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總結范文

時間:2024-01-23 17:58: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究生科研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研究生科研總結

篇1

我作此課題的研究所運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行動研究,也就是將課題研究貫穿于教學之中,邊學習理論,邊指導研究。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進行研究。具體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進行了理論方面的學習。通過對國內一些關于閱讀教學理論書籍的閱讀,我確立了自己課題的研究方向,同時也為此課題的研究找到了依據。

2.依據課題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標和內容,有計劃地實施。目標由簡到難,內容由容易到復雜。

(1)現代閱讀理念所倡導的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學生還沒有體會到,沒有嘗試到;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那么讀什么的問題也要解決,這是源頭活水。很多孩子,家長甚至包括我們老師也不太清楚到底讓孩子讀些什么;我們在自主學習的實驗中確定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的課外閱讀同樣也需要探索一些指導策略,至今我們還沒有成熟的可以推廣的策略;任何學習活動都離不開評價,課外閱讀的評價就更難以把握,這無疑就影響到閱讀效果。

(2)對學生閱讀情況的分析其實就是尋找問題。問題即課題,解決問題就是探索研究。主要發現了如下問題即研究對象:第一,解決孩子讀什么的問題。課外閱讀必須解決量的問題,量變才能達到質變。首先建立班級小圖書角但是要與以往做法不同。我們現在只是簡單得讓孩子捐書,我一直在試著探索一種新捐書模式。我覺得應該通過網上查詢,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指標,給學生列出相關的書目,發動學生的力量,去購買書籍,這樣,我們班每個學生圖書的擁有量就不是3本、5本,而是上百本,而且是高質量的。第二,引導孩子樹立課外閱讀的主人翁意識,也就是確立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本著這樣的理念: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所以應“放權”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圖書,自己確定在多長時間內讀完一本書,自己選擇讀書的時間,自己選擇閱讀后成果的展示形式(目前我們的展示形式有閱讀筆記積累、美文背誦比賽、講故事、預備鈴前十分鐘的時間向同學們讀自己喜歡的文章等形式),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體現出來了,教師必須督促和調動學生,讓學生學會做計劃,學會確定目標。雖然僅僅半年時間,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關于課外閱讀的評價,我擬想從閱讀習慣、閱讀態度、閱讀能力、閱讀效率四個方面進行評價。但目前評價機制還沒有落實。

篇2

[關鍵詞]教學改革 綜合能力 體系結構

一、研究的意義:

數據結構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形成于70年代中后期。而它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在國外從1968年開始設立?!稊祿Y構》是計算機科學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稊祿Y構》的研究不僅涉及計算機硬件(特別是編碼理論、存儲裝置和存取方法等)的研究范圍,而且和計算機軟件的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論是編譯程序還是操作系統,都涉及到數據元素在存儲器中的分配問題。在研究信息檢索時也必須考慮如何組織數據,以使查找和存取數據更為方便??梢哉J為《數據結構》是介于數學、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軟件三者之間的一門核心課程。圖1表明了《數據結構》課程在計算機科學中所處的地位。

從2009年開始,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的專業課由以往的各高校自主命題改為全國統一命題,專業課涵《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絡》四門課程的內容?!稊祿Y構》部分在前三年的考試中分值均為30%,所占比重較大(平均應為25%)。

研究生入學考試公共課(英語、數學、政治)實行全國統考已有多年的歷史,針對研究生入學統考的公共課輔導班在全國各地有很多,每年都有新的考研資料推出。但專業課統考還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新鮮事物,理工科電類專業中目前只有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實行全國統考。專業課實行統考以來,我校報考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的學生中,有很多人公共課成績合格,只因計算機專業課成績不合格而導致考研失敗,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

面對《數據結構》課程改為研究生入學統考的新形勢,對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如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進行研究,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效果在統考中得到檢驗,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更高層次繼續深造。

綜上所述,對《數據結構》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教學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現狀分析:

《數據結構》課程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課程建設在國內各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中受到高度重視。

目前我院《數據結構》課程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內容與考研要求脫節,目前我?!稊祿Y構》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還是針對期末考試,教學內容隨機性強,系統性差。對于準備考研的學生來說,還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需要自學,這無疑大大增加了考研學生的復習工作量,降低了復習效率;

(2)任課教師多,教案和課件不統一,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我?!稊祿Y構》課程的任課老師涉及計算機系、軟件系及辦公室幾個部門,沒有固定的時間來討論教學內容,各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有很大差別,所以急需組建課程組,在學思想、保證教學觀念一致的基礎上,綜合教學內容 ,使教師之間主動協商與溝通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數據結構》課程的理論性強,在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對于程序設計的能力要求高。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畏難情緒,班級的整體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因而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雖采取了一些方法,但是還需在個性化教學的措施上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三、改革與研究實施方案

針對我院《數據結構》課程存在的以上問題,遵循“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宗旨,我們課題組老師決定對該課進行改革,希望通過對《數據結構》課程內容不斷更新來優化課程體系結構;同時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 選擇并研究經典教材, 不斷改進教學內容, 優化教師隊伍, 改善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使學生真正在教學改革中受益,我們制定了具體的改革方案,內容涵蓋從課上到課外各個環節。具體措施如下:

(1)對《數據結構》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研討,結合考研大綱中的考點,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更多的引入研究生入學考試內容。

以往我們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針對期末考試,考慮到我院學生整體素質不是太高,授課過程中遇到較難理解的內容,任課老師大多會一帶而過或只要求學生了解,這直接導致了近幾年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我院學生通過率極低的情況。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對《數據結構》課程講授內容的重點和比例做出適當調整,既照顧到全體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和接受能力,同時兼顧考研中高水平內容的滲透,以期提高我校的考研通過率。

(2)研究《數據結構》課程教學模式,在做好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基礎上,針對參加考研的學生,開設考研輔導班,安排固定時間答疑。

考慮到《數據結構》課程安排在大二上半學期,而多數考研的同學真正開始復習專業課在大三下半學期,甚至是在大四上半學期,從學完這門課到考試要放置近兩年的時間,大部分的同學很難記住 的知識點和解題思路,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在臨近考試前給專門考研的同學安排輔導課和答疑。

(3)對于重點章節,開展教師集體備課,案和授課內容;開展教學研究,加強教學經驗的交流,不斷提升教學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以現有講授《數據結構》課程的老師為主要成員組建一支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高水平《數據結構》課程教學團隊。

我院講授過《數據結構》課程的老師有多名,雖然大家的授課內容都是按照教學大綱來組織,但各任課老師之間交流很少,基本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講授,側重點并不統一,到期末很難整理出一份能考查所有任課老師講過的重點的試卷,所以對于重點章節,開展教師集體備課,案和授課內容是很有必要的。

《數據結構》課程在我院已經開設多年,有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師,教學團隊成員均已擔任五年以上的教學工作,對教學事業傾注高度熱情,具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團隊結構合理,有各個層次的教學骨干,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講師5名,其中有博士學位的3人。團隊成員具有精誠合作精神,積極參與,肯于奉獻,一定能夠很好的完成此項教學改革課題。

(4)研究真題,對歷年研究生考試的《數據結構》試題進行命題分析研究,了解命題趨勢,掌握最新的考研動態。

(5)本項目組對要完成的任務進行詳細分解,在以學生為本的研究型教學、啟發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四、改革的具體目標

(1)不斷完善和優化《數據結構》課程內容和知識體系結構,貫徹“少而精”的教學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精排和優化,做到精講多練,突出重點;

(2)搜集整理出一份題型全面、難度適中、知識點覆蓋較全的校內考研習題資料。

(3)改變本科教學內容與研究生入學考試要求脫節的現狀;

(4)提高學生全面掌握《數據結構》課程內容的能力。

(5)團隊負責人潛心研究教學規律,通過言傳身教,充分發揮帶頭人的領先、表率和指導作用,培養了一批中青年教學骨干教師;

[參考文獻]

[1]王森.數據結構教學改革的研究.辦公自動化雜志.2011,207:4-6

[2]嚴蔚敏,吳偉民.數據結構(C語言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10.

[3]高嵐.以培養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數據結構”教學方法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24(8):49-51.

