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題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2 00:34: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開題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論文名稱、課題來源、選題依據
論文名稱: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 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 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 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 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 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 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 y=l∕[1+a?exp(-b·t)] )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 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 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 t為時間自變量, 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 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 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 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 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 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 這樣, 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 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 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 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 其中, 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 避免了其缺點, 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 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 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 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 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 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 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 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 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 往往帶有主觀性,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 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 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 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 (2) 經濟效果; (3) 社會效果; (4) 風險性, 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 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 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 同時, 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 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 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 均處于研究之中, 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 (2) 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 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 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 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 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 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 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 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 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 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 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 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 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 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 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 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 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 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 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 (1) 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 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 (2) 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 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 (1) 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 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 (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 (3)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 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 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 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 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 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 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 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
, 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 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 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 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 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 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 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篇2
1、畢業論文(設計)來源:
( )教師科研項目的子課題;( √ )學生科研課題;
( √ )指導教師提供;( )自擬;( )其它
2、畢業論文(設計)選題類型:
( √ )論文;( )畢業設計;( )其它畢業實踐環節
二、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選題背景
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一體化,綜合國力成為國家立足于殘酷競爭現實的主要武器,國民經濟的發展作為綜合國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受到國內為外廣泛的關注。消費是生產和在生產的目的和條件,刺激消費更是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更是社會的“準勞動力”,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更是消費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我國這一群體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處于半封閉的生活狀態,盡管在理論上有較高的造詣還是避免不了與社會的脫節,表現出難以適應當經濟生活的種種跡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費經驗;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消費模式,致使他們無法體會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鏈條,造成其消費經驗的缺乏。
2)沒有正確的消費觀;由于外來文化的沖擊,在消費方面享樂主義充斥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預購”“分期付款”此類超前消費方式成為他們主要的消費形式。
3)缺乏消費的實踐;盡管如今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多樣化,結構復雜,形成多元化的消費模式,在日常消費中大部分學生更喜歡,“明碼標價”伸手就拿的方式,毫無討價還價的觀念,并不能將消費當成是一種再生產的過程。
2.選題目的
對于大學生消費的優點和弊端,國內外諸多專家學者都著手研究和應用,試圖經過調查經過調研、論述的方式揭示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內在因素,但是由于經費、人力、還有調研對象客觀存在的問題,致使調研的范圍產生局限性,數據的單一性和研究內容的重復性的種種問題,選此課題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學生的消費模式,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數據對當代大學生消費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準確的歸因。
三、主要內容和預期目標
摘要:大學生、消費、
一、大學生消費的概述
1、大學生消費的現象
2、大學生消費的弊端闡述
3、大學生消費數據的分析
預期目標:希望通過此次調研豐富對大學生消費生活的調研內容,了解大學生消費的主模式,指導自己、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自己今后踏入社會生活打好夯實的基礎。為廣大的大學生群體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的調研現狀與應用
1、國內專家學者對大學生消費的調研與應用
2、國外專家學者對大學生消費的調研與應用
3、總結分析國內外專家對大學生消費的調研數據,找出調研現狀所存在的問題和對大學生消費弊端的根本歸因
四、擬采用的方法與步驟
1) 問卷調查法: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實地調研對相關數據獲取第一手資料。
2) 文獻檢索法:通過論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與之相關的文獻,做好資料準備,了解現階段國內外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研究與應用現狀。
