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審計范文

時間:2023-03-16 22:20: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報表審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財務報表審計

篇1

1.審計程序不合理,審計工作受局限合并財務報表其自身具有著明顯的綜合性以及復雜性,在進行合并財務報表制作的過程中,與一般的財務報表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國大部分的企業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其對于審計工作的程序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造成合并財務報表的審計程序與合并財務報表的實際審計工作不適配,對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展開造成局限,不利于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2.審計資料收集困難,審計管理存在弊端由于合并財務表報其反應出的信息量相對較大,包含了子公司以及母公司等多個方面的經濟運營信息。因此企業有關審計人員在對合并財務表報進行審計的過程中,應準備好充足的資料進行審計參考,保障審計工作的質量。但是由于合并財務報表中涉及的信息十分的廣泛,并且分布于不同的子公司以及部門之中,造成有關企業審計人員收集資料上的困難。除此之外,企業在對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體現在管理制度不足,管理力度不夠等方面。這使得企業審計人員在進行合并財務表報審計的過程中,工作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的約束,造成工作過程中的不規范,不合理。

3.缺乏完善審計標準,審計質量難以保障在對合并財務表報進行審計的過程中主要的工作就是對合并財務表報中展現出的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判斷。但是由于企業內部對于信息真實性的判斷標準沒有明確的規定,并且由于信息的分散性過強,因此在對合并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審計的質量難以被有效的保障。

4.審計人員素質不足,審計效率難以提升審計人員是進行合并財務報表審計的關鍵,因此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與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通過對我國部分企業審計人員的素質進行調查,我們發現我國企業中部分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存在著個人專業素質不足的問題,難以對審計工作進行有效的把握,并且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無法進行及時的解決,造成企業內部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工作質量的下降。

二、針對合并財務表報審計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完善審計程序,進行特殊審計鑒于合并財務報表的審計工作與一般的財務表報在審計方式上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因此有關企業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應對審計工作中的程序問題產生重視,對不同審計工作進行區分對待。尤其是針對合并財務報表的審計工作,有關企業應對其進行特殊審計,制定出符合合并財務表報審計工作需要的審計程序,確保合并財務表報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合并財務表報審計程序制定的過程中,有關人員應對傳統審計程序進行把握,明確傳統審計程序與合并財務表報審計工作之間的差異,并從實際的差異性入手進行合并財務報表審計程序的制定,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新審計程序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2.加強資料搜集,完善審計管理資料的搜集問題一直是進行合并財務表報審計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有關企業工作人員要想對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工作質量進行提升,就應在相關資料收集方面下工夫,確保相關材料收集的全面性。鑒于此,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企業應充分的借助網絡資源,將各子公司與母公司聯系在一起,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信息的共享。尤其是在經濟資金流動等方面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允許審計人員通過電腦對相關資料進行查看。其次,子公司應注重內部財務工作的條理性,保障內部財務表報的清晰明了,為合并財務表報審計工作的進行提供便利。

3.建立審計標準,把握審計重點審計標準主要是對合并財務報表真假性的一種判斷,因此有關企業應在明確內部審計標準不足的基礎上,對相關合并財務表報審計過程中需要應用到的各項標準進行完善,并充分的對各子公司的審計標準進行掌握,整合出一套符合合并財務表報審計工作的審計標準。同時,由于合并財務報表工作的審計內容眾多,因此為了有效的提高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審計質量以及審計效率,有關審計人員應對審計工作中的重點問題進行把握,關注審計重點。

三、結語

篇2

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起源于美國,我國于2010年開始實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該項審計業務已經成為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重要業務內容,同時該項審計業務也成為我國企業內審項目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設計的整合問題,目標是推動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有效整合。

2 兩項審計整合的重要意義

2.1 兩項審計有效整合后,使企業轉變了管理的理念,有效建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有效整合,一方面給企業帶來了挑戰,另一方面也產生了重要的意義,在內部管理的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加快了企業管理的提升。具體表現如下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兩項審計有效整合后,降低了企業內部的風險,在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涉及企業內部審批流程和業務流程,企業的高管層通過兩項審計的有效整合更加了解企業內部的發展狀況,講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減少了企業內部發生舞弊的風險;第二方面,兩項審計有效整合后,企業的內部控制可以使企業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促使企業的日常業務有效展開,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的業務活動更加具有規范性。

2.2 兩項審計有效整合后,促進會計師行業的有效發展內部控制審計提出之后,有效的拓展了會計師執業的范圍,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有效整合后,雖然在財務會計制度層面沒有對內控審計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目前已經有很多的國有企業著手加強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有效整合。從此可見,未來企業的審計逐漸從單一的財務報表審計逐步過渡到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有效融合。越來越多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始接受兩種審計整合的好處,為會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前進的動力,為我國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兩種審計有效整合的同時,會計師在審計、專業人員等越來越多的方面也面臨重要的挑戰。

2.3 兩項審計有效整合后,有效提高了審計的效率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性質和內容不盡相同,但是這兩種審計形式卻有著一定的聯系和相同的地方,這促使財務報表審計和內控審計可以為彼此提供審計所需的基礎數據,有效降低了內部審計的成本支出,提高審計效率。舉例來說,內控審計在審計時需要對企業的內部情況和外部情況進行有效的了解和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確定審計的方向,而財務報表審計的前提也是首先確定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對企業進行有效的評估,了解企業的財務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根據了解的情況確定企業的審計方向,從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需要對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確定本次審計的方向,這樣既可以獲得企業所需要的審計資源,也可以降低企業的審計成本,兩種審計進行有效溝通后,會提高企業的審計效率。

2.4 兩項審計有效整合后,有效降低了企業的審計風險企業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時,需要對企業內部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有效評估,并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價。但是財務報表審計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分析和評價時比內部控制審計的準確性降低,因此,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可以提供準確的內部控制評價信息,有效降低了財務報表審計的風險,假設企業的財務報表審計出現了審計錯誤,該錯誤可以在內部控制的審計可以得以發現并糾正,這樣企業在審計時可以有效的降低審計風險,并有效提升審計的質量。

