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個人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22:41: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文教師個人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現總結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埋頭苦干是必須得,但抬頭望頭也是必要的。一味埋頭苦干會迷失道路,偶爾抬頭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這時候更需要理論的指示與專家的引領。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系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如贛南師院文學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養,高度思維責任感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的專題報告。首先分析了當前教育的各種缺失,指出當前的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應試教育”,忽視了人的素養的培養。怎樣改變這種現狀?他提出從中國古代優良傳統找良方,將“孝”“信”“義”“恥”“禮”“忠”“棖”等納入語文課堂,將人的精神基礎打牢,提高人的素質。
贛南師院副院長陳勃教授和李東斌的報告,都關注了教師的身心健康。社會壓力、職業壓力讓我們的教師生存不易,需要學會自我調節,需要樂觀的工作生活。
總之,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現在的教育越來越偏離正常的軌道,越來越朝著急功就利與速成的方向發展,教師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受到挑戰。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糾正與更新,使我們的教育不離其本質。
二、更新了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永新的職業。這里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語文老師,他應始終站在時代文化前沿的號手,把住時代文化發展的脈博;他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語文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而且在教學藝術方面得一次新的補充。
杭州師范大學倪文錦教授講的《寫什么與怎么寫》的報告,睿智的指出當前的作文教學存在五種缺失,強調:1、要創造先有模仿;2、老師作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指導如何寫,而不是只會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國作文教學方面的知名專家,他的方法科學而切實可行。對當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學是一股清新之風。
贛南師院副院長陳勃教授的《教育心理與教師發展》的報告。陳院長強調,21世紀是“壓力時代”,需要學習教育心理學,尤其是人民教師。同時,現在的教師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學知識,才能成長為學生喜歡的教師。
又如,李東斌教授的《課堂觀察與壓力管理》的專題報告。對課堂觀察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闡釋,提出這是聚焦課堂的教學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不斷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層樓。
三、觀摩了專家名師風采。
此次培訓活動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聯系實際。不僅聆聽了專家的解讀,而且近距離地學習了名師的教育教學藝術和班級管理藝術。
南昌教研員胡小望老師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與反思》,強調新課程中,青年教師應有所作為。校本教研不能丟,專業成長方才有動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標達成就不成問題,都很有指導性。
而南昌三種的聶水蘭老師的《一名普通教師的成長》和《班級管理》的報告,完全是自己的實踐的梳理和總結。胡老師提出,教育是一項愛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熱愛,才能有所成績。教學工作如此,班級管理亦如此。在報告中,胡老師用自身的實例很好的詮釋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事業”的真正內涵。
四、教師自身的成長
教育的發展,關鍵在教師的成長。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學校的軟實力來自己于擁有
一只業務能力強,團結敬業的教師隊伍。對于個人而言,教師的成長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適當現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訓,很多專家與同仁重點談了教師如何規劃自己的成長之路,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家。
如贛南師院教育學院院長焦中明教授的《學點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師》的報告。從全球科技發展的高度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出發,指出教師不應是“蠟燭”,要有可持續的文化知識儲備,那就要學會做研究,成為專業化的教師。而研究應該來自教育教學實踐,又要回歸課堂,服務課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胡小望的《課例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講座,提出教師對課例進行研究,加強對文本的解讀和探究,提倡及時反思。課例研究的價值在于:拓展教學視野、發展反思能力、喚醒主體意識和培養問題意識。最終的目的是簇進專業成長。
又如,師大歐陽芬教授的《今天怎樣做教師》的專題報告。對中西教育進行比較,得出各有利弊,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結論。今天的教師角色應該轉變,由教學主體向學習伙伴轉變;由知識傳授向導學轉變。
五、結識了全省教學名師。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7月15日上午的沙龍開得很成功,大家將自己教學中的經驗互相交流。下午的說課比賽又展示了各自的風采。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志見到名師的老師,通過此次機會,終于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創辦的QQ群,成為了大家各在一方時交流的平臺。
六、在職研修碩果累累
本學期開學至今,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在完成教學常規工作的同時,積極實踐完成培訓基地布置的作業。主要有以下方面:
1、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和教學敘事。集中培訓回來,我寫博客的勁頭更足了,思路也更寬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華語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質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個“閑”字了得》《孩子,你應該快樂》等博文被版主評為精華。
2、努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為全校教師上了公開教學觀摩課《記承天寺夜游》,并錄下視頻;做了《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知識》的講座,在傳達集中培訓的新精神的同時,將自己多年來論文撰寫的體會和收獲進行了總結和梳理,得到教師的好評;設計了教育教學研究方案《新農村“學習型”家庭試驗研究》,這個研究方案著眼于目前各地的新農村建設,目前的新農村建設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視家庭內部學習氛圍的營造,很有研究的針對性。準備于2011年上半年申報省級課題。
3、積極發揮示范引領的作用,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出謀獻策。作為學校的老教師,我主動將這次培訓的成果帶回單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積極示范,大膽引領,帶領全校的語文教師投入到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在集體備課里,在教研組活動中,我積極解答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引導互動和交流,使學校語文組成為了全校活動最豐富,效果最顯著的組別,促進了大家的專業素質的成長。目前,學校所有的語文教師都開通了自己的博客,并準備在中華語文網上開通“棠閣學校語文工作室”,成為學校語文教師交流的固定平臺!
