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職業道德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4-01-23 17:58: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職業道德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9年10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以下簡稱《守則》,全面規范了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本文主要闡明審計師的職業道德,所謂職業道德,,是指審計師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主要體現但在執業過程中存在不少有違職業道德的現象, CPA的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包括:誠信、獨立、客觀、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保密、執業行為。
二、案例回顧及分析:
中國證監會對綠大地事件展開行政調查,發現公司涉嫌虛增資產、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期間,綠大地披露的業績預告和快報曾五度反復,由之前的預增過億,變更為最后的巨虧1.5億元。該公司2010年3月的一季報,2010年4月28日預告基本每股收益0.27元,4月30日正式出臺的一季報每股收益竟然只有0.1元。兩天之差,營業總收入、凈利潤、每股收益“暴跌”。這一事件不僅抹黑了中國的證券市場,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CPA的職業道德問題的思考。
1.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的破壞:
會計造假是貫穿于綠大地這一事件中的主題,回顧案例我們可以發現,綠大地公司的上市審計存在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具體體現在:①虛增資產:上市過程中故意抬高地價,從20萬一畝到100萬一畝。②會計分錄和報表的造假:偽造銷售合同,私自刻章。現金流表篡改多達27處錯誤。③審計缺乏必要的謹慎性:綠大地的造假從上市之前就開始了,上市過程的審計的券商難辭其咎。在2008到2011年公司頻繁地變更事務所:在這期間一共有4家會計師事務所,其中2008年中和正信出具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報告。2010年中準了無法表示意見。綠大地造假的時間長達 之久卻沒有被發現,這足以引人深思。
2.通過案例的分析和材料的收集,筆者認為,“綠大地事件”產生了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如下幾個威脅:
①外部壓力的威脅:在上市時候,綠大地公司向當地政府是省政府辦公廳和金融辦要求對審計其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一個稍微好看點的報告。面對政府機關的權威等外部的壓力,CPA難以保證其執業的獨立性。
②自身利益導致的威脅:自身利益包括有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眾所周知,上市需要通過投行保薦人和財務審核等多個機構。在“綠大地上市”這一事件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上市中介機構存在灰色產業鏈存在。這條假流水線是由投行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相勾結形成。
③自我評價和密切關系導致的威脅:指的是注冊會計師和被審單位的往來過于密切同時缺乏對以前審計的謹慎的判斷。在造假案調查過程中發現,由于保障財務數據真實性的關鍵審查環節現場審計”一直被牢牢地掌控在造假軍師”龐明星個人手中,使其得以利用各中介機構的失職與疏忽,從容包裝一系列造假數據,并最終騙過了監管部門和市場投資者。
3.對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具體應用及經驗教訓:
①會計師事務所應加強對注冊會計的規范,制定并實施相應的流程:我國有關條例明確要求了事務所的領導層應強調鑒證業務項目組成員應當維護公眾利益,制定有關政策和程序,實施項目質量控制,監督業務質量,但是案例中的事務所案件所涉及深圳鵬城和中和正信會計師事務所在現場審計過程中的違規操作。
②具體業務層面的防范:在接受對“綠大地” 進行上市審計時候業務委托的時候,事務所沒有顯示出其應當保持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謹慎性。
③審計獨立性的重要性: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執行鑒證業務的靈魂是客觀公正的體現,更是職業道德的精髓。事務所與中介結構的利益關系復雜,導致事務所和有關項目負責人的獨立性的缺少,是導致次案件發生的根本原因。
4.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缺陷:
之所以虛假上市的案例屢禁不止,和我國現有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有關。被審企業聘請會計師事務這種微妙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審計的獨立性喪失。
二是會計師事務所可以與同一公司企業的保持長久關系。這種親密關系有礙于審計的執行。
三是收費不合理。被審企業一定程度上說了算,是的事務所面臨外界的壓力。
四鑒證與非鑒證業務的沖突,使得事務所有追求利潤而忽視道德的動機。
三、政策建議:
