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范文
時間:2023-03-26 01:37: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文學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視野要開闊
閱讀面要廣,不要將語文閱讀窄化為文學閱讀。魯迅早就告誡青年,弄文學的不妨看看“與本專業毫不相干的書”,“專看文學,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魯迅是個文學家,但他的涉獵面卻很廣泛。據許廣平《魯迅回憶錄》一書記載,僅1913年前后兩年,魯迅翻過的書籍雜志就有:詩話、雜著、畫譜、雜記、叢書、尺牘、史書、匯刊、墓志、碑貼等。此后幾年間,還有詩稿、作家文集、叢書、小學、佛學、金石文字、瓦當文、壁畫、造像、畫像以及世界名人法布爾、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前面所列,既有文藝類書刊,還有史學、文字學、考古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著述。閱讀上的廣收博取大有益其文學創作。大凡大學問家其語文根基都很扎實,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也有同樣的語文實踐。他說:“我從小打好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現在的學生比這些老前輩要幸福得多:打開電視,可以觀賞;網上沖浪,可以瀏覽;隨著電子媒體的介入,閱讀面更廣。
我們常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當然,“生活”的內涵又不僅包括閱讀,它的領域十分廣闊。生活,五彩繽紛;生活,五音繁會;生活,五味俱全;生活,五花八門。因而“視野要開闊”的另一要義就是要走出書齋,在社會中觀察體驗,以拓展語文學習的心理場。兩千年前的孔夫子就教導學生“多識魚蟲鳥獸草木之名”;七百年前的陸游就指導兒子“汝定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現代人更有體會,茅盾為寫《子夜》,連續數月在證券交易所中“鬼混”。他把這叫做“采集生活”,說:“采集之時,貪多務得,要跟奸商一般,只消風聞得何處有門路,有貨,便千方百計鉆挖,弄到手方肯死心,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是可稱為‘貨’的,便囤積,不厭其多。”
前邊三例都是帶任務去深入生活,而作為現代學生目的、方向便不一定這么確定。誰知道你今天的生活,不是將來語文學習的有用的“貨”呢?記住,語文學習視野的閉鎖化將導致語文學習心理場的狹隘化,這是語文學習的頭號大敵。
二、胸襟要博大
語文學習在見多識廣之外,還要倡導胸襟博大。雨果說:海洋是廣闊的,天空比海洋廣闊,而人的心靈比天空更廣闊。這里所說的“心靈廣闊”,也就是胸襟要博大。“仁者愛人”、“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這是古圣先哲的箴言,“博愛”、“泛愛”這是近現代人道主義的旗幟。語文,是人文學科;人文主義,要以人為本。在這個意義上說,人文主義就是人道主義,但人文主義比人道主義的內涵更豐富。人文主義除了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之外,在當代更要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中國有句成語叫“悲天憫人”。“憫人”是中國文學也可以說是中國語文的思想主脈,不管哪一時代的詩文都離不開憂國憂民。但在臭氧層空洞擴大的今天,在“赤潮”洶涌的今天,在物種急劇減少的今天,語文學習在重視“憫人”之外,更要重視“悲天”。語文學習要為建立跟大自然的親和關系,盡自己的最大努力。
語文學習要更多一些愛;語文學習要以慈悲為懷。“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我們的任務是向大自然索取。”(米丘林)對類似的中外名言該是反思的時候了。
三、態度要正確
語文學習跟其他學科學習一樣,是個艱苦的過程。雖說其領域中存在更多的審美愉悅,但歷練艱辛和勞動付出是難免的,誰想抄捷徑和搞剽竊,都是學習態度不端的反映。尤其是寫作,初學寫作必須力避抄襲,針對“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論調,可鳴鼓擊之。當然,我們并不反對范文引路,仿寫開局。所謂仿寫,一為模仿;二為脫胎。模仿是仿效寫法,脫胎是繼承用意。模仿者跟范作用意不同而寫法相似,脫胎者跟范作寫法不同而用意相近。前者如韓愈的《畫記》,仿效《周禮?梓人》;后者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顯然脫胎于《禮記?檀弓》。大家尚不避仿寫,更何況初學語文的后生小子呢?
