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育范文

時間:2023-03-19 22:31: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英語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英語教育

篇1

 

小學英語目標正確內容科學活動豐富人才齊備語言專家發現,給孩子教一種語言,不僅使孩子會說該語言,而且能給孩子更多的智慧。因此,各地普通小學從三年級開始設置英語課,有條件的小學一年經開始設置了英語課,一時間“英語熱”高漲,成了各學校的辦學特色。小學階段教育的對象是6~12歲的兒童,我們的“雙語教育”應該怎樣進行呢?我認為一般普通小學的教學設備、基礎條件比較薄弱,要搞好“雙語教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確定目標

 

1.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是首要目標。興趣,對于學習英語是非常重要的,它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過程的始終,也是學習英語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一開始學生就沒有學習興趣,在以后的學習中就很難有所改善。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小學階段英語學習要達到二級目標。為了達到目標,我們英語老師應當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興趣在英語教學中和英語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中我總是運用一切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兒童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愿參與學習的能力,我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制作課件,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通過一些實際活動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注重形成性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中有樂,樂中來學”。

 

2.培養小學生初步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語言是交際工具,學會一種語言不僅要掌握其語言的形式和使用規則,還要學會如何具體運用,學習中要注意讓學生領會跟誰說,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樣的語言,并培養學生在大量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初步習得英語的能力,為今后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初次見面可以說:How do you do?Glad to meet you等等,熟人見面就可以問:How are you?Glad to see you again.等等。

 

3.培養小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敏感性。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不同的語調就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不同的感情。例如:A:Excuse me.B:Yes?A:Is this your book?B:Pardon?A:Is this your book?B:Yes,it is.Thank You.這段對話雖簡單,但至少得注意四點:①向人問一件事,尤其是對不太熟悉的人,一定要說:“對不起”,即“Excuse me.”之類的客氣話,然后再問;②沒有聽懂或沒有聽清對方說的話時,可以說一聲:“請再說一遍”即“Pardon”。③得到別人的幫助后要表示感謝,即“Tank you”。④“Yes”?讀升調,語調一變,意思完全改變。培養這種語言的敏感性,對促進小學階段及其一生的英語學習和語言發展都很重要。

 

二、選擇教學內容

 

1.講究實用。教材內容本身應該是交際性的。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體驗教材。教師教學中,不能死教書,教死書,要“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應用知識。如果學會說句子:I like apples.在家里吃面包時會說I like bread.從而應用于生活中,把死的語言變為活的語言。

 

2.注重口語。兒童學習外語的優勢在于譜音。他們大膽、好奇、模仿性強,記憶力好,正處于學習口語會話的最佳時期。應該拋棄那種中式的“詞匯講解十語法分析十句型操練”的成人化語言教育模式。要注重聽說,注重語音,語調的連讀練習,使他們從一開始就養成說標準英語的習慣。

 

3.強調有趣。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本身生動有趣,教材設計了卡通的人物和動物,如果加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學的進,記得牢,用得上。

 

我們運用最新的學習方法如:songs、games、chant、story telling等形式貫穿課堂,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提上來,他們的積極性就會提高。

 

4.教材內容力求科學。教材的選擇應當大體上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并略高于小學現有水平。

 

三、小學英語的執教者

 

小學英語的執教者應該是具有英語專長及優秀素質的英語專業畢業生。有條件的學校可聘請外籍教師,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是一生英語學習的基礎。如果一開始發音不準,將來很難糾正。因此,不能用其他學科的任課教師經過簡單的培訓來任教。老師還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能夠設計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通過游戲、卡片、多媒體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

 

四、小學階段英語教育活動的組織和設計

 

1.卡通性原則。我們設計的情境和課件必須是卡通式的人物,這就符合了兒童喜愛卡通人物的特點,也就喜歡學習他們的語言和動作。

 

2.規范性原則。教師的語音必須清晰標準、語句必須符合語法,展示規范的語言樣本供學生模仿、記憶,并創造性地運用到生活情景之中。

 

3.重復性原則。俗話說:“熟能生巧”。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必須經過反復聽說,反復練讀,階段性重復,學生才能溫故而知新。當然必須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去克服枯燥無味的重復,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會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有無限的耐心和崇高的敬業精神。

 

4.游戲性原則。讓小學生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輕松愉快,自由自主的進行探索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游戲中完成學習的任務。

 

5.習得性原則。使小學生學習的知識將來可以用得上,有一種成就感,自信心。

 

6.整合性原則。能促進小學生的語言發展和其他方面的和諧發展。

 

我想,如果能有更多優秀的英語教師來任教,學生父母配合老師的教學,社會都來關心小學英語教育。那么,我們的學生一定早日會說:“English,I can do”.(學好英語,我能行。)

 

作者:楊紅偉 來源:中國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篇2

關鍵詞: 小學教育 英語教育 興趣教學

1.小學英語教育的任務解析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開闊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國家教育部規定,我國小學已于2001年秋季開始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此外,還有眾多有條件的小學從一年級起就開設了英語課。小學英語教育正在全國廣泛開展。英語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英語學習的起始年齡,英語學習開始得越早就越成功。小學英語教育就是在最基礎的時期,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拓展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為之后進一步接受英語教育打好一定的理論與能力基礎。

2.小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自英語課程在小學教育中開設以來,不但城市里的小學英語教育開展得熱火朝天,廣大農村小學也不甘落后,奮起直追。小學英語教育效果如何,一直是令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頭疼的事。

2.1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濃。

小學英語教育還沒有形成特定的模式,有些地區把小學英語作為一種興趣課,一周就開一節課。教師沒有教學任務,學生也沒有學習任務,所以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比較濃厚。正因為這樣,英語課就像其他課,被語文和數學老師無情地瓜分了。這種教育模式,并沒有達到在小學階段開設這門課的真正目的。還有些地區試圖尋求另一種教學模式。把英語納入正規的考試,作為考察科目。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感興趣。這讓小學英語教育走進了怪圈,老師也無所適從。