篇3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創新能力培養;步態追蹤;過程管理:

0.引言

2012年,國家正式啟動“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作為核心任務,旨在推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協同創新突出特征在于是“一種開放式的創新形式,既不同于原始創新的協調合作,也不同于集成創新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產品技術要素整合,而是一種管理創新,是一種競爭和優化配置的過程。2013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共同《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提出研究生培養要“根據研究生的學術興趣、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制定個性化的培養計劃。發掘研究生創新潛能,鼓勵研究生自主提出具有創新價值的研究課題,在導師和團隊指導下開展研究”,并在此過程中“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和學業考核,實行嚴格的考核和論文審核制度”。

1.研究生創新培養的需求

1.1團隊協作培養方式的要求

協同創新環境下,研究生的導師團隊協同培養模式成為核心,彌補了過去單一導師指導帶來的知識面不寬、專業領域過窄、學科不易交叉的缺陷。在該模式下,研究生導師之間必須經常溝通,以便于各位導師對學生情況實時掌握,但在學生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導師容易忽視某些不活躍的學生。除此之外,研究生還經常被導師派往合作現場進行調研、數據采集、實驗及實踐、效果監控等一系列科研工作。離校期間,導師對其工作狀態和每日進展不能做到實時指導,工作中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導致科研工作低效。

在團隊合作、聯合培養等協同創新背景下,如何在管理上實現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及時掌握和跟蹤?美國高校管理人員首先提出這一問題。調查結果顯示,69%的博士研究生入學后,平均兩周與導師見面一次;而有15%的博士研究生平均三周以上才能與導師見面一次,這導致其在科研認知上的偏離得到糾正的周期被延長,創新成果進展緩慢。隨之,美國高校開始通過項目投入,加大學生經費支持力度;在人員配比上,提升了指導教師的比例;在管理上,高校力爭對聯合培養方式的學生盡可能地統一管理。實際研究顯示,聯合培養的學生對高校導師進行定期工作匯報更有助于科研創新工作的順利開展。

促進導師與學生互動,關鍵是對該交互過程進行有效管理。以德國為例,自1990年開始,由德國研究會(DFG)資助研究院項目,明確項目的科研定位、制度特色及規模限制。這一舉措促使研究生培養同相關企業需求密切結合,集中了相關的研究課題和研究人員,容易統一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評估過程的標準,確保了導師對聯培研究生科研素質的把關。與之相應的,清華大學早在1985年便開始著手同企業、政府進行合作,目前清華大學90%的研究項目是業界需求或具有發展前景的前瞻性研究,不僅在課程設置上向國際靠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過程也在學生研究計劃和周期總結中有明確體現。哈爾濱工業大學和黑龍江省政府密切合作,為國家構建航天強國提供了大量基于實踐培養的研究人才。北京交通大學在為鐵路和軌道交通等領域服務過程中,積極推進協同創新,促使研究生進入鐵路實踐實驗。南京農業大學許多研究生直接參與我國智慧農業、農業生產基地的建設。

1.2現階段過程管理的缺陷

研究生培養過程存在多個周期,將整個培養期作為一個粒度較大的過程,如制訂研究生個人學習計劃、課程學習、課題開題、論文送審評閱和論文答辯等活動環節,易形成共性特征,所以研究生培養非常適用過程管理。全美研究理事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根據院校、學科、種族、性別而統計的各類研究生學位授予數,完成相應學位的時間,獲得的資助,就業類型等過程監控,’包含了研究生從人學到就業各個階段的情況,非常全面地追蹤了學生的表現,并反饋指導學生培養過程。

目前,我國研究生培養過程包括16個具體的環節,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研究生選題、選題后的論文階段性成果存在空白。這些階段處于科研工作展開時期,恰恰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美國哈佛大學施坦利?利特認為培養過程應為:“培養接受過廣博的、高層次教育的,能夠在接受相關培訓后迅速學會某種特定工作并渴望繼續接受教育和技能發展的學生,促使學生研究具有直接動力”。這就要求在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細節控制上進行提升,如文獻閱讀、問題總結的細微步驟,但當前在管理上對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仍缺乏有效手段。目前,“卓越工程師計劃”雖然體現了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管理,但對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細微過程沒有明確體現,這需要建立有針對性的培養方式。

2.“步態追蹤”培養模式

“步態”原意是指人們行走時的姿態。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步態”用于設計機器人行走過程?!安綉B跟蹤”技術是通過從序列狀態中分析、檢測出目標的特征,完成目標多個特征的匹配,并且對目標行為規律加以預測,實現對指定目標的準確且連續的跟蹤,其研究過程重點突出了序列狀態、特征匹配過程。將其引人管理過程控制,可以進一步彌補過程管理中目標狀態和特征匹配的概念。過程管理是一種以過程為核心的、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對所涉及的過程進行形式化描述和管理的方法,是人們為彌補目標管理不足而提出的一個管理學概念。在過程管理中,由于管理控制的粒度不同,常導致目標狀態形式化描述與過程特征不匹配,這主要由完成目標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造成,在精細粒度的過程中尤為明顯。“步態跟蹤”則是利用精細化過程的步驟,尋找流程步驟特征,對過程進行形式化匹配,從而提高過程控制的精密度,這一改進非常契合信息化處理過程。

2.1研究生創新培養過程的“步態”提取

研究生創新培養過程屬于知識創新活動。描述該活動的wiig模型將知識創新分為創造、顯現、使用和轉移4個過程,顯現為4個知識創新活動,可將其設計為4個創新步驟。在協同創新環境下,這4個明確的步驟如果按照創新一個成果的基本過程來進行分解,可以將其分解為文獻搜集與解讀、問題與方法綜述、新問題歸納與發現、新方法引入、解決方案設計、方案可行性團隊討論結果與改進、試驗與仿真設計、原始數據采集與分析、實驗記錄、實驗影像、所遇困難與困惑、當日工作成果、試驗結果分析、討論交流所得、如何解決問題思路、不同導師交流結果、重要語音影像等數據特征。上述數據以多種形態呈現,不僅僅以單一的數值或是簡單的文字進行體現,還將在日志記錄中以照片、文檔、OCR、源程序、影音等多種數據呈現。由于學生與導師之間的經驗和見識差距,學生有時不能理解這些數據蘊含的意義,但導師并不容易從大量的數據中判斷學生是否能夠發現問題或停滯不前。這需要針對所可能獲取的數據進行有意識的初步分類,歸納上述4個過程中涉及的數據模式,形成“步態”模式,從而促使導師針對創新成果不同階段進行指導。

針對成果創新步驟中涉及的內容,分析每一步驟中的具體研究問題,對該細節中的歸納、分析、總結、討論等結果進行特征提取,并根據特征研究的起始時間、人員、地點、事件、導師交流等狀態進行特征描述,如圖2所示。從三維結構上描述“步態”特征,形成“步態”跟蹤基礎矩陣,從而描述和展現“步態”。

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能力認知、導師對學生的科研能力評估分析形成目標成果,結合學生學期目標,分析學生研究計劃和解決方案設計,制定任務分解策略,將大目標首先通過研究任務的本體進行表示;建立每一個階段任務完成時的內容要求,從而建立對研究生科研成果形成過程的形式化方法,促進研究生明確每一個階段的任務,并在相應時間點提交自我研究進展報告,形成跟蹤數據。

2.2“步態”跟蹤

在協同創新環境下,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通常跟隨導師進行科研創新,其成果形成的過程需要導師花費精力對學生進行培育。受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進展等因素影響,該過程是一個以時間為軸線的隨機過程。在獲取“步態”模式后,對學生創新工作內容和數據進行分類,形成數據記錄(日志、實驗數據、聲像等),并利用過程跟蹤方法,追蹤創新工作的進展。

針對學生“步態”數據,建立映射與匹配的評估方法;根據進展“步態”特征,匹配“步態”模式;根據進展推進情況和研究重要程度,提供師生交流推薦的優先次序,達到研究生科研培育“步態”跟蹤,記錄研究成果的進行步驟。首先,將項目研究的任務細化成可以形式化的目標,通過導師確認后下發給學生。在獲得目標后,研究生根據創新工作推進過程,對實驗、讀書報告(篇數、收獲)、交流討論總結等信息進行日志記錄。通過媒體數據庫對學生科研工作過程進行識別、分類、記錄和存儲。然后,根據分類結果和可形式化成果進行判斷,識別學生工作中是否偏離或進展緩慢,并根據重要程度提供給導師,便于導師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指導,促使學生通過對設立目標的逐一解決來提高成果創新成功的可能性。

上述跟蹤為導師及時掌握學生研究“步態”、及時調整培養學生工作進度、促進師生交流時效提供了一個輔助模式。最終,工作中形成的數據日志將及時保存,提供團隊共享,并為科研工作提供一個監管依據,上述過程如圖3所示。

3.步態模式的應用

在應用過程中,步態跟蹤模式充分發揮了個性化管理特性,將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在跟蹤目標上進行有效分類,在指導過程中明確了學生的研究傾向。

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具有學術指向,其培養過程要求強調夯實理論基礎,引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國際化的學術交流能力。在引導過程中,理論基礎學習過程反映在課題中的問題原理分析及其研究過程的跟蹤,其步態體現在問題描述、基礎原理、問題分析、原理應用根據等總結上,讓學生每一天對自己在該方向的理解進行反思并得到加深。導師則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密切相關的理論體系是否具有系統性、前瞻性,是否能使研究生形成縱向深化的遞進知識結構,并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或思考。創新能力則通過解決方案闡述、模型抽象、驗證方法、實驗規劃等步態進行跟蹤。學生通過對建模的修正過程、驗證的調整過程不斷總結,形成研究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過每天的研究修正和過程增補,可以跟蹤學生的研究實驗過程。據此,導師重點對學生在理論方法、模型建立與分析等方向上進行引導和指導。在學術交流能力評價層面,步態體現為現場問題研討、解決過程討論、現場工程師實際解決方案、可能提升的方案、會議論點、會議摘要等方面,促使研究生能夠同工業現場人員、學術人員進行交流。導師考查研究生參與和組織不同學術交流活動的積極性和表現出的潛質、能力,對不同人員的學術交流形式進行引導。

