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軟件范文

時間:2023-03-20 14:0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業軟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創業軟件

篇1

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往往被人誤解為鼓勵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甚至讓大學生放棄學業去創業,從更理性的角度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出發點應該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為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學生對這方面的認識也恰恰體現了這點。在受調查的人群中,認為畢業后3~5年、積累一定創業基礎再去創業的人超過58%,認為畢業就創業不就業的人平均只有10%,而隨著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校期間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學準備將來可能一起創業的人則從10.64%增加到21.36%,可見從大學生的角度看更能理性地看待創業和就業的關系。

2構建軟件人才的創業教育模式

哈爾濱工業大學軟件學院是國家37所示范性軟件學院之一,以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創造型行業領軍人才為培養目標,更致力于培養未來在軟件產業中有擔當的創業者。作為國家首批示范性軟件學院和國家高等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基地,軟件學院一直以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探索以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第一課堂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及第二課堂氛圍營造為補充,建立工業化人才培養體系,開展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創業教育工作,通過俱樂部等實踐環節,在創業教育實踐方面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結合國內外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和創新實踐項目經驗,筆者認為創業教育是一個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不僅靠課堂學習創業課程,還需要各種企業化實踐活動;不僅學校要重視,而且國家從政策和社會環境等方面也要積極倡導和支持。我們針對軟件人才的創業教育培養,提出以創業課程、創業實踐、創業研究互為依托的創業教育模式。1)創業課程建設。隨著創業教育計劃的不斷推進,各高校已經意識到創業教育是針對大學生基礎知識培訓和基礎技能培養的一種方式,而針對軟件人才,培養大學生實習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更加便捷,因此在創業課程的設計上應該更能體現軟件人才培養的特點,軟件人才創業課程建設應該從國家政策解讀、法律法規培訓、創業基礎知識及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各高校可在創業教育中注重創業基礎課程的設計,針對軟件人才培養的特點,開展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特點的創業知識講座;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創業教育直接、主要的引導者和執行者,創業教育推行的質量和所取得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綜合素質。目前,大部分教師本身缺乏創業經歷,因此在培養軟件人才創業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從企業或集團引進或聘請具有實戰經驗的管理層人士,建設一支創業教育型的師資隊伍,改變創業教育“紙上談兵”的狀況,將創業課程的講授真正變為創業講堂和實踐之地,以便為大學生今后的創業做好充分的準備。2)創業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經過實踐鍛煉,才能更好地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進行驗證,進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在軟件人才創業教育培養模式中,創業實踐是中心,教師可通過開展創業大賽、企業實習實訓、創新項目培養、工業化俱樂部實踐等環節,在創業實踐中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大賽是大學生創業模擬練習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國內外開展的創業大賽比較多,最先開展且影響比較大的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針對軟件類的創業大賽有“藍橋杯”等,特別是像百度等軟件公司資助的創新創業大賽不斷涌現。學生通過參加創業大賽,在組織團隊、確定發展項目、開展市場調查、制訂營銷策略、撰寫創業計劃書以及項目推廣答辯等方面獲得經驗,不僅能夠積累創業知識、培養創業能力,還可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事業心,為未來創業打下良好基礎。工業化俱樂部是仿照小公司運營模式,由學生和軟件公司共同支持的實踐類學生社團組織,其依托實際項目,模擬企業真實經營環境,有效培養學生的IT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校企技術交流活動,是非常有效的學生創業實踐活動。要想學生真正能夠實現創業,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實際了解企業情況,在企業中體驗員工生活和企業運營情況,哈爾濱工業大學軟件學院利用一年的時間讓學生在企業實習,切實體驗企業文化和生活,對于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實現有效創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3)創業研究。創業研究是更好地進行創業課程建設和創業實踐的手段,學生通過研究可以探索創業實踐規律,獲得有價值的理論成果,更好地指導創業課程和創業實踐;通過研究、撰寫論文、召開學術會議可以進一步交流思想,通過專業教材建設可以更好地開展創業課程培訓,因地制宜地做好創業的頂層設計和氛圍營造,將大學生創業教育更好地發展下去。

3結語

篇2

杭州東部軟件園作為浙江省首家企業化科技園區,自2001年成立以來,按照杭州市“天堂硅谷”發展戰略部署,以“營造創業成長環境,培育企業快速成長,帶動區域經濟提升”為建設宗旨,以建設“省內最好、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科技創新園區”為發展目標,積極探索企業化辦高科技園區的市場化道路,積極探索促使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快速成長的創新服務體系,以信息服務業為產業定位,以幫助中小科技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為己任,逐漸形成以“物業服務平臺、科創服務平臺、資本服務平臺、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國際化服務平臺”五大服務平臺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并逐漸形成以園區為載體的創新平臺建設,以科技投資和產業培育為兩翼的“一主兩翼”建設目標。

目前,園區建有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孵化器和軟件企業孵化器,并建立了知識產權事務部、東部科技創司、企業信息化技術服務中心、呼叫外包服務孵化基地,與新加坡合作設立了國際化交流平臺,開展了中新千里馬人才培訓實習就業工程等以服務園區企業。

短短幾年時間,東部軟件園高速蓬勃地發展,園區物業管理規模不斷擴大,高科技企業匯聚園區――阿里巴巴、神州數碼、中興通訊、華為杭研所、網盛科技、Amdocs、CSK、Webex等國內外著名高科技企業云集東部軟件園,天夏科技、中正生物、家和智能、星軟科技、國芯科技等一大批中小科技企業在東部軟件園得到快速發展,園區呈現出科技企業集聚、科技氛圍濃厚、創業環境優良、創新活力強盛、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的生動局面。東部軟件園已成為浙江省科技企業集聚密度最高的區域,連續三年在杭州科技園區評比中名列第一。

通過幾年的努力,杭州東部軟件園已經成長為浙江省名列前茅的高新科技園區與創新科技孵化器,還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杭州市先進特色產業園、杭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在未來三年中,東部軟件園將努力打造成中國乃至亞洲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科技園區,不斷與時俱進,持續創新,助力科技創新及信息技術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篇3

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孵化服務有限公司),由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北京軟件產業促進中心和北京賽西電子科技公司聯合組建,注冊資本金5300萬元人民幣。中關村軟件園留學人員創業園依靠各級政府相關政策,憑借中關村科技園區人才資源、科技資源密集的優勢,營造軟件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技術創新的良好氛圍。創業園通過為入園企業提供“技術、企管、市場、金融和設施”全方位服務,培育軟件企業加速成長,增強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軟件研發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

“中國有一流的軟件人才,但是幾乎沒有一流的軟件產業”,中關村軟件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將以優越的硬環境和高品質的服務,培育、支持中、小軟件企業的發展,推動中國軟件產業化進程。中關村軟件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將是創新人才、創新項目的聚集地,是企業成長的搖籃。

創業環境

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地處北京市海淀區北部,坐落于“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中關村軟件園內。毗鄰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距首都機場25公里,距清河火車站3公里,距城市鐵路(地鐵13號線)0.7公里。總建筑面積28600平方米的創業園大樓融于密林環抱、山水相依、疏密有致、地形起伏、景色秀美的園林之中。這里空氣新鮮,遠離鬧市,交通便捷,多條公交線路直通園區,城市輕軌鐵路車站建于園區東側。

創業園內建有完善的軟件開發技術支撐體系,包括:軟件評測平臺、軟件質量管理平臺、公共軟件開發平臺、軟件產業綜合服務和管理平臺、構件庫、工具庫和開放源碼庫(三庫四平臺),為入園企業提供優惠服務。同時,創業園還建立了為企業及技術項目提供中介交易服務的平臺,集中提供法律事務、審計事務、會計事務、人力資源、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服務。

創業園具有良好的硬件設施,包括:可供租用已一次性裝修完畢的研發單元共計154間;可供租用的會議室、洽談室共計15間,容納會議人數15至100人;可供使用車位286個;提供通訊環境,即獨立的電話模塊局、寬帶10兆;大樓采用集中空調及鮮風補充;樓內配備先進的監控系統和消防系統。

優惠政策

1、入駐企業可以享受中關村科技園區對新技術企業在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政策。即新技術企業自成立之日起,第一至第三年免征.第四至第六年減半按7.5%征收,第七年開始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2、新創辦的軟件企業經認定之后,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3、2010年前通過認證的軟件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

4、留學員來京創業、工作,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經有關部門認定,免征營業稅。留學人員創業、工作取得的合法收入在依法納稅后,經稅務部門審核開具專用憑證后,可全部購買外匯攜帶或匯出國(境)外。