從勝景山河到綠大地,從綠大地再到萬福生科,最近幾年,上市造假屢禁不止。上市審計最為IPO上市一環節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它們共同的特性在于一上市就表現為業績的下滑。改革的推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篇2
〔論文摘要〕本文對緩解教師職業壓力提出了六條管理策略:改革管理制度,樹立現代管理理念,以制度“活力”化解教師壓力;淡化“官”念,樹立服務意識,以領導“威力”化解教師壓力;尊重關心理解教師,滿足教師情感的需要,緩解教師發展的壓力;加強溝通與理解,減少校園人際內耗壓力;善用激勵力量,形成合理的壓力氛圍,變壓力為動力;培訓、教育、引導,增強教師抗壓耐壓承受能力。對組織部門實施教師的壓力管理具有指導意義。
〔論文關鍵詞〕教師;職業壓力;柔性管理;策略
所謂教師壓力的柔性管理策略就是以人為本,關注教師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應對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效化解教師壓力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社會轉型與教育改革給教師帶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使教師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緩解教師職業壓力,是教育管理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用柔性管理方法有效緩解教師壓力的策略。
一、改革管理制度,樹立現代管理理念,以制度“活力”化解教師壓力
緩解教師壓力首先要從改革教師管理制度開始,力求為教師提供一個自由、自主、寬松的制度環境。
1.考勤制度松一些。條件允許的學校可以改變坐班制度,凡沒有課的教師,都可以在上午第二節課和下午第二節課到班。這樣,教師就改變了過去“上班、坐班”的呆板機械的工作狀態,消除了“怕罰款”的緊張心理。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也不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
2.工作負擔減一些。為了平衡超負荷工作教師的心理,學校要對教師的工作量進行調整,如調低教師的滿負荷工作量,對超負荷的教師加大課時津貼補助;對學生的作業量、教師的課外輔導次數都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對不同資歷和水平的教師在備課、聽課、作業等教學環節上,做出不同的要求。
3.評價機制活一些。由于多種原因,在現實的評價中多是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并以此作為評價教師最主要的依據,甚至把學生的考試成績與教師的業績考評、評優、晉升、獎金直接掛鉤,導致一些教師為了得到好的評價不惜犧牲學生和自己的心身健康。為此,教育系統應建立科學、公正的教師評價體系,促進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理念向素質教育回歸,同時也將教師從考試壓力中解放出來。
二、淡化“官”念,樹立服務意識,以領導“威力”化解教師壓力
人本主義管理理念認為,學校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只是社會分工上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與之建立起一種平等、親密、友善的關系。這就要求管理者平時要多關心被管理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洞悉他們的思想、感情,多體諒他們的困難和疾苦,多一份關懷,多一份真誠。另外,管理者要特別注重自身的人格修養,努力做到胸襟坦蕩、言行一致、廉潔奉公、不計前嫌私怨、不抱成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學校的管理應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學校管理者應淡化“官”念,經常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想教師所想,急教師所急,持之以恒地為教師服務,不以“言”威號召人,而應以德服人。作為校長,只有真正被教師信任、擁護,學校的發展前途才遠大,教師才能正確面對壓力,克服壓力,化壓力為動力。
三、尊重關心理解教師,滿足教師情感的需要,緩解教師發展的壓力
自我實現的人性觀認為:效率的最大化不是管理的全部內容和惟一目標,情感需要、發展需要才是管理目標的重要內容。因此,一個人性化的管理者應著力創造一個適宜人性張揚的環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尊重教師的勞動、創造、需要,著力營造尊師重教的環境。要愛護、保護、關心教師,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竭盡全力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當教師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教師被誤解時,要敢于直言和大膽維護教師權益,嚴肅處理侵犯教師身心健康的現象。其次,要重視教師的公平需要,營造公平的環境,做到考核評價公平、物質分配公平、獎勵懲罰公平、發展機會公平,以增強教師的滿足感。再次,必須重視教師的發展需要。學校管理不僅要做到“為了人、尊重人、理解人”,還要做到“依賴人、滿足人、發展人”。工作上,依靠他們,充分授權,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在“挑大梁”,以充分發揮個人的才能,展示個人的特長;學習上,支持他們,使他們獲得再提高的機會。
