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風險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28 17:0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業的風險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信貸風險;風險防范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電商、網絡經濟等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擁有最新前沿知識的90后大學生開始以兼職、工作室等不同方式嘗試著自主創業。政府和高校為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出臺了大量優惠政策。但是對大學生創業來說,面臨著兩大難題,一缺乏專業知識和社會經驗,二缺乏資金,抗風險能力差。
一、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現狀分析
目前,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資金靠小伙伴們入伙或者由家庭提供幫助獲得,如果大學生創業想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融資,渠道是非常狹窄的。雖然國家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并提供企業注冊手續的簡化,稅收稅率的優惠和項目資金鼓勵等形式多層次的政策扶持。但是畢業內一年的大學生創業才被統計享受優惠政策,在社會總量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并不高,不是我國現在創業的主體,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和方向很好,但深度不夠,高度也沒有上升到戰略高度,各項工作需進一步加強,全面推開。
如果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希望來源于大學生創業貸款,即由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創業發放的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需要大學生創業者不停地跑很多行政部門,獲取各部門開具的各種文件、批復、意見,程序繁瑣、內容雜多,不少大學生創業者在辦理各種登記手續時,由于職能部門執行的支持政策缺乏相應的行政配套措施或準則使得政策的落實大打折扣,可操作性不強。這種種原因導致了大學生創業的時間長、費用成本高,能申請下來的貸款額度也不大,還不一定能保證申請成功。在創業資金的獲取過程中,許多政策性資金對創業項目有要求,要求項目需要具有一定的規?;蚴悄承╊I域,要想項目和政策匹配,享受這些政策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這就使得很多大學生創業時沒有申請政策性資金的興趣,鼓勵性政策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以政府設立擔保基金為大學生創業貸款做擔保的大學生創業貸款采用的商業化審貸模式,由經辦的商業銀行向具備條件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貸款支持。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銀行,要考慮風險,剛畢業的大學生或仍在校的大學生缺少有效地信用擔保,沒有可供抵押的財產,雖然為創業申請的信貸額度都不大,創業失敗不能還款的可能性卻較大,銀行為預防貸款風險,降低不良貸款、壞賬發生的概率,出于對降低信貸審批成本和控制信貸風險等方面的考慮,銀行常常不愿意給予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貸款支持。大學生貸款者無法提供的財產抵押和保持良好的信用無法保證,如果再找不到合適的擔保人,銀行很容易拒絕貸款申請,因此使得國家出臺的相關信貸優惠政策難以得到有效執行。據統計,能申請下來創業貸款的大約僅5%。
政府和一些高校針對大學生創業設立了幫扶基金,目標是為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這些基金的規模普遍都小,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扶持資金少的有幾百元,最多也只有幾千元,就算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者項目申報下來后所提供的5000―10000的基金,牽扯面廣對大學生個體的幫助效果就不是很明顯。
由于我國不完善的資本市場,多數的風險投資機構對于其投資項目的發展前景及其創業團隊的管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盡管社會上存在一些風險投資基金,但申請風險投資對于多數的大學生創業者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二、網絡貸款平臺帶來的信用貸款風險分析
隨著手機和網絡的普吉,微信、QQ的廣泛使用,網絡貸款也逐漸興起。在高校校園,時常也能看到各種店鋪所支持的 “學生無抵押信用貸款”,這些各種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貸款平臺廣告對缺資金的大學生創業者們極具誘惑力。這些平臺的貸款程序簡單得令人驚訝,學生可以只需關注某個微信號后提交一張在校學生證照片,一張清晰的身份證照片,按照平臺要求依次填入自己和父母的聯系電話,銀行卡號等,根本無需本人到場,就可以輕松貸款幾千甚至幾萬元。這些網絡操作平臺操作簡單,這些操作程序簡單的校園網絡貸款很容易讓大學貸款者付出較高代價。
目前,大學生在網絡平臺貸款主要有一下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特別針對大學生貸款的平臺,提供消費資金或零花錢;第二種是P2P 平臺,具有為大學生提供助學、創業的貸款項目;第三種則是網絡購物平臺提供的消費信貸服務。不管是哪一種平臺上的貸款產品,其利率,與同期銀行信用卡相比要高一些,有些平臺甚至是經過包裝的高利貸,通過玩文字游戲,誘騙毫無風險意識的學生。比如某平臺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高達15000元貸款,最多可分期12個月,借款月利率為1.30%;就算是相對月利率較低的平臺,給出的分期12個月的月利率也有0.75%。對比同期交通銀行信用卡,分期12期月利率為0.72%,3期月利率也才0.93%。很多貸款平臺在設置明面上除了說明的月利率外,還會增加一定比例的服務費和押金,如果大學生創業者不具備基本的研究合同條款的法律知識和基礎的金融知識,只看到了看似不高的名義還款利率,沒有計算押金從貸款中扣除,服務費、押金等帶來的實際利率對項目啟動和運營的影響,將會大大增加項目的運營成本。而如果由于項目經營中忙碌或者流動資金的斷裂,出現逾期不能按要求還款,違約金與罰息的比例將會高的嚇人。比如,每天會收取違約金為貸款金額的0.5%――1%,甚至少數貸款平臺會收取貸款余額的7% 至8% 作為違約金。如果一旦出大學生現創業者不能按期償還的情況,即使最初的貸款數額很低,在利滾利的復利計息條件下,按平臺規則,本金加上利息、罰息、服務費和違約金就可能成為一大筆錢。這種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薄弱帶來的項目經營不善變成多米羅骨牌,為了償還前面的欠款,又沒有新的資金來源,很多創業學生會采用“借新貸還舊貸”的方式來償還欠的貸款。創業大學生極有可能陷入分期付款走向透支信用最后落入高利貸的陷阱,最終創業項目徹底失敗,欠下巨額債務。
三、大學生信用貸風險防范對策分析
(一)政府學校聯手,給大學生自主良好的環境
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應該要繼續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支持,調整或出臺符合實際的支持、激勵政策,開拓新的創業政策渠道,加大大學生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融入大學生課程設計,在大學生專業教育與創業培訓并行體系下;努力建設長效約機制,把大學生創業的貸款額度比例納入到銀行的績效考評體系,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落實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小額信貸貸款,通過銀行對項目的審查幫助創業大學生規避市場風險;政府從政策上建立相應的配套設施,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的創業貸款進行適當補貼,以緩解政策性扶持與銀行盈利商業化運作的深層次矛盾。
(二)打通多條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效率
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不具備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如果需要貸款,是無法向普通貸款那樣具有良好的信用證明或者提供銀行所要求的抵押財產,甚至無法找到合適的擔保人。如果能區分并選擇有信譽的正規的小額信貸作為資金來源渠道,甄選出合適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商業小額貸款的金融機構讓其充分發揮小額信貸快捷便利靈活方便的的作用,以合法的商業市場籌集資金發放貸款,其額度小、流動性強、較少需要抵押或擔保的特征是完全匹配大學生創業貸款所需要的啟動資金量小,要求速度快、無貸款擔保等資金需求特點。這將有利于創業大學生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比例。
(三)構建以誠信檔案為基礎的大學生信貸評價體系
如果學校能針對大學生建立誠信檔案,構建一套科學的大學生貸款信用評價等級和風險評價體系,聯合銀行機構、政府部門參與大學生創業貸款風險評估,出具報告,作為大學生創業貸款的信用擔保,加快銀行審核速度,降低大學生違約風險,在大學生創業貸款前就能進而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增大放貸成功率,加快放款速度。
(四),加強大學生創業融資風險防范意思,創業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項目量力而行,杜絕超前消費
第二,大學在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中,應在課程設置引導學生增強風險意識,開設金融基礎課程,以案例實際操作讓學生了解是風險,風險和收益的關系,高風險高收益,理解掌握利率,利息等,具備基本財務分析能力。甚至可以加設針對微小企業的金融、理財的相關知識,比如公司理財等。第三,學校在鼓勵學生創業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不讓金融欺詐進入校園毒害學生。目前,各種校園借貸的廣告在大學校園里面隨處可見,胡亂張貼在廁所的小廣告,正大光明出現在校園里店鋪的校園借貸廣告,高??梢圆扇⌒姓侄?,取締小廣告和未經報備審批的信貸廣告,通過建立校園不良借貸網絡日常監測機制,聯合銀監、網監等相關部門,提醒風險及時預警。第四,防范大學生創業信貸風險,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國家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校園借貸的管理,出臺相應的校園金融監管政策。對校園周邊存在的不法金融借貸,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對非法高利貸要嚴厲打擊,堅決取締;對手機、互聯網上出校的網絡借貸平臺,國家有關部門要規范網絡借貸平臺,應有監管部門加強對借貸平臺公司的監督管理,嚴格審核借貸平臺資質,提高貸款公司的準入門檻,嚴格管控其資金流向渠道,確保資金被合法利用。另一方面,限制網絡貸款的利率上線,特別是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借貸利率更要嚴格控制。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校園 電子商務 創業 風險
本文從校園電子商務的特點出發,分析了宏觀創業環境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從風險管理的視角對大學生在校創業的風險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校園電子商務特點
校園電子商務不同于通常意義下的電子商務,目前在學術界還沒有一個比較公認的定義,一般是指在校師生利用校園網絡平臺購買產品、服務和信息的過程。它既有電子商務區別于傳統商務模式的共性特點,亦有著下列一些不同于普通電子商務的個性化特點。
1.商務網絡的安全性。高校是計算機普及率較高的地方,全國大部分高校已經建立起內部局域網,為電子商務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便利環境。校園網的網管部門通常都采取相對嚴厲的安全防護措施,使校園電子商務網絡平臺更加安全可靠。而隨著校園一卡通體系的建立,又給校園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新的更為安全可靠的網上支付平臺。
