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0:4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語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認知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實驗教學法認知結構
一、引言
中國經濟正越來越走向世界世界也越來越關注中國.具相關數據統計.2005年中國進出口總額14221億美元比上年又增長23.2,排列世界第三從這一點能過看出.我國對外語外貿人才的需求也來越大,怎樣能培養出符合經濟形勢和國家需要的人才是擺在每一個外語教學工作者面前的嚴峻課題。
為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許多院校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不一而足,但總體有兩個方向二一類是傳統課程,即以國貿實務為核心圍繞這一主線設置如怎樣與外商書信往來的外貿函電、怎樣與外商談判的商務談判等等在已開設商務英語的院校中,鑒于師資經驗、學生就業的考慮這種定位占大多數:另一類是將經濟管理類課程用英語(ESP)去學習.比如開設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國際金融等課程,以求拓展學生視野培養綜合性人才.為以后學生深造創造可能,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為代表。但這種定位要求教師素質較高除一些條件較好的院校一般不易實施。
二、外語系學生現狀分析
以傳統模式定位商務英語的院校既然占多數那么這種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呢,我們是否可以更加完善它呢,這是我們有必要討論的。
據筆者調查和粗略統計在目前我國外貿從業人員當中,外語專業畢業的占到多數,而且用人單位因其深厚扎實的語言功底也偏向于聘用外語類畢業生這可以說是我們學生的優勢。
但是我們和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學生相比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劣勢。這特別體現在專業知識結構上。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從進校,會系統學習西方經濟學、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理論、就實務還有具體的貿易慣例、國際支付、國際運輸等最后還有實驗操作課。可以說學生能夠透徹的掌握和理解進出口貿易這一過程。而外語類學生一般在入學到二年級之前.諸多基礎課程如口語、聽力、綜合英語等占據大部分時間.又有專業四級等考試的壓力很少人會把精力放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上等到高年級開國貿實務課時上來就是英文原版教材英語授課,簡直是一頭水,不知究竟要干什么或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到稍明白點了,一學期課馬上也要結束了如果以后畢業從事相關工作基本上也是自己邊干,邊從實際中總結學習這樣增加了時間成本,降低了企業效率。我們作為人才的輸出者,從培養實用型人才這一角度是否可以解決這一矛盾呢,通過研究學習法理論.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三、商務英語課堂的問題
目前,我國商務英語的教學中仍主要采用普通英語的傳統的系統講授法。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內容圍繞語言點展開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講解單詞、短語、句子、語法分析及課文的翻譯。考試的大部分題型是英漢互譯、單向選擇等而缺乏具體的實務應用。
當然系統講授法容量大、成本低、通用性強,但這些作為商務英語的教學模式容易誤導學生的學習方向.不能體現商務英語的實用性目標,難以培養出具有業務能力的人才。筆者在擔任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曾安排了一次實務性練習要求學生根據合同審查對方銀行信用證,找出問題并致函對方修改。結果學生感到束手無策。這說明“灌輸十筆記+技藝“的學習方式對于靈活應用知識和具體操作解決問題缺乏訓練。因此,筆者認為商務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ESP)的一個分支必須圍繞“實務性”的特點和該課程中學生的熟悉英語語言的特征,運用新型教學方法創造學習情景激發學習動機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
四、學習法中的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是在否定和汲取了行為主義理論后形成并成為當代心理學主流學派,在我國外語教學領域如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approachl、意念教學法(notionalapproach)等教學法中運用廣泛。代表人物有托爾曼的”符號學習”、”行為的信息加工理論,布魯那的“認知一發現學習”等。它強調在學習過程中有機體積極主動地參與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教學是傳遞客觀世界的知識,使學生達到教育者確定的目標既幫助學習者習得客觀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觀事物內化為其內部的認知結構。其中對學習理論和課堂教學實踐都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學習’‘是其代表,提倡發現學習也就是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條件自己獨立思考,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和知識。
在認知學習理論上發展起來的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進一步提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它一方面是對新信息意義的構建,同時又是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合作學習受到特別關注。針對教學實踐,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提出了促進教學的四個條件:第一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第二,學習情景要與實際情景相符合:第三,注重教學中的社會性相互作用和協作學習;第四,注重教學環境的設計要為教學提供充分的資源。
五、認知學習理論在實務課中的運用
在引入認知學習理論之前我們應該了解國貿實務這門課程的知識特點。實務課是一門知識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對貿易術語、跟單信用證等這些概念,只靠單純的歸納講解是不夠的,還要配以實際案例,更重要的是對于有關章節,如信用證使用流程,訂艙運輸流程這些偏重實際操作的部分我們一定得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他們才能發現問題找出缺漏鞏固知識,將教師輸入的內容,通過獨立思考和自行發現轉化為自己的內部認知結構。這也正是認知學習理論認同的學習的一個基本規律。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建議引入實驗課。針對外語系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較少、沒有專用實驗室及課時有限的具體情況,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應對實驗課的安排精心策劃。
1基礎知識的鋪墊
介紹主要的專用術語,如托收(Collectio門)、匯票(Draft)、信用證(LetterofCredit)等。
2學生的準備
首先,每章的實驗課應安排在一兩次正式授課之后這樣學生對本章的內容已經有了清晰的概念為實驗課將他們頭腦中的知識點連成線和網(可以在教師的協助下)創造客觀條件次要求學生做情感上的準備。課前應給學生先分好組,30人班級可分成3組并固定下來形式上可圍坐在一起營造友好合作的氛圍。
3.教師的準備
實驗課成功與否直接取決于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課上教師雖然是讓學生自己去操作但大量心血花在課前備課。
首先教師要準備課堂會用到的系列信函和空白單據的文本每組一套人手一份
實驗課開始時,教師提出問題創造問題情景提示問題的解決途徑必需的知識。然后,明確各組學生的角色劃分。如運輸這一章,誰做托運人;誰做承運人誰是海關分別負責一至幾個業務環節,分別布置任務。其實有時學生做不出我們的預期效果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扮演的明確職責。
最后,教師有必要在黑板上將操作涉及的每一個步驟以流程方式寫出來以指導學生的完成。其間,教師可以在各組間觀察及時糾正錯誤并隨時解決學生的疑問。
六結語
篇2
教材建設
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的教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正式出版的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材比較少,而且比較老舊,不夠新穎。教材內容一般選擇一些國外原版材料中章節或者與專業相關的科普讀物。一般的形式是專業詞匯在閱讀材料后面列出,有對照的中英文,沒有其他的相關解釋,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不能全面把握。有時同樣的單詞在不同的章節具有不同的中英文解釋,課本當中只是給出對照的中文意思,沒有其他的解釋,這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不夠生動具體。缺乏時效性、靈活性,編排方面又過于注重系統性和嚴肅性,這些對專業知識薄弱、英語水平有限的學生來說困難較大,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目前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的教材情況,筆者認為可以考慮自編教材。應充分考慮本專業的應用特點和學生的英語水平,使英語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相聯系;還要考慮內容的前沿性和專業課程的互補及匹配。在學生學習專業英語之前,他們對專業英語接觸較少,所以教材的內容要由淺入深,給學生緩沖的時間。同時還要介紹專業英語的文體特征,使學生對專業英語有一個較好的把握。另外專業英語的高頻詞匯和專業術語也要囊括進教材之中。文章內容要豐富全面,取材廣泛,讓學生接觸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的方方面面。還要有和學生比較貼近的一些工程的英文介紹等等。既要有學科基礎知識、又要有前沿動態介紹、學術論文、招投標及施工案例等等。