3 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3.1 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具有一致性目標

內控審計目標包括:通過內控審計有效的保證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真實可靠,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合理利用企業的資源,有效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財務報表審計目標包括:通過財務報表審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真實可靠。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財務報表審計和內控審計的目標具有一直性,兩者均是確保企業的財務信息真實可靠。雖然財務報表審計和內控審計在審計的流程存在不同之處,但是目標一致,因此可以將財務報表審計和內控審計可以有效的整合。

3.2 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具有相同的審計模式

財務報表審計的模式主要采用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模式,該審計模式主要自上而下的形式,主要以企業的風險評估為基礎,對影響企業風險的因素逐一進行有效分析,依據分析結果確定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和風險,以此來實施企業的財務報表審計。內控審計的模式主要是通過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風險的測試,通過測試風險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此得出內控審計的審計思路,并進行相關審計工作。因此,從審計的模式角度來說,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均是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模式,且均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審計形式,因此,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有效整合是可行的。

3.3 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兩種審計程序具有相關性

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具有明顯的相關性,企業進行內控審計時可以為財務報表審計提供審計的方向,通過企業內部的審計程序發現企業的內部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缺陷,進而發生企業可能存在的錯誤,有效的為內部控制審計提供審計的方向。而會計師通過對企業內部關鍵控制點的審查,發現財務可能存在的問題,為財務報表審計提供有效的幫助,因此,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有效整合是可行的。

4 內控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有效整合的策略

4.1 同時實現財務報表審計和內控審計的目標

同時實現財務報表審計和內控審計目標時,首先需要對內控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測試,通過測試的結果了解內控審計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充分的意見。同時,通過內控審計可以有效為財務報表審計提供更加合理的內部風險控制。兩種審計意見類型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并且還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是在具體審計時,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為了實現財務報表審計目標和內控審計目標的一致,需要將財務報表審計進行策略調整,使其適合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有效實現財務報表審計和內控審計的目標。

4.2 內控審計結果和財務報表審計結果可以結合使用

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注冊會計師需要對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分析測試,測試結論充分考慮財務部報表審計對于控制有效性的評價,而在財務報表審計的過程中,風險評估時充分考慮內控審計對控制和運行的測試結果。如果在具體的審計流程中發現控制錯誤和風險,應及時對該項錯誤或者風險造成的財務報表審計在范圍、性質和實踐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

篇3

從實踐上來看,美國提出的在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審計是不錯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具體的操作是由同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對同一個公司的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這種將兩種審計進行整合的辦法大大提高了注冊會計師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值得我們借鑒。

一、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進行整合是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的必然選擇

1、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二者之間存在著部分重合

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注冊會計師主要是對內部控制的設計以及有效運行進行審計,并得出審計結果。在審計的進程中,注冊會計師必須對內部控制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測試,從而獲取內部控制在較長時間內實施的有效證據,而這個過程就常常包含財務報表所反映的部分內容。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時,注冊會計師也要詳細分析內部控制,完成對發生層次重大錯報風險過程中預期控制的有效性評估和認定,完成在實質性測試程序不能對層次充分且恰當的審計證據進行控制時的測試。

2、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二者之間的結果能夠互相利用和支持

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在分析內部控制是不是具有有效性的過程中,必須同時認真分析對財務報表審計進行控制測試所取得的結果,如果對財務報表的審計結果過程中發現相關認定存在嚴重的錯報問題,并且正在運行的內部控制不但沒有發現或者糾正嚴重錯報的問題,那么,這就說明內部控制肯定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另外,在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控制測試時的結果還要經常被利用。在操作過程中,如果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不能被糾正,那么他勢必會使注冊會計師在進行控制風險評估過程中得出錯誤的結論,從而對整個實質性測試造成影響。

二、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程序、方法

從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過程來看,決定二者整合的主要因素是對內部控制的熟悉程度以及測試,在整合的過程中,要始終將整合審計作為整個的整合過程的原則。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主要包括初步業務活動、審計計劃、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審計結論和出具審計報告等五個程序 。下面對對后四個比較重要的程序進行分析。

1、計劃審計

在這個程序進行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必須對能夠進行的重要性水平進行初步確定。由于能不能及時發現或防止財務報表的嚴重錯誤是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是否存在嚴重缺陷判斷的依據,從這里可以看出,無論是內部控制審計還是財務報表審計,在重要性水平判斷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過程中,必須在認真分析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審計計劃,從而為審計過程和結果的整合提供保證。

2、風險評估程序

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過程中,風險評估程序是保證整個整合順利完成的基礎。在對于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要認真分析,并對存在于財務報表中的錯報風險加以鑒別和評估,從而制定和實施有針對評估錯報風險的審計程序。為了盡量避免出現失誤,必須將風險評估貫穿其中。為了保證擬測試控制有效性,注冊會計師要恰當使用風險導向和審計方法。

3、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實質性測試、控制測試。在進行擬測試控制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應該著重分析證據的證據的性質和證據獲得的困難和容易程度。假如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控制就可以認定錯報風險,那么其他測試就可以不再使用。測試時只要發現內部控制存在一項嚴重缺陷就可以宣布內部控制無效。而在整合審計時,注冊會計師除了進行上面的測試外,還要對內部控制做出進一步的評價,確定存在缺陷的控制與其他控制的組合是不是會使內部控制出現嚴重缺陷,從而獲得充足的證據。

4、審計結論和出具審計報告

在這個過程中,注冊會計師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綜合評價,認真分析總結在測試過程中獲取的證據,將審計過程中所有分項設計結果進行整合,確保整合的結果能夠對其他審計進行支持,從而得出審計結論。

