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卷范文
時間:2023-04-01 16:20: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文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同學答:只要貌似薩達姆
老師后來說還可以改成:(只要貌似本拉登)
(正解為:“莫愁前路無知已”,呵呵)
2.后宮佳麗三千人,__________
同學答:鐵棒也會磨成針~~~~~~
(正解為“三千寵愛在一身”)
3.窮則獨善其身,__________
同學答:富則妻妾成群
(正解:達則兼濟天下)
4.__________,糟糠之妻不下堂
同學答:結發之夫不上床
(正解:“貧賤之交不可忘”)
5.__________,為伊消得人憔悴
同學答:寬衣解帶終不悔
(正解為:“衣帶漸寬終不悔”)
6.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
同學答:小人奪人所愛
(正解為:“不成人之惡”)
7.東邊日出西邊雨,__________
同學答:床頭打架床尾合
另有同學答:上錯花轎嫁對郎
(正解為:“道是無晴卻有晴”)
8.身有彩鳳雙飛翼,__________
同學答:拔毛鳳凰不如雞
還有同學答:夫妻雙雙把家還
(正解為:“心有靈犀一點通”)
9.何當共剪西窗燭,__________
同學答:夫妻對坐到天明
(正解為:“卻話巴山夜雨時”)
10.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
同學答:金錢美人一大堆
(正解為:“欲飲琵琶馬上催”)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同學答:妻吾妻以及人之妻
(正解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同學答:李白睡的香
還有同學答:地上鞋兩雙
(正解為:“ 疑是地上霜”)
13.西塞山前白鷺飛,__________
同學答:東村河邊爬烏龜
(正解為:“桃花流水鱖魚肥”)
14.蚍蜉撼大樹,__________
同學答:一動也不動
(正解為“可笑不自量”)
15.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斷魂
初一學生的杰作:半夜三更鬼敲門
(正解為:“清明時節雨紛紛”)
16.我勸天公重抖擻,__________
同學答:天公對我吼三吼
(正解為:“不拘一格降人才”)
17.天生我才必有用,__________
同學答:關鍵時刻顯神通
另有同學答:老鼠兒子會打洞
(正解為:“千金散盡還復來”)
18.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
同學答:人不風流枉少年!
(正解為:“月若無恨月長圓”)
19.洛陽親友如相問,__________
同學答:請你不要告訴他
(正解為“一片冰心在玉壺”)
20.但愿人長久,__________
同學答:一顆永流傳
(正解為:“千里共嬋娟”)
21.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__
同學答:只是死的有先后
(正解為:“留取丹心照汗青”)
22.良藥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
同學答:不吃才是大傻瓜
(正解為:“忠言逆耳利于行”)
23.管中窺豹,__________
同學答:嚇我一跳
(正解為:“可見一斑”哈哈哈!)
24.想當年,金戈鐵馬,__________
同學答:看今朝,死纏爛打
(正解為:“氣吞萬里如虎”)
25.五年級的一次考試就考到了“三個臭皮匠,__________”
同學答:臭味都一樣
(正解為:“頂個諸葛亮”)
篇2
關鍵詞:語文學科 江蘇語文高考卷 探究題 思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倡導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已成為各學科教學改革的亮點之一。“探究”一詞也頻繁出現在評價系統中,作為高中學段終結性評價的高考當然不會例外。江蘇考試說明是這樣定義“探究能力”的:“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現,有創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一.近年來江蘇語文高考卷探究題評析
1.2008年江蘇卷。在現代文閱讀《侯銀匠》最后一題中直接用了“探究”一詞:“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其參考答案是:①侯銀匠一家父女相依為命,侯菊繼承了父親的精細、勤勞等品質,寫侯菊就是表現侯銀匠;②女兒出嫁是侯銀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寫此時此刻的情景,重點突出,可以避免平鋪直敘;③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寫侯菊,間接烘托出侯銀匠的人生況味;④作者實寫侯菊,暗寫侯銀匠,更有情趣;⑤更多描寫女兒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關系中深刻表現中國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長。
該題限定考生只能順著題干的要求從不同角度答題,不允許學生質疑。筆者以為,該題如改成:“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你對該題目有何看法,請提出你的觀點,闡述你的理由。”這會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更突出探究類試題的開放性,拓展性。
2.2009年江蘇卷。語文卷中《上善若水》一題:“請探究都江堰蘊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幾層深意。(6分)”參考答案是: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維護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謂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該題目中把“探究”換成“分析”也未嘗不可。文本已限定了學生的思維,只能停留在三個層面上思考,沒有太大的拓展空間。
3.2010年江蘇卷。《溜索》一題:“本文寫了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其參考答案是:深刻意蘊:①飛渡峽谷的情景:表現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戰勝艱險;②馱隊的人際關系:體現團結協作,相互信任,關心愛護;③動物形象:隱喻人應該像雄鷹飛翔、像駿馬奔馳,而不是像牛那樣軟弱畏縮;④“我”與領隊的對照:表示人會在艱苦磨練中成長。情感取向:①駿馬、雄鷹、高山峽谷:對雄奇險峻崇高的贊美;②領隊、精瘦漢子:對樂觀向上人生態度的贊美;③牛的恐懼、發抖:對平庸、畏難的厭棄;④本文所寫生存畫面:張揚了原始、野性的陽剛之美。