3)研究的步驟:根據文獻和調查問卷分析當代大學生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什么問題?
4)根據所掌握的數據分析并找出影響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的主要因素。
5)對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見解。
五、總體安排與工作進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閱文獻,為寫開題報告作準備。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論文開題報告。
3.2019年9月30日,參加論文開題報告會。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寫出論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論文修改工作,經指導老師認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準備論文答辯稿,并進行論文答辯。
六、參考文獻
[1]方正泉,崔榮國,姚劍英. 大學生消費現狀的理性分析[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19
[2]李巍. 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與消費行為探析[J]. 重慶社會科學. 2019
[3]賀冬萌. 大學生高消費現象研究[J]. 消費導刊. 2019
[4]李玲. 大學生的人際消費觀念及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湖北某高校為例[J]. 傳承. 2019
[5] 張璞麟,高宏博. 大學生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2019
[6]周春霞,彭光芒. 大學生消費觀的大眾傳媒影響因素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19
[7]周亞莉. 關于大學生消費現狀及其問題的思考[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9
[8]杜紅梅. 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原因分析[J]. 科技風. 2019
[9]李俊,蔡濤. 當代大學生文化消費現狀分析[J]. 中國商貿. 2019
[10]蔣琦瑋,馬燦. 大學生理性消費的引導[J]. 消費經濟. 2019
[11]吳磊,劉建榮. 地方高校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研究[J]. 江西社會科學. 2019
[12] 張永勝. 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現狀及對策研究[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13] 周麗. 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19
七、導師對開題報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見
導師簽名:
導師單位名稱:
年 月 日
八、學院學術委員會審批意見
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簽名):
年 月 日
篇3
一、課題的提出
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閑的雙休日,奔波于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閑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學生中出現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為厭學癥。患有厭學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渠道對小學生厭學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希望通過實踐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細致、合理、有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3、家長的教育方法更得當,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研究本校厭學學生為主,以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為輔,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厭學原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幫助厭學學生更好地學習,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研究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樹立系統觀、整體現,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透過各種錯綜復雜的現象從中找出主導性的因素與線索,從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動態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小學生,力求通過動態考查把握學生出現厭學情況的來龍去脈和問題癥結,不能靜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現象或行為表現,應由果溯因,以動態的視野尋求其心理機制的運行和外部影響的發展脈絡,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分析與研究中,既要重視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又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利于發現厭學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后,要組織力量(或家長或老師或其他重要人物)對研究的對象進行必要的指導與教育,以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解決問題,走出困境,更好地促進他們發展。
6、異同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對象的一般心理特點和行為發展規律,又要充分考慮年齡差異、性別差異、知識水平差異,理解接受能力差異、家庭環境差異等影響,努力做到共性、個性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7、保密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談話內容結果予以保密,強調對研究對象的人格與利益的關系,學生的名譽和隱私權應受到道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證。
8、主體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和尊重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自覺和積極性。
五、研究方法
1、調查法(談話與問卷)
通過談話與問卷了解各班級中有哪些學生有厭學現象及厭學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學生更客觀地了解自己,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制訂具體的教育目標和方法。
2、觀察法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語、表情、動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學習、勞動、游戲中的活動表現,了解存在的問題,在掌握比較詳實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分析與研究。
3、個案法
教師通過詳盡搜集厭學學生的有關資料,系統整理,綜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4、資料文獻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探討,為實踐指明方向。
5、經驗總結法
總結研究中的有效經驗,提煉概括,撰寫論文。
六、課題研究的難點
受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拼命灌輸,課外則布置大量的作業,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應付考試;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師已經意識到應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家長不同意。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后,還要布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
七、預期的目標和結果以及創新之處
1、加強家校聯系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做到聯手共管,使學生有個引導和支持。同時端正家長對子女讀書的看法,使其與校方達成共識。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孩子學習情況、思維特點、興趣特長等,把握其“最近發展區”,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孩子實際的階段性期望目標,為孩子規定的目標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使孩子能夠并樂于努力去達到目標。另外,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還有,家長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簡單、粗暴,動輒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溝通,了解其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關心、指導。
2、加強師生聯系
有人說“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的家長”。可見教師對學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師應該走近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內心世界,并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他們以信心與關愛,讓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能夠與學生交朋友的教師是出色的教師。教師絕對不能歧視學生,而應該正確引導學生。
3、上好學習心理課
厭學學生大多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學習上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上好學習心理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指導課余生活
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合理地選擇自己的課余生活,禁止學生上網吧、游戲室等娛樂場所。可以召開“我的課余生活”、“做文明的網絡使者”等主題隊會,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
八、課題研究任務分工
九、研究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論證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確立研究方案;
2、開題論證;
3、進行學生學習能力分項調查(問卷法、談話法)。
階段成果:調查報告、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
1、進行實驗,個案研究;
2、適時反饋,調整研究策略;
3、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論證,并設計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階段成果:創造性學習個案及教學實踐階段經驗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整理相關資料。總結得失,繼續深入研究。
2、收集小課題研究成果,撰寫實驗論文及研究報告。
3、展示課題成果。論文、案例、隨筆等。
4、整理分析研究結果,結題論證。
第四階段:反思提高
最終成果形式:實驗報告、經驗論文和有一定推廣價值的開放性學習案例。
十、參考文獻
1、楊心德:《學生的自我有效感與學習動機》,《教育研究》
