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02:35: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類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課程設置現狀甘肅民院外語系2010版的課程體系總體設置為“平臺+模塊”。教師教育類課程平臺包含三個模塊:教育基礎課程、教育發展課程、教育選修課程。教育基礎課程為必修課,共10學分,占總學分的4.59%,它包含教育學原理、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學實務、現代教育技術,由教育科學系教師擔任教學工作。教育發展課程為2學分,占總學分的1.83%,由外語系教師在第7學期教授“英語教學論”。教育選修課程要求至少修滿12學分,占總學分的5.47%,其中課程教學策略、語言學習策略、經典教學案例賞析、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為外語系學生的限選課,每門2學分。其余4學分需選修教育科學系所開課程。而實踐課程平臺也包含三個模塊:基礎實踐課程包含“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即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訓練、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技能訓練、教學技能訓練、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每門1學分。專業實踐課程包含教育調查、教育見習和實習、教育實習反思,而綜合實踐課程包含畢業論文設計。
1.2存在的問題
1.2.1課程結構不合理基礎實踐課程模塊中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和專業實踐課程模塊應該歸屬于教師教育類課程平臺。而教師教育類課程平臺三個模塊的分類標準模糊。教師教育類課程所占比例過小,約占總學分的11%,占總學時的12.63%。“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僅僅占總學分數的1.8%,不占課時。有限的授課時間,難以解決好一個合格教師應具備的教育專業素養,勢必影響師范生職業專門化程度的提高和職業競爭力,最終影響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達標。
1.2.2課程資源不豐富教師教育類課程數量較少、且基本為必修課。教師選修課的4門英語學科課程,為外語系學生限選課,事實上,學生只能選修4學分的其它教師教育類課程。而且,部分教材的內容不能與時俱進地體現當今基礎教育改革的新需求。陳舊的知識和理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無益于學生的教育觀的形成。無法獲取必備的現代的知識和理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校外課程資源中,教育實習基地較少,致使不少同學不能進行英語教學實踐,而擔任其它課程的教學工作。
1.2.3課程實施不得力教育選修課程集中在第6學期(夏學期)集中授課,課時密度較大,任課教師需要備課、撰寫教案和講義、制作課件、批改作業等,教學進度緊,任務重。教師教育類課程多是“填鴨式”講授、學生被動地“靜聽”,缺乏實踐。另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沒有課時,要求結合校內試講進行,但因為時間緊,內容多,無法兼顧。缺乏行之有效的課程實施保障導致“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成為一紙空談。
1.2.4課程實踐性不足實踐課程在整個教師教育課程中所占比例較小,專業實踐課程為11學分,僅占總學分數的5.05%。作為教育實環節的教育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教育實習的第一周是教育見習時間。在教育實習前,學生接受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的機會很少。這種教育實踐模式容易導致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的脫節,師范生的學習從時間上分成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兩個階段,理論學習階段缺乏實踐體驗與感悟的融通,而實踐學習中又缺乏理論及時有效的指導。
2優化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的建議
2.1優化課程結構《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規定的必修學習領域為:兒童發展與學習、中學教育基礎、中學學科教育與活動指導、心理健康與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教育實踐。建議外語系教師教育類課程平臺分為四個模塊:教育理論課程(中學生認知與學習、教育學原理、中學英語教學論、心理學概論、中學生品德發展與道德教育、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教育技能課程(英語教師職業技能、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及教材研究、優秀中小學英語教學案例、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育拓展課程(選修課)、教育實踐課程(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原專業實踐課程中的“教育實習反思”建議整合入教育實習。“英語教師職業技能”包含普通話和中英文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范字和中英文書面表達技能、英語教學技能、班級管理技能。
2.2豐富課程資源提供靈活多樣、新穎實用、針對性強的課程滿足未來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引導他們加深英語專業理解、解決英語教學的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經驗,促進專業發展。在廣泛征求師生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在原開設的教師教育類課程的基礎上,建議開發以下教育拓展課程,供學生選修:兒童發展、教育哲學、課程設計與評價、有效教學、學校教育發展、基礎教育改革專題、中學生心理發展、中學學科教學設計、中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論文寫作、教育政策與法規。利用我院本科評估質量工程建設的契機,鼓勵廣大教師建設“教師教育優秀課程和精品課程”,通過“精彩一課”網絡平臺建設,構建和共享優質課程資源。
2.3改進課程實施方式課程實施是課程設計者和課程執行者共同對課程調節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對課程的理解、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通過創造性的課堂實踐,對教材進行“再開發”。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和網絡課程平臺,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融入課程實施的過程之中。成為連接“職前教育”和“在職教育”的橋梁,提高未來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使之能較快地勝任入職后的英語教學工作。在課程實施中,應該體現任務式、參與式、體驗式、探究式、合作式的課程理念,使學生加深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和感悟,并利用情景教學,模擬課堂、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加快學生對教育理論的內化過程,引導他們建構教育知識、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師資培養機構教師長期形成的教學傳統及工作方式的轉變,也許是今后教師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
2.4強化教育實踐《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明確指出: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完善教育實踐課程管理,確保教育實踐課程的時間和質量。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創新教師培養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合作培養師范生的新機制。
2.4.1教育見習教育見習可以在大二進行,通過觀摩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體驗真實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它可使學生了解中學日常的教學管理、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課外活動、聽評課等教學相關活動,激發他們參與教學的動機和興趣,加深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理解。
2.4.2校內試講校內試講在第7學期進行,試講指導內容包括:英語教案的撰寫、英語教學法的基本理念、不同課型的教學方法、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聽課記錄的撰寫、評課的基本要點、班主任工作等。按照“三步走”的試講模式訓練學生的教學技能:第一步、指導學生撰寫并修改教案,教案合格后方可參加微格教學。第二步、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微格教學練習。第三步、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試講、聽課、評課。
2.4.3教育實習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技能應用于中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活動,它的教學效果在教育實習中得到檢驗。教育實習采用“援教頂崗”等方式,在第8學期進行。學生完成教育實習任務,并提交相關的教育實習材料、反思和總結。教育實習可“實現師范教育與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之間的優勢互補、合作共建,增強了地方師范院校與中小學基地學校之間的專業互動,促進了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
3結語
篇2
