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成本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00:24: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資金成本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資金成本論文

篇1

資本成本是現代公司財務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一旦理解錯誤或是計算錯誤,都將導致項目的決策錯誤,影響企業的資源配置,造成企業資源浪費。然而現行資本成本概念的界定卻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混亂。從表面上看,企業在實際使用資本時是先將其轉化為貨幣,然后進行投資或購買實物資產等。從這一意義上講,外在形式上資本與資金可以統一表示為貨幣,因而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似乎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從深層次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二、內涵的不同

西方財務理論對資本成本內涵的描述:《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給出的:“資本成本是商業資產的投資者要求獲得的預期收益率。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的經理把資本成本作為評價投資項目的貼現率或最低回報率”。“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tsprojectinvestmentinordertomaintainitsmarketvalueandattractneededfunds(為維持其市場價值和吸引所需要的資金而在項目投資時所必須達到的報酬率)”;或者“Thecostofcapitalis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nvestmentinordertoleavesharepriceunchanged(資本成本是企業為了使其股票價格保持不變而必須獲得的投資報酬率)”(LawrenceJ.Gitman,1991)。可見,資本成本是投資者所要求的預期報酬率,等于無風險利率加上投資項目的風險補償。

MM定理對資本成本內涵的描述:“任何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而是取決于將其預期收益水平按照與其風險程度相適應的折現率進行資本化”。這其中的“與其風險程度相適應的折現率”指的就是資本成本。

然而理論界和實踐中,資本成本往往被理解為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成本,即為了取得和使用資金而發生的價值耗費,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筆者認為,這實際上是對資金成本這一概念的描述,而非資本成本,反映出理論界和實踐中對二者的混淆;資金成本的概念僅是基于表面上的觀察,是從資金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分析的是資金使用者的融資成本,并沒有充分考慮資金投入者的回報要求。

對于資本成本含義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資本成本的實質是機會成本。根據《簡明帕氏新經濟學辭典》的定義,“機會成本就是對大多數有價值的、被舍棄的選擇或機會的評價或估價。它是這樣一種價值,為了獲得選擇出來的對象所體現更高的價值所做的放棄或犧牲。”在企業實踐中,投資者將資金投資于某一企業或項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個企業或項目。由于投資于此項目而喪失了投資于另一個企業或項目可獲得的潛在收益,這就是投資者投資的機會成本。因此,投資者所要求的報酬率不應低于其機會成本。而投資者的報酬率對企業來說,就是資本成本。可見,資本成本的實質是機會成本。例如,某公司有A、B兩個項目,A項目的報酬率是11%,B項目的報酬率也是11%。該公司為如期進行項目投資,與銀行達成了貸款500萬元的協議,利率為8%。在這種情況下,若該公司選擇了B項目,則對其進行投資收益評價時的適用資本成本應是被放棄的A項目的報酬率,即11%,這是選擇B項目進行投資的機會成本。如果被選擇的投資項目不能提供11%的報酬率,就必須放棄這一項目。在B項目投資收益的評價中,雖然貸款利率對企業利息費用有影響,但它對項目決策來說是非相關因素。第二個層次,企業資本成本的高低取決于投資者對企業要求報酬率的高低,而這又取決于企業投資項目風險水平的高低,即資本成本歸根結底是由投資風險決定的,而不是由融資活動決定的。

三、風險考慮的不同及其在計算公式中的具體體現

從二者使用的不同期限看,資本一詞在這里與資本市場中的資本一詞是相通的,是指為公司的資產和運營所籌集的長期(大于等于1年)資金。從資金成本定義對資金籌資費和占用費的強調可以看出,我國理論界的資金成本其實相當于西方財務理論中企業發行的短期(小于等于1年)融資工具(即貨幣市場工具,如大額可轉讓存單、商業票據等)的成本,與資本成本具有不同的使用期限。

由于使用期限長,資本資產的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即風險,并且其長期性又決定了資本資產的風險要大于貨幣資產的風險。貨幣資產由于期限短,其風險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籌資費用和占用費用來對其定價。而資本資產的定價則必須考慮風險的大小。西方企業在融資決策中就主要使用風險定價的資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國理論界過去一直都忽視了資本定價中的風險因素,在我國理論界缺乏風險報酬意識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時側重使用建立在籌集費和占用費基礎上的資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普通股為例,在資本成本計算中,普通股的資本成本計算方法通常包括資本資產估價模型(CAPM)、債券收益率加權風險報酬率和折現現金流量模型等方法。而資金成本的計算通常僅簡單表示為用資費用與實際籌資額之間的比率,沒有體現風險因素。

四、二者混淆的不良后果

(一)不利于資本的合理使用

由于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沒有考慮風險因素,僅是從融資者角度出發,因此資金成本必然小于已考慮風險的資本成本。若以資金成本來代替資本成本,即用資本使用者決定的資本成本作為折現率來計算屬于資本提供者的企業價值,在實踐中會高估項目的凈現值,導致投資過度和資本浪費。我國曾經出現過的投資過熱現象也與此不無關系。特(下轉第16頁)(上接第14頁)別是在當前依然存在嚴重的沖突以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會加大資本使用者處置所籌集資本的自由度,并且認為這一處置過程和投資者是無關的。

(二)不利于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

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資成本的制約。對債務融資而言,債務資本成本與債權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關;對股權融資而言,股權融資成本與股東所期望的收益率相關。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下,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一般都要遵循“啄食順序理論”,即公司偏好內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偏好低風險的債權融資,發行股票則是最后的選擇。這是因為公司的管理層受到股東的硬約束,經常面臨分紅派息的壓力,股權融資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債務的避稅作用,債務成本往往低于股權融資成本。他們的實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內部股權融資(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后是外部股權融資。而在我國,絕大多數非上市公司都偏好于上市募股融資,而上市公司則配股積極、增發踴躍。由于股東對經理層的約束較弱,上市公司分紅派息壓力較小,外部股權融資成本成為公司管理層可以控制的成本,因此國內債務融資的順序明顯排在外部股權融資之后,股權融資成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長期資金來源,其比重占絕對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資金成本的概念來解釋資本成本,即資本成本被定義為企業為了取得和使用資金而發生的價值耗費(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則容易使人忽略了那些成本形式不明顯的資金使用成本如權益資本的成本,導致了管理者認為權益資本成本為零而忽略了使用權益資本的效率,并在籌資方式上放棄債務籌資,一味地通過發行新股或配股等方式籌集資金以滿足企業的各種資金需求,從而使企業的資本結構難以優化。

(三)不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和資本市場的穩定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下,市場參與者具有強烈的資本成本意識,投資者能夠保護自己的投資利益。在投資者具有強烈的資本成本報酬意識的條件下,其所要求的資本成本對于公司管理者就具有了硬約束性。如果公司管理者大肆進行股權融資,而實際支付的融資成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達不到具有同等風險的公司的資本成本,就會出現原股東回報率下降的情況,股東就可以利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約束機制制約管理者的行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東大會上否決再融資提案或撤換管理層;或者“用腳投票”,在股票市場上出售公司股票造成該公司股票市值下降從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敵意收購,以此形成對公司管理者的有效約束。這樣,公司的實際股權融資成本與股權資本成本將趨于一致,同時,公司的債權融資成本也將與債權資本成本趨于一致。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股權資本成本要比債權資本成本高出一個風險溢價部分,由此股權融資成本高于債權融資成本,公司融資自然應首選債權融資。然而,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的情況下,投資者不能很好地約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資決策,在這種軟約束機制下,公司股權融資的實際資金成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就會小于其股權資本成本(投資者要求獲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為零,從而使投資者的利益遭受損失,也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穩定。

五、結論

綜上所述,資本成本作為企業取舍投資機會的財務基準;作為企業根據預期收益的風險變化,動態調整資本結構的依據;作為資本市場評價企業是否為股東創造價值、資本是否保值增值的指標。資本成本應從資本的提供者即投資者的角度提出,它體現的是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對資本風險報酬的尊重,而資金成本只能反映企業單方面的融資成本。在我國財務理論界應使用資本成本的概念,即資本成本是企業投資者所要求的預期報酬率。

