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學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4-01-24 18:06: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小學教育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農村小學 思想品德教育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043-02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宗旨在于通過系統、專業的知識教學幫助小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從而為他們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其學習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對于學生來講足可見一斑。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桎梏以及影響,相當一部分農村小學生對《思想品德與社會》這一科目的學習持敷衍了事的態度,總認為:“思想品德課僅僅只是一門副科,并不是主要的學習科目,因此,沒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學習與了解。”在這種錯誤理念的指導下,農村小學生普遍缺乏對于這一課程的濃厚學習興趣以及強烈的求知欲望。試想,如此狀態之下,又怎么能保證學習效率及質量呢?農村小學思想品德課程陷入了一個較為尷尬的教學處境。
一、農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1.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是促進農村小學生正確的人生理想樹立的重要階段
小學生是初步建立人生理想的最適年齡,在這個年齡階段,他們無法光靠自己來制定人生理想,需要教師的一步一步引導,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生樹立正確人生理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有一部分在提供小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部分內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就培養學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德育的發展。教師要將課堂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到真實的生活中去觀察、感受和思考,幫助他們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并引導他們創造美好的現實生活。因此,我在課堂上把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作為教育的重要資源,讓學生成為自己生活的實踐者、觀察者和反思者,在體驗中明白道理,獲得對他人、對社會、對世界的真實感受,進而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
2.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能夠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集體凝聚力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能夠加強學生的凝聚力就是指通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共同價值觀,從而使學生團體的凝聚力得以增強,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擺脫農村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心里的陰影,受到年齡及環境因素的制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父母的行為表示不理解,更有甚者產生了厭惡、憎恨父母的錯誤想法。針對這一情況,我在教學一開始我就讓幾位學生親自閱讀了他們外出的父母寫給他們的信件,之后又鼓勵學生發表自己讀完父母信件之后的感受與想法。如此一來,不但有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及學習思維,而且結合農村留守學生的特有心理特點,又促使他們深刻感悟與領略到了父母對自己深沉的愛,而這顯然正好是本節內容的思想主旨之所在,從而為學生實現對于這節內容的更好認識、理解與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農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
1.針對農村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要盡可能運用好這些自然資源,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通過開展走出校門、走進家鄉的活動,讓孩子們對自己從小就熟悉的家鄉有了新的認識。黃黃的油菜花,沉甸甸的麥穗,彎彎的河水,都蘊含著情愫!有那么多令他們心動的地方。如果能夠正確的引導可以增強孩子們對家鄉的情感和責任感。
2.既然農村兒童較早參與了家庭的生活生產勞動,那么,這就理應成為我們開展品德教育的良好資源。但農村家庭的家長,一般文化程度比較低,或者是外出打工者居多,這又是不利的一面。要開發這種資源,就必須在取得農村學生家長的配合上下功夫。利用假期對農村學生家長進行必要的、淺顯易懂的兒童健康心理、兒童教育理論知識的培訓,以取得他們實施農村小學品德教育上的支持。這樣,許多把品德融入生活的教育活動,就能得以順利開展,就能教出有血有肉、生動活潑的農村品德課來。
3.作為一名農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去調查了解自己從教地方開展活動的內容,結合新課程要求,篩選出能為教學所用的“精華”部分,確定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活動內容。這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去接受良好傳統文化的影響,使他們正確認識養育自己的這個社會環境,養成良好的中華美德,為長大后邁向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實踐證明,教學內容越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越感興趣,道德觀念越易被學生認同、接受。要做到不脫離課標,又不拘泥于教材。
三、對農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建議
1.農村小學要高度重視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小學思想品德工作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小學應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教育觀念,增強教師對思想品德工作的認識,形成共同關注孩子成長、共同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進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開展的良好氛圍。在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同時,強化學校的校風、校訓和辦學理念,提煉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響亮的文化口號,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對師生起到較強的激勵作用,激發師生團結奮發的熱情。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應多采用正面教材,用正面的好人好事感染學生。對于做得好的學生多給予表揚和贊同,讓他們從內心產生自豪感,也成為眾多學生效仿的對象。學校或班級要加強文化活動的開展,培養同學們的歸屬感、榮譽感,增強集體意識,例如,舉辦一些體育活動、益智類活動等。比賽可以使學生更容易主動去結交朋友,主動與他人交流,互幫互助,增進友誼。
2.要創新農村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式
篇2
1 舟山市鄉村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背景、國家政策、相關理論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和作為外國語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法,說明英語正在愈來愈被看成一種國際交往的工具,它不再為一國或一個民族所專有,而是一種中性的信息媒介。”[1]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與全球各國交往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必然趨勢。2013年國務院批復了《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舟山群島新區未來要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先導區、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要建成我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現代海洋產業基地、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范區和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面向環太平洋經濟圈的橋頭堡。[2]就舟山而言,小學英語教學對提高整個新區人民的素質、東部海洋的發展、國力的競爭有著重要的作用。
2001年,國家頒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W習英語的起始年級從初中一年級提前至小學三年級,并逐漸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3]這些文件的頒布,為舟山市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切實的支持和依據。
在教育公平理論中,教育公平的內涵之一為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離不開教育的公平正義,而教育公平是社會的基礎性公平。
在教育心理學理論中,基于語言心理學家萊尼伯格提出的臨界假說理論,兒童語言習得的最優年齡為6~8歲,在這一時期,由于母語的影響還不是很深刻,使得兒童的語言學習習得特性的可塑性最大。[5]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一個人做出某一行為的直接推動力來源于動機。動機分為內驅力和誘因兩個因素。
在語言學習理論中,語言習得具有關鍵期,發生于1至6歲間。一旦錯過9至13歲這個時期,第一語言就難以習得。在中國沒有英語使用的大環境,可見中國兒童幾乎沒有自然習得的環境,因此學校啟蒙教學是必要的正式接觸學習英語的渠道。
2 舟山市鄉村小學三年級英語啟蒙教學的現狀
舟山市鄉村小學學生接觸英語61.1%開始于三年級,58.3%來源于小學。在語言學習理論中,語言習得的關鍵期發生于1至6歲間,在教育心理學理論中,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期在八歲左右,而這段時期超過一半的學生無法接觸英語。因此小學三年級英語啟蒙教學對他們的英語學習至關重要。
舟山市鄉村小學英語老師三年級教學時,54.1%使用多媒體教學;77.8%的學生認為三年級的上課方式生動形象、比較有趣,93.1%的學生對老師的三年級教學感到比較滿意;86.1%的舟山市鄉村小學學生對英語很感興趣;但僅有40.3%的學生在三年級時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只有33.3%的學生有疑問時會主動詢問老師直至理解;52.8%的學生不主動講英語、害怕在講英語中犯錯誤;38.9%的學生認為單詞記憶是最大難點,19.4%的學生認為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是最大難點;在課后,43.1%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在半小時至一個小時之間,33.3%的學生為半個小時;只有20.8%的學生經常通過讀英語課外書、看英語視頻來提高英語能力;84.7%的學生認為上英語補習班很有必要,卻有38.9%的學生不喜歡上補習班。
30.6%的學生認為,三年級時家長并不是很關心他們的英語學習;只有50%的學生認為,家長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開放題中,有學生反映他們在英語啟蒙學習中還有上課聽不懂、不會翻譯、英語課時間短、課堂紀律差、老師語速快、對話少、發音念不準聽不懂、詞句記憶難、對話少等問題。他們建議英語啟蒙教學應更扎實、更輕松、更有趣,方式更生動多樣。
3 舟山市鄉村小學三年級英語啟蒙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不高,發音、翻譯等不準確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困擾;教師缺乏教學理論知識,部分教師有體罰傾向,沒有做到循循善誘、有教無類;教師經驗不足,教學形式單一,課時偏少。仍有相當一部分鄉村小學缺乏教學輔助設施以及使用的意識。但有些老師高頻率使用多媒體僅僅用來放映文字,仍是換湯不換藥,沒有提高課堂活躍度,反而加快了上課速度,使學生無法負擔大容量信息。課時安排相較于語文、數學仍無法企及,且在課下較少開展英語學習活動。
教學內容缺乏靈活性、創新性。教學內容仍采用填鴨式教學,讓學生死記硬背詞句。教師不能順應學生的興趣改編教材,對話較少,學生無法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容易走神。
學生學習動機、心理素質有待加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動機還停留在好奇上,比較容易流失。農村小學學生普遍心理素質不強,害怕錯誤失敗。
學生學習方法不當、習慣不良。學生仍寄希望于通過記憶來學習,而忽略了自我探索的過程。學生普遍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過于依賴補習班的不良習慣。
家長沒有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鄉村學生家長大多忙于工作,沒有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對學生的英語啟蒙學習關心不夠,也沒有能力提供英語學習氛圍。
4 關于解決舟山市鄉村小學三年級英語啟蒙教學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4.1建設師資隊伍