指培養模式所賴以建立的培養理念或思想,即建立各個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②培養目標。指模式所能達到的培養結果,是教育者對某項教學活動在學習者身上將生產什么樣的效果所作出的預先估計。③操作程序。指培養在時間上展開的邏輯步驟以及每個步驟的主要做法等。④實現條件(手段與策略)。指促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時間、空間等)的最佳組合和最好的方案。⑤評價。指評價的方法、標準等。每種教學模式一般都有適合自己特點的評價方法和標準。
2大農類遠程教育培養模式的現狀
本校招生對象主要是具有高中、職業高中、技術學校和相當一部分普通中等畢業的求學者,從招生生源情況看,學員主要包括農業科技示范戶、鄉鎮干部、鄉鎮企業骨干、科技致富能手,他們大多在區縣、鄉鎮或鄉村崗位上工作,總體上說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力。但由于鄉村基礎教育相對薄弱,這些學員的文化基礎不太扎實,文化素質參差不齊,自學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這些學員的學習不能簡單化為知識掌握。盡管我們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員獲得更多的知識,但是,在信息時代,知識是學不完的。尤其我們培養的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現代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骨干力量。因此,我們所構建的教學模式應把人的實用能力培養與發展作為追求的目標,在知識認知的基礎上沿情、意、行的程度不斷內化、外化實用能力,從新生入學教育到學員實習畢業,從教學過程到學生學習,無不體現實用能力培養與發展的指導思想,這里所說的“實用能力”不僅是崗位能力,更應是職業崗位群能力;不僅是專業能力,也是綜合能力;不僅是就業能力,更應是一定的創業能力;不僅是再生性機能,也是創造性機能,也就是信息素養、實踐技能、學習能力、應變能力、社交能力和市場意識、營銷意識等。
3大農類遠程教育培養模式的選擇
遠程教育中,教育技術是手段,教學應用是目的,遠程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遠程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根據教學任務和內容不同而各異,同時又有交叉側重。對于不同知識基礎、家庭情況的學員,模式的選擇大致可以體現為以下五種。
3.1講授型模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老師講、學生聽,它是一種單向溝通的教學模式。遠程教育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優點在于它突破了傳統課堂中人數及地點的限制。在網絡上授課,其學習人數可以無限多,而且不同地點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學習,不必集中于同一地點。最大缺點是缺乏在課堂上面教學的氛圍,學習情景的真實性不強,并缺少學員的反饋。講授型模式又可以分為2種形式:①同步式講授。這種模式除了教師、學生不在同一地點上課之外,學生可在同一時間聆聽教師授課。教學過程中學員通過網絡視頻技術(包括文本、圖形、聲音),學習課程,直觀易懂,是當前較為廣泛使用的教學。②異步式講授。這種模式是由教師將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測等教學材料,編制成網頁文件(或視頻文件、圖片文件、音頻文件、文本文件等),存放在Web服務器上,學生通過瀏覽這些教學材料來達到學習的目的。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便可以通過學習平臺,或電子郵件等網絡通訊設備詢問教師,教師同樣可以通過這類設備對疑難問題給予解答。在此過程中,學生還閱讀一些教師提供的參考資料,就像我們在學校圖書館中查找資料一樣。這種模式的特點在于教學活動可以全天24h進行,非常適合農村的部分學員,他們居住分散,難于集中,且存在工學矛盾,但同時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時間、內容和進度,隨時在網上下載學習內容或向教師請教,其主要缺點是缺乏實時的交互性,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求較高。這種教學模式要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有一套能充分體現學習者特點,并能適合網上信息表達與傳輸的圖、文、聲并茂的優秀網絡教材;要為學生提供與該課程緊密配合的大量信息資料;此外還要建立一個專門負責解答學生疑難問題,并能對學生作形成性評價的應答與評測反饋系統。
3.2面授輔導模式根據農民學習的特點和要求,面授輔導不應是系統地講授知識,其主要目的有三個:①是課程重點難點輔導;②是指導學生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③是抓好遠程學習的反饋信息。面授輔導要做到四個保證:時間保證、上機保證、質量保證,管理保證。一是要為學員安排足夠的時間進行面授輔導,滿足學員系統學習需求,為學員答疑解惑;二是要保證學員的上機條件、環境、資源和時間;三是輔導教師要從學員實際出發,“解難點、釋疑點、清盲點,理出理論框架線”這就要求輔導教師認真掌握該門課程的知識結構、抓住教學重點難點知識、了解學生自學進度、上網查看學生提出的問題;四是學校要通過定期檢查學員的自學計劃、學習記錄、評改學生的作業等方法,了解學員的學習進度、學習困難和學習需求,及時給予指導,從而確保學員學習的質量。這種模式優點在于針對性強,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教學更直接,缺點在于覆蓋面狹小。
3.3討論學習模式在網絡上實現討論學習方式很多,最簡單實用的是利用現有的電子布告牌系統(BBS)。這種系統具有用戶管理、討論管理,文章討論、實時討論、用戶留言等諸多功能,因而很容易實現討論學習模式。這種模式一般由專職教師監控,即由各個領域的專家或專業教師在站點建立相應的學科主題討論組,學生可以在自己學習的特定主題區發言,提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能針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論,每個人的發言或評論都及時地被所有參與討論的學習者看到。這種學習過程必須由具有特權的領域專家控制,以保證學生的討論和發言能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防止討論偏離當前學習的主題。優點在于覆蓋面擴大,但是能解決的問題過于片面,學員要有一定的基礎能力。
3.4協作教學模式協作學習是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合作互動的相關學習行為。協作學習和個別學習相比,有利于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情感形成,因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注。協作學習的主要思想就是以小組的形式去共同完成某一任務,它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在協作學習中,學習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師)的幫助,實現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學習資料,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意義建構獲得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習者的創造性、自主性和互動性。小組學習是協作學習的最好組織形式。通過小組學習活動來定期或不定期探討交流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達到共同促進、共同提高、共享學習成果的目的。在實際操作中,應遵照自愿、就近的原則,根據地域、行業、單位、家庭住址、興趣愛好、學習上能否互助等多種因素來組建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一般由6~8人組成,設正副組長各1名。由學習基礎較好,有一定組織能力,并樂于為大家服務的學員來當、并填寫小組學習情況記錄表。
篇3
現代教育技術使財經類實驗教學擺脫了時空限制,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網絡技術能夠構建交互式教學平臺,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能夠進行跨時空的交流和互動,進行自由談論,提高了教學的開放性。在財經類實驗教學中課后復習時不可或缺的,學生能夠利用網絡資料完成實驗任務、閱讀大量教學案例和學習材料,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放的教學工具、環境和資源,提高了財經類實驗教學的時效性。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財經類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目前,我國大多數財經類實驗室以計算機作為教學硬件,以專業應用程序和操作軟件以及實驗數據庫作為教學軟件,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流程,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課堂中的應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型媒體技術的應用
財經類實驗教學中的基本操作實驗包括原理類、流程類和驗證類,通常教師利用動畫、視頻、PPT、教學軟件和計算機流媒體等進行演示和模擬,例如對企業的實際制造生產、運營管理過程或銀行業務進行再現,從而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傳統多媒體,例如視頻和課件,具備實用性和直觀性,而現代教育技術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樣化的媒體技術,例如模擬軟件、實驗軟件及其集成軟件,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流程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傳統多媒體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講解層面,而現代教育技術則集中與演示層面,兩種方式的有機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財經類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
2、構建教學情境
現代教育技術中的虛擬技術對現實的仿真效果良好,教師在財經類實驗教學中利用虛擬技術能夠進行仿真實驗,創建形象的實驗情境,讓學生在虛擬現實中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會計實驗中,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模擬井下集團企業的會計業務,并模擬不同角色分工進行會計分析、決策及預測、審計等實訓教學,利用會計仿真軟件,構建問題情境,并對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能夠使學生認識實際會計業務,并調動他們的知識儲備進行思考和分析,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了教學目的。
