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8:13: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業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業設計論文

篇1

論文摘要:立足甘肅干旱缺水、農業水資源利用率較低的實際,提出了發展節水農業的目標任務、措施設計要點和完善對策。

干旱缺水是21世紀面臨的全球性環境生態問題。甘肅地處中國西北內陸,屬典型干旱半、干旱氣候區,省內大部分區域降水稀少,且季節分配不均,干旱缺水問題則更為突出和嚴重,農業生產經常面臨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脅。解決甘肅的干旱缺水問題,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應立足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浪費嚴重,自然降水攔蓄不充分,水資源總體利用效率較低的實際,將節水的重點放置到農業、農村,積極發展節水農業,提高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和農村田野天然降水攔蓄能力,這既能有效實現節水目標,也是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1節水農業的目標和任務

節水農業是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的有機結合,是節水與蓄水并舉,變被動抗旱為主動防旱的農業管理體制的創新和節水技術措施的整合。發展節水農業的總體目標是逐步建立節水型高效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可持續增收。當前發展節水農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以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現有水資源為出發點,整合和推廣應用各種節水農業工程措施與技術手段,建立并不斷完善節水農業措施和制度,切實解決農業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問題。

2節水農業措施的設計

根據當前節水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農業與水利管理部門分家體制的現狀,結合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部門在節水農業措施的設計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設計根據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類型和農作物種植情況,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進行土地整理設計,可整平的田面盡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較大的規劃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積較大的地塊應合理規劃溝畦,開溝起壟分畦,以增加入滲,減少流失損耗,提高灌溉均勻度和效率。

2.2深耕與深松設計根據不同土壤質地與土地構型、原有耕作基礎,設計節水農業所要求的耕層厚度和有效土層厚度,通過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層,加厚土層達到設計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滲深度,提高蓄水能力,減少流失和蒸發。同時可以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擴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圍,增強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設計中一般要求活土層應保持在30~45cm之間,深耕次數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時間由冬閑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當即耙耱、鎮壓,保護墑情。

2.3淺耕與覆蓋保墑設計通過地表淺耕、降低土壤毛細管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或覆蓋塑料薄膜、秸稈等,抑制土壤蒸發,減少地表徑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干旱山區尤其應大力推廣全膜覆蓋雙壟溝播技術,并注意盡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間墑情最好時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劑的推廣使用設計目前我國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劑、土壤蒸發抑制劑和植物抗蒸騰劑等三大類化控抗旱劑,并在較大區域、多種作物上推廣應用。各地應根據當地土質和作物種植情況大力推廣選用。拌種包衣選用適合的抗旱保水劑,地表噴施土壤蒸發抑制劑,作物葉面噴灑植物抗蒸騰劑。

2.5節水種植制度的設計在注重市場與效益原則下,根據當地降水分布、干旱發生規律,選擇設計優質、高效、節水的種植制度和作物結構。重點應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節水作物,將過去糧經二元種植結構調整為糧經飼(草)三元種植模式,擴大種草面積,減少灌溉次數,降低用水量。實行間作、套種、寬窄帶狀種植,減輕單位面積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壓力。

2.6節水栽培技術的設計包括抗旱節水優質高效作物品種的選擇,機械或人工精量播種、溝播、膜側播等播種技術的推廣,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節水灌溉制度的設計節水灌溉制度既是農業節水措施綜合效果的體現,也是農業節水、工程節水和管理節水三部分的結合點,所有節水效果都要落實到灌溉制度的擬定量化指標上來。節水灌溉制度的設計,首要任務就是應通過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品種需水量科學分析,確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額與產量之間的關系,以此作為衡量節水效益的量化標準,指導和規范節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應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為壟畦溝灌、改大畦灌溉為小畦灌溉、改長溝灌溉為短溝灌溉、改冬灌為春灌,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實施噴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3節水農業措施的完善

3.1注重農業與水利部門的相互協調與配合發展節水農業,應努力克服目前農業、水利兩家一定程度上的脫節,把旱作農業節約天然降水與灌溉農業節約灌溉用水統一到同一個節水農業的系統之中,形成具有完整意義上的節水農業體系。

篇2

農業機械可拆卸性設計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中的必然產物和重要環節,是我國綠色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在設計農業機械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可拆卸性的設計,將其作為機械結構設計中的目標,以提高農業機械的可拆卸性。可以將農業機械可拆型性設計分為2種類型,在產品回收基礎上的設計,是指當農業機械產品已經無法再使用的時候,可以盡可能的回收更多的零部件,以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能夠有效地減少農業機械設計的成本費用;為了方便農業機械維修工作而設計可拆卸性,主要是提高農業機械的維修水平,簡化維修技術人員的操作,提高維修技術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保障農業機械設備的質量。

2農業機械設計中可拆卸設計所需要遵循的原則和采用的技術

2.1農業機械設計中可拆卸設計所需要遵循的原則

為提高農業機械的可拆卸性,則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在設計可拆卸性的時候,一定要保障維修的便利性。在設計機械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為日后的維修工作打好基礎,以便于將農業機械技術人員進行有效的維修工作,保障農業機械的維修質量;在設計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應該具有環保性,不可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在密封的時候所采用的液體也必須具備無毒性,以保障農業機械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身體健康;在設計農業機械可拆卸性的時候要確保所設計的農業機械能夠被拆卸。要防止農業機械各部位零件表面的再加工。在拆卸零件的時候,要避免對其他零件造成損壞,以保證農業機械的正常運行。

2.2農業機械設計中可拆卸設計所采用的技術

在農業機械設計中可拆卸設計所采用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在典型模塊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可拆卸性設計。這種設計方式仍然處于發展初期,在設計的時候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主要是將已經被驗證的有效的可拆卸設計方案應用于新的產品設計工作中,以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可拆卸性;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將CAD技術與CAM技術有效統一,以提高農業機械可拆卸性設計的質量,實現設計目標。為保障農業機械可拆卸性設計的質量,則必須建立健全的信息數據庫,將典型的設計方案添加到數據庫中,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評價來保障可拆卸性設計水平,以確保農業機械在維修的時候能夠被拆卸。除此之外,還應當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通過網絡來查詢相應的信息,以優化設計方案,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

3小麥精播機中的可拆卸性設計

在研究小麥精播機中的可拆卸性設計方案的時候,應當對其結構進行一定的了解。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中所使用的是氣吸式小麥精播機,其結構主要是由排種器、開溝器、支撐機架等部件組成。傳統小麥精播機在設計的時候,許多地方都需要進行焊接,不可進行拆卸,在對其實施維修工作的時候十分不方便,以至于小麥精播機的許多機械部位都得不到有效的維修,從而影響了工作效率。這種小麥精播機并不適用于現階段的農業生產活動,為此在設計小麥精播機的時候要堅持綠色設計理念,以提高小麥精播機中開溝器的可拆卸性。小麥精播機的開溝器部位主要由4個部分組成:接種漏斗、開溝鏟、開溝器導管和播深調節板。如此一來,在維護小麥精播機的時候,能夠將螺栓卸下,然后對播深調節板進行修護。