四、加強領導、教師之間的溝通與理解,減少校園人際內耗壓力
在學校中構建良好、暢通的溝通渠道,有助于思想統一、信息共享,減少心理隔閡、縮短人際距離。溝通是釋放壓力的良好渠道。領導與教師加強溝通,有助于減輕其角色模糊和角色沖突,減少對自我角色的不確定性。同事間的溝通可消除許多不必要的猜疑,加深彼此間的感情。很多人際關系緊張往往是由于缺乏溝通與理解造成的。因此,管理者必須意識到一點,即管理不善會成為壓力生成的重要根源。如管理者設立不現實的目標讓教師去完成,或者沒有同教師進行充分交流,沒有認真傾聽教師的聲音等,這些都可能造成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壓力。所以管理者要創設良好的氛圍,加強人際溝通。競爭雖然不可避免,但要盡力維持教師間良性競爭的關系,避免惡性的不正當競爭。如開設教師論壇、舉辦教師聯歡晚會,開放校園網站聊天室、博客、校長信箱,舉行學校領導與教師代表懇談會議等活動,使之成為學校領導與普通教師之間溝通的重要渠道,能起到融洽校園人際關系,緩解工作壓力的作用。 五、善用激勵力量,形成合理的壓力氛圍,變壓力為動力
學校領導要通過有效的壓力管理,在學校中形成合理的壓力氛圍,促使教師保持高昂的士氣、飽滿的工作情緒和積極的工作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要善于利用壓力,激勵教師不斷挑戰自己、提升自己。
1.目標激勵,增強使命感。應給教師創設既遠大又切實的奮斗目標:(1)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將青少年培養成合格加特長的人才;(2)把學校辦成規范加特色的學校;(3)把自己造就成全能型、科研型、學者型教師。并把以上幾點有機結合起來,誘發教師的工作動機,激發其內心的積極因素。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目標激勵的漸進性。可表述為“一年入門,三年懂行,五年成熟,七年顯才能”。因為,教師的所有進步都是外在教育和內在進取兩大互動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學校應科學地為教師設計近期、中期、長期的奮斗目標,啟動其從教的強烈內因,激勵其發展成才。(2)目標激勵的調適性。倘若期望值過高,盲目樂觀,實現不了,會使教師產生心理挫折;期望值過低,缺乏信心,又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所以,應及時幫助教師調整期望值,充分發揮目標的激勵作用。
2.榮譽激勵,增強成就感。首先,應大力提倡集體榮譽感;其次,應充分肯定正當的個人榮譽感。在實施中應著重把握以下幾點:(1)幫助教師擺正成就與榮譽的辯證關系。應充分利用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有理想、有志氣、有抱負的成就心理,積極鼓勵他們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2)充分運用知名度效應。即大力宣傳教師的先進事跡,在師生中形成明顯的認同感和強烈的凝聚心理。(3)充分運用競爭激勵機制,使其成就在競爭中產生,榮譽在競爭中獲得。
3.物質激勵,增強實惠感。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奉獻”應多于“索取”,但也不能一味地只講精神不談物質。注重運用物質激勵手段,增強實惠感,可縮小與其他行業物質待遇的差距,調整教師心理的不公正和不平衡感。但也應注意兩點:(1)引導教師正確地對待物質待遇,不能“一切向錢看”,特別要注意防止工作責任和獎罰上的“一刀切”。(2)合理使用資金,把錢花在刀刃上。
六、培訓、教育、引導,增強教師抗壓耐壓能力
學校應組織一些培訓和活動,如請一些專家給教師作有關心理調節和壓力調控的講座,利用學校工會的“教師之家”的功能,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能有效地幫助教師排解壓力和增強抗壓能力。
1.引導教師有效管理時間。引導教師關注一下自己的時間是如何應用的,了解自己需要改變的是什么,找出自己時間管理上的誤區,并設法把它們從自己的習慣上排除。引導教師運用80/20定律,勇于舍棄不太重要的事情。許多人喜歡將任務集中于期限之前完成,結果常常把事情留到最后一刻去做,這無疑會加重他們的壓力感。
2.引導教師認識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樂趣。教師的工作繁忙而瑣碎,在同等壓力下,有的教師感到單調、枯燥、疲憊,有的教師卻感到充實、豐富、幸福。區別就在于認識的角度不同。所以,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引導教師從工作中認識教育的價值和樂趣,與同事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篇3
【關鍵詞】中職;護生;職業道德;調查
護理人員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質,影響和決定著護士對待護理工作和患者的根本態度,影響和制約著護理質量。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的作用和范圍進一步擴大,對護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職業道德作為護士素質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擺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目前中職護生的培養往往重技能輕素養,尤其是對護生職業道德培養重視不足。為優化中職護生的培養模式,深化中職德育改革,提升中職護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對中職護生職業道德現狀調研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查背景及基本方法
