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06:35: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文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現代文學論文

篇1

1.1現代文學教學方式生硬

當前現代文學的教學方式仍以老師傳授、學生聽為主,老師生硬和晦澀難懂的言辭嚴重影響現代文學教學質量。我國高校現代文學老師在進行授課時應該避免炫耀深厚的文學功底,應該用樸實易懂的講述引導學生進入廣闊的文學作品之中,對于一個剛剛進入高校的學生,其認知能力和社會閱歷是有限的,所以老師需要給予很好的引導。另外就是有的高校現代文學老師沒有全面、深刻領會到現代教學的實質,過多強調“認識論”,忽略了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強調說教,淡化了現代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和學生的想象力,說教式的授課使得課程變得沒有生氣,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想象力,長此以往,學生對現代文學的熱情自然會降低。

1.2學生缺乏對現代文學的興趣

當前社會十分浮躁,學生急功近利。高校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大多以就業為導向,其判斷一個專業好壞并不是處于自己愛好,而是為了畢業后謀取一份不錯的工作。現在市場對中文學科專業的學生需求較少,中文學科的大學生就業壓力巨大,這樣的學科就成為了冷門學科。即使是就讀于中文學科的高校學生,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熱衷于考取計算機、英語或者其他專業技能證書,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興趣不大,在課余時間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閱讀現代文學作品,即使專業課程也是為了應付考試。

2我國現代文學教學對策

2.1提升學生處世能力

教育的本質是對人進行教育,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充實,我國現代文學教學亦是如此,然而現在的教育體制卻忽視了對人的教育,重視專業知識的教授。現代文學教育要解決的問題是通過教育來培養什么樣的人,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程學會做人處事。文學所涉及的面十分廣泛,包括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等,它是人生經驗、社會經驗、情感經驗、藝術經驗、生活經驗的結晶。

2.2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提升在校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它通過對美的鑒賞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培養和鍛煉學生鑒別、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現代文學是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等的結晶,教師可以通過現代文學的講授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不等于專業知識的灌水,而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文學感覺,讓你徜徉于文學作品中,自己去領會其中的美,老師需要做的是通過合理授課方式積極引導。為了達到好的效果,老師不僅僅需要對文字和字句進行透徹的分析,還需要引領學生挖掘文章中深層次意味,即對“言外之意”、“景外之景”的感悟。把審美教育與我國現代文學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挖掘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審美因素,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現代文學教學中融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無疑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有著良好的文學基礎,把個人對文學的興趣、感覺、熱情等盡情發揮、展現出來,通過自己對文學作品的領悟去感染學生。

2.3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為了提高現代文學教學質量,應該讓該課程與寫作結合起來,通過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來提升教學質量。現代文學教學不僅僅需要學生理解文學作品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還應該要求學生從寫作學視角闡釋現代文學作品的內容,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觀點通過寫作表達出來。

2.4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篇2

文學作品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因此,文學作品就匯集了特定歷史背景下創作人的認知與情感。基于此,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與賞析不能僅僅停留在表象,要遵循認知與情感相統一的原則,站在創作者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去賞析。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立足于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站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去領悟,感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從中獲取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價值的啟迪,讓學生真正領悟到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領悟到文學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和意象。

二、現代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的新方法

(一)提供文學作品相關的背景知識,增強學生們的領悟能力為讓學生更好地對現代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與此文學作品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在了解特定作者背景和歷史的情況下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學習。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文學作品的作家著手,讓學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以及作家所處的時代以及創作風格,體會到作者創作文學作品時的思想感情以及寫作意圖,從整體上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刻的領悟。在提供相關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刻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讓學生學會對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流露的作者情感進行剖析。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現代文學作品的特點,采用提問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去思考。這種提問的教學方法可以在現代文學作品閱讀前先設置問題的方式,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邊閱讀邊提問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在閱讀結束后進行提問的方式。通過這種問題教學法來培養學生對現代文學作品的領悟能力。