使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材既感興趣,又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改善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土木工程英語時,自身也存在一些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不了解專業英語的目的和內涵,具有畏難情緒,不重視專業英語的學習,甚至抵觸專業英語課程,認為該課程的設置純粹是為了為難他們。所以怎樣改善這些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首先使學生明確專業英語的內涵。由于專業英語融合了專業知識和英語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單純的專業知識或單純的英語學習就已經比較困難,他們的融合會更加困難。誠然這是多數學生的想法,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明確專業英語的內涵,也沒有明確專業英語的目的和意義何在。專業英語主要是為了使學生能夠以英語為工具,獲得專業有所需要的信息,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且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才能夠緊跟專業領域內的研究應用潮流。另外學生畢業后會不可避免地接觸大量以英語為載體的專業英文文獻資料,這也要求他們要能正確熟練的使用專業英語。再則,研究生學習階段要求學生必須緊跟專業發展的前沿,對英語文獻的閱讀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研究生階段是不開設專業英語教學,所以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專業英語是非常必要的。對專業英語的有了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必然會有較大的改進。其次要使學生認識到對于專業英語的重要性,必須對專業英語課時的設置和時間段進行改善。課時較少,一般學校所開設的土木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周課時只有兩節,在這兩節課過程中,教師很難展開教學,內容講不完,教師只能加快進度,或者壓縮內容。這樣下來,學生猶如坐過山車,頭昏腦脹的兩節課下來之后,更沒有興趣可言。而且,專業英語的開設時間段比較靠前,一般在大三上個學期。這樣一來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儲備不足,專業英語知識的學習就會更難。所以鑒于上面所提到的問題,建議將學生的周課時設置為4節,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也保證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專業英語的開設要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上學期,這樣學生就有了足夠的專業知識的儲備。最后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積極性不高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感覺專業英語沒有什么用處。此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多應用,比如給學生看會議視頻材料,當然是英文的行業會議,閱讀英語文獻、幫助寫作英文學術論文或材料等,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但目前多數老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閱讀和翻譯為主,聽說和寫作訓練很少;教學手段以黑板為主,結合少量的ppt進行教學。目前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性難以調動,課堂氣氛沉悶。而且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必須都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使學生成為中心,成為接受知識的主動參與者。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課堂是教學第一關,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做到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師配合學生進行討論式教學。事先給學生分組,讓學生準備好要討論的主題內容。如,招投標合同、建筑施工圖、建筑設計書等,并提供與之相關的英文資料供學生課堂準備。課堂上,讓各組學生討論問題,老師進行總結,最終師生共同得到答案。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配合教學,將教學信息通過屏幕投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得到信息。這種教學手段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大,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受到更為感官的直接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篇3
關鍵詞:對外漢語 古漢語 文化觀照
古代漢語是高等院校對外漢語專業的一門語言工具課,主要是系統講述關于古代漢語的基礎理論知識,闡明有關古代漢語的語言規律,讓學生通過學習提高其“語言科學的理論素養”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對外漢語更名為漢語國際教育,這種轉變要求我國的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師不僅具有教授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的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中國文化素養。古代漢語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課,自然也要服務于漢語國際化的國家長遠目標。長期以來,由于古代漢語課程內容的繁雜枯燥以及教學時數的不足,導致學生對這門課普遍不感興趣,教學目的難以實現。如何克服古代漢語教學面臨的困難,成為高校古代漢語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古漢語教學只有自覺進行文化教學,才能使枯燥的語言文字理論變得富有趣味,使學生產生對古代漢語的學習興趣。這樣做,不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課外學習古漢語相關知識的主動性,豐富古漢語課的實踐教學內容。
一、挖掘漢字的文化內涵,加深學生對字詞意義的理解
漢字是表意文字,通過字形來表現詞義。古漢語中,大多數詞都是多義詞,這些意義之間有著或近或遠的引申聯系,順著這些引申線索,我們總能追溯到某個字(詞)的本義。詞的本義就是漢字據以構形的基礎。運用漢字的構形理論分析字形與詞本義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理解古代漢民族的文化,也能更好的理解本義與后世引申義之間的聯系,加深對詞義的理解。如“年”,甲骨文作“”,上面是“禾”,下面是“人”,像人頭上頂著禾的樣子,表示谷物成熟后收割了下來,頂在頭上拿回家。因此,“年”的本義為谷物成熟。古代一年種一次莊稼,谷物從這次成熟到下次成熟就是一年的時間,因此,“年”就有了時間單位“年歲”的含義,從“年歲”義引申出“年節”義,也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關于春節還流傳有各種民間傳說,茲不贅述。年節一過,人也增加了一歲。于是“年”又引申指人的年齡。《論語·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我們通過分析“年”的字形構造知其本義,又進一步結合古代社會生活和有關傳說分析其各意義之間的引申聯系,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其意義的理解。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2]。作為漢文化的載體,對漢字中蘊含的古代文化予以闡釋,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古代漢語的學習興趣,而且促使他們做深入的探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性學習。
二、精選語法用例,讓學生在掌握語法規律的同時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語法是古代漢語教學的重點,內容瑣碎而枯燥。各種古漢語句式的不同形式特點,不同詞類的虛詞的語法功能及與現代漢語虛詞之間的對應關系都讓學生頗感頭疼。如果教師能夠精選古代經典中既反映優秀傳統文化又具有語法特點的典型例句作為語料,用來分析古漢語的句式和虛詞,那么,就會讓學生既容易掌握這些句式的形式特點和虛詞的功能,又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如“詞類的活用”一節就是講古代漢語敘述句的謂語不僅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形容詞,而且作謂語的名詞、形容詞可以和賓語形成使動、意動等特殊的語義關系。我們以《孟子·盡心上》里面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來說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人的視點越高,視野就越寬廣的道理,進而對人生有更深的認識。又如《古代漢語的詞序》一節講賓語前置現象,我們以《論語·學而》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為例,讓學生深刻認識“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規律。因為該句前半部分符合此規律,后半部分因為賓語是名詞“人”就不符合此規律的要求,故不能前置。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知人”的必要性。我們總是說知己難覓,其實,等到我們學會了主動去“知人”,“知己”離我們也就不遠了。又如學習“者”字結構,我們以《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為例,既讓學生掌握“者”字結構的形式和意義,也讓學生從圣人言中學習到生活的真諦。這樣我們就把優秀傳統文化與枯燥的語法教學結合在一起,學生“愛屋及烏”,教學效果自然會好很多。