2.消費群體的特殊性。在高校這個環境下,消費群體是相對單一的組合,大體包括教師及其家屬、學生及行政工作人員等等。這個群體的素質較高,容易接受電子商務新模式,而且消費的需求也具有較大的同一性。
3.配送服務的區域性。校園電子商務的客戶群體是教師和學生,他們居住相對集中,其物流的配送基本上在校園范圍內,包括校園內部及校園附近。
二、學生創業的風險分析
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在校創業,電子商務成了很好的創業載體。在校園環境下運營的電子商務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是缺乏經驗的大學生僅憑滿腔熱情很難達到預期的盈利目標,一定要樹立風險意識,通過理智的分析策劃,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
右表列出了校園電子商務環境下大學生創業的四大類風險。
1.需求風險。校園電子商務的主要客戶群體對商品種類和數量的需求相對比較固定。但是參與電子商務的師生數量和客戶回頭率的大小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使得新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庫存控制的難度大大提高,而對于大學生創業的運營規模來說,需求預測的微小偏差都將產生投入的巨大損失。
2.競爭風險。校園電子商務在實施的時候,一方面要與傳統的商務模式競爭,提供優于傳統商務模式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由于校園電子商務的進入壁壘偏低,創業者將面對同行間的激烈競爭,必須揚長避短才能獲得自己的立足之地。
3.財務風險。學生的消費來源缺乏自生性,他們對價格的敏感性顯得尤為強烈。開發市場必須要有價格優勢,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擬定合理的價位。
要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最大化盈利能力,必須合理定價,這就要求掌握和控制好以下幾種經營成本:(1)技術支持成本:電子商務融合了各種技術,包括系統的設計、運行、管理等方面的費用。在構建電子商務系統的時候要投資硬件和軟件兩塊內容,校園電子商務模式更多的是軟件開發和維護成本,至于硬件和網絡成本,主要是租用和的成本。(2)安全保障成本:由于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安全的脆弱性,目前仍有很多人對網上購物望而卻步。只有構建起安全的校園電子商務環境,高校師生們才能放心地在網上購物。當前很多高校推行的“一卡通”工程可以作為網上支付的基本載體,它既簡化了業務流程又提高了網上支付的安全性。(3)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是電子商務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物流配送成本的控制是決定校園電子商務成敗的關鍵。校園電子商務的物流包括兩個環節:一是提貨、運送和存放;二是配送到最終消費者手中。(4)售后服務成本:校園電子商務在交易商品的同時必須提供相關服務。優質的售后服務是保持老客戶和吸引新客戶的重要因素,如何以最低的服務成本保證優質的服務質量同樣是我們面臨的難題。
4.信息風險。網絡的虛擬性使得電子商務的運作存在著比普通商務模式更多的風險因素。大學生在這個載體下創業的時候仍然要面臨以下幾種相應的信息技術風險:(1)信息的真實性風險:信息的準確度和可靠性,直接影響到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如果采用校園卡或校園電子帳戶(校園一卡通)作為網上支付的載體,掌握到用戶的真實信息,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2)信息的實時性風險:信息的實時性反映的是事務的當前狀態和屬性,其影響因素有主觀和客觀兩種。主觀上說,商家的信息要及時,客戶需求信息的提交和更改也要及時;客觀上看,網絡中斷、系統檢修時的補救措施也要及時,才能讓買賣雙方的信息保持一致。(3)信息的安全性風險:網上支付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病毒或人為攻擊支付體系的事情雖屬于小概率事件,一旦發生必將損失慘重。
國內一批高校開始倡導創業型人才培養,鼓勵學生大膽創業。校園電子商務作為學生在校創業的一個嶄新平臺,應引導大學生們充分認識其在需求、競爭、財務、信息等方面的風險性,使之更理性地運用這個先進平臺,更有效地開展實踐教育、風險教育和創業教育。
參考文獻:
[1]杜江萍:校園電子商務模式探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3)
[2]易煒:校園電子商務特點分析[J].中國水運,2006,(4)
[3]王鋒楊堅爭:電子商務交易風險與安全保障[M].科學出版社,2005年8月
篇3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風險;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14-0125-01
1 自主創業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的選擇
自從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經濟正處速發展階段,政府也出臺不少政策和措施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再加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創業浪潮的興起,以及比爾•蓋茨、張朝陽等國內外創業英雄的明星效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
2 大學生創業中遇到的常見的風險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風險有哪些呢?我們在調查和研究過程中發現,大學生創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風險:
(1)心態問題及經驗方面的不足。絕大部分大學生缺少社會實踐經驗,缺少人生閱歷,更缺少創業經驗。很多人是受到中外創業成功的案例、學校的創業教育、各種創業比賽的激勵以及媒體的炒作而燃起創業熱情的。通常存在著兩個傾向:一是把創業問題簡單化,理想化等思維。普遍意識不到創業資金的困難和創業風險的壓力,反而對創業的期望值很高,覺得只要動手就會馬到成功;二是認為創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大學生創業幾乎無法成功,所以根本不愿意動手嘗試。
最后,有些大學生在創業之初,不考慮自身的實力,盲目求大求全,無形之中增加創業的風險。
(2)管理風險。很多大學生創業面臨的風險,最直接的原因是管理方面的問題。大學生雖然可能接受過創業方面的培訓,但是大部分只是來自于書本,過于理想化,感性認識多些,理性認識相對較少。而這樣的知識又有多少呢?“具有專業的知識背景”為9%,即創業者應具備的營銷、財務、管理、稅務、法律、風險等知識比較匱乏,再加上“較好的組織能力”僅為11%的不足,使大學生懷有一腔理想與抱負“紙上談兵”,造成經營理念淡薄,產品營銷方式呆滯,信息閉塞等,不能與復雜多變的市場相適應,使自己出類拔萃技術沒有創造應有的價值,而且不能準確分析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處于盲目發展的狀態。
由于長期接受應試教育,不熟悉經營“游戲規則”,一些大學生創業者雖然在技術上出類拔萃,但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此外,一些人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如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等,這些都會影響創業成功率。
(3)融資渠道比較單一。資金風險對于創業初期的大學生來說如影相隨,解決資金問題是大學生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對于大學生而言,資金主要來源是依靠“借”,向家人、親戚、朋友借,還有一部分可能的來源是爭取風險投資或天使投資,但這對于白手起家的大學生可能性很小,創業之初資金的局限性為后期企業運作埋下隱患。企業創辦起來后,慮及資金來源,大學生壓力重重,致使決策性的失誤常常發生,造成企業的現金流中斷,不能支持企業的日常運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大學生也只有放棄發展機遇,不得不關門大吉。
(4)社會資源相對匱乏。創業不是引“無源之水”,栽“無本之木”。每一個人創業,都必然有其憑依的條件,也就是其擁有的資源。創業的過程就是創業者建立、整合和拓展資源的過程。社會資源包括家族資源,例如家族的資金支持、商業經驗、學習機會以及人脈關系甚至客戶資源,更包括自身的職業資源和人脈資源。
由于長期身處校園,大學生直接掌握的社會資源非常有限,而企業創建、市場開拓、產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調動社會資源,大學生在這方面會感到非常吃力。
(5)競爭風險。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必然的。如何面對競爭是每個企業都要隨時考慮的事,而對新創企業更是如此。如果創業者選擇的行業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領域,那么在創業之初極有可能受到同行的強烈排擠。一些大企業為了把小企業吞并或擠垮,常會采用低價銷售的手段。對于大企業來說,由于規模效益或實力雄厚,短時間的降價并不會對它造成致命的傷害,而對初創企業則可能意味著徹底毀滅的危險。因此,考慮好如何應對來自同行的殘酷競爭是創業企業生存的必要準備。
3 對策和建議
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這也是大學生創業成敗的關鍵。唯有勇敢地正視風險,冷靜地分析風險,創業者才會在痛苦的嬗變進程中成就一番事業。
針對前述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調整好心態,找到創業的合適切入點。在創業之前,必須腳踏實地、科學地進行市場調研,而不僅僅是進行理想化的推斷。避免浮躁心理,選擇合適的時機、合適的項目和合適的規模進行創業。對于手中沒有較多資金又無經營經驗的創業者,不妨先從小事業做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小事業雖然發展慢,但用不著為虧本擔驚受怕,還能積累經驗,為下一步做大事業打下基礎。這是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經驗之談。
(2)化解資金風險。大學生創業,其資金風險的化解,既要把握外部因素,也要把握自身的主觀因素。外部因素指政府、社會和高校。政府應適時出臺和完善一些扶持政策,如政府性創業獎學金、創業基金等;社會要高度關注和支持大學生的創業活動,給予他們必要的就業指導;高校不但要倡導大學生積極準備創業,還要為他們創業積蓄好力量,如設立相關的機構,設立相關的獎項,允許在校期間創辦企業等,為大學生營造良好創業環境。
(3)化解競爭風險和市場風險。競爭是企業生存之道。風險和不確定性是相對的,不斷創新能預見競爭風險并化解風險,是大學生企業的破局之道。“創業精神是一個創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產品或服務的機會被確認、被創造,最后被開發出來產品新的財富,”德魯克(Drucker)的論述指明了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大學生作為企業家要把創新的理念融于新產品的開發,融于新流程的管理,融于新市場的開拓,從而創造新的價值或財富,促進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化解風險的創新可以具體化,或是引入一種新的產品;或是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或是開辟一個新的市場;或是獲得一種新的原料;或是實行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總之,只要時刻不忘創新,并能夠持續推進價值創新,就能將潛伏的競爭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
具有預測能力可以掌握市場發展變化的規律,有力地把握其未來發展趨勢。對于大學生創業者而言,做好科學的市場預測,可以使企業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既減少經營活動中的盲目性,也降低了經營的風險,從而提高了企業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彭宗祥,施小明.創業活動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J].職業時空,2006(13):36.