5、創業的留學人員在居留權、配偶及子女入北京戶籍、購房及子女入學方面享受北京市政府提供的有關優惠政策。

6、優先安排入駐企業的留學人員子女入學。

入駐條件

1、申請入駐企業應擁有技術項目、專業技術人員、創辦企業所必需的注冊和營運資金;

2、入駐企業所持技術應是自主研發或具有自主版權的產品,并在國內外該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已基本開發完成并有相關認證;

3、項目應屬于高新技術,產權明晰,產品市場及產業化前景好,并具有持續發展能力;

4、應符合北京市軟件產業發展規劃、耗能低。

服務項目

1、協助企業申請各種政府創業基金和創業貸款貼息,申報“火炬計劃”、“新產品開發計劃”、“成果推廣計劃”等;

2、協助企業辦理專利申請、科技成果鑒定、企業資質認證;

3、集中提供法律事務、審計事務、會計事務、人力資源、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服務;

4、為企業提供投資、融資、重組、上市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服務;

5、協助企業召開產品推介會、拍賣會、新聞會,組織項目開發招投標會,協助企業形象設計和媒體廣告宣傳;

6、完善的軟件開發技術支撐體系;

7、定期組織企業參加各種人才洽談會、項目推介會、展覽會及融資洽談會等;

8、免費為入駐企業舉辦各種培訓班和專題講座。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軟件園3號樓C座

郵政編碼:100094

聯系人:陳貴如 劉紅英 王君

電話:86-10-82825187

傳真:86-10-82825186

網址;省略

電子信箱:

北科大留學人員創業園

基本情況

北京科大留學人員創業園成立于2003年6月,由北京科技大學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共同建立。北京科大留學人員創業園將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創新、創業特色和以“新材料研究與制備技術、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為主的國內一流留學人員創業園,成為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樂園。

創業環境

北京科大留學人員創業園主于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園大廈,面積共40000平方米,先期在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園區內啟動10000平方米。

北京科大留學人員創業園為入園企業提供財務、稅收、工商、法律、管理咨詢、項目融資、項目推介等方面的服務,北京科技大學內資源對入園企業實行開放。入駐企業享受房租、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創業園設立總額為500萬元人民幣的”留學人員創業投資基金”,對留學人員企業進行扶持。

優惠政策

1、為入園企業第一年免費提供40m2孵化場地,第二年后以優惠的價格收取房屋租金,一般孵化期限在3年以內。

2、北京科技大學設立總額為500萬元人民幣的”留學人員創業投資基金”,具體實施將依照《留學人員創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執行。

3、為方便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北京科技大學將為回國留學人員子女進入科大幼兒園、科大附小學習提供便利,解決留學人員的后顧之憂。

4、入園創業的留學人員可享受北京市政府提供的有關優惠政策,解決身份認定、購房等方面的問題。

5、創業園將向北京科技大學各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工程中心、研發中心推薦相關的留學人員項目,利用優勢資源支持留學人員成果研發和轉化。

入駐條件

1、國外大學以上(含大學)學歷的公派、自費出國留學人員,或在國內已經取得中級以上(含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到國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進修一年以上、取得一定成果并于1990年以后回國的訪問學者或進修人員,包括獲得國外永久居住權、留學國再入境資格的人員均可申請入駐創業園創辦企業。

2、申請進駐企業的主要創辦者或股東應是留學人員。

3、申請人擁有創辦企業所必需的注冊和營運資金、技術項目、專業從業人員。

4。技術項目有商品化的可能,有產業化、國際化的前景。

服務項目

1、為入園留學人員企業提供財務、稅務、工商、法律、管理咨詢、項目融資、項目推薦等方面的服務。

2、北京科技大學校園內資源對入園留學人員企業開放,為入園留學人員企業提供實驗條件、資料查詢、圖書閱覽、技術交流、會務、培訓、就餐、運動休閑等方面的便利。

3、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留學人員,可參照有關規定聘任為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從事相關學科領域的科研與教學。

4、聘請北京科技大學和中關村科技園區內院士、專家、成功企業家作為創業園顧問和創業導師,為留學人員企業提供管理、研發、市場、人才等方面的指導和咨詢服務。

聯系方式

通迅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0號方興大廈610室

郵政編碼:100083

聯系人:于濤

聯系電話:86-10-62332627 86-10-62334968

傳真:86―10-62332627

篇4

【關鍵詞】職業院校 創新精神 創新能力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學校地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武漢?中國光谷”腹地,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全國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校把培養學生創業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依托國家級軟件園這個平臺,積極構建“課內實訓+虛擬公司+軟件基地”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產學合作的良性循環,促進了人才培養,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業創新能力。

一、對接軟件園區企業組建專業工作室,打造學生創新創業平臺

“武漢?中國光谷”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和商務部認定的“中國服務外包基地”,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園。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是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學校按照“政府引導、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建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大學生創業基地。學校以專業教研室為主體,按照1-2名專業教師帶8-10名學生組成一個工作室,對接軟件園內企業開展專業課題研究和技術服務工作,對申請到的省、市級教科研課題進行適當的資助,對承擔企業的橫向課題提供相應的硬軟件支持。以計算機學院教研室為例,先后成立了“姜益明名師工作室”、“數陣聯合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專業項目開發,并以此為載體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學生的學習平臺得到進一步拓展。

二、依托軟件園孵化專業公司(實體),反哺學院的專業教學工作

學校將運行比較成熟的工作室引入軟件園,以教師和學生為法人組建依托計算機等專業的實體公司,正式承接對外技術服務和商業開發項目。學校將專業課程實訓和專業實踐課程轉移到企業,教師和學生分別以企業真實的開發項目為載體進行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和學習,從項目分析、開發到驗收,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專業技能顯著提高。

三、借助企業管理文化,提升教師和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軟件園中,教師和學生按照企業模式進行項目管理、驗收和績效獎勵,為學生創建了真實的企業化實訓環境,讓學生提前感知了職業氛圍,并作為企業準員工的身份完成自身所承擔的項目任務,為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打下了堅實的職業素養基礎。同時,由于真實的企業運營需求,促使教師和學生必須不斷提高個人的專業技術能力去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進一步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業務素質和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四、實現產學合作的良性循環,學生創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在“課內實訓+虛擬公司+軟件基地”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下,企業的項目開發和研究、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教師和學生的創業創新工作在軟件園的平臺上融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產、學、研、創”的一體化循環。一方面,學生進入園區企業進行實踐和學習,在企業內的親身體驗比在課堂上的淺顯了解更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又為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在園區內創辦企業得到實踐經驗,既提高了自身科研能力和專業技能,又利用真實的項目作為教學案例,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一年來,學校教師和學生依托計算機類、電子商務類、藝術設計類等專業,在軟件園自發組合成立了“武漢武軟微嵌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完成了“微嵌智能機器人”等企業開發項目25項。學生企業開發的產品“數陣物聯網智能家居控制系統”項目榮獲第五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軟件創業團隊賽一等獎,共青團湖北省委舉辦的 “2014創青春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榮獲銀獎。

【參考文獻】

[1]李敏義.談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02,(21)。

[2]王通訊.創新能力開發的理論與方法(上篇)[J].中國人才,2009,(10):64-66。

[3]王通訊.創新能力開發的理論與方法(下篇)[J].中國人才,2009,(11):30-32。

[4]李石純.淺議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6,(24)。

篇5

園區總建設用地面積44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筑面積69萬平方米,其中產業用房面積約50萬平米,居住用房約19萬平米,總投資約30億元。園區建成后將擁有2萬名以上的軟件研發與服務專業人員,年總營業收入將超過60億元,年稅收將超過3億元。屆時,園區將擁有健全的基礎設施配套、共性的技術支撐平臺、良好的企業服務體系、完善的企業創新和孵化機制、強大的產業集群力量,成為集生活、學習、工作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產業社區。

優越的地理環境

園區坐落在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陽澄湖畔,地理位置好,交通便捷。陽澄湖視野開闊,空氣潔凈,水質優良,環境優美,生態自然,是著名的陽澄湖大閘蟹的生產地;昆山巴城鎮交通便捷,滬寧高速、蘇州繞城高速、蘇昆太高速、沿江高速團團圍繞,滬寧城際鐵路、京滬高速鐵路貫穿昆山,其中滬寧城際鐵路陽澄湖站距園區僅需9分鐘車程;園區距上海虹橋交通樞紐僅1小時車程,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僅1.5小時車程。