篇2

1.調查方法與樣本特征。本文數據來源于2013年4月在遼寧省大連市內針對進城務工人員的一項調查,研究對象為16~60歲、居住于城鎮、從事有償勞動的進城務工人員。調查一是通過判斷抽樣選取4個進城務工人員聚居的社區,二是通過隨機抽樣選取大連市內4個區20個進城務工人員散居的社區,在社區居委會的協助下,采用街頭訪問的形式完成全部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80份,回收有效問卷834份,有效回收率為94.77%。834名被訪者的平均年齡為32.77歲,平均流動時長為4.26年,其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2.變量界定與基本模型。本研究的因變量為月收入。為避免被訪者在填寫問卷時的隨意性,調查中關于收入的問題并沒有讓被訪者直接填寫具體數值,而是通過設置多個收入區間讓被訪者根據真實情況進行選擇。自變量為性別、教育程度、培訓狀況、工作經驗及其一系列交互作用。考慮到務工人員進城之前的農業工作經驗對進城后非農工作收入并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本研究采用的是流動之后積累的工作經驗,借鑒王子等(2009)以及謝桂華等(2012)的做法,通過進城務工人員離開戶籍地的時間來測量(即“流動時長”)。控制變量包括婚姻狀況和行業。本研究在對被訪者職業進行行業合并時采取簡化處理的方式,將行業歸并為建筑業、制造業、服務業1(批發、零售和商業服務業等)和服務業2(交通運輸、郵政、金融和房地產業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齡和流動時長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因此本研究并未將年齡作為控制變量。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其中,INCOMEi為勞動者i的月收入水平,SEX代表性別,EDU代表教育程度,TRA代表培訓狀況,EXP代表工作經驗及其平方,INT代表人力資本因素之間的一系列交互作用,Z為控制變量。

二、實證結果分析

本研究使用3個模型考察人力資本存量及人力資本積累對進城務工人員收入的影響(見表3)。模型1是在控制婚姻狀況和行業后,考察性別、教育程度、培訓狀況和工作經驗等人力資本因素對收入的影響。模型2考察先賦性人力資本因素(性別)與工作經驗之間的交互作用,以檢驗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不同性別的進城務工人員獲得各類收入的可能性是否產生差異。模型3則考察自致性人力資本因素(教育程度和培訓狀況)與工作經驗之間的交互作用,以檢驗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不同教育程度或不同培訓狀況的進城務工人員獲得各類收入的可能性是否產生差異。模型1是一個簡略模型,在不考慮交互作用的情況下,考察了人力資本因素對收入的影響。統計結果顯示,除培訓狀況之外,性別、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收入都有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在流動初期,男性進城務工人員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顯著高于女性,教育程度越高的進城務工人員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越高,而工作經驗與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則呈現出倒“U”型關系。模型2引入了性別與工作經驗的交互項。統計結果發現,在一定時期內,男性與女性進城務工人員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會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而不斷縮小。但是“,U”型的交互效應表明,長期而言,相比于女性進城務工人員,男性群體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呈現出擴大趨勢。模型3引入了教育程度與工作經驗、培訓與工作經驗之間的交互項。可以看到,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不同教育程度的進城務工人員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的進城務工人員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會在一定時期內顯著高于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人員,但是這種增長態勢呈現出倒“U”型趨勢;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進城務工人員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會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而得到持續提升。但是培訓與工作經驗之間的交互作用沒有呈現出顯著性影響。從上述3個模型可以看出,在流動初期,人力資本因素對于進城務工人員的收入有顯著影響。當考慮到進城務工人員人力資本的動態積累過程時,性別依然是影響收入的主要因素,而教育程度對收入的水平影響則減弱,更多的體現為收入隨工作經驗增長中的動力作用。為了更清楚地反映人力資本積累對進城務工人員收入的影響,筆者計算了模型3中有顯著影響的各變量的邊際貢獻,如表4所示。在流動初期,進城務工人員的收入水平存在性別方面的顯著差異。在相同的人力資本水平下,女性群體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明顯低于男性。這與李實等(2010)、張瓊(2013)等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本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揭示出這種收入差異呈現出動態變化的特點。收入水平之間的性別差異將在流動最初的幾年內逐漸降低。經過測算,大致在流動6年左右,男性和女性進城務工人員獲得各類收入的可能性之間的差距最小。然而,女性群體在勞動力市場的弱勢地位并不會隨工作經驗的增長得到根本性轉變。“U”型的交互效應表明工作經驗對女性進城務工人員收入增長的作用是有限的,隨著工作經驗的進一步增長,收入水平之間的性別差異將越來越大。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庭內部分工所導致,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勞動力市場性別歧視是形成女性進城務工人員收入劣勢的一個主要原因。教育程度對收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與工作經驗的交互效應上。相比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經驗對高教育程度者獲得高收入可能性的作用更為明顯。具體而言,工作經驗有助于高等教育程度的進城務工人員持續提升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而對于高中和初中教育程度的進城務工人員則呈現出倒“U”型關系。這種曲線關系在進城務工人員流動7~9年左右將達到倒“U”型的頂峰。表5測算了在流動8年時,不同教育程度的進城務工人員相比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進城務工人員獲得各個層級收入的可能性差距。不同類型的交互效應可能與進城務工人員的工作性質對經驗和技能的要求有關。大部分進城務工人員受自身教育程度所限,難以勝任對技能要求較高的工作。他們需要通過工作經驗的積累來彌補流動初期人力資本轉換不足的問題。然而,這部分進城務工人員大多從事簡單體力勞動,崗位對其技能的要求是有限的。當技能要求完全被滿足時,工作經驗的積累將不再有助于其收入的增加。而且過了一定年齡階段后,體力下降對收入產生負面影響的作用會超過經驗積累的作用。相反,具有教育優勢的進城務工人員,能夠更快學習與適應新工作的要求,而且隨著人力資本的積累,他們越來越能夠勝任高技能要求的工作,因此其收入增長的可能性也越高。

三、主要結論與建議

篇3

【關鍵詞】賒銷;信用;指標體系;投資

一、投資視野下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的涵義、指標與特點

(一)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的“投資”之涵義

因授信人的不同,信用可以分為以下三類:銀行信用:由從事貨幣資金經營的銀行發放的信用;投資信用:一般是由金融機構或私人基金向企業提供的相對較長期的信用,以幫助受益者開辦企業、購置土地、建筑、設備等固定資產;商業信用:是指企業對企業或者消費者個人的賒銷。通常,企業賒銷信用多被歸屬到商業信用之中,對賒銷信用的研究,從商業信用的角度研究者多,而從投資視野角度研究者少。

在當前對企業賒銷信用決策的相關研究文獻成果中,將賒銷當成企業促銷手段與關注賒銷成本的論述較為常見:如李紅梅(2003)在《健全賒銷管理:企業應對信用風險的盾牌》文中認為:企業賒銷一方面可擴大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有可能會造成現金周轉風險和壞賬風險,引發信用危機,要健全賒銷管理。這是“手段論”的代表性觀點;王莉莉(2003)在《企業賒銷活動的財務管理》文中認為:企業賒銷的成本由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壞賬成本組成,應加強管理。這是“成本論”的代表性觀點。然而,在企業賒銷信用決策中,賒銷還存在另外一種重要功能:投資功能,即賒銷信用是企業投資理財的一種方式。在相關研究文獻中,注意到賒銷“投資功能”的文獻是“成本論”中有關“機會成本”的論點: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的資金被應收賬款占用所喪失的潛在收益。也就是說,如果將這些資金用于投資,可以為企業取得投資收益。在實際工作中,也是用賒銷與投資利率的乘積來計算機會成本,但僅止于此,沒有進一步的探討與深入,缺乏較系統全面的評價指標及分析。

筆者認為,賒銷信用是企業將商品資金投資于客戶,以取得收益的一種投資理財方式,“投資功能”是賒銷信用決策的重要內容。從商業信用角度,研究者多出于促銷以占領市場份額的動機,屬于企業賒銷信用管理的短期考慮,而從投資信用角度,研究者多是出于企業減少市場經濟中各種風險的考慮,屬于企業賒銷信用管理的長期考慮。就像企業一般都會保有一定數量的債券、銀行存款等各種形式的流動儲備防備無法預知的風險一樣,當企業以賒銷形式進行投資時,賒銷資金同樣具有幫助企業規避市場風險的作用。這時,企業是作為一個金融中介對其客戶進行授信,從而賺取高于市場利率的收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成熟,信用交易越來越成為市場經濟的主要交易形式,市場經濟正在從貨幣經濟向信用經濟轉化,賒銷已成為企業銷售方式中的主要方式,其數額在銷售收入中的比例越來越大,賒銷資金的質量與安全,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從投資的視野下,摒棄“手段論”與“成本論”觀點的不足之處,重新審視與研究賒銷信用投資的作用與功能,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與一階段收回投資特點

1.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

在投資視野下,企業信用管理賒銷決策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包括賒銷資金凈現值、賒銷資金凈現值率、賒銷資金現值指數、賒銷資金內含報酬率等指標(見圖1)。具體分析如下。

(1)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中四個指標的具體涵義

賒銷資金凈現值是指在投資期間內,按一定的貼現率計算的各年現金凈流量之和。所采取的貼現率可以是投資者的資金成本,也可是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投資報酬率。其計算公式為:

當我們將企業賒銷給客戶的資金視同為一項“投資”以后,就可以對企業的賒銷資金進行“投資項目管理”,計算出其內含報酬率,并與企業資金成本指標相比較,判斷企業賒銷信用投資的質量,為研究企業的賒銷信用決策是否妥當提供了一個“風向性”指標。

