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2:57: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扶貧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遠程教育,寬頻網絡,數字衛星,中國寬頻信息網
Abstract:
Moderntele-Educationultimatelybasedonbroadbandnetwork——theInformationSuperhighwayisdevelopingtoservethewholesociety.WeanalyzethemainprobleminnowadaysInternet.WeanalyzethethreeprimarytechnologyschemestoconnecttotheInternetwithwidebandwidth:CableMODEMscheme、ADSLschemeandLANscheme.
Thesethreeschemes,eachhasitsstrongpoint,andwillbecoexistinguntilthespecializedbroadbandIPnetworkisfinished.Sowecannotwaitforaunitedbroadbandplatformtoprovidebroadbandinformationservice.
InChinaBroadbandInformationNetwork,anewschemeisadopted,whichutilizeseffectivelypresentnetworktechnologies.Wecallitas“digitalsatellitebroadcastingandinteractiveoutside”.Thenetworkframeconsistsofthreeparts:mainsendingstationsystem,digitalsatellitecommunicationsystem,communityreceivingsystem.CBINisdesigntoadaptgreatlycommunityLAN,forexample,campusnetwork,housebuildingnetwork,etc.
ThetechnologiesincludedinCBINareintroduced:digitalsatellitebroadcast,IPmulticast,Informationpushing.Uponthesetechnologies,CBINimplementsahighspeedandlowcostnetwork.
CBINhassetoutitsbroadbandtele-educationservice.Majorinformationblocksareasfollows:
1.aerialclassroom
2.qualityeducation
3.adulteducation
4.softwareworld
5.entertainment
Inconclusion,wetrytosolvetwoproblemsinbroadbandtele-education:broadbandnetworkconnectionsandbroadbandinformationresources.CBIN,asanexample,maymakebroadbandeducationinformationservethousandsoffamilies,andbringthefutureservicetoreality.
Keywords:Tele-education,BroadbandNetwork,DigitalSatellite,ChinaBroadbandInformationNetwork(CBIN)
引言
21世紀是嶄新的,網絡每一天也都是新的。因特網上的通信量正以爆炸性的速度持續增長,人們不再滿足于僅僅傳送枯燥的數據和文本,而是利用Internet傳送越來越多的圖像、動畫、視頻、話音等多媒體信息。
寬頻遠程教育,將傳統意義上的面對面教學從課堂搬入家庭。通過網絡系統,人們在家使用計算機或電視就可以選擇多媒體學習內容,并進行交互式的學習。讓寬頻教育信息服務服務千家萬戶,有兩個層面上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寬頻網絡的支持,和其它寬頻業務一樣,寬頻遠程教育需要建立在寬頻網絡之上;另一個是寬頻信息,這是寬頻教育資源建設和運營的問題。下文首先介紹目前寬頻網絡的建設情況,然后介紹中國寬頻信息網是如何另辟途徑,開展寬頻教育信息服務的。
寬頻網絡的總體狀況
“寬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動態發展的概念。一般意義上所指的寬頻,是指骨干網傳輸速率大于1Gbps,用戶端接入速率達到2Mbps以上。人們在提升網絡骨干網和用戶終端的的帶寬和速率上想盡辦法。
從核心網看,IPoverATM、IPoverSDH/SONET、IPoverWDM/Optical等技術各展所長。在高性能、寬頻的IP業務方面,IPoverSDH技術由于去掉了ATM設備,投資少、見效快而且線路利用率高,是當前較好的選擇。這幾年SDH發展迅速,其速率已高達100Gbps。波分復用的應用,使單對光纖的實際商用系統傳輸容量己達320Gbps;IPoverATM技術則充分利用已經存在的ATM網絡和技術,發揮ATM網絡的優勢,適合于提供高性能的綜合通信服務,可提供語音、視頻數據等多項業務,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投資,是傳統電信服務商的較好選擇;IPoverWDM技術能極大地拓展現有的網絡帶寬,最大限度地提高線路利用率,并且在網絡以千兆以太網成為主流地情況下,這種技術能真正地實現無縫接入,代表著寬頻IP主干網的明天。下一代Internet或基于IP的多媒體通信骨干網將是這三種技術的混合體,是一個多協議光互聯網。
從用戶端看,用戶端的速率也在突飛猛進,其CPU的性能每18個月就翻一番。因特網業務正成為普通居民用戶日益重要的接入業務,從電子郵件到Web瀏覽乃至視頻業務,聯網標準正向IP快速遷移,帶寬要求正以幾倍幾十倍的速度增長。
然而,連接骨干網與用戶端的接入網大多仍停留在窄帶水平,而且仍主要是以電路交換為基本特征,與網絡側和用戶側的發展趨勢很不協調。這是今后一段時間內制約網絡速度的瓶頸所在。
主要的寬頻接入技術
世界上最大的網絡系統是電力系統;第二大網絡系統是電話系統;第三大網絡系統是電視網絡。雖然有線電視網的覆蓋率不及無線電視網,但是在廣大人口密集的城鎮地區,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已經接近無線電視網了。利用現有網絡系統進行寬頻接入的技術主要有:基于電話網絡系統的ADSL和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系統的CableModem。
1.CableModem接入方案
以前有線電視網只是傳送電視信號,而CableModem接入方案則是利用原來的電纜傳輸線路,經過改造來實現上網和通訊。由于有線電視采用同軸電纜,因此其帶寬容量相當大,下傳速率可以達到40Mbps。
但它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有線電視的同軸電纜是按單行道模式設計的,因此只允許信號從有線電視臺傳送到用戶家中,并不允許信號從用戶家中反饋到有線電視臺。所以有線電視網必須將單向傳輸改制為雙向傳輸才能實現因特網功能。不過,目前新型的有線電視網絡系統,基本上都是雙向傳輸系統。
另外CableModem方案采用樹型結構,在樹型節點上簡單地將幾個節點連在一起。因此,它實際上是一個總線型網絡,這就意味著用戶要和鄰居共享有限的帶寬,所以當同一時間上網人數多時,有線電視的上網速度會變慢。不過,由于CableModem網絡的骨干部分是由光纖組成,因此只要讓有線電視網中光纖的部分增加,同軸電纜的部分減少,CableModem的擴充能力是極強的。
CableModem接入技術在北美的發展快,每年用戶數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在中國,已有廣東、深圳、南京等省市開通了CableModem接入。
2.ADSL接入方案
城市地面固定電話銅線網最早被用于因特網接入。目前主要采用調制解調器接入,通過電話線撥號上網,其速率最高可以達到56Kb/s。另一種方法是通過窄帶綜合業務數字網N-ISDN上網,中國電信稱之為“一線通”服務。其傳輸速率為2B+D=142Kb/s。這種方法需要撥號上網,其速率雖然高于普通電話調制解調器,但仍然不能滿足寬頻接入的要求。
目前用電話線實現寬頻接入的主要方法是各種數字用戶環路XDSL。對于家庭用戶主要是采用不對稱的數字用戶環路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ADSL可以提供下行8Mb/s、上行2Mb/s的不對稱的寬頻接入。ADSL接入的優點是可以利用現有的市內電話網和電話交換局的機房,降低施工和維護成本。缺點是對線路質量要求較高,線路質量不高時推廣使用有困難。它適合于下行傳輸速率1Mb-2Mb/s的應用。
3.LAN接入方案
LAN接入是以現有以太網技術為基礎的。對于企事業用戶,以太網技術一直是最流行的方法。采用LAN作為企事業用戶接入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網絡基礎和長期的經驗知識。目前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統和應用也都是與以太網兼容的。性能價格比好、可擴展性、容易安裝開通以及高可靠性等。以太網接入方式與IP網很適應,技術已有重要突破(LAN交換、大容量MAC地址存儲等),容量分為10Mbps、100Mbps、1000Mbps3種等級,可按需升級,10Gbps的以太網技術也已問世。
利用DWDM(密集波分復用)、光因特網技術和低成本千兆以太網幀格式,可以提供從幾個Mbps到幾個Tbps速率的信號,無需多業務平臺,只要IP平臺,簡化了網絡,使其成本可以比HFC、ADSL低,但設備的技術壽命卻長得多。LAN接入系統在用戶端只需要一塊以太網卡或快速以太網卡。在分中心,LAN接入系統只需要路由交換機。在光結點處,LAN接入系統設置一臺路由交換機,通過居民樓的交換機連接終端用戶。在高速匯集光結點處,可以通過SNMP管理覆蓋區內所有的交換機(包括樓內交換機)設置VLAN,進行QoS控制等。更重要的是,LAN接入方法有非常強的擴展能力。用戶的接入速率可以從目前的10Mb/s升級到將來的100Mb/s甚至1Gb/s。
LAN接入日益成為最有潛力的社區寬頻接入方案。一些城市新建居民小區時,同時布設了5類/超5類/6類線的局域網LAN,進入每一戶家庭。各學校紛紛采用快速以太網/吉位以太網建設校園網,一些學生宿舍也布設了局域網,連接了每一間宿舍。社區網絡還可以把居民區、寫字樓、銀行、郵局等建筑物連在了一起,社區內部構成一個局域網,可自行提供很多增值服務。至于廣域網連接可由物業公司或開發商選擇采用何種連接方式、多大帶寬,例如出口可選擇專線、光纜、無線(衛星)等方式按需求連接,有相當的靈活性。
4.幾種接入方案比較
項目LANHFC(CABLEMODEM)ADSLISDNMODEM
頻帶(上行)10M(獨享)10M(共享)2M128k56k
頻帶(下行)38M(共享)8M
最高速度1000M以上300M
方式光纖到樓網線到戶光纖到小區同軸線到戶普通電話雙絞線普通電話雙絞線普通電話雙絞線
質量高較高較高一般差
安裝方便不方便方便一般方便
維修方便不方便不方便不方便方便
技術數字寬頻技術模擬寬頻技術非對稱數字技術數字窄帶技術模擬窄帶技術
穩定性穩定隨電視節目多少而波動較穩定一般不穩定
高速訪問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視頻點播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視頻會議支持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家庭網站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VPN聯網支持不支持支持