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有明顯的實踐性,更注重知識應用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強調學生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組織管理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專業基礎的步態體現在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上,需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體現,表現為利用原理分析問題、原理應用依據、可能的解決方案、備選方案等。導師從學生每天對問題拆解處理的情況跟蹤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步態體現在學生總結問題、問題約束分析、方案實施方法等方面,需要學生仔細描述現場或課題實踐問題、研究問題拆解和解決方法。導師通過上傳的視頻錄像檢查學生對現場問題的總結能力并給予相應指導,重點引導問題描述的正確、解決方案的可靠等。組織管理則是通過每一個學生對自己研究問題的研討組織、現場討論組織進行體現,包括實施方案研討總結、建議吸收過程、不同意見處理等。導師通過實施過程的照片、視頻記錄,對照學生研討內容總結進行跟蹤,引導學生對現場意外情況、實施步驟等內容進行思考。

通過軟件實現步態跟蹤的管理過程能及時對現場實際情況、實驗過程、論文過程進行跟蹤,特別是對研究生在3~5天毫無進展又沒有請假的情況,軟件會有效地進行甄別。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優秀學生的交流提示較少,但該部分學生一般會主動同教師交流,故影響不大。軟件會督促學生每周都對工作進行推進,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有效輔助導師發現學生的游離狀態并及時監管,特別是在學生外派需要異地指導時。平臺中的研討過程記錄和評價能強制不同類型的研究生之間進行交流,促使學生對相關研究領域的問題進行反思。平臺收集實踐中積累的視頻、照片,形成實驗數據和實踐經驗累積,能更好地為新生提供學習經驗。針對學習過程的記錄和時間軸分析,則能有效地幫助導師總結指導過程中的問題。

篇4

一、前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中導師和研究生是主體。藥學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為醫學科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培養高素質的科研人才,而導師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群體則是其核心競爭能力。在研究生培養期間,如何發展和提高學生掌握各相關交叉學科科研技能的扎實性,培養研究生的獨立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研究生提高創新能力是當前藥學研究生教育的瓶頸和難題。本文將基于跨學科導師團隊的例會制度在藥學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二、跨學科導師團隊在研究生創新培養中的作用

1.單學科單一導師制的不足。研究生擴招給單一導師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當前形勢下,我國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張的同時,忽視了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藥學專業因為其專業的特殊性,藥學各學科都涉及藥物的生產、制備、臨床應用及機制研究等與機體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的重要環節。因此,構建由科學研究型和臨床實踐型導師組成的導師團隊對于藥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單一導師制不適應學科交叉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學與科研的互動互利。在研究生創新教育中,導師是主體力量。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新興學科陸續出現,只有通過找到各學科的交叉點,實現學科間的碰撞和融會,才能不斷發掘和激發出新的思路、新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出新觀點、新理論。目前實行的單一導師制缺乏充分的學術交流,同時我國研究生導師隊伍在學識學術、道德素質等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培養的研究生質量下滑,不適應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趨勢。因此,通過組建多學科交叉的導師團隊,可有效促進各科導師的相互交流和協作,實現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在科研實踐和相互交流中拓寬知識面,從而促進學術思想的拓展。因此,構建跨學科導師團隊將在藥學研究生培養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此外,單一導師制不利于研究生的創新性培養和教育?,F代科技日益發展,學科分支變多、變細,日趨綜合化和多元化,創新成果往往產生于多學科的交叉點上??鐚W科導師團隊則可以有助于解決單一導師制帶來的種種弊端。學生可以從不同學科的導師團隊中汲取到跨學科的理論知識、研究思路和方法、技術操作等前沿知識,從而有助于培養出思維活躍的創新型研究生。

2.跨學科導師團隊的構建與實施。跨學科導師團隊由主導師和不同學科的其他成員教師組成。主導師由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師德素質,并在本學科領域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指導能力的教授擔任。而團隊的成員可為不同的相關學科、不同專業特長等教師組成。團隊間不同的導師各有分工,主導師主要負責學生科研能力的訓練和指導畢業論文,副導師輔助主導師的工作,在自己學科領域內,指導研究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的科研思維、思想動態等多方面給予長期指導和幫助,全面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各導師的分工及責任實施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團隊成員進行考核、評價,并綜合學生評價。通過定期檢查、實施動態管理,從而明確職責,促進團隊質量的提升

三、例會制度在創新型研究生教育中的開展和應用

1.例會制度的目的和意義。制定研究生例會制度的目的是確定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交流時間和內容,促進師生進行學術交流的制度化,避免隨意性。在例會的學術交流過程中,導師可全面了解研究生的學術興趣、研究進展、存在的問題等信息,并由此制訂合理的培養計劃,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通過例會制度可鞭策研究生積極思考并展開討論,也可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效率。例會整合了“一對一”教學與課堂教學兩種模式的優點,揚長避短。另外,例會使交流定期,一方面督促導師關注研究生的進度,另一方面,由于例會交流時間的固定,可有效督促研究生養成階段總結的良好習慣,加快成果的產出。

2.例會制度的應用形式。導師在建立例會制度之前,首先需要明確幾點:(1)實行嚴格的考勤制度:要求所有導師和研究生必須按時參加;(2)安排好會議秘書,秘書可由研究生輪流擔任,主要負責導師與研究生間的聯絡、開會事宜的準備等;(3)例會時間固定,每周一次比較合適;(4)例會內容的確定:主要是匯報實驗進度和讀書報告。導師團隊可從中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指導意見。例會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課題匯報討論。課題匯報中,研究生將已有的實驗結果和進展進行總結,并提出課題中存在的問題和以后的展望,通過例會這樣的形式展示出來,不僅有利于導師及時把握研究生的科研動態,也有助于其他研究生的學習和討論。例會上大家進行分析總結,可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養,促進課題實驗的順利進行。因此匯報是對各項科研工作的階段性總結,導師團隊針對每位研究生的特點提出指導意見。匯報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與大家交流分享,其他研究生可針對匯報的內容、演講技巧和幻燈片制作水平提出問題或給予建議。通過這種形式不僅能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互動,還可督促研究生間的深入探討,對于提高研究生的幻燈片制作水平,鍛煉表達能力,增強寫作功底,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邀請交叉學科的專家及實驗室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題講座和報告也是例會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講座可以使研究生及時了解并掌握科研動態和專業前沿,從而進一步開拓研究生的科研視野,增加對科研課題的了解,為科研工作的開展做準備。文獻學習交流穿插在例會活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確定科研主題,尤其是針對分歧和爭議的學術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和總結。匯報國內外的最新文獻,還可以了解和掌握國內外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加強專業英語水平,且有利于國際化的交流與合作。因此文獻學術交流要求在會前,匯報者進行充分的準備。通過文獻學習交流,可以加強科研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傊?,不管以何種形式開展的例會活動,都需要導師團隊和研究生的認真對待和嚴格執行,這樣才能有效的達到預期效果。

四、基于跨學科導師團隊在例會制度應用中的關鍵作用

例會活動是大家匯報、交流和探討科學問題的平臺。例會制度的有效實施可以促進不同學科的導師與學生相互交流,學術思想的相互碰撞,學術問題的相互探討,從而有助于更快找到開展課題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因此,在藥學研究生培養階段,組建跨學科導師團隊的同時,充分利用例會這個平臺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研究生作為科研新手,經常在課題開展和實驗研究過程中遇到困難和瓶頸,例會就是討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平臺,導師團隊在例會活動中充分發揮了科研引導者的作用。通過例會制度,研究生可以聽取各學科導師團隊的建議和意見,兼容并蓄,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通過例會制度營造的學術氛圍,師生間和學生間可以暢所欲言、默契配合,這也是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同時這將為研究生創造良好的多元化學習環境,實現專業知識交叉學習。創新型研究生的培養實際上是一種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研究生不僅要從導師那里學習專業知識,更關鍵的是學習研究方法和形成科研思路,培養創新能力??鐚W科導師團隊通過例會這個平臺,可以對藥學研究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形成嚴謹的作風、端正的態度和創新的科研理念。

篇5

關鍵詞:機械工程學科 研究生 專業課程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051-01

研究生教育對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優化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培養質量。機械工程學科研究生專業課程往往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課程內容比較龐雜,在有限學時(一般為36學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研究生培養質量,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和改進。

