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的本質范文
時間:2024-02-01 18:09: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教育的本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本質回歸;現狀分析;必要;具體途徑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太過具體
有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為整個教學過程設置太過具體的教學目標,往往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既讓學生能夠扎實掌握語文知識,又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實現情感態度的升華;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過于具體會容易使整個教學復雜化。根據新課改的目標要求,將小學語文的課程目標設定為三個維度,而很多語文教師理解為三個目標。就具體的一堂小學語文課程來講,短短的幾十分鐘的時間內讓學生達到以上過于具體的目標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
2.盲目擴展小學語文的文本視線和領域
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感覺課本知識太少,用不了太多時間就可以講完,常常存在對課程進行開發的現象,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教材內容盲目地擴展了。甚至很多教師認為如果不在教材基礎上對課程進行擴展,那么這堂課程就不是好課,會被他人認為是因循守舊的做法。
3.教學過程無序化、繁雜化現象凸顯
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為例,一位教師講解《雨點》這課的時候給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設置了多達六個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唱歌;安排學生朗讀課文、在課堂上畫小雨點;還讓學生扮演小雨點等等。把一堂語文課堂變成音樂、美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課堂,但是很多教師仍不以為然,認為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原本很簡單的一堂課,一些教師將其變得復雜起來,沖淡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愛好和興趣,往往引起學生諸多反感。
4.盲目地采用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現實中,一些語文教師為了達到所謂的引起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學生的情感感悟,變著花樣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多媒體設施的幫助下,又是準備視頻資料,又是準備兒歌舞蹈,認為這樣能夠與教材知識實現完美的結合,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殊不知,這些看似熱鬧、看似內容精彩的課堂,實效甚微。甚至有一些教師將教材丟在一邊,借助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將更多的時間浪費掉,忽略了學生的朗誦、感悟以及應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
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小學教育的規律,在充分理解新課改真諦的基礎上,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綜合分析以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現象,小學語文教學要回歸到簡單的本質上來,已經顯得非常必要了。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簡單,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小學語文應該是最扎實的知識教學和基礎教學
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字、詞、句,背誦、朗讀以及作文,而不是將音樂、美術、自然等課程融入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就是語文教學,不是一門綜合的學科結合下的課程。
2.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最有實效的教學
教師通過教,就是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升情感態度,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對教材的感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3.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師生關系最為和諧的教學
教師采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所想、所感,并不是教師一人追求所謂完美的情趣和課堂氛圍,要讓語文教學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追求教學的自然和樸實。
三、小學語文教學本質回歸的具體途徑
1.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回歸要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小學語文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善于聆聽學生,對學生的表現以及理解能做出及時的判斷。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為例,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我和祖父的園子》這一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提問與文章有關的疑難問題。當一名學生向教師提問了“為什么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碑斎?,學生問的這個問題看似沒有任何價值。那位老師聽后想了一會,說道:“你是不是想問為什么花兒活了?”當教師為學生作出這樣的回答之后,學生的思維立刻被拓展了,提出了很多具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是對學生思維拓展、智慧生成的尊重。
2.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回歸要盡力使課堂教學更加清晰化
簡單的語文教學并不是不可以去追求簡單,而是一種對平庸的拒絕,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一種對話。這種對話是在教師引導下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尊重學生對教材內容獨立的理解和感悟。
3.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回歸要實現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相處、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
小學語文教學的簡單本質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掌握簡單的讀、簡單的講、簡單的寫,而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如何避免機械地讀;在寫的過程中避免單純為了記憶而枯燥地寫;在講的過程中為了應付老師檢查而乏味地背;而是在反復和嚴格訓練的基礎上實現語文教學過程的生動性和活潑性,讓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情感交融下形成一種簡單的情意融融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周秀蘭.回歸小學語文學習本質的“七項高效學習法”[J].學周刊:C,2012(6):104.
