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功能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4:54: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化功能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文化功能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國際新聞跨文化傳播價值觀文化功能

文化是人類學和社會學的一個基本概念。中國學者對文化的界定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包括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

西方有些學者認為,"文化是由價值、信仰、標準、規則、符號、意識形態等多種元素構成的,是一種精神產物;另一方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整體生活方式,他們的人際關系及個人態度的體現……文化有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方面,它們是某種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通過社會化的過程(例如學校,大眾媒介和宗教)在社會成員中傳遞并鞏固。

不言而喻,國際新聞屬于文化的范疇。從文化角度而言,國際新聞傳播是一種典型的跨文化交流。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國際新聞的傳播也是價值觀的傳播,美國社會學家赫伯特·甘斯說,"新聞本身不局限于對真實的判斷,它也包含著價值觀,或者說,關于傾向性的聲明。"他認為,在西方各國,新聞報道的基礎是媒介認為國家和社會應該如何的圖景,媒介不僅僅是在報道正在或已經發生的事實,還在或明或暗地提倡反對什么,以其理想的圖景力推主流價值觀。

赫伯特·席勒認為,文化產品和服務提供的并不僅僅是消息和娛樂,同時也是傳播社會價值和政治觀點的工具,它們會對全社會的精神結構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教會和大眾傳媒是維護西方主流價值觀的兩大精神支柱。研究發現,大眾傳媒對受眾的影響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有適度的效果。中國也有學者認為,國際新聞作為一種文化產品,一是為了贏利,二是作為文化的生產和傳播活動,其中流動的是意義、價值,它超越具體功利而與人的精神世界相關聯。

如果把國際新聞放在文化帝國主義或媒介政治經濟學的視野下進行觀察,國內外有兩種代表性的觀點:一是批判性的觀點,它認為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帝國主義,只不過是全球文化受到西方或美國文化主導的委婉說法,認為西方文化會將其他文化同化。因此主張要與全球化保持距離,主張文化的自主性,并提出國家文化安全的說法。例如,以華勒斯坦(Wallestein)為代表的"依賴/全球系統(Dependency/WorldSystemTheory)認為:在全球系統中,所有國家通過交往而相互依存、聯系,經濟一體化將各種文化、政治整合在一起。然而經濟力量的差異導致了國與國之間交往的不平等。發達國家總是利用自己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優勢,將一些不平等的新聞交流條件強加于發展中國家頭上,并對發展中國家予取予求,使得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從而造成了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在各方面的依賴。

嘎爾滕(Galtung)試圖用"帝國主義結構論"(StructuralTheoryofImperialism)來揭示這種依賴關系的實質。他提出了著名的"中心一邊緣結構"(Center-PeripheryStructure)概念,認為在"中心一邊緣結構"中,發達國家處于中心地位,發展中國家處于邊緣地帶。這種結構實質上是全球帝國主義的表現。

中心國家在國際新聞傳播中充當主角的表現形式有兩種。首先,作為產品形式的國際新聞傳播,絕大多數內容都是關齡中心國家的報道;其次,作為國際新聞傳播領域最大的傳播者,在國際新聞輸出和期刊貿易的數量上占據著中心地位。邊緣國家由于沒有占據全球傳播系統的中心地位,任何產生于或關于這些國家的報道都得通過更多關卡的過濾,才可在國際新聞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中心國家與邊緣國家之間還存在著另外一級:半邊緣(Semi-periphery)國家,在中心與邊緣國家之間起著橋梁作用。雖然半邊緣國家與中心國家的交往較之邊緣國家更為頻繁,但在與中心國家相關的報道中,半邊緣國家總是充當配角。而邊緣國家全靠另外兩級的國家在國際新聞交流市場上提攜自己,方有機會在全世界面前"露臉",如果報道空間有限,邊緣國家便免不了被省略掉的命運。

按照通常的分類法以及考慮到不斷變化的新聞中心等因素,現在的"中心一邊緣"國家劃分情況是:美國、西歐(特別是英、德、法)、日本、加拿大為中心國家;其他歐洲國家(如瑞典、瑞士、俄羅斯)、亞洲的中國、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拉美的阿根廷、墨西哥,非洲的埃及為半邊緣國家;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包括獨聯體的一些國家)是邊緣國家。

這種"中心一邊緣結構"的國際新聞傳播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文化帶來了什么不良影響呢?西方新陣營的學者們認為,美國媒介帝國主義把美國特定環境下產生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文化范式包裝成普世的、永恒的真理,其實質是使美國霸權在哲學和道德上合法化。美國媒介帝國主義嚴重污染了世界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威脅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在中國,也有學者認為,"信息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的美國化,美國憑借強大的媒介力量,利用商業化的手段,向世界推銷著美國式的文化,不僅經濟不發達的的發展中國家的文化受到了威脅,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也深受其害……

還有中國學者認為,媒介帝國主義是通過文化全球化,最終實現以西方"化全球"的目的。這是新一輪的"殖民"一"文化殖民"。目的是將"我們"變成"他們",達到"不戰而屈人"的目的。

與上述觀點相反的西方自由派觀點認為,文化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和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圍的勝利。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后,這一觀點得到強化,認為全球化不僅不可避免,而且合乎社會的需要,不同文化之間的不對稱關系是可以接受的。

對于上述有爭議的觀點,有些中國學者的看法顯得更為理性和務實。在他們看來,"單純強調''''文化人侵''''及''''美國化''''的概念只是夸大了強勢文化以及美國對弱勢文化的影響,這對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是不利的。""文化間的相互影響從來就不會間斷,沒有必要擔心東方文化會被西方文化''''殖民'''',也不用擔心一國文化會淹沒在全球化的趨同性中。

作者本人認同上述中國學者的觀點。就國際新聞的跨國傳播而言,有些因素,如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可以阻礙外國節目的流通,使外國節目的影響遠非文化帝國主義論所預言的那樣厲害。另外,在討論新聞節目的全球傳播效果時,還要考慮到受眾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受眾不僅偏愛本土的節目,而且對外來的節目也會進行本土化和個人化的解讀,這種解讀有順從式、對抗式和協商式。

例如在"9,11"事件的報道中,世界各地觀眾看到的電視畫面大概是一樣的,但對此的反應并不一致。在西方世界,大部分觀眾認為這是所為,對他們的行動表示義憤和遣責,但在亞洲有些國家,不少人為這場攻擊叫好,認為美國"活該"。對國際新聞的傳播效果分析不能僅滿足于內容分析和節目流向分析。它對受眾文化認同的影響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絕非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為此,試圖從價值觀建構的角度,對國際新聞這種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功能進行探討。

跨文化傳播可分為三個主要層次:一是跨文化人際傳播,二是跨文化組織傳播,三是國家之間的跨文化傳播,即不同國家之間利用大眾媒介進行的信息交流。而國際新聞就是屬于這個層次的跨文化傳播。

國際新聞的文化功能主要通過對包含在新聞中的價值觀的傳播而實現,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國際新聞傳播是一種新的價值觀建構方式,對人們價值觀有一定的作用和影響

在傳統社會,人們價值觀的建構主要是通過群體參與獲得的。人們在家庭、鄰里、村莊和社區等社會群體參與過程中,主要通過人際交流獲得文化的價值觀。小至群體、社區,大至國家、民族,都呈現為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封閉系統。人們生活在相對孤立,彼此隔離的環境中,對他民族的價值觀很少感受和感知,因此在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中保持基本相同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

在現代社會,國際新聞作為一種跨越時空的跨文化傳播,也跨越了各種社會共同體。國際新聞作為一種具有文化價值的信息,并不只是在一個共同體內傳播,或者由一個共同體傳到另一個共同體,而是許多社會共同體同時獲得同一文化信息。國際新聞通過大眾媒介跨越了國家和民族的界線,使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共同體同時感受和感知國際新聞信息中所包含的價值觀。整個世界成了一個"地球村",使以前彼此隔絕的村民們有機會和條件分享與交流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也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

因此,在大眾傳媒社會,國際新聞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價值觀的建構方式。例如在亞洲,隨著全球化的到來,人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外國的新聞節目或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有些亞洲國家的政府認識到本國的電視,尤其是新聞節目,是建立社會共識和文化認同的重要渠道,所以對西方新聞節目的進口有一定的限制措施,而且還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資助扶持本國的電視。

二、國際新聞對建構人們價值觀的傳統內容也有所改變

在傳統社會,文化傳播的內容主要是本民族或國家的經驗知識、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禮俗文化觀念。在現代大眾傳媒社會,作為跨文化傳播的國際新聞涉及到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藝術等各方面的最新發展信息,它豐富了文化傳播的內容,對一個民族或國家知識體系的更新和發展有一種推動作用。文化系統也表現為一種知識體系。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一個民族要獲得發展的持久動力,必須與時俱進,通過類似國際新聞傳播的跨文化交流和自我創造來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人們通過國際新聞感知世界,所獲得的文化信息容量大大超過了傳統社會,有助于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上所述,國際新聞傳播的知識信息含有價值觀的成份在內。雖然并非每一條國際新聞都是如此,但作為整體的國際新聞體系,是必然為某種主流的價值觀所影響或操縱。一個民族或國家主流價值觀在一定時期內,相對其他民族或國家不可避免地有高低優劣之分。特別是對于一些文明程度相對落后的國家或民族而言,要獲得跨越式的發展,更應把國際新聞作為一種渠道,來了解、吸取其他民族價值觀中的優秀成份。落后就要挨打,這種落后內涵應當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價值觀的落后,歷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