以上說的是態度要正確的第一層意思。而其第二層意思,即在閱讀文章時,要披文入情,與作者同歡,共涕泣,力戒偏頗和淺薄。讀《阿Q正傳》不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而是對阿Q相忍俊不禁;讀《祝福》不是同情祥林嫂的不幸遭際,而是模擬她失子后的喃喃自語,樂此不疲,此種情感反應均不當。閱讀欣賞必須伴隨與作者的異步感動,產生與作品的異質共鳴。讀陸游的“船樓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沛然而激越;讀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油然而惆悵;讀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宛然轉向深沉;讀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欣然如睹明麗。馬克思說:人的耳朵感受和享樂不同于粗野的不發達的耳朵。他又說:最美的音樂對于非音樂的耳朵來說不存在欣賞。在語文學習中,這“耳朵”要擴展為“五官”,五官必須發達,而要發達,首先態度要正確。
四、方法要科學
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志向高遠,但又思想幼稚、方法欠佳。為此教師要因時因人因地因文,教給科學的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和用途。從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看,有普適性方法,有特殊性的方法。如“出入法”各科均可用,如“涵詠法”便只適合語文。從語文中讀說聽寫能力分類看,四種能力培養又各有其法。從不同文體的學習看,論文的鉤玄提要法,便不宜移用于詩歌,詩歌的吟味鑒賞法也不好移用于論文。從學習者的素養品性等身心條件看:蔡尚思的“竭澤而漁”法可能別人很難照搬,因為他的精力健旺;克魯普斯卡婭的“一文三摘”法不一定必要,因為不見得人人當秘書;歐陽修的“三上”法在當代要有所更改;葉圣陶的“三步”法如今還要發展;梁啟超的“筆記”法將來要演化為“下載”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一根頭發絲般細的光纖能在不到1秒的時間里將《大不列顛百科全書》29卷全部內容,從波士頓傳到巴爾的摩”的信息時代,“全球電腦網絡的發展將成為塑造這個星球上生活的決定性因素”,更應該講究學習方法的科學化和效益化。
五、層面要創新
篇2
朗誦比賽現有在班級里舉行,推選出朗誦好的同學,在進行“年級大拼戰”。可以說,在這之前,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正等著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戲”,一展風采呢!
星期五下午,朗誦比賽正式開始。按照座位順序一個接一個地走上講臺,我的心不禁“怦怦”地跳了起來。
啊,終于輪到我了!原來可以抑制住的心這下子不管我用什么方法都控制不了了。頓時,我感覺的心似乎不屬于我,好像已經逃離了我的身體,掙脫了我的“魔爪”。我想:會不會忘臺詞呢?我會不會在同學面前丟臉呢?我會不會……
帶著“怦怦”直跳而不平靜的心,我走上了講臺,與我的搭檔嚴斐一起朗誦著早已背熟了的文章。
“……”咦,嚴斐怎么不說話呀?我心里疑惑地想著。
同學們都用疑惑的目光看著我們,我實在等不下去了,大不了我先說吧,“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我用嘹亮的聲音大聲地朗誦起來。不知是什么原因,原來那顆脫離了我的身體的心,一下子又突然的回到了我的身體中,不知不覺的,我又恢復了平靜。
最后我們得了89分,進入了年級比賽中。我非常欣慰和高興。
篇3
關鍵詞:提高;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206-01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語文教育改革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是創建高效課堂的捷徑之一。
中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憑直覺上的好惡,而不是經過理性的分析。這種認知傾向,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對感興趣的內容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對那些自認為興趣索然的東西,則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者是對老師講的東西,先覺得新奇有趣,而隨著課堂課間的推移,這種獵奇式的興趣便逐漸淡化,最后歸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氣喘吁吁,學生卻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躍語文課堂氣氛,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孔子也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語文博大精深、包羅萬象,那么傳授語文知識的課堂也不應該是單一的,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熱情永貯。上課始若入能得法,導有趣味,不但能將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課堂學習的目標上來,而且能引人入勝,激發同學們聽課情緒,甚至對這堂課的成功,乃至整個語文教學效果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如在講議論文時,我讓學生舉辦辯論會。結合辯論讓學生領悟關于議論文的一些知識,體會如何證明自己的論點,如何反駁對方論點。學生熱情很高,輕松地學到了知識。
二、從學生需要傳授知識技能
我們語文教師要從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受用的角度,從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實現自己理想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的角度傳授知識和技能,學生就會認為這些知識技能是值得學習的,學生有了這種動機,學習興趣就會大增,變被動為主動。舉個例子。文言文不少學生不愛學習,認為很難且比較枯燥。我們可以把它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強調文章給我們的現實指導意義,學生興趣就會增加。