4結束語

篇3

環境工程專業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為一門邊緣交叉性學科,其發展目標是解決不斷涌現的各種實際環境問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已成為一門集自然、社會和技術科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環境工程學科不僅研究水、氣、固廢、噪聲等主要環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術和措施,還研究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探討廢物資源化技術,以及對區域環境進行系統規劃和科學管理,以獲得最優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國設置有環境工程專業的高校已超過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礎和重點學科存在明顯差別,其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大多數理工科類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養方案注重于對學生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的培養。我校的資源環境學院準備新設環境工程專業,在環境工程的人才培養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類大學,一定要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并發揮現有優勢,找準適合自己的立足點。

安排在第七學期末開始的畢業設計(論文)是環境工程專業實現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理論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和檢驗,也是保證本科教學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畢業設計(論文)輔導環節對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實際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2.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和研究觀念,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傳統;3.使學生在方案設計、材料調查與搜集、工程繪圖、理論計算、實驗研究、數據處理、外文閱讀、使用計算機、查閱文獻、經濟分析、工具書的使用、文字表達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鑒于畢業設計階段對于本科生培養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設置安排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希望能為我校環境工程新專業的建設提供一些可供參考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建議。

和理工科類院校不同,農業院校的環境類專業一般都源于土壤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等學科,其本科課程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以土壤、農業化學和農業生態資源等專業的知識體系。因此,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安排上,也應與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從目前來看,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比較單一,重實驗輕設計。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專業本科生畢業只有畢業論文可做,而無畢業設計的內容供學生選擇。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一般建設較晚,在師資、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設計及應用的教學、科研方面,農業院校環境類專業的基礎顯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尚難以開展對學生進行畢業工程設計的指導;同時,由于學生們受專業課程設置所限,他們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與工科學生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因此很多學生也不愿意選擇他們感覺更為吃力的畢業設計工作。然而,目前環境工程本科生就業的去向主要還是與環保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等相關的公司和企業,而諸如環境管理部門、環境監測站等事業單位現在大多都呈人才飽和狀態,可接受的本科畢業生非常有限。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工程設計能力方面的弱勢,在就業時與工科院校同類專業的畢業生競爭時就處于明顯的劣勢。因此,有必要通過畢業設計來加強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使他們能夠具有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設計基礎和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我校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時面臨的不利局面。

2.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未能充分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體現農業院校學生現有知識體系的優勢。與工科院校相比,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專業的歷史沿革、學科組成和行業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為了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競爭力,需要在畢業論文(設計)這一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上充分體現農業院校的特色與優勢。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學的方法,而應走有生態特色的辦學之路,培養出可投身于農村環境污染防護的人才。農業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態學科的優勢地位,畢業生相對于工科院校的學生具有更扎實的生態學知識。此外,當前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又在其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慮讓一部分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時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的工作。這樣一來可以發揮農業院校學生生態學基礎扎實、生態知識結構較全面的優勢,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并適應市場需要,為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特別是農村地區環境評價的單位輸送可用人才。

3.畢業論文(設計)立題與實際聯系還不夠緊密,約束性題目難以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由于教師設計的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來自于實際的工程項目,部分題目陳舊甚至經年不變,擺在學生面前的是一些舊知識舊問題,使得設計成果沒有實用價值和科學意義。這在一方面打擊了某些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使得某些本來就對畢業設計(論文)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同學更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對工作應付了事。

為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完成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業環境類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在畢業論文(設計)的設置和指導上可以考慮以下的一些改進措施:

1.加入一些和農村環境保護治理相關的設計類題目。

轉貼于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大多是在給水排水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設計的內容上受給水排水專業的影響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為排水管網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農業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設計內容,由于專業基礎所限,無法與之進行有力的競爭。因此,應在設計內容上著眼于和農村地區和農業環境相關的工程。如目前農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農村污水的處理都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相關的工程也建設了不少。可以設定一些如農村小型給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站的課題。在處理工藝選擇上,由于農村地區的特殊條件,一般應選擇操作較簡單且成本較低的常規處理工藝,這樣更符合農村地區的實際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藝處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濕地處理畜禽類廢水,都是可行的設計題目。學生經過這些設計工作的鍛煉,將有助于他們在畢業后從事農村環保治理的相關工作,不僅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可為農村環境的治理培養可用人才。為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學校在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上也要考慮有工程背景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同時可以通過幫助青年教師去設計類單位進行工程實踐等措施,提高他們的工程素養和設計能力,從而達到輔導學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體現資源與環境的緊密結合,設置適量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題目。工科院校的環境專業一般更側重于各種污染治理技術工藝的開發與研究,對環境與資源的重視不足。農業院校則注重于從宏觀側面上分析環境與資源的關系,將自身對土壤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的研究優勢體現在資源和環境管理方面。為進一步體現農業環境院校學生在這方面的特點,有必要在畢業設計時通過設置合適的環境影響評價的課題來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另一方面,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在當前對環境工程本科畢業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就業方向,其中主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做工作設計不同,由于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學方面有較扎實的基礎,因此和工科院校學生相比并不遜色,甚至某些方面他們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學生要更加深入,相關的知識結構也更加全面。為本科生畢業設計設置適當的環境影響評價課題,不僅發揮了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環境評價方面的一些優勢,也可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有效的幫助。當然,這同樣也對學校的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加入環境影響評價的課程,對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也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一個可取的方法是鼓勵青年教師考取國家的環境影響評價注冊工程師,通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來保障本科生培養的質量。

3.將畢業論文與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或課題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環境工程專業由于本科就業的壓力較大,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選擇畢業

轉貼于

篇4

1.1灌水器類型

對于微灌系統來說,灌水器是其中最為系統的部件,其通過壓力系統根據實際種植的不同作物需要而通過管道將水以更為均勻、準確的方式將其輸送到作物根部的土壤之中。對于微灌系統的灌水器來說,其主要由微噴頭、微管、滲灌管以及滴頭所組成。對于整個微灌系統而言,灌水器的質量將直接對整個系統運行的可靠性、灌水質量以及使用壽命等產生影響,所以在我們對其選用的過程中就應當能夠進行綜合的考慮。對于滴灌的灌水器來說,在目前主要具有微噴帶、滴灌帶等不同的形式,通過孔口以及流道等將管道中的壓力水流變成細流狀或者滴狀的形式則稱之為滴頭,同時具有滴水以及輸送水功能的帶則可以稱之為滴灌帶。

1.2過濾設備

對于微灌的灌水器來說,其尺寸通常都很小,且在水源中也具有很多種雜質,非常容易引起相應的堵塞,所以我們就需要能夠對這部分灌溉水進行必要的措施。根據水源以及水質的不同,我們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灌水器,目前可以供我們選擇的過濾器主要有以下幾種:即離心式過濾器、介質過濾器、疊片式過濾器以及網式過濾器等。

