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范文

時間:2023-03-14 07:3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篇1

[關鍵詞] 擔當;陶行知教育思想;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3)02-0090-03

“擔當”是一種重要的內在修為,是一種境界。2007年5月共青團成立85周年之際,總書記致信中國青年群英會,信中在表達對廣大團員青年的殷切期望時談到了“四個新一代”,即“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新一代”?!八膫€新一代”通俗易懂,但是把“四個新一代”連在一起,使人們感到其中沉甸甸的份量,尤其是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形勢下提出來,更顯得非同尋常。

非同尋常在哪?要求新一代敢于擔當。人民日報說得很干脆:“看干部,要看敢不敢負責、有沒有擔當”,“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看得比泰山還重”[1];《人民日報 》2012年2月更提出:“領導干部要有歷史擔當”;總理則告誡干部要“事不避難,敢于擔當,奮勇向前”[2]??梢?,擔當教育已經成為共識。擔當教育應當迫切的進入基礎教育課堂,讓擔當成為中學生的自覺與常規。

擔當與陶行知教育思想其實是有天然的內在聯系的。比如“平民教育”,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被稱為我國教育史上最有希望的一種運動和事業。陶行知先生認為:“我們從事鄉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們整個的心獻給我們三萬萬四千萬的農民。我們心里要充滿那農民的甘苦。我們要常常念著農民的痛苦,常常念著他們所想得的幸福,我們必須有一個‘農民甘苦化的心’才配為農民服務,才配擔負改造鄉村生活的新使命。”他也提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運動,是到鄉下去的運動”,強調“處處讀書,人人明理”。

“平民教育”是一種教育公平的訴求,但也有必要探討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到底想要達到什么目標呢?概括起來,筆者認為有這樣幾個:(1)“叫人求真,學做真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講道德、能思考、會創造的人”;(2)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3)“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盵3]

這一切都滲透著“擔當”二字。擔當首先是人的基本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真人”、“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種擔當教育。擔當其次是一種素質,知識也好力量也罷,只有在擔當中才能彰顯其功能;擔當更是一種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成為國家棟梁,“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梢姄斀逃褪芹`行著陶行知先生“平民教育”的思想。

“教、學、做合一”原則?!皬南壬鷮W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學?!被A教育只是一個平臺,應該堅持“教、學、做合一”原則,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指導學生成為有擔當的人。所以,基礎教育培養承載責任、勇于擔當的人才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傳承與具體要求?;A教育階段是人才培養的融會貫通階段,是中學生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奮斗意識等形成并固化的重要時期,在這個群體中開展擔當教育適時而且適宜。

我國的擔當精神傳承已久?!抖Y記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觀念是一種擔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是一種擔當;“為國舉鼎,雖不可能,亦勉力為之”是一種擔當。同志對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品德高尚、意志頑強,視野開闊、知識豐富,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殷切寄語,同樣昭示著教育理念中必須重視培育責任意識、強調擔當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依據道德對象從人到自然的擴展及全球化背景下倫理觀轉化的新向度――由信念理論向責任理論轉化”[4],擔當教育面臨著新背景、新價值觀念、新教育模式等眾多挑戰。如何深刻剖析擔當教育的內涵,探討擔當教育的實施方式,評價擔當教育的接受效果等,值得深思。

擔當教育內涵深刻。開展擔當教育,就是教育者通過合理、科學、有效的手段和載體使青年學生明確責任,形成責任擔當意識并內化為自主行為。首先是認知層次,明確責任,即明確擔當什么;其次是探討層次,即途徑在哪兒,如何承擔責任;最后是做行合一,踐行層次,即以實際行動承擔責任。

當代中學生應該擔當什么責任?從宏觀上講,是指社會責任,就是個人對祖國、對民族、對人類的和平與發展、繁榮與進步所承擔的職責和使命;也包含人際責任,即個人與家庭、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從微觀上講是指自我責任,就是自我對其個人人生、事業、發展及生命所承擔的主體責任。

中學生如何擔當自己所應承擔的三種責任?其方式和渠道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包含的情感本質和道德內涵卻十分相似。

手語歌《感恩的心》中學生都喜歡,為什么?因為這首歌唱到了學生心靈最深處。感恩是理解責任的源頭。追根溯源,感國家和民族的淵源之恩、感父母親人的養育之恩、感社會與他人的互助之恩都是對自我責任的最初感悟。自信是承擔責任的基石。相信自我的能力是感恩踐行、勇擔責任的力量源泉;熱愛是責任擔當的動力,對祖國的熱愛讓青年揮灑熱血,對親人的摯愛讓青年孝心拳拳,對他人和自我的深愛讓青年滿懷熱忱;溝通是有效擔當責任的渠道。良好的溝通讓青年享受權利、明確義務,也讓中學生在與他人行為和社會行為的交融中找到勇擔責任的最好方式。

踐行是責任擔當意識過渡為日常行為的現實表現,其最終目標是責任擔當意識內化為習慣和無意識行動,這是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項檢驗標準。先成人,后成材,實行精細化管理,讓學生每天有進步,讓家長每天都放心。應大力實施日常行為養成教育,把學生管理納入班主任工作考評中,并對每個班級實行百分制考核。從男生頭發“前不搭眉后不搭領”、女生不化妝,到不早退不曠課、不癡迷網絡,以及每天的起床、早讀、跑操、就餐、上課、自習、就寢等都進行規范。這就是外在環境與內在道德修養的和諧統一。

毋庸諱言,學生的責任意識尚存不足。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受社會、教育、家庭及自身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前中學生責任意識與價值觀念的主流是健康和積極向上的。他們對祖國、民族、親人和社會深懷熱愛,樂觀自信,敢于承擔責任;他們重視自我價值,張揚個性,對事業、人生有較深刻的理解;他們富于激情,渴望溝通,維權意識強烈,善于思考權利和義務。這是主流。

在肯定主流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有部分中學生的責任感不同程度上帶有實用性、利己性和矛盾性特點,主要表現在:在理想追求上,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在價值取向上,重個人本位,輕社會本位;在責任觀念上,重視對自己和家庭的責任,忽視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責任。在宏觀上他們熱愛祖國,但未能落實到腳踏實地的行動上,他們希望得到尊重、理解,但未能很好地尊重、理解他人;在微觀上他們向往美好人生、事業成功,但對于挫折和失敗明顯認識不足也努力不夠。