1 教學內容的規劃與設計

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的目標是以培養質量為基礎,以能力為中心構建教學方法,拓寬專業知識,注重實踐,提高綜合素質。與之相對應,教學內容的規劃、設計應與先進教學理念和現代教育思想同步發展,理論內容體現經典與現代的緊密結合,具有基礎性、研究性、前沿性;實驗內容體現綜合性、技術性和探索性的有機結合,能夠促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機械工程學科的研究生專業課程中,麻省理工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偏重于機理分析和系統研究,以啟發研究生的整體和創新意識,并且對實踐性環節要求較多。我國的研究生培養最缺少的不是知識,而是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學內容必須具有前瞻性,反映當前機械工程學科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學術思想,將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充實到課程內容中,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融入到課程體系中。

合理定位所授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引導研究生關注不同課程之間的交叉和延伸。將課程內容整合為知識模塊,各模塊內的教學內容具有選擇性和層次感,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使知識結構更為連貫。

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與教學方式相匹配,原理性強的內容在課堂上講透,實踐性強的內容結合實驗課程進行學習。對于成熟的工藝、方法在課堂上消化,對那些從未接觸過、又沒有實物作參照的新機構、工藝需要借助于動畫或仿真圖形進行講解。

2 教學方法的探討和改進

教學方法需要圍繞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進行改進和完善,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探索教學質量與研究生綜合素質提高相結合的培養途徑,構建課堂教學為基礎、實踐環節為支撐、創新訓練為依托的教學模式。

2.1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能夠使研究生直接感受、領悟學習的知識點,形成觀念上的認同,提高教學效果。形象化的多媒體教學有利于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情緒,利用仿真軟件、視頻圖像顯示直觀的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精心選擇、組織,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與合理化。

采用情境追溯、問題探究、案例分析等研究型教學方法,鍛煉研究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與工程意識,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統和豐富的素材庫、案例庫。實現基于網絡的互動教學,為研究生提供電子教案、試題庫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方便他們的自主學習。

2.2 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和評價

根據研究生對課程學習的反饋信息進行總結、評價,改善教學效果。注重課堂反映,根據研究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靈活調整教學節奏;通過換位思考,分析可能存在的困惑點,對普遍性問題作出及時回應;對重點、難點和基本概念等教學內容進行適時總結,分析所學知識點在整門課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加強研究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

2.3 開設研究生討論課

研究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反思和再提高的過程,如果總是由教師灌輸知識,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或偶有見解卻無機會發表,這不利于研究生的培養。因此,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抽出一定學時開設討論課,研究生基于認真思考、充分論證后得到的感受,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觀點,不僅能夠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且有利于培養閱讀和消化科技文獻、獨立思考問題、優化知識結構和口頭表達、交流能力。

2.4 注重實踐環節

實踐訓練能夠激發研究生的成就感,通過對實驗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增加設計型與綜合型實驗的比重,逐步培養研究生的工程意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實驗方法上采用虛實結合的方針,建立、完善包括實驗系列教程、實驗視頻課件、虛擬實驗系統、實驗室網站等構成的立體化實驗指導體系。

2.5 培養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

現代社會中信息的采集、分析、綜合、歸納、評價越來越重要,科研人員用于查找和閱讀資料的時間占研究總時間的50.9%。從提高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培養研究生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熟練查閱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的中、外文文獻,有能力獲得在任一方向開展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具備對已經產生的知識進行利用和擴充的能力。

3 主講教師的作用和要求

機械工程學科研究生專業課程主講教師需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復合型知識結構和一流的學術思想,以及較強的科研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充分把握學術前沿,不斷提升教學理念。

教和學是雙向信息傳導的過程,通過充分發揮主講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實現互動式教學,活躍課堂氣氛,達到易教易學的目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充滿激情,思維清晰、重點突出,及時了解研究生的課堂反應,把素質教育、創新思想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有引入和過渡階段,使研究生在心理上有所準備,不會感覺知識點出現得太突然。對問題的引入要有層次性,入口寬、開放性強、解決方案多,鼓勵研究生進行多端思維,不受傳統觀念和他人見解的局限,敢于闡述不同觀點。針對研究生的興趣和課程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如情景式教學、研究型教學。

教師還應該將科研經歷加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鼓勵研究生在學科前沿進行學習。在一定條件下將科研資源向研究生開放,開設科研體驗課,讓他們親歷科研過程,體驗科研思想,提升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貴林,鄭子文,吳宇列,等.機械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改革的特點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S1):36-38.

[2] 鄭倫楚,徐曉軍.論高校研究型教學的階段性模式與深度推進策略[J].中國大學教學,2011(2):20-21,62.

篇6

一、在研究生選拔上,熱愛中醫是前提,立足臨床是核心

臨床型中醫研究生培養目的必須是將來能在臨床第一線運用中醫技術服務大眾。在導師選擇研究生時,必須強調學生對中醫的熱愛與自信力,如果沒有這一前提,學生就不會主動去學習掌握中醫知識與技能,而僅把三年的學位培養作為自己獲取高一級職位或留在高一級城市工作的資本,缺乏主動鉆研中醫基礎理論、經典著作和臨床技能的動力,也就根本談不上提高自身中醫修養與中醫臨床能力。臨床研究生的培養是為將來擔負中醫臨床工作培養人才,故臨床能力的培養是整個學位培養的核心內容,離開了臨床這一核心內容的培養,讓學生三年的培養周期僅圍繞導師的某一課題度過,或做實驗,或做流行病學調查,而沒有讓學生有機會到各個相關科室第一線進行臨床管理與診療,那三年培養周期結束后可能成為“只專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碩博士,其實際臨床能力甚至不及長期工作于臨床一線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碩士學位,這類學生畢業后又往往自視甚高,不肯擔任住院級臨床工作,不愿從臨床第一線做起,猛補自己臨床實踐能力的不足,而成為類似于“雞肋”的“人才”,這將影響中醫的發展,也是臨床中醫人才培養的失敗。

二、在研究生培養方式上,學生廣泛自學與導師言

傳身教相結合,著重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我曾是一名上海中醫學院五年制臨床博士研究生,感謝我的導師陳湘君教授,她為我設計了一種立足臨床,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培養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開始跟隨導師門診隨診,同時導師又推薦我跟隨我院內科名家胡建華、姚培發等其他內、外科老中醫學習,熟悉常見病及??撇“Y的中醫臨床診治方法。第二年開始,我即赴西醫單位??撇》颗c門診學習,跟隨西醫風濕名家陳順樂、顧越英教授學習??频奈麽t診治方法及實驗室技術。自第三年開始,我參與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醫院119例皮肌炎的中醫證型及預后的家庭訪問及統計,并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了自已中醫診治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的畢業課題設計,同時以此申報國家中管局課題獲得成功。在進行科研課題的同時,完成了兩年的內科一級科室,包括急診、心監、功能科室及風濕病專科病房的實習,實習時基本獨擋一面地參與床位管理、門診及科室一線值班等住院醫師工作,通過兩年的鍛煉,臨床能力基本達到了高年資住院醫生水平。故在畢業后很快適應內科門診及??撇》抗ぷ?,順利晉升主治醫師。從我的培養歷程來看,除了在導師指導下的中醫理論與技能的學習外,更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研究生期間除學校規定的課程外,還借閱了大量的中醫著作及本專業西醫著作,邊學習邊實踐,將學科的中西醫理論基礎知識在臨床中加以消化實踐,逐步提高自己的臨床思辨能力。我覺得我的以自學與名家帶教相結合、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是值得推廣的,雖然我當時是五年制完成的臨床博士生培養,時間相對于三年制的碩士生培養較寬裕,但如果現行的三年制臨床研究生的培養參照我的培養內容,將臨床實踐的時間擴大到兩年,并希望能夠盡量涵蓋所有與??葡嚓P的臨床科室的輪轉,適當壓縮理論課時間,將理論課學習與課題設計與完成的內容穿插到兩年的臨床實踐中,強調學生自學與廣泛閱讀相關專著的培養內容,這樣,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臨床技能培養中強調膽大心細、虛心求教,要學會溝通技巧

要培養出一個臨床型研究生,不僅要著重培養其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并要適當培養其溝通技巧,既要能虛心向上級醫師請教,更要勇于實踐思考。只有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決斷力、洞察力,這樣才不會失去尋找蛛絲馬跡的臨床診斷依據的機會,又不會因為糾結于一些不必要的問題而耽誤治療時機。建立良好溝通的前提是每個醫生能夠做到換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從病人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自我利益或面子出發,這樣一定能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良好的醫患關系反過來也會提高診治的正確性并促進診治的依從性。

