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范文

時間:2023-04-08 21:14: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心理健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生心理健康

篇1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有關理論,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游戲、活動、輔導等各種教育途徑,幫助小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認知,喚起小學生自我認識、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識,并對已經出現心理偏異或形成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它主要包括認知與學習心理、心理品質、人際關系三個方面內容。

   (一)認知與學習心理

   一般而言認知與學習心理主要包括觀察、記憶、思維、創造、學習環節和方法、思維方法、社會認知。研究表明,加強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導,可以使小學生按學習規律去學習,講究學習方法和用腦衛生,注意勞逸結合,消除學習中的被動狀態,從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記憶、觀察、思維規律,學會學習。

   (二)心理品質

   一般而言心理品質主要包括認識自我、自信、興趣、動機、能力、性格、氣質、情緒、意志、戰勝挫折等。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讓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與自我監督,從而學會做人。因為任何教育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內化為自己的認知、情意結構,而內化的程度將取決于他們自身的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因此,心理品質教育是小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重頭戲。

   (三)人際關系

   一般而言人際關系主要包括社會交往,善待他人,正確處理與同學、家長、教師與集體的關系。通過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學生提高交往能力,學會調整人際關系無論現在和將來都能在和諧、安逸、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工作和生活。

   二、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

   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來說是好的,但確有少數同學存在心理障礙。從類別上講,心理障礙有認識障礙、情感障礙、行為障礙、個性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厭學。小學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對當時所學知識內容不能及時理解進而失去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敷衍了事,學習效率低下,對學習失去信心,對學校班級集體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不愿接受老師的教育,甚至與任課老師頂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響,而使少數學生心理畸形發展,與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態度,對老師的教育感到厭煩,對家長的勸導進行頂撞,同學之間因常發生矛盾導致關系緊張。在受到一般或輕微的刺激時,情緒易產生較大的波動,如,生氣、急躁、發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學生不愛與人交往,在情緒上通常表現為悲傷孤獨、消極頹廢,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的同學,對學習缺乏信心,小小年齡就對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極態度,他們喜歡用不信任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稍有不順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對同學的善意幫助持懷疑態度,對老師的教育懷戒備心理,在人際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尷尬、笨拙等異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績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別人就心懷怨恨,不但不學習他人的長處,反而進行挖苦諷刺,甚至對其他同學懷有敵意。少數學生私欲強烈,看到別人有好的東西就想占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為發生。早退甚至曠課,打架斗狠現象在小學校園中時有發生。

   (二)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誘因

   現代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發生變化,小學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劇地變化,他們在社會中不斷成長,周圍世界發生的變化都對他們產生了重要影響,總體而言造成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會,學校和學生自己心理等四個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長的經濟地位、政治態度、思想傾向、文化教養、人際關系乃至家庭氛圍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生活節奏的加快,面對生活壓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養孩子的責任轉移給祖父母輩,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責任。祖輩疼愛第三代,往往比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顧,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顧太多,這些小學生的能力得不到發展,在自主、自立、受壓能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明顯不足。

   第二,社會因素。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獨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在孩子們中也開始流行起來,孩子生日講排場,對孩子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將艱苦樸素等優良作風拋之腦后。

   第三,學生心理因素。新時期的學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受新思想影響較大,這些學生能力普遍較強,自我表現欲過強,希望得到周圍人群的肯定,往往會采取一些極端的形式表現自己。如有些學生希望老師注意他,讓老師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課堂上講話、吵鬧。

   第四,教育因素。小學階段是人一生發展的奠基時期,他們在學校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將影響他們一輩子。小學教育中過分強調對小學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學生作為人的成長教育。有些老師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當,給小學生造成了超負荷的心理壓力,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關注和努力。一個真正的老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且應該成為學生的保健醫生,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為育人的藝術家。