1.調查背景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中等衛生專業學校,護理專業為學校的主體專業。隨著當今社會快速的發展,多元文化的沖擊,學生不加甄別的吸取已經嚴重影響其職業道德價值觀,因此要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職業道德現狀的調研分析是基礎。
2.調查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選擇我校護理專業中12級女生90名,為已實習一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13級女生50名,為即將走向實習崗位的學生;14級女生90名,為入校學習一個學期的學生,共調查 230人,收回有效問卷 221份,有效應答率為 99%。學生年齡在16~19歲之間,平均年齡17歲。
3.調查方法
調查問卷參照國內相關資料,自行設計,經過預調查、反復討論修改而成。調查問卷主要從中職護生對職業道德現狀的認識、職業認同、對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職業道德的理解和態度、道德行為五個方面對中職護生的職業道德現狀進行了解,基本如實地反映了學生目前的思想狀況。
二、調查結果分析
1.中職護生對職業道德現狀的認識
表1. 中職護生對職業道德現狀的認識
選項
題目 較差 一般 較好 很好
您覺得當今社會道德現狀 53(23.98%) 145(65.61%) 19(8.60%) 4(1.81%)
您覺得醫護職業道德現狀 25(11.31%) 136(61.54%) 53(23.98%) 7(3.17%)
您對自身職業道德的客觀評價 11(4.98%) 108(48.87%) 90(40.72%) 12(5.43%)
從表1可見,中職護生對社會、行業及個人的職業道德評價不高。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職業道德現狀,一方面反映中職護生對社會、行業及個人職業道德具有更高水平的要求。說明加強中職護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具有其主觀及客觀的必要性。
2.中職護生職業認同度分析
表2. 中職護生職業認同分析
選項
題目 強烈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強烈同意
我的職業是被人們所看重的 21(9.50%) 45(20.36%) 142(64.25%) 13(5.88%)
護理工作能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9(4.07%) 44(19.91%) 144(65.16%) 24(10.86%)
從事護理工作有自卑感 34(15.38%) 170(76.92%) 15(6.79%) 2(0.90%)
護生職業認同感就是護理專業的在校學生對護理職業的積極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己積極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表2顯示,有部分護生內心對護理工作極度不認同, 25%以上學生認為護理工作不能實現人生價值,7%以上學生認為從事護理工作有自卑感。
表3. 中職護生對護理專業學習的態度
您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 救死扶傷,解除人們的疾苦 就業好,比較穩定 父母之命 自己隨便決定
46(20.81%) 124 (56.11%) 38(17.19%) 13(5.88%)
您目前對學習護理專業的態度 非常喜歡并熱衷于學習 提不起學習興趣,強迫自己學習 討厭護理專業,學習非常痛苦
95(42.99%) 118(53.39%) 8(3.62%)
表3顯示大部分學生選擇護理專業不是基于對專業的了解和熱愛,而是聽從父母、老師的建議或利于就業的角度。因缺乏對專業的認識,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表4顯示部分學生對專業了解后,對個人職業規劃卻越來越模糊,只有69.23%同學明確表示初次就業崗位為護理,僅有31.67%的學生明確護理工作作為終身職業。
表4. 中職護生對從事護理工作的態度
畢業后您會從事護理工作嗎 是 否 不確定
153(69.23%) 12(5.43%) 56(25.34%)
如果條件允許,您會將護士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嗎 會 沒考慮過,先做再說 肯定不會,有機會跳槽或轉行
70(31.67%) 121(54.75%) 30(13.57%)
3.中職護生對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
100%的調查對象認為對護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中職護生已認識到護理工作對職業道德的要求,同時學校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護生對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評價較差,13.57%的學生不清楚是否接受過該類教育,6.57%的學生認為未接受過該類教育,表明學校的職業教育實效性較差,學校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存在一定漏洞。
4.中職護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和態度
表5. 中職護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和態度
選項
題目 從不 偶爾 經常 總是
您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1.81%) 18(8.14%) 114(51.58%) 84(38.01%)