4.2011年江蘇卷。題干是:“請探究文中自然景物敘寫的深刻寓意,以及對表現人物的作用。”其參考答案是:“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氣氛,暗示戰事吃緊,形勢嚴峻。臘梅林:用傲雪的臘梅,象征愛國知識分子的高潔情操。表現人物:①孟弗之見到雪白的臘梅林,暗喻他路遇蔣姓學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蕭子慰于澹臺瑋面對雪已消了大半的臘梅林,暗示他們消解了內心的淡淡糾結,彼此之間理解更深了。③澹臺瑋走入臘梅林,人與梅相映,隱喻堅貞人格。”
2010年和2011年的探究題在考察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分析作品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受高考題本身的局限,開放性都顯得不足。
縱觀近年江蘇高考語文卷中的探究題,大部分都放在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最后一題,這與《考試說明》相符,這可能和文學類文本允許學生自由解讀文本,容易形成自己獨特見解有關。從總體上看達成了“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的考察要求,但其他要求,特別是探究題的開放性還尚未達到。
二.近年語文高考卷探究題引發的爭議
對于近年高考卷中的探究題褒貶不一。有學者認為“到了2008年,在能力探究層級為F的探究題方面,只有寧夏海南卷還在堅持這一探索(因為其他省區的試題雖冠以“探究”之名,實際卻只有普通的簡答題而已)”[1]也有學者認為“2009年江蘇、安徽、福建三家試卷的第14題――文學作品中的最后一題――題干中都標明“探究”一詞。但若把三道題中的“探究”字眼換為“寫出”“解說”等動詞,好像也沒有什么異樣……如果一定要說這也是“探究”,那么考生每一道題目的回答都是在進行一種探究,都是在和文本、試卷命制者、閱卷者對話。”[2]
可見,對于探究題大家還沒形成統一的認識。有的教師認為只要是開放的主觀題,都具有探究意識,都可視為探究題;還有教師認為探究題應具有開放性、綜合性、拓展性、可供論證性四種特征。
三.對于語文高考卷探究題的思考
1.“探究”一詞的涵義。《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探索研究;探尋追究”;《辭海》的解釋是:“深入探討,反復研究”;《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是:“求索知識信息,特別是求真的活動;是搜集、研究、調查、檢驗的活動;是提問和質疑的活動。”筆者認為,“探究”有以下特征:一是探究的對象應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即應具有疑難性、復雜性,綜合性等特點,否則就沒有“探討”“研究”的價值;二是探究的過程是個由淺入深,由已知探尋未知,不斷探索,不斷假設,不斷檢驗的活動,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思維應具有發散性和拓展性,探究的主體要能不迷信權威,敢于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探究的結果才會有獨創性。三是探究的結果應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既表現在答案的多樣性,還表現在探究的成果只是不同的探究者在目前情況下所具有的認知,并不代表探究活動的終結,換個角度,或應用不同的理論,探究活動還可不斷拓展深入。
2.語文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不同于高考中的探究活動。課堂探究性學習常是學生在文本或材料中發現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相關資料,自主探求答案、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可以自主發現問題,也可以在學習中新生成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思考,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還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如果需要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尋求答案。探究性學習培養的是“學生發現問題的敏銳性、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問題解答的創新性,注重探究活動的過程與方法。”[3]高考中的探究活動,是學生在特定環境、特殊心態下,對規定問題進行解答的過程,側重考察“考生在閱讀中解決問題的獨立性、完整性和原創性,注重閱讀探究的有效性和準確性。”[4]因為,高考題目是預設的,考生只能根據文本和自己的知識儲備來探究,探究的時間是有限的,探究的方法是簡單的,探究的成果要符合評價標準,如此多的限制下,探究題具有局限性就不足為奇。
3.語文卷中的探究題應該具備的特征
首先,探究題應姓“語”,這是語文考試的要求。高考卷中的探究題不管怎么出,都應緊扣語文學科。綜觀江蘇卷這幾年的高考探究題,都還符合語文《考試說明》。
其次,探究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即應具有復雜性、綜合性、拓展性等特點。探究題的判定,在于題目本身有無探究的價值,要看題目能否考察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筆者認為,在思維的深度或廣度上至少要有三個層次,或兩者疊加要有三個層次,否則,題目中的“探究”就顯得單薄,深度和廣度不足。
再次,探究題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這首先是探究過程的開放性,允許探究者運用各種知識,從不同層次和角度考察問題;其次探究的結果的多樣性,只要言之成理就應肯定,并且探究活動并非到此為止,還可向更廣更深的領域邁進。再次,在不同考察領域都可設計探究題,筆者看到一道探究題:時下網絡語言流行,“我”稱作“偶”,“嚇人”說成“雷人”,“886”表示“再見”,“山寨”意味“盜版”“仿制”……談談你對這種語言的看法(不超過70字)。這種在語用題中考察探究能力,給我們提供新的借鑒。
總之,好的探究題不但能考察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個性化發揮的平臺,讓他們的才情在這里盡情施展,更能引領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同時,精心設計高考探究題,能為作為選擇性評價的高考提供效度和區分度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新強.從考綱和試卷的變化看新課程高考語文的走向[J].中學語文教學,2009(1).
[2]張悅群.關于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的建設性批判[J].高中語文教與學,2010(10).
