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時間:2023-09-12 17:18: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業風險分析與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創業風險分析與對策

篇1

當今時代,高新技術企業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風險投資又是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相關力量,技術創新能力又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風險投資與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先通過理論分析得出風險投資對高效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的兩大效應,分析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

風險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

一、導言

在當今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新經濟時代,將知識和技術迅速轉化為產品、服務及生產力的能力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誰在這方面的擁有的能力強,誰將居于這個世界的經濟制高點。而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將知識與技術轉化為現實產品和生產力的先鋒企業,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實證研究表明,高新技術企業重在技術創新,技術創新能力是高新技術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議題,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術界的關注。

高新技術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而高新技術企業不同于傳統企業,其所處的行業通常還未發展成熟,因此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因此很難從傳統金融領域獲得其所需的大量資金,制約著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故而需要一種新的融資機制的產生。在這種情況下,風險投資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機制應運而生。風險投資是由專業投資者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美國風險投資協會)。它是有由經驗的專業人士運作的一種資金運作方式。因此,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之間的促進關系便成了眾多學者和研究的對象。國外學者Korturm和Lerner以1965-1992年間的美國20個制造行業的年度數據為樣本,考察了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的影響。經過分析發現風險資本對技術創新的貢獻大約相當于其他資本的3倍。一個行業內風險投資活動的增加,將會伴隨著專利發明率明顯升高的現象。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結果,從理論來進一步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

篇2

關鍵詞:創業板上市公司 財務風險

創業板是為成長型、科技型以及創新型企業提供的一條新的直接融資渠道,創業板上市企業主要是一些達到《證券法》新規定的發行條件但尚未達到主板上市標準的中小型企業,創業板的設立為風險投資提供了退出渠道,從而推動風險投資快速發展。從全球范圍來看,創業板市場都以高風險性著稱,如著名的納斯達克市場企業退市率一直居高不下。有資料表明,1995年到2007年間,納斯達克的退市公司數量接近或超過同期新上市公司的數量,尤其從1999年到2001年3年間,納斯達克退市公司占美國市場退市總數的比例達到40%。我國創業板市場自運行以來,市場風險已經顯現。從已經公布的2011年三季報可以看出,不少創業板公司上市之后和上市之前判若兩樣,業績下滑,財務狀況變差。統計數據顯示,在2009-2010年間,創業板公司有32家凈利潤復合年增長率出現負增長,更有76家之多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2011年前三季度出現凈利潤呈現負增長。以“高成長”性著稱的創業板企業,其成長性墊了底。雖然由于運行時間短,創業板還沒有出現退市企業,但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終將會給創業板企業和投資者帶來損失。因此,加強對創業板企業財務風險研究,幫助廣大投資者認識創業板企業風險性,避免投資風險是非常必要的。

財務風險分析模型選擇及多元判別模型形式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由分析者通過對企業財務運行狀況、組織管理的各種風險綜合判斷得出風險結論的方法。常用的有標準化調查法、四階段癥狀分析法、三個月資金周轉表法、流程圖分析法及管理評分法。定量分析法是利用掌握的大量企業財務統計資料,運用數學模型或數理統計方法對統計數據資料進行加工處理,而得出分析判斷結論。定性分析依靠主觀判斷,主觀隨意性強,缺陷明顯,定量財務風險分析方法引起更多關注和研究, 各種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定量分析模型陸續出現。按照所選預測變量信息的不同,已發展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有:一元判別分析模型(Univariate),即單變量分析模型;多元判別分析模型(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MDA);多元邏輯回歸模型(Multivariate Logit Regression,MLR);人工神經網絡模型(BP-ANN)。我國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3種,即多元判別分析(MDA)、多元邏輯回歸(MLR)和BP人工神經網絡(BP-ANN)。

多元判別法主要原理是通過統計技術篩選出一些變量,這些變量滿足在兩組間差別盡可能大,但在兩組內部的離散度最小的條件,使得多個標識變量轉換為分類變量時信息損失最小。多元判別法具有數據易得、結構簡單、計算方便等優點,如果財務指標選擇合理,模型有很高的預測準確性。本文選用多元判別法構建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數量分析模型。

判別分析是判別研究對象所屬類別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判別分析時必須已知觀測對象的分類和一些表明觀測對象特征的變量值。判別分析就是要從這些變量中篩選出能提供較多信息的變量,并使用篩選出的變量建立判別函數,要求建立的判別函數對觀測樣本分類時的錯判率最小。本文主要研究兩類分司:一類是財務風險公司,另一類是財務良好公司。通過找出反映這兩類公司相關性高的特征變量而建立判別函數,作為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模型。模型的形式是:

PS=a1X1+a2X2+a3X3+…+anXn+C

其中:PS為判別值,X1、X2、X3…Xn是反映研究對象的特征變量,如財務比率。a1、a2、a3…an為各變量的判別系數,C為常量。

財務風險分析模型建立

(一)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我國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上市交易。28家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涉及6大行業,資產規模最小的為3.64億元人民幣,最大的為27.43億元人民幣,平均資產為9.90億元人民幣,具體行業分布和規模情況如表1所示。

(二)樣本選擇

樣本選自A股上市公司,數據源于證券時報網數據庫。樣本選擇原則是:樣本企業所在行業要與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相同,樣本企業規模(總資產)要與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盡量接近。最后選擇了符合條件的樣本數量112家,其中有56家ST公司和56家非ST公司。樣本公司行業分布及規模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樣本企業總體平均規模與創業板企業非常接近,樣本企業平均資產與創業板平均資產比例接近1,僅有社會服務業偏差大一些,但所占企業數量有限,對樣本總體影響不大。

(三)財務比率選擇

財務比率可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四個方面來選擇,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特點和數據的易得性,本文選定如下11個財務比率作為分析的起點: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股東權益;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凈額;營業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應收帳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帳款凈額;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總資產;股東權益比率=股本權益/總資產;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上年總資產)/上年總資產;凈現金流量對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要業務收入)。

(四)模型建立過程

模型建立過程是根據已知觀測量的分類(0,1)和表明觀測量特征的財務比率變量,推導出判別函數,并把各觀測量的自變量值回代到判別函數中,根據判別函數對觀測量所屬類別進行判別。首先將112家公司隨機分成2組,第一組有56家公司,其中有28家ST公司,28家績優公司;第二組也有56家公司,其中同樣有28家ST公司和28家非ST公司。第一組樣本作為推導建立判別函數的估計樣本,第二組作為檢驗判別函數的測試樣本。然后將估計樣本組財務數據輸入SPSS統計軟件,利用軟件中的判別分析工具來幫助計算,建立模型。經過判別分析,從原來的11個特征財務比率變量中最后推導出只有6個變量的判別函數,即:

PS=0.002X1-0.034X2+0.414X3+

0.004X4+1.067X5+0.03X6-2.046

(1)

其中:X1為凈資產收益率,X2為流動比率,X3為經營現金流量對負債比率,X4為總資產增長率,X5為總資產周轉率,X6為股東權益比率。

(五)判別函數檢驗

表3給出了判別函數所能解釋的方差變異,可以看出判別函數解釋了所有變異的100%。“Wilks`的Lambda”表格用來檢驗函數有無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從Sig值看,判別函數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都是很顯著的。

實證分析結果

估計樣本分類的準確性。用建立的判別函數對56個估計樣本可以很好分類,結果令人滿意,非ST企業有25家判別分值大于0.4,ST企業有25家判別分值小于0,如果將判別分值大于0.4作為非ST企業判據,判別分值小于0作為ST企業判據,原始樣本錯判2例,準確率達到96.4%(見表4)。

臨界值的確定。根據估計樣本判別值的分界線可以選擇0和0.4,但還需要測試樣本檢驗。為此,用建立的函數(1)式算出56個測試樣本公司的PS值(見表4)。結果表明非ST公司中,估計樣本和測試樣本共有56家,有49家企業PS值大于0.4。雖然有3家ST公司被誤判為非ST公司,但根據財務上的謹慎性原則,依然認為PS值大于0.4即代表該公司為財務良好公司。ST公司中,估計樣本和測試樣本共有56家,有50家PS值小于0。雖然有2家非ST公司被誤判為ST公司,可以認為PS值小于0即代表該公司為財務風險公司。另外在PS大于0小于0.4之間,ST公司有3家,非ST公司有5家,因此將PS值處于0到0.4區間的公司判定為財務風險不確定公司。據此可以得出以下判別法則:凡判別分(PS值)小于0的公司被判為財務風險公司;凡判別分(PS值)大于0小于0.4的公司被判為財務風險不確定公司,需要關注;凡判別分(PS值)大于0.4的公司被判為財務良好公司。