您能做到對病人熱情并負責嗎 5(2.26%) 20(9.05%) 78(35.29%) 118(53.39%)
您會為了提高經驗而在病人身上做不必要的操作 174(78.73%) 28(12.67%) 10(4.52%) 9(4.07%)
當無人在場時,您能按操作規程規范操作嗎 21(9.50%) 20(9.05%) 70(31.67%) 110(49.77%)
當病人遇到困難時,您會主動提供幫助嗎 12(5.43%) 23(10.41%) 83(37.56%) 103(46.61%)
您實習期間有遲到或早退過嗎 50(56.18%) 39(43.82%) 0() 0()
由表5可見,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護理職業道德的內涵,但護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與轉化為自身行動的意愿卻有明顯差異。
5.中職護生道德行為
表6.中職護生道德行為及自我評價
選項
題目 經常/基本符合 偶爾/不清楚 沒有/完全不符合
您在平時和同學交談時使用過不文明的語言嗎 23(10.41%) 168(76.02%) 0(13.57%)
您平時進出教室或宿舍時能做到輕手輕腳關門嗎 153(69.23%) 58(26.24%) 10(4.52%)
您認為目前護理專業學生的言行舉止符合護士的職業要求嗎 113(51.13%) 80(36.20%) 28(12.67%)
表6顯示中職學生的道德行為與護生應該具備的道德素養存在一定的差距,護生經過專業教育對護士言談舉止的重要性有較高認識,但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又與護士的職業要求相差甚遠,表現為道德知行上的不一致,但護生自身也能意識到這種差距和不一致。
三、結論及對策
以上調查顯示中職護生整體的職業道德素養較好,主動積極向上,但消極因素或不適合職業道德要求的表現不容忽視。我們應積極分析中職護生的職業道德現狀、需求、心理狀況、行為規范等,對癥下藥,才能真正改變職護生的職業道德現狀。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通過系統教育,經過內化,然后外化為職業道德行為,最后形成職業習慣。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中職護生職業道德教育體系
目前中職院校均開設德育課程,但缺少具專業特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護理專業對職業道德素養有較高的要求,因此中職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應搭建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如將衛生法律法規、護理倫理等課程設為必修課程。同時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納入職業道德的內容,專業課教學是對護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專業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作為一名合格護士應具備的職業理想、職業要求等,為其將來走上護理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開景德育提高職業德育實效
說教式單項的德育灌輸課,在傳統教學中不失為一種傳遞信息的好方法,但是單純的說教難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而情境德育具有明顯的情感性特征,能夠感動、感染和感化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品德情感在情境體驗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得到陶冶和提升。學校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職業特點設計系統化的情景德育課程,讓學生在情景中得以感悟和提升,將職業道德觀念內化為自覺行動,從而提高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3.開展具專業特色職業道德實踐活動
結合護理專業特點,積極開展校園活動,讓護生在自覺參與活動中陶冶職業道德、升華職業道德情感。如邀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講述親身經歷,組織護生觀看南丁格爾傳記等錄像,組織師生召開座談會、舉辦專題講座,舉辦 “5?12”國際護士節的各項活動以及授帽儀式等,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進社區、福利中心提供專業志愿服務,從而使護生對護理專業和護士角色有深入理解,培養護生積極的職業情感和仁愛、奉獻精神。
參考文獻:
[1]程舟群,馮小君,王麗. 高職護生對職業道德現狀認知的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127-128
[2]李玲. 高職護生職業道德現狀的調查及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1(1): 100-101
[3]王芳婷,廉軍孝,張燕鳴,周璇,金瑞,王燕. 老年護理專業護生職業認同感調查[J].護理研究.2015,29(5):1688-1691
[4]王金國,王曼莉,趙要松,劉石磊. 護生職業道德培養模式的探討[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24(5):393-395
[5]馬長永,郭照江,馬曉.在讀醫學本科生職業道德思想養成狀況調查和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3):85-88
