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決策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4-01-23 17:58: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決策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體育管理職能;體育決策;研究綜述;支持系統
前言
從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規劃,到體育事業有關的各種具體政策、法令、都離不開決策。科學的決策將對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最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對于體育決策的研究已越來越引起國內體育教育界的重視。筆者通過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98-2008年的全部期刊,以“體育決策”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文獻156篇。其中片名中同時含有“體育決策”的文章有42篇。本文在此以檢索到的文獻為依據,對體育管理決策的研究現狀作以綜述,以期為提高體育管理決策的科學化、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體育決策的概念及其意義的研究
(一)體育決策的概念
決策是一項古老而又嶄新的行為,對決策的理解也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我國現代著名管理學者席酉民認為決策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這個理解不但可以分解決策科學先驅西蒙(H.SIMON)將決策歸納為情報活動、設計活動、選擇活動、實施活動的四個階段,也可以細化為決策分析中采用的多個步驟,較全面地把握了現代管理決策的內涵與外延。楊海龍在“體育決策的失誤原因及預防”中指出體育決策是體育行政組織和非行為組織為履行其職能所作的行為設計和決策過程。體育決策是體育管理過程的首要環節,它貫穿于體育管理的全過程,直接關系著體育管理的成敗。
(二)體育決策的意義
關于體育決策意義的研究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釋。楊樺在“關于冬季競技體育項目管理決策的思考”中指出科學的管理決策是指導當前體育改革的需要,是建設世界體育強國的需要。現代競技體育管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競技體育管理者的決策過程。因為,競技體育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制定決策和實現決策目標進行的。一個競技體育的管理者能否根據需要適時做出正確的決策,將直接關系到競技體育管理工作的成敗,可謂“一著不慎,全盤皆輸”。袁艷在“體育社會科學的決策與管理價值透析”中提到決策過程是一個具有復雜性與動態性的過程,是針對事先規劃的與未來的操作行動而制定的,決策是社會各項體育管理活動中的重要職能。
二、體育決策的類型及程序的研究
(一)體育決策的類型
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決策做出多種不同的分類。不同類型的決策有其不同的特點,合理區分管理決策的類型,把握不同類型決策的基本規律,對正確做出決策有重要的意義。丁慶建,孫慶祝在“現代體育決策系統分析”中把體育管理決策按層次可分為三大類:戰略決策、戰術決策和監督決策。這三大類決策相互依附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具有宏觀決策與微觀決策的完整的決策體系。黃瑞國按體育競賽謀略決策的層次將體育競賽的決策分為二個層次:一是戰略層面的決策,二是戰術層面的決策。按體育競賽謀略決斷的程序把體育競賽謀略決斷可分為二種:一是賽前決策, 二是賽場臨機決策。
(二)體育決策的程序
決策的過程有它內在的規律性,決策的過程是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又形成幾個相對獨立的階段來進行。科學的決策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來進行。丁慶建,孫慶祝根據現代體育決策的目標,針對外部、內部制約條件,對收集到的信息予以分析,然后制定出若干可行性方案,并在其中進行選擇,最后將選擇的最優方案實施,然后不斷地進行信息反饋和修正。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現代體育決策系統模型。該模型顯示了決策的系統過程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系:首先,現代體育決策系統模型的中心是體育決策目標,目標指明了體育決策的方向和重點,也是衡量管理者業績的尺度;其次,現代體育決策系統模型高度重視制約條件的作用;第三現代體育決策系統模型表明了決策是一個連續的循環的過程。
篇2
摘要:為適應企業內外部的激烈市場環境,我國企業必須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管理會計直接為企業管理提供服務,是現代企業管理與會計的有效融合,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的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方面已經十分普遍與成熟。本文從對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基本內涵與相互之間關系的探討為出發點,對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分析,并以全面預算為切入點對二者的融合性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基本概念與關系
1.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基本概念
學術界關于財務會計的概念并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定。但是,不論是國內或者是國外的理論界都認為財務會計是包含提供財務信息的結果、提供財務報告,并與企業的管理密切相關的一系列的活動過程。
“管理會計”這個名字最早是出現在美國著名的會計學家奎因坦斯出版的《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入門》這本著作中的。此后,國內、國際的學者們紛紛站在不同的角度對這一概念進行了研究、界定,綜合國內外學者們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可以將管理會計簡單定義為一種管理活動或者管理過程,它的主要職能是為了進一步改善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價值增值。管理會計的方式是為企業內部人員提供實現經營管理決策所需的各種信息,并通過信息的反饋作用從而實現對企業經營活動過程的全面控制。
2.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屬于會計體系中的基本內容,但是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各具特色,財務會計主要是對外,管理會計主要是對內。但是,不論是管理會計還是財務會計,它們在基本的操作技能、資料的處理、最終的總目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可見,兩種會計模式之間并不沖突。管理會計作為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
為了全面推進我國會計水平的整體提升,我國逐漸在全國加強了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與完善。2014 年1月29日,我國財政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將其做為全面推進我國管理會計工作的總綱領。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管理決策層需要獲取更多、更完整的財務信息類型和內容,為其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參考,這就需要財務會計信息和管理會計信息共享。財務會計信息主要反映企業經濟活動中可用貨幣計量的信息,且是已經發生的歷史經濟活動;缺乏無法用貨幣計量的信息、面向未來的前瞻性信息等;而管理會計信息則能彌補財務會計信息的不足,使企業管理決策層能對企業經濟活動開展全程管理決策。同時,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緊緊圍繞“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管理核心,以提高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挖掘企業內在的經營潛力,改善企業的經營效益。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能將財務資源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加強管理會計在各企業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中小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
在企業經濟管理活動中,財務會計比較注重企業實際運行情況的整體記錄與總結;而管理會計的主要目標是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他們在管理的過程雖充當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相互滲透。
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編制有限,一般未單獨設置管理會計崗位,這意味著財務人員既要承擔財務會計的工作又要承擔管理會計的相關工作。財務人員素質及工作能力的不斷提高,會計核算制度化及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提升等,可以使現有財務人員的財務會計工作更高效,管理會計工作更細化,在實際工作中實現有效融合。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多中小企業管理決策層已意識到傳統會計管理工作的缺陷,對企業內部會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會計管理的職能重心應由傳統的注重監督與反映職能轉變成以管理與服務職能為主。
四、中小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性運用———以全面預算為切入點
全面預算管理就是充分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各種財務、非財務資源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規范的分配、控制、考核,從而能夠實現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組織與協調,完成企業既定經營目標的一種管理活動。預算環節涉及到企業內部對未來的估計,用于與預算指標進行對比的實際數據主要來自財務會計系統,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活動中的重要融合手段,在二者之間建立了一種關聯與聯系,在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了企業的組織管理目標。
1.在預算編制中的融合
在我國企業的實踐中,最典型的、最常見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點就是全面預算管理。在全面預算的編制過程中,不論企業站在哪一個角度進行預算的編制,都是通過制定一定的產量、成本、現金收支等預算的過程,而其最終的落腳點是財務預算,即:實現對企業的資產、負債、現金流量的預期上落腳。可見,預算的編制過程中企業對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總體預測都將體現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這些終點上。
全面預算管理是管理會計的職能范疇,但其實際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賴財務會計信息,且受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制約,只有二者相互耦合、相互補充才能實現預算目標。
2.在預算控制環節的融合
要想使企業的全面預算真正發揮管理與控制的功能,不僅要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規范的預算編制,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預算控制體系,在企業內部形成計劃———控制———反饋———考核的循環過程。由于企業的全面預算與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激勵機制、預算的動因等密切相關,因此決不能在企業內部形成為了預算而預算的局面。企業的預算經過反饋、考核、修正、對照最終形成一種雙向反饋的機制。可見,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全面預算中對比、考核的信息搜集系統其實就是對企業會計信息的搜集。
總之,管理會計理論的擴展對企業的實踐與發展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新的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管理會計價值思維、理論體系的更新。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愈加凸顯。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將始終貫穿與會計管理的過程中,為企業的管理水平的提升、經濟利益的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程艷.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財會研究,2011(02): 52-54.
[2]李秀柱.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J].華章,2013(18):42.