2.2英語語言學習環境不佳。

語言學習環境從整體上可分為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根據我國教育現狀,英語學習主要是在學校進行,我們主要分析學校的英語學習環境。據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宋玉琳調查,英語教師中非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占四分之三強。其中絕大多數只經過幾個月的英語培訓,因此,她們的英語專業素質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由于詞匯量、英語基礎知識少,“聽、說、讀、寫”基本技能薄弱,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缺乏,再加上語音不純,使得她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捉襟見肘,難以得心應手地完成教學任務。其次,由于未受過正規的英語教學法培訓,對英語教學規律及教法知之甚少,對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教學缺乏應有的了解,更談不上對各種英語教學法進行選擇優化。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重要時期,語言模仿能力強,如果教師的英語語言基本功不過硬,就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如語音語調不正確,那么以后糾正起來就要比從頭學起困難得多。

2.3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是傳承英語知識和技能的載體或媒介。小學英語教學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師采用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長,即綜合的教學路子。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都是采用直接教授音標、詞匯等灌輸式教學法,教學方法單一,缺少新意,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無從談起。

3.提高小學英語教育質量的措施

在我國當前條件下,小學英語教育要取得成功,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好諸如師資問題、教學重點、班級規模等一系列問題。

3.1充實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興趣。

教師應當認真鉆研教材,創設新奇情境。創設雙語情境,塑造第二語言環境:語言的獲得離不開環境的作用。而小學生的語言學習以習得為主。因此,第二語言環境創設極為重要。因此設有社會的語言環境基礎而生硬地搞雙語教學,或者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學英語,就如何用物理的理論來解釋數學問題一樣不可行。對學生來說,課堂教學僅僅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更需要雙語環境來鞏固,來豐富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積極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滿足小學生發揮創造的心理需要。游戲競賽是學生樂此不疲的形式,在游戲競賽中,學生樂學樂記,情緒高漲,參與面廣。

3.2創造英語學習環境。

課堂是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的主要地點,應該首先增強課堂直觀教學環境的傳導效果。小學英語直觀性教學通過實物、模型、語言的形象描述等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起英語語句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對學習的單詞、句子及其所指事物形成深刻清晰的表象或情感體驗,達到正確理解、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目的。要給學生創設較多的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機會,必須提供給學生一個互動化的語言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輕松的交際氣氛,讓學生主動投入英語語言學習中去。“互動”可以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幫助學生改變“他主式”“被動式”的學習方式,進入“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廣闊的學習空間,可使老師放下“教師權威”,改變“知識本位”的錯誤觀念和“講授式”的傳統教學方法,使課堂發展成為一個氣氛活躍而又和諧、互動的受學生歡迎的“學習共同體”。活躍的課堂氛圍,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口語交流的積極性。

3.3擴展英語活動途徑,充盈教學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可以教唱一些英語歌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英語角、英語墻報、主題班會和展覽等。

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于學英語,善于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而且要使教學活動的設計符合新課標理念下新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真正代表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課外教學方式,并讓學生在多元化評價中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完善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育問題;對策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并不注重小學生的靈活應用,而是以提高升學率為目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采用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小學生對英語產生了逆反心理,影響著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因此,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激發小學生對英語的熱情,提高小學生靈活應用英語的能力。

一、小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與方式落后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抱有落后的教學觀念,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為目的,以教師為主體,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但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忽略了學習英語的意義,而且還讓英語課堂呆板無趣。其教學方式單一,基本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忽略了英語的實踐。

2.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

很多小學認為小學英語沒有那么專業,因此并未安排專業的英語教師來進行教學,而是讓一些非英語專業的教師來進行兼任。這些兼任的教師整體素質偏低,不但英語水平有限,一些基本的發音還不標準,就更不要提英語口語能力了,因此很難就小學英語進行有效的教學。3.英語運用環境較少新課改對小學英語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但要求小學生掌握基本的讀和寫的能力,還必須掌握聽和說的能力。然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僅僅為學生準備了簡單的英語對話練習,很少運用環境來培養學生聽和說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英語聽力能力和對話能力。

二、小學英語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1.創新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

在小學英語教育中,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激發小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應靈活應用各種教學形式,如多媒體教師形式、互動式教學形式以及游戲式的教學形式來促進小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提高教學質量。

2.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

一方面,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英語專業能力和英語教學能力。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翻閱相關英語雜志、書籍等來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吸收一些新的知識,掌握最新的英語教學方式,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聘用一些專業的英語教師來進行教學,或者對現有的教師定期進行培訓,安排其進修以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3.通過英語角或網絡拓寬學生的英語運用環境

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能夠與人交流,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為學生設置英語的運用環境,來提高小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如設置英語角,鼓勵小學生積極參加英語角,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感,鍛煉其英語聽說能力。并且教師還要拓寬學生的英語運用環境,為小學生提供更多可以用英語交流的機會,提高小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安排一些英語講座,運用網絡來營造英語學習環境等來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從而提高其學習英語的能力。

三、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小學英語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開展英語教育不但能夠為后續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還能為學生的未來工作打好基礎,因此必須保證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以此來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而且還要為學生營造英語運用環境,提高小學生聽、說的運用能力,從而促進小學英語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梅娜.小學英語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儷人(教師版),2015(14):23.

[2]金玲.探究小學英語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版),2015(33).