擔當教育切合中學生成長特點,很有必要實施。開展中學生擔當教育要緊密圍繞其內涵,立足認知和內化的客觀過程開展工作,適應中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尊重中學生的人生成長規律,分層次、有目的地進行。緊扣核心問題,構建擔當教育的完整體系。

開展擔當教育的核心問題是通過教育途徑和內化推進,形成完整的責任擔當教育體系。必須將擔當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發揮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形成正確的責任內涵認識。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和豐富責任擔當教育的途徑與載體,融入中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以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志愿服務、講座報告等鮮活的載體,讓中學生體會、感悟擔當的過程。

把握認識規律,推動擔當教育的過程遞進。要充分認識到擔當教育是一個從認識到行為的過程,體現了不同階段的不同教育內涵。入學之初,要積極加強擔當教育的認識教育,使學生深入理解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人際責任和自我責任;在學習生活的進程中,要以實踐環節引導學生不斷承擔責任,實現自我理想,回報師恩親恩,回報祖國社會,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厚重的責任感和高遠的理想,轉化為刻苦讀書、奮進成才的實際行動;在學生面臨高校選擇的競爭階段,適時地加強畢業指導教育、人才使命教育,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社會價值目標。如此促進擔當教育最終的行為內化,讓擔當意識成為中學生心靈的烙印,使之受益終生。

貼近學生實際,提高擔當教育的實施效果。貼近學生包括三方面:(1)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采取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載體,以達到不空談、不浮夸的效果。例如,以身邊的先進典型作為榜樣,給同學以共鳴。邀請杰出校友和公眾人物與學生交流,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2)要充分關注學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責任擔當的內涵,使學生在面對失敗與挫折時不灰心不氣餒;(3)要強調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論在什么情況下,老師堅決不能對學生態度粗暴、冷嘲熱諷、歧視侮辱,更不能進行體罰。教師一旦出現有損學生自尊心和身體健康的言行,都將追究責任并納入師德考核。

呼吁社會關注,優化責任擔當教育的大環境。責任擔當教育是一個從認知到行為的過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沒有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的互動是難以實現的。作為學校,首先要與學生家庭建立暢通的交流渠道,共同構建責任擔當教育的體系;其次要強化全員育人,將教育、管理、服務作為責任擔當教育的實施載體,以良好的風范熏陶學生、以公平的政策激勵學生、以完善的資源設施保障學生;最后要引入社會教育資源,構建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豐富學校教育的內涵,使責任擔當教育成為基礎教育和青年成長的有益環節。

基礎教育不僅要傳播知識,還要點燃學生的理想之火,并給學生的理想插上有力的翅膀。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引導學生夯實基礎,很好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還要激發學生謀劃和引領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和追求。這種追求是擔當教育的初衷,也是擔當教育的永恒目標。時代呼喚高揚理想、勇擔責任、大膽創新的人才,時代賦予了培育擔當精神的使命,必須高度重視、把握規律,努力培養引領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的擔當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石開.沒有責任擔當不是小問題――“看干部看什么”之一[N].《人民日報》,2010-11-10(3).

[2].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EB/OL].(2008-3-18)[ 2012-12-19].http:///2008lh/zb/0318b/.

篇2

關鍵詞:創造性教育 幼兒教育

在我看來,對幼兒的創造性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二十一世紀人才最寶貴的素質。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卡盧夫德斯基所說:“幼兒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每個幼兒天生就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創造性的實驗室,他們具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力,具有無窮的不可遏制的發展趨勢?!钡拇_,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學前期是創造能力的萌芽階段,但還只是一種潛能,只有在正確的教育方法指導下,這種潛能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挖掘。

在創立生活教育理論的過程中,陶行知提出了創造教育思想,他認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應當解放和培養而不是壓制甚至摧殘兒童的創造力。因此,創造教育必須從兒童抓起。為了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他提出兒童創造教育的“六大解放”。

1.解放兒童的眼睛

首先,應明確觀察目的,幫助孩子確定觀察對象,鼓勵孩子留心觀察到底,不要輕易轉移目標。

第二,有順序、有步驟地觀察。

第三,注意從多角度觀察事物,不要局限于一個角度,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第四,學會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較,發現細微的差別,以提高觀察能力。

總之,解放兒童的眼睛,就是鼓勵孩子自由的,真實的去看呈現在他面前的真實的世界。

2. 解放兒童的大腦

有一位美國母親拿了一個圓圈問自己的女兒,這是什么?已經上一年級的女兒非??隙ǖ幕卮疬@是“”。而就是這個圓圈,在女兒上一年級前,這位母親問同樣的問題時,女兒有 “是太陽、是葡萄、象乒乓球……”各種各樣的答案。那么是什么禁錮了孩子的思維?后來,這位母親毅然與學校對簿公堂,法院院判決學校敗訴。

人們常說,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人的想象力可以使無邊無際的。這些都在說明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長或者成功,取決于他對事物的看法,同樣的問題,有些人只能看到表象,逃離不了傳統的思維定式。而有些人卻能放飛自己的思維,發會豐富的想象,從而找到突破點,最終通過努力實踐而成功。而這種超乎一般的思維能力,正是我們在兒童時代要大力倡導和培養的。

3.解放兒童的雙手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大家子人全部圍著孩子轉,過著“小皇帝”的生活。然而就在長輩為他們盛好每一次飯,洗好每一件衣服的時候,孩子卻損失了一次次鍛煉的機會。于是,就出現了學生能考上大學卻不會獨立生活的怪事。同樣,高分低能的現象在中國出國留學生中也普遍存在。這些學生大多文化成績優異,但是缺乏實驗室操作的經驗,動手能力較差。所以,在現在的情形下提出解放學生的手顯得尤為重要,什么事情都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一做。對于生活中的動手能力,陶行知直言“不會種菜,不是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更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的動手。例如:在教孩子如何認識長方體時,我們應該讓孩子們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寓教育于動手之中,以動手促進動腦,這樣的認識效果可能會更深刻。

4.解放兒童的嘴巴

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大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對孩子漫無邊際的發問而感到厭倦,在應付孩子的提問時,有時我們委婉點的回答“你現在還小,以后就明白了”,而大多時候,我們會毫不留情地拒絕孩子的提問,“小小年紀,問那么多干什么,教你怎樣就怎樣,要聽話”?,F在看來,對于孩子來講,我們是多么的無情地扼殺了孩子探究的欲望。因此,創造性教育的實現,就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鼓勵孩子開動嘴巴,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他們的疑問。也許,一個不經意的疑問會在若干年后成為人類偉大的發明和創造。