篇3
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高二文科語文考試試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Ⅰ卷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共36分)
(一)論述文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嶺,標志著大唐盛世的終結,也是陸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的終結,自此,這條連接亞歐的商貿通道,逐漸衰落,終于湮沒。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是唐代詩人元稹《行宮》中的兩句。這些宮女們,再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西來的香料與珠寶了。因為“安史之亂”,唐朝不得不將駐守西疆的四鎮邊兵東調長安,一時西北邊防空虛,吐蕃乘機北上占據河隴,回鶻亦南下控制了阿爾泰山一帶,同時西邊的大食亦加強了中亞河中地區的攻勢,這三股力量又彼此爭奪與混戰,從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絲綢之路,“道路梗絕,往來不通”。杜甫寫詩哀嘆:“乘槎消息斷,何處覓張騫。”
美國學者愛德華?謝弗著有一本《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這是一本關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寫道:“在玄宗時代,人們可以隨處聽到龜茲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紀,這一切就成了夢想。”陸上絲路的中斷,直接影響了唐朝的文化和社會。愛德華?謝弗分析說,為什么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中,與《山海經》所記述的珍怪一樣的奇珍異物大量涌現,因為“從九世紀初期開始,唐朝的國際時代、進口時代、融合時代和黃金時代,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對于跨越大海、翻過大山而來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經不可能輕易地得到滿足了。”在九世紀的時候,真實的新奇物品已經無法到達唐朝境內了,唐人只能杜撰虛構出怪異荒誕的貢物。
到了元朝,依托強大的軍事實力,陸上絲綢之路再度繁華,絲路上的重要國家花剌子模,因為劫殺蒙古商隊、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滅國之災。但隨著元帝國的土崩瓦解,這條路又陷入沒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恢宏壯美的莫高窟洞窟,是當年走向遠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驛站,從晉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沒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畫,因為到了明朝,這條路已經沒人走了,后來被人遺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實上,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有一個歷史興替的過程。安史之亂后,陸路衰落,海路開始發達,后者在宋、元時代以及明前期始終保持興盛,遺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許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遷海令”……海上絲路也日漸衰落,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全球重心轉向了西方。中國人因為絲綢之路形成的世界觀、大格局,徹底倒退了。
(摘編自關山遠《絲綢之路與中華國運》)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史之亂”是大唐盛世的終結,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終結,這條商貿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鶻、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爭奪與混戰,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
C.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中,大量涌現像《山海經》所記述的珍怪一樣怪異荒誕的奇珍異物,直接原因是陸上絲路的中斷。
D.元朝依托強大的軍事實力使陸上絲綢之路再度繁華,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滅國之災。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詩,描述宮女的生活,是為了說明絲綢之路對唐人社會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國學者愛德華?謝弗的著作,豐富了文章內容,說明了陸上絲路對唐代文化和社會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沒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畫,證明了明朝時期陸上絲綢之路已經沒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陸上絲路沒落的原因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后來陸上絲路再度繁華與沒落的現象,論證了絲綢之路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就不會將兵力東調長安,也就不會失去對西域的控制,陸上絲綢之路可能也不會衰落。
B.九世紀,由于陸上絲綢之路的中斷,人們不太可能隨處聽到龜茲的琵琶,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來的香料與珠寶。
C.如果明朝沒有“寸板不許下海”的禁令,清朝沒有“禁海令”和“遷海令”,那么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就不會衰落。
D.絲綢之路的衰落,使中國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觀、大格局徹底倒退了,可見開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漸
豐子愷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于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假使人生的進行不象山陂而象風琴的鍵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離進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變衰,也全靠這“漸”的助力。巨富的紈袴子弟因屢次破產而“漸漸”蕩盡其家產,變為貧者;貧者只得做傭工,傭工往往變為奴隸,奴隸容易變為無賴,無賴與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兒……因為其變衰是延長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漸漸”地達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強烈的刺激。故雖到了饑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貪戀著目前的生的歡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變了乞丐或偷兒,這人一定憤不欲生了。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農夫每天朝晨抱了犢而跳過一溝,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過溝回家。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了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夫全不覺得,仍是抱了它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這牛而跳溝了。造物的騙人,使人留連于其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
我覺得時辰鐘是人生的的象征了。時辰鐘的針,平常一看總覺得是“不動”的;其實人造物中最常動的無過于時辰鐘的針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覺得我是我,似乎這“我”永遠不變,實則與時辰鐘的針一樣的無常!一息尚存,總覺得我仍是我,我沒有變,還是留連①著我的生,可憐受盡“漸”的欺騙!
“漸”的本質是“時間”。時間比空間更為不可思議。因為空間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廣大或無限,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性質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議,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為一般人對于時間的悟性,似乎只夠支配搭船乘車的短時間;對于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試看乘火車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寧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軋②,總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的明達之人。
當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中國古詩人(白居易)說:“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國詩人(Blake)也說:“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③。”
(選自《靜觀人生》,有刪改)
【注】①留連:留戀不舍。②軋:擁擠。③永劫:佛教中指永無窮盡之時。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圓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體變化,在歲月的沖刷下,人生就是像鵝卵石一樣漸漸失去了棱角。
B.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適應人生境遇的種種變化,就是因為這些變化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達到的。
C.時間之所以讓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議,是因為和空間相比,時間既無法把握,又無法挽留。
D.這篇散文語言優美、細膩,文采飄逸、富有想象力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文學韻味,讓人回味無窮。
5.本文圍繞“漸”闡發感悟,請梳理概括全文的思路。
(6分)
6.如何理解文章結尾引用兩處詩句的含義和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題。
材料一: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總量也在不斷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對天氣、土壤、水的環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燒,產生有毒物質,威脅著居民健康,這種現象正在向農村地區漫延。
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環節,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認,分類收集不僅能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境帶來的污染,節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更能使資源得到重復利用,有人將垃圾稱為“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據保守估計,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300億元左右。但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難以有效推進,相關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效果不明顯或完全沒有效果。
(摘編自《垃圾變資源!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類》,2017年4月5日新華網)
材料二:
筆者所在的小區,居民樓前三個垃圾桶分別表示出應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可是大多數居民還是把垃圾混雜在一起,一扔了之。問及原因時,有人說:“我辛辛苦苦分了類,環衛車輛卻混在一起運走了,分類還有什么意義?”