三、補充文選閱讀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文選是古代漢語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文選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古代漢語的感性認識。為了達到“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的目的,文選教學一般占到古代漢語教學時數的一半左右,可見文選有多么的重要。與文字、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相比,文選更緊密地聯系著中華民族廣闊的古代生活以及民族的心理、風物、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征等,是民族思想、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歷史記錄與寫照。所以,學習古代漢語的過程,自然就是學習古代漢語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過程,是了解民族歷史并接受民族思想、情感和精神教育的過程。
文選教學以解釋詞句為主,只有讓學生對文中的詞句的意義都懂透了,學生才能舉一反三,讀懂其它的文言作品。一般而言,只要把文選中重點的詞句講清楚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就差不多了。除了詞句的障礙以外,影響學生對文選理解的就是古代文化常識了,這方面內容包括古人的姓氏名號、職官、地理、歷法等。在古代漢語課時壓縮的情況下,很多高校的古代漢語課都把這一部分通論知識砍掉了,以致這些知識成為了學生文選閱讀的真正障礙。基于此,我們認為文選教學不僅要解釋詞句,也要補充解釋文選中有關古代文化的常識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讀懂文言作品。如《段于鄢》中稱鄭武公的妻子為武姜,為什么這樣稱呼她呢?原來古代姓是用來指婚姻的,女子必須稱姓。武公之妻的娘家為姜姓,武是她丈夫的謚號,女子死后常在姓上冠以配偶的謚號來稱呼她,所以稱她武姜。又莊公的弟弟名段,周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排行,段比莊公小三歲,所以叫叔段。叔段后來失敗出奔共國,所以又稱“共叔段”。又如《鞌之戰》中寫“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可見古代戰車上一般是三個人,教師就有必要介紹他們在車上的位次。原來古代車戰時,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驂乘居右;但君王或戰爭時的主帥居中,御者在左。又文章開頭寫“癸酉,師陳於鞌”,教師就有必要介紹古代的干支紀年法。“干”是指十天干,即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支”是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十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用來紀年。干支紀年法一般認為興于東漢,西漢以前的逐年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上去的。這些實例說明古代文化常識對文選閱讀的重要性。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對古代漢語教學內容予以文化觀照的益處。但是也應認識到,古代漢語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講授語言文字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闡釋漢字的文化內涵,精選代表優秀古代文化的典型用例,在文選講授時補充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都是為了增加古代漢語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和實用性,不能喧賓奪主,把古代漢語課變成古代文化課。
注釋:
[1]王寧:《古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頁。
篇4
關鍵詞:畢業論文 課程教學 反撥效應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c)-0135-01
該文擬論述畢業論文培養應貫穿于整個本科階段的課程教學,分析畢業論文培養與課程教學之間的關系,從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來審視目前的英語本科教育,探索其對英語本科教育的指導性。
1 畢業論文培養環節與課程教學
教學計劃上所謂畢業論文培養環節只是用來界定畢業前的最后學習階段,而對學生的培養遠不僅限于此階段。《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也指出:“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2]由此可見,畢業論文的質量反映了本科階段的教學質量。它表明了學生的外語水平和實際應用外語的能力,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這些能力的培養都涉及到本科階段的所有課程教學,遠非短期的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所能及。另外,可以看出畢業論文是對本科教學質量的檢測,而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也集中體現了常規教學中的弊端。分析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地指導常規課程教學,而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必將體現到畢業論文質量上。
2 存在主要問題
通過對某高校2007、2008級英語本科畢業論文的綜合分析,以及對這兩界畢業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英語語言能力較差,思路不清晰,語言缺乏邏輯性。學生英語行文能力差,語法錯誤多,文章可讀性較低。寫作目的不明確,陳述思路混亂,經常出現文不對題的情況。很多同學雖然用英文行文但是卻用漢語思維組織語言,使行文前后不連貫缺乏邏輯性,且不注重段與段之間的粘連,整篇文章呈現出零散,脫節,中心不明確的狀態。
其次,缺乏問題意識;論證過程缺乏理論支撐。學生缺乏問題意識,對所學的知識大多是被動的接受,很少對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思考;另外學生的知識積淀較少,無從發現問題。因此絕大部分學生的選題通過網上搜索,拼湊而來,這給論文寫作帶了極大的困難。再者,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被動接受,不能與實際相結合應用到論證過程中,這使得文章缺乏說服力,大多停留于感性層面的敘述。
根據以上兩個方面問題,筆者將本科教育階段的課程分為語言能力基礎課程,高年級專業課程兩類來探究畢業論文對課程教學的反撥效應。
3 對課程教學的反撥效應
3.1 語言能力基礎課程
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中表現出來的英語行文能力差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寫作、語法或某一門課程。語言能力的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英語語言能力低是所有聽說讀寫的基礎課程的問題。反思一下這些基礎課程就不難找出其中原因。閱讀課和聽力課上教師注重傳授解題技巧,如何在考試中得高分。通常課程內容是大量解題訓練,而不注重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綜合分析和理解。語法課大多是教師孜孜不倦地講解語法點然后做大量的應試練習,脫離了作為載體的語言,學習語法的意義也僅僅是卷子上一個高低不同的分數而已。寫作課亦是如此,固定的框架,模式,句型一切都服務于考試。綜合英語本是一門將聽說讀寫整合并形成語言自主輸出的課程,但學生被要求背單詞,背課文,大部分時間是被動地接受,很少有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自主語言輸出的機會。不難看出,語言能力培養的基礎課程的重心偏向于應試訓練而忽略學生這個主體,久而久之,學生也習慣這樣的被動接受。然而,要使教師所傳授的這些語言規則支配的語言行為達到完全自由自主的程度,即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能力,是需要大量的自主的語言輸出練習才能轉化為語言技能,才能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就要將語言能力基礎課程的重心轉向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如何在大量的自主語言輸出訓練中將輸入,分析,理解,歸納,總結,輸出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能力。
3.2 高年級專業課程
高級專業課程主要是指語言學、文學、翻譯方向的相關課程,以及一些行業英語課程。這些課程是學生畢業論文題目的主要來源。然而,學生在畢業論文階段卻表現出缺乏問題意識,不能發現問題,更不用說解決問題。而論文選題的動因是在于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就題而論,有話可說。[3]這與基礎課程養成的被動接受的習慣不無關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激發學生的低級心里過程(lower mental process)。以文學課為例,老師講授每個時期特點,文學貢獻,某個作家的生平,著作,對文學理論進行介紹以及一些著名作品的分析,考試的內容也大致如此。學生只需要簡單背誦,再現即可,背誦再現即是不需要思維的低級心里過程。而畢業論文寫作恰恰需要調動學生的高級思維過程(higher mental process),需要學生有縝密的外語思維能力,批判的、系統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4]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很難通過自主思維發現問題,即缺乏問題意識。因此,對于選題往往采取“拿來主義”,以至于論文寫作時無話可說,只能繼續采取“拿來主義”。由此可見,高級專業課程應該思考如何調動學生的高級心里過程,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會如何發現問題,用縝密嚴謹的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 結論
本科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畢業論文項目和其它課程均為此系統的構成要素,它們不應是孤立存在而應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5]同時,畢業論文對本科教育進行綜合檢測,對本科教育起到有益的指導作用,促使高校改進并提高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反作用于畢業論文寫作,從而從根本上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手冊外語卷(修訂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1.