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

運用以上判別模型對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風險分析。數據來源于證券時報網,采用2010年年報數據,計算結果見表5,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體PS分值不高,最高得分僅為0.78,遠小于估計樣本組的最高得分2.92和測試樣本組的最高得分2.47,說明首批上市創業板企業財務表現沒有預期的好。具體看,28家中有15家企業財務狀況良好,4家企業財務狀況有風險,有9家企業財務風險不確定,需要關注。

綜上,創業板自運行以來,表現難以讓人滿意。特別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成長性一般,估值水平偏高,有部分企業可能發生財務危機,因此對于創業板應該格外關注。此外,本文建立的模型變量少、數據收集容易,操作快速、簡便、成本低,預測效果佳,可作為投資者投資決策的輔助工具,廣泛應用于證券投資實踐中。

參考文獻:

1.陳越.財務危機預替指標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05(2)

2.徐良平.中小企業創新融資與創業板市場[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篇3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D922.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3-0100-02

一、問題的提出

材料:據2009年11月20日的溫州商報報道,畢業于溫州大學的小捷(化名)在畢業前夕的5月份和幾名低年級的同學共同投資2萬元創辦了一家免費電影網站。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其在校期間創辦的這家網站被杭州某影視公司以“版權侵權”,要求索賠60萬元,這樣的索賠數額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天價。目前,他們已收到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傳票[1]。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校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教育部部長袁貴仁2009年12月20日表示,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30余萬,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2]。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中,創業教育已成為十分重要的內容,大學生的創業問題也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眾所周知,大學生創業普遍既缺乏經驗又缺乏資本,所以目前高校的創業教育大部分精力是放在培養大學生突破知識、經驗、心態、創新、資金等眾多限制因素的能力,而很少關注創業過程中的法律問題。縱觀學者的研究,也基本上是從教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角度對大學生的創業問題來進行研究,鮮有從法律風險及防范角度來進行研究的。然而創業離不開法律,雖然實際中往往會因大學生違法情節較輕有關部門作出免予處罰或由當事人私了,但市場經濟所確立的規則不會因為大學生的特殊身份而自動“讓路”,正如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小捷也只能等待用法律的方式來解決創業中碰到的法律問題。因此,分析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并加強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防范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二、大學生創業存在的主要法律風險分析

(一)創業組織設立形式選擇的法律風險分析

一般而言,大學生進行創業所能選擇的組織形式包括個體工商戶、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形式。根據中國有關法律制度的規定,這些不同形式的組織和個體,其投資者承擔的責任是不一樣的。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對該組織形式的債務要承擔無限責任;合伙企業的普通合伙人對該企業的債務承擔的是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則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僅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因此,大學生創業者在選擇創業組織形式時,就需要了解不同組織形式存在的法律風險,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投資的組織形式。無論是選擇何種組織形式,大學生創業者都必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和辦理相關手續后,方可開始營業,這一點也是大學生創業者必須要了解的。

(二)創業組織運行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分析

創業組織運行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比較復雜,涉及面廣,不僅有組織內部治理問題、而且會牽涉合同、稅收、票據、不正當競爭、產品質量、勞資糾紛、商標和專利侵權問題等等,可以說是舉不勝舉。

1.合同法律風險。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法律風險主要指在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遭受利益損失的可能性。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簽訂各種合同,如租賃合同、買賣合同、運輸合同等,由于缺乏對合同法律知識的了解,大學生創業者掉進合同陷阱的情形比比皆是。在訂立合同時,可能產生法律風險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主體資格是否合法,即是否具備訂立合同的資格;二是訂立合同的內容是否合法。這就需要在訂立合同之前先做必要的調查和了解,以確保訂立的合同是有效和可以履行的。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發生的法律風險主要是一方當事人違約或喪失了履約能力,這時必須及時做出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或暫停履行的決定,以避免損失的擴大。值得注意的是,口頭合同往往會因舉證不能而使自己處于被動,因此建議大學生創業者采取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并盡可能地把合同條款約定明確,以避免產生歧義。

2.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知識產權又稱智力成果權,是指人們對于自己的智力活動成果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是企業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對于專利權和商標權的取得,要提出申請并經審查通過后方可享有,而著作權只要符合條件,則一旦完成便可享有。一旦某個主體取得這些權利,便享有了專用權和排除了其他主體的使用權,但他們享有專用權是有一定的時間限制的。實際中,大學生創業者因不懂得知識產權法律知識而侵犯他人權利和不懂得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的例子大有所在,文章開頭的兩則材料便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大學生創業者必須學習和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做到既不去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同時又學會依法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

3.稅收等其他方面的法律風險。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其中也包括對大學生創業初期的稅收減免等。但是大學生創業者也必須知道,開業初期要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期限一過就要履行依法納稅的義務等。此外,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不可避免要招工,這就需要掌握《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規定,確保不會因突如其來的勞資糾紛等導致創業組織的終止。還有,大學生創業者也應該根據創業組織經營的具體情況了解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的主要規定,以保證創業組織的合法運行。

(三)創業組織終止的法律風險分析

創業組織的終止主要指創業組織主體資格的消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無法正常運轉而倒閉或破產、投資者決定解散、違法經營被吊銷營業執照等。創業組織終止時的法律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業組織已終止而未及時辦理注銷登記導致創業組織被不法分子冒用帶來的風險;二是創業組織本身存在的法律風險,如上文提到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的投資者承擔的是無限責任,因此不會因創業組織的消滅而導致投資者責任的消滅,但如果采取的是公司組織形式,則投資者就可以通過破產程序來免除創業組織不能承擔的債務的責任。

三、大學生創業中加強法律風險防范的對策

(一)創業者層面

法律是一把雙刃劍,善用者會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不會使用者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大學生一方面由于創業和經營方向知識的欠缺,沒能意識到法律隱患,可能對法律犯而不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利益的驅動下,忽視法律風險,明知故犯。因此,對于創業的大學生而言,創業之前可以先通過假期實踐等方式,先了解和學習與創業和經營相關的重要法律知識,了解中國政府和高校扶持大學生創業的一些政策,努力做好法律風險的事前防范。在創業和經營中,大學生創業者要重視法律,碰到重要合同簽訂等法律問題,要向律師或相關專業人員咨詢,努力做好法律風險的事中控制,降低創業風險。如果因為疏忽或其他原因在創業中發生了法律風險,大學生創業者應勇敢面對,積極運用法律知識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后補救。

(二)學校層面

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離不開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法律基礎知識的獲取渠道主要是學校的教育。但對于絕大多數專業的大學生來說,獲取法律知識僅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門課,而該課程真正用于講授法律知識的課時不多,因此大學生能了解到的法律知識也就明顯不足。如果要求每個專業都開設相關法律知識課程也是不科學和不現實的。事實上,現在各高校都在積極推進創業教育,并廣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如果能把創業法律知識納入創業教育內容就可以達到培養大學生創業法律意識的目的。為此,學校首先可以通過組織有經驗的專業老師編寫《創業法律知識讀本》,并把它納入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對創業大學生進行集中教育;其次,學校可以聘請有經驗的法律工作者和企業家為創業學生開展講座等,讓他們明白不遵守法律是要被“淘汰出局”的;最后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學校應盡可能對大學生的創業活動進行專人指導,讓有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老師成為大學生創業者忠實而可靠的顧問,以防范創業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三)政府層面

為了緩解就業壓力,黨的十七大報告就明確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宏偉藍圖 [3]。為此,國家出臺了大學生創業貸款等一系列優惠措施,教育部也出臺了五項力促創業的舉措,各地政府有關部門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如溫州市政府今年6月就出臺了《溫州市普通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就業扶持暫行辦法》,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者,財政部門按照1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專項創業補助;金融部門在畢業生創業初期給予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信用擔保貸款,貸款利息由當地財政給予50%貼息補助;每年評選出一批大學生優秀創業者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每年組織一批大學生農業創業者到高校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研修活動;建立大學生農業創業就業基地;對符合條件的在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就業的畢業生,相關事業單位聘用招考時,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錄取等 [4],扶持鼓勵大學生創業。但從宏觀上來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法律制度建設卻是空白,讓大學生的創業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因此,政府要努力構建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體系,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扶持的法律制度建設,通過立法對處于弱勢地位的大學生創業者給予特別保護,這也是應對嚴峻就業形勢和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的客觀需要。

參考文獻:

[1]高興.大學生辦網站遭60萬索賠[N].溫州商報,2009-11-20(5).

[2]袁貴仁.教育系統須全力以赴做好大學生就業安排[EB/OL].新華社,news.省略/c/2009-12-23/114216820364s.shtml.