篇4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育 必要性 存在的問題 解決對策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英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在小學生的基礎教育中,英語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當前,小學英語的教育問題日益顯露,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為小學生的后續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學校,要對英語教育引起高度重視,為英語教學創造各種條件,促進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

1.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形成習慣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階段,在小學教育中,造就小學生養成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每一位英語教師的責任。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為后續階段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雖然只是初步涉及相關基礎知識,但是其在學生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為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養成與語感的形成產生著重要影響;其次,提高國民整體英語水平。小學時期是普及義務教育的階段,英語的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個國民英語水平,提高整體素質;最后,面向未來,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如今,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涉及英語,不管是科研工作,還是經濟貿易工作都離不開英語。

2.小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育觀念與方式落后。在小學英語教育中,部分教師仍在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同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對英語學習的真正意義產生忽略,在教學方式上,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只是死記硬背,嚴重忽略了英語語言的實踐。

2.2 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部分小學在其發展中,并沒有配備專業的英語教師,而是讓其他任課教師或非英語專業教師來兼任英語教學,這部分英語教師的英語水平較為有限,英語基礎差,發音不準確,詞匯量嚴重不足,對英語知識的把握不夠準確,同時其英語口語與交際能力較差,在英語教學中難以正確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英語學習。

2.3 英語運用環境較少。新課標對小學英語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的全面提升進行了重點強調,在小學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僅僅對老師設置的英語對話進行簡單練習,而聽!說能力的培養僅靠課堂學習遠遠不夠,英語運用環境的創設對學生各種英語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外籍教師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全面提升。

3.小學英語教育間題的解決對策

3.1 創新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一方面,在小學英語教育中,英語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參加教學講座及培訓,對小學英語課程的改革重點得以充分認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出發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樹立其跨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對英語課程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創新英語教學形式,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提升自身的網絡技術應用能力,獨立制作教學課件,通過運用先進的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對網絡資源進行充分運用,運用網絡進行英語交流與學習,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篇5

教育部于2001年1月關于小學英語教育的政策,改變以往從初一學英語的傳統,要求小學生從3年級開始學英語,并且此政策于2002年秋在城市實施,于2001年秋在農村逐步實施。

此項政策實施至今,小學英語教育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變得非常火熱,各類小學英語輔導班和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我從一些小學生及家長的接觸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在正式學英語前參加過諸如劍橋英語之類的培訓機構;在進入3年級的正式學英語之后,更是學校學習和校外輔導班兼顧。

針對目前小學學英語的熱潮,我有所思:國家政策提前學英語的時間,其理論根據是什么?有什么政策目標?較早學英語的優勢何在?學校為小學生提供的學習環境如何?現行小學英語教育的師資隊伍如何?現行的英語教學法,哪一種更適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下面將對以上問題進行剖析。

二、關鍵期假設(年齡問題)

“關鍵期假設”最初是由Lenneberg提出的。此假說認為,語言學習存在一個確定的年限范圍,在此階段內,語言能夠自然而不費力氣地被習得,而超過此學習階段,習得就不可能達到完全的成功。Penfield和Roberts(1959)認為語言習得的最佳時期為前十年,因為在這段時間,大腦保持其彈性,這與Lenneberg(1967)提出的人的語言能力在青春期(10歲前)后便完成其大腦側向功能是相互支持的。

教育部要求學校從3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我認為教育部還是比較認同關鍵期假設的,認為英語還是開設得早一些比較好。從3年級開始學英語,國家有什么長遠目標?關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我十分認同RodEllis教授關于幾個亞洲國家開設小學英語教育分析:(1)英語作為一種國際交流的語言,在貿易、國際關系等方面發揮這越來越來重要的作用;(2)培養學生的不同文化意識,了解異國文化;(3)提高英語水平,為將來的事業生涯打基礎。

與成人相比,學生從3年級開始學英語既有優勢,又有劣勢。其優勢有:(1)兒童模仿力強,因而有望習得純正的英語口音;(2)兒童記憶力強,大腦皮層具有彈性,因而在詞匯的吸收和擴充方面占很大優勢;(3)心理障礙少,不怕犯錯誤,因而在交際中能夠不斷糾正自己,使自己的交際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其劣勢為:(1)智力欠發達,認知能力不及成人,因而英語知識主要靠死記硬背;(2)學習動力及學習持久性較差,兒童時代是頑童時代,他們的學習動力需要激發,學習持久性需要保持。總而言之,兒童在語言習得方面比成年人有明顯的優勢,但其必要的前提是必須有良好的語言環境。

三、語言學習環境

語言學習環境從整體上可分為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根據我國教育的現狀,英語學習主要是在學校進行,我主要分析學校的英語學習環境。

根據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3-6年級英語課程,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學活動,共2-3個學時。但據我了解,由于師資短缺和地區間的不均衡,并不是每所小學都能達到此標準。

語言學習,強調自然習得環境的重要性。學校學習環境畢竟不同于二語自然習得環境:在班中學英語的小學生幾乎都是中國學生(一些外語類學校及國際學校除外),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他們更傾向于用母語進行交流;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英語教師也不可能用全英文授課;小學生除了聽老師講英語,接受語言輸入,練習英語,進行語言輸出外,接觸英語的時間很少,更不用說接觸標準的英語;英語學習在某種程度上受母語學習環境的影響,負遷移對英語學習產生不利因素。

五、教學方法

上面提到師資隊伍很重要,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可以說是教好英語的硬條件,也可以說是教好英語的軟實力,但英語教學的具體實踐活動要通過某種具體教學方法體現先出來。可以說,教學方法是傳承英語知識和技能的載體或媒介。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師采用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長,即綜合的教學路子。大家比較熟習的英語教學方法有語法翻譯法、情景法p視聽法、聽說法、直接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沉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只要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這些方法就可以適當采納。

但據我了解,有些學校在進行英語授課時,仍然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語法翻譯法。此方法在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在歐洲比較盛行。此方法強調讀寫的重要性,與當今強調說的重要性,強調交際的重要性相違背;此方法強調語言的準確性,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是一個二語習得機制不斷進行假設,進而不斷進行修正此假設的過程不相符;并且在此教學方法中,母語是教學的媒介,這就使英語語言的輸入量進一步減少,缺乏二語習得的環境,對英語的學習很不利。我不是全盤否定語法翻譯法,它也有自身的優點,但此方法要根據教授對象、教學目標等進行恰當應用。

針對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等特點,英語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一種或幾種比較合適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在小學英語教學階段,情景法、直接法、交際法及任務型教學法都是不錯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激發,教師適當運用情景教學法,如設置打電話、生日聚會等一些貼近現實生活的情景能夠激發學生說英語的熱情,增加求知欲。而當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的自信心會得到加強,學習興趣也會變得更加濃厚。