昆山市財政收入總量和人均GDP連續四年位居全國各縣(市)之首,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民生用品四大主導產業和平面顯示、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的制造業為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江蘇省昆山市是離上海較近的城市之一,便于承接上海軟件行業的輻射;昆山經濟的高速發展,為軟件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昆山的電子信息產業發達,人才機構合理且人力成本相對上海較低,為軟件行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和人力資源支撐。

良好的政策支持

園區項目始終得到江蘇省委省政府和昆山市各級政府的強力支持,連續被列入昆山市、蘇州市重點建設項目。昆山市人民政府專門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各部委辦局及巴城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在園區的規劃、建設、招商過程中,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并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

在開園伊始,園區就推出了“三年零房租”的政策,此“三年零房租”不附帶任何條件,只要是軟件企業和信息服務類企業,就將按企業的規模、人數等提供相應的辦公用房。

除了“三年零房租”,目前,園區主要優惠政策還有:

入駐獎勵政策:對2010年1月1日后注冊在園區,三年內(包括注冊當年)經有權部門認定為軟件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及以上且全額到位、年軟件銷售收入達到或超過注冊資本金額的,可申請按注冊資本金的3%--15%給予一次性獎勵。

稅費獎勵政策:對2010年1月1日后注冊在園區,經有權部門認定的軟件企業,所繳納營業稅、所得稅等稅收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可申請“三免兩減半”的獎勵。

銷售獎勵政策:園區企業在境內年軟件銷售收入在1000萬元(含)--1億元的,可申請獎勵。

認證獎勵政策:園區內通過CMM、CMMI、PCMM、ISO20000、ISO27001/BS7799、SAS70等高級權威認證的軟件企業,在昆山市補貼的基礎上,再可申請同額度的獎勵。

人才獎勵政策:對2010年1月1日后注冊在園區,本科及以上學歷從業人員達到或超過100人,經有關部門認定的軟件企業,可申請按最高1000元/人標準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

培訓補助政策:經昆山市政府確認的培訓機構直接為園區舉辦軟件人才培訓班的,可申請按1000--4000元/人的標準給予資助。

運營補助政策:園區軟件企業在平臺建設、設備租賃、設備搬遷等方面發生的費用,可申請15%--20%的補貼。

投融資扶持政策: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軟件開發項目,經過技術和經濟評審后,向社會風險投資基金推薦,或協調納入市創業投資項目貸款擔保體系,幫助落實銀行貸款。

著名企業優惠:對入園的國內外著名企業及其分支機構一事一議,根據實際情況實行相應的優惠政策。

先進的服務理念

昆山浦東軟件園作為上海浦東軟件園產業服務功能的延伸,將依托上海浦東軟件園的系統資源和信息平臺,結合實際,以“星標準,心服務,新價值”的服務理念,為每一家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貼心舒適的服務。

上海浦東軟件園公共“浦軟匯智IT服務云”平臺即將延伸到昆山園區,既能滿足眾多科技型企業對云計算服務的剛性需求,又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云”賦予了全球IT業界甚至全社會前所未有的工作空間和想象空間,通過網絡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系統,并借助各種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用戶的手中,減少終端用戶的處理負擔,最終使用戶能按需享受“云”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當前,園區已入駐的軟件及信息服務企業有50多家,餐廳、銀行ATM機、園區超市、健身活動室、籃球場、“一卡通”等設施一應俱全,園區至巴城鎮、昆山市區的班車也已開通。隨著園區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業集聚度的不斷增強,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園區技術支持、技術服務、人才培養和人才交流等功能逐步深化,生活配套和基礎保障功能正逐步完善。

園內部分已創辦的企業

昆山杰得微電子有限公司

公司于2010年7月在昆山浦東軟件園正式成立,公司創始人長期在美國從事IT技術及SOC產品的研發工作。產品涉及移動多媒體芯片及相關智能終端產品、移動互聯和移動物聯行業應用服務等。公司技術力量雄厚,其中歐美海歸博士和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86%。公司已成功開發并應用的三款芯片分別為Z228、X900、A100。其中Z228是世界首款支持VGA MPEG-4全雙工編解碼ECP,X900是世界第一款內嵌全硬件支持H264/MSV9MP/MLD1解碼的ECP,ECPa100芯片首次支持公司自創的發燒級音頻技術CAT(已申請三項美國專利)。

上海杰普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于2011年入駐園區,是一家專注于高端IT培訓、軟件外包、研發咨詢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核心團隊由海外留學人員和來自Sybase、亞信、Sun等國際大公司的資深技術人員組成,在電信、金融、電子商務等業務方面有著豐富的專業、管理和培訓經驗。公司自2006年12月正式進軍中國IT服務市場,已與全國首家十幾個省市近百所高校,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目前,公司年培訓量在1000人以上,95%的培訓學員為各大學本科以上學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直營IT實訓公司,擁有近3000平米辦公及教學場地,1000臺計算機,成功向IBM、HP、Infosys、塔塔、花旗軟件、華為、亞信、先鋒商泰等企業輸送了數千名中高級人才。

2007年,公司被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計算機專委會、上海市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授予“促進上海信息化建設獎”。2008年,被網友評選為年度最受推崇的IT培訓品牌。

昆山玉璽軟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篇6

[關鍵詞]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協同育人模式

隨著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及其他產業升級轉型,軟件行業的新應用、新技術、新概念與新模式不斷涌現,軟件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1]地方經濟及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地方高校特別是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高校限于區域產業規模、師資、生源等因素,無法直接參照國外校企合作和經濟發達地區協同育人模式,且普遍存在重理論講授、輕技能實踐的情況,常常出現無法滿足當前企業人才需求、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就業質量不高的雙重結構性矛盾。地方高校要主動融入和服務行業企業,緊密跟蹤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趨勢動態,不斷深化與行業企業合作,培養區域產業發展急需的應用技術型人才。[2]

一、地方高校軟件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社會對軟件專業人才應用能力要求的提高,現有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呈現出越來越多的不足。[3-4]目前,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人才培養定位不明確。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多數地方高校都強調“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高端軟件人才”,但是限于師資力量、生源類型、社會資源等,上述人才培養目標是很難達到的。同時,培養出來的人才趨于同質化,缺少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實際的人才培養定位應是培養滿足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應用創新型人才。第二,現有課程體系設置不科學。由于專業定位不清晰,不少地方高校在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時試圖面面俱到,兼顧考研、就業等各類需求。這常常導致專業課程層次不清、重點課程不突出、教學內容冗余陳舊情況的出現,也無法實現人才的專業知識、技能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連接”。第三,現有實踐教學模式無法推廣。地方高校最常見的三類實訓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雙師型教師的不足和社會企業資源的缺乏,以學校為主導的實訓難以真實再現企業真正工作氛圍,基本無法有效實現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而以企業為主導的實訓,常常面臨企業規模有限,企業導師精力有限,少數學生所獲指導有限等難題。此外,校外實訓還涉及學生校外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難以推廣等問題。以培訓機構為主導的實訓同樣面臨校外學生管理不便、費用昂貴、效果不如預期、難以持續合作等常見問題。第四,現有教學質量監督體系不完善。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面授進行理論教學,學生上機實驗,并提交程序和實驗報告給教師評分。傳統教學模式呆板,師生缺少互動,手工評閱作業工作量大,學生沒能及時獲得反饋,在現代的教學環境下已經顯得不適應。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專業人才需求的旺盛,使探索應用創新型軟件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成為一項非常必要的工作。筆者針對上述問題,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指導,展開了“政校企”多元化協同軟件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

二、協同創新理念和協同育人模式的融合

“2011協同創新”本質上是一種管理創新[5],通過對各創新主體的資源優化整合和高效配置促進創新要素的有機融合和良性互動,從而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創新效率的目標。因此,實現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協同育人模式,關鍵在于充分利用好地方高校現有資源和師資,構建多方協同、多元評價、多面融合的協同創新平臺。我們依托廣西混雜計算與集成電路設計分析重點實驗室,以廣西民族大學牽頭的廣西船聯網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為基礎,緊密圍繞“需求導向、開放共享、融合創新、技術引領”的中心原則,通過建設和提高東盟多語種信息處理、船舶及河道和港口信息采集、通信和分析的信息化程度,政產學研相結合,為地方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高科技人才。特別是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為核心,構建高效的、服務于船聯網及相關產業軟件人才培養體系的協同創新主體,探索協同創新主體的運行機制,進行多行業軟件人才協同培養體制、人才能力訓練體系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通過構建“面向船聯網產業的軟件人才協同培養的創新平臺”,實現軟件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創新。[2]