三、作為跨文化交流的國際新聞傳播增強了建構文化價值觀的強度

在傳統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節奏,社會交往和文化傳播的速度非常緩慢。人們生活在一種松散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中,文化資源極其稀缺。類似國際新聞傳播這樣的跨文化交流活動很少,獲得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資源更是來之不易,主要依賴于宗教傳播、戰爭傳播、經貿往來獲取文化信息。

進人現代大眾傳媒社會后,國際、國內新聞傳播日益頻繁,甚至出現了信息超載和信息爆炸,文化傳播帶來了信息密集型社會。帶有不同價值觀的國際新聞信息跨越了傳統的國家和民族界限,互相交流碰撞,對人們價值觀的構建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伴隨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速,文化全球化也隨之而來。國際新聞傳播作為一種跨文化傳播,其實是不同文化資源在全球的再分配和重組。這種再分配和重組不一定是均衡公平的。某種程度上它是以政治資源和經濟資源作后盾的。但總的來說,國際新聞傳播作為跨文化傳播的一種形式,使人們能分享彼此有價值的文化。當然也易導致價值觀的同構化趨勢和思維的同構化傾向。對此,有學者認為是"偏狹的傳播機制"造成的。所謂"偏狹的傳播機制",或者是以集權主義的權力運作方式和思想統制的形式,實現信息的單向,片面的傳播;或者是在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建立政治經濟文化權力的單向流動與單一控制,以至個性消失,界限消失,文化的多樣性消失,出現受資本主宰的,虛擬的國際社會或"時尚感覺"。

四、小結

篇2

宿舍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的衍生,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于學校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和環境之中,是指依附于宿舍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它既包括校園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師生的價值觀念、群體心態、校園輿論等等。它以宿舍成員共同的價值觀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價值準則、群體意識、行為規范、公共行為和學習生活習慣所組成,是由宿舍成員共同建立和長期形成的、潛移默化的氛圍和影響力。因此,職校宿舍文化的概念界定是不可含糊而過的一個問題,筆者根據職校的特點,嘗試將職校宿舍文化的概念界定如下:針對16至19歲學生的年齡層次,依附于職業學校這樣的載體,反映和傳播的文化既要符合學校的制度,又要考慮學生個性的發揮,更要兼顧所學的專業特色,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化有機結合體。

(一)職業學校宿舍文化的一般性

1.分離性特征聯合國國際21世紀委員會主席雅克?德洛爾在《論未來教育》一書中指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笔袌鼋洕母咚侔l展導致社會競爭加劇,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使生存教育更加重要。職校學生中多是獨生子女,且大多第一次離家寄宿,生存能力普遍缺乏。在我校每年的新生入學場景中,父母在宿舍里忙前忙后,子女在一邊閑來無事是較普遍的現象,導致住宿期間自理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因此對他們進行生存教育十分必要。2.感染性特征人是群居的動物,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用在宿舍文化的相互感染上同樣適用。同一個宿舍的在長時間的相處下,耳濡目染,相互學習彼此的優缺點,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大部分同學在經歷校園活動時做出的決策會受其他宿舍成員的影響,只有極個別的同學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因此宿舍文化具有極強的感染性,宿舍某一人的某一些品質例如:積極上進、守望相助、講究衛生等會成為這個宿舍的集體品質,反之,某一人的好逸惡勞、頹靡不振、冷漠自私也會影響整個宿舍。

(二)職業學校宿舍文化的獨特性

1.專業化特征職業教育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強調動手能力培養。職校的宿舍文化一般與所學專業和課程相結合,在宿舍的內部建設中,每間宿舍除了要達到的諸如:地面干凈、學習與生活物品擺放有序這些常規要求之外,各系部可因地制宜,將自身的專業特長滲透到宿舍文化中,使宿舍成員的技能得到有效提高,例如,筆者所在學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會在宿舍內張貼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甚至室內藝術設計方向的學生會重新設計裝潢其宿舍;服裝設計系則是會將縫紉布藝的元素體現在宿舍內,統一的床帳、統一的靠墊坐墊等,無不體現出專業化特征。2.封閉性特征就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職業類學校的后勤化管理就略顯滯后。由于空間的局限,宿舍區主要由一間間宿舍構成,缺少一個公共活動的區域,導致住宿生回到宿舍區域等于直接進入自己的小天地中,宿舍間自發性的互動甚少,造成職校宿舍文化的相對封閉與單一。同時,我校根據學科的特點,將大部分男生劃分在一個校區,女生劃分在另一個校區,長期的人際交往中都相對缺乏異性的正常參與,久而久之,投射到宿舍文化上也表現出狹隘封閉的一面。

二、德育功能在職校宿舍文化建設中的體現

宿舍是職校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職校宿舍文化是作為一種子文化,產生于學校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和環境之中,毫無疑問,它總是會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對大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以及職業素養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發揮重大作用。

(一)宿舍文化建設體現出的生存教育功能宿舍文化的首要環節是宿舍文明,包括宿舍環境文明、住宿生行為文明等方面,屬于生存教育的功能范疇。如室內外環境保持清潔衛生,物品放置整齊有序—被子疊成豆腐塊,鞋子擺成一條線,臉盆牙具排成線。整齊劃一,嚴格規范,起床入寢有章必循等。這些可培養學生自我料理個人生活的能力;嚴謹有序的生活作風;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從而達到居住環境和個人起居生活文明化。寢室同學舉止合乎規范——開門輕輕,關門悄悄;說話講教養,辦事講形象,此為人際行為的文明化。這些可增強同學與人共處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生活修養。大學生人際行為文明的關鍵是室友的長期共處,在互助磨合中成長。容人律己,。培養理解和寬容之心,悅納別人的同時,感到被悅納的快樂。培養同學與各種人長期共處和處理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

(二)宿舍文化建設體現出的律己與律他相互促進的功能宿舍是校園里參與人員最廣泛、最具自主精神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在這里得到淋漓盡致地證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生活起居,自我料理,“自己的事自己辦,自己的家自己管”。無處依賴的生活,增強了自主性。在學校,同學們一般以單個寢室為單位參加班級,以班級為單位參加系部,以系部為單位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這樣不僅鍛煉、完善了自己,而且使一些原本缺乏獨立性、自主性的學生在寢室文化的熏陶下也形成了“自立為榮,自主為本”的思想意識。

三、開拓職業學校宿舍文化的方法

(一)制度落實與完善設施建設并重建立健全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各種規章。學校制訂如《學生宿舍管理條例》、《學生宿舍治安管理條例》、《宿舍衛生管理條例》等一系列規章條例。建章立制固然重要,宿舍文化建設的重心更應放在制度的落實上,首先要讓學生認真學習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遵守、認真執行。要狠抓學生日常管理和行為養成,要把學生在宿舍內的表現與其綜合測評、評獎評優等掛鉤,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推進物質文化的建設,學生宿舍是開展宿舍文化的載體,建設好的宿舍文化離不開宿舍硬件的支持。我們應完善學生宿舍的各項設置建設,優化學生的住宿生活環境,在宿舍內部盡可能的增加現代化的通信設備,如借助電視屏幕來宣傳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表彰一些學生先進典型,還可以天氣預報、對某某同學的生日祝福或失物招領啟示等生活化的。另外,盡可能的開辟一些文化活動場所,例如住宿生周末影院、閱讀沙龍、情緒宣泄室等,豐富住宿生的休閑活動空間。

(二)宿舍文化活動上傳統與創新的并舉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宿舍文化中最活躍的因素地是與學生思想發展聯系最緊密的因素。因此,宿舍文化的健康穩固發展,必須依靠一定的活動來推動。宿舍文化活動是從抽象的理論原則轉換為形象化的活動,起到把枯燥的說教生動化的作用,圍繞宿舍的布置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寢室文化設計大賽”、“我的地盤我做主”、“宿舍勞動技能競賽”等。同時,在設計活動的理念上可以適當的創新,活動的組織者由教師向學生的轉換,活動實施權利的下放;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如由室內轉向室外,布置走道、讓墻面“說話”,再如“交換空間——你的地盤我做主”。抓住學生的好勝心理,舉辦主題各異的競賽,如、生活物品DIY大賽、包餃子大賽、疊被子大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而且美化了生活環境,優化了育人場所,提高廣大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

(三)創建學生管理隊伍和樹立學生典型并行為保證住宿生的安全,便于管理者第一時間掌握宿舍區的情況,職校要在宿舍區成立學生會宿管組織,搭建宿舍管理網絡,積極引導和支持學生宿舍宿管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宿舍管理,增強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宿舍文化建設因根植于學生這個群體,學生一般自我表現的愿望比較強烈,他們渴望展現自我才華,提升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讓學生來參與宿舍管理,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者要重視典型的示范作用。學生中的優秀者,不論是成績優秀還是校園活動積極分子,或是在特殊事件中表現出高尚品質者,以及一切有個人特長的學生,都應該給予積極引導,形成優秀的示范群體,在他們自身不斷要求進步的同時來影響整個的學生群體。