4.1.1高度重視舟山市鄉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培養
可以通過開設假期培訓班來及時查漏補缺、夯實專業知識,通過函授課程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及技能,通過聽專家講座、開展學校間聯合教研活動以交換前沿信息、實用經驗。
4.1.2恢復和重新設置小學教育本科專業
舟山“千島之城”的地理特點和環境決定了舟山偏遠地區小學教育的“學校散”、“班額小”、“條件差”、“交通差”等特點,受這些特點影響,市內外優秀師范生一般較少愿意到海島艱苦地區任教。[6]浙江海洋大學是舟山市內唯一具有培養大量小學教育??資能力的高校。2016年,浙江海洋大學重新設置了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并繼續設置英語師范本科專業。因此,筆者建議浙江海洋大學應繼續承擔起此重任。
4.2改善教學設施
在教育公平理論中,教育公平的內涵之一為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而舟山市城鄉差距不容小覷。經過走訪發現,例如主要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舟山市定海藍天學校,仍存在嚴重缺乏多媒體等教學設施的現象。筆者認為,加大各級財政投入,保證相對充裕的教育經費是解決鄉村小學教學問題的根本落腳點。
4.3強化學生學習動機
4.3.1重點激發內部動機,開發內驅力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首先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新穎的教學方法和多樣的教學手段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行有意識的培養,然后根據每個學生需求的不同以及英語水平的差異,因勢利導地增強其英語學習內部動機。[7]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是人們行動中關鍵的動力因素。[8]教師可通過安排中等強度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認為自己有能力學好英語以增強內驅力。
4.3.2充分利用外部動機,增強誘因
教師應及時、恰當地激勵表現積極或良好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師可通過鼓勵性的話語針對性地建立每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期望,使其轉化為學生的外在學習動力。教師應引導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積極歸因,切勿體罰或給學生造成心理負擔,應使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自身的努力,從而提高學習動機。
4.3.3行政部門的參與及管理
各級行政部門制約著外語教育具體政策的制定、師資的配置、教育經費的調撥、總學時數、起始年級、班級規模等。因此,筆者希望,有關部門領導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及時調整政策。
4.3.4家長及外界的重視及支持
從教育心理學理論可知,兒童的母語定勢干擾少。因此,學生需要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筆者建議家長時常關心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告訴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激勵孩子的進取心,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正規英語補習班課程的合理開設,也不失為一種滿足學生對英語接觸需求的渠道。而社會上公共標志物、廣告等的正確英語標注,也應為提供英語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篇3
1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1.1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
根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小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中,只有10%左右的農村小學配置了齊全的教學設備,如班級級別都配置了多媒體教室,學校級別有微機室等,但是絕大多數農村小學學校并沒有這些設備,甚至很多學校仍然在使用投影儀、收錄機等電化教學器材,可以看出農村小學教育與現代化教育脫軌現象嚴重。此外,從農村小學的圖書館設計以及其他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很少有農村小學建立專門的圖書館,大部分學校的圖書館都是簡單的書籍堆積場所,且書籍數量有限,書籍更新速度遠遠落后于時展,甚至有些書籍因為缺乏妥善的管理出現了嚴重損壞的問題,難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1]。對于農村小學的音樂、美術以及體育等器材而言,農村小學教育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和建設也較為不足。大部分農村小學沒有設置專門的音樂教室,美術教學中由于多媒體設備的不夠完善也只能以簡單的彩色粉筆來進行替代,體育課只是簡單的籃球課、跑操、自由活動等,沒有配備多項目的體育場所。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上的不足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外在環境和條件,限制了農村小學教育的長遠發展。
1.2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完善
教師隊伍建設不足是我國農村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問題,也是影響農村小學教育質量的重要原因。由于農村經濟條件的限制,不少青年教師不愿意到鄉村來從事基礎教育。鑒于此我國政府采取了多種優惠政策,但是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的教師隊伍建設仍然不夠完善。當前農村小學的教師主要為年齡較大的、資歷較深的教師,以及部分青年代課教師。青年教師數量較少,且流動性較大,這是影響農村小學教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就教師的綜合素質來看,由于學校大部分為年齡較大的教師,而老教師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較大,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傳統教學方法,即采用黑板、粉筆以及口頭表達等形式的教學方法。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依托進行教學,這種新思路與教師的長期習慣相違背,因此在教學中容易出現兩種情況[2]。一種是積極接受教育培訓,但是培訓的效果較差,尤其在多媒體的使用上掌握不足,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上遇到了較多的難題;二是干脆仍采用過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形式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從而影響了教育教學的質量。而青年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教育知識和技能,也能夠靈活使用現代教學器材,但是由于農村教學環境較為艱苦,許多青年教師不愿意來到農村進行教學,而有條件或者教學能力較好的青年教師則會被調往其他更好的學校,使得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不斷下降。
1.3家長的教育思想有待提高
農村小學教育中出現的重要問題之一還在于: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成長關注程度不高,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輔助力量,其在農村小學教育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當前我國農村小學家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家長經常以自己工作忙為理由,對學生的學習漠不關心。甚至不少家長認為讀書沒有什么意義,讀書的消費過多,家里負擔不起,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較低,這也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2農村小學教育的對策探析
2.1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從目前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對農村小學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不斷加大,并且做了許多投入和改善農村小學教育環境建設的工作,但是與城市小學教育相比,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較多的不足。政府的投入畢竟是有限的,而農村當地的經濟發展才是推動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很顯然,目前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因此,要推動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就需要政府加強對農村經濟的扶持,以農村經濟的發展來帶動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
2.2完善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農村小學教育中,無論是音體美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圖書館和現代化教學設備建設都存在較多不足,而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對于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因此,新時期要改變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要求能夠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小學教育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3]。加大對農村小學教育的投入要求政府能夠根據農村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針對農村小學學校在基礎設施上出現的不足進行改造和充實,確保農村小學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得到完善,并且能夠加強對農村小學資金的有效管理,以便充分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資金的利用率,將資金投入使用在應該投放的地方。國家可以建立健全聯動機制的資金管理體系,從學校到政府進行分層資金管理。
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當前農村小學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求政府以及學校能夠加強對農村小學教育問題的重視,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并保留更多高素質的教育人才。例如,學校內部可以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在寒假或者暑假為學校的教師提供有關專業教學能力、師德教育以及計算機操作能力等的培訓,幫助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促進教師在專業上的更好發展。此外,教育部門以及學校可以適當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為農村小學教師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以此來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師投入農村小學教育工作。最后,政府還可以通過多種激勵政策,如“三支一扶”政府、“教師招聘考試”等來吸引更多的青年優秀教師,調整農村小學的師資結構,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的更好發展。
2.4做好家長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對于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轉變農村學生家長對教育教學的觀念,學校教師需要主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和溝通,讓家長了解到教育對于孩子未來成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要時可為家長宣傳國家教育部門的有關政策,解除家長對于收費高的后顧之憂。此外,當地政府也可以加強對新型家庭教育觀念的宣傳和指導,轉變學生家長的錯誤教育觀念,促進農村學生的教育發展。為了能夠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學校以及政府還可以組織家庭教育培訓,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共同推動農村小學教育。
結束語
當前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師資力量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等,對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十分不利。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求學校和政府能夠加大投入、實施更多優惠政策,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來推動教育,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婕.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考察和思考——以河南省新鄉市為例[J].現代交際,2014,06:161-162.