(一)基于協同創新的軟件人才培養主體模式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主體以專業教研室為主,這種模式通常存在師資專業知識結構相對單一、視野不夠開闊、與行業的主流技術脫節的問題。廣西民族大學軟件與信息安全學院在國家“2011協同創新計劃”協同創新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釋放人才培養主體中的創新要素,突破政府、行業、院校內外各個組織機構之間的壁壘,構建一種以協同創新平臺為主體的跨地域、跨行業、跨機構、跨部門的軟件人才培養新模式,在不同的主體之間打開一條合作共贏的人才合作培養渠道。廣西民族大學軟件人才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平臺構成如圖1所示。

(二)軟件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改革整個體系的課程設置圍繞創新理念下人才培養體系設計,為后期工程項目實施服務。課程體系的設置具備系統性、漸進性、協同性和模塊化的特點,先開的課程是后續課程的前導課程,而不是隨意開設。此外,教學案例來源于產業領域的實際項目。在這類項目式教學模式下,多門課程的專業知識會在一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集中出現,而學生在多個學年的項目學習階段也會可能一直用到一門課程內容。通過精心設計,實訓案例的功能模塊應有每堂課對應的知識點,通過“做中學、學中做”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軟件人才培養的實訓模式改革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所采用的實訓模式并不關注學生所在的訓練場所,而是注重構建具有可操作性、標準化、信息化的項目案例實訓平臺。通過構建一個虛擬的軟件公司環境,學生在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逐步完成真實的項目案例,確保實訓每個教學案例的考核點都得以有效實施。

(四)人才協同培養的質量保障體系改革由于協同創新理念下協同育人涉及多方單位、部門,保證教學質量一直都是該協同育人模式的痛點和難點。我們通過建立各協同培養單位、部門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引入輔助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平臺,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重要、關鍵的環節進行跟蹤、分析和改進,有效確保了協同育人模式的教學質量。

三、協同創新理念下的協同育人方案

(一)人才協同培養平臺構建人才協同培養平臺以依托軟件與信息安全學院所屬的船聯網協同創新中心的創新團隊形式存在,由防城港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廣西民族大學相關院系/職能部門、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防城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澤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等“政校企”單位組成。平臺構建主要包括創新團隊組建及能力建設、培養方案及教學案例庫建設、創新平臺的運行體制與機制建設、校內外實訓場地及實訓平臺建設等軟硬資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協同培養平臺基于協同創新中心管理制度對創新要素進行協同與整合,構建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的辦學模式。通過校內、校企在專業師資隊伍、實驗實訓基地、課程與課堂等領域的共建,縮短學生從學校到企業需求的距離,真正實現“產教融合、研學交替”的軟件人才培養模式。[2]

(二)人才能力培養體系設計1.課程體系設計課程體系包括通識必修(思想品德、創新創業及公共體育等)、通識選修(文化素養)、專業必修、專業選修課程四大塊內容,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協同育人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整個體系充分體現了系統化課程框架、模塊化課程教學以及遞進性實習實訓的特點。2.案例資源庫建設資源庫建設將從教學需求角度按專業知識點對軟件項目研發流程中產生的系統功能模塊進行歸類梳理,形成具有代表性,可操作、可考核的規范化教學案例。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教學案例源于真實的軟件項目,并有機構成實訓體系。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加深對軟件開發流程、具體技術細節等方面的理解。在理順知識點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通過提高主干課程的學習難度和強度,可以提升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相關知識點的能力。[2]這里,我們以船舶信息管理系統為例闡述資源庫的建設方案。完整的船舶信息管理系統包括“設備管理”“熱工管理”“人員管理”“工程管理”和“系統維護”等十幾大功能模塊,為船東和船舶管理公司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智能化、移動化的船舶管理方式。3.實訓平臺構建整個實訓平臺涉及軟硬件建設,由課程項目和實訓項目構成。基礎項目來源于教材的案例或課程設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常見應用系統的開發流程、業務知識及研發技能,是應用某門專業課程知識點的媒介,主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一般放在第三、第四學期實施。實訓項目來源于標準化的案例資源庫,均來自于真實行業級項目,全方位訓練學生各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一般在第六學期實施。

(三)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在傳統教學中,普遍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面授進行理論教學,學生上機實驗,并提交程序和實驗報告給教師評分。傳統教學模式呆板,師生缺少互動,手工評閱作業工作量大,學生沒能及時獲得反饋,在現代的教學環境下已經顯得不適應。引入CourseGrading系統,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課后開展線上學習、積極參與教學討論。匯集學生在整個培養階段的學習過程數據、項目實踐數據、考試成績數據等,實現高質量、可量化的教學過程監控。目前,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筆者所在學院已經在C語言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算法設計與分析、數據結構與算法、面向對象與UML等課程中引入該教學軟件系統。該系統具備以下功能特點:第一,教學資源管理標準化。通過CourseGrading系統,教師可以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包括課件、教學視頻、參考資料等。第二,實踐教學過程信息化。在傳統的上機實踐課中,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實踐過程。CourseGrading系統中,教師通過系統實驗題目和測試數據。學生根據題目完成編程之后上傳代碼片段,CourseGrading系統對上傳的代碼進行實時編譯和測試。系統后臺會記錄學生的行為軌跡。這樣,教師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學習過程,包括作業開始時間、作業提交次數、誰最先提交了正確的代碼等。CourseGrading系統還可以對代碼和文檔的相似程度進行判別,防止學生之間的相互抄襲。第二,技能競賽學習常態化。CourseGrading系統的子系統OnlineJudge系統是目前軟件比賽常用的比賽系統。題目之后,OnlineJudge系統可根據提交正確代碼的先后次序、錯誤代碼的罰分規則等,引導學生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寫出正確的代碼。目前,廣西民族大學軟件與信息安全學院已經全面將OnlineJudge應用于學科競賽選手的參賽資格競選,通過積分淘汰機制,提升競賽培訓的效果,讓專業技術過硬、編程興趣濃厚的優秀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本文基于“2011協同創新計劃”理念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政校企協同人才培養平臺,破解以往傳統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從而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基于耦合理念的課程體系設計、源于真實項目的教學案例資源庫建設、多階段實訓體系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改變了傳統缺少過程監控管理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模式,較好地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魏士偉,柯捷,馬莉.軟件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19(8):75-76.

[2]吳俊君.基于CDIO的數字醫療軟件人才協同培養新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4(5):78.

[3]張素莉.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現代計算機,2018(6):68-70.

[4]馬帥旗.基于協同創新的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2):93-95.

篇7

1 學制設計與改革

對專業的選擇是在學生進入大學前進行的,此時學生通常對專業內涵和特征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人生規劃還不太清晰。上學以后,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部分學生會出現專業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學生會對軟件工程專業興趣日漸濃厚,加上專業基礎好,學習能力強,學習又用功,在校前幾年就能夠掌握較多的專業知識并具備就業能力,希望盡早發揮年輕優勢就業或創業。但是,按照現行的學制安排,學生考入軟件工程本科專業后需要進行為期四年教育,考核合格后方能畢業。由于四年本科教育體制時間跨度較大,中間又缺少可供學生選擇的出口,致使這兩部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受到限制。

如果能將學制改為專、本、碩連讀的六年制,則可先進行兩年基礎知識教育,然后在大學二年級末,根據志愿和考核對學生進行專、本分離,進入專科學習的學生在三年級進行后續的專科教育,考核合格后就可畢業就業;而進入本科學習的學生,則繼續進行本科教育,在三年級末再根據志愿和考核進行本、碩分離,留在本科的學生繼續進行后一年的本科教育,考核合格后畢業;進入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學生,再繼續進行后續三年的碩士研究生教育,考核合格后畢業。專、本分離和本、碩分離的考核,可以按照平時各科成績加權計算,不單獨進行考試,這樣的考核節約資源,也更客觀、全面,同時又能激勵學生平時學習。考核后,符合進入本科學習條件的學生也可志愿申請加入專科學生序列;符合進入碩士研究生學習條件的學生也可志愿申請留在本科學生序列,這樣能夠為優秀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也有利于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按照國家現行機制,專、本分離考核中未能進入本科學習的學生,仍然可以通過專升本機制進行第二次升本競爭,并可另外選擇自己喜歡的本科專業和院校;而在上述本、碩分離考核中未能進入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學生,也可在本科畢業時參加全國研究生考試,重新選擇自己喜歡的碩士專業和院校。