篇3
關鍵詞 縣級;電網;需求側;決策支持系統;機制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1-0100-02
0 引言
縣級電網自身電源開發的能力不夠,要供應所在縣的電力需要從大電網中購電,但同時也受大電網供給的制約,縣級電網建設也受資金限制。所以對縣級電網實行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是目前的一個比較好的出路,對縣級供電企業也具有較大的意義。
1 需求側管理
從電力公司的角度出發,使用電力需求側來進行管理的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節約電量,即使用電的用戶在最大限度上節約用電,提高用電的效率,使用大量的節能設備來代替老舊的耗電設備,這樣一來可以減少電力的發電量,進而減少發電燃料的消耗,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另外一個方面是可以節約電力,使用需求側管理可以引導用戶盡量在用電的低峰期用電,避免在用電的高峰期用電,盡量避免增加整個電網的負載量。
2 系統框架的設計
現在在電力行業中提出了一個智能電網的概念,用戶可以根據用戶對電力的需求來調整整個電力的消費量。為了提高電力需求側管理方面的水平,可以通過促進用戶與供電企業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用電量和適當的政府價格引導機制來控制自己的用電時間和用電量。
面向智能電網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是建立在數據庫中基礎數據的基礎之上的,在系統中要用到數據倉儲和數據挖掘技術,并可以通過專業的算法和成熟的流程來獲得相應的數據信息,可以對得到的數據信息進行詳細而全面的分析。同時,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可以有針對性開發相應的組件,這些功能組件可以分析電力數據信息,通過這些信息數據可以為電力系統的決策者提供一定的決策依據。
在面向智能電網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可以建立相應的定量數據模型,或者相應的業務評估模型。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可以實時的導入到數據模型中,通過模型的運算來給出相應的結果。
在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相關模型中,可根據需要進一步封裝形成若干子模型,每個決策模型都能實現靈活的擴展功能,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動態定制或增加子模型。
1)用戶調查子系統
該功能模塊是針對在電力系統中的不同用戶來設計的,通過該功能模塊調查的數據信息進行相應的統計和分析,從而總結出各個不同類型的用戶對目前實現的電力需求側方案的響應程度,從而能夠為進一步的改進電力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負荷分析子系統
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的負荷分析子系統可以通過比較溫度負荷的曲線來判斷溫度對當前電力符合峰谷分布的影響,其又可以用戶用電的數據和行業的電力負荷量進行分析和統計,從而得出各個不同行業的用電特點,從而為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需求側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3)DSM 方案子系統
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的有序用電管理模塊可以有效的根據當前的電力調度計劃來劃分各個地區的用電指標和目標,當某個地區的用電需求超出了當前電網的供應能力時,可以使用一些緊急的預案來使各個企業錯開高峰期的用電情況。從而使整個電網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
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的負荷控制方案模塊可以一些用戶的用電情況進行負荷控制,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這部分的用戶用電的可靠性就不太高,目的是通過限制一些用戶的用電來使得這些用電用戶盡量避開用電的高峰期,同時也可以從政府部門獲得一定的用電補償。
需求側競價模塊是本課題中的需求側管理決策系統的一個亮點,其主要的功能是能夠為每一個用戶的用電量建立相應的價格和額度,并將該用戶的電量競價信息到一個公共的內部交易平臺上,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用電方式和階段來減少自己的支出,獲得相應的利益。
4)效益后評估子系統
需求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的效益后評估子系統是進行DSM方案效益分析后評估的功能子系統。根據用戶的用電方式來使用需求側管理進行引導,同時也可以對系統和用戶的收益進行實時的計算,這從一個方面上可以為管理層的決策提供一定的依據。該功能模塊的最終目的是使各個用戶的效益能夠達到一個平衡。
參考文獻
[1]田粵.需求側管理措施評估系統研究與開發[D].東南大學,2006.
[2]Albadi M H,El-Saadany E F.Demand Response in Electrici-ty Markets:An Overview.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General Meeting 2007.
篇4
[關鍵詞]飼料企業;財務分析;精細化;決策
財務精細化分析與管理決策是引領企業走向成功的階梯。隨著競爭的加劇和環境的迅速變化,越來越多的公司把對數字進行深度分析的方法應用于各種管理決策活動,從而在各自領域獲得強大的競爭力。
一、飼料企業財務精細化分析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畜牧業發展步入了快速增長的高峰期,飼料生產呈現繼續增長勢頭,市場需求強勁拉動,競爭不斷加劇,飼料企業的經營規模也不斷擴大,銷售量逐年遞增。企業的快速發展對財務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分析是否科學和精細,直接關系到投資的效益和發展的質量。精細化財務分析并非僅指分析細節。也不是越細越好,而是強調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分析,即采取“用分析去競爭”的管理戰略,運用超出傳統財務分析的視野,將財務分析與公司管理決策明確地聯系起來,包括利用分析結果優化自己的供應鏈,確定適當的價格,確定最能帶來利潤的客戶,改進業績評價與激勵(獎酬)機制。促進企業內部的決策一致與管理努力。然而,飼料企業的財務分析多數還處于初級階段,欠缺精細化理念――未能將科學管理和精細化理念充分融入財務分析和管理決策之中。多數企業目前精細化財務分析與籌劃欠缺。存在著分析方法落后,分析模式不統一。分析內容缺乏深度、信息技術利用程度低等問題。建立科學系統的財務分析體系、切實提高財務分析水平,已成為飼料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飼料企業應結合本行業的經營特點,從財務分析的分析內容、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進行精細化分析,完成新型財務分析體系,建立標準化的財務分析模版。有效提高飼料企業財務分析水平。
二、目前飼料企業財務分析粗略與管理決策脫節的表現
(一)財務管理目標不明確
長期以來,“利潤最大化”一直被企業管理層當作引導管理決策的主流目標。與此相適應的財務分析模式亦將分析重點集中反映在獲利能力的財務評價指標上,過分關注賬面利潤,忽視股權資本的機會成本,凈利概念高估了企業的獲利能力,造成利潤導向與“面向未來管理”的理念明顯不協調。
(二)忽視數據和分析結果與管理決策之間的聯系
財務分析大多處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狀態,缺乏增長性分析。如資產報酬率(ROA)誘使被考評者作出利己但卻不利公司整體利益的管理決策;利潤指標常誘使被考核者追求自己的短期業績而置公司長遠發展于不顧(削減研發和必要的維護費用即可增加利潤);在直接應用于業績考評與獎酬體系時。權責發生制基礎上的財務指標很可能使被考評者產生扭曲性的行為,易造成決策不一致與管理不努力的風險。
(三)靜態分析結果與企業持續發展要求不相匹配
目前飼料企業財務分析習慣于用靜態的思維來審視企業、大多是就數字談數字,以致把財務分析變成表格、數字的說明。企業資金隨著經營活動不斷變化。企業經營狀況必然在資金變動中反映出來,而企業很少關注外部和內部的各分部中心、各業務流程、各作業單元變化,對一些非貨幣性的外部戰略性信息不予重視,很少動態地去修正和完善企業的戰略規劃,而一味地根據企業靜態發展戰略、市場環境、生產經營計劃等分析出來的結果來套用同一種或幾種評價指標診斷企業經營活動。事實上,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財務業績計量指標的重要程度會發生相應變化。所以對企業財務的精細分析應擴展到持續增長管理方面,才能做到與時俱進,為企業實現激勵相容提供決策依據。
(四)忽視機會成本和經濟利潤導致管理決策失誤
從會計角度來看,機會成本是隱性成本。它不會出現在所有的財務報表中,考慮機會成本的利潤即為經濟利潤。經濟利潤考慮了所有市場因素,將機會成本與實際成本和諧統一。企業的高管往往是根據財務報表數據作出相應決策。會計方法只計算“選擇的價值”,經濟學的分析是要計算“放棄的價值”。如一個經理作出一項最終投資報酬率高達28%的決定,這項決策是否正確,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你選擇這項決策,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筆資金投資于別的項目,回報率有可能高于28%的話,那么這項決策就是錯誤的。
(五)缺乏報表附注內容,報表間關聯性分析不足
目前大多數飼料企業缺乏報表附注,從而影響管理者獲得他們需要的相關信息,進而作出正確決策。財務分析中的財務比率是由不同報表中的相關項目計算得出的。比如應收賬款周轉率就是由損益表中銷售數據為分子,由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為分母得到。分析時需要意識到,將不同報表上相關項目結合起來的財務比率,并不能清楚地顯示財務報表之間的整體關聯性,而這種關聯性對于全面評估企業真實的財務與經營績效是非常重要的。
三、結合行業特點,確定飼料行業特色的精細化分析內容
飼料企業財務分析應充分結合行業特點和經營管理的需要。飼料企業作為資金資產密集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飼料企業目前大多沒有應收賬款。流動資產主要分布在貨幣資金、庫存商品等環節,資產結構以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為主,占整個資產總額的90%以上;飼料企業生產過程受氣候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南方春天濕度較大,生產出來的產品容易受潮變質。因此產品受潮霉變是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
基于飼料企業的行業特點和經營需求,綜合企業各方面評價的需要,通過對飼料業務的具體分析,財務精細化分析應以損益分析、財務狀況分析等作為財務分析的內容。其中飼料企業的特殊性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損益分析
1.收入分析。飼料企業的收入構成主要是飼料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收入所占比例很小,收入分析主要是對銷售飼料產品收入展開分析;飼料產品收入分析必然要對銷售量及其單價進行分析。對銷售量又可以按照分類產品銷售量結構、分地區銷售量結構進行分類分析。這就形成了飼料企業特色的收入分析內容。
2.成本分析。一般工業企業能夠歸集某個特定產品的費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費用、燃料和動力等,列為企業的產品生產成本。不直接歸集某個特定產品的費用列為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而飼料企業產品成本中原材料費用占產品成本比重較大,所以原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就構成了飼料企業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
(二)資產分析
1.流動資產結構分析。對于飼料企業流動資產的分析,主要對企業的日常貨幣資金規模是否適當、存貨的數量控制標準確認和質量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由于飼料產品單位重量
的價值比較低,以原材料和產品庫存為主要形式的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通常都遠大于固定資產所占的比例,所以,分析原材料和產成品的庫存合理性尤為重要。在面對原材料供貨周期長、市場波動大的情況下,多數企業往往采用過度囤積的方式來應對,財務費用較大。特別是南方的飼料企業,其主要原材料。如玉米、豆粕等基本是從北方購入或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定購過程中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因此,要通過整合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進而減少流動資金占用。資產結構合理性分析,主要是從資產各項目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關系來判斷。