篇3

一、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及功能

學界對“班級文化”理論的闡釋不斷深化,諸如,亞文化視角認為,“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大多數成員在學校環境中基于相互交往而產生的生活式樣。”[2]文化綜合體視角認為,“高校班級文化是經過反復實踐而創造的對班級成員的行為模式起導向和約束作用的文化綜合體。”[3]雖然學界研究的視角不同,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發現其最基本的內涵,主要包含從社會文化、大學文化、青年文化三個維度對大學班級文化進行剖析。首先,從社會文化維度,大學班級文化在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傳播、借鑒先進外來文化,培育并創新新型文化的同時,將自身與社會文化有機結合,是社會文化發展最為牢固的根基;其次,從大學文化維度,大學文化通過促進、提升班級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尺度等產生積極影響,輻射到大學的各個領域,推動班級文化與大學文化的共同發展;最后,從青年文化維度,“青年文化是得到青年基本認同的獨特的價值體系、行為規范以及生活方式的總和”[4]。大學班級文化的主體是青年人,它是凝聚青年人的精神紐帶,體現著青年人的思維以及對大學班級文化的認同感。雖然不同時期大學班級文化會產生變化,但大學班級文化中始終彰顯著青年人特有的氣質和精神的價值觀。

明確“大學班級文化”的基本內涵是探討大學班級文化建設功能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問題進行分析則是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要求。大學班級文化建設就是指在社會文化、大學文化、青年文化的浸染和影響下,發揮其釋放、滲透、促進、提升等特有功能,并通過擴寬渠道、凝聚共識、聯結生活、選擇高雅文化,從而實現班級文化主體的認同和內化。

(一)釋放自由功能

“班級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每個學生獲得自我教育的自覺意識與能力”[5]。釋放自由功能是指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將班級學生追求內心自由、生命自由,成為實現理想、促進班級學生全面發展的真實要義,并讓班級文化成為學生陶冶、鍛煉、反省、培養的精神搖籃。大學班級文化為學生綻放自由、釋放生命的原始能量提供一個自由的生態環境。“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6]大學班級文化建設釋放自由的功能主要是通過營造寬松環境、搭建實踐平臺等方面不斷發揮作用。釋放班級學生自由主要體現為兩個優勢:其一,激發班級文化主體的創新能力。自由使創造綿延,班級學生按照新的方式對原有的信息進行重新組合和聯想,從而形成獨有的個性特征,進而成為具有創新個性的班級主體。其二,喚醒班級文化主體的自我意識。倡導彰顯學生個性、重視學生個人意愿表達的班級目標與正確價值觀,使其成為班級學生認同的深層次的行為準則,喚醒班級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滲透主流價值功能

“高校班級文化建設就是要千方百計、不遺余力地使這些主導文化進入班級,并被班級文化主體認同和內化。”[7]班級文化建設具有把社會主導文化滲透到學生中并被學生吸收、內化的功能。所謂滲透主流價值功能,是指通過班級文化環境、活動等間接的文化形式將正確的價值觀進行滲透性引導,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在吸收、整合、內化的過程中提升其思想品質和素養的功能。一是通過主題滲透。通過理論知識研討、名師座談等渠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教育內容的問題與觀點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二是通過實踐滲透。利用班級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等平臺,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引導行動,在行動中滲透知識;三是通過環境滲透。通過硬件環境、制度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網絡環境的滲透,使其發揮潛在的導向作用。

(三)促進對話交往功能

“大學班級文化的移情、承載和凝聚的功能,會通過各種形式和傳播載體,對大學生的精神面貌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3]促進對話交往功能是指利用班級活動、班級網站等載體,以提升班級學生的對話意識與創造對話情境為前提,借助適宜的主題與時機,促進輔導員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精神交流與自由對話,并實現班級文化與校園文化、社會文化的相互聯系。首先,提升班級學生對話交往意識,創造良好的對話交往情境。輔導員以“激發者”的身份,鼓勵學生彰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心靈世界,從幫助與關懷的視角喚起學生對話興趣。其次,找準對話交往的主題與時機。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正確引導性的主題開展班級文化活動,正是激發學生思維與言語能力的重要環節。最后,促進精神交流與自由對話。“對話的深層蘊意就是精神交往,其目的是促進人內心世界的豐盈,實現人心靈的陶冶和充實”[8]。大學班級文化建設就是以人性為出發點,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表達思想的能力,通過知識傳授、生命領悟、行為規范等方面,激發班級學生心靈碰撞,產生共鳴。

(四)提升精神品質功能

提升精神品質功能是著眼于教育者有意識指導和受教育者潛意識接受,主要以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方式引領學生的價值選擇、精神品質和理想追求,促使班級學生追求高層次、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和激勵的作用。”[9]為此,運用好班級文化形態中的提升精神品質功能是開展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路徑。一是培養班級學生的理性自覺,這種獨特的理性自覺不僅將學生的生活意義、價值實現與美好生活的普世價值相聯系,與校園、社會發展相聯系,而且將自己的幸福生活與班級成員的幸福生活相聯系;二是培養班級學生追求卓越、優秀的精神動力,幫助班級學生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建立良好的精神世界;三是培養班級學生審思明辨的能力,引導學生明智地處理社會、班級以及個人事務。

二、大學班級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大學班級文化建設,雖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在開展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一定的困境和問題。

(一)在順應中逃離自由

在當前的大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大學管理者遵循著馬克思所說的“形成真正集體的前提條件是個人自由,集體不應該成為個人自由的束縛和絆腳石,而應該成為個人自由的重要條件。”然而,在開展大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在順應中逃離自由”的問題十分突出,究其深層原因就是對“自由”本質內涵的錯誤解讀,以及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行動上發生了偏差。其具體表現為:一是一味地追求物質主義、實用主義。在充滿種種利益誘惑的市場社會,存在著在順應中媚俗的大學班級文化,正如錢理群先生哀嘆的“我們在培養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二是將自由等同于絕對自由,也就是無任何限制的自由。在大學班級文化建設中,部分班級學生認為“隨心所欲”最重要。然而,“自由和約束是不可分開的統一體,沒有絕對的自由,也沒有絕對的約束,二者互補互滲。”[10]因此,長期地不能正確地認識自由、理解自由,將導致班級學生認識問題發生偏差、對待事情極端化。

(二)在功利中逃離價值

在開展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大學班級文化異化為犬儒文化,一種順應主義的文化。受網絡媒體錯誤引導的影響,班級學生在功利中逃離價值的問題表現得最為突出。“辨不清個人理想與他人理想之間的關系,導致個人主義滋長;重視追求物質生活之夢,輕視對精神生活之夢的追求”[11]。究其深層原因,就是對主流價值的錯誤認知。其具體表現為:一是功利主義成為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使學生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很少關注集體利益。學生在參與活動之前首先考慮的是能否對自己的專業能力、人文素養有幫助,自己的投入與回報是否成正比。“較強的目的性導致部分同學對自己目標以外的其它事情不聞不問,認為參加活動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因而拒絕參與班級活動”[12]。二是功利主義使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形式化。學生認為班級開展班級文化活動完全是在做表面功夫,追求形式。三是功利主義使價值取向個人化。學生一味地追求顯性的、即時的效益,并不考慮對自己長遠的影響。因此,學生在功利中逃離價值問題將直接影響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開展。

(三)在形式中逃離對話交往

班級文化活動是開展大學班級文化建設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現形式。但目前大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著班級文化活動形式化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深入、持續性。班級活動只是停留在“活動”表面,沉醉于只有概念沒有多少實際內涵的“空中樓閣”式的班級文化,把大學生的真實生命丟得干干凈凈,脫離了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13];二是缺乏創新性。班級文化活動主要以傳統的娛樂形式開展,未能實現開展活動的真正意義,“并未為人們提供一種充分體現尊嚴和生命價值的理念信仰,使之成為生命意義新的蔭庇所。”[14]而且,開展的活動過于重視數量而缺少對質量的關注,導致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的倦怠,以及對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削弱。“對待班級文化建設,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號召上,也不應‘大呼隆’運動式地開展,必須重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一個思維創新的空間,一個實踐的舞臺”[15]。因此,班級文化活動是否具有持續性、創新性、主導性將會影響開展的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功能發揮。

(四)在追求外在時尚中喪失精神品味

“人的精神品味是對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開掘,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柱。”[1]從當前大學班級文化建設來看,班級學生存在著在追求時尚中喪失精神品味的問題。一是班級學生主體選擇具有盲目性,素質具有差異性,認識具有封閉性;二是功利化問題日趨嚴重,對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存在偏差。其具體表現為:首先,盲目追求時尚。班級學生呼吁舉行以時髦的節目、話語為主題的班級活動,但在活動中卻“忽視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在班級塑造中獨特的地位,并沒有將行為、物質、制度、精神等層面的班級文化深層融合”[16]。其次,缺乏精神自律。在行動中,大學生往往處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他們的精神生活并沒有因為物質生活的滿足而自動地獲得相應的補充。因此,在追求時髦中喪失精神品味將直接影響班級文化建設價值的體現。

三、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

開展大學班級文化建設首先是要在保證學生與教師有一個正確定位的前提下,積極擴寬教育渠道,搭建實踐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才,這樣才能切實增強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實效性。

(一)擴寬渠道,讓大學生思想自由釋放

大學生思想自由釋放將直接影響著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整體定位與實施效果。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上擴寬班級文化建設的渠道,釋放大學生思想自由是開展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首先,擴寬教育渠道。通過利用主題研討的形式,以“國家夢·社會夢·我的夢”為主要內容,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熱點進行每周固定的研究討論,以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養教育;其次,擴寬宣傳渠道。通過利用班級宣傳欄、海報、編排話劇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正確的思想傳遞給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最后,擴寬網絡渠道。“調查顯示,新媒體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重要渠道和方式。”[17]由此可見,網絡渠道成為大學生最典型、最重要的教育途徑,并起到促進教育渠道、宣傳渠道的作用。網絡渠道主要通過利用班級網站設立“班級文化建設,從我做起”為主題的討論專欄,為班級學生創造溝通、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并建立專欄維護、監督小組,以保證討論專欄的持續性、話題的準確性以及班級成員的參與性。