3、互聯網資源的應用
網絡教學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利用開放的網絡環境進行開發、研究和綜合實驗,將教學和科研聯系起來,是培養學生能動性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群為核心,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項目,明確實驗目的,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實現文獻閱讀和專題檢索,完成選修課程并充分掌握該領域的技術手段和問題解決方法。此外,學生還可以選擇符合自己水平的實驗項目,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通過在線課堂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在線輔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三、總結
篇4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在深刻理解教育部16號文件的基礎之上,學院通過深入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用人單位的需要,深刻把握職業能力的內涵,并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確立新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確定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定位和發展方向,提出了“1+2N”人才培養模式,并已初見成效。“1+2N”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生畢業時,在獲得一個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多個職業資格證書和多個基本素質合格證書,使畢業生成為具有多個崗位就業擇業能力及創業能力,具有良好社會道德品質,富有團隊意識和創業創新精神的社會有用之才。遵循教育部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應當堅持緊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就業為導向、突出實用實踐、校企結合、工學產學結合等原則,“1+2N”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創造性地引導。尤其是職業技能板塊課程設計從努力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競爭能力出發,利用三年學制的有限時間,圍繞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核心能力設計課程和內容,把培養高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其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所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對于高職院校在校學生而言,他們未來所在的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我們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需要獲取的職業能力分為通用職業能力和專業職業能力兩個方面。通用職業能力指的是一個現代職業人的基本素質,主要指人際溝通、服務意識、職業道德、組織協調、團隊協作、靈活應變、學習能力、工作責任感、生活適應能力、語言及文字運用能力、遇到挫折時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在職業活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體現出一個人在其工作崗位上的基礎能力水平。專業職業能力主要是指從事某一職業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旅游類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旅行社、酒店以及與專業相關的公司或者管理機構。因此,對旅行社、風景區等機構而言,學生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主要為業務基礎知識、旅游營銷組織能力、導游能力、旅游線路開發與策劃能力、創意思維能力、相關信息獲取能力、專業軟件應用能力等。對于旅游酒店行業而言,學生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則主要為業務基礎知識、營銷組織能力、前廳服務與管理能力、客房服務與管理能力、餐飲服務與管理能力、康體娛樂部門工作能力、專業軟件應用能力等。
通過對旅游企業和高職旅游類學生的調查,我們發現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情況:學生專業技能不高,缺乏實踐經驗,與企業需要嚴重脫節旅游行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水平和工作經驗,而剛畢業的大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較多,缺乏實踐經驗,遇到真實的企業環境和實際業務工作就束手無策,致使學生在企業工作,不能馬上上手,企業也不敢放手讓學生工作,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才能適應企業實際需要。學生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不足,與企業實際需要相差甚遠旅游業綜合性強,與吃、住、行、游、購、娛各大旅游企業業務往來多,而且旅游服務過程中突發狀況多,致使旅游工作復雜化、專業化,對旅游專業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缺乏敬業精神,與企業用人計劃產生較大分歧部分畢業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對即將從事的職業認知度不夠,出現頻繁跳槽的現象,這給企業用人計劃造成了很大麻煩,使企業認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誠信和敬業精神,在使用剛畢業大學生方面更加謹慎。
從以上現狀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職業能力沒有能夠很好地適應企業需要,學生無法受到企業重用,灰心喪氣,甚至頻繁跳槽或最終離開旅游行業。學生職業能力沒有完全達到企業需要,旅游企業在用人方面是想用又不敢用。通過仔細分析,我們發現主要有以下原因:對職業能力的認識不夠許多學校對職業能力內涵的理解還具有片面性,學生職業能力不應該是單一方面的能力。并且,新時期社會發展狀況和旅游行業的特點決定了旅游行業不僅需要勞動者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具備與之相應的能力結構,如創新能力、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等等其他能力。因此學生職業能力應包括專業職業能力和通用職業能力,不是片面的某方面能力。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不相匹配高職教育應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而部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片面追求就業率,忽視學生的培養應與市場接軌,應針對崗位和市場需要培育人才。
篇5
論文關鍵詞:個人知識管理;信息技術;網絡
1前言
作為信息技術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學習中,都離不開計算機與網絡,時常利用它們進行信息的獲取、加工、整理、存儲等。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存儲的資料越來越多,有時經常會找不到需要的信息,從而悔恨當初沒有將其妥善保管與整理。相信很多教師對此深有體會。于是,該如何高效便捷地將自己有價值的知識進行管理便顯得迫在眉睫。
如今,有很多關于個人知識管理的工具,諸如Mindmanager、Google日歷、mybase等。筆者在其使用過程中覺得確實好用,也為自己帶來一定的方便,可是在與一些學科教師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對其并不重視。主要原因在于:1)軟件多是英文版本,操作起來十分不便;2)軟件版權因素,網絡上流傳的版本多為試用版本,存在使用時間有限制與部分功能模塊無法使用的問題,且有時運行不穩定,而有些正式版需要收費;3)需要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技能作支撐;4)教師沒有個人知識管理的意識。
以上問題在年紀偏大的、來自偏遠地區的教師身上尤為明顯,他們對其有~定的抵觸情緒,稱“增加了自己的負擔”。介紹什么樣的工具或者方法能夠照顧到這部分教師呢?于是,一種“零技術”或者“傻瓜技術”且低成本的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理念與技術,值得人們去探究與發展。
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方法
最常見的知識管理技術有文檔管理技術、內部網技術、知識或數據挖掘技術、專家系統技術、搜索引擎技術、智能檢索技術、群件技術、機器學習技術和知識地圖等。對于個人,文檔管理技術、搜索引擎技術與智能檢索技術是利用最多的。下面以這3種技術為藍本,介紹如何將其具體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化為一個個“妙招”,從而輕松實現教師個人知識管理(以下操作皆在WindowsXP系統下實現)。
2.1本地電腦篇
方法一:我的電腦我做主
1)文件夾分類技術。利用文件夾結構,建立個人數字化資源庫。例如在主文件夾下創建教案、課例、論文集、教學視頻、動畫、專家講座等子文件夾,將不同的文件資料放入相應的子文件夾下,從而方便查找與利用。
2)利用本地IE收藏夾。本地IE收藏夾(IE收藏夾的地址在C:\DocumentsandSettings\Allusers\Favorites或已設置用戶名的將ALLUsers換成自己的用戶名即可)可以幫助人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將有價值的網站的網址保存,以方便再次利用。其實,它還可以保存本地文件夾的地址。例如打開論文集文件夾,點擊窗口上面的收藏選項,將其添加到收藏夾,以后就可以利用收藏夾直接點擊訪問該文件夾。
3)桌面快捷方式。將最近需要頻繁訪問和重要的文件夾或文檔利用桌面快捷方式進行管理,具體流程為:鼠標右鍵單擊需要的文件夾或文檔一發送到一桌面快捷方式。這樣就可以在桌面上輕松訪問目標文件夾或文檔。