2.周定資產投資分析。飼料企業固定資產主要是廠房、倉庫等建筑物,以及制粒機、粉碎機、攪拌機、冷卻器和配料系統等生產設備。其作為長期資產在資產總額中占的比例巨大。固定資產分布和利用合理性對企業的效益有著重大影響。針對一些易損固定資產。如粉碎機,其擴建、改建工程時。有必要作為重要部分單獨出來進行分析,這也是飼料企業特有的分析內容。
四、優化飼料企業分析模式,建立多樣化的分析層次
(一)以會計報表為模板進行分析
會計報表是溝通企業與其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工具。外部利益相關者正是主要通過會計報表和報表分析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包括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及其變動。這一層次財務分析的重點是通過銷售利潤率等概念來分析整個企業的獲利能力,可以采用財務比率法獲得這些信息。
(二)以邊際分析為模板進行分析
邊際分析更能精細地揭示獲利能力,尤其是將獲利能力分析擴展到產品和業務層面。邊際分析法主要通過成本習性分析、量本利分析和營業杠桿作用分析三個領域來達成。
(三)以ROA與EVA計量獲利能力進行分析
ROA表示資產報酬率,它被用于計量企業利用資產獲利的能力。它等于銷售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而凈利可進一步分解為收入與成本的差額,資產則可進一步分解為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通過這種分解,ROA分析可幫助我們定量地確定影響獲利能力的各種因素,其不足之處在于忽略資本成本,這一缺陷正好由EVA(即經濟增加值)分析得以彌補。EVA分析要求我們對獲利能力進行精細化分析并意識到經營與獲利需要占用或投入資本,必須考慮資本成本。
(四)側重于現金流分析而非利潤流分析
如果說利潤相當于企業的血液,那么現金流則相當于企業的空氣。沒有現金流的利潤是虛假的利潤。現金流管理是一項在概念理解上簡單、在實踐中運作較復雜的活動。現金流的短缺輕則影響一個企業的正常經營、重則危及企業的生存。現金流管理,是企業資金管理的重中之重。
五、完善分析方法。開展財務精細化分析
精細化財務分析,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指出:“良好的策略起源于大量的量化分析。”從財務角度對企業行為個體進行精細分析時。更多的是在管理中使用量化的指標,將管理概念數字化,針對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內容,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從多角度的管理視角出發,才能有效發揮財務分析的強大作用。
(一)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理念,以科學發展觀正確評價企業績效
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看,單純的利潤增長并不等于企業價值的增長。傳統財務分析關注盈利指標、關注賬面盈利,片面強調提高“獲利能力”,側重維護管理層利益,往往忽略了對權益資本成本的補償。財務精細化分析應從采用反映公司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取代反映獲利能力的評價指標,計量公司價值的關鍵指標主要有:現金流量、資本成本和經濟增加值(EVA)。
1.現金流量。利潤并不代表企業有充裕的流動資金{即現金流)。利潤左右現金流,現金流依托利潤,利潤既是企業現金流的補給源,也是隱瞞企業現金缺乏的罪魁禍首。所以,企業管理者在績效財務分析評價時。應從以“利潤”為中心轉向以“現金流量”為中心。把利潤和現金等融會在一起。對現金流量的分析評價是一個全面的、動態的、系統的過程,應著重分析現金流量規模與結構,正確分析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支付能力。通過現金流量分析。提供企業一定時期的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的資料。企業決策者從中可以得到直接的現金來源和現金運用具體情況,以及資金余缺的信息,及時地進行資金調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
2.資本成本。企業的資本包括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而現行的會計利潤指標只確認和計量了債務資本的成本,并沒有完全補償資本經營的成本――資本成本,尤其是作為機會成本的權益資本成本,這樣即便企業賬面上出現巨額利潤,也可能“虧本”經營。為了獲取賬面上的會計利潤,管理者往往會通過過度投資來達到。企業財務精細化價值分析的核心不是簡單地評價獲利能力。而是評價企業的管理是否產生了超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獲利能力,企業只有在創造的盈利超過資本成本時。才表明公司業務和管理創造了真正的價值。
3.經濟增加值(EVA)。經濟增加值是一個與會計利潤相對應的概念,是公司經過調整后的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該公司現有資產價值的機會成本后的余額。它是一種基于決策的業績評價方法。將股東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考慮在內。會計利潤忽略權益成本。因而夸大了實際收益;會計利潤將研發培訓等確認為費用從而縮小了實際收益。EVA在這兩個方面都做了相應矯正,一方面剔除了股權資本;另一方面將研發和廣告費用資本化。因此,在企業投資決策、業績考評和激勵機制等方面,要引進EVA評價體系,才能夠鼓勵經營者選擇能給企業帶來長期利益的投資決策,如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人力資源的開發等,從而促使企業經理人直接關注與庫存、應收款項以及與機器設備有關的成本,更為謹慎地使用資產,快速處理不良資產,減少消耗性資產的占用量。減少不必要的擴張。
(二)聯結管理決策進行報表分析
報表分析主要是對本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多方面的分析。會計報表中的數字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只有將其與別的數字聯系起來才能發現其意義,這也是比率分析的重點所在。有效的分析應從企業財務報表回歸企業經營活動,通過經營活動感知財務報表。為了將財務比率作為衡量企業運作成功與否的指示器,必須將計算出的比率與某種標準進行比較,其比較標準一般選擇有三種:企業過去時期的比率、行業平均值、預算比率等。此外,加強報表附注的編制工作,詳細分析報表附注內容、董事會報告、統計報表及年終總結等與該企業經營情況有關的信息之后。把經營情況與財務指標結合起來分析,才能對財務報表數據作出更深層次的理解。分析時,可以對報表的某一部分單獨分析,也可以進行混合報表分析,或者將不同單位的不同報表項目組合起來分析。從而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
此外,在已建立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各項指標可以作進一步詳細的分析。分析時,注意剔除偶發性特殊項目的影響,尤其是定基發展速度的基期選擇必須具有代表性,否則將影響
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具體分析某個指標的實際值,通過結合指標的計算公式、標準值范圍、含義等,深入地了解某指標的實際意義,以及該指標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反映程度。在飼料行業中,如資產周轉率降低時,對于采取最低成本競爭策略企業,必須注意是否陷入薄利卻無法多銷的困境;凈利潤率降低。對于強調差異化策略的企業,則必須注意它的品牌優勢是否減弱,導致客戶不愿再支付高于競爭對手的價格來購買其產品或服務。可以分析一組具有相關關系的指標,通過研究各指標實際值的大小范圍、變動情況、比例結構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地理解指標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從而更好地揭示企業在某一方面的實際情況和特征。
(三)充分發揮企業經營杠桿作用
充分利用經營杠桿原理。飼料企業固定成本(FC)較高。其生產經營就應遠離保本點以規避經營風險。企業越在保本點附近經營,營業風險越大,當在貼近保本點時,營業風險無窮大。在預期營業前景樂觀的情況下,宜積極采納具有較高經營杠桿(較高FC)的投資方案。穩健經營的企業,為避免過高的經營杠桿值帶來的高風險,就應該試圖降低企業固定成本的比率。如生產較多種類的產品、增加員工數量相應減少資本數量等等。
經營杠桿作用、量本利分析和成本習性分析相結合,可以幫助企業更合理地定價與配置資源、更理性地制定融資決策、更精明地談判以及更智慧地評估商業機會,可以產生遠比報表分析詳細的獲利能力信息。
(四)體現精細化管理理念,深化企業物流成本的分析
財務精細化分析要注重結果和成效。在財務分析體系中,通過成本費用、投入產出等因素分析,可以為精細化管理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和有力的技術數據支持。由于飼料產品具有原材料消耗多、流量大、不易集裝化、對倉庫要求高、容易變質等特點,在對飼料企業進行物流成本核算時,應側重于供應物流成本的分析。其主要包括訂貨采購費用、運輸費、驗收入庫費和倉儲保管費等物流成本項目的分析。若企業是利用貸款組織采購,必然要支付一定利息(如是自有資金,則存在機會成本問題)。通過對供應物流成本分析,有利于加強責任中心管理,開展責任成本管理方法,為日常物流成本控制及部門的績效考核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笪建軍.趙燕企業財務分析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7(1I]
篇5
關鍵詞:數據挖掘;數據倉庫;教育管理;算法;VB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3-0000-02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Data Mining
Lin L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2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theoretically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data mining,demonstrates the data mining in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the core applications,introduces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data collection, preprocessing,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 DW,data mining algorithm choice,the specific content of decision tree algorithm,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system testing,etc,discussed the system model in theory framework,rearch data mining and combin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play a huge role,fnally,discussed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Data mining;DW;Education management;Algorithm;VB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外界所帶給我們的大量信息也越來越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大堆麻煩: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辯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格式難以統一。身處信息中的我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如何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信息呢?是否存在著一種工具、一種方法或者一個手段使得身處“數據爆炸、知識匱乏”的我們,能夠以一種輕松的狀態來進行有效的管理決策呢?