篇2
從長遠來看,走一體化道路是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向。一體化要求必須打破單一的語文教師培養體系,以我國目前現實來看,由于語文教師專業成熟度不夠,如果將語文教師培養模式由“定向型”全部轉變為“開放型”,很可能會造成語文教師數量和質量雙雙下降。鑒于語文教師教育體系在語文教師專業化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因此它的完善要涉及制度、模式、研究體制多方面的改革。
一、語文教師教育體系的政策法規需要完善
政策制度是專業化進程最有力的保障,它既有評價導向作用,又有考核監督作用。進入21世紀,各國政府都充分認識到教育質量的提高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語文教師教育的質量,因此,各國紛紛采取各種措施致力于培養優秀語文教師和推進語文教師專業化。例如英國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接連公布了有關語文教師教育的十多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對師資培養、培訓目標方式等都作了相應規定,并全面實施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美國則在語文教師成長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質量保證和監督及激勵體制,他們的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世界上最為完善的語文教師證書制度之一。在我國,語文教師資格證書作為衡量學校語文教師質量和素質及其數量供需調節的標準,這一制度符合世界性的發展趨勢,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推行的職業準入制度,尤其是實行“開放型”師資培養模式的國家對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要求都很嚴格。通過對我國現有的《語文教師資格條例》與其他國家相關制度比較,筆者認為我國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礎上應該有以下一些改變:
(1)改進語文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增加測驗形態,將單純的紙筆測驗與網上測驗、實地教學測驗相結合。紙筆測驗是對一些基礎知識的量化評定,而網上測驗每個人的試題是隨機的、快捷的,不僅考察語文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可以檢測其計算機與信息應用知識。實地教學測驗則更能反映出被考察人參與教育教學的能力或潛力。
(2)劃分語文教師資格證書種類,將入職與在職的資格鑒定加以區分,從而制定不同的測評體系和認證標準,建立不同類型的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如“臨時語文教師資格證”、“專家型語文教師資格證”、“終身榮譽語文教師”等等,進一步完善這一制度的實用性。
(3)規定語文教師資格證的有效年限,有效期滿后要重新對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及專業水平進行考察。同時將所有獲得語文教師資格的申請人的基本資料進行統一注冊和管理,用網絡或其他手段擴大語文教師專業性的影響。
隨著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健全,語文教師任用制度也將更為嚴格。我國現行語文教師任用制度正由分配制向聘用制逐步過渡,但還需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成立一個全國性的語文教師專業標準委員會,對語文教師的資格、職稱晉升等進行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認定,保證語文教師任用的公平和公開。
二、語文教師教育模式應該有彈性
語文教師專業化的教育模式分為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
(1)職前培養。職前培養是語文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的奠基階段,首先在觀念上就要保證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取向從“基礎學科知識專家型”向“復合型學術素質人才”轉變,這直接影響到師范院校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與安排等領域。實現這一轉變,才能徹底解決“師范性”與“學術性”之爭的問題。其次,培養層次和規格要逐漸上移,加強研究生教育和教育碩士培養,為提高未來語文教師整體學歷水平做準備;學制上要具有一定的彈性,為愿意和善于做語文教師的人才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鍛煉機會。目前,很多高等師范院校都在這方面作了一定嘗試,例如華中師大采取了一種較有新意的模式:“嫁接式”,其基本做法是讓部分較優秀的學生在學習兩年某專業之后,可以轉到另一專業學習一年半,畢業時授予后一專業的學士學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校并沒有忽視師范院校的特色,在課程設置上為職前教育各專業搭建一個全校性的師范大平臺。所有專業必須學習四大系列的教育類課程:教育學與學科教學論、心理學與心理輔導、現代教育技術、教育見習與實習。除此之外,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和需要選課,學分修滿即可獲取學位。
這種富有彈性和活力的語文教師培養模式,可使師范院校的招生制度和培養模式在初期階段與普通高校看齊。在策略上,逐步地、分層次地向綜合性大學轉型,不僅在語文教師培養體系中引入了競爭機制,也使語文教師的來源和師范院校學生就業渠道具有更寬的口徑和更大的自主性,有利于師資培養層次和規格上的多元化與人才的合理性分流,既在縱向上加深了學科與專業教育內涵,也在橫向上拓寬了專業口徑。
(2)職后培訓。職后培訓是對語文教師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職后語文教師專業化的模式總結起來目前主要有兩種:技能熟練模式和反思實踐模式。前者主張語文教師職業同其他專業職務一樣,將專業屬性置于專業領域的科學知識與技術的成熟度中,其專業能力受學科內容的專業知識、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科學原理與技術所制約。語文教師進修課程的開設以有關語文教師職業的理論、原理、技術的知識為基礎。后者則主張語文教師的專業成熟度是憑借“實踐性知識”來加以保障的,并且這種實踐性知識具有以下特點:它是依存于有限情境的經驗性知識,較理論知識而言缺乏嚴密性與普遍性;它作為一種案例知識而積累和傳承;它是以實踐性問題的解決為中心的多學科綜合知識;它是作為一種隱形知識發揮作用的。這兩種模式各有長處,前者注重理論知識的形成,后者則把握住了語文教師工作的不確鑿性和情境性的特點,強調對實踐的創造和反思。
三、語文教育研究共同體的建立需要擴大
我們通過對當前的語文教育現狀進行分析發現,我國語文教育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許多語文教師重實踐輕理論,語文教師學術水平低下,科研能力缺乏,甚至缺乏科學的語文教育理論指導,滿足于語文教學經驗。這種教育現狀不僅妨礙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也使新語文課程實施受到阻礙,更有可能會使語文教學研究脫離語文教育共同體。而且研究表明,語文教育共同體是影響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語文教育專業研究人員及研究團體和語文教育研究媒體。
(1)成立專門的語文教師專業化研究團體。當前語文教師專業化結構研究多數是學者的個人行為,而且學者的專業結構又極其相似,這樣使研究者難以突破自身的局限導致研究視野狹隘、缺乏創新。建議語文教師專業化結構研究人員要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注意溝通和聯合不同的研究力量共同研究,發揮不同知識結構研究人員的研究專長,建立由不同研究力量構成的專業研究團體,注重和政府、工商界等其他社會各界的溝通和配合,形成良好的研究環境,為系統研究創造條件。
系統研究的工作包括:整理收集國內外已有的語文教師專業化研究的成果;梳理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的歷史、現狀和趨勢;學習、吸收各種教師專業發展理論中有益的成分;加強對語文教育理論和一般教育理論及相關學科的融合與溝通;對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哲學、文藝學、語言學、美學等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及時了解和學習。
學校首先應該“請進來”,即把語文教育專業研究人員請進學校。語文教育專業研究人員應該立足于學校的實際,立足于學校語文教師的教研水平,發揮自身語文教育理論研究的優勢,積極構建專業引領、經驗分享、平等合作、共同成長的關系,科學地引領學校語文教學研究的健康成長,進而引領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
(2)語文教育研究媒體的正確引導。語文教育研究媒體為語文教育研究共同體提供了工作和交流的平臺,實際上語文教育共同體通過語文教育研究媒體能夠傳播新的語文教育理論和語文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導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學校(特別是語文教師)應積極通過語文教育研究的專業學術期刊、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等了解和把握語文教育研究的最新動態,使本校教學研究擺脫局部性和脫離語文教育研究共同體的危險,進而使校本語文教學研究在語文教育研究媒體的引領下健康地成長。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是,以專業意識為基礎,以外在背景為動力,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探討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長足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結構
(一)教學理念
所謂教學理念就是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中的體現,具體表現為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兒童觀等。教師理念的形成過程就是教師的認知過程。教師的教學理念是隱性的,并長期、穩定存在的,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內在的、根本的影響。就教學理念而言,在小學階段要著重培養學生的以下幾種能力:一是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積累詞匯、培養語感、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二是挖掘人文內涵。通過課文主旨的講解,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三是授予正確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激發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結構往往直接支配著他的教學活動:知識結構規定了思考問題的視野,也規定了他的實踐工作范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實際上始終是在他的知識范圍之內進行的”。
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學科知識和人文素養,學科知識是教學的基礎,人文素養是要求教師用自己真實的感受來帶動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培植起一種人文情環;二是教育專業知識,也就是教學方法,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木體性知識與學生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高相關”。 也就是說教學方法比教學內容更重要。
(三)專業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能力主要分為: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提升能力。教學能力是小學語文老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對教材解讀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對課文感悟的能力、對教程的組織設計能力等。教研能力是在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對語文教學探討研究的能力,是對教學任務的進一步深化,決定了教育變革的方向,課程的研制、開發。提升能力就是要求小學教師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和能力,適應現代化教學任務。
二、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地位、經濟待遇等。社會地位低是小學老師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大多數人認為小學教學內容簡單,教師要求的素質相對較低。社會地位、經濟待遇是大多數人選擇職業的主要考慮因素,只要提高小學教師地位,提高福利待遇,才能引進人才進入小學教師隊伍,促進小學教師隊伍專業發展。
(二)內在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和知識結構。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教師只有熱愛這個職業,才能熱愛她的學生,才能用自己的心與學生溝通,將自己的知識和感悟傳授給學生。知識結構是小學教師發展的基礎,也是制約因素,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知識素養、教學能力、教學方法等,才能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知識結構中缺少一部分,教師就談不上個人發展,更談不上專業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策略
(一)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和勤奮思考的基礎上,撰寫教學日記,記錄下課程上學生的反響及授課的效果,課后進行認真的分析,總結相關經驗。教學還要積極參與教學課題研究,總結出自己教學經驗中普遍性的東西,將教學實踐理論化,使用科學的方法分析總結,將理論升華后再應用于實踐。在反復的實踐工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才能使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二)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水平,首先要從教師教育入手,教師教育要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實施、教學過程等方面,全面進行改革,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對教師開展教育,除了師范教育外,還應采取繼續教育和短期培訓,使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更新。教師作為將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的中間人,應具備基本的專業教學理論,還應具備教學實踐專業操作能力。教師教育就是要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傳授給教師,讓教師將反復論證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水平。