(二)研讀文學作品,為深刻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打下基礎所謂研讀文學作品,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通讀文學作品,理清文學作品的思路,體味和推敲字、詞、句在文學作品中的特定含義。在閱讀階段,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尊重文學作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層次性的引導。研讀階段的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要讓學生弄清文學作品中字、詞、句以及段落的使用情況,學會品味詞匯,琢磨語句;二是要對文學作品的作者出身、經歷進行了解,并且需要弄清楚文學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三是要讓學生弄明白文學作品的創作風格、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精心地去研讀文學作品,才能夠為深刻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打好基礎。

(三)深刻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刻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是文學作品閱讀的最終結果,也是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的最重要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文學作品中所蘊藏的人文精華,啟發學生對其進行思考。對文學作品能夠進行客觀的評價,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景能夠說出自己的感悟。針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教師應該提前設計好課堂討論的主題,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并對討論的結果及時地加以總結、概括、評價。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觀點,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提高學生對現代文學作品的領悟,讓學生自主地去感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

三、結論

篇3

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素養是指在中國現代文學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一種處理問題的習慣或思維方式。作為一種修習涵養,它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中國現代文學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學科素養屬于專才的培養,表現上更接近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學修養。學科素養必須有科學、健全、合理的學科成分,所以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素養也與“四基”對應,體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四個方面。現代大學教師有“‘教學自由’和‘研究自由’的權利,求取新知的學生則擁有‘學習自由’的權利。”不同于初等教育,學生在大學的學習主要表現為自學,中國現代文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就以教師指導下的自學為主,這是盡可能為學生爭取“學習自由”的權利。與中國古代文學一樣,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基本能力主要是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生通過大量的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各種文體的寫作使自身能力提高。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技能,通過不斷實踐,基本經驗也就漸漸積累起來了。對于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成分,如果說上述三個學科成分的形成主要依靠學生自學的話,那么基本品質的養成則更多依靠教師有意識、有計劃的引導和培養。基本品質的養成關鍵在于學生對學科的主觀認可和學習樂趣,重點是對學生學科興趣的培養。對于學生,“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為他的愿望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在高校中國現代文學教學中,還原文學現場的現場教學模式就是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科基本品質的一種有效教學途徑。

二、回歸文學現場教學模式

所謂回歸文學現場,是指最大程度地“觸摸到文學的‘原生態’,貼近活著的文學與文化史”,將回歸文學現場引入教學,有利于學生身臨其境地走進文學的文本世界,通過理清作家的精神脈絡使文本世界和現實世界產生“交集”,沿著作家的精神路線和生活中的實際路線來體驗作家的感受。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還原是一種重回,其目的在于以此來幫助學生對某一作家、社團、流派的成長,某一文學現象的發生,某一文學場域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不同于文學史表述的深層理解,進而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在現代文學史上,許多文學現場都承載著作家的生活記憶和文化記憶。個體生命經驗是作家初入文壇的主要創作素材,這些文本中的生活記憶在作家的生活居所等文學現場中都能尋得痕跡,而文化記憶又將他們的作品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這些帶著生活記憶和文化記憶的的文學現場多為名家故居、山水故園以及地域風俗場域。故居有著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是名人生存與回憶的二重空間。時間和空間導致了他們對故鄉的懷戀,同時他們也在故居中搭建了自己的“故園世界”。