數據挖掘技術是人們長期對數據庫技術進行研究和開發的結晶,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工具。
一、 數據挖掘技術
所謂數據挖掘就是指一個完整的過程,該過程就是從海量的隨機應用數據中,提取分析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并不知道的、但又具有內在聯系的、有價值的信息數據,這些信息數據為決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數據挖掘過程中詳細各個步驟的大體內容如下六步:
1. 確定主題:即做好需求分析,清晰地定義出問題,并對探索的問題具有可預見性。
2. 數據的提煉:搜索與主題有關的數據信息,研究數據的質量,并確定將要進行挖掘操作的類型。
3. 數據的轉換:將數據轉換成一個分析模型,這個分析模型是針對挖掘算法建立的。
4. 數據挖掘:對所得到的經過轉換的數據進行挖掘,除了完善從選擇合適的挖掘算法外,其余一切工作要都能自動地完成。
5. 結果分析:解釋并評估結果,其使用的分析方法一般應視數據挖掘操作而定,通常會用到可視化技術。
6. 知識的同化:將分析所得到的知識集成到業務信息系統的組織結構中去。
二、 數據挖掘與教育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我們使用數據挖掘技術對我們所掌握的信息進行特定的“挖掘”,能夠發現:廣義知識、關聯知識、分類知識、預測型知識、偏差型知識,能夠在數據中尋找預測性的信息,能夠為我們的管理提供“做出決策”的依據,能夠有力的支持我們做出恰如其分的選擇。
所謂教育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實現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的行為,教育管理是社會管理的一部分。在學校教育管理中,我們引進數據挖掘技術,正是想針對教育的海量數據進行有效的發掘,以期充分利用數據挖掘的長處,來發現這些海量數據中潛在的、長久以來未被發現的規則,能夠對學生潛力做出數據挖掘,這就為學校的招生工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參考,并在學生入學后還可以分析其進步或者退步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解決學生教育導向的問題;還可以對學校管理層比較關心的問題進行挖掘。例如,在所有教職工中教師的比例有多大;一般意義上講某位教師是否達到了學校的一般標準;能夠對教師執教能力和教師人力資源優化做出分析,在教師招聘中為人力資源主管提供一般性的判斷依據,對所應聘的教師做出其潛力及前景分析,以便能夠輔助管理層做出更好的決策,優化教育管理,促進教育管理良性發展。
三、 系統架構的搭建
我們將分以下幾步來進行系統模型的設計及實現:
1 對數據進行分析,建立數據倉庫
數據主要來源是檔案室現存的檔案,包括教職工和學生的,還要動態的添加一些數據。如果能夠得到教育院校的支持來豐富數據,那就更好。這個數據的要求是大量、真實、準確。
對于教職工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屬性:編號、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日、
政治面貌、工作時間、是否為班主任、是否為學校管理層、畢業院校、最高學歷、
最高學位、最高職稱、家庭經濟條件、教學評估成績、所獲榮譽、所帶班級榮譽、研究成果等等,越詳細對我們進行數據挖掘就越好。如下表所示。
對于學生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屬性:學號、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專業、班級、入學時間、入學成績、畢業去向、畢業成績單、畢業論文名稱、畢業論文成績、畢業證書、畢業后十年狀況(可選)、畢業后二十年狀況(可選)、畢業后四十年狀況(可選)、家庭條件、在校期間所獲榮譽等等。
對每一個屬性進行賦值初始化,如:性別,定義為字符型變量,M代表男,F代表女;又如:對教師的研究成果,是以字符來進行賦值的,涵蓋了發表的論文、編著的書籍、科研成果等等,這些分別按照級別予以打分,進行累加,最后全部總和即為該教師的研究成果的成績,然后對該成績進行加權求值,按照求值分別賦以A、B、C等字符。對每一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賦值,并錄入到數據倉庫中。創建數據倉庫的工具我們可以選擇Microsoft SQL Server 。需要注意的是,SQL Server “企業管理器”中控制臺根目錄中SQL Server組名稱應與其他名字一致,例如分析服務器是LINLIN2006,它也應該是LINLIN2006。
2 決策樹算法
決策樹提供了一種展示類似在什么條件下會得到什么值這類規則的方法。如圖4-1,針對學生畢業成績影響因素進行數據挖掘后的一棵決策樹,從中我們看到,決策樹的基本組成:節點、分支和葉子。
圖4-1決策樹
圖4-1中“入學成績=好”這個條件是樹的根,即決策樹的根節點。對條件的不同回答產生了“是”和“否”兩個分支;而是否“學習勤奮”是根節點的子節點(子節點的個數與決策樹算法有關);如果分支下無節點,則到樹尾,稱為葉子,圖中“畢業成績=壞”就是其中的一個葉子。從樹根到每一片葉子的過程就是利用決策樹進行分類的過程,通常稱這個過程為“遍歷”。
決策樹算法是數據挖掘中常用的一種算法,常用于數據分析和預測。決策樹的構造結果是一棵二叉樹(即每個節點有兩個分支)或多叉樹(節點可以包含多于兩個的子節點)。構造決策樹的過程,即樹的生長過程是把條件數據不斷切分的過程,每次切分對應一個問題(即一個節點),二叉樹的內部節點(非葉子)一般表示為一個邏輯判斷,如圖4-1。對每個切分的要求是分組之間的“差異”盡量最大。各種決策樹算法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對這個“差異”衡量方式的區別。我們只需要把切分看成是把數據信息分成幾份,每份數據信息之間盡可能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屬性,而同一份內的數據盡量具有相同的屬性,即屬于同一類別。
對于教育管理決策者來說,決策樹的構造,即在其生長過程中沒有必要太“茂盛”。因為這樣會大大降低樹的易理解性和易用性,而且也使決策樹本身對原始數據產生較大的依賴性,換句話說,這樣的決策樹可能對于原始數據非常準確,但當有新的數據信息加進的時候,準確性就會急劇下降,這種情況被稱之為訓練過渡。為了使得到的決策樹所蘊含的規則具有普遍性,我們必須有效避免訓練過度,同時減少訓練的時間。常用的方法是限制決策樹的過度成長,即預先設定決策樹的最大高度(層數);此外也可以通過設定每個節點必須包含的最少記錄數來限制,當節點中記錄的個數小于這個數值時就停止切分。
1 使用VB對算法進行編程,實現各個模塊的功能
通過VB來進行圖形應用界面設計及核心程序編程。菜單的設計如下:導入數據倉庫、選擇數據倉庫、任務確立、選擇因素、開始運行、查看結果、保存結果、翻譯規則、保存規則、退出。主要通過表單及命令來實現各功能。樣本空間指的是由教職工、學生數據倉庫中的數據所構成的數據空間。
2 測試
根據軟件測試的要求,必須對該系統進行數據測試,即用手中所擁有的檔案資料與數據挖掘的結果對比,進行測試。
首先,假定某學校教師部分檔案資料如下(受篇幅限制,僅有部分):
其次,我們使用表中的數據來檢測樹形結構中每條枝葉的正確性。如果大部分吻合,那么該決策支持系統是成功的,軟件和算法都是正確的;否則就得檢查改正。這個測試以及測試結果比較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四、進行數據挖掘時應考慮的問題
1 確定問題,即用數據挖掘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它是核心,偏離了這個主題,最終只能導致失敗;
2 海量數據的問題,一方面是源數據的挖掘,一方面是數據的提煉;另外非標準格式的數據、多媒體數據、面向對象數據處理問題;從而保證數據的質量和時效性;
3 各種算法的使用;
4 變化的數據和知識問題;
5 枝葉――規則的易懂性問題;
6 與其他系統的集成問題,如果可能的話,本系統可以嵌入到學校網絡協同辦公平臺之中;
這些都是在具體實施時應該注意的,也關系著基于數據挖掘的教育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模型成功與否。
五、展望未來
隨著信息化不斷向前發展,基于數據挖掘的教育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也將涵蓋人才培養、人力資源、教學評估、教育經濟等幾個大的方面,也將逐漸發展為教育管理數據挖掘應用平臺。基于數據挖掘的教育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加]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著)范明,孟小峰等譯 《數據挖掘概念與技術》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中國]張堯庭,謝邦昌,朱世武(編)《數據采掘入門及應用――從統計技術看數據采掘》中國統計出版社
[3][美]John W.Fronckowiak,David J.Helda(著)全剛,楊領峰,申耀軍,張濤(譯)高長劍(審校)《MS VB6.0 數據庫編程大全》電子工業出版社
篇6
關鍵詞:高星級酒店 收益管理決策 績效水平
收益管理是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的美國航空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美國的價格管制制度取消,收益管理這一模式應運而生,并被更多的應用在酒店、物流等不可存儲資產的管理中去。尤以酒店的應用最為廣泛,世界上著名的酒店,諸如萬豪、希爾頓大酒店等都引進這種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酒店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筆者針對我國的一些高星級酒店為例,對此進行簡要探討。
一、收益管理概述
(一)收益管理的含義
何為收益管理?雖然關于收益管理的概念有多種解釋,但是一般以以下幾種最具代表性。戴維斯認為所謂收益管理就是使酒店獲得最大收益的一種程序或系統,或者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強迫或引誘消費者向酒店支付盡可能高的價格。而吉姆斯認為,收益管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而產生的,通過一定的信息系統,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定價策略,在合適的地點和合適的時間,以盡可能高卻相對合理的價格銷售給消費者。結合其他學者對收益管理的定義,筆者認為,所謂收益管理,就是酒店通過信息技術,對市場進行預測,并一切從實際出發,努力使自身的服務獲得最大的收益和優化。
(二)收益管理的實施條件
酒店管理何以能適用收益管理這種模式,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專家學者的意見,認為在酒店的管理運行中,收益管理的實施條件可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就是酒店是一種不具可存儲性的產品,眾所周知,不同于其它行業具有的存儲特點,酒店客房是不能被存儲的,因此無法通過存貨手段緩解供需矛盾。酒店要想在最大程度上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收益,就必須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把空余的客房銷售出去,如果酒店的某一間客房在這一天沒有被銷售出去,那么這一間客房所能創造的價值和利潤就無法實現。
其次,酒店客房的生產能力相對固定,一般來說,一個酒店在建成投入使用之后,酒店客房的數量就會相對固定,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除非有大的改建,這是因為酒店,尤其是高星級的酒店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大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大幅度的改變。與此同時,酒店屬于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也就是我們說的所謂投資大,但是其可變成本卻很小,一般在建成投入以后,固定成本將會發揮長時間的作用。