表1.各種接入方案技術指標比較
多種不同技術、使用不同媒體、隸屬不同部門的網絡都可以傳輸IP數據,用作寬頻接入網。它們各有優缺點,各有自己的用戶群。但是從長期發展看,這些利用已有的通信廣播基礎設施的接入方法都是過渡性的,必須建立IP專用的寬頻接入網,才能滿足接入速度不斷升級直到Gb/s的要求。因此,在統一的寬頻網絡上大規模進行寬頻信息服務目前是不現實的。
中國寬頻信息網——總體結構
中國寬頻信息網,通過高速衛星廣播鏈路作為內容分發途徑,以社區局域網(包括學校校園網、住宅小區網)作為用戶訪問通道,能很容易地實現小區內的寬頻信息經營。由于一顆衛星就幾乎可以覆蓋整個亞洲地區,從而使寬頻多媒體信息網絡運營商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信息內容的低成本共享。同時中國寬頻信息網為住宅小區信息運營商提供了完善的本地信息接入手段,方便運營商組織教育軟件、游戲、系統軟件供用戶共享使用。
1、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圖
圖2.中國寬頻信息網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圖
2、主站網絡結構
主站承擔全網業務運營管理、設備監測監控和業務統計功能。包括主、備復用器、網管工作站,主站服務器、Router、防火墻、監控小站、數據接入工作站、WEB服務器和文件服務器等部分,各部分通過EthernetLAN互聯。
3、社區接收系統
社區接收設備的核心是一臺高性能PC機內插PCVSAT接收卡。PCVSAT卡接收、解調衛星信號,并將解復用數據通過計算機總線存儲在計算機的硬盤。如果局域網用戶,則需加配一個以太網卡與用戶局域網相連接。
中國寬頻信息網——技術路線
1.基于數字衛星寬頻廣播的外交互方式接入
中國寬頻信息網以數字衛星通信系統作為整個服務平臺的基礎,采用數字衛星寬頻廣播方式作為Internet高速下載信道,以地面通信系統作為回傳信道,用戶的上行請求通過本地任意ISP進入Internet,而Internet的下載信息通過衛星廣播方式直接送達社區用戶,從而實現了低費用、高速度的Internet寬帶接入。
2.IP多路廣播技術
傳統的Internet應用,是在一臺服務器和一個客戶機之間傳送數據包形式的信息流,如果有另外的用戶希望共享該信息流,則每個用戶必須單獨向服務器提出申請,由信息源服務器分別向每個提出申請的客戶機發送同樣的信息,這種方式已經嚴重制約了大量客戶對信息資源的共享需求,它所產生的巨大冗余造成信息源服務器負擔過重,對用戶的響應時間過長,ISP和ICP被迫購買不必要的硬件和帶寬來保證服務質量。
IP多路廣播技術允許路由器一次將數據包復制到多個通道,使一個信息源服務器可同時向多組終端用戶的客戶機發送同一個信息流,從而極大地減少了網絡的擁塞。
中國寬頻信息網采用衛星廣播方式實現的IP多路廣播,主站信息源服務器可同時對6萬個用戶組,10億個IP地址(甚至更多)的用戶客戶機發送單一的連續數據流,使得網絡分攤成本相當低廉,使信息資源的共享成為現實;對Internet的營運商而言,則能節省大量的硬件投入和帶寬運營費用,對Internet用戶而言,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出了大量的高速共享信息,對Internet網絡本身則極大地減少了網絡冗余和阻塞的可能性。
3.信息推送技術
信息推送技術,是伴隨Internet網上信息源的急劇膨脹而出現的一種新技術,它一經產生便被廣泛認可和接受,并成為新一輪信息資源利用、占有、控制的爭奪熱點。在典型的Internet應用中,用戶請求通過瀏覽器發向WEB服務器,服務器將WEB回傳信息發送回用戶端,此過程被描述為信息牽引。而信息推送(PUSH)則是由用戶設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頻道,直接在用戶端接收定制信息的實現方式。中國寬頻信息網的信息廣播采用廣義的信息推送概念,它具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1)采用衛星廣播信道作為信息推送的傳播途徑,廣播下行數據率可達10Mbps以上,每天推送的信息量可達100Gbytes,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大的信息可選空間。
(2)將網上信息與自辦教育內容按照特定的組織結構進行分類,根據統計結果將共享特性高的信息予以廣播,由社區網絡接收,這樣可以充分滿足用戶的共享需求。同時,保留的Internet接入手段使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Internet在線瀏覽并下載個性化網絡信息,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3)采用的衛星廣播下行信道,可以實現無沖突的信道共享,用戶數量的增加不會產生擁塞,用戶擴容可以在不改變原有網絡結構的前提下方便地實現?;谛畔⑼扑图夹g而實現的信息廣播,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系統,用戶端費用將少于目前的上網費用。
中國寬頻信息網——內容體系
中國寬頻信息網是一個以視音頻的遠程教育為特色內容,立足于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在2000年已經開通以下信息板塊:
1.空中課堂
內容分為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趣味英語三大部分。基礎教育欄目緊跟教學大綱,提供初一至高三各課視頻輔導和各科的重點難點,同時提供物理、化學等課程的試驗課視頻以及美文賞析、作文園地供文學愛好者參與。信息技術欄目主要分等級傳授電腦軟硬件知識和網絡知識,提供模擬網絡環境瀏覽精選網站。趣味英語從閱讀、聽力、寫作幾個方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播放一些英語新聞和英文歌曲,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2.素質教育
通過多個欄目培養青少年成長中所必須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掌握前沿科技知識,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新時代青少年風范。分五大內容:人文日新、藝術長廊、科技天地、自然探勝、情感深處。
3.成人教育
提供成人教育輔導、試題庫等服務。成教是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實施科教興國、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重要的一步。在成教中,英語、IT、管理學、市場學、法律、會計等專業是熱門專業。分為五大塊:自學考試的考試輔導、MBA輔導、英語輔導、信息技術輔導、認證培訓。
4.軟件天地
與著名軟件商合作,介紹各類軟件性能、發展、特點和使用等知識,提供軟件的免費下載和有償下載,同時給出一個空間供大家進行動畫、電子賀卡、編程等創作。
5.娛樂休閑
提供各類娛樂內容,分為四大塊:影藝時空、旅游風光、雅俗共賞、健康樂園。
篇2
【關鍵詞】 精準扶貧 文化扶貧 內生性重構 貧困文化 文化貧困
我國的扶貧攻堅戰已經開展了很多年。扶貧的模式從之前的“輸血式”轉為“造血式”扶貧。提出了精準扶貧的號召。為提升貧困地區造血能力,保障貧困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防止返貧現象的發生。文化扶貧迫在眉睫,但是農村文化貧困不是一朝一夕造成,貧困文化是進行文化扶貧的最大障礙。突破障礙的關鍵點就是促進農村文化的內生性重構,重建健康穩定的農村文化生態。
1 文化精準扶貧的相關概念
1.1文化貧困和貧困文化
廣義上,文化貧困是指一些國家或地區文化滯后于時展并影響到其生存與發展的落后狀態。它既包括教育、科學技術的落后,又包括價值觀念、體制、發展戰略、知識創新的落后等。[1]20 世紀 50 年代末以來,一些學者開始考察經歷持續貧困的文化后果。在這一脈絡上最著名的理奧斯卡劉易斯(Oscar Lewis)的貧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概念。劉易斯認為,在社會中,當群體處于貧困狀態時,他們會形成應對自身地位的行為模式,這時就出現了這種貧困文化。[2]
文化貧困可能由于多種因素導致,他是由于本地文化生態的破壞導致的一種現象。經濟落后的地區不一定會出現文化貧困。比如在安徽皖南黟縣的一些古村落。當地的經濟十分落后?;具€是小農經濟,但是當地的文化氛圍十分濃厚。當地人非常注重教育,我國傳統文化在當地有著非常良好的傳承。文化貧困現象的出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傳統文化生態的破壞,導致傳統文化的缺失,而現代文化體系卻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我國當前文化扶貧的主要問題是文化生態和內生性重構之間的背反。[3]改革開放以來商業化對于貧困地區的沖擊是產生文化貧困的重要原因。[1]由于商業化,是的貧困地區原生文化生態被破壞,而該地區原有的經濟貧困現狀又沒有改變,現代文化體系還未在該地建立,文化貧困現象出現。
貧困文化是貧困的衍生品,它是在文化貧困的環境下,貧困長期存在的產物。貧困文化的存在使得貧困產生了慣性。由于貧困產生的習慣使得貧困得以繼續發展蔓延,使得貧困成為一種循環。一代又一代的發展下去,貧困人口很難擺脫貧困現狀。
1.2 文化的內生性重構
文化的“內生性重構”是以文化主體自身成長愿望為基礎、以文化要素更新或重組為手段、以消除“文化墮距”或推動文化發展為目標的行為或行為方式,通常表現為特定主體在特定地理文化空間中以自身力量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過程。
文化的內生性重構是消除貧困文化擺脫文化貧困的重要途徑。通過文化的內生性重構可以有效的解決當前文化貧困的問題。所以推進文化內生性重構是文化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文化貧困地區的文化生態被嚴重的破壞,貧困文化滋生。所以現在文化貧困地區想依靠自身力量進行文化內生性重構非常困難。文化扶貧就是幫助這些地區推進文化內生性重構。努力恢復文化貧困地區的文化生態,構建良好的農村現代文化。
2 文化精準扶貧推進文化內生性重構具體措施
2.1文化精準扶貧的硬件措施
文化扶貧的當務之急是在文化貧困地區建設文化發展的相關基礎設施。比如l村文化廣場、農村圖書室、學校等教育機構的建立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建設好該地區互聯網硬件設施,讓每一個貧困村都能連上互聯網是文化扶貧的關鍵。出現文化貧困是因為傳統文化的缺失而現代文化體系尚未構建?;ヂ摼W是可以跨越空間限制的重要的信息獲取渠道?;ヂ摼W的接通使得貧困人口有了了解信息的渠道。只要有了解信息的意愿有了互聯網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其次是建立鄉村文化廣場。為村民從事文化娛樂活動提供場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解決文化貧困的根本措施發展教育。有了知識,人們才不會愚昧,貧困文化就不會滋生。所以文化扶貧的關鍵是建立學校等教育機構。使得孩子們“有學上,上好學”。
2.2文化精準扶貧的軟件措施
教育是推動文化內生性重構的關鍵,因為教育可以有效的遏制貧困文化的滋生。將良好的修養、健全的人格、優秀的意志品質、科學的知識帶給孩子們。使得貧困人口的下一代有效的脫貧。教育不僅是硬件上的提升也要在軟件上進行加強。在文化精準扶貧中要了解各個村的學齡兒童情況,輸送良好的老師提升當地教育的軟實力。