這種現象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垃圾分類處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節必須分配套銜接,才能高效運行。分類投放是居民的責任,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是政府的責任。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會影響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效果;而分類的目標和途徑不十分清晰,后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響前端居民分類的積極性。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給出了我國推進垃圾分類的總體路線圖。但是,這一方案即使再科學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動員、全民參與,也難以由藍圖變為現實。我們應當認識到,生活垃圾雖然有資源屬性,但污染屬性更不可忽視。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資源放錯了地方”而已,實際上,那就是隨意丟棄污染物、危害環境的行為。垃圾分類是我們作為“污染者”的基本責任,責無旁貸。當然,各地政府同樣不能以“居民沒有分類”“缺乏資金”等理由拖延、觀望,應當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堅持政府主導,根據本地特點,做好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同時制定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國民素質的提升和垃圾處理設施的進步,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條件已經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門前雪”打掃干凈吧!各負其責,各盡其力,形成合力,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垃圾分類前景可期。(摘編自劉毅《垃圾分類應自掃門前雪》)
7.下列關于民眾對垃圾分類認知與實踐相關情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多數民眾都知道垃圾分類的概念,而50.9%的民眾“僅了解常見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與實踐情況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從未進行分類的都是少數。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類意識,而是后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挫傷了他們分類的積極性。
D.居民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是我國以往垃圾分類工作難以有效推進的主要原因。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對民眾的認知與實踐情況作了統計;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類難以有效推進的原因并提出-之道。
B.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實踐制約著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有助于形成輿論氛圍,增強居民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意識。
C.生活垃圾既有資源屬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屬性,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所謂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類說法是錯誤的。
D.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種理由對垃圾分類工作拖延、觀望的情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9.怎樣才能有效推進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以故漢追及之
B.謂其騎曰亡其兩騎耳
C.項王嗔目而叱之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愿為諸君快戰吾為若德
11.下列對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史記》: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資治通鑒》合稱“前四史”。
B.亭長:屬于低于縣二級的行政建制長官,戰國時始在鄰接他國處設亭,置亭長,任防御之責,秦、漢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
C.名、字:“籍”是項羽的名。按照古代稱謂習慣,名一般用于自稱。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出于禮貌和尊敬,對平輩或尊輩稱字。
D.江東:長江在蕪湖到南京一段,為自西南向東北流向,秦漢以后習慣稱自此以下長江南岸地區為江東。又因古人以東為左,位于長江之東,故又稱“江左”。
1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項王率領部下壯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圍,因受到農夫的欺騙,陷入大澤中。后來項王估計不能逃脫,認為這是上天要讓自己滅亡,絕不是作戰能力有過錯。這深刻地揭示了項羽性格中的弱點。
B.項羽面對重重包圍的漢軍,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損失,于是獨自一人沖向漢軍,“斬將”“刈旗”,充分表現出了他的仁愛之心和英勇無畏。
C.項羽面對重重包圍的漢軍,把騎兵分為四隊,讓他們從四面突圍,自己又親自殺掉了一名漢將和都尉,以此證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的論斷。
D.項羽是有機會逃生的,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烏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去,愧見江東父老,于是贈馬給亭長,寧死不辱。一個知恥重義的末路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1)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2)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4~15題。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14.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破空而來,對蒼茫大地之變化無常作了詩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詩的深沉雄渾的格調。