(2)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中四個指標之間的關系

從上面公式的推導與分析之中,就會發現,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中四個指標之間存在以下關系:當凈現值大于零時,凈現值率大于零時,現值指數大于1,內含報酬率大于企業期望的最低報酬率;當凈現值率等于零時,凈現值率等于零,現值指數等于1,內含報酬率等于企業期望的最低報酬率;當凈現值小于零時,凈現值率小于零時,現值指數小于1,內含報酬率小于企業期望的最低報酬率。

綜上所述,根據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企業可以準確把握企業賒銷資金現狀,找到問題的癥結與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關措施,保證賒銷資金的安全與質量。

2.企業賒銷信用決策之“一階段收回投資”特點

通常,在進行項目投資分析時,將投資時期分為建設期與經營期,建設期形成固定資產,而經營期形成利潤。利潤是營業現金收入扣除營業成本、稅金等多項支出后的現金凈流量,它是企業的現金流入量先彌補經營期間的各項現金支出后的余額,這稱為“第一階段收回投資”。然后,以利潤彌補固定資產投資支出,這稱之為“第二階段收回投資”,這樣,在項目投資分析時,就存在兩個收回投資的階段,這稱之為項目投資的“二階段收回投資”。

然而,在企業賒銷信用決策中,企業將賒銷資金投資給客戶,不存在固定資產投資支出,當客戶償還應收賬款時,不存在以利潤彌補固定資產投資支出的情況,所以存在“一階段收回投資”特點。這個特點在計算賒銷資金現金流量的過程中,是以一次或分次收回應收賬款的現金流入量之和與賒銷投資額相抵減表現出來的。

二、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應用

(一)企業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應用的基本假設

企業賒銷信用投資決策評價指標體系應用是一個復雜的工作,涉及現金流量等多項指標計算,為簡化分析,應滿足以下基本假設:

(1)時點指標:內含報酬率計算中所涉及的價值指標,均按年初或年末的時點處理;

(2)確定性:與計算相關的賒銷量、產品價格、各項成本、所得稅率等因素為已知常數;

(3)全投資:在計算時只考慮賒銷資金總量的變化情況,不分賒銷產品、賒銷種類等具體賒銷形式,均視作賒銷資金。

(二)示例

本文采用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0057)2003年至2006年年報所公布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見表1)。貼現率按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3年至5年貸款利率5.58%為準,以2003年1年期應收賬款為基數,分別計算和說明賒銷信用決策各項評價指標。計算過程及結果如表1:

從上述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的計算不難看出,廈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凈現值大于零,凈現值率大于零,現值指數大于1,內含報酬率為50.88%。所以,可認為廈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賒銷信用投資方案是恰當的。

三、結論

對賒銷信用的研究,從商業信用的角度研究者多,而從投資視野角度研究者少。筆者認為,賒銷信用是企業將商品資金投資于客戶,以取得收益的一種投資理財方式,“投資功能”是賒銷信用決策的重要內容。論文建立了賒銷信用決策分析指標體系,并以實際數據為例,進行分析與說明,從而使賒銷信用決策結果更加準確,為企業賒銷信用管理提供了依據,便于企業準確把握企業賒銷資金現狀,改善企業賒銷資金的質量,提高了相關決策分析的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及可操作性,在市場經濟從貨幣經濟轉為信用經濟的當代,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柳絮,韓玉啟.企業信用銷售策略[J].統計與決策,2005,(3).

[2]李紅梅,繆傳江.健全賒銷管理:企業應對信用風險的盾牌.煤炭經濟研究,2003.

[3]王莉莉.企業賒銷活動的財務管理.財會研究,2003,(9).

篇4

【摘要】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最重要的資產業務,在銀行的經營管理決策中占主導性地位。而信貸資產作為給商業銀行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主要資源,其配置與配比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和長期發展。本文在新常態的經濟背景下,以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為例,針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產生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并針對信貸資產結構配置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信貸業務 信貸結構優化

一、緒論

(一)論文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在2014年提出“新常態”這一觀點,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加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而現階段商業銀行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資金提供者,其信貸資產的優劣不僅與銀行自身經營狀況密切相關,對于國民經濟能否穩健發展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信貸結構優化一直是商業銀行的重要工作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商業銀行經營的實質。因此需要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只有不斷完善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才能真正提高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經營狀態,以質的形式穩健處于新常態下的國民經濟。

(二)論文研究的思路和內容

本論文通過對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信貸業務為例,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展開論文。探討和分析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以小見大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問題。以及提出優化信貸資產結構的措施,以此改進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經營效益和長期發展。

二、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的現狀分析

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成立于1954年10月,內設職能部門9個,擁有員工596人。這一年來,在省分行、贛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認真按照全省建設銀行2015年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堅持以參與服務贛州經濟建設為己任,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完成了國家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的改變,經歷了由國有商業銀行向股份制銀行的飛躍,已發展成為擁有廣泛的客戶群體及市場資源,營業網絡遍布全市主要縣市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2015年年底XX支行主要業務指標完成情況:

(1)全口徑存款(本外幣)余額445243萬元,比年初增長26029萬元,同比多增24556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時點新增計劃38000萬元的68.5%。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11000萬元,比年初負增長1172萬元,同比少增3855萬元;儲蓄存款余額230574萬元,比年初增長30391萬元,同比多增18473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時點新增計劃26000萬元的116.89%;同業存放款項余額3668萬元,比年初負增長3191萬元,同比少降9937萬元。

(2)各項貸款余額209884萬元,比年初下降21295萬元,同比少降96646萬元。按金融企業制度應計與非應計口徑劃分,不良貸款余額10870萬元,比年初下降29608萬元,不良貸款率為5.18%,比年初下降12.33個百分點。其中:逾期貸款余額233萬元,比年初下降24572萬元,非應計貸款余額10637萬元,比年初下降5036萬元,非應計率5.07%,比年初下降2.37個百分點。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余額11169萬元,比年初增加2113萬元,不良貸款率5.32%,比年初上升1.4個百分點。

(3)貸款利息收入13120萬元,同比減收2571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利息收入年計劃13494萬元的97.23%,其中實收貸款利息13123萬元,貸款利息實收率96.83%,同比提高6.57個百分點;貸款收益率5.78%,同比提高0.27個百分點。

(4)實現帳面利潤7297萬元,同比增加500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計劃7823萬元的93.28%。實現撥備前利潤8390萬元,同比增加214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該行同口徑利潤計劃8126萬元的103.25%,實現考核利潤7140萬元,同比減少956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計劃8048萬元的88.72%。

(5)全面完成貸款質量控制指標,其中純新發放貸款不良率為0;純新發放貸款潛在損失率為0.54%,比省分行控制計劃比率0.65%低0.11個百分點;非正常貸款比率28.21%,比省分行控制比計劃率40.92%低12.71個百分點;關注類J款向上遷徙率18.03%,比省分行計劃高16.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向上遷徙率67.6%,比省分行計劃高50.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超額現金回收638萬元,完成省分行計劃508萬元的125.59%。

三、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信貸業務問題分析

XX支行信貸業務在運營過程中取得優異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以下三點問題,值得我們分析與探討:

(一)信貸成本較高

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信貸業務最主要問題:信貸成本高,其信貸成本包含資金成本、經營成本和風險成本。從資金成本和經營成本兩個方面來看,在上述資料中可以發現“貸款利息收入13120萬元,同比減收2571萬元”,這就是資金運營效率低下的表現,也間接反映了資金利用存在問題。從風險成本來看,在上述資料中可以發現“不良貸款余額11169萬元,比年初增加2113萬元,不良貸款率5.32%,比年初上升1.4個百分點”,這就是風險成本高的表現,也是導致信貸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這也可以論證信貸風險高、運營效率低下與信貸管理成本高成正比例關系。

(二)小額貸款業務風險控制弱

“新常態”九大特征之一: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征。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順應發展的戰略之一就是“大力營銷個人類貸款”,其本身就具有貸款金額數值小、信貸次數數量多、貸款客戶居住地分散的特點,而XX支行缺乏規范的小額信貸管理制度。導致XX支行揭示風險的能力主要依賴于信貸承辦人的主觀判斷,而不是以財務報表和貸后管理等科學的小額信貸管理制度手段進行評定。

(三)集權分權管理難以明確界定

隨著“新常態”下大力推動發展綠色低碳經濟,贛州地區水果蔬農產業是贛南地區政府扶持產業與核心發展產業,XX支行涉農客戶貸款需求一般貸款額度小且貸款用款急的特點,因此XX支行必須在縮短上下級審批鏈條上下功夫,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對涉農客戶貸款實行放權。而眾所諸知國有四大行的上下級之間審批鏈條及管理鏈條過長,換句話說涉農客戶貸款從申請貸款到批準貸款到獲取款項的時間過長,貸款效率較低,極大地制約了涉農客戶貸款業務的發展,影響涉農客戶貸款這一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四、提高信貸業務管理水平的對策