篇4
一、中小學音樂課程的重要性
(一)中小學音樂課程的內涵
起初通過教育學習音樂,最終達到通過音樂教育人的目的。通過教育學習音樂,是讓學生去感受、表現、創造音樂,體驗到音樂的美,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有責任讓音樂文化在他們身上傳承下去;通過音樂教育人,是開設音樂課程的最終目的,通過學習音樂,培養出更能適應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人。
通過了解音樂課程的內涵,我們看出音樂課程的價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
1.傳承文化
音樂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成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音樂誕生之日開始,人類社會就自動形成或者是主動創造出音樂文化的傳承機制。先前是沒有正規的學校音樂教育的,這種傳承主要是靠音樂職業人師徒之間的傳宗接代。隨著正規的學校音樂教育出現之后,雖然還依然存在社會音樂環境、家庭音樂教育等多種傳承途徑,但不得不承認,學校的正規音樂教育和所開設的音樂課程已經成為了傳承音樂文化的主要途徑。
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可以了解到祖國的音樂文化,借助著華夏民族音樂產生的強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感受世界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拓寬審美視野,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由此看來,學校音樂課程所具有的音樂文化傳承價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無可比擬的,這種傳承方式遠遠超過了音樂文化本身。
2.發展個體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發展個體,音樂教育也是如此。通過讓學生學習音樂課程,培養他們適應社會、張揚個性、創新的能力,最終能夠全面和諧地發展。音樂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個體,音樂文化價值的體現也離不開個體,所以個體價值的體現是其他一切價值體現的根本前提。
(三)音樂課程的價值在個體體現出來大體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
1.豐富生活方式,提高審美修養
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了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有這樣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條:要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通過這句話我們感受到了這次課程改革“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學校所開設的音樂課程在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可以這樣說,音樂課程最直接的價值莫過于提高個體的審美能力,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愉悅身心,提高生活質量。
從人類誕生之時起,音樂無時無刻不在身邊,是音樂裝點了人類的生活,是個體真正體現了自身的本質。
我們需要音樂,因為它喚醒了人心靈最深處最隱秘的東西,本來沉睡著的情緒、欲望和愿望都瞬間活躍起來,讓我們體驗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悅。
具體到中小學音樂教育課程,從學校教育的現實來看,目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生活比較單調,導致這樣后果的直接或間接的原因就是學生的學習任務過重,因此要“減負”。音樂教育必須在這場“減負”戰爭中能夠有所作為。
2.開發潛能,培養創造性
①在開發個體潛能方面,我們尤其要著重提到音樂對于特殊群體(如智障、殘疾人)的意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音樂給予他們全新的生命。
武漢的舟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特殊“指揮家”了,在他身上充分證明了音樂節奏智能的開發。正是音樂,開啟了舟舟的音樂潛能,使他不僅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還有著獨特的社會貢獻。
假如沒有音樂開發他們這類人的潛能,他的命運又會怎樣呢?我們不難想象。
②音樂課程的價值也體現在培養人的創造性方面。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源泉。音樂的創造性體現在它本身以及創作、表演、欣賞活動中。
音樂因其有著強烈且清晰的個性而充滿魅力。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沖動,讓他們在這樣一個輕松的氛圍里快樂地學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盡顯自己的個性和才華,任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3.完善教育
對于學校教育而言,音樂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它對學習其他課程的激勵和被借鑒作用。
在中小學教育中,過分偏重科學教育,忽視或輕視音樂教育是不對的。音樂教育應該加強,但犧牲科學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只偏重科學教育不行,只注重藝術教育也不行。英國著名博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說過,“最好的中小學教育應該是那種能使學生受到最好的科學教育和最好的藝術教育的教育,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使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山區音樂教育的現狀
(一)我國山區普遍音樂教育情況
1.受重視程度不高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普遍對音樂課擺出一副輕視的態度,音樂課程在學校的教育體制里顯得可有可無。
很多學校表面上倡導實施素質教育,事實上仍實施著應試教育的管理體制,把追求升學率作為唯一目標,把考試排名當作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師工作業績的評價標準。音樂、美術等不列為是考試科目,因此有的學校安排的一兩節所謂的音樂課就會被其他課程占有。
山區縣中小學校的老師、家長對音樂教學、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使得音樂教師也隨之成為不受重視的對象。
2.音樂師資缺失嚴重
山區縣中小學音樂專職教師的配備一直是很難解決的老問題。現在,除個別重點學校有配備專職的音樂教師外,有90﹪以上的學校還缺失專職的音樂教師。有的專職教師因為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轉行,有的即使沒轉行,因為受到年齡、經驗、環境、文化背景等的影響,在教育觀念上和城市的老師有所差距。
很多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到鄉村教學,認為沒有什么發展前途,很多農村人由于對音樂的認識不夠,也根本不讓自己的子女向音樂的方向發展。種種因素,使得農村的師資嚴重緊缺,更不用說配備專職的音樂教師了。
3.音樂教學設施不足
教學設施是一所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學設施的配置可以幫助學校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隨著“普九”工作的展開和深入,全社會正打理捐資助學,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是發生了變化,但對于音樂的教育工作經費還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學校即使購置了部分樂器,但常年的閑置,破損的樂器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導致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4.教材的不合理配置
音樂的學習很系統化,必須采取遞進式。結合現有的農村音樂教育狀況,很難落實每冊教材的學習任務,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費勁。這樣的情況下,有的學校即使訂了教材也是閑置一邊,自己制定學習任務,還有的學校干脆不訂教材。現有的教材有簡譜和五線譜兩種,山區縣中小學采用的是簡譜教學,在課堂上教師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基本的樂理知識,學生也無法欣賞各個不同的音樂作品。
上述幾種情況直接導致學生學習音樂時,沒有感受到這門課程的系統性和豐富多樣性,影響了整個音樂教學。
三、關于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設想
面對在山區縣中小學音樂教育不夠重視、教育師資緊缺、設備配置落后、課本不合理等諸多問題,我們必須針對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積極辦法,盡量改變當地中小學現在的相對落后狀態。
(一)強化對音樂教育的認識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對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良好的審美、創造能力,從而健康地發展,把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首先,當地的教育部門要給予大力的支持,為各個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其次,各級領導以及各校長應該盡量帶頭加強自身對音樂的學習和認識,俗話說“真正的課程改革必定是觀念和體制的同步改革,人們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缺乏一個先進的理念”,利用領導強有力的號召力,在學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質教育狂潮。
(二)加強建設師資隊伍