第三,酒店的運營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場的控制,消費者對酒店的需求受到時間、地點、季節的影響呈現出上下波動的態勢,這就造成了對酒店的需求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為收益管理在酒店經營的運用過程中提供了條件。這一點不難理解,如在考試期間,學校周圍的酒店房間就會提高,而在淡季,酒店為了獲取最大收益,就會采取適當降價的策略來吸引消費者。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消費者在選擇酒店的時候可以進行預訂,而酒店就可以利用消費者的預訂情況,結合自身長期的工作經驗,對酒店的需求狀況進行分析預測,還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進行進一步細分市場,從而使酒店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收益。
二、中國高星級酒店中的收益管理應用研究
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收益管理就是通過將目標客戶進行細分,進而將客房特征進行分析,并且盡可能的使兩者相互吻合,從而使酒店獲得最大經濟效益。通過對相關酒店的調查分析,得知收益管理在酒店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客房中的差異定價,所謂差異定價就是根據顧客的不同需求對不同的顧客執行采用不同的客房價格標準,這在一定層面上就是價格歧視,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無論價格有多高,只要被市場所接收就是合理的。目前,我國的酒店也在加大對差異定價策略的使用,如酒店團購的盛行。其次是在酒店客房的超額預訂中,這一技術方法是收益管理的重要內容,主要目的是確保預訂客人能夠準時入住,減少因延遲或取消訂單對酒店的收益造成的經濟損失,但是在運用這一技術時,要對超額預定的數量進行準確評估,降低風險,因為如果對超額的數量把握不準,一旦出現預訂客人到達酒店的情況,很容易就會引起顧客對飯店的投訴。針對這一問題,酒店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核對預訂和增加一些保證類的預訂等措施,降低或轉移風險,從而減少酒店的經濟和形象損失。第三,體現在對客房容量的控制上,借鑒航空行業的售票機制,越臨近飛機起飛的時間,票價就越高,酒店在對客房的銷售上也可以采取這一策略,對于那些購買時間晚,但愿意花費高價的消費者提供一定數量的預留房間,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酒店的管理人員能夠對市場進行精準的預測,并且對市場進行細分。
三、酒店收益管理決策行為和績效水平的具體影響因素
通過上述對酒店收益管理的概念和實施條件,收益管理在酒店具體業務中的應用,我們對酒店的收益管理進行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在酒店的收益管理的具體應用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同酒店采用收益管理的模式,所產生的效果不同,此外,有的酒店實施了收益管理,另一部分沒有實施收益管理。要想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了解,我們要對酒店收益管理的決策行為和績效水平的影響因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一)收益管理決策行為的影響因素
在對中國高星級的酒店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影響收益管理決策行為的因素具體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是酒店的地理位置,星級的高低和客房的數量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收益管理決策行為,這是因為酒店的地理位置越好,星級越高和客房的數量越多,就越證明該酒店的資金投入大,固定成本較高。要想在酒店的管理運行中引進收益管理的方法,酒店不僅需要引進先進的硬件技術設備,還必須要吸引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收益管理人才來進行具體的管理,定期對酒店員工進行收益管理的知識培訓。其次,酒店的收益管理決策行為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市場細分,這是因為酒店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有奢侈豪華型的,有經濟適用型的,所面對的消費市場不同,其銷售策略自然不同,在市場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經濟形勢下,中國高星級的酒店就更有必要進行收益管理,細分市場是必須采取的收益管理的具體措施。
(二)收益管理績效水平的影響因素
首先,影響收益管理績效水平的因素就是酒店的星級,研究發現,酒店的星級越高,實施收益管理的效果越好,這一點同星級對收益管理的決策行為的影響相似,即酒店的星級越高就代表酒店的資金投入大,固定成本高,因此如果對這些高星級的酒店進行收益管理,就可以充分挖掘這些固定成本的最大值,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其次,酒店的類型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酒店的績效水平,由于收益管理是在國外誕生,在國外的應用時間較長,其模式發展的較為完善。最后,酒店的管理公司類型也深刻影響著中國酒店收益管理決策行為,國際酒店連鎖集團就比營酒店連鎖集團或者是想要的獨立酒店更加愿意接受收益管理方法。中國星級酒店以及獨立酒店對收益管理也有著一定的認識,卻還會受到體制原因的影響很難迅速的調整酒店操作流程以及組織架構,意識適應不了酒店管理的實際需要。收益管理工作績效的歷史數據以及考評標準缺乏,迫切需要進行調整。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收益管理雖然在我國的酒店行業還沒有得到普遍應用,但是國際連鎖等高星級的酒店已經注意到這種有效的管理方式,并結合自身的實際,不斷將這種管理手段運用到自身酒店的管理中來。實踐證明,酒店的收益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酒店獲得最高的收益率。總之,酒店的收益管理是一個新鮮的課題,值得我國的酒店行業對此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對其決策的行為和績效水平進行分析,有助于促進酒店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豪,彭慶,姚琦.基于需求分類和乘客升級購買行為的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模型[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23)
[2]王曉文,田新,李凱,等.收益管理決策行為及績效水平的影響因素研究――以中國高星級酒店為例[J].旅游學刊,2013(09)
[3]錢丙益,帥斌,陳崇雙,等.基于旅客buy-up行為的鐵路客運專線收益管理模型[N].鐵道學報,2013(08)
篇7
一、大數據發展背景下的企業管理模式中的問題剖析
大數據給企業的傳統觀念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顯現出舊有管理思維模式下的弊端和缺陷,為此,我們要全面分析大數據發展背景下的企業管理模式。
(一)企業管理者尚未充分發現大數據的商業價值
互聯網和大數據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和領域之中,產生了變革性的創新,然而,許多企業的管理者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大數據時代所隱含的商機,缺乏對大數據挖掘的前瞻意識,也缺乏對大數據的深入了解,僅是知道這個新時代的詞語概念,而對其利益增長潛能和管理模式創新的路徑缺乏認知和理解,企業管理者大多只對大數據的表象加以關注,而無法從大數據中發現其中隱含的問題,從大數據中獲取競爭對手的信息也寥寥無幾。[1]
(二)大數據的先進技術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企業管理尚未充分運用大數據的先進技術,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戰略規劃等內容,進行大數據的快速采集、提取、整理、分析和處理,也即缺乏大數據時展背景下的商業智能,這就使企業在大數據發展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受阻,難以發揮出其先進的管理效能。
(三)缺乏新型數據分析人才
在大數據發展背景之下,海量數據良莠不齊,企業要想獲得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就需要在參差不齊的海量數據中加以辨識和分析,這就需要對大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它不同于原有的信息化管理和市場營銷管理的內容,要求更高的綜合素質的大數據分析人才,企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與大數據人才需求相適應,無法培養出與大數據相契合的數據分析創新人才,這就使企業管理模式難以突破舊有模式。
二、大數據發展背景下的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一)增強企業管理者的大數據意識
具有大數據意識和互聯網觀念的企業則可以先于企業搶占商機,可以在企業管理決策之中,充分意識到大數據的概念及其內涵,體會到大數據給企業管理帶來的巨大機遇,從而在商業智能化的決策之中,能夠利用大數據進行順暢的交流和溝通,并結合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建構企業數據分析系統,更好地對大數據加以利用,創造出倍數增長的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2]
(二)生成大數據獲取平臺,實現創新的方案決策
大數據發展背景之下,企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形成數據獲取平臺,能夠更好地對企?I相關的數據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分析、監測、預測。在數據的驅動之下,進行企業的管理創新活動,并由此發現企業管理中隱藏的問題,并在發現問題之后,確定企業創新的領域及范疇。利用初步的定性數據分析方法,詳細闡釋與管理決策相關的關鍵性問題,挖掘數據背后隱含的深層次的信息。不僅要對半結構化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還要對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提煉和分析,使之轉化成為可以被數據庫所辨識的結構化數據,形成企業管理決策的“數據源”,為企業管理決策方案提供有力的數據依據,并對決策備選方案進行可行性驗證,最后擇優選擇企業管理創新方案。[3]
(三)動態數據下的企業管理創新方案實施
在確定了企業管理創新方案之后,企業可以不斷地對實時的、動態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在對實時動態數據反饋的條件下,更好地利用大數據進行企業管理創新方案的糾偏。在數據動態分享的平臺之下實現對企業管理的監控和優化,根據內外部環境進行反饋性的適當調整和修正,這就使企業管理創新方案處于實時反饋、動態更新、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過程,可以極大地提升企業管理創新方案的效果和成功概率。
