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2:49: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教版語文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互聯網,語文,探究性學習
1. 知識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探究性學習”的概念、目的、意義,以及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標:通過示范性指導,學生初步掌握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
3. 情感目標: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質疑,學會探究。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學會搜索,學會探究,學會甄別在不同觀點、思想。
【教學流程設計】
一、探究性學習示例(本課重點)
1、問題的提出
《小石潭記》是初中語文教材的經典篇目,目前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語文版教材均選編入八年級上冊教材,冀教版放在了八下。正因為此,與該課文相關的講解、練習等教輔材料眾多。一日新授時,有學生拿著一本資料向我質疑:課本(蘇教版)中“水尤清洌”是否應該改為“水尤清冽”?事實上我們手邊資料有的寫為“清冽”也有的是“清洌”。到底是兩點水的“冽”還是三點水的“洌”呢?
今天我們就借助互聯網的百度搜索功能,首先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2、指導探究
提問: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該搜索哪些信息材料?
學生討論后語文教學論文語文教學論文,老師總結:一般的研究主要查找紙質媒體(這很重要),今天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打開百度搜索(baidu.com)我們可以搜索一下幾個問題:①哪些典籍用“清冽”哪些是“清洌”?可以搜索各種教材的電子版、掃描影音版該課文的收錄情況,百度百科以及可能收錄《小石潭記》的電子典籍。
②厘清“清冽”和“清洌”兩者有何差異?可以借助網絡字典詞典。
③進行網絡搜索,看看互聯網上有沒有類似的討論,了解他們的觀點,看能否采信。
④查找前人對此文的分析鑒賞,看對“清冽”還是“清洌”的問題能否自成一說。
3、學生嘗試搜索
學生可能找到的信息
摘要如下:(學生搜索時,老師行間指導)
①baike.baidu.com/view/47562.htm“百度百科”:水尤清冽(liè)。11.水尤清洌: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清洌 :清澈。洌:清涼。【注意:百度百科引文與注釋,“清冽”“清洌”混用】
②chinese001.com/czyw/rjkbb/8njxc/jxsc/k26-001.jsp人民教育出版社電子教材,用“清冽”,并注釋為“水格外清涼”。根據網絡,冀教版語文課本用“清冽”;語文版教材《小石潭記》一文中的“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一句中的“冽”字,正文與注釋中都是“冽”,但課后練習和與教材配套的《助學手冊》中的練習都是“洌”。
③zhidao.baidu.com/question/87878558.html“百度知道”中有“清冽”“清洌”的討論。一些大型語文論壇也有類似的討論,如bbs.ruiwen.com/thread-10459-1-1.html
④zhidao.baidu.com/question/59470154.html“清冽”“清洌”的區別。【注意:百度知道的答題人舉例正是《小石潭記》,并且說明為什么是三點水而不是兩點水】
4、探究分析
分組討論,甄別資料的信度(互聯網信息的去偽存真對青少年學生尤為重要),努力形成辯題或書面小論文論文范文論文格式范文。整合、分析、判斷的結果,大體可分為“清冽派”和“清洌派”。
“清冽派”認為,文言詞匯多為單音節,“清”和“洌”基本同義,“清冽”則含有清澈、寒冷的意思,更符合一般文言詞法。作者用“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一句總領小石潭的兩個特征,分別照應于下文所描繪的內容。“潭中魚可百許頭語文教學論文語文教學論文,皆若空游無所依”是視覺上的清澈,而“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為感覺上的寒冷。
“清洌派”認為,“下見小潭”“見”字訴諸于視覺,當用“清洌”,是“清澈”而非訴諸于觸覺的“寒冷”;緊接的“全石以為底”等句都是視覺描繪,從行文的連貫性上看,應為“清洌”。
5、教師小結。
應該說結論并無對錯之分,只求言之成理。自然引出“探究性學習”的概念。
【“兩派”的說法都能自圓其說,孰是孰非并不能輕下結論。而且讓老師當裁判并不符合探究的本意,也不符合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轉換的要求。更何況連教材編者、專家學者都各執一詞或莫衷一是的東西,我又如何一言九鼎?我只是建議他們從柳宗元的生平和寫作習慣等方面繼續研究。探究沒有結論,或許就是最好的結果。】
二、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概念(簡要涉及)
學生網絡搜索,baike.baidu.com/view/625209.htm,有詳盡解釋,網絡上類似信息極為豐富。
教師小結:語文探究性閱讀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提出問題、調查研究、表達與交流等研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培養學習態度和研究意識的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學生探究性學習嘗試
1、教師提出若干探究話題。(也可由學生提出,不過難度較大)舉例如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般認為“連三月”就是指戰爭接連打了三個月,但當學生舉證“三月”就是具體的時間(《春望》確實寫于三月份),就是表明春季語文教學論文語文教學論文,你又如何反駁?甚至有學生以為“春耕”時節“思鄉”“反戰”才更自然。至于“三月”是虛指,說明戰爭曠日持久,似乎也有道理。
《社戲》中讀過書的“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只知道哭鬧,解決問題的是農家子弟;讀過書的“我”在發現社戲的無聊時“努力的看著”,農家少年跳罵中顯得是那樣的率真。是什么使得書生“百無一用”?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能否談談魯迅對教育的認識。
網絡熱詞“給力”“神馬都是浮云”應如何解釋?網絡詞匯流行想象應如何看待?