師資是教育的根本,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直接影響到該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那音樂教育師資必定是很好地實施音樂教學的重要保證。
在很好的認識到音樂的價值之后,家長對孩子的培養也就不要專門避開藝術,根據孩子的興趣給予很好的支持與引導,從根本上解決了音樂從事者的稀缺。其次,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給予支持,鼓勵畢業生回到鄉村發展,改變現有的較為片面的就業觀念。再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師資源。在前面提到的問題中,比如教師轉行、素質較低和技能較差,我們完全可以抽少部分經費,利用假期時間為教師們開設培訓班,系統地學習,提高現有的專業水平。各個學校的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也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探討關于音樂教學的經驗方法。當然還有很多可以采取的辦法,比如廣泛招聘,這樣也可以給農村輸送大量的音樂專業的人才。
(三)改進音樂教材
篇5
關鍵詞:小學教育管理;變革;對策;互聯網+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傳播技術是服務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第三次信息化的浪潮,浩浩蕩蕩、勢不可擋。新時代小學教育管理,也必須主動適應信息化等新技術變革的歷史潮流。當前,應對新技術的挑戰,小學教育管理主要面臨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面對這種現狀,我們必須要有行之有效的對策。
一、由被動應對轉為主動出擊
受一些觀念的束縛以及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小學教育管理無論是校長層面、還是教師等層面,普遍存在被動適應信息傳播技術發展的現象。從目前的情況看,這種被動應對的態勢,主要表現在大家習以為然的一種說法,那就是“互聯網+教育”。我們必須要提出一種新的提法:“教育+互聯網”。“互聯網+教育”,是把教育放在從屬的地位,教育成為信息傳播技術的附庸,最終必將泯滅了教育本身。反之,“教育+互聯網”,這不僅是一個提法問題,其本質是一種凸顯教育主體地位的本位回歸。互聯網是服務于教育的;教育本身決定著該讓信息傳播技術做什么,而不是被它牽著鼻子走。因此,“教育+互聯網”,才是我們應該提倡的那種說法。這樣,對于信息傳播技術,我們在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積極應對、主動出擊,就始終牢牢把握教育的主動權。從理想的角度,“教育+互聯網”在小學教育管理中要這樣付諸實施。小學校長應當是學校首席信息官(CIO)。小學要有專門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團隊,通常由校長來領銜、小學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參與。小學也要形成相應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要逐步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小學建設,讓“互聯網+”等新技術服務于小學教育、教學、教研、管理等各個領域。任何固步自封、消極應對的做法,終將為時代所不容。如今,小學校長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主動占領“教育+互聯網”這個制高點。就實踐而言,充分利用信息傳播技術服務教育事業,在國家層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從2011年起國家精品課程發展到現在的MOOC(慕課)、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其中,教育部自2014年開始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并且建立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強調以學習空間為核心的資源推送”[1],這是一個“教育+互聯網”的成功做法,值得中小學教育管理者的重視與效法。MOOC、一師一優課給我們的啟發是多方面。見賢思齊,應該是目前最好的策略。其實,從操作層面來說,MOOC、一師一優課總是一個團隊在運作,而不是一個教師本身的單兵作戰。如果大家總覺得MOOC等遙不可及,或者總是心存顧慮,那還不如實實在在地去實踐一下。一個MOOC或者網絡課程做下來,大家最終會感受到其實這也不是十分為難的事情。
二、由能力不足轉為能力提升
按照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小學教育管理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面,主要分為以下三個層面: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2]。信息化領導力是小學校長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傳統社會,如果把一所小學當成一艘船,那么小學校長就是站在船只高處瞭望并指揮其遠航的人。校長要有清晰的愿景,告訴別人小學發展的目標與前進的方向。這樣的校長,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校長了。但是,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除此以外,信息化領導力成為一名小學校長的核心能力。“教育+互聯網”,對于一名小學校長最大的挑戰,就是你如何帶領你的學校在信息化的大海順利遠航。小學校長自己要成為信息傳播技術的專家,對于利用互聯網助力小學教育有著清晰的認識,并且能夠帶領自己的學校在社會信息化的過程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如果一名小學校長還是局限在傳統社會的坐標點,始終不能或者不敢跨越信息革命的雷池,那么他終將被時代的大潮所淘汰。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小學教師的核心素養之一。傳統的文盲,就是不識字,或者沒有相應的讀寫能力。在信息化社會,文盲的涵義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在今天的信息化社會,不會使用計算機、沒有能力進行信息化教學,這樣的小學教師,也許就是一種新的“文盲”———計算機文盲或者信息化教學文盲。信息化教學,就是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傳播技術融入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這不是簡單的做個PPT或者會用幾何畫板就可以了。信息革命的深遠影響,我們不論怎么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新的技術層出不窮,小學教育教學充分利用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空間是無限的。但是,如果我們不去及時跟進這個時代,自己不去嘗試MOOC、在線開放課程等,我們就不會明白什么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什么是網絡空間的無時不在無遠弗屆。信息化教學能力就是小學教師遨游信息時代的引擎。我們只有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才能勝任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信息化指導能力是小學培訓團隊的必備能力之一。小學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高層決策者,而教師是教育教學一線的工作者。他們兩者之間,還需要一座橋梁,那就是信息化培訓團隊。作為專業團隊,其信息化指導能力將決定學校整體的信息化水平。計算機科學作為一個專業與學術領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通曉其中所有的深奧知識。小學信息化培訓團隊,就是承擔這個專業職能的團隊。這個團隊,通常應由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人員構成,他們負責學校信息化、智慧校園的具體工作,管理著自己學校從硬件到軟件的基本事項,維護著小學校園網的安全與穩定。他們還是小學校長和教師們的得力助手,負責解決學校在信息化規劃與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指導自己學校的其他教職員工順利地在信息化教學的坦途大步向前。小學校長、小學教師、培訓團隊,三者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方面,必須各司其職、形成合力。以MOOC為例,小學校長要明確全校MOOC課程的信息化建設規劃與總統目標,然后調動全校資源共同攻關。小學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與內容,具體承擔起1-2門MOOC課程的建設任務,其關鍵點是要根據網絡課程的特性來適當調整傳統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培訓團隊要根據學校規劃與每一個教師、每一門MOOC課程的具體情況,既要有宏觀的信息化培訓指導,還要能夠一一解決其間的種種問題。這樣,通過團隊的集體努力,小學教育管理面臨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篇6
以“城區幼兒園在規范中發展、農村幼兒園在發展中規范”為方針,以提高幼兒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園效益為中心,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干和示范,以社會力量辦園為主體,促進我縣幼兒教育事業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任務
1、加快公辦幼兒園的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公辦幼兒園的示范作用。
2、依法行政,規范民辦幼兒園的辦學行為,及時有效整改不合格幼兒園和取締非法幼兒園。
3、穩步提高幼兒入園率。三歲學齡前幼兒入園率在60%以上,學前一年教育普及率達80%以上。
4、努力辦好家長函授學校。
5、積極推進民辦幼兒園的建設與發展。
6、大力發展農村學前一年教育。
三、措施
(一)加快促進公、民辦幼兒園的建設與發展。