由于原有文化生態的缺失,所以要盡快建立新的文化生態環境。在中國傳統農村文化是以家族為單位的。每位家族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作為家族的核心,其承擔著家族文化傳承和維護的責任。而這一個個家族文化構成了傳統文化生態。所以要充分發揮文化貧困地區中優秀人才的模范帶頭作用。這些優秀人才往往在城市發展接觸的是城市的現代文化體系,他們可以作為城市文化和文化貧困地區之間的紐帶。將城市現代文化體系結合文化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造,傳播到貧困地區。構建現代文化生態,為當地文化內生性重構提供良好的環境。
高校是現代知識的聚集地,截至 2015 年,我國共有公立普通本科院校782 所,而全國貧困縣的數量是 592 個。高校完全有能力對貧困縣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所以要建立高校和貧困縣之間幫扶機制。這樣的機制可以先進文化進入貧困地區,促進當地文化內生性重構。
【參考文獻】
[1] 曲蘊,馬春. 文化精準扶貧的理論內涵及其實現路徑[J].圖書館,2016(9):4-8.
篇3
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表上足、上好體育課,認真落實“體育大課間活動”,課余時間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活動總量。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新課程教學重點計劃制定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新課程教學重點計劃制定一
一、轉變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戰:
1、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課改的
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2、樹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
二、熟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1、課堂的觀念變了。
①課堂不在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
②課堂不再是對對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
③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
④課堂不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
2、教學內容選擇余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
3、評價方法有所改變。新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評價采用自模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通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體育與身體健康相聯系。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和五個領域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的更多、更仔細。
5、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學生在課堂中表現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6、教師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或由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練習方法,以提高教學實效。
總之,通過這此培訓學習,使我認識到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選擇權讓給學生,授于魚不如授于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 望,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設想,促進學生自主性和獨立性,突出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我們走進學生的心靈,讓課堂追求一份詩意,讓孩子們享受到體育的快樂!
新課程教學重點計劃制定二
(一)總體思路
20__年,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x大精神,繼續堅持精準扶貧方針,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住本市列入__片區的大好機遇,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扶貧投入,扎實開展整村推進、搬遷扶貧、科技扶貧、“雨露計劃”培訓和產業化扶貧等專項扶貧工作,認真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加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貧開發各項工作。
(二)目標任務
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對4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工程;完成“雨露計劃”培訓600人,提高貧困農民勞務技能;完成160人獨居、散居貧困群眾的搬遷扶貧任務,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選擇4個村開展到戶增收項目,切實增加群眾收入;開展產業扶貧貼息貸款工作,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認真開展老區村建設,改善革命老區村發展條件;扎實搞好定點扶貧,深入持久開展社會幫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開展搬遷扶貧
堅持群眾自愿原則,對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扶貧對象實行遷戶并村,充分考慮資源及就業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有序搬遷,把遷戶并村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小城鎮建設、產業聚集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引導搬遷對象向中小城鎮、產業集聚區、新型農村社區集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20__年計劃完成搬遷50戶200人,同時做好市級搬遷工作。
2.分類實施整村推進
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為著力點,促進貧困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實現貧困村整體脫貧。20__年計劃實施4個村整村推進任務,按照規定重點用于村級道路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和小型農村飲水安全配套設備建設。
3.搞好雨露計劃培訓
加大“雨露計劃”培訓力度,促進貧困農民就業增收。以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為重心,以提高貧困農民職業技能素質為目標,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培訓就業農民向城鎮轉移。結合貧困村產業實際和需求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__年計劃培訓600人。
4.穩步推進到戶增收項目
選擇貧困人口比較集中和具有產業發展基礎的村,在改善生產生活基本條件的同時,以村為單位,實施到戶產業發展項目,實現增收目標。20__年計劃開展4個村,實施到戶產業發展項目。
新課程教學重點計劃制定三
在金秋時節,緊張而忙碌的新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年的工作,爭取更大了成績,現制定工作計劃,具體如下:
一、指導思想
貫徹《小學生體制健康標準》,以《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為體育工作的基本法規,以“健康第一”為宗旨,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學的管理促進學校體育工作全面健康發展,建立完善科學的管理體系,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工作目標
1、繼續深化教育科研,強化學科研討,提高教學質量。
2、抓實傳統項目,加強業余訓練,提高運動質量。
三、工作重點及主要措施
1、規范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表上足、上好體育課,認真落實“體育大課間活動”,課余時間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活動總量。本學期,要強化學生體能訓練,確保成績合格率達市規定指標。
2、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
篇4
中國傳統的大學教育體制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接軌,學校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背離,教育人才培養不能適應農村基礎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學生從小生活條件優越,缺乏吃苦精神,對老邊窮地區及貧困農村的教育現狀缺乏認知及奉獻精神,畢業后普遍不愿意到農村貧困落后地區任教;同時本專業教育教學局限于課堂和書本,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對農村教育實際情況估計不足,缺少農村實踐教學經驗,而教學實踐工作一直是師范類院校的工作重點,近年來受諸多因素影響,高等師范院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具體表現:首先,教育實習課時的安排較少,缺少系統指導性時間;其次,課時安排過于集中,接近于畢業學期,學生缺乏自我精雕細刻的心態;再者,實習地點分布面社會性較強,流于形式較多,實習學生上講臺實踐的機會少,缺少技能培養實踐真正的機會;這些都是走向教育崗位的不良隱患;在教學實踐上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實習教學的作用,既鍛煉學生的教學能力,又能對實習學校帶來新的活力和理念;在踐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師范教育下鄉去”的倡議引領下,通化師范學院組織實施頂崗實習的活動,主要把師范學生培養放到實踐中,全面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思想素質和教學能力.