(二)凝聚共識,在尊重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礎上,回歸社會主流價值

“文化多元化使整個社會不再有至高無上的文化權威,人們的道德行為也失去了解釋標準,造成了價值選擇的迷茫、價值尺度的失衡,大學生也只能跟著感覺走”[18]。因此 ,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基礎上,回歸社會主流價值至關重要。“尋找主流價值取向歸位的途徑和方法,要在充分認識大學生價值取向多樣性、差異性和超前性的基礎上,側重大學生價值取向本身合理性的增強及其與社會主導價值取向的整合。”[1]從班級這一獨特的基本組織出發,凝聚班級學生思想共識,回歸社會的主流價值是社會、國家發展的重要路徑。凝聚班級學生思想共識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將幸福觀教育與日常情感熏陶相結合。在日常管理中將正確幸福觀傳遞給班級學生,解決班級學生實際問題。其二是要將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教育與推進生涯規劃與發展的針對性活動相結合。班級組織“職業生涯規劃分析會、就業技能培訓會”等,針對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三是要將培養批判能力與案例分析活動相結合。“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同樣須經歷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與重建”[19]。班級文化建設亦是如此,班級學生更應具有批判能力,班級舉辦案例分析活動,對社會的話題、行為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選擇、判斷能力,并不斷增強學生做人做事的自治能力與自律精神。

(三)聯結生活,讓大學生有交往對話空間

大學生有交流對話空間是推動大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要從聯結學生實際生活出發,拓展主題教育空間,提升大學生交往對話能力。班級是“組織動員大學生圍繞教育主題開展教育活動,形成的以依托空間為基礎的特定社會場域”[20]。由于創設地點、發展形態不同,班級將拓展班內與班外主題教育空間。首先,班內主題教育空間。班級組建班級文化建設研討組,對班級文化建設的發展、特點、趨勢進行探討與分析,增強班級存在感。其次,班外主題教育空間,以“班級夢,志愿行”為主題,開展“三化”志愿服務活動。基地化。班級在偏遠山區學校成立志愿服務基地,幫助貧困學生實現學習夢;團隊化。走進社區建立班級志愿服務站,讓學生在行動中回饋社會;常態化。以內在建設和外在宣傳兩種途徑打造班級志愿服務文化。通過建立志愿服務制度,結合班歌、班訓等文化要素,吸引更多的班級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同時以內部建設為核心,班級將志愿服務時刻體現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組建班級一幫一互助小組,實現班級學生共同成長。

(四)選擇高雅文化,提升大學生精神品味

精神品味凝聚了文化創造的智慧和理想,內涵著人本質的全部意義,將對人的情感、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大學班級文化建設應將提升大學生精神品味作為核心,全面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首先,要引導班級學生選擇具有道德感、使命感、責任感的高雅內容,“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價值觀教育,確立的堅定信仰”[21],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班級文化建設,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班級文化建設要注重對大學生精神品質的培養。大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因此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先要了解和培養大學生的精神需要,了解他們的興趣與追求,進入他們的精神世界,使其個性聯結關系,聯結世界,以提升大學生個人的精神品質。最后,要引導班級學生選擇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相結合的高雅內容,使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發揮個人創造性的同時,不盲目地追求“自我利益”,應拒絕現世社會的各種誘惑,不能失去自己的靈魂而淪為現實的附庸,從而在幫助學生處理好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系的基礎上,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品味。

參考文獻

[1] 黃正夫,易連云.意蘊、境遇及訴求:大學班級文化的德性審視[J].大學文化研究,2013(1):109.

[2] 初曉磊.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

[3] 馬麗華.高校班級文化建設芻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9):79.

[4] 萬美容.論青年文化及其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5):17.

[5] 張桂生.高校班級建設中的“人格本位”教育理念[J].思想教育研究,2010(8):105.

[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7-508.

[7] 楊騫,蔣洪波.大學生自我管理系統模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10.

[8] 成雁瑛.論大學教育的對話機制[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

[9] 海國華.積極建設班級文化 構建學生精神家園[J].中國教育學刊,2008(8):25.

[10] 馬?;?追求自由與逃避自由[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11] 駱郁廷,史姍姍.中國夢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課題[J].思想教育研究,2008(8):38.

[12] 陳志剛,孫長清,趙永吉.探析當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J].當代教育論壇,2009(1):117.

[13] 王泓.大學生文化的俗化傾向原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189.

[14] 葉薇芳.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與反思[J].思想理論教育,2012(8):57.

[15] 李堂.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精神家園建設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12.

[16] 李合亮,王輝.新媒體與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49.

篇4

關鍵詞:大學文化;育人功能;大學人

一、大學文化的內涵

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中,“文化”一詞是由“人文化成”轉化而來,出自《易經?賁卦》?!坝^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即通過人文“推行教化庶民”和“促使昌明天下”,主要指對人加以教育,并將其培養成為有教養、有素質的文明人的過程??梢姡幕旧砑春薪逃墓δ堋?/p>

“文化的最大特質是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持久性,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能夠以無形的意識、無形的觀念,深刻影響著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現實,深刻作用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中?!痹跉v史悠久的中國,文化的影響作用更為明顯,滲透、浸染于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每個時段、每個民眾,文化的作用可見一斑。

“文化的創造在于立人,文化的發展在于發展人?!弊鳛槲覈冗M文化的傳承者、發揚者、創造者,大學文化通過文化傳承和文化啟蒙把個體從自在自發的生存狀態提升到自由自覺的生存狀態,同時以自覺的文化創新去推動社會的文化進步,乃至社會的各個方面。

大學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的培養目標、辦學傳統、校風、學風、校園文化活動風格、師生的行為方式及其價值觀念,蘊涵了大學的靈魂和精髓,是社會大文化系統的亞文化形態。具體來說,大學文化是以大學為載體,通過歷屆師生的傳承和創造所積累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

二、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品位的大學文化是培育高素質大學生的基本保證,在幾年的大學生活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當屬這所大學的文化底蘊、精神面貌、學術氛圍、治學態度。大學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僅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和示范性,而且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易于被學生接受,更能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我們在強調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同時,必須牢固樹立大學文化育人的理念,把文化育人體現在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各方面之中。具體來說,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價值導向功能

大學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導大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秉承一定的價值取向。大學文化中所蘊涵的價值觀念,深深地熔鑄在大學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中,體現在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一定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個體無形中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諸方面對現有的文化價值產生認同,從而實現對個體精神、心靈、人格的塑造,是每一個學生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嚴格要求的行為準則。

2.目標激勵功能

文化是一種黏合劑,大學文化一旦被大學人認同,就會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把大學人團結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大學建立起高度和諧、信任、理解、互尊的群體關系,形成大學主體共同的責任意識、群體意識。同時,大學文化氛圍中的種種誘因激發大學人產生并維持積極的行為動機,使大學人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通過積淀一旦穩定形成,就成為激勵大學人勤奮學習工作、用于拼搏的強大內驅力。

3.行為規范功能

大學文化為每一個大學人在評定各自的道德品質、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提供了內在的尺度,并用這種內在尺度規定每一個大學人的言行舉止。大學文化的行為約束功能最主要體現在大學的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中,如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健康的校風、教風、學風、班風會對大學行為主體產生一種無形的約束和支配力量,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其影響,自覺地去維護、遵守和執行。

4.提升素質功能

知識、素質和能力是大學人在大學生活里所需要的寶貴財富。大學文化不僅能夠傳承知識,提高大學人的知識含量,而且大學文化在提升大學人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功效。特別是人性里深層次的東西如智商、情商等不能靠專業學習得到,大學文化在這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亭臺樓榭、師生的言行舉止等,大學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學術、文體等,陶冶了大學生的情操,培養了他們多方面的素質修養,同時也有助于大學生充分展示多方面的才能,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三、拓寬大學文化育人的途徑

大學文化是以大學人為主體,在長期辦學實踐基礎上積淀和創造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大學有不同的辦學理念,從柏拉圖的“哲人治國”理念到英國紐曼的“大學是純教學機構,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從德國洪堡的“大學的教學與科研相統一”,到美國的“融入社會,多元開放”,都反映了大學理念的深刻變化。雖然大學文化在形成過程中受到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以學校校長、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為主體的大學人是大學文化的主要積淀者、創造者、傳承者。

1.發揮大學校長對大學文化的影響作用

篇5

(1)施工作業面大。工程面積廣、工作量大、交叉作業多,施工難度較大給施工進度帶來較大影響。(2)設備技術先進、質量要求高,施工方必須精心施工。(3)不同供貨商的設備之間均存在大量線路接口,相對更難的是軟件和通訊協議的對接問題,每個廠家的通訊協議和軟件都不通用,需要施工方有較強的系統集成能力施工時必須嚴格管理、認真檢查(4)施工中會與土建專業、管道專業、消防專業、強電專業、裝修專業形成立體交叉施工態勢,將對施工安全構成安全隱患。

2工程實例

2.1工程概況

本文以某度假村智能化工程為例。本工程需要完成的主要內容包括:視頻監控系統、入侵報警和周界保護系統、電子巡更系統、一卡通系統、綜合布線以及計算機網絡系統、有線電視系統、數字無線對講系統、樓宇控制及智能照明系統、能量計量及分析系統、多媒體會議系統、背景音樂與緊急廣播系統、多媒體信息及LED顯示系統、客房控制系統、溫泉泡池控制系統等弱電工程深化設計及施工,設備材料供應、安裝、現場指導、技術服務、調試、開通、驗收、試運行、培訓及施工管理等所有工作內容,使各系統滿足設計和施工規范的要求,并能使各系統及整個綜合系統工程正常運行。