[2]陳利敏.大學生創業失敗之內因與相關對策[J].瓊州大學學報,2006(4):43-44.
[3]曹遐.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個途徑――大學生網上創業分析[J]. 探索與未來,2006(8):30-33.
篇4
關鍵詞:大學生;初創企業;風險應對
當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學生沒有接受過全面的理論指導,也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大多數的大學生創業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初創企業會遇到的風險,不外乎市場、財務、人員管理等方面,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創業后的風險與前期風險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比如財務風險方面,不再是資金匱乏的困難,而是財務管理、資金分配的問題。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大學生創業者必須了解自己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并做好預案,一旦遇到各類風險,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應對和處理,使創業不會走向失敗。
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南通高校大學生創業事例,綜合分析得出初創企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形式,以期能夠給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些經驗,使他們少走彎路,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一、大學生初創企業風險的種類及成因分析
本研究對南通周邊18家大學生初創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企業創辦之初面臨的主要風險,具體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表中可以明顯看出,企業初創期面臨的風險主要有資金風險、市場風險、決策風險、人員風險及管理風險等11種風險形式。造成大學生初創企業面臨各種風險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圖1 南通周邊18家大學生初創企業風險形式分布
1.資金管理不當
大學生接受過高等教育,掌握了技術本領,擁有創意點子,可是如果沒有資金的支持,很難將策劃方案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真的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于大學生創業群體來說,創業者本身在財務分析方面知識的匱乏使得其承受資金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在企業初期,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創業者很難及時制定和完善資金管理辦法,在業務來往中,不注重及時回籠資金,甚至不簽訂合同,這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此外,初創企業一般都會選擇投放廣告來提高企業知名度,宣傳新產品,但是很多廣告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預想的目的,反而造成了無端的人力財力的浪費[1]。
2.市場應變不靈
創業要想盈利,必然離不開市場。雖然大學生創業者在企業創辦前期已經選擇了有發展前景的項目,也充分考慮到了產品在市場中的需求,但是市場是多變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隨著生活水平或是某些大事件的發生而改變,所以即便是百年老字號也很可能因為市場的變動而虧損,初創企業就更容易遭遇挫敗。如今的市場,惡性競爭、制假造假、誠信缺失,缺乏足夠實戰經驗的大學生創業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容易被蒙騙,使得企業損失慘重。而且,大學生創業者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不能及時有效地制定應變方案,往往錯失良機,導致產品市場占有率不高,企業利潤得不到提升。
南通某高校畢業生在校園內開了一家泡芙店,雖然其泡芙價格比學校外面店鋪的便宜,但是這樣的廉價犧牲了產品的質量。泡芙的口味、色澤甚至是店鋪的環境都沒有競爭優勢,消費者在購買一次后便很少再去買,而且口口相傳,即便這家店價格再便宜,又能吸引多少顧客呢?正是因為該畢業生對市場定位不準確,以為一味追求便宜就夠了,這樣單純的想法最終使得店鋪關門歇業。
3.社會經驗匱乏
初創企業在正常運營時需要創業者做出很多決策,決定企業產品的定位,決定一周的工作計劃,甚至決定企業一桌一椅的擺放等,這就需要創業者擁有成熟理性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交際能力。但是,大學生創業者長期處在象牙塔中,缺乏社會經驗,也缺乏必要的社會關系,加之其本身容易盲目、沖動、眼高手低,在一些緊要時刻易做出錯誤決策,給企業帶來損失。一些大學生創業者本身也可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承擔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一蹶不振。
4.人員管理欠缺
初創企業員工流動性較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還是企業沒有一套完善的人才招聘、考核的管理制度,缺乏諸如報酬激勵、系統培訓等機制。一般來說,初創企業沒有足夠的知名度,也沒有能力提供高額的薪資待遇,很難吸引富有經驗的高級人才的加入。初創階段的人力資源部也處于認識粗淺的階段,缺乏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導致內部管理混亂,員工無所適從。值得注意的是,初創企業在業務開拓階段,如果一味要求員工高負荷工作而不給予一定報酬激勵的話,便很難全面調動員工積極性,難以使之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總的來說,員工感受不到企業的關懷,甚至覺得企業對員工的考核不公平,不注重員工自身的想法,不提供培訓和深造的機會,那么往往會喪失人心,導致企業沒有凝聚力,而員工的頻繁流動將直接導致企業發展受到阻礙。
5.企業文化薄弱
在企業初創階段,大學生創業者大多會把重點放在如何拓展業務渠道實現盈利方面,很容易忽視掉企業文化的營造。由于大學生創業者在學校里并沒有學習到專業的管理知識,考慮問題不全面,對于市場的規律、經營的理念很不熟悉。一旦真正運營企業后,大學生創業者急于惡補有關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無法兼顧到企業文化的建設。而且創業者本身經驗不足,閱歷不深,很難具備激勵員工的人格魅力,無法起到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得企業沒有特色文化,沒有高識別度的品牌效應,企業競爭優勢不足,難以長久可持續發展。
二、大學生初創企業風險的應對策略
風險可以理解為一種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概率可以是0%,也可以是100%,所以可以說風險其實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初創企業的風險,大體可分為與大學生創業者自身素質相關的主觀風險和社會環境因素造成的客觀風險。大學生創業者面對各種形式的風險,如果能夠掌握應對策略,培養風險管理能力,對風險的發生具有預見性,就可以大大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1.規范使用資金,完善財務制度
一個企業必須要有完善的財務制度,項目資金的申報、監督和審核都必須有章可循。大學生創業者可多向成功創業人士請教,盡可能快地制定出一套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財務制度,以期降低資金風險。初創企業應盡量縮短投資的回收期,如果一味地投入資金,而不考慮其回本期限,一旦遇到某些不可抗力的事件,企業資金周轉就會出現問題,阻礙企業日常運作。在業務合作時,不要為了追求銷售業績而忽視客戶延期付款會給企業帶來的潛在危機,尤其是批發型企業,如果貨品積壓,既要承擔高額的倉庫租賃費用,又不能回籠資金,這時候就可以采用促銷手段盡量減少庫存[2]。如果遇到客戶需要延期付款,則需要做出應變措施,考慮企業能接受的最晚期限是多久,接下來的業務合作模式是否需要改變。在廣告投入方面,大學生創業者首先需充分剖析企業所處環境,明確廣告投放預期目標,努力讓投入資金與宣傳效果成正比。
從南通某高校畢業生在校開理發店的成功事例中,我們可以借鑒一些經驗。在理發店開業初期,其采用兼職學生宿舍宣傳的手段推廣會員卡,重點走訪女性潛在消費者,而且會員卡是一人辦理,宿舍整體享受優惠,但需要在會員卡中充值一定量的現金。這樣的做法既起到了低成本宣傳作用,又能及時回籠資金用于下一步投資,一舉兩得,效果顯著。
2.提高競爭優勢,努力開拓市場
只有積極參與競爭,才能開拓市場,提高企業產品在市場的占有率。大學生創業者首先要正確認識企業的優勢與不足,在產品投入區域、價格制定等營銷手段上,要考慮到消費者需求和競爭對手產品這兩個方面,學會揚長避短,在優勢項目多投入精力,在某一細分市場內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效應帶來的益處會讓企業受益頗多。大學生創業者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時不能產生畏懼心理,要克服急躁情緒,在競爭中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遇到緊急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處理,自己不能確定的可以開小組會議討論,確保穩扎穩打,將問題逐個擊破。
3.強化心理素質,提高決策能力
研究結果和實踐表明,創業者本身的不足導致創業失敗的概率比例是非常大的。創業者在初創企業中發揮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大學生創業者相對具有豐富創業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人來說是處于劣勢的。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問題,大學生創業者一定要克服沖動盲目的缺點,先滅火再查找原因,保持沉著冷靜的頭腦。“新成立的公司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你無法了解什么才是正確的策略,因此必須做很多的測試與實驗以便于調整策略,找出重點所在[3]?!丙溈?戴爾的這句話指出一個初創企業的發展策略是需要不斷摸索的。大學生創業者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決策能力的不足,要善于與團隊溝通,判斷不能武斷,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總結,認識企業目前發展的不足之處,明確企業今后發展方向。如果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不能驕傲,而是吸取經驗,作為后面制定發展策略的參考案例[4]。
4.凝聚優秀人才,弘揚企業文化
很多企業家都有“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它不是以個人為中心,也不是以創業者為中心,而是以員工為中心,特別是以優秀員工為中心。在企業,創業者自身的素質對整個企業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大學生創業者必須學會做一個優秀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規范言行,樹立榜樣,對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初創企業要注重打造一個高效團隊,營造和諧企業文化,特別是要創新員工激勵機制,使員工感受到領導的信任、企業的關懷,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為企業創造利潤[5]。但是,在鼓勵優秀員工的同時如果發現部分員工工作松懈、一味索取的行為也要及時制止,進行批評教育??山⒁欢ǖ莫剳蜋C制,實現員工的自身價值,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5.細化經營管理,完善組織架構
現代管理學中的“短板效應”理論主要就是告誡企業要彌補弱項,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在實際中不少企業正是因為“管理經驗不足”這塊短板,而導致企業快速崩潰。初創企業應該在充分分析自身競爭優勢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自身特點的經驗模式,避免走一步看一步,杜絕投機心理,切忌盲目發展。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保證初創企業穩步發展的根本,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應嚴格遵循制度處理,所以嚴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另外,要注重加強骨干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建立一套完整的組織架構。大學生創業者不妨逐步將自己的權力授予一些骨干員工,這樣既減輕了創業者自身的壓力,又能讓這些員工感覺到企業對他們的鼓勵,充分發揮出他們的才能,高效執行各項決策,完成企業既定目標。
創業是一種能力,創業教育能夠塑造優秀的創業人才,這在大學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創業是時代的主題,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夠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還能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分析了初創企業的風險形式及其成因,并結合實際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力圖幫助大學生創業者認識自身不足,吸取前人經驗和教訓,養成自身成熟理性的風險意識,逐步提升市場適應能力、風險應對能力,以便有效規避風險,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初創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燕芳.初創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弊端及解決策略[J].