針對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適當運用直接法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在進行詞匯教學,尤其是教授實意詞詞匯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實物、圖掛、展示等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們把所學詞匯與實物聯系起來,印象更深刻,因而也更加容易記住該詞匯。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強,交際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需要培養能夠進行無障礙交流的學生,而非“啞巴英語”,因而交際教學變得很重要。交際教學強調教學活動應能夠推動真實的交際,能夠完成有意義的任務。這些都符合我們的教學目標,因此此種教學方法值得提倡。

任務型教學法也是目前比教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此教學法通過設計任務型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完成此具體活動來學習語言,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任務型教學法在某些方面與交際教學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可以認為此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一種更具體的實現方法。

教學方法本無好壞之分,這要與實際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相聯系。適合特定的教學對象,能更有效地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就是好的教學法。

篇6

一、永寧縣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

永寧縣從2000年秋季學期起開始在各小學開設英語課,至今已有八年了。筆者在永寧縣53所小學調研和教學視導過程中發現,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英語師資緊缺

目前全縣承擔小學英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共70多人,其中專業英語教師的比例不足20%,但如果按國家規定開齊開足課程的要求,農村小學大多數英語教師崗位只能由其它學科教師兼任,有語文教師兼代英語課的,有數學教師兼代英語課的,還有的教師身兼數職,兼代英語課的同時還帶微機課、兼后勤人員等職務。“教育的問題就是人才的問題”,如此的師資力量必然引發了下列種種問題。

1.教師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由于農村小學的大部分英語教師不是專業教師,他們自身的英語水平不高,所以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語音、語調及英語表達方面錯誤的出現率比較高。在筆者調研和視導中發現,有不少教師單詞讀音不準,不能正確讀出單詞的重讀音節,教師讀錯單詞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教師口語能力較差,甚至不會運用英語課堂常用語;甚至還有少數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用漢語記憶英語單詞等等。“有其師必有其徒”,很多農村小學生學不好英語由此可略見一班。

2.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農村小學教師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和意義都很盲目,缺乏熱情和主動性。由于大多數英語教師非專業出身,他們對英語教育的理念和新課改的要求缺乏理解,體現在教學方法上就是仍然以傳統的“灌輸”為主,使英語教學失去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而應有的情境性、應用性等。久而久之,許多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為英語是知識,學習英語是為了掌握知識,是為了升學考試。

3.教師負擔過重。永寧縣英語教師除了縣城和實驗小學為專職英語教師外,其他鄉鎮小學英語教師均為兼職教師。教師課時量達每周33節課之多,幾乎每一位英語教師都要跨年級,跨學科代課,學生人數也過多,教師精力不夠,往往出現顧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迫局面。而新課程又注重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小學英語這門課程的特點,注定了它的教學形式應當活潑、生動、富有感染力。有的教師每天的課程安排是滿滿當當的,加之沒有教學輔助設備(錄影機和掛圖等),一天下來,老師只能是筋疲力盡。這種現狀既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又不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指出: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短課時、高頻率的原則,學校可通過長短課結合,課內外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活動。要保證每周至少四次教學活動,學校可根據具體條件,靈活安排。永寧縣自1995年秋起就在縣城一小、二小開設英語課,起始年級為三年級,后來又逐年在有條件的其他小學開設。就目前情況來看,開課起始年級很不統一,課時安排也不盡合理。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和評價,各小學的英語課程大都形同虛設。就筆者所知,在開設英語的小學中,沒有一所學校遵循《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開課原則。多數學校只開設長課,周課時基本上安排3節,有少部分學校周課時只安排2節,而且一旦教學進度緊張,英語課就會被占用。教師在教學中普遍感到課時少,間隔時間長,語言知識復現率低,加之現在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語言容量大,知識點多,而且跨度較大,在如此緊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困難很大。

(三)教學設備難以滿足教學需要

農村學校的經費本來就緊張,加之農村學校總體上對英語重視不夠,所以,學校寧可把有限的經費用于其它“主課”教學設施設備上,也不會投入到英語課程上。如有的學校英語教學資源的配備不足,就連最近本的英語教學掛圖、教師用書、課標、教學磁帶都沒有。由于條件限制,多媒體在農村還沒有普及,有些學校連錄音機還配置不全。眾所周知,英語不是母語,我們缺少必要的語言環境,因此英語教學需要借助硬件設施,比如錄音機、教學掛圖、教師用書、課標、教學磁帶等。通過錄音機可以讓學生聽到純正的英語,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畢竟英語教師的發音總存在著發音不純正的問題。但是在農村,由于缺少必要的設備,使得英語教學很難開展,更談不上說出標準的語音和語調了。

(四)農村家長對小學英語的重視不夠

我們知道,學生的教育可以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而要使教育達到應有的效果,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形成“合力”。但據筆者的了解,不少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有許多學生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學好語文、數學就可以了。有的家長既不懂英語,也不知道英語的重要性,還普遍存在這樣的思想:“小學里主要是語文和數學,英語主要是玩玩的”。甚至,還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考大學,學習英語就沒有一點用途。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這些學生家長自然就不愿意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投資,不愿意為孩子購買英語磁帶、圖書等學習用品。

(五)小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

在農村,由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農村小學學生英語水平整體偏低,且兩極分化嚴重。小學生中,尤其是高年級學生中,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在剛剛開設英語的班級,學生對英語充滿了好奇,心情既興奮又激動,對于課堂上出現的詞、句能夠較好的掌握,對于會話也會經常性地操練。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和教材內容難度的加大,學生到了高年級英語水平兩極分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一部分學生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英語語言能力,并且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而另一部分學生開始感到學習英語很吃力,英語語言能力幾乎為零。

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兩極態度。我們發現,一般地來講,越是家長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的學生,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高,成績好,反之,那些家長不重視的學生,一般越到高年級,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越低,成績也越差。

從考試成績來看,城鎮與鄉村之間、學區與學區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出現兩級分化現象。有的學區配備了專業英語教師,他們的整體水平比非專業的學區高的多。平均分有50多分的差距。這種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現象也是造成兩級分化的原因之一。