1、學習宣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和《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精神,大力宣傳幼兒教育工作的意義,大力營造有利于幼兒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開學初,各幼兒園要利用宣傳條幅、黑板報進行一次幼兒教育宣傳。
2、每周安排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不斷創新幼兒園教科研工作,改變教學方式,創設符合幼兒特點的豐富多彩的一系列室內外游戲活動,提高保教質量。11月舉行親子游戲運動會。
3、豐富家長學校活動形式,提高家長育兒水平,讓家長(本文:范文大全)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今年9月各鄉鎮中心小學、公辦幼兒園利用宣傳欄出一期關于學前教育的專題,宣傳早期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改變家長教育觀念,重視早期幼兒教育;12月邀請省或市教育專家到幼兒園進行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4、優化環境建設,濃厚育人氛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情趣,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要做到讓每一片樹葉傳情,每一面墻壁說話。
5、積極開展公辦幼兒園對民辦幼兒園的結對幫扶活動,水城幼兒園、東門幼兒園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幫助民辦幼兒園提高辦園水平。
(1)10月初水城幼兒園和東門幼兒園組織師生分別到新城中心幼兒園和池江中心幼兒園進行獻愛心活動;
(2)公辦幼兒園每月組織一次骨干老師到結對幼兒園上示范課,并組織評課。
(二)穩步提高幼兒入園率。
1、支持社區、鄉村創辦民辦幼兒園,通過擴大民辦幼兒園的辦學規模,促進幼兒入園率的提升。
2、開展社區宣傳活動。今年12月公辦幼兒園和各鄉鎮中心小學組織幼兒園教師、幼兒入社區,開展成果展示活動,宣傳早期幼兒教育的優越性和重要性。
(三)規范民辦幼兒園的辦學行為,提高辦園水平。
1、切實加強民辦幼兒園的宏觀管理。各鄉鎮中心小學在學期初要將民辦幼兒園的工作安排納入學校學期工作安排中,安排有幼兒教育經驗的專人負責,要科學、規范,做到有考評、有獎懲,切實擔負起本鄉鎮民辦幼兒園的管理責任。各鄉鎮中心小學每月最少安排一次對所管轄的民辦幼兒園內部管理進行檢查和指導,重點是計劃的制定和落實。今年9月各鄉鎮中心小學對轄區民辦幼兒園進行一次全面的登記注冊工作,并在10月初把登記注冊統計表交教育股。
2、落實民辦幼兒園等級評估制度和年檢制度。
(1)9月對達不到三級園標準的幼兒園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并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整改到位,如整改后還達不到要求的,將采取措施予以取締;
(2)10月教文局對上等級幼兒園發證、頒牌,并通過媒體公示;
(3)11月對未經審批的非法幼兒園進行造冊登記,12月在媒體上曝光。
(四)努力辦好家長函授學校。動員廣大家長積極參加家長函授學校,提高家長育兒水平,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促進下一代全面發展中的功能和作用。12月聘請省函授學校專家授課。
(五)大力發展農村學前一年教育。
1、成立幼兒教學教研組,把學前班教學研究納入學校教研范疇。城區、鄉鎮中心小學、村小、初小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學前班幼兒教學研究活動。
2、在學前班幼兒教學管理上應把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區分開,禁止教學內容“小學化”。
篇7
關鍵詞:鄉土教育資源;課程改革;校本課程;農村小學教育
一、引言
目前,對于廣大農村小學而言,課程資源相對匱乏,一是校內課程資源嚴重不足,如師資緊缺、設備陳舊、媒介單一等;二是校外課程資源中的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絡資源幾乎沒有。因此,農村小學的課程改革必須發揮當地特有的鄉土資源優勢。朱慕菊認為:“鄉土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村鎮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鄉土地理、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1]因此,鄉土資源反映的是某個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而鄉土教育資源則是能夠運用于教育教學的鄉土資源。本文就農村小學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及應用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讓鄉土教育回歸自然,更具實踐性,讓教學體現本土化、回歸生活。本文采用了調查法、文獻法等多種研究方法,集中、深入地研究重慶市綦江、萬州、奉節這三個區縣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二、鄉土教育資源的研究現狀
目前農村小學的鄉土教育普遍忽視對“本土化”的資源開發,使得鄉土教育資源與本土文化聯系較弱,農村小學鄉土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在于鄉土教育資源開發力度不強以及由此導致本土文化在教學中運用較少,從而失去了讓學生從鄉土教育資源中獲得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的實際意義。當前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主要從本地自然資源、人文歷史、風情文化等方面來建設鄉土教材,但在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中還處于初始階段,很多方面都還不成熟。國內關于農村小學鄉土教育資源開發和應用的研究起步較晚,與之相關的課題研究也相應較少,其中大多是有關學科課程的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研究,沒有較出色的研究成果,研究模式和操作方法都仍處于落后階段。
三、重慶市三區縣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一)綦江區的特色農村鄉土教育資源
1.資源介紹
綦江區作為“中國農民版畫之鄉”,擁有極其豐富的版畫資源。20世紀80年代,綦江農民版畫在全國聲名鵲起,師承于農民版畫的少兒版畫應運而生。1993年,重慶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和綦江縣教委在重慶、北京先后舉辦了“綦江縣陵園小學兒童畫展”。由此可見,早在20年前,綦江區就已經將版畫作為鄉土教育資源應用于教學中。“在以版畫為媒體的美術課堂上,版畫的刻印趣味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作欲望,學生能在一個積極主動的良好氛圍里,體驗到版畫制作帶來的快樂。”[2]所以,將版畫這一兼具審美情趣和情感表達與寄托功能的元素作為鄉土教育資源運用于教學中,對農民版畫的繼承與創新、少兒版畫的探索與發展以及小學生因家鄉而產生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的意義十分重大。同時,版畫的開發與運用會成為綦江教育領域的一大亮點。
2.開發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創作題材陳舊無特色。1988年前后,綦江少兒版畫產生并先后被引進綦江縣部分重點小學,至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曾取得不少令人矚目的成就。正是因為少兒版畫已經發展到較為輝煌的階段,各種題材都已被廣泛應用,現階段的作品在題材上呈現出大同小異、缺少特色等弊端。陳舊題材的泛濫與新穎題材的缺乏是綦江少兒版畫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2)對版畫內涵的認識逐漸模糊化。如今,在部分少兒版畫中出現了教師設計構思、學生加工制作的現象,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專業技法和色彩搭配,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創造性。在這些作品中傳達出的思想與情感往往不是一個孩子現階段所能表現出來的,技法過于成熟與色彩搭配過于合理違背了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世界的角度和方法。綦江少兒版畫是在農民版畫興盛之時受其熏陶而產生的,在繼承和發展農民版畫的過程中,教師過多地重視少兒版畫的作品質量而不是學生的創作意圖和作品蘊含的情感,顯示出教師對版畫藝術的內涵及學習版畫的目的的曲解。
3.對策和建議
(1)回歸鄉土,培養創造力。一方面,利用綦江區農村地區自然優勢,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細節,并將其應用于少兒版畫的創作中,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教師應鼓勵和支持學生原創,改正“教師設計構思、學生加工制作”的貫有作風,循序漸進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教師可以利用一次課,帶學生到校外通過寫生的方式制作版畫,在沒有木板和刻刀等工具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可得的材料,如廢舊的硬紙板,加上剪刀和漿糊,利用紙板的凹凸進行版畫創作。在鄉村這個充滿泥土氣息的環境下,學生可以創造出更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版畫作品。(2)豐富課堂教學的游戲性,寓教于樂。游戲練習法即讓兒童在輕松愉快、無思想負擔的條件下進行美術活動,使之維持長久有效地學習,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由于兒童的年齡小,心智發育不完善,往往需要反復練習才能掌握一種知識和技能。因此,建議低年級的學生通過涂色游戲初步接觸版畫,即教師畫出輪廓,學生搭配色彩、進行自我創造和涂色;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情境設計,讓學生自己自由組合,通過版畫編造一個小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可以讓學生的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好地發揮。
(二)奉節縣的特色農村鄉土教育資源
1.資源介紹