(三)形成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專業組織及有效的交流機制
學校、年級組、教研組作為教師學習與生活的日常組織,可起到專業組織的作用。但要使教師專業得到更深層次的提高,就需要建立跨學校的專業活動組織,如研究會、學會等,主要目的是進行學術交流。同時,要形成專業組織的內部交流機制,出臺定期研討、定期參觀活動等一系列的交流機制,大家共同探討專業問題,交流工作經驗,以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語文教師;專業素養;蘇霍姆林斯基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8-0138-01
時展,社會推移,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在整個教育系統也在改革的過程當中,作為語文老師,怎樣適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呢?我認為,只有靠扎實的語文專業水平,才能屹立于改革的浪潮之中。
語文教師扎實的專業成長之路在何方?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培訓、學習、進修、座談、參觀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近幾年來,我們學校敢為人前,另辟蹊徑,一直探索語文教師專業成長之路。經過實踐探尋,把自覺讀書、備課思考、務實科研定為立足點,三足鼎立,三為一體,以促進語文教師專業不斷成長,現表述如下:
立足點之一:自覺讀書,夯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蘇霍姆林斯基以讀書作為自己人生成長的一筆重要“財富”:“我私人的圖書館里,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但與他一絲不茍的讀書態度極不協調的是,一些中小學有相當一批教師卻很少有時間去讀書。試想,如果一個學生一年讀一本書的話,那么有著50個學生的老師又該讀多少書才能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呢?實際上,語文教師每年的閱讀量應不少于200萬字。
身正為范,學高為師。語文教師要自覺讀書更是責無旁貸,首當其沖,一個語文教師的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讀書的習慣、讀書視野的寬窄和讀書積累的厚薄。讀書是每位語文教師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覺是讀書的基本前提,是內在的潛動力,讀書才會常讀常新,常讀常活,猶如一股源頭活水,不斷冒出鮮活的泉水。語文教師通過自覺讀書,不僅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還提升了個人的人文底蘊。知識面廣了,底蘊深了,教學起來駕輕就熟,事半功倍。我每周業務學習,通過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強化自己作為語文老師的語文底氣。這樣學習也是讀書的一個的重要環節,營造良好的愿讀書、好讀書、樂讀書的氛圍。
立足點之二:備課思考,踏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內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擲地有聲的警言,告訴我們,如果讀書不思考,往往進入寶山而空手而回。讀書是汲取別人的智慧,而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對文本的積極思考又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必由之路。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開放的課堂當中,在知識來源廣泛的層面上,就看老師的思考能力水平的高低了。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教師一定要一絲不茍對待,特別對教材進行備課思考,應包括三方面:課前預設的思考、課中組織的思考、課后反饋的思考。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課前預設的思考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學會解讀文本是必備的素養,是一種專業知識、言語技能、倫理情操和審美價值等方面的綜合素養。我們除了學會解讀自己,對自身的知識、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讀外,還要學會解讀學生。當然,最為重要的是,作為教師要學會解讀文本。在解讀文本這一環節時,我們最能夠見出一個教師的思想修養,學理結構和他的文化視野。
有了良好的課前預設,還要求教師有出眾的課堂調控能力,因此,語文老師必須對課中組織進行嚴密的思考,掌握兩種能力,一是對教材的駕馭能力,二是對學生的駕馭能力。教材是靜止的事物,課堂上老師可以調控,可以分重難點進行割舍,旁敲側擊,有的放矢;而學生是動態的個體,需要老師的洞悉察覺,教育機智,還要有口若懸河的口才,敏捷的思維,以應對課堂中的千變萬化。在不同的情況下,對課前的預設,教師靈活變通,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立足點之三:務實科研,充實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能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只是一個教書匠,要想真正在語文專業之路上走得更闊更遠一些,就要走上科研興教的道路,以大膽務實的科研能力,充實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篇5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直接組織者和實踐者。列寧曾經說過:“學校教育質量最終取決于教師素質和水平。”在學校教育的所有課程中,語文是百科之母,是基礎的工具性的課程,對語文知識理解和掌握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地關系到對其他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擔任民族母語教學的語文教師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更顯得任重而道遠。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素質教育中的語文教師要能成為學生的良師和學生人格形成的模范,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語文教師必須在探索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的實踐中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來。
一、加強理論學習,認真落實素質教育的“三要義”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素質教育的基本渠道在課堂,語文的課堂教學必須落實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一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精講,要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和訓練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每一個學生都參加學習、參與訓練,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二是全面提高。就是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學的優勢在于它不僅能夠教學生基本語言文化知識,而且具有與德育、美育結合的客觀條件,基礎教育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如魯迅的小說、茅盾的散文、郭沫若的詩歌、老舍的戲劇以及高爾基等外國優秀作者的一系列思想性、藝術性極強的精彩華章,都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實用的素材。三是主動發展。就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情愉悅、主動求知、主動發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文道兼修,教導合一
文道并重,教導合一,這是中國教育實踐的重要經驗。語文教學首先必須把思想品德教育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學生積累文學文化素養的同時,在政治思想上能明辨是非,學會愛憎好惡;性格上積極向上;感受華彩文章的意境美、結構美、語言美的真諦,實現思想和情感的升華。為此,語文教師必須文道兼修。語文教師應該是思想品德高尚,堅持真理,言行舉止堪為學生表率的教育工作者。要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語文教師還要加強業務修養,不斷提高教書水平,教導合一,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在語文課中大多是通過文學作品的教學來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充電”,以自己扎實的基本功,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如通過朗讀,我們既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歸田園居》《荷花淀》所勾畫的意境美,也可感受《麥琪的禮貌》《小二黑結婚》所表現出來的結構美和語言美。教師還可以通過文章的線索、詞句、創設情境等方法誘導學生步入勝境,領略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境界。
三、提高語言素質,突出說寫能力的培養訓練
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其“說”的水平和“寫”的能力尤顯重要,因為“說”(口頭表達能力)不行,無以為師,“寫”(寫作能力)不行,無以為范,只有說寫俱佳,方可錘煉成出類拔萃的語文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 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做到語言準確、鮮明生動,還應做到說理述事具有邏輯性,描述人物具有形象性,范讀談話具有感染性,借助手勢,具有諧趣性,發音正確,富有精確性,舉一反三,具有啟發性,闡述分析,富有教育性。
從“寫”的角度來說,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只的一大難點,要教好學生寫作文,語文教師是關鍵。既要自己知道“怎樣寫”,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寫”,因此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寫作基礎,掌握寫作規律,通曉各種文體的知識,擅于不同文體的寫作,語文教師要把自己工作中的作法、總結、感想等用筆論述出來,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這樣,既為學生做出榜樣,又為自己成為學者型的教師打下基礎。
四、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能力。適應未來語文素質教育的教師,必須大力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控能力。教師不要把自身的消極情緒帶進課堂。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寬容精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為基礎,真誠地接納、尊重和理解學生。
五、多積累,海納百川
篇6
[關鍵詞] PBL;小學語文;教學;應用;調查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學習模式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推行與實踐已有多年,從對其基本理論的研究,到對其具體教學過程的設計,該模式已得到相關專業人士越來越多的重視,那么,目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對于應用PBL模式所產生的實際效應有著怎樣的認識和評價?他們在PBL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困難有哪些?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困難?為了明確這些問題,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基于問題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組成員在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之間展開了一系列相關調查,面向500名來自省、市、縣不同層級的小學語文教師進行了《基于問題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情況的調查問卷》的問卷調查,選擇50名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小學語文教師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訪談,并且深入到十多所小學聽課,現將調查的結果總結如下:
一、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PBL模式在中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已日益廣泛,其積極效用得到了專業人士充分的肯定
從我們多方面的調查結果來看,PBL模式在中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目前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PBL模式進行教學,而在接受調查的近600名小學語文教師中,有91%的人認為運用該模式能營造出更寬松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他們反映,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來看,大部分小學生也都非常喜歡這種模式,認為這種學習模式給他們的學習帶去了更多的趣味和自由發揮的空間。
PBL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充分顯示了中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根本變化,也充分顯示了中國多年以來大力推行的語文教學改革的成效。