5.解放兒童的空間

不要把兒童關在家中,讓他們到大自然,到社會中去擴大視野。解放空間,擴大學生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的創造力。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包羅萬象,奧秘無窮。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體悟、去探尋,到社會中去磨煉是一條極好的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途徑。誰都明白要讓學生知道春天的美麗,最有效的辦法是走出學校,走進大自然,讓他們親身去體會。我想這樣的感受效果是任何華麗的語言所難以達到的不說,枯躁乏味的講解還會使學生對這門課越來越失去興趣。馬斯洛在論述人的創造力時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創造力,而初始創造力常處于無意識狀態,這種無意識能促進人發現與發明。因此,我們應該把本屬于孩子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的空間還給孩子。

6.解放兒童的時間

不要用功課填滿孩子們的時間表,要給他們一些空閑時間消化學問,并想一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干一點他們高興干的事?,F在的學生在“應試教育”“精英教育”社會環境下,學生壓力空前之大,睡眠不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在1993年《夏令營中的較量》中指出中國 7-17歲的男女學生,平均身高、體重、胸圍、肌肉、肺活量、耐力等指標都不及日本同齡學生。有關調查表明:80%以上的小學生每天的作業量為 2小時左右;我國中小學生平均鍛煉的時間每天不超過半小時。有 46.9%的中小學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睡眠標準( 9小時)。三分之一的學生感到睡眠不足, 71%的高三學生近視, 三分之二的學生感到考試壓力大。然而,就在大喊“減負”的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并沒有真正減下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淹沒了學生的星期天。

綜上所述,只有對我們的孩子真正做到了以上“六個解放”,兒童的創造性教育才能實現,兒童的創造力才能發掘。

結束語

通過對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學習和探討,我真正感受到創造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感其推行和實施的復雜性。但我堅信: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6.

篇3

關鍵詞: 陶行知 黃炎培 職業教育思想 現代職業教育發展

陶行知與黃炎培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理論家和奠基人,他們一生致力于教學改革,建設中國的職業教育,提出了一套獨具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理論,尤其是在數十年推行與發展職業教育的實踐中,形成了“社會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這對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兩位教育先驅的生平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有著高的道德修養、高的理想,他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并根據中國的國情,創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論,以最大的魄力付諸實踐,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黃炎培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先驅,他在二十世紀初就積極吸收西方先進國家的教育經驗,認真總結中國自開辦新教育以來的問題和教訓,經過數十年的潛心研究和實踐,逐步形成了成熟與完整的中國現代職業教育思想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職業教育的地位、目的、辦學方針、教學原則和職業道德教育等內容。

二、兩位先驅的職業教育思想

1.關于陶行知。

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與知識、生活與教育緊密結合,互為作用。陶行知用生活來教育的思想內涵是:生活是教育的大課堂。教師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和社會,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為了生活,為了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陶行知認為:“實際生活向我們供給無窮的問題,要求不斷解決?!薄吧罴唇逃?,是教育從書本的到人生的,從狹隘的到廣闊的,從字面的到手腦相長的,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p>

陶行知還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它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這一理論很有針對性,即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教,還要注意學生的學。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是師幼雙方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和補充。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教學不是機械灌輸式的而是互動的過程。陶行知從兩個方面說明了創造的特征:一是“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人未開化的邊疆”,強調的是“探索”與“開辟”的精神;二是強調創造是“新價值的產生”。新價值對不同的幼兒、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含義,因而所有人都能去創造,即創造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精神層面上。創造從哪里做起才好呢?陶行知認為:“行動是中國教育的開始,創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眲撛斓脑搭^在行動,實踐是創造的土壤,由此審視綜合實踐活動,不難掂量出“綜合”與“實踐”的創造分量來。

2.關于黃炎培。

黃炎培的職業教育的作用從理論價值來講在于:“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生產力之準備”。他的職業教育的目的:“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黃炎培職業教育目的論的核心是為個人謀生做準備。他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的社會化、平民化和科學化。他的職業教育教學原則:提出“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的主張,這些原則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殊規律,體現了一般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價值。最后,職業道德的教育理論,是黃炎培現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黃炎培非常重視在職業教育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他“主張職業教育者,同時必須注重職業道德”,提出了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概括為“敬業樂群”?!熬礃I”就是要熱愛從事的職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并盡心盡責地干好,為社會和人類多作貢獻?!皹啡骸本褪且懈呱星椴俸腿后w合作精神,同時要有“利居眾后,責在人先”的服務意識和“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高尚情操。他認為職業科學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和掌握,與職業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組成部分,離開職業道德的培養,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也就同時會迷失方向。

三、兩位教育先驅對現代職業思想的啟示

1.應該重視職業道德及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塑造。

當前,職業學校已經認識到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因而非常重視職業技能的培訓和掌握,這是職業教育的一大收獲。但也出現了過于強調專業技能的傾向,只重獲得“一技之長”,而相應的文化知識的學習、職業道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卻被忽視了。

2.辦學方式封閉,應該重視社會實踐。

職業學校之間往往缺乏聯系和溝通,職校與用人單位也沒有建立合作關系,形成嚴重脫離社會的封閉辦學模式。而且職業學校的教師大部分直接從師范院校畢業就直接走上工作崗位,他們從學校走向學校,從課堂走向課堂,職稱結構不合理,缺乏對生產服務一線的了解,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不強,不能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這種嚴重脫離社會的封閉辦學模式,不能適應當前發展的需要。

3.應該建設社會化的職業教育者隊伍。

黃炎培在指出職業教育不能閉門辦學、必須聯系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還反復告誡人們:“辦職業教育,是絕對不許在書本里討生活的……所以,職業教育,絕對不許理想家和書呆子去干的?!彼月殬I學校在聘請教員時應充分利用職業界的人才,甚至應多聘請其中有經驗者。這樣學生對一線的生產服務才有更實際的了解,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更好地結合,成為真正的實用技能型的人才。

4.不能為辦教育而辦教育,要立足國情辦教育。

要把教育當做產業來辦,高投入,高產出,并且建立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教育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經濟基礎決定,受經濟發展的制約,另一方面對經濟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在我國由于生產力發展不平衡,教育的發展也不平衡。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對人才素質相應的要求就高一些,經濟發展較落后的地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相應也低一些。各地區財力、物力、人力對教育的投入也不盡一樣,不能因為這樣一些原因就放棄努力,應因地制宜地辦教育,因材施教地辦教育,為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為培養多層次的人才,把教育當做事業來辦,為中華民族的騰飛,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做出偉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編,陶行知文集[Z].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陶行知.教學做合一[J].中國教育改造,1927.