二、解決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教育主管部門要為教師創造有利條件

1.教育主管部門要更加關注小學英語課的開設和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多種措施,滿足師資需求,重視小學英語課教學,規范教學管理和教學行為。要創造條件使校內外課程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實物。除了教材出版單位為教材配備的直觀教具以外,教師還應該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制作直觀教具,收集可以用于教學的實物。同時要注意對教具和實物的保管和再利用。

2.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讓小學英語教學實現跨越式發展。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要充分利用計算機遠程教育和網絡等設施,拓寬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計算機多媒體資源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為一體,既是英語教學中非常有效的形式和手段,又能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同時,計算機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技術又為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通過計算機遠程教育資源或互聯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二)合理安排師資力量

1.各校在安排英語教學時,要盡量按照《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既做到教師“定崗”(安排專職教師任教);又教學“定時”(合理安排教學課時),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并保證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教學有研究與反思的時間,以適應教學的需要。

2.招聘一批專業英語教師充實小學教師隊伍,盡可能做到每個學校有一名專業英語教師。

(三)加大師資培訓力度,為英語課程實施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

1.要加大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的力度,形成強大的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支持系統。讓英語教師從其它課程中解放出來,一心一意地學好英語、教好英語、鉆研英語課堂,給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另外,在培訓教師的同時,學校也要做好家長觀念的轉變工作,只有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觀念都得到更新,推進英語課程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開展豐富的農村英語教研活動。在農村,許多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困惑,卻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思考。交流、碰撞會產生生命的火花,農村的英語教學無人關注,學校里沒有教研小組,沒有在一起學習的機會,這樣的英語教學走得很難。作為教學研究的專職部門教研室應該充分發揮教學指導作用,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安排形式多樣的活動,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進行理論和業務輔導。一方面建議教研室都要到基層農村學校蹲點,幫助農村學校搞好英語教學工作,做出科學的分析和決策,把成功的經驗加以推廣;另一方面,縣城的學校應開展與農村學校“接對子”活動,送課下鄉,幫扶農村英語教學的穩步發展。

(四)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要僅僅把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知識來教,只讓學生去機械的背單詞、學音標、記語法,而要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玩、多演,在活動中接觸語言信息。同時,恰當的語言實踐運用訓練是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是培養聽說能力的有效方法。

篇7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育 家校合作 研究

一、問題提出

關于家校合作,許多家長要求更多地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收到孩子的考試分數單和名次表。目前,有關家校合作的研究并不算少,但是結合小學英語教育的家校合作研究尚有缺乏。筆者認為,影響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很多,其中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筆者通過對我校3―6年級在校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的調查,從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學習習慣及家庭因素等方面進行了綜合的對比與分析,感到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通過研究與實施,使家長與學生都能夠認識到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家長能夠積極有效地與學校合作,共同探索在英語教育方面的適合學生的正確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其自覺性,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使英語學習普遍有所提高。

三、研究對象

將學校3―6年級學生的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了50份調查問卷,讓學生攜帶給家長填寫,回收50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100%。其中男性占34%,女性占66%。76%的家長年齡在35―40歲之間。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行編制的有關家校合作的態度調查問卷,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家長參與有關英語教育家校合作現狀和期望的基本態度。問卷分為六個方面:基本情況、信息來源、學習理念、家校聯系、家校合作和家長的需求。

五、研究步驟

將所回收的問卷進行數據的分析。

(一)結果與分析

1.影響家長態度的因素分析

受教育水平:本研究所涉及的學生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以初中為主,也有部分小學和高中的,大專以上人數較少。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有限,尤其是家長自身的英語水平有限,所以家長都表示愿意與學校保持合作,同時家長對教師的指導也是趨向于接受和信任的。但是,家校關系分離的現象還是明顯存在的。

信息來源:調查顯示城市里很多家庭已經擁有電腦,對于孩子英語教育方面的信息,不少家長有了通過網絡來獲取的意識,還有一些家長通過社會上各種英語培訓機構的宣傳來獲得。雖然家長獲取信息的途徑比較多,但是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很多家長缺乏對信息的鑒別和選擇的能力,學校的教師需要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對家長進行幫助。

家庭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家庭結構方面,三代同堂和核心家庭占80.6%,離異和單親家庭占11%。家長方面也是父母更多地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教育,配合學校的聯系和合作,這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利的。但是多數家長都是雙職工,而且是普通工人占多數,因此工作繁忙是參與家校合作的最大障礙,也因為自身對英語教育的不足而缺乏專業的知識。隨著孩子的長大,有91.2%的家長認為孩子需要從小學好英語,只有個別家長認為英語的重要性沒有宣傳的那么大,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為了孩子的自身發展認為掌握英語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于家校合作的開展是有利的。

2.家長聯系在家校合作過程中的分析

在進行家校聯系的問題上,家長普遍認為有必要進行家校聯系,只是在有關英語學習方面聯系的頻率上能主動與學校和教師進行聯系的家長幾乎是鳳毛麟角,而且問卷顯示有20%以上的家長是從不主動聯系學校的。大部分家長也只是通過電話的方式簡單地與學校進行聯系,這在調查中占61%,對于英語學習這應該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而且有26.5%的家長當發現孩子的問題時是專門到學校與老師溝通的,因此學校方面應該首先很好地抓住這一部分的家長,雖然只是少數,但是可以在以后的家長會或者專門的討論會上請這一部分的家長介紹經驗。而大部分家長都是在接送孩子的時候與學校和教師進行一點溝通,而這之中不乏有那些只是出于禮貌打招呼的情況,所以學校也可以盡量與這部分的家長溝通,使家長們不要產生回避教師的態度,在正常的禮貌寒暄之后也應該就孩子的在校和在家的情況作一定的交流。

調查顯示100%的家長都是與班主任進行聯系,即便孩子在英語學習方面出現了問題,也很少直接與英語老師聯系,這不利于家長全面地了解孩子。學校可以鼓勵各任課教師多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有利時間使家長和學校的其他教師進行接觸,還可以通過班主任的介紹,這樣在以后的聯系和交流中家長也就不會覺得尷尬了。家校聯系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只有家校聯系不再存在任何的障礙,家校合作才能有效地開展,聯系多了,交流多了,自然可以使得以后的合作順利進行。