B.上闋描寫了畫角、牧馬、西風、紅葉等意象,營造了壯闊、悠遠、荒涼的意境。
C.下闕詞人描寫的是眼前邊塞的恩怨情恨,表達了征人在外對閨中思婦的懷念。
D.此詞有描寫,有抒情,有議論,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展現出一個年輕有為的貴族,對江山無常、人生意義的思考。
15.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詞人遙望金陵想象,并傳達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的慨嘆的句子是:“----------,----------------。”
(2)不吸取經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說:“------------,-----------。”
篇4
5年前,京城報業一位大腕大膽預言,網絡媒體會抓住北京奧運會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從邊緣挺進主流;5個月前,一家4A公司大中華區負責人對《廣告主》說,全球金融危機給了廣告主在營銷預算縮緊時一次嘗試新媒體投資的絕佳機會,廣告主的網絡廣告投資一定會在某個時點以幾何級數井噴。現在看來,他們都過于激進,遠不如經濟學家凱恩斯預測未來經濟走勢時一句“人總是要死的”那么圓滑與保守。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陸續的2009年第一季度財報表明,四大門戶網站廣告收入環比大降,搜狐、騰訊同比略增,新浪、網易同比下降,網易同比更是大降近50%。
顯然,廣告主在經濟調整時期,廣告投資更趨于審慎。較之新媒體,他們還是對傳統媒體投資更有安全感。一些廣告監測機構的數據表明,電視、報紙的廣告增長率雖然也不盡人意,但依然瓜分了廣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10多家巨無霸廣告主一如既往增加自己的廣告投資預算外,大多數廣告主的廣告投資預算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像寶潔、聯合利華、百勝餐飲這樣電視廣告市場的超級玩家也概莫能外。
畢竟,經濟形勢不妙,增加廣告投資未必就能賺個盆滿缽滿,減少廣告投資也不見得就顆粒無收,廣告只是影響消費眾多因子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國內汽車行業的表現說明了這一點。隨著一系列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出臺和汽車營銷投資繼續從線上轉入線下,中國汽車銷量在2009年一季度一改頹勢,轉暖回升,同比增長3.84%,成為全球汽車銷量最大的國家。同期,按刊例價計算的汽車廣告投放量卻延續了過去5個月的下滑趨勢。汽車業廣告投資與銷量“負相關”的例子說明,只要營銷策略對頭,讓消費者得到實惠,他們還是樂意“該出手時就出手”的。
可見,中國消費者的口袋里不是沒錢,而是需要一個實實在在花錢的理由。經濟繁榮時期國外主流財經媒體對中國的高儲蓄率多有詬病,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才明白自己國家不加節制的消費哲學已走過了頭。正是因為“家有余糧,心中不慌”,中國老百姓的日常消費支出并未因全球經濟危機的來臨而有太多改變。相反,正是為數眾多的持幣待購者在消費環境改善之際的果斷出手。讓汽車、房地產這兩大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重新得以啟動。
但是,經濟調整的趨勢一旦形成,便不太可能短時間內逆轉。廣告主的夏季營銷攻略,還是穩健些好。6月12日,央行的2009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城鎮居民消費意愿下降,儲蓄投資意愿增強。這顯示了消費者對國內未來經濟和個人收入增長不確定性的普遍擔心。
篇5
1.我是拼寫小能手。(10分)
ɡēchànɡmìmìchéngshíxiāomièxiānyàn
))
ɡàosùtǐjiǎnpīnmìngyǎnjingzǔguó
2.多讀幾遍,在正確的讀音下面畫上“√”。(3分)
①他用鐵釘(dīnɡ dìnɡ)把畫釘(dīnɡ dìnɡ)在了墻上。
①放寒假了,我得(děi dé)回家看奶奶。
③為(wéi wèi)了祖國的明天,我們必須努力學習。
二、字詞創關。(21分)
1.比一比,再組詞。(6分)
猴()滴()休()誠()禮()睛()
候()摘()體()城()補()晴()
2.在()里填上合適的詞。(4分)
()地想()地爬()的寶藏()的理想
茂盛的()專心地()高興地()得意洋洋地()
3.把下面的字加偏旁變成新字再組詞。(8分)
例:寺持(主持)
坐____()干____()斗____()華____()
老____()相____()丁____()皮____()
4.讀一讀、想一想、選一選,再填一填。(3分)
①再在玩完
每天放學回家,我總是先做作業,()和小伙伴們一起()。
②座坐
我走進教室,找到自己的()位()下來。
③像象
篇6
赤水八中
黃雁翼
遵義中考語文試卷一直以《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為依據,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精神,突出語文學習的規律和特點,科學地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和應用能力,有明確的導向功能。試卷都是由“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閱讀”“寫作”三大板塊構成,全面考查了考生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綜合性學習和寫作表達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題型以選擇、填空、簡答為主。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一、試卷總體特點
1.試題難易適度,切合學生實際:遵義中考語文試題兼顧學業水平測試與升學選拔考試的雙重功能,相對于以往的五年中考,今年語文試題的難度略有降低。題目由易到難的比例為6∶3∶1,無偏題、怪題。設題簡單、明了,無審題障礙。如作文設題一目了然,考查角度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從真實的生活經歷入手,說真話抒真情。
2.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熱點:2020年非連續文本閱讀,提醒和引導考生積極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熱點信息,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滲透人文素養,注重精神熏陶:試卷在選材上注重選擇思想性、人文性強,文字優美的材料,如:2020年記敘文閱讀《春風過處》,引導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注重人文素養和精神熏陶。
二、遵義近兩年試卷考點綜述
1.“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注重積累,考查面廣