篇2
一、體育的本質內容
體育的本質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以增強國民體質為目的的社會行為與社會現象。體育的主要對象是社會現象中的國民群體,是一種普及化的社會行為與現象,它是衡量一個國家人民體質強弱與健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其最根本的內容就是增進人民的健康。
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設置
(一)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弊端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時間里,有沒有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教育功能?從高校體育的健康教育、文化教育、終身教育等幾方面分析,體育教育的多功能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開發,而由于傳統教育思想影響所造成的課程內容體系的改革滯后正是形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1.健康教育功能不足。從體育教育的本質出發,健康教育是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注重體育教學對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是選用體育課程內容時應考慮的首要因素。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2.文化教育功能缺失。從體育教育的內涵分析,體育文化教育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體育教學過程傳遞體育文化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忽視、甚至排斥體育文化教育的體育教學無論從教育或學習的意義講都是不完整的。缺少文化教育的體育教育不僅不能使學生對體育形成正確的態度和認識,相反加大了他們步入體育理論和實踐的誤區的可能性?,F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對體育文化教育的關注是不夠的,據粗略統計,普通高校將“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并有意識將體育文化相關內容納入課程內容體系的學校數量不足三成。
(二)造成這種弊端的原因
1.教學目標設置運動智能。首先,側重于考試,每年都設置“達標”考試,每節課都以提高“達標”成績為主要目標;其次,以學生能否掌握某種運動技能作為教學目標,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其他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2.課程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只以教學大綱為準。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以統一的教學大綱為標準和要求,往往只注重運動技術的教學,忽略體育文化和保健常識的教學。所學內容、形式單調,理論和實踐相脫離,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健身能力的培養。
3.教學方法不靈活,忽視學生的個性。傳統的學校體育強調統一的教學要求,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中心,強制性的讓學生掌握技能,忽視學生創造性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
4.體育教學評價片面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僅重視技術評價和結果評價,而忽視教學過程中的反饋信息,沒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認可和鼓勵,從而弱化了激勵作用,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建立人本中心的高校體育教育目標理念
高校體育教育是人才培養不可缺少和替代的一項內容、一個環節,它決不僅僅是動作技術的學習,而是通過運動技術學習而達到學生身心完善發展。所以,高校體育教育要以人為中心,而不能以運動為中心,每個學生具有各自的存在模式,對于體育的感受不盡相同。為此,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喚起學生自覺的主體性,在運動中體驗人的價值。
三、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對體育本質作如下斷定:體育是人類根據自身的需求創建的一種社會文化形式,它存在于每一個特定時代或特定民族的文化模式之中,隨著人類社會中需求的改變而調整本身的內容和結構,改造著自身的功能。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設置要符合體育的本質內容,體育課程的內容以體現體育教育的多功能為出發點,以最終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為歸宿。
參考文獻:
[1] 張細謙.體育課程的本質涵義[J].體育與科學.2007(02).
[2] 任秀紅,楊曉景.淺析體育的本質[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03).
篇3
關鍵詞:小學體育;組織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5-0247-01
由于體育課大都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1.根據體育課之特點組織教學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體育課堂常規是規范體育課的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堂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隊集合、服裝、精神狀態、禮貌行為、組織紀律、學生守則、場地器材的布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
抓好體育課各階段的組織教學。體育教學過程是由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后松、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為上課作好準備;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教師要抓住中國學習聯盟都還處在課間休息活動的興奮狀態中的特點,采用趣味游戲,如:"請你跟我這樣做",或"反口令訓練法"等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基本部分是體育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到精講多練,語言生動,并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練習中引入競爭性游戲,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習興趣;結束部分。學生的情緒極易松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應采用一些調節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松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時作好課堂的小結。
2.教學方法要兒童化、興趣化和游戲化
2.1 兒童化。兒童化教學就是要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兒童是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教學活動中。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兒童的"本性"往往毫無保留地反映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應懂得兒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顏組織體育教學,才能防止教育教學的"成人化"。要防止單純技術傳授。有些體育教師把現代競技運動中的先進技術充實到小學教學中.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必須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看這樣做是否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切勿單純以技術掌握程度來評定教學的好壞。
2.2 興趣化。體育教學的興趣化可以給兒童以情緒的滿足.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較長時間練習某一個動作而感到枯燥.教師可采用游戲法和比賽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應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準確的動作示范,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
2.3 游戲化。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好地動用游戲教材,充分發揮游戲教材的教育因素,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游戲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小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體育游戲是小學生喜愛的體育教材之一。體育教育應適當地采用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采用游戲法對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課的順利進行。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采用變換游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游戲都能吸引住學生。通過游戲,提高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是小學生體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3.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