2.2設計深化階段工作內容

2.2.1總體設計深化根據設計院提供的圖紙、運營公司提出的設計指引,編制完善的總體設計方案。方案內容包括對整個弱電系統的總體功能、系統組成,所達到的目的進行闡述;完善各子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各子系統功能、設備選型、技術參數、系統圖等。2.2.2施工圖深化設計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根據原有設計圖進行施工圖深化設計,包括圖紙目錄、施工與安裝說明、系統電氣原理圖、系統圖、弱電系統的橋架管線圖、各樓層的設備安裝平面圖、弱電機房和弱電間的設備布置圖、機柜安裝圖、設備安裝詳圖等。2.2.3施工圖的審查總包單位負責組織相關的單位對施工圖審核,組織原設計單位、業主、第三方的審圖機構,以及相關的國家主管部門對施工圖進行審核、審查。

2.3施工階段工作內容

(1)弱電系統設備、材料的采購和供貨。(2)與其他相關施工單位的協調,明確弱電子系統之間的工作界面和接口方式,與其他各個相關的施工單位協調。(3)與設計院、監理、土建、機電安裝、裝修單位的協調。還有很多單位如:空調暖通、園林綠化、消防等基本上復雜的項目和所有專業都有要協調和處理的,另外與外部單位還有常見的:電信、廣電、技防辦等很多單位。(4)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督促并檢查各子系統的施工進度。(5)對弱電各系統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查、評定,并統一報送監理進行階段驗收;定期進行安全教育,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施工情況。(6)有關協調會議、施工過程的設計更改、施工質檢的整改。(7)各系統的調試、系統聯調、系統開通試運行等工作,編寫系統調試大綱。

3智能化工程的造價控制

3.1加強施工前計劃

(1)施工前,應充分召集各相關人員對現場進行徹底摸清勘察,深化設計,只有具備非常強的深化設計能力才能做好工程量的核實工作,能提前做相應的技術變更,在設備采購前就能弄準確設備清單。(2)對相關工程量進行科學評估,明確記錄在案,避免開工后出現不必要的施工浪費,而對于部分工程變更需要花費數額大的,須有設計單位、業主代表、監理、施工單位等多方共同確認。科學預估可能花費較高的工程環節,將其列為重點造價控制對象,努力將控制關口前移,做好事前控制與事后控制。造價工程師在項目實施各個環節應保持全程監控和跟進,精密核算,嚴格管理。

3.2控制設備、材料的費用

工程施工階段需要耗費大量的設備和材料,這一項的費用支出甚至可以占到工程預算總費用的七成以上,因此務必要做好設備材料的物料耗用和采購價格管控,在物料領用上要嚴格登記,嚴把領料關,對于采購價格,應以招投標的形式完成,同規格型號低價中標。

3.3實施合同全過程管理

正常情況下,按照事先預定進行工程的各項施工,能夠在保證工期的情況下合理安排調配各項資源,能夠真實反映費用的合理性并盡量節約資金,避免不必要的趕工期、加班費。通常,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的合同,對各種逾期現象作出限定和制約,就能很好地避免此類現象,控制費用增加[3]。而對于一些材料、施工設備,如果合同條款、協議中未對此加以明晰化的規定和管理,就很容易被施工單位鉆孔子,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不僅大大增加了費用支出,而且還可能給工程質量和壽命帶來不良影響。

3.4工程變更管理

(1)一旦完成智能化工程施工圖,就必須嚴格執行,嚴禁私自加以調整,尤其是調高施工標準,如果確實有必要進行增加造價,就必須經由設計單位、業主代表、監理、施工單位等多方共同碰頭開會確認,從項目的經濟型、技術適用性、工程可靠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論證通過后方可實施。(2)非經審批通過不得隨意變更程序。設計變更主要是設計院簽字蓋章認可,業主方及監理方往往是抄送單位。如施工方發現現場情況和圖紙不符合或者圖紙本身出現了遺漏或者業主方的需求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由施工單位發出的。而對于費用可能較大的變更,首先要明確預算費用,報主管領導審批后方可實施。(3)強化工程量審核。變更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工程量增加,應由多方共同確認審核,查明核實無誤后簽字認可予以執行。

3.5竣工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

(1)健全各類招標文件、合同、預算概算計劃書、工程施工進度表等文件資料的管理,期間保持對施工工程和施工費用的考核管理,明確各項工作是否按照既定文件規劃嚴格執行。(2)工程竣工決算的最主要依據是竣工圖,設計變更單,技術核定單,隱蔽工程驗收單,檢驗批驗收及竣工驗收合格證明等工程施工工程中的證明資料,特別是開口合同及沒有工程量清單的這類合同至關重要。

4結語

篇6

【關鍵詞】龍;功能主義翻譯理論;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B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1-148-01

在一項翻譯活動中,文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譯時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工具,因而在對純語言的轉換過程中實現文化的順利對接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翻譯。本論文淺談在對“龍”這個詞語在漢德語的翻譯過程中所存在的文化不對等現象,并利用德國的功能翻譯理論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寓言神話文化中的中國“龍”和德國“龍”到底有著什么樣的差別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國“龍”是怎樣的一個形象。中國古代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目前公認龍的起源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封建時代龍是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和帝王的東西:龍種、龍顏、龍廷、龍袍、龍宮等。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稱“四神獸”。

“龍”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他象征著神圣,在成語“神龍見尾不見首”,“藏龍臥虎”都有較強的體現,以及古代君王稱自己為“龍中”,“龍脈”的沿襲等等;他象征著力量,例如“龍爭虎斗”,“龍騰虎躍”等成語都給人一種霸氣與強勁的感覺;他指代杰出人才,“人中之龍”,“臥虎藏龍”以及“群龍無首”等成語揭示了龍在比喻人的時候是帶有極其強烈的褒義色彩的。

德國的“Drache”又承載了哪些歷史文化意義呢?西方龍的形象主要出現在宗教范疇和神話故事中。龍在基督教中被視為惡魔的象征是源自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在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龍是“海洋中恐怖的生命,具有禍害人,被神消滅的命運?!卑捅葌惿裨捴械挠⑿垴R杜克的對手提亞瑪托與赫梯神話中的伊盧揚卡什,皆為其中例子。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區域附近的猶太人也曾受其影響,并將這一種觀念繼承下去,龍在猶太教與基督教中漸漸成為惡魔的象征。

與“龍”在中國文化中積極正面的形象剛好相反,德語中的“龍”往往帶有貶義色彩。他代表邪惡,德語單詞“Hausdrache”的字面意思是家中的龍,卻有悍婦的意思,相當于漢語中的“母老虎”,再如“Drachenbrut”,原義為龍蛋,卻的德語語言環境下被理解為暴徒,還有“Drachensaat”的字面意思應是不帶有任何語言色彩的“龍種”的意思,但在德國人聽來卻傳達出“引起糾紛和爭吵的根源”或“不和的種子”的意味。所以說在德國人或確切的說在西方人的印象中,“龍”是一種邪惡勢力的代表,最終要被正義方打敗與消滅的,也就是說在好與壞,光明與黑暗,黑與白的對立中“龍”是屬于“壞”,“黑暗”以及“黑”的那一方的。這與中國文化中“龍”的形象有著天壤之別,中國“龍”不僅代表正義的一方,而且還額外的具有“力量”與“杰出”的意味。

在這樣一個有著極大差異的文化理解下,人們在對中德“龍”的翻譯轉換的過程中要做何處理呢?這個時候純語言學的傳統翻譯理論已經無法順利地解決問題了,傳統翻譯理論追求語言學上的“對等理論”,注重的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及翻譯的信息交流功能,但忽視了翻譯的本質― 不僅是純語言方面的交流,也包括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因而在處理語言中的文化因素時傳統的功能對等理論是有一定缺陷的。這就促成了20世紀70年代西方翻譯研究中譯語文化的轉向,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譯文的社會效應和交際功能。代表的流派就有德國的功能主義翻譯理論,旨在把翻譯研究納入跨文化交際研究中,指出翻譯涉及跨文化的一切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的轉換。

篇7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

一、智能建筑與建筑智能化系統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為平臺,兼備通訊、辦公、建筑設備自動化,集系統結構、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建筑智能化系統就是在建筑(包括環境)平臺上,利用系統集成技術實現的通訊自動化系統(CAS)、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BAS)、辦公自動化系統(OAS),它們與建筑環境一起構成了整個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術是現代建筑技術與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漸發展和充實,它的技術基礎是現代建筑技術(Architecture)、現代控制技術(Control)、計算機技術(Computer)、通訊技術(Communication)、圖像顯示技術(CRT),即所謂的“A+4C”技術?!癆+4C”的發展,推動著智能建筑不斷集成化發展的進程,并在一些現代建筑中形成一種嶄新形式的建筑弱電系統(建筑智能化系統),從而實現信息資源和任務的共享與綜合管理,充分體現智能建筑投資合理、安全、高效、舒適、便利、靈活的目標,這也是人們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實施特點