   (一)加強交流,了解學生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一些學生難得向老師白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每一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經常深人班級,利用適當的機會和場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表達思想情感,從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學中布置《寫給老師的話》等題目,使一些較內向的學生或有“難言之隱”的學生通過書面形式與老師交流思想。老師則應該對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區分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個別幫助。另外,與學生談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個別談心,可以發現、掌握某些同學的不健康心理,再“對癥下藥”,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要使個別談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學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能將自己的煩悶向老師傾訴。當一些學生在學習上遇有困難,家庭生活受挫折時,他們心情苦悶,情緒失衡時,老師要及時幫助他們,安慰他們,開展談心活動,老師應以誠懇的態度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讓他們把心里的積郁情緒渲泄出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

   (二)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作為教師,應時刻牢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盡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在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霸撋欠褡鹬貛熼L”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 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他們常常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這些學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師不尊重他,他也感覺不到自尊,對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堅持正面教育引導,盡量不要當眾批評。實踐表明,只有從尊重出發,學生才能打開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創造環境,多樣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規教育外,還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主要有賴于學生所處班級心理環境的狀況。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平和開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積極開展班級文體活動,使學生們的過激情緒在文體活動中得到釋放,幫助一些學生克服自卑、焦慮情緒。對于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成績,那怕是一點點進步,老師都要大力鼓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小學生以鼓勵為主,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營造一個充滿信心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 長處,繼續努力,更加勤奮,力爭全面發展的上進心。經常開展集體主義的教育, 讓學生樹立愛學校班級的集體榮譽感,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良好的班級集體融洽師生、同學關系,對學生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離群獨處的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幫助其矯正不健康的異常心理。開展立大志創大業主題班會,消除一些人的虛榮驕傲狂妄心理等情緒,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 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 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年8月頒布。

   [2]肖漢仕著:《學校心理教育研究》,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華主編:《小學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學嶺:《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新探》,《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之審視》,《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初探》,《廣西教育》2005年第1期

   [8]周覺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途徑》,《黑龍江教育》2004年第4期

篇2

關鍵詞:繪畫心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兒童繪畫心理

1、兒童繪畫心理的定義

兒童繪畫心理是根據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自身的心理特點,以及面對繪畫所呈現出來的心理狀態進行研究。

2、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特點

[1]一名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1)樂于學習。2)情緒樂觀、穩定。3)人際關系和諧。4)能面對現實,適應環境。5)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6)智力正常。

二、繪畫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

1、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

2、促進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完善

3、有利于及時發現和處理小學生的情緒問題

三、繪畫心理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體運用

1、“線條”語言與小學生心理分析

1)線條模糊,細到看不清楚:缺乏安全感,膽小和自我壓抑。2)畫線條過于強勁,戳破畫紙:行為具有攻擊性,易怒。3)線條斷斷續續,方向不固定:心理猶豫,焦慮,害怕。

2、“色彩”語言與小學生心理分析

1)過度使用紅色:容易暴躁。2)過度使用藍色:壓抑、苦悶,心情低落。不愛說話、抑郁、有過分的自我約束的傾向。3)冷色:結構嚴密,略帶消極。4)強烈的顏色:情緒波動較大,不易控制;做事有激情,具有領導才能;易怒,缺乏耐性。5)陰郁的顏色:消極,做事往往顯得很被動,心不甘情不愿;說話含蓄,閃爍其詞;容易焦慮,多愁善感。6)顏色混搭:容易浮躁。7)只使用兩種顏色:行為嚴謹,冷靜;不喜歡與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戰。

四、結語

繪畫與兒童之間被一條無形的天然紐帶緊密的連接在一起,有效地避免了兒童語言能力發育還不成熟的局限性。運用小學生最喜歡的方式,能在不知不覺中探索小學生展露的內心感受;通過繪畫心理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的引導就是小學心理工作的核心要求。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持續性的問題,需要不斷地研究與實踐,他們的臉上都掛上最真摯的微笑,這將是每一位教師應該不斷追求的目標。讓每一名小學生心智健康的發展,在不知不覺中感悟美,追求美,創造美,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由于本人可能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文章中定有不妥當之處,甚至錯誤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同行們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胡志海徐俊華主編《小學生心理學》[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7

[2](法)皮埃爾•吉羅著,懷宇譯.符號學概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7

[3]羅蘭•巴特著,董學文、王葵譯.符號學美學[M].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10

[4]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翟燦譯.《藝術心理學新論》[M].商務印書館,1999.09:10