上述的學制設計,使學生在上學期間具有了多次競爭性選擇機會,既能滿足部分學生提前就業的要求,又能實現部分學生繼續深造的愿望。該設計賦予學生多次調整人生規劃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向,舒展個性,發揮優勢,最大程度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上述學制設計其管理的復雜性會略有增加,但對現有教師編制、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影響不大,因而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但是,學制的改變需要申請和審核,這些工作具有一定工作量和復雜性。

2 專業改革與創新

軟件工程屬于一級學科,知識繁雜,本科四年不可能學完所有知識。實際上,從事軟件工程專業的工作崗位有多種,每一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不同,所以本科四年的學習應當有所側重。根據軟件工程專業的社會需求和學校特色,軟件工程專業可以開設不同的專業方向和軟件應用領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進行選擇,這樣能夠更有效地獲取該專業方向和軟件應用領域的從業能力。例如,軟件工程專業方向可以劃分為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配置管理、軟件維護等專業方向,軟件應用領域可以開設動漫、財務、政務、項目管理等領域。選擇學習個性化的軟件工程專業方向和軟件應用領域,既要選修該專業方向和應用領域的專業課,也包括從事該領域的畢業設計。通過有的放矢的理論學習和動手實踐,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掌握該專業方向和軟件應用領域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獲得較強的工作能力。例如,以下是幾種軟件應用領域與專業方向的組合

2.1 制造業ERP軟件維護方向

該方向主要培養現代先進制造業ERP軟件維護工程師,該崗位需要理解現代先進制造業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先進制造業ERP軟件的實施、調整、維護、管理和二次開發知識與技能。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ERP軟件已成為現代化先進制造業主要應用軟件,幾乎涉及到企業各個部門和所有運作流程,全國每年都需要大量的ERP維護、銷售、實施和培訓工程師。

2.2 大型數據庫管理與維護方向

該方向主要培養大型數據庫管理員。數據庫管理員負責數據庫管理、備份、調整、維護和應用開發等日常工作,是機構信息中心的核心業務工程師。數據庫是金融、物流、制造、銷售等行業和部門的命脈,也是云計算核心,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數據庫管理員。

2.3 手機應用軟件開發方向

該方向主要培養手機應用軟件開發工程師。由于蘋果、谷歌和微軟公司相繼推出手機應用軟件商店,實現了手機應用軟件開發和應用之間直接對接,使得國內手機應用軟件開發工程師能夠和國外同行在相同條件自由競爭,創業和收入具備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促使了該職業從業人數呈現爆炸式增長。

3 課程體系調整與改革

根據上述學制、專業方向和軟件領域的設計,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方能實現上述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調整和改革的基本原則是,在遵循國家教委對課程體系要求的基礎上,參考軟件工程教指委組織編寫的軟件工程規范以及IEEE SWEBOK、SE2004,并結合中國軟件產業實踐和學校辦學方針及辦學實際。

首先需要調整的是數學和英語課程。由于軟件工程專業對這兩門課程具有特殊的依賴性,建議入學前兩年利用學生年齡優勢和高中的學習慣性突擊強化數學和英語教學,教學目標定位為使多數學生能夠通過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強化數學和英語教育,不僅對后續的軟件工程專業學習和從業有特殊的重要性,也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或擇業創造了條件。對于中外聯合辦學的軟件工程專業,強化英語和數學的必要性則是顯而易見的。

由于強化了數學和英語,勢必需要減少一些其他課程或其他課程 的課時。首先可以考慮將一些課程合并,以達到精簡課程內容和減少課時的目的。有些課程原先是針對計算機專業開設的,現在對軟件工程專業講解,則講解的角度和內容應該有所不同。例如,可以在第一學年針對軟件工程專業開設一門新課《軟件工程引論》,系統介紹本專業基本情況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對本專業有概括性的了解,同時掌握對計算機、網絡以及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以融合并代替現有的《計算機基礎》、《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與體系結構》、《計算機基礎綜合實驗》等課程。

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在大學學習的第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建議為C#或JAVA,因為它們具有現代編程語言的要素和優點,簡潔實用,既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與后續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應用軟件開發等課程無縫銜接。C語言、匯編語言和嵌入式開發最好匯集為一個課程模塊,放在第三學年針對嵌入式開發方向的學生集中講,這樣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目標性更強,又能現學現用,立竿見影,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畢業設計中,學生應當在軟件項目團隊或模擬團隊中擔當一個項目角色,參與開發一個軟件項目,完成項目指定角色的任務。模擬軟件項目開發團隊可由參加畢業設計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混合搭配,由研究生或老師擔當系統分析師或項目經理角色,本科生擔當主程序員、測試設計或程序管理角色,專科生擔當程序員或測試員,該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模擬實際項目開發過程進行開發。

除了在課程體系結構方面進行調整外,還需要從課程教學內容、教材編寫、教學方法、考核方法、成績評定上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

4 結束語

在我國,綜合性和理工科大學基本都開設了軟件工程本科專業,對軟件工程專業教育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出現了百花齊放局面,但從業界對畢業生的質量反饋來看,需要改進地方還很多。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在軟件工程專業創出特色形成優勢互補,能夠促進軟件行業的繁榮。隨著國內外高校生源爭奪日益激烈,在軟件工程專業上辦出學校的特色和優勢,不僅關系到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也會涉及到學校該專業的興衰存亡。

參考文獻:

[1]王秀彥,王超.歐洲高等教育區改革的新趨勢及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3,(8):61-63.

[2]黃杰等.卓越軟件工程人才產學研用培養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33(A1):70-73.

.http://computer.org/.

[4]駱斌等.國際軟件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程初探[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33(A1):41-44.

.http://gswe2009.org/.

篇8

[關鍵詞] 創新型城市 軟件產業 人才培養

一、對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認識

早在“十五”期間,南京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科教興市的發展戰略,為了全面落實中央全會與全國科學大會精神,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時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城市目標,明確了“十一五”期間,建立較為完善的自主創新體系,涌現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企業真正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科技競爭力保持在全國前五位,到2015年,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

隨著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競爭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自主創新能力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目前,我國已經有170多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國際高端市場中,國產品牌幾乎不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制造業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造成嚴重的環境壓力,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實現產業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迫在眉睫。

可以說,創新型城市的決定和影響因素包括眾多硬、軟因素:人才與科技智力資源的密集程度、資本供給和科技發展融資體制環境的發育程度、科技創新領域與成果轉化應用基礎的先進程度、區位條件與對外開放的優越程度、城市基礎設施的先進性與配套完備程度、科技發展環境的穩定和發達程度、文化氛圍的發育狀況。

所以,創新型城市建設不是孤立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是僅僅意味著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創新型城市是涵蓋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營銷創新等全社會創新的一個創新體系,是城市實現跳躍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關鍵舉措。

二、重視軟件產業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全球信息化開創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時代,人類正邁向信息社會。信息化關系到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國家安全的全局,已成為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競爭力、現代化程度、綜合國力和經濟成長能力的重要標志。

以微電子、計算機、軟件、通信網絡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相互交融,廣泛滲透,極大的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的進程。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人類正步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水平和人類文明正邁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可以說,信息技術是當今乃至21世紀初期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如果把芯片、計算機、通信設備和網絡等這些硬件比喻為這個引擎的零部件,那么軟件則是引擎中不可或缺的燃料,是信息經濟的能源。

軟件產業是知識密集、勞動密集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是真正的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中國人力資源豐富,基礎教育優勢明顯,具有發展軟件產業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完全符合走信息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同時,促進軟件產業的發展,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進程,加快用軟件等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加速產業調整的重要內容,對于加快節約型社會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此,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提高,軟件的重要戰略意義日益凸顯,特別是在硬件設施差距不斷縮小的情況下,軟件將成為國家和地區間的競爭的集中體現。

三、南京發展軟件產業比較優勢分析

南京市委、市政府對軟件業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先后出臺了《南京市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南京市軟件企業高級人才專項獎勵實施暫行辦法》、《南京市軟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南京市軟件產業發展計劃綱要(2003年~2010年)》等鼓勵政策,對推動南京軟件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南京具有發展軟件產業的眾多優勢,一是產業優勢,經過幾年的發展,南京的軟件產業已初具規模,具有各類軟件企業1000多家,初步具備了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尤其在電力系統管理軟件、電信系統管理軟件、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等方面在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產業規模去年已突破百億元大關,在2005年達到近170億,連續5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態勢。根據市政府規劃,到2010年,南京軟件產業銷售收入可達600億~800億元,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軟件名城”和全國重要軟件產業基地。