篇4

關鍵詞:信息管理;案例分析法;信息技術;財務報表審計

一、引言

自從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普及以來,財務會計由做手工賬轉變為利用會計電算化進行辦公,自此,在也沒有看到賬房先生點著油燈打算盤了。科技的進步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在會計領域也是如此,通過相關會計核算軟件,會計工作人員只需要將憑證、單據、發票簡單分類處理后錄入系統即可,只要錄入時沒有出現錯誤,進入系統后,計算機會進行自動核算。這淘汰了一部分年齡大并且對計算機不熟悉的會計從業者。智能時代的來臨,讓一切變得更加猝不及防,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自動給掃描憑證、單據、發票掃描,直接分類核算,64位密集糾錯,甚至連簡單的審計都免掉了。這也給財務人員造成恐慌,大面積的失業會不會提前來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會計、審計的工作人員又產生什么影響?本文在信息管理、財務管理的理論基礎上,對信息技術及財務報表審計的影響展開研究,通過對現狀分析、案例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二、現狀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財務報表的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方法模式上也由傳統的純人工手工查賬審計向人機協作審計模式轉變。企業內部審計,主要包括確定資產存在性、判斷資產計價的公允性、避免過分高估或者低估資產、測試收入成本和費用、分析是否符合會計政策的要求。其中,判斷資產的公允性以及測試收入成本費用涉及到審查數據核算的計算機可以快速掃描輸入、進行運算、結果輸出,省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人工的機會成本。外部網絡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時,不必像之前一般對著如山般的賬簿進行核算審查,常常需要長時間高強度工作,而現在只需要利用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人機協作的模式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合規性、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遠程審計。目前,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興起,越來越多商家選擇利用計算機網絡依靠商務平臺進行的交易和商務服務活動,主要表現在商務交易不再是先看貨,然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商務服務也不單單依靠紙面文件以及單據的傳送,而是借助于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網絡互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來全面實現電子化的交易和結算過程。電子商務更大程度上依托互聯網的特點在審計工作的范圍、內容、可行性、風險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案例分析

目前,墨西哥國家稅務總局將信息技術對財務報表的審計轉變為一種新的方式并且在2016年7月通過最高法院確保了其合憲性。即通過互聯網電子審計,稅務當局可以通過電子方式執行監督與審計流程,并通過電子方式與納稅人溝通,納稅人可以通過申請AcuerdoConclusivo協議,確保其被審計材料在保護狀態,納稅人也可以利用這個渠道尋求稅務幫助,通過協商的手段,解決被審計納稅人與稅務局之間存在的分歧,避免了耗時長和費用貴的申訴流程。墨西哥國家稅務總局給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一個很好的示范,行政事業單位率先進行改革,從法律制度上承認信息技術對財務報表審計的合法性與合規性,并且給予技術支持保證信息安全。這大大減少了人們使用的后顧之憂,有利于越來越多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機構進行轉型,更大程度上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遠程網絡審計。

四、問題分析

(一)電磁化會計信息不易保存

毋庸置疑,隨著無紙化辦公的進程加快,傳統的紙質憑證、賬簿、報表可能會被電子會計信息代替。電子會計信息是指將會計信息儲存在網絡系統中,很顯然這比紙質的更易被破壞。如果保存不好,即使從網絡系統中存儲在磁性介質上,會計信息依然會因介質的破壞而丟失。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存儲風險會因為時間加長變大,如果數據丟失或大面積泄露,不僅增加了審計的難度而且會給企業造成無法預估的損失。

(二)忽視網絡信息系統審查

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大背景下,除了對傳統財務內容進行審計外,還需要對信息系統開發、運行、控制環節進行審查。尤其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更大,并且固有的技術風險決定了審計內容必須包括對網絡信息系統處理和控制功能的審查,以證實其業務處理的真實性、安全性、合法性。大多數企業忽視對網絡信息系統的審查,這使審計信息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是錯誤。由于全面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交易與金錢往來都是在網絡系統各工作站上完成的,因此,審計應漸漸從事后審計轉為實時審計,全方位地評價網絡交易的安全性以及財務報告存在的風險要素,從而降低經營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三)信息技術對財務報表審計難以做到絕對保密

眾所周知,互聯網系統具有分散性、開放性、受眾群體數量多等特點,其安全保密性問題一直是困擾大多數企業的問題。信息技術系統一方面面臨故障的風險,如果發生故障,就會造成全企業的癱瘓財務工作的崩潰;另一方面還面臨數據庫財務網站有可能遭到攻擊的非系統風險、計算機病毒攻擊的風險。此外,若信息系統的設計存在漏洞,而財務工作者在運用中并沒有發現,則可能給企業的內部控制造成隱性風險。

(四)審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不完善

審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網絡技術不高,也給信息技術對財務報表審計造成困難。在信息化大數據背景下,審計的方式和內容都發生了改變,對缺乏計算機、網絡技術相關知識的審計人員,會因為方式改變而不能識別、審查企業的隱性風險,從而對評價結果和審計結論的產生消極影響。

五、對策建議

(一)審計線索方面的追蹤審查

在信息化背景下,應該針對審計線索在系統內建立專門原始數據的備份、完善大數據和追蹤軟件,多部門相互監督,使審計線索得以保留。同時,通過遠程審計監管、突擊檢查的方式,對財會工作人員和程序員的系統進行檢查,以維護數據庫安全。

(二)重視對內部控制內容審計

重視對內部控制內容的審計是指要做到對財務數據全流程的管控,包括信息技術部門對信息化財務系統的維護。第一、明確權限與指責,在財務部門內部,將職責和權限進行劃分,不能讓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擁有相同的權限,以此來形成互相監管的模式。第二、成立財務數據庫,原始數據必須先上傳再入賬處理分析,而且原始數據不容隨意更改,如要更改應由主管監督。同時,每一步的審計應將數據上傳,各部門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系,彼此制約。

(三)加快信息技術財務審計法規的建立完善

第一、要認真推動信息化審計法律法規建設,既要認識到其提高工作效率的優越性,也不能忽視其自身的問題,應盡快提出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見。第二、信息技術應用于財務會計領域,需要對傳統的審計準則體系重新進行審視和思考,新的審計準則應該順應時代的趨勢,充分考慮其在信息化、大數據背景下的創造性。用法規和制度保障信息化審計的合法性、合規性。