篇4
【關鍵詞】體育教學 教學計劃 實施策略
隨著《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以下簡稱《 課程標準 》)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呈現出許多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學計劃作為施教基礎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實施內容越來越豐富,教學資源的多元素內涵也在不斷地增加,等等。同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也要求體育教師對體育與健康這門課程的有關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健康教育內容的選擇與傳授、學生體能的有效發展、運動與健康綜合評價的內容與標準等。如何將這些內容整合,如何形成有效的實施機制,如何走校本特色發展的道路……此時,制定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操作性的體育教學計劃顯得尤為重要。好的體育教學計劃是有效實施教學、精致規范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能夠幫助教師理解、領會課程標準的理念,便于教師清晰、完整地設計課程教學過程。同時,也能體現學生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如何制訂好體育教學計劃,需要我們從深層次的角度領會與理解《 課程標準 》的理念精神,并開展深入細致的創新性研究。
一、研究創新校本化體育教學計劃的實際意義
體育學科的教學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教學特征,制訂教學計劃時,在依據《 課程標準 》相關具體要求的基礎上,還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學校場地、器材資源、體育教師專業水平等實際情況來進行。因此,研制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學計劃,并形成操作性強的文本資料,不僅便于有效教學的實施與管理,能切實將計劃落實并應用于課堂教學,杜絕隨意的教學行為,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體育教學計劃制訂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為研究體育教學計劃校本化制訂與實施的實際狀況,我們曾經采集了20所中學(包括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的體育教學計劃樣本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發現了一些共性問題,一是進度計劃缺少全校性的統籌安排,各年級教學進度安排出現混亂;二是教學進度與學期計劃、學時數安排與單元教學計劃不太相符;三是單元教學計劃中對三年教學內容難度的安排不夠合理,遞進程度不夠明顯;四是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具體明確,無法去檢查教學的質量;五是考核內容不全面,考核方法、標準不具體,評價手段單一;六是選修個性化教學沒有具體要求,隨意性較大;七是高中田徑必修課的內容安排,未能與本年度《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測試內容結合起來;八是高中體育與健康學分認定沒有計劃、標準和辦法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會影響教學活動價值實現的效果,因此,在制訂校本化教學計劃時,要針對這些問題展開研究與討論,結合本校的實際進行調整與完善,使體育教學計劃符合課程目標的要求。
三、研究與制訂體育教學計劃的四個步驟
體育教學計劃包括學年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這四種計劃雖有各自的教學設計特點,但都是為實現課程目標服務的,它們互相銜接,互相促進,緊密結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文件。
第一步:制訂學年教學計劃。
計劃指標:年級、學期(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教材項目內容(必修或選修、健康教育、考核內容)、學時分配、學分認定(高中階段)。
第二步:制訂教學進度計劃(學期教學計劃)。
計劃指標:周次、課次、教學內容(依據學年教學計劃中的教材具體教學內容,每個教材的教學內容學時數要與學年教學計劃相符)、考核內容(具體考核內容和辦法)、體能發展(內容要細化,如耐力素質變速跑100米快跑+100米慢跑)。
第三步:制訂單元教學計劃。
是依據學期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某項教材,按課次順序排列的單項教學進度,具有專項性教學的特點。
計劃指標:教學目標、重點與難點、練習內容和練習步驟(研究該項教材的性質和特點,分析其技術結構,依據學生的特點、運動基礎確定教材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
第四步:編寫課時計劃(教案)。
教案是體育教師依據教學進度、單元教學計劃來執行的具體實施方案,是上好課的前提。教案編寫的內容要與前面的相關計劃對應,是相互聯系的,這樣才能有步驟、有效地實施教學活動。
四、研究與制訂體育教學計劃的改進措施
(1)采取集體備課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計劃的研究。教研組長先拿出計劃制訂的整體思路,讓各年級備課組都能清楚地了解,在此基礎上,各年級備課組進行進度、單元教學計劃的構思與設計,也就是按照教學計劃制訂的四步驟進行研究與編寫。
(2)在現有的基礎上,找出不足的部分進行修改。例如按課程要求將各年級教學進度與學年教學計劃進行比對,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根據季節將教材進行適當調整,將各年級教材教學時數進行細化安排。
(3)依據本年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文件要求,將測試內容與田徑教學內容結合安排。
(4)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目標的要求,研究確定考核內容與標準。
(5)對健康教育內容,可依據教材進行有計劃的專題教學,并研究與制作系列課件。
(6)將學分認定實施的計劃與辦法納入到學年教學計劃中,要讓每位體育教師都能熟悉學分認定要求,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這方面的要求。
五、學年教學計劃多元素融合案例
以某校高一年級為例,學年教學計劃多元素融合案例如表1所示。
六、有效落實體育教學計劃的實施策略
(1)不斷強化新的課程理念,使體育教師在全面認識課程目標體系的基礎上,對如何選擇符合課程目標體系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來達成課程目標的問題展開研究和探討,集思廣益,提出實施策略,以應對體育課程發展的新環境。
(2)加強體育教學管理,經常檢查教學計劃執行的情況。通過檢查,了解執行計劃的進程和所要達到的效果程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偏離計劃的狀態,使教學計劃得以順利地實施。同時要重視檢查教案的實施狀況,采取抽查、互查、聽課等方式,以促進教案優質化、規范化、合理化,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要積極開展多形式的集體備課,加強教法研究,力求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用新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達成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教師不僅要研究教的方法,而且要研究學的方法,以教法促進學法的改進,以學法促進教法的革新,使教法與學法相結合,為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搭建寬闊的平臺。
篇5
【關鍵詞】 品德教育 學校本位 實施策略
品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結構中重要的環節,對學生的發展所起到的奠基與導向作用,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學校在實施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卻往往流于主觀,脫離學生的思想實際,脫離社會現實和時代要求。鑒于此品德教育的科學化、時代化成為品德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標。學校的品德教育工作必須要努力探索符合時代精神和滿足學生需求的豐富多彩、生動活波的品德教育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彰顯品德教育的學校本位,也就是現在本文要探討的"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
1.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
何謂"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筆者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都沒有發現其明確定義,其中顧明遠教授在研究中提到"學校是德育工作的一個整體,需要整個學校,包括每個教職工共同參與,形成一個良好的品德教育氛圍來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而這種品德教育氛圍每所學校都會有不同的特色,為此,學校要挖掘本校的德育因素,建立校本德育體系。" 據此可以認為,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即指:學校透過學校本位管理的精神,依照學校的情景特質、社區的文化背景、學生的素質與需求、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設計符合該校學生的品德教育的課程與計劃,并將品德教育的內涵融入學校本位課程,透過學校的行政措施、經費輔助、課程設計、教師教學、家長配合、學生參與等方式,發展符合學校特色及適合學生能力且永續經營的品德教育。換句話說,各級學校的品德教育課程,不再沿襲過去國家由上而下的決策管理方式,而要由下而上培養教師課程統整、設計的能力,來共同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讓品德教育的根,透過學校本位品德教育的課程與教學,能在各級學校萌芽、茁壯,讓每一所學校都擁有特色的品德校園化,滿足本校學生的實際需求。