2灌溉模式的應用

2.1微灌系統規劃

在設施農業中,所種植的品種較多的以瓜果、花卉以及蔬菜等為主,且具有較多的栽培方式以及品種。其中,較少的部分會以盆栽的形式進行,而大部分則更多的采用密植或者行栽的方式進行。對于滴灌以及微噴灌這兩種方式來說,其也的灌溉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條件以及優缺點,對于不同的栽培模式以及作物而言,我們所能夠選擇的灌水方式也存在較大的不同,比如我們在種植黃瓜等瓜菜類的作物時,應當避免室內濕度過大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致使產量下降以及可能隨之出現的病蟲害甚至植株死亡等情況,因此需要以滴灌的形式來進行。如果載種的是芹菜等葉菜類的作物,則需要保證作物的生長能夠具有較大的濕度,這種較高的需水量則需要以微噴灌的形式來進行。在夏秋的季節,當溫室薄膜揭去露天種植時,在天氣較為干燥、水分蒸發量較大的時期,我們也可以看到微噴灌的效果要遠遠的大于滴灌效果,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能夠以滴灌和微噴灌的形式進行。

2.2微噴灌的應用模式以及系統布置

對于具體的灌溉模式來說,需要我們能夠根據實際種植的模式、產品以及所消耗的費用等進行全面的選擇。對于種植模式來說,主要有密植、行栽以及盆栽等幾種。對于盆栽種植的方式來說,通常我們會選擇以滴頭滴灌的方式來進行,這是因為滴頭具有布置靈活的特點,使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盆的間距以及大小情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節。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滴頭會通過毛管同PE直管進行連接,從而將水以及配料等輸送給農作物。對于行載種植的方式來說,則可以通過三種灌水器的方式來進行,即滴灌帶、微噴帶以及滴頭等。在這三種灌水器中,滴頭的成本最高,微噴的方式所消耗的成本最少,滴頭的使用壽命則是其中幾個最長的,而微噴帶最短,且微噴方式的灌溉效果在三者中最差,滴灌帶以及滴頭等形式最好。對于密植種植的方式而言,我們則通常以微噴灌的方式進行,并可以對兩種灌水器進行應用,即微噴帶以及微噴頭這兩種。其中,微噴頭所噴灑出的水為霧狀以及水滴狀,而微噴帶則呈現為線狀,且其噴灑的效果較差,微噴頭的使用費用則為最高。微噴頭的使用壽命較長,安裝較繁瑣。使用時,微噴頭可以插在地面上,也可懸掛在棚頂向下噴灑;微噴帶一般鋪設在地面上。育苗也用微噴灌,一般用霧化較好的微噴頭;考慮到成本,也可用微噴帶,但效果較差。

3實際應用效果

3.1節水、節肥

通過使用微灌技術,借助管道的形式根據作物自身需水量的不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灌水,能夠時刻保證對植物根區附近的土壤進行濕潤,從而有效的避免了水分由于輸水損失以及深層滲漏等方式造成損失,同時也能夠根據這種方式將作物自身蒸發的損失降至最低,更不會使地面出現損失情況,起到了很好的節水效果,同比地面灌水方式來說平均節水在50%左右。對于藥劑以及肥料來說,通過灌水系統同水同肥進入到田中,從而大大提升了肥料的實際利用率。

3.2省工

對于微灌方式而言,其具有工作壓力低的特點,能夠較好的使我們對其進行操作以及控制。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僅僅開啟或者關閉閥門使水泵運行或者停止即可完成工作任務,具有勞動效率高的特點,能夠很好的節約工作的勞力。

4結束語

篇5

三峽庫區設施農業發展情況

1庫區設施農業發展的現狀、優勢及問題

三峽庫區設施農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從21世紀初全面推廣,從開始的地膜蔬菜種植逐漸發展到蔬菜、水果、花卉、藥材、食用菌、苗木等設施園藝,生豬、雞鴨、牛羊規模養殖等設施畜禽,河汊圍網養魚、網箱養魚等設施水產。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三峽庫區設施園藝近10萬hm2,畜禽規模養殖1億多頭(只),設施水產品近100萬t。庫區設施農業的迅猛發展,提高了人們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識和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粗放耕作的農業生產方式,促進庫區農業結構調整,緩解了人地矛盾,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保護了庫區生態環境,并提升了農業產出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移民安置穩定。庫區發展設施農業具有一定優勢:①經過近30年的探索和發展,庫區干群對發展設施農業尤其是園藝設施農業的意義和作用有較深刻的認識,并掌握一定的設施農業技能,自愿積極發展設施農業;②從2008年起,國家和庫區各地政府在組織實施生態農業園建設中積極推廣設施農業試點示范,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和推廣經驗;③經國務院批準,三峽后續工作(實施時間2011—2020年)規劃在移民安穩致富和促進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投入巨資發展生態農業園建設(包括設施農業建設),必將極大地推動庫區設施農業發展。目前,三峽庫區設施農業發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①成片成規模的園藝設施不多,尤其是大型連棟溫室不多,影響其效益;②設施農業的設施裝備和技術支撐能力不足,如設施園藝生產的耕種、灌溉、植保等作業機械裝備及溫室智能化環境控制裝備水平不足,畜禽規模養殖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相當一部分達不到標準;③設施農業尚未形成配套系統,設施農業的生產、加工、儲存、物流、營銷、科研等尚未完全配套;④設施水產因受嚴格保護三峽水庫水質的限制及影響,長江網箱養魚被取締,2010年后全庫取締網箱養魚4.2萬多口、85萬m2,需要根據三峽庫區實際研究發展設施水產的新思路新辦法。

2三峽庫區設施農業試點示范情況

從2008年起,國務院三峽辦及湖北、重慶2省(市)及庫區區(縣)政府探索組織實施庫區生態農業園建設的模式和經驗,通過政策扶持、財政資助、地方籌資、引進社會資本等多種措施,積極推廣設施農業試點示范,取得了明顯成效。2010年12月,國務院三峽辦印發了《關于在三峽庫區開展現代農業試點、促進庫區移民安穩致富的指導意見》,批復了夷陵區太平溪現代茶園及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秭歸縣晚熟臍橙標準園及產業鏈建設、巴東縣溪丘灣生態茶葉示范園建設、涪陵區南沱鎮優質高效設施蔬菜基地建設、萬州區太龍三峽移民食用菌產業區建設、忠縣設施柑橘品種示范推廣園建設、長壽優質楊梅產業發展、宜昌年產3億株現化化種苗工廠項目、云陽縣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工程苗木基地建設項目等14個設施農業項目;計劃投資03億元,其中國家資助2.73億元,地方政府、對口支援單位和建設項目單位投資2.3億元;準備用3-5年時間,在庫區范圍內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示范點(園區),引領庫區設施農業的發展,帶動三峽庫區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移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目前,上述設施農業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正按計劃實施,一部分項目已完建并投入使用,發揮出一定效益。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現代茶園及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已于2012年5月基本完成,完成投資2105萬元,建設國家現代農業標準化茶園示范基地29.33hm2、高科技無公害蔬菜基地6.67hm2,建設庫房813m2、道路6.7km、排水溝1km以及灌溉水池等,可年產無公害蔬菜460t,茶葉75t,實現年總銷售收入1400多萬元,解決160多人的就業問題,帶動當地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同時,庫區各地采取地方自籌資金、利用對口支援投資、建設項目單位投資、當地村組用土地入股等方法,積極推廣和發展設施農業。2009年,重慶市萬州區長嶺鎮龍立村利用上海對口支援40萬元建設標準化蔬菜大棚20個,村集體當年僅大棚一項實現收入6萬元。重慶市涪陵區政府引導和幫助重慶三峽建設集團公司在南沱鎮、珍溪鎮、義和鎮建成柑桔優勢產業化示范園500hm2,通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形成“品種選育—苗木培育—基地建設—科技研發—果汁加工—市場銷售”的完整柑橘產業鏈,直接受益移民6000余人,使果農每年每人增加純收入超過1000元。萬州區支持同鑫現代農業發展公司建設智能溫控大棚實施蝴蝶蘭花卉產業發展項目,支持重慶閩萬菌草食用菌技術公司建設食用菌生產標準化廠房,使同鑫農業園帶動培育了50余個從事相關種養殖項目的專業大戶,并惠及4000名移民年均增收8000元;閩萬菌草公司項目建成后安排農民就業300人以上,直接為當地農民增收450萬元,戶均增收3萬元。