篇4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對基本的生活需求有所增加,特別是對居住的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競爭形式嚴峻,市場對房地產產品的要求也更加高端,概念地產開始出現,如景觀主題地產、環保主題地產、文化主題地產、休閑主題地產、智能主題地產等。房地產在從單純的賣樓盤轉向更多地關注環境和文化,倡導社區新的生活方式。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要求逐步提高,近幾年來,居住區的環境建設——景觀設計與營造越來越被人們關注,“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舒適、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態型景觀環境已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居住區一大亮點。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進行設計與施工方面的提高,該設計就是要在實際項目的依托之下研究與探索居住區設計與實現的一種方法。
1、國內外發展動態
1)、國外發展動態:
從新世紀以來,歐美發達國家就一直進行著生態居住區的建設,這些居住區的“生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環境生態方面,在居住區內種植糧食作物,支持有機農業;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統;鼓勵生態型商業;通過合理的能源和廢棄物處理,保護潔凈的土壤、水和空氣;保護自然,維護原生環境。第二,社會生態方面,社區居民互相認識、互相聯系;共享公共資源,提供互相幫助;強調整體和預防性的衛生措施;提供有意義的工作,使每個居民得以維持生計;促進終身教育;促進邊緣群體的融合,鼓勵不同種族、文化、職業和收入者的團結。第三,文化生態方面,尊重不同方式、不同文化和不同地方的言行;通過例行的儀式和慶典,促進社區歸屬感的形成;強調創造性,把藝術作為社區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例如位于英國倫敦西南薩頓市的一個城市生態居住區——拜得(Bed)零耗能小區。拜得零耗能小區是由Peabody Trust公司承建,環境咨詢組織Bio Regional和建筑師Bill Dunster合作,目標是在城市中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生活環境。小區有82 套聯體式住宅和1600平方米的工作場地,曾獲得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可持續建設最佳范例”獎,并被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選擇作為20xx 年倫敦“可居的城市”展覽中可持續開發的范例。
2)、國內發展動態: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提高很多,在人們選擇住宅的時候,選擇的也不再僅僅選擇了室內的空間,對周圍景觀的美感及生態性的要求也在提高,對于自然的追求也在加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生活環境是人們追求的重點。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新課題, 也是一個大課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是可持續發展居住和環境的充分體現。人類的衣、食、住、行與大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居住區選址, 應充分考慮原有地形地貌及其周圍的環境, 遠離噪聲源和有害氣體釋放源, 保持原有地形、地貌, 盡量少地改變地形。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創造景觀, 追求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協調統一。榮獲“建設部跨世紀小區”優秀設計獎的湖州“東白魚潭小區”, 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區內有一條城市水系保留的河溝, 設計者充分利用了這條現狀河流, 并以此為核心, 貫穿到整個小區的規劃中去。沿河兩岸建筑物高低錯落、綠樹掩映、亭臺樓閣, 形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畫面。小區的中心綠地以及文化廣場布置在小河拐角處, 是沿河步行道的。這條現狀河為小區創造了優美的自然環境。
例如某些居住區采用了如下方式來達到生態、與人文景觀協調統一的目的。
a.采用以減少小汽車交通為目標的“綠色交通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社區內提供就業場所和服務設施以減少出行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聯系,包括兩個鐵路站點、兩條公共汽車線路和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提供小汽車共享服務等。
b.采用節約水資源的策略:通過使用節水設備和利用雨水、中水,減少居民1/3 的自來水消耗。停車場采用多孔滲水材料,減少地表水流失;社區廢水經小規模污水處理系統就地處理,將廢水處理成可循環利用的中水。
c.能源方面:社區的熱和電來自綜合熱電廠,主要以當地的廢木料為燃料,既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又減小了城市垃圾填埋的壓力;建筑上的節能設計,則包括建筑正南向充分利用日光、極好的絕熱性和三層玻璃窗等。
3、初步設想
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設計中首要考慮業主的使用功能。設計風格采用古樸的園林風格,既具有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又體現當地文化風格。在設計具體實施中重點強調以下特點:環境景觀的共享性,環境景觀的文化性,環境景觀的藝術性。
4、突破點
為了保證人與景觀的有機融合,在設計中要體現如下特點:
(1)親地空間,增加居民接觸地面的機會,創造適合各類人群活動的室外場地和各種形式的屋頂花園等等。
(2)親水空間,居住區硬質景觀要充分挖掘水的內涵,體現東方理水文化,營造出人們親水、觀水、聽水、戲水的場所。
(3)親綠空間,硬軟景觀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車庫、臺地、坡地、宅前屋后構造充滿活力和自然情調的綠色環境。
(4)親子空間,居住區中要充分考慮兒童活動的場地和設施,培養兒童友愛、合作、冒險的精神。
二、可行性論述
在本案中,我采用的是古典的園林的設計形式。
金都新城住宅小區C區位于哈爾濱市阿城區。哈爾濱市阿城區,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心東南23公里處的阿什河畔。阿城,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底蘊的名城。在這里,女真人杰出首領完顏阿骨打曾在這里建立了聲威顯赫的大金帝國,歷經4帝,凡38年, 史稱金上京會寧府。所以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古樸風格的園林景觀會與當地文化相得益彰。
設計過程中擬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一、實地勘察,了解本設計的地域特點及周邊環境;
二、針對本方案的設計立意,通過多種途徑查閱相關的國內外資料;
三、方案設計階段,手繪草圖;
四、方案調整階段,綜合協調,利用馬克筆、彩色鉛筆、水彩及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等完成圖紙內容;
五、文字說明,完成結業論文。
寫作提綱
一、項目背景及分析
1、基地概況
2、建筑設計
二、設計愿景
1、地域文化簡介
2、設計理念
3、景觀思考
4、景觀定位
三、總體景觀規劃設計
1、豎向規劃
2、交通分析
3、景觀視線分析
4、功能分析
四、植物種植設計以及施工說明
五、景點細部以及建筑小品、功能設施設計
六、經濟技術指標
計劃進度及其內容
20xx年12月23日——20xx年3月01文獻收集;
20xx年3月01日——20xx年3月29日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4月01日——20xx年5月8日 方案設計階段;
20xx年5月09日——20xx年5月23日 正式圖繪制階段;
篇5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為闡述、審核、確定博士生學位論文選題及內容而舉行的報告會,旨在監督和保證博士生學位論文質量。
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審核和確定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選題依據包括:選題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以及已積累的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獻等內容。
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時間
博士生學科綜合考試合格后可進入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階段。為保證學位論文寫作及答辯質量,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學期與進行學位論文答辯的學期之間應至少間隔一個完整的學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一般在本年級第四學期進行,第六學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不能按期履行開題報告的博士生,其開題報告和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按上述間隔要求順延。
四、專家委員會的組成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的組成由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三至五名教授、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主席由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導師可以參加專家委員會,但不能擔任專家委員會的主席。
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方式和成績評定
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的成員首先考察博士生與論文選題有關的近期研究成果,對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審查和提出修改和補充意見。博士研究生根據專家委員會小組的評議意見,在對選題方案進行修正、補充和改進后,填寫《中國傳媒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書》按規定程序審批備案和存檔,并正式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論證結果按合格和不合格評定。不合格者不得進入學位論文寫作階段。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后,因特殊情況需變動論文題目和基本內容時,需本人書面說明、導師批準后重新組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并填寫《中國傳媒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選題報告》。
篇6
《中國青年報》報道: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02級研究生所做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獲一次性通過,而78位碩士研究生,10人沒獲通過,僅有19人獲一次性通過。這在復旦大學乃至于全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上“都很少見”。但據筆者了解,倘若以嚴肅的眼光審視目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論文開題報告工作,可以說,管理部門、導師、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視“論文開題報告為形式”。除思想上重視不足外,對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體會,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法和技巧做一探討。
1 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②先進性:碩士畢業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畢業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畢業論文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信息積累”與“發現問題”均是研究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并不能替代研究生,這就是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2 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的要求
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篇7
會計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目 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的差異及優勢互補
學 號
院、 系
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
財務管理
指導教師 xxxx
職稱/學歷 本科
2011年09月22日
填 表 說 明
1、指導教師意見由指導教師填寫;
2、開題小組意見由開題指導小組負責人填寫;
3、其余由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填寫.