4)文件命名。教師在寫作的過程中經常一稿再稿,特別是在電子稿中,有時分不清哪個是原稿與修改稿。因此,文件命名時采取“文件名+日期”的做法,可以省時省力。例如在2009年12月10日寫的教學反思,命其名為“教學反思20091210”;如果在2009年12月27日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則命其名為“教學反思20091227”,這樣既避免重復,而且方便記憶與查找。
2.2網絡篇
方法二:活用電子郵箱
電子郵箱(E—mail),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基于計算機和通信網的信息傳遞業務,現在有很多企業提供免費的電子郵箱業務,下面以網易163免費郵箱為例進行介紹。
1)資料收藏。郵箱支持自定義文件夾的建立,如同本地計算機建立一個數字化資源庫,將整理好的資料以郵件的形式發到自己的郵箱,再將其移動到建立好的文件下,實現輕松網絡管理。網易163郵件還支持全文搜索功能,不僅支持郵件收/發件人、地址、標題、正文、附件名關鍵詞搜索,還實現對附件正文搜索。搜索結果更提供多重條件篩選功能,幫助迅速定位目標郵件。該郵箱支持單個5OM的附件上傳發送,如果需要更大容量的傳送,則推薦使用QQ郵箱的文件中轉站功能,最大單個支持1G附件上傳發送。但需要注意的是,該附件免費在網絡中存儲的時間只有7天,還需盡快下載到本地電腦。
2)備忘功能。利用郵箱自帶的記事本功能,輕松記錄需要辦理的事情,而且利用歸檔的搜索功能,方便回溯。另外,郵箱的定時發送也可以用作備忘功能,將重要的事情以郵件的形式定時(可以精確到分鐘>發給自己,實現“大事不忘”。
3)其他功能。利用郵箱提供的其他服務功能,如網絡硬盤、百寶箱等實現網絡資源的“一網打盡”。例如在百寶箱欄目中,萬年歷、公交查詢、萬用計算器、城市地圖等都是十分實用的,而且操作簡單。
方法三:巧用Blog+RSS組合
1)Blog(也叫網絡日志,Weblog)。Blog現在是很多教師的最愛,由于只要會打字,就會Blog,所以可以將Blog稱為“零技術”起點的網絡平臺。同樣,Blog也是個人知識積累很好的工具。
以新浪B1og為例,該平臺是集合了傳統的博客、播客(視頻功能)還有微博等多種功能的綜合平臺。在博客中,將搜集的或者自己寫的文章進行分類管理,它的收藏功能還能快捷地將其他新浪博客中的文章直接收藏到自己的“博文收藏”欄目。新浪博客還可以存儲照片,照片收藏與管理的方法與博文是一樣的,支持上傳的格式有GIF、JPG、PNG等,只要單張上傳大小為5M,每月累計上傳總量不超過200M即可。另外,博客的歸檔功能(按時間順序排列)與站內全文搜索功能也能更加方便地支持教師進行資料的查找與使用。
在播客中,最大上傳視頻的大小為200MB,且支持的格式有MPEG、AVI、MP4、3GP、RM、RMVB、MOV、WMV、FLV、ASF等,而且如果本機配有攝像頭與麥克等設備,可以進行在線錄制并實現實時上傳,此錄制支持的連續時間為1O分鐘。錄制的操作方法類似普通播放器,根據需要點擊錄制、停止、回放或保存鍵即可完成。
微博是近年來興起的。通過微博用一句話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內容豐富,寫一句話的同時還能發圖片、音樂、視頻、文章鏈接等。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及時記錄自己的心情與感悟,或者用它來做備忘錄都是不錯的選擇。它的正文字數限制在140字以內。此外,它還可以與移動手機綁定,實現多層次的交互。
2)Rss(也叫聚合內容,Real1YsimP1eSyndication)。大多數人在閱讀別人的博客時,都是采用直接瀏覽的方式,這樣一個個的訪問會花掉自己大量的時間。如今,Blog平臺都支持RSS等新聞聚合的方式,借助于在線或者客戶端RSS閱讀器,能使海量的互聯網信息在第一時間按照人們的要求直達桌面,最大限度提高上網效率以及節約時間。
在此推薦2個國內在線RSS閱讀器:鮮果(網址:httP://xianguo.com/)與抓蝦(網址:http://www.zhuaxia.tom)。在線注冊一個賬號,即可享受RSS閱讀器帶來的便利。訂閱博客或者新聞網站的方法是:在提供RSS輸出的網站上一般都有RSS、XML這樣的橙色小圖標,這些小圖標一般鏈接NRSS地址,也就是所說的頻道地址:鼠標點擊小圖標,復制地址欄鏈接地址,或右鍵單擊小圖標,選擇“復制快捷方式”,就獲取了這個網站的RSS地址;再把這個地址拷貝NRSS地址框就可以直接訂閱這個頻道。這樣以后只需要登錄在線RSS閱讀器,便可在此獲取由自己訂閱(收藏)的Blog或新聞網站的更新信息。
篇6
關鍵詞:遷移;整合;聯想;拓展;頓悟
中圖分類號:G633.3?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137-02
“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某種意義上說通過“教”就是要使學生達到布盧姆所提出的“為掌握而學”的遷移目的。所謂學習遷移,就是原有的認知結構在新條件下的重新建構,重新建構的過程中涉及知識的意義與應用范圍兩個方面,通過知識意義來促進對知識的應用。所以學生在閱讀寫作中能成功進行學習遷移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若通過知識之間的相關聯系和相互整合讓學生學會類比遷移,那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類比遷移理論的具體運用。
一、縱橫采擷,整合文本
奧蘇伯爾研究發現:在學習新的知識點時,若提供的相同例證太少,學習遷移的效果就差。心理學的研究也說明,孤立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系統化了的知識相對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能對教材縱橫采擷,優化組合,進行橫向縱向的聯想類比,就可以提高原有起固定作用的知識點的清晰性和穩定度,從而使學習全過程保持積極的學習定勢,使學生提高解決相同類問題的能力。
蘇教版教材分冊次按單元縱向安排教學內容,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統籌規劃”,要改變傳統的單篇教法,以單元為教學單位,將單元中的同類例子作比較分析,做到融會貫通;橫向分析各冊及各單元的聯系,必要時根據文體、風格等知識點的相近性對教材內容重新取舍組合,做到觸類旁通。
以必修五的“直面人生”單元為例,專題分為三個板塊:“生存選擇”、“真的猛士”和“苦難中的尊嚴”。三個板塊互相補充,層層深入,形成一個整體。本專題內涵可整合為正視人生的苦樂順逆,勇于面對生活的選擇和考驗;提取類比遷移的關鍵詞:苦難。所以我把必修一的第一單元內容也一起融入這個單元的教學設計。“生存還是毀滅”,史鐵生的苦難是可感的,但真正能做選擇的只能是他自己,哪怕他的母親也只能做一個默默的“旁觀者”,當然,最后史鐵生選擇了“直面人生”,而且成功叩開了寫作生涯的大門;底層的老藝術家貝爾曼先生的苦難是現實的,但在熏天的酒氣中,陰暗的潮氣中,生活還得繼續,但他選擇了一種壯烈的“毀滅”――用畢生的杰作挽救了年輕姑娘瓊珊的生命;既聾又啞,海倫凱勒的苦難是悲摧的,但她選擇了做生活中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而且走出了人生的精彩和輝煌。而勞倫斯筆下的“鳥啼”不正是受著苦難的蕓蕓眾生的寫照嗎?人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不僅要面對死亡而且必須要承受死亡的一個苦難歷程,但鳥兒依舊高歌,我們的人生也得一路歌行!這樣通過已有的知識和這個專題內容的融合可以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相關聯想,拓展文本
這里我提倡語文教師必須做一只“獺”,一只“祭魚的獺”,做一只勤奮又挑剔、敏銳又靈活的獺。獺是一種喜歡吃魚的動物,在驚蟄時節,經常將所捕到的魚擺在岸上,古人覺得這情形很象是陳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就稱為獺祭魚或獺祭。后來,有人用獺祭魚來比喻寫作上的喜歡翻書用典。據說李商隱作詩必大量地用典,每每將一大堆古籍擺至案頭,就如水獺祭魚。做一個語文老師就需要眾多的“魚”,來充實豐富并拓展我們的文本,且多多益善。至于如何“吃”,是整條魚生吞,還是啄兩口就棄之,這都不是很重要。關鍵是“有魚”你上課才會“有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掉書袋”,語文老師就是要把我們的“書袋”擺動起來,在“本”的基礎上展開相關聯想,使各種各樣的“魚”游入書袋,這樣才會信手拈來,有的放矢。通過老師對相關知識的的拓展,引導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合理聯想,在短時間內快速建立知識之間的溝通與內在聯系,這無疑會起到加深對所學作品的理解,提高文學欣賞品位的作用。
譬如在講授上面“直面人生”專題時,我還不吝時間向學生詳細介紹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名人傳》由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人的傳記組成,三人的人生都充滿了種種艱難和挫折,但三人始終都未向命運低頭,直面人生,乃至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地抗爭著,最終分別在音樂、雕塑、文學方面成就了不朽的篇章。其實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在如今這個絕大多數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中三位巨人的生涯無疑是我們現代人的一面明鏡。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也許這對我對學生都不啻為一種精神上的“洗禮”。
我們還學習了王蒙的《人生三境》,也許不是偉人的我們更多地處于“俗境”之中,但我們可以努力去奮斗使我們的人生變得“不俗”。另外,我還推薦了我自己很喜歡的兩本書:《飄》和《平凡的世界》,讓他們通過熟悉一些經典人物的經歷去認識到苦難的多樣化表現和思索人生的意義,并思考如何來走好自己的人生。
三、類比遷移,創新文本
類比遷移是對相關知識點作橫向縱向聯想和比較,把某一知識點的某種特性遷移、融合到另一知識點上去,或者從某一知識點升華出另外新的知識點,從而使新舊知識之間形成內在聯系,實現知識的系統化,以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成功遷移。所以在具體的閱讀、探究和寫作中,我們要在已知和新知之間架上橋梁,激活已知的知識點,來達到“頓悟”。用格式塔心理學家的觀點來講,遷移的關鍵就是學生頓悟兩種學習情境的共同關系,所以教學中要激活文本知識,啟發和激勵學生更快更準地找到“頓悟”的那個點。
如遲子建的《暮色中的炊煙》一文,其中有一考點是:文章記敘了一個俄羅斯老太太在中國的悲劇命運,為什么以“暮色中的炊煙”作標題?由“一個女人的悲劇命運”,相關聯想到《祝福》中的祥林嫂,激活已知文本做類比分析:本文開頭三段均重點描述暮色中的炊煙,又以暮色中的炊煙作結,中間俄羅斯老太太的死也是通過暮色中的炊煙來發現的;《祝福》與之何其相似,始于祝福,結于祝福,文中又提到祝福。答案從遷移中至少可明確:“暮色中的炊煙”是本文的線索,暮色中的炊煙寧靜祥和的氛圍反襯了俄羅斯老太太的悲劇性。當然這個頓悟點可以是我們以前學過文本的主要內容,當然也可以是類似的時代背景、作者風格、寫作手法等等。