[5]黃翼著.《兒童繪畫心理》[M].商務印書館,1938:12

篇3

關鍵詞:淺析 農村小學生 心理健康

為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必須關注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這些因素,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由于農村教育形勢守舊,學生又長期處于高壓的學習狀態,缺少與老師的溝通和交流,不能表達出內心的煩躁與壓抑,而老師只是為小學生進行了文化課教育,導致了小學生厭學、缺乏正常的興趣愛好、情感脆弱、個性化得不到健康發展等諸多心理問題。

2.缺乏師資力量。部分小學雖然在課程里開設了心理健康課,但是由于個地方經濟、教育體制、教學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導致心理健康課程授課老師缺少,相關資源不足,導致課程枯燥無味,甚至偏離教學目標。資料表明,雖然農村小學有相關的心理教育專業老師,雖然他們理論知識豐富,可是面對現實的學生時卻一臉茫然,加之學生對老師的角色看待,更是讓學生在老師面前不能敞開心扉展示真實的自我。

3.工作過于形式化。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是沒有實際效果,存在走過場、應付差事,過于形式化。

二、家庭環境影響著小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由于農村小學生的父母大都出外務工,小學生都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只是在電話里聽到父母親的關心,而在實際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爺爺奶奶不能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不能為孩子輔導功課或者幫助完成一些相關作業,甚至溝通有阻礙。

當今社會,離婚率不斷攀升。一些孩子成長在單親家庭,已經開始失去精神食糧,導致孩子厭學、輟學,甚至影響了將來的生活和個人感情的正常發展。

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孩子行為的成長。小學生在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里可以大膽、輕松地將自己的感情傾瀉出來,使得他們能夠在一個群體里有責任感,也能使家長更細致地觀察到他們需要什么。

父母的教育文化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養高,會用自己的知識和強烈的求知欲去影響和教育子女,培養他們頑強的進取精神。 轉貼于

三、社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

現在的家長大多都只重視文化課程的成績,不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績的優異,造成學生心理上的自私和不平衡,在與同學相處時也表現出了自己家長的自私和以我為中心的特點。

在當今經濟的沖擊下,社會傳媒讓人們更看重實惠和物質利益,直接影響著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錢放在首位,他們做事不考慮別人的需要,也不愿意幫助別人,形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思想。

四、小學生自身的修養

目前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加之現在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小學生基本是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中成長,缺乏自己動手的能力,叛逆心理較強。因此,要在教育上多方面、多層次地探求適合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

首先,學校要不斷完善心理教育的硬件和軟件設施,讓小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并使學生在業余時間有充足的業余生活和交流平臺。學校或班級應經常開展體育、美術、音樂等多種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老師和家長要經常溝通了解學生在家和學校的情況,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使學生從小就能在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其次,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專業老師的責任,需要全體教師共同關注、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更是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舉動都將給學生的成長帶來影響。在學生尊重老師的同時,老師也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和藹可親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篇4

【關鍵詞】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50-01

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教師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把握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個體差異,真正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賞識學生。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以及心理需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對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價,教師要準確把握每一個學生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心理健康程度。

一、以生為本,準確把握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把目光停留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準確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但是并不代表著每一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都較高,有些學生因為家庭以及生活方面的原因,會有一些心理過敏性反應,造成心理敏感。如有的學生父母離異,很有可能造成這類學生心理健康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有些孩子如陰云籠罩,多日不開笑顏,不管是課堂的表現以及課下的表現,都顯得尤為孤僻。針對這樣的孩子,教師要多一些關愛,引導學生多和小朋友們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小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能夠充滿陽光。

二、班主任要運用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程度。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尊重學生,真心地愛護學生,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成因,平心靜氣,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班主任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明白老師的確是她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這樣不但能克服學生的逆反心理,而且可以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如有些學生上課隨便說話,課下又和同學打鬧,這樣的學生,教師不能只知一味的批評,更不能對同樣的錯事重復著同樣的批評,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學生只有從內心里認同了教師的指導,才能真正調整自己的行為,規范自己的言行,才能讓學生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三、班主任要營造友愛互助的班級氣氛,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小學生在班集體內的生活時間較長,如果班集體是一個冷冰冰的班級,那么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可想而知,因此班主任要努力營造友愛互助的班級氣氛,讓學生在健康的班集體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用班集體的力量關愛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渠道為學生營造心理疏導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中進行學習。如教師可以組織班內成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自發組織主題班會,并善于利用墻報專欄等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