農村基礎教育落后尤其是基層農村合格師資的短缺,直接制約了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基本質量,使城鄉教育水平差距越拉越大,最終影響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吉林省基礎教育師資短缺的矛盾,現階段主要集中在基層農村,而不是城鎮,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矛盾的焦點仍然是農村合格師資的短缺.而像我院這樣層次的地方師范院校,相當一部分畢業生不愿意到農村任教,使農村教育師資短缺的矛盾難以得到有效解決,目前,農村希望小學教師凸顯老齡化、缺少專業性;個別學校教師身兼數職,不僅擔任班主任,還要承擔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教學;近幾年,教學負擔很重,很難保證教學質量.雖然有特崗教師的“三支一服”的大學生加入,在偏遠地區仍面臨著教師年齡結構性不合理,整體素質偏低的矛盾;制約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農村希望小學師資隊伍的現狀仍是頂崗實習支教活動的立足點切入點.針對查找到的問題,學院借鑒陶行知“實踐教育理論精髓,堅持“師范教育下鄉去”的方向,把辦學指導思想確立為:“培養師范生具有應用型、實踐性人才,具有初等學校教師應有的專業知識、綜合文化素養和熟練地教師技能,愿意到艱苦的農村地區獻身,為農村基礎教育事業培養合格教師和高素質人才”,全方位啟動了高校實踐教學的綜合改革.
學院在積極深化校內教學改革、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組織本科生用四個學期在校學習,打扎實自身學科的理論知識,利用一年里上半年到貧困地區頂崗支教兼實習.下半年里把支教過程中的問題帶回學校消化提高.學院以期通過探索師范教育的創新模式,破解長期困擾高校辦學與社會實際結合不緊密、為地方基礎教育發展服務貢獻不大的難題.頂崗實習支教促進了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開啟了農村學校因師資短缺造成的學科開設不全的局面,為農村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同時,參加頂崗實習支教的學生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不論是意志品德、教學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為將來走向教師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實習生與奮戰在農村教學一線的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實習生從農村教師身上學到了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和嚴謹謙虛的工作作風,農村教師身處偏僻的農村,實習生為他們帶去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及年輕人特有的朝氣,給農村孩子送去了新的知識,開拓了新的視野,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充實了課堂內容.學院于2009年開始,啟動本科生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每年組織兩批,每批50余人,農村學校扶貧頂崗實習支教,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推動國家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
通化師范學院十年來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在深化師范院校教學改革、幫助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收到了較好成效,初步實現了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要表現在:受援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多數受援學校都反映,過去一些偏遠山區學校連具有初中學歷的代教都難以請到,不少學校連語文、數學、外語等規定課程都開設不全,音、體、美教學更是近乎空白,根本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通化師范學院長期真心扶貧支教,不給基層增加負擔,學生到崗后克服了貧困農村生活清苦等一系列困難,安心工作,敬業奉獻,熱血青年那種可貴的精神風貌激活了基層教育,直接提升了當地基礎教育水平,帶動了全縣的教育教學改革,乃至干部群眾工作作風、生活方式的轉變,使校風校貌和村風村貌都發生了喜人變化.廣大農民群眾這一最實在的群體,脫貧致富和望子成龍是他們最迫切的愿望.由于切身感受到了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帶來的積極變化,因此對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十分歡迎,紛紛把自己輟學的孩子送回到了學校.每當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學生離村返校時,干部群眾依依不舍地送別,強烈要求再多派些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學生,頂崗實習支教的教學時間加長,以保證課程的完整性.
篇5
【?P鍵詞】政策;審計;扶貧;策略
【Keywords】policy; audit;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239.2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057-02
1 引言
目前,我國正致力于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建設,針對一些貧困地區,國家加大了扶貧力度,實施了精準扶貧政策,坦白說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大工程,需要各個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通力協作,才能將扶貧這項工作做好。審計機關作為其中關鍵的一環,如何在新時期轉變思路、創新方法、全力服務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成為當前審計機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2 開展精準扶貧政策跟蹤審計的重點內容分析
2.1 認真貫徹基本方略
2015年12月15日,“十三五”脫貧攻堅工作有關情況的新聞會召開,會上扶貧辦主任劉永福表示: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就是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這項基本方略的實施,變革了現有的扶貧思路和方式,更為形象地來說,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就是將“輸血”轉變為“造血”,來實現貧困地區的自主脫貧。以往扶貧項目的重點放在了GDP的增長上,現在要轉變為注重脫貧的成效,也就是說要將“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的一系列問題解決好。前文我們提到了精準扶貧政策主要涵蓋了“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其中六個精準包括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五個一批包括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2.2 精準扶貧、脫貧的工作方案
按照《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和《2016年工作要點》明確進度安排,不斷壓實責任、傳導壓力;深入推進“五個一批”,扎實開展十大扶貧行動,深化社會參與扶貧,實施好“直過民族”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瞄準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四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最困難的地方、最貧困的群體、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把解決深度貧困擺在優先位置,集中力量打攻堅戰。還要建立扶貧項目資金整合和監管機制。抓緊出臺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具體意見,把管好用好扶貧資金作為最重要的任務,集中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防止扶貧資金“跑冒滴漏”。
3 精準扶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的必要性
3.1 是適應新常態的內在要求
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就是適應新常態、踐行新理念,在此背景下,各個政府職能部門要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審計部門作為重要的基層職能機構,要深入分析新常態,深化審計重點,強化跟蹤審計精準扶貧等重大政策、方針的貫徹落實情況,將改善民生作為工作重點,提高精準扶貧的實效性[1]。在新常態的新要求下,要與時俱進,轉變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助力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幫助貧困地區的群眾脫貧致富。
3.2 是實踐“五大發展理念”的創新要求
“五大發展理念”包括創新、開放、綠色、共享、協調,這些是新常態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我們在開展各項工作時就要根據這些理念,本著解決社會公平公正問題,遵循以人為本,踐行發展“以人民為中心”開創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局面,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國已進入了“十三五”時期,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期和收關期,扶貧攻堅應取得階段性成果。所以,全面落實精準扶貧政策跟蹤審計工作,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同時也是貫徹統籌分配、堅持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
3.3 是實現精準脫貧目標的保障
從頂層設計來看,精準扶貧是一項較為全面的政策,也被稱為“點穴式”扶貧,其主要內容涵蓋了“六個精準”、“五個一批”、“五個堅持”等多個層面。精準扶貧的關鍵點在于解決扶貧中的難題,突破以往扶貧的瓶頸,將扶貧具體落實到特定的困難地區、特定的困難群眾中。審計機關的工作就是要及時跟進產業扶貧措施的落實情況、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幫扶跟進機制的建設等各方面的內容,只有審計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時效性顯著提升,才能保障整個扶貧工作成效,幫助真正貧困的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4 強化精準扶貧政策跟蹤審計的策略分析
4.1 完善精準扶貧審計新機制
在新形勢下,精準扶貧政策的跟蹤審計工作必須具備較高的時效性,這就需要完善審計新機制。具體來說,一是要對審計項目進行系統化的規劃部署,對審計項目的思路、重點、方法進行細化,提高審計方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確保精準扶貧政策跟蹤審計的有效落實;二是要提高審計整合工作的協調性,精準扶貧工作具有自身的特點,開展跟蹤審計時要準保把握扶貧地區的優劣勢,實現審計工作的多維度融合,針對審計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和重點實現,要做好及時溝通與協調工作,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報告,強化跟蹤審計監督效能;三是全面梳理、總結、分析審計工作的經驗,以及相關的工作情況,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轉變跟蹤審計理念及審計方式,切實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4.2 加強高素質、高水平??計隊伍的建設
精準扶貧政策跟蹤審計的效率和質量離不開審計隊伍的支持,審計人員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高審計的職業化水平,引進新的技術方法,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積極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貢獻力量。具體來說,審計隊伍的建設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審計干部選拔任用機制,以工作能力、學習能力為基本標準,構建能上能下的任用機制,確保干部能夠正確引導審計工作。二是加強職業化建設,優化審計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審計專業技術資格制度,尤其是基層審計機關,需要進一步加快審計職業化建設。審計工作其實是一項涉及學科很廣的工作,包括經濟學、統計學、社會學等眾多學科,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才能做好審計工作,所以針對在職人員,必須強化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審計隊伍。三是堅持依法文明審計,加強審計自律意識,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審慎客觀,文明規范,取信于群眾、社會、黨和政府。四是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審計管理系統,高度重視跟蹤審計過程中關聯數據的分析,有機整合數據分析與實地審計工作,以精準的數據分析為基礎,制定相應的審計方案,有效提升審計水平。
4.3 加強精準扶貧的跟蹤審計監管
精準扶貧政策跟蹤審計的結果應做到及時報告、依法公開,讓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能夠及時了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情況,可以利用如微博、微信等現代化的通信平臺來及時公布審計結果,尤其是對政策不落實,或是落實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應重點報告并提出相關建議,通過公開、公正、透明的信息,加強精準扶貧的跟蹤審計監管,將扶貧政策落實到位。
篇6
關鍵詞: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