(四)實現大數據背景下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第一,人力資源規劃的創新。在大數據發展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工作是前提和基礎,原有的趨勢分析法、回歸分析法、比率分析法難以實現對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的科學、全面的預測,而大數據的出現則為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帶來了新的契機,企業可以引入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全面采集企業員工的相關信息,與企業員工的個人發展需求、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做出企業人才流動性的評判,并為企業內部人員調動、崗位招聘等提供了科學的數據參考。[4]
第二,實現人力資源招聘的創新。在大數據背景下,原有的企業人才網絡招聘、校園招聘、現場招聘等方式,無法實現對員工的全面了解,而大數據中的社交網絡則為企業人才招聘提供了新的途徑。大數據下的社交網絡涵括了個人極大部分的信息,如:個人社會關系、工作情況、生活狀態、工作效率、個人潛能等,可見,通過大數據下的個人社交網絡可以全方位地獲悉員工個人的信息,從而更好地實現個人與企業崗位的精準匹配,充分體現出大數據下的立體化信息的實用價值。
第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創新。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創新,大數據的良好分級為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量化分析的前提,可以較好地實現對企業員工的晉升意愿、職業規劃、工作績效等方面進行直觀、清晰的展示。并且,大數據還較好地糾正了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偏差,通過詳細、完整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落實適宜于企業員工的培訓內容,使之更適合企業發展目標和個人發展目標。[5]
(五)大數據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
大數據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帶來了創新機遇,使企業的財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加強了對財務數據信息的處理,開發了企業財務數據信息關鍵詞搜索引擎,更好地實現了財務數據信息的統一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提升了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養。[6]
三、結語
篇8
關鍵詞:市場經濟;企業;實施;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5月15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一切管理活動都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成本管理也不例外。科學的成本管理,就是要求企業適應現代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按照成本管理現代化的指導原則,形成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管理的全面體系。從而使企業的主要物質消耗和產品成本都有較大的降低,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成本管理的財務會計功能化。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本信息自然也就成為企業管理者極為關鍵和引人注目的信息。不同的成本信息服務于不同的目的:存貨計價及收益確定、經營控制和管理決策。單一的成本信息難以同時滿足上述三種目的。在企業管理決策中,奉行“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信條,強調的是管理決策的相關性問題。從會計學科劃分來看,成本會計是連接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橋梁。財務會計的存貨計價及收益確定就是根據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有關成本信息而進行的。管理會計以優化企業價值鏈為著眼點,以多維的成本概念和“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為準則,應用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有關經營控制和管理決策方面的信息進行管理決策活動。我國多數企業成本管理系統基本上服務于存貨計價及收益確定目的,缺乏經營控制內涵,忽略了管理決策目的。因此,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財務會計功能化,忽略其管理會計功能的傾向。財務會計具有社會化的特征,企業成本管理的財務會計功能化實際上就是將本來應企業化的成本管理社會化。事實上,成本管理對一個企業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其管理會計功能問題即如何應用成本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控制和管理決策服務。
(二)企業成本管理側重于宏觀需要。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成本管理的主體應該是企業。成本管理的動力也來自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但是,我國企業并未充分認識到這點。企業成本管理思維還沒有轉移到企業經營上來,僅局限于國家頒布的財務法規如財務通則和稅法等法規中有關成本條例的遵守和執行。成本管理側重于宏觀需要,基本上為國家服務。這從另一個側面將本來應企業化的成本管理社會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競爭優勢表現為成本優勢和產品差異化。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該站在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充分認識到加強成本管理,避免和控制成本的發生對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現實意義。
(三)成本管理缺乏市場觀念。成本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綜合表現,只是企業內部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系。低成本意味著以較少的資源投入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意味著效率高,但它未必有效益。按照成本習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的關系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屬于維持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成本,在業務量相關范圍內,其成本總額與業務量無關而保持不變。這樣,企業只要提高產量就可以降低單位產品分擔的固定成本。因此,產量越高,企業產品成本越低,在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就越高。這就是我國企業為什么長期以來偏愛“產值”而不注重銷售的原因所在。由于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財務會計功能化傾向,側重于存貨計價及收益確定,追求產品成本最低化,導致企業不管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如何,片面提高產品產量,降低產品成本,通過存貨的積壓,將生產過程發生的成本轉移或隱藏于存貨,提高短期利潤。成本管理缺乏市場觀念,導致成本信息在管理決策上出現誤區:似乎產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潤越高。客觀地說,規模經濟是有條件的。只有在產品存在市場需求的前提下,以銷定產,才能發揮規模經濟效應。企業只有以市場為導向,在市場需求的指引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創造出效益,從而使效率轉化為效益。否則,只有效率而沒有效益。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效益才是根本。這就要求我國企業成本管理要轉變思維,樹立成本管理的市場觀念,正確看待效率與效益的關系。
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如何實施成本管理戰略
(一)正確處理成本管理中的幾個關系。首先,正確處理產量與成本之間的關系。在管理會計上,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產量)的關系劃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部分。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相關范圍(即一定時期和在一定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不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不變的成本;變動成本是指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其總額也將隨著發生相應正比例變動的成本。一般來說,增加產量可以降低產品單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從而降低單位產品成本。但是,如果只強調增加產量,而忽視節約各項消耗,也可能會引起單位產品中的變動成本的上升而提高成本。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首先必須研究產量與成本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正確地考察和分析成本降低的方向,為進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提供可靠的依據;其次,正確處理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系。從質量與成本的關系來看,它們之間是對立的統一,是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須從企業整體的利益出發,正確處理好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系,權衡利弊與得失,采取較適宜的措施。反對忽視質量的降低成本,也反對忽視成本的提高質量。應當提倡在提高質量的過程中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的過程中提高質量;第三,正確處理效益與成本之間的關系。成本與效益之間的正確關系應當是既統一又矛盾的。具體地說,成本對經濟效益既有正確的影響(二者之間的統一),也有負面的影響(二者之間的矛盾)且在這一對矛盾體中,經濟效益是第一位的,成本是第二位的,成本的增加或減少必須由經濟效益來決定的,而非成本決定經濟效益。成本與效益的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現代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須要擯棄過去那種從成本出發來研究效益的被動做法,而應當實行從效益出發來研究成本的積極做法。努力做到在積極降低帶來負面影響的成本的同時,還要抓好能帶來正面影響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來自國內外日益激烈的競爭致使企業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是否建立健全一個有效的、能夠為企業產品定價、生產決策、市場定位,以及成本控制等決策提供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是對企業全過程實施成本管理。