作家故居是作家的生存空間和創作空間,影響作家的寫作狀態,具有重要的人文意義,其間誕生的文化與文學群體的活動、精神及命運,影響文學的感覺經驗和想象空間。這些名家故居、如魯迅在紹興和北京的故居,郭沫若在北京和樂山的故居、老舍在北京和山東的故居、在天津的故居、張愛玲在上海的故居等。它們遍布祖國各地,對于大眾,它是人們紀念、緬懷、學習名人的人文景觀;而對于學生,它既是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學生的文化教育基地,同時又是中國現代文學專業文學現場勘查和回歸的教學基地。教師雖然不能在每一位作家的故居都進行現場教學,但是可以結合文學史有計劃地就近選擇。如講第二個十年文學史中“東北作家群”作家時,哈爾濱地區的學校便可以選擇地處阿城市的“舒群故居”進行現場教學,通過對故居的考察,了解舒群早年家庭生活的艱辛,以此來分析其小說中濃重的階級意識和民族意識形成的原因。也可以選擇呼蘭河畔的“蕭紅故居”,通過對后花園、磨坊、儲物室等處的游覽來走進蕭紅的精神世界,以兒童視角體味童年蕭紅眼中的樂園,再現吃黑天天、幫爺爺踩格子、爺爺鋤草她鋤苗的搗亂、和小朋友燒雞蛋的樂趣。而在講蕭軍時,錦州地區的學校則可以選取蕭軍故居來現場教學,為學生再現“但得能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輕”的蕭軍精神和他的各種義舉。“物質的客觀體只有通過敘述才能成為集體記憶的媒介暗示”,只有通過這種回歸文學現場的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走進文學文本。同樣,在講述這些作家作品時,其筆下的秀美山水也同樣可以進入現場教學。所有這些,都是對課堂教學有益配合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這種回歸文學現場的教學模式,“是以文學家個體或群體的文學生產空間及其地理位置為坐標,以處所帶動時間和空間,展開作家心靈、寫作狀態、文學地貌變遷的尋覓之旅。”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樂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深層理解,從而達到對高師學生學科品質的養成。

三、與“四基”對應的其他教學模式

除了對應基本品質培養的“回歸文學現場”教學模式外,還有對應基礎知識學習的“自主學習教師指導式”教學模式,對應基本經驗獲得的“師生位置互換式實踐”教學模式,以及對應基本技能的訓練的“回溯式同題訓練寫作”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共同構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素養教學模式。高師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包括兩面的內容“一是學科知識內容本身,二是外在的學科教學法知識”。在中國現代文學教學中,主要是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中國現代文學是一門文學史,是文學的歷史,主要包括文學史、作家論、作品論三個部分。對于各部分,教師可以采取教師講授,指導學生自學、討論和考核等不同形式,以此來實現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而教學法知識的學習,則可以通過教法課程和師生位置互換的實踐教學模式完成。在基本經驗的積累方面,可采用師生位置互換式實踐教學模式。這一模式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有計劃地讓學生以教師的身份教授預先準備的教學內容,而教師則以學生和評委的雙重身份提問并總結。對于學生的選擇,采取自愿、擇優的原則。對于學生教授的作品,要選取難易適中、有代表性的篇目。同時師生互換教學的時間不宜過多,并且只能占每節課不超過一半的時間。學生在教學時,要完全按照正規的教學步驟進行。教學結束后,班級同學要就其所講課程的教學內容、板書、教態、語言等方面進行綜合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最后,師生再一次置換位置,由教師對該學生的課堂教學進行全面的點評與總結。這種教學模式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有益的,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對于基本技能的訓練則利用回溯式同題訓練寫作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回溯式同題訓練寫作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某一作家的作品為范本,回歸既定的文學場域,設若置身于該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中,以其生活及文化心態來面對同一題目進行創作。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學會思考、推理、比較、鑒別和分析,提高了審美趣味,形成了獨立的判斷力、深邃的思想見解”。通過比較,學生既能看到自己作品的優點,又能發現自己寫作的不足,從而提高自身寫作能力,達到提高基本技能的目的。

四、結語

篇4

關鍵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改革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高校中文系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同時由于它與現實聯系緊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有較大影響。筆者在從事現當代文學教學十多年的實踐中,力求把教書育人的宗旨貫徹其中,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文素質,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搭建一個教學的平臺。近幾年來,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尤其在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教育創新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是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力求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質有所提高。以往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是一種典型的知識型教學,主要是從歷時的角度梳理文學史的線索,在此基礎上,評述重要作家作品、文學現象和文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應有的文學史知識。而作為文學史最基本的構成要素的作品,其美感特征和審美教育的功能,常常被一些紛繁的文學史知識和抽象的理論分析所遮蔽和掩蓋,并沒有充分發揮它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潛在功能。從教學實踐看,許多同學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名作的理解,過于依賴文學史教材中的學術定論,而忽略了個體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未能將自身的情感體驗、生命意識融入對作品的審美體驗,因而雖然獲得了知識,但對自身的人格養成和素質培養并未產生太大的影響。加之課時的限制,如當代文學部分在我校是開設一個學期,每周3個課時,卻要講授從1949年到1997年近50年的內容,更使得這種講授淺嘗輒止。為使這種知識型的教學模式向素質型的教學發生轉變,筆者在教學改革中,對《當代文學作品選》教學大綱做了較大調整,在宏觀把握當代文學史發展脈絡的前提下,把教學的重心傾斜到了作品方面。緒論部分對當代文學的概念、分期、發展概況、重要的文學史事件進行介紹,通過這部分內容,學生對50年的當代文學史就有了一個整體的輪廓和印象。正文部分精選能夠覆蓋當代文學三個發展階段的十幾部作品進行精講,作品的選擇原則是既要考慮審美性,又要兼顧文學史方面的代表性,同時在文體方面兼顧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多種體裁。