二是科教人才優勢。南京地區高等學府林立,各類人才興盛,科技教育總體實力居全國第三位。全市現擁有各類高等院校60余所,每萬人擁有大學生數為全國之最,分別為上海的3.8倍、北京的2.7倍,每年向社會輸送近20余萬名大學畢業生,其中IT專業人才超過1萬人。可以為軟件業輸送高、中、低不同層次的人才。各類研究機構、信息產業集團云集,為軟件產業鏈的形成與延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產業集群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市場需求優勢。南京是江蘇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長江流域金融、商貿、流通四大中心之一。南京市場發達,商貿流通活躍,金融機構發展迅速,是華東地區乃至全國IT產業供需的重要集聚地和輻射中心。

四是外來企業有較強的吸引力。由于南京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同時具有發展軟件業必須的人才優勢,同時在企業運作成本與人員工資成本上明顯低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區,目前國內著名的企業如中興通訊、華為等研發中心先后落戶南京,國際軟件企業如朗訊、微軟等也有意在南京落戶,進一步奠定了南京在軟件領域的地位,產業積聚效應將越來越明顯。

南京成功舉辦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博覽會,圍繞“打造軟件南京、走向輝煌明天”,“聚會軟件名城、共創軟件未來”的主題,展示了南京軟件業的發展水平和投資環境,促進了招商引資、項目合作、軟件外包、技術引進、產品促銷與技術交流,為南京軟件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對軟件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

軟件產業作為我國優先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和信息產業的核心,關系到國民經濟和信息化進程。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飛速發展使軟件產業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軟件企業的革新進步正在接受著嚴峻地挑戰。

從軟件企業數量,軟件人才需求總量來看,仍是北京、廣東、遼寧、上海、南京占據前五位。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家對軟件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我國的軟件人才瓶頸現象也日趨顯現。

南京市將軟件作為新型產業,將在今后五年得到迅速發展,根據“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軟件產業的產值將達到800億,根據通常計算方法,按照平均每個軟件人員創造的價值40萬元計算,要實現軟件產業800億目標,大約需要近20萬軟件人才,僅僅從數量看,要培養出這么多的合格人才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更何況要培養具有競爭力的優秀人才,所以要從戰略高度上重視軟件人才培養。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是國際競爭的焦點,人才也是我們實現創新型國家這樣一個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如何培養優秀的軟件專業人才,是促進南京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軟件企業帶來更高效益的關鍵。

建設創新型城市需要創新人才,軟件產業發展更需要創新性的人才,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IT本身的發展已經超越了IT教育的發展,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特別是IT教育已經遠遠不能夠適應我們IT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的需要。所以,與全國大多數地方相類似,一方面企業急需大量軟件人才,但是卻招不到合格人員,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畢業生為尋找一個合適的崗位而四處奔波,矛盾的核心就是學校培養不能完全適應企業的需要,同時企業又不愿承擔員工的培養與培訓。如對人才問題不加重視,將直接影響南京軟件業的發展,為此,針對創新型軟件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建議;

1.高等學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及職業類高等學校要轉變教學思想與理念,改革軟件人才的培養模式,將培養目標從知識的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

2.重視人才在創新實踐中成長,也就是說注意大學教育和軟件產業結合,培養復合型,實戰型高層次的人才。通過學校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將社會需要的人才規格與培養要求直接反饋到學校,學校真正按照企業的要求培養。

3.就是要發揮政府與行業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從行業的角度綜合分析軟件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結構和企業用人單位的市場需求,通過創新運行機制、整合教育資源,加快國際化、實用化的軟件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解決軟件企業人才緊缺現象。

4.建立和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人才培養和投入機制。以軟件園為載體,構建南京軟件人才實踐訓練基地,有計劃地為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提供一定的專業實踐與培訓機會,尤其是面向園區企業的專門培訓,彌補目前高等教育在軟件人才培養中的不足。

5.市政府要制定軟件創新人才引進的配套政策與優惠措施,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子女就學、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或資助,并提供一定的科研條件和居住、生活便利。對用人單位引進高級人才及海外留學人員來寧創業,通過稅收政策等支持,對技術、研發、管理創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型人才給予獎勵。

6.軟件企業需要有長期發展的戰略眼光,在追求效益的同時,承擔起軟件創新人才培養的責任。

7.充分發揮南京的科教優勢,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設開放的資源共享技術平臺和信息網絡體系,實現共性技術和信息資源高效利用,推動高校與科研單位成果轉化,為在寧軟件企業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8.政府部門要認真探索面向市場要求的自主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為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活動提供各種服務和保障。制定和實行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制度,在我市信息化建設項目中優先購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地產品。

五、結語

南京將自主創新從科技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提升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城市戰略目標,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對今后各項事業發展必將起到一定的引領與制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建鋼:建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淺見[J].中國高等教育,2008年第11期

[2]韓瑾:國內外創新型城市建設述評及其啟示[J]. 浙江經濟,2007年第11期

[3]李英武.創新型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06年 第3期

[4]魏江劉怡等:杭州市創新型城市建設對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年第3期

[5]創新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軟件人才

[6]潘美蓮:創新教學模式 培養高素質軟件人才[J].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索,2007年第2期

篇9

關鍵詞:軟件工程;協同發展;課程建設

軟件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深化計算機軟件工程課程改革、提高軟件工程教學質量必經之路。從協同創新視角而言,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的大課程體系是一個協同體系。在實踐操作層面,軟件工程專業體系的每一個內容模塊都會影響軟件工程專業大課程體系的建設成效。軟件工程專業的大課程體系每個內容模塊可以構建相應的創新平臺,通過各內容模塊的創新與發展,能有目標、有步驟地推進軟件工程專業的大課程體系建設。

1國內外研究現狀

根據年度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顯示,在就職業過程中,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適應性差,課程與市場需求脫節,實踐與理論脫節,工程實踐與技術應用脫節等方面,大部分無法滿足企業對于畢業生的需求。這是目前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所在。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使得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能夠在德智體美勞等五個方面進行全面的發展、能迅速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計算機專業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進行計算機軟件設計開發和應用,還會具有較強實踐操作動手能力。學生學會軟件的設計方法、學會軟件的開發方法以及學會軟件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方法[1]。除此之外,學生還會學會軟件系統的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能力,能壯大軟件工程師的隊伍,還可以在相關的信息產業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軟件工程項目的分析、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為我國軟件產業持續、健康、高速的發展貢獻微薄力量。

2協同創新體現在軟件工程專業課程建設中的兩大模塊

大學校園為現在的科技社會輸送了許多的人才。一個學校的創新能力是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在學校里開展協同創新的專業課程建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學校的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明確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開展實訓教學、實訓室建設等一系列協同教學模式,教師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開發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協同創新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2]。2.1軟件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教學首先需要了解課程設置問題。課程的設置需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設置,分別為職業技能結構、專業知識體系和課程教學模式3個維度。這三個維度是圍繞遵循軟件工程規范和研究職業技能結構的課程建設思想以及構建以核心技能為主題的3個層次的專業課程體系為中心的。專業知識體系包括基礎課程、核心課程、方向課程、技能課程等。開展職業技能是為了讓學生多多了解驗證性實驗課程、熟悉綜合性實驗項目、掌握課程設計。在上完理論課之后,驗證性實驗課程的開展會讓學生加深理論課所學到知識的理解過程。開展綜合性實驗項目,是為了讓學生的設計能力和綜合能力有所提高,學生應用理論課知識,根據實驗研究目的和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課程設計最能體現團隊合作精神,課程設計的開展,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3]。教師的課程教學要注重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如課程設計答辯、課程設計成果驗收、課程案例分析等方法。改革傳統的刻板單一的教學方法,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共同探討知識。最終,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得到改善,實踐創新能力也會得到了提高。軟件工程專業課程建設也可在協同創新平臺的建設上去完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而去探索軟件工程專業協同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從課程實驗教學、實訓平臺建設、創新訓練、協同培養等方面來開展軟件工程專業多維實踐教學模式。其中,課程實驗包括了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和課程設計三個方面。實訓平臺建設包括了建設軟件開發實訓室、軟件研發中心、校外實訓基地。創新能力訓練包括了開展各類科研訓練和學科競賽[4]。2.2軟件更新管理,建設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軟件要更新,實訓基地要建設。目的都是為學生搭建實踐動手能力的操作平臺、為學生創建發揮創造能力的鍛煉平臺。作業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尤其是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首先要攻克程序關。也就是說,學生應該多多編程上機實現。因而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中之重便是要求軟件工程專業學生進行項目實訓,提高動手實踐編程能力。編程是將所學的抽象專業知識具體化。因則,學院要高度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努力搭建好實訓平臺,多多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共同合作來搭建實訓的基地,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發揮自身的潛力和特長。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來共同來樹立協同創新觀念,規范軟件工程專業的管理制度,整合資源,優化資源,建設學院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和課程的評價機制,以構建利益共享機制[5]。