四、在畢業課題選題上,做到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并學會臨床病例總結技巧

臨床研究生與一般臨床醫生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已經經歷了科研思路的培訓和科研技能的培養,對于臨床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應該學會帶著科研的眼光去看,去鉆研,從中總結規律,發現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對臨床病例的收集和撰寫也會主動進行歸納總結,而不是流于形式盲目書寫。在臨床病例總結中,尋找用藥有效的規律,或臨床現象的規律,從而提高自己的診治水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研課題的申報或撰寫高水平的臨床學位論文。在此方面的培養上,導師的指導作用相當重要,因為許多臨床型研究生多是應屆畢業生,既缺乏臨床經驗,又缺乏科研思路,加上剛開始臨床,臨務一多,很容易流于形式地完成一般住院醫師的病史書寫,就算完成臨床實習,卻又缺乏鉆研精神及總結能力,而導師站在自己的高度可以高屋建瓴地為學生指明需要深入研究或總結的臨床經驗及臨床現象,確定目標后讓學生圍繞相關主題進行文獻檢索、技術培訓及臨床病例收集。故培養導師的作用不容小視,其前提是導師必須有一定的科研精神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在研究生培養上能夠有一定的時間精力保證。

篇7

關鍵詞:工科研究生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226-02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根據《201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研招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招收工學研究生人數為165058人,比當年招生人數第二位的管理學人數高出近2.4倍[1]。工科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是研究生在學期間的重要基石,需要國家、學校、老師以及個人的共同努力。該文針對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所遇到的問題總結了幾點對高校培養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見解,希望對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1 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研究生教學工作的規范性、綱領性文件,是學校組織教學和培養人才的基本依據。制定培養方案時不僅要科學、合理,并且要注意學科間銜接。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培養方式、課程設置及其它各個環節上內容要清晰。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指標之一。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首先在統一知識、能力、素質的認識下,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這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首要環節。制定培養方案時應在充分了解、調研國內外著名院校相應各學科研究生課程設置的基礎上,總結本學科研究生培養的歷史,作橫向、縱向比較,并結合學校內部學科特點及分布的實際情況,制定適應當前本學科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要求的培養方案。同時與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將研究生按類別可以分為學術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學術學位研究生以培養教學和科學研究型人才為主,而專業學位研究生主要以培養實踐型人才為目標。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應根據二者的特點,依據專業及研究方向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方案制定。對于工科院校而言,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學校應該在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中體現特色以及學科特點,對學術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分類培養,即分別制定不同的、體現各學位類型及專業特色的培養方案。

2 傳授最新的科研知識

研究生培養階段,除了學習基礎公共課程之外,專業課的傳授也很重要,在傳授知識與方法的過程中要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播,注重方法,講究策略,緊密結合時展,將科研知識科學系統地傳授給研究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在傳授科研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灌輸,而是使研究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創新思考方式,并將知識應用于未來的科研創新研究。

2.1 注重科研創新的重要環節

科學研究是根據前人成果基礎上,進行的新知識創作的探索性工作,科研創新是在立項、論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數據處理、現象分析、設備組合、項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動中所表現出與前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研究生做科學研究時應注重科技情報的搜集、合理進行科研選題、選擇正確的研究方法以及技術路線,科研成果在實踐中進行檢驗[2]。工科研究生學習基礎理論時,必須思考和追求理論的應用方法,具備“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又不斷積累并結合實際技術,那么會發現處處都有能夠去創造的機會。具備扎實的科學基礎理論是科學創新的基本前提。良好的公共基礎和專業理論基礎可以幫助研究生快速進入科研研究狀態,使其處于科學技術的前沿,可以幫助研究生抽取和把握關鍵技術。自學實踐對創新能力培養及知識提升至關重要,它能激發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對于今后的科研創新提供基礎。

2.2 加強并完善研究生吸取科研知識的環境

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會安排研究生在研一期間學習基礎課及專業課程,基礎課程是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為研究生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一個優雅、先進、高科技的授課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教師在授課時應采用最新的知識儲備,與時代緊密結合,推陳出新,授課方式應多元化,理論聯系實際講解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3 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將最新的科研成果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理論聯系實際,把專業知識與科研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明確方法與思路,打破固有規則限制的思維能力及對自身學科領域的個人洞察力,只有這樣,才能使科研有新視角、新觀點。研究生的學習階段是儲備知識強化創新意識的階段。因此,各高校要給予高度重視,注重培養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具備獨立思考、獨立解決科研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3 加強導師隊伍的建設

3.1 言傳身教的指導

研究生期間的學習與本科的學習方法截然不同,研究生階段是重視培養自學能力以及舉一反三的創新性、創造性能力。導師對研究生的學習指導除了講授專業知識外,更多的應注重引導研究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切身經歷指導研究生,循序漸誘,加強其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揮需要良好的知識結構。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形成主要是由一系列課程來完成的。合理的研究生課程體系不僅起到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良好的能力結構的構成。此外規范的課程教學有利于嚴謹的邏輯思維及創新思維的培養,使研究生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判斷、理解及表達能力以及知識運用、創新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3.2 科研能力的培養

導師除了對研究生專業基礎理論課的指導外,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研究生在實驗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就要求導師給予專業上的指導以及耐心的講解提示,引導研究生在正確的思路上繼續前進,取得實驗的成功。對于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導師在開題、中期、答辯的過程中應對其加以指導,給出意見或建議,對其進行啟發和點撥,讓學生少走彎路,寫出含金量高的論文。

3.3 給予生活上的關心與指導

眾所周知,在研究生數量與日俱增的近些年,研究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比如生活壓力,就業壓力,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高競爭的狀況下,研究生心理以及生活需要導師更多的關注。導師應時刻關心研究生的日常狀態,情緒波動,發現異常狀態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導師不只是傳道授業的角色,在研究生的生活中也應扮演知心朋友甚至親人的角色,察言觀色,了解學生的動向,向學生傳遞正能量。

目前我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主要是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課題。研究生導師肩負著講授課程、指導論文、以及科學研究等科學研究活動,在研究生的培養發展階段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強大與否對研究生自身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導師的素質、治學態度、科研能力、指導方式都會對自己所指導的研究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研究生導師的創新思維是前提,治學態度和道德素養是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保證,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關鍵[3]。導師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研究生的學術研究以及世界觀、價值觀。所以,導師在指導研究生時,要結合研究生的個人特點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的灌輸。作為導師,應該具有高端的知識儲備,道德修養,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科研能力水平。這樣,培養出來的研究生才是素質高,科研能力強的研究生。

在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中,導師應給研究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創造一個良好地培養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實現科研成果的前提,建立相應的導師隊伍,形成一個教學科研團隊。對于研究生多導師少的高校而言,存在著“一導師多學生”的現象,即一位研究生導師指導多名研究生,這樣就會出現導師因為時間、精力的原因,無法隨時關注所有研究生的現象。因此,會影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4]。鑒于此種現象,高校應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有規劃的培養有能力、有資質的年輕教師加入到導師隊伍之中,從協導做起,分擔導師的工作量,承擔起協助導師指導研究生的角色,注重實踐,培養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添磚加瓦。

4 提供更多的科研創新平臺

4.1 校企合作

研究生在在學期間,不僅學習基礎理論課程,更多的時間是在實驗室研究科研課題,為學位論準備。學校的實驗室給研究生提供了實驗的便利,為其實驗數據的獲取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但是,學生除了在學校實驗室進行實驗外,我們應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校企合作等產學研模式不僅填補了實踐創新舞臺,也發揮了學校先進的設施設備與掌握前言理論知識的師資隊伍的絕對優勢。加強校企合作研發可幫助企業公關難題,利用專業科研能力優勢協助企業科研產業化,使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幫助企業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高校研究生提供了學習與實踐交流的機會。

鼓勵研究生導師走出校門,了解企業需求,開展橫向項目研究,為研究生科學研究提供更多平臺。不斷總結學校與現有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經驗,形成可借鑒的固定培養流程,擴大培養渠道。同時,形成以“學院聘請、企業或院所通過、學校聘用”的校外導師評聘制度,大量吸收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來校分擔教學工作和研究生指導工作。此外,要在相關碩士專業試點跨學科、校企聯合制定課程體系。

充分發揮區域經濟的區位優勢,積極吸引與國內外知名高校深入開展多種研究生培養制度,實行學分互認。進一步加大研究生及導師赴海外訪問學習的資助力度,加強海外高層次教師的引進,提升我校研究生教師團隊的國際化水平。同時積極與國內外教育機構合作,提升研究生群體的國際化水平。

4.2 鼓勵研究生參加各種研討會

充分發揮導師指導小組的作用,加強學術交流。建立濃厚學術氛圍為研究生教育創新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學術創新。注重學科融合,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導師指導小組定期召開學生學術討論會,由參與課題的學生對課題的科研思路、實施方案、實驗方法、技術路線,以及課題的先進性、科學性、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論證和討論,導師指導小組根據學生的討論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使課題的實施方案更加嚴密和切實可行。同時,為研究生提供更多接觸國際前沿課題的機會以及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的機會,鼓勵和支持研究生獨立自由研究,為學生創造全面、寬松的創新環境。

學術研討會也是一種以促進科學發展、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學術性活動。研究生參與會議可以通過聽取報告、參加學術年會的形式,了解自己領域前輩們的科研成果,多聽取來自不同院校的聲音,避免閉門造車,與此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結交與自己志趣相投的研究者,共同進步[5]。

4.3 營造國際化培養環境

國際化教育快速發展的今日,建立與海外友好院校學生網上交流平臺,增進青年學生之間的了解和互信,進一步促進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在培養載體上,鼓勵教師承接國際科研項目,并吸納在校研究生分擔科研任務。在師資隊伍上,建立與海外高校之間的教師互派互訪及輪崗制度,同時擴大師生公派出國訪學的選拔范圍。

5 結語

培養工科研究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國家、學校、導師以及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在傳授科研知識、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強校內外的創新實踐環節,不斷深入認識,不斷探索,不斷提高。在不斷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應不斷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結合學校長遠發展趨勢及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相應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組織管理機構,出臺相應的具體實施方案全面推行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 201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調查報告[OL].http:///html/ky/2013yzsjbz/index.shtml.