[2]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5.
[3] 張菁.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問題探討[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62.
篇5
關鍵詞: 化學教學 雙語教學 教學管理
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雙語教學分為immersion、maintenance和transitional,即“浸入型”、“保持型”、“過渡型”3種類型,而我們通常進行的是保持型雙語教學,即在稍高年級,一般是二年級以后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高等學校雙語教學沖破了原有的外語(一般指英語)教育模式和專業課教學模式,使學生能有效掌握學科專業術語和英語表達特點,培養英語思維能力,閱讀和翻譯英文專業資料,并在學科專業英語中運用自如[1]。2004年以來,我們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在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課程涉及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結構化學、綠色化學、化學專業英語等。通過加強雙語教學環節管理,強調教學環節中課前預習、課堂練習、課后作業中各步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雙語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外語翻譯能力,也提高了畢業論文實驗創新、寫作能力。
一、選擇合適課程開展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對于新升本學校,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但是為了發展,為了適應人才國際化的要求,有必要不斷進行探索。首先可以選擇較高年級的專業課進行雙語教學。年級太低,一方面,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正在學習公共英語,會覺得基礎英語還沒學好就學專業英語,不符合一般的邏輯。另一方面,許多學生還在復習英語以迎接英語四、六級考試,會認為自己的英語學習負擔本身已經很重,如再增加專業課雙語教學的英語學習,會覺得負擔過重。其次應該考慮到雙語教學的師資問題。新升本院校剛從專科層次升入本科,本科教育的基本教學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公共課、專業課教學師資力量還相對不足,科研水平高、教學能力強、外語基礎好的教師更少,所以應該選擇師資力量強相對較強的課程進行試點。在實踐中,我們選擇了二年級以后開設的課程,如分析化學、結構化學、綠色化學等課程首先進行雙語教學改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進行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改革,強化創新能力培養
雙語教學課程需要擔負起學科專業英語的部分教學任務,為了讓學生的總體學習負擔不增加太大,有必要對原有的非雙語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比如對相關學科的專業詞匯進行學習,在應用部分以畢業論文實踐教學為導向,增加相應的外文學術論文范例的講解,對知識性的內容主要由學生進行自學,等等,以此優化課程結構。
不少課程雖然專業師資力量得到加強,教師的學術水平也不斷提高,甚至由外語基礎較好的博士、碩士擔任教學任務,但是由于國內英語口語教學的不足,專業課教師的英語口語大都不盡人意,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展現需要教給學生的大量外語詞匯乃至關鍵句子,可以避免單純由教師宣讀所引起的誤解,提高雙語教學的準確度和教學效果。雙語教學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英語詞匯,而一般的化學化工辭典一些最新的專業詞匯無法查到,而且普遍沒有發音。網絡詞典恰恰克服了這些缺點,利用網絡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查找專業英語詞匯特別是搜索查找新詞、生僻詞的能力。
在雙語教學的學科專業外語訓練閱讀或翻譯訓練中,初見生詞時,可根據它的構詞形式,上下文關系和情景關系對它的可能含義作出假設。詞綴可提供語法意義,詞根往往可提供詞的實際意義。上下文也可作為提供詞匯意義的線索。學生可據此學會正確地猜測詞義[2]。但是猜測畢竟是猜測,一定意義上和嚴謹的科學精神相悖。對于雙語教學中遇到的外語專業術語,如果不能準確地翻譯,有時可以不翻譯。隨著互聯網科技論文數據庫和搜索網站的發展,可以有多種方法在網上解決生詞查找的問題。比如可以利用“愛詞霸”、“海詞”、百度詞典等在線英漢詞典進行查找(圖1)。
還有一種更強大的查找方法,即利用百度、谷歌等互聯網搜索網站,通過搜索科技論文數據庫網頁進行相關內容對照,可以準確地翻譯外語專業詞匯(圖2),其根據是科技論文數據庫論文中文獻的中英文標題、中英文關鍵詞和中英文摘要內容上的互相對應。
三、加強對雙語教學的支持和教學管理工作
雙語教學的推行業給教學管理提出了新課題。目前大家對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存在諸多質疑,一種觀點認為我中華泱泱大國,沒有必要全民學英語,浪費教育資源去培養市場不必需的億萬英語人才。這種觀點我們也贊同。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人才群體卻需要加強外語學習,特別是科技人才。為了追趕國際科技水平,他們需要準確、快速地閱讀外語科技論文,與國際科技同行進行交流,掌握國際上科技研發的最新信息,促進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相關教學管理者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雙語教學的開展。比如,加強雙語教學的相關課程教學檔案建設,做到一門一檔案,把各學期各門雙語教學課程的教案、課件、考核材料等教學資料認真歸檔,做好傳承,使得以后從事相關課程雙語教學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有案可查。此外,提高教學工作量計算系數,對從事雙語教學工作的教師進行適當的精神和物質鼓勵。
雙語教學既能促進相關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對專業學習和外語學習的興趣,通過強化查找、閱讀和翻譯外文文獻的訓練,為畢業論文實踐教學打下基礎。在雙語教學課程中安排大量的學生自主查詞、自主翻譯,以及學生講解課文的自主教學,不僅“授之以魚”,而且可以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學生和教師都能增強雙語教學的信心,使教和學的積極性都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談多嬌.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的關鍵環節[J].教育研究,2010,(10):91.
[2]劉紅英.分析化學專業英語教學方法芻議[J].職業技術教育,1997,(11):41.