4、此表供學院參考使用,各學院可根據各自學科專業的學術規范作適當調整.
論文(設計)題目 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的差異及優勢互補 學科分類(二級) 790.37
題目來源(a.教師擬題;b.學生自擬;c.教師科研課題;d.其他) c
本選題的依據:
1)說明本選題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2)簡述本選題的研究現狀和自己的見解
本選題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1、研究意義: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電算化會計逐步的將代替傳統手工會計,而手工會計的發展歷史悠久,有著較為成熟的思路與規范,而電算化會計則有許多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搞清楚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優勢,差異,達到優勢互補.
2、應用價值:
網絡經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使會計在網絡經濟時代面臨著更加巨大的責任,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這與網絡經濟的迅猛發展形成了尖銳矛盾.那么如何使電算化會計更好的運用,并逐步代替傳統會計,使得會計事業發展得更加簡潔,完善,快速,那就是會計的電算化.
主要內容:
一、傳統會計
(一) 傳統會計的含義
(二) 當前傳統會計的發展
1、發展速度慢
2、發展范圍廣
3、發展潛力小
二、電算化會計
(一) 電算化快的的含義
(二) 電算化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沖擊及影響
(三) 電算化會計的未來發展
三、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
四、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優缺點對比
五,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優勢互補
主要研究方法:
社會調查,文獻資料收集法、分析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實際操作法
研究進度計劃:
2011.10.01到2011.11.05 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2011.11.06到2011.11.06開題報告答辯
2011.11.06到2011.12.30完成初稿
2012.01.01到2012.02完成修改初稿
2012.02到2012.03完成初稿
2012.03到2012.04定稿
2012.04到2012.05論文答辯
主要參考資料:
[1] 秦榮生,盧春泉.審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于慶華.審計學與審計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篇8
論文題目:民事裁定救濟的研究
一、選題緣起、目的及意義
(一)選題緣起
由于裁定依據既判力與執行力的擴張,裁定措施外觀推定的特點,均可能對裁定當事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不法侵害。如果不為裁定當事人和第三人提供救濟,那么,他們在裁定過程中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將成為一紙空文。但我國的裁定救濟制度規定較為粗糙,在救濟范圍、救濟方式、救濟程序等方面規定極為簡單,存在理論上難以彌補的缺陷,難以實現對裁定程序中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有效救濟。同時,裁定救濟制度的不完善,也是裁定實踐“亂裁定”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民事執行救濟具有獨立的價值、功能和地位,但由于多種原因,我國現行執行救濟存在嚴重不足。
我國現行法只規定了執行異議和執行回轉兩種救濟方法,且執行異議只授予對執行標的物有排除執行力的第三人享有救濟權,而對裁定過程中其合法權益可能受到損害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缺乏相應的保護。這不利于確保裁定公正,提高裁定效率,也遠遠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現實的需要。就執行異議而言:1、對執行異議的審查制度并不能充分地保護案外人及執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當案外人對裁定標的主張實體權利而提出裁定異議時,案外人與執行當事人就裁定標的的實體民事權益產生爭議,而依據訴訟法的基本原理,民事主體之間就實體上權益發生爭議的,就應當通過正常的法律程序,即訴訟程序予以解決,裁定人員僅僅通過審查就來處理民事主體之間的實體問題,這與訴訟法的基本精神是相悖的。因為審查程序本身畢竟不是訴訟程序,不能促使各方提供全面、真實的證據,不能保證充分聽取爭議各方的意見,也無法進行公正的裁判,這在事實上剝奪了爭議各方應當享有的通過正常的訴訟程序獲得救濟的權利。司法實踐中,多發生裁定法院僅憑案外人的一面之辭,便確認異議有理而中止執行程序,使申請裁定人的合法權益再次受到侵害。對異議理由成立的中止裁定,不能保護案外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08條的規定,經審查異議成立的,由院長批準中止裁定。這是對提出執行異議有理由的案外人的最基本的保護方法。但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的目的是為了排除對該裁定標的的強制執行,或對已裁定的部分恢復到裁定前的狀態,以確保其對裁定標的實體權利,并不是中止裁定,因為中止裁定以后仍要恢復執行。根據現行法規定,案外人對裁定標的物主張部分或全部權利時,只能向執行機關提出異議,而不能直接起訴,而執行機關以裁定的方式解決實體問題,這在法學理論上是講不通的,在司法實踐中也是有害的。原因在于,裁定機構的任務就是以國家強制力確保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的得到實現,裁定人員只能就案外人在裁定程序中異議情況作出裁定,無權就案件的實體權利進行裁判,這是其一;其二,以裁定的方式解決實體權利無異于剝奪了當事人的訴權,使當事人無法通過舉證、辯論、質證等開庭審理程序請求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這種裁定實際上是一裁代替了一審、二審和再審。
將審判監督程序和裁定救濟制度混為一談,而且第三人異議制度不能僅僅依靠審判監督程序來解決。審判監督程序又稱為再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或者很可能有錯誤時,依法進行重新審理的程序;執行救濟則是執行當事人、案外人因強制執行行為而遭到損害時,按照一定程序對受害人予以保護的方法。二者的目的、內容、作用等方面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混淆。案外人尋求裁定救濟,只能限于因法院的執行行為受到的侵害;因裁定依據錯誤給第三人造成損害的,不是裁定行為錯誤,案外人只能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錯誤的法律文書,或者另行起訴保護自己的權利,但不能通過執行異議尋求保護,因為這時案外人所稱的損害不是由裁定行為造成的。但《民事訴訟法》第208條的規定卻把執行異議與審判監督程序直接聯系起來,即:只要經審查異議有理的,決定中止裁定,便要對裁定依據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再審,如果經審查認為裁定依據確有錯誤并決定再審,便是異議理由成立;如果經審查認為裁定依據無誤,便是異議理由不成立,這是毫無道理的,因為在關于金錢債權的裁定案件中,案外人對裁定標的異議與裁定依據是否正確毫無關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案外人提出的執行異議,只存在異議有無理由的問題,不存在是否應按審判監督程序處理的問題。