對成本形成的整個過程,包括建造、設計、制造、采購、銷售、售后服務、融資、信用損失和投資損失等等各個環節階段,凡是有成本發生的地方都要進行管理。這里就成本控制而言,建造成本、設計成本和制造成本控制三個環節是最重要的。對有些行業尤其是基礎設施和重化工行業而言,建造成本控制往往是最重要的。以電力企業為例,目前一臺90萬機組的發電投資約在40多億元左右,若能在建造環節節約10億元的投資,實際上就相當于以后年度經營期間增加10億元的利潤。但是對輕工業類企業來說,產品設計成本控制往往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通常認為,產品成本的80%以上在設計階段就已經形成了,制造環節的成本僅占產品成本的不到20%。另外,融資成本、信用損失成本和投資損失成本的控制也是重要的。據中國市場學會統計,我國企業年平均壞賬率為5%~10%,美國只有0.25%~0.5%;我國企業的賬款平均拖延期為90天,美國只有7天。相對而言,我國企業的信用損失成本控制的意義更大。融資成本控制的關鍵是保持適度的負債規模,這取決于企業的戰略定位。投資損失成本巨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決策失誤。減少甚至避免投資決策失誤,最重要的是要改進和完善投資決策機制,除進一步完善投資決策程序外,還應當關注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及建立投資決策責任制度,要將“誰決策、誰負責”納入企業制度框架,并對決策者實行“無期限責任制”;二是對企業全崗位實施成本管理。通過預算和考核,落實企業成本目標和責任。從工廠到車間,從班組到個人,從公司、車間領導到各個管理部門,人人都要參加到成本管理中去,按照成本指標嚴格把關,只能降低,不準超支,做到時時、事事、處處都有人管理成本;三是對企業費用全要素實施成本管理。生產費用各項要素,包括原材料、動力、工資、折舊等都要制定定額和標準,加以管理,既要抓大,也不要放過小的。要控制期間費用總額,嚴格審核單項費用。一般的做法是將部門費用的發生嚴格控制在預算之內,由財務部門進行部門核算并嚴格監控。為此,要建立嚴格的費用審核流程,包括費用發生前的申請及審核;發生后及時報賬;費用報告的填寫規范及審核;超期不報賬的處罰等。在管理費用控制中,主要應對招待費、差旅費、通訊費、辦公用品費用等容易超支的項目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
(三)制定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一是成本預測和決策方法。成本預測方法是根據過去的成本資料,結合調查研究,針對今后的新情況,運用科學的預測方法,估算未來的成本水平,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其包括定性預測法和定量預測法兩種。成本決策方法是根據既定的成本目標,運用決策的理論和方法,對各種經營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從中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列入計劃。通常有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貢獻毛益分析法、決策樹法等;二是成本計劃和核算方法。成本計劃是指導成本管理工作的綱領。目標成本的確定是和成本決策的實現都要通過成本計劃來具體安排和落實。主要有全面預測法、彈性預測法、零基預測法、目標預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是對實際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以計算各種產品和責任中心的成本。成本核算必須準確及時,否則就會使成本考核遭到歪曲,也使成本控制失去方向。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制造成本法、責任成本法、作業成本法、變動成本法等;三是成本控制和檢查方法。成本控制法是根據成本計劃提出的控制指標,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資金耗費,進行有效的控制,發生偏差,及時糾正,保證成本計劃的實現。成本計劃完成的好壞,關鍵在于成本控制,如果成本控制不好,浪費無人問,超耗無人管,成本計劃就起不到作用。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標準成本法、定額成本法、責任成本控制法、預算控制法等。成本檢查法是以目標成本為衡量尺度,對照實際成本,以檢查目標成本是否完成,作為評價成本管理工作業績的依據。成本檢查的方法有單位成本檢查法、總成本檢查法、材料費用檢查法、工資成本檢查法等。
總之,企業成本管理戰略的選擇和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存在統一的準則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成本管理工作的改進永無止境,企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更切合自身情況的管理方法,才能適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主要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Agent;智能;體育訓練;決策支持系統
全民健身運動成為我國一項長期國策,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國民整體身體素質呈現下降趨勢,其中,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趨勢最為嚴重。目前,對于這一困擾問題,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很多相應的政策和方法來應對,由于體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在制定體育訓練計劃、體育訓練方法時個人主觀意識比較濃厚,不能有效地根據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制訂計劃和方法,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訓練的主動參與性不夠高,訓練效果不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發展。
1.決策支持系統,Agent與MAS概述
Agent技術是一種在動態環境中能夠自治運行,并具有較高自治能力的計算機系統或實體。能感知不同環境下的變化,并隨變化主動做出相對應的調整。在眾多Agent的研究中,最經典和廣為教授的是Wooldridge等人有關Agent的“弱定義”和“強定義”的討論。每個Agent最基本的特性包括自主性、反應性、面向目標和針對環境性。強定義在此基礎上加入知識、目標、責任、能力等精神概念。
2.系統體系結構
根據大學生體育訓練管理的特點,結合Agent和Multi-Agent的特性,基于Multi-Agent的DSS大學生體育訓練管理決策系統框架,共定義4類Multi-Agent。
界面Agent主要用于實現和決策者之間實施交互,界面Agent在實施交互過程中,能夠根據主動探測環境的變化,獲取決策用戶的習慣、愛好、習性等主要特征信息,從而在決策時,提供最佳的用戶界面,為決策用戶提供統一思想的輔助決策。
黑板控制Agent。黑板控制Agent是整個系統的控制中心,它主要對黑板和系統中其他Agent進行直接地或間接地控制。通過自身的知識庫和Agent之間的協作原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劃分為若干相應的子問題,然后分配到黑板中不同層次中,對各層次進行相對應的管理,消除Agent之間不同決策的沖突。
功能Agent。其功能對于從黑板接收過來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從中獲取需要解決問題的目標,之后對相關目標進行分割,劃分成若干個小任務,轉交給各自的一個或多個決策Agent來加以執行。
決策Agent。各個決策Agent與系統中的決策者或有關部門相對應,完成全部系統每個具體決策任務,在相應功能Agent的制約下,借助決策Agent相互之間的協作,實現決策。
3.系統Agent的技術實現
3.1 Agent的實現
如今,面向系統Agent的軟件開發僅處于一個嶄新的軟件開發范疇,由于Agent領域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術還不夠成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開發模式,目前絕大多數采用面向對象技術的方法,研發出擁有Agent一些基本特性的系統, 實現思路試將對象改裝成Agent,使改變裝后對象具有Agent的反應性、自治性等一些基本的特性。Agent的功能實現需要三個部分組成:知識推理、通訊和執行模塊。通訊模塊主要任務是負責接收外部環境或別的Agent傳輸過來的信息,并將信息轉變成Agent所能理解的模式,同時向外部環境或其他Agent發送此信息。知識推理模塊,它具有Agent的特性、方法和行為規范。能過自動進行更行,為Agent自主活動的實施提供事實依據。執行模塊,是Agent內部的具體決策部件,依據知識模塊中的屬性、方法和行為原則作出具體的判斷,同時及時更新知識推理單元的知識。
3.2 Agent間的通訊機制
在基于Multi-Agent的大學生體育訓練管理決策系統中,Multi-Agent之間采用黑板模塊來實現Agent間的通訊。
在Multi-Agent中黑板提供工作范圍,Agent可以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和知識,Agent在最初創建時就已經在黑板上填寫了信息項,同時可分享給其他Agent所使用,并更具Agent的具體需要可隨時訪問黑板,以便獲取更多新的信息。Agent采用篩選的方法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Agent在黑板系統中,他們之間不產生相互通信,每個Agent獨立解答求解的子問題。功能Agent,把一個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子問題,讓更多的Agent參與到求解的工作當中,暫時性組成一個聯盟,一起去求解問題,聯盟求解工作結束后(任務完成后聯盟自動解散)利用功能Agent將其信息傳回給黑板匯總,最終反饋給相應的Agent界面,轉交給用戶。
4.系統模型庫、知識庫管理系統
4.1 模型庫管理系統
基于Multi-Agent的大學生體育訓練管理決策系統中,采用面向對象的模型來表現模型庫,還可把若干模型對看成一個對象進行儲存和管理,并提供與知識庫系統相匹配的接口。
4.2 知識庫管理系統
第一步要做好知識庫基本結構的構建工作,然后按照有關體育方面的專家所提供的知識,經過吸收提取產生規則,并儲存在知識庫系統中。知識庫主要用于儲存于決策有關的規則,每一個規則都會被自動或人為的加上一個權重系數,知識規則進行工作時會有很多規則符合相應的條件,這時我們就會提取權重系數最高的規則來進行推理,以便解決匹配問題的沖突現象,產生式規則儲存的同時決策過程中所產生的新的規則也一同儲存到知識庫里。
5.系統實現
體育訓練管理系統中的數據主要來源與陜西工院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服裝學院體育成績管理系統,體育訓練計劃數據庫,運動項目數據庫等,模型分為預測和優化模型,例聚類模型、回歸模型、EMSR模型等,規則庫中有預測計劃規則,例身體素質綜合評估規則、體育訓練手段規則、體育訓練間歇安排規則等。
結論
本文針對目前大學體育教師很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訓練計劃,結合Multi-Agent技術,設計了大學生體育訓練管理決策系統,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科學有效的訓練計劃。在大學體育訓練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大有,楊鯤,陳建中.Agent 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軟件學報,2000,11(3):315-316.