三峽庫區發展設施農業的思考

三峽庫區發展設施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有關理論來指導,運用技術來支撐,綜合運用經濟、社會、工程、技術和生態方法,推進設施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和確保其效益。1)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思考。三峽庫區發展集約農業和設施農業,提升資源利用率,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多贏”目標,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和現實需要。2)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理論思考。目前,世界各國政府把解決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看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揭示、分析人口經濟過程以及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基本規律和辯證關系,評價和指導制訂相關政策。三峽庫區發展農業生產,必須很好地運用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理論,才能科學利用和合理開發資源,發展集約農業、設施農業,合理解決環境資源承載力不足和人多地少突出矛盾,保護好生態環境,推進庫區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3)現代農業理論和技術運用思考。現代農業是集生物技術、環境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和現代管理為一體,具有顯著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保護生態環境,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特點。三峽庫區農業生產必須改變傳統生產方式,采用現代農業理論和技術指導和發展設施農業、精細農業和生態農業,才能有效地改變農業落后面貌,推進庫區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4)推進百萬移民安穩致富、建設和諧穩定新庫區的思考。三峽工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農村移民的安置穩定,因地制宜地發展設施農業,幫助移民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出效益,增加移民就業創收能力和經濟收入,有利于促進移民安置穩定,逐步勞動致富,同心同德建設和諧穩定新庫區[3]。

三峽庫區發展設施農業的對策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發展設施農業工作機制

三峽庫區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發展設施農業是改變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措設,是惠民工程,切實把發展設施農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大力加強發展設施農業的領導,統籌全局,綜合協調,整體推進,并逐級落實發展設施農業責任,建立健全發展設施農業的工作機制、保障機制和考核機制。發改委、財政、移民、農業、農機、科技、水利、環保、國土、建設等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密切配合,統籌協調多方面的力量和資源要素,形成發展合力,共同推進設施農業的科學發展。

2加強科學規劃,完善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

庫區各地要加強調查研究,在摸清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基礎上,根據《全國設施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因地制宜制定設施農業發展規劃,提出適合當地實際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及推進措施。要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導和推動設施農業發展,采取國家支持、地方財政配套補貼、利用對口支援、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等多種措施,調動社會及廣大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爭取多方面對設施農業的投入。庫區各地要結合建設生態農業園,創建一批高標準的設施農業示范園區,大力推廣溫室智能化環境控制技術、節水灌溉與水肥一體化技術,生態噴藥植保技術、CO2施肥技術、物理農業技術,加強設施農業新材料新工藝引進,促進設施農業設備更新換代和產業技術升級,充分發揮示范帶動效應[4]。

3運用科學理論和技術,加快發展設施農業

要運用科學理論和現代技術,推進設施農業發展。項目建設上,要積極推廣應用新型材料、先進技術裝備、環境控制技術、水肥施用新工藝、配套加工設備等,適應設施農業的機械化、精準化、規模化要求。項目管理上,要合理制定規章制度,建立評價考核機制,加強監督檢查,提高管理效能,有效推進設施農業發展。項目科研上,要加強設施農業的先進技術、設施裝備、科學管理等科研活動,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工作,提升設施農業科技含量。項目配套服務上,要加強“產供銷”配套建設,并努力建立健全設施農業推廣服務體系,提高設施農業推廣服務能力,推進設施農業持續發展[5]。

4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

三峽庫區各地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一是要根據庫區資源環境條件實際,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茶葉、花卉、食用菌、藥材、苗木等設施園藝,并加強生產、倉儲、加工、物流、營銷、科研等“一條龍”配套建設,綜合提升設施園藝產出效益,有效促進移民就業和增收。二是大力發展規模養殖的生豬、牛羊、雞鴨鵝等設施畜禽,并加強產供銷配套建設,認真做好畜禽規模養殖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在發揮設施畜禽效益的同時,切實保護好當地生態環境。三是庫區各地要根據嚴格保護水質的要求,創新發展設施水產,在長江干流、支流上每年實行達氏鱘、長薄鰍、四川白甲魚、胭脂魚、巖原鯉、大口鯰、銅魚等珍貴魚種和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經濟魚種大規模放流增殖,在保護好魚類資源的同時,適當發展漁業生產;在其它非飲用水源地的水庫、湖泊可有計劃地大力發展養魚、養蝦、養甲魚等設施水產,并努力做好優良種苗選育、先進養殖技術推廣運用、倉儲加工、運輸銷售等配套建設,推進設施水產持續發展。

篇6

土地及生態環境是農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想要保障有效的農業生產,就必須做好對土地及生態環境的保護。農業機械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式。農業機械化能夠在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同時,實現科學化農業發展。保護性耕種對土地及生態環境的保護、節水型灌溉對干旱年份的收獲保障以及秸稈還田等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農業生產效益的增加,更實現了對土地及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這對于依賴土地和生態環境生活的農村來說意義非凡。

2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廣策略

2.1開展農機化生產合作模式

近年來,我國政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加大了對農業機械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這對提升農民農機化作業的信心,實現全面農業機械化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由于我國農村現行的經營模式將土地分割成小塊給農民進行耕作,這使得很多大、中型農機具無法有效展開耕作,農業機械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盡早實現新農村建設,開展農機化生產合作模式,實現規模化的農業生產,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必經之路。農機化生產合作模式是在自愿互助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經營,這樣不僅能夠方便農業機械作業,還能夠將分散的農機戶組織起來,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所以說,開展農機化生產合作模式不僅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方式,更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