對程序上違法及不適當的裁定行為缺乏相應的救濟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裁定救濟制度就是一種程序上保障制度,對裁定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來說,則更是如此。當其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賦予其可行的救濟途徑是保護其合法權益的必然手段,否則,一切所謂的權利都是虛無的,不真實的。正是在這個意義英美學者認為“救濟先于權利”。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08條也規定,對于案外人的異議,由裁定人員執照法定程序進行審查。但是,這種法定程序事實上根本不存在。所以,我國的案外人的異議制度其實處于一種虛無的狀態。也正因為如此,在司法實踐中某些裁定機關和裁定人員想依法辦事,卻又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致使同一案件或同類案件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現象時有發生;更有甚者,某些別有用心者就可能利用這一制度上的缺陷,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任意作為,損害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利益。
我國現行的司法體制的不夠健全,致使裁定救濟制度還存在一些制度性的缺陷,最為明顯的是裁定機關的裁定行為還缺乏必要的外部監督機制。
(二)選題目的
民事裁定是運用國家公權力實現私權的一種國家強制力。國家公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保護公民私權的同時,也同樣存在著對公民權利的危險或侵害,既是個人權利的保護神,又是個人權利最大危險的侵害者。隨著權力制約理論的發展,形成了兩種模式,一是以權力制約權力,即企圖在國家權力大廈內部形成一種自我控制的良性機制,以便防止專制和集權的產生。二是以權利制約權力,即賦權予公民制約國家權力。具體到民事裁定過程中,賦予裁定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在裁定程序中獲得裁定救濟權利,為強制裁定權設定必要的限度,維護國家權力體系內部的平衡。
裁定中出現錯誤時,裁定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針對出現的錯誤進行抗辯,具體而直接,利于裁定機關發3現導致錯誤的原因而易于糾正。同時,裁定救濟應當在裁定程序中提出,使得錯誤的裁定行為得到及時糾正,受到的損害也能及時得到補償。因此,裁定救濟在規范民事強制裁定行為方面表現得有力且有效,成為維護法律尊嚴和法院形象的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一切程序都含有對程序安定的價值追求。強制裁定中,強制裁定權在不受制約的情況下確實易于濫用而導致侵權,權利受害者往往對侵權表現出相應的回應以避免侵害。若無裁定救濟,受害人積極或消極的回應性行為必然表現為“私力救濟"。很可能造成程序上不安定因素的產生而影響裁定的順利進行。由于“私力救濟"的不可預見性,很可能將裁定中的爭議事項升級為社會沖突,現實存在大量的涉法上訪案件便是實證,會給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危害。因此,必須從制度的角度規范裁定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的救濟方法與救濟行為,維護裁定程序的安定,預防社會沖突。
(三)選題意義
法具有公正、效率、效益、自由、秩序等若干價值。從總體上來說法應當是這些價值的完美結合,但就具體部門法而言價值追求會有所側重。民事審判程序功能是確認權利、定紛止爭、以公正為其價值所向。民事裁定程序功能不是在于確認權利,解決糾紛,而在于實現執行依據所確認的權利。如何實現執行依據所確認的權利,是民事執行程序的根本任務之所在,其價值取向應當為效率。所以,有人認為效率是執行的第一價值取向。當然,強調高效執行并不能否定執行對公正的追求,公平與正義一直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恒主題,如果說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那么民事執行就是維護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公正也是民事執行程序的基本價值取向之一,只不過在執行程序中更加側重于效率而已。
由于民事裁定強制性以及效率的內在要求,決定了執行措施必須迅速及時,所以執行時只能就裁定依據的外表加以判斷。裁定程序具有侵害當事人和案外人實體權利的特點。裁定工作所追求的效率與公正地保護當事人案外人合法權益之間必然存在沖突。裁定瑕疵即沖突產物。但是效率是以公正為邊界,效率如超越公正邊界,只是速度。民事裁定救濟程序作為執行程序中糾正瑕疵裁定行為和排解有關利害關系人之間權利、義務糾紛的程序裝置,首先對瑕疵裁定行為予以糾正,保護執行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促使執行機關依法、合理執行。即糾偏和救濟雙重職能。其次,對裁定過程中出現的爭議和糾紛進行解決,包括程序爭議及實體爭議,依法排除執行程序的障礙,確保執行順利進行。最后,促進司法公正,提高人們對司法的信賴度。民事執行救濟程序價值取向仍在于富于效率地實現對公正的追求,在效率與公正辨證關系上,對公正則應當更為側重。民事裁定救濟程序的公正包括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必須堅持法官中立、當事人平等、程序參與、程序公開,保障執行人員及裁定法官獨立審查、審理裁定程序中出現的違法和不當裁定行為,保障當事人救濟權的行使不受貶損和壓制,保障民事裁定救濟體系的完備,保障法官準確認定事實和正確適用法律。而在程序效率方面則應當盡量縮短民事執行救濟周期,簡化民事執行救濟程序,提高救濟的效率,保障當事人及時獲得執行救濟。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評述
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對民事裁判救濟機制問題的研究是零散雜亂的,很多學者側重于對我國立法上規定的裁定補正程序的研究,從適用范圍、權力保護、缺陷彌補等入手,提出設想,完善裁定補正的具體程序。有的學者則從脫漏判決的現行救濟機制入手,分析該機制的缺陷,提出應然的救濟機制。就筆者掌握的資料,我國學者借鑒西方國家的立法規定,開始對民事裁判瑕疵救濟機制進行整體性的研究。主要有:2004年邵明在《人民法院報》發表的《民事判決更正要論》;2008年陳曉君在《法律適用》一書中發表的《缺陷的彌補與權力的補充救濟一民事裁判瑕疵的補正程序》:2009年占善剛在《法商研究》一書中發表的《我國民事判決脫漏應然救濟探究》。還有學者注重對民事裁判瑕疵問題的研究,界定民事裁判的內涵以及種類。若是對民事裁判瑕疵的內涵以及種類形成相對統一的觀點,對于其相應的救濟機制的研究也會變得簡單許多。各理論學者的觀點可說是真知灼見,為這一問題的研究提供的珍貴的資料,學者們的研究針對的是某一種救濟程序,并非整體的救濟機制。