3協同創新在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中的應用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具備全面的綜合素質。應用型本科大學,更加應該注重協同創新型人才培養。軟件工程專業課程建設協同創新指的是六個方面為一體的協同創新機制,包括"教師與教師協同、教師與學生協同、學生與學生協同、課程與課程協同、課程與實踐協同、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協同"等。這些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更有助于提升教學質[6]。3.1推崇校園文化,實施協同創新訓練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每個學校的每個專業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的課程建設中明確規定學生需要加強創新能力訓練。與此同時,學校應該為學生搭建創新平臺,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科技創新活動和競賽活動。比賽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工作與生活中,同時也可達到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7]。3.2拓展學生綜合素質,實施協同創新計劃學校可以邀請企業來校參與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實施。共建校企合作機制,搭建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應用實訓創新平臺,協同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應用型人才。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明確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實則是要求學校要與企業共同來制訂計劃,共同來建立相關軟件專業的實訓室與開發平臺,成立研究開發機構與部門,共同來為社會培養可塑人才。因此,企業必須和學校達成共識,深度開展人才交流與技術交流,充分利用工作環境和培訓平臺來為學生的創新性培養創造條件,形成協同局面。學校可以聘請企業的軟件工程師來為學生授課,講解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中所遇到的問題,如軟件開發的案例、軟件的開發方法和開發過程。講授案例的同時還可以模擬企業是如何來解決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8]。學校也要全面性了解并且掌握目前市場上對軟件開發人才的需求現狀,據此來安排專業課程,按需培養學生,為企事業單位輸送軟件的開發人才,為積極推動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貢獻微薄力量。最終,企業和學校就會實現雙方互利共贏的雙贏局面。通過學校的培養,企業的參與,學生大學的學業完成后,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后也不再迷茫[9]。

4總結

篇10

2006年,北京軟件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72億元,是2000年的5.1倍,增長率24.6%,總量規模繼續居全國首位。

“競爭優勢的秘密是創新,這在現在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更是如此。”一本名為《未來學家》的書如是宣告。而作為中國軟件之都的北京,則用自己的實踐證明著該論斷的正確性。

北京軟件進入騰飛期

據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在“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北京軟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972億元,同比增長24.6%。實現軟件產業增加值35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4.6%。截至2006年底,經登記的軟件產品累計8964個,經認定的軟件企業累計3511家,其中,2006年新登記軟件產品1499個,新認定軟件企業671家。北京已經成為中國軟件產業名副其實的核心地帶。

在北京市科技部門有關負責人看來,如此喜人的增長數據背后其實凝聚著北京市軟件產業“從組織創新帶動技術創新,并進而推動應用創新”的一系列努力和嘗試。從全球范圍來看,軟件技術也許是新興經濟體軟件產業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北京市科技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要想實現軟件產業真正騰飛式發展,政府和相關主管機構勢必要在其中擔負起主導作用,而利用政府力量來實現軟件發展環境以及軟件企業優勢整合,無疑是以‘組織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的第一個關鍵步驟”。

基于以上思路,在政府的規劃和組織下,包括長風軟件聯盟、閃聯標準聯盟、下一代互聯網聯盟、中關村軟件出口聯盟、中關村創意產業聯盟等一批產業聯盟相繼建立,整合了產業鏈的同時,促進了北京軟件產業的結構優化,成為推動北京軟件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聯盟的產業作用,在由北京重點基礎軟件企業和重大行業解決方案企業組成的長風聯盟上體現得尤其明顯。通過建立統一的技術戰略、標準的產品配套關系、市場化的商務合作關系以及實體化的聯盟組織形式,長風聯盟主張的技術架構、技術標準、電子政務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已經在國際、國內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并幫助聯盟成員企業增加了近10億元的年銷售收入,成為我國軟件企業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胡青華主任稱。

不僅如此,在政府倡導的“組織創新”戰略下,北京軟件企業合作、并購、戰略性投融資也表現得格外活躍。據悉,發生在北京軟件和互聯網服務領域的重大并購與戰略投融資行為超過35起,涉及資金3.5億美元,其中,12家軟件企業合并和引入戰略投資,涉及資金規模1.8億美元。這種規模化的資本運作風潮不僅為北京軟件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還改變了以往互聯網投資活躍、軟件投資沉悶的局面。

打造和諧發展環境

不僅如此,為了給北京軟件企業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政府多個部門的支持下,北京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中關村軟件園、上地北區、北工大軟件園、北航科技園、中軟軟件園、用友軟件園、清華科技園等多個軟件園區,并形成了三個產業服務平臺。這些集中了產業發展優勢資源的載體除了為軟件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外,還成了北京軟件產業發展環境的特有優勢所在。

按照胡青華主任的解釋,三大產業服務平臺包括專業化服務基地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產業中介服務平臺。通過三大平臺的交互促進,北京軟件產業不但形成了越來越突出的軟件產業專業化基地特色,同時還成了我國軟件產業規模最大、最先進的科技條件平臺,并進而通過專業服務機構形成了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的服務網絡。

除此之外,諸如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軟件企業高級人才的市政府專項獎勵措施、軟件企業CMM/CMMI評估專項資助等眾多優惠政策也紛紛出臺,政府機構為加速北京軟件產業發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保護軟件產品的知識產權,從而形成北京軟件企業在產品技術方面持續的創新能力,也成為建立健康和諧軟件產業環境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北京市利用軟件正版化的契機,在全國率先實施了軟件政府采購政策,探索了利用政府采購發展軟件產業的經驗。市知識版權部門開展了北京地區“打擊非法預裝軟件專項治理行動”和“反盜版百日行動”活動,規范軟件預裝行為,成立“數字作品版權登記平臺”,使北京的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成績斐然的創新戰略

良性的產業氛圍也極大地帶動了北京軟件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積極性。據統計,集中在中文信息處理、基礎軟件、行業信息化知識庫、軟件外包平臺、大規模網絡服務等五大技術領域的北京軟件產業遵循“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的發展思路,通過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目前已經形成了30類、約150億元產值的主導產品群。而在胡青華主任看來,“這些產品不僅代表了我國軟件產業創新的水平,另外也是北京軟件產業持續增長的主要著力點”。

在這其中,神州數碼和用友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依托Model Bank全套銀行業務IT解決方案,神州數碼已經成為國內率先進入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的企業,今年預計銷售增長28%。與此同時,用友軟件的高端ERP產品NC也表現出大幅增長的態勢,公司營業收入預計增長30%以上,并即將全球領先的基于SOA的ERP產品。

在技術和產品不斷創新并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北京軟件產業在應用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矚目。北京軟件企業“走出去”并進而融入全球市場的步伐正進一步加快,軟件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截止到2006年底,實現海關出口3.56億美元,同比增長17.5%。軟件出口超過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8家,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的企業達到6家,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形成群體崛起的態勢。

“軟件出口規模的繼續增長無疑證明了北京市軟件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狀態。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創建的‘China Sourcing’作為中國軟件外包品牌的標志,正在成為我國軟件出口的統一形象,并得到了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的認可。”胡青華主任如此詮釋道。

不僅如此,北京市的數字創意產業帶建設也初現端倪。截至2006年底,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入駐企業120余家,研發生產數字娛樂產品300余項,總收入達3.2億元。經過兩年建設,基地已建成市場運營、研發孵育、競技體驗、人才培養等四大功能區,移動游戲研發中心、網絡游戲孵育中心等8個特色中心,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迎接機遇與挑戰

巨大的成績并沒有讓北京軟件產業的發展步伐就此裹足,胡青華主任冷靜地分析了在一片樂觀氛圍下所隱含的挑戰。“目前北京軟件的骨干企業創新能力仍有待加強,而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制也還不夠完善。”他表示,“由于相當多的軟件企業以往大都圍繞某些具體應用進行研發,因此還沒有擺脫以項目為主的經營方式和低水平競爭狀態,‘大者不強,小者不專’的企業發展困局亟待打破。與此同時,自主基礎軟件也尚未完成從‘做出來’到大規模‘用起來’的跨越,而行業應用軟件企業也沒有掌握在咨詢、品牌、行業核心業務系統等方面的高端能力,并且在出口外包服務等領域也還面臨擴大規模、走向高端的問題。”