[2] 樊炳輝.淺談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10(2).

[3] 曾凱芳,李洪軍.論導師素質與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2).

篇8

隨著諸多問題的顯現和突出,研究生課程教學已經到了亟待改革的時期。主要對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針對出現的突出問題從多方面探索了改革對策,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取得了明顯的初步成效。

[關鍵詞]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儀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4634(2012)02-0033-04

0 引言

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1981年實施學位條例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研究生持續擴招,全日制研究生絕對數量急劇猛增。據統計,截至2010年,全國在讀研究生規模累計達127~140萬,已達高校在校本科生規模的6%。而國家教育部稱,2011年各類高校和研究所計劃招錄碩士研究生的數量較之往年將繼續大幅度增加。在研究生培養的整個過程中,課程教學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高校高等教育的教學理念,并直接影響著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儀器分析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已成為現代分析化學的主干。尤其是隨著各類現代化分析儀器的不斷改進和發展以及高效快速的分析儀器在醫學、藥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日益滲透和應用,儀器分析逐漸成為中醫藥專業研究生的基礎課程之一,和現代中醫藥研究的充分結合又給研究生的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彰顯和突出,使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以下對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做了總結。

1)教學資源的質量依然有限。國內眾多醫藥大學研究生培養和課程教學中,儀器分析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通過實際的動手設計和儀器操作達到熟悉和掌握藥物分析的過程,并能舉一反三,解決實際問題。在眾多理工科高校尤其是醫藥類高校,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教學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學資源缺乏的現象。近幾年來,不少高校也在不斷探索各種教學資源的開發和設計,比如,采用各種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將諸多分析儀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形象具體的方式向學生表達,既豐富了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的內容,又可使抽象的儀器結構概念形象化、瑣碎的講解內容系統化。這一措施在本科生的培養和教育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但是針對研究生這一更高層次的學生群體而言,基于本科生而建立的諸多教學資源就顯得較為簡單了,即用于研究生群體的教學資源的質量缺乏與該群體相符合的高度和層次。比如,研究生課程教學中,通常缺少專業課程個性化的教學資源設計,課件單一,很多教學資源的內容還是圍繞導師授課提供素材、教案、試題、課件等,幫助導師傳授知識,而針對研究生自主學習、研究創新等方面的內容依然較少,設計內容缺乏導師和研究生的互動性和交流性。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內容從范圍和水平上來說一般只是本科專業的簡單延伸或是本科專業的重復再現,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的涵蓋內容有限,涉及國內外最新和前沿的研究進展和動態信息較少,應用性知識方面的介紹不足,不利于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和開闊學生眼界。

2)導師的觀念缺乏更新,教學方法單一,授課內容乏味陳舊,無法適應現代研究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高水平的導師隊伍是造就創新人才的重要條件,而研究生教學中,導師隊伍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研究生導師的教學理念缺乏更新,不少導師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本科生教育的水平,所采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適合于研究生的培養,依然熱衷于課堂傳授現有的、自己所熟識的知識,卻不太關注研究生在研究和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需要。課程講授仍然以大班授課為主,“滿堂灌”仍然是導師采用的授課方式。導師是整個研究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老師口若懸河地講,學生靜悄悄的聽,導師在課程講授和教學活動中僅僅充當理論知識傳聲筒。導師不能積極主動地轉變教學觀念,導致研究生的教育和培養無法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另外,近幾年,國內高等教育一直在強調高校向“研究型”大學的目標發展,導致許多高校導師的學術地位和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都與科研成果掛鉤,教師過分地注重科研,將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追求各種科研項目的申請,研究生的教學和培養方面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則越來越少,出現了教學和科研相脫離的現象。導師的授課積極性和責任心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下降,教學激情也不如從前,從而嚴重影響了研究生拓展和提高知識結構層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對策初探

隨著諸多問題的顯現和突出,研究生課程教學已經到了亟待改革的時期。以下針對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的改革對策進行了初步探索。

1)發揮高校教學和科研團隊的優勢,合理制定研究生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計劃。根據研究生培養的多樣化目標,研究生課程的計劃和內容也要隨之進行合理的設置和調整。針對學術型和社會應用型培養目標,研究生課程的教學計劃和內容既要反映最新的學術研究動態、進展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加強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將研究生課題的研究與課程專業的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又要體現知識和技術的實用性,采取結合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的方式,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與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研究生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計劃和內容的合理制定需要充分發揮高校教學科研導師團隊的巨大優勢。高校中匯聚了一大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導師,這一寶貴的團隊資源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能夠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導師通過多年的指導教學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對研究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課程計劃和內容的不足之處都有著深刻的體會,根據社會、高校和學生的三重需要,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研究工作來討論并指導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合理制定,親自開展課程教學計劃和內容的補充與編寫。

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通常落后于儀器分析技術的發展趨勢。因此,導師團隊的優勢在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和體現。作為講授儀器分析課程的研究生導師,可以通過導師團隊的討論來明確切合實際的專業研究生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教學計劃,并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以充分準備教學內容。

2)更新和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體作用,有效促進導師在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在短時期內,通過個別高校自身的力量很難改變研究生擴招所帶來的數量劇增以及資源缺乏的現狀,高校和導師只有通過不斷改革傳統的研究生教學模式,逐步緩解研究生教育“數量”和“質量”之間的失衡,才能夠有效實現研究生教育的創新和改革,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由于研究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專業課程或與之相關的教學活動,因此,全面深刻理解研究

生課程教學模式,并根據自身的教學和研究經驗對之補充、創新和改革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教師為中心,一種是以學生為中心。所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知識的傳授對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指:學生是整理、消化和處理知識信息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不再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教師不再是傳經布道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起到的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教學活動是師生的交互活動,教師除了主觀努力外,還必須和研究生實現融入性與互動性合作,真正了解研究生在學習科研中的主客觀需要,在課程教學中充分調動研究生的“主體”地位。導師在深刻理解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傳聲筒”的形象,注重啟發研究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問題意識,并培養研究生克服難題的信心,引導研究生自主探索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鼓勵并積極開展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研究生和研究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學術心得、發表個人論點,真正實現導師在研究生學習和科研中的“引導”作用。

3)注重提高教學資源的質量,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和商業化資源作為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的輔助補充手段。首先,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研究生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針對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設計個性化、高層次、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多媒體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將抽象的語言、概念以音頻、視頻等形式生動直觀地表現,加上特有的藝術效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學生群體,對多媒體等教學資源的質量也必將有著更為特殊和更高的要求。教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立足于研究生這一特定的“主體對象”,就不但要講究課件的形式和外觀,更要注重課件內容所表達信息的質量。研究生經過四年或更長時間的本科訓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如果多媒體課件仍然是理論知識和大量基礎信息的堆積,這只能造成教學資源的重復浪費,不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的設計應充分體現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未知的主導思想,啟發學生去感知、理解和應用學到的知識技術,重視學生創造性素質培養。

儀器分析課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儀器和分析技術的基本構造、原理和流程大多是相對固定的,學生在本科階段都已經得到接觸和訓練,進入研究生階段,重復的講授便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甚至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研究生儀器分析教學中,可加入大量國內外有趣、經典、前沿的科研信息和發展動態,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鼓勵學生進行總結和思考,從中提取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信息,充分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課題研究中,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探索適宜的、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有效地實現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課程教學是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探討適宜的課程教學方法將有助于研究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幾年來,眾多教育學者也在不斷致力于探索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目前,“研討式”教學方法由于其在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而受到普遍關注。“研討式”教學是將研究與討論貫穿于課程始終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根本不同于注入式講授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實行在教師指導學生研究問題的基礎上開展討論的師生群言堂,注重方法傳授,注重能力培養,注重學生主體作用和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早在1904年,美國哈佛大學就把課堂討論正式納入教學計劃,作為一種補充教學方法。逐步開展的過程中發現導師和學生在討論中會形成靈感和新觀點,通過討論能夠起到播撒種子的作用。在“研討式”教學的基礎上,研究生教學活動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首先,將研究生進行分組,以便于討論的有效展開。每一組由學生自主選取每一次課程講授活動的發言人或問題提出者。