與所講篇目有關的文學史知識會在篇目講授時再次強化,以區別于一般的當代文學作品鑒賞,這樣在講授過程中就能進一步把文學史教學具體深入到作品的閱讀和解析中去,雖然講授篇目不多,卻能通過引導學生細致深入的閱讀和體驗作品的思想與藝術特質,把獲取文學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人文素質結合起來,在學習本課程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藝術的感染和人文精神的浸潤。內容表述方面也作了革新,一改傳統表述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幾個方面刻板的套式,代之以一些富有詩意或哲理的小標題,如“人———詩意的棲居”、“了悟死亡”、“活著,永遠的追問”等,給學生以耳目一新之感,直觀上也給予了學生美的感受。

為了彌補講授篇目有限的不足,我在第一節課就擬定了一份本課程的必讀書目,讓學生課下閱讀,并要求他們制作索引卡片,寫出評論摘要和自己的閱讀感悟,期末檢查評分,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計入期末總成績。每堂課后再為他們提供與本節課有關的閱讀文獻與參考資料,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科研資訊,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同時我還要要求他們充分利用教材。本課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朱棟霖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該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被國內學術界公認為本專業和本課程的最好教材之一。教材著重從“文本”的角度出發,在編寫方法上,注重宏觀考察與微觀分析相結合;在編寫內容上,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作品做了深入的講述和評析。配套作品選(四卷)更保證了學生的一定閱讀量。與學界其他《現當代文學史》相比,它有著突出的優勢,即所觸及的內容相當扎實、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尤其注重史和作品相結合,力爭多角度、多維度、多側面地向讀者展示現代文學史豐富的內蘊。教材編寫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閱讀、寫作和批判、審美能力。正因為教材具有先進性,因此對教材的研讀成為學生必做的功課。這樣,課內與課外結合,點與面結合,經典性、人文性與審美性結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多種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嘗試。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整堂課基本是教師一個人的自我表演,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優點,可以條理系統地傳授知識,但缺點也很明顯,即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十分被動,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無法發揮,因而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思想則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突出啟發性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突出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達到此目的,我根據課程內容特點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有的內容以老師主講為主,但重視課堂上師生的交流,經常采用“提問式”教學法,提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每次上課開始,都將上次教學中的精華和難點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回顧,加深學生印象,促進學生有重點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有的內容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前幾周就告訴學生要討論的題目,讓學生提前閱讀作品,搜集材料,整理思路,寫好發言提綱,然后課堂上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因為課前學生作了充分準備,所以學生參與積極、討論熱烈,05級本科班的《黑駿馬》討論課,學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我再加以點撥引申,對學生不懂處詳加闡述,將討論導向了深入,教學效果相當出色。

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很受學生歡迎,一是學生參與面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二是真正實現了師生互動,讓師生能夠形成思想的碰撞。我還將實踐式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如組織學生舉行現當代詩歌朗誦會,要求學生全員參與;表演話劇《雷雨》片段;讓學生編制“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簡表”,平時的教學中就貫穿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撰寫學術小論文,將所學內容與思考判斷、文字表達訓練相結合。這樣,結合專業課教學內容,把素質教育貫徹到專業教育的過程中,培養知識和能力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為以后的畢業論文寫作積累了素材和經驗。