國內學者早在1994年,就提出我國訴訟保全制度在對象上的不完善,建議將行為納入訴訟救濟的范圍,而對訴訟保全進行簡介評析的文章就更多。另外,也有些學者對我國民事訴訟體系中財產救濟和先予執行制度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對之提出完善的構想。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在制訂《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和修訂知識產權法(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時均引入了與國外相關法律中類似的法律制度,如海事強制令和訴前臨時措施的建立。理論界也對立法上的新變化做了很多探討,如:《論知識產權訴訟中的禁令制度》(張成立,《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5期)、《美國禁令制度研究——兼評我國知識產權訴訟中臨時禁令制度》(李瀾,《科技與法律》2003年第2期)、《淺析海事強帶憐與瑪瑞瓦禁令的異同》(趙彤)、《美國商業秘密法中的禁令救濟》(彭學龍,中國私法網)等。歸納起來,對如何完善我國民事訴訟中臨時性救濟措施,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在保持現有的財產救濟和先予執行不變的基礎上,確立行為救濟制度,使之與前兩者成為并行不悖的制度;二是以臨時性救濟措施的直接目的為標準將民訴中臨時性救濟措施劃分為兩種類型,保全性措施和暫時狀態方面的措施,三是將海事訴訟中的強制令引入—般民事訴訟中,同時確立財產保全、行為保全、強制令和先行給付幾種并行的制度。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進度計劃
(一)研究思路
第一章選擇了民事裁定的涵義、功能以及民事裁定的類型等三個基本問題進行闡釋。首先,通過對我國民事裁定概念的歷史追溯和世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相關規定介紹,厘清民事裁定概念的法律涵義,為下文對民事裁定救濟制度的論述做好鋪墊。其后,簡要分析我國民事裁定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如保證國家法律、法規的具體實施、保證訴訟順利進行等等。最后,就我國民事裁定的類型進行了詳盡的介紹,為在后文詳細闡述我國民事裁定救濟制度打下基礎。
第二章是對民事裁定救濟制度的概述,通過對民事裁定救濟制度的概念、特征以及內在機理的闡述,剖析我國民事裁定救濟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法院時常隨意運用判決或裁定、裁判類型適用比較混亂,注重判決的效力、缺乏對裁定效力的應有尊重等等。同時,以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對民事裁定救濟方式的規定為基礎,對民事裁定救濟途徑進行了分類,即復議、上訴審以及再審。
第三章是對我國民事裁定救濟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完善進行了完整論述,本章緊密承接第二章內容,對民事裁定救濟從復議、二審上訴、再審制度三種制度上分別加以剖析。在民事裁定復議制度中,主要論述了民事裁定復議的缺陷以及完善。在民事裁定上訴審程序中,不僅闡述了我國民事裁定二審上訴程序的目的以及法理基礎,還對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以及我國臺灣地區民事裁定二審上訴制度進行了介紹,在對上述立法例有較為全面了解的基礎上,闡述我國民事裁定二審上訴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措施。民事裁定再審制度是程序完善的基礎,其后以我國民事訴訟法對民事裁定再審的規定為線索展開對民事裁定再審問題的研討,討論的焦點集中在于我國民事裁定再審程序中的弊端及其完善。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查閱法。運用文獻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
2.比較分析法。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對有關民事裁定救濟進行比較分析,指出民事裁定救濟對現實社會的意義和局限性。
3.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在民事裁定救濟理論做較為系統、全面研究的基礎上,把民事裁定救濟置于社會背景下,對其理論本身的價值做探討,來確證其民事裁定救濟在現實社會的應用中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意義。
(三)研究的進程
1.20XX年8月——20XX年2月,查閱文獻,收集資料。
2.20XX年3月——20XX年5月,撰寫開題報告,并參加開題。
3.20XX年6月——20XX年12月,完成論文初稿。
4.20XX年1月——20XX年3月,修改論文,完成論文第二稿。
5.20XX年4月——20XX年5月,論文定稿,并參加答辯。
四、前期研究基礎及主要參考文獻
(一)前期研究基礎
本文以民事裁定救濟的目的及意義為切入點,分析了民事裁定救濟的涵義、分類、存在的原因以及效力。機制問題上的缺陷,并針對筆者界定的民事裁判瑕疵完善相應的救濟機制。民事裁定是人民法院執行機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依法采取裁定措施,強制負有裁定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完成一定義務,實現裁定權利人權利的司法活動。執行程序的職權性和強制性決定了債務人必須容忍并服從裁定行為。
(二)主要參考文獻
1.著作類
[1]李浩主編:《強制執行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版。
[2]童兆洪著:《民事執行權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3]黃金龍著:《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實用解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謝懷拭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5]于喜富主編:《民事強制執行制度創新與爭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第1版。
[6]齊樹潔主編:《民事程序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第2版。
[7]肖建國主編:《民事訴訟程序價值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8]鄧輝輝著:《既判力理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9][法]讓文森、塞爾日金沙爾:《法國民事訴訟法要義》,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0]鄧輝輝著:《既判力理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1]梁啟明、鄧曙光譯:《蘇俄民事訴訟法典》,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12]EdwardD.Re&JosephR.Re,Remedies,FoundationPress.[M].At2(5thed.,2000),page78.