2、學生討論,如何借助互聯網進行資料搜集。
搜什么?怎樣搜?
3、學生分組合作,搜索、整合、辨析,爭取形成書面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
洪國成,江蘇儀征南師大第二附屬初級中學語文教師,職稱中教高級。揚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師,揚州市中語會理事,儀征市教育“講師團”成員。
篇2
(1)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改進過程中,教學模式的創新是關鍵所在。只有做好教學模式的創新,并根據德育的實際需要做好教學模式創新和選擇,才能更好地滿足德育課堂教學需要,為提高德育課堂教學質量而提供有力支持,保證德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和實效性以滿足實際需要。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德育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滿足教學需要的同時,也有效解決德育課堂的教學問題。基于這一認識,認真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們應重視這種關系的建立。
(3)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在教學方法中,探究式學習對提高學習效果十分必要。考慮到德育課堂教學實際,以及學生提高品德素質的現實需求,只有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努力學習德育知識,才能保證德育課堂教學取得實效。因此,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是滿足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方式。
(4)加強實踐教學。教師要通過對課程內容的整體把握,或是從現實社會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道德水平實際出發,加強實踐教學,尤其是法制問題、經濟問題、心理問題等應當充分運用學生看得見、聽得到的鮮活事例作為教學內容,努力讓學生增強理論聯系實際、正確運用知識的能力。
(5)建立德育實踐基地。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本地區校外德育資源,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激發感情,鍛煉意志,提高覺悟,端正行為,進一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活動中升華學生的理想信念。
(6)以身立教。“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以自身作為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肯定要做到,這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師的行為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只有教師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學生才能從教師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和道德常識。因此,我們應重視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及道德示范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
二、循循善誘,促進學生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
對于一些后進生,不能急于求成。對于他們,班主任不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尋找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要注意尊重和愛護他們,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教育學生時,要注意運用正確的德育方法,特別要遵循心理規律,通過教育、疏導、啟示,使學生的思想問題得到解決。由于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脆弱,存在一些心理障礙,如在學習上緊張、焦慮乃至恐懼;在人際關系上懷疑、孤僻、嫉妒;在社會關系上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樂趣等。針對這些現象,班主任可通過開展主題的班會,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參與性于一體,寓教于樂,陶冶學生的情操,轉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同時可開展一些有利于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活動,如社區服務、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實踐行為,使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融入社會生活中,保證學生能夠在心態、知識和綜合能力上有較快的提高。要多運用鼓勵的手段,“鼓勵”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有效,不管成績好壞,多表揚、鼓勵學生,比較容易激發其勇氣和上進心,從而使其更好地認識自我。班主任要密切注視學生的一舉一動,對他們的合作表示肯定,對他們的積極態度表示喜悅。
三、總結
篇3
參考文獻
[1]黃偉,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與教學設計[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靳彤.語文綜合性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田小禾.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及實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6]尹玲玲.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狀和實施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0.
[7]郭根福.試論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新策略[J].天津教育,2004(11).
[8]李曉明.中學語文實用課堂教學技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9]崔磊.人教版初中教材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及實施建議[D].東北師范大學,2006.
[10]陳宗彬.人教版新課程初中《語文》課本綜合性學習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1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3]丁麗麗.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的研究[D].寧夏大學,2009.
參考文獻
[1]許啟輝.新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作業系統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07.4.
[2]王璐.初中語文教科書閱讀教材作業系統[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4.
[3]趙靜.上海-臺灣初中語文文言文編選比較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4.
[4]張翠瑩.中國臺灣龍騰版《高中國文》練習系統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3.5.
[5]張慧.語文教材七-九年級課后練習系統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5.
[6]顧黃初,顧振彪等.語文課程與語義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7]范印哲.教材設計與編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顧明遠等主編.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9]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10]錢加清.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11]朱紹禹,任鷹,嚴正.語文教育學參考資料[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7.