大學課程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教學的現代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在教學手段上,以多媒體教學為主,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最終制作出與課程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我在06級本科班的現代文學教學中,開始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并且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以直觀、豐富的畫面提高了學生上課時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極大地擴充了課堂教學信息含量,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提高了學習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是非常必須的,但同時還必須提高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質量,不能隨便在網上下載。一個好的課件要經過自己的精心打磨,內容不宜過多,不能把講義內容全部搬到課件上,但重點的東西要在課件中反映出來,也不能完全依賴課件。多媒體教學還須與傳統的板書相結合,這樣方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篇5

讀寫訓練強調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讀寫訓練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語文教師要注意在每一節語文課上為學生提供寫作的機會,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口頭說一說或寫個小感想、小片段,或續寫,或改寫等,讓學生讀后必動筆,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教材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學會說話與寫作。我們要通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自求得知,從而方便其自主學習。

二、教會學生預習

要想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語文教師應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使得學生能夠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對于低年級學生,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指導他們進行預習,要求他們通過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我們則要指導其運用審、讀、劃、提、查的方法進行課前預習,即,注意文章題目與內容的關系;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圈點文章中的生字詞和重點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以便課堂上有目的地學習;查閱相關資料,拓展知識,深層次理解課文。這樣科學的預習方法,學生不會盲目讀書,長此以往,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現代化競爭意識

語文教師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以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競爭。競爭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然上課的時候聽講認真,積極主動,勤于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自覺地研究課題,目標明確,從而很好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在教生字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速度、比正確率;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感情、比體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個體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各式各樣的比賽。

四、作業生活現代化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作業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本和課內的學習內容。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群眾,對身邊的環境和人物進行調查活動,從而了解環境的變化,社會的進步,身邊的榜樣……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閱歷,對學生人生的發展很有好處。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留心身邊的廣告語、警示語,把學生家庭生活、社會實踐、其他學科等與語文作業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學習整體,從而深化和應用語文知識,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篇6

作者:周學新

化學與現代生活論文,生活離不開化學,遍觀周圍,幾乎每件事物都與化學有關。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自有人類以來就開始了對化學的探索,因為有了人類就有了對化學的需求。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國著名滑雪前輩楊石先生說:“農、輕、重、吃、穿、用,樣樣都離不開化學。”沒有化學創造的物質文明,就沒有人類的現代生活。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因此可以從人與化學的關系去探討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化學作為一門龐大的知識體系,能用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滿足社的需要,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它的成就已成為社會文明的標志,深刻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發展,人類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離不開化學。社會的一切發展,生命是基礎。一切生命的起源離不開化學變化,一切生命的延續同樣離不開化學變化。恩格斯說:“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沒有化學的變化,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會有人類。是化學創造了人類,創造了美麗的地球。

就化學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來說,化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首先,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用到化學制品。 “民以食為天”,我們吃的糧食離不開化肥、農藥這些化學制品。1909年哈伯發明的合成氨技術使世界糧食翻倍,如果沒有他發明的這個化學技術,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溫飽,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臨危機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離不開各種食品添加劑,如甜味劑、防腐劑、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學合成方法或化學分離方法制成的。 如果沒有合成纖維的化學技術,那世界上大多數人就要挨凍了,因為有限的天然纖維根本就不夠用。我國1995年的化學纖維產量為330萬噸,其中90%是合成纖維。 何況純棉純毛等天然纖維也是棉花、羊毛經化學處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膠,少了合成橡膠,世界上60億人口又有多少億人要穿草鞋過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繽紛的亮麗風景線。所謂“豐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沒有了化學,就沒了保證。