篇6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外語;課堂教學
隨著生物學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生物技術視為提高國家競爭力和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驅動力,生物技術人才也成為國際人才競爭的熱點之一。我國高等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自1997年正式獲得批準以來,其辦學規模和招生人數得到了巨大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是在歐美國家發展完善起來的,國內現有的教材大多是借鑒國外英文版本翻譯而來,該專業領域的知識更新首先是以英文形式出現的。因此,開設專業外語課程對生物技術專業學生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生物技術專業外語教學發展現狀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生物技術專業英語已形成比較明確的培養目標、相對固定的課程開設時間和學時數目安排,但是在該課程的教學實施和考試模式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探討。
1.課程設置情況
不同高校對于生物技術專業外語課程設置略有不同,多設置在大三或大四年級的第一學期,課時數在40學時左右,課程性質為專業基礎課。以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為例,我校該門課程安排在第三學年的第一學期,學時數為48學時。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已完成基礎外語和生物類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如《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等,并且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如《遺傳學》《生物化學》等,即將開展《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的學習。在這個學期開啟《專業外語》課程將會為公共英語和專業知識的進一步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為部分學生考研和申請出國留學打下良好基礎。
2.參考教材選擇
大學生在第二學年完成基礎英語學習后,大部分能夠通過國家英語四級的考核,綜合考慮這一階段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和專業知識儲備,有的高校采用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專業英語》(蔣悟生主編)作為教材,該書目是我國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但即使是該教材的最新版本也是在四年前出版的,一些最新的知識如MicroRNA、Epigenetics等都未能涵蓋其中。有的高校采用自編講義作為教材,例如,選用英文原版專業書籍,選用SCI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選用國外專業相關的科普書籍等。這些教學內容雖然時效性高,但存在通用性不強、覆蓋面不廣的缺點,難以進行推廣使用。當然,也有的教師認為專業外語教學應該淡化專業色彩,并不需要編寫專門的教材。目前,生物技術專業外語課程公開出版的教材很少,更新速度較慢,在生命科學飛速發展,新知識、新概念不斷涌現的今天,專業外語教材的建設已遠不能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這也是我國高等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在完善專業外語課程體系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3.成績考核方式
在大多數高校,專業外語課程屬于專業選修課的范疇,客觀上造成學生對本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有調查顯示,40%的學生把專業英語作為基礎英語來學習,把英語六級作為學習目標。基礎英語經歷多次教學改革,已形成一整套嚴格、規范和科學的考試方式,而專業外語的考核方式則比較多樣化,有的教師采用開卷考,有的采用閉卷考,有的則選取交課程論文的方式,這就不免造成了專業外語考試不夠規范、不夠科學的局面。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的成績考核方式也會從學生的主觀導向上對教學效果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借鑒基礎英語的完善考核方式,結合生物技術專業特色,制訂出適用于專業英語課程的考核標準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生物技術專業外語課堂教學探討
課堂教學仍然是高校教學的基本形式,能夠為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專業外語課堂教學尚存在以翻譯為主、成為“翻譯課”的現象,基本上是教師對著教材,逐詞逐句地解釋。一些老師采用分組討論法對生物技術專業外語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依據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認為,任何涉及非母語語言的學習過程,都離不開“聽、讀、說、寫”這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這四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專業外語的課堂教學也不妨從這四點著手,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施,通過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利用英語教學視頻提高聽力
相對于其他專業領域而言,生物技術專業的知識、概念、名詞的中文釋義都比較抽象,比如DNA復制過程、PCR反應的基本原理等等,僅僅通過語言的講解是難以讓學生接受的。如果這些抽象的概念能夠通過動畫演繹,同時搭配專業的英文講解,這樣5~10分鐘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一兩遍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通過檢索發現,一些國外生物學領域相關的網站和網絡課堂有這樣的英語原聲視頻資源。比如,美國教育門戶網站(http:///),是一個在線課程資源網站,有五十多位教育家、視頻編輯人員和動漫制作人員創作有趣的視頻課程;美國視頻實驗期刊庫(http:///)是一個以視頻方式展現醫學、生物學等學科試驗方法和過程的電子期刊;圖說DNA網站(http:///)是由美國冷泉港研究所創立的網站,它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解遺傳學,以生動的動畫呈現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和結論。這些網站上豐富的視頻資源視覺效果清晰、講解生動有趣、時間長度適中,非常適宜在課堂上使用。學生在學習、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可以英語的聽力水平。筆者經過實際課堂檢驗發現,視頻資料的時長最好控制5~7分鐘,每次播放兩遍,學生對這些教學視頻興趣濃厚,課堂反應良好。
2.閱讀原版教材加強理解
經過專業基礎課授課教師的講解,在學生對專業知識具備基本認知的情況下,將專業的英文詞匯傳授給學生已經是水到渠成、相對容易的教學內容。這時我們的閱讀材料不妨選取英文原版教材的相關章節作為閱讀材料,如《基因Ⅸ》等,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識記詞匯。此外,生物技術的諸多專業名詞術語大部分是外來語,直接閱讀英文原版教材的相關內容既能夠使學生對原有中文釋義的理解更加準確、深刻,也可以使學生對專業英語行文的簡練、精準有所體會。
3.專題演講鍛煉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用外語交流專業知識的能力是專業外語教學的又一個重要目標。國內學生學習英語普遍存在“啞巴英語”的現象,即能夠聽懂但是不會表達,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加強引導,鼓勵學生不要怕出錯,勇敢地把英語說出來。比如,我校生物技術專業英語每次上課為三個學時,如果這三個學時全部由教師來講授,學生必定會試聽疲勞,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我們在每次上課時安排1~2個學生用英語進行PPT演講(每個學生5~8分鐘),要求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生命科學領域的特定專題或熱點話題做PPT演講,這一環節進行的時間不固定,由教師根據每次授課的具體情況自由安排,學生在這一環節的表現情況也將納入平時成績的評定參考。這樣的演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枯燥的專業詞匯會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同時,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十分有效。
4.利用科技短文學習寫作
張元福等以“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為例,探討了以科技論文寫作為導向的專業外語教學模式建構。生物技術專業有其自身的特點,生物學研究有相對較長的實驗周期,本科生對科學研究的實際過程尚缺乏體驗。因此,科技論文寫作是生物技術專業外語本科教學中一個相對高級的目標。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國內高水平的期刊,如《遺傳》《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選取其中一些簡單易懂的英文摘要作為寫作范例教學效果良好。這些已既保證了英文寫作水平,論文的中文摘要對于剛剛開始學習科技論文寫作的學生也非常有益。在初級階段,教師可以選摘其中比較典型的句式讓學生進行翻譯練習,通過不斷的練習和鞏固,逐漸能夠進行比較完整的表述,達到能獨立撰寫英文摘要的目標。
專業外語是專業體系建設的必要組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目標是培養學生在專業基礎上的英語運用能力,包括能夠用英語表達和交流專業知識,熟練閱讀國外專業文獻,并具有一定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目前專業外語教學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給予足夠的重視,從教材選擇、考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充分發揮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其教學質量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鄭世英.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時空,2009(10).
[2]焦述強,陳艷.專業外語教學的幾點看法和認識[J].中國地質教育,2006(03).
[3]甘媛.高校專業外語的課堂教學研究[J].品牌,2013(06).
[4]張會勇,井長勤,朱武凌,豐慧根,楊保勝.分組討論法在生物技術專業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17).
