決定了中職思想政治課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等教育。中職思想政治課本身有較為豐富的人文知識,誠信、艱苦奮斗、豁達、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等在教材中都有直接體現。我們要通過思想政治課,教育中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確立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和“建功立業,為民造福”的正確職業動機和擇業觀念,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想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明“理”、動“情”、篤“信”、導“行”實現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高,達到知情統一、知行統一。
二、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實施人文教育的途徑
1.以思想政治課教材為切入點,準確捕捉人文思想。
課堂教學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課教材中蘊藏著人文思想的深刻底蘊。
《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講授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觀、職業觀、擇業觀,對學生進行文明教育、養成教育、就業指導。其中,職業道德教育既是職業教育的靈魂、方向,又是學校人文教育的內容之一。職業道德課程幫助和引導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了解社會、了解自己,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創業精神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形成適應社會和職業需要的全面素質,促進學生在身心、智力、情感、審美、責任感等方面的發展,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人”,實現個人價值與職業理想的統一。
《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中經濟常識部分對中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利用市場經濟的本質和特征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相互尊重的價值觀念及張揚的自由的個性;二是在處理經濟中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中,幫助學生樹立效率、發展、競爭等觀念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具備公正、正義、誠信、責任等經濟倫理觀、道德觀。市場經濟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誠實、信用等原則,實際上屬于倫理道德的范圍。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中的誠實與信用問題,體現了一種極具人文價值的社會思潮。政治基礎知識重視培養中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社會公德心,要求具備國家觀念、法制意識,要學會關心他人、服務大眾,等等,這些也同樣屬于人文思想范疇。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人文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人文教育得以實施的前提和基礎。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樹立平等的觀念,建立一種民主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懂得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而且有利于學生正確思想感情的培養和群體內聚力的增強,展露個性,發展個性。其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有寬廣的胸懷,包容學生。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初中畢業后未能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5―18歲。這些學生大多數經歷了中考的失敗,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習習慣較差,問題比較多。由于受到的指責多于贊揚,因此中職學生往往主觀認為老師輕視他們,厭棄他們,比較敏感,有敵意。青少年學生是成長中的人,他們正是在經歷各種試錯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的。人文化的教育應該是將學生的錯誤變成一面鏡子,引導學生將試錯的過程演變為試著少犯錯誤、不犯錯誤的過程,培養自省能力。思想政治課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豁達,要關注、研究、引導和防范;學生犯了錯誤,要給他們留點面子,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和時間;要包容過失,張揚叛逆,引導學生大膽探索,積極思考,使其回歸“性本善”的天性。
3.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演繹人文精神。
傳統的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是以“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為主的單一的教學手段,教師呆板講解,機械說教,口干舌燥;學生無精打采地聽,注意力分散。現代科技迅猛發展,電腦、網絡已逐步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也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聲畫并茂,視聽結合,變靜為動,變虛為實,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有效地促進思維的轉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努力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應巧妙而合理地使用各種多媒體手段:一個精心設計的電腦課件,一首激昂豪邁的歌曲,一段直觀、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錄像……恰到好處的課堂藝術能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使枯燥的講解有聲有色,讓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讓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將人文教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高科技時代、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中不喪失人文精神,他們既能充分發揮潛能,又能形成非常高尚的人文素養。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課能引導中職學生追求自由精神,激勵學生尋求光明,探索真理,向往完美的人格力量。這不正是人文精神的精髓之所在嗎?因此,我們有責任在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實踐、探索培養中職學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徑,培養人文精神,使其獲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時忠.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陳維忠.對中職學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1).
[3]李建國.職教課堂呼喚人文教育[J].職業教育,2005,(8).
[4]楊淑英.讓政治課切實發揮職業高中德育主渠道的作用[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2).