篇7

(一)缺乏正確的體育教育理念小學體育作為孩子小學教育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一直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正確的體育教育觀念。具體而言:一是學校不重視體育教學。在我國小學中,由于面臨著升學壓力等原因,尤其是在“成績第一、體育無用”思想的指引下,很多小學的領導者并不是很重視體育教育,簡單的認為體育教育就是孩子蹦蹦跳跳、玩玩樂樂,從而從思想上不重視體育教育;二是家長對體育教育認識不足。由于小學教育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而很多的家長都極為重視孩子的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育和成績,而對體育教育卻不聞不問,甚至認為體育課占據了孩子了學習時間,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二)體育教學設備設施缺乏小學體育教育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就必須有一定的體育教學設備實施。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小學由于不重視等原因,體育教學設備設施嚴重缺乏,其中農村小學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為明顯.很多的小學為了改善體育教學條件,新建了一些籃球場、羽毛球場等,但新建的體育設備設施卻忽視了孩子的身體特點,例如:新建的籃球場是成人籃球場,小學生走進籃球場只能望籃興嘆。

(三)體育老師素質有待提高在我國很多的小學中,尤其是農村小學,由于學校不重視、學校經費有限等,使得很多小學缺乏一支教學過硬、人員充足的體育老師隊伍。其具體表現為:一是體育老師缺乏。很多小學往往更加重視語文、數學以及英語老師的招聘,體育老師卻寥寥無幾,在農村小學體育老師更是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二是體育老師素質不高。體育教育并不是只是教孩子玩玩樂樂、蹦蹦跳跳,而是需要通過一些專業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來幫助孩子愛上體育,進而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但是目前我國很多的小學體育老師都難以做到這一點。

二、提高我國小學體育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宣傳先進教育思想,樹立正確體育教育理念認識是行為的先導,只有樹立正確的認識,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因此,要想提高小學體育教育的質量,首先就必須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理念。具體而言:一是學校領導要重視體育教育,不再是認為體育教育可有可無,而是從思想上重視體育教育,把體育成績作為考核孩子成績的一個重要指標;二是加強體育教育宣傳。大力宣傳體育教育思想,有助于幫助學校、家長以及孩子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使體育教育真正成為小學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三是加強與家長的合作與溝通。學校要想使體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還離不開家長的支持。為此,應該加強與家長的合作與溝通,一方面得到家長對體育教育的支持,從而有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另一方面集思廣益,充分聽取家長的建議,如何使小學體育教學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質量。

(二)加大對體育教育的資金投入體育教育的設備設施是實施體育教學工作的物質基礎,是順利完成學校體育目標因而的有力保障,因而體育教育設備設施的數量和質量就直接影響了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為了保證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應該加大對體育教育的支持力度。具體而言:一是爭取政府的財政支持。學校是非盈利性質的事業單位,其資金來源有限,要想加大對體育教育的質量投入,改善和更新體育教學的設備設施就必須爭取政府的財政支持,保證每年都有適當的財政資金用于體育教學;二是積極爭取社會資金。政府的財政資金畢竟有限,學校應該要拓寬體育資金來源,積極爭取社會資金,例如:農村小學可以與一些公益組織合作,積極爭取其對自身學校的支持。

篇8

通過上文論述,不難發現現代科技融入聲樂教學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這不意味著現代科技融入聲樂教學可以盲目亂撞,毫無章法可循,而是同樣需要合理地規劃來確定現代科技可融入的聲樂教學的領域,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聲樂教學領域的現代科技融入。首先,現代科技可以靈活運用到聲樂教學的教材編訂工作中,傳統的平面紙質教材對于聲樂這一科目來說稍顯薄弱,無法全方位起到教材的專業培養效果,因此,可以借助3D等多媒體功能,將電子教材取代紙質教材,讓學生從這種全方位教材中真正獲取其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其次,現代科技可以靈活運用到聲樂教學的教學實踐中去,一些需要尋找共鳴點和感覺方位的聲樂教學和聲樂啟發,往往速度較為緩慢,可以借助科技發展生產發明相關產品,自動尋找共鳴點和腔體,幫助學生快速完成肌肉記憶和肌肉感覺尋找,從而使聲樂教學過程更為高效、快捷。第三,現代科技可以靈活運用到聲樂教學的考核考察上,學生可以借助機器完成自我考核,機器根據學生的演唱自動辨別學生的歌唱功底和感情融入度,從而打出最為科學合理的分數,結合教師人評,做到所有分數都最為公正,既有科技輔助,又有人工檢閱。