[12]皮連生.語文學習與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3]閻立欽.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15]邵瑞珍,皮連生,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曹明海,李洪先.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篇4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當今,知識經濟正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這是人們便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必須擁有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要面對巨大的現實壓力和莫名心理恐懼。而處于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們的心理也正在發生相應的變遷,他們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到了現代人才的整體素質,關系到了祖國的未來。
這一切給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中學生思想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班主任,要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見,將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二、現代中學生的心理軌跡
經過長期調查和研究,發現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2、意志方面一般為優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差。當其情感沖動時,自制力較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學生心理問題中較為典型的一種,一般表現為:(1)自私狹隘型,常為一點小事而跟別人鬧意見,斤斤計較,并且在很長時間內不能自解脫,甚至耿耿于懷;(2)自大自負型,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這類人較為孤僻,不合群,做事優柔寡斷,唯唯諾諾。
4、青春期綜合癥。表現為:(1)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的發育發展,心理上也發生變化。一些學生情感上有了糾葛,情緒變得不安和煩躁,有時感到孤獨、憂慮和苦悶,簡稱為青春煩惱;(2)從某個時候起就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聽課,稱為青春抑郁,還有青春期幻想與所謂的“早戀”的問題等。
這些主要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盡管十分復雜,但由于中學生心理的可變性與可塑性、過渡性與動蕩性等特點,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確地引導、扶持、幫助和教育,這些學生所謂心理問題是能夠得以糾正與調整的。
三、班主任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因此,班主任對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質高的班主任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系統,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輔導的角色。優秀的心理輔導班主任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思維品質、良好的情操品質、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識品質等。班主任在青少年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師生關系的好壞,對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標的確定、身心健康的狀況都具有深遠影響。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沒有保證,為此,班主任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否則就無法承擔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重任。
1、中學班主任應加強自身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是提高教育學、心理學素養。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掘棄傳統的陳舊的教育觀念,用現代民主的思想管理班集體。
2、中學班主任掌握基本的心理指導知識、方法和技能,并運用到具體工作中去。學會采用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平時多觀察,對一些特殊家庭的學生進行特別的關注,已發現他們有心理疾患現象,立即采取有效的、科學的方法進行心理指導。可進行有針對性、預防性的心理指導,比如剛開學時進行學習心理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而放假前對學生進行現代生活心理指導,使學生在寒暑假中能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并學會正確消費;在一定階段進行青春期心理指導、情感調控指導、心理適應指導。中學班主任的心理指導可以結合具體活動來進行。
3、中學班主任平時還要注重自己的衣著和儀表及內在修養,在與學生交往當中,在學校和班集體活動當中,要積極、開朗、樂觀、干練。以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尤其對班級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班主任即便內心緊張,外表也應要表現泰然自若,冷靜果斷處事。
二)多形式多渠道對學生展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首先,發展性心理輔導為主
心理輔導可以分為發展性心理輔導和補救性心理輔導。發展性心理輔導是指施教于未然,針對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面臨的矛盾和個別差異進行心理輔導,促使其心理矛盾有效解決、心理潛能充分發揮、個性品質和諧發展。補救性心理輔導是施教于已然,由心理輔導員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疏導,乃至對有關的心理障礙進行診斷和矯治。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發展性心理輔導。
其次,在自然情境下的過程展開
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就是一個心理輔導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與當事人建立一種特殊的關系,來協助對方自我了解、自我適應,從而能夠自我獨立和發展。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的這種關系是在平時就需要建立的。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是班主任擔任心理輔導員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項工作。班主任可以通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來進行心理輔導,不過,班主任還可以充分利用與學生相處時間較多這一條件,在教育教學的自然情境中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春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境界。
1、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結、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體驗生活在集體中的樂趣,使不同才能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表現自己,取得成功的機會,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班主任設計的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即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哪些心理品質,設計什么樣的活動作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數。
良好的集體活動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課堂,它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消除心理障礙,相互溝通,它能使師生在互動中產生潛伏的積極影響,同時它還有利于教師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針對一部分學生缺乏恒心、毅力、對學習存在惰性,從而使他們智力因素受到極大束縛的特點,我開展了“學習為了什么”、“磨礪堅強的意志”等主題班會,幫助學生制定了不良學習習慣治療卡,制定了系列監督機制,并配合“學習競爭伙伴”、“進步之星”,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使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在活動中,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起到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節、控制和強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習兩極分化的局面。