針對上述信貸業務產生的問題,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優化信貸資產結構,實行改進措施:

(一)夯實信貸基礎工作

首先是加快評級授信進度,提高評級授信覆蓋面。積極開展客戶信用等級認定,及時完成了與建行有信貸需求和潛在信貸需求的公司類客戶的評級工作,從源頭上把好信貸準入關。同時,對“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著眼于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認真開展客戶評價和授信工作。

其次是優化信貸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規范程序、防范風險的基礎上,以“申請、調查評價、審批、合同”為骨架簡化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時間,對一些客戶急需的承兌、貼現等信貸產品,隨到隨辦,積極采用送審、會簽等審批形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對“還款有保證,經營穩定”的企業,在評級授信的基礎上實行“一次核定,周轉使用,新增上報”的方式簡化手續,方便企業。對于信譽較差的企業則嚴格信貸手續,控制總量增長實行逐步退出,防范新的風險。

最后是借助評級授信工作的開展,認真做好重點客戶、優質客戶的營銷工作。在不斷拓展重點企業客戶的同時,積極研究培育扶持優質中小客戶,確立以流動資金貸款為切入點,積極拓展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的發展戰略,展開對中小企業客戶的評價、評級、授信等工作。

(二)擴大優質客戶群體

與當地政府以及財政部門、經貿部門等聯系,及時了解掌握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等情況,為銀行管理層優化信貸資金投向、選擇目標客戶提供準確的決策支持。為建行資產業務持續、穩步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發揮建行的傳統優勢

對個人類貸款,積極主動加大個人住房貸款營銷力度,該行充分用足用活上級行政策,因地制宜,優化人員配置,加快審批速度。對重點樓盤和信譽較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差別化服務,為有誠信、有實力的公司的優質項目樓盤住房貸款開辟“綠色通道”,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做到及時申報、及時審批、及時發放。對客戶實施全方位服務和聯動營銷,根據每個客戶的不同情況、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推銷適合客戶的各類銀行產品。根據客戶的資金鏈和產業鏈,延伸和擴大客戶群體和服務范圍。

五、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一個設計良好的信貸資產結構體系,可以使商業銀行將現有信貸資源更加合理有效地進行配置。而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關鍵在于盡快完善風險管理模式,建立規范化并行之有效的信貸流程,正確引導商業銀行切實提高資產質量、減少資產風險損失,從而提高可持續的經營效益,保障商業銀行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

(二)展望

由于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我國的信貸實踐還處于不斷發展階段,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結構還在理論與實踐的碰撞中前進。新常態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實際增量依然可觀,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增長速度還是增長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如此經濟穩定良好的前向推動下,我相信,經過學術界和商業銀行自身的不斷積極研究探和摸索實踐,信貸成本高、風險控制弱等一系列信貸問題都將得以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結構必將不斷地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唐可平.村鎮銀行信貸資產結構優化的思考[J].中國農村金融,2015,(06).

[2]董峰.銀行公司信貸業務資產結構優化問題研究――以A銀行為例[J].現代商業,2014,(17).

[3]林國英,梅歡雪,王文星. 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結構變化對經營收益的影響――基于新資本管理[J]. 福建金融,2014,(03).

[4]李振京.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組合最優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3.

[5]林躍武,許大慶,許文嫣.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組合結構評價方法研究[J]. 金融論壇,2012,(10).

[6]程昊.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若干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篇5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 成本管理 主要問題

中圖分類號:F275.3文獻標識碼:A

當前,如何加強建筑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提高盈利水平,這是每一個建筑施工企業不可回避而又必須解決的課題。隨著建筑市場競爭的加劇,施工企業越來越重視加強成本的管理,可在實際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制約著建筑企業的跨越發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建筑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機制不夠健全

成本管理僅限于財務人員進行,沒有鼓勵全員參與到成本管理中,企業內部缺乏協調和約束機制,對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只停留在預算和結算上,缺乏工程建設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

2、忽視成本管理在整個工程建設中的連貫控制

作為施工企業盈利主體的項目部多重視單個工程或單項成本核算,對項目經濟成本管理在整個工程建設中的連貫性關注不夠。工程項目在可行性研究方案的選擇、分包單位的選擇、合同的簽訂及材料的使用、完成情況等方面管理力度不夠。

3、成本管理需加強技術和管理優勢的有效支撐

大多數的施工企業對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局限于狹義的降低建筑經濟成本本身,還沒有形成符合企業實際的科學降低成本目標體系,不能在工程建設項目進行過程中對工程經濟狀況進行有效的計劃管理和過程監控管理。

作為河北省規模最大、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國有大型建筑企業,河北建工集團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在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取得了有效的管控效果。

一、加強成本管控制度建設,全員工、全方位、全過程管理好成本全要素

1、全要素管理成本。從成本構成上講,企業經營的各個要素都是企業經營必不可少的條件,這些要素的投入和使用當然成為企業經營的成本。全要素管理成本,就是要把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要素都納入成本管理的范疇。除了我們一直狠抓的工程成本或者項目成本之外,全員都要樹立資金成本、人才成本、技術成本、品牌成本、時間成本、管理成本、辦事成本等等概念。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盡力降低資金成本以降低費用,盡力降低時間成本以提高效率,盡力發揮企業品牌優勢,以攤薄品牌塑造費用,盡力減少資金占用、加快資金周轉,以降低財務費用或者融資成本。

2、全方位管理成本。從成本耗用的空間角度講,企業的各個角落,只要有人、有物存在,都在發生著資源的損耗。所以,項目部、分公司、公司各部門等各級機構都有各自的成本管理的對象、范圍和責任。工程直接成本主要發生在項目部,但分公司、公司發生的管理費用也構成工程的間接成本。越是產業結構單一的建筑企業,其管理費用占工程成本的比重越高。分公司管理成本的重點不僅在于開發項目的投入低、報價高可以直接提高項目的盈利水平,而且表現在分公司管理項目的數量和水平上,管的項目多,在各個項目上攤銷間接費用的比例就低;管理項目的水平高,項目部就會以較少的人財物和工期投入,確保工程安全、質量、工期目標,從更高層面上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分公司利潤。公司管理成本的重點在于戰略選擇的成本、技術研發的成本、投融資的成本、品牌塑造的成本、改善經營環境的成本等等。從這個層面上講,公司成本管理更具有決定性、戰略性、機遇性,一次決策失誤的成本絕對不是一兩個項目的盈利能夠彌補回來的,錯失一次機遇的代價,就是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惡行循環。所以,管理成本絕不僅僅是與項目部及與工程項目管理有關的幾個部門的事,而是企業上下各級機構、各個層面的共同任務。偏廢任何一個層面,都會加大企業經營的成本。

3、全過程管理成本。從成本發生的時間角度講,企業從籌辦開始發生的一切費用都屬于成本范疇。企業經營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謀求最大產出,即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就是成本控制的過程。所以成本管理貫穿企業生存的始終。具體到我們建筑項目總承包來說,各級管理人員都要牢固樹立“四次經營”的理念:第一次經營是施工前的投標經營,即市場對接。成本管理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投標策劃;第二次經營是施工的過程管理和控制。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設計變更、工期變化等產生的索賠、簽證;第三次經營是竣工后的追蹤經營。成本管理重點在結算、清欠和兌現效益;第四次經營是以現場保市場。干好現有項目,與大業主長期合作。

4、全員工管理成本。從成本管理的主體角度講,全體員工既是成本費用的耗用者,也是管理費用的支出者,所以當然是成本控制的管理者、監督者。全體員工在崗一天,所干工作就要對得起自己的工資,每干一件工作就要盡量減少物的消耗、錢的支出、時間的占用,每花一筆錢就要爭取最大的收益。努力降低管理成本支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投資性、收益性的支出上。

二、完善成本管理體制,把職工利益與企業降本增效捆綁在一起

要想讓全體員工全方位、全過程管理好成本的全體要素,必須建立自律和他律相結合、變“要我管”為“我要管”的機制。

一要建立全員對接市場的經營管理辦法和內部核算辦法,讓職工既要時刻關注市場開發指標的完成,而且要積極主動地識別、控制項目開發的風險,不搞饑不擇食,不能在投標的第一個經營環節就留下潛虧風險。

二要推廣項目模擬股份制。通過職工繳納風險抵押金和簽訂責任狀把項目降本、創優、安全、工期等目標責任與個人收入緊緊聯系在一起,按照責任狀的約定進行利潤分配,充分調動項目部的積極性,使項目部真正成為企業利潤的蓄水池。

三要完善部門全面預算管理。企業各部門根據上年支出情況和當年的工作計劃提出當年的費用預算,財務部根據預算支出計劃,加強資金的調撥和周轉,提高資金的周轉率。探索有關專項費用使用包干、節約有獎的辦法,鼓勵全員勤儉辦事、節能降耗、增收節支。實行資金有償使用辦法,督促各分公司、各項目部及時償還占用企業的資金,加快資金的周轉。