(四)加快信息化審計人才的培養

在此背景下,審計人員除了應當具備審計知識經驗還應當對基礎信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審計人員是信息技術應用于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關鍵,但是傳統的審計人員往往忽略了自身對信息技術的要求。市場對復合型審計人才的缺口很大,也是未來審計工作發展重要一環。第一、審計人員應該具有危機意識,如果自身不轉變,很有可能被即將到來的財務機器人代替簡單的審計工作;第二、企業也要意識到信息網絡對財務報表審計存在的兩面性,應鼓勵審計人員、會計人員主動學習信息化審計知識,及時查明風險,做好應對措施。第三、國家和政府也應該加大對審計人員工作轉型的引導,鼓勵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

篇5

【關鍵詞】財務報表 審計 會計舞弊揭示機制

近年來,財務報表信息不對稱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影響到了企業整體競爭實力,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規范企業財務管理手段,要求企業在市場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引進會計舞弊揭示機制,繼而由此來規范利潤操控行為,且真實反饋企業經營中資本的流動,最終由此來提升整體財務管理水平。以下就是對財務報表審計視角下會計舞弊揭示機制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代企業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參考。

一、財務報告舞弊審計案例研究

2012年郝玉貴對紫鑫藥業2010年財務報表展開了審計行為,并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針對虛假財務報告數據展開了細致化分析,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此次財務報告舞弊審計工作失敗的原因主要歸咎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郝玉貴在審計工作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舞弊風險識別存在著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整體審計成效;第二,復核程序不規范也是導致審計失敗的主要原因。此外,2012年洪葒基于GONE理論的基礎上選取2007年-2011年上市公司舞弊行為數據展開了實證分析,最終由此引發上市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體自身內部發展結構,且降低舞弊幾率[1]。

二、我國會計舞弊揭示機制構建措施

(一)完善政府介入內容

在我國會計舞弊揭示機制引入過程中完善政府介入內容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此,首先要求我國在會計舞弊揭示機制實施過程中應注重要求政府部門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應著重提高自身責任意識,并基于CPA審計的基礎上來構建監管機構,且要求監管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對各大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同時結合CPA審計細則及時發現公司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會計舞弊現象,達到規范化經營狀態。此外,由于CPA審計不具備處罰功能,因而在此基礎上,監管機構在發現會計舞弊問題時應結合《會計法》對其展開處罰行為,最終將舞弊現象對成本效益所造成的影響控制到最低限度,且提升整體會計信息資料管理水平。另外,在會計舞弊機制引入過程中要求政府部門應有效應用自身職權對會計年度展開制約行為,并實現對會計信息的有效監管,最終達到良好的企業經營狀態。

(二)規范政府介入方式

在政府機構介入會計舞弊問題處理的過程中要求其應規范自身介入方式,對于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政府部門在介入會計舞弊問題時應通過監管機構構建的形式來實現對公司會計信息資料進行監管,并與會計信息使用部門達成共識,擴大會計信息監管范圍,及時發現會計舞弊現象,且對其展開行之有效的處理;第二,政府在實施會計信息監管工作的過程中應基于CPA審計的基礎上完善揭示機制,即在CPA無法出示會計舞弊證據的情況下由監管機構對舞弊現象展開深入的調查行為,最終由此將會計舞弊損失降至最低,且保障企業整體經濟效益,避免不規范利潤操作現象。

(三)引入資產約束機制

在應對股份制企業會計舞弊現象的過程中可基于資產約束機制引入的基礎上來避免不規范的資產操控現象。例如,部分股份公司在證券市場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即通過資本重組的方式以主并雙方相互購買股票的途徑來為自身贏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是此種交易形式存在著舞弊現象。因而在此基礎上,可通過引入資產約束機制的形式對企業合并行為展開監控,并要求其在資產并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從資產約束機制,最終形成規范化并入過程。此外,基于資產約束機制引入的基礎上亦應強調借助專業機構對公司管理層實施監管行為,并就此營造一個良好的監管環境,避免會計事務處理過程中存在著舞弊現象。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會計舞弊問題處理過程中引入資產約束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因而應強化對其的有效實施[2]。

(四)提高公允價值準確性

提高公允價值的準確性有助于會計報表審計中會計舞弊問題的解決,因而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在實施監管工作的過程中應注重完善聲譽約束制度,且利用多媒體信息傳播平臺對其展開宣傳行為,繼而由此來引導各大公司在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規范自身會計事務處理過程,且基于公允價值的基礎上排除與信譽較低公司間的合作,從而完善整體市場經營環境。此外,在會計舞弊揭示機制構建過程中應注重通過專業化培訓的形式來提高工作人員公允價值評估水平,最終由此解決公司會計報表審計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且提升公司整體經濟效益。另外,在公允價值評估工作開展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應介入到其中,并對公允價值評估進行嚴格把控,繼而由此形成良好的會計事務處理狀態,且避免會計舞弊現象的凸顯。除此之外,業務跟蹤環節的開展亦有助于解決會計舞弊問題,因而應強化對其的有效實施[3]。

三、結論

綜上可知,部分公司在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會計舞弊現象逐漸凸顯出來,因而在此背景下,各大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穩固自身市場競爭地位,必須引入會計舞弊揭示機制,并基于公司財務報表審計的基礎上從完善政府介入內容、規范政府介入方式、引入資產約束機制、提高公允價值準確性等途徑入手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會計信息處理環境,且避免會計舞弊問題的凸顯,達到最佳的實踐經營狀態。

參考文獻:

[1]郝玉貴,劉李曉.關聯方交易舞弊風險內部控制與審計――基于紫鑫藥業案例的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11(04).