[3]中華職業教育社安徽省分社安徽省陶行知教育研究會.陶行知、黃炎培、徐特立、陳鶴琴教育文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4]潘東標.陶行知黃炎培的職業教育目的觀[J].生活教育,2010(12).

[5]黃炎培.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J].教育與職業,1934.

篇4

讀《陶行知教育思想》一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說,教育的核心是愛學生。熱愛學生是師德中最為重要的一點?!芭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陶行知“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體現。陶行知說:“大家愿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睈鄣慕逃巧倌陜和逃幕驹瓌t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說: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因而教育應當充滿愛。可是,教師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樂。當屢次教育總不見效果,當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腦后,學生中錯誤常犯、是非不斷,他們都會煩惱、生氣,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也會克制不住自己對學生發脾氣,但冷靜下來又會覺得很內疚,也許他們有很多缺點,也許他們是一犯再犯。一個孩子反復出錯,只是說明他自制力差,他們需要的決不是粗暴的對待,而是更大的關懷和更大的耐心。這就要求教師更應敞開愛的大門,接納每一個孩子,寬容每個孩子。無論他是健康成長的幼苗,還是被風霜侵蝕的小草,都要用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用愛融化孩子心靈上的堅冰,用教師的大手牽著他們的小手,帶著他們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教師的工作是單調的,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師的工作更是默默無聞的。當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傾頹的教室,扛住貧窮和孤獨,扛起本不屬于自己的責任 ,這就充分體現出每一位教師都應擁有了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博懷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師用他們無悔的師愛在默默中為孩子們鋪灑陽光,點燃希望。 既然選擇了,就默默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勞作著、戰斗著。三尺講臺是他們馳騁沙場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筆站在這三尺講臺之上,他們自豪,他們榮幸。聽,新課改的號角已經吹響;看,“和諧社會”重要思想和“和諧校園”指導精神指引著我們與時俱進的腳步。他們手拿三寸粉筆,百舸爭流,他們穩站三尺講臺,千帆勇進。 “責任重于泰山”,面對這樣的千斤重擔,鼓勵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業便會充滿陽光。有多少個夜晚當別人已沉睡夢鄉的時候,他們還在拖著疲憊的身體在臺燈下回復學生寫的心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責任,是“愛”的責任證明了自己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他們甚至用鮮血和生命維護了師尊,鑄就了師魂,譜寫了一曲曲人民教師的壯烈凱歌。他們,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導下的中國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陶行知先生以“愛滿天下”的博懷和高尚情操,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的徹底獻生精神,把滿腔熱忱和真誠愛心傾注給每一個青年學子。一個“愛”字貫穿了他的整個教育思想,要教好學生,愛是基礎,愛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滿愛,才能真正做到用愛去教導學生。每一位教師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裝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把教師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工作的信念。從現在起,用心用愛去做每一件事情,讓愛傳遞。

篇5

關鍵詞:陶行知 學前教育思想 現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10-0112-02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歷經艱辛無數,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實踐,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中國舊的教育制度,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探索中創造并形成了獨具自己風格和特色的學前教育思想。當前,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逐漸發展起來,但許多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和他對幼教事業發展的實踐和探索,為我們解決當前學前教育事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我國現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搞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兒童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和要求,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對我國的學前教育有重要的啟示和價值。

一、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

經過不懈的努力,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探索中陶行知學前教育思想逐漸形成。

1.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學前教育理論體系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了“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三方面內容。

教育是人類社會生活原本就有的,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的,生活決定著教育,教育同時也反映著生活。教使生活才變得越來越健康科學,社會變得越來越文明和諧;生活讓教育的內容才越來越豐富,教育的目的越來越明確,方法得以創新。“社會即學校”就好比把動物園里的動物放到自然中去,讓它們擺脫高墻的束縛,過自由的生活,把所有的一切都伸展到自然中去,讓大家看到更真實的東西。社會是人類活動最主要的場所,也是教育最主要的場所,也是我們的學校。“社會即學?!钡闹鲝埵箤W校與整個社會緊密地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了在社會大環境中去辦學校,從根本上擺脫了傳統的學校脫離社會生活環境的嚴重詬病。“教學做合一”的實質體現的就是教學方法,就是如何做的問題。“教學做合一”的含義是:教要根據學來進行,學要根據做來進行?!敖虒W做合一”的根本和中心就是“做”。 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教學做合一”改變了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能力,完善了良好的素質,是陶行知對落后的教學方法進行的一次重大變革。

2.關于“六大解放”的思想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視兒童創造力的培養,為此,他提出了關于兒童創造力培養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

兒童具有很大的創造潛能,他們的內心世界很豐富,我們要注意開發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充分解放他們的頭腦和雙手,為他們的發明創造提供良好的環境,提供符合他們發展規律的教育,盡可能的開發他們的潛能。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為兒童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和要求,對我國的學前教育有重要的啟示和價值。

3.和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陶行知的和諧家庭教育觀要求父母要為孩子的教育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要端正態度,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要達成一致,要了解孩子內心的真是想法,尊重孩子,為孩子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要嚴寬結合,不過于放之任之,也不過于苛刻,拿捏得當才好。父母要密切與幼兒園的聯系,創造和諧的家園關系,共同為幼兒的成長發展努力。

二、我國學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起步晚,發展緩慢,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背離了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

1.教育脫離了幼兒的實際生活

許多教師和家長沒有意識到,教育應該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起來,在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生活的重要性,一味的以書本為主,忽視了幼兒的生活經驗。許多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就只依據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來進行,忽略了孩子的生活經驗。有一次,一位老師在組織科技活動――電的用途,并沒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在教室里通過簡單的開燈和關燈來向幼兒說明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顯然,她這樣的做法太過簡單,涉及的方面太少。電的用途很多,而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資源,沒有電小朋友們就不能看喜愛的少兒節目,不能上網,不能在兒童城堡里玩耍,還有很多事情沒有電就做不成。幼兒教師這樣的做法對幼兒的發展是很不利的,長此以往不僅會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積極主動學習,而且還會對生活失去興趣,不懂得熱愛生活,也不懂得怎樣生活。