篇4

關鍵詞:變現 風險控制 防范措施

一、應收賬款變現風險的現狀

變現風險是指投資者無法在資本市場上以正常的價格將投資對象平倉出貨的可能性。投資者需要能夠隨時收回和轉讓現有投資,如果在短期內找不到愿意出合理價格的買主,投資者就會喪失其他新的投資機會或面臨降價出售的損失。應收賬款變現共有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從成本資金轉化為結算資金,第二個過程石油結算資金轉化為貨幣資金。企業產品的銷售是否能夠實現,與這兩個過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企業資金變現風險受到內、外兩種因素的影響

外部的風險因素是企業所處的社會所處的經濟環境,也就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財政金融政策的影響。在國家調控緊縮財政金融時期,容易出現整體市場的需求下滑狀態,客觀上會使產品銷售出現困難,造成企業之間變現、回收等方面的困難。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歷來是企業的一大難題,它不但加劇了企業資金的緊缺,而且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為此清理應收賬款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少企業的應收賬款變現風險。

(二)盲目追求銷售業績,加劇資金周轉不靈

很多具有強烈發展意識的中小企業,由于渴望發展,對風險的預期值比較低,因此大量賒銷。不合理資金占用會給企業現金流動帶來很多問題,創業在多元化發展時,忽視了財務狀況的不穩定請以及對應收賬款的處理,必將影響企業的流動資金周轉,從而使企業貨幣短缺,長此以往,資金鏈斷裂。

(三)夸大經營成果,加大現金流出損失

目前,我國企業普遍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賒銷賬務處理全部計入當期收入,企業現金的流入不能從賬面上的利潤增加來確切表示,但是稅金是要按時繳納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現金的流出。當一個企業有過多的應收賬款時,壞賬準備可能性就大了,未來可能發生潛在的損失難以進行充分估計。

(四)增加了企業資金機會成本損失

企業在擁有應收賬款時就失去了利用該貨幣資金從事證券投資或實業投資的機會,增加了企業的資金機會成本。機會成本一般是指應收賬款占用資金而喪失的應計利息、股利或進行投資而舍棄的利潤。在催收賬款時,企業也會耗費大量的財力、人力等,無形中加大了成本:由于應收款的延長,也會增加利息費用,導致被占用的資金喪失了時間價值,收回時現值的減少。

二、制定有效的應收賬款變現風險的措施

(一)建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

管理企業信用風險專業性、技術性和綜合性都較強,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所以必須要有特定的部門或組織來完成。財務部門來擔當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這已經不能適應完善企業信用管理的需要,為確保信用只能能夠切實實現,應單獨設置信用管理部門,并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由財務總監領導。確切的說,信用管理部門具有管理客戶信用、進行風險分析、進行風險分析、科學制定客戶的信用額度等職能,它是連接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的橋梁。總之,信用部門應保證使應收賬款的損失降到最低。

(二)加強賒銷的后續管理工作

在對應收賬款的變現風險進行防范的過程中,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經營情況和客戶的信譽情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的制定要根據客戶的“5C”即:品質(character)、能力(capability)、資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環境(circumstance)進行評估。通過以上分析基本上可以判斷客戶的信用情況,從而制定商業信用政策做好準備。并按客戶設置應收賬款臺賬,這樣就可以及時登記每位客戶的應收賬款變動情況和信用額度使用情況,還應經常性的檢查客戶的經營情況,定期向賒銷企業核對賬目,進行追蹤分析,通常情況企業應將那些大額或信用品質較差的客戶作為考核重點,及時覺察客戶的不尋常現象。

(三)完善內部考核制度

防范應收賬款變現風險企業必須逐步完善內部考核制度,強化貨款回籠指標,落實每筆貨款的責任,企業應針對銷售人員制定好每月回款比率和最長欠款期限,并在業績考核、晉升和評優時把回款指標作為重要的指標,財務部門應負監督和追蹤責任。比如:提高服務意識,提高售后服務質量,提高產品品質等。

(四)提高產品品質

對企業來說,提高產品品質首先要選擇適銷對路的產品,并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企業應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聘用先進的技術人員,生產出物美價廉、適銷對路的產品,爭取顧客“回頭率”,并爭取采用現銷的方式進行銷售。這樣以來商品供不應求,應收賬款就會大幅下降,還會出現預收賬款,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應收帳款的變現風險。

(五)對不良客戶果斷采取現款銷售政策。

產品一旦銷售出去,就必須密切關注回款情況,對一些不良征兆保持高度警惕,切勿為了追求銷售目標,對所有客戶均采取賒銷情況,一旦對潛在的客戶或現有的客戶出現以下情況的均列做不良客戶資料:企業員工辭職者增多;客戶附近的房子有“拆遷”字樣;向客戶討債的增多;進貨量突然減少;內部矛盾加劇,主頁設備轉移。為了防范風險采取現款銷售回避應收賬款變現風險。即使客戶破產,企業至少應該進入破產保護期的公告,及時與破產客戶的律師聯系。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合理有效地防范與控制應收賬款風險是企業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財務部門即企業領導應引起高度重視。經營部門也應樹立全新的營銷觀念,及時了解有關客戶信息,加強客戶信用管理;財務部門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加強監督,力求將應收賬款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把應收賬款變現風險合理控制到最低。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農業銀行 產業集群 金融服務 優勢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1-187-02

現代產業集群發展與金融的關系密切。一方面,現代產業集群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同于個體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更大,對金融服務方式的需求更趨多元,對金融服務的便捷性、成本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現代產業集群化也為金融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集群化發展的產業通常為當地優勢產業,政府扶持較多,未來成長空間較大,是金融機構重要的客戶群,集群內企業的快速發展也有利于節約金融機構的運行成本。農業銀行是地方金融巨頭,應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積極支持當地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這不僅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農業銀行自身發展壯大的需要。

一、加快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是臺州政府方向性工作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臺州制造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了汽摩及配件、縫制設備、家用電器、醫藥化工、塑料模具及船舶制造等六大主導產業,部分區塊已成為全國性的專業化生產基地。2011年臺州市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進入全面啟動建設,加快集聚發展的新階段。加快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對于促進臺州工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提升集群發展水平。加強與國家出臺的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銜接,重點加強對新能源、海洋生物、節能環保、電子信息以及裝備制造等產業項目的培育,積極打造新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嫁接,給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積極推進5個省級產業集群示范區和36個縣市級產業區塊的轉型提升工作。全面貫徹工業投資導向目錄,依照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著力促進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沿海產業帶建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先進裝備業和臨港型工業,使之成為產業集群的配套基地。

2.以自主創新為導向,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技術創新方面,通過資源集中配置和政策資金扶持,引導幫助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和技術中心,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加強產學研合作。建設主導行業共性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為行業內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在品牌創新方面,不斷提升“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等區域品牌的知名度,推進區域品牌、行業品牌和專業商標基地建設,促使區域、行業、企業與品牌的良性互動,帶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逐步推動“臺州制造”向“臺州創造”跨越。

3.以扶優扶強為抓手,優化企業規模結構。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的總體思路,制訂企業上市規劃,落實企業上市措施,大力培育上市后備資源,穩步推進企業上市。引導企業采取并購、聯合、控股等方式實施資產重組,整合區域內資源,實現產業鏈上的低成本擴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形成與大企業大集團相配套、相協作的中小企業群體,提升集群競爭優勢,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融資擔保、管理培訓、創業輔導等專業服務。

4.以生產業為重點,推動結構優化。大力發展商務區、專業市場群、綜合物流園區、城市綜合體等與工業發展雙贏配套的生產業項目,全力優化工業發展環境。推動企業主輔業分離工作,鼓勵企業內部服務外包,促進設計、物流、營銷、策劃、技術等專業化服務發展。支持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發展,提升行業研發水平。鼓勵和支持股份制商業銀行做大做強、做精做專,激活本地豐厚的民間資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5.以節能減排為載體,打造低碳經濟。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諧共融”的總要求,加強節能減排,推行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生態臺州建設。深入開展“四節”(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程建設,嚴控污染物排放。堅持節能優先,推廣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現代產業集群的融資優勢及風險分析

臺州現代產業集群的特點,決定了融資的優勢:

1.降低銀行交易成本。由于企業集群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企業的產業特性比較容易把握,加上集群內部形成了比較緊密的分工聯系,銀行很容易從客戶在產業鏈條中的地位、關聯企業的狀況等方面判斷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由于地理上的鄰近性,集群內企業之間往往比較熟悉,銀行可以方便地從其他企業間接了解目標企業的相關信息。銀行給同一集群的眾多企業貸款,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監督都可以“批量”進行,可以克服銀行給單個中小企業貸款時規模不經濟問題。對于相同類型的企業貸款,通過業務流程的標準化,也可以大大降低每筆貸款的管理成本。

2.降低銀行信貸風險。企業集群內企業的“地區根植性”有利于降低違約率。一方面,集群內中小企業是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和協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并由特殊的社會網絡相維系,依賴于集群專業化市場,遷移的機會成本高。另一方面,企業作為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如果有違約行為,信息會在其上、下游及同行間迅速傳播,由于集群內企業間交易常以信用為紐帶,信譽不好的企業交易成本高,在集群內很難生存。