2.論文期刊類
[1]石洪彬:《論強制執行救濟》,載霍力民主編《民事強制執行新視野》,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黃偉:《論完善我國的強制執行救濟制度》,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3]黃勝春、韓俊:《民事上訴權的法理透視》,載《江西法學》,1994年第4期。
[4]馬登科:《程序上的執行救濟與實體上的執行救濟》,湖北社會科學2001年第8期。
[5]張衛平:《論民事訴訟法中的異議制度》,載《清華法學》2007年第1期。
[6]李霞:《論執行救濟制度及其重塑》,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l期。
[7]童兆洪、林翔榮:《民事執行救濟制度芻論》,比較法研究2002年03期。
[8]金瑞林.環境侵權與民事救濟~兼論環境立法中存在的問題.中國環境科學[J],1997第3期:38頁.
[9]邱聰智.公害與環境權.載臺灣:法學評論[J],第42卷第1期:58頁.
[10]陳泉生.環境侵害及其救濟.中國社會科學[J],1992年第4期:76頁.
[11]蔡虹,梁遠.也論行政公益訴訟.法學評論[J],2002第3期:103頁.
[12]溫世揚、廖煥國.論物權的民法保護之范式——以物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為中心考察.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4年第1期:28頁.
[13]趙梅生:《關于專利侵權救濟的國際比較分析載學術研究》2004年第11期.3.優秀碩博士畢業論文
[1]劉潤發.論環境侵權及其救濟[D],中南林學院碩士畢業論文.2003年6月,23頁.
[2]錢怡:<論專利侵權救濟中的臨時禁令制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五、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文通過對民事執行、民事執行權以及民事執行救濟的相關理論研究,借鑒國外及我國臺灣地區相關執行救濟制度的經驗,分析我國執行救濟方面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我國民事執行救濟制度的措施。
(二)本文論文擬研究的主要內容
民事裁定救濟制度是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設計之一,是民事訴訟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在民事訴訟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對之進行研究的必要性和有用性。通過分析民事裁定救濟的基本理論,對其的價值、分類、存在原因以及效力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借鑒日本、德國、法國和我國臺灣地區民事裁定救濟制度的成功經驗,從民事裁定基本內涵出發,提出我國現行民事裁定救濟制度的不足,從而以程序性裁定救濟和實體性裁定救濟提出了相對的應對措施,并對其予以完善,是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內容。
六、重點難點、主要觀點及創新之處
本文在研究梳理民事裁定救濟理論的基礎上,對民事裁定其救濟對社會的現實意義等進行整合和進一步的歸納。
1.研究的重點
本文力圖在充分和合理借鑒中外有關對民事裁定救濟問題研究的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對民事裁定救濟思想所包括的內容進行重點闡述,從民事裁定救濟理論的域外考察的分析論述中,對民事裁定救濟在日本、德國、法國以及我國的臺灣的救濟進行了剖析總結,這是本文所研究的重點。
2.研究的難點
我國民事裁定救濟的缺陷不足是本文研究的難點。
3.研究的創新點
通過對民事裁定救濟的解讀,為解決國內外社會現實問題,探尋民事裁定救濟實際應用中的措施。
七、論文寫作提綱
擬論文題目:民事裁定救濟的研究
導論
(一)民事裁定救濟的目的及意義
1.民事裁定救濟的目的
2.民事裁定救濟的意義
(二)我國民事裁定救濟的特征
(三)民事裁定救濟的研究現狀
1.國際上對民事裁定救濟的研究現狀
2.國內對民事裁定救濟的研究現狀
(四)本文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民事裁定救濟的基本理論
(一)民事裁定救濟的內涵與價值
(二)民事裁定救濟的分類
(三)民事裁定救濟的存在原因
(四)民事裁定救濟的效力
第二章民事裁定救濟的域外考察
(一)日本民事裁定救濟
(二)德國民事裁定救濟
(三)法國民事裁定救濟
(四)臺灣民事裁定救濟
第三章我國民事裁定救濟的的缺陷及構建措施
(一)我國民事裁定救濟的的缺陷
1.缺少債務人救濟
2.缺乏案外人執行異議制度
3.民事裁定過程中沒有全面的程序保障
(二)構建我國民事裁定救濟的措施
1.程序性裁定救濟
2.實體性裁定救濟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淺談本科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
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培養本科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有機環節,是大學本科生今后就讀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的前期訓練。開題報告是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畢業論文寫作中舉足輕重。筆者擬就大學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和答辯問題進行探討。
一、開題報告的含義
本科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是大學本科生在完成文獻調研(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文獻綜述的撰寫)后寫成的關于畢業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是開題者對畢業論文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選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本科生作開題報告的時間一般在第七個學期末或者第八個學期初,即基礎課程學習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實施之前。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便于評審者一目了然,把握要點。
二、開題報告的意義
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一般沒有碩博研究生開題報告要求嚴格,在深度和廣度上也小于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本科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主要意義在于使大學生通過畢業論文的開題,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驟、流程和解決科研課題的思路與方法。同時,在本科畢業論文的形成過程中,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是提高畢業論文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開題者可以通過開題報告把對課題的認識和想法加以整理、概括、提煉,并通過開題報告的答辯明晰解決課題的思路,糾正一些可能錯誤的方法,以使具體的研究目標更加明確,解決的方案更加切實可行。
三、開題報告的內容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選題的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選題研究內容、選題研究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和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調研計劃及主要參考文獻。由于開題報告主要體現論文的構思和寫作的大致思路,因而篇幅不必過長,一般以2000字左右為宜,但要側重把計劃研究課題的題目、研究的大致思路、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等說清楚。
1.選題目的和意義
選題目的和意義就是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這個課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其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有關歷史背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現實應用中存在這個問題,有研究的必要性。要寫得具體、精煉,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2.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這一部分內容的寫法與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大致相同,但更加精煉。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總結三部分。
3.選題研究內容
基本內容一般包括研究的對象和問題,主要介紹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基本基礎理論以及研究內容的確定。重點寫研究過程中的主要理論、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包括對解決問題的一些假想或構思,可以問句的形式進行陳述。