“語文積累”“綜合運用”這兩個板塊,出題形式呈現出很強的穩定性,名句默寫、字音字形(錯別字)、詞語理解與運用、病句辨識、名著閱讀等幾乎是必考考點,圖表轉換、句子的仿寫(補寫)為常考考點,而標點題近兩年均未考查。
有兩點變化值得注意:一是“名著閱讀”的難度大大降低了,一改往年“一題很容易,考查的都是偏基礎的內容。二是“綜合運用”的出題素材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一端午節”為主題,較貼近考生的學習和生活,考查的知識點總體來說變化不大。
2.閱讀大膽創新,穩中求變
縱觀遵義近幾年的中考試題,記敘文必考,說明文和議論文交叉著考查。偏愛散文閱讀是遵義試題的一大特點,。選材上文字優美,思想性較強,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
記敘文考點包括:把握線索,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標題的含義及作用;重點詞、句段的理解與賞析;鑒賞人物形象與環境描寫;把握常見的表達方式與寫作手法等。
說明文考點包括: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征;說明的方法及作用;說明的順序及結構;說明文語言等。
議論文考點包括:理清思路,論點歸納;論據的理解與運用;論證方法及作用;議論文的語言;拓展延伸等。
題型主要以簡答題為主,輔以填空題和選擇題。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兩年遵義的中考閱讀中,重新出現了選擇題,這種趨勢值得注意。這正體現了遵義語文試題“穩中求變,變中求新”的特點。
文言文閱讀考點包括:文言實詞釋義、句子翻譯、文意概括、內容理解以及寫作技巧的理解等。文言文的考查偏重基礎,沒有偏題和怪題,難度相對較低。如文言實詞釋義偏重于課下注釋的詞語,句子翻譯考查的也是文中的重點語句,兩道內容理解題也是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對內容稍加提煉、概括,并作簡要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遵義中考文言文閱讀主要考查形式:采取課內和課外對比閱讀,這種形式不僅能考查考生的文言基礎知識,而且能考查考生的分析對比能力。在復習文言文基礎知識的同時,課內課外文言文比較閱讀應當引起重視。
篇7
為方便考生及時估分,
考生可點擊進入河北高考頻道《2019年河北高考語文試卷欄目》查看河北高考語文試卷信息。
高考時間
全國統考于6月7日開始舉行,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至11:30語文;15:00至17:00數學。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0至17:00外語,有外語聽力測試內容的應安排在外語筆試考試開始前進行。
各省(區、市)考試科目名稱與全國統考科目名稱相同的必須與全國統考時間安排一致。具體考試科目時間安排報教育部考試中心備案后。
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分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參加考試。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 width:100%;}.customers1 tr td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666; border:1px solid #dbdbdb; padding:8px 0px; text-align:center;}時間6月7日6月8日上午語文(09:00:00-11:30:00)文科綜合/理科綜合(09:00:00-11:30:00)下午數學(15:00:00-17:00:00)外語(15:00:00-17:00:00)答題規范
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按填涂示例將答題卡上對應的選項涂滿、涂黑;修改答題時,應使用橡皮輕擦干凈并不留痕跡,注意不要擦破答題卡。
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各題規定的答題區域內答題,切不可答題錯位、答題題號順序顛倒、超出本題答題區域(超出答題卡黑色邊框線)作答,否則答案無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筆將廢棄內容劃去,然后在劃去內容上方或下方寫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廢棄內容后,再書寫新的內容。
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及符號等須加黑、加粗。
選考題:先用2B鉛筆將所選考試題的題號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該題規定的答題區域內對應作答,切不可選涂題號與所答內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題號。
特別提醒:考生不要將答題卡折疊、弄破;嚴禁在答題卡的條形碼和圖像定位點(黑方塊)周圍做任何涂寫和標記,禁止涂劃條形碼;不得在答題卡上任意涂畫或作標記。
篇8
一、看拼音寫字,組成詞語。
shà shì yú lán yì cuò
( )時 ( )好 須( ) 波 ( ) ( ) 揚頓( )
hào yù chù lǒu cù fáng
( )盡 ( )寒 抽 ( ) 竹 ( ) ( )不及( )
二、按要求填空。
①學校有“金、倪、王、張、孫、胡、費、曹”幾位老師,按音序表中的順序排列,排在最前的應是______老師,排在最后的是______老師,排在第五位的是_____老師。
②在“折磨”、“磨平”、“磨盤”這三個詞語中,“磨”的讀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裹上”、“嚼著”、“情誼”、“摔跤”、“畜生”、“鉗子”這些詞語中,帶點字讀輕聲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選擇題。
(1)給加點字讀音全對的一組后打"√"。
A.屋脊(jī) 宮闕(què) 吮吸(yǔn) 鏖戰(áo 凌晨(línɡ) ( )
B.锃亮(zènɡ) 眸子(mǔ) 彈琴(tán)河畔(pán)瞭望(liáo) ( )
C.嚇煞(shà) 蜷曲(quán) 鳥瞰(kàn) 音樂(yuè)鳥喙(huì) ( )
D.愜意(qiè) 衣冠(ɡuān)松散(sàn) 熾熱(zhì)憧憬(chōnɡ) ( )
(2)給沒有錯別字的一組句子后打"√"。
A.海倫不分晝夜,像一塊干躁的海棉吮吸著知識的甘霖。 ( )
B.在清香的碧螺春荼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 )
C.秦兵馬俑維妙維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在雕塑決無僅有。 ( )
D.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別校園,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戀之情。 ( )
四、把成語補充完整。
司空見( ) 前( )后( ) ( )思( )慮 ( )( )不倦
五彩( )( ) ( )不絕( ) 驚心動( ) 如( )似( )
( )山( )嶺 浮想( )( )
五、按要求寫成語。