篇6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報表;融合

一、與內部控制審計的相關概述

1.財務報表審計

具體來講,財務報表的審計包括諸多對象內容,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等;首先,我們需要保證有齊全的財務報表,并且對報表說明仔細閱讀,對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等進行了解,并與其他會計期間相比,相關顯著因素是否揭示,并把審計報表中的內容結合起來,以驗證該報告是否真實。

2.內部控制審計

具體來講,內部控制審計就是對內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進行識別和評估,將存在于公司內部控制中的缺陷給找出來,對其等級科學判斷,分析過原因之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便對內部控制審計方法進行完善。

內部控制審計就是識別、評估內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過程,包括識別和評價公司內部控制的設計和操作的缺陷和缺陷等級,分析缺陷的形成原因,提出完善內部控制審計方法的建議。內部控制審計的對象是內部控制,通過其科學實施,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在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采取相應方法和措施,來對內部控制實施效果進行鑒定;借助于監督手段的應用,保證企業構建和完善相關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并且將其嚴格落實下去,將內部控制的作用給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也可以更加透明的披露企業信息,投資者的權益以及社會公眾利益得到有效保護。

二、探討財務報告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融合的可行性

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在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需要有效評估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且將會計師事務所給聘請過來,以便有效控制需要審計的內部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的有效性。這樣很容易看出,我國在內部控制審計實踐上開始探索。從國際慣例的內部控制審計來看,雙重審計制度的實施,在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是對被審計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的一個挑戰。

1.有一定的重合內容存在于財務報告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中

具體來講,內部控制指的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審計內部控制設計和審計有效性,將相關問題找出來,注冊會計師需要對內部控制進行了解和測試,以便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財務報表的過程中,需要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充分掌握,依據評估水平和審計證據,來將控制測試給實施下去。因此,兩個獨立的審計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審核的重復和浪費。如果兩個審計融合在一起相互利用,共同發揮其應有的職能和作用,那么將大大降低審計工作的工作量,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

2.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有著統一的根本目標

從本質上來講,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有著相同的目標,都是為了對財務報表的可靠性進行提升。借助于內部控制審計,將內部控制財務報表存在的不合理問題找出來,采取措施,進行完善。而財務報表審計,則是通過審計,判斷是否有不足存在于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告中,雖然從審計目標層次來講,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審計有著不同的目標,但是要想保證合法的開展財務報告審計,就需要結合內部控制來進行,以便科學判斷是否有較大的不足存在于財務報告審計工作中。

三、探討如何融合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融合首先需要明確二者在交匯點的內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礎上融合在實踐中。關鍵的融合點有以下幾項:

1.在審計目標上

在審計過程中,需要結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來對財務報表進行檢查,保證可以將公司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給反映出來,這樣審計目標的公平性方可以得到保證。內部控制審計的開展,主要是為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得到有效的審計目標,雖然兩種審計制定了差異化的審計目標,但是這兩種審計工作,都是為了將真實可靠的信息提供給財務報表使用人員。

2. 在業務類型上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都是合理保證的鑒證業務,財務報表審計有著較為強烈的審計需求,更加準確的制定了專業能力和審計標準。由于其歷史發展的原因,內部控制審計在我國還沒有成熟,因此在業務方面沒有統一標準,缺乏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能力培訓,保障程度水平相對較低。然而,同樣是同一審核單位,在相同的業務下同時實現兩個審計,要達到合理保證的要求,以確保在不同的程度上提高和改善外部環境,從而逐步消除內部能力提升的理論。

3. 在審計計劃上

這兩種審計在設計計劃階段有些差異,但是審計計劃的制定的內容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在計劃審計財務報表的階段,需要識別初期的重大錯報風險以及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在內部控制審計計劃中,對于確定是否是高風險也會根據財務報表中反映的信息來進行判斷。

4. 在審計方法上

一般來講,結合風險來開展財務報表審計,而將自上而下的審計方法應用到內部控制審計中,兩種審計方法的共同點有很多,財務報表審計風險評估方法需要充分了解行業情況和被審計單位,以便更好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同時,通過掌握環境情況,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認識財務報告審計風險。因此,兩種審計在審計方法上可以互相利用,相互組合,減少審計的工作量和審計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5. 在實質程序上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可以將兩種方法給應用過來,一種是實質性分析程序,另一種則是測試程序。實質性分析程序是對所進行的數據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以確定在分析的精度,在一定的時間期限內可以應用到大型貿易關系,從而預期設計實際的分析程序,但其前提是使用的數據真實可靠。因此,如果破壞到了數據機理,那么審計測試的效果就無法發揮出來。如果有較大的問題出現于內部控制審計中,就可以借助于測試過程的細節,財務報表審計將相應的意見給表達出來,從而避免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

四、結論:

篇7

【關鍵詞】財務報表審計;事務所輪換;利弊分析;決策建議

一、相關概念釋義

開宗明義,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和一般原則》,財務報表的審計的目標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應當遵守相關的職業道德規范,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

所謂審計輪換制度(audit rotation system),是從維護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出發,為了促使注冊會計師謹慎執業、保證審計質量而要求嚴格限定會計師事務所及審計師對同一企業審計的年限,到期必須予以更換的制度。

二、當下主簽注冊會計師輪換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2002年6月頒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中,已經規定了會計師事務所應定期輪換審計項目負責人和簽字注冊會計師的要求,但目前尚未對輪換的最低期限做出明確規定。現有輪換制度存在如下的問題:

(一)心態問題

1、事務所合伙人和高級經理在發表獨立觀點或對管理層工作提出質疑時,容易偏向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有時候這種偏向性會表象為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即注冊會計師會因為長期審計某家企業,在作出職業判斷時習慣性的依賴已有的經驗,從而降低警惕,得出不恰當的結論。

2、事務所傾向于迎合管理層所希望達到的結果,而難以堅持獲取適當的印證、支持性證據。

3、事務所為避免審計意見對被審計單位造成不利影響,傾向于順從被審計單位的意愿,在敏感領域有時難于保持懷疑態度。

盡管事務所著重加強了質量控制,但上述心理狀態依然可能會給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帶來困擾。