中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課程基本理念,指出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強調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體發展的綜合性學習。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對中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踐行者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需要探究和使用更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使我們培養出的人才在自我學習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
而PBL模式與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它最為突出的特征正是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力求賦予學習者更大個人發展與創新空間――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基礎,重視跨學科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力求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反思建構知識并形成學習的技能。
正因為PBL模式的教學理念與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理念有著高度的一致性,理想狀態的PBL模式正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所需要和所尋求的教學模式之一種,所以近年來PBL模式受到了小學語文教師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且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和積累,教師們在應用該模式的經驗方面也日益豐富。
二、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PBL模式教學時經常面臨的困難
1、教師因自身的知識儲備不夠而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
2、非結構化問題的確定有一定難度;
3、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易掌控。
三、解決困難的方法
客觀地來講,較之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PBL模式對于小學師生綜合素養的要求的確更高,想要解決以上提到的這些困難,教師們可以從這幾方面來進行努力:
1、保持持續、廣泛的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多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多參加各種專業的研討活動,使自己具備更加淵博的學識、更加靈活的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更加熟練的教學掌控能力。
2、在不同階段的具體工作中,進一步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1)設計問題階段
在PBL模式的教學中,問題是學習的基礎和起點,也是學習內容的主軸,所以非結構問題的設計和提出是整個工作過程中的關鍵因素。要向設計出合適的問題,教師們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進一步把握問題設計的標準
實際問題時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問題是否與學習者先備知識相連結?問題是否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的難度是否適中?問題是否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第二,充分明確教學的目標
問題要能體現教學目標,問題解決的過程應該就是教學目標實現的過程。
第三,深入思考、集思廣益
問題的產生可以是教師獨立思考的結果,也可以是教研會、集體備課等活動中集體交流的結果,有效聽取多方面的意見,能夠使問題的質量得到相應的提高。
第四,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
篇7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程資源 開發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blems of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Resources
WANG Fuwang
(Hebei Xianx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ureau, Cangzhou, Hebei 062250)
Abstract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ork can not be ignored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suggestions from the curriculum awareness, management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o improve discipline and other aspects, and strive to really implement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sources.
Key words junior Chinese cours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課程建設已步入了一個嶄新階段,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進一步開發與應用已刻不容緩地擺到了人們面前。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任務所在,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在課程建設過程中,結合縣域農村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現狀實際,著力做好初中語文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工作,將初中語文課程建設落到實處。
1 縣域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缺乏科學的系統管理支持。縣域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尤其是縣域教育主管單位和各位中學校長以先進的教育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作指導,摒棄老舊的教育教學模式,改變過去單一以升學率、優秀率、合格率為標準的學校、教師評價指標體系,給廣大教師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語文教師課程資源開發及應用的內驅力不足,缺乏開發的主動性、自覺性。由于廣大農村語文教師擁有的教育信息相對較少,課程資源相對短缺,研發資金缺乏,學校的教師考核評價缺少相應的課程資源開發的激勵指標等等,導致教師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影響,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效果和作用大打折扣,影響了初中課程的開發與建設開發的質量和水平。
(3)語文教師缺少必要的課程資源開發及應用的相關培訓,專業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教師傳統的課程觀念根深蒂固,僅僅局限于教教材,當然談不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究其原因在于缺少課程建設方面專業引領,缺少課程開發與應用的專業技術培訓,尤其缺乏學科課程專家的針對性的專業指導。
2 針對農村初中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制定以下幾點對策
(1)增強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意識,使課程資源建設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工作。改變過去教師狹隘的課程資源觀念,初中語文教師不要僅僅知道教材、教參、教輔是課程資源,其實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
結合縣域語文課程資源的實際,開發出具有本縣地域特點,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語文課程資源。從宏觀角度,統籌整合縣域范圍內的語文課程資源,編寫相關的鄉土課程、校本課程,其中融入相關的語文訓練內容,使得本地文化教育與語文教學訓練相結合,使得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真正落到實處。河北省獻縣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名人代出。我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開發了相關的地方課程。獻王文化,毛公書院,清代才子紀曉嵐等家喻戶曉;民族英雄馬本齋紀念館作為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已成為全縣中小學生革命理想教育的基地。在此基礎上,我們相繼開發了校本課程《閱微草堂話滄海》,在今年的河北省課程開發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地方課程《民族英雄馬本齋》也普遍受到師生的好評。
各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大力開發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語文學科方面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實現學校個性化的發展,挖掘學校潛力,弘揚學校傳統,增強教育內涵,促進個性發展,使學校教育充滿活力。” ②
在開發和應用本校語文教學資源方面,語文教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校的人文環境、教育模式、辦學特色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師開發教學資源的源頭活水。加之語文教師的獨有的語言表達技能,輔以專項拓展訓練,會使得語文教學的視野得以開闊,從而逐步形成學校自身獨有的校園文化。
(2)明確縣域、學校在語文學科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過程中的管理職能,建立相應的學科實施評價機(下轉第151頁)(上接第145頁)制。在語文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過程中,縣域學科的中心教研部門要發揮好指導和管理職能。縣、鄉都要成立專門的語文學科課程開發機構,縣學科中心教研組負責全縣的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及應用的統籌協調工作,適時安排、組織、督促、檢查此項工作的落實工作。并建立相關的督促評價機制。縣語文學科中心教研組要定期對活動開展進行總結,對活動開展有成效、有成果的學校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借以推動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3)加強語文學科課程資源開發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多種途徑開發課程資源,努力提高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應用能力。
圍繞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①要設計和制定好教師培訓計劃,確定學科培訓內容和目標。縣學科中心教研組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好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的總體規劃。縣語文中心教研組要積極組織相關教師參加省、市組織的課程建設、課程開發方面的專題會、研討會,及時了解課程開發方面的前沿訊息,掌握課程開發方面的基本途徑、方法和內容,不斷提升教師的課程開發的能力和水平。各鄉鎮、中學學科教研組也要結合教學主管部門的總體要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課程資源開發計劃。
②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要發揮好本地課程開發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舉辦先進經驗交流會,開展語文課程開發成果展覽活動,讓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借鑒學習他們在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方面的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借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③要引導廣大師生共同參與開發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工作。語文教師也要充分運用好已開發的語文課程資源,要精心設計,巧妙訓練,讓活動訓練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參與活動,讓學生感知家庭,感知社會,感知參與的快樂與充盈。
語文教師在開發與應用語文課資源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傳統文化、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要著眼于現實鮮活的典型事例和鮮活的人物精神的發現和宣傳,努力做到歷史文化的挖掘與當代人物風采的展示交相輝映。語文教師也要立足學校實際,努力提煉和內化學校師生精神風貌的校本文化,從而凝聚起學校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為學校的長久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另外,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課外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課程資源的開發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開展,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綜上所述,縣域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工作雖然面臨許多困難,但只要我們增強責任意識,加強組織和領導,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千方百計調動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相信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工作定能邁上一個新臺階。
注釋
①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008修改稿).