⑴反映品質優秀的:_________、_________ ;⑵形容人特別多的:__________、________;
⑶形容風景優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⑷表現深情厚誼的:________、________。
六、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我們還讀過一些寫兒童生活的古詩,如《 》,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如"春潮帶雨晚來急"。請再寫出兩句含有"雨"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句子,按順序連成條理清楚的一段話。(在括號中標序號)
( )他又說道:“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人不搞清我們的歷史更不行。”
( )相反,他幾次問我各科學習成績怎么樣。我說我連續幾年獲得優良獎章,文科理科學習成績都還不錯。
( )我知道這是對我的批評,也是對我的希望。
( )他說道:“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各科的書。”
( )想來有趣,那一下午,葉老先生沒談我那篇獲獎的作文,也沒談寫作。他沒有向我傳授什么文學創作的秘訣、要素或指南之類。
( )他又讓我背中國歷史朝代,我沒有背全,有的朝代順序還背顛倒了。
八、閱讀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一)給家鄉孩子的信
不要把我當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我寫作( )我有才華,( )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這種感情。我今年87歲,今天回顧過去,說不上失敗,也談不上成功,我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學同學們的信中說:"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有人問我生命開花結果是什么意思。我說:"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能辦得到,( )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⑴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關聯詞語。
⑵上文是作家__________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講的一段話。在這段話中,作者多次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態度。請把其中的一處抄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
先看高考語文江蘇卷的三大亮點。
一、穩定
今年的試卷和去年的試卷相比,題型、題量、分值完全相同,和2013年的試卷相比,變化也極其微小。穩定,對今天的考生來說是首要的。如今,各種模擬試卷,都以前一年的試卷為模板不敢稍有變化,在機械化、高強度的反復訓練下,學生的答題思路和答題語言基本被格式化了,試卷稍有變化,就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高考語文命題,受非語文的干擾太多,命題穩中有新,需要命題者的高度智慧;穩中不錯,也屬難能可貴。
二、有梯度
試題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今年的江蘇卷,不僅全卷由易到難,而且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現代文閱讀題也是由易到難。這體現了命題者對考生的人文關懷。語文是高考第一門考試學科,學生的心理非常緊張,當考生全身心投入到做題中時,緊張的心理才會漸漸消失,試題先易后難,有利于緩解考生的緊張心理,學生的水平也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反之就會加劇考生的緊張心理,影響考生水平發揮。
三、難度適當
其實評價試卷的難度,沒有一定的標準。高考命題有難度要求,如何控制只能憑命題者的經驗。據我所知,2015年江蘇卷命題組,連審題教師在內只有三位中學教師,且他們來自的學校并不具有樣本意義,所以命題人并不真正了解全省考生的水平,要想使命制的試題符合預設的難度,那真是有難度。我說今年的試題難度適當,依據是自己做題的感覺和對照答案的得分情況。今年的江蘇卷,比去年的相對容易一些。前六道選擇題,估計得滿分的學生會有一定的比例。至于作文題的難度,并不完全由試題決定,還受評分標準的影響。如果只要扣住“智慧”寫就算切題,那么今年作文題的難度不大。
任何一份試卷都不是完美的,可以改進之處,我在下面的建議中例談。
一、試卷要變化
前文說穩定是亮點,但是,如果后一年的試卷從題型、題量到賦分,都是前一年試卷的翻版,便是僵化。試題僵化會導致教學僵化。現在,高考試卷對語文教學的負面導向已非常嚴重,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所以我主張試卷要有變化。第一,題型要有變化。比如,語言文字運用連續兩年都考選擇題,所考知識點與去年完全相同,這是以死題型考活知識,這種考法不能真正考出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水平,也不利于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實際能力。第二,題量、賦分可在一定范圍增減。2015年江蘇卷“考試說明”,對語文試卷內容、題量、賦分是這樣說的:
1.語言文字運用,約4題15分。
2.古代詩文閱讀,約6題37分。
3.現代文閱讀
A.文學類文本,約4題20分。
B.論述類文本或實用類文本,約3題18分。
命題者完全不必死守“考試說明”的題量和分值,應利用“考試說明”中的“約”字,對各項考試內容的題量和賦分做必要的調整。比如,古代詩文閱讀“約6題,37分”,扣除名句默寫8分不變,余下29分,不必文言文18分,古詩詞11分,而可根據所選文言文、古詩詞,酌情增減。兩篇現代文閱讀也一樣,可以根據選文,對題量和分值靈活處理。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卻沒有絲毫變化,都是文學類文本20分,4分題和6分題各兩題;論述類或實用類文本18分,3題各6分。有命題經驗的人都知道,題量和賦分定了,就捆住了命題者的手腳,扼殺了命題者的智慧,常常為湊分數而擬答案,制定得分要點。如,2015年江蘇卷第12題:文章③④兩段寫第一家的草藥味,凸顯了這家人什么樣的生活風格?請簡要分析。答案是:病了也認真生活,凸顯出一種實打實的風格;草藥味的出現與消失都沒有打斷實打實的生活,可見此種風格的韌性。具體賦分應該是以分號為界,前后各2分,前一個分句回答題干中的“風格”,后一個分句對應題干中的“簡析”;然后又以逗號為界,各1分。
細看整個答案,關鍵詞就是一個“實打實”,這樣的答案,為賦分而給要點的痕跡很明顯。這樣做的結果是削足適履,試題受“考試說明”束縛。如果現代文閱讀的分值可以根據選文情況增減的話,命題就靈活得多,答案也會科學合理得多。對照今年和去年的江蘇卷,只有“語言文字運用”這一項內容,和“考試說明”稍有不同:5題,而不是4題。這一點微小的變化也是因題型的變化不得已而為之。2009年到2013年的江蘇卷都是4題15分,其中有兩道主觀題;從2014年開始,這部分的內容全是客觀題,不得已變為5題,因為還沒有單選題的分值超過3分的。