四、班主任要將班隊活動與少年隊活動相結合,開展心理訓練和培養。

班主任要在班隊活動與少先隊活動中對學生開展心理素質的訓練和培養,讓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少先隊活動的相結合,對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契機。班主任要善于采取自下而上的自主式組織方式,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內容,自主研究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班主任也要善于結合班級活動,開展各項集體課內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如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在班會課上制定班級工作計劃,大膽負責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班主任還可以通過開展班級故事會、班級演講會、班級心理咨詢室等各種課內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能夠向教師和身邊的同學傾訴,以便能夠提高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總之,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豐富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不同的班級活動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何禮;淺談開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20期 

篇5

一、建設和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作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負有責任的教師,無論學生做出了什么樣的行為,教師都應當接納。應當使他們感受到沒有被排斥和拒絕。教師仍然將他們當作自己的學生,仍然尊重他們的人格,仍然承認和尊重他們的尊嚴和權利,并且愿意幫助他們,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安全、愉悅、和諧,使每一個學生體會到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學習生活得開放、寬松、積極。

二、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

教師心理素質的健康直接關系著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F代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一些教師產生了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的情緒,教師的人格會影響學生的人格。有調查表明:學生的不良情緒有80%來自身邊的長者,這其中也包括教師。有些教師有時會不知不覺地把不良情緒帶進課堂,夫妻吵架、孩子惹了事,就把學生當成“出氣筒”,無緣無故地對學生發火,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教師的職業特征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向上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此外,教育部門要將心理學知識的培訓納入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聘請有關心理學專家,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培訓,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于對學生進行正確指導,并避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失誤。培養一支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三、扎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課程

心理健康課包括面向全體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和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他們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失的兩個方面。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在教師的帶領下,對有相同輔導需求的學生,圍繞某一輔導主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形成團體共識,進而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態度、情緒和行為。讓他們在這一環境中宣泄苦悶,獲得支持。進行個別心理咨詢。學生心理問題有共性的一面,但多表現為個性化的一面。針對學生中的情緒、個性、自我觀、挫折、人際交往,尤其是學業不良、品德不良等進行個別心理咨詢,通過診斷分析和干預,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惑,有效地緩解、宣泄學生的心理壓力。

四、有效地落實新課改理念,減輕學生的負擔

當今由于名目繁多的學前班、培訓班,使小學生失去了很多自由的時間。小學生大都在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學習,例如:為了老師的表揚、為了獎品、為了家長的面子而努力,達到目標的快樂,達不到目標的痛苦,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因此,班主任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發展空間,減輕學習負擔,應和學生的心理共振,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五、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篇6

1.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1.1性格孤僻,不適應集體生活。

當前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面對家長,而家長往往忙于工作無暇與孩子交流,或因缺乏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不能與孩子很好交流,導致孩子心理需求得不到解決,造成小孩性格孤僻、不善言談,不愿與人交往或不善于與人交往,對集體生活出現嚴重排斥心理。

1.2獨立能力差,依賴心理嚴重。

現在的孩子一方面由于受到父母過度保護、過分照料,容易形成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另一方面學校又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期,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及時跟上,導致許多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時時處處依賴別人,自理能力差,經不起挫折。

1.3逆反心理嚴重。

有的孩子過高地估計自己的一切,自傲心理嚴重,聽不進老師及家長的意見,對老師及家長采取敵意態度。有的孩子不能夠正視別人好的成績或優越的家庭狀況,即使是好朋友,他也會想方設法攻擊他們,挑撥同學之間的關系。

2.心理健康教途徑

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加以預防和糾正。預防和糾正不健康的心理,有效的辦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應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達到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全小學生的人格目的?