現代經濟信息,2009,(4):175-176.
[2] 李肖鳴,朱建新.大學生創業基礎(第二版)[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86-102.
[3] 崔義中,鄭永安.實用創業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23-42.
[4] 崔東紅.創業?創新?創富[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6:59-78.
篇5
[關鍵詞]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Z-Score模型
[中圖分類號]F279.15[文獻標志碼]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2.04.018
2009年10月30日開啟的創業板以其高成長、高回報的投資前景在上市之初即受到市場的熱情追捧,截至2012年2月10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有281家,總市值達7434億元。創業板已經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企業融資、拓寬投資渠道、完善我國創業投資體系、保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創業板上市標準相對較低,發行條件中的財務指標要求也低于主板、中小板首次公開發行的條件,具有高風險的特征。因此,準確評估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預測財務風險,對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利益、經營管理者防范財務危機和監管部門提高監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文獻回顧
以財務比率預測企業財務風險的研究起源于1930年代,最早建立單變量模型進行財務危機預測的是Fitzpatrick[1],他以19家公司作為樣本,運用單個財務比率將樣本劃分為破產和非破產2組,結果表明判別能力最高的是“凈利潤/股東權益”和“股東權益/負債”2個比率;Beaver[2]第一次系統運用統計方法和財務比率進行了企業財務危機研究。但單變量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單變量模型沒有考察變量之間的關聯程度,不同的財務比率可能對同一企業有相互矛盾的判斷,因而其有效性在運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為了改進單變量模型研究中的缺陷,Altman[3]按照美國國家破產法提出的破產申請條件作為企業財務失敗的定義,隨機抽取1946—1965年間33家制造業的破產公司為樣本,按其行業類別及規模大小分層抽取了33家正常公司作為配對樣本,把22個有可能預示公司發生危機的財務比率變量分為流動性、獲利能力、財務杠桿、償債能力和周轉能力5個類別,利用MDA分析技術在每一類財務比率中選取一個預測能力最強的指標放入模型中,建立了5個變量組成的多變量財務預警模型——Z-Score模型:
Z=0.012X1+0.014X2+0.033X3+
0.006X4+0.999X5
其中,X1是營運資本與總資產比率,它是公司流動資產相對于總資本關系的一種衡量,是公司是否將面臨運營困難的衡量指標之一,可反映短期償債能力。一般來說,營運資產相對于總資產持續減少,往往預示著企業資金周轉不靈或出現短期償債危機。
X2=留存收益/總資產。該比率反映企業累積獲利能力。
X3=息稅前利潤/總資產。該比率可以衡量除去稅收或其他杠桿因素外公司資產的獲利能力,其分析對公司破產研究尤其有效,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果越好、經營管理水平越高。
X4=權益市場價值/總負債。該比率能夠說明股東所提供的資本與債權人提供的資本的相對關系,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同時也反映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股東資本保障的程度。
X5=銷售收入/總資產。這是資產周轉率,它是一種能夠反映公司資產營運能力的財務比率,該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率越高,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ltman通過對經營失敗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了如下企業財務風險的判斷標準:Z
向德偉[4]選取80家上市公司的A股作為樣本,對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進行了實證分析,驗證了Z-Score模型在財務風險監測與危機預警中的應用,檢驗結論大體支持了Z-Score模型在中國股市中的有效性。王韜等[5]將上市公司分成業績優良類、業績一般類、業績較差類和業績很差類,從每類公司中隨機抽取5家公司,共20個樣本,對Z-Score模型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Z-Score模型在我國大體上是適用的。上述研究成果證明Z-Score模型在國內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方面有一定的適應性和有效性。由于可操作性強、預測準確率高,Z-Score模型已在制定信用政策、資信等級評審、風險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本文擬以我國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Z-Score模型對其財務風險進行實證分析,以考察該模型的適用性。
二、實證分析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我國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分別是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南風股份、探路者、萊美藥業、漢威電子、上海佳豪、安科生物、立思辰、鼎漢技術、華測檢測、新寧物流、億緯鋰能、愛爾眼科、北陸藥業、網宿科技、中元華電、硅寶科技、銀江股份、大禹節水、吉峰農機、寶德股份、機器人、華星創業、紅日藥業、華誼兄弟、金亞科技。以這28家公司為樣本,數據選取時間為2008—2010年,樣本數據全部來自于該28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每股市價均采用報告期最后一天的價格。
2.模型指標的調整
為了保持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的穩定,創業板對公司上市后的相關股份提出了限售要求,這些股份暫無市場價格。另外,考慮到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特殊性,需要對該模型指標作以下調整(對檢驗結果并無實質性影響):
X1——營運資本/總資產=(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總資產;
篇6
關鍵詞:創業板;民營企業;風險預警機制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61(2011)03-0115-03
創業板自2009年10月推出以來,至2010年6月底已有i60家公司的IPO申請報送監管層審核,通過審核的公司高達124家,通過率高達77.5%。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企業主要是處于創業階段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大多是網絡、電腦、電信企業,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企業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不突出。高科技企業由于其資產、技術特征及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而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因此,民營企業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在創業板市場上有良好的表現,如何建立其適合自身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業板上市民營企業所面臨的重要風險分析
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因其自身特點而面臨著上市風險、退市風險、技術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多種特有風險。
(一)上市風險
創業板市場可以緩解高科技企業的融資瓶頸,但對于申請發行股票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來說,發行失敗或融資成本過高是主要的上市風險因素。由于我國民營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盈利偏低,昂貴的上市費用將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如果企業付出大量成本卻未能成功上市,將給企業造成嚴重影響。我國創業板建立預先選擇機制,民營企業要在創業板上市必須滿足一定的硬件或軟件條件,如創業板市場對發行人申請人設置了兩項定量業績指標,以便發行選擇:第一是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并且持續增長;第二是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等。如果不能滿足上述條件將不能通過監管層審核而導致上市失敗。因此,部分企業為了上市會千方百計地滿足上市條件,可能采取修改報表、提供虛假信息、和中介機構串通等非法手段。凡此種種,一經查出,必然導致上市失敗,而且會遭受重罰。同時我國的創業板市場實行保薦人制度,如果選擇的保薦人業務人員素質不高,對本行業不夠了解,不能很好擔當保薦責任,其結果可能會出現新股認購不足、發行價格過低、融資金額低于預期、后市股價低迷等上市風險。
(二)退市風險
統計顯示,在海外創業板市場上,公司退市是一種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場行為,其退市率明顯高于主板市場。比如,美國納斯達克每年大約有8%的公司退市,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退市率則為6%;英國的AIM退市率更高,大約12%,每年超出200家公司從該市場退市。在我國,考慮到創業板市場的風險,制訂了極其嚴格的監管制度,如《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征求意見稿)》中,除了包括主板規定的退市條件之外,根據創業板自身的特點,增加了三種退市情形:“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上市公司會計報表顯示凈資產為負時;連續1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累計成交量低于100萬股。”2010年5月,深交所理事長陳遠征表示“目前創業板直接退市機制已經上報證監會”,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不再實行長時間的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不再強制退至下一層次市場掛牌繼續交易,這意味著創業板的退市制度比主板更加嚴格。因此,民營企業在創業板上市面臨著較高的退市風險。
(三)技術風險
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主要是高科技企業,技術是支撐高科技企業競爭的主要因素,企業新技術的更新換代非常迅速。創業板上市公司技術開發和創新投入較多,一般在技術開發上投入大量資源,技術進步的周期越來越短,升級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新技術可能很快被淘汰,造成無形損耗。這些因素將會減少科技含量,降低產品質量和檔次,降低產品附加值,削弱產品競爭力,從而減少市場占有率。同時,部分科技型民營企業對核心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其所面臨的技術風險也較為突出,將高科技轉化為現實產品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存在出現技術失敗而造成損失的風險,一旦出現技術失敗或技術落后問題,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風險。
(四)公司經營風險
經驗表明,在一些高科技公司投資回報率明顯高于社會平均回報率,獲得巨大成功;同時,中小科技企業普遍存在投資失敗率較高的問題。據相關統計,多數中小型科技企業呈虧損甚至嚴重虧損狀態,中小科技企業投資失敗率高達70%-80%。高科技產業一般前期虧損,后期才開始逐步盈利,投資回報期一般不短于3-7年。處于成長型的創業期企業,盈利模式、市場開拓都處于初級階段,經營穩定性整體低于主板上市公司,公司經營可能大起大落甚至經營失敗。另外,創業板上市公司由于自身發展不完善,其治理結構也容易存在許多問題,如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過高,且實際控制人多為自然人及其家族;董事會設立存在缺陷,部分獨立董事失職等,這都決定了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會面臨人才流失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經營管理風險是指由于決策失誤和管理不當,導致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經營業績下滑甚至虧損。