2.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與學校特色發展之間的關系
2.1 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創建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不只是建立簡單的品德教育體系,更是通過創建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來提升獨特的辦學理念,培養有特色的教師團隊,開發有特色的德育課程,找到學校特色發展的切入口,打造特色學校品牌。
2.1.1 創建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提升獨特辦學理念
學校的特色發展離不開獨特的辦學理念。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能夠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與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成長。特色學校的發展過程就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實踐過程,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需要通過理念與實踐的不斷磨合,提升學校實際的特色發展。
2.1.2 創建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培養特色師資隊伍
特色的師資隊伍是學校特色發展的重要支撐。有特色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出各種不同的人才,才能使教學實現多元化。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需要全校教職工的努力配合,不斷開發學校的特色資源,為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創建提供有力的資源,從而形成教師的特色發展。
2.1.3 創建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開發學校本位課程
開發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課程就要以學校為核心,設立品德教育的課程目標,透過學校人力的整合和社區資源的運用,發展品德教育課程活動,再加上學校行政推動、教師教學、課程設計的方式,發展符合學校特色、學生能力、家長期望的品德教育課程與學生學習的方案。透過此種課程發展活動,可以提供最適合,也可以建立學校獨特的品德教育課程的特色。
2.2 學校特色發展深化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
新課程改革,校本課程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也認識了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更讓我們認識到學校的發展要努力從自身探尋有特色的辦學方向與目標,形成自己的辦學風格。學校的特色發展投向管理特色、教學特色、課程特色、活動特色上來,逐漸的學校管理者也注意到品德教育特色也是學校特色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品德教育特色立足的核心就學校本位。學校本位品德教育的創建離不開學校實際,學校的特色發展也要根據學校實際,不能脫離實際空談特色,因此,學校的特色發展與創建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學校的特色發展也可以深化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創建。
3.學校本位品德教育實施原則
品德教育是現今教育的趨勢,也是人際互動的依據,更是學校教育的基石。在現階段的教育環境下,品德教育的實施確有其迫切性與需求性,亦是當前教改潮流下相當被重視的議題之一。了解問題學校本位品德教育的核心特質之后,實施品德教育就要堅持一下原則:
3.1 啟發思辨
除了"身教"之外,"言教"也是品德教育方式之一,品德教育不能只靠灌輸學生道德規則,必須兼采和學生真誠的道德"對話",并藉由與學生對話的方式,解除疑惑并啟發道德認知,使學生更加了解品德的本質與精神,才不至于淪為"教條式"和"說教式"的教學,令學生感到枯燥和無趣。
3.2 環境形塑
除了"身教"、"言教"之外,"境教"更是品德教育方式之一,環境的良善與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經驗與學習興趣,也會影響品德教育的形塑,這正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學校與教師要創造一個讓學生感受到彼此尊重、共同合作、互相和諧的學習環境。
3.3 體驗反思
"做中學"是實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藉由學校提供服務學習、勞動學習和體驗生活使學生能體驗真實生活,領悟生活內涵,促動省思與實踐,發揮替別人著想的同理心。
3.4 正向期許
教師應教導學生除了追求學業成就之外,也要達成品德教育的優質目標,并期許學生能終生奉行知善、愛善、行善并止于至善。
4.學校本位品德教育實施策略
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強調盡力滿足學生的情感上、學習上的雪球,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品德教育實施過程中解放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受教育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注重學生知行的結合,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并進一步促進學校風貌的改善。
4.1 課堂上滲透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體驗教學的運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來自教學內容所具備的品德教育的教化。語文課中,其文字的美,文字蘊含的深刻思想以及通過領悟作者獨具魅力的氣質,讓學生在思考、體悟的過程中陶冶情操、震撼心靈;數學課上,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數學家在數學上取得的成就,激發起愛國心和民族自豪感。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本身亦應通過言傳身教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的品德產生變化。
4.2 生活中延伸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
生活即教育,學校的品德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各種具體品德教育活動、學科教學上。應該使學生在學校生活的各環節、各角落都受到學校獨特的品德教育氛圍的影響。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校層面,要走出校門,走進社區和家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學生是品德教育的主體,更是生活的主人,學生要在生活中學會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以便更好地生活、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應該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為學生的美好生活服務。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學校應該提供機會讓學生在這里鍛煉自己的能力。
4.3 活動中升華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
在活動中得到體驗,是提高品德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要以活動為載體,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為目的和宗旨。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內心世界,具有獨特的個性和獨立人格,學校本位的品德教育要尊重學生、了解、關心、關注學生,要通過開展發揮學生主體需要、滿足學生自由意志的活動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和創造力。如在班集體活動、學生會、校團委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等,讓學生參與設計、組織、實施,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鍛煉自立、自治能力,培養責任心、自控力,讓學生在活動中開發心理潛能、健全個性心理品質,最終實現積極優秀人格的養成,從而為自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師生是平等的地位,老師不能將自己的意志、觀點強加給學生,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平等、不懼權威的精神。
綜合上述品德教育實施策略,在建立學校本位品德教育方面,應以"自上而下、多元參與"的前提下,透過學校行政人員的支持、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長期的校園文化的塑造,潛移默化,照顧每個學生的良知良能,使學生、老師在校園內外,都能知性合一、愛好行善。這樣的品德教育才能深植人心,我們的家園也會溫良恭讓,和諧幸福也更環繞在你我四周。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積極開展中小學校本德育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09,(12).