4.選題研究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和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的技術路線”主要涉及研究中需要的一些基礎理論,包括收集的文獻中的一些論點或論據;“研究方法”一般指歸納、分析、證明、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樣做”;“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論文主要解決的問題,是開題者對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構思。
5.調研計劃及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一般應以文獻綜述部分所引用的第一手資料為主,以創新性強、可信度高、科學性強的核心期刊文獻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獻,這些文獻相對來說容易反映選題的研究最新進展和爭論焦點。參考文獻格式的寫法可參照一般正式發表的學術期刊上的格式來寫。
調研計劃中,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切實可行,操作性強。因為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周期偏短,在這一部分一般不提倡難度較大的調研方案。相反,一些電子文獻的查找、簡單的實驗或就某個問題的問卷調查,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開題報告的答辯
關于開題報告的答辯,研究生的答辯時間一般是一個小時。由于每個教師指導的本科生較多,同時其要求沒有研究生的標準高,因此本科生畢業論文開題答辯的時間較短,一般是陳述10分鐘,然后評委提問和學生回答問題約10—20分鐘。因此,文獻綜述部分宜精煉,不能為求全面而掩蓋了綜述的重點;同時,應該把報告陳述的重點放在擬研究的內容或關鍵問題上,并在陳述時對擬研究的內容進行必要的闡述,盡量解釋內容的含義,以及自己對此的觀點或打算著手解決的構思,使人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創新性。另外,在評委提問過程中,要注意傾聽,認真思考,對不能回答的問題最好明確表示不懂,不能糊弄評委。要認識答辯的目的,答辯不是為了蒙混過關,而是通過答辯,從評委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中明白研究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使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受到啟發。
五、開題報告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般來講,學生在寫開題報告時,往往只是知道開題報告要填寫的表格及需要填寫的內容,但難有一個可以參考的范例。所以,在寫作中仍然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
1.文獻綜述部分力求精練
簡要介紹選題所涉及的主要概念、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主要存在的問題,切忌長篇大論。關于這一部分的寫作,很多同學常常是將文獻綜述的內容直接粘貼到開題報告中來,沖淡了開題報告的主題。正如前面所述,開題報告的重點應放在陳述擬研究的內容上而不是陳述文獻綜述。因此,這一部分的寫作其實是單獨文獻綜述的“綜述”,即濃縮或提煉。另外,學生在寫作中,要注意一些敘述的術語表達。例如,許多學生往往在開題報告中作如下的敘述:“本文主要對……問題進行了……研究”。須知,開題報告是在畢業論文形成之前就要寫的,而文章還沒有形成,因此建議改成“本選題主要對……問題進行……研究”。
2.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部分,在寫作中要簡短醒目,敘述清楚
很多學生在寫作此部分時,常常敘述得很多,而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也成了其研究的關鍵問題。有同學在寫作時,把一些概念的定義也作為研究關鍵問題,給人一個無論什么問題都是關鍵問題的感覺。關鍵問題一般應是解決問題的突破點,在這部分要把關鍵問題和選題用到的基礎理論分清楚。
3.關于開題答辯進行中的問題
為了使評委能對開題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在開題時最好能用幻燈片進行演示。在演示時,應重點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必要的時候可以邊展示邊口頭闡述,以便評委能對方案的可行性有一個較好的把握。
4.關于開題答辯之后的問題
這一部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學生只重視開題答辯之前和進行過程中的準備工作,而對開題答辯之后的工作則極不重視,把開題報告當成了一種“期末考試”,答辯完畢后就不再考慮開題報告的問題了。實際上,開題答辯是對選題是否恰當、研究能否如期進行的一個初步檢測,在答辯過程中,答辯評委往往會提許多不曾想到的問題,糾正一些可能錯誤的認識,幫助同學們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答辯完畢后,應該根據答辯情況,再次修改開題報告,有時甚至可能要重新選題,并且將答辯時的一些思想貫徹到今后畢業論文的寫作中去。
篇9
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改的,當然可以再修改了。修改是一種提高,水平再高的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很多學校、大學老師也是希望學生能認真的多多修改幾遍。
擴展資料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
開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后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采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準這一選題。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中國青年報》報道: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02級研究生所做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獲一次性通過,而78位碩士研究生,10人沒獲通過,僅有19人獲一次性通過。這在復旦大學乃至于全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上“都很少見”。但據筆者了解,倘若以嚴肅的眼光審視目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論文開題報告工作,可以說,管理部門、導師、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視“論文開題報告為形式”。除思想上重視不足外,對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體會,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法和技巧做一探討。
1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一般要求滿足以下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②先進性:碩士畢業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畢業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畢業論文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信息積累”與“發現問題”均是研究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并不能替代研究生,這就是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2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2.1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2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后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②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于局限。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于局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并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2.3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
③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⑤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并采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⑥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