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學、施工管理技術等學科知識的全面支持。同時,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首先是一項建設工程,必須科學地進行投資、效益、工期規劃,并按建設總目標實施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但是,作為一項新生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在系統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和行業監管方式都與傳統的建筑機電系統有所不同,相應的標準和規范還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統各子系統間、建筑智能化系統與其它機電系統、建筑智能化系統與土建和裝飾都有一系列相關的配合與協調。因此,在系統實施過程中,將對系統規劃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的人員在工程技術、管理經驗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圖)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統各子系統與相關工程的配合配套情況。

建筑智能化系統系統相關工程配合表系統名稱相關技術、知識配合工程配套與監管樓宇自控自控、建筑設備安裝、強電、空調、給排水、電梯、裝飾安保電子、電視、安防知識安裝、裝飾、消防報警、門禁公安技防辦消防報警與廣播電子、控制、消防知識安裝、強電、空調、給排水、裝飾消防局綜合布線通信、計算機安裝、裝飾衛星電視接收與CATV電視土建、安裝、裝飾音像管理處門禁電子、自控、安防知識安裝、安保、裝飾背景音響音響、廣播安裝、裝飾程控交換機通信綜合布線、裝飾電信電話通信綜合布線電信無線直放站通信安裝無線電管委會停車控制自控安裝LED大屏電子、計算機安裝、裝飾、綜合布線BMS計算機BA、消防報警、安保、綜合布線等辦公自動化網絡計算機、管理綜合布線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跨越諸多專業技術領域,在工程實施中又有許多相關工程的配合協調要求,且在系統設計、設備選型、工程公司選擇、施工安裝、工程驗收等環節上,現行的標準和規范還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質量監督和保證體制?,F在大多數系統集成公司從屬于IT行業,而設備安裝公司又屬于建設行業,因己方利益的驅使和行業的局限性,設計院或系統承包商在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中難免犯重技術、輕效益或重設計、輕實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統功能盲目升級,增加業主投資,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質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規劃與投資、二流施工管理、最終落成三流的系統。施工、調試期間,因設計、施工、集成、設備供應等界面劃分不清,造成設計、安裝、集成、設備供應各方相互扯皮,業主忙于調解,不堪重負。類似情況嚴重損害了用戶利益,也影響了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健康發展和功效體現。因此,利用社會力量對建筑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規劃設計、隊伍選擇、施工管理、調試驗收等全過程實施技術咨詢與監理是確保工期、質量、減少投資的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這在一些重大建設項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成功實施中已經被證明了。以下是筆者對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中如何實施工程監理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三、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的性質和特點

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過程中,涉及眾多單位和機構,它們有業主(或建設單位)、設備生產制造單位(設備供應商)、管線與設備安裝單位(安裝公司)、系統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統集成公司)、建設或設備監理機構,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監理工作,首先必須明確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的職責范圍,同時處理好與其它單位和機構的關系。

1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與業主間關系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機構是受業主委托承接監理任務的。經業主授權,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可代表業主對系統的規劃設計、工程承包商的選擇、設備選型等提供咨詢服務,對系統的安裝質量、系統性能、建設工期、投資進行監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與業主間關系是一種被委托與委托關系,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咨詢和監理服務,該服務貫穿系統的整個建設過程,服務內容在委托合同中體現。

2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與設備供應商、安裝公司、系統承包商間關系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機構之所以能夠擔任工程監理職責是經業主授權,業主應向規劃設計部門、設備供應商、安裝公司、系統承包商及時通報委托與授權事項,明確那些機構和人員可以代表業主行使工程監理的職責,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機構與這些單位間不簽任何合同,監理活動是以業主與這些單位簽訂的合同為依據,按有關標準和規范執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機構與這些單位間關系是監理與被監理關系。

3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與建設監理間關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中,既有項目建設監理及其分支機構,又有建筑智能化專業監理機構。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的監理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資、質量、進度為控制目標。從監理的業務看,建設監理機構通常是對一項基本建設工程進行全過程監理,包括土建和機電設備部分的監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則僅對其中的建筑弱電系統(智能化系統)進行監理,兩種監理的內容有所覆蓋,卻各有側重。因建筑智能化技術發展迅速,且愈來愈專業化,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進入施工現場,可以彌補建設監理機構、人員在專業技術、監理方式和管理經驗上的不足。從實施監理時間跨度來看,建設監理通常是土建施工開始,項目整體驗收結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機電設備驗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的業務可從系統規劃設計、設備安裝施工、調試運行和系統驗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體竣工以后一段時期。在全過程的監理中,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服務形式,有不同的專業技術人員介入,體現出專業化監理機構特有的優勢,這是一般建設監理公司所不及的。總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是一種專業化的、全過程的工程監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中對建設監理從專業技術和監理制度上的補充和完善。

四、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主要任務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階段和任務。

1規劃設計階段

(1)幫助業主明確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總目標

(2)對系統的實現

目標、投資規模、可行性作出綜合評估分析

(3)按業主要求制訂系統規劃書或對設計院的系統規劃書作出評估分析

(4)對系統設計過程實施監理與提供技術咨詢

2系統承包商選擇與設備選型階段

(1)按業主要求,制訂或審核項目招標書

(2)協助業主組織實施招投標工作,提供技術咨詢

(3)審核系統承包商資質、資歷、工程業績

(4)作出系統方案、設備性能價格比分析

(5)為業主商務談判提供技術咨詢

(6)審核設備供應和工程承包合同條款

3施工準備階段

(1)審核承包商施工計劃、設備供應計劃

(2)審核承包商項目實施組織設計

(3)組織召開設計、安裝、工程承包商、設備供應商協調會,做好技術交底

(4)科學劃分設計、安裝、設備供應、調試工程界面

(5)審核設計院、承包商的系統深化設計圖

(6)監督完成相關系統(如消防、安保、電話等)施工報批手續

(7)審核系統調試、驗收方案和相應計劃

(8)審核人員培訓計劃

4安裝施工階段

(1)定期組織召開工程例會,協調各方關系和進度

(2)審核批復施工聯系單、技術核定單

(3)組織系統設備到貨開箱、驗收、移交

(4)按施工計劃實施進度控制和工作量認可

(5)協助建設監理實施設備、管線安裝質量監理和隱蔽工程驗收

(6)參與土建總包組織的工程例會,協調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與其它工程(如機電、安裝、裝飾)間進度與關系。

5系統調試階段

(1)線纜測試、單體設備性能測試監理,簽署認可測試報告

(2)單項系統調試監理,簽署認可調試報告超級秘書網

(3)系統聯動調試監理,簽署認可調試報告

(4)調試計劃進度控制

(5)組織實施系統階段驗收

6系統試運行階段

(1)組織實施系統試運行

(2)協調業主、物業、系統承包商間關系,明確職責界面

(3)審核系統技術培訓資料和人員培訓監理

(4)審核系統操作規程、設備管理制度

(5)審核與確認試運行記錄

7系統驗收階段

(1)審核系統竣工資料準確性、一致性、完整性

(2)按設計要求、合同條款對系統性能、試運行情況進行審核

(3)分階段、分步驟協助業主組織系統驗收

(4)協助業主組織第三方測試與行業主管部門驗收

(5)督促落實系統保修責任制度

(6)按工程合同、設備供應合同、變更記錄審核系統造價決算。

新的世紀已經到來,隨著城市信息化發展進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有了蓬勃發展的機遇,如何在一些投資大、技術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項目中實現投資、質量、進度的有效控制,對包括業主、承包商之內的各方人員都提出了極高的專業技術和工程管理知識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無疑是提供了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本土化 文化傳播 翻譯功能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82

On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usion Function

from Native Cultural Perspective

HUANG Hu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in a common form of behavior, not a single speech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morphological changes shape, which is the language of one culture into another culture code into the relevant language code. So, how to play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capabilities in the promotion of local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ich also studied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Key words na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function

翻譯是一種本土化溝通行為,有必要得到本土化溝通學術的理念導向。翻譯常常被看作一門語言技巧,人類用跨越日期的語法標準對它實施陳述和思考?!耙恢隆眴栴}較長周期的給翻譯人員帶來煩惱,而翻譯調研也一直牽絆著一個內容:如何把本來意思安全并且精確的表現出來,讓譯文參考人員體會到和原文閱讀人員一致的感觸。如何立足本土文化傳播的視野,發揮翻譯的文化傳播功能不僅對提升翻譯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對傳播本土文化等方面能夠產生積極的意義。

1 本土化視野下翻譯的文化傳播功能

和同類文化溝通比較,本土化文化交流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兩類文化共存性不好。文化共存性意思是人類擁有一致的文化規律和特點,也就是人類對同類客體提供和具備相同的編號。同領域交流和本土化交流的根本差異在于前一種的交流兩者共同擁有一種文化,而后面提到的雙方卻是來源于有差異的文化規律的主體,其各自文化中的認識系統,規則系統,社會機構,物質產出,語言代碼以及非語言的編碼體系都是一樣的,甚至存在很小的差異性,也就是文化共享性不高。當二者實行語言溝通時,信息的傳送人員和信息收到人員用到的是不一樣的語言代碼模型。語言符號代碼的區別表現在:

其一,代碼的音聲和形態有差異。就比如針對同一類圓形的,又甜又脆美味的水果,我國的人們編輯成“蘋果”,可是英國人卻把它的代碼稱為“apple”。

其二,詞匯量有差異。就比如中國話中關于烹飪的詞匯多于50個,可是英文中僅有10來個。一句容易的英語“You should talk to my uncle.”就可能讓中國讀者在理解上出現誤差,由于不清楚uncle是叔叔,伯父,舅舅還是姑父等等。

