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校溝通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3-01-28 09:20:38

導語:小學家校溝通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家校溝通現狀與對策

摘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身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在“雙減”背景下,學校要實現“雙升”,在質量上凸顯“新效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基于調查分析了云南省昆明市18個班的家校溝通現狀,從更新教育觀念,提升父親的家庭教育參與度;巧用積極語言,提升家長的配合力度;整合多方資源,讓溝通方式多元化等三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對家校溝通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家校溝通;父親參與;積極語言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身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在“雙減”背景下,學校要實現“雙升”,在質量上凸顯“新效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在家校合作過程中,家校溝通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教師作為家校溝通的參與者,肩負著與家長溝通的重要職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網絡的普及,人們對教育的期望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想要提升家校溝通的效果,有必要了解家校溝通的現狀。

一、小學家溝通現狀調查與分析

調查對象為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吳萍班主任培養基地學員所在班級,共計18個班。年級涵蓋一至六年級,實有學生人數929人,每個學生至少有一位家長填寫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066份。

(一)“母親”是家校溝通的主要對象和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從填寫問卷的家長角色及對家庭教育主要承擔者的調查發現,“母親”為接收家校信息和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填寫本次問卷的母親占總人數的74.02%,所調查家庭中屬于“平時主要由母親負責孩子教育”的家庭有52.53%。結合教師平日家校溝通經驗發現:家校溝通的對象以“母親”為主;參與家委會的家長以“母親”居多。分析原因,可能與兩個方面有關:一是很多小學老師都是女老師,與家長聯系時傾向于與同性別家長交流,特別是年輕女老師為了避免尷尬,更愿意與學生的母親交流;二是很多家庭的角色分工傾向于“男主外,女主內”的理念,女性承擔家庭內部事務和比較瑣碎的事情,填寫問卷這樣需要花時間和耐心的事情一般由母親完成。

(二)孩子的品德發展、身體素質和學習情況是家長最為關注的三個方面從調查中的兩個問題“您最關注的是孩子的什么方面”及“家校溝通中您最想了解、最想解決孩子的哪些問題”可以發現,家長對孩子的品德發展、身體素質和學習情況最為關注,其次才是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況。這一調查結果與很多家庭持有的“先成人,后成才”的家庭教育理念吻合,這一家庭教育理念在中國由來已久。陸游在《放翁家訓》中提到“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優”,欲告誡后世:孩子的品行要從小抓,要讓孩子先成人,后成才。陸游主張,要成為懂得寬容、厚道、恭敬、謹慎的人,是對一個人根本品性的要求,個人的品質和性格外顯在行為上便是品德。家長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是好事,同時也體現出家長對孩子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況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就解釋了下面兩個現象。(1)當教師跟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存在一些不太好的行為習慣,但又不至于構成品德問題時,家長的配合力度會比較低;(2)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有一些平時不太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會突然主動聯系教師,并且與教師溝通時也主要糾結試卷上的知識,而不去思考自己孩子學習方面的行為習慣、心理狀態等。

(三)與傳統的嚴厲型家庭教育方式相比,現代家長選擇的教育方式顯得更有智慧在調查中發現,家長比較傾向于采用“表揚獎勵”、“樹立榜樣”、“說服教育”和“平等地與孩子討論”的方式,相比老一輩傳統的父母絕對權威的家庭教育方式,現代家長更認同有智慧,親子關系更平等和諧的教育方式。這樣的現狀對于教師來說是一件好事,不過同時無形中也給教師的溝通技能、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方不同的教育理念、方法往往在家校溝通中會發生碰撞,家長受教育程度更高了,理念更先進了,那么對教師的專業要求也提高了,如果教師在教育方法上比家長“技高一籌”,家長便更容易折服,配合力度也會大大增加。所以,教師除了擁有專業的學科知識,對教育方法的研究將會成為家校溝通的有利助推器。

(四)家校溝通的主要方式是“微信留言和短信”及“電話聯系”,其次是微信通話和面談家校溝通以“微信留言和短信”的方式進行溝通的占總數的39.31%,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占總數的25.98%,這兩種方式是家校溝通中主要采取的方式。除此之外,家校溝通傾向于選擇“微信視頻和語音通話”和“面談”,這兩種方式都占總人數的17%。說明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交流信息,家校溝通也不例外。“微信留言和短信”屬于間接溝通,方便復制信息,快速實現一對多的信息共享;“電話聯系”的溝通方式屬于直接溝通,比較便捷迅速,在傳達信息的同時還能感知對方當下的情緒,適合簡單問題的溝通,容易實現快速交流。以上兩種溝通方式的缺點也很明顯,從近幾年曝光的新聞來看,“微信留言和短信”的溝通風險很大,稍有不慎聊天記錄就成為“證據”。“電話聯系”相比微信、短信傳遞的信息量較大,但當聲音不清晰或注意力不集中時容易誤聽。