(五)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就是企業經營的財務成果與其財務目標相偏離的風險。由于民營企業資本金規模普遍偏低,為保證生產經營,很多企業被迫大規模借貸,從而造成了較高的投資風險、籌資風險、利率匯率風險等財務風險。
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方面主要包括利率變動、匯率變動、稅率變動、通貨膨脹、政策體制變動、市場變動等宏觀環境因素,這些因素有時會獨立影響形成財務風險,但更多的是交互在一起共同形成影響財務風險的內部因素。從經濟學視角分析,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除了外部宏觀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非理,尤其是投資者及管理者的非理。這種非理產生的根源在于行為人在進行決策時對各種不確定條件認知偏差。這些偏差對企業決策會產生重要影響,導致決策偏離最優,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損害企業價值。
(六)其他風險
除了上述主要風險外,創業板民營企業也可能會遇到以下其他風險:第一,宏觀經濟波動風險。是指宏觀經濟走勢及波動過程中產生的風險,諸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經濟衰退、經濟危機等導致的風險,這類風險既會影響上市公司本身的經營和發展,也能影響創業板市場。第二,金融風險。由于金融市場中的
匯率、利率、資本收益率等的變化給民營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帶來的不利影響。第三,創業板市場指數波動風險。創業板市場的服務對象為創業階段的企業,這一因素決定創業板市場指數的波動要比主板劇烈。由于中小型企業經營業績的不穩定性、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投資者對高科技企業的過分熱情和盲目追捧,導致股票價格波動的幅度及頻率將比主板市場表現得尤為突出,泡沫成分極大,極易引發股市的大幅震蕩。
二、創業板上市民營企業風險預替機制構建框架
雖然創業板上市民營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有其客觀性和不確定性,但并不是不可防范。只要民營企業能充分關注,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及早對企業發出的風險信號做出反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風險,防止財務危機的發生。建立健全企業風險預警機制,就是把風險預警機制引入企業內部,讓企業管理者、員工共同承擔風險責任,使責、權、利三者真正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盡管創業板上市中小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有其客觀性和不確定性,但并非不可防范。只要中小企業對其充分關注,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并對企業發出的風險信號及早做出反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風險,防止財務危機的發生。
(一)建立健全預警組織機構
為了充分發揮預警功能,民營企業應首先建立健全預警組織機構。預警組織機構是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有效發揮作用的基礎。本文認為作為高風險的創業板上市民營企業應把預警組織機構作為預警組織管理的實務機構,預警組織機構的成員可以由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財務管理人員等組成,同時企業還可聘請一定數量的外部管理咨詢專家參與。預警組織機構可以和其他相關部門優化組合,設立基礎數據采集層、風險分析層和領導層?;A數據采集層主要負責收集預警需要的基礎數據,是設置在企業各部門的最基層組織。風險分析層一般設置在企業預警組織管理部,主要負責收集企業外部有關預警信息、對基層上報的基礎數據進行分析,制定預警指標體系,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案和預防措施,上報領導層。領導層主要負責風險預警的重大決策工作,并對各預警組織的工作績效進行考核,應設置在公司董事會或企業類似決策機構的下屬組織。預警組織機構應相對獨立于企業組織的整體控制,只對企業最高管理層負責,不直接干涉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
(二)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傳遞系統
良好的風險預警機制,必須建立在對大量資料系統分析的基礎之上。風險信息收集傳遞機制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分析良性循環的基礎。民營企業應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傳遞及處理機制:(1)根據所考察的內容和側重點,明確信息收集目標。(2)根據信息收集目標,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包括企業外部的統計數據、經濟分析報告、報刊等宏觀市場資料,企業內部的財務資料及其他業務部門的資料和同業的公告、規劃等各種資料。(3)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計算、分析,尋找資料中所隱含的重要啟示、經濟發展趨勢以及隱含的危機與契機。
(三)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包括預警指標及其臨界值。預警指標能有效識別財務狀況惡化跡象,是用于預測危機的財務指標;預警指標臨界點是控制預警指標的特殊值,一旦測評指標超過該值,就要啟動應急計劃或者預警預案。本文認為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應采用“平衡記分卡”的思想來設計適合本企業的指標體系。創業板上市民營企業風險預警指標參考體系如表l。
民營企業在具體預警指標的選取方面,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盡可能全面綜合地反映企業運營狀況,各指標之間既相互補充,又互不重復,所以每個預警模塊應分別選取幾個最具代表性的指標。如果原始財務指標不能適應企業實際需要,還可以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對其進行創新性的重新組合,以更加綜合的指標代替原始指標,選擇其中盡可能多地反映原來指標信息的綜合指標參與計算,以保證財務比率指標更具科學性和實際應用價值。
民營企業選取預警指標之后,應根據預警指標確定企業警度。警度指警情的級別程度,預警的警度一般設計為無警、輕警、中警和巨警四種。警度的確定,一般是根據警兆指標的數據大小,找出警限相對應的警限區域,警兆指標值落在某個警限區域,則確定為相應級別的警度。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確定每項指標處于某個范圍對應的得分數,設定每個指標的權數,計算綜合值,根據計算的綜合值進行分析,確定警度。
綜合值:每項指標所得分數×權數
(四)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分析系統
風險預警分析系統的功能包括警兆分析、確定警度和預報警情。警兆分析是對企業存在的財務危機隱患進行識別,根據警兆分析的結果確定警度和預報警情,即確定警情的種類級別,進一步分析該誘發警情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提出初步對策。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從事風險預警分析的部門或個人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作為民營企業的風險分析層人員,不僅要收集經營計劃、財務預算、會計報表等公司內部資料,同時也要搜集諸如國家宏觀政策、行業平均成本、行業資產負債率等相關的外部資料。風險預警分析層根據基層上報的基礎數據結合以上收集的相關數據,利用建立的預警指標體系進行風險分析,確定風險警度,并及時將分析結果和有關重要資料上報領導層。
(五)建立健全風險預警處理系統
風險預警處理系統就是在風險已經發生的情況下決策主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阻止風險范圍和損失的進~步擴大,或者轉移風險的損失,并及時完善風險控制機制。民營上市企業在風險分析之后,領導層根據風險分析層上報的預警報告和建議做出決策,下發預警指令,要求執行層實施。預警部門應立即制定相應的預防及轉化措施,盡可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對于企業上市退市風險、經營決策風險、技術風險等可控風險,可以通過計劃、組織、協調等方式對其加以預防和控制,而對于宏觀政策環境、金融風險等不可控風險因素,則可采用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分散等風險管理方式。
三、創業板上市民營企業構建風險預警機制應注意的問題
(一)建立全員風險意識
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構建風險預警機制時,企業要在戰略高度上建立先進的危機理念和強烈的危機意識,并將其植根于企業文化,使企業從上到下都有強烈的風險意識。特別是對于高新技術這種高端產業,首先要把握國際市場的相關信息和國內的政策動向,一旦出現或形成風險要有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控制、風險自留等具體應對措施。
(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內部控制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措施、方法及程序,包括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組織建設責權分明、內部稽核制度健全、交易處理程序適當、審計獨立客觀、信息記錄真實、披露及時等內容。內部控制制度健全與否直接關系到風險預警模型中的各種指標即財務比率計算的真實性。對于民營企業來說,企業內部控制薄弱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因此,建立風險預警系統的前提是企業必須健全其內部控制制度,并一貫執行,否則預警系統的功能將大大折扣。
(三)利用現代管理信息系統武裝風險預警機制
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面臨風險特殊多樣,應積極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統(MIS),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管理信息、銷售信息、資金信息和商品信息等聯系起來,實現資源共享和功能集成,同時,可以利用數學、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等方法,結合預警模型,為預警功能的快速發揮提供可能的技術支持。另外,要保證預警系統與其他管理系統之間數據接口通暢、數據共享充分,預警臨界標準、財務業務數據、指標體系等有序更新,保證各項數據的安全和完整,保證預警功能的準確和及時。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基于企業成長的河南民營經濟競爭力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0FJJ028。
參考文獻:
[1]梁畢明,盧相君,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探究[J],財會通訊,2009,(08)
[2]周興榮,企業集團財務風險預警研究[J],財會月刊,2007,(11)
[3]崔青濤,我國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及其風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05)
[4]王婷,何學忠,舒海棠,我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研究[J],企業經濟,2004,(02)
[5]廖正華,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6]潘薇,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建立相關問題探討[J],企業導報,2009,(03)
[7]王成莉,民營科技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風險研究[D],四川大學,2003
篇7
關鍵詞 園區風險管理
一、園區建設階段風險分析
中關村航天創新科技園的盈利模式就是要以成熟成功的企業和園區的運作模式為標桿,充分借鑒、汲取、整合成功的經驗,加工后形成具有航天創新園區特色的產業發展和盈利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根據園區實際情況、市場發展狀況和國家政策環境等適時調整,不斷創新,走出一條成熟又具特色的道路。 園區建設階段面臨以下幾大類風險:
(一)建設項目審批風險
公司負責建設和經營的園區項目正處在立項規劃階段,在項目建議書評審、可研評審以及報規委備案過程中可能面臨審批不同的風險,能否順利通過評審與審批關系到項目能否按計劃執行。項目立項批復滯后,或經評估后未通過,將嚴重影響項目進展。
(二)建設項目實施風險
工程建設過程中及竣工后發生嚴重質量和安全問題;工程嚴重拖期,不能按時竣工,影響項目投資回收期和投資收益。項目實施過程中資金管理不到位,可能發生建設資金滯后于施工進度、實際工程造價嚴重超出預算等風險。
(三)籌資管理風險
項目建設需要籌措大量資金。公司初創期自有資金較少,且由于項目所在土地性質,所能采取的融資渠道有限。特別是一期工程資金籌措困難,在資金總額測算、籌資進度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可能面臨資金有缺口、外部籌資成本高、籌資規模過大等風險。
(四)經營模式選擇風險
一期項目建成后資產經營可有多種模式,由于沒有相關經驗,在經營模式的選擇上會有一定風險,經營模式選擇不當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現金流和投融資策劃。
(五)入駐企業選擇風險
入駐企業的聲譽、發展潛力、知名度等將直接影響項目的定位與品質,企業知名度小或沒有發展潛力將不利于項目品牌的提升;入駐企業的營運能力、財務狀況等將直接影響項目的收益,一旦企業財務狀況惡化將遭遇違約風險。
二、園區經營階段風險分析
隨著園區建設項目的完工,“經營管理”將成為園區發展面臨的又一挑戰。園區的“經營管理”包括基礎設施提供、配套服務、建立高端品牌,才可不斷獲得價值增值。著力構建航天創新園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的增值服務,充分發揮創新園的地域資源優勢,聯合中關村地區知名高校學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與航天科研院所和入園企業開展技術交流、項目交流、研發成果交流等,搭建溝通交流的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開展科技園的創新創業活動,積極開展科技園的孵化創業活動,積極地鼓勵各方的優質力量進入科技園。園區經營階段面臨以下幾大類風險:
(一)資本管理風險
由于項目開發周期較長,宏觀經濟波動及政策變化可能導致園區建設資金籌措成本缺乏穩定性;項目體量較大,如采用滾動開發的模式則對現金流要求較高。
(二)項目運營管理風險
項目自身建設周期較長;外部宏觀經濟及政策環境形勢為項目實施帶來一定不確定性;由于公司缺乏園區地產項目運營經驗,對該項目運營管理帶來一定挑戰。
(三)市場營銷風險
隨著國內園區地產、科技地產等模式逐漸成為房地產商追逐的熱點,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消極營銷、營銷方式不當、競爭力弱等可能導致營銷失敗,影響園區未來發展和公司品牌建立。
(四)產業孵化風險
公司在產業孵化方面經驗欠缺,缺乏專業性人才,可能導致發展產業過程中的盲目跟風,孵化環境缺乏創新性和吸引力;另外,在孵化企業選擇上面臨決策失誤的風險。
三、園區提升階段風險分析
當園區運作逐漸成熟,入駐企業不斷發展,僅靠原有資源和規模已難以滿足園區企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此時應充分結合市場操作,綜合運用多種市場化手段拓展規模,經過技術和資本的雙重積累,為園區發展提供再生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股權重組、擴張型資本運營模式、上市融資、無形資產運營。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通過并購、控股等方式擴展產業領域,優化園區產業布局;全面開展孵化投資業務,設立10億元孵化投資基金; 公司成為國內領先級的園區運營商,策劃開展園區模式復制。園區提升階段面臨以下幾大類風險:
(一)公司治理結構風險
隨著園區建設的推進及公司業務的增加,創新園公司規模也將逐漸擴大。在治理結構、人員選任、制度建設等方面面臨一定的風險,可能出現結構不清晰、人員安排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不利于園區項目的管理。
(二)資本運作風險
在提升階段,公司將致力于盤活資金,擴大資本規模,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包括上市、并購、收購、股權重組等,由于市場變幻莫測,資本運作過程中可能面臨來自市場、行業、企業等多方面風險。
(三)風險投資失誤風險
在具備一定的資金規模時,公司將適時開展風險投資,助力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成長。對這些企業的篩選、評審可能是不完全的,極易導致失敗的風險投資;此外,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經營失敗、決策失誤等也會導致投資失敗。
四、園區復制模式風險分析
中關村航天創新園園區運營模式成熟后,我們將不僅局限于運營單個園區,或者說航天產業園區,而是將創新模式輸出,在異地建新園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新的園區將與主園區形成產業和戰略上的互動,共享資源。在園區模式復制方面,清華科技園有著非常成功的經驗和成熟的體系,值得我們在園區后續發展中加以借鑒和創新。園區復制發展階段面臨以下幾大類風險:
(一)經營管理風險
園區模式復制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是經營管理風險,此時公司管理的將不只是一個園區,對各個分園的管理也應具有統一性。由于園區分散,發展程度和側重點不同,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是極大的挑戰。專業人員缺乏、治理結構落后等都將導致經營困難。
(二)模式創新風險
模式復制成功的關鍵在于創新式復制。不同園區的開發經營需要因地制宜,此時若一味模仿其他園區的經驗,或者一味沿用同一種經營模式,都可能導致復制失敗。調研不充分、策劃不精細、人員不專業等都將導致復制過程失敗。
五、結語
篇8
摘 要:創業投資,基金投資,企業并購,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金融衍生品的投資決策需要對風險進行準確分析. 風險的類型包括: 市場風險、環境風險、政策風險、系統風險、機制風險、資產風險、管理風險、經營風險、人才風險. 本文對各種投資決策的風險進行梳理,并提出對應的管理建議.
關鍵詞:投資;決策;風險
風險與回報是投資決策中永恒的兩個主題.一個正確的決策取決于對預期的正確估計,以及對風險的有效補償.
1.創業投資的風險管理
創業投資,又稱風險投資,是指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
一般來說,創業投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有:
(1)技術風險。新技術能否按照預期的目標實現其功能難以確定。事實上,因技術創新的失敗而使公司受損的例子屢見不鮮。新技術的開發者和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家都不能確定新技術能否在現有的技術知識條件下完善起來。
(2)資金風險。高新技術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是相當強烈的,特別是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后,對資金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時,高新技術產品的市場變化快,獲得資金支持的渠道少,一旦出現某一關鍵階段不能及時獲得資金,就有可能失去時機,而被潛在的競爭對手超過。此外,還有信息風險(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判斷失誤)、外部條件(社會環境、政治條件、自然災害等)變化產生的不穩定性帶來的風險等。
(3)市場風險。高新技術產品推出市場后,消費者很難立刻就接受該產品,從而對市場接受能力難以做出準確的估計。高新技術產品的推出時間與消費者有效需求的接受時間存在時差,如時差過長將導致企業開發新產品的資金難以收回,實際回報率過低。如果市場競爭過于激烈,新產品供過于求,預期利潤難以達到。
(4)管理風險。許多高新技術企業的領導者是技術上的專家,常常只注重產品項目的創新,而忽視管理創新、工藝創新,造成企業創新戰略活動的單一,也加大了創新風險。高新技術產品具有投資大、產品更新快的特點,使得對高新技術項目的決策尤為重要,一旦決策失誤,損失慘重。高新技術產品的成長速度超乎尋常,往往產生企業規模高速膨脹與組織結構相對滯后的矛盾,并可能導致企業經營失敗。
2.項目融資業務的風險管理
項目融資是為一個特定投資項目所安排的融資。項目融資的大型化、復雜化、技術化、國際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不安,使得項目融資的風險與日俱增。正因為如此,項目融資的風險分析、設計防范和化解措施等工作通常由投資銀行專家來完成。項目融資的風險可劃分為兩大類,即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1)系統性風險。與市場客觀環境有關,超出了項目自身范圍的風險,稱為系統性風險。系統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由于戰爭、國際形式變化、政權更迭、政策變化而導致項目資產和利益受到損害的風險。法律風險。東道國法律的變動給該項目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因價格、需求、競爭變化直接影響到項目產品的成本和收入。違約風險。項目參與各方未能履行合同規定的責任和義務給該項目帶來的損失。財務風險。項目所需的資金不能順利籌集和償還,不能實現預期的財務效益而產生的風險。外匯風險。主要是指東道國貨幣能否自由兌換、匯率波動是否會造成東道國貨幣貶值等給項目帶來的損失。利率風險。由于利率的變動造成項目價值減低或收益受到損失的風險。
(2)非系統性風險。主要包括:完工風險:該項目無法按期完工或完工后無法達到預期運行的標準。經營維護風險。由于經營管理者的疏忽,發生了諸如原材料供應中斷、產品質量低劣、管理混亂等重大問題,使項目無法按計劃運營的風險。環保風險。該項目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工作環境造成破壞,而觸犯環保法規帶來停工或項目支出增加的風險對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在國際上這己經成為項目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外在70年代初就開始要求對貸款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并付諸行動。只有對項目風險進行認真的分析,進行科學的管理,才能避開不利條件,少受損失,實現項目預期目標。投資銀行管理項目融資風險,主要就是將各種風險分散到最適宜于承擔這種風險人的身上。比如,政治風險可由政府來承擔,商業風險則由境外投資者來承擔。具體來講,對項目風險進行管理的措施有:通過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項目保險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政府應以法律、法規形式,對某些風險較大的或投資金額較大的工程項目實行強制保險; 要增加對項目風險管理的宣傳力度,使工程項目各方更加了解參加風險管理的作用,提高他們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認識。加強風險評估工作,確保承保質量。由于項目工程日趨技術復雜化、投資巨額化、合作國際化和規模大型化,其隱含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風險評估是最有效的規避風險的辦法。投資銀行可通過風險評估來分析項目的風險構成、可能發生的事故及導致損失的程度,得出一個綜合評價,并以此合理安排分散風險的方案,取得最佳經濟效益。提供風險技術服務,做好風險預防工作。投資銀行和項目工程業主向保險公司投保,這是企業在自身的風險管理上采取的最積極的財務型風險轉移和風險分散的措施。項目業主最終不希望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發生,這與保險公司的期望目標是相一致的。因此,預防事故發生比彌補損失更為重要。為此,保險公司要充分發揮防災防損職能作用,為承保的項目工程提供優質的、全面的、科學的風險技術服務。
3.企業并購業務的風險管理