[2] 杜時忠,劉長海.教師如何開展品格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4(10).
篇6
(一)明確師生雙方的地位
我國新課程改革中,在課堂中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關鍵問題。因此,要想真正實現生本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活動,首先要明確師生雙方的地位和責任,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英語有效教學。對于廣大一線的職業院校英語教師而言,首要任務是積極轉變教師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進行以學定教,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師生雙方的共同成長。在生本理念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展,認真總結經驗,加強研討交流,總結教育模式,實現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程度的提升。具體來說,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應該是這樣的:
(1)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絕對權威。相反,教師應該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與合作者,積極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促進學生學習,激發學生潛能。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方。生本理念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學習要點的控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激發學生潛能;根據學生的情感需要,進行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現多樣化的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宰者,課堂上對知識點的講述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時間,學生很少有自己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那么生本理念的貫徹實施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一定要盡快實現多樣化的課堂教學。
(1)小組討論式教學。現在的英語教學模式總是圍繞著老師備課本來進行教學,有時候為了趕進度而只給同學們講解知識點,所以就忽視了學生中不明白的地方,即使同學間互相討論也難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認為,現在的教學模式應該擺脫那種只依靠老師的備課本的束縛,進而運用一些針對性、可學性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們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多講述學生實用的知識,不要束縛于課本本身的知識,課堂教學應以分組討論的方式為主要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課程。分組討論可以激發學生自主的積極和能動性,就可以使不同的授學階段,學生成為整節課的策劃者、發起者、指導者、組織者、詢問者、參與者或評論者。例如當學生每學習一項語言點時,通過全班同學的一起齊聲朗讀之后,小組內部或者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先口述,后筆試。練習活動后,在組內或組間進行評判,有爭論的共同問題給老師統一解答;或者全體共同評判,找某個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啟示學生。多進行小組的練習時間,減少單組或者單人在全班范圍內的評判檢查時間,以獲得更多的反饋信息及時做出指導以便鞏固知識點。事實上,我們特別應當注意的是,教師在采用分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一方面,要突出對小組整體的評價,因為合作學習的成功不僅在于學生個人,更在于每個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整體目標的實現促進個人的成長。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能容忍某個學生的錯誤,給予學生指導和鼓勵,防止個人英雄主義和歧視現象。讓每個小組分別匯報,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小組和其它小組的情況,這實際上也是檢驗學生參與程度的一種方法。另一方面,還要體現出對個人的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性、積極度和創造性等方面進行分析,避免讓學生產生以來傾向,促進每個學生不同層次的提升。
(2)創設情景進行教學。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還要通過其它的教學方式方法作為補充點。例如當今流行的情景設計交際教學的方法來教授課堂知識,就可以充分發揮情景交際學的作用。課堂上學生們通過各種情景設定來了解學會怎樣與他人交流,遇到某種情況該如何予以應付。這樣學生更好的投入情景中學會交流回答,并能學會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避免碰到類似的情景的害怕、靦腆。有的同學不敢開口的原因是遇到別人不知道該聊什么,怎么說,很是有恐懼的感覺,更怕自己說錯話,別他人的冷嘲熱諷。老師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學會尊重別人,還可以使缺乏自信的同學逐漸的自信。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通過一次或者幾次考試的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優劣,這也是為什么在老師的眼中會有“優等生”和“后進生”區別的主要原因。然而,要想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該盡快改變對學生的這種終結性的評價方式,大膽嘗試過程性評價,以此來達到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的目的。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首先,教師要公平、客觀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同樣的關注,而不是只將目光集中在某幾個學習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身上。以課堂提問為例,多給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機會。但是,特別應當注意的是,一定要對學生的作答給予及時的、必要的和客觀的點評;其次,以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成績為基礎,對其進行評價。如果學生現在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僅課堂表現積極了,成績較以前也有了一定的進步。這時,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表揚,即便他的成績依然夠不到優秀的標準。最后,對于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師而言,一定要在長期的英語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逐漸形成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立體化輻射模式,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到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中來。
二、總結
篇7