三、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因材施教
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對他們的要求也應不同,讓他們都有收獲,這是讓學生對學習語文有興趣的一個關鍵。興趣有賴于成功,這是心理學給我們的又一啟示。事實證明: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展;而屢遭失敗,經常受批評,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可見,興趣和成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歡樂。國內外也有大量事實證明: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而在批評、斥責中長大的孩子則充滿自卑。
四、信任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實踐中,我有這樣一個體會:教師有時把自己看得過“重”,不信任學生,認為學生離了自己不行,必須要手把手的教學生才行。從而也就導致了學生把自己看得過“輕”,沒有老師給安排任務,就會不知所從。這樣學生的自制力差,老師倍感辛苦,但教學效果并不好。
針對此種情況,我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們有自制力,有自學能力。有些學生學習語文沒有興趣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學習語文的天賦,對語文學習缺乏信心(這樣的學生不少)。這需要我們老師及時肯定和鼓勵,肯定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使他們樹立信心,意識到“我能行”。
篇4
關鍵詞:合作學習;課前運用;課中運用;課后運用
一、合作學習在課前預習中的運用
在課堂學習前,合作預習對所學語文知識的預習是必要的,在學習所學課文之前,讓學生進行合作預習有利于學生明確課堂的學習方向,了解所學課程的知識點。課前預習中的合作預習是初中語文課堂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合作學習的起點。
課前預習注意積累詞匯,在基礎知識方面應注意字音、字形、詞語的含義、文學常識的基礎知識的積累。古詩說得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果學生出現不少疑惑或問題,則說明學生有所思考,如果沒有疑問說明學生沒有進入課本。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前的預習課文中,我們老師要鼓勵學生相互合作質疑探究,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解問題,同時老師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提出質疑。
二、合作學習在課堂學習中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也是離不開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教師需要提出問題,讓同學之間分組討論解決問題并找出答案。老師以問題為引導線進行課堂中的點撥,啟發學生思考,并通過教師的示范,教會學生學會如何質疑和發問。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提出小說寫了哪些“笑”?課文中那些人為什么會取笑孔乙己卻沒有人同情他?同時人們的取笑顯現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我們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不能隨便地將相互接近的或者同一排的學生分組合作學習,這樣體現出來的是表面的合作教學,實際上教學內容的合作學習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我們在引導學生正確合理的合作學習,掌握所學的課堂內容。
三、合作學習在課后復習中的運用
語文教學在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即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我們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上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切不可以換湯不換藥的教育方式。語文教學本身是在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培養學生之間合作,中學本身對新內容有一種期待的心理,與其讓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不如讓學生合作討論,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家共同討論研究,從而達到獲取新的知識內容學習的目的。在學生之間討論學習的方式,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四、合作學習在課后作業中的運用
課后作業是對所學課程的鞏固,對于上課知識點的查缺補漏,而不是為了寫作業而寫作業,我們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作業難度和作業量。讓學生之間有合作,同時也有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教學作業,同層次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完成共性作業同時,也需要他們在完成共同作業的同時獨立完成彼此不同的作業。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 勤練書法 培養語感 興趣培養 故事閱讀