企業并購是投資銀行的核心業務之一。企業并購是一項十分復雜且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而投資銀行在信息、分析能力、融資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當今的并購活動中,投資銀行己成為不可缺少的角色。盡管如此,我們不能否認,并購是一種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的業務。投資銀行有義務幫助客戶分析并購風險。并購活動中風險包括:融資風險.并購一般需要巨額資金的支持。并購方如用本公司的資金去收購,雖然風險較借債收購小,但會造成公司的超負荷運轉,而一旦隱性風險出現,將會給公司造成滅頂之災。并購方如借債收購,所冒的財務風險更大。企業借入大量資金進行收購,就有掉入債務陷阱的危險。因為各種呆帳堆積,銀行大舉緊縮信貸,被購方的不良債務過多,甚至并購后償還不了本息而破產倒閉。信息風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對目標企業進行并購過程中,投資銀行及并購方由于對目標公司了解不夠,無法獲得完全而有效的信息,難以制定科學合理、細致周密的并購方案,直到并購重組后,才發現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導致收購的失敗。這就是經濟學所講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惡果。尤其是在敵意收購中,信息風險會更大。因不知被購公司狀況而貿然行動導致收購失敗的案例也不少見。經營風險。無論是橫向兼并還是縱向兼并,無論是吸收合并還是新設合并,都有一個市場份額問題。企業的并購重組應注意優勢互補,注意市場需求。經營風險還體現在并購后成立的新公司規模過于龐大而產生的規模不經濟的的問題。因為生產效率與規模大小不一定總是成正比的。收購風險。并購方在進行敵意收購時,會遭到目標公司董事會和股東的抵抗,有可能制訂一系列的反收購策略,如毒丸防御等,致使收購成本和難度增加,由此可能導致收購活動的失敗。法律風險。出于公平競爭的考慮,世界各國制訂了一些法規,如反壟斷法,對并購活動有嚴格的要求,這極大地限制了公司并購的自由,有可能使并購方的行動成果付諸東流。此外,還有一些相關法規的規定增加了收購成本從而增加了收購難度。
如當并購方持有的股份達到一定比例后,必須舉牌向全體股東發出收購要約,這項規定造成了收購成本之高大大降低了收購成功的可能。技術風險。企業資產重組和并購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進行周密的策劃,安排詳盡的工作計劃,掌握恰當時機。一旦計劃不周,戰術不當,也會導致收購失敗。由于市場發育程度的不充分,在我國公司間開展并購重組風險是很大的。最大的風險是體制性風險和市場缺陷風險。所謂體制性風險就是指由于政府部門強行對企業并購大包大攬,產權關系不清,背離市場原則,使得并購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帶來的風險.所謂市場缺陷風險就是因為資本市場發育不全,單靠市場機制自身的作用達不到資源的最優配置狀態, 完全通過市場進行并購重組十分困難,風險很大,從而導致很多企業非市場操作。為了降低企業并購時的風險,投資銀行應承擔起重任。投資銀行家利用自身的金融專長和對投資領域的熟悉,運用金融工具的組合,提供融資設計與并購方案,充當并購戰略和戰術顧問。有時投資銀行家還直接參與對企業的并購和買賣。作為企業并購顧問的投資銀行是企業并購的催化劑。投資銀行家是企業并購的推動者。不難看出,企業家與投資銀行家的攜手,將是成功的并購與企業資本快速集中的有力保證。在企業并購的操作中,投資銀行作為并購方顧問,一般可提供如下服務,來增強并購的成功性,降低并購風險:選擇調研行業,緊盯市場,發現并購目標; 為并購方提供并購過程中有關方面的最新動態;從并購方戰略考慮,對目標企業進行評價,提供可以接受的價格建議; 設計并購方案、并購策略和談判技巧:或參與并購談判; 為交易設計適當的融資結構,包括要約、支付方式和融資渠道;協助并購方制作各種并購文件。
參考文獻
[1] 劉升福,基于期權的戰略風險理論研究,管理科學,2004
[2] 李程玉,模糊數學基本理論,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stablishment of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in China and the situa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d the risk of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thus abl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isk factors of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to promote the sound operation of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關鍵詞:創業板;中小企業;風險
Key words: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SMEs;risk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8-0036-02
0引言
創業板不僅為創業性企業提供了證券市場的股權融資平臺,同時也為早期投資創業性企業的投資者提供了證券市場的退出渠道;此外,通過上市,還能夠迅速規范這些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創業板的成功推出,還壯大了資本市場,完善了資本市場結構。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創業板也因其制度和結構的不完善,許多的風險也伴隨其應運而生。因此,根據中國創業板現狀,認清創業板風險實質和來源,探索風險應對策略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1我國創業板市場的主要特征
1.1 進入門檻較低創業板市場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上市門檻比較低。在創業板上市主要有兩條定量業績指標,一是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只要符合其中的兩條指標中的一條便達標。
1.2 面向新興企業,注重增長潛力創業板市場作為服務于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的創新股票市場,其設立的目的就是為具有增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提供募集資金的渠道,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類公司往往具有科技含量較高、戰略計劃較好、主營業務比較鮮明,成長性高。
2我國創業板市場的風險分析
作為創業板市場的參與者,上市企業、保薦人、投資者、監管者都應注意到創業板市場不僅僅是一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場所,同時也是一個具有風險因素、尚不完全成熟的市場。由此,應當正確認識創業板市場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探尋降低創業板市場風險的手段和措施,促進創業板市場良性健康運行。借鑒國外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歷程,并綜合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本文將分別從上市企業、保薦人、投資者、監管者這四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分析我國創業板市場所面臨的風險。
2.1 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實體經濟增長放緩,流動性危機正使得我國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而難以繼續進行技術創新的困境。此時,我國推出創業板市場,并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了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企業定位―“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這就意味著那些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可以借助創業板市場融得發展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優化配置,促進創新型行業的發展,并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創業板上市后,企業通常會遇到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2.1.1 上市公司經營的風險經營風險是指上市公司的決策人員與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盈利水平的變化,從而使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可能。處于成長期的創業企業,其盈利模式、市場公開占有率、公司經營管理都處于較低水平。
2.1.2 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而導致投資者與其收益下降的風險。在公司出現經營和技術風險、市場風險之后,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就會大幅度降低,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現金流就可能斷裂,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困難,嚴重的甚至會讓企業破產倒閉。
2.2 保薦機構的風險我國的創業板市場實行保薦人制度,從而賦予了現有的證券承銷經營機構對其保薦的中小企業負有長達兩年多的承銷和保薦責任?!妒状喂_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保薦人應對發行人的“成長性”出具專項意見,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保薦人自身水平以及調查能力所限,很難對上市企業的“成長性”及“創新能力”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判。此外,保薦機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對企業調查研究之后,發現企業并不是完全符合成長型企業的標準,出于對前期較大投入的考慮,保薦機構難免為了追求利潤對企業進行包裝,然后出具模糊的專項意見,難以有效地發揮對發行人的監督作用。
3控制我國創業板市場風險的措施
對于我國證券市場來說,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的創業板市場來說,借鑒其他創業板市場的先進經驗,防范和化解潛在的風險,是創業板市場能否成功運行的關鍵之一。我國要充分吸收國際創業板市場發展的經驗,為創業板設計完善的制度并加強監管,才能切實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才能充分發揮創業板市場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功能,保持證券市場的持續繁榮和發展。
3.1 培養優質上市公司,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香港投資銀行界知名人士、享有“紅籌之父”稱譽的法國巴黎百富勤勞團行政總裁梁伯韜說:大陸創業板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吸引到高增長的企業上市,以及對風險的控制。他還忠告國內的投資銀行業同行,一定要挑選好的企業,按照市場需求、市場規律,平衡企業與投資者的利益去定價,要避免主板市場的問題就必須使上市企業的篩選標準更具有市場化。首批上市公司要具備一定的質和量,要加大風險投資力度,加快高科技產業,為創業板輸送更多的優質資源,以確保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其次,要減少創業板的運行風險,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挑選上市公司中應嚴格把關。對首批上市的公司更要精挑細選,把好質量關。
3.2 加強對上市公司違規的處罰力度,提高上市公司違規成本
對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資金設立專項基金進行監管,一旦發現起資金被挪作他用,應立即實施調查,并對其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對相關責任人提出警告。這樣不但是對本公司錯誤行為進行糾正,同樣也是對其他公司的一種威懾。
3.3 強調保薦人的責任,加強保薦機構的誠信管理保薦人是創業板市場的第一看門人,要求切實履行好保薦人的職責。首先要求保薦人有很高的專業知識。由于保薦人不一定了解創業板企業的技術優勢,因此保薦人除了應具備豐富的投資業務經驗及較強的經濟實力外,還要擁有一批既洞悉創業板運行規則,又了解行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其次保薦人要樹立全新的企業價值判斷標準,注重候選企業的內在素質。此外,為了防止保薦機構為了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提供不真實的“成長性”專項意見報告,監管機構應對上市公司上市后的情況進行嚴格監控。
4結論
業內專家表示,風險投資與創業板猶如一對“孿生兄弟”,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創業板的推出為風險投資提供了靈活而順暢的退出通道,有效促進風投業的發展,而風險投資的發展又將不斷孵化科技創新型企業,為創業板培育優秀的上市資源,從而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容量、優化結構,健康發展。當然,創業板市場能否創建成功并且穩定發展,還有許多的限制因素在里面。只有通過不斷地深化認識,嚴格控制風險,優化各種運行機制,創業板才能健康的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潘凌云.創業板的市場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浙江金融,2009.