3.家長的合作態度分析

在進行家校合作的時候,只有61.5%的家長贊同相互合作,還有其余的家長認為家長要按照的教師的要求來配合家校合作的開展,可見這些家長還認為教師應處于主動的地位,自己的作用對于家校合作只是次要的。但是調查顯示100%的家長是愿意和教師溝通的,可見學校在開展家校聯系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家長明確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然后讓家長能夠主動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中來,而不僅僅是被邀請。

調查顯示,100%的家長關心孩子在語文和數學方面的成績,而對于孩子英語的學習方面則不是所有的家長都關心的,家長的積極性還不是很高,更多的還是處于被動地位。而要使家長真正地主動參與到學校的英語教育活動之中,還需要學校方面更好地組織更多有效的活動。

(二)討論與建議

1.家庭背景因素對家校合作的影響

家長的受教育水平是影響家長態度的主要因素。在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態度上,受教育水平越高,家長越傾向于和教師及學校保持合作,對自身的參與能力看法越積極,對學校提出的建議與看法也越多。可能高學歷的家長有更多的自信和能力來輔導孩子的學習,以及與教師進行聯系和交流并提出一定的建議。雖然學生家長的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家長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并且也希望與學校進行合作,只是由于家長自身在英語知識和教育方法上有限,大部分都是從教師或社會上的英語培訓機構那里獲得孩子英語教育方面的信息,這對于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就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開展家校合作的時候,學校可以鼓勵家長學習了解英語學習方面的知識,也可以為家長提供更多的信息來源,包括閱讀報刊和雜志、網絡資源、影視動畫等,使家長能夠多方面地了解英語教育方面的知識,也有利于家校合作的開展。正如國外及港臺的研究所指出的:低學歷的家長雖然擁有較少的家庭文化資源和經濟資源,但他們對家長參與卻抱有積極的態度,并更加遵從教師的權威,也會很愿意到加入感覺自如的活動中。因此在開展家校合作的時候可以盡量提供家長更多的機會來參與活動,并且給予更多的支持。

2.努力形成雙向交流和非正式交流

在形成有效的雙向交流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說話者能夠使用常用的、帶描述性的語言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不帶有任何的價值判斷。而積極的傾聽則是建立起兩人有效交流的關鍵。積極的傾聽者想聽到說話者正在說什么,他是帶著聽到的目標和理解說話者的東西去聽的,他沒有價值判斷。對家長來說,積極的傾聽能夠傳達真正的雙向交流的愿望,這反過來就開始使參加交流的人的地位傾向于平等了。交流開始形成雙向的,每一方都真誠地傾聽到另一方的聲音而做出適當的反應。當教師開始傾聽并帶著理解與同情做出反應時,雙方的信任和尊重就開始發展了,父母也就能夠大聲地說話了,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由于缺乏專業知識而不愿與教師交流和聯系的不足,形成雙向的、尊重的、誠實的和豐富的交流,從而形成教師和父母互相平等、互相指導的氛圍,使得父母和教師之間的聯系方式逐步增多。

從家長為孩子報名入學開始,家校聯系的最初交流就形成了,家長借此機會詢問和獲得有關學校的信息,學校也從家長那里搜集關于孩子入學前的各方面信息,通過口頭和書面的結合,在有效的雙向交流的過程中,學校了解到學生及家長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期望與需求等信息。利用雙向交流的機會,讓家長和教師能夠逐步形成更多的非正式的交流機會。問卷結果表明,電話聯系和接送孩子時的交談是家長普遍采用的非正式交流的方式。

3.加強正式的交流

學生的英語作業本是一種最常用的雙向書面交流的形式。當父母沒有或者不能經常到學校來時,這種方式特別重要。教師可以在作業本上定期寫出孩子在英語課堂上及學習思想和態度上的表現或變化,或者是教師對孩子在英語學習上的要求和期望,由孩子帶回家去,然后由父母寫下對教師評語的意見,以及孩子在家里學習英語的情況,或者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可以就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探討。這樣的作業本對于學生來講具有了更多的用途和意義,使學生始終處于被良好愿望包圍的狀態,更加促其重視和學好英語。

家訪是一些學校經常利用的家校合作的方式,這讓教師有機會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以及孩子的家庭。因此可以嘗試讓英語教師選取幾個比較典型的家庭進行家訪。因為在家里,家長占主動的地位,教師是客人,進行家訪可能給父母傳遞的信息是教師對家庭和合作關系感興趣,這樣父母會主動與教師合作而不是花許多時間努力尋找他們與教師在一起的角色。在家訪中父母和教師可以就孩子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家指導孩子學習英語的方法等方面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和探討。

父母―教師討論會是如今家校合作過程中最應該被提倡,也是應該使用得最頻繁、最正規的方式。因此家庭和學校雙方都應該使父母―教師討論會成為家校聯系與交流之間最穩定的方式。父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他們的孩子在學校中的進步情況,而教師則有機會與每個家庭都有單獨交流的機會。但是要注意討論會的氛圍要弄得輕松些,不要和普通家長會一樣,讓家長有地位不平等的感覺,這會使得家長有些壓抑。而且討論會的時間不要過短,要給家長和教師都有充分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交談。在討論會上,學校也應該歡迎家長邀請孩子的看護者或對孩子有幫助的親戚和朋友,因為他們常常也有許多有助于討論的信息。

4.學校中的家長參與

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家長參與學校的活動時可以作為自愿者來到學校,這樣家長首先可以自然地與校方人員進行接觸,由于家長和孩子的關系,也使得家長可以在教室中和其他的一些學校領域中給予更多更有效的幫助。

再有家長可以作為參與者,校方人員和家長志愿者盡力使所有的家長在學校中感受到歡迎的氛圍,同時他們也可以幫助不同的家長愉快地來到學校作為觀眾參觀學生的在校表現,包括家長開放日、運動會、聯歡會和各種學習活動。當校方人員鼓勵家長參觀學校和教室的時候,家長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教師所做的工作及學校的計劃,家長也可以對其孩子的教師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家長能夠更自然地與校方人員進行接觸,這其中就包括英語教師。在這期間教師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家長。