我們最好教會學生能“隱性地獺祭魚”,能活學活用,不生搬硬套,把自己的學習與現成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眼光要犀利獨到,胃液要豐富,要善于吸收消化,能化腐朽為神奇,用他人的思想印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地拾人牙慧,這樣也就達到了遷移的上乘境界,學會了創新。如高考作文中,以“幸福生活與思維方式”一題,滿分作文《哀痛者與幸福者》就是由《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演繹而來,“他人期望與自我認識”一題的滿分作文《獨上高樓》就選取莊子、李白、陶潛的歷史人物的故事闡釋了古人對生命價值的看法及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論述了古人張揚的個性。
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立足課本,注重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和類化,對我們課文中優秀篇章文段的藝術技巧、表現手法、結構思路等要講“精”;同時要拓展文本相關內容,要針對性地設計較典型的遷移訓練,要講“活”。
總之,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類比遷移法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鄺廷舜.從頓悟談學習遷移[J].教學與管理,2009,(9).
[2]潘大勝.巧用比較 增強文學鑒賞能力[J].貴州大學學報.
篇7
開放式教學實踐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教學中,通過基礎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設計等實踐環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基礎實驗課中,要注意驗證性實驗內容與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的合理搭配,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提高學生觀察現象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模電實驗,前期以讓學生熟悉儀器儀表的應用為主,多安排驗證性的實驗。中期,在學生完成驗證性的實驗內容后,逐步增加學生獨立思考設計的實驗。實驗后期,以綜合性、設計性內容為主,教師重點講解儀器使用、設計要求。通過層層深入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的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課程設計、綜合設計實訓環節中,設計選題采用教師出題與學生自擬相結合的方式。根據選題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每個選題的學生數量,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工程設計意識。教學前期,以講授設計思維、設計方法為主。中期,重點培訓學生的軟硬件系統調試能力,培養工程實踐意識。引導學生針對設計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運用所學理論進行科學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后期,組織學生進行集中討論,分析總結各個選題設計的優缺點,讓學生之間分享設計經驗,提高實踐水平。
2校企合作,共建開放式實踐教學基地
創新實踐教學基地是開展電子創新教育實踐的關鍵。建立電子專業實踐基地,學校不但要提供場地,配置一定數量的電腦、電源、信號發生器、示波器、電路板制作機器等基礎設備,還需要提供各類實訓耗材和開發板。由于地方高校辦學資金不足的劣勢,完全依靠學校長期投入,難以保證實踐基地良性發展。學校人才資源豐富,資金不足;企業擁有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但缺乏專業的人才。校企合作,可以發揮兩者的優勢,實現雙贏。企業為學校提供專業設備、師資培訓、學生頂崗實習甚至就業等支持幫助。學校根據企業的用人要求,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優先為企業提供零適應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2010年,我們與廣州周立功單片機有限公司合作,啟動“電子‘3+1’創新教育實踐基地”,企業為我們提供單片機、嵌入式系統開發板和開發工具、培訓教材,并且組織專業教師和優秀學生到企業培訓以及實習,大大提升了實踐基地的軟硬件能力。
管理上,實踐教學基地采取教師引導為主,學生自主管理為輔的方式。選拔責任心強、創新能力高的學生協助教師管理實驗基地日常事務,既可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保證實踐基地每天的開放時間,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地為實現實踐基地的工作目標而貢獻聰明才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骨干的工作能力。學生通過申請,進入創新基地后,輔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設計目標,并進行定期檢查考核。每個學期通過組織專業技能設計創新大賽,吸引各個年級的學生熱情參與,選拔一批有創新潛力的學生到創新實踐基地進行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集訓。開放式創新實踐基地是廣大有創新能力的同學施展才華的大舞臺。經過集訓的學生,通常會成為周圍學生學習的榜樣,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電子技能實踐創新活動。實踐證明,對應生源質量相對差,設備比較落后的地方院校,通過建立開放式實踐基地,先選拔部分有潛力的學生進行集訓,再由這些學生去帶動周圍更多學生參與技能實踐創新活動,有利于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學風建設往良性方向發展,提高創新人才素質。
3開展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組織各類科研項目申報工作
我們以創新實踐基地為依托,開展電子設計競賽的人員選拔、培訓工作。以競賽為契機,進行教學實踐改革,培養學生的工程設計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實現創新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行電子創新教育實踐探討以來,電子系學生在參加國家級與省級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物理實驗設計大賽中獲得國家二等獎1項,省一等獎10項,省二等獎12項,省三等獎25項,優勝獎若干項的好成績。對剛剛升格本科又處于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地方高校來說,在參加全國、全省性這樣大規模、競爭非常激烈的競賽活動中,能獲得這樣的成績,可以說取得了很大成功。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是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2011年以來,以創新實踐基地為依托,學生在創新創業項目申報中,獲得了國家級項目一項,省級項目五項,校級項目15項,累計科研經費達8萬元。科研項目數量在學校名列前茅。
4結束語
篇8
1.1CDIO教育模式概述
20世界80、90年代,高校工程專業所培養的畢業生難以適應現實工業生產的需要,使工業界逐漸意識到高等教育脫離實踐這一問題,直接教育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現今社會教育的發展需要。迫于這種形勢,2001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其他三所著名高校,共同開發的一種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實施體系CDIO。CDIO教育模式旨在培養具有知識體系健全、雙基扎實、工程業務水平高以及道德高尚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師。
1.2CDIO教育模式的應用情況
在國外,根據不同學科領域的要求,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且形成了一些特色CDIO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首先應用于麻省理工學院等4所高校的機械系、電氣系。緊接著得到其他發達國家的認可,并且根據自己的情況開發出適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培養科學基礎知識扎實,工程能力過硬的現代工程師,提高國家科技競爭能力。在國內,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01年由北京交通大學主辦,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汕頭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高校協辦的“2011北京CDIO區域性國際會議”稱中國共57所高校開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試點工作,且已取得較好的成果。例如:汕頭大學已根據自身教學情況以及資源,提出一種以工程設計為導向,以培養個人能力、團隊能力和系統調控能力為主要目標的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汕頭大學這種教育模式并不是發達國家CDIO教學模式的復制,而是吸取原有CDIO教育模式的經驗精華之后,創立的屬于汕頭大學自己的工程師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具有自己的特色,更符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情況。同時,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被應用于具體專業,例如: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基于TOPCARES-CDIO工程教育理念,對專業設置驅動因素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已有專業設置模型,應用魚骨圖的設計結構,引入模塊化理念,突破固定維度限制,設計出魚骨型專業培養方案設置模型。回顧國際工程教育改革背景,從哈爾濱理工大學工程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出發,結合校情,基于我校的物理專業的現況,以國外先進的CDIO教育模式為指導,借鑒國內的CDIO實踐措施,建立起自己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2物理類專業現階段的教育教學情況分析