第三,共有詞匯的文化意義有所不同。如我國人們比喻女性溫柔就會說成“她跟一只貓差不多”,可是英國人對待這個意思的領會卻是這個女性脾氣暴躁,愛責罵別人,由于兩種文化給予“貓”的意思有差異。在我國人們心里“紅顏色”象征歡慶,喜悅或順當,可是在英國人的認識中卻代表著流血和殘暴。

語言翻譯中有不少翻譯人員對翻譯表象以及翻譯實際工作通過語言科學,文學專業,政治等不同視角實施辨別和描繪,都不同層面的獲得了成效,促進了我國翻譯事業的發展??墒翘骄恳郧暗某晒覀儠J識到翻譯考據從來沒有擺脫掉“對等”這一難題,拿“精準”等準則為指南。翻譯工作從事人員曾一段時期被形容成是同時伺候兩個主人的奴仆,要遵守可靠,準確的準則,全部丟棄自我的態度,放開自我的主觀意識。這樣操作的內容似乎是起到了想象中的對等效果,可是現實執行中常常實現不了精準無誤的文化溝通目標。翻譯第一點就是屬于一種本土化的文化交流行為,筆者認為,有必要扎根在兩種文化的空間里,翻譯行為中應切實顧念到文化差別的原因,最大程度的排除由于文化不同導致的歪曲或錯誤理解。

2 跨文化視閾下提升出版翻譯傳播功能的途徑

隨著當前國際化趨勢的日益加劇,“文化”衍生了很多的內容,它輻射了華夏兒女幾千年來世代傳承的寶貴文化資源,也融進了我國政策放開以來多元素多層面取得的偉大戰果,還含入了人類現今的文化、經濟、還有思維心理。因此作者所考察的文化、文件保留著泛義性,它的意思是與文化流傳相關的印制文件、高新的以及可看可聽類的商品。作者以便更清晰地研討這些東西,根據Reiss所設置的文本樣式理念為前提,憑借運息類為重點以及憑借文化承載類為重點是對外文化流傳翻譯的有關文檔的兩大系統內容。

2.1 重視本土文化傳播的內容

這種文檔中輻射了相對而言量小一些的文化承載詞語,它的重點語篇作用是遞送源語言定義性或是指導性方面,憑借明確的意思清楚地體現文化、真實情況以及看法,若有需要的話就利用明確化的體現方法,因此在譯文中要關注有關主旨或內容,堅決排斥只注重語言結構。這代表著,重點借助歸化譯文手段,它才可以近距離的觸碰傳播學所考究的“可閱性”還有“離近性”規則。這就代表著,翻譯人員的行文格調要貼切目標大眾的陳述風格、認識程度、觀念習性還有觀美取向,大眾能夠象閱覽目標語言那種方式閱覽。一些條件下為了達成譯文的預期目標和功效,可以恰當地調整、更改還有增刪。拿下面的這句話做例子:

例據新華社西安8月9日電涵蓋20尊兵馬俑在內的120件秦朝文物今日正式從西安出發,未來將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進行首次展出,這也是迄今海外最大規模的秦始皇兵馬俑展出。

The largest travelling exhibiti?on of?artifacts from the terracot taar my and from the tomb of the first emperor QinShihuang who wanted the claywarri or stohel phimrule in the after life left the ancient Chinese capital Xi’an for Londonon Thursday.(Xi’an News Agency,Xinhua,August09,2008)

參照原內容實施對照,可以發現文章適當地剪掉、整理以及更改了原文章,以至于它可以譯出知識新聞導報整篇語言的方式和構架,依照主次分明的需要,在最前邊設置了主旨性特點的實際要素,然后依照構架以及關鍵性針對有關的輔導信息實施整理,之后在篇幅最后邊位置安放了消息出處。

2.2 重視文化負載類文本的翻譯

文化負載類的有關文檔的文化內質比較厚重,或是擁有特定的語言審美特征,在譯文程序中要切實把模式和主旨關注起來,保障目標大眾可以產生較高的閱讀性,竭盡全力的采用異化手段,把漢文學的文化差異性還有特定性正確體現出來,譯文本身的文化定位可以留存,實現了譯文的文化傳播取向和效用。

同消息類文檔的受眾不一致的是,這類文檔的受眾對象在閱覽時對不同的文化具有著必要的閱覽預想,大部分的性質是積極的閱覽活動,它為適當差異翻譯供應了基礎。但是文學譯文的大眾群體輻射了兩類:第一點就是包含文學喜好人員還有調研人員在內的嚴肅閱讀人員,第二點是廣泛讀者,他們更需要的是休閑。為得到次數更多的跨文化遞送機遇,要判別大眾和翻譯要求的差異,把一樣的文本譯成為適合于不一樣的大眾的譯文,從而更準確地貼合各類大眾的閱覽需要。就比如重點以歸化手段和異化手段分別為大眾閱讀人員和專業讀者譯制而成的不同文本。因此,在文學譯制中,把握源語形態中的文化區別、審美內質和關注方面的定位是一樣的,要留心,不可以對譯文的可閱讀性出現不利因素,不要導致文化曲解。適當異化譯制是達成這類譯文目的的有效手段,它能夠更有效地保證源語的文化還有話語中的地方性特點,恰當、不順當以及不順當的譯制格調會把不同的審閱體會帶給專業閱讀人員,更有效地貼合他們追求新穎、差異的閱讀內在期望。

總體來說,不管是異化譯文或者是歸化譯文,只要可以加速跨文化溝通、加強對外文化的流傳領域和作用力,都能夠被看成是優質譯文。就像翻譯業界常常引入如《紅樓夢》這個譯制做例子來比較和分析歸化手段和異化手段,作者以為楊先益和戴乃迭共同譯制的The Dream of Red Mansion性質是異化翻譯的經典之作,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性質是歸化翻譯的杰出作品。這兩個譯文在傳遞我國文化內容上發揮了各自的功效。面對的群體不一樣,他們的觀看需要也都有不同之處,可是他們都可以從所挑選的有關譯文中接受到深奧精微的華夏瑰寶。再看一下里面的一段不同譯文:

例:真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譯:Truly,Stormsga the rwith out warning in nature,and bad luck be fall smeno-vernight?(楊憲益譯); 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Hawkes譯)。

楊憲益借助異化手段對原作品語句的內容和結構作了整理,把源語言異質文化遞送出來,Hawkes則借用了歸化翻譯手段,譯文非常順當明晰,把原作品語句形式的內質意義明確地體現出來,可是比較靈動的漢語諺語現象被丟棄了。

3 結束語

在國際全球化的大潮流下,“地球村”的人類之間的交流更加的方便和經常,文化背景有差異的人類之間的交流逐日密切,頻繁的跨文化溝通已經變成目前國際的一個重要特色。而譯制在跨文化行為中的位置和效用變得更加顯著和關鍵。從跨文化的視角來討論和解釋譯制,能夠丟棄當前語言派系擺脫社會精神理念,孤立實行調研的辦法,關注譯制行為中社會文化原因以及意識觀念對譯制的約束,充分體現譯制工作人員的積極能動性,使譯制科研邁入一個新的時期。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價值分析

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歷著從傳統的農業大國向新興工業國家與商品經濟國家的演變。在市場經濟浪潮沖擊下的中國農業,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開始走上現代化之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經營領域,都市農業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發達國家較早實現了農業現代化,都市農業的發展也日趨成熟,并逐漸形成了都市農業的理論;在中國,都市農業也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新發展方向。我國一些大城市特別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都市農業已有一定規模。以北京市房山區為例,2005年,該區農業工作根據新的功能定位,把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作為主線,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和技術,在設施農業、旅游農業、采摘農業等農業領域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獲得了良好的效益。2007年8月,筆者在北京市房山區進行了都市農業的專題實證研究和考察,對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價值有了更清晰具體的認識。

一、都市農業及其多功能化經營

都市農業(urbanagriculture,簡稱UA)一詞最早見于1930年日本出版的《大阪府農會報》,“以易腐敗而又不耐儲存的蔬菜生產為主,同時又有鮮奶、花卉等多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稱之為都市農業。爾后,有的學者以與城市中心的遠近距離作為界定“都市農業”的標準,并提出“城郊農業”的相關概念(孫仲彝,1996);有的學者從行業屬性和產品特征等方面來界定都市農業的內涵(黨國印,1998)。

綜合眾多學者觀點并結合實地考察,我們認為,都市農業是這樣一種經濟產業:它處于城市內部或城郊地帶,為城市居民提供食物資源和非食物資源與服務,農民與市民直接互動、兩地資源流通共享。相對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而言,都市農業具有如下特點:(1)從地理空間來說,都市農業不限于近郊或遠郊,可在足夠短的時間內進行信息、資源的流動和市場互動的地理空間都是都市農業的地理范圍。(2)都市農業以城市為目標市場,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多重的產業功能、復合的經濟結構、高投入高產出等主要特征。(3)都市農業在產業功能上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除了傳統農業的生產、生活功能,為市場提供基本的食物資源,還具備生態屏障、社會文化等多重功能和價值。

經過不斷發展和完善,都市農業呈現多功能化經營的趨勢。多功能化經營即指該產業突破傳統的經營理念、經營內容和經營機制,構筑多元化的產業鏈條,以多元的產品和服務贏取更大的效益空間。在新的發展時期,都市農業完全按照市民的多種需求構建培育,成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科學、教育、文化、休閑旅游、出口創匯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體系。以北京房山區都市農業為例,當地最常見的現象是經營者同時兼營食物生產、科技產品開發、旅游觀光休閑、體驗教育等多項內容,相應地生產和提供多種不同農業產品和農業服務。這與傳統農業相比不單是經營內容的拓寬,它在經營管理機制和動力、對科技和信息的利用以及生產效益等方面的優勢都是傳統農業所不能企及的。