2.2加快農業機械化建設水平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發展對于百姓的生活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加快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社會進步的必經之路,而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則是新農村建設的必施之法。新農村建設是為了讓農民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要實現農業增收、增產,還必須要拓寬農業發展類型,實現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農業機械化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式。機械化農業發展不僅能夠有效完成農業生產任務,還能有效把控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個標準,比如,實現種坑深淺一致,苗秧間距一致,施肥用量一致等,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還可以將更多的人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工作當中解放出來,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源。

2.3加強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

農機化人才隊伍是幫助農村實現農業機械化目標的重要團隊,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與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仍有一段距離,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與農村機械化隊伍建設與培養落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想要實現農業機械化就必須要加強農業機械化隊伍建設,因為只有高水平、高素質的農業機械化隊伍才能夠幫助農機具更好的發揮作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動力。在這一方面,各級政府應重視對農機專業人才的培養,將農機“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實用人才”的3支人才隊伍的建設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首要大事來做,盡快組建起高水平農業機械化隊伍,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和新農村的有效建設提供保障。

3總結

篇7

摘要:運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方法,對1985-2004年間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經濟增長與農業基礎設施投資長期存在唯一穩定的關系,但從短期來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并不顯著。主要原因在于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與經濟增長長期不同步所致。需要采取積極措施,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實現經濟增長與基礎設施投資增加的良性互動。

基礎。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表明,要實現傳統自給性農業向現代商品性農業的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發達和完善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與之相配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消除貧困、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等有著重要的作用。Patrick2Bond指出,農業基礎設施對于經濟生活具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直接效應包括工作機會、生產率提高等;間接效應包括農村環境改善和農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石愛虎、霍學喜認為,農業基礎設施在農業發展中的經濟效應體現為物質基礎效應、效率提高效應和結構變動效應。[1]樊勝根研究發現,降低扶貧率和提高農業生產率起作用的13項因素中,增加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投資的作用居于第3位(教育和農業科研居前2位)。

林毅夫指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將使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長期受益,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而可以擴大全國的市場規模,不斷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空間,提升經濟發展水平。[3]有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已有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共識,而關于農業基礎設施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見。本文利用1985-2004年農業基礎設施投資額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時間序列數據,對農業基礎設施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性檢驗,以期說明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有效性檢驗

(一)單位根檢驗

(二)協整檢驗

為了檢驗LnGDP和LnFund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利用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協整方法[7],用Eviews軟件對殘差進行ADF檢驗,以判定其平穩性。對經濟增長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進行最小二乘法回歸,其結果為:

LnGDP=7.65+0.66LnFund+μR2=0.9089ADR2=0.9032F=159.7045采用ADF檢驗法檢驗方程殘差μ的平穩性,結果如表2所示。μ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存在單位根的假設,表明殘差為平穩的時間序列,經濟增長與農業基礎設

施投資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兩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

(三)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因果關系檢驗主要是說明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之間的因果關系,它確定的是一個變量能否有助于預測另一個變量,即如果變量X是變量Y的格蘭杰原因,那么X的過去的和現在的時間序列數據有助于改進對變量Y的預測。其數學檢驗模型為:

其中εt為零均值非自相關隨機誤差項;α,β為系數。原假設為:H0:βj=0(j=1,…,n),若原假設成立則有:

令非限制性變量(4)式的殘差平方和為SSE1,限制性變量(5)式的殘差平方和為SSE2,則F(SSE2-SSE1)/nSSE1/(T-n-m-1)應服從自由度為(m,T-n-m-1)的F分布,其中T為樣本數量;n、m分別為根據AIC準則和SC準則決定的X和Y的滯后階數。如果接受零假設H0,則X是Y的非格蘭杰原因;而如果拒絕零假設H0,說明X是Y的格蘭杰原因。

對經濟增長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之間的關系進行因果檢驗,其結果如表3。其中,F值為檢驗統計量,P值為檢驗的概率值(P≥0)。若P值小于0.05,表示因果關系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成立;若P值小于0.1,表示因果關系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成立,否則,因果關系不成立。表3中P值一個大于0.05,另一個小于0.05,意味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經濟增長與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只存在格蘭杰意義上的單向因果關系,即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而經濟增長是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的原因[5];但由于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經濟增長與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存在格蘭杰意義上的雙向因果關系,因此,從長期來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可以與經濟增長互相促進。

二、原因探討

基于有效性檢驗,農業基礎設施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為:農業基礎設施投資與經濟增長都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數據,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即協整關系。雖然從短期來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明顯,但長期來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與經濟增長是互相促進的。這與世界銀行1994年給出的基礎設施存量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具有正相關的經驗性結論并不完全一致。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之所以不能驗證這一結論,除了戰略選擇失當、投資效益低下、布局不盡合理且忽視技術進步的原因之外,主要在于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與經濟增長長期不同步。

(一)財政支農資金長期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基礎設施主要由國家和地方各級財政投資建設。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1985-2003年間,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占全國基本建設投資的比例在“八五”時期為3%,“九五”時期為5.6%,2002年為7.3%;財政支出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農業支出的絕對量在不斷增加,從1978年的150.7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1456.7億元,但財政支出中農業基本建設支出的比例卻不斷下降,1978年為13.4%,20001年為7.7%,下降了5.7個百分點。

(二)信貸資金不足

現階段主要由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承擔對農業的信貸任務。由于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和回收周期較長,收費較低有時甚至是無償服務,商業性銀行不愿意提供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出于自身穩健經營的要求,農業金融機構普遍存在著“慎貸”和“惜貸”現象。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1995-2003年農業貸款占銀行總貸款的最高比例僅為7.1%。

(三)鄉鎮負債嚴重,無力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中小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由縣鄉(鎮)財政負擔,然而,由于我國縣鄉(鎮)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同時鄉(鎮)的財政負債已十分嚴重,依靠鄉鎮集體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存在投資不足的問題。農業稅制改革,取消“兩工”(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一些鄉鎮對農業公共事業所需資金實行“一事一議”制度。根據有關規定,“一事一議”僅限于村級,而且必須是由村里興辦的農田水利設施、人畜吃水設施、村莊道路建設、植樹造林工程等全體村民直接或間接受益的公共性設施和項目。而這項資金根據有關規定,年人均不能超過15元。由于農民小規模和分散式的經營方式,決定了農民投資能力十分有限,要求村民自籌資金或舉債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議案難以被認可,即使有些村社開展議事,也大多是“議而不定”或“定而不行”,造成急需建設的農業基礎設施無法興建,過去利用主渠道“兩工”興建的農業基礎設施嚴重毀壞后又無力修復和管理。

農業基礎設施長期投入不足,導致:(1)農業基礎設施長期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難以發揮出它應有的“社會先行資本”的本質特征。(2)由于資源約束,不能同時或在短期內建成農業基礎設施體系,而只能有選擇性地建設某些子項或小規模的農業基礎設施,農業基礎設施的規