(五)家校溝通中,教師的主動性更強家校溝通方向中“家長與老師互相聯系的頻率差不多”的占44.84%,比例是最高的。溝通方向為“學校→家長”的比“家長→學校”的多10%。在教師問卷中,有90.48%的教師認為,阻礙自己和家長溝通的主要原因包括家長不夠主動等。由此可知,在家校溝通中,教師的主動性更強。我們知道溝通是雙向的,有效的溝通需要雙方主動地參與,但是不是所有的家長的溝通主動性都需要調動起來,太多的溝通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干擾或者成為教師額外的負擔。所以,如何調動起那部分需要多聯系的家長的溝通主動性,是家校溝通中的一大難點。

(六)家長對溝通效果的認可度高于教師給家校溝通效果打10分(非常有效)的家長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45.60%,但選擇此項的教師人數為0。給家校溝通效果打8分的教師最多,占調查教師總人數的38.1%。

二、小學家校溝通對策探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校溝通是聯絡家校的紐帶,家校協同育人,互為補充,互相聯系,更有利于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那如何讓這一紐帶發揮好它應有的作用,教師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升父親的家庭教育參與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本法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可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都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的理念在子女教育上是不對的,父親不應該放權,母親也不能包攬。因此,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多邀請學生的父親參與到家校溝通中來;其次,教師應讓孩子的父母都認識到父親角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意義。當然,女教師在與男家長溝通時,要適當保持社交距離,會談方式和言語措辭也要注意。比如女教師邀請男家長坐下交流時,教師與家長的椅子呈90度擺放比較適宜,這樣既免去了相對而坐的心理壓迫感,也方便彼此溝通。

(二)巧用積極語言,提升家長的配合力度如何調動溝通意愿不太強的家長的積極性?如何通過談話讓家長配合老師重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語言是溝通的橋梁,在家校之間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語言是有溫度的,能融化冰冷的距離;好的語言也是有力量的,能傳遞積極的信念。實踐證明,積極語言的HAPPY模式是一種激勵人的優勢和潛能,促進積極人際關系的語言模式。“積極語言模式”又稱HAPPY五步法,其中各字母含義也就是模式的結構,H(Hope預想,期望),指一個良好的期待和預想;A(Action行動),一種促進對方“想做起來”的語言方式;P(Process過程),一個怎樣說話的過程;P(Point關鍵點),分析期望、行動、過程三步中各自的關鍵點;Y(Yield收獲)。如當多次向家長反映孩子的書寫情況,但效果不太理想時,教師的期待是希望家長能敞開心扉進行交流,并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與自己達成一致,因此教師可以這樣說:“小明爸爸,小明近段時間聽課比之前認真多了,小手經常舉得高高的,進步非常大!前段時間我一直跟您聯系,看來還是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最重,孩子有您這樣負責任的父親真的很幸福!現在孩子就是在作業書寫上比較隨意,我很想在這一方面給他幫助,‘教’的方法我會,但是‘育’的力量就需要借助您的一份力量了,您看您什么時候方便我們具體討論一下?”這么說既讓孩子父親感受到了老師的認可和真誠,也能促使他主動與老師溝通。好的語言有時能輕易地突破溝通中的難點,打通家校溝通中的隔斷墻。

(三)整合多方資源,讓溝通方式多元化想要讓家校溝通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一定要會打“組合拳”,整合線上、線下資源,調動學校、家長的資源,從家校溝通氛圍打造到具體的家庭教育問題探討都要涉及,這樣教師就不是那個家校溝通中的“孤勇者”,而是一個班的家庭教育引導者,與家長站在同一戰壕,共同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利用好“三類窗口”和“三個時機”。“三類窗口”是指各級教育部門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學校公眾號和專家線上講座鏈接,借助這些信息的推送將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最優質的教育方法分享給家長,從國家到學校,再到專業領域層面都給予大家一個正向的指導。“三個時機”是指家長群建立時、開家長座談會時和與家長反饋交流時。家長群建立時,教師就要建立群規則,明確群功能,讓家長群的作用不止局限于當學校通知的傳聲筒,而是一個家校共同成長的孵化器,有計劃地在群內分享教育資源。開家長座談會時,要抓住大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轉變教師角色,不再“一言堂”,與家長平等地溝通,自己疑惑的問題也可以拋出來聽聽家長的看法,構建新型的參與式的家長座談會。在與家長溝通之后,很多老師會忽略人際交往中的“反饋”這一環節,首先,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將家校溝通后的效果反饋給家長,表達自己對家長的認可、感謝和贊揚,并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期待,是一種正強化,會提升家長增加配合的頻率和力度;其次,從溝通的進程上看,想要家校溝通效果保持在理想的狀態,即產生良性循環,就應形成一個良好的溝通閉環,“反饋”就是給一次溝通進程畫上一個句號,同時承前啟后,推進下一次的溝通。總之,教師有指導家長家庭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對于家校溝通,不是發生問題才溝通,而是平時就要有計劃、有策略地加強家校溝通。當家校同步、內心同頻,就像為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安上了兩臺推進器,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何愁有教不好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魏海莉.小學家校溝通的現狀與改進策略[J].家長,2020(9):69-70.

[2]張倩.例談家庭教育中積極語言模式對“后進生”的轉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4):49,78.

[3]崔學鴻.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J].人民教育,2022(Z2):80-83.

作者:吳萍 丁勵 單位: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關上第二小學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關上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