1、個別教學。我國宋代以前的各級官學和私學,歐洲古代和中世紀的教育均采用個別教學,它是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學組織形式。
2、班級授課。即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進行教學的制度。
3、分組教學。分組教學能照顧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差異,但同時也給各類學生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響。
篇8
關鍵詞:語言藝術;肢體語言;教學創新;情感教學;創設情境
小學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直接與小學英語教師的基本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我們的英語教育不可能每一堂課都能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但是,我們每一堂課卻少不了基本素質的施展。
教師有藝術的表演,會激發學生的熱情;教師幽默的語言,會讓課堂變得十分的輕松;而教師的情感豐富會讓學生引起共鳴。而這一切都可以不需要多媒體的幫助,也不受環境的限制。所以,我把這些都歸納為基本素質的范疇。在我看來,教師的教學基本素質達到了一定程度就升華成了一種美的、有韻味的教學藝術。和其他的藝術一樣,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具有一種自然之美,讓人陶醉、讓人享受、讓人快樂。只要擁有了這種藝術,我相信教師在任何一種條件下都能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他的課堂會在樸實中流露出教育的本質,不修飾、不雕刻。這才會讓教育達到一種理想的境界。我認為我們可以從語言、行動、創新、情感、創設情景等方面加強基本素質的訓練。
一、語言
這里所謂的“語言”就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把最枯燥的語言,轉化成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藝術。課堂上用得最多的還是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就顯得特別重要。而語言的形成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就如何把握課堂語言提幾點建議: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一直保持一種語調,應該抑揚頓挫,讓你的聲音里帶些感情
有的老師一堂課下來,始終用一種語調,學生只會想睡覺。
2.教師在教某些單詞或句子的時候,不要太嚴肅死板,可以用音樂的節奏來教。隨便哼哈也許讓學生更感興趣,比如,教授“早上好(Good morning)”時,可以用新年好的節奏,效果就不一樣了。
3.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可以用肢體語言配合達到很好的效果
肢體也是一種語言,在課堂上教師要靈活地把二者結合起來,也許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
4.讓你的語言充滿溫柔
也許你是男老師,也許你天生就是大嗓門,但在學生面前,你要讓你的聲音充滿愛,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寬容。
二、行動
所謂行動,就是指在教學具體過程中,所運用的肢體語言給學生帶來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全體學生產生學習的激情。
1.教師平時應該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模仿一些具有典型特征動物的動作
比如,鴨子:把手放在自己的臀部上,手掌向外,扭著屁股走。
2.學習模仿某些動物的叫聲
比如,狗、貓、牛、羊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
3.會跳一些簡單的舞蹈
4.加強節奏感練習
5.學做一些卡通、鬼臉
6.注意自己在課堂上位置的變化,我們要隨時把眼光發散到每一個孩子的身上,讓每一個孩子都感覺到他并沒有被老師忽視
三、創新
所謂創新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要拘泥于形式、一成不變,需要大膽創新,才能讓孩子不感到枯燥無味。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想象,挖掘潛能。就我自己的教學經歷舉個例子:
我在教三年級學生數字時,在學生初步掌握后,我讓學生編順口溜:One只青蛙One張嘴,two只眼睛four條腿,學生的思維迅速集中起來與老師一起說:two只青蛙two張嘴,four只眼睛eight條腿。學生通過反復地練習這個順口溜,既得到了樂趣也練習了數字one,two,four,eight。另外,在教學英語字母“f”時,學生經常把它的格式寫錯,總是少寫一格,于是,我這樣對學生說:“f’頭頂天、腳立地、肩上還被系”。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地寫出它的正確格式了。
在新課改中,我們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的感受為基礎,雖然我們的教學形式和過程多種多樣,但是,我們的宗旨還是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所以,單詞記憶是難免的。而小學很多單詞有很強的內在聯系。比如,由rooster―hen―egg―chick―bird,zoo―tiger―monkey―panda―elephant.再如,記憶單詞flag(紅旗)時,f看作旗桿,l看作拉線,a看作滑輪。在記憶fish時,f看作釣魚竿,i看作釣魚線,s看作魚餌,h看作一把椅子。這樣枯燥的單詞記憶反而讓學生發揮無限的想象,何樂而不為。
四、情感
所謂情感,就是教師用自己的愛心來培養和喚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同時又是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所蘊涵的好奇、好問和探索精神給予尊重、愛護和引導。有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這階段兒童的學習活動帶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注意力也特別集中和持久,學習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
1.深愛孩子
教師應該愛孩子的一切,他們的興趣、他們的行為和他們那種并不成熟但卻充滿智慧的語言表達。
2.理解童心
教師應該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3.體驗生活
杜威說:“教育就是生活?!苯處煈撘龑W生把生活中那些自然的東西引入課堂中來,并且與他們進行交流,讓他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4.把握細節
教師可以通過行動細節來和孩子們建立密切的情感關系。比如,在孩子的筆掉在地上時,你把筆撿起來給他,他心里會非常感激;當學生不會回答問題時,在他耳邊小聲地提醒他,他會有更大的勇氣;當學生有疑問時,你注意他遇到了小困難,可以輕輕地撫摸他的腦袋,他會感受到輕松;這些“小動作”“小幫助”都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課堂環境,要善于觀察和利用與課堂教學有直接聯系的事物,創造新奇的情境,著意建立輕松直觀、愉快的教學氛圍。如,學習What colour?正逢下雨天的時候,學生帶了各種不同顏色的雨傘,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一現有的資源創設情境,開始教學。再如,教學Happy birthday中,Sam的生日party,教師就可以利用錄音機播放歌曲Happy brithday,讓學生融入歌曲中,輕松愉快的歌曲很快就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學習新課的欲望。
篇9
關鍵詞: 校企合作 職業學校校本教材 實踐應用