2.教育者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兒童天性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想象力豐富,這些都說明兒童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巨大的發明創造潛能,然而許多成人沒有意識到這點。事實上,許多成人都很害怕孩子動手,孩子們的“破壞”行為讓他們覺得孩子就是個小搗蛋鬼,每天盡搞些破壞,讓他們很頭疼。每當孩子要有所行動時許多家長和教師就會制止他們的行為。成人不曾想他們這樣的做法會阻礙兒童創造力的發展,束縛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事實上兒童只有通過自己的感知覺,才能獲得豐富的經驗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才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自主研究的精神。

3.家庭教育存在不足

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疼著愛著,生怕他們受一丁點的傷害,對孩子過于溺愛,而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又過于極端。許多時候父母教育態度不端正,對孩子的教育沒有達成一致,這讓孩子的很困擾,不知道該聽誰的。有些家長甚至還認為,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孩子的一切都是幼兒園的事,與家長無關,不管什么都由幼兒園負責,出了事就找幼兒園。家長這的這些想法很幼稚,對孩子的教育家長要積極配合幼兒園,而不是置之不理,只有家園結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三、陶行知學前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

當前國家加大了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也出臺了許多有利于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學前教育事業越來越多地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但總體而言,我國學前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探析陶行知學前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顯得格外重要。

1.實施生活化的教育,讓幼兒親身感受和體驗社會生活

教育來源于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也要體現人類社會的生活。然而,現代的幼兒教育卻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生活實際。筆者在幼兒園小班實習的時候發現有的老師教學時就脫離了生活實際。例如有一次組織數學活動,學習數字4的組成,教師只準備了1到3的數字卡片,沒有準備其他的教具和學具。教師用數字卡片進行教學,孩子也用數字卡片學習,這樣的教學不僅單一而且抽象,并沒有把幼兒生活與教育聯系起來。眾所周知,小班幼兒的特點是自我中心意識較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思維也比較具體形象,他們的學習方式主要是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感知和體驗,通過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他們才能夠把獲得的經驗逐漸的內化,并且進行自我建構,以此來獲得知識,促進自身的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準備豐富多彩且色彩較艷麗的教具,這樣小班的幼兒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用這些教具來進行實際操作和學習。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組織教學時習慣將教學內容從生活中分離出來,按事先策劃好的方案去直接控制幼兒的學習,人為地割裂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為此,要做到生活化教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利用周圍的環境,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例如帶領幼兒觀察周圍的生活和自然,積累經驗,教室和活動區域的環境創設也應該將生活融入其中;在平時的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收集常見的生活物品,注重生活素材的積累;教師還應該創編一些與幼兒生活經驗相聯系的游戲或兒歌,讓他們在游戲和兒歌中感受生活。另外,教師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系,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幫助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傊處煹慕虒W應該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幼兒關心和感受周圍的生活,激發幼兒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2.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對幼兒教師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培訓,并且在教學上努力踐行

幼教事業的發展有賴于幼兒教師的發展和進步,建設一支思想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都很高的幼兒教師隊伍對幼兒園和幼教事業的發展都是很有必要的。幼兒園應該把教師的培訓納入到基本的工作當中,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專業培訓。當前的幼兒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幼兒教師對生活與教育的關系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理解。幼兒園可以讓教師自主學習生活教育理論,并定期組織教師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幫助他們相互學習與進步,并且把學習結果滲透到平日教育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地反思和總結。

3.教師和家長都應注重環境的創設,努力為幼兒創造和提供條件,培養其創造力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筆者在一些幼兒園實習的時候發現,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些班級的環境布置過于簡單,材料種類和數量不足。例如“娃娃家”是幼兒喜聞樂見的角色游戲,因此環境布置不應該過于簡單化,可以把它布置成真正意義上的家,讓幼兒自己布置自己的“家”。這樣的環境創設不僅貼近幼兒的生活,而且還可以讓幼兒自由想象,自由支配,通過動手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兒童??傊?,環境的創設不僅要與幼兒生活經驗相聯系,而且還要有利于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成人要多與幼兒進行溝通,并且努力為他們創設寬松、自由、和諧的環境,充分尊重他們,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自由、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

4.教師和家長應該充分解放幼兒,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培養創造力

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一次培養創造性的教學中,老師讓全班的幼兒坐成半圓形,孩子的手腳都被要求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不準動。然后老師就說:“請小朋友好好想想,我們的手和腳都能做些什么?”幾乎全部的孩子都把自己的手腳抬起來看了看。就在這個時候,老師還讓他們把小手放好,小腳并攏,規規矩矩的坐好不許動,并且讓他們再想想,然后請小朋友回答。在老師讓他們思考的這段時間里,有的小朋友在自言自語,有的小朋友在小聲討論,還有的小朋友在繼續擺弄自己的手腳,場面幾乎出現了小小的混亂。很明顯,幼兒正在結合自己的身體認真思考教師的問題,可是教師卻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還對幼兒提出坐好、不準動的要求。顯然,教師這樣的教學并沒有解放幼兒,反而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

筆者記得在實習時,曾經看到過許多家長和教師對孩子的勞動、生活、學習有包辦代替的行為,這種做法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有些孩子出于好奇可能會把幼兒園的玩具或是家里的一些東西拆開來看看究竟,這時很多的家長和教師就會制止他們的行為,有時甚至還會打他們一頓,這樣的做法使得孩子們失去了學習、探索和操作的機會,不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能取得進步,更不能拓展自己的思維。事實上,孩子通過自己動手,可以在反復操作和嘗試中不斷地獲取經驗,以便獲得成功。我們不應該以一個成人的思想和眼光去看待幼兒的“破壞”行為,也不要去阻止他們的這種行為,應該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環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操作,培養他們動手的能力,促進其創造力發展。

5.重視家庭教育,彌補其中存在的不足

篇6

1.綠色課堂內涵

綠色課堂是近年來教育領域提出的熱點課題,其是借鑒“綠色”之意,還教育以本來面目的課堂,綠色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內涵上來看,綠色課堂“相信學生、引導學生、發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以快樂學習為本,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綠色課堂是在傳統課堂的基礎上,將教學分為兩個方面,即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學習過程又包含“溫故知新、探學導航、自主互動、聚焦點撥、綜合評價”。

2.綠色課堂與傳統課堂對比

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綠色課堂具有本質的區別,其更強調“學生主體”與“教師引導”,突出“因材施教”特色。在綠色課堂上,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找到自己的定位,沒有“遺棄者”,每個學生都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在綠色課堂下,學生被科學地分為若干小組,教學過程以學生完成任務的方式開展,每個學生在小組內均有適合自己的位置。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小組交流討論來共同完成小組學習,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與同伴的監督與幫助,使得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