篇9
(一)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認識不足
網絡給大學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生活,如網上購物、娛樂、交友、學習等,但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不成熟,部分大學生甚至為了逃避學習壓力整天沉迷于網絡,網絡中的負面信息影響著不少大學生的思維判斷及行為。而高校對網絡思政教育生活化認識得不夠全面,沒有深刻意識到對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為思政網絡教育即簡單地提供一個思政教育的網絡平臺,或上傳一些課本資料即可;或是認為思想政治網絡教育即傳統思政教育在網絡上的重復實施。這是目前思政教育類網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沒有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
學生實際生活包括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網絡思政教育者對學生的學校生活比較重視,卻忽視了家庭和社會生活對他的影響,對學生實際生活缺乏必要的引導。此外,有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賭博,瀏覽不健康網頁,一直以來雖有部分思政教育者很關注沉迷網絡游戲的學生,但僅提出一些口頭建議,沒有從網絡游戲本身的危害對其進行引導,故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工作有待加強和提升。
(三)教育者缺乏網絡生活化教育經驗
高校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化給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很大挑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多是專職老師,他們大多忙于日常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很少有時間去體驗網絡生活,部分教育者雖然有自己的網絡生活,但也局限于自己的生活所需,很難深入了解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此外,部分思想政治網絡教育者對網絡教育技術不熟悉,不能與時俱進地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網絡生活中凸顯出來的問題,不能及時洞察到,從而有針對性地及時進行引導。
(四)教育手段落后,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當今課堂上仍占主導地位,不少教育網站只是將原有資料上傳網上,內容陳舊,形式單調,這與強調個性的空間、微博、朋友圈時代相去甚遠。此外,風靡網絡學習平臺的網絡新課程如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對學生影響很大,如翻轉課堂利用視頻來實施教學,視頻短小精煉,其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此課堂還有教學手段先進、教學信息明確、學生小組化學習、老師角色導師化、復習檢測方便快捷的特點。而縱觀目前大學教育,并沒有利用慕課、翻轉等網絡學習平臺的特色來教學,以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主動地、有效率地學習。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正確“三觀”且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要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的需要,培養與時俱進的全能人才,必須結合網絡與學生的生活將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故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有助于更好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是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一種重要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滲透于日常生活中,使學生通過日常生活掌握知識,并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對知識進行理解運用,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此外,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以及高校擴招,高文化水平人員增多,社會對人才要求具有更高標準,思想政治素質、心理素質、行為素質等也成為社會考核人才的重要標準。大學生雖具有較成熟的思想意識,但涉世不深、意志力不堅定,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這就需要學校結合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進行心理和思想的教育,幫助學生從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解決問題,從而適應社會需要。所以,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更有利于師生間的思想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為學生所接納,只有通過與學生進行及時平等的思想交流才能實現,沒有思想交流,思想政治工作就變得單向化了。思想交流能夠拉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距離,針對當今的大學教育現狀,只有將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想交流中來,進而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思想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最后通過網絡生活化教育解決問題。
(三)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主體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從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出發,通過在網絡生活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引入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主體性,如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自由與選擇的權利。網絡全面、多角度的宣傳方式,讓大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和理解網絡的權利與義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此外,大學生在網絡中有充分的話語自由權,能針對某方面的問題自由地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意見,這有利于形成和發展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最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四)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
互聯網、微博、空間、朋友圈等虛擬網絡發展迅猛,但相關的網絡法律法規仍存在缺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如正確選擇和利用網絡信息。網絡的健康安全需要法律的強制力保證實施,更需要人們的自我約束。深入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使網絡空間健康向上發展,而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周而復始,整個網絡社會將處于健康發展的狀態,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價值也得到體現。
(五)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生活品質
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深入發展,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使思想政治網絡教育貼近學生生活并為其所用,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注重教育內容和方式,將教育滲透到網絡中的各種信息,對不同興趣的大學生開展針對性教育,并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進行不斷調整,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生活習慣和現實生活習慣,最終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
方法要實現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高校首先要認識到網絡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其次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建高校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新載體和模式,要建立網絡思政教育專業隊伍,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大學生豐富多彩的網絡及生活世界,最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和生活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生活品質,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一)高校應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高校應充分認識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生活化思政教育制度,從基本的建設、管理出發,做好大學生網絡生活中各方面的監督管理,以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作為教育者,應具有強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的意識,利用網絡的影響,結合大學生網絡生活的特點,全面開展思想政治網絡教育。所以樹立意識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教育者的動力,才能保持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受到學生長期關注和喜愛。