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開始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這也是對塑造學生學習習慣具有決定性的一個時期。教師教學手段的應用以及對學生學習的引導,都將影響著學生未來學習語文的高度。為了培養更多的熱愛語文的學生,教師應該從小學階段就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觀念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語文知識。
一、書法是語文學習的門面,學生要堅持勤練書法的好習慣
書法是一個非常有考究的領域,現代社會的書法字體多種多樣,每個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特定的字跡特點,有一句俗語叫“字如其人”,說的是一個人的書法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這種說法雖然不是完全正確,但也是有一定的考究之處的。在語文學習上,書法是教學中的一個門面內容,雖然書法質量不會被專門拿來考查,但是為了促進學生能夠寫一手好字,小學語文教師經常會在考卷中加入一項卷面分,如果學生的字跡清晰就能夠得到卷面分,如果字跡潦草就會比其他同學少卷面分。這種教學手段對小學生來講特別適用,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待分數還沒有太多客觀的認識,他們都覺得分數高就是很厲害的,由于無害的好勝心使得小學生都會為了掙得分數,而努力地去達到要求。但是小學生在學習上還是不夠成熟,很少有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夠有自己特定的學習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
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勤練書法,為了提高這種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督促學生每天交一張練字,習慣的養成一般需要二十天的時間,但是習慣的堅持卻需要很長時間。小學生由于年齡太小,自制力還不是很好,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總是很聽教師的話,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督促學生堅持養成每天練書法的好習慣,并堅持下去。這樣不僅對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的人生也有一定的幫助。
二、語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經常朗讀課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文課程是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點,這個時期的語文知識都是受到格外重視的,而且能夠編入教科書中的課文一定都是對學生有幫助的。然而,現在很多地區的學校在語文教學上,忽視了讓學生朗讀課文這一環節,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效益和教學進度,課堂上很少拿出時間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通常都是教師讀完之后直接進行課文講解,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學習語言是弊大于利的。如果教師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小學語文教學進度的要求,可以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課文的朗讀,從而培養語感。
我們都知道,語感是一種虛擬的東西,是沒有辦法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而且語感是個人本身的能力,因人而異,每個人的語感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如何培養語感,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學習方法的調整。不過從普遍的角度來考慮,語感確實是學習一門語言不可或缺的,有很多同學因為語文是國語而忽略了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的本質。小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都是比較欠缺的,正是由于語文學科的學習才能慢慢的學會表達。而朗誦無疑是培養學生語感最好的方法,所以,如果課堂時間比較緊張,教師就可以建議學生利用空余時間進行課文朗誦,朗誦的內容最好為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因為教材中的課文是最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無論是從語言上還是從難度上都是最好的選擇。語感這種虛擬的能力除了自己別人是沒有辦法鑒定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在不同的場合中學生就會體會到語感的重要性,這種內在的學習方法最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運用,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句爛熟于心的話,卻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是學習哪一門學科,興趣都是最原始的動力,尤其是小學生對學科知識還沒有太多主觀的認識時,興趣和好奇心是影響學生學習能力最大的動力。對于語文這門要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一門學科而言,培養學生的興趣顯得更加重要,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都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學生在探索學習方法的路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當然教師也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與時俱進,才能為每一屆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方法。