二、現代科技介入聲樂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現代科技的融入,對于聲樂教學來講,無疑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不僅使得聲樂教學工作變得簡單、高效,也使聲樂教學更為科學合理,效果更為明顯。但現代科技畢竟仍不完善,對于現代科技介入聲樂教學,仍有許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注意。首先,要杜絕濫用現代科技所導致的機械化弊病,現代科技的介入,是輔助功能,并不能喧賓奪主,濫用現代科技。在聲樂教學中,如現代科技依賴過重,則會導致學生臉譜化、機械化,所培養出的聲樂人才無個性可言,這是現代科技介入聲樂教學的最為危險的誤區。其次,要合理搭配人力與科技力,現代科技的介入,并不意味著對人力的否定,相反,我們更需要專業人事的相關技能來糾正和審核現代科技的正確與否,這對于人力的運用,非但不是破壞,反而是個考驗。合理搭配人力與科技力,才能真正發揮出現代科技介入后的聲樂教學的新成果,才能更好地運用科技力。第三,要關注科技與聲樂的雙重創新。科技介入聲樂教學,使得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滯后的問題,都會導致整個聲樂教學出現滯后的現象,因此,對于科技與聲樂來說,我們需要追求雙重創新,這相對于之前來說,對于創新精神的敏感度要求更高,對于創新的任務也變得更加艱巨。

三、結語

篇9

(一)采用多媒體技術講解技術動作要領在以往的小學體英語教學中,對于很多技術性復雜的教學活動,教師在講解時,小學生很難看清楚。教師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示范,也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些問題就能很輕松地解決掉。通過動畫的方式將其全方位地展示出來,教師可以詳細地對每一個動作要領進行具體的分析講解,做到聲行結合,既可以縮短教學的過程,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人在充滿興趣的狀態下對所學的知識更能有效地掌握。基于這一點,現代教育多為一種新型的手段,雖然其是教學的輔助,但讓學生感到的是一種新鮮有趣的東西。比如在教足球課的時候,通過多媒體對足球運動的動作要領、傳球方法、停球方法、足球運動的軌跡等等內容進行形象展示,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之情。

(三)促進現代體育教學的管理每學期,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測評考試。借助現代化技術,可以準確地將學生的各項信息錄入系統,建立規范的學生數據檔案。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進行總結,從而改善和提高教師的教學目標,減輕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除此以外,對于學校組織運動會等項目活動,體育教師也可以依據現代設備進行很好的排練,使得教師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能夠更有效地開展。

(四)加強身體素質教育小學體育教育的主要任務便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鍛煉方法,培養學生鍛煉的意識,為學生未來的身體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運動,還要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儲備。鑒于此,開展現代化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教師可以下載或者搜集許多相關有用的知識,通過電教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網上搜索和解答的方法,培養其對體育知識的探索獲取,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知識儲備。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運用小學階段,學生具有貪玩、好動、好奇心強烈等身心特點。在進行現代教育的時候,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圍繞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有目的的設計,無論從理解上還是感官的認知上,都要符合學生相應年齡段的特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把握教育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授課比例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戶外學習,電教手段只是一個輔助作用。而且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由于課時有限,所以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在傳統的教學和現在教學的課程中有個宏觀把控,在課程安排中,有效合理地進行,不可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三)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服務課堂教學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一項輔助手段,其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是有明顯意義的。因此,何時根據內容進行有效的實施,如何在講解課件時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教師的課前準備是有著極大的要求的。要想服務好課程,就需要教師進行認真負責的準備,不可為了輕松而隨意應付。

三、結語

篇10

論文摘要:對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的意義和建設項目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指出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對提高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建設提出了相關的意見。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是指學校進行教學活動的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則指實現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設施建設和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一般包括:班級電視教育系統、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以及校園網絡建設等。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不但影響著學校培養人才的質量,而且也反映著學校辦學總體的水平。搞好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從理論上提高認識,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這項工作,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努力。

一、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對于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有利于學校群體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第二,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室,對工程制圖課程或房建課程的教學采用投影儀進行作圖投影,就能節省教師在黑板作圖的時間;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通過人機互交,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感官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第三,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能充分發揮它的導向功能。