面對這種轉型期的困局,北京軟件顯然已經有了破解之道。北京市科技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進入十一五以來,為適應軟件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北京軟件產業的發展以‘規模化和自主化’為優先指向,推動軟件企業的經營發展模式從‘項目驅動’轉變為‘服務驅動’,走高端發展的道路。”北京市先后推出軟件企業行業知識庫工程、軟件外包出口工程、ASP技術示范工程、SOA架構應用工程等重大項目,促進了一批軟件企業在國內外的激烈競爭中,不斷開辟自己的“藍海”。

“致力于繼續營造全國最好的軟件產業發展環境,使北京軟件產業從整體上轉到依靠創新和服務的高端發展軌道上來。”北京市科技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北京軟件產業正在實施‘三個一百’的工作計劃,重點支持100個發展模式轉型的示范企業,發展100個自主創新的重大產品,支持100個信息化應用示范項目,帶動軟件產業的整體突破和高端發展。”

冷靜審視著自身發展軌跡的北京軟件產業已然為自己確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在2010年達到2000億元產值,10億美元海關服務出口,40萬人就業的規模,成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繼續保持國家軟件技術自主創新和軟件產業規模的主導地位。在該目標戰略的指引下,北京軟件產業迅猛前行的姿態已經不容阻擋。

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

2006年,北京軟件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72億元,是2000年的5.1倍,增長率24.6%,總量規模繼續居全國首位。

“競爭優勢的秘密是創新,這在現在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更是如此。”一本名為《未來學家》的書如是宣告。而作為中國軟件之都的北京,則用自己的實踐證明著該論斷的正確性。

北京軟件進入騰飛期

據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在“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北京軟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972億元,同比增長24.6%。實現軟件產業增加值35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4.6%。截至2006年底,經登記的軟件產品累計8964個,經認定的軟件企業累計3511家,其中,2006年新登記軟件產品1499個,新認定軟件企業671家。北京已經成為中國軟件產業名副其實的核心地帶。

在北京市科技部門有關負責人看來,如此喜人的增長數據背后其實凝聚著北京市軟件產業“從組織創新帶動技術創新,并進而推動應用創新”的一系列努力和嘗試。從全球范圍來看,軟件技術也許是新興經濟體軟件產業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北京市科技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要想實現軟件產業真正騰飛式發展,政府和相關主管機構勢必要在其中擔負起主導作用,而利用政府力量來實現軟件發展環境以及軟件企業優勢整合,無疑是以‘組織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的第一個關鍵步驟”。

基于以上思路,在政府的規劃和組織下,包括長風軟件聯盟、閃聯標準聯盟、下一代互聯網聯盟、中關村軟件出口聯盟、中關村創意產業聯盟等一批產業聯盟相繼建立,整合了產業鏈的同時,促進了北京軟件產業的結構優化,成為推動北京軟件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聯盟的產業作用,在由北京重點基礎軟件企業和重大行業解決方案企業組成的長風聯盟上體現得尤其明顯。通過建立統一的技術戰略、標準的產品配套關系、市場化的商務合作關系以及實體化的聯盟組織形式,長風聯盟主張的技術架構、技術標準、電子政務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已經在國際、國內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并幫助聯盟成員企業增加了近10億元的年銷售收入,成為我國軟件企業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胡青華主任稱。

不僅如此,在政府倡導的“組織創新”戰略下,北京軟件企業合作、并購、戰略性投融資也表現得格外活躍。據悉,發生在北京軟件和互聯網服務領域的重大并購與戰略投融資行為超過35起,涉及資金3.5億美元,其中,12家軟件企業合并和引入戰略投資,涉及資金規模1.8億美元。這種規模化的資本運作風潮不僅為北京軟件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還改變了以往互聯網投資活躍、軟件投資沉悶的局面。

打造和諧發展環境

不僅如此,為了給北京軟件企業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政府多個部門的支持下,北京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中關村軟件園、上地北區、北工大軟件園、北航科技園、中軟軟件園、用友軟件園、清華科技園等多個軟件園區,并形成了三個產業服務平臺。這些集中了產業發展優勢資源的載體除了為軟件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外,還成了北京軟件產業發展環境的特有優勢所在。

按照胡青華主任的解釋,三大產業服務平臺包括專業化服務基地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產業中介服務平臺。通過三大平臺的交互促進,北京軟件產業不但形成了越來越突出的軟件產業專業化基地特色,同時還成了我國軟件產業規模最大、最先進的科技條件平臺,并進而通過專業服務機構形成了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的服務網絡。

除此之外,諸如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軟件企業高級人才的市政府專項獎勵措施、軟件企業CMM/CMMI評估專項資助等眾多優惠政策也紛紛出臺,政府機構為加速北京軟件產業發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保護軟件產品的知識產權,從而形成北京軟件企業在產品技術方面持續的創新能力,也成為建立健康和諧軟件產業環境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北京市利用軟件正版化的契機,在全國率先實施了軟件政府采購政策,探索了利用政府采購發展軟件產業的經驗。市知識版權部門開展了北京地區“打擊非法預裝軟件專項治理行動”和“反盜版百日行動”活動,規范軟件預裝行為,成立“數字作品版權登記平臺”,使北京的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成績斐然的創新戰略

良性的產業氛圍也極大地帶動了北京軟件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積極性。據統計,集中在中文信息處理、基礎軟件、行業信息化知識庫、軟件外包平臺、大規模網絡服務等五大技術領域的北京軟件產業遵循“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的發展思路,通過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目前已經形成了30類、約150億元產值的主導產品群。而在胡青華主任看來,“這些產品不僅代表了我國軟件產業創新的水平,另外也是北京軟件產業持續增長的主要著力點”。

在這其中,神州數碼和用友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依托Model Bank全套銀行業務IT解決方案,神州數碼已經成為國內率先進入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的企業,今年預計銷售增長28%。與此同時,用友軟件的高端ERP產品NC也表現出大幅增長的態勢,公司營業收入預計增長30%以上,并即將全球領先的基于SOA的ERP產品。

在技術和產品不斷創新并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北京軟件產業在應用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矚目。北京軟件企業“走出去”并進而融入全球市場的步伐正進一步加快,軟件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截止到2006年底,實現海關出口3.56億美元,同比增長17.5%。軟件出口超過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8家,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的企業達到6家,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形成群體崛起的態勢。

“軟件出口規模的繼續增長無疑證明了北京市軟件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狀態。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創建的‘China Sourcing’作為中國軟件外包品牌的標志,正在成為我國軟件出口的統一形象,并得到了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的認可。”胡青華主任如此詮釋道。

不僅如此,北京市的數字創意產業帶建設也初現端倪。截至2006年底,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入駐企業120余家,研發生產數字娛樂產品300余項,總收入達3.2億元。經過兩年建設,基地已建成市場運營、研發孵育、競技體驗、人才培養等四大功能區,移動游戲研發中心、網絡游戲孵育中心等8個特色中心,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迎接機遇與挑戰

巨大的成績并沒有讓北京軟件產業的發展步伐就此裹足,胡青華主任冷靜地分析了在一片樂觀氛圍下所隱含的挑戰。“目前北京軟件的骨干企業創新能力仍有待加強,而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制也還不夠完善。”他表示,“由于相當多的軟件企業以往大都圍繞某些具體應用進行研發,因此還沒有擺脫以項目為主的經營方式和低水平競爭狀態,‘大者不強,小者不專’的企業發展困局亟待打破。與此同時,自主基礎軟件也尚未完成從‘做出來’到大規模‘用起來’的跨越,而行業應用軟件企業也沒有掌握在咨詢、品牌、行業核心業務系統等方面的高端能力,并且在出口外包服務等領域也還面臨擴大規模、走向高端的問題。”

面對這種轉型期的困局,北京軟件顯然已經有了破解之道。北京市科技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進入十一五以來,為適應軟件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北京軟件產業的發展以‘規模化和自主化’為優先指向,推動軟件企業的經營發展模式從‘項目驅動’轉變為‘服務驅動’,走高端發展的道路。”北京市先后推出軟件企業行業知識庫工程、軟件外包出口工程、ASP技術示范工程、SOA架構應用工程等重大項目,促進了一批軟件企業在國內外的激烈競爭中,不斷開辟自己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