3.綠色課堂實施的效果

首先,從學生層面來看,綠色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成績不斷進步,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明顯改善。綠色課堂增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小組的合作能力。此外,綠色課堂也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從教師層面來看,綠色課堂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綠色課堂對教師提出了六個要求,即“以反思促進步、以座談促成長、以外出講課促成長、以教研活動促提高、以質檢促提升、以量化促發展”。綠色課堂不斷促進教師教學的能力提升,要求教師“精心編制導學案、制訂展示流程、開展年級質檢活動”。除此之外,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二、綠色課堂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契合

1.綠色課堂與生活教育理念的契合

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生活無處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包含“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個方面的內容,這與綠色課堂理念非常契合?!吧罴唇逃睆娬{教育與生活的相伴關系,教育應該是鮮活的,而綠色課堂中,教師的授課理念均來自生活,教學過程也十分生活化,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下,結合自身生活實際而進行學習,這與“生活即教育”理論不謀而合。

陶行知認為學校應與社會相關聯,應將教育回歸本色,還原到社會中來,?社會成為學校的一部分。在綠色課堂模式下,要求教師走出校園,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從社會中學習知識,進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綠色課堂注重課堂所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將課堂延伸到社會,在社會中檢驗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能力。

此外,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是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而設計教學方案,讓教、學、做合一,即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學情而調整,教與學都是以“做”為中心。綠色課堂正是結合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并把學習到的知識展示出來,做到學以致用。

2.綠色課堂與“六大解放”思想的契合

陶行知對教學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即解放學生的大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做;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說;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現實環境中學習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讓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時間。從綠色課堂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來看,真正踐行了陶行知“六大解放”的教育理念。

3.綠色課堂與創造教育理念的契合

篇7

關鍵詞:教育思想;農村;英語;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38-01

農村英語教學應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成績呢?結合農村學生實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樹立學習信心

英語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只有學生具備了自信心,其他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實施。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要經常性地讓他們回答一些問題。剛開始可以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What i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并且要對他們的回答給予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學生回答對時可以說“You are very clever ”“Excellent!”必要時可以用肢體語言表示贊賞,讓他們覺得自己不錯,覺得學習英語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讓他們有成就感,樹立信心。

二、激發“情趣”

在中學英語進行“情趣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這樣, 對教學是不無裨益的。那么,該如何開展“情趣教學”呢?

1、“熱身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課前,我通常通過讓學生唱英語歌曲或英語演講等手段創設英語氛圍,我把它叫做“做熱身活動”。學生可以唱歌、匯報天氣、講故事、讀單詞、讀課文等,形式不一,可長可短,這樣能有效地把課間的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同時也能融洽師生關系,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增加所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總結教材內容,將枯燥的英語語法變為淺顯易懂的歌謠、繞口令等使學生產生興趣。如:時間的讀法:30分以內,分在前,點在后,past在中間。30分以外,分用60減,點要加上1,用to來連接。如:7:25讀作:twenty five past seven.9:45讀作:a quarter to ten. Be going to的用法歌訣:be going to,表打算,準備,計劃將來干。表可能,有必然,通過現象來判斷。使用它,要注意,疑問形式be提前。否定句,更簡單,not放在be后面。To 之后,動原形,be 的形式看人稱。下列詞,要注意,come, go和離去(leave),進行時,表將來,牢牢記住莫忘記。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習語法,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自然就對英語感興趣了。

3、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上,我們可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條件,如實物、圖片、錄像、幻燈、模型、簡筆畫等,為學生創造一種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將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寓于一個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以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4、注意肯定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贊賞,尤其是學生,他們充滿美好的理想,渴望被肯定,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學生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這不僅對優等生有用,而且對后進生也有同樣的效果。我積極地尋找能激發每個學生興趣的基點。有些學生的成績不好,但上課積極大膽,回答問題聲音響亮。我就及時地表揚他,這樣一來不但學生本人增強了自信心,而且其他同學也受到鼓舞,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養成學習習慣

“行動的教育,要從小的時候干起?!庇没顒咏M織英語教學,應從初一年級入學第一堂課進行。如在第一堂上,不一定要開門見山,直接講新課,可采取導入法,要考慮到盡管農村中學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但他們畢竟系統地學習了3年的英語,具備基本的詞匯量,會說一些簡單的語句。教師可鼓勵他們用英語介紹自己,向他人詢問,這樣便使廣大而非少數學生“動”起來,在互相介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相互了解,復習了一些單詞及簡單句型,還形成了交際。這樣的活動,在一開始由于學生的膽怯、怕出錯心理,組織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費一些時間,但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學生通過教師不斷組織的活動鍛煉便會養成習慣,習以為常,今后再開展這樣的活動教學,教師只需稍加點撥,學生便會自發地“動”起來。

學生是受教育者,是主體,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質量都有賴于教師的教導,教師要讓他們“學會學習”,就必須重視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學會預習、聽課、記筆記,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及時反饋

篇8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倡導生活教育,提倡平民教育,推進師范教育。在他的一生中,始終進行著不懈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索。他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并結合中國的國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今天,我們所進行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正從多方面踐行著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與觀念。

有利于社會、個人發展的職業教育課程目標觀

課程目標是學校教育目標和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職業學校的課程目標應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緊密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職業教育課程目標應圍繞職業素養教育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堅持認為,學校教育應以育人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依據陶行知的思想,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首先應定位于培養符合社會、行業、職業需求的“真人”。在課程目標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和法制觀念的培養,通過課程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

職業教育課程目標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觀認為,生活即教育,生活決定著教育,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類型,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所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陶行知主張,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要按時勢進行,根據社會需求、社會發展制定相應的課程目標。為此,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必須以學生未來就業的職業崗位為導向,根據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不僅注重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要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課程目標應注重學生后續發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會不斷變化,人們轉換職業也將更加頻繁,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時必須考慮個體未來發展的需求。職業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陶行知曾經在《生活教育》一書中這樣寫道: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社會在進步,生活在變化,人生需要發展。因此,教育應該是終身的,應該貫穿于人的一生。這就意味著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更要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支撐,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符合行業、職業需求的職業教育課程內容觀