3.增加了信息的對稱性。減少了事前的逆向選擇。集群內由于眾多企業圍繞某一產品系列發展,產業特性明確,而且由于地理接近性,銀行對本地的企業狀況比較了解,對企業信貸迫切程度熟悉,從而減少了逆向選擇,增加了企業貸款的機會。

篇6

關鍵詞:記賬;風險;小企業

一、引言

經常聽到會計人員為了每月賺取幾百元的記賬服務費,卻因涉嫌假賬或發票虛開等而被經偵科傳訊。由此可見,記賬行業存在巨大的風險,那么業務要不要繼續,這是記賬會計人員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記賬是指會計咨詢服務機構及其他組織經批準設立會計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接受獨主核算的委托,代替其辦理記賬、算賬、報賬業務的一種社會性會計服務活動。記賬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小型企業,主要的服務內容是企業的日常月度財務處理,納稅申報,以及財務的其他事項。小企業公司規模比較小,職工人數及產值等較少。建設一個完整的財務部門所產生的成本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是無力承擔的。而且財務體系在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選擇“親戚、朋友”來管理,但忠誠度有余專業性不足,于是一種更適合他們的模式,那就是由專業人士記賬,將這一部分不是很懂的模塊交給有經驗有勝任能力的人來做,而且不必全職去企業上班。既可以節省企業的開支又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稅報賬等方面的成本與風險可能找到了一個相對的平衡點。但是從事記賬的廣大會計人員,是否意識到賺錢的同時承擔的風險,以及如何去識別,防范及應對呢。

二、小企業記賬服務的風險分析

1.風險來源

(1)宏觀經濟環境方面

報道說我國有近70%的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偷漏稅行為,小企業尤為突出。有部分小企業主,文化基礎較差,納稅意識淡薄,掙得的血汗錢,很不情愿繳稅。

(2)企業方面

第一,業主沒有足夠稅務風險意識,少繳稅是根本大計;第二,企業提供不了真實合格的原始資料,如他們買材料了但沒有得到相應的發票,或是拿到了發票也未必是真正發生業務的供應商;為節約成本,不想設倉庫臺賬,沒有進出庫管理,存貨進出沒有可依據的原始憑證;第三,出于人情幫朋友親戚代開發票,或是為配合客戶方面的要求虛開發票;第四,為應對財稅少繳稅、少報收入和為獲得銀行的貸款指標會計造假賬假報表等等。

(3)記賬服務者方面

面對賺錢機會不去努力的識別風險,沒有過硬的專業理論,或沒有足夠的工作經驗,或沒有建立健全的質量控制體系,或接受了不能勝任的業務。

(4)溝通及協調方面

企業與記賬單位沒有簽訂服務合同,沒有明確對應的責任和義務,溝通不夠,常處于被動地位。

2.風險危害分析

一方面是來自記賬服務人員的不勝能力和失誤導致納稅人多繳納稅款或罰款。第二方面,來自企業的違規操作,拔出蘿卜帶出泥,連帶了記賬人員。具體來說:在經濟上,可能面臨企業的拖欠費和代墊小額款項,或被有關部門罰款。執業方面,可能會被有關部門吊銷執業證書,或是被通報,影響了聲譽。司法方面,可能會被經偵科傳訊,嚴重的會引起牢獄之災。面對著顯性或隱性的巨大風險、稅務局越來越完善的納稅評估體系、以及網絡系統越來越透明,會計人員不能再抱著僥幸的心理,執業時刻不能小看險情。

三、小企業記賬服務的風險規避對策

每一個會計人都不想拿 “白菜”的價,承擔“販毒”的風險,平時業務應如何操作才能減少職業風險,不碰到“地雷”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

1.帶著“眼鏡”篩選老板或業務

客戶選擇時不能饑不擇食,剜到籃子不一定是好菜,會計人員應有所選擇,不誠信的老板不合作,不能勝任的業務不能簽約。永遠以質量取勝,不要為做更多的業務賺更多的錢為目標。謹慎選擇老板及選擇業務模塊,賺 “放心”錢。

2.做“良心賬”,做“明白人”,誠信為本

會計人員要嚴格要求自己,倡導“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守準則,不做假賬”。理論上不斷充電,為更好的服務儲備各種會計制度、財稅政策、會計法律法規以及地方性的特殊慣例等相關知識。人格上要恪守職業操守,明白“怎么做”的同時也有勇氣對“不能做”的事說不,業務處理要具有獨立性,不損害國家的利益。作為職業的“夾心餅”,即使承受著壓力也努力去做好溝通企業和國家的各項工作的“橋梁”。

3.面對日趨完善的監控和評估,堅持底線是根本

國地稅各種納稅評估模擬系統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挑戰了會計人和企業,增值稅及所得稅稅負波動警示、電度與產值的比例警示及稅電比警示、原材料及人工等行業的異常波動警示,社保與營業收入和工資總額掛鉤等。我們需要與企業主多方面的溝通,利弊分析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發票飛過海”,故意多開抵扣發票,“虛代開或少開發票”等違法事項的危害性和法律的嚴肅性。稅收交叉比對,電腦聯網的核查,偷漏稅透明度已不是從前。所以,老板要提高納稅意識,會計人做好企業的內幫手工作,義不容辭。

4.為執行合同有框架依據,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先小人后君子”。在日常工作中對原始單據必須要有交接單,收到多少張原始憑證,多少張附件單據,都得交接清楚,這個交接單不僅可以防止和老板及出納員之間發生扯皮的現象,而且,面對稅務等部門查賬,可以證明我們只是兼職會計,老板給我們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我們做得這些不是我們會計憑空捏造的。另外,會計人員應服務中企業中去,不要一年到頭從沒有去過車間,一直憑發票做做賬,造造報表而已。只有經常去實地比對,才知賬實的差距。

5.控制記賬業務的質量是關鍵

建立完整的質量體系,實行多人復核制度,盡量由資質和經驗較好的復核較次層次的。對質量層層把關,不欺客戶,誠信為本。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全面提高執業勝任能力,所有層次的工作均應當得到充分的監督和復核。記賬是知識密集性的行業,對專業性、政策性及時效性方面把握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會計人要不斷地學習,除了每年的會計繼續教育以外,還得不停地刷新知識庫。會計人只有懂得更多,跟住政策變更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在崗位上默默燃燒。

6.提取職業風險基金,聘請律師當顧問

執業不當的訴訟案件和賠付金額越來越多,提取職業風險基金,或為職業投保,不至于一有事就心驚膽戰。與律師詳細討論潛在的危險,慎重考慮律師給出的建議,將記賬的法律責任降到最低。

小企業記賬存在巨大的風險,需要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以規范的做賬流程為基本點,提高會計服務的相關技能,簽約在先和提取風險基金兩條線防范,為發展記賬的業務提供一個綠色的大環境。

參考文獻:

[1]王 蓓:會計改革的實踐與認識—以臺州為例[M].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

[2]宋文娟:對小企業記賬的探討[J].經濟師,2011年第5期.

[3]金菲菲:發展記賬業務利弊分析[J].中國商界,2010年第192期.

[4]孫顯鋒:關于記賬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J].財稅縱橫,2010年第17期.

篇7

摘 要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國民經濟組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當前,中小企業由于歷史的原因、發展的過程、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可持續發展遇到了瓶頸,逐漸失去競爭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嚴重缺失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并以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為指導,對如何完善中小企業內控制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 中小企業 制造企業 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根據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的相關資料顯示,中小型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總數95%以上,為國家提供就業崗位占全國企業法人從業人數總數的80%以上,為國家創造的財稅收入占全國財稅總收入比重也是很大的。中小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當今,市場競爭激烈、科技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廣泛使用、經濟日趨全球化,使中小企業難以找到其發展初期的哪樣寬松經濟環境,甚至給企業創造盈利、乃至生存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同時,資本投資的有機構成越來越高,中小企業盈利空間越來越薄。當今,中小企業正處于如何可持續發展、或者是生存問題的十字路口。國家及時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相關配套應用指引,為企業自我完善、提升競爭能力指明了出路,也為其通過完善內部管理以增加發展動力帶來了機會。

一、中小企業固有特點及其給內部控制實施帶來的困難

(一)寬松創業環境,養成個人主義習慣

三十多年前,中小企業主乘改革開放這股強勁東風,有的從個體工商戶起家、有的從幾個合伙人合作創業、有的從鄉鎮企業發展壯大、有的從國有企業改制轉化私有經濟、有的從家族合作創業,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企業。這些中小企業,都是靠少數老板吃苦打拼和對市場的主觀決斷發展起來的,客觀上養成了“個人主義”與“生計主義”。由于當初市場競爭不激烈,盈利率高,資本積累快,這些中小企業家自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形成個人老版(或大股東)說了算,談不上內部控制的約束機制。