在國家倡導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各個地區的職業院校都開始推廣校企合作模式,為了適應這一教學模式,需要針對校企合作的模式開發出職業校本教材。與高等教育相比而言,職業教育更加重視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因此,關于校企合作校本教材的開發,必須注重教材的應用性和實用性。但是,就目前看,很多職業院校的教材都是直接照搬本科教材,教學理念陳舊,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嚴重影響校企合作模式的順利開展。
1.校企合作模式下開發教材的急切性
雖然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也取得了很多的經驗,但是教材一直未能跟上職業教育的發展步伐,存在借用本科教材的問題。但是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無論是在人才培養目的,還是培養制度上都存在一定差異,高職院校更加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本科院校并非如此。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樹立以能力為本位、全面教育為基礎的教學理念,培養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綜合型人才。此外,高職院校教學課時與分配與本科院校也存在差異,如果完全借助本科院校的教材,則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厭學心理,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現階段高職教育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就是制定一種以職業教育為核心的教育體系,通過多年努力,我們意識到,我國高職教育課程處在重點轉型階段,這個轉型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了人才培養的作用。教材建設屬于高職教育的重要保障,只有高質量的教材才能夠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鑒于此,必須重視教材的改革與建設,編寫出具有針對性的教材,推動我國高職教育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2.高職院校校本教材開發中的常見問題
2.1教材開發與教育水平不同步。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國對于高職教育體系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在這一背景下,高職教育體系發生了深刻變化,雖然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從教材的編寫上依然可以看出,并沒有額外增加技能培養的相關知識,少數開發校本教材的高職院校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在這一因素的影響下,高職院校的校本教材既無法像本科教材一樣完整,更無法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崗位素養。
2.2教材的開發缺乏行業協作。
高職教育重視“校企合作”,但是應該如何合作,采用怎樣的渠道合作卻一直備受爭議,一些高職院校將合作重點放置在于企業的協議方面,實際上這只是表面上的工作。要提高校企合作的質量,需要抓好學校內部的各項工作,在教學活動中融入企業的技能和文化要求,在教材的開發中,要重視“校企合作”,也就是與企業、行業聯合起來,共同開發教材,但是,少數高職院校并未意識到這一問題。
2.3設計思路與教學方法脫節。
高職院校的一線教師一直在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探索適宜的教學方式,然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卻一直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調研顯示,一些教師與學生對教材的編寫都存在疑惑,認為教材是延續本科教育的路線,嚴重影響教學效果。而教學方法的應用也受到教材的影響,難以發揮出應有作用,因此,教材的設計必須與教學方法保持一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實踐技能。
3.校企合作開發職業校本教材的實踐應用
3.1重視崗前調研,提煉教材重點。
在編寫教材前,需要做好崗前調研工作,與企業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細化,考慮到每一個企業的工作內容都存在差異,就可以將共性內容設置為必修模塊,其他的內容設置為選修模塊。同時,要對每個模塊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篩選,篩選出的內容不僅要是重點,而且要滿足普適性的要求。
3.2深入企業一線,總結實踐素材。
在目前的企業中,大多數工種都需要接受崗前培訓方可上崗,以某重汽企業為例,關于總裝線安裝工,不僅要看懂圖紙,正確識別零部件,而且要能夠嚴格按照標準安裝,安裝完畢后,及時進行標記,同時,這一工作對于自動化程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關于此類實踐的總結,必須兼顧各個細節。還有部分崗位必須持證才能上崗,需要接受系統的技能培訓,在校本教材開發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多地在企業中收集素材,讓學生可以盡快適應企業的操作要求。
3.3合理選擇主線,注重項目管理。
項目化管理模式是把一個單位或一個具體工作的各項活動當做項目對待,然后對其實行項目管理,項目化的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校本教材的開發效率,而且可以分工明確,促使參編人員保質保量完成工作。從編寫項目啟動前的指定目標到項目啟動,再到項目實施都有具體的工作和操作步驟,這樣防止教材編寫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校本教材編寫工作的實施與質量管理是項目化管理的重要環節。各工作人員根據分工按時按量完成工作,及時向負責人匯報情況,通過調研、開會、寫報告的形式不斷對教材編寫工作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正,不斷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學校教學主管部門也可以參與到項目的管理中,作為監督者對項目進行評估,構建激勵體系,監督項目的順利實施。
3.4堅持相應原則,按需編寫教材。
在完成企業實踐素材的培訓工作之后,即可著手編寫素材,現階段,符合企業要求的校本教材,都是需要根據企業崗位需求進行設置,但是很多崗位的操作是存在共性的。在編寫教材時,需要對這些素材進行提煉,制定出寬基礎模塊,在此基礎上,根據崗位的差異和企業的要求選擇拓展模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構建系統的教材框架。教材內容的編寫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可以融入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一系列新型教學方法,這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活動有效性。
3.5注重教學評價,引入評估機制。
為了鼓勵高職教師積極研究校本教材,學校需要為其提供必備的資金支持,同時,應該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減少教材編寫的盲目性。此外,可以邀請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技能型人才來學校為校本教材的開發提出見解,并為到企業中收集素材的教師制定工作任務,讓他們收集更多與實際工作相關的素材,引入企業和行業的評估機制,為校本教材應用的成功奠定基礎。
4.結語
高職校本教材在高職教學過程中,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校本教材開發體系的建設還處在摸索階段。但是只要在教材開發過程中堅持“工學結合”的指導思想,積極進行探索,同時國家相關部門、高職院校給予相關政策扶持、鼓勵,就必然會進一步推動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槿,陳鴻,荀莉,康樹林.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若干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9).