但愿以后的試卷變化更自覺一些,更大一些。最好能在保證考點分布、試卷結構合理的情況下,考無定型,方可促進教務根本。現在極少有教師和學生覺得語文有趣,原因是從高一開始,大小測驗都是高考模式,教學圍繞考試指揮棒轉,高中三年,不計其數的考試,千卷一面,面目可憎,怎么能有趣?語文課上學的是碎片化的知識,語文教師上課最常用的一個詞是“找”:找一找細節描寫,談談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找一找文章還有哪些地方用了分類說明的方法;找一找文中有哪幾個名詞活用作動詞。再看詩歌鑒賞題的題目和答案,哪有一點鑒賞的味道?只有考無定型,那么按題型、套路答題便沒了效果,這時,語文教學就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而不是研究題型,研究各種題型的答題模式。
二、減少客觀題
從考生的角度來說,客觀題(尤其是單選題)并不能考查考生的真實水平。比如2015年江蘇卷的第1題,學生若不知“宵衣旰食”是什么意思,也能選對;第6題,文言實詞,選對的學生未必能解釋“申”在文中的具體意義。
從命題的角度來說,所擬選擇項,既要有干擾性,也要有確定性,非常難。如果正確項和錯誤項都太明顯,題目就沒有區分度,這就失去了考查的意義。例如,2015年江蘇卷的第7題D項,“他去世后,蘇軾感到很悲傷,讓張耒寫下了這篇墓志銘”,錯誤太明顯。文章最后一句清清楚楚地寫著“而憲來求銘”,顯然墓志銘是歐陽憲請張耒寫的,而非蘇軾讓張耒寫的,這一題估計極少有學生會錯。有時為了增加干擾,命題人會掉進自己設置的陷阱中而渾然不知。如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第6題,選擇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所給答案是D,D項確實不正確,而C項“何灌善于治理政務,舉措得到皇上認可。為完成運糧任務,他建議將水運改為陸運;在招募射士時,又提出修渠引水,興造良田,使剩余勞動力樂于應募”也不正確,與之相對應的原文是,“水淺不勝舟,陸當用車八千乘,沿邊方登麥,愿以運費增價就糴之”,可見,何灌并不是建議“將水運改為陸運”,而是說水太淺,水運不行,陸運的話用車太多,建議用運費提高麥子的收購價格,就地收麥。
從實際考查效果來說,客觀題考查的并不是考生的語文能力而是細心程度。一道題,四個選項,真正有干擾的一般只有兩項,如果三個選項都有干擾,還要答案毫無爭議,非常難。比如考查辨認病句的題,為了增加干擾性,沒有語病的句子也一副病態,總之不像正常的中國人說的話。近兩年的江蘇卷,不知出于什么考慮,“語言文字運用”刪去了兩道主觀題,增加了三道客觀題,我覺得這是一種退步。“語言文字運用”如全考主觀題,既能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又能拉開差距。現在報刊上的文章,標點、詞語、語法錯誤比比皆是,命題可以從中選擇一些典型的讓學生修改,改對得多就多得分,改對得少就少得分,改不出不得分。
三、試題要有趣
試題有趣,考生看到題目如果發出會心一笑,可以緩解考生的緊張心理,有利于考出學生的水平。當年陳寅恪以“孫行者”為上聯,要求學生對出下聯,這題目就非常有趣,直到現在還有人津津樂道,爭論陳先生的答案到底是之、祖沖之還是王引之。
材料要有趣。文言文的材料,凡選傳記類的多無趣。今年江蘇卷雖然選的是墓志銘,實質和傳記差不多。這類文章從內容說大同小異,傳主或善治軍,建軍功;或善治民,有政聲;或死得其所,增謚美顯;或受冤下獄,死不瞑目。從語言角度來說,常有―堆官職、人名、地名造成閱讀障礙,加上受試卷篇幅的限制,命題人常會做必要的刪節,結果抽去了血肉,只留下筋骨,即使原本有趣的文章也失去了趣味。現代文也一樣,選文一被刪,文氣和文味都受影響。因此,最好選擇不用刪的文章。今年江蘇卷選的兩篇現代文,可讀性強,較去年有趣。
題目要有趣。以“語言知識運用”題為例,社會上流傳的一些段子,只要是內容健康的,選擇合適的作為命題材料,都是很好玩的。例如: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這里的兩個“多少”意義不同,可請學生再仿一句,要求仿句中“多少”的意義和原來兩句都不同。再比如:
甲:豆腐多少錢?
乙:兩塊。
甲:兩塊一塊啊?
乙:一塊。
甲:一塊兩塊啊?
乙:兩塊。
甲:到底是兩塊一塊,還是一塊兩塊?
乙:是兩塊一塊。
甲:那就是五毛一塊唄。
這段對話非常有意思,它利用“塊”既可以作豆腐的量詞,也可以作錢的量詞,制造歧義構成誤會;又利用“兩塊一塊”這一壓縮語制造歧義。命題者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材料不夠嚴肅,其實可以用來命制有趣的語言運用題。
篇10
為方便考生及時估分,
考生可點擊進入浙江高考頻道《2019年浙江高考語文試卷欄目》查看浙江高考語文試卷信息。
高考時間
全國統考于6月7日開始舉行,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至11:30語文;15:00至17:00數學。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0至17:00外語,有外語聽力測試內容的應安排在外語筆試考試開始前進行。
各省(區、市)考試科目名稱與全國統考科目名稱相同的必須與全國統考時間安排一致。具體考試科目時間安排報教育部考試中心備案后。
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分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參加考試。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 width:100%;}.customers1 tr td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666; border:1px solid #dbdbdb; padding:8px 0px; text-align:center;}時間6月7日6月8日上午語文(09:00:00-11:30:00)文科綜合/理科綜合(09:00:00-11:30:00)下午數學(15:00:00-17:00:00)外語(15:00:00-17:00:00)答題規范
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按填涂示例將答題卡上對應的選項涂滿、涂黑;修改答題時,應使用橡皮輕擦干凈并不留痕跡,注意不要擦破答題卡。
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各題規定的答題區域內答題,切不可答題錯位、答題題號順序顛倒、超出本題答題區域(超出答題卡黑色邊框線)作答,否則答案無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筆將廢棄內容劃去,然后在劃去內容上方或下方寫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廢棄內容后,再書寫新的內容。
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及符號等須加黑、加粗。
選考題:先用2B鉛筆將所選考試題的題號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該題規定的答題區域內對應作答,切不可選涂題號與所答內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題號。
特別提醒:考生不要將答題卡折疊、弄破;嚴禁在答題卡的條形碼和圖像定位點(黑方塊)周圍做任何涂寫和標記,禁止涂劃條形碼;不得在答題卡上任意涂畫或作標記。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語文教研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