陶行知認為,職業教育以“生利”為目的。他進一步指出:“凡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謂之職業教育”。要培養能夠“生利”之人,就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圍繞課程目標,改革課程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的聯系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定義為:“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在揭示生活教育本質特征的同時,也說明了課程源于生活、從屬生活、服務生活的道理。依據陶行知的思想,首先,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必須以職業崗位為切入點,對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圍繞職業能力需求以及課程目標選取課程中的案例、實驗、實訓和各類課堂活動;其次,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內容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盡可能取材于職業崗位活動和實際工作流程,對原有的“以知識邏輯為線索”的課程內容加以序化與重組,形成“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課程內容,促進職業教育與實際工作的無縫對接,促使學生掌握“生利”的本領。

以崗位實踐為主線,強調實踐操作與理論知識的一體化在陶行知看來:“好教育應當給學生一種技能,使他可以貢獻社會。換言之,好教育是養成學生技能的教育,使學生可以獨立生活?!甭殬I教育應特別強調實踐教育,注重實踐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做”的能力,切實給學生以一技之長。在對課程理論與實踐的整合過程中,應打破學科界限,以崗位實踐為主線,隨著工作過程不斷展開,不斷吸納和整合學習內容。在課程內容上,以應用為主旨,面向職業活動滲透理論知識,按工作過程、職業活動規律構建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教學內容,實現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有機組合。

以綜合素養為核心,注重人文教育與個性發展并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觀”認為,學校課程必須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學生的興趣。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傳統的技藝型人才培養有著本質的區別,人文素養教育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對于職業教育中面向全體學生的文化基礎課,應按照職業教育自身的要求,課程形式活潑多樣,課程內容廣泛淺顯,讓學生獲得更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其次,職業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一專多能”,以符合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潛能,設計多樣的、可供選擇的特色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學平等、教學做合一的職業教育課程實施觀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職業教育由于起步較晚,教師在教學上更多地沿襲了傳統知識傳授型教學方法。因此,課程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教師在實施課程內容過程中觀念必須轉變,方式必須改變。

課程教學應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陶行知提出以“教學法”代替“教授法”,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即教學生學。職業教育必須以能力為本位,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習得經驗,根據學生“學的方法”來調整自己“教的方式”。陶行知大力倡導啟發式教學方法,反對灌輸式教學方法。對此,我們在職業教育教學中也應倡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不是拿現成的解決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把實現工作任務的方法、途徑教給學生,促進學生以最短的時間,基于以往的經驗,自己找出最佳方法。最終使學生能夠掌握工作任務的過程、步驟,了解理論支撐,掌握技術方法,形成職業所需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課程教學應注重行知合一,手腦并用在教學上,陶行知明確提出“教學做合一”,他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彼珜в幸饬x的“做”,在勞力上勞心,手到心到才是有意義的做。職業學校教師應大膽改革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引入項目教學。教師設計教學環境,為學生創設工作環境。教師組織教學圍繞工作項目,指導學生在完成工作項目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真正實現學生先“做”后“知”,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論的教學論,他主張教師應“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不斷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職業學校教師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應堅持多元化原則,根據理論學科和應用學科的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適合本專業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實習基地進行現場模擬情境教學;利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學;圍繞工作實例進行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討論式教學等等。

課程教學應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教師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今日主流教育家,必須“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創新意識,本身必須首先具有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自身必須首先具有創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歷來強調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他認為,要擔當起改造中國的重任,必須具有主動性、自覺性,必須是創造型的人才,他把培養人的創造精神與創造能力作為教育的宗旨。因此,在實施課程過程中,職業學校教師要善于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如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進行教學;利用電子閱覽室,進行網絡實時教學;利用網絡與學生搭建課外實時溝通的博客等等。在各種形式的課內外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精神,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所反映出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要密切關注,并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構建多元的、關注發展的職業教育課程評價觀

課程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校檢驗教育教學改革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著名教育評價專家佛爾比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職業學校的學生基礎薄弱,教師挫折感強,因此,職業學校更應建立“教—評—學”三位一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促使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此不斷推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以多元評價策略完善教師評價體系,促使教師專業成長教師是課程的執行者,是課程評價的主體之一。陶行知反對傳統意義上的課程評價制度,反對“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的做法。他指出,當時“中國現代之會考制度”是“自殺殺人的制度”。陶行知先生極力反對將考試作為唯一評價的指標。因此,課程改革同樣應倡導對教師評價的客觀性,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完善教師評價體系,使教師得到同步成長。

教師的多元評價體現在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首先,對職業學校教師的評價可有學生參與、家長參與、社會參與,通過開各類座談會、開通網上評教系統、征文、家長問卷等方式,讓教師多方獲得發展信息,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其次,對職業學校的教師評價,不僅要求有“德、能、勤、績”四方面的內容,更要求教師達到“雙師”標準、能夠參與各類課程建設以及專業建設,通過多元的評價指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再次,對職業學校教師的評價應采用多元方式,比如創設“每月大講堂”,寫學習筆記心得,開展各類說課、聽課、評課等活動,在打造學習型校園、構建研究型群體的同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以多元評價方式,優化學生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陶行知主張,課程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主張創造性地進行考試:“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甭殬I學校對課程評價應秉承科學性、激勵性、創新性、動態性的原則,評價方式從單一逐步走向多元。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原則,職業學校更應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個體需求,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其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方式應發生很大轉變。首先,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轉變觀念。評價學生不是為了評定等級,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評價不是為了給學生一個結果,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和激勵學生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從而促使學生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其次,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評價內容應從重結果轉向重過程,由單一評價學生所掌握的基礎性知識轉向評價學生是否具備了知識與能力、是否掌握了過程與方法、是否獲得了情感與價值,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再次,在評價學生時,教師可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量性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傳統評價方式與現代評價方式相結合,充分發揮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作用,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中華.陶行知的生活課程觀及其當代啟示[J].教育探索,2009,(10).