篇8
有人在回顧課改成果時作了這樣的闡述:“從語文教育理念到語文教育實踐,均發生了很大變化。表現為,初步實現了語文課程功能的轉變,體現了語文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密切了語文課程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初步改善,正在逐步建立與素質教育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語文課程資源不斷得到開發和利用等等。”[1]如何考量這些成果,暫且不論。遺憾的是,我們沒有在這里看到語文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轉變與成長。而在對語文課改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時,我們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大多與教師有關。“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割裂,脫離文本、架空語言的教學不足取;對‘語文素養’概念的界定需要明晰;對話不等于談話,教師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語文訓練不等于語文‘操練’;誦讀是基于理解的一種聲音表達形式,關鍵在于理解文本;語文教師的主體性不容漠視……”[2]這里涉及到了語文教師的學科價值取向、角色、課堂教學策略、主體性等多個方面,這些現象在當前語文教學實踐中確實具有普遍性。從回顧與總結中不難看出,課改的外部條件有著強大的支撐,宏觀的建構也頗具力度,但處于風暴中心的教師似乎成了課改的瓶頸所在,所存在的問題幾乎都與語文教師的觀念、素養相關。
一、調查與分析
筆者對中學青年語文教師的教學樣態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發現他們在課改中所處的境地頗為尷尬。作為課改的有生力量,他們本應該是課改的希望所在,然而,在這場變革中,不少人丟失了自己的話語權。他們疲于應付,被動盲從,失去了應有的自信力。于漪老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語文教改十年路程走下來,我們很多教師,包括一些優秀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自信力都很少,往往是不知道課怎么上。我想這樣一種心態,會影響我們語文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3]
1.關于專業功底與職業興趣
青年語文教師的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高中畢業時間大多在90年代之后。其時,師范類專業已經被冷落,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愿意填報師范類院校的人數減少,生源整體素質呈下降趨勢。另外,高中教育中,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更多地依賴應試式訓練,只求分數,忽視素養,學生的閱讀積累不足,語文學科功底相對薄弱。從就業意愿來看,選擇語文教師職業是一些人的無奈,只是一種生存的需要。在問卷中,有38%的受訪對象表示,做語文教師并非出于對語文或語文教師的喜歡。從專業素養來看,不少青年教師存在著先天的不足。這一點,另一組調查數據也可以印證。在問及“業余是否會寫一點文學作品”時,“基本不寫”的占36.4%,“偶爾寫”的占54.5%,“經常寫”的僅占9.1%。多數青年語文教師對業余寫作缺乏熱情和興趣,更談不上愛好和習慣,這是值得憂慮的。問卷顯示,即使踏上工作崗位后,依然有30%的受訪者表示“不喜歡”自己的職業。目前升學率的壓力,成績評價的壓力、使工作經驗相對不足的青年教師忙于應付,疲于奔命,對職業的熱情逐步削減,尤其是畢業班的教師,“厭教”情緒有蔓延趨勢。
2.對于學科性質的認識與教學觀
新課標在“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一章開宗明義:“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標準”里說得明白,但個人的解讀不一定清晰到位。“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真正做到“統一”,在教學實踐中更是一個難點,青年教師常常會陷入誤區。譬如,閱讀教學究竟是以思想內容為主,還是以文本語言為主?調查數據分別是37.7%和62.3%,更有32.6%的青年教師認為教學目標應該是“瞄準分數,應對考核”。語文到底教什么,什么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他們在選擇中出現了搖擺。
導致他們觀念模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語文教育觀念的變化與十年教改曲折起伏的走勢相吻合。十年語文教改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語文工具理性的批判到過度張揚人文的泛語文化,再到新理性精神的呼喚和尋找。1997年第11期的《北京文學》以“憂思中國語文教育”為題,刊登了一組文章,由此引發了20世紀末語文教育問題的大討論。有的學者批評說:“回顧百年中國語文教育的歷史,我們的語文教育的確是大大忽略了人。語文教育漠視了精神,忽視了精神,也就榨干了情感,泯滅了靈性,教材與課堂也就無趣無味,干巴枯燥,貧乏單調,形同于自然科學,形同文字游戲。”[4]這種批評直指語文的工具理性,呼吁語文教育能夠承擔起更多文化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包括審美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但對于人文的理解偏差或者極端化強調,又導致了人文精神在語文中的泛濫。“當語文教學擎著人文大旗一路高歌猛進時,忽然發現陣營里出了一個異端――泛語文現象……泛語文現象依然以人文之名,波瀾壯闊地蔓延下去”[5]這時,又有學者指出:語文新課改“在弘揚人文精神的同時弱化了知識與理性精神”“倡導開放性與多元性導致教學的隨意與放縱”“語文現代化進程中,丟棄了一些傳統的做法與精神”[6]。反思語文課改的困惑,人們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思考又重新轉向立體式的、動態的、互為主體的實踐視角,也就是人們所呼吁的新理性精神。十年課改,關于語文教學的價值定位紛爭不斷,人文與工具忽此忽彼,直接導致一線教師的迷茫。面對“城頭變幻大王旗”的風云變化,剛入行的一些青年教師自然無法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盲從,隨大流,簡單化跟風,迷失了方向。
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青年教師在職自我進修的主動性趨弱。以閱讀為例,“近五年你閱讀過幾本教育專著”的反饋顯示,每年讀完一本專著的只占16.4%。五年中,只讀過一本甚至一本沒讀的占34.5%。從來不訂閱專業期刊的占31.1%,而每月堅持閱讀專業期刊的只占28%。對名師教學經驗表示關注并借鑒的還不到一半,偶爾關注但無行動的占了53.6%。專業學習上興趣的衰退,嚴重制約了青年教師觀念的與時俱進,他們在課改中搖擺不定,對或此或彼的觀念缺乏獨立的思考和判別能力,導致在他們的身上出現了與年齡相悖的墨守成規、隨波逐流的惰性。
3.對自我教學的滿意度及語文生態的評價
關于青年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滿意度的問卷顯示,“較滿意”的占26.9%,“基本滿意的”占69.2%,而“不滿意的”只占3.8%。客觀地說,語文教學現狀總體上并不令人滿意,無論是課堂教學策略的科學性還是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有效性,即便是教育圈之外也頗多指責的聲音。而青年教師卻大多數自我感覺良好,這種盲目的樂觀是專業素養薄弱導致的誤判,還是進取心不足表現出來的慵懶?也許兩者都有。
青年教師對當下語文教學生態環境的評價普遍是不滿意的。他們把影響教學效率的原因大致歸為以下幾類:教材體系不當,占40%,學生課外閱讀受限,占70%,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占52%,自己教學不得法,占25%。客觀而言,教材、學生語文學習空間是制約語文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語文教材采用的是人文主題單元結構,淡化了語文學科知識體系,加上其他學科時間的擠壓,使學生失去了自由自主的閱讀空間,應試教學導致的題海戰術,也讓語文失去了應有的魅力。但青年教師把主要原因都歸結到客觀層面,對自己教學上的反思還是不夠的,很容易導致責任感的淡化和上進心的缺失。