(二)執行問題

現有的輪換制度對獨立性的保證更多依賴于事務所本身,通過簽字注冊會計師輪換來保證獨立性看似效果明顯,但如何保證后任注冊會計師不受前任的影響,獨立發表意見呢?事務所為了自身利益,迫使后任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的意見,或者后任注冊會計師為了維護所在事務所的利益而主動發表不恰當的意見。不論發生其中的任何一種,輪換的意義也就失去了,而監督這種方式的舞弊行為的成本更是巨大的,甚至是難以做到的。

三、會計師事務所強制定期更換的利弊

(一)利益

1、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強制輪換了會計師事務所以后,就不會再有一個事務所長達一個世紀獨攬一家公司的情況發生,一刀切斷了事務所與公司的長期合作關系,使注冊會計師審計時不必面臨來源與事務所的壓力,也避免了長期合作形成的親密關系導致的聯合作弊發生。

2、加強了同行業檢查的力度。強制輪換會計師事務所后還能額外增強對審計市場的監管,即引入不同事務所間的同業檢查。通常審計人員對老客戶的會計系統和對自己使用的審計程序會形成思維定式,從而拒絕接受新的審計方法。當實行了強制輪換事務所后,后任注冊會計師在承接業務時需要實行一系列的審計程序,加大了后任注冊會計師發現前任注冊會計師錯誤的概率。當強制輪換會計師事務所這一措施實施后,實際上增加了同業檢查的力度。

3、增強投資者信心。簽證事務所的輪換讓投資者看到了審計行業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做出的改進,增強了他們對審計的信賴。

4、保證審計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升行業的公信力。

在事務所輪換制度中,后任事務所在初始接受業務時處于降低審計風險的考慮必定會全面了解公司的情況,甚至在需要時查閱前任的工作底稿。這無形中就在行業內部建立起了前后任事務所之間的監督機制,從而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同時,降低監管機構的監管成本。

(二)弊害

1、輪換初期,審計風險增大。審計屬于經驗依賴型職業,而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力建立在對行業和商業模式深刻了解的基礎上,因此在愈加復雜的審計環境下,審計人員業務經驗的缺乏會降低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從而增加審計風險。

2、前任審計團隊被后任事務所雇傭。在實施事務所強制輪換的意大利,曾出現前任審計團隊被后任事務所雇傭的情況,因此擔心事務所強制輪換將流于形式。

四、結論

塞班斯法案對簽字注冊會計師的任期做出了強制規定,期望以此提升審計獨立性。在新形式下,注冊會計師的輪換似乎滿足不了這種需求,會計師事務所的強制輪換應運而生。對于事務所的強制輪換,各方意見并不統一,其對獨立性的影響尚無定論,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利弊分析,筆者認為,在制度設計合理的情況下,事務所的強制輪換時一個大膽而有益的嘗試,但目前并不適合大范圍的在我國推廣。

參考文獻:

[1]劉繼紅.審計研究. 高管會計師事務所關聯、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2011年2月.

[2]PCAOB(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Concept Release on Auditor Independence. August 16, 2011.

[3]官月緞,梁盛泰.中華管理評論. 會計師更換與繼續經營疑慮審計意見,2011年2月.

篇8

根據財政部印發的《關于改進和加強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工作管理的若干規定》的通知(財企[2004]5號),國有大中型企業要依法接受會計師事務所的報表審計。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發現企業存在的財務、稅務、會計等處理失當或者差錯,應當及時提請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調整。如企業拒絕在已編制的會計報表中按審計意見進行調整,注冊會計師則將依據審計準則,在審計報告中根據未調整事項的重要程度及對公司合并會計報表構成的影響程度,決定出具審計報告應當采取的類型。

在以上的審計要求中,審計準則僅僅對企業對外公布的會計報表的調整有明確的要求,未對企業內部核算及帳務處理是否同時做出調整做出具體要求。即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會計核算的特點,自主決定是否同步對企業財務的核算帳目做出調整。對于大型企業及具有大量分支機構的企業,如果決定對會計帳目同時進行調整,可以自主決定是只在總公司層面進行調整,還是根據調整事項的歸屬,在相應分公司層面的核算帳目中進行調整。按照調整事項同步調整帳務的方法,優點是使企業內部核算帳目與對外會計報表保持完全一致,保證了帳帳、帳證、帳表的同一性。缺點是對中介出具的調整全盤入帳調整,容易打亂企業自身的正常核算體系,造成內部核算混亂,對今后的持續核算產生不利影響。反之,如果只調整對外報表,不調整財務帳目,優點是保持了自身核算的獨立性,缺點是報表與財務帳目脫節,每到公布報表之前都要對以前所有的審計調整進行梳理并重新調整,造成調整的工作量越來越大,且易出差錯。對于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根據出具的審計調整事項性質分別采用不同方法處理:

一、表、帳同時調整,直接調整下屬單位或分公司核算帳目。此種方法適用于科目重分類的調整、核算差錯調整、違反權責發生制原則產生的審計調整

科目重分類的調整,此類調整原因多為會計核算中科目使用不規范造成的,如應收帳款與其他應收款,應付帳款與其他應付款的混用;核算中正常情況下應為借方數而出現貸方數及相反的的情況,如應收帳款中出現余額為貸方數的情況,審計機構出具的調整將應收帳款中的貸方數調整到了預收帳款科目,或將應付帳款中的借方數余額調整到了預付帳款科目。

核算差錯的調整,原因為企業核算中因人為原因錯用會計科目或錯錄入金額造成的調整,是對企業財務核算中的失誤進行的修正。對于此類審計調整事項,企業應無條件地按照調整事項對應的下屬單位或分公司,在相應的下屬單位或分公司核算帳目中進行不折不扣的執行,及時調整帳目中的差錯。

因企業核算中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出具的調整。對于企業核算過程中出現的有意或無意造成的提前或延后列收,提前或延后列支,造成報表利潤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情況的,企業應及時根據審計意見進行調整,對應列帳而延后列帳部分在下屬單位或分公司核算帳目中進行補入帳或調出提前列帳的部分,同時在下期的帳務處理中進行反向調整。