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更高知識和技術人才的推動。國家從2002年就明確指出:“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支教、支農、支醫、扶貧等工作。”全國相繼出臺了各項鼓勵和支持的政策,截至今天有“大學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等,政策包含發放津貼,交納各類社會保險、晉升職稱、考研、報公務員加分等政策。今年,國家還將出臺到西部和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達到一定年限的畢業生,由國家代為償還其學費和助學貸款的政策。論文大全。
種種政策和措施創造和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吸引了一些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但是,多數大學生并不會因為政策和優惠而首選農村就業,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就業的真正動力并沒有激活,農村的發展空間、環境、薪水、生活品質等因素,成為左右他們理性選擇的關鍵,成為城市和農村之間就業選擇的一道深溝。論文大全。
高校是大學生邁向社會的最后加油站,我們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入手,幫助青年學生樹立科學的成才觀、就業觀和擇業觀,使廣大青年學生充分認識到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同時更要注重推出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引導新舉措,填平深溝,架起橋梁,從而更有效的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創業。論文大全。
1、注重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的引導
高等學校就業指導工作要把有針對地進行農村就業創業教育,擺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服務的重要位置上,加強有關“三農”問題的形勢政策教育。要集中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集中宣傳各項關于鼓勵和引導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的政策,使每一個畢業生熟悉和了解相關舉措,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主動幫助面向農村就業創業的大學生,解決他們實際困難;定期走訪和慰問面向農村就業、創業的大學生,真正做
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
2.注重加強大學生到農村的實踐教育
農村等基層需要熱愛農村工作、綜合素質好、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大學生。高校應積極探索教學內容的改進,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實踐教育為保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當前,大學生到農村的實踐主要依托共青團組織的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由于實踐時間緊,內容變化快,針對大學生就業引導作用不明顯。因此,高??梢試L試根據學校特色,有條件的采用共建農村實踐基地的模式,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長期定點的學生實踐實習平臺。提高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的意識,鍛煉實踐能力,培養對農村的真實體驗和情感。
3.搭建聯系農村人才市場橋梁
高校要做好畢業生到農村就業的指導服務工作,做好創新人才培養和輸送,以優質的人力資源支持新農村建設和發展。高校應逐步建立起農村人才需求信息的機制,搞好農村就業信息服務,發揮就業信息網的作用,及時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新進展,收集和新農村建設的人才需求。高校還可以舉辦不同層次的農村人才市場,組織不同類型農村人才招聘會,為農村人才流動搭建平臺。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觀摩農村人才招聘市場,使學生了解農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通過基地實踐有助于改變原來單純的政策指導、技巧指導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使大學生對農村有一個系統感性的了解,加強大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做好農村就業的心理、知識和能力準備。實踐證明:通過共建農村實踐基地的模式,不僅是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大學生服務農村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更是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陳秋華,建設新農村: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新選擇.
[2]曾瓊芳、馬于強,實行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地區就業的對策研究.
篇7
一學期的工作就要結束了,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校全體師生在中心學校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和學校的工作目標,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學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1、我校在本學期中,切實加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形象,在學校工作會議上,多次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并對教師師德情況進行測評,培養教師的敬業愛崗、團結合作精神。
2、加強教師業務培訓學習。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教師業務培訓計劃和教研計劃,組織教師多次觀看課改光盤,大膽探討教育科研,學習新課標,進行各項教研活動,鼓勵教師積極饌寫論文。我校認真組織教師做好聽評課等各項工作。
二、強化學生紀律,搞好教學工作。
1、我校學生紀律組織性較差,課間秩序混亂,根據這種情況,我校對各班實行量化管理,每天有值周教師檢查各班的紀律、衛生等情況,每周對各班進行一次量化排隊,并對優秀班級進行通報表揚。同時,對嚴重違反紀律的同學,在班上進行公開批評,此項措施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意識和班級集體榮譽感,學校的風氣有了明顯好轉。
2、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為抓好學校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組織教師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改變舊的教育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積極抓好后進生轉化工作,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為原則,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輔導。我校教師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輔導補課,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在期中水平測試中,我校的教學成績在全鄉名列前茅。(3)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教師利用課間,經?;ハ嗵接懡虒W中的問題,教導主任謝正文曾多次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我也上網幫助教師查找教學資料,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4)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激勵制度,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學校的安全管理,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1、全體師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學校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分別簽定了責任狀,對校舍安全重新進行分工,不留一個安全死角,做到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處處講安全。
2、通過觀看安全教育光盤、辦板報、書寫標語、懸掛安全教育掛圖、舉行安全講座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3、根據責任分工每名教師每月至少對所負責區域進行一次徹底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4、制定了教師值勤制度,學校每天安排教師值班,重點加強課間活動的安全管理,安排監督小組課間進行巡視,發現學生做危險游戲,及時進行制止并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夜間有教師值守,并做到不空崗,不溜崗,確保學校財產不受任何損失。
5、重視健康教育,加強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和宣傳工作,積極配合衛生院做好麻疹、腮腺炎、乙肝疫苗的接種工作,向學生宣傳預防傳染病知識。同時進行了校園拒絕“三無”食品活動,禁止學生購買“三無”食品,消除安全隱患。
四、加強師生的法制教育,推進學校依法治校的工作進程。
1、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如《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通過學習,教師透徹領會了教育方針政策和思路,增強了教師的法制觀念。
2、重點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持做到集中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輔導相結合,法制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通過班會、國旗下講話、板報等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通過一系列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法制觀念。
3、嚴格收費管理,加強校務公開,堅決杜絕亂收費現象。
4、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六五”普法考試,增強教師的法制觀念。
五、搞好校園環境,加強規范化學校的創建。
1、我校教學設施配備簡陋,辦學水平相對較差。但本學期在上級有關領導和中心學校領導的關心下,以及我校積極克服困難,精心策劃擴建了操場地板,大大改善了教學環境。
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更新了警示牌,重新書寫了宣傳標語,新增名人名言版畫和完善了班級文化建設等,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六、教育扶貧工作
(一)加強領導,落實組織機構。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成立了坡腳鎮中心學校教育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和督辦扶貧工作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確保扶貧工作的順利實施。
坡腳鎮坡腳小學教育扶貧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辦公室設在教務辦公室,由項國慧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二)深入農戶宣傳扶貧政策
2018年,學校協同村委會安排教師深入到各村組宣傳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特別是教育扶貧政策,向學生家長發放宣傳單,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問題,讓他們明白教育資助的對象、資助的標準,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學生家長知曉了政策,能更好地監督社會、學校的資助行為,使教育扶貧在陽光下運作。
(三)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核實與采集學生就讀信息
全坡腳片區教師根據鎮中心學校的安排,在村組干部大力支持下,全體教師職工全面深入各村各組,下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宣講教育扶貧政策,統計核實大學、高中、中職、初中、小學、幼兒園縣內外學生就讀情況,并將統計信息與坡腳鎮扶貧辦信息核對,確保信息的準確無誤,切實做到扶貧好政策深入人心,讓每一位貧困學生享受到國家補貼補助,不讓一個適齡兒童輟學。
(四)資助政策落實及資助金發放情況
1、 按照省、州、縣工作部署,對學生的各種材料層層把關,層層篩選,班主任、年級組長、辦公室、資助工作小組逐級上報。學生工作部負責核對申報材料,由班主任填寫相關材料,并由家長提供戶口復印件(戶口首頁、父母頁、父母的更改頁和本人頁),和身份證號碼,由教務處提供學籍號。教務處負責資料審核。結合我校制定的幫困助學與專業獎勵實施辦法進行操作,最終按資助政策,學生資助金額全部進銀行卡。
學生資助材料全部歸檔,學生的每份申請表都有附件(或戶口本復印件、銀行卡賬號、資助政策),申請表上由班主任簽名,學校審核意見,一個建檔立卡學生一個文件袋,文件袋上有班級學生姓名,班主任簽名。
七、今后工作的打算:
1、要加強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常規工作管理,考核到位。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正確處理課堂教學改革與提高教學效率的關系。
3、教科研工作要進一步規范化。
4、后勤管理要提高效率,開源節流。
篇8
工作計劃只是給未來工作設定的一個大體框架,當然還是需要每個月、每一周、每 一天的合理安排和具體實施,而它所起到的是督促、提示作用,可以更快提高個人工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教師個人幫扶工作計劃范文參考,僅供大家借鑒!