從上述問卷分析來看,一些青年語文教師的迷茫既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專業知識的薄弱和職業興趣的冷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專業發展,而當下主觀或客觀的負面因素則左右了他們前行的方向,動搖了他們的信心,削弱了他們的行動力。反思十年課改,雖然我們在教師培訓上投入得不少,但大多數的培訓還是的干預,或者是居高臨下的觀念灌輸,或者是在基礎層面的策略傳授,而缺少對青年語文教師自我角色意識的喚醒,缺少基于青年語文教師真實教學生態的有的放矢的引導,導致他們只是記住了課改的一些概念和口號,行動上反而無所適從,或者干脆“濤聲依舊”。
二、對策與建議
1.樹立語文教學人生的目標
選擇了語文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份責任。于漪老師這樣說過:“我樹立的目標是終身做一名教師,我一輩子樹立的目標是做一名合格的基礎教育的教師。我認為每堂課的質量關系到學生生命的質量,求學時期,學生的生命大部分是在課堂里成長的。因此,教師須建設教學人生。”[7]把教學提高到人生的高度,作為追求的境界,是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體現。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職業生存方式,而是一種人生的呈現和價值的證明。當教學與人生攜手而行時,才會有主動尋找職業成就與幸福的沖動和耐力,生存的疲憊和無奈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忽略和淡化。這似乎已經超越了語文學科領域的要求,但如此的引導是應該的和必須的,是對青年教師自我角色意識的喚醒。
“做一名合格的基礎教育的教師”,這是于漪老師的謙詞。對青年語文教師而言,合格是基本的目標。要成為語文教學的中堅力量,顯然需要更高的要求。語文課改需要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各具風格的領軍人物,青年語文教師應該敢于追求,敢做課改的弄潮兒,努力成為語文教學的行家里手。所以,不管就業動機怎樣,專業功底如何,興趣是什么,立足當下的專業成長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在職培訓,不能滿足于合格,而應該更多地推廣層級提升模式,建立骨干教師梯隊,不間斷地推動教師向更高層次發展。成長需要引領,名師輻射效應和引領作用對青年教師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張家港市是一個縣級市,他們推出了特級教師工作室、青年教師語文沙龍、骨干教師評審機制,使不同層次的青年教師找到了不同的成長目標。身邊的名師就是自己的目標,與名師為伴,與名師結對,加快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步伐。目前張家港市的語文特級教師就有12名,后備人才正在不斷涌現,以名師為核心的團隊成長成為其鮮明的特色。
2.學會獨立思想
王棟生老師曾經說過:“獨立思考是知識分子最重要的稟賦。在思考中成長,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保持獨立精神。”青年語文教師如果人云亦云,亦步亦趨,始終沒有屬于自己的聲音,自然會在紛繁喧囂的輿論中迷失。觀念多元化的時代,擁有一雙慧眼和獨立的靈魂顯得尤為重要。
好學。“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青年語文教師雖然經過大學的專業培養,為就業進行了相應的準備,但這些儲備是遠遠不夠的。從專業技術工作的要求看,本科教育僅僅是入門水平,想要勝任專業學科教學,教師必須有持續發展自身能力的自覺意識。教師的教學實力不可能是靜止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教師原有的知識會逐漸變得陳舊,能力和方法也不一定適應新的形勢,必須有發展自我的追求。作為語文教師,更需要通過讀書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于漪老師強調“有學才有識,有學識才有膽識。教學的自信力來自教師深厚的學養。作為語文教師要有文史哲的底子,必須要有文化的積淀。”[8]一年讀不了一本教育專著,甚至連專業期刊也很少閱讀,整天埋頭于試題講義,沒有新鮮的養分豐富自己的頭腦,思想自然會變得蒼白并漸漸萎縮。除了讀書,名師課堂、名師講座、學術論壇等學術觀摩研討活動,也是不斷汲取營養的途徑,以名師為鏡,可以比照自己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法,避免前行中的彎路。
好思。“我思,故我在。”有了自己的思考,才有獨特的見解。有了充分的思考,才有表達的自信。思考與寫作可以結合起來,寫作是思想的磨刀石。有些觀點在頭腦里是模糊的,經過寫作時不斷的推敲、校正、打磨,會漸漸變得清晰起來。有的青年教師的寫作動機只是為了職稱評審,而不是為著去思考并解決某個問題,寫作東拼西湊,缺少自己的體驗和觀點,這對專業素養的提升起不了任何作用。課題研究是探索思考的最佳途徑之一。據筆者對周圍同行課題研究狀況的觀察,青年教師的介入并不積極。他們常常把教研與教學割裂開來看,認為課題研究是學校場面上的事,跟自己的教學關系不大。客觀上,這與一些學校課題搞形式,不重實效的做法有關;主觀上,是我們的青年教師沒有真正投入教研,還沒有體驗到個中的樂趣。課題行進的過程,就是一個專注思考的過程。屬于自己的實踐與研究,參與者最有發言權,也最能形成并展現獨立的觀點。
思考,需要批判精神,也需要自我否定的勇氣。拿來、挑選、檢驗、修正、總結,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成果。青年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實踐的反思,對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為的校正、學科水平的增進、科研能力的提升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在實踐中大膽創造
青年語文教師處在教學的第一線,崗位是他們的創造平臺,課堂是他們播種和耕耘的責任田。面對語文教學的低迷現狀,作為教師,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學有什么問題,哪些方面可以嘗試改變。青年教師應該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觀念,應該有更廣的視野,也應該有更多的激情和無畏的勇氣。沒有什么比行動更能證明自我的存在,青年語文教師要敢于行動,敢于創新,敢于闖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
課改呼喚著創造。課程改革本身就是一場革新,是一種大膽的創造性實踐,沒有現成的模式和范本照搬照用。從課程的角度看,教師的角色已不是單一的國家課程實施者,而是課程的組成內容,更是校本課程的編制者、實施者和評價者,青年語文教師施展才華的空間比以前的更廣。從課堂的角度看,教學方式的轉變也要求青年教師充分發揮才智,嘗試多種策略,探索更多的模式,這些也為青年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證明自己的最好機遇。
大膽創造,要相信自己,敢于張揚個性,發揮特長,形成自己的教學特點。有的青年教師,離開了教參就不能獨立處理教材,離開了“一課一練”就不知道讓學生做什么,不用多媒體就擔心自己的課不合時,缺乏的就是自信。信自己就是要尊重學科規律,尊重教學規律,相信自己的才智。信自己,還要善于發現和發揮自己的所長,不隨大流,不盲目崇拜,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見解不同,觀點百鳥爭鳴;個性不同,課堂百花爭艷;優勢不同,風格姹紫嫣紅。正如于漪老師所說:“如果我們全國各地都能出一批個性鮮明的優秀教師,一定可以頂起我們語文教學的一片天。”
青年語文教師的優勢在于青年,青年的優勢在于希望,他們是教育的希望,是語文課改的希望,他們的缺席將意味著明天的暗淡。當他們自信地站立在課改的前沿振臂呼喊時,語文教學必然是“風景這邊獨好”。
參考文獻:
[1]邱福明.新理性:語文教育的文化精神建構――語文課改十年文化思想巡禮[J].中學語文?教學大參考,2010(3).
[2]胡曉.語文課程改革:反思與建議――中學語文高層論壇暨語文教育藝術研究會第29屆年會綜述[J].課程教材教法,2006(2).
[3][7][8]于漪.語文教師必須有教學自信力[J].語文學習,2010(1).
[4]李海林、韓軍.關于“新語文教育”的通信[J].中學語文教學,2000(11).