從大方面而言,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有一個普遍的適應規律: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開發。而學生也要不斷的探索自身的學習特點,如果不能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那就嘗試去運用教師建議的方法,不斷嘗試,不斷探索,總會制定出一套適合自身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地推出一系列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通過設立獎項等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其實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也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故事是最契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閱讀素材
篇6
一、行為習慣上的障礙
能否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到學習的效果,甚至也會影響到一生的事業與成就。語文學習的長期性、潛移默化性,使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從小就養成的良好的聽說讀寫和廣泛涉獵的習慣。這些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依靠家庭的熏陶和學校的培養。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某些欠缺,使得大多數學生都有未能在學習的行為習慣上養成良好的品格,這在語文學習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些不良的習慣品格嚴重滯礙著語文學習的質量,其主要表征是:
(一)輕視咬文嚼字。對似懂非懂的字詞輕易放過是比較普遍的壞習慣。學習外語尚且知道記單詞是關鍵,一旦到母語語文課上就把這個道理拋到九霄去了。其實,字詞的功底不扎實已經成了語文學習尤其是閱讀理解中的最主要障礙。閱讀水平低下與不能真正品味出閱讀材料中的關鍵字句有很大關系。例如,學生常把“月光朦朧”寫成“月光méng@①lóng@②”;對“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與“后墻緊貼著崢嶸的山石”兩句中“崢嶸”的含義分辨不清;把“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中的“淋漓”與“酣暢淋漓”中的“淋漓”混為一談。漢字作為表意文字,一個字一般就是一個形音義的統一體,注意對一個字進行觸類旁通式的辨認,往往能帶起一大串。可惜這個道理沒有引起多數學生的重視。他們平時很少有意識地去積累字詞,對平常遇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字詞不去及時查閱工具書,認真深究,求得細致了解,久而久之在字詞這一環節上拉下的差距越來越大,從而成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障礙。
(二)片面追求所謂理解,忽視朗讀、涵泳、背誦和記憶。語文學習的材料多為一些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優美的辭章,警策的名句,生動、雋永,充滿無限的審美情趣,常令人陶醉不已。古往今來大凡造詣深厚的文人名士無不飽讀詩書,博聞強志,有的甚至能背誦成篇的名著,至于辭采優美的詩詞就更是能出口成誦了。事實上,語文學習單純靠理解、思辨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涵泳、體悟、熟讀、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是讀與背可以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讀書切戒不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講的是讀與背是理解的基礎和途徑。可見,讀與背同語文學習的關系是何等的密切了。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掀起了一股所謂反對死記硬背之風,把語文學習中的上些行之有效的優良傳統一掃殆盡,貽害極大。語文課上朗讀背誦的機會少了,詳盡細致的講解分析多了;學生朗讀背書的興致淡了,瑯瑯讀書的聲音消失了。早讀課上學生一心想著讀外語,甚至讀政治、歷史,至于背書那就更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了。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解若不以扎實的記憶為基礎,很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況且“理解并非是一次完成的。語言這東西,在不十分理解的情況下先吞進去,以后隨著語言吸收和積累的增多,隨著生活體驗的豐富,隨著知識面的擴大,通過不斷反芻,可以不斷加深理解。只有吞進去了,才可能化為自己的營養;一味地分析、研究而不吞進去,則永遠不能化為自己的營養。”不養成多讀多背的習慣,而能把語文學好的例子是不多見的。(三)不作筆記,不勤寫作。讀與寫的關系極為密切,是語文學習的兩個支點。韓愈在談到怎樣做學問時說:“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口不絕吟”“手不停披”就是多讀多寫。大學問家們無不愛寫愛記。許多名著佳篇都誠是一張張卡片,一本本札記的基礎上撰寫出來的。學語文不光要寫作文,還要養成勤于寫筆記、札記、日記的習慣。閱讀時也要動筆圈點、批注。前人有不動筆則不讀書的好習慣,今天的許多學生卻根本沒有意識到動筆寫的重要性,更沒有養成愛記愛寫的好習慣,能夠堅持寫日記,寫讀書札記,作讀書卡片的學生寥寥無幾。有些人甚至連兩周一次的作文也當成了負擔。他們總是樂于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所謂理解、分析,搞題海戰術訓練,這樣的學法豈能真正地提高語文水平?