教師個人幫扶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一
(一)總體思路
20xx年,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x大精神,繼續堅持精準扶貧方針,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住本市列入xx片區的大好機遇,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扶貧投入,扎實開展整村推進、搬遷扶貧、科技扶貧、“雨露計劃”培訓和產業化扶貧等專項扶貧工作,認真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加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貧開發各項工作。
(二)目標任務
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對4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工程;完成“雨露計劃”培訓600人,提高貧困農民勞務技能;完成160人獨居、散居貧困群眾的搬遷扶貧任務,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選擇4個村開展到戶增收項目,切實增加群眾收入;開展產業扶貧貼息貸款工作,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認真開展老區村建設,改善革命老區村發展條件;扎實搞好定點扶貧,深入持久開展社會幫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開展搬遷扶貧
堅持群眾自愿原則,對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扶貧對象實行遷戶并村,充分考慮資源及就業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有序搬遷,把遷戶并村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小城鎮建設、產業聚集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引導搬遷對象向中小城鎮、產業集聚區、新型農村社區集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20xx年計劃完成搬遷50戶200人,同時做好市級搬遷工作。
2.分類實施整村推進
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為著力點,促進貧困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實現貧困村整體脫貧。20xx年計劃實施4個村整村推進任務,按照規定重點用于村級道路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和小型農村飲水安全配套設備建設。
3.搞好雨露計劃培訓
加大“雨露計劃”培訓力度,促進貧困農民就業增收。以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為重心,以提高貧困農民職業技能素質為目標,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培訓就業農民向城鎮轉移。結合貧困村產業實際和需求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xx年計劃培訓600人。
4.穩步推進到戶增收項目
選擇貧困人口比較集中和具有產業發展基礎的村,在改善生產生活基本條件的同時,以村為單位,實施到戶產業發展項目,實現增收目標。20xx年計劃開展4個村,實施到戶產業發展項目。
教師個人幫扶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二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強化幫扶效果,切實發揮省優質幼兒園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優質幼兒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輻射與拓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民生、促進教育公平為宗旨,以提高農村幼兒教育質量為目標,通過城鄉結對幫扶工作,提高我市相對薄弱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促進全市幼兒教育健康、持續、均衡發展。
二、主要內容
采取形式多樣的幫扶活動,如開展教學觀摩、業務培訓、送教下鄉、師徒結對,捐贈等,促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農村鄉鎮幼兒園的貫徹落實,提高農村幼兒教育水平。同時,以農村幼兒教師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和樸素的作風影響城市幼兒教師,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具體目標
1.改善辦園條件。依據市級優質園的辦園標準督促并要求農村幼兒園不斷提高硬件設施的投入,備齊備足幼兒生活學習所需的設施、設備和物品,改善幼兒園硬件設施條件。
2.提高管理水平。城區幼兒園通過派遣骨干人員深入鄉鎮幼兒園指導、交流,或請農村幼兒園園長到城區幼兒園觀摩學習等方式,幫助鄉鎮幼兒園全面了解省優質園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促進鄉鎮幼兒園各項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3.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城區幼兒園為鄉鎮幼兒園教師提供觀摩、聽課、說課、跟班學習的機會,同時,積極組織"送教下鄉"活動,通過優秀骨干教師深入鄉鎮幼兒園舉辦講座、開設示范課、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隊伍素質。
4.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發揮各自優勢,通過互贈書畫、參觀等形式,加強城鄉幼兒相互學習交流。
四、工作措施
1.幼兒教育城鄉結對幫扶工作,要以示范園為龍頭,以各項交流互助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提供專業支持,提高幫扶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2.結對幼兒園要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活動內容、目標、方法、步驟、人員安排、措施要求,完成結對幫扶工作目標。
3.結對幫扶幼兒園要建立專門的幫扶檔案,各類幫扶活動要有計劃、有措施、有記錄、有總結,分別建檔立卷,規范管理,努力提高幫扶活動的實效性。
五、效果檢測
被幫扶幼兒園:
1.配齊配足工作人員,嚴格按《綱要》精神實施活動,禁止小學化傾向。
2.教師優課率達30%,合格率達100%。
3.有專題研究的方案、計劃,有每次研討過程的詳實資料。
4.家長工作有計劃、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有總結,資料健全。
5.特色建設有方案、有過程、有成效,資料齊全。
6.每學年有教師論文在省、市級以上發表或獲獎。
幫扶幼兒園:
1.每個月有專人到被幫扶單位看教師一日活動的組織情況。
2.不定期送教到幫扶單位,每學期送教不低于10課時。
3.接受幫扶單位老師的跟班學習,做好跟班學習老師的后勤服務工作。
4.每學期根據被幫扶單位的具體要求組織兩次專題講座。
5.幫扶工作有計劃、有方案、有詳細的過程資料。
6.*式考核。
教師個人幫扶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三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方樂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平時作業不認真,不能及時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工作,并且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能認真學習。了解到該生學習習慣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績不夠理想。
二、讓學生體會成功,少一些挫敗感
二年級的學生,思維上還存在過多的依賴性,方樂很多時候不喜歡獨立思考,不積極主動思考,這就需要老師給她創設問題的情境,引發她的思考、點燃她創新的火花,對于方樂而言,我可以設定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情景,讓她體驗成功。
使她盡可能多的得到老師的肯定,表揚、和老師的贊許,讓她體會到努力就會成功,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三、關心學生,讓她上進。
要求上進是每個學生的本質特點,智障兒童也不例外,在課堂上我注意觀察方樂,對她多一點溫柔、親切、慈祥,多一點關心;少一點批評,不僅關心她的學習也關心她的生活,讓師愛成為學生樂學的催化劑。
四、具體幫扶計劃
針對上述原因,為了使她在學習上有所進步,特制定如下幫扶計劃。
1.加強思想教育我通過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意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她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經常找幫扶對象談心,平均每周談話一次,幫助學生樹立自己能學好、能進步的信心。
2.加強關注程度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生多一點溫柔、親切、慈祥,多一點關心;少一點批評,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也關心學生的生活,讓師愛成為學生樂學的催化劑。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關注學生,做到勤觀察、勤發現、勤表揚、勤糾正,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必要的輔導。
從好的方面鼓勵學生,然后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給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
3.培養學習習慣我對待方樂學生,在她主動回答問題時,只要有一點點道理也不放過對她的鼓勵。只要她有一點點進步,我也會把她放大了表揚。
篇9
關鍵詞:貧困山區;移民搬遷;扶貧開發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層次人才資助項目:“生態文明建設視閥下河北省山區扶貧開發模式創新研究”(編號:A201400172)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淶源縣山區移民搬遷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6月20日
目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到了“啃硬骨頭”的最后攻堅階段,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我們尚有一大批生活在生態條件脆弱區的農村居民,由于他們受制于自然環境條件諸如土壤貧瘠、水源匱乏、地質災害頻發、山高坡陡難以耕作等的限制,很難通過特色產業扶貧等形式的扶貧開發模式來改善其生存條件和家庭生計水平。而移民搬遷作為解決身處如此困境的貧困農戶的生計安全的有效手段,一直得到政府和相關人士的關注。然而,在依托移民搬遷推進扶貧進程的過程中暴露出的很多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本研究基于對河北省淶源縣移民搬遷案例的系統調查研究,探討了貧困山區移民搬遷的政策決策以及政策落實方面的基本情況,從中挖掘出在移民搬遷過程中依然存在的問題,并就應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推進我國生態環境脆弱貧困區移民搬遷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借鑒。
一、淶源縣移民搬遷概況