四要對成本管理目標及時進行系統性分解和層層落實。特別是項目部不但要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力量,也要重視預算和財務,不能只管干,不管算。預算人員思想要到位,經濟意識要強,從投標前期的測算、施工預算、一直到工程竣工結算,預算人員要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為項目提供決策數據。決不能倒擠成本人為完成利潤指標。

五要堅持成本分析制度。項目部每月召開成本分析會、分公司每月報告利潤上繳情況。部門預算執行情況要定期通報。針對各個項目之間的管理水平差異,將做得好的項目管理經驗進行總結推廣,針對項目基礎數據不足,管理不到位等現象要加大懲罰力度,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

篇6

一、項目管理概述

1、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是它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它是以項目為主要管理對象,根據項目的內在規律,對項目生命周期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控制、指揮、協調的管理活動。比如在實際工程項目管理中,往往由于施工單位的局限性,很難保證項目一次性實施成功,可將項目委托給從事項目管理的專業單位進行管理。

2、項目管理的主要特點

(1)項目管理實行經理負責制:施工單位不得越過項目經理直接管理項目內部工作,必須通過項目經理實現對施工項目的組織管理,項目經理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和管理經驗等;(2)以實現項目目標為目的:為實現項目目標,需將項目目標分成不同階段的分目標,再將分目標分解成各個不同階段的子目標,通過一步一步的完成子任務來實現總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實施方案,保證總目標的完成;(3)有充分的授權保障:施工單位要授予項目經理生產調度指揮權,技術、組織方案決策權,財務、人事管理權等權利,項目經理也要授予其下屬的項目經理部成員在其分管業務方面的各種必要權力,使各成員有職有權。

3、項目管理的職能

項目管理的職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1)組織:通過授權、職責劃分和簽訂合同等方式來進行有效的機構運轉,并通過建立有效的項目組織機構、配備所需的各類人員來確保項目目標的完成;(2)控制: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必須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監督、考核和調整,即有效控制過程;(3)計劃:為使項目協調有序地達到預期目標,可用一個動態的控制過程來統籌安排整個項目,把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目標和活動劃入正常計劃過程;(4)指揮:為保證項目各層次人員按既定計劃從事各項項目活動,可通過已建立的項目組織機構,逐級下達指令;(5)協調:對項目的眾多結合部之間出現的矛盾進行磋商、調整、聯系和溝通,來保證項目的正常進行。

二、系統開發環境及數據庫選擇

1、Visual C++ 開發平臺

Visual C++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可視化軟件開發工具,目前它已成為程序員進行軟件開發的首選工具。作為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的可視化集成開發環境,它由編輯器、調試器以及程序向導、類向導等組件組成。且可為我們提供多層次可調節的應用程序,來大大提高軟件開發效率。

2、MFC

MFC應用程序框架是以MFC作為框架基礎的,以此程序框架模式搭建起來的應用程序在程序結構組織上是完全不同于以前的Win32 SDK編程方式的。MFC提供了相當多不同功能的類以適合盡可能廣泛的需求。

3、MySQL

MySQL是一個免費的SQL數據庫,作為一個多線程、多用戶的數據庫服務器,它的功能雖然不夠強大,但已經能夠滿足一般應用軟件的要求。它的主要目標是快速、易用,MySQL數據庫的開發者也在不斷使之更加完善,它的數據處理速度明顯優于其它數據庫服務器。如果所開發的應用軟件對數據庫操作的功能及靈活性的要求不是很高而對數據庫的性能要求較高的話,MySQL數據庫服務器不失為一個最佳的選擇。

三、投資項目評估與風險分析系統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1、個人完成模塊的設計

通過需求分析,將系統的功能分為兩大部分:項目內容維護、查詢。其中,項目內容維護包括:①項目源輸入:將客戶遞交的數據按業務需求進行計算并存入數據庫。②報告輸出:按照規定的格式及項目計算結果數據輸出;查詢:查詢以往計算結果,輸出報表等。

系統主要由以下幾個模塊組成:①市場分析系統;②融資管理系統;③投資估算;④項目方案的比較評估。

2、詳細設計與實現

市場分析系統的設計:①市場調查處理:市場調查處理是為了對調查表搜集的數據和信息進行處理的功能模塊。它的作用是為了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以二種方式進行處理,最后利用評分和主觀概率給出直方圖和正態分布圖顯示。②市場預測:采用回歸分析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及相互關系,利用實際數據,建立合理的經濟數學模型,來進行分析預測。

融資管理系統的設計:公司的資金可以從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來獲得,不同來源的資金,其使用時間的長短、附加條款的限制、財務風險的大小、資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樣,這就要求公司認真分析公司融資的外部環境的內部條件,按照融資原則確定一個合理的融資方案。①籌資分析:融資規模已投資需要為依據,資金的合理需要量建立在資金充分利用的基礎上,以保證投資項目或經營活動正常開展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數量。②融資風險分析:融資風險的程度用概率的方法進行分析。

3、投資估算

①固定資產估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計劃期內建筑、設備購置及安裝或更新生產型和非生產性固定資產的投入量。②流動資金估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供周轉使用的資金、用于購買勞動對象、支付工資和其它生產費用的資金。③建設期借款利息投資項目在建設期間因固定資產投資貸款而應計付的利息。④投資回收期:又稱現值投資回收期,按給定基準折現率條件下,用項目折現后的凈現金收入償還全部投資的時間。

參考文獻

[1]齊寶庫,候景巖,王桂忠.項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沈陽: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8, 7.

[2](奧)科夫勒著. MySQL 5權威指南(第3版).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6年12月.

篇7

關鍵詞:現代汽車維修 傳統故障診斷 應用

現代汽車診斷的定義為對汽車不進行拆解或者僅拆解少量小部件的前提下,檢查并確定故障以及其原因的過程。才能更好的解決汽車出現的故障和問題。基于此,以下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從傳統汽車維修診斷概念入手,做出以下幾點分析。

1、傳統汽車維修診斷概念

傳統診斷故障法屬于汽車診斷方法中的一種,也可以叫直觀診斷法。傳統診斷法主要是根據汽修人員對汽車的觀察來判斷汽車現狀與故障原因的方法,其主要特點是成本低、靈活機動,但也存在著不足,如僅依靠維修人員經驗因此無法給出準確數據、速度慢[1]。

2、傳統故障診斷法在現代汽車維修中的應用分析

2.1通過“觀察”診斷故障

例 1:一輛奧迪A6開動時動力供給不足,速度很慢且有間斷性的異聲從排氣管出發出,時常還會有發動機突然熄火的情況。

用車輛故障閱讀儀檢測該汽車發動機的電控系統,該儀器假顯示16486的故障碼,其該儀器的含義說明發動機內部的空氣質量流量低電平輸入。根據以上的數據對其進行分析,空氣的質量流量比規定的值要小,表示可能進氣管出現了漏氣的情況。經過對各個部位的接頭進行認真檢查后發現并沒有出現漏氣的情況。然而分析判斷常見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四類,第一該儀器已損壞,第二出現線路故障,第三進氣管出現漏氣,第四空氣過濾器被堵塞。通過之前的檢查,后面兩種原因可排除,推測故障應該在元件上。將流量計拆卸后在格柵處發現了一小塊塑料。將其去掉后再裝好流量計,用檢測儀檢測,故障碼消失,數據讀取正常。經過試車檢測后,也無之前出現故障。

如果該故障按照傳統的故障診斷,從該現象就可以確定病癥為混合氣濃度超標,首先會檢測是否有異物堵塞進氣系統,然后再檢測供油系統正常與否。其實這種方法在第一步檢測的時候就可以確定故障原因,也不用浪費時間、人力用汽車故障閱讀儀進行檢測讀碼、分析調取數據等才確定原因。

例 2:一輛上汽通用汽車出現右前輪不能自如升降,另外三個正常。檢測發現右前的減震器的排氣閥線是斷開的,將其接通恢復正常。如果我們觀察僅走馬觀花的看是很難發現其問題故障的,所以應該細心認真的觀察。

2.2 利用“氣味”診斷

例:一臺奔馳300SEL轎車,出現了怠速不穩定且急加速時抖動嚴重狀況。傳統診斷方法方式為對排放廢棄氣味進行分析判斷,發現有明顯的生油味,可以判定為高壓線出現斷火情況。對高壓線進行更換后,恢復正常。

聞“氣味”雖然在維修過程中運用較少的方式,但是并不意味著不重要。如果運用合適,可以快速判斷故障,減少時間精力的浪費。發動機排放廢氣的味道可以了解發動機情況是否正常,離合器以及制動器附近分味道,可以了解離合打滑情況以及制動拖滯與否[2]。