(四)不愛課外閱讀。語文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而課本的容量有限,僅靠課堂、課本顯然是不夠的,但這一點從家長到學生似乎都認識不足。家長一味地反對孩子看“雜書”,動輒沒收處罰,從而遏制了閱讀的視野。由于急功近利,學生也不認為花時間精力去閱讀那些看起來與提高應試成績關聯不大的“雜書”有什么價值。有些人雖看些課外書籍,但品味太低,至于報紙、新聞則更是無人問津了。實際上,這些課外因素對語文學習恰好能構成內外互補,它可以開闊視野,增加閱歷,不僅不會影響語文學習,反而會活躍思維,增加相關知識,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二、學習過程中的障礙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語文學習的過程是漫長的,進步與提高是緩慢的潛移默化的。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積累是最重要的,戰國時期的荀子就曾論及積累的重要意義:“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量的積累終能導致質的飛躍,但積累的過程畢竟是長期的、艱辛的,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恒心,這就要“虛一而靜”力戒浮躁。在語文學習上追求短平快是絕對行不通的。許多同學不懂得這一道理,往往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之后,就干脆棄之不顧,轉而去抓那些能夠立竿見影的科目去了。
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另一種障礙是缺少學習的主體意識。當代的學生在中考高考的壓力下,過分依賴學校和老師,而學校和老師也急功近利,一味地搞所謂強化訓練,幾乎完全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空間。其實,古代一直沿用下來的傳統中許多經驗都是值得我們今天借鑒和反思的,如《論語·侍坐》里孔子成功的教學范例、宋代以后的書院式教學模式就給我們許多啟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提倡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向老師質疑問難,老師則重視讓學生躬行實踐,注重個別啟發指導,甚至令弟子次相傳授。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推廣這種學習方法是不是比填鴨式更好些呢?
三、學習心理上的障礙
所謂心理上的障礙是指對學習語文認識上存在著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滋生輕慢之心。在母語環境里學習母語語文容易走兩個極端:一是因為已經會認字會說母語了,便對學語文失去了新鮮感,錯誤地以為自己才不過粗通文字的語文功夫就已經是語文的全部了,于是語文在他們眼里便魅力盡失,黯然無光。二是認為語文成績很難提高,即使花大力氣去學也未必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相反,以全力去對付那些短平快的科目收效會更大些,于是也對語文漠然視之。
(二)科學代替審美。應該說語文是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審美性的,可是,在科學主義、理性主義日益泛濫的今天,人們很難得從這一角度來看待語文,總是以科學的視野來對待語文,以理性的原則來對待語文學習,對語言文字之外的旨趣、情韻麻木遲鈍。漢語言的豐富性和審美的模糊性正是語文的魅力所在,如果單純用科學思維來對待語文學習,自會覺得乏味。審美與理性往往是相悖的,不能以審美的眼光來看待語文,對待語文學習。
篇7
一、語文創新教學的理念
新課標中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這是一項課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學過程中的新舉措。在新課標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引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使學生能自由、積極、靈活多渠道的鍛煉能力,從而掌握知識。傳統的“串講加解釋”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對教學方法不作過多的科學選擇,認為只要自己講得多,知識就自然會被學生接受和掌握。長期如此,老師的“一言堂”既剝奪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由,又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勢必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完全放棄對語文的學習。其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時間和空間,努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親近自然、觸入社會、認識自我的意識,以及關注自己的生活和關注自己周圍社會的態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換而言之,教師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也就是授之于“漁”,而不是給予“魚”。
因此,必須把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探究式的互動合作的學習模式!