二、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價值分析

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價值是指:由開展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所引致的、當前技術和理論能夠衡量或者預見的社會、經濟等方面的作用效能(程度),包括可貨幣化度量的直接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非貨幣化度量的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從內容角度講,這一價值評估是人們對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識別、確認和評定的一種價值觀念反映。通過實地調研分析和理論歸納,筆者將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的價值總結為以下幾個主要的方面:

(一)經濟價值

作為一個經濟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都市農業也通過生產和經營自身特有的產品和服務并推向市場,滿足市場需求,實現產業效能,獲得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通過合理布局生產產業,調整并優化種植業結構和養殖業結構,生產糧食、蔬菜、肉禽等常規食物,開發名特優、鮮活嫩農副產品,提供新鮮、衛生、安全的蔬菜、水果、豆奶制品等來滿足中心城市人們不同層次的物質需求。和傳統農業相比,都市農業憑借突出的區位優勢、暢通的信息平臺和大量的資金技術投入,能較快地實現產業的集約化和市場化,從而具備更高的經濟價值和更大的市場潛力。如北京房山區長陽鎮2005年開始種植花卉,每月向市場推出花卉上萬盆,僅“十一”假期賣出花卉12萬盆;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房山區的花卉訂單達到500萬盆,為當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都市農業的發展還有利于城市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與更新。如北京房山區大部分農莊在基礎生產之外還開辟了旅游觀光、采摘體驗等經營項目,為城市居民的周末、假期提供了上好休閑娛樂之處,第三產業順勢拉動起來,為該區經濟結構的優化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少農場或農業科技公司打造了自己的名優品牌,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收益。地處竇店鎮的富恒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即通過都市農業的多功能化經營實現了每年800多萬元的產業利潤。

(二)社會價值

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不僅向市場提供物質勞動產品,也為市民打造了“精神家園”,還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起著社會勞動力“蓄水池”和穩定“減震器”的作用。

1.食物保障和食品安全。都市農業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所需食物、蔬菜、牛奶、水果等,滿足不同層次的物質需求,改善家庭食物攝入,提高兒童營養。城市人口密集、工商業繁榮,相對而言遠離了農村,但食物及資源的供給大部分仍來源于農村,不管從時間還是空間的維度來說,都市農業與鄉村農業和外國提供給城市的食物資源形成了互補,有效緩解了城市居民生產和生活需求。從房山區的情況來看,截止到筆者調查時,該區累計已建立各種設施大棚10000棟,常年四季向市區甚至向外地供應蔬菜、水果及牛奶等各類食物和營養物質。

2.為城市居民提供第二個生活和休閑空間。都市農業區往往辟有景觀綠地、采摘農園、花卉公園等,有的還建造了別墅式農居,為市民下鄉度假休閑提供了良好的環境?,F代都市農業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活動,它們還成為城市居民接觸自然、觀光休閑、體驗農業、減輕工作與生活壓力、放松身心、強健體魄的休閑產業。我們在房山考察看到,每到周末,就有不少市民涌向城郊農業園區,享受田園生活。

3.增加就業機會。都市農業的多功能化經營拓展了產業的發展空間,延伸了產業鏈條,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不同層次的從業者,也就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據統計,2006年房山都市農業解決了10000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全區人均累計增收8000元,實現了經營者、勞動者和社會的多方受益。

(三)生態價值

有專家指出都市農業對城市生態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底斯特拉,吉拉德特,2000)。在現代社會,由鋼鐵水泥構筑的城市往往遭遇諸多生態、環境方面的困擾:如環境污染、熱島效應、公共空間縮小等等,使城市生態日益惡化,嚴重影響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于是都市農業的生態功能和價值開始凸顯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現在世界上一些大城市的都市農業部門都探索出了一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具體經營模式,使都市農業在為城市提供食物供應的同時,也產生了強大的生態價值。主要表現在:為城市涵養了水源、為城市提供了天然的生態屏障、為市民提供了綠地、凈化了城市空氣等。據房山區相關部門介紹,房山是北京的“肺”,對北京氣候有重要影響。到2006年底,生態環境建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很大成果,全區建設大型秸桿氣化站、沼氣工程多處,推廣太陽能光電、戶用生物質爐近萬戶,同時還建設生態家園富民工程2處、四位一體生態模式工程1處,這為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和社會價值。(四)人文價值

都市農業的人文價值主要表現在它能提高農民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以及傳播農耕文化。在主觀上,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要求經營者有更高的科學文化素質、更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更高的經營技能和市場運作能力。發展都市農業,政府就要重視新型農民的培養,這種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農民整體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農業和其它相關科技被充分運用到產業鏈中的每個環節,極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產業效益。如2005年初,房山區為了發展都市農業,邀請農科院農林專家給當地技術人員和農戶講課、培訓,還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及各類農林業院校合作,定期舉辦大型培訓和講座,從開發育種、溫室栽培到產業合作、市場營銷,從投資經營、節能減耗到企業責任與社會效益,為都市農業從業者進行系統深入講解,使其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由此快速提高,房山區的都市農業相應得到較快增長。相比鄉村農業來說,都市農業的商品率、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都很高,農民發展都市農業,可以獲得較高收入。如,房山富恒農業公司依托強大的首都市民消費群體和農產品消費市場,發展有機農業,生產出來的“迷你小黃瓜”在首都市場上可賣到4元1斤;生產的“牛奶草莓”可賣到100元12個。足見發展都市有機農業能夠給經營者帶來豐厚的回報。使經營者獲得較高利潤是一種產業的人文價值最重要體現。此外,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還促進了農耕文化在都市社區的傳播和影響。隨著都市農業的發展,房山區建立了多個農業文化展覽館,一些都市農業企業辟有農業生產展覽區和體驗區。也就是說,房山都市農業可為首都市民提供了解農業生產、學習與體驗農業生活、感受農業文明的場所和機會,較好地傳播了農耕文化。

三、總結

如上所述,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指人們突破傳統的農業經營理念、經營內容和經營機制,構筑多元化的農業產業鏈條,以多元的產品和服務在城市區域發展農業的經營模式。與傳統農業經營模式相比,都市農業多功能化經營具有經濟、社會、生態、人文等幾多方面的社會價值。但是要使都市農業產生多方面價值,需要建立一種平衡經營者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產業運行機制。因為都市農業經營者追求的產業價值與政府追求的產業價值存在一定差別。比方說,政府希望農民能生產足夠的糧食以保障城市供應,而經營者可能認為糧食生產并沒有很大的盈利空間而選擇放棄或者減產。這就需要政府提供各方優惠和扶持,以保障糧食產量??梢娬蜕鐣业椒先掷娴钠胶恻c是都市農業發揮多方面價值的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尼科巴克等,編,蔡建明等,譯,增長的城市,增長的食物[M],商務印書館,2005年

[2]谷中原,多功能農業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3]林耀初,胡月曉,都市農業產業定位研究[J],山東經濟,2006年04期

篇10

1.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于我國的智能化建筑領域許多方面尚不完善,行政管理部門的政策法規制定也不能完全適應智能化建筑領域的發展要求,要在對我國智能化建筑領域進行充分調查研宄之后,大力推進智能化建筑領域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形式保障智能化建筑領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由政府啟動行政資源,對智能化建筑的技術發展情況和施工管理水平進行充分調査研究,組織各類社科機構和高等學校專業技術人員,與智能化建筑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和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將這些交流意見總結成文字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推廣,為智能化建筑領域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論基礎,m要加大氣量對智能化建筑領域的專業技術進行總結與歸納,并以法律形式保障這些知識產權的合法利益,涉及到智能化建筑的硬件設備,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與規范執行管理,保證智能化建筑的重要部位安全可靠,還要規范智能化建筑性能考核和建筑質量考核的標準,以法律形式統一規范,促進業內交流溝通、人才流通和資源整合,要保證建筑內部各功能的有效發揮,確保建筑設施齊備,在對智能化建筑進行性能測試和功能評估時,要充分利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對智能化建筑的性能和功效進行準確測量,既保證了施工方利益,也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展。

1.2提高技術人員素質

智能化建筑是對建筑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m對建筑施工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要求很高,智能化建筑領域覆蓋面廣,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必須具備全面的專業技能,由于智能化建筑專業技術人員工作量大,工作專業化水平高,專業技術人才的素質對智能化建筑的質量和性能具有決定性作用,為確??蛻魸M意程度,必須進行對專業技術人員素質的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充分認清客戶的需求,按照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智能化建筑的規劃和設計,嚴格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對建筑的各項性能認真考察,當前,我國智能化建筑領域專業人才匱乏,這既需要充分重視并幫扶現有的專業技術人員,又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力度培養智能化建筑領域全能型人才。

1.3采取科學方式吸納人才

由于當前智能化建筑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稀缺,一旦某些專業技術人才離職,將對正在進行的智能化建筑施工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智能化建筑團隊的管理層和決策層,要制定科學的經濟激勵制度,保障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對本工作的高度熱情,避免因為人才流失而造成工程質量下降和工程竣工日期拖延,要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施工團隊對已經形成成熟理論的施工方案,要嚴格保護其知識產權,以法律形式確保施工方案設計者的合法權益,在征得設計師同意的基礎上,將不同設計方案進行整合互補,以期形成本公司獨有的設計性優勢。

2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