模效應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發揮。(3)農業中的許多重要基礎設施本來就依賴于城市和工業基礎設施,或者本身就是城市和工業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或者是城市和工業基礎設施在農村和農業生產領域內的延伸。在現行城鄉二元制度或非制度性的障礙下,農業基礎設施的關聯效應和投資乘數作用無法充分發揮作用,致使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小。(4)伴隨著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相對重要性的變化,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在整個基礎設施投資比例不可能有大幅度增加,甚至趨于下降,在投資結構不盡合理和投資效率不高的情況下,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難以發揮。

三、政策建議

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不足不僅構成了農業生產的瓶頸制約,而且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并制定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早日實現經濟增長與基礎設施投資增加的良性互動。

(一)提高對農業基礎設施重要性的認識

基礎設施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經濟社會賴以發展的“先行資本”,農業基礎設施則是農業和農村賴以發展的“先行資本”[6];僅僅認識到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的物質技術條件是不夠的,必須擴大基礎設施的認識范圍,在計算農業基礎設施的貢獻率時,要充分考慮到農業基礎設施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不能單純著眼于農業經濟效益,要充分考慮農業基礎設施的經濟和社會性意義。總之,只有高度認識到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才有可能在實踐中給予其應有的發展地位。

(二)明確劃分事權,發揮各投資主體的積極性

明確劃分事權就是要真正嚴格地劃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農村社區、鄉村集體和農民個人的投資責任和投資范圍。(1)全國性的、跨農業區和跨流域的農業骨干基礎設施應由中央政府負責投資和管理;區域性的農業基礎設施應以地方政府作為投資和管理主體,中央政府可給予必要的支持和補貼,受益區內的所有單位和個人都應適當分攤投資成本;小流域和社區范圍內的小型農業基礎設施應主要由社區集體和農民個人負責投資和管理,地方政府可以給予必要的支持和補貼。(2)縣級以上各級政府都應設立水利等各項專項建設基金,以用于本區域內一些較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3)政府主要運用經濟手段、經濟杠桿和經濟政策,引導和誘使農戶投資建設自用為主的小型工程,并依法處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按投入要素進行補償與分配等問題。

(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打破國家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渠道唯一來源的框架,逐步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多渠道籌資模式,保證有充足的資金來推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并滿足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1)在制定和執行國民經濟計劃和規劃方面,統籌城鄉經濟和工農業經濟發展,逐步調整國民收入和社會資金的分配格局,保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需要。(2)要逐步增加財政資金對農業的投入比重,中央政府基本建設計劃安排的預算內農業投資比重應由目前的17%提高到20%以上。國家對農業的補貼,應逐步轉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來。(3)要逐步增加信貸資金用于農業的比重,保持農業貸款增長率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長率,銀行新增貸款規模中農業貸款的比重達到10%以上。

(四)積極吸引民間資本投入農業基礎設施

按照受益范圍和排他成本的大小,農業基礎設施可劃分為競爭性和非競爭性兩大類,對競爭性項目,由于受益范圍不局限于農村社區,外部性大,原則上應由政府供給,但在政府財政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通過產權改革,將其外部收益內部化,民間資本也可介入。政府建立財政貼息制度,把一部分財政撥款或財政信貸轉為對基礎設施項目的貼息資金增強民間資本介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引誘對有競爭性項目,由于排他性成本不高,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可以補償投資成本,應放開市場準入,民間資本采用多種方式介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五)探索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投資的管理體制

按照“誰投資、誰管護、誰受益、誰所有”的原則,加快農業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清晰歸屬,明確權責,建立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激勵機制。(1)對于農戶自建或自用為主的小型工程,產權歸個人所有,由鄉鎮人民政府核發產權證;(2)對受益戶較多的工程,可組建合作管理組織,國家補助形成的產權歸合作組織所有;(3)對經營性的工程,可組建法人實體,實行企業化運作,可拍賣給個人經營;(4)對業主開發建設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地方政府要予以扶持,并規范其收費標準和服務行為。

參考文獻:

[1]石愛虎,霍學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效應分析[J].科學•經濟•社會,1996(2):35-38.

[2]樊勝根,張林秀,張曉波.經濟增長、地區差距與貧困———中國農村公共投資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18-120.

[3]林毅夫,林毅夫發展論壇[EB/OL].2003-11-19..

[4]J.M.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

篇8

1.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一是產學研脫節現象較為普遍,創新運行不通暢。這突出表現在:科研課題關于農業生產實踐的少,科技人員重視理論研究的現象較為普遍,沒有真正做到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農業科技研究,由此造成科研與生產脫節。二是現有科技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能交叉,這嚴重影響創新能力的提高。三是激勵機制不健全,不能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

2.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有待提升。目前,山東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現狀與實際需要存在很大差距。這主要表現在:一是人才總量不足。全省農村科技人才數量僅占農村勞動力的2.29%。[2]二是人才配置不合理。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科技人才大多分布在行政機關以及事業單位,長期扎根基層的甚少。根據有關數據,山東省農技推廣人才與農業人口之比為1:676,而美國、日本、德國等國為1:100。三是由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吸納新技術的能力較低。

3.以企業為主體的多元化社會投入機制尚未形成。據統計,發展中國家農業科技投入占農業產值的比重一般在1%以上,而山東投入水平只有0.1%至0.2%。其主要原因是農業科技投入渠道單一,還沒有真正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由此帶來了諸如科研單位的設施條件簡陋、從業人員積極性不高、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從企業投入看,大多數農業企業自身科研實力較弱,未能形成自主研發體系。

4.農業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農業信息化。近年來,山東省農業信息化水平有明顯提高,但農業信息化發展情況與山東農業大省的地位仍不相符。主要表現:一是缺少對信息建設的統一規劃。由此,造成了不少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數據庫的作用發揮得也不好。二是缺乏資金投入保障。目前,財政投入是山東省農村信息化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由于政府財力有限,致使農業信息化建設資金缺乏。一些自籌資金的單位資金壓力更大。三是農業信息傳輸渠道不暢。目前,山東省對農業信息化相關載體的整合不夠,綜合利用水平不高,致使農業信息的與傳輸不暢通,降低了現有農業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山東省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的進程及評價

(一)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評價體系架構根據指標體系的設計要求,參照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和監測標準,從山東省實際出發,我們構建了一套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評價體系.