學校可以組織很多與家長作為學校參觀者有關的活動。例如在學校入口處設置迎接處或信息臺、辦公室由專人負責接待家長和鼓勵家長參觀教室等,都是家長參觀時校方可以采取的措施。學校也可以出面提倡建立家長委員會,作為家校合作之間溝通的橋梁。同時針對一系列的問題可以召開一系列的座談會,讓家長一同參與如何去管理學生的家庭作業,監控孩子的學習過程以及強化孩子在家庭中的學習。

同時,參與管理的家長就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了,不但可以在一些討論會和座談會中作為典型的家庭加以介紹,而且參與管理的家長也感到對其孩子的學習環境有所控制,教師和學校也可以更加明確地認識家長的意見。同時家長被吸引到制定學校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當中去,家長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專業方面的學習,這些都有利于家校合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Mary Lou Fuller,Glenn Olsen.家庭與學校的聯系――如何成功地與家長合作.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

[2]馬忠虎編著.基礎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張旺.加強學校與家庭合作的途徑.教育與管理,2002.12.

[4]劉翠蘭.家校合作及其理論依據.現代中小學教育(總第140期),2005,(10).

篇8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育 教師 學生 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位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刻意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理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因此,英語教師的教學手段須不斷更新,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法,組織學生進行生動有趣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學習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完成小學英語新課標準的任務,筆者有以下幾點感悟:

1.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人格,用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任務。建立師生情,讓學生在和諧交往中享受學習的樂趣。英語教學不僅是英語素養的培養,更是一種師生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匯和人格的影響。因此教師須在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的前提下,真心對每一個學生的各方面負責,對學生的終生發展負責;教師還應把他們當成孩子去交往,容許他們犯錯誤,幫助他們在不斷地犯錯中逐漸成長,并一步步走向成熟;教師更應該把他們當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不拘小節,不拘形式地與學生打成一片,力爭成為學生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一旦濃厚的師生情誼建立起來,學生就會真正欽佩、真正喜愛英語老師了,由“愛屋及烏”導致的學習英語興趣是不可估量的,在教育實踐中也是屢見不鮮。

2.把握良機,渲染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學生都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好奇心強烈,敢想、好動、無所顧忌。因此,教師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壓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應盡可能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場景,使他們能夠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于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主動學習和施展本領的興趣。新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活動的場所,讓他們相對自由地施展個性,以便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的驅動力自然逐步增強。

3.充分挖掘教材,認真備課,在教學各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內容的處理,一般情況下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還應考慮到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有一定的刺激程度,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中,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溫;其次應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相對語言材料而言,教師就是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場景,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場境過渡到課本中所展現的情境。同時,合理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立體生動而富有情趣。比如把課堂知識串成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邊講故事邊學知識就是一個好方法;還比如歌謠又以它詞句簡單、韻律優美等特點深受孩子喜愛,將歌謠引入小學英語課堂,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還能開啟心智,發展學生的音樂智能,可以是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形式。

4.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被教育的對象,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大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略了教學的特點,無視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力的生命體,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發展,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在外語教學中,重點不再是“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該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讓學生能干些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總之,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我們應該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一味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老師走。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于學英語,善于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而且還要使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符合新課標理念下新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要能真正代表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多元化評價中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以完善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第一堂課的單詞教學中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動物、植物的單詞,或者可以把下一單元中的單詞提前教,如“duck, monkey, dog”等等。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單詞,自己編一個小故事,題目為“我的生物園”,鼓勵他們利用學過的單詞,自己編個小故事。 這樣一來,學生口腦并用,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跳出被動灌輸的困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篇9

一、注重教師形象,發揮示范導行作用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的言行舉止無不在學生的視野之中,教師的世界觀、言行、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以自己良好的言行舉止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例如:課堂用語講究文明禮貌,在叫學生回答時或坐下時,常用“Please”;請學生幫忙時用“Excuse me”;學生幫了你不忘對他說“Thank you”,叫錯了學生名字,說聲“Sorry”等。教師這種彬彬有禮的態度,對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來說是最好的教育。

二、以教材為載體,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是以教材教學為載體,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確立明確的德育目標,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1.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所學的內容多貼近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的滲透。如:在教學“Thankyou”這一最為常用的禮貌用語時,教師應側重于學生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告訴孩子們,得到別人幫助時要說“Thankyou”,接受別人贊美時要說“Thankyou”,收到禮物時要說“Thankyou”。同理,如果碰到長輩主動問好:“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night!”要經常使用,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Sorry,Please,Excuseme,Thankyou”等常用語,并對經常使用這些用語的學生進行表揚。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愛國是每個人應具有的高尚情感,特別是對于處在當今和平時代的小學生來說,其更需要灌輸這樣的愛國情感教育,作為教師的我們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培養青少年的這種情感。在學習“Countries”這一單元時,講到“Where are you from?”時,學生會踴躍地回答“I’mfrom...”,這時我就會說:“We are from China,and we are all Chinese.”然后問學生:“Do you like our country?”并出示一個中國風光的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3.對學生進行親情、友情教育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長輩百般呵護,有求必應,自私心態較為嚴重,往往不懂得關心別人、不懂得感恩。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引導和提醒。例如:在教學“Teachers’Day”這一單元,正逢教師節到來,引導學生動手制作賀卡送給任課老師,并寫上祝福語:“Happy Teachers’Day!”(教師節愉快!);在母親節、父親節可寫上“I love you,Mum/Dad!”(我愛你,媽媽/爸爸),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讓學生得到了良好的道德情感熏陶。

4.對學生進行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

合作精神是孩子教育成功的重要標志。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Topic主題或者學完的課文創設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精神。例如:在“Let’s do”“Let’s talk”環節,可以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幾人一組地完成指定任務,這樣既增強加了學生間的感情交際,又培養了他們之間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深刻地領會課文中ROLEPLAY的團結合作精神,這正是小組合作式任務型教學所要實現的目標。