二、在總公司層面進行表帳調整,不對應至下屬單位或分公司

對審計機構出具的帶有收入成本還原性質的調整,由于只是同時調增或調減收入類科目或成本類科目,不影響企業總體利潤的變化,在總公司層面調整即可,不建議在每個下屬單位或分公司進行帳務處理。如物流運輸類企業,在利用合作客戶的運能運力為自身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利用自身資源為對方提供部分服務,結算時以相互提供服務收支相抵后的差額進行。差額為正的,計列業務收入,差額為負數的,計列業務成本。企業間的這種簡化處理方法對企業實現的利潤和稅收沒有任何影響,但審計機構認為此種方法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收入及成本情況,需對企業收入和成本進行還原反映。即所有為對方提供服務的項目全額計列企業的業務收入,所有利用對方資源或服務的項目全額計列企業業務成本。調整結果是企業對外報送報表的業務收入和業務成本同時增加了,但利潤數沒有影響。此類調整筆者認為在總公司層面處理就可以了,可以保證公司合并報表與全公司所有帳目的核對一致,沒必要在每個分公司層面進行層層調整,勞民傷財。

三、只調報表,不對核算帳目進行調整

不涉及損益的時間性因素的調整,如對年底銀行未達帳項進行的調整,對資產負債同時調增或調減的調整。對年底銀行未達帳項,企業已在當年進行了帳務處理,而銀行存款的實際收款或付款入帳發生在次年,這種情況不影響企業的損益情況,只是對企業會計期末的實際資產負債情況有影響。這屬于正常的時間性差異,而且如進行了調整,次年1月份還要對調整進行原數沖回,增加了工作量且意義不大,可不對這種調整進行帳務處理。

篇9

關鍵詞:財務報表舞弊審計策略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urrent market economy, the corrupt conduct of financial statement is numerous, which can not be discovered by a series of audit procedures, resulting in frequent failure of the audit cases. Based on the specific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fraud,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is view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fraud and the audit procedures, hoping be helpful for the audit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s; fraud; audit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 D41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如何有效審計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市場經濟國家一個永恒的審計主題。進入本世紀以來,舞弊現象呈愈演愈烈的趨勢。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事件也一直不斷,“誠信危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誠信教育》課題組對216家企業總會計師的問卷調查顯示,88.45%的總會計師們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的可信度持懷疑態度。目前,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的泛濫,已經對當前資本市場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與此同時,通過一系列審計程序卻未能發現企業報表中所存在的問題,審計失敗案屢屢上演。嚴重的后果是使會計信息使用者對獨立審計產生了質疑,影響到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生存發展。因此,如何識別和審計財務報表舞弊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研究舞弊的動因,試圖找出鑒別舞弊的方法,并且總結如何實施審計,從而為審計人員提供幫助。

一、財務報表舞弊的涵義

要弄清財務報表舞弊的涵義,首先要明白財務報表和財務報告的關系。財務報告包括數據化信息和非數據化信息。而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告中提供數據化信息部分的載體,是財務報告的主要構成部分。

國內外對財務報表舞弊的定義有很多種,但是內涵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舞弊的主體為公司或企業,不遵循財務會計報告標準,無意識或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手段,歪曲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做出不實陳述的財務會計報告,從而誤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

因此,財務報表舞弊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企業通過各種手段使得對外提供的財務報表數據所反映出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等信息與企業本來的真實情況發生了偏離,從而誤導了信息使用者。

二、財務報表舞弊的原因

財務報告之所以不可信,是因為會計信息的制造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采用了會計報表舞弊或是會計報表粉飾等方法,使得會計報表所反映出的情況與實際產生了偏離,而會計報表提供方對會計報表舞弊或是粉飾有其深層次的原因與動機。

(一)我國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內部原因

1、委托—風險。公司委托制本身存在的利益不相同、責任不對等、信息不對稱、契約不完全四個方面的缺陷。在我國,國家與企業的關系,是在“統一所有、分級監管”原則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由其委派董事、監事并選擇經營者,在授權委托下從事經營活動,這種方式導致了國有企業鏈過長,國有產權“虛化”,國有資產所有權代表人虛化等問題,不可能使所有者代表進入企業權力機構和決策機構,從而使得監管乏力。這就為企業財務報表舞弊提供了一定方便。

2、內部人控制。所謂“內部人控制”,是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企業的外部人(包括股東、債權人、主管部門)監督不力,企業的內部成員掌握了企業的實際控制權,他們在公司戰略決策中充分體現自己的利益,甚至和職工聯手,謀取各自的利益。這種情況下,內部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可能發生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3、激勵與約束機制的不對稱。我國很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對稱的情況比較嚴重,經營者的報酬在事前被一次性規定,激勵機制不夠。當前我國上市公司經理人的報酬普遍偏低,報酬結構不合理,行業差距明顯。這都直接影響到相關主體的內部控制力。

(二)我國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外部原因

1、制度安排不完善。制度通過利益安排對個體的行動產生影響,不同的制度安排就會導致不同的利益安排,有關會計信息的制度安排就會決定會計信息“制造者”和“消費者”行為方式。目前我國會計信息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財務報告條例》、《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以及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等等。有研究人員通過對我國企業報表舞弊案的分析發現,現有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并誘發財務報表舞弊行為,也就是說雖然有會計的相應技術規范,但相應的制度執行、監管與懲罰力度卻不明確,懲罰對象不具體,造成受益者、授意者不受罰,執行人員卻“代人受過”。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會計主體更傾向于通過財務報表舞弊,提供對他們有利的會計信息。