二、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的策略
1.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
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由內容分析本位而重視語感積累。語文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落實語言素養訓練方面的目標,這是保證語文課上出語文味的關鍵。在教學中要擺正篇章分析與學生感悟的關系,還是要講精彩講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當成幫助學生領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堅決反對對課文作瑣碎的、微言大義的分析。整體感悟絕不等于主題先行,主題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邏輯關系中應處理好演繹和歸納的關系。
根據思維發展的規律來看,歸納教學優于演繹式教學,我們可以試想:中心意圖都明確了,再分析不是浪費時間嘛。
2.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主探究
學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師的導航,否則很容易偏離學習重點和難點的航線,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導航:(1)意見分歧處點撥,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免對有些問題產生分歧,我們不要簡單的充當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誰是誰非,而要從課文的內容、情感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巧妙的點撥,使學生自己悟出結論。(2)我們提倡閱讀過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們不能一味的強調學生的獨特體驗,而置教學內容本身的價值取向于不顧,這樣不利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必然會削弱教學內容在提高學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學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正確的價值取向上進行理解。(3)朗讀課文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主要活動之一,在學生的朗讀不能很好的表情達意時,教師可進行適時的范讀以幫助學生正確體會把握文章的情感,以推進學生的自主探究。
3.重視人文特點,增強創新內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注意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教學就要通過語言載體,充分挖掘依附其中的人文精神,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材,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對他們進行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引發學生創新的激情,激勵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也使學生從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向能夠獨立探討、提出問題的方向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將得到更全面的發展。而這種內在動力一旦充分發揮出來,就會表現為一種創造渴望,從而形成語文教學與創造力培養的良性循環。
三、初中語文創新教學中的巧妙點撥
新課標的出臺,新課程的實施,促使了語文試題的主觀性、獨創性、發展性。這就要求教師把教學活動的重點聚焦到學生的“學”上,完善人格,培養研究創新精神和格物致知的精神。
篇8
學生以課文為學習探究的基本內容,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多渠道、多角度地獲得相關信息,經過篩選,分析、整理,編制成學案,展示自己創造性學習成果的一種學習方式。
學案式探究性語文學習的操作過程
在第一次獨立學習階段中,完成課文注悟與相關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礎上進入互動學習階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處理信息,交流領悟,力求對課文有深入的理解,進而產生新的問題,新的領悟。把上述學習的過程,獨立整理成書面材料,制成一份學案。
學案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平臺,它擴充了教材的信息容量,它記載了學生瞬間的思維火花和長久思考的軌跡,保留了一個建構知識的過程和過程中的學習經驗。而這些動態生成的內容也是課程的一部分。
學生在本次探究學習過程中的幾個步驟:
1、課前獨立學習:
(1)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2)通過注悟方式研究課文
(3)完成三張自學卡片(信息匯編、質疑記錄,課文批注)
2、課堂上互動學習:
(1)交流信息,通過概括歸納的,提取有助于理解課文關鍵信息。(第一次在教師的指導下處理信息)
(2)交流自學成果,從課前的注悟中感受華威先生的忙,從而熟悉文本。
(3)結合時代背景與課文的語言文字,深入領悟“華威先生為什么忙?”(第二次在教師的指導下處理信息)
篇9
關鍵詞:快樂;閃光點;自尊心;共鳴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們總是對感興趣的事物好奇,且樂于接受它,愿意為之付出心血,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
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的班集體中成長,老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應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在教育學生上,我不搞硬性的“管、卡、壓”,而是“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強調學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和學習上堅持“導”和“引”為主的教育原則。
目前,據初步了解,有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
一、語文課堂的轉變有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
創造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講究授課藝術,培養學習興趣;結合專業特點,激發學習興趣。以上便是活躍課堂的很好方法。語文學科是基礎性的工具學科,語言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因此語文老師要憑借語文教材,發揮個人的優勢去感染學生,讓他們體會到教材不僅傳授知識,還能給我們帶來情感的愉悅。
二、賞識教育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條捷徑