篇9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眱上啾容^,不難得出,生活教育培養的目標與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我深刻地感覺到,如果運用陶行知先生創立的“生活教育”理論去指導我們思想品德科的教學,必將把素質教育在思想品德學科教育中的實施引向深入。現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學品德教學中的實踐談談本人的體會。

一、教學目的:學會生活

在陶行知先生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最終學會生活成為思想品德教學最終目的,即讓學生在參與社會生活中,使自己所擁有的經驗盡量豐富,明辨是非的能力盡量增強,身體力行的意識盡量提高,在“現代”中不知不覺滲入“未來”。也就是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在逐步擴大的學生生活領域中尋求一個點來組織教學。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學中干,在干中學。

二、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基于新課程、新理念、新生活的提煉和總結,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構造以發現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生活為核心的生活主題式教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將思想品德課教學分為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進行、回到生活中去三部曲。

針對傳統德育的有“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封閉性弊端,我們可以努力在實踐中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品德教育,依托教材,發掘教材內涵,拓展學生思維,延伸教育意義,做到源于生活,回歸生活,學會生活,讓學生在知行和諧統一的基礎上,使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程,真正發揮其強大的育人功能。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將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的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正確思想的熏陶。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創設情境,密切聯系鮮活的社會熱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講到八年級下冊第六課第二框“珍惜學習機會”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探究活動:國家從2007年春季開始在全國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從2008年春季開始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本費,并且農村初中寄宿生每人每天補助1元的生活費,農村家庭低保戶學生(貧困生)每人每天補助4元的生活費。全國將有1.5億中小學生受益,請同學們談談感受。通過這一活動,對學生進行了很好的感恩教育,學會感恩是維系社會和諧美好的心理機制,感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縷陽光。

三、教學方法:體驗生活

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老師自我陶醉般地講課,學生卻沒有進入相應的狀態;老師認為學生完全應該理解、掌握的課堂知識,學生卻存在疑問;學生面對老師的問題茫然,老師面對學生的表現驚訝。這些教學預期與教學結果的背離現象,正是傳統教學方式局限性的暴露。作為一個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常常遭遇這樣的心痛場面:課堂上學生爭著說自己如何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用電、節約用紙,課下學生亂扔垃圾、亂扔紙屑;課堂上,討論著該如何孝敬父母,回到家里卻仍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定心反思,還是由于思想品德課沒有很好運用我們身邊的生活資源,與生活脫節之故。新課程教材本身就是一些活生生的生活事例,如果我們能從這些生活例子出發,引導學生討論,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活動,時事新聞等生活資源,讓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才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把教學內容同學生的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這對教師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

篇10

關鍵詞: 陶行知素質教育思想優化教學過程

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指出:“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毕蛩刭|教育轉軌就是為了近接21世紀的國際競爭,為實現“四化”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推動教育本身的改革和發展?!坝伞畱嚱逃蛩刭|教育轉軌意義重大,而且刻不容緩,陶行知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雖然生活在半個世紀之前,但他的教育理論,尤其是素質教育理論自成系統,豐富多彩,頗具特色,根植于近代中國教育理論的土壤之中,具有民族性、科學性、全面性、大眾性、實踐性和超前性的顯著特點,不僅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對當前的教育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有特殊的地位。借鑒陶行知的素質教育觀,對于逐步實惠這種轉變大有好處”。

國家教委柳斌同志說:“實施素質教育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轉變觀念。二是建立新的評價制度。三是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四是優化教學過程,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p>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和實踐相統一的過程。我在教學實踐中以陶行知的素質教育思想為理論指導,把教學過程歸結為:明示目標激發動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教學評價幾個環節,努力優化教學全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優良的素質。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課堂教學過程必須緊緊圍繞目標,以實現目標為主線開展,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學科素質教育的任務。目標的制訂必須具備如下特點:

(一)全面性

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兩種教學目標:一種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三方面都得到提高,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健康發展的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另一種是培養熟記基礎知識,應付標準化考試的目標。陶行知先生指出:“這種應試教育的目標是學生學會考,教員教人會考,學校是變了會考籌備處……這樣趕了一考又一考,是會把肉兒趕跑了,把面色趕跑了,甚至把性命趕跑了……”所以,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必須具有全面性,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即每節課都要有體現認知目標、情意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的要求。

(二)層次性

即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體現相應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明確性

即目標的表述要簡潔明了,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目標不僅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更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

二、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陶行知曾批評應試教育的內容:會考所要的必須教,會考所不要的必不教,甚而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圖畫不教了,科學實驗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書,只是會考指南。這樣,“從小學到大學16年的教育一受下來,使等于一個吸了鴉片煙的煙蟲,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黃肌瘦,弱不禁風……是也癱了,手也癱了,腦子也用壞了”。所以,陶行知先生要求素質教育要對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進行培養,協調并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樣就必須做好教學內容的綜合設計,在教學中精益求精,把教學的精華整合教給學生。為此,教師要做到:(1)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能夠駕馭好教材,準確地、毫不含糊地把握住教材的知識點、能力點,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2)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以點帶面,切忌胡子眉毛一齊抓;(3)深入挖掘教材中心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及時、巧妙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影響。

三、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生學會學習,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獨立思考和自我發展的機會,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必須改變以往的傳統方法。陶行知曾尖銳地指出:“灌注的教授最要不得,他把接受文化的人學作天津填鴨……”陶先生主張教、學、做要合一。我學習了陶行知思想以后,改變了以往課堂上“擔心學生說不好”,不讓學生說,導致學生不會說的做法,充分認識到了發揮學生主觀能力性的重要作用。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自編討論題目,設計活動程序,對教材的編排提出質疑,對師生的活動效果進行評價,以及制作相應的幻燈片等,讓學生充分感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厭學”的氣氛中解脫出來,使他們“樂學”、“會學”,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優化師生關系

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還在于他具有高尚的師德,尤其是在師生關系方面,他做得更為突出。他既關心學生,又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愛勝過父母。他說:“為了苦孩,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闭怯捎谶@樣,他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處于一個歡快和睦的大家庭中,使他成為人人稱頌的萬世師表。作為跨世紀的人民教師,我們更要向陶行知學習,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愛生、尊師、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

五、優化教學評價

評價是對教學效果進行的價值判斷。陶行知反對應試教育,但并不是要取消考試制度,他提倡改善考試“發動那培養生動之創造的考試”。他說:“創造的考試是生活的實質,不是紙上談兵?!蔽以诮虒W中把評價納入教學過程,認為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實施的行為,更是對教師反饋的行為,評價應全面反映師生活動的效果,所以我將學生的個人成績和小組成績,學生的書面成績和課堂動口動手的操作能力,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評價,教師的自評與對教師的他評結合起來,以期建立一個“全面”、“完善”、“充滿潛力”的評價體系。

陶行知的素質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作為跨世紀的人民教師,要培育好面向21世紀的小學教師,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歷史使命,就必須認真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使之融化到思想里,體現在行動中,時時刻刻地指導自己的言行,努力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陶行知著.郭玉卿,裴躍進選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A].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