(2)針對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點,我又先后開展了“本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尋找、發現本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共同創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參與班級公約的撰寫與討論,讓學生與兄弟班開展辯論賽、拔河比賽、籃球賽等,在活動中,學生開始變得熱情,開始團結,開始互相關心幫助,整個班集體開始形式較強的凝聚力。
(3)筆談——開啟學生心理的一把鑰匙。我發現,要想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想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筆談比個面談更加行之有效(對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在開學初就讓每個學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數、內容不限,一周與我交流一次,剛開始學生并不習慣,東搬西湊或詞不達意,漸漸地,學生敢說悄悄話,知心話了,每次與他們的交流都是一種心靈的對話。曾經有這么一個女學生,成績優異,能力強,卻過于要強,要斤斤計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談到自己競選班長落選后頗多微辭的看法,我隨即也在交心本中寫了一封誠懇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這么寫的“一個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職位的高低,只有輸得起的人才可能贏得真正的人生,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與年齡不相稱的衡量得失實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這個女學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愛計較的毛病也收劍了不少。
再有一個男生曾經為自己迷戀某個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給他回了一段話:“欣賞別人的同時,不是要你忘了自我。與其匆匆涉入愛河,不如靜靜等待成長,干任何事都要有一個高的起點,愛情也一樣。我始終相信,當你事業成功時,幸福就會來臨。”事后我又反復與該生進行了交流,最后該生終于平穩地渡過那個悸動的階段。
2、在環境布置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布置課室環境時,可貼上一些生動活潑的圖片和條幅,如:愛衛生、講文明、愛學習的名人佳句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習慣。班主任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室里的黑板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性。如:每期的黑板報都留下一個板塊開辟"奇思異想角"欄目,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可以用幾句簡短的話寫下來,把它貼在"奇思異想角"里,然后動員全班的同學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答案,每周評出最佳解答員。這一過程,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智慧的火花經常在這一小小的板塊閃現。
3、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為學生進行個別的心理問題咨詢和輔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信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診斷、分析、解釋、評價,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目標、內容、方法和形式。因此,班主任老師要在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建立好本班學生的心理檔案。
4、心理學常識講座
將心理學常識引進中學課堂,讓學生獲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能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積極的意義。但要注意講座不能“滿堂灌”,也不能把講座當作學校集體輔導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體輔導的一種補充形式。
5、動員家庭和社會,共同搞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5
關鍵詞:識字 激趣 探索 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有利條件,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和提高識字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我在使用人教版實驗教材的識字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一、創設識字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況且單純的識字枯燥無味,學生往往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必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內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表演、繪畫、音樂、掛圖等),幫助并促進學生識字。
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識字,不斷創新探索識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時,可讓學生做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系,從而記住這些字的字形。還可以結合兒歌激發學生對識字的濃厚興趣。如第三冊《語文園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泡、飽、跑、抱、袍、炮”用兒歌來認識這六個字,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趣味性,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義。低年級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撥,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時,先畫成圖畫,然后引導學生把圖片與字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認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狀,然后出示漢字,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再將教材對應的圖和字用線連接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很快記住了字形 。
二、貼近實際,讓識字生活化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學生識字,并不是從小學開始的,調查研究表明,六歲以前的兒童,就已經知道一千多個與漢字相應的事物。如果教師能善于調動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生活體驗,知識經驗,使識字教學與其生活實際巧妙地結合起來,就能喚起學生大腦皮層中沉睡的信息,產生親切感,提高識字效率。
再現生活情境識字。比如學習“染”字,教師的講臺上擺放著一個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老師調好各色顏料,用鑷子夾起一個棉球,浸到紅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紅色。老師又夾起一個棉球放到綠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綠色。老師又讓學生試著將幾個棉球染成黃色、紫色、藍色。之后,告訴學生:棉球浸到紅、綠等水中,由白變成了紅、綠等顏色,這就叫“染”。大家看這個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種植物,它能榨出使物體著色的顏料;“シ”表示制成染料還需要加上適量的水(師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東西放進這有顏色的液體中,經過多次的浸、曬,東西就著色了,這個“九”就表示多次的意思。這樣,在愉快的實驗中,學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シ”,右上方的“九”的來歷,悟出了下方“木”的理據。于是,“染”字隨著這個有趣的實驗,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既準確地記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
三、主動探索,創造性識字
多年來,識字教學大都采用往一的齊步走的方法進行教學,很少考慮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去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
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就經常引導學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你還有更好的記憶方法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潛在的創造能量。實踐證明,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中,學生會有多種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等,諸如此類的方法,教師就經常引導,讓學生行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樂意識字,拓寬識字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