學校無小事,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找到恰當的時機,多鼓勵他們,賦予他們真摯、純真的愛。特別對那些留守學生更應如此,俗話說:“有愛就有教育”,理解和熱愛學生,對教師來說,大而言之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小而言之則是教師的修養,是師德。教師要創造條件,如組織學生朗讀賽、辦手抄報、講故事、成語接龍、辯論會等,使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的機會,從而激發對語文的興趣。做一位有愛心和細心的教師,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位學生的特長和優勢。有的學生字寫得好,有的學生普通話講得標準、流利,要讓他們盡情發揮這些特長。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細微的進步,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并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三、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對那些討厭語文學科,學習有些掉隊,存在著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學生,應實施“傾斜政策”。當然,分寸要得當,要使全班同學理解教師的用意和誠心。如果在尊重這部分掉隊學生自尊心方面處理得慎重、科學,不但能激發其迎頭趕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師生之間、差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感情,使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當然,決不能因此而對他們有所遷就和放松,相反的更應該從嚴、從實要求。教師所做的一切應植根于教師對學生純真的愛和高度的責任心之中,使學生也能理解和接受,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效果。
四、語文教師利用自身魅力進行精神引導
情感的熏陶是語文學科教學突出的特點。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文章就已經在自己的人生經驗上再一次升華。以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激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如: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主動創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要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輔之以教師得當的教材處理和動情的朗讀、恰當而富于啟發性的提問、獨具匠心的板書等。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消除語文難學的偏見,盡快擺脫學習語文束手無策的困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歡迎你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學語文的興趣也將會日益形成和加深。
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初中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該年齡段的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養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篇10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除了學習語文知識外,主要是培養自己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這是語文水平和能力高低最主要的標志。只有會閱讀,善于閱讀的人才能廣泛地去獲取新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一個人一生具有的知識90%以上也都是通過閱讀去取得的。顯然,一個閱讀能力差的人不可能有效地廣泛獲取有用的知識。
學好語文關鍵在于積累。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1.積累的途徑就是生活
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并且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時代感的。一位外國著名作家有一次請朋友吃飯,他看見菜單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馬上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記錄起來,卻忘記了朋友的存在。其實許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隨身帶個本子的習慣。記些什么?可以記下交談中的連珠妙語,可以記下突發的思維靈感,可以記下獨特的事件等。我們不一定要這樣做,但起碼應養成一個善于觀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良好習慣。
2.積累語言
古語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可以說,中考滿分或是高分作文都不約而同地追求文采,不少考生善用修辭,講究造詞。飛揚的文采,靈動的語言,從而使文章魅力四射,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巧用比喻,生動形象的。如"小時候,家是一個溫馨的港灣,快樂在里頭,煩惱在外頭;青春期,家是一片沉默的圣地,怒火在里頭,困難在外頭。長大后,家是一塊心頭的牽掛,責任在里頭,拼搏在外頭。年邁了,家是一座明亮的燈塔,思念在里頭,親情卻仍在外頭。"(《我家》)還有善用排比,強化氣勢的。如"無論在外面過得怎么樣,錦衣玉食也好,風餐露宿也罷,我們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我們的家。累了,回家歇一歇;煩了,回家靜一靜;傷心了,回家哭一哭;想家了,回家看一看。因為家里有的是滿滿的溫暖的家等著你。""風再大,雨再大,鳥兒也不會怕,因為它有家,那郁郁蔥蔥的樹林。浪再大,雨再大,魚兒也不怕,因為它有家,那深邃的大海。我們哭了,痛了,傷心了,怎么辦?我們也不怕,因為我們也有一個家,那就是我們可愛的班集體。在那溫馨的家里,我們一起鬧、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分擔所有的歡笑,所有的痛苦;在那里,有嚴厲而又慈愛的班主任,有文靜又善良的朋友、同學,還有會搗亂的男生。"(《暖心的一刻》)
諸如此類的語言佳句還有:"家,是遠航的船,只能夠停靠愛的港灣;是南飛的大雁能夠棲息的山洞和大樹;是隨風飄蕩的蒲公英,能夠生長發芽的土地;是遠方游子能夠尋求愛和溫暖,訴說苦痛和幸福的愛的小屋。"你看,這些文章字字珠璣,句句徇麗,讀后滿口生香。這些要求我們,平時教學要指導學生多讀名詩佳句,多積累語言,這樣才能獲評卷老師的青睞,獲得高分。
3.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語文教研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