2.1與家長溝通交流,取得家長支持幫助。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子女的態度和要求,對子女的心理素質的影響,行為習慣的養成有著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影響。指引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得好的舊觀念,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形成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與氛圍。

2.2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貫穿于學校教育中。

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除與教材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外,還可以借助活動課、班隊活動、專題講座、具有健康教育內容的游戲、娛樂等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在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

2.3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實施個別教育,幫助他們走出心里困境。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開展針對性的工作和研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服務。缺少了心理咨詢、心理疏導,也就談不上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

2.4引導學生悅納自我。

心理學研究表明,灰心喪氣和郁郁不樂這類情感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應為學生創設傾訴的環境和條件,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咨詢活動,并針對各種不健康心理適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及時消除各種心理障礙,讓學生們不斷發現自己的長處,悅納自我,堅定意志,增強信心,擺脫壓力,保持平和、愉悅、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快樂地學習與成長。

2.5引導學生發展自我。

發展自我就是讓學生主動發展個人的潛能以爭取個性的最佳發展水平。學生們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接受著不同的教育影響,造成自我意識發展水平和個性品質的差異。,

2.6建設良好的人際關系,引導學生學會情緒自控。

交往使人多知。學生生活在集體之中,不可避免的要與人共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適時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在社會和集體中友善地和他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要經常向學生發出各種正面信息,抵制各種負面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努力提高學生鑒別美丑、善惡、真偽的能力,并在班集體中開展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人格受到尊重的喜悅。

2.7發展學生的情商。

情商指的是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容,如意志、興趣、情感、性格、人生觀、世界觀等等。情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因此重視學生的學習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用情感驅動學習活動是現代課堂教育發展的必然。把心理素質的培養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學的需要。學校應積極引導教師努力找到心理訓練的對應點,并巧妙地應用到各個教學環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優秀的心理品質。

篇7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校園環境;師愛

在人的一生中,小學是人生成長的起始階段,也是心理健康發展不可忽視的時期。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新鮮的事物,新的知識不斷涌現,而小學生的好奇心又強,特別喜歡刺激,新穎的東西,往往有些東西是誤導學生的,給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影響。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我們周圍有許多這樣的同學:他們有的自閉自卑、有的厭學逃學、有的多疑抑郁、有的自私孤僻等等,這些心理疾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小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昌盛和民族的振興。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重視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不能僅僅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層面,而是要能夠解決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意義。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嘗試。

一、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營造健康成長的氛圍

良好的校園環境能促進互助,提升師生信任關系,幫助構建和諧氛圍。心理氛圍的創設是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起點,是激活或喚醒學生心理活動的“起搏器”,也是誘發學生積極行動的外在因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育人氛圍,能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得到發展。

(1)建立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班集體。在班里開展互幫互學、互助互愛的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系。對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要倡導同學們用平等真誠的態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學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強其信心,激發其求知欲,使其能勇敢面對困難挫折,讓每位學生都能融入到班集體。

(2)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么,應如何減輕或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營造最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實踐活動。學生由于知識水平有限,不能認識自身的心理現象,有了問題更怕別人知道。因此,對學生積極地開展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課外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通過心理咨詢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二、傾注滿腔的師愛,為學生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

用心體會我們就會發現,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非常耐讀,而且不易讀懂的書。需要教師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師用理解和寬容去解讀,用真誠的愛去感化,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健康發展。

(1)師愛要體現平等,跨越“代溝”。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心態,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因為學生只有在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才能盡情地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力,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問。當學生的個性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為自身的健全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8

一、開場曲:背景音樂《童年》

A: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可你卻只是一顆星辰;

B: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你卻只是一株小草;

C:也許你想成為大河,可你卻只是一泓山溪;

A:于是,你很自卑。

B: 其實,人何必這樣:欣賞別人的時候,一切都好;審視自己的時候,卻總是很糟。

合: 和別人一樣,你也是一片風景,也有陽光,也有空氣,所有寒來暑往,甚至有別人未曾見過的一棵棵春草,甚至有別人未曾聽過的一陣陣蟲鳴

C: 做不了太陽,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發熱發光;

A: 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 以自己的綠色裝點希望;

B: 做不了偉大,就做實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做最好的自己。

C: 不必總是欣賞別人,也欣賞欣賞自己,你會發現:

合:天空一樣高遠,大地一樣廣大,自己與別人一樣活法。

走向實現,走向超越,全靠自我!走向成功,走向輝煌,全靠自我!