[2]黎建興等.軟件Agent 的一種面向對象設計模型[J].軟件學報,2007,18(3): 583-584.
[3]馮梅,鄭明春.Agent 的行為研究與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1.
[4]孫喁喁,黃光球.基于黑板的多Agent 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現代電子技術,2007(20):945-947.
篇10
關鍵詞:人工智能;企業管理;挑戰
一、引言
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來說,可以說是具有相當歷史經驗積累和理論研究積淀的工作之一,也可以說是領域之一。眾多年來,企業的經營管理從純粹的“人治”到“制度先行”的模式,一步一步的變化和發展,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滲透,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一方面是其全新的模式帶來的不適,另一方面也是其帶來的挑戰。在眾多的企業中,少數企業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了這樣的變化和挑戰,也很好的基于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但是還是有大部分的企業在人工智能面前顯得“無所適從”,沒有做好適應趨勢發展和應對挑戰的充分準備。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和探索能夠促進企業更好的面對和應對這樣的挑戰。
二、人工智能及企業管理概述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就是我們平常所聽所見的“AI”,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計算機科學的理論和方式讓電腦或者程序能夠模仿人類的行為方式,以期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類的勞動。人工智能屬于計算機科學,但是卻不僅僅是計算機科學,其往往還包含了社會學、心理學、數學等等,甚至還還會涉及到具體應用領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以及相關領域的人類經驗積累。由此看來,人工智能在理論知識層面具有相當的綜合性和復雜性,不會屬于某一個學科領域。對于人工智能來說,其并不是一個新的領域或者概念,其實人工智能很早就已經下理論界出現,并且得到了一些較為初級的發展。近年來,由于算法的進步以及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才使得人工智能得以“重生”,在眾多的領域越發的顯示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價值,也才有了當下非常火爆的“人工智能”。
(二)企業管理概述
企業管理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要過程和手段,也是企業保持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總的來說,企業管理就是企業要將自身的生產經營、業務拓展等等活動通過計劃、組織、實施、監督、總結等等方式的總和,是企業自身具有綜合性和統籌性的管理過程和運營過程。企業管理更加是一個較老的話題,自大有了企業以來,企業管理就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對象。經過多年的發展,企業管理也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得到了不斷的優化和提升。其中,現代企業管理是符合當下眾多企業的管理現狀和理念升級的。企業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意在通過更好的進行資源配置而實現企業各種資源使用效率的不斷提升,進而促進企業的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人工智能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分析
(一)打破信息孤島的智能系統
在人工智能之前的信息化時代,系統化是企業管理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企業管理的眾多方面都逐步的建立起的系統或者平臺,諸如財務系統、OA辦公系統等等。相比信息化之前,信息化已經極大的促進了企業內部各個部門或者環節之間的信息流通,也使得各個環節由于系統化和流程化的加持而更加的高效和高質。但是隨著而來的缺失各個環節和部門之間的信息被禁錮在自己的系統里面,形成了眾多的信息孤島。這些信息孤島對于企業的管理決策來說也是極其不利的因素。人工智能的到來,使得企業在眾多的系統之上能夠架設一個統領的系統或者平臺,也就能夠很好的解決了信息孤島的問題。同時,在信息化時代,企業部署眾多的系統往往需要實實在在的購進和部署相關的硬件設施,這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在成本上會產生巨大的壓力。但是在人工智能時代,由于云計算的飛速發展,企業的眾多管理系統部署并不一定需要購買相關的基礎硬件,而是可以通過云計算的方式來解決。其實,這也是能夠實現上文提到的建立解決信息孤島的統一平臺或者系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人工智能輔助企業管理決策
結合上文所提到的信息孤島,傳統企業在進行管理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面臨著眾多類型或者環節的數據難以形成有效的統一和整合,作為決策支撐的數據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會呈現出相當的不足。對此,人工智能技術一方面能夠通過搭建統一化的系統平臺來打破信息孤島,提升相關數據的統一化和全面化;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技術,企業能夠實現智能化的數據抓取、整理和分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給出相應的智能決策建議,以供企業的管理者做出管理決策是進行參考。這一切都要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中的大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等核心技術,才能夠實現企業管理過程中的眾多高效過程。
(三)人工智能代替重復性工作
人工智能包含了諸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幾大核心技術,其中的機器人技術是綜合視覺處理、聽覺處理、數據處理、機器學習等等眾多技術的重要體現。也正是這些技術的加持,使得人工智能能夠實現在眾多的場景中很好的模仿人類的工作方式,以至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類而更加高效高質的完成相關工作。例如企業的行政工作,其有一部分具有重復、機械的特性,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夠很容易通過相關技術學習到其內在的關聯或者趨勢,進而實現自動的模仿,代替人類進行該項工作。同樣的道理,對于眾多的生產企業來說,車間管理更加具有這類的特點,因此也是現階段人工智能能夠發揮巨大作用的地方。人工智能分擔人類的工作,總體來說能夠促進工作更加高效高質的完成,讓人類的智慧更加集中于創新和創造,更加集中于思維探索層面。
四、人工智能對現代企業管理的挑戰
(一)人才管理的挑戰
人工智能能夠在很多方面協助甚至是帶來人類的工作,并且往往能夠更加高效和高質的完成該工作。這就給企業的人才管理帶來的極大的挑戰。一個最為直接的挑戰就是企業以后或許不再需要沒有創造性和創造能力的員工。簡單重復的工作能夠有人工智能來完成,那么企業招聘來的人才就主要將精力集中與思維的創造過程中。這對于企業傳統的人才觀念和管理方式非常不同,會產生很大的沖擊。企業以后的人才管理應該更加注重其創造性的培養和提升,而不是像當下一樣僅僅集中于流程化和標準化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這其實不僅僅是對企業管理的挑戰,也是對人才自身的挑戰。只有很好的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趨勢,才是使得人才自身更好的融入企業的管理工作,贏得企業的發展機遇。
(二)決策管理的挑戰
上文已經提及,在人工智能的支撐之下,企業的管理決策會以匯集全面而實時的數據為基礎,通過相關的分析方式來作為輔助。總而言之,這種決策方式是一種集中式決策機制。這主要得益于管理界的這樣一種思想:我們擁有越多的信息往往能夠做出更加科學正確的決策。但是隨著而來的挑戰就是隨著更多的信息被收集整理出來,使得企業所面臨著的決策環境會變得異常復雜,至少相比于之前的環境是如此的。這也就給企業管理者在切實的管理決策過程中失誤了增加、變動性增大,為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帶來一定的沖擊。人工智能時代的管理的不確定性急劇增大,使得眾多的管理者感到管理工作十分困難和束手無策,或者有一天真的將企業管理決策完全交給人工智能的時候,企業的管理工作也就無法再稱之為企業管理了,真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
(三)管理方式的挑戰
當人工智能時代開始到來的時候,眾多的研究者或者企業管理者都在探討和研究:未來的企業管理者或者企業管理工作會不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或者說會在多大程度上被取代?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管理者的企業管理活動,或者是更加準確地說是協助,而不會完全的代替企業管理者的企業管理工作。對于企業管理來說,其帶來的管理方式的挑戰是巨大的。例如對于傳統的企業管理來說,財務上的三大表是十分重要的基礎資料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僅有的可以相對全面的反應企業經營情況的基礎資料。但是在人工智能時代,正如德勤所開發的“第四張報表”一樣,通過非財務信息的數據化,通過以用戶為核心,建立起來涵蓋用戶、產品、渠道三個維度的企業價值評估體系,為企業管理層的管理工作和相關決策提供重要的補充支撐。諸如類似的沖擊和變化還有很多,都將給企業管理的方式發展帶來挑戰。
五、結語
人工智能的時展趨勢不可逆轉,企業唯有很好的適應和應對才能更好的保持其市場競爭力和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同時,企業要正視人工智能在人才、決策等管理方式方面帶來的沖擊,積極應對和應用,促進自身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浩.人工智能的六重關系[J].企業管理,2018(1).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者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