(一)淶源縣生態經濟條件。淶源縣地處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大山脈交匯地帶,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縱橫,地形復雜,地勢相對高差跨度大。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干旱少雨多風,夏季涼爽,秋季寒冷多風,年平均氣溫7度,年均降水量556毫米,無霜期比較短(90~120天),自然地理條件較差只適合極少數農作物生長。自然地理區位特點決定了這里農業耕地條件差、水土資源不協調、糧食作物產量低、生活質量無保障。2003年之前,農業是當地支柱產業,這之后隨著礦產和旅游資源開發,縣域范圍內形成了鋼鐵、旅游和農業三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具有當地地域特色的一些經濟作物,諸如速生核桃、杏扁、優質小雜糧等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相繼建立。然而,這種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對那些居住在生態條件極度貧困區域的農戶而言,并沒有太多的積極影響,其結果就是縣域范圍內農戶經濟的兩極分化更加嚴重。截至2015年底,全縣仍有7.22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其中近3萬人是生活在生態脆弱區,難以在當地靠自身發展起來的。
(二)淶源縣移民搬遷現狀及近期規劃
1、搬遷規模和搬遷方式。淶源縣共有2,448平方公里的深山區,285個行政村,其中1,076個自然村,共27萬人,是革命老區、扶貧開發“三合一”重點縣,即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河北省環首都扶貧開發示范區重點縣。根據新的貧困標準,全縣7.22萬重點扶貧對象中3萬人居住環境惡劣,很難就地扶貧,需要通過移民搬遷的方式實現脫貧的目標。
淶源縣的移民搬遷工程自2003年開始啟動。根據貧困村及自然村居住特點,堅持群眾自愿的原則,實行“建移民小區安置為主,分散搬遷為輔”多種形式并存的搬遷方式。在遷入地或者安置地選擇上,主要涉及到三種類型,即向中心村搬遷,向重點鎮搬遷,向縣城內搬遷。搬遷過程中,從遷入地選址,到統一規劃建設,再到具體選料施工,全程有移民搬遷代表參與。據淶源縣扶貧局資料顯示,按照《省異地扶貧搬遷“十二五”規劃》,結合“7.21”災后重建,按照“群眾自愿、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分戶監督”的原則,到目前為止業已建設完成17個移民小區,上級支持5,062.1萬元,搬遷2,147戶,涉及7,025人。
2、近期扶貧搬遷規劃。根據縣域扶貧規劃,通過多部門合力推進和更多資金支持戰略推進,爭取在2020年響應國家號召,實現全面脫貧。未來幾年移民搬遷計劃為:2016年搬遷約1,200戶,3,600人;2017年搬遷約1,900戶,5,700人;2018年搬遷約2,800戶,8,400人;2019年搬遷約1,400戶,4,200人;2020年搬遷約1,686戶,5,259人。
二、淶源縣移民搬遷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淶源縣相關扶貧工程推進工作的了解以及南陽峪、四角臺等多個移民搬遷村的觀察和村民走訪,發現目前在淶源縣移民搬遷工程的實施起到了顯著的扶貧效果,然而在整個移民搬遷工作動員及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在未來幾年的移民開發工作中引起注意。
(一)移民搬遷項目宣傳動員和農戶信息獲取嚴重不對稱。實地調查走訪了解到,關于“對移民搬遷工程的了解渠道”,大約40.2%的村民是在與鄰里街坊的談話中獲取關于移民搬遷的相關政策信息的;35.5%的村民通過村干部或社區廣播而關注到;8.6%的村民直接通過扶貧機構了解相關信息;還有15.3%的村民是從親戚朋友的口中了解到的,剩下不到1%的村民通過其他的方式了解。由此所造成的村民對有關移民搬遷項目的了解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甚至有一部分村民反映,只知道只要搬遷就可以拿到補貼,至于怎么搬、搬到哪里去,自己一概不知,所以有想法但不知道怎么實現。由此可見,關于移民搬遷相關政策和項目執行方面信息供給和村民對信息的獲取之間存在嚴重不對稱性。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從村民視角而言,其關注的信息獲取渠道不同,獲取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方面存在差異。而這種信息獲取的差異性和不對稱性恰恰是造成部分村民在搬遷決策方面搖擺不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移民搬遷工程推進的步伐和實施效率。
(二)政府補貼和農戶搬遷的資金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缺口。對一些搬遷中“頑固分子”的走訪了解到,除了個別因為年歲大了,難舍故土,只求安身立命之外,他們不愿意搬遷的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舉家搬遷所享受到的補貼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這也是我們在關于移民搬遷調查中常常遭遇的一種最為尷尬的情況之一――搬遷工程一旦啟動,項目區相對富裕的農戶很快會行動起來,而真正的貧困農戶則左右為難,搖擺在搬與不搬的決定之間。在淶源縣這樣一個貧困山區的農村,原本以農為生,靠農立命,沒有過多家庭積蓄,甚至每年的收入還不夠貼補家用的部分貧困農戶而言,他們認為即使有了政府的補貼勉強滿足了他們搬遷的意愿,而在新的安置地重新“安家立業”需要支付比原居地更多的成本,對他們而言似乎“得不償失”。
(三)培訓資源供給與農戶的就業技能需求不匹配。實地調研顯示:首先,當地相關部門組織了部分針對農戶就業技能方面的培訓,但是這種培訓機會一般的農戶很難得到。加之,培訓名額分配方面存在所謂“干部優先”、“干部親屬優先”等不良風氣,普通農戶在培訓機會獲取方面被嚴重邊緣化;其次,參與過培訓的農戶中有人反映,培訓內容過于單一化,有時候不是自己想做或者能做的,和自己的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出入,同時也不知道搬遷后到安置地是否能夠用得上;最后,就是培訓消息的時間相對滯后、培訓時間安排和自己時間安排上存在沖突等,也使得很多農戶無法及時并完整地參與全程培訓。
(四)原居地財產處置和安置地農戶可持續生計系統再造缺乏事前規劃。對淶源縣相關村莊的調研了解到,目前對移民搬遷戶而言,其主要家庭財產包括住房、土地等都在原居地;而在新的安置地雖然可以享受到諸如水電、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比原居地更完善的公共服務供給,但是基本沒有屬于農戶自己的生產性資源和財產。所以,很多農戶顧慮一旦舉家搬遷,原居地的房屋和土地等如何處置?安置地的家庭生計如何去維持?因此,原居地財產處置和安置地農戶可持續生計系統再造成為制約當地貧困農戶搬遷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克服這一障礙,就必須對移民搬遷戶在原居地的財產處置和安置地生計系統的再造提早進行規劃設計和相應的咨詢服務供給。
三、推進和完善貧困山區移民搬遷對策建議
第一,強化宣傳教育,提高農戶對移民搬遷的認知水平,增強自主性,遏制在搬遷事宜上“等、靠、要”的思想。強化宣傳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讓搬遷戶能夠全面了解移民搬遷的目的、流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避免因為信息疏漏或者不知情而對搬遷工程推進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宣傳教育還要讓農民充分地了解搬遷是為了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但這絕不意味著搬遷是政府的責任,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一些農戶把自己不能完成搬遷的原因完全歸咎于政府,把搬遷的經濟負擔都轉嫁給政府,自己不積極主動的籌集資金,尋找辦法,這種消極的心態是錯誤的,在進行宣傳教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指出,通過強化宣傳教育,讓農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項目中來。
第二,強化政府投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工程中來,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和嚴格規范的資金監管機制。因為搬遷戶絕大部分是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農戶,因為家庭儲備資金極為有限甚至根本沒有,搬遷所需資金以及家庭生計再造的資金投入是他們不得不考量的問題,也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在移民搬遷過程中資金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是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盡量加大政府扶貧力度;其次,鼓勵社會力量更多地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實施點對點的精準扶貧;最后,需要金融機構的支持,放寬貧困移民的貸款利息政策。
第三,加強對搬遷戶勞動力技能培訓,為其再就業和家庭可持續生計系統再造提供支持。對于納入移民搬遷計劃的農戶,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提前設計和開設更多關于就業技能支持的培訓班,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為進一步再就業提供良好基礎。在新的安置地,鼓勵和支持周邊的原居民和有經驗的中小企業經營者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甚至是“以點帶面”的幫扶活動,這不僅有助于新遷入居民的生計系統再造,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更快地融入當地社群。
第四,以村為單位,妥善規劃和解決搬遷戶在原居地滯留財產的管理處置問題以及安置地相關財產權的獲取問題,保障搬遷戶能夠“安居樂業”。中國農民,尤其是年長的農民都有一種鄉土情結,顧家守業的思想,他們認為家是“根”,根不能丟,所以宅基地和耕地承包地問題是移民搬遷工作中必須解決和處置好的首要問題,可以通過政府激發創業者創業或志愿者進行原居地財產的承接,從而改變村民搬出后原房屋無人看管和耕地可能荒廢的現狀。當然更重要的是解決村民安置地的進入權的問題。必須要明確“初來乍到”的新遷入居民在新的安置地的房屋產權以及社區成員權資格,以保障其基本的房屋使用、土地租賃等權利的獲取。
第五,做好對搬遷戶的跟蹤評估,最大可能地減少其返貧的機會。定期對搬遷戶進行走訪調查,了解他們搬遷后在安置地的生產、生活最新動態,如政府補貼落實情況、家庭勞動力就業情況、子女受教育情況等,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戶搬遷的后顧之憂和出現的各種問題及困難。盡最大努力減小搬遷戶返貧的可能性。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紅彥,高春雨,王道龍等.易地扶貧移民搬遷的國際經驗借鑒[J].世界農業,2014.
篇10
[論文關鍵詞]志愿服務 大學生 社會主義榮辱觀
怎樣有效地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呢?高校應該與時俱進,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創新教育方法和途徑,找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行”的載體,真正做到知行統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人才戰略的需要。2009年7月17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要求高校要把志愿精神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要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加大志愿服務的力度,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切實加強對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領導,建立健全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這是教育部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將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作出規定,使志愿服務活動成為讓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行”的載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課堂,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真正做到知行統一提供了政策依據。