A:大家下午好,今天是20xx年x月x日,星期五,xx中心小學紅領巾廣播站關注心理健康特別節目開始廣播了!本期節目由我們三(3)中隊主辦。

A:我是播音員

B:我是播音員

C:我是播音員

二、新聞袋袋褲 (背景音樂《命運之夜》)

A: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B: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C:關注校園生活,盤點一周新聞,首先,讓我們一起走進《新聞袋袋褲》欄目。

A:上周四,我們野徐中心小學在高新區中小學廣播體操比賽中發揮出色,獲得小學組第一名。讓我們大家為野徐中心小學喝彩,也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精彩表現歡呼吧!

B:上周五,我們學校的李桂芳老師在塘灣小學舉行的高新區小學英語高級段賽課活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讓我們為李老師的精彩表現鼓掌!

C:另外,我們學校網站上的內容現在越來越豐富了,大家有機會一定要經常去看看哦~ 友情提示:只要在百度里輸入野徐中心小學就可以找到我們的網站了。

三、正文(背景音樂《和蘭花在一起》)

A: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在1992年發起的。

B: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健康的概念最新提出:所謂健康就是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處于很好的狀態,而不是單純的指疾病或病弱。

C:它涉及四個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會適應健康。

A:聯合國預言家預言:21世紀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

A:心理健康的標準: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評價正確,人際關系合諧,社會適應正常,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B:心理健康有特征:

C:1、具有良好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心態與意識;

A:2、能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愉悅、平靜;

B:3、能承受挫折;

C:4、能較正確的認識周圍的環境,適應環境并能改造環境;

A:5、人際關系協調,具有合群、同情、愛心助人的精神;

B: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

C:7、思維發展正常,并能激發創造力;

A:8、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道德觀、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規范。

B:我們每個人在生活或學習中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煩腦,面對煩惱應該有良好的心態。我們的口號是:(AB C齊)有了煩惱不用愁,聽聽廣播能解憂。所以,請收聽我們的廣播吧,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覺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愉快地生活、學習。

C: 是呀,月有陰晴圓缺,天有不測風云,人生在世,有這樣那樣的煩惱很正常。但請不要人為地擴大自己的煩惱。如果你有煩心事時總老想著,放不下。這個煩惱就會占滿你的頭腦.。一件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是我們的煩惱,還是我們的收益,有時取決于我們的想法。

(A): 取決于我們的想法?難道想法不同了,壞事還能變成好事?

(C):不信?是的,你們也許不信,請聽幾個故事:

(故事一:)一位考試沒考好的年輕人來到一座寺廟前,坐了下來長長地嘆了口氣。廟里的主持見了,指著地上斑斑駁駁的樹蔭問:年輕人,這是什么?他回答:陰影。主持大笑:哈哈,錯了,年輕人,這是陽光啊!年輕人似乎明白了什么,露出了微笑。

(B):哦,有陰影說明有陽光,年輕人注意到了陰影,卻沒想到陽光。

四、關注其他心理問題(背景音樂《和蘭花在一起》)

(A):是呀,有學習方面煩惱的同學,你可以通過老師、家長幫助,了解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是學習技巧不足,還是學習情緒不穩定。找準病因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問題。為自己記憶力不好煩惱的同學不妨學點記憶方法:有目的記憶,理解記憶,分步記憶,對比記憶,特征記憶,聯想記憶,協同記憶,諧音記憶記憶的方法不少吧。加上平時的訓練,不愁記憶力練不好。

(B);有交往方面煩惱的同學,不妨學習三個詞:尊重、理解、寬容。要做到這三點可不容易,但也只有做到了才能擁有友誼的甜蜜,共同進步的喜悅。

(C):有親子關系方面煩惱的同學一定要加強與家人的溝通。你為大人們的有些做法、說法感到煩惱時,而他們可能根本沒意識到,要把自己的想法及時、主動地與家長交流。對于有些大人們之間我們個人力量無法改變的事不妨不去過問。人人都希望擁有幸福、溫暖的家庭,如果不幸你的家庭不夠幸福,請不要難過,這是給你的一個小小考驗。生活要求你更加自力、自信、自強,不妨換個想法,戰勝困難,也許你可以練就比別的同學更強壯的翅膀,比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A):為自我形象煩惱的同學,我們送上一個詞:自信;送上一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都有一定的不足,千萬別為自己一方面的不足把自己全部否定掉。