其次,導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所從事研究課題和已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提出所授課程的大綱,向學生推薦相應的參考資料,如教材、學術期刊和雜志、學術論文、網絡信息資源等等,制定詳細的教學內容,然后開展“研討式”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礎性和系統性的課程相關原理和知識以及該類知識或技術在相關研究領域中的應用、所存在的問題。前一部分由導師提前向學生提出學習任務和需要查閱的相關資料,課堂專門講授,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由研究生反饋,提出問題和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回答或解決,也可由導師進行啟發式回答。后一部分內容的實施則是建立在學生已經了解了課程主要知識的基礎上,事先由導師針對所講授課程的主題,根據事先查閱的文獻資料總結以及自己的科研工作體會,確定學生的討論題目。可為每一組指定不同的題目,但每一個題目的設計都要符合課程的主題,每個題目之間也可以有一定的聯系,相互結合體現課程主題的整體性和重點。討論的主題和內容一般應是課程的重點、難點或是有爭議、有待于進一步解決的問題,要合理設計討論主題,注意討論題目的深度和廣度,以使學生通過導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即可基本完成任務,從而深刻體會和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起學生對學習和研究工作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師積極引導學生圍繞課程的主題和討論的題目廣泛查閱資料,并做讀書筆記,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研討。在討論過程中,導師要注意向學生闡明討論的重點內容,積極引導,防止學生漫無邊際,以控制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

教學內容的另一類是專題討論和研究生課堂講解。每一個小組確定一個討論專題,題目可由導師制定,也可由組內學生自主討論協商確定,導師總體把握題目的深度和廣度,然后向學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專題的內容要結合學校科研工作和課程教學的特色之處,比如結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或者是課程導師的研究課題。以研究生的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為例,將各類分析分為多個專題,并根據中醫藥高等院校的專業特點,制定各類技術在中藥鑒別和中藥分析中的應用進展以及所存在的問題。每一個小組確定一個題目,每個題目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專題的內容重點在于討論和總結國內外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題目確定之后,由教師引導學生查閱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學生課外閱讀文獻,做讀書筆記。課堂活動中,由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文獻進行討論,總結出相關的研究進展以及從國內外的科研報道中所得到的啟發,然后由一名學生向班內其它同學進行講解,組內其它學生進行補充,其它小組可在發言后提出相關的問題,時間充足的話可進行討論。專題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認真聆聽每一組學生的發言,并給出啟發性的指導。為了有效控制整個專題討論的教學過程,導師可事先大量閱讀相關資料,隨時和學生進行溝通,充分了解每一小組的題目和內容,以保證在專題研討過程中形成師生互動和交流。

最后,導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點評。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每一次課程教學內容結束后,導師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總結,把握重點,提出課程討論和專題討論內容中存在的科學和技術性問題,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繼續討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并大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是導師通過課堂討論和發言,對每個學生的態度和能力進行評價,作為對研究生考核的重要參考標準。

3 實施一定的改革措施之后,研究生儀器分析課程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對研究生儀器分析教學實施一定的改革措施后,通過對研究生的調查信息反饋,普遍發現多數研究生學習目標進一步明確,能夠對自己的發展進行合理的定位,學習和科研興趣增強,對各種常見分析儀器的操作能力有了實質性的提高。學生對國內外相關研究課題的進展能夠進行主動追蹤和思考,并能夠根據大量的信息資源進行總結,提取有效信息,用于課題研究。大多研究生都能夠大膽合理地設計藥物分析實驗,并用于實際操作和應用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顯著提高。研究生和導師的互動性增強,導師的引導作用和人格魅力得到較好的發揮,研究生能夠主動和導師交流學習科研過程中的思想和認識,師生共同討論課題研究中遇到的難題,在導師的啟發下,研究生克服困難、堅持研究的信心得到增強。在課堂討論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發言,大膽提出自己對課程內容的疑惑和設想,并向其它同學和導師提供較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篇9

關鍵詞:研究生;學術道德;思考

中圖分類號:[G40-012.9]

學術道德規范是從事科研、學術活動人員務必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對學術的創新、進步、發展、積累、交流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關系到社會風氣和國家精神。科研工作者都需要遵守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做到誠實守信。在當今社會中,研究生是各高校發展的主力軍,是科研工作的有力支撐者,也是未來的科學家的后備人選。學術道德體現著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建設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根本加強研究生的學術規范性,培養專業的學術思想,將學術道德建設貫穿至研究生的培養上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些年,在學術界出現學術道德問題屢見不鮮,這也進一步提醒了研究生培養工作者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建設勢在必行。研究生培養階段的要求和本科生的培養是截然不同的,本科生多以學習基礎知識,參加理論課程學習為主,而研究生階段開始后,要涉及到專業性的學術研究,同時還需要發表學術論文,將自己的研究內容形成書面報告進行總結和發表,這其中研究生就會借鑒已有的發表文獻,出現了剽竊、抄寫已的情況。因此,提高學生加強學術道德意識刻不容緩。

一、開展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的措施

1、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建設制度,規范研究生學術道德

建議由學校牽頭,各個分科專家和知名學者擔任委員,建立學術道德委員會,制定、發展學校的的學術道德方面的制度、規定,指明其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生部中關于研究生管理辦公室作為其主要成員,負責全校的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實物,從而使得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過程管理、學位論文管理、科學研究、思想教育工作等方面有機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體制。通過制定《學術道德技術方案》,為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強培養方案的實效性,針對性,創新性,加強學術道德規范建設

通過適時調整各學科培養方案,加強研究生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實事求是,讓其了解從事科研工作的意義、原則、方法,讓研究生了解本學科最新發展方向,培養創新的研究能力。將對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的教育貫穿至研究生的日常培養工作中去。

為增強學生對科學工作嚴謹求實的精神,加快轉變新入學研究生由本科過渡至研究生的轉變,可以針對不同年級學校大范圍內安排若干場以學術道德規范為主題的專題報告的集體宣講,例如"人生與信仰"、"遵守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等專題。同時做主題教育宣講總結報告會,可以對加強研究生的學術道德的培養。

同時也采用多種方式,不斷豐富和發展學術道德建設。各個院校、科研院所及其各部門也可舉辦有關學術道德規范的講座,演講者可以是各學院各學科的專家,帶頭人。

3.加強導師責任制,促進道德規范建設

在中國的大學校園里一般都是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之"導"有雙重含義,一是在專業知識上引導研究生向縱深方向發展,二是在人品、素養上引導研究生健康成長[1]。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實行導師負責制,可以采取多種模式,如:各位導師應與指導研究生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主題的談心活動,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其作用在于通過到適合學生的溝通增加導師和學生的聯系,導師通過將自己的豐富經驗和獨特理念灌輸給自己的學生,會促使學生感同身受,加強對學術道德規范的認識水平,增加學習興趣,學會熱愛科研事業。從而培養學生高度重視嚴謹求學、誠信學術的重要性的態度;規范其認真選題,確立學術規范化的開題報告;保證畢業論文及發表文章的安全性。從而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水平。因此導師責任制對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建設起著主導、示范和管理作用[2]。

二、進一步思考

關于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的建設,需要得到各個學科專業人士和學生本身的共同重視,要求我們遵守法規,保護知識產權,需誠實守信,勇于創新,認真準手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嚴禁弄虛作假,抄襲剽竊。學生均要對自己的學位論文和其他自主發表的學術著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提高學生自身對科研工作的重視。

目前,加強學術道德規范的建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盡早出臺相關明確的法律法規,使得有法可依,實現依法治國在科研學術領域的要求,也是治理現階段學術腐敗的內在需要。學術腐敗現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國的科研評價機制的不完善,以數木為標準來評價科研水平,因此除了研究生由于因為撰寫論文,急于畢業而急于求成地剽竊、抄襲外,部分教師也由于急于取得科研成果,不惜選用各種手段,包括照抄、剽竊、篡改科研數據,以盡快、晉職稱,謀名利,以擺脫坐冷板凳。這種畸形的科研評價機制嚴重制約了中國科研學術界的發展,同時也制約了中國道德水平發展。以此來看,要想治理學術腐敗問題,不僅僅要想加強學術道德水平建設和學術法制建設,我們更要重視學術體制的改革,從根本解決問題。只有從體制上進行改革,完善,凈化學術空氣,使得科研學術的大環境中充滿積極向上的空氣,我們才能將學術腐敗之風徹底打敗,才能使學術道德規范得以全面實施。

為更好地實行導師負責制,加強研究生以及教師的學術道德規范建設同樣重要,我們要認識到學術不端、剽竊行為的危害性,這是對科學的褻瀆,更是對當事人本身的褻瀆。做好學術道德工作要從基礎做起,從青年時期形成良好的學術作風,培養自覺的學術意識,建立誠信的學術機制,凈化學術界和高校風氣,為科研工作的良性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地市級醫院;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探討