一、志愿服務活動是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途徑
以大學生為主要力量的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經過十七年的發展,已經由行動之初的清掃雪障、為旅客送溫暖等做“好人好事”的簡單生活服務和公益服務項目,發展成為現在的服務品牌化、管理項目化的志愿服務體系,主要涉及扶貧開發、社區建設、大型活動、應急救援、環境保護、海外服務六大領域。青年志愿服務總是圍繞社會發展的主題,以積極進取的姿態把社會事務中的大事和難事作為自己發展的動力,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志愿服務活動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體系的有效載體。深入推進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是當前高校深入貫徹中發[2004]16號文件,有效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途徑,具體表現為:
(一)大學生志愿者隊伍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力量和生力軍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作為中國志愿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共青團組織推動發展的一項崇高的事業,是高校共青團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開展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載體。大學生志愿者隊伍順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時代要求,著眼于為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補充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的不完善,深入西部農村貧困地區,深入城市社區的每個角落,深入工礦企業,送去溫暖關愛、送去科學技術等,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當之無愧地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力量和生力軍。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在志愿服務活動方面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和模式更具特色和豐富多彩,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他們實實在在的服務實踐,使服務的主體和客體都發生深刻的變化。據不完全統計,至2008年奧運會前夕,全國累計已有2.68億人次的青年和社會公眾為社會提供了超過61億小時的志愿服務,產生了難以估量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志愿服務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全面闡釋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
縱觀倡導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宗旨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總是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作動力著眼于國家發展大計中的大事難事,著手于自身力所能及的事:從清潔環境衛生、回收廢舊、義務植樹、交通協管、扶貧助困、敬老助殘、政策法規宣講、科學知識普及等,到下鄉扶貧、掃盲、支教、支農、支醫、支商等。大學生志愿者積極響應黨團號召,奮力投身社會建設的各個層面,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有需要,哪里有落后,哪里有艱苦,哪里就有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充分體現了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為光榮,以危害祖國、背離人民、愚昧無知、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逸為恥辱的道德情感,全面闡釋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可見,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現代志愿服務精神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志愿服務的過程就是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甚囂塵上,其結果就是道德觀念和價值準則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社會上存在的各種負面影響給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沖擊。導致一些大學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識嚴重;一些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重等價交換輕愛心付出;一些大學生知行分離,雖然了解社會主義道德的一些基本內容,但實際行動又是另外一種表現;更有不少學生把注意力轉向自我,忽視社會發展需要,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針對大學生當中存在的這種榮辱難分,善惡美丑難辨的思想道德狀況,我們應該采取恰當的方式加以教育引導,而志愿服務活動則是最佳的方式。志愿服務活動是一項開放性和群眾性的道德實踐活動,無論思想上進后進,人人只要愿意皆可成為志愿者。大學生一般都是在高校共青團組織或具有志愿性質的大學生社團的號召、組織、指導下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以這種方式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讓大學生覺得更有正式、更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及榮譽感,也是大學生向組織靠攏的一種表現方式。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共青團組織的優勢,組織大學生志愿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對廣西11所高校的600名學生志愿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69.8%被調查者認為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使自己“開闊了視野,增進了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87.7%認為志愿服務活動對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精神“非常有幫助”或“很有幫助”;83.4%認為志愿服務活動對培養大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集體主義精神“非常有幫助”或“很有幫助”。
可見,動員和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是以以行糾偏、以情固行的方法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有效方式。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就是大學生接受、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
(四)志愿服務知行統一的原則,有利于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化為自身的道德需求進而外化為道德行為
組織和動員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是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堂延伸到社會實踐教育課堂,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大學生自我教育得以相互結合的有效方式。這種三位一體的方式既充分體現了知行統一的德育原則,使大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滿足了大學生成長階段中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又充分發揮了大學生在服務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在深刻體驗服務社會和他人,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愉悅之情的同時,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豎起了一面公平、道義、愛心的旗幟,引領著社會風尚。志愿服務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社會實踐形式,有利于大學生在志愿服務的實踐中踐行課堂學到有關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道德知識,并感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正確,進而內化為自身的道德需求,外化為實際社會生活中的道德行為,達到道德教育“兩個轉化”的目的。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9.9%的被調查志愿者明確表示畢業后繼續參加志愿服務活動,26.9%表示視具體情況而定。
可見,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有效載體,參與志愿服務是大學生接受、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也是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過程。
二、在志愿服務事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關系問題
(一)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深入推進志愿服務活動,是發展志愿服務事業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豐富完善的需要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精華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既具有鮮明的歷史傳承性和民族性,又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融進志愿服務活動,使志愿服務具有更為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從而促進了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同時,在志愿服務事業發展過程中,通過項目創新、主體創新、形式創新、領域創新,使現代志愿服務精神得到了廣泛傳播和發揚,而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新的道德精神理念豐富了社會主義榮辱觀,使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也得到進一步豐富、深化和完善。并且逐漸培育了將中華傳統美德、西方慈善文化、社會主義榮辱觀融合在一起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志愿文化,極大豐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容,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注入了新的精神因子和信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