(B):同學們,每個人成長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勇敢堅強的你一定不會輕易地被小小的煩惱壓倒。不是有這么一句歌詞嗎,陽光總在風雨后,相信戰勝了困難我們可以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面就為大家帶來這首歌《陽光總在風雨后》:

(播放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

合: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三(3)班全體任課教師攜全班同學祝全體老師們身心健康、工作快樂!愿全校同學活潑快樂,幸福成長!

A: 同學們,老師們,在動聽的樂曲聲中。

B: 在真誠的祝福聲中。

C:我們的節目也已經接近尾聲了。

A:交出你的真心

B:付出我的真情

合:讓我們相會在電波中;

C:傾訴我們的煩惱與歡樂,

A:描繪我們的未來與成長,

篇9

【關鍵詞】小學生 體育 心理健康 內涵 影響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35-02

根據近年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調查報告表明,我國中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人數呈遞增趨勢,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心理健康已成為中小學生接受教育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1.小學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目的與任務

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從了解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特點和內心的需要出發,通過心理教育和引導,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是小學生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提高認知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說到底就是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以培養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以億萬計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要促使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2)要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亦即減少和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

(3)要增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據小學生成長發育的規律、特點和需要,采取各種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個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如果學生的心理出現障礙不但嚴重的影響小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會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二、學校體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學校體育對小學生智力和能力發展的影響。

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的核心任務。它不僅是完成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完成其他一切領域實踐活動的根本保證。學校體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過程,它能使學生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在進行連續的腦力勞動之后,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學生腦部的血液循環,使大腦得到充足的血和氧的供應,左腦得到充足的休息。能夠消除疲勞,使學生頭腦清醒,精力充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2.學校體育對小學生意志品質的影響。

意志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在小學階段,是學生意志品質形成的最好時機,它受到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學校體育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關鍵。研究表明,體育運動與形成良好意志品質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為體育是一項極其艱苦、對抗又非常激烈的活動,緊張、易疲勞是其顯著特點。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必須要具有明顯的意志力和強烈的情感體驗。所以說,通過體育鍛煉是非常有利于學生養成頑強勇敢、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等意志品質,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3.學校體育對小學生個性品質發展的影響。

人的個性是人體各種心理特征的綜合。具體表現在興趣、愛好、才能、氣質、性格等方面。體育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作風和意識。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對培養和反戰學生的個性有很大的作用。體育活動集體性特點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個性。實踐表明,經常參加體體育活動的學生,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豁達大方、有良好的氣質。學校體育還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礙,治療心理疾病,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是克服心理障礙、治療心理疾病的有效心理訓練方法.通過體育鍛煉活動,尤其是參加一些自己非常感興趣,自己又非常擅長的體育活動,對于增強人的自信心、自尊性和成就感是非常有幫助的,對于強大學生的心理百多不必要的煩惱不安和自卑,轉移注意力,宣泄壓抑的情感,緩解緊張的神經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梢?,學校體育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4.學校體育有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人際交流。

同學之間的交往對心理健康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體育活動可以作為學生之間交往的載體,促進人際交流。喜歡運動的學生往往會交許多愛好相同的朋友,大家和睦相處、友愛互助,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將令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體育運動還強調分工協作,尤其在集體項目中,由于對抗激烈,集體配合性強,在活動中不僅要充分發展學生的身體機能、技術和心理的能力,而且需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通過這類的體育活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在競爭中善于與人協作共事的群體意識和團體協作的精神。把這種精神運用在社會生活中還會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5.學校體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有的小學學生比較害羞,有的小學生甚至都沒和陌生人說過話。在小學體育課上,無論是以自主探究為主,還是小組互動合作形式,自然離不開交流。在這種和諧溫馨的氛圍之下,內向的成員得到鼓勵和支持,話越來越多,膽子也越來越大,慢慢地學會怎么與人交往。對于性格比較內向,孩子們都很不愿意與之交流,通過體育運動會很快讓他們體會到快樂,并漸漸找回自信心,性格也會變得開朗,心理素質也會大大增強。

總之,學校體育與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對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影響。體育活動中可以滲透認知、情感、意志和心理適應等教育。同時,在體育教學活動框架內應有效地培養學生健康的性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優良的心理品質,提高社會的適應能力,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姒剛彥.當代鍛煉心理學研究[J].體育科學;2000.01.