[2]羅穎.論中職數控專業項目化教學開發校本教材開發的必要性[J].科技視界,2016(03).
[3]姜南.高職院校校本教材建設的現狀與途徑――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4]黃鵬飛,劉振華,張陵娜.中職衛校數學校本教材開發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4(06).
篇10
由于中職創新創業教育剛剛起步,經驗有待積累,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理論還不夠完善,課程的實施可以借鑒的經驗也不多,雖然浙江省已組織人員編寫了《創新教程》和《創業教程》兩本書,但由于地域差異、生源差異以及創業目標差異,其適用性和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而要解決這一問題,自主開發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探索形成校本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成長,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創造了機會;有利于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實現學校又好又快地發展。
1.有利于學生的個性成長
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重在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把創新性看成是生活中所必需的;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業動機,動機是創業活動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動機越強烈,效果越顯著;再次重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滿足個性發展的需要。
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和課程實施,打破“校校相同,生生相同,所有學生齊步走”的局面,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更好地滿足中職學校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地發展。
2.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主體是教師, 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從而改變了教師只是既定課程執行者的單一角色,成為課程建設者、開發者和執行者多種角色。作為主體參與到課程開發與管理的過程中,極大地發揮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專業特長和才能得以施展。
3.有利于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每所學校既要規范化辦學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又要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學校特色是培養全面發展和具有個性的學生,也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要求。校本課程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水平,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能使一個學校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二、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路
1.用目標管理來設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在我們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核心目標應該是: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培養出在工作中開創新事業的人才,其主要特征表現為具有創新意識、企業家精神和批判性思維。一般目標是:一種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掌握創業知識、理論,能夠有效把握創業機會,具有較高的組織、協調和交流能力。這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基礎。
兩個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學校必須根據學生群體的不同特點和職業發展目標,構建相對獨立、分層設計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應該分模塊進行任務型設計:啟發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愿望知識課:促使學生掌握專業與職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綜合性知識模擬課:通過創新創業模擬活動培養動手能力和意識實戰課:校企結合的創新創業課程,一種最真實的創業實踐活動,以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創業家精神。
2.用校本特色來開發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要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的質量,應具有學校特色。創新創業課程開發必須考慮本校的創業文化、學生特質以及學生所就業的企業的層次和特點。注重利用本校的知識、技術、設備和教師的力量,開發出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工作創業時必備的知識和能力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內容。
學校應鼓勵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將創業與專業學習緊密結合,激發創業意識;同時,加強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加強通用能力培養,提高開創性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3.用學生參與來改進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方法
創新創業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主要在于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使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這要求校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應進行改進,應完全突破傳統理論教學的模式,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啟蒙階段,采用“細節示范”方法,每項任務都以簡單的操作步驟和圖例方式來描述,學生跟著示范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成熟階段,采用“模塊串講”方法,把所有內容集中起來,一攬子解決問題,使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即學即用,在用中強化、鞏固;學習過程,采用“全程導航”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學習建議和現場幫助。這樣,可以充分引導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更為生動和有效。
4.用學生評價來完善創新創業課程的開發建設
如同其它校本課程一樣,創新創業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應接受學生的評價,把學生的評價作為評價校本課程的一個重要標準,作為進一步充實和完善課程內容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依據。因此,應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反饋調查,就教師教學情況、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征求學生的建議和意見。
三、結束語
創新創業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動態的、系統的和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總結和反思,應重在開發的過程而不在結果。在這過程中,教師既要做課程的執行者,更要做課程的研究者,應深入實踐,努力創新,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構建面向全體學生的有特色的創新創業校本課程,應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和企業家精神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社會責任意識、首創意識、冒險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擁有專業背景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更具潛力,更具備成為未來新型企業家的能力和素質。創新創業教育不應脫離專業課程教學之外,而應與專業課程緊密聯系,以專業教學為基本載體,以專業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著力提高學生的開創性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曉杰,曹勝利.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新時代事業的開拓者[J].中國高教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