2.3 利用“聲音”診斷

例:寶馬E34,運轉發動機時踩下離合,聽見發出沙沙聲,聲音隨著轉速的加快而越來越大。

針對故障,第一步進行檢查并將離合分離軸承更換,隨后將曲軸后面的小軸承添加油,再對軸承指針的擺動情況進行檢測,情況正常。將變速器安裝好后聽聲響并無變化,故障仍未消失。仔細聽發出的聲音,感覺離合的分泵活塞桿發出的聲響特別大。擔心是配件質量出現問題導致此故障,又更換了不同牌子的分離軸承,故障仍未消失。進行幾次試車后,發現離合剛踩下時聲音立刻消失,然后慢慢變大。根據這種情況分析,離合踩下時,因為一軸同飛輪的轉速相近,其前軸承變成了相對靜止,因此沒有聲響。待一軸的轉速完全靜止的時候軸承轉速隨著發動機的轉速提升,于是聲音不斷增大。最后將該處的軸承進行更換,故障解除。

在機械故障出現的時候,通過“聲音”診斷非常必要與實惠。比如對發動機發出異響進行診斷采用異響診斷設備儀器,將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價。“聲音”診斷的步驟為,第一了解出現故障的位置,如故障位置不準確,就會在維修過程中浪費大量人、財、物成本;第二步弄清聲響的類別,最后根據經驗進行判斷。現在的汽車維修中,最常見的故障就屬機械故障,因此汽修人員的聽力成為了其基本的素質與要求。

2.4 通過“詢問”診斷

例 1:一臺奔馳 S320 轎車,不能發動。通過詢問車主,了解到該故障是出現在更換火花塞之后。拆下火花塞檢測,其間隙不同于原件,更換后消除故障。

例 2:一臺勞斯萊斯轎車,很難提速,通過詢問車主了解到該故障出現在換火花塞之后。檢測其火花塞型號以及功能均符合要求,于是判斷為車主點火順序錯誤,糾正后故障消除。

駕駛者對自己駕駛車輛最為了解,能為故障提供最相關資料。把握好詢問技巧,能夠高效、低成本完成維修任務。

2.5 通過“觸摸”診斷

例 1:一臺寶馬E34轎車駕駛方向偏左。報修后檢修工作人員通過用手觸摸發現左后的輪轂比其他的溫度要高,于是診斷為左后輪的制動器出現拖滯現象。然后對左后輪的制動器進行檢測,查出根本原因為活塞不能回位。“觸摸”方法在檢修車內空調、冷卻、點火等系統故障時,能夠高效熟練完成檢修任務。

2.6 通過“測試” 判斷

“測試”常見用途為:第一通過模仿故障發生的條件判斷;第二利用新配件更換疑似故障配件進行測試,檢測該部件是否出現故障;第三根據多次試車結果排除故障出現原因;第四通過測試檢測故障是否排除。

例如汽車汽油警告燈行駛中亮了,表示汽油壓力太低。然后將汽油的壓力傳感器進行更換,進行測試后排除故障,這就表示之前是傳感器損壞造成的故障。通過測試節省了大量檢測其他部分的時間與精力。

2.7 通過“測量”判斷

“測量”診斷法就是運用傳統的儀表、儀器來測量電器線路與元器件情況的方法。例如,電器的線路、線圈出現短路、斷路等狀況時通過簡單的“測量”就可以了解。這種方法在現代汽修中也是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方法[3]。

3.結語

總之,儀器診斷法在現代汽修中是最常見的方法,但是也存在著許多缺陷,而傳統汽修診斷法在現代汽修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彌補這儀器診斷中的不足。這也告誡著所有的汽修工作人員,除了掌握高科技的儀器診斷技術之外,還必須很好的學習與運用傳統診斷方法。科學合理的將二者結合使用,可以高效的完成汽修任務,大量的節約人力成本、資金成本以及時間成本。

參考文獻:

[1]魏立英.傳統診斷技術在現代汽車維修中應用[J].今日科苑,2008,04:48.

篇8

關鍵詞:制約因素 規模方案 比選 規模評估 合理準確

項目建設規模也稱項目生產規模,是指項目設定的正常生產運營年份可能達到的生產能力或者使用效益。建設規模的確定,就是要合理選擇擬建項目的生產規模,解決“生產多少”的問題。每一個建設項目都存在著一個合理規模的選擇問題。生產規模過小,使得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單位產品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低下;生產規模過大,超過了項目產品市場的需求量,則會導致開工不足、產品積壓或降價銷售,致使項目經濟效益也會低下。因此,項目規模的合理選擇關系著項目的成敗,決定著工程造價合理與否。

合理經濟規模是在一定技術條件下,項目投入產生比處于較優狀態,資源和資金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可獲得較優經濟效益的規模。因此,在確定項目規模時,不僅要考慮項目內部各因素之間的數量匹配,能力協調,還要使所有生產力因素共同形成的經濟實體(如項目)在規模上大小適應。這樣可以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須注意,規模擴大所產生效益不是無限的,它受到技術進步、管理水平、項目經濟技術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超過一定限度,規模效益將不再出現,甚至可能出現單位成本遞增和收益遞減的現象。

1 項目規模合理化的制約因素

1.1 市場因素 市場因素是項目規模確定中需考慮的首要因素。

①項目產品的市場需求狀況是確定項目生產規模的前提。通過市場分析與預測,確定市場需求量、了解競爭對手情況,最終確定項目建成時的最佳生產規模,使所建項目在未來能夠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和持續發展的能力。②原材料市場、資金市場、勞動力市場等對項目規模的選擇起著程度不同的制約作用。如項目規模過大可能導致材料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造成項目所需投資資金的籌集困難和資金成本上升等,將制約項目的規模。③市場價格分析是制定營銷策略和影響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市場價格預測應考慮影響價格變動的各種因素,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選擇采用回歸法和比價法進行預測。④市場風險分析也是確定建設規模的重要依據。在可行性研究中,市場風險分析是在產品供需和價格走勢常規分析達到一定深度要求的情況下,對未來某些重大不確定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對項目造成的損失程度進行的分析。有的可定性描述,估計風險程度;有的需要定量計算風險發生概率,分析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并提出風險規避措施。

市場風險主要包括技術進步加快,新產品和新替代產品的出現,導致部分用戶轉向購買新產品和新替代產品,減少了對項目產品的需求,影響項目產品的預期效益;新競爭對手加入,市場趨于飽和,導致項目產品市場占有份額少;市場競爭加劇,出現產出品市場買方壟斷,項目產出品的價格急劇下降;或者出現投入品市場賣方壟斷,項目所需的投入品價格大幅上漲。這種激烈價格競爭,導致項目產品的預期效益減少;國內外政經濟條件出現圖發性變化,引起項目產品銷售銳減,或者項目主要投入品供應中斷。

上述情況的出現,均影響項目的預期效益,制約項目規模合理化的制定。在項目分析與評價中,應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項目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并分析風險程度,按風險因素對投資項目影響程度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劃分,風險等級分為一般風險、較大風險、嚴重風險和災害風險,然后通過專家估計法對市場風險予以定量。

1.2 技術因素 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及技術裝備是項目規模效益賴以存在的基礎,而相應的管理技術水平則是實現規模效益的保證。若與經濟規模生產相適應的先進技術及其裝備的來源沒有保障,或獲取技術的成本過高,或管理水平跟不上,則不僅預期的規模效益難以實現,還會給項目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危機,導致項目投資效益低下,工程支出浪費嚴重。

1.3 環境因素 項目的建設、生產和經營都是在特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進行的,項目規模確定中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動力供應,協作及土地條件,運輸及通信條件。其中,政策因素包括產業政策,投資政策,技術經濟政策,國家、地區及行業經濟發展規劃等。特別是為了取得較好的規模效益,國家對部分行業的新建項目規模作了下限規定,選擇項目規模時應遵照執行。

不同行業、不同類型項目確定建設規模還應分別考慮以下因素:

①對于煤炭、金屬與非金屬礦山、石油、天然氣等礦資源開發項目,應根據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要求和資源可采儲量、賦存條件等確定建設規模。②對于水利水電項目,應根據水的資源量、可開發利用量、地質條件、建設條件、庫區生態影響、占用土地以及移民安置等確定建設規模。③對于鐵路、公路項目,應根據建設項目影響區域內一定時期運輸的需求預測,以及該項目在綜合運輸系統和本系統中的作用確定線路等級、線路長短和運輸能力。④對于技術改造項目,應充分研究建設項目生產規模與企業現有生產規模的關系;新建生產規模屬于外延型還是外延內涵復合型,以及利用現有場地、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的可能性等因素,確定項目建設規模。

2 建設規模方案比選

在對以上因素進行充分考核以后,應確定相應的產品方案和項目建設規模。生產規模的變動會引起收益的變動。規模經濟是指通過合理安排經濟實體內各生產力要素的比例,尋求到適當的經營規模而取得節約或經濟效益。可行性研究報告應根據經濟合理性、市場容量、環境容量以及資金、原材料和主要外部協作條件等方面的研究對項目建設規模進行充分論證,必要時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大型、復雜項目的建設規模論證應研究合理、優化的工程分期,明確初期規模和遠景規模。不同行業、不同類型項目在研究確定其建設規模時還應充分考慮其自身特點。