(二)將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與學生網絡生活相結合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跟上大學生網絡生活的發展節奏,使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網絡生活協調發展。高校應打造適合于大學生思政網絡教育生活化的新模式,通過網絡將教育貼近生活,以滿足大學生網絡生活的需求。思政教育者應關注學生常用的網絡軟件,如各種影音軟件及聊天工具,設置影音評論,根據學生評論把握其思想動態,并進行相關引導和教育。還應注意娛樂、游戲、消費等網站,充分發揮這些網站的潛在優勢,如將這些網站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網站建立鏈接,間接地對其進行監督和引導;此外,思政教育者可以與游戲軟件研發者合作,開發既有娛樂性又有教育性的游戲軟件,讓學生在玩游戲時受到思政教育信息潛移默化的影響。總之,教育者應將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滲透到學生網絡生活中去,才能實現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生活化。
(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利用新的網絡教學平臺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師說教為主,內容空洞抽象,教學方式封閉守舊,這樣的教育模式在今天已不再受學生關注和推崇,甚至遭到排斥。所以,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及時更新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水平,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受到啟發,有助于人生的發展。另外,教育者要結合當今網絡對學生的影響,將教育滲透到網絡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充滿人文關懷的情感教育。此外,隨著網絡課堂如慕課、翻轉課堂等網絡學習平臺的發展,教育者應充分利用其特點,將思政教育與此類網絡課堂結合,最終達到教育目的。
(四)以網絡輿論的熱點問題為切入點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媒體的大肆宣傳以及人們的熱情參與,現實中發生的各種事情很快就會在網上引發輿論,每個熱點話題后有成千上萬的網民評論。這些評論是網民在特定時期從不同角度出發的思想和利益在網上的集中反映,這些反映對思想不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具有很大影響。如發生的昆明砍殺事件、新疆暴力事件、公交車縱火事件等對學生的精神沖擊很大,此時教育者應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結合網絡輿論的熱點話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此外,網絡媒體在宣傳報道、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故教育者可與相關網絡媒體合作,利用網絡媒體將思政教育與社會熱點話題相結合,最終使廣大網民能夠正確對待周圍發生的一切。當然,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不僅僅是教育者的責任,需要相關部門的配合和幫助,依靠共同的努力完成。
四、總結
篇10
一、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內容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指遵循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依據對學生實際的思想教育現狀分析,而制定學校的思政教育教學方案和建立符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體系,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我國的高校應該做好充足的思政教育的教學準備,這樣才能夠提高高校學生管理水平,實現高校學生思政教學的良好效果。為了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工作,各大高校要首先對本校學生的思想政治觀有一定的了解,接下來再根據學生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情況,制定以及完善思政教育的教育工作開展方案,這樣做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以及高校學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和高校學生的管理水平,要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大高校教師的作用,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讓高校教師樹立模范意識,自覺提升自己的素質。另外,各大高校要組織思政教育工作者定期進行培訓和經驗交流學習,努力提升本校思政教育的師資力量,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二、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學生管理水平提升的原因所在
(一)復雜多變的文化環境
現階段,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我國的改革也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我國的文化呈現著多元的發展狀態,在這個多元化的文化環境當中,高校的學生由于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自制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稍有不慎就會被錯誤的文化和思想價值觀念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為了避免高校學生受到復雜多樣的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地指導和引導學生,解決他們面臨的思想問題或者困惑,幫助指引他們在生活和學習當中進行正確的抉擇和思考。
(二)各種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
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進行了教育改革,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實現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管理。為了在全球化的趨勢當中爭取更多的競爭優勢,我國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各大高校基于教學工作的重點就是通過完善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國的各大高校要建立和健全思政教育的機制、創新思政教育的模式,促進高校學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學生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
(一)提高高校學生的自制能力
班級授課時現階段我國各大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這種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使得一個班級的輔導員或者班主任無法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關心和了解班級上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班級輔導員或者班主任的管理任務繁重,無法兼顧到班級所有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因此,提高高校學生的自制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各大高校要對學生的管理模式和思政教育模式不斷創新和完善,不斷提高高校學生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高校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在學校度過的時間占很大一部分,學校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個重要的方面對高校的學生進行管理,構建一個學生發展的空中橋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營造出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確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開展,從而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管理,提高學生管理的水平。
(三)培養學生的自覺服務意識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互幫互助、助人為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各大高校要強化學生的自覺服務意識,培養學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意識,讓學生養成自覺服務的價值觀念,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鼓勵本校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或者公益活動,讓學生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活動當中,體會到服務他人的樂趣,從而幫助他們轉變傳統的思想價值觀念,建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