三、引用名言、警句及諺語等進行德育教育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及諺語等進行人生觀教育,有時往往恰當的一句話,會影響學生甚至會讓他們終生受用。如:Never say die.永不言敗;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Success always belongs to the most persevering.成功總是屬于最有毅力者。這類諺語可以讓學生明白面對人生的挫折和失意,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又如:A man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不恥下問才能有學問;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spect yourself,or no one else will respect you.要人尊敬,必須自重;A young idler,an old beggar.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類諺語可以讓學生明白對待生活、學習的態度,以及如何“做事”與“做人”。

四、尊重中西文化差異,弘揚優秀道德傳統

用英語進行交際,學生就必須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例如:在教學“Weather”這一單元時,告訴學生英美國家一般喜歡以天氣為話題開始交談;在教學“How old are you?”句型時,告訴學生西方人非常尊重他人的隱私,比較忌諱別人問一些個人隱私的問題,年齡和工資收入這類問題是不詢問的,并幫助學生了解可以使用的場合。同時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注意英漢習慣用語的比較,譬如:打電話時,英語習慣用this and that以表禮貌,而不習慣用I and you.;介紹兩位異性認識時,通常先將男士介紹給女性,如可以說:Miss(女士名),may I present Mr(男士名)。結合中華民族傳統禮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篇10

關鍵詞:自我效能 小學英語教育 目標導向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他在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時發現,過去的理論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們的知識獲取或行為的反應類型方面的結果,以及支配這些知識和行為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卻忽視了知識轉換性操作及其所組成的技能是完成行為績效的必要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一些人雖然很清楚應該做什么,但在行為表現上并不理想,這是因為內部的自我參照因素調節著知識與行為之間的關系。其中,人們如何判斷其能力以及這種判斷如何影響其動機和行為便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班杜拉認為,人們對其能力的判斷在其自我調節系統中起著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提出雖已有時日,但其理論在我國英語教學界的運用卻較少也較晚。盡管引進滯后,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英語教育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一些學生對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英語產生抵觸情緒;有的人雖然也重視學英語,但只是為了考試的時候取得一個好的分數;有的學生能考高分英語,但是在實際中,既聽不懂英語又說不出來,英語應用技能低。

2.目前我國小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測試主要還是通過考試來完成的。標準化評價不能直接反映學生學英語的應用水平。

3.教師的英語教學方法缺乏突破和創新。

4.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掌握它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實踐,需要通過人與人的交流,在不斷的口語練習中領會英語學習的技巧。然而由于我們人口眾多,英語教學資源相對短缺,大部分地區都是開展大班額教學。教師為了保證正常的教學進度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情況,只能是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因此課堂教學模式單一,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以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始嘗試著運用”自我效能感“這一理論進行教學。

自我效能感在英語學習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學生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英語學習的主觀判斷。它包括兩個相對獨立的構成要素,英語學習能力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習行為的自我效能感。針對小學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尋找解決的措施。

一、目標導向的教學策略

有學者研究發現,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在學習特征上的明顯差異首先表現在對任務的定向上。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由于對自己的活動能力十分自信,他們傾向于選擇既適合其能力水平又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并全身心投入進去,從而能導致較好的學習成績,并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往往不能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選擇的目標常常不切實際,要么太高難以實現,要么太低易于成功,在自認為難以勝任的任務面前退避三舍,即使參與進去其堅持性也較差。因此,教師可以遵循以下幾條原則來指導學生如何去分析學習任務、如何設置有效目標:

(1)指導學生設置近期的、具體的學習目標;

(2)指導學生設置較高但可以實現的目標;

(3)教會學生把復雜的目標分解成具體的、簡單的學習目標;

(4)給學生自選學習目標的空間。

二、變教師的主體地位為引導地位,激發興趣

自我效能感是一種來自于各種經驗的關于自身能力的主觀判斷,要使這種判斷客觀、公正,令學生信服,就要讓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中去。激發動機的教學策略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對學生的進步應予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針對部分學生害怕說英語,課堂投入程度不夠的狀況,在實踐中可以采用“熱椅子”的教學策略。“熱椅子”的教學策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通過努力獲得成功,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教師將學生分成合作小組,每組四到五人,每組學生針對材料自行組織問題。問題分為事實性問題和理解性問題兩類,每類問題三到四個。然后,由教師將問題收起按類別進行編號;將一把“熱椅子”放在教室前面,每組派出一名隊員坐上“熱椅子”,自己選擇一個問題的編號進行回答,各組成員輪流上場,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坐上“熱椅子”。教師作為記分員,對事實性問題回答正確得一分,對理解性問題回答正確得三分。

這種教學理念在國外的教育中運用得非常之多,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我們在小學英語教育中可以采取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學習能力,這不單對英語學習有用,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采用分層式考試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由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小學英語的教育不能再走以前那種唯分數論的老路,而是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評價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和溝通,并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以評促學。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工作的中心,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體驗,運用適合學生特點的評價指標,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把學生自評、互評與師評、家長評結合起來,把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結合起來,把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結合起來,把批評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結合起來。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不僅讓老師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特點,而且還能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進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自我效能感,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特別注意的是要讓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以及在考試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很有能力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尋求教學方法多樣化,突破課堂教學的瓶頸

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嘗試和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和創造體驗、實踐和運用英語的機會。比如,可以更多地進行一些課堂討論小組展示、情景模擬等綜合運用英語語言能力的活動,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展對外交流活動,邀請外教到課堂或者利用假期的機會到國外進行交流學習,讓學生走出課堂。國家還應加大對小學英語教育的支持力度,豐富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加深學生的課堂感受,增強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的雙向互動,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讓學生能夠有所收獲,這樣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便能在積極的氛圍中逐漸得到提升和鞏固。教學方法的靈活多變,會讓小學生感覺到新鮮有趣,感覺到快樂開心而學好英語。

我國小學英語教育一直在嘗試改革,相較以前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我國的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還需要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只有讓學生感覺到學習英語是快樂的,他們才能夠更好的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寇冬泉,黃技.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養原則[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