[6]徐萍,羅金艷,項穎卿. 高職院校護生職業道德教育途徑與方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9):72-73
篇4
法律職業道德是指法律從業人員如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在從事法律活動的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各行各業都在遵循一定職業道德的約束,醫生有醫德,教師有師德,法律職業者也當然要受到法律職業道德的約束。在法治建設的時代,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是“法治”和“德治”的共同要求。法律職業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涉及國家法律的實施,為社會活動提供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保障,法律職業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是否遵守和體現了法律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關涉到國家法律尊嚴的維護、社會矛盾與糾紛的公正解決、社會正義的弘揚。正如孫曉樓先生所指出的:“法律倫理的重要,大概是人所共知的。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那么他的學問或技術愈高,愈會危害社會。學法律的人若是沒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學愈精,愈會玩弄法律,作奸犯科。”法律職業道德規范體現在法律、法規和行業自律規范中,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一樣,“實際上,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法律職業者從事的具體工作不同,所適用的道德要求當然也不同。如法官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法官行為規范》等,檢察官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試行)》律師有《律師法》《律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等。雖然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各有不同,但是所有“法律人”必然需要遵守的一些最為核心的道德規范是相同的,比如說公平、正義、忠誠、廉潔等是法律職業者需要遵守的首要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
二、現代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地位的忽視
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我國法學教育中一直處于邊緣位置,高校作為法律人才的培養基地,一直沒有重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因為人們常常持懷疑論,認為職業道德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教育,沒有辦法直接教,單純在法學院校的學習經歷和專門的法律職業道德規范課程無法對法科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發揮有效作用。而且持懷疑觀點的人根據經驗證據認為“,無論是第一學年的法律實踐,還是一學期的、獨立的法律職業倫理課程,對學生的價值觀都沒有影響。”一方面法學教育不能缺少它,另一方面法學教育又沒有恰當有效的途徑將法律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道德素養。這就使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法學教育中被淡化或流于形式,使其在法學教育中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二)課程設置的不足
目前,我國教育部確定的法學專業16門核心課程,包括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中國法制史、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資源法學、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但這其中沒有“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縱使它不能躋身于“核心課程”,作為一般課程來設置也有困難。因為我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有600多所,但專門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卻為數不多,如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一些院校,但這與龐大的基數不相符合。
(三)考核方式的教條化