第一、在大學物理類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學量,進而忽視了其科研與辦學的能力,這樣就阻礙了大學在教學質量、科研成果和學校規劃方面的發展。第二、學校的發展未能與社會同步,學校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更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校四年學習過程中,過多的學習科學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實踐環節,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工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而這與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工程性人才是相悖的。第三、過分強調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人文科學的重要作用,致使培養來的學生丟失了傳統文化,喪失倫理道德,成為“有才無德”之人,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然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遠遠優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它擁有一套完備的教學框架,有自己的教學的大綱以及教學宗旨。首先,以德為本,培養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人;其次,以學生自學為主,幫助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以及精湛的技藝,幫助學生開拓自己的創新能力以及認識自己潛在的價值;在此基礎上,在人才培養中將教育過程與實際工程領域具體情境結合,培養“德才兼備”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師。因此,我校物理類專業可依據經典CDIO工程教育模式,構思適合自身情況的教育模式以及培養方案,以彌補現階段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科發展,適應社會發展。
3構思基于CDIO模式的物理類專業教學培養方案
3.1科學理論基礎的學習以及考核制度
根據大學生教學大綱指示,為完成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任務,有關學生科學基礎知識的學習當實施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答疑解惑為輔”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模式。第一階段:首先由教師對相關學科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并制定學習計劃,然后將學習知識點以及學習計劃分發到學生手中,由學生自行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記憶、理解),最后由教師編輯題庫,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考核,考核結果分為優、良、中,不合格4個級別,不合格者則不得進入下一學習階段。第二階段:首先由教師劃分制定不同的知識模塊,完成由同學選擇自己喜愛的知識模塊進行系統研究,挖掘知識深度,再由同學針對已學習的知識模塊進行答辯,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重點講述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以及相關知識的聯系性,最后由老師對其的答辯進行點評,提出今后的學習研究重點,并且給予答辯評價,并且此過程為循環過程,要求每個同學依次掌握不同的模塊。第三階段:基于第一以及第二階段的學習成果,教師評定出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不合格3個級別),成績為優、良者方可參加相關的科技競賽、科研項目,并且科技競賽與科研項目的成績可以轉換成一定的學分,對于在科技競賽以及科研項目中表現突出的同學,學校可以對其進行精英式培養,作為學校、社會以及國家的儲備人才,為進一步培養優秀人才,奠定基礎。第四階段:僅僅經過以上3個階段的培養,只能在專業技術方面對一個人有一定的提高;然而,這并不能使一個人在德行方面有所提高或蛻變。因此,對于基于CDIO模式物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還需要新階段的鍛煉與培養,并且這個階段勢在必行。基于本校的特殊情況,應采取以下方案,來對學生的德行方面進行一個積極的考量與培養:首先由學生在年終進行自我評價,尤其是德行方面的表現進行逐一評價;接下來有輔導員、班主任以及一名任課老師給出相關的綜合評價,最后由專家評論組對學生的德行給予中肯符合實際的評價。同時,將這次的評價結果告知學生,以便學生明確以后努力的方向,彌補不足,完善自己。
3.2科學理論學習與科技競賽相結合
在夯實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對理論分析、計算能力要求比較高的競賽,比如:哈爾濱理工大學學術物理競賽,全國大學生“高教杯”數學建模競賽等。通過這類比賽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比賽過程中,可以將學習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理論知識應用其中,使同學們對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有一個新的認識。并且通過競賽可以帶動、檢驗基礎知識的學習,讓同學體驗到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釋現象的快樂,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術修養。在我校近期舉行的《哈爾濱理工大學首屆物理學術競賽》中,參賽隊員在比賽過程中得到鍛煉,掌握設計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由教師結合比賽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以及學生的比賽結果基于一定的評價分別為(優、良、中、差)。此評價結果計入學生的期末總評成績。
3.3科學理論學習與科研項目相結合
在進行上述2個環節之后,接下來的環節要注重科學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以及交叉學科知識的運用,根據哈爾濱理工大學的現況,采用工程項目育人還是可行的。首先由教師進行交流、討論,針對學科特點以及知識進行構思,設計出覆蓋知識面廣、切實可行的不同類型的工程項目;接下來由同學們進行自由組隊,進行選題;然后,開展團隊合作,對工程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進行實驗驗證亦或制作出作品;最后由專家在組織答辯,學生的作品以及研究方法進行評價。比如,我校近期開展的《哈爾濱理工大學首屆物理實驗演示儀器競賽》,這個活動激發大學生對大學物理的興趣,培養大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科學的研究方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進行實驗研究的能力,并且對于改進我校的實驗演示儀器作出了貢獻。
3.4橫向學習要與縱向學習相結合
在3.1、3.2以及3.3中擬定了具體的基于CDIO模式的物理類專業教學培養方案以及實施方法,本節將從一個高的層次來看待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學習不僅僅是單一方面的橫向學習與縱向學習,而是二者的有機結合。縱向學習,能夠解決一個問題的“然”與“所以然”,能夠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但是對于與這個問題相聯系的事物卻沒有詳細的了解,從而限制了人思考的角度,沒有全局的意識;然而橫向學習,能夠擬補這一缺憾,從類比、相似以及反推的邏輯思維來闡釋同一類問題,這從通俗的層次傳授了方法論與邏輯學知識。這樣,基于橫向與縱向學習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僅僅培養了具有較高等技術的工程師,更是培養了有思想的較高素質工程師。
3.5校內學習與社會實踐學習相結合
綜上提出的4個方面,僅僅是依托于學校固有的教學資源,開展的培養提高學生能力的項目,然而這些項目卻與實際的社會生產創造需求脫軌;雖然它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專業、道德水平,甚至說是綜合素質,但是離高水平一流的工程師還有一定差別,有一段距離。為了彌補這一差距,還應進行以下三方面的改進:第一、學校除了在充分利用現有固定可見教學資源的基礎之上,還應該發揮學校各種潛在的能力,挖掘一定的社會資源,比如:在專業技能培養方面,應注重與科技公司,生產工廠等建立聯系;在社會公德、道德培養方面,應注重與一些敬老、養老院或者與志愿者相關的部門單位建立關系等。第二、學校在挖掘這些潛在的資源之后,應將學生定期派遣到對應單位,進行短期、長期等時間不等的培養與教育,與這些單位共聯合,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出努力。在培養過程中,所涉及的培養內容,無需拘泥于形式,可以是實踐操作、工程技能培訓、講座、交談會、茶話會、素質拓展以及其他的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活動。第三、在完成以上相關活動后,每位同學都需要進行答辯報告,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包括表現突出以及不足兩方面,以及自己在整個培訓過程中自己的收獲;除此之外,學校與相關參與單位應該組成專家評審團,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客觀可行的綜合評價,主要包括專業技能的提高以及道德修養進行點評,給學生提出合理、公正、客觀努力方向,使得學生想優秀、甚至是杰出的工程師買進一步。
4結語
篇9
1.培養目標不明確