項目合理建設規模的確定方法包括:

2.1 盈虧平衡產量分析法。通過項目產量與項目費用和收入的變化關系,分析項目的盈虧平衡點,以探求項目合理建設規模。當產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繼續擴大規模,項目就出現虧損,此點稱為項目的最大規模盈虧平衡點。當規模處于這兩點之間時,項目盈利,所以這兩點是合理建設規模的下限和上限,可作為確定合理經濟規模的依據之一。

2.2 平均成本法。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潤屬“對偶現象“。成本最低,利潤最大;成本最大,利潤最低。因此,有人以爭取項目達到最低平均成本為手段,來確定項目的合理建設規模。

2.3 生產能力平衡法。在技改項目中,可采用生產能力平衡法來確定合理生產規模。最大工序生產能力法是以現有最大生產能力的工序為標準,逐步填平補齊,成龍配套,使之滿足最大生產能力的設備要求。最小公倍數法是以項目各工序生產能力或現有標準設備的生產能力為基礎,并以各工序生產能力的最小公倍數為準,通過填平補齊,成龍配套,形成最佳的生產規模。

2.4 政府或行業規定。為了防止投資項目效率低下和浪費資源,國家對某些行業的建設項目規定了規模界限。投資項目的規模,必須滿足這些規定。

經過多方案比較,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項目建議書)階段,應提出項目建設(或生產)規模的傾向意見,報上級機構審批。

3 進行合理準確的項目建設規模評估

對項目建設進行合理科學準確的評估,建設項目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項目建設的評估,一般是指以投資項目為研究對象,從項目建設的多個方面進行評估,這樣會為項目的建設提供相對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也會使項目的造價變得合理。

3.1 對項目建設的目標、必要性評估 項目建設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可建設沒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項目,對所建設的項目類型進行調查,避免重復建設,造成浪費。明確該項目的發展前景和運行效益,為項目建設提供可靠情報。

3.2 項目建設條件評估 項目的建設必須要對它的建設地、供電、供水,供氣、供暖進行評估,了解他們是否滿足建設要求,如選址不可影響居民生活,不可破壞國家文物,不可建在地震帶或災害頻發區,這樣可以保證項目建設正常的進行,并且可以消除后續的隱患。對于供電、供水,供氣、供暖要做好萬全準備,看夠不夠用,是否有備用等,這些都可以為項目的建設提供必要的保障。

3.2.1 項目技術評估 項目技術的評估對于項目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準確而又合理的評估能為項目的建設提供重要保證,主要從以下方面評估:①建筑方案評估建筑方案首先應滿足該建筑的功能需要,其建筑形式、建筑標準等一定要完全按照國家標準來建設,一定要符合國家或各級政府的相關規定。另外還要評估結構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設防、所選用的主要結構形式等是否符合國家及當地有關規范及規定的要求,是否安全可靠。這些都是建設方案評估的重要因素。②水電建設評估水電建設必須符合國家標準,電不可超負荷,要有穩定安全的供電系統,水的節約,污染等方面的是否滿足國加標準,還要做到減能減排的要求,保護周邊的環境。③安全衛生、安全生產評估對于可能產生不安全因素和對衛生防疫有要求的項目,如實習工廠、生物化學實驗室等類型項目,應重點評估項目技術方案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可靠性。

3.2.2項目的投資和效益評估項目的投資評估就是對項目的資金來源,使用進評估,了解所有資金是否滿足需求,如是貸款,能否在規定期限還清貸款。

對效益的評估就是指對該項目運營后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是非盈利性項目)是否能達到初定要求,滿足社會的需要。

4結語

項目建設關系著方方面面的利益,我們要通過各方的調查評估,了解各方面的需求,對所建項目進行全面分析,確定項目合適的建設規模,這不僅可以節省成本,使造價合理,并且更能符合國家標準和企業要求。

篇9

目前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主要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經濟增加值和平衡計分卡等評價方法。這幾種績效評價方法雖各有長處,但每一種方法自身都還存在著一些缺陷。

1.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杜邦分析體系采用的是杜邦分析圖(如圖1)。它能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分析,把不同種類的指標通過某種關系聯系起來,建立金字塔形分析體系,對核心指標的變動進行分析,直觀、系統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提高對財務報表分析的效率。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中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不適應信息經濟時代企業戰略管理的要求,不能全面地為企業的戰略管理服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過分注重財務指標,忽視非財務指標,注重短期目標,缺乏與戰略聯系,傳統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過于依賴財務指標的指示作用。

第二,只重視股東利益,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傳統財務績效評價系統秉承了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宗旨,其指標設置單一地體現股東利益至上的原則,而忽視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企業的生存發展的利害關系體不再僅僅局限于股東,顧客、員工、政府、供應商等等利益相關者同樣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企業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直接或間接驅動因素。

2.經濟增加值評價系統

經濟增加值(EVA)評價系統,EVA是指公司經過調整的營業凈利潤減去公司現有資產經濟價值的機會成本后的余額。

經濟增加值EVA=稅后經營凈利潤-資本投入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EVA就其性質而言仍然是一種基于會計系統的企業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以其為中心的績效評價體系在具體運用中存在下列問題:

第一,對非財務因素重視不夠,所有的指標都是財務指標。

第二,EVA無法避免管理者的短期行為及操縱行為。EVA在計算時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但作為一個短期指標,它還是無法避免一些管理者的短期行為以及操縱盈余行為,如果一個凈現值為正的投資項目在投資的前幾年EVA為負,以后才逐漸盈利,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往往會為了短期的業績而放棄該項目,損害了股東財富。

第三,EVA受折舊的影響較大。采用直線法折舊時,EVA抑制公司成長,在新資產使用初期,由于資本基礎較大,資本成本較高,EVA偏低,隨著折舊增加,資本基礎逐漸變小,EVA成比例增長,這樣,有著大量新投資的公司反而比舊資產較多的公司EVA低。這顯然不能用來比較公司實際盈利能力。

3.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BSC)是一個綜合評價企業長期戰略目標的指標評價系統,它由財務方面、客戶方面、內部業務流程方面、學習和成長方面四個維度組成。

平衡計分卡如同金字塔式的網狀結構,把企業為實現長期戰略目標而制定的所有目標和指標系統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企業實現長遠目標的程序規劃(如圖2)。

平衡計分卡較之前幾種方法有著明顯的先進之處,比如評價指標全方位化、評價指標長期化、評價指標全局化、群眾化,但是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平衡計分卡方法是一種綜合的全面評價方法,需要健全的信息系統支持。其次,沒有加強對風險的管理。

二、對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的改進和創新

1.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改進建議

首先,加入非財務指標,與財務指標相結合共同反映企業績效。市場占有率、顧客滿意度、創新、質量和服務、員工滿意度等非財務指標也是企業績效的一個重要體現。

其次,財務指標多元化,全面反映企業的影響。在這方面可以借鑒平衡記分卡評價方法進行多角度的評價。

2.經濟增加值評價體系的改進建議

首先,設計有效的指標體系。一方面,EVA指標是一個絕對數,它反映的是全部資本的增值額,因此存在著不同分部的經營業績就不具有可比性的缺陷,所以要設計有效的指標體系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以EVA為基礎的指標體系中增加包含由EVA指標衍生出的相對指標,如用EVA值除以資本總額來消除EVA指標計算中因資本總額產生的不同影響。另一方面,還可以在指標體系中加入非財務指標,將財務與非財務相結合,減少財務指標所帶來的短視行為。在這方面可借鑒BSC評價體系設置非財務指標。

其次,以沉淀資金折舊法消除折舊影響。EVA受折舊的影響極大,擁有長期資產的公司可以采用沉淀資金折舊法,即每年提取的折舊在前幾年很少,在最后的幾年里迅速增加,每年具體的折舊額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而定,提取的折舊總額和EVA方法扣除的資金成本之和保持不變,這樣更符合經濟現實。

總之,在我們對EVA進行改進時,既要充分吸收其現有的優點,如全面考慮企業的資本成本等,又要清楚地認識到它的缺陷,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出改進,使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得以不斷完善。

3.平衡計分卡的改進

通過前面對BSC的分析和研究,本論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BSC提出改進和創新。

首先,與員工進行溝通,獲得精確的第一手資料。在推行BSC之前,一定要對BSC的優點以及運用BSC的好處向員工宣傳,以減少推行的阻力,應當讓員工明白,BSC的推行并不只是對現有的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的補充,而是最終會大大減輕他們的工作量和工作負擔,以便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許多更為有意義的場合。

其次,將風險因素融入平衡計分卡中。潛在地影響每個行業的戰略風險有三種基本來源:運營風險、資產損傷風險和競爭風險。不僅財務方面要體現風險控制意識,風險控制還應全面融于平衡計分卡的其它三個方面之中。