[5]黃瓊.一個異端的前世今生――泛語文批判[J].中學語文教學,2005(6).
篇9
實踐:虛心留勁節,風雨不知寒
張衛其老師認為,“閱讀是思維的過程,閱讀教學就是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發展思維的過程”。為培養兒童的閱讀思考力,他以課題研究為依托,全身心投身課程改革實驗,先后進行了兩輪課改實驗。
教學實驗第一階段,也就是1995~2002年開展的“如何使語言文字訓練到位”的研究階段。期間,張老師執教的《桂林山水》一課獲湖州市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在浙江省錄像課評比中獲得二等獎;撰寫的論文《用比較法教學〈貓〉》等發表于《小學語文教學》;課題成果獲市一等獎;多次開設市級公開課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于2000年被評為浙江省教壇新秀。在教學實驗的第二階段,即2003~2009年開展“小學語文‘自探共研,適時訓練,隨機反饋’教學模式”的研究階段,他發現在語言文字的過度的形式訓練中,造成了語文教學中人的個性、人文精神、審美情趣的缺失,對此,他開展了研究。為建構有效模式,他潛心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研究,并虛心向同事、導師請教。期間,他還參加了浙江省小學語文高端培訓班、湖州市第一層次名教師培養學習班,到“王崧舟名師名校長工作室”脫產學習,得到了沈大安老師、汪潮教授、王崧舟老師等一大批教授、專家的指導,簡約靈動的語文教學風格和“自探共研,適時訓練,隨機反饋”的教學模式初步形成。在他的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張揚,學生的思維能力、言語能力得到了切實的發展。許多老師覺得他的課堂充滿著“思性語文”的魅力。他執教的《草船借箭》一課在浙江省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評比中獲一等獎。當時,評委老師都這樣評價:張老師的課堂教學打破了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聽講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學生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變“教師一言堂”“教師、學生的單向交流”為“教師、學生的雙向交流”“教師、學生、文本(作者)的多向立體化交流”;他著力打造教學目標簡明、內容簡要、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簡便的簡約生態課堂,從而摒棄一切浮華和花架子,讓語文真正姓“語”名“文”。
2010年,張老師調入安吉縣教科研中心工作,積極實踐“兒童本位”研究課題,倡導教研要為教師服務,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教研活動按照“問題切入、主題引領、課題深化、培訓跟進、活動反饋”的“五環式”教研體系開展。他提出的“語文教學要聯系生活,閱讀要從單篇走向一本,從一本走向多本,從課內走向課外”的鮮明主張,指向兒童閱讀思考力的培養。為了推動兒童閱讀,讓農村小學的孩子有書讀,好讀書,讀好書,多年來,他和老師們共同開展了兒童階梯閱讀項目研究,倡導“在共讀共寫中發現語言密碼”。記得他調到縣教科研中心組織的第一個縣級活動就是“班級讀書會”,邀請我們杭州上城區的蔣軍晶等老師進行示范、講座。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課外閱讀、班級讀書會目前已經走進了鄉村學校,在安吉縣小學遍地開花。據我所知,曉墅小學、遞鋪三小、實驗小學、杭垓小學等一大批學校都把“讀書節”作為每學期的“固定項目”,并成功實踐和開發了晨誦課、繪本課、導讀課、方法交流課、主題探討課等各種童書共讀課型,一大批學校開發了具有個性化的“兒童閱讀”校本課程,使童書閱讀成為了學校常規性的活動。
以變革評價為手段,促進學生發展。張老師曾說過:“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在新的評價方法探索上,他一方面鼓勵學校改革傳統的紙筆測試評價,將活動評價、綠色評價引入學校;另一方面,他嘗試將PISA閱讀測試理念、非連續性文本考查引進試卷,變監測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檢測是否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期間,他在首屆浙派名師培養工程中開設“個人專場”展示教學成果,獲得了汪潮教授的贊譽。他撰寫的論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優化》獲浙江省小學語文論文評比一等獎,近30篇論文在省級刊物發表,其中《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策略》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全文收錄,《花的勇氣》一課的教學在浙江教研網“天天公開課”欄目播出。他還代表浙江省參加了“第四屆江浙滬教學觀摩活動”“華東六省一市教學觀摩活動”,獲得了“浙江省優秀教研員”“浙江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浙江省首批課改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在教研之路上,他虛心實踐,闊步前行。
傳播:剛直凌云志,虛懷不私偏
2010年,張老師從一線教師轉而成為安吉縣教科研中心的語文教研員,他與學科團隊一起著手嘗試推進“學為中心”的“學導課堂”。也是從這一年起,他的教學主張“教師的教,不在給予,而在基于學情的相機引導”使安吉縣的小學語文教學面貌發生了改變。他說:“改變多年的教學習慣,從‘教為中心’轉向‘學為中心’,總要允許老師們有一個磨合過渡期。”作為教研員,他思考更多的是全縣學科教師隊伍的個性體驗和職業情感,為了幫老師們順利過渡到“學為中心”時代,他平均每學期開設兩節示范課、聽課100節以上,經常對縣里的小學進行專項的教學調研,通過聽課、查備課筆記和作業本、舉辦教研活動等,及時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反思總結普遍存在的問題。從《學習單的編制和使用》到《學習單的優化策略》,再到《學導課堂的誤區和操作策略》,他的每一次講座都見證了把思考和實踐推向深入的漸進步伐。
他關注課堂,更關注課程建設。“課程意識、課程規劃、課程執行”是課堂教學有效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三大核心問題。但一般教師的課程觀非常淡薄,要樹立青年教師的課程觀,首先得身體力行。他集合自己的研究思考,利用每學期教師培訓的機會,引導青年教師從課程建設的角度整體思考小學語文教學,引導青年骨干教師先行實踐與思考。比如,自然形成的小班如何借用課程理念進行課程整合,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如何實現有效連接,根據地方特色如何建設學生喜愛的拓展性課程等。有關注才會有行動,有行動才會有收獲。在他和老師們的努力下,“綠動課程”“驛站課程”等一大批富有校本特色的語文拓展性精品課程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
課程意識觀照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更具活力和張力。目前,安吉縣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努力體現著有效的語言學習及和諧的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區域五所課改基地學校先后接待了溫州洞頭實驗小學、建德市校長代表團、上虞金近小學、浦江縣校長考察團、慶元縣江濱小學、江蘇啟東和合鎮教育集團、義烏廿三里小學等100多所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在近兩年里,參觀總人數就達4000多人次。張老師開設的講座,在省內外各地交流示范,取得了良好反響,擴大了“安吉小語”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他也被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推薦為長三角基礎教育學科專家庫專家。
創新:迎風更瀟灑,亮節益韌堅
要抓好學科建設,關鍵在教師;要抓好教師隊伍,首先得抓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張老師通過“培養制度與指導平臺的建設”,引領青年教師走合作發展之路。在合作中引領,在分享中進步,使教研團隊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教科研能力,并以此為基礎,對全縣教師產生了較強的輻射作用。
他以學科特色教研組建設為抓手,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在培養、指導教師對象上,點面結合,內外兼顧。一方面重視教師的個體分層指導,另一方面重視教研組的建設,并強化培訓。我多次參加安吉縣的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張老師的“分層培訓法”給我印象頗深。對于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對課堂教學還缺乏了解的青年教師,他開展了“讓每位新教師有一次成功的課堂教學體驗”活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改變了以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調研方式,對新教師采取跟蹤式調研。要求新教師就同一教學內容反復上,讓他們親歷上一堂好課的磨礪過程,并在第一學年學期末上一堂“亮相課”,讓他們逐步獲得“只要我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夠把課上好”的成功感。對于已經逐步成長起來的青年教師,他通過結對的方式進行指導,在結對活動中通過上示范課、作講座、現場教學指導等形式加強培訓。同時,他還要求結對教師在本校教研組中積極開展教學活動,并制訂了《結對教師考核辦法》,要求結對教師所在學校的教研組活動次數與內容數量要相結合,并納入考核范圍。這樣,就將指導面從結對教師輻射到了其所在教研組與學校。對于日趨成熟、有發展潛力的教師,他通過全縣層面的選拔,建立了“縣小學語文學科指導組”,除了個別指導,更要求研修小組成員在校內教研組開展體現校本教研特色的各類教研活動,將骨干教師的研修與全體教師的整體提升緊密結合,發揮了指導組的最大功效。其間,結對教師成績頗豐,省教壇新秀、市教學明星、市教學能手、市教壇新秀不斷涌現。