篇7
關鍵詞:翻譯實踐;翻譯評論;創新能力
Abstract: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process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major problem in graduation thesi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is lack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graduation thesis on linguistics, literature, cultural studies, etc.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onduct reformation. The author has attempted some changes, and better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changes, what and how to reform and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inspire this kind of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novation ability
畢業論文,是大學本科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整個大學階段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對于外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論文寫作更是語言及相關科學研究的一次基本訓練,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
近年來,我國高校外語專業在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卓越。但在本科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這一領域還未見正式的調查與研究。畢業論文的撰寫、指導與答辯是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前的一項重大的教學活動,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的大學本科教育的必要環節。目前,教育部又把畢業論文列為英語專業評估的重要指標,然而現狀卻令人擔憂。本文作者在指導英語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時,進行了改革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 英語專業翻譯選題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缺乏創新性
目前,英語專業翻譯選題畢業論文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創新性,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1 選題
根據歷年來學生畢業論文的統計,寫文學的論文最多,這不僅僅是某一屆的個別現象,往屆情形亦如此,而且其它院校也有類似現象。這與文學的影響、文學的吸引力、文學課開課的多少都有關系,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學的資料多而且相對好查、好懂,由于文學方面學生可參考的文獻豐富,因此,論文就會寫得豐滿、順利一些。所以,文學類的畢業論文較多。而翻譯類、教學類和文化類的論文相對較少,這是因為這些方面的參考資料有的太專業,抽象難懂,有的研究涉及大量的數據收集和統計,甚至需要教學實驗來驗證,這些都使學生望而卻步。
1.2 參考資料
隨著教育和科技的發展,參考資料、報刊雜志的數量和來源比從前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利用這些資源。一半以上的同學利用網上資源獲得自己論文中所需要的理論依據和參考資料。參考和運用一切可接觸到的資料是撰寫論文的重要過程,但如何從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過分析吸收到自己的論文中,很多同學一片茫然。大多數學生的論文一半以上是完全借助他人的文章。
篇8
論文關鍵詞: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建設
1.引言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外語界存在著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之區別,前者僅指外語教學中以翻譯促進外語的掌握,翻譯僅是外語學習中的部分目標,而后者則特指英語翻譯專業教學,即翻譯本身就是外語學習的最終目標之一。[1]本論文中取翻譯側重于前者,但兼顧后者,即把翻譯教學當作英語專業中貫穿始終的語言學習活動(包括其中的翻譯課程)來看待。
長期以來,翻譯只是被看作外語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訓練方法或者一般意義上的實用技術,而翻譯教學也通常是一些經驗之談和技巧的傳授教育管理論文,類似于師傅對徒弟進行“傳幫帶”的形式。在中國,翻譯真正作為一種專業來進行系統化的培養還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當然,相關的翻譯教學實踐及其研究也是近年來才真正興起。然而,翻譯教學對于英語語言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既是語言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之一,也是借以訓練與提高目標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2.傳統英語翻譯教學
傳統的英語翻譯教學曾經在英語教學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有學者就指出了當前英語翻譯教材存在著“知識老化,題材、體裁單一”,“缺乏真實語境”等問題。[2][3]
簡單概括而言,傳統的主流英語翻譯教學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
2.1 以文學、會議、旅游等翻譯內容為主,一般實行通用內容翻譯教學。因為英語專業屬于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其翻譯教學也基本采用文學、語言學內容為主,早期翻譯教材里選用較多翻譯材料便是楊憲益和戴乃迭先生的紅樓夢以及早期英語小說的漢譯;另外占比較多比例的是一些會議發言,通常是政府機關會議報告;再有一些就涉及到各地的旅游,一般是中國的名勝景點等。[4][5][6]這些翻譯材料顯然是翻譯的經典,加以認真研究和反復揣摩對于任何一個翻譯學習者都將受益非淺。然而,當前翻譯市場的主流卻并非這類文學作品或者重要會議的報告和重要名勝的介紹。因為這些內容通常已經由專業人士完成,并形成較固定的譯法,在翻譯人員的選擇方面也已經穩定在特定高校畢業生當中,并不會考慮一般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2.2 翻譯練習以虛擬化場景為主。傳統的翻譯教學一般選擇虛擬內容進行練習,較少觸及現實翻譯教育管理論文,離學生現實較遠。這主要表現在翻譯素材的選擇上,沒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選擇練習。比如要我們江西省贛州地區的學生翻譯與北京故宮相關的語言材料,或者要求他們去翻譯國家重要會議報告。這些內容與譯者目前乃至未來的生活都相距甚遠,無法激發學生的翻譯熱情。
3.當代英語翻譯教學發展趨勢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翻譯市場的強勁推動下,加上目前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的翻譯教學開始逐漸與市場對接,并在教學方式上日益注重信息技術使用。其特征表現如下:
3.1 實用化。國內的翻譯教學開始走向實用化,教學內容不斷增加翻譯市場中經常出現的材料,尤其是公司技術材料、法律文本(合同類)、企業對外宣傳等方面的內容。
3.2 信息化。主要表現為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的廣泛使用和翻譯語料的收集整理,也包括翻譯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高程度依賴(文檔編輯、翻譯材料收發、資料查找、信息收集等)。
3.3 專業化。這里的專業化是指翻譯領域的專業化。由于不同領域所涉及的具體專業知識差別,不能期望每個譯者都能進行全部領域的專業翻譯。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學好一定的翻譯技巧,然后結合自身情況,深入發展某一領域的翻譯能力將是未來翻譯教學發展的方向。
4.基于地方特色翻譯教學課程建設的意義
4.1 順應了英語翻譯領域專業化發展要求
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各個領域之間的知識差異變得益加巨大,任何一個譯者也無法通曉所有領域的翻譯。采用針對地方特色內容的翻譯教學使英語翻譯的培養在翻譯領域上朝專業化方向發展。同時,精深一個領域的翻譯,也為日后往其它領域擴展打下堅實的語言及翻譯技巧基礎。
4.2 可以強化英語翻譯教學的現實針對性