(1)客戶方面

客戶方面一個最引入注目的風險是開發新市場的風險。每一個企業都在爭取擴大銷售,擴大市場占有率,但盲目擴張,只能侵蝕企業的現金流,即導致現金流出大于現金流入。因此,應在平衡計分卡的客戶方面體現風險控制意識,結合企業實力和競爭對手的情況確定最佳目標市場,而不應盲目追求新客戶增加數量,并編制相應的控制風險的指標及目標值來控制風險。

(2)內部經營過程方面

內部經營過程方面主要控制的是運營風險,企業的內部經營過程包括三個方面:創新、運營和售后服務。在這三個方面,都有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如在創新過程中,有很多企業大量投資于科研,致力于開發新產品,但如果缺乏相應的市場調研,就可能造成新產品不被市場接受而導致慘敗的風險。所以應該在新產品開發前為了確保安全和質量分析哪些是必須標準化和緊密控制的關鍵流程,指出哪些系統錯誤會損害關鍵運營活動或是造成重要資產的損傷。基于這個思路,企業在編制平衡計分卡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指標和目標值控制風險。如新產品預期盈利情況、關鍵流程執行情況、質量改進率等。

(3)學習與成長方面

學習與成長方面體現了企業的一類重要利益相關者――員工因素,諸如重視提高員工能力、加強授權。但是,它卻沒有體現由于員工因素(如道德風險)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如員工受短期利益驅動虛報業績或以犧牲企業利益為代價換取個人利益。由員工原因帶來的風險主要體現為運營風險、商譽風險。針對于此,應在平衡計分卡的學習與成長方面補充相關的控制指標以控制風險,諸如,授權限制、內部稽核、崗位輪換、關鍵員工保持率等。

4.將平衡計分卡和經濟增加值相結合

篇10

隨著銀行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及加入WTO后外資銀行進入我國金融市場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各商業銀行也由傳統的主要注重經營管理轉向經營管理和戰略管理并舉,把制定戰略規劃作為獲取持續性競爭優勢的保證。戰略管理會計是為適應戰略管理的需要而逐漸形成的,它服從于企業的戰略選擇,通過報告戰略規劃的成功與否來對戰略管理產生影響。它著重研究與競爭對手相比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創造價值的過程;研究企業產品或勞務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實現的、客戶所需求的“價值”,以及從企業長期決策同期看,對這些產品及勞務的營銷能給企業帶來的總收益。

一、銀行實施戰略管理需要戰略管理會計

1.傳統管理會計已不能適應戰略管理的需要。傳統的管理會計重點考慮的是成本問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衡量企業競爭優勢的指標除收入、成本、利潤等財務指標外還有大量的非財務指標,如與銀行戰略目標密切相關的客戶滿意度、市場占有率、競爭對手的數量等。就拿市場占有率而言,它反映了企業競爭地位的相對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來銀行的盈利狀況。而傳統的管理會計卻未能超越會計主體范圍,聯系競爭者來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使企業的管理者忽視市場變化、競爭對手、戰略規劃等方面的諸多重要因素。激烈的同業競爭使得每家銀行在做好內部管理、內部核算的同時,還要不斷地了解競爭對手的新動態,了解自己在同業中的地位,這樣才能適時調整以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這些要求單靠傳統的管理會計是不能實現的。

2.戰略管理會計的推行是銀行業實施戰略管理的必然要求。營造持續性競爭優勢是銀行戰略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而銀行競爭優勢又取決于其所擁有的相對成本優勢。傳統管理會計一般以投資報酬率來評價企業的業績而忽略了相對競爭地位在業績評價中的作用。實際上,企業利潤是否穩定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相對的市場競爭地位。戰略管理會計從長期競爭地位的變化中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它更注重企業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犧牲短期利益。它具有明顯的外向性,將視角更多地投向影響企業的外面環境,重點搜集有關競爭對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對成本,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應的進攻、防御措施,通過占優勢的相對成本和龐大的市場占有額,使企業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

未來的競爭將是以知識和人才為核心的綜合素質的競爭,并以智力和技術投資作為基本的投資方向。與此相適應,對企業效益的評價不應拘泥于一時的得失,而應著眼于全面、長期地提高企業競爭力、發展力,是微觀效益和宏觀效益、當前效益和長遠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體。戰略管理會計將對企業效益的評價從狹隘的財務效益轉向全方位的綜合效益,將對經營成果的計算重點由利潤計算向增值計算轉變,更好地為戰略管理需要服務。

二、銀行推行戰略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

1.協助銀行制定戰略目標。銀行戰略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總體戰略目標。競爭戰略目標、職能戰略目標。總體戰略目標主要確定經營方向和業務范圍;競爭戰略目標主要研究銀行在同業競爭中的目標定位問題;職能戰略目標所要明確的是在實施競爭戰略過程中,銀行各部門或各種職能應發揮什么作用,達到什么目標。戰略管理會計一方面從自身內部出發,研究自身所處的內部環境——自身擁有的資源和能力,搜集各種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特別是一些非財務信息,諸如員工的參與和滿意度、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戰略資源數量、與技術開發和金融創新有關的指標;另一方面著重對其外部環境——包括競爭者、客戶。政府等方面的研究,加強銀行外部信息的搜集,通過對競爭對手的分析,對客戶群體的研究及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明確自身面臨的外部挑戰,提出各種可行的戰略目標,供高層管理者選擇。

2.對銀行進行戰略成本管理。從外部競爭形式來看,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多元化格局的建立,適應金融需要的新型金融機構迅猛興起與發展,我國銀行之間競爭日益加劇;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加入WTO,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已成為必然,我國銀行要在與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決定因素不僅在于實力,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是否有健康發展的經營管理機制,取決于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戰略成本管理跳出傳統成本管理框架,著重從戰略的角度來研究影響成本的各個環節,從而進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徑。在強調利用收入成本率、收入費用率。負債成本率和法定利率偏離度等成本管理指標的同時,還加強了對銀行戰略成本的研究,包括隱含規模成本、技術投入與產出成本、人力資本的投入產出成本、金融創新成本等,以避免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大量成本浪費問題,為順利實現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3.為銀行的經營決策提供服務。為了長久保持競爭優勢,銀行更應關注未來信息。戰略管理會計在提供與經營決策有關的信息過程中,克服了傳統管理會計所存在的短期性、簡單化的缺陷,著重提供各種相關、及時、可靠的信息。它著眼于長期本量利分析,更能反映銀行投入的實際業績,為其持續發展提供有用信息。例如,如何規劃調整分支機構,撤并收縮業務量少、保本點以下、當地進入資源匾乏的營業網點,發展存款多、效益好、潛力大的精品機構;如何規劃調整各職能部門人員配比,提高管理效率;如何在客戶選擇上區分優劣,提供差別服務以提高資金成本的效率和效用等等。

4.進行人力資源核算,提高銀行人力資源使用效率。人是銀行進行經營管理活動的核心。他既是銀行的一項重要資源,在銀行經營活動中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他又是一種以智力資本為核心的人力資本,通過人力資源的運營能創造出遠遠高于對其投入的新價值。人力資源管理是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戰略管理會計的重要內容。戰略管理會計包括為提高企業和個人績效而進行的人事戰略規劃、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員工績效評價。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來激勵員工以獲取最大的人力資源價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來確認和計量人力資源的價值與成本,進行人力資源的投資分析。戰略管理會計突破了傳統管理會計的研究領域,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分析研究人力資源,盡可能地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率,為戰略目標的實施服務。

三、推行銀行戰略管理會計的幾點建議

1.加強銀行的戰略管理,明確戰略管理與經營管理的關系。戰略管理與經營管理不同,它著眼于未來,是一種長期性的規劃。它所要考慮的是全局性、長遠性的因素。在制定戰略規劃時還應注意與短期的經營規劃相區別。面對國際金融業并購熱潮的加劇及加入WTO后國外金融航空母艦的沖擊,我國銀行不能坐而無視,必須突破現有分業經營格局造成的管理思想上的限制,將混業經營理念納入銀行的長期戰略目標。當然,戰略性的規劃也需要經營收益相支持,只有完成各階段的經營目標取得經營收益才能實現戰略目標。明確了戰略目標,制定了戰略規劃和切實可行的經營方針,就能為推行戰略管理會計創造條件。

2.盡快建立健全銀行戰略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信息資源的搜集和利用是戰略管理會計的關鍵。要想發揮戰略管理會計的優勢,更好地為銀行的戰略管理服務,就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銀行戰略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該會計信息系統應包含內部與外部、財務與非財務等諸多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因此,首先必須擴大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注意搜集現有會計信息系統中所沒有的外部及非財務信息,補充現有系統。同時還須加強對此類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以不斷完善現有會計信息系統,提高現有會計信息系統的使用價值,為戰略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