培養目標是各級各類學校根據其自身性質特點對培養對象的特殊要求。藝術類院校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選拔培養專業技能優秀的人才,以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為主,所以以往的音樂藝術類專業招生時對學生的大學前的專業教育要求比較高,學生上大學之前就要求要具備一定能力的專業要求,并在考試中經過層層篩選,最后擇優錄取。而師范類學校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了培養合格優秀的音樂教師,要求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高師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學生畢業后能夠擔任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及藝術實踐的指導。教育的出發點就是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授課特點,理解教學內容和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但是目前高校師范類音樂專業仍然大多都是沿用專業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往往只重視自己的主修專業課而輕視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尤其是技能專業方向的學生,相當一部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性雖然很強,但是知識技能結構單一,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嚴重脫節,不能夠將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轉化為教學行為方式,這就違背了音樂教育本來的目的。比如說在即興鋼琴伴奏方面,很多學生都是有很大欠缺的,有些學生或許鋼琴功底并不差,但是在應聘的時候卻連一首很簡單的小歌曲都不能伴奏。現在的中小學音樂課最主要的還是對學生音樂愛好興趣的培養,要求教師掌握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學校對教師的專業課水平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求教師對只要跟音樂類相關的學科聲樂舞蹈、合唱、器樂等都應有所了解,所掌握的知識并不要求樣樣精通,但知識結構必須多元化。這樣一來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就無法勝任學校多元化的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也是音樂師范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2.“教”與“學”的態度是關鍵
首先,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隨著辦學層次的提高,要求高師音樂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教學能力,還要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和科研能力。高師音樂教師(特別是技能技巧專業教師)不同于其他專業教師,他們除了與其他專業教師所共有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知識以外,還有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訓練才能使專業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但是,由于擴大招生規模,學生人數劇增,教師課時量大大增加,造成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使很多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認真備課,因而不能認真搞好教學,只能應付劇增的課時,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而且,現在在高校中的科研及數量也都直接跟教師的工資獎金掛鉤,有的教師為了搞科研、寫論文,在教學上馬馬虎虎,應付教學,也會影響教學質量,有的即使論文出來了,也像空中樓閣、紙上談兵,離教學實際越來越遠。音樂界還普遍存在對于學習上實行一對一單人授課的小課形式,音樂類教師普遍都帶有一些私人學生,而且上課費用不低。一些學校教師待遇比較低,教師上一節學校計劃任務內課的課時費要遠遠低于上一節小課的課時費,巨額差距之下,教師難免在學校工作與私人上課之間產生時間上的矛盾,違反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教師道德規范。這也是某些教師對上課懈怠的一個原因。其次,學校教育是以“金字塔”式的等級制度為主,以往高校的音樂專業由于招生規模小,有名額限定,所以對考生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如今,高師音樂專業也同其他藝術類高校一樣,擴大了招生規模,這樣在招生錄取的時候生源的質量就免不了要降低一些。而且在高考中藝術類對于文化課的要求比普通類高校分數線要低得多,一些考生為了走捷徑考上大學,在專業課上經過幾個月的突擊可能就能考上高師音樂院校,但是這些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都相對會差一些,對音樂的接受能力和悟性也比較低,這樣就給高校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結合國外音樂教育對比
國內外雖然都有高師音樂教育,但二者的教育卻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筆者將從教育思想及培養目標、培養體系、教育方法和實習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分析。
1.教育思想及培養目標
當今社會,很多國家都已經改變了以往那種把音樂知識技能作為音樂教育首要目標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更強調音樂興趣愛好與審美培養,強調通過音樂教育開發人們的創造潛能,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這種思想已經從“通過教育學習音樂”轉變成了“通過音樂進行教育”,開始強調“人”的主體作用。因此,對高校音樂類師范生的培養目標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開始重視師范生專業就業的針對性。例如,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非常重視學前和小學的音樂教育,他們的高師院校分別開設了學前、小學、中學三級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目標較多,更有針對性。我國目前全面提倡素質教育,提倡人的身心全面發展,對音樂教育也從只關注知識技能轉向不僅關注知識技能,而且重視情感、方法等,這是音樂教育思想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還是有一定的折扣性,當前社會現實仍是側重于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僅限于“公開課”“精品課程”中。在這種形勢下,中學的音樂課幾乎是可有可無,所以學習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找到對口工作的幾率較低,為保證招生數量和畢業生的就業率,學校只好另外培養一些非師音樂學生,以適應社會的就業趨向。這種教育目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脫離了教育的目的。
2.音樂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活動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國外音樂教育法比較著名的有德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法”和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即興性、靈活性和創造性,能夠發散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創造力。“柯達伊音樂教學法”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課程的經濟實用性,教師只用一個音叉就可以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用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教育。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課堂上完全是一種枯燥乏味的說教,晦澀的樂理知識絲毫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教育技術的現代化雖然為音樂課堂提供了豐富的視聽元素,但是若是使用不當,依然無法調動學生的情緒。尤其在高校,更有些懈于工作的老師干脆不再備課,上課就只給學生們放視頻,這無異于“放養式”上課,等于讓學生“自生自滅”了。高校音樂類師范生承擔著全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重任,他們所接受的學習方式方法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效果。
3.培養體系
國外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大多出自綜合大學師范學院的音樂系。在德國,高師音樂教育被分為三級,學生按所選的級別分別學習教授小學、初中、高中的音樂教育課。大學畢業后要實習并參加培訓班兩年,之后還要通過國家二級考試,才能申請教師工作。在美國,學校規定學生學習時不分級,而是把大學第四年的全年都用于實習,以提高實際能力。凡是選擇中小學音樂教育職業的畢業生都必須經過國家教師資格考核,取得該方面的證書后,方可到相應級別的學校執教。這種國家考核的內容由個人素質、音樂專業能力、教育專業能力三大類組成。比較之下,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來源則途徑較多。本科、大專、中專都有,所學知識的深度、廣度、側重點都不同,教師對基礎音樂教育的認識以及水平相差很大;另外,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從業資格考核過于簡單,忽略了較高的專業素質要求,這不利于激勵高師學生刻苦學習,更不利于高師學生除音樂以外的其他知識體系層次的提高。
4.實習問題及從業資格
國外高師教育非常重視實習環節。在德國,畢業后必須實習兩年;在美國,大學的第四年幾乎全部是實習。而在我國有很多高師院校往往都比較忽略實習這一重要過程,都只是走個形式,學生在實習時候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有效解決,實際教學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實習方面,國內的高師教育需要在時間以及質量上進行調整。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提高國民素質的偉大使命,國外很多國家關于教師的資格考核資格要求非常嚴格。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對從事音樂教育的資格考核制度是很嚴格的,除了精通主修科目外,還要至少精通一種樂器,以及能夠組織大合唱及小型音樂活動,并能很好地講授課程、很好地了解學生和與學生溝通等,重視音樂教師知識掌握程度的多元化。若達不到要求,學生即使畢業了也會拿不到從業許可。而在我國,由于社會上缺乏類似的嚴格考核,學生是否合格由學校說了算。這樣一來,學校培養學生就像工廠生產的產品,如果檢驗標準和是否合格都由自家決定,標準當然就低了。
研究對策
篇10
1.1教育研究意識現狀