因為集中于訓練基于地方特色內容的翻譯,其教學比較具體可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操練熱情。學生對于涉及本地的內容一般容易產生親近感教育管理論文,不至于疏遠與抵觸翻譯教學活動。同時,在適當的條件下,這些翻譯教學及相關練習還能直接滿足翻譯市場的需求,使翻譯教學與市場直接關聯起來。
4.3 有助于服務地方對外經濟建設與文化宣傳
通過開發地方特色翻譯課程的教學,培養出的人才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對外宣傳。由于地域差異,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訓練,一般的英語專業人才很難勝任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的經濟發展相關材料的翻譯。根據以往的經驗,不少招商宣傳翻譯材料都表現出對原文主旨的偏離、曲解,原因主要還不是外語能力,而是缺乏對本地區經濟狀況的系統掌握及相關的翻譯知識。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的建設也能起到對外宣傳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比如江西省贛南地區的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歷代有不少名人留駐此地,有豐富的客家文化、蘇維埃革命史等等。另外,有不少針對贛南地區的研究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比如客家文化相關的人類學研究、一些有色金屬的開采加工研究等。這些都需要有更為準確得體的對外翻譯,以更好地讓世界了解贛南文化。
4.4 促進學科交叉研究,創新外語教學模式
地方特色翻譯教學涉及到其它學科,如歷史學、人類文化學、工業技術等知識,這種嘗試有利于推動外語教學模式的創新,也可以豐富翻譯教學的研究,為探索翻譯教學中的翻譯領域專業化發展模式作出積極貢獻。
5.基于地方特色翻譯教學課程建設
5.1 英語翻譯課程建設的基本內容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首先是確定課程性質(含教學目標等)教育管理論文,其次教學內容設置(包括教學大綱,教材編寫或選擇等),然后考慮教學條件創建(涉及信息化技術設備支持及教師隊伍培養等)。
5.2 課程性質。
地方特色英語翻譯教學課程是一門針對地方特色內容的專業領域翻譯教學課程。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應該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英語語言基本功訓練,能閱讀中等程度的英語材料,滿足一般的聽說及寫作要求。以《贛南英語翻譯教學》課程為例,其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贛南地方特色產業、文化及科技等內容的翻譯,做到能較流暢地翻譯相關內容,滿足一般的應用要求。
5.3 教學內容設置。
基于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主要強調與本地相關內容的翻譯教學及實踐,具體表現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以地方材料為主。下面以贛南英語翻譯教學課程的內容為例,說明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內容的設置。
5.3.1 翻譯基本技巧。
這部分內容與其它翻譯課程的內容相似,主要是用于引導學生進入翻譯課程,包括翻譯的基本理論、一般的翻譯技巧、輔助翻譯工具及書籍的使用等。
5.3.2 地方特色相關材料閱讀。
這里主要選擇一些與地方特色內容相關的典型材料供學生進行學習,包括英語和中文材料,讓學生熟悉特色材料的表達和描述。同時配以相關領域的專業常識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相關領域知識,為翻譯做準備。還可以提供相關專業參考書籍、重要網站鏈接等信息。就贛南地方英語翻譯課程而言,涉及的內容包括贛州地理概況、贛南紅色革命歷史、贛南歷史名人生平事跡介紹、贛南政治、教育及社會建設現狀及遠景規劃、有色金屬礦業發展現狀、贛南臍橙等特色農產品、贛南客家文化、采茶戲、興國山歌,還有贛南旅游景點如通天巖、郁孤臺、八境公園、龍南客家圍屋等。
5.3.3 英譯漢實踐。
通過翻譯一些與地方特色相關的英語材料來進行英漢翻譯研究討論。可以從China Daily里選取一些與贛南相關的新聞進行漢譯訓練,或者從英文Wikipedia里選擇一些相關的贛南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地理或者民間文化等內容進行翻譯,或者從有色金屬礦業技術的入門性英語原著中摘取適當的內容進行翻譯。
5.3.4 漢譯英實踐。
有了前面的學習與訓練,就可以開始漢譯英訓練教育管理論文,將一些地方漢語材料翻譯成英語。可以選取翻譯市場上常見的翻譯內容作為翻譯實踐與研討的材料。比如本地經濟形勢介紹、交通及市場狀況描述、特色產業的發展形勢、地方文化的對外宣傳描述等內容。就贛南而言,可以針對贛南的交通、有色金屬采礦及加工發展情況、贛南臍橙的產業化運作、贛南客家文化在中國及世界的地位、以及一些旅游景點如崇義縣陽嶺國家森林公園等等材料進行翻譯。
5.3.5 地方特色相關材料的翻譯練習題目及參考譯文。
提供足量的練習材料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翻譯訓練材料可以根據教學進度由學生自行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翻譯練習。教材附有相應的參考譯文,以供學生揣摩語言組織、語義處理技巧,不斷提高翻譯水平。
5.4 教學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翻譯教學形式在不斷更新,由于地方特色翻譯教學屬于具有市場針對性的專門課程,其教學形式需要深入研究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課程的開發涉及到教學大綱的制定,其中包括教學目標、課程性質、教學課時分配、課堂組織形式等具體操作細節,而這些細節必須要體現出與普通翻譯課程不一樣的特色。贛南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建設在教學形式上主要考慮了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5.4.1 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
目前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上的應用已經得到較多學者的認可。[7][8][9]因為地方翻譯材料相對比較專業化,其內容比較固定,翻譯的重復利用率高,可以考慮針對贛南地方特色的翻譯材料進行語料庫建設,形成一個翻譯記憶庫,在教學中通過共享翻譯記憶庫來輔助學生進行翻譯訓練,同時,將這些學生的翻譯訓練譯文加入系統,反過來又可以進一步充實原有的共享記憶庫。國內目前較為通行的塔多斯(Trados)計算機輔助翻譯系統,可以方便地實現翻譯記憶與共享。目前外語系(部、學院)大多已經建立網絡自主學習系統,在這個系統的基礎上安裝機助翻譯系統極其方便,成本也低廉,可操作性強。[10]
5.4.2 結合田野調查教育管理論文,展開翻譯訓練。
地方特色翻譯主要涉及當地相關內容,可以通過田野調查的方式,使翻譯內容變得具體可感,既可加深學生對所譯內容的理解,也可激發學生的翻譯熱情。比如涉及贛南客家文化的內容,可以到客家文化城或者客家相關歷史文化景點進行實地考察;若涉及有色金屬產業的內容,則可聯系相關企業,深入企業生產工地展開調查研究。
6.結語
本論文以贛南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開發與建設為例,主要從理論上探討了地方特色英語翻譯教學課程的建設,論證了課程開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還研究了課程性質、內容設置、教學形式等關鍵內容。基于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有其重要意義,它可以進一步推動英語翻譯課程的多樣化與專業化發展。由于各種限制,本研究還沒有開展專門的教學實踐,然后根據教學效果進行教學評估,從而得出較為客觀的課程建設結論。這部分實驗教學論證環節將由后續研究來完成。
[參考文獻]
[1]羅選民.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 中國翻譯,2002,4.
[2]姜秋霞,曹進.翻譯專業建設現狀:分析與建議[J]. 中國翻譯,2006,5.
[3]莊智象.我國翻譯專業建設:問題與對策[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5]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6]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7]王立非,王金銓.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方法及應用[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5.
[8]羅選民,劉彬.關于開放型語料庫翻譯教學的思考[J]. 外語教學,2009,6.
[9]徐彬.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設計與實施[J]. 上海翻譯,2010,4.
[10]隋然.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翻譯教學[J]. 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2,1.