臍橙是奉節縣最具代表性的農村特色鄉土資源之一。奉節縣位于四川盆地的東部,屬于長江三峽庫區的腹心,其有利的自然條件能培育出最優質的臍橙,而這里氣候適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又為臍橙的生產、運輸、銷售等方面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與其他地區的臍橙相較而言,奉節臍橙不僅色澤紅艷,甜美,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如今奉節縣的農村教育資源較為匱乏,而富有自身特色的臍橙就可以作為奉節縣特有的一種鄉土教育資源,彌補奉節縣農村地區在教育資源上的不足。
2.開發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奉節臍橙作為農村特色鄉土教育資源,存在運用粗淺的問題。優越的自然條件加之日益精進的培植技術使臍橙產量大幅增加,隨著交通以及網絡的發展,臍橙已逐步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但它作為鄉土教育資源,應用力度不足、教學效果不佳是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另外,對于臍橙的應用方式,以往的教學方法,僅局限于圖片的展示和抽象資料的介紹,這些單調乏味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3.對策和建議
奉節農村擁有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教師應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好鄉土教育資源。[3]臍橙作為奉節縣農村特色的鄉土教育資源,具有豐富的教學意義和實踐價值。從臍橙的選苗、種植、采摘、儲存、運輸以及銷售等方面,都可以培養學生在數學、美學、文學、勞動實踐、管理學以及經濟學上的能力。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將臍橙帶入課堂,以臍橙的數量為基礎來教授學生加減乘除的運算法則,這樣的教學方法形象生動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字的興趣,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數學學科本身的枯燥與抽象。在美術課上,教師可以用不同成熟度的橙子教學生辨別不同的色彩。還可以讓學生以橙子為原材料制作一些藝術品。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培養學生的藝術情趣。在語文寫作課上,教師可以用外形美麗,營養豐富的臍橙作為學生的寫作材料,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領略臍橙四季不同的風釆,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勞動課上,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臍橙果園組織采摘團體比賽,即在有限的時間內,比比哪一個小組采摘的臍橙最多。由此,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勤勞勇敢的精神。在科學課上,教師可以教學生學習如何保管臍橙以及定期檢查臍橙的完好度。以此讓學生懂得一些基本的科學管理知識,充分發揮臍橙作為特色鄉土教育資源的作用。在品德與社會課上,教師可根據臍橙的運輸銷售情況,向學生講述品牌營銷、市場定價、經濟利益最大化等多方面經濟知識,擴展學生的社會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讓他們學習用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三)萬州區的特色農村鄉土教育資源
1.資源介紹
(1)特色酒文化資源介紹。20世紀初,詩仙太白集團的創建人鮑念榮先生,遠赴瀘州,重金購買了具有400年歷史的溫永盛酒坊窖泥和母糟,結合唐代沿襲下來的古老釀酒技藝,回到萬州改良傳統大曲酒,重建釀酒作坊。因唐代詩人李白三過萬州,并鐘情于大曲酒,后人為紀念李太白,遂取名詩仙太白酒。而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詩仙太白酒可以使農村小學生領悟到酒在萬州發展進程中厚重的歷史韻味,油然生發出對家鄉的濃濃依戀之情。(2)酒文化鄉土資源介紹。如今詩仙太白酒的傳統釀制技藝進入了重慶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釀造詩仙太白酒所需的歇鳳山泉取自萬州區城西北郊鐵峰山脈背斜的中部,其源頭位于農村地帶,此地擁有豐富的農作物、甘甜的泉水、開闊的土地,其原料如大米、小麥、玉米等都是農村孩子容易接觸和便于深入了解的。其地理位置對教育資源短缺、交通稍顯不便的農村小學而言,是農村小學生進行參觀教學的一個巨大優勢。
2.開發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教育理念,忽視鄉土教育資源對教育的重要性。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對課程資源要求“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境等)進行美術教學”,而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到“各地區、學校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應用”。萬州區許多農村小學在鄉土資源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性上認識不足,教育理念匱乏,一定程度浪費了萬州區優秀的鄉土教育資源。(2)沒有完整的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體系。鄉土教育資源在教學上的利用本就寥寥無幾,更談不上完整詳實的開發利用體系。教育者在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教育目標模糊,通常只制訂一些簡單且沒有深度的教育教學目標,致使豐富的鄉土教育資源閑置浪費,沒有使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3.對策和建議
(1)利用鄉土教育資源,豐富學科教學內容。鄉土資源是學生所熟悉的身邊的資源,且容易被學生接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而特色的鄉土教育資源對豐富和優化小學階段各類學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也發揮著指導作用。以美術和綜合實踐課程為例,詩仙太白酒的包裝對美術教學具有指導意義。以詩仙太白新花瓷為例,藍白相間的底紋浪漫而飄逸,極具中國風特點,恰如其分地展現了李白“雄奇飄逸,極富浪漫主義精神”的詩情酒意。低年級小學生可以臨摹自己喜歡的包裝,體驗包裝上圖案搭配的美感。而高年級的小學生可根據美術課學習過的知識,再加上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對詩仙太白歷史文化的理解,發揮想象力,進行產品的包裝設計。酒的營銷管理對綜合實踐課也具有指導意義。老師可以組織一次模擬買賣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站在銷售者的角度,思考原材料的收購方案,酒的營銷策略,以及企業自身的管理策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分小組進行模擬買賣,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在活動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將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靈活地轉化為實踐操作,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實踐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2)利用鄉土教育資源,彰顯學科教學特色。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設計,要結合學校所在地的具體情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需要,甄別篩選,確保資源的可利用性,突出實效。[4]經多方調研和考察,萬州詩仙太白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很高的鄉土教育資源研究價值,可以讓學生在制酒技藝中領略民族傳統制造工藝的魅力,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弘揚傳統文化優秀品質的重要意義,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增強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3)利用鄉土教育資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學時,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連接點,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4]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釀酒原材料,了解這些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學習釀酒過程。學生以整體協調發展為基礎,自己在家用這些農作物來親自體驗酒的釀造過程并詳細記錄每天的變化,養成勤于動手、善于觀察的習慣,發揮主觀能動性,建構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
四、結語
將鄉土教育資源應用到農村小學教育這一做法是有必要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鄉土教育資源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對于本土文化的了解,讓學生從身邊事物,從生活點滴中學習知識、培養興趣。同時將鄉土教育資源應用到農村小學教育中,因其自身所帶有的實踐性、真實性、通俗性等特點,可將學生從課本中解放、將學生帶入生活,增強學生對事件的真實感。由學生通過身邊的事物學習知識,釋放學生天性,感悟點滴生活。綜上所述,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盡可能地讓學生回歸鄉土、回歸本真,提高教學質量,解決當前農村教學中出現的資源短缺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宋陽.版畫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實施問題[J].美術教育研究,2014(16):122-122.