2、會計外部監督弱化。目前我國會計信息的監管存在著諸多誤區,嚴重地降低了監管效率,使得財務報表舞弊得以實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重視“單一”監管,忽視“綜合監管”。外部監管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社會審計外,還有法律制裁、社會輿論監督、公司治理結構等都是整個監管鏈條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國會計外部監督的關注焦點主要放在注冊會計師審計監督上,其他方面的監管沒有很好地帶動起來,這反而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制約了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用的發揮。第二,重視“硬性”監管,忽略“柔性”教育。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是一方面,但制度終究需要人來執行,制度的執行之所以會產生偏差或是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執行人的素質與修養有問題,我們在全方位的誠信教育上仍然不夠,重視行政制裁,輕視民事賠償。

三、財務報表舞弊的審計策略

(一)財務報表審計中對舞弊的識別

利用會計方法的選擇形成的虛假財務報表,手段較為隱蔽,技術更為高級,往往做到了報表平衡及賬表、賬賬、賬證等相符,因此在識別方法上宜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篇10

美國2002年頒布《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強制性地要求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2008年5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標志著我國控制規范體系已經建立,隨著我國內部控制體系的逐漸建立和發展,2010年《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的,使內部控制審計成為一項新的審計業務,自2011年起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擴展到其他上市公司實施。這樣,內部控制實施效果的審計以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異同等問題引起的整合審計也成為學者們的關注點。閆立社(2013)認為整合審計可以節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還可以使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結論互相印證。本文通過對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對比分析來說明對二者進行整合審計的必要性,并說明如何進行整合審計。劉永君(2013)則從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及審計質量和效果三個角度來分析了整合審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異同點出發,對二者進行對比分析,以此闡述整合審計的必要性,最后并說明了整合審計的實施流程,這對我國整合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整合審計的必要性

美國的內部控制審計一直處于世界的前言和領導地位,而整合審計最早起源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發起的內部控制審計。所以整合審計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二項業務的審計,是注冊會計師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聯合實施審計。對整合審計的實施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指派同一個項目組執行審計業務;二是由同一家事務所不同的項目組實施審計且在執行過程中保持溝通。正因為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具有重復性,以此減少審計工作量,所以需要進行整合審計,提高審計效率。

三、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比較

內部控制是單位重要的管理活動,它希望試圖解決三方面問題,它們分別為財務報告與相關信息的可靠性、資產的安全完整和審計工作對法律法規的有效遵循。優秀的內部控制能夠提高單位經營效率,也能促進單位未來長期發展戰略的快速形成。

具體到內部審計工作,它就要求單位實施控制設計財務運行的有效性,并交由注冊會計師來實現對單位內部的控制審計工作。如果單位內部存在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注冊會計師會通過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來實現審計披露,基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來合理確保單位財務報告及相關真實信息被應用于整合審計的控制過程當中。再者,內部控制也能確保單位資產實現可靠性控制目標。

再看財務報表審計,它基于以下兩種狀況才會強制要求實施內部控制測試,第一是在評估認定層次出現重大錯報風險時,此時預期控制運行有效,單位可以確定實質性內部控制程序性質,也能夠通過驗證注冊會計師擬信賴度控制的有效性;第二就是實施性程序無法為整合審計提供認定層次適當且充分的審計證據,也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業務需求。所以說,要基于整合審計來有效劃分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內部控制側重點,盡量防范和降低內部控制實質性測試所存在的現實風險。

四、采取正確的整合審計方法

根據我國審計指引第十條規定,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時必須采取自上而下的實施方法,它主要針對注會識別風險、選擇擬測試控制等基本思路展開。之所以采用該種方法主要是因為它能夠起始于財務報表審計層次,充分了解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可能存在的諸多風險,鼓勵單位注冊會計師將關注重點集中于財務控制層面上,并將財務工作自然過渡到大賬戶、列報等相關財務報表的審計認定層面上。具體來說,要采取正確的整合審計方法來促進單位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了解與單位財務報告所相關的內外部風險,能夠清晰識別出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所必須的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內容。另外,要對單位層面內部控制評價結果進行性質、時間安排以及范圍的有效界定,看其是否會影響到注冊會計師的內部控制測試環節。注冊會計師也要考慮在早期業務執行階段來對單位內部控制實現中肯評價。

二是要做到對重要賬戶、列報的有效識別和認定,判斷賬戶列報中可能存在的固有風險,并考慮整合審計對單位內部財務的控制影響。

三是要合理選擇擬測試控制,要對單位所形成的審計結論進行內部控制影響測試。而選擇項測試項目標準則取決于該測試單獨或合并后是否能滿足單位對相關認定錯報風險的應對對策。

五、正確認知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相互關系

根據單位整合審計的基本要求,單位內要同時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發表,并正確認知兩種審計報告所存在的微妙關系。這種做法能夠促進單位更好理解有關財務信息?理與規劃,確保單位方面做出正確決策。

對單位而言,財務報表就是其財務信息的最重要載體,它體現了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所以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單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與整合審計時一定會發表無保留意見,為單位避免重大錯報發生。當注冊會計師對單位財務報表發表過程中提出無保留意見時,就說明單位的財務報表是不存在重大錯誤的,此時其內部在整合審計方面會出現兩種狀況:第一,其整合審計規劃下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正在有效運行,可以即時防范并糾正重大錯報問題;第二,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或重大錯報已被校正。此時可以證明單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單位在整合審計工作當中要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發表非無保留意見,避免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時出現更大的錯報風險。

六、整合審計流程實施過程

(一)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內部控制審計對內外兩方面環境的了解來得知被審計單位的風險情況,并且運行的有效性審計工作完全可以通過被執行財務報表審計的了解被審計單位以及環境這項工作利用,同一審計組不必重復性工作或者同一事務所的不同審計組經過適當溝通也可以進行了解。

(二)控制測試

財務報表審計的進一步審計程序包括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在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中,需要進行的控制測試要在擬信賴的被審計單位的控制有效性之前。由此可見,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測試不是必須的。二者的測試范圍不同,財務報表層次的審計要求對認定層次的相關控制。所以,財務報表審計中的控制測試可以在實施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有效性測試后不必實施。若是由不同的項目組進行審計則進行適當溝通后也可以減少重復性的工作來完成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