(二)只注重眼前盈利,忽視企業長遠戰略

中小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從不考慮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從不思考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小企業在其發展初期,往往把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發展目標,而非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現代市場競爭理念作為企業發展目標。他們只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時效益,不談企業發展戰略等長遠規劃目標。所以對內部控制淡漠也是很正常的。

(三)家族文化代替企業文化,使員工沒有歸屬感

中小企業的現有企業文化,難以使員工對其所在企業形成歸屬感。不僅僅是老版認為,連員工自己也把自己與企業之間關系當作純打工的關系,員工付出勞動、企業付工資。歸屬感是企業凝聚力的來源,是企業戰斗力的保障。另外,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任人唯親、家族關系把持企業一系列重要崗位,更使員工沒有歸屬感。沒有歸屬感,中小企業很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因此,中小企業很難建立內部牽制制。甚至有的員工在企業業務處理、對外交易處理過程中,一旦擁有了控制資源,正因為沒有歸屬感,他們就會私欲大發,發生行為。有的員工掌握了一點本公司的專門技術、或商業運作模式,一旦擁有關系資源,往往是另立山頭,搶走客戶,使企業蒙受損失。

二、基于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分析

(一)治理結構很不完善

很多中小企業家依靠自己對市場的判斷能力和個人的冒險精神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養成了過度信認自己的判斷力的習慣。所以不重視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的建立,雖有依法編制了公司章程,都是形同虛設。用人方面實行任人唯親,決策方面往往是一言堂,辦理業務過程經常是一人身兼幾職,還認為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會束縛企業的正常經營、耽誤時間、影響工作效率。

(二)風險評估嚴重缺失

中小企業主文化程度不高和思想素質較低,容易滿足現狀,心無大志,更是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所以中小企業家風險意識非常淡薄也就不覺為奇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規模經營趨勢日益強烈,資本有機構成越來越高,盈利率越來越薄,使得企業經營面臨的市場風險越來越高,客觀上要求企業主(大股東)重視風險意識,成為中小企業生存的當務之急。

(三)控制活動不健全

中小企業在處理各項具體的經營活動、管理活動、財務活動過程中對內部控制的制衡理念非常淡薄。首先,也是最普遍的,中小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業務都是企業主或者是主要負責人獨自掌控的,這自然而然在企業中形成了一種無制衡機制采購風。企業庫存商品中存在質次價高,甚至庫存積壓,誰去問責?正因為企業主獨斷專行的作風,授權審批、執行與監督很不健全。三重一大,如企業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運作也是企業主或大股東決定,很少有集體決策的;如有的話,個人擅自改變也常有的事。由于中小企業任人唯親、一人身兼數職是常有的事,所以對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很難落實到位。

(四)信息與溝通不暢

中小企業規模從小到大,一開始企業業主個人主觀上能夠觀察和判斷整個企業的經營情況,方方面面都在掌控之中。因此,養成了各項事務處理都由企業老板一個人說了算。員工與老板很難相見,談不上什么上下溝通了。企業內部部門增多,層次增加。這時,信息與溝通不暢給企業與外部客戶、債權人、投資者、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溝通、信息共享帶來困難。這種信息不暢給企業擴大經營、尋找新的市場帶來困難;吸引新的投資者也不太可能;內部部門之間協助效率低下;員工之間形成隔閡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效率和潛能。

(五)內部監督嚴重不夠

中小企業業主往往從用人成本方面考慮,對內部監督制度建立很不重視。業主們習慣了任人唯親放心,一人身兼數職節約用人成本的理念。業主們相信他們所挑選的人、或者他們的家族成員,大家都忙于工作,不需要相互監督,更不需要成立專門的機構從事監督工作。中小企業業主不太理解內部監督是為了企業正常業務流程得以須利進行、企業主的意愿得以實現、防范、發現并調整不當的業務操作來提高企業效率的正真意義。

三、健全和有效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對策

(一)建立良好的內控環境

首先要讓中小企業家們認識到,建立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在現代激烈競爭市場經濟中生存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合理的保證企業發展戰略得以實現。改變企業主的以往的個人或少數股東的主觀臆斷的習慣,依法建立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明確各方面的職責權限、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結合各自企業的業務特點、規模大小、所處環境設置內部機構,明確各部門、員工職責權限,將權利與責任落實位。企業主、老板和大股東應當帶頭自覺遵守各項職責分工,行使規定的權利。

其次,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中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再次,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聘用、培訓、辭退與辭職員工的人力資源政策;員工的薪酬、考核、晉升與獎懲相結合;將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勝任能力作為選拔和聘用員工的重要標準。改變過去的任人唯親、重用家族人員的陋習。

最后,創建現代企業文化和培育員工的社會責任感,使員工對其所在企業的有一種歸屬感,發揮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能克服一切困難,使企業得以始終處于可持續發展狀態中。

(二)完善企業風險評估機制

中小企業產品單一、資金不雄厚、科技力量單薄、甚至人才缺乏;現有處于市場競爭激烈、科技不斷更新、信息高速發展、經濟全球趨勢化時期。中小企業將面臨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所以中小企業從業主帶頭、到各級管理層、仍至全體員工要強化風險意識,采取一系列措施對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防范的控制。首先要結合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等業務相關目標,設立風險辨認、分析和管理相關控制目標,確定風險可承受度。其次是分析與控制目標相關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再次是進行風險分析,對固有風險、剩余風險的危害程度進分析。最后是選擇風險應對策略,如風險規避、風險承受、風險降低和風險分擔的策略。

(三)設立良好的控制活動

首先,是中小企業應當堅持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原則,這是企業“內部牽制”的核心,企業在設制各項業務流程過程中嚴格遵守這一規則。其次,是授權審批控制,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規定。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業主已無法親自掌控所有的事項,應該通過適當授權審批,并且把審批與執行嚴格分開。這一點便于發揮各部門或員工共同參與相關業務處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又能實現相關崗位相互牽制。對于“三重一大”實施集體決策或者聯簽制度,企業業主應當嚴格遵守,切不可以個人名義單獨擅自改變集體決策。最后,企業還應當運用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

(四)加強信息系統建設與溝通機制

中小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部門之間層次增加,員工之間分工協作越細,企業內部信息傳遞與溝通顯得尤為重要,是凝聚企業內部力量的渠道。同時,信息傳遞與溝通也是企業及時了解外部瞬息萬變信息的途徑。如何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統與溝通機制,首先,是中小企業業主和高層管理者應當著眼于信息系統與溝通機制的建設。要廣泛收集企業內部的、外部的、經營的、財務的等各種渠道的信息,渠道要暢通,并從中識別篩選對于企業有用的信息。其次,是企業對于有用的信息及時加工處理,及時溝通,建立暢通的溝通制度。最后,是企業應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自動化控制,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小企業在現代的、市場競爭激烈的、信息化快速傳遞時代立于不敗之地,始終處于可持續發展的態式。

(五)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

內部控制制度在中小企業中建立后,對其實施情況如果不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其有效性,找出其缺陷并加以改進,那么,內部控制設立也只是形同虛設。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是保證內控有效實施的根本保證。中小企業董事會、最高決策機構要對企業內部控制監督直至內控評價負責。實際上,企業內部控制與經營業務流程和各事項處理是有機結合在一起運行的,業務的處理過程也就是內部控制實施過程。反過來,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實際上也是對業務處理過程監督。企業董事會、決策機構是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建立、實施、監督和評價負全面責任。

四、結論

本文闡述了中小企業成立、發展、成長和現狀,從當初寬松創業環境,養成個人主義習慣;只注重眼前盈利,忽視企業長遠戰略;家族文化代替企業文化,使員工沒有歸屬感,這些特點是中小企業推行內部控制的最大障礙。另外,又從內部控制五要素方面進一步分析中小企業建立與運行內部控制的種種困難,同時也分析了中小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的客觀愿望。中小企業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作用,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經濟基礎。所以,后面進一步從五要素方面出發,結合企業的自身特點提出了中小企業如何建立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雖然國家五部委又提出相關配套應用指引,目前只在大型的上市公司執行。但在有的方面,中小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借鑒。我們應該根據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為指導,開展討論和研究,盡快制定出適應中小企業相關的配套應用指引。

參考文獻:

[1] 吳春平.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3(3):113-114.

[2] 陳綱.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3(20):16-17.

[3] 張秀巖.淺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8)上:161-162.