二、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勢在必行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是體現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標志。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具有現代化教育技術條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隨著科學、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實現教育技術現代化已成為可能。半個世紀以來,每當新的技術有所突破,就有人嘗試把它應用于教育領域,其目的在于教育要保持領先水平。教育領先,就意味著人才領先,人才領先,就意味著經濟建設能快速發展,而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就決定了國力狀況。所以說,一個國家能否保持教育領先關系著國家的成敗興衰。要使教育保持領先地位,必須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因此我們要把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建設提高到關系國家命運和前途的高度來認識。目前我國的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比較,還存在著差距,要想在短期內趕上并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必須加快教育的改革,必須加快教育技術環境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全面地提高教育質量,才能滿足國家對建設人才的需要,才能使我們國家立于不敗之地。對此我們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勢在必行。

三、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項目分析

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不同于學校其它環境建設。在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時,要考慮它的功能和特點滿足當今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在項目選擇方面也要考慮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前應該加強建設的項目有:

班級電視教育系統。班級電視教育系統就是在班級配置電視和VCD,組成教育教學系統。該系統具有使用靈活方便、高效和經濟的特點。用班級電視教育系統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課程教學,是通過收看電視廣播或播放VCD教學光盤完成的。這種教育教學方式,不但能節省師資力量,而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它是加強建設的首選項目。

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室是指具有多種現代教學媒體的專用教室。在多媒體教室中,一般配有大屏幕投影儀、電影放映機和音響設備。投影儀可供膠片或實物投影。用透明膠片投影時,教師可事先在膠片上寫好教學內容,也可邊教邊寫,并且由于投影儀具有代替黑板的作用,教師教學不必因板書而背向學生,所以一般教學效果較好。投影儀也可當幻燈機使用,特別可以做多層次復合膠片,可供隨時迭加,平面旋轉,能清晰地表現運動發展過程。使用投影儀和電影放映機進行教學,由于表現動態效果好,所以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有較大的幫助。投影儀作為現代教學設備,目前在高校已較普及;而電影機則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學校才可考慮配置。

計算機室和語音實驗室。計算機室一般指配有多臺計算機的工作室或學習室。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把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習題編成教學程序輸人計算機,學生在計算機上通過人機對話,可以自學、自輔、自檢式地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語音實驗室,則是專門用于外語課程的教學。語音實驗室目前在高校已普遍建設,它備有學生的隔音座和教師控制臺,每一座位和控制臺上都配有耳機和話筒,教師通過控制臺對學生進行授課、提問、答疑、對話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語言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

校園網絡和電子閱覽室。校園網絡是把校園內所有的計算機都連接起來,組成一個信息交流和信息傳輸系統。學校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該網絡了解各個部門工作情況和指令;師生可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活動和信息交流。如果把校園網絡與電子閱覽和國際互聯網連接,則可實現教學、管理、資料查詢的升級,即實現教學、管理和資料查詢的全面網絡化和信息化。

四、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的措施和原則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和學校的全體員工共同的努力才能實現。目前從各高校的建設情況來看,發展很不平衡,有的高校好些,有的卻與當前教育發展形勢極不相稱。學校的教育技術環境的建設,只有在學校領導改變舊的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意識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建立起來。

在進行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時還要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就是在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時,首先要統一規劃,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投資和建設。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建設與一般建設的統籌安排,適當集中資金重點裝備、配套購置,使之迅速形成優勢并發揮效能。

方向性原則。方向性原則是指在加強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時,要能體現和引導一個正確的方向,并能滿足當前教育的需求。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教育內容和手段也更新很快,因此建設要充分考慮適時性和方向性。

經濟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就是在教育技術環境建設中,要在滿足使用功能和各項要求的前提下,使資金得到合理的配置,并節省開支。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離不開裝備先進的設備,但現有各學校的財力畢.竟還是有限的,所以在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建設時,一方面要考慮購置新設備,另一方面要考慮對舊設備的改造和利用,使在裝備現代化設施的同時,充分挖掘原有設施的潛力,通過對舊設施的改造來滿足對新的教育技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