師范生的科研意識主要指的是他們在主觀上有沒有開展教育研究的愿望,包括對教育教學中問題的發現與探究,其主要體現在學生論文的選題上,教育研究類論文的數量,往往體現出該院(系)整體師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但近幾年來,畢業論文質量逐年下滑的同時,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師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素質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嚴重偏離培養“教育研究型”師范人才的目標。以韓山師范學院生物學系為例,本文對近三屆(2010屆-2012屆)師范類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情況作了簡單統計:近三屆的師范類畢業生總共有340人,在論文選題上選取教育研究類的共有25人,占三屆師范生比例的7.35%。因此,從整體而言,其學生的教育研究意識還是相當薄弱,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善于發現與探究,缺乏對教育研究的興趣與愿望。
1.2教育研究素質現狀
良好的教育研究素質不但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具有及時發現、科學分析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必須具有收集資料和信息處理的能力、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創新精神等等[5]。但目前很多師范生,缺乏作為一名未來教師所必應具備的教育研究素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寫作基本功不夠扎實。表現在有的論文中心論題不突出,論文結構不合理,缺乏基本的邏輯層次,思路不清;遣字造句的能力差;二是,收集和整理各種文獻資料以及信息處理能力不強。具體表現在缺少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造成缺乏第一手資料,沒有寬闊的資料收集來源,且引用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科學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
2提高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加強教育研究類論文指導
盡管不少高師院校十分強調要提高師范畢業生的教育研究能力,鼓勵并加強師范畢業生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撰寫,但是并沒有落實到實處,以致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其主要原因有:1)學院政策上偏差,每年每位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研究經費只有區區幾十元(有的院系甚至沒有),要對師范生進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訓練,的確有點困難;2)傳統的高等師范院校在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上存在著重基礎知識教學、輕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現象;3)在校師范生缺少教學實踐經驗,盲目地進行教學研究,容易出現脫離實際,流于資料堆砌的現象,而進行學科專業類畢業論文,他們都有模可仿,有的甚至做做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再將同類例文的數據修改并將其注釋略作改動,即可成為自己的畢業論文;4)在高師院校中,老師缺少面對中學的專業教育研究類課題,大多數的教學改革課題都是針對高校課程,學生參與度不高;5)許多老師帶學生做畢業論文,所給的課題基本都是該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甚至是其所持有研究項目中的子課題,學生所做的研究有利于他們的課題研究,故而大多數老師不愿帶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顯然,傳統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及培養目標已無法滿足基礎教育對“教育研究型”師范人才的需求,高等師范學院應以培養“教育研究型”教師為目標,及時地調整培養模式,特別是在畢業論文上,應加入、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指導,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努力培養學生教育研究的能力及素養,為其從教后的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基礎,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
3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實現途徑
針對畢業論文是對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集中體現,是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個重要培養途徑。接下來本文探討如何對畢業論文進行改革,以達到提高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以生物學系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為研究對象,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革:
3.1畢業論文方向內容改革
擴大師范生畢業論文研究方向,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鼓勵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同時,予以一定的要求。對有能力帶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老師做出硬性規定,規定其至少帶4位學生做教育研究類課題,而對每屆師范畢業生硬規定至少要有50%的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有的學生要考研,因此其畢業論文方向可選學科專業類的)。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面對中學的教育研究類課題,自主發現問題并作出選題方向,盡可能滿足自身作為一名未來教師的需要。
3.2畢業論文方式方法改革
以往的畢業論文絕大多數是學科專業類論文,因此其論文形式比較單一。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這種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已無法滿足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應拓展畢業論文方式方法。師范生在撰寫畢業期間,應積極地走出實驗室,到教學一線去開展畢業論文,學校為此應該多與中小學合作,建立長久的見習實習聯系,讓學生能在做畢業論文時,有學校可去、有對象可研究,學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母校開展研究。鼓勵學生在教育見習和實習中開展畢業論文,實習中或見習的學生就是師范生完成教育研究最好的研究對象(在我們從業之前)。在見習、實習等教學實踐環節中,將課堂所學的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以此作為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成果形式也應該多樣化,除了撰寫論文之外,還可以將制作的優秀課件、優秀教案、優秀教具作為畢業論文的成果,但必需附上一定字數的說明。優秀的課件、教案或教具,不僅展示出作品本身的內涵,更是學生對課程深入了解與剖析的體現,只有具有較好較強教育研究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想象,展開思維,制作出新課標改革下適用于面向新時代學生中學課程教學的課件、教案、教具。因此,應鼓勵學生針對中學課程教學,進一步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制作相關優秀課件、教案、教具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的成果。對畢業論文成果是課件、教案形式的,應以一定章節的課程量制作。而教具應是以某一知識框架內的所有相關可行可用教具或模型。在質的要求下,對量進行一定要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教育研究,而不是給學生逃避進行其他繁難畢業論文提供便利或途徑。
3.3畢業論文考核方式改革
針對畢業論文方式方法的多樣化,畢業論文考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學生完成初步的畢業論文初稿后,經指導老師審查,再進行相應的修改。而以非論文形式作為成果的畢業論文,也由指導老師審查,以及有經驗的教師或相關人員給予意見后,做出完善和修改。對于學科專業的畢業論文應由學科的資深教授組織團隊進行審核,再給予評價;而教育研究類的論文應由從事教育研究的專業教師進行審核并給予評價。從而確定優秀畢業論文的選取與確立。除此之外,在答辯方面,對每種形式畢業論文的答辯,應由相應資深教授主持并當任答辯審核員,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畢業論出審核考察并給予建議和補充,尤其是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更應如此,學生可通過老師們所提的問題和所給的建議作進一步的探究,不至于因為畢業論文的完成而停止了對教育研究的進行。
3.4畢業論文管理制度改革
改進傳統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從院到系再到導師,再由導師到學生,建立“院-系-導師-學生”四者于一體的管理模式,相鄰兩者相互監督,導師應定期對學生畢業論文進行指導和指正,學生應多向導師請教與探討。每篇畢業論文,導師應不低于10次指導次數,做畢業論文期間師生見面不低于10次。學院(系)應對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學生給予經費,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給予發揮,為學生聯系中學以便開展研究。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政策上也應有所傾斜,放寬學生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優秀畢業論文名額和獎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選擇教育研究類課題作為畢業論文,為其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