他改變傳統教研模式,以網絡教研為平臺,促進全縣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基于安吉縣的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實情和網絡教研的優點,他通過對骨干教師的選拔和管理,組建了安吉縣小學語文“青年教師研修小組”,并申報了市級規劃課題《網絡教研促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經過實踐,建成了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安吉縣小學語文以教研網為主、QQ群為輔),探索了兩種基于網絡研修平臺的教研模式: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的教學研討模式和以互動交流為形式的主題討論模式。依托現代教育技術,使偏遠的農村教師能同步享受優質的教研服務,有效促進了區域教師的均衡發展。
篇10
關鍵詞:語用能力 就業 口語表達 應用文寫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5(b)-0210-01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提出,中職語文應該“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同時還要“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當前,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素質為本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必然趨勢,也是中職語文教學需積極探尋的教育方向。
所謂語文就是“中國語言文學”,包含“語言”和“文學”。語文教學就是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的基礎能力。而對中職生來說,筆者認為培養其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尤為重要,即是語文的應用能力(簡稱語用能力),其中包含口語交際和文字寫作兩種能力。作為未來服務、銷售和生產行業主力軍的中職學生,良好的語用能力已成為決定其就業成才必備素質之一。因此,培養中職學生的語用能力是中職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每一位中職語文教師都應為之探求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而不懈努力。
著名的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知道,用人單位對一線就業者的要求已不僅僅局限在就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同時還審視就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一名中職畢業生從制作個人簡歷,投遞求職信到與用人單位進行面對面交流等整個招聘流程中,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能力將呈現無遺。而制作規范的簡歷和寫一份有特色的求職信,及能在面試中打動招聘人員的心,這些與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密切相關的。
中職語文教育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實踐中運用。因此,語文教學一定要根據所教班級專業崗位的不同需求,提升中職學生與語文課程相關的重要能力——語用能力。
那么,怎樣才能更有效地提升中職生的語用能力呢?筆者在多年一線教學實踐中總結得出,從中職生思想入手,同時教給實用技能并應用教學策略進行有效的操練,才能讓學生在激烈的就業崗位競爭中占一席之地。
1 樹魂立根,從靈魂深處樹立起中職生的信心,做學習的主人
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相當一部分是低分段錄取的,絕大多數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同時,因中考這場嚴酷選拔考試,分數的差距、大眾的歧視使一些中職學生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這不僅關系到中職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態,而且也將影響到他們未來對工作、對社會的適應。
因此,針對大部分中職學生存在的自我貶低的自卑感,筆者認為教師應利用榜樣示范法來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自信。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從浩瀚的中外歷史上選取身處逆境卻堅強拼搏,最終并獲得成功的事例推介給學生,為增強其自信心提供鮮活的范例。例如,可以講述世界吉斯尼汽車銷售冠軍的喬·吉拉德的故事,告訴學生:放手去做,一切皆有可能。還有海倫·凱勒,張海迪等,通過他們成功的人生經歷,證明了自信心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中職學生只有增強了自信心,克服了心理障礙,那么,教師在實施語用能力操練時才會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為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教師應創新的搭建訓練平臺
(1)經常讓中職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朗讀,為口語表達積蓄語言基礎。
朗讀有助于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樣做才是有效的朗讀訓練呢?第一步,聆聽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帶。通過聆聽標準的示范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第二步,利用早讀或自讀課時讓學生模仿錄音反復朗讀一些精美的文章。第三步,創新激趣仿說。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曾大膽引進廣告詞進課堂,并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把電視節目《夢想中國》節目廣告詞“讓快樂張開翅膀,看夢想瞬間綻放”讓同學們記住,再讓同學們仿說這句廣告詞,看哪位同學在語音,語氣,語調表現的最好。這樣,通過朗讀、模仿與仿說,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2)結合專業課教學,開展實用崗位用語訓練。
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目標明確,用人單位需要什么,學校就開設相應的專業。因此,為了讓中職學生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我們對營銷、財會、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的中職學生進行了崗位用語的培訓。如怎樣應聘,怎樣迎送客人等,讓他們在以后就業崗位上能夠更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實踐證明,在人才招聘會現場,經過培訓的同學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3)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與溝通能力。
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活動課的良機,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并激勵其在課堂上發言,同時,教師給予相應的評價。例如,可以模擬全國大專辯論賽的形式,就學生比較關注的“讀書”、“上網”等熱門話題,設計辯論題目,分設正反兩方展開討論。在活動中,同學們或娓娓敘說,或慷慨陳詞,或針鋒相對,在相互切磋、相互砥礪中,不知不覺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增強了與人協調溝通的能力。
3 應注重應用文寫作能力的訓練
中職生一定要掌握便條、單據、書信、啟事、通知、簡歷、計劃等常用應用文的寫法,并且能夠根據學習、生活、工作的需要恰當運用,做到格式規范、文字簡潔,這是處理事務、溝通關系、聯系工作、商洽業務等最基本的能力。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重視應用文寫作教學,讓中職生在將來就業崗位上能勝其職,展其才。
那么,如何改進教學策略,促進中職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呢?
(1)在教學中應加強實際崗位與應用文教學緊密連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地參與具體的寫作實踐中。例如,校廣播室、校刊校報等宣傳陣地,盡可能的多吸收學生成員,通過廣播稿、校園新聞的采寫與編輯,既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又使他們在參與過程中鍛煉提升文字寫作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雙軌并行。
(2)結合中職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情況,設計一些獨具特色的寫作訓練活動平臺。例如,在進行《簡歷》文體教學時,可以模擬應聘活動組織學生對眾多的簡歷進行比較、點評,讓學生以招聘人的角色參與活動,這樣親臨其境體驗到怎樣的簡歷更吸引招聘人的眼球,從而提高制作簡歷的水平;在進行《通知》《啟事》《新聞》等文體教學時,就以學校開展的運動會、技能節活動、社區服務、志愿者行動等為情境,讓學生擬寫通知啟事,采輯素材并撰寫新聞稿件;在進行《計劃》文體教學時,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生活實際情況,為實現自己人生的藍圖作一份學習計劃或職業規劃等。
總之,為了讓中職學生能更快適應競爭激烈的21世紀,語文的應用能力是中職學生首要必備的基本素質。中職語文教師應深刻地意識到: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能為學生謀求職業提供幫助;有扎實的文字寫作能力能幫學生在就業崗位上更好展露才華。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努力探尋提升中職生的語用能力的教學策略,讓語用能力真正成為學生就業成才的有力雙槳。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小學語文培訓個人總結
- 下一篇:短期集中培訓個人總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語文教研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