篇10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成績;心理健康

1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研究

目前國內外教育家、心理學家、政府官員等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日益劇增,盡管當前的物質條件要遠遠優于昔日的水平,但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卻每況愈下,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注。Rtter對倫敦市區小學生進行問題行為調查,發現15%的小學生存在心理問題;AffordD.R對加拿大渥太華小學生的調查得出16.5%的小學生有心理問題。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較低下。李曉晨選擇南寧市851名五、六年級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利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對被試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16.92%的小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其中有2.82%的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2000年對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五個不同地區的16472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調查發現,小學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6.4%,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4.2%。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存在著年齡、性別以及年級等方面的差異。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俞國良教授等人的調查與研究發現,小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主要包括學習、自我、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這些問題因年級不同而表現出差異。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屹等通過調查北京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出與傳統研究不一致的結論,一般認為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比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但相反的結果是,初中生除了學習上的困擾比小學生大,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明顯比小學生高。目前我國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調查的檢出率普遍較高且差異較大,其檢出率的平均值,有的在10%-20%之間,而有的則高達60%-70%。第二,使用的心理健康標準較不一致,但大多采用的量表為心理問題或癥狀檢出量表,帶有明顯的臨床診斷性質。第三,目前研究使用的工具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量表,不一定適用于我國本土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檢驗。

2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

在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方面,大多數學者認為家庭、學校、社會及個體生理、心理狀況等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林崇德(2001)認為,在我國中小學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人際方面的互動關系問題,如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問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問題、同學之間的關系問題以及其對異性看法的問題等;二是自我認知方面的問題,如自我評價過高或過低的問題和自制力問題等;三是學習方面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出現學習障礙和學習困難問題以及由于各種原因產生厭學的問題等。家庭是小學生社會化的起點,小學生不但在其中進行著社會化,而且還以家庭為基地,與外面環境相互作用,在這些相互作用中,小學生得到了發展。因此,家庭作為小學生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意義深遠。汪瑩(2001)認為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1)物質的豐裕導致現在小學生的刺激閾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由于父母工作忙于,大部分孩子由祖父母負責教育和培養;(3)目前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因為缺少玩伴,故其在班級集體活動中會表現出自私和缺少合作精神;(4)大部分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因此會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和希望;(5)現在的小學生能力普遍較強,個別學生的自我表現欲過強。數學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執行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存在著一定的影響。美國全國教育聯合會在《各級學校的健康問題報告》中指出,教師的態度和行為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們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比傳染性疾病更為嚴重。報告還指出那些脾氣暴躁、言語和行為很難自制、說話諷刺刻薄或喜歡謾罵學生的教師不應該繼續在學校從事教育活動。

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劉宣文(2003)通過對某中學學生進行理性教育實驗研究發現:(1)理性情緒教育對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概念和增進學生的情緒穩定性有良好的促進作用;(2)理性情緒教育課程十分適合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適合作為學校實施、推進發展性輔導的重要課程。許言午等(2003)研究表明,學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知行不一”的問題,學生心理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心理教育意識淡薄,缺乏系統研究,是小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科任課教師,依然把自己的社會角色定位在知識的傳承上,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況,一般不會做深人細致地研究。教師忽視和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一旦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不會反思出現問題的原因,不會思考自己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對其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造成影響,而是將責任推給心理輔導老師和班主任。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師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從而解決學生發展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也就是說,不關心學生健康心理地形成。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占有時間最多的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全部課程里,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勢,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全方位的展開。

作者:于春閣 單位:吉林省大安市泰山小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