[3]周志良.挖掘鄉土文化資源開發建設校本課程[J].上海教育科研,2005(5):81-81.
篇8
【關鍵詞】小學體育隊列隊形教學思路
目前我國的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存在著以體育課程為主的教學模式,而隊列隊形在體育教學中的較少涉及而出現邊緣化情況。甚至有人把體育課教學當成學生們放松玩樂時間的教學思想,對體育課教學的重要性認知不夠。
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隊列隊形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通過學習隊列隊形,能夠培養學生們身體保持正確姿勢的良好習慣,有利于展現學生自身奮發上進和陽光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時對增強學生們的空間感受能力、團隊意識和紀律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鑒于隊列隊形的重要性,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教學思路架構,提高小學體育隊列隊形的教學效果。
一、 我國小學體育隊列隊形教學現狀
1.體育隊列隊形教學重要新認知不足
小學體育隊列隊形不是升初中考試的科目。通常家長用升學率來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于此同時在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教學精力主要放在了文化課上,體育課程教學時間非常有限,體育課隊列隊形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并且體育課教學中存在著以體育項目教學為主的教學思想,甚至是體育課成為學生玩樂時間。家庭、學校、教師、同學各方面對體育課隊列隊形教學重要性認知不足,直接影響了體育科隊列隊形教學的成果。
2.體育教學資源分布不均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體育教育條件已經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城鄉小學體育教學資源分布不均【2】。在一些發展比較好的城市中,存在著一群高素質的專業的體育教學師資隊伍,而在地理位置比較偏遠或落后的鄉村地區,專業的體育教師資源匱乏,甚至存在一個老師多個課程教學的情況。
3.體育隊列隊形教學形式化
小學隊列隊形教學內容一般都是按照比較傳統的軍訓式訓練,大多為在原地進行隊列隊形的教學活動。沒有融入科學的教學方式,隊列隊形教學過于枯燥,致使小學生對隊形隊列學習失去興趣。此外,隊形隊列教學只注重了其外在形式,忽略了其能增強學生們的身體體質、培養學生空間體味感受能力和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及遵守紀律等作用和意義。
二、 小學體育隊列隊形的教學思路架構
1.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
時代在發展,體育隊列隊形教學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再適合我國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的轉變教學思想觀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開展教育工作應該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在教育系統中的主體作用【3】。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作為直接的參與者,傳統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嚴師出高徒的教學思想觀念和應試教學只注重了老師在教學中發揮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中的接受者的主體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的教學思想越來越受到我國的重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一個導演和榜樣的作用。教師應該時刻以身作則保持好的姿態和精神面貌以使體育隊列隊形教學取得好的效果。小學教育的本質是對人的教育,體育隊列隊形教學應該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內心的思想以及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幫助學生們發展優點并予以肯定加以培養。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來自于興趣。在體育隊列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點,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們對體育隊列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們樹立起獨立健全的人格。
2.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通常隊列隊形體育教學都是采用和參照軍隊式的訓練方式,在教學中過于單調影響教學效果。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隊列隊形體育教學應該不斷摸索和運動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效果。
在隊列隊形教學中應該對學生們的練習效果做出相應的評價,及時肯定學生們的努力成果,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一般來說,每一個學生都不喜歡單調的無趣的東西,教師在隊列隊形教學中,可以給教學過程增加一個特定情節給課程注入活力【4】。當然一般情節的加入應該和我們的生活場景緊密聯系起來。在我國奧運會開幕式上漢字排版展示的節目就是生活中對隊列隊形的一個應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們進行隊形變形練習。
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對學生們的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德育教育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隊形隊列體育教育對增強學生的身體和培養健康人格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該不及時的改進和調整教學思想架構,發揮對學生們的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慶才.對小學體育隊列隊形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B版,2014,(3):79-79.
[2]許進芳.向左向右向前看--小學體育隊列隊形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J].小學時代:教師,2012,(8):79-80.
篇9
一、中小學音樂課程的重要性
(一)中小學音樂課程的內涵
起初通過教育學習音樂,最終達到通過音樂教育人的目的。通過教育學習音樂,是讓學生去感受、表現、創造音樂,體驗到音樂的美,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有責任讓音樂文化在他們身上傳承下去;通過音樂教育人,是開設音樂課程的最終目的,通過學習音樂,培養出更能適應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人。
通過了解音樂課程的內涵,我們看出音樂課程的價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
1.傳承文化
音樂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成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音樂誕生之日開始,人類社會就自動形成或者是主動創造出音樂文化的傳承機制。先前是沒有正規的學校音樂教育的,這種傳承主要是靠音樂職業人師徒之間的傳宗接代。隨著正規的學校音樂教育出現之后,雖然還依然存在社會音樂環境、家庭音樂教育等多種傳承途徑,但不得不承認,學校的正規音樂教育和所開設的音樂課程已經成為了傳承音樂文化的主要途徑。
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可以了解到祖國的音樂文化,借助著華夏民族音樂產生的強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感受世界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拓寬審美視野,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由此看來,學校音樂課程所具有的音樂文化傳承價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無可比擬的,這種傳承方式遠遠超過了音樂文化本身。
2.發展個體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發展個體,音樂教育也是如此。通過讓學生學習音樂課程,培養他們適應社會、張揚個性、創新的能力,最終能夠全面和諧地發展。音樂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個體,音樂文化價值的體現也離不開個體,所以個體價值的體現是其他一切價值體現的根本前提。
(三)音樂課程的價值在個體體現出來大體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
1.豐富生活方式,提高審美修養
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了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有這樣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條:要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通過這句話我們感受到了這次課程改革“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學校所開設的音樂課程在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可以這樣說,音樂課程最直接的價值莫過于提高個體的審美能力,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愉悅身心,提高生活質量。
從人類誕生之時起,音樂無時無刻不在身邊,是音樂裝點了人類的生活,是個體真正體現了自身的本質。
我們需要音樂,因為它喚醒了人心靈最深處最隱秘的東西,本來沉睡著的情緒、欲望和愿望都瞬間活躍起來,讓我們體驗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悅。
具體到中小學音樂教育課程,從學校教育的現實來看,目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生活比較單調,導致這樣后果的直接或間接的原因就是學生的學習任務過重,因此要“減負”。音樂教育必須在這場“減負”戰爭中能夠有所作為。
2.開發潛能,培養創造性
①在開發個體潛能方面,我們尤其要著重提到音樂對于特殊群體(如智障、殘疾人)的意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音樂給予他們全新的生命。
武漢的舟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特殊“指揮家”了,在他身上充分證明了音樂節奏智能的開發。正是音樂,開啟了舟舟的音樂潛能,使他不僅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還有著獨特的社會貢獻。
假如沒有音樂開發他們這類人的潛能,他的命運又會怎樣呢?我們不難想象。
②音樂課程的價值也體現在培養人的創造性方面。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源泉。音樂的創造性體現在它本身以及創作、表演、欣賞活動中。
音樂因其有著強烈且清晰的個性而充滿魅力。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沖動,讓他們在這樣一個輕松的氛圍里快樂地學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盡顯自己的個性和才華,任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3.完善教育
對于學校教育而言,音樂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它對學習其他課程的激勵和被借鑒作用。
在中小學教育中,過分偏重科學教育,忽視或輕視音樂教育是不對的。音樂教育應該加強,但犧牲科學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只偏重科學教育不行,只注重藝術教育也不行。英國著名博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說過,“最好的中小學教育應該是那種能使學生受到最好的科學教育和最好的藝術教育的教育,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使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山區音樂教育的現狀
(一)我國山區普遍音樂教育情況