研究生教育是按專業進行培養的高深層次的專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層次。研究生科研技能和專業技能培養需要大量的資源,臨床醫學研究生更是如此,無論是實驗研究,還是臨床技能培養,都離不開經費、實驗室、醫院等這些必不可少的資源。近年來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而政府投資變化不大,使得學校的有限資源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要求之間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研究生就業市場的競爭,也為研究生培養單位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和壓力[1]。另一方面,作為區域醫療衛生事業龍頭的地市級醫院,雖然擁有較為雄厚的醫療、科研、教學實力,在區域醫療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與大型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及省級醫院相比,又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劣勢。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實現醫教研同步發展,2006年始,我院開展與高等醫學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

1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管理模式

1.1專業的確定 醫院根據自身學科建設特點,本著少而精的原則,選擇一些科研實力強、師資隊伍雄厚、教學氛圍好的學科確定為首批聯合培養研究生專業,先行確定心血管內科、危重病學、胸心外科、婦產科學、骨科、臨床檢驗診斷、醫學影像學等七個學科。后隨著研究生聯合培養規模的不斷擴大,2009年又新增眼科學、病理學兩個培養專業。

1.2導師的確定 研究生指導老師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主要的角色,他們肩負著指導研究生進行課程學習和課題研究的雙重任務。為了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醫院選出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專家向溫州醫學院推薦碩士研究生導師。溫州醫學院研究生部根據醫院的申請,經嚴格的申報程序,聘任相關學科9位高級職稱教師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1.3招生 醫院與溫州醫學院簽訂聯合培養協議,根據溫州醫學院的招生計劃承擔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的任務。研究生的錄取工作由溫州醫學院根據國家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的有關規定進行,研究生的報名、考試及資格審查等均由溫州醫學院具體實施,醫院與相關考生簽訂聯合面協議。

1.4培養

1.4.1醫院根據高校研究生培養要求成立研究生教學領導小組,院長任組長,科教副院長任副組長,其他成員由科教處長、教學管理科長、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組成。教學領導小組職責包括根據高校研究生培養相關制度,結合醫院實際制訂研究生管理規章制度;負責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管理;負責組織研究生開題報告、論文答辯工作;負責組織研究生定期考核,掌握研究生培養工作情況;并向高校提出加強與改進培養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1.4.2為具體落實教學領導小組的各項制度,醫院同時成立研究生教學指導小組,成員包括研究生導師、相關輪轉科室指導教師等,指導小組成員可根據錄取新生專業需要進行調整充實,新增導師為指導小組當然成員。教學指導小組職責包括制訂研究生本專業輪轉培養方案,指導研究生制訂個人培養計劃;負責研究生本科輪轉期間指導帶教工作;了解研究生輪轉期間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及時解決各種問題,對不宜繼續培養的研究生提出學籍處理建議意見;參與本教研室組織的研究生出科考試和臨床基本技能考核工作,做好研究生月度考核;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水平;指導幫助研究生完成教學、臨床實踐和科研工作,定期向教學領導小組匯報研究生培養情況。

1.4.3加強環節管理,確保培養質量。醫院設立研究生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分月度考核和學期綜合考核。

月度考核內容為勞動紀律、工作質量、醫德醫風三部分,由研究生輪轉所在科室教學指導小組老師進行評定,導師簽署意見,科教處審核。月度考核結果作為研究生"三助"津貼發放的依據。

學期綜合考核是整個培養環節的重中之重,學期綜合考核每年6月、12月學期末舉行,考核內容包括醫德醫風、理論考試、臨床基本技能考核,按2:2:6定分數,由科教處牽頭實施。其中醫德醫風主要考核研究生工作態度和病人滿意度,由科教處根據月度考核中相關內容和平時收集掌握的信息對其作出評判打分。理論考試考查研究生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按三級學科要求進行考試。臨床基本技能考核占總成績的60%,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否獨立處理常見疾病,是否掌握臨床基本操作等。具體內容包括病例考核、手術或輔助診療技術、病例答辯三部分??平烫幷偌嚓P教學指導小組成員成立考核組,按考核內容及要求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科教處督促導師進行強化訓練,并申請二次考核。

1.4.4建立研究生例會制度 為保證培養環節連續性,確保研究生教育初級階段質量,醫院建立研究生例會制度。例會參加對象為研究生教學領導小組和研究生教學指導小組成員、研究生及與研究生教學培養相關人員和其他有興趣的人員。例會由科教處負責召集組織,每月1次。包括2方面內容,①總結前一階段工作,討論部署落實近期工作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②開展Work Meeking & Seminor(工作報告會/讀書會)。研究生例會制度的建立和堅持很好地保證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2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成效

地市級醫院與高等醫學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有效緩解學校研究生培養經費的壓力、有效緩解學校研究生培養的病材短缺、有效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有效促進醫院醫務人員的素質提高,擴大了醫院的社會聲譽、有效促進學校和醫院的交流,為科研合作搭建了平臺、有效拓寬了研究生就業途徑,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5年多的聯合培養,至2010年年底,共培養29名研究生,其中15名研究生順利畢業,7名留在醫院工作。

2.1有利于增強院校間資源共享及科研協作 與醫院合作培養研究生的高等醫學院校均為省內知名院校,教育管理體系發展相對成熟,各類學習資源也相對豐富。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在其中起到溝通橋梁作用。而地市級醫院擁有一批學術造詣頗深、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但以往他們主要從事臨床實踐工作,較少涉足或涉足不深教育事業。他們加盟研究生導師后,使高等醫學院校拓展了學科資源,豐富更新了學科專業內容,充實了師資隊伍。醫院也因有了研究生培養基礎而增加了科研內涵。如心血管病學、病理學、醫學分子生物學3個研究生培養基地加了入省市共建重點學科創建行列。通過學科建設,技術優勢更加凸現,診療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疑難疾病的診斷治愈率等有較大提高。

2.2有利于培養研究生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科研攻關能力

醫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盡管醫學研究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醫學理論知識積累,然而,一旦面對復雜的臨床工作仍舊會茫然。究其原因,學校教育與社會實際相脫節,理論知識儲備不能完全內化為臨床實踐能力和水平是重要的影響因素[2]。聯合培養研究生在高等醫學院校學完1個學期課程后,直接進入醫院開始接受科研并完成課題論文學業。對于研究生來說,盡早進入臨床,豐富了理論知識,強化了實踐技能,提高發思維能力。其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研究生作為一個活躍的群體,在科研工作中發揮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3]。為保證研究生學業的順利進行,研究生導師必須每年申報課題并有科研資金,極大地激發了科研熱情,使醫、教、研三者結合地更為牢固。

2.3有利于醫院形成良好的學風 院校聯合培養的研究生,由于入學后在高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鍛煉,具有嚴謹的學風,這學風在平時的臨床實踐、交流學習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醫院其他學生。研究生年紀輕、思路活、反應快,醫院組織的諸如開題報告、期中反饋、論文答辯等活動,吸引了醫院廣大醫務人員參加,增加了醫院學術氛圍,進而提高醫院整體素質。

3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面臨的困難及對策

雖然,地市級醫院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對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促進雙方教學發展起了巨大貢獻,但限于地市級醫院的實際條件,而該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較規范的管理程序,故在實施中產生了一些問題。

3.1導師的遴選 地市級醫院的研究生導師一般均為臨床高級職稱衛技人員,缺乏高等醫學教育理論與經驗,缺乏承擔研究生教育管理能力。研究生進入醫院后,而此時導師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對感染和造就自己的研究生所起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就尤為明顯[4]。另一方面,地市級醫院由于同專業研究生較少,不能組成學習小組,缺乏集體學習、討論的機會。有的導師行政兼職過多,無暇過多的關注研究生。故只有遴選既掌握專業理論和技能,又掌握高等醫學教育方法的,綜合素質扎實的導師,才能更好地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研究生,使其成為創造型、復合性人才。

3.2考核評定機制的確定 目前,院校尚未明確制訂完善的聯合培養研究生考核和評定機制,聯合培養的研究生仍依據高校的傳統管理模式進行。研究生的階段考核評定仍需返校進行。醫院缺少必要的、有效的日??己嗽u定機制。醫院與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門應商討建立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考核評定機制,其中醫院應在考核評定體系中占較大比重。

3.3研究生培養條件的完善 由于受地市級醫院的限制,醫院實驗室、實驗設備等研究條件與高校研究生教育相比尚存在差距。可考慮根據臨床的安全性、有效性與高校聯合建立實驗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總之,地市級醫院研究生院校聯合培養的實施順應了國家研究生培養模式多元化的要求,加強了院校溝通,發揮了雙方的優勢,是迅速提升研究生臨床能力,提高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并推動了醫院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院校應善于總結經驗,揚長避短,為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學術應用型人才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原志慶,徐麗,劉國偉,等.建立聯合培養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基地的探索與實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6,23(6):647-648.

[2]楊子榮,周清泉,董衛國,等.實施雙導師培養醫學研究生的實踐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0,30(4):6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