(二)山東省農業科技創的測試分析以表1所示的評價體系,以2011年山東統計數據,計算山東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以(0.2,0.4,0.6,0.8)為分數集的對應評語集(極低,較低,一般,較高)進行分析,根據計算得出如下結論:1.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較低。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綜合評分為0.42,居于0.4-0.6區間。可見,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較低。這個結論,與2011年全國及各地區科技進步統計監測結果是基本一致的。根據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2011年全國31個地區綜合科技進步水平被劃分為四類,其中山東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為55%,名列第11,處于第二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0.05%),這與山東經濟大省的排名是極不相稱的。2.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環境指數較低。以理想狀態為100%,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環境指數僅為42.65%。這與山東整體科技環境相符,在2011年科技進步環境指數的排序中,山東科技進步環境指數為54.22%(全國科技進步環境指數為56.94%),名列全國第13位。這種現狀與山東缺乏農業科技人員密切相關。3.山東省農業科技投入指數過低。以理想狀態為100%,山東農業科技投入指數只有19.55%,這與山東整體科技投入水平差別較大。2011年,山東省科技活動投入指數為59.8%(全國科技活動投入指數為58.5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名列全國第7,比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前進4名。產生這一差別的原因,主要是山東農業科技投入中物質投入占比過低。4.山東農業產業化指數一般。如以理想狀態為100%,山東農業產業化指數為57.55%,接近一般水平。5.山東省科技創新引領農村經濟發展指數一般。以理想狀態為100%,這一指數為65.98%,只達一般水平。

三、山東省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著力優化農業科技環境一是推動科技創新資源的整合。通過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農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農業企業、農技推廣機構的科技資源,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構建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應用于一體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網絡,大幅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發展特色農業,推進山東省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二是構建良好政策環境。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的法律法規,為農業科技創新事業提供保障。要完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業科技創新中來。要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科技成果獨立評估制度以及農業科技創新的相關制度。三是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平臺體系、公益性推廣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四大建設”。四是提升農業信息化建設水平。立足山東實際情況,推進農業信息化,應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業信息需求為向導,以農業信息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為核心,以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為目的,強化農業信息化為“三農”服務的實效性,使信息化成為推進山東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二)著力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一是確立財政投入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體地位。縱觀世界農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荷蘭農業科研經費60%以上來源于政府的投資。(4)政府只有把農業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才能真正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進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現。二是開辟多條渠道,形成多元投資格局。要通過政策引導,提高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構建起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農業科研融資體系。

篇9

關鍵詞:農村市場;廣告策劃;廣告設計

今天,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商業廣告日益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商品的重要因素。受各方面的影響,農村作為一個龐大的廣告市場,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因而針對農村市場及農村消費者,如何進行農村商業廣告的策劃及設計,如何設計有效的廣告形式與內容,如何利用廣告傳播開拓農村市場,就成了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商業廣告的整體策劃

以現代市場觀念為指導,深入農村環境,對農村廣告市場進行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研究,明確農村市場和農村廣告的現狀;產品的目標受眾是誰,有多少人,有多少戶;目標受眾對本產品的認知、態度和購買行為及市場分布;用什么方法能刺激農村消費者產生購買興趣;競爭對手在農村市場宣傳的優、劣勢所在;廣告策略;媒體運用計劃;營銷建議;廣告、所需廣告費用及廣告效果評定等。制定能實現主動進攻農村市場的廣告競爭策略。

二、農村商業廣告的創意應注意的問題

奧格威曾說:“沒有好的創意,廣告充其量是二流作品。”好的創意是農村廣告宣傳的重要一環。農村商業廣告設計要做到三點:

(一)廣告內容貼近農村受眾,即觀念性

廣告實質上是一種溝通。廣告通過一定的表現形式實現和消費者的心靈溝通是廣告成功的一大表現。中國農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觀念相對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好的廣告創意不能拐彎太多、太抽象,也不能過多地講求藝術表現,要通俗易懂,還要在接受新事物的方向上對農民做一定的引導,在廣告創意轉化為廣告作品之后,實現內部結構的聯系性。如中國移動通信在某鄉鎮做的廣告語“中國移動通信卡,一邊耕地一邊打。”即宣傳了廣告目標,又符合了大部分農民的工作習性,還引領了農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使用手機這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

(二)廣告內容要拉動農村廣告市場,即獨創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關注的總是新穎的東西。廣告作品如果毫無新意,則必然無法引起人們的注意。要想實現農村廣告的獨創性,就要因地制宜,把農村當地風俗作為創作的素材。在周密、詳實的市場調研基礎上設計適應不同農村消費者的廣告語、廣告畫面。例如蛇王隆力奇能登上中國本土日化銷量冠軍的寶座,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農村市場把廣告的宣傳和農民的特點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低價格、高質量、全覆蓋”抓住了農村消費者的心。且結合農村秋收后舉行的融購物、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物資交流會,把蛇技表演帶到現場,穿插豐富的促銷活動,其宣傳作用可想而知。史丹利復合肥在不同媒體采用不同的廣告語,讓受眾既有親切感又有新鮮感。電視廣告語是“黑土地黃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橫幅廣告語“選史丹利,準沒錯”。

(三)廣告內容要服務于農村廣告客戶,即關聯性

關聯性是指廣告創意必須與廣告商品、消費者、競爭者相關聯,必須要和促進銷售相關聯。找到產品特點和消費者需求的交叉點,是廣告創意的重要前提。心理學家高爾頓·奧爾波特說過:“人的鮮明特征是他個人的東西,從來不曾有一個和他一樣,也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一個人。”農村市場有幾個不同的消費群體,廣告宣傳也該實行差異化策略,提高廣告的適應性。

1、以農業為主的農民,收入水平較低,中老年和女性居多,喜歡喜慶吉祥,對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說”,就是物次價廉的尋求,往往低價格高附加值的產品更容易被接受,主要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針對這部分消費群體,可以采用特殊的廣告形式。如啤酒是農村季節性較強的消費品,除了夏季,農民大都飲用白酒。河南藍星啤酒抓住農村夏季麥收的有利時機,組織車輛和人員分散行動,把啤酒送到田間地頭,給農民提供了便利,也實現了廣告的針對性宣傳。從另一方面講廣告也可以強調產品的方便、舒適性,利用他們的從眾心理、權威心理,在廣告中權威消息,利用產品及其承諾的高可信性,采用科學鑒定、專家學者評價、消費者現身說法等廣告策略實現廣告的有效傳播。例如,舒膚佳肥皂廣告就以“中華醫學會認可”作為權威證明,沙宣洗發水則由世界著名“護發專家推薦”等,都力圖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樹立一個情感的支持點,使廣大消費者認同和認可其產品、品牌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達到促進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目的。

2、以打工為主兼務農的農民,中青年居多,有一定經濟收入,受城市影響很大,尾隨時尚潮流,具有潛在的消費能力。是家電、摩托車等生活用品最重要的目標受眾。這類消費人群注重情感消費,受城市環境的影響,產品的款式、顏色、外觀、品牌等外在因素都能成為他們的購買理由。針對這類人群,宣傳的產品要適用且時尚,可采用直銷的方式誘導其購買。廣告內容要運用適當的語言、音樂和形象,渲染廣告氣氛,廣告宣傳可以多考慮新媒體的利用,如互聯網、手機短信等。

中國-3、部分高收入農村消費者,消費能力較強。能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了解信息,接受信息,能夠快速接受新事物。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期待精神生活更加豐富。針對這部分消費群體,廣告對產品功用的介紹不可夸張失實,廣告語力求取得和他們的溝通。電視廣告可以考慮用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符號來詮釋廣告內涵。如孔府家酒廣告,南方黑芝麻糊廣告等。紙質廣告可以在產品選擇上更具有針對性。也可在傳統媒體發揮其影響范圍及覆蓋面廣的優勢基礎上,運用新媒體如網絡、手機短信等與受眾進行互動,來進一步加強品牌形象,兩類媒體的內容應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廣告宣傳的作用。總之企業在開拓農村市場時,要選準目標市場,同時在產品的多樣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廣告創意一定要新奇、有理、切中,增強對這部分消費者各種器官的刺激強度,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