1.受重視程度不高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普遍對音樂課擺出一副輕視的態度,音樂課程在學校的教育體制里顯得可有可無。
很多學校表面上倡導實施素質教育,事實上仍實施著應試教育的管理體制,把追求升學率作為唯一目標,把考試排名當作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師工作業績的評價標準。音樂、美術等不列為是考試科目,因此有的學校安排的一兩節所謂的音樂課就會被其他課程占有。
山區縣中小學校的老師、家長對音樂教學、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使得音樂教師也隨之成為不受重視的對象。
2.音樂師資缺失嚴重
山區縣中小學音樂專職教師的配備一直是很難解決的老問題。現在,除個別重點學校有配備專職的音樂教師外,有90﹪以上的學校還缺失專職的音樂教師。有的專職教師因為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轉行,有的即使沒轉行,因為受到年齡、經驗、環境、文化背景等的影響,在教育觀念上和城市的老師有所差距。
很多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到鄉村教學,認為沒有什么發展前途,很多農村人由于對音樂的認識不夠,也根本不讓自己的子女向音樂的方向發展。種種因素,使得農村的師資嚴重緊缺,更不用說配備專職的音樂教師了。
3.音樂教學設施不足
教學設施是一所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學設施的配置可以幫助學校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隨著“普九”工作的展開和深入,全社會正打理捐資助學,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是發生了變化,但對于音樂的教育工作經費還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學校即使購置了部分樂器,但常年的閑置,破損的樂器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導致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4.教材的不合理配置
音樂的學習很系統化,必須采取遞進式。結合現有的農村音樂教育狀況,很難落實每冊教材的學習任務,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費勁。這樣的情況下,有的學校即使訂了教材也是閑置一邊,自己制定學習任務,還有的學校干脆不訂教材。現有的教材有簡譜和五線譜兩種,山區縣中小學采用的是簡譜教學,在課堂上教師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基本的樂理知識,學生也無法欣賞各個不同的音樂作品。
上述幾種情況直接導致學生學習音樂時,沒有感受到這門課程的系統性和豐富多樣性,影響了整個音樂教學。
三、關于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設想
面對在山區縣中小學音樂教育不夠重視、教育師資緊缺、設備配置落后、課本不合理等諸多問題,我們必須針對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積極辦法,盡量改變當地中小學現在的相對落后狀態。
(一)強化對音樂教育的認識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對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良好的審美、創造能力,從而健康地發展,把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首先,當地的教育部門要給予大力的支持,為各個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其次,各級領導以及各校長應該盡量帶頭加強自身對音樂的學習和認識,俗話說“真正的課程改革必定是觀念和體制的同步改革,人們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缺乏一個先進的理念”,利用領導強有力的號召力,在學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質教育狂潮。
篇10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信息教育;成才
一、信息技術教育的含義及重要性
(1)信息技術教育的含義。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是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相關的技術,而信息技術教育則不是單純的技術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術研究為目的的教育,而是由計算機、網絡、通信等多媒體工具作為依靠,將學科知識建設在其基礎上,通過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的方式。為了縮短農村與城市學生的教育環境及教學方式差異,為了培養農村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了提高農村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應在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模式,助學生成才。
(2)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①加強農村學生未來生存能力的發展。生存能力的培養是目前中小學教學的新模式。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未來的人生道路大多是進城、上大學,或者是繼續留在農村務農,對于前者的學生來說,前途已經一片光明,而對于后者的學生來說,前途不容樂觀,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展開教育呢?農村是城市的基礎,農村建設更是體現國家強大的根本,我們要加強農村建設就要從農村中小學教育抓起,與其試圖讓單調的課本知識改變命運、改變農村面貌,不如用信息技術的教學直接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農村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并努力使它們成為農村學生未來生存的基礎。②加強農村學生對計算機文化的認識。據不完全統計,農村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知識相對城市學生來說較為單薄,而且由于地域環境的限制、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農村中小學生不懂得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無法正確使用計算機。因此,我們要努力讓學生有統一程度的起跑線,讓他們學會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初步了解電子科技產品的知識。
二、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
(1)農村與城市中小學信息化教育方式的不同。農村與城市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從微觀角度上來講有所不同,農村的信息化教育無法快速普及,山區的地形及電纜設備的不齊全也影響著當地的教育改革速度,而城市的中小學普遍有著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多功能投影儀、立體式多媒體教室已經深入課堂,農村的中小學雖然正在逐步推廣信息化教育,但還很難達到學生們一人一臺電腦的標準,這對教師來說,教學難度增大。另外,農村中小學的教室普遍沒有投影儀設備,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無法將課件呈現給學生,因此,農村的中小學課堂教學工作往往停留在板書教學上,很難跨向完整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農村與城市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從宏觀角度上來講有所不同,現如今,城市信息化教育已經達到校園無線網絡普及的程度,遠程教育的先進化已經成為了新時代教育的體現,而農村中小學的信息化教育目前還未達到有線網絡普及的程度,更別提無線網絡的使用了。對于遠程教育來說,這正是針對偏遠山區孩子們的有效教學途徑,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光纜疏通等各種原因的影響,尚未達到這一教學模式。
(2)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方式落后的原因。①信息化教育的思想淡薄。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學校,在建設過程中都應該擁有前瞻性的思考,而目前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校由于在辦學期間投資力度不夠,為了盡快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欲,則忽略了未來信息化教育的快速發展,他們對信息化教育觀念認識尚淺,因而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方面沒有起到引領的作用,沒有制定長遠的教學改革規劃,沒有建立專門的信息化建設制度。②教師信息化教學經驗不足。一個學校的發展最離不開的是教師,教師是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農村教師是站在農村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他們決定著無數農村孩子們未來的命運,他們承載著無數渴望知識的孩子們的夢想。然而,目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普遍是當地的沒有接受過嚴格訓練的鄉村教師,或者是城市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的教學經驗都不豐富,更不用說信息化教學經驗了。③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缺乏。在農村中小學里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信息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目前,在大多數學校,信息技術人員不僅要承擔技術維修工作,還要承擔教學工作,由于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不夠專業化,這也就導致了學校的部分計算機空閑、教學資源浪費的狀態。
三、改善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新思路
(1)擴大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范圍。要想完全打開農村信息化教育局面,就要切實抓好擴大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范圍的工作,將信息化教學有目的、有制度地落實到每一所學校,并向農村中小學教師普及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普及信息化教學方法,普及信息技術知識,努力展開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國家要對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改革給予資金支持,并引進專業信息化技術人員給予技術支持,學校領導給予可信度支持,學校教師給予協助支持。
(2)縮小農村與城市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的差異。我們不僅要擴大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范圍,更要縮小農村與城市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的差異,努力將全國上下的中小學的教學模式統一起來,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地區,也絕不偏袒任何一所學校,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根本體現。只有搞好了農村的教育工作,才能有效開展農村的經濟建設;只有抓好了農村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才能抓住我國農村美好的明天。因此,我們要大力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將城市中小學校的優秀教師與學生派到農村,為其信息化教育工作排憂解難,互相交流經驗,也可以讓農村的部分教師與學生走到城市來,學習和感受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多角度思考,取長補短,爭取快速縮短城鄉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的差異,從而真正使學生成才。
參考文獻:
[1]胡小勇,祝智庭.信息化視野中的教師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
2003(6).
- 上一篇:農村土地征收與補償標準
- 下一篇:房地產獎金激勵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