篇10
一、文獻回顧
在國外的研究中,Fitzpatrikc(1932)最先運用統計方法進行了財務危機預警研究,開啟了單變量財務危機預警研究;之后,美國學者William Beaver于1966年提出了一元判別模型,通過對79家失敗和成功的公司的研究,發現債務保障率和資產負債率這兩個指標的財務風險預警能力最強;兩年后,美國紐約大學的教授Edward Altman,又將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判別分析應用到企業財務風險預警中,并以1964年到1965年的33家經營失敗的公司和33家正常公司作為樣本進行研究,通過實驗,提出了多變量判別模型——Z計分模型。在此之后,相繼又有學者構建了多種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如,以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為代表的邏輯回歸模型、神經網絡理論模型、引入非財務信息的模型等。
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周首華、楊濟華、王平(1996)將現金流量指標引入了Z分數模型中,提出了F分數模型,并運用Compustat Pcplus 會計數據庫中得4760家公司的數據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與Z分數模型相比,該模型能更準確的對公司的財務風險作出預警;陳靜(1999),運用單因素分析法,分析了27家正常公司和27家ST公司的財務指標,發現資產負債率和流動比率的錯判率是最低的;吳世農、盧賢義(2001)通過對70家正常公司和70家ST公司的研究,得出Flisher判別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及邏輯回歸分析三種方法均能作出較為準確的財務危機預警。另外還有部分學者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經網絡、引入非財務指標等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101 家制造業公司為全面選取樣本的依據,剔除其中數據異常的5家,共選取了有效樣本96家。所有的樣本數據均源自2010年深市創業板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和新浪財經()有關個股資料。其中,在計算期末股東權益的市場價格時每股市價選取當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
(二)指標選取 具體指標如下:
X1:■,X1用來測定公司資產的流動性。該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公司資產的流動性越強。
X2:■=■,X2用來測定公司籌資及再投資的能力。該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公司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能力越強。
X3:■, X3用來測定公司所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對公司債務的清償能力。該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公司的償債能力越強。需要說明的是,折舊費用也屬于公司創造的現金流入,在某些情況下也可將這部分資金用于清償債務。
X4:■,X4用來測定公司的投資價值。該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公司的投資價值越大。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存在非流通股,其無市場價格,因此期末股東權益的市場價格的計算公式為:
每股市價×流通股數+每股凈資產×非流通股數。
X5:■,X5用來測定公司總資產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該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公司資產的現金流量創造能力越強。
(三)F分數模型構建 如下:
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利用周首華、楊濟華和王平提出的F分數模型中的F臨界值進行財務風險分析的判斷標準如下:F0.0274,說明該公司財務狀況良好,預測其為將繼續存續的公司。
三、創業板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
(一)F值分布情況及財務風險判斷 從樣本公司2010年F值的分布情況(見表1)可以看出,F值落在[1,2]、[2,3]、[3,4]這三個區間的公司數最多,達到了69個,占樣本公司總數的71.88% ;其次是位于[0,1]、[4,5]這兩個區間的,比重分別為6.25%、7.29%;處于[5,6]、[6,7]、[7,8]的樣本數均為4,所占比重為4.17% ;其余兩個樣本公司的F值則分別位于區間[8,9]和[9,10]。整體而言,樣本公司的F值均高于臨界值0.0274,說明2010年創業板制造業企業的財務狀況基本良好,預測樣本公司均為將繼續存續的公司。
(二)樣本變量的單因素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落在[8,9]和[9,10]這兩個區間的樣本公司數均為1,相應的區間均值也就失去了代表性。因此,在進行樣本變量的單因素分析時,將不考慮這兩個區間,具體如下:
其一,X1。X1代表的是公司資產的流動性。從圖1可以看出,當F值較小時,X1的大小是構成樣本公司F值差異的一個相對重要的因素;當F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F值差異不再是由X1引起的。所以,相關人員在對公司的財務風險作出預警時, 只需適當的考慮其資產的流動性。相應的,對于F值較小的公司, 可以通過增加流動資產, 減少流動負債達到使F值增大,即降低公司財務風險的目的。
其二,X2。X2代表的是公司的投資和再投資能力。由圖2可知,樣本公司的X2值差異很微小,可以認為X2并不是導致F值不同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預測公司的財務風險時,公司的投資和再投資能力不應作為主要的判斷依據。 當然, 公司在尋求改善其F值即財務風險的辦法時,也不應寄過多希望于優化其留存收益與總資產的比值。
其三,X3。X3反映的是公司所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對其債務的清償能力。通過圖3可以看出,X3是導致樣本公司F值不同的重要因素。這一結果在充分證實了現金流量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說明公司所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的償債能力是預測該公司財務風險的主要依據。也為欲改善其財務風險狀況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指明了方向,即無論其目前的F值處于哪個水平,均可以通過進一步改善其現金流量的狀況使其F值盡可能的大,即公司可在控制或降低其總負債的同時,通過增加其稅后純收益和折舊的總額來達到降低其財務風險的目的。
其四,X4。X4衡量的是公司的投資價值。由圖4看到,F值大的樣本公司相應的也擁有較大的X4值。鑒于此, 可認為公司的投資價值也是預測公司財務風險時不可忽視的因素。設法增加公司股東權益的市場價格也是公司在尋找降低其財務風險的措施時應優先考慮的方面。 具體的, 在流通股數和非流通股數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提高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和每股凈資產來降低公司得財務風險。
其五,X5。X5測度的是公司總資產的現金流量創造能力。從圖5可以看出,樣本公司的X5值在0.15~0.06這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變化,考慮上它在F分數模型中X的系數0.4916,變化范圍會更小。因此,可以認為X5并非導致樣本公司F值相異的主要因素。即公司總資產的現金創造能力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不大,不應將其作為預測公司財務風險的主要依據。對應的,公司也不應將改善其總資產的現金創造能力作為降低其財務風險的主要措施。
通過上述對樣本變量的單因素分析,結合圖6,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X2和X5這兩個變量在不同樣本公司間的差別不大,即樣本公司的投資和再投資能力以及總資產的現金創造能力差異是很微小的。樣本公司F值的差異,主要是由X3公司所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的償債能力不同造成的,其次是公司的投資價值X4。此外,對于F值相對偏低的樣本公司,公司資產的流動性X1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因素。即在預測公司的財務風險時,應將公司全部現金流量的償債能力和投資價值作為主要判斷依據,然后再適當的考慮其資產的流動性因素,而公司的公司的投資和再投資功能以及總資產的現金創造能力只需作為輔助參考方面。當然,公司在尋求優化其財務風險的途徑時,也應將提高其全部現金的償債能力作為其首選措施;其次考慮增加公司的投資價值,對于F值特別偏小的公司也可考慮增強其資產的流動性;最后,在公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考慮強化公司的籌資和再投資能力以及公司總資產的現金創造能力。
四、結論
本文以我國創業板制造業企業為研究樣本,運用F分數模型,對我國創業板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了分析評價。通過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樣本公司的F值均位于臨界點之上,說明2010年我國創業板企業的財務狀況基本良好。第二,相關人員在預測公司的財務風險時,應重點考查公司現金流量的償債能力和投資價值,其次是公司資產的流動性,最后還應適當的考慮其籌資和再投資能力及總資產的現金創造能力。
盡管F分數模型充分考慮了現金流量指標和現代公司財務狀況的演變和有關標準的變化,但該模型也存在著以下不足之處:第一,對臨界值的精確選取還需深入探討。從實證結果可知,我國創業板企業的F值普遍偏高,仍按照模型原來的臨界點進行財務風險預警可能會有差錯。第二,公司的財務風險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僅憑借幾個既定的指標就對公司的財務風險的狀況做出評判難免有些武斷。所以,該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客觀的提供公司財務風險狀況的有效信息,但如果要更科學的對公司的財務風險做出預警,還應綜合考慮一些無法量化的公司資源和能力,兼顧公司的實際情況。
- 上一篇:證券市場信息披露
- 下一篇:財務崗位對公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