篇9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將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定為教育的重點之一。我國也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強調教育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何為思辨力?從蘇格拉底開始,對其概念的解釋就不盡相同。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把思辨能力界定為一種“反思性思維”。Paul和Elder 認為思辨能力的本質是一種關于“思維的思維”藝術[1]。總之,思辨能力是對他人的觀點或假設的理性的反思,反對盲目崇拜,體現批判性和創新性。
國外思辨能力在外語教學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國內外語界在90年代末起也認識到外語學習者思辨力的欠缺,黃源深就曾在1998年和2010年兩次撰文談到我國外語學習者的“思辨缺席癥”[2-3],為外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敲響警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出臺,使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目光投向思辨研究領域。雖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針對英語專業開設的如英語寫作,演講辯論,閱讀等課程方面,面向非英語專業的外語課程也多圍繞大學英語基礎課程,較少涉及其他課程。另外很多文獻都提到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具體如何操作,只是給出一些常規方法,較少有具體的課程設計方案。
下面筆者將結合所在學校的情況,就如何在大學英語中培養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談幾點思考。
Tsui研究了不同類型課程和教學方法或模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發現包括寫作課程和外國語言課程在內的九項課程和學生思辨力的發展呈顯著的正關系,這說明寫作和外語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思辨能力[4]。文秋芳等也強調,“大學外語課程應該成為培養思辨能力的重要載體”[5]。筆者所在大學自2002年起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最新版《江蘇理工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方案(2015)》中提出面向不同類型的學生開設不同的拓展課,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法為主,而不是僅把拓展課開設成培養學生語言基本功的變體。故筆者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業,提出開設“歐美童話”(暫定名)的設想。
二、拓展課程概述
“歐美童話”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中開設還是首次,沒有現成教材可以使用,所以教師將收集整理資料自編教材。該課程將面向非英語專業已通過大學英語四級的大二學生。與同年級的其他學生相比,這些學生已具備較高的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語言能力,鑒于童話故事簡單易懂的特點,他們在理解故事內容這一點不會存在問題。
(一)教學目的與考核方式
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使學生掌握童話的基本知識,包括其定義與特點。以經典童話故事《灰姑娘》為例了解童話的起源、發展與傳播。(2)使學生了解當前主要的理論流派和研究方法,并借助以上方法多角度比較、分析童話文本。(3)教師指導學生收集資料,確定主題,寫出簡單的評論文章或進行口頭發言。每周2課時,整個學期16周,共32課時,2學分。
課程為考查課,學生成績以學生出勤,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作業和學期小論文四方面為主要依據,四者分別占10%、20%、30%、40%。作業主要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針對某個話題,小組成員共同收集材料,找到恰當的切入點,最后用PPT在20分鐘內向全班展示。學期小論文要求學生圍繞本課程,自選論題,獨立完成材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最后用小論文形式呈現研究結果,中英文不限,全文約500字。
(二)教學方法
童話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已具備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語言理解的層面不會遇到困難,基本無需教師對語言知識點進行講解。他們的問題在于缺乏對英語文學知識的基本了解,沒有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他們現有的知識儲備還不足以讓他們自由地展開討論,所以本課程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賴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
另外,Tsui在對影響思辨能力發展的七種因素所作的分析中發現,“文章評論、獨立研究、小組合作、課堂口頭報告、論文寫作考試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6]。基于Tsui的發現,本課程中會穿插上述活動。
三、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設計
按照教學內容的安排,本課程第五講將圍繞當代《灰姑娘》的改寫,分析安妮·賽克斯頓、歐爾佳·布羅瑪斯、羅爾德·達爾、坦尼斯·李的再創作(以上作者的文本會在自編教材中給出):賽克斯頓以辛辣的諷刺揭示《灰姑娘》中將女性物化的社會現實;布羅瑪斯用第一人稱讓以灰姑娘為代表的廣大女性大膽地發出要擺脫男人的束縛,回到姐妹中的吶喊;達爾以生動幽默的語言塑造出主動追求幸福的灰姑娘形象;李更是顛覆了邪惡后母、善良王子這些傳統形象。筆者以該講為例,借用文秋芳思維能力層級模型(參見表1)[7],將培養思辨能力細化成一系列培養目標(參見表2)。
表1 文秋芳思維能力層級模型
四、拓展課程對教師的要求
(一)對教師專業知識提出更高的要求
課堂雖然不再需要對單詞和句子語法的講解,但學生首次接觸分析英語文學文本的方法和技能,“獨白式”的傳授作用還是十分重要的。這就對任課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需要有具備扎實專業知識的教師的引導,因此為人師表,若自己都無法掌握文學創作與批評的脈絡,又如何去肩負起引導者的角色呢?另外,如前文所言,本課程需要學生分組完成相應任務,用PPT的形式呈現給大家,這也要求教師在對他們的發言進行評價時,不能只局限于 類似“good”這樣籠統模糊的評價,需要比學生技高一籌,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找出學生發言中的不足,看到更深層面的東西。
(二)教師應具備開放思維
教師要放下“架子”,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愉悅開放的氛圍,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體會到自由、平等和尊重,鼓勵他們提出不同看法,質疑同學甚至教師的觀點,倡導討論式、辯論式的教學方法,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思維能力的提高會讓學生受益終生,可以讓他們日后在工作領域更加得心應手。但是思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不是通過一個學期一門課程就能快速見效的,只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外語教師更是要利用自己在語言上的優勢,中西結合,為培養新世紀創新型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Paul,R.& Elder,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Best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
[3]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 席”[J].外語界,2010,(1).
[4]Tsui,L.Courses and Instruction Affecting Criti- cal Think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9,(2).
[5]文秋芳,孫旻.評述高校外語教學中思辨力培養存在的 問題[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3).
篇10
一、現狀
1.外語考試。按現政策規定,各地每年都要組織一次考試,參考者一次及格,可在兩年內有效。用此辦法,來促進廣大醫務人員積極學習外語,提高整體外語水準,是很有幫助的.但在一些地區,卻出現了這樣一種奇怪現象:一些人外語基礎很差,靠熟記中文套外文的辦法,考試能順利通過.如果在考前提示重點和范圍,這種辦法更能奏效。而有些正規的本科生,有一定外語基礎,卻不一定能完全通過.因此,目前施行的外語考試內容、方法不能正確的反應參考者所掌握外語的真實情況。
2.文憑是反映一個人接受基礎和專業教育,掌握科技知識的重要依據.也是目前職改中不可缺少的參考條件。現在不管學識如何,只要有文憑就行。有些人確實沒有什么學識,但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卻持有大學本科、專科、中專文憑。這種學識和文憑不統一的現象,有些是前一時期.社會亂辦學、亂辦班造成的。給文憑認可帶來一定的難度。也給投機者鉆了空子,占了便宜。職改部門只重文憑忽視學識,給不會投機鉆營而有真才實學的專業人員的職稱晉升帶來了困難.
3.,在中、高級職稱評審中,是不可缺少的條件。而當今,只要有錢,就可買到刊、書號,只要舍得花錢,就可以發表文章,也可以拿到論文證書.論文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了。目前我國衛生界,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能拿得出高水平科技論文。而虧搞嘆稱評定的人員及專家評委們,不同論文質量如何,只要有文章發表就行最多過間一下文章是否對口,或刊上的間題.從不進行論文評審,也沒有更不可韶進行淪文答辯。
4.職稱評審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細致而又比較公雜的重要工作.它關系到單位安定和評審對象切身利益.要求盡盤做到公道、合理、不拘私情.而當今社會上,存在一些消極因索和不正之風.也確實影響或左右著評審工作.出現一些不公、不合理現象.因此挫傷了一部分人的積極住。也給單位安定和管理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二、原因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鍵全,是造成醫療、衛生系列職改出現一些問題的客觀原因。
2.領導力度不夠,是醫療、衛生系列職改中出現問題的主觀原因.每年職改時,都強調要加強碩導,特別要加強黨的領導。而實際工作中,仍然靠少數幾個專職人員和評委們來確定。有些是明顯的間題,也不能及時糾正。
_3.宏觀控制不全,徽觀調控不力.目前施行的醫療、衛生系列職改,上級主管部門只制定政策,下達各崗位指標.而這些政策、指標如何落實封個人頭上,下面在理解或執行上有偏差,如何糾正.卻沒有具體部門過間,微觀上出現各行其是現象。
4.有些人的人生觀伺題沒有解決.目前,執行的工資政策,是與職稱掛鉤,一些人在利益的驅動下,不惜一切代價,運用非法手段,來搞所謂的競爭。而不是在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多作貢獻上來競爭。
三、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力度。首先要加強和完善各級職改領導小組和評審組織.將那些責任性強,大公無私,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充實到職改領導小組和評審組織內。發現不負責、拘私情、搞關系的,應及時擻換。有問題的,及時協調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