篇8

摘要:本文從內部控制概念界定及其發展過程入手,結合我國中小企業這一特殊載體,闡述內部控制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具體描述其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對策,以提高其核心競爭力,促使我國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 :內部控制;中小企業;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是規避與防范企業風險最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隨著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在其財務管理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在內部控制方面的問題。本文以中小企業為研究目標,針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出了內部控制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重要方面,以推進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一、內部控制的概念及發展過程

內部控制的概念是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最初的內部牽制的基礎上慢慢發展起來的。1949 年美國會計師協會審計程序委員會在發表的《內部控制:一種協調制度要素及其對管理當局和注冊會計師的重要性》的專題報告中對內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權威的界定:內部控制這一術語是企業為了保護企業資產安全、保證財務資料的可靠與完整、提高企業經營活動效率、推動管理各部門所制定的各項措施得以全面貫徹執行的組織計劃和相互影響的手段和方法。1958 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程序委員會的《審計程序公告第29號》對內部控制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將內部控制分為兩部分: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內部會計控制是指保護企業資產、保證會計資料可靠準確的控制體系。進入20世紀90 年代,各界研究者對內部控制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1992年,美國反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所屬的內部控制專門研究委員會—COSO 委員會,經過專門研究后出具了COSO 報告,COSO 報告中指出:內部控制是一個受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影響的過程,其目的是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企業經營活動的效果與效率以及現行法律法規的遵循,而且COSO還了著名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指出將內部控制結構分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5個重要要素。

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的主體為了保護企業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經濟信息的真實可靠,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控制經濟活動的運營,規避企業經營的重大風險,利用企業內部因授權、分權而產生的相互約束、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的一套適合本企業的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與程序,并形成一種較嚴密與完整的管理體系。

據有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13 年,全國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4200 萬家,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為城鎮就業創造了80%左右的崗位,成為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方式,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60%,對GDP 的貢獻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提供了近70%的進出口貿易額,有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增長以及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卻存在著一種中小企業“生長力強,生命力弱”的現象: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為4.2 歲。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狀況卻非常艱難。相對大型企業而言,其融資、招工、研發等方面明顯處于劣勢,在市場競爭中亦處于弱勢地位,其內部控制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劃分容易產生交叉重疊現象,這影響到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實施。

二、內部控制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應用的現狀

首先,內部控制的組織架構和職員的分配存在著缺陷,給監管部門留下漏洞。由會計部門人員或者由內部控制人員進行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由于缺少專門的內部控制部門人員,較易產生自身內部的矛盾,最終會導致此內控體系失效。其次,一些企業雖設有專門審計部門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審計,但卻存在著內部審計部門不獨立、員工職業水平不高等原因,或者是內部審計監督不能真正的實施,最終也使內部體系失效。最后,由于內控評價體系缺少科學、系統的指標對財務內控實施效果進行有效地評價,造成內控評價體系不完善,難以對內部控制運行的好壞進行獎懲;同時識別和評價內部控制風險的指標較少,企業難以衡量財務活動的質量,不能及時為財務管理部門提供有效的風險預警。

信息傳遞機制不完善、不健全,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不能利用信息傳遞機制及時的進行信息交流,及時進行信息共享,使企業內部內控活動及時搜集有效的控制財務風險資料;從而不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減少財務突發危機的可能性。

三、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從當前實際來看,許多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非常突出。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管理的整個過程,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可以保障中小企業財務資產安全完整性以及使資產保值增值,提高企業的財務信息質量,滿足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需要,因而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針對中小企業存在的不足,其所有者會更加關注內部控制的實施狀況,對內部控制有著迫切的需求。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持續改善,在促進企業經濟效益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變化也給內部控制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但是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仍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中小企業的研究發現,大部分中小企業目前尚處于一種缺乏有針對性的科學和系統的管理體系的狀態,加上員工的素質相對較低,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能夠保證財務活動系統的安全、維護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運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的財務內部控制機制。

四、改善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1.改進內部控制的治理基礎

內部環境不僅包括COSO 報告中內部控制框架所包括的特定環境因素,而且還包括相對于財務內部控制來說屬于控制環境的其他因素。這些環境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管理者的經營理念與管理風格、內部組織架構的高效性、高層管理者的文化素養與職業價值觀念、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完善分明的權責體系、具有促進性的獎罰措施、方便的信息溝通平臺、合理的企業會計法規制度等內容。同時內部控制環境另外一個及其重要的因素是高管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這一因素從根本上決定了內控環境實施效果。為此中小企業高管人員還要不斷增強內部控制意識。

2.加強內部控制風險管理

中小企業開展風險評估的目的就是為了能準確識別出與實現控制目標相關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并對其進行量化分析和描述,確定相應的風險影響程度和對企業目標可能產生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影響。內部控制風險評估主要包括:風險分析、風險估計、風險評價。中小企業首先要樹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意識,公司的財務人員要加強防范財務風險的意識,并且能夠認識到風險管理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認識到內部控制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地防范風險。還應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經驗、才能、品格、奉獻精神、組織能力等。其次,中小企業高管人員應該加強風險意識的建立,在風險控制范圍內指導、監督、領導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最后,公司全體人員都應該為加強公司的風險管理不斷強化風險意識,只有公司上下處于一種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內,才能更有效的開展風險管理工作。

3.完善相應的內部控制措施

控制活動是保證公司管理層的命令得以有效實施的一系列程序措施。控制活動貫穿于公司的整個運作流程以及公司的各個部門,其控制對象涉及到公司的人力資源、財務活動、物資運作、生產、供應、銷售等多方面。

中小企業應該遵守不相容的職務相互分離的基本要求,科學安排公司財務與會計工作崗位,使其工作的職責權限分明,并且可以發揮相互牽制的作用。同時公司為了滿足經濟活動正常運行的要求,應該分別設置不同職能的部門與機構,同時這些職能部門之間還需滿足財務內部控制的條件。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限必須得到授權,并保證在授權范圍內的職權不受外界干預。

4.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信息交流系統

中小企業應當對收集的各種財務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進行合理挖掘、校對、整理,提高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相關的信息可以促使職責的履行。

可靠真實的財務信息對于公司計劃、預算、定價、評價賣主的業績、評估合營企業和聯盟以及一系列其他的管理活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將搜集的信息通過信息技術這一平臺生成報告,內容包括經營類、財務類等方面的信息,便于企業管理層更有效的運作與控制業務活動。

5.加強內部控制監督

中小企業應當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辦法,科學合理的制定內部控制監督制度與監督體系,明確公司內部審計機構和其他具有監督作用的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與權限,不斷完善公司內部監督的內容、措施和流程。

總之,內部控制已經成為中小企業必須關注的重大管理課題,財務管理作為中小企業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本文在借鑒、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有效、合適的內部控制措施的實施能夠提升中小企業經營效率效果,提高其在資本市場的融資效率,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環境,最終實現價值最大化的企業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承亮.淺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業, 2011(10).

[2]郭曉莉.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探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0(12).

篇9

一、 發展的大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水果超市發展迅速,這種新型水果產品零售業態的出現將對我國農業產業鏈產生深刻的影響,而收入水平的提高,物流技術的發展,消費需求與消費方式的變化,激烈的市場竟爭則是我國水果超市經營發展的主要動因。根據我國的現狀,水果超市將是我國城市農產品零售市場的主導形式,而農貿市場依然是農村農產品零售的主要形式,;我國水果超市的經營發展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21世紀以后,我國水果零售方式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超市、專賣店以及網絡無店鋪銷售等多種方式在水果零售業中出現。其中網絡無店鋪銷售形態發展最為迅速,網絡無店鋪銷售經營的比例在生活中大約在20%以上,且呈進步上升趨勢。有學者認為網絡銷售模式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龍頭企業”。而生鮮超市成為農產品零售業的發展熱點,網絡超市是種新型的零售業態,它的產生、發展有自身的規律,在如此情況下,經營網絡水果小超市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政策的優惠和經營理念的改善,網絡水果小超市以及其連鎖店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前景。

二、 校園發展背景:

作為一所擁有超過二萬人的大學,我們學校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縱使學校有著兩大飯堂,若干個小賣部和零散的小超市,但在水果送貨上門服務這塊市場依然十分空白,學生追求健康的消費,有時為購買水果,要走到校外相當遠的地方購買。因此,我們打算在學校內開立水果宅急送業務,主營產品是各類新鮮的水果。我們致力于為學生提供超值新鮮的水果產品,并宣傳相應的水果知識,提高學生們的生活質量和飲食健康。

三、 可行性分析:

水果,這種大眾消費品已逐漸轉變為生活必需品,是大眾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們學校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使我們學校的在校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現在大概有20000多人。如此大的校園必然對水果的需求巨大,經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同學在家都有經常吃水果的習慣,他們在校同樣對這方面具有強烈的需求,只不過,要到外面買,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了。再說現在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身體的健康了,經常也會買一些水果來補充一下營養,特別是女孩子有些人可以把它當飯吃。水果店,很小的投入就可以運行,所以從理論上講,開設水果店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四、 宏觀環境分析:

校內網絡水果店的開設,會大大方便同學們的水果購買以及一些工作繁忙的老師水果消費。又根據調查,在食品消費結構中,隨著主食消費比重的緩慢下降和副食品消費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這種趨勢可從水果占整個城鄉集市貿易比重變化以及水果消費支出占居民食品消費比重變化得到證明。水果,這種大眾消費品已逐漸轉變為生活必需品,是大眾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宏觀環境有利于校內水果店送貨上門的發展。

五、 市場容量和趨勢:

長期固定于食堂幾種樣式食物的消費,使本身營養不夠完善的同學更加營養失調,我們致力于平衡膳食的需要,為同學們提供及時的健康的食品供應。水果賀卡,鮮榨果汁,水果零售,水果搭配,更是會讓我們引領出一個新的潮流和送禮方式。再加上價格方面我們是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生活水平,以物美價廉來定位的。所以,只要是學生就是我們的客源,而且我們提供上門服務,便利的服務體系讓學校里面的輔導員以及給教職工也是我們的客源,經過調查,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用心經營,努力提高我們的服務質量和保證產品的安全,水果產品最重要的是安全,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培育我們的顧客群,每天都會有100左右的客源量。而且,隨著超市知名度的提高以及管理的改善,客源量會有增加的趨勢。

六、 市場機會與競爭優勢:

小型網絡水果超市的開張填補了市場的空白。據不完全統計,在學校內的學生中,有一部分人是固定的水果的購買者,市場基礎是結結實實存在著的。雖然有校外和潛在的競爭者存在,但是都沒有充分把握和開發這個尚未培育完善的市場,只是提供了滿足處于初始階段的需求,遠遠滿足不了具有巨多潛在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市場機會相對于學院偏僻的地區以及巨大的潛在消費客體,是相當龐大的。我們必須把握好潛在客戶定位,做好一下幾點,以提升我們競爭優勢。

我們的競爭優勢是:

1、提供便于學生消費者購買的,具有信用保證的,規模經營的,品種齊全的,新鮮健康的水果產品;

2、推出適合學生消費者群體的價位和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3、建立長效的與消費者互動的機制,例如創建會員制等,培育市場,構建消費群體基礎;

4、,可以抓住學生有時慶祝還有情侶等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殊對象,針對不同的消費需求,進而開拓新的有關新鮮水果的提供和買賣服務;

5、與周圍商家聯盟,做大做好這個市場,與餐館和其它超市合作,推出新的品種和服務;

6、打造品牌效應,建立優質服務和質量管理體系,以此博得消費者的青睞,做實做好基本業務,積極拓寬相關適應季節性變化的服務和產品,搶占市場在第一線。

七、 校園優勢:

地理優勢:我們身為黃科大的一名學子,了解學生們對水果的需求,價格公道,學生會優先考慮,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

經濟優勢:節省時間,方便購買,價格便宜,健康消費,服務態度良好,這是本店開店的價值所在。

營銷優勢:我們的主要市場對象是就讀于黃河科技學院的學子們和教職工,因為對象的專一性,我們可以詳細分析學生群體的情況。專門為這個學生群體群體制定營銷方案,更加有針對性,使方案更加可行。

顧客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方便學生購買,我們還配備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可以幫顧客挑選適合他們的種類為他們送達。

(2)價格便宜,適合大眾消費,相對于學校里面的商店,我們的商品既便宜又新鮮。同學們不用為了想吃水果而煩惱價錢問題。

(3)服務態度好,消費者購物不只是想要買到要買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被友好對待。服務態度是決定顧客是否再來光顧的一個重要因素,服務態度好能夠讓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4)方便同學的日常生活,令他們吃得更健康,生活得更好。

(5)學習水果的相關營養知識

八、 創業理念:

經營方便學生的小型水果超市,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僅限于校內),致力于顧客的消費需求以及生活質量,在學校內開拓新鮮水果超市的市場。創業初期,樹立小型超市口碑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初步形成知曉度,開發一部分市場,并逐步累積起一定資本,回收初期部分投資,中期,適當做一些調查,創立一些新的經營策略,改善一些經營誤區。有了一定市場后,采取擴大經營范圍戰略,可以增加銷售品種。如果創業成功的話,也可以構建成校園品牌。

九、 品牌文化:

履行‘扶困濟貧’的原則,開展以學校為源頭,評選在校十名貧困學生,進行水果產品資助,從而達到社會主義價值的體現。

十、 營銷要求:

安全、實惠、方便,這是對水果超市的基本要求,而小型超市要吸引廣大學生,就必須在這方面做足,必須讓學生滿意。安全方面,要保證水果新鮮,至于實惠,我們要走大眾路線,平價銷售,然后是方便,我們提供免費送貨上門,對于想買東西又沒有時間的學生是最適合不過的了。由于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及其成功的經營理念,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為了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必須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和金牌服務。

十一、 市場定位:

(1)產品定位: 提供各種新鮮優質低價水果。

(2)企業定位: 就在家門,追求的是新鮮優質低價營養,為顧客的營養著想。

(3)消費者定位: 我們的顧客對象是就讀于黃河科技學院的學生,以及教職工。 十二、 市場定價:

初期我們采用滲透定價策略,(價格定于較低水平,以求迅速開拓市場,抑制競爭者的滲入,稱為滲透定價)在銷售中,采用低價營銷策略可以宣傳我們的新店,初步贏得學生的認同,以較低的價格水平,優質的服務,贏得更大的市場。

十三、 營銷策略:

(1)前期工作:

A、成立促銷小組進行促銷策劃,完成詳細的促銷計劃。

B、印刷2000份傳單,在校內進行發放宣傳。

C、為促銷做完活動前的準備。(1.負責促銷的員工熟記促銷的日期、內容、主題。2.充分地了解促銷產品的特點、價格、成分。)

(2)開幕促銷

A、開幕當天為吸引前期顧客,辦一些優惠活動是必需的,開幕當天所有的商品都以優惠價提供。

B、提供給教職員一些免費的水果試嘗。

(3)平時營銷策略

A、特色:可設立 “特色水果 ”區,突出特色經營。

B、主題銷售:可進一步細分消費者購買飾品的行為特征。可根據不同的主題,推出“情人水果小拼盤”、“生日水果拼盤”等組合。

C、節日銷售:利用“情人節”、“教師節”、“女生節”、“圣誕節”等節日進行節日銷售。

D、體驗營銷

E、消費可積分,并可以兌換積分,給顧客帶來最大實惠。

(4)后期營銷策略

為了進一步鞏固本店在目標顧客群中的知名度,我們將會適時地展開體驗營銷。通過與各大學校社團協會聯合舉辦“水果拼盤制作大賽”等活動,把目標消費者緊密地與貨品銷售聯系起來,當設計者的作品被本店選中后,可以在本店展示及銷售。通過這種方式讓消費者擁有機會展示自己設計的水果拼盤作品.被選中者可以從設計的飾品銷售中可以獲取相應的獎勵。通過這種體驗營銷方式,將同學們的朋友也帶動起來,實際也是實行了關系營銷。

本店還可以贊助高校舉辦“女生節”或校園其它活動,銷售“聯誼活動”所需的特色商品,也讓目標消費者群體進一步了解本店的貨品。

(5)廣告

(1)海報:可在專欄貼上海報,介紹各種水果的營養成份和對身體的各種好處等。

(2)在學校各個宣傳板上宣傳海報。介紹各種水果的營養成份

(3)發傳單等等。

(4)信息宣傳,可以利用網絡定期向顧客發送相關產品的介紹,使顧客了解最新的打折、促銷及最新產品。

十四、 風險分析:

(1)資金風險:任何的投資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把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即為可行,開辦校園水果店,有學校的支持,資金投入相對較低,可以實行。

(2)產品風險:產品生命周期:新鮮水果的保質期各不相同。沒有銷售出去的會變質腐爛。新鮮做好的水果點心的保鮮期只有一天,過了當天就不能再出售,不能售出的產品成本由自身承擔。新鮮水果,副食品各自都有相應保質期,過期損失自負。技術可復制性:提品相對的技術含量較低,容易被復制模仿,容易出現模仿者,加劇競爭。

(3)行業風險:行業自身發展局限:產品進貨價格變動較大,受天氣,政策影響較大,遇上自然災害時,水果進貨價提高,能夠采購的量減少;超市的發展受相關產品批發商的發展狀況和天氣的影響較大。

(4)市場風險:當新產品推出力度不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顧客會逐漸減少。營銷容易陷入僵化。

十五、 風險對策:

(1)、針對資金風險:規范財務記賬工作,密切關注資金狀況,加快資金流動速度,在利潤中增加備用流動資金數量,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2)針對產品風險:

①科學統計,計算每天每種產品的進貨量,盡量使商品能夠在當天售出,以免銷毀帶來的損失。

②購置冰柜等儲存設備,延長產品的保質期,賣不完的商品,也可以用以保存冷藏類。重視產品生命周期的規律,加大資金投入,對產品與技術不斷改進。

(3)針對行業風險:盡可能了解產品行情和天氣狀況,對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進行風險承受準備。

(4)針對市場風險:建立彈性價格機制,以此來應對市場價格的變動,避免因產品價格的變動影響產品的銷售量,以致影響超市的利潤。建立市場信息反饋機制,及時、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及競爭對手的變化情況,相應地做出積極的應對,解決方案。及時了解其他超市等競爭者情況,及時做出銷售方案調整。建立一整套可行的服務體系。

十六、 進貨方式:

1、周圍一些大型的批發市場進貨,在批發市場進貨需要有強大的議價能力,力爭將批發價壓到最低,訂立銷售確認書,里面包括數量、質量、價格、品名、規格、包裝、送貨方式等等,同時要與批發商建立良好持久的合作關系,在關于調換貨的問題上要與批發商說清楚,以免日后起糾紛;同時可以多渠道的尋找供貨商,加盟其他的批發商,以找到最廉價、質量好、穩定的貨源渠道。

2、利用校園的銷售優勢,就近進貨,減少運輸費用和路途產品的保護費用,縮短產品的運輸時間,實行雙方互利原則。

3、訂立業務關系后,通知雙方的聯系方式和具體地點,根據約定的方式進行交易,可以選擇見面交易。

4、對買賣雙方關系給予足夠重視,制作名片,建立正式的商業模式。

篇10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銀行信貸風險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解析

資金是保障企業生存的源源動力,資金儲備對企業的高效運行以及順利發展起著決定作用。中小型企業如果要獲得長遠發展,融資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的中小型企業面臨雙缺口的融資困境。從權益資本融資方面講,我國雖然存在直接連接投資者和籌資者的市場機制(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但對于渴求資金的企業總數來說是杯水車薪,并且大多數的企業不具備上市條件,致使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通過權益資本融資解決資金問題;而從債務資本融資方面講,由于中小企業產權主體不清,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中小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監督機制以及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監督管理機制的不健全,以及企業社會征信制度的缺失,使得中小型企業想要經由發行債權來實現融資的可能性變得很小。現如今,許多中小型企業只能通過金融機構放貸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雖然銀監會以及中央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一起呼吁,甚至出臺帶有半脅迫意味的相關指導意見來督促商業銀行為中小型企業放貸,但受多種因素制約,商業銀行等一些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入還是出現了減量減速的現象。

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四個主要因素是固定的貸款成本、信貸契約的不完全執行、破產成本以及不對稱信息。其中市場機制不健全導致的信息不對稱,進而產生的信用評估信息缺失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根本原因。具體成因有以下幾方面:

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缺乏生氣。中小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規模較小,經營基礎比較薄弱,其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跟大企業的產品比起來也相對較低,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導致了企業內部經營環境缺乏生氣。另外,中小企業設立、重組以及并購的隨意性相對較高,這會增加銀行貸款后期的難度,貸款人所持有的債權得不到保證。由于經營水平限制,中小企業好的項目也難以從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生產規模三方面進行完美組合,實現預期效益。

從企業外部經營環境來看,由于企業在稅收、就業等方面的拉動效應,全國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護主義。區域外的企業由于地方保護壁壘難以走進本地,這種壁壘使得區域內外的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地方政府對企業的保護使銀行在信貸活動中處于弱勢,銀行在放貸后很難保護自己的權益,也就出現了現在極為普遍的“勝訴易行權難”的現象。

中小企業的貸款抵押受限制。貸款抵押受限制是我國很多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所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力度也相應的受到限制。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能夠抵押的資產也相對較少,沒有相應的擔保單位,很難承受土地抵押、評估與公正等帶來的昂貴的具體費用。受制于市場需求,銀行手中的抵押品很難變現。有些地方針對中小企業建立了貸款擔保基金會組織,可這類組織所負責的工作只是承擔貸款企業在破產清償后的還款責任,如此一來,很難防治風險的形成,銀行為了降低自身風險,不愿意接受中小企業通過這種途徑而發出的貸款請求。

中小企業逃廢行為導致銀行出現嚴重的債務現象。有些地區政府以及中小企業出于地方政府以及企業自身利益的需要,全然不顧銀行的利益,懸空以及逃廢銀行貸款,幫助企業逃避還貸義務,造成銀行大量呆賬壞賬,使得社會信用環境惡化,造成很多銀行資金出現較大風險,不良資產與日俱增,這樣就導致了金融機構信貸投入能力的不斷萎縮,同時也降低了銀行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可能性。

此外,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企業經營業績不穩定,公司治理結構和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較大,這也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因素。

銀行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分析

財務因素分析。從風險預警角度看,企業財務因素是造成銀行信貸風險的可控因素,一般受以下幾個因素制約。

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的償債能力是衡量企業經營運行活動中所形成的資金流量及其實現到期債務清償能力的相關指標,也是合理體現企業自身財務狀況的關鍵性指標。假設一個正常運行的企業在較短的一段時間內,它之前形成的很多債務都即將到期,而且流動資金也不足以應對的話,那它就沒有能力支付欠款及利息。這種情況下有些企業就會采取一些比較偏激的籌款行為來應急,但是這些行為會使企業產生較大的流動負債,這樣在短期內易催生龐大的本息支付壓力,嚴重時會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困境,使企業債務償還能力受到很大影響。綜上可知,企業的信貸風險主要由企業的償債能力所決定。

企業的運營能力。企業的實際經濟收入是指由企業生產和銷售產品所得的收入。如果生產或者銷售環節出現問題的話,就會造成利潤減少,如此企業債務的本金償還便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來考察企業的信貸情況時,償債能力不是唯一因素,相對而言,企業自身的發展前景以及運行情況顯得更為重要。

企業的盈利能力。對于企業來說,經營成果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實現貸款償還的強有力保障。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其盈利狀況都會對企業投資人的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銀行在進行貸款發放時,也會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盈虧情況。

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現金流動情況即企業的現金流,現金流動較為頻繁且穩定的話就說明該企業的現金流量能力較強。企業之所以要實施融資,主要就是因為必須要用現金來償還貸款,若它的現金流量能力較為薄弱,無法靠企業自身的現金來償還貸款,就只能通過融資來增加現金總額。因此,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反映出企業在以往基本的財務指標中所無法體現的信息,它可以提高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而影響著信貸決策。

非財務因素分析。非財務因素就是指包括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企業的經營成果、管理水平、信用等級和發展能力在內的決定企業發展前途的影響因素。

行業風險因素。銀行決定是否發放貸款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就是該企業所處的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每個國家對所有的行業都設定了風險等級,這可以幫助銀行從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出發來判斷向該企業發放貸款的風險。另外,銀行還會綜合考慮企業所處的整個行業的盈利情況、經濟周期的長短、技術環境的先進性以及成本結構的復雜程度、法律政策、產業指導政策、稅收政策等方面,來判斷整個行業的風險性。

企業的經營成果。一個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策略、經營史績等方面的指標體現了該企業的經營成果,它間接決定了銀行的貸款能否收回。企業的經營規模越大,它所占的市場份額也就越大,進而在行業中的壟斷性也就越高,企業經營也就越趨于穩定,所面臨的風險越小。

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包括企業的制度文化、核心價值觀、組織結構及管理者的素質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這些因素可以影響到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向心力和凝聚力、產品生產狀況以及銷售利潤;同時還會影響銀行對于企業的信貸管理,因此,銀行在決定是否向企業發放貸款時要重視并仔細考慮這一因素。

企業的信用等級。銀行在進行發放貸款審批的時候,可以參考借款人包括對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以及其他債權人的還款記錄和其在經營過程中的履約行為以及納稅積極性這些方面來衡量該企業的信用等級。

企業發展能力。企業的發展能力是一個包含企業的經營成果、管理水平和發展前景在內的綜合性指標。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管理水平是銀行發放貸款的重要參考依據,而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則是需要銀行或者投資人權衡的指標。即便貸款當時存在一定的信貸風險,銀行或者投資人在經過風險和收益的權衡之后還是可以做出科學的信貸決策。

另外,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如戰爭、經濟周期、經濟危機等,是企業的不可控因素,這類因素也對企業的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來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其一,中小企業要從自身出發,改善經營環境,提升企業信譽以增加融資的可能性空間;其二,加快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速度。利用國家的信貸優惠政策來構建規范化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其三,商業銀行應當創新金融產品,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其四,央行應該拿出強有力的手段,加大力度提升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科學化管理水平,探索并試行針對中小企業信貸的差異化監管政策;最后,架構中小企業融資專門機構和組織框架并借助行業協商會搭橋融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中小企業要積極尋找新的適合自身的融資途徑,減少對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