三、農村商業廣告設計可采用的方法

(一)從明星

利用高知名度的明星作為通向農村消費者的橋梁是一種有效的廣告宣傳策略。選擇的明星要和其代言的產品相適應,能充分發揮明星高知名度的正面作用。如蚊香在農村的使用率遠遠高于城市。三笑集團就利用趙本山在農民心目中的幽默和淳樸形象,為睡得香蚊香做形象代言。史丹利復合肥也邀請陳佩斯做電視廣告宣傳,從而拉近了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另外還可以尋找有影響力的地方名人做廣告。如山東萊蕪移動公司,就請萊蕪梆子劇團名角張洪展利用方言做神州行的廣告代言,給人親切感,收到很好的廣告宣傳效果。

(二)從眾

受各方面環境的影響,農村消費者的從眾心理比城市消費者要嚴重的多,這就成了農村廣告創意的一個出發點。廣告內容要根據產品性質,滿足受眾在部分群體里的從眾心理。比如腦白金廣告:“腦白金是大家的選擇,大家都選擇的產品肯定沒有錯”。還有三鹿嬰幼兒奶粉的電視廣告:“2000萬媽媽的營養選擇,三鹿嬰幼兒奶粉”。神州行廣告詞:“神州行,是吧,用的人多!聽說將近兩億人用,我相信群眾!”這就是從眾的“消費邏輯”與廣告策略有機結合的典型案例。

(三)從情

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融入廣告,能讓消費者從中找到自己過去或現在的影子,也能在不經意間利用“潤物細無聲”的手法打動消費者。如“雕牌”洗衣粉一句“媽媽,我能幫你干活了!”,孔府集團的“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都成就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產品故事。龍江家園酒“實在人,喝實在酒”,也是迎合了農村消費者的淳樸善良性情。

(四)從需

為了滿足農村消費者某方面的要求,廣告內容要突出產品獨特的優點。食品廣告就應該更多的強調味覺和嗅覺,而服裝廣告則更多的運用視覺和觸覺。比如中國聯通在農村的廣告語:比一比,算一算,還是聯通最劃算(中國聯通);黑土地黃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史丹利復合肥)。瀏陽市夏維煙花制造有限公司就在產品包裝上就滿足了農村消費者對新年喜慶及幸福的渴望。

(五)從權威

權威廣告可以采用科學鑒定,專家學者評價或消費者現身說法等廣告策略,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樹立一個情感的支撐點,使廣大農村消費者認同產品和品牌。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三株口服液曾利用醫生作為其農村權威傳播者,具有相當的說服力,實現了很好的廣告宣傳效果。

(六)從系列

系列性廣告具備廣告創意的延續性,以及時空的擴展性,還有多種媒介的差異性,對產品特性的宣傳性更強,對受眾的針對性更強。農村廣告宣傳采用系列性廣告,能讓農村受眾對廣告的接觸面更廣,接觸時間更長,更有利于加深品牌印象。如蘭陵酒業在墻體、電視、贈品等不同媒體進行系列廣告宣傳,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七)從俗

通俗易懂,是農村廣告設計的一大要點,容易使農村消費者接受廣告內容,加深品牌在他們心目中印象。如“時風時風,路路暢通”(時風集團)。“這好,那好,還是固定電話品質好”。(中國電信)

(八)從方言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廣告與農村消費者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好的方言廣告有利于產品的宣傳。例如大連人在表達特殊的時候往往都用方言“血”,如“血好玩”、“血沒勁”等。而一家鞋店就利用“鞋”和“血”的諧音推出了“血便宜”這樣一則廣告語。廣告宣傳事半功倍。北極絨保暖內衣廣告里就有趙本山的一句“外星人咋不知道呢?”讓消費者聽了感到親切溫馨。

總之,農村作為一個新型的廣告市場,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探討和研究。只要我們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廣告策劃、廣告設計與廣告實施,做到分層推進,中國農村的廣告市場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舒詠平.廣告傳播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篇10

1)溫室棄管、小區閑置、土地租金滯繳、經營效益低下、銀信部門貸款無法回收等直接現實問題十分突出

間接問題是承包者交不上土地租金、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上訪;鄉鎮財政支付的巨額土地租金問題;鄉鎮干部頂替借貸問題、部分小區缺水問題,部分水管路施工質量問題等。

2)缺少有干勁的農戶或真正干點事業的大戶,缺少有較高素質農民工

當前比較先進的溫室技術,我們都已經應用80%以上,生產技術已經成熟,但缺少真正把設施農業當作一項產業,腳踏實地、勤懇勞作的人。農民懶惰性較強,年輕人眼里根本沒有“農”字,不想從事設施農業。凡是農戶自家獨立經營的溫室,自己都管理的很好,效益平均都在350~400元/m,因為那是自己的事,是一家人的主要經濟來源。經營大戶(面積都在3000m以上),由于靠雇傭人員經營,效益并不理想。因雇傭者按天或按月取酬,從上班熬到下班完事,技術人員讓啥,我就干啥,他們不是為了多出效益,而是少干活,多掙錢。

3)大多數經營大戶老板自己缺少技術,無法真正指導生產

設施農業是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大戶老板自己沒有生產技術,無法安排生產,無法指導生產,只靠雇傭的一些技術人員指導,顧此失彼。我經常深入小區指導,告訴農戶白天干活,晚上看書(白天干活實踐,晚上學習理論),用學到的理論指導實踐。一個生產周期下來,生產要點完全掌握,下一個生產周期再細化每個環節。1~2年完全掌握了生產技術。

4)大戶再生產資金嚴重不足

每個小區的經營大戶,投入的資金(包括補貼資金、貸款)大多數用于溫室建設、土地租金、貸款利息等。有的設施大戶一大茬或兩茬下來除去各種費用、地租所剩無幾,無法按時償還貸款及利息,再生產資金嚴重不足。

2發展建議及對策

1)對于因再生產資金不足(不拖欠地租、雇工工資的、政府免地租)棄管閑置小區,建議通過更換承包人、整體出售或分租形式,讓想干的或有勞動能力但生活較貧困的農戶經營;對因災害造成棚體坍塌(無資金恢復)棄管閑置小區,建議上級給予解決資金;對因套取補貼、貸款(具詐騙性質的)而棄管閑置的小區,建議堅決收回或復墾。

2)建議采取扶貧開發方式,由鄉鎮政府利用扶貧開發資金將棄管閑置溫室修繕后承包給貧困戶或通過資金扶持貧困戶自己修繕,由貧困農戶經營并承擔土地資金。

3)建議采取激勵機制(貼息、免息、貸款延期等)對經營不善的龍頭企業或大戶將溫室轉租或承包、出售給當地農戶經營。

4)建議國家惠農補貼資金向設施農業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