目前,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院校,一般還是都采取傳統的試卷考察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課程考核。大批的法科學生之所以學習這門課程,往往在于為了應付書面的考試,而機械性地識記一些法律職業道德規范,這有背開展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初衷。始于2002年的國家司法考試現已成為法科學生走向法律職業的必備選拔渠道,在國家允許在校畢業生參加司法考試后,大部分法科生在畢業前都加入了司法考試的大軍。在司法考試四卷600分的考試中,除了16門法學專業課程外,還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統一的司法考試對促進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形成及選拔法律精英都確有重大意義。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準入”法律職業的一道“門檻”,國家司法考試制度在選拔法律職業人員方面更多的是關注選拔對象對于法律專業知識的掌握及理解應用的程度,卻無從關注選拔對象的實際道德素養,因為僅僅通過幾個選擇題是無法真正考核法律職業道德素養的。難道關于法律職業道德的選擇試題都做對了,就是道德良好,都做錯了就是道德不合格嗎,顯然這樣的邏輯關系不成立。正如張文顯教授所指出的:“司法考試再怎么考,只能考出知識和部分能力,但考不出人的信仰、人格、修養。”因此,法律職業道德素養很難通過“書面考試”的方式培養和考核出來。
三、現代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國家建設的建設離不開廣大法律職業者的推進,那么法律職業者的道德素養直接決定著我國的法治建設和司法改革的進程。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人才必備的條件之一,系統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機制的形成有助于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的形成。因此,以培養“法律人”為使命的法學教育必須實行改革,才能尋求長遠的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德、智合格的法律職業者,推動我國的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法治中國。
(一)更新法學教育關于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理念
由于長期以來受“道德無法教”“教育無用”的觀念影響,通常認為法律職業道德只是一系列的規范,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就是把這些規范的具體規定當作條文知識傳授給法學專業學生,使法學專業學生了解什么是法律職業道德,記憶法律職業道德都包含哪些東西,便于應付國家司法考試中法律職業道德的考核性試題。但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更主要的是一種法律職業信仰的培養,它所要求的遠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是一種對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態度、觀念的培養。因此,在現代法學教育中必須拋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無用論的觀點。
(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要以培養法律職業道德認知為前提
在法學知識的教學中貫穿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是法律職業道德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進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前提。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有一句名言“: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只有通過對法律職業道德知識本身的學習,才能使學生對法律職業道德認知更充分,才會對法律的正義、公正有更深的理解。人們常說:“知之深,則愛之切”,這句話很有道理。在心理學理論中,認識過程與情感過程是密切聯系的。認識過程是產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礎,人只有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才能了解主客體之間的需求關系,從而產生情感;情感體驗又隨著認識的加強而增強。法學專業學生在法律職業道德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只有充分地認識和了解了法律職業道德,才會對法律職業者維護公平和正義這一使命有更深的理解和認同,才能增強法科學生對法律職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才能培養法科學生“用法律拯救人們于苦難的情懷”,法律職業道德信念也更容易在他們內心形成和產生認同感。
(三)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模式的轉變
目前我國的法律職業道德教學陷入了概念化、教條化和形式化之中,而忽視了對“法律人”正義價值觀的教育、缺少了一些對法律職業道德的終極關懷,僅僅是局限于講授法律職業的道德規范,還停留在教科書的“說教”層面。然而,作為法律職業道德課程教學,主要應當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感悟和相信所授內容,讓他們形成情感體驗。而不是教什么道德知識和學生學會什么道德知識的問題。所以,傳統的講授法對于闡釋法律職業道德的原則、具體規則及要求可能是比較有效的,但是對于使法律職業道德要求向法律職業人格的轉換可能作用就不會很明顯。“講演式教學法除對一些有限的教學目標會起作用外,在課堂上的這種苦心規勸不是培養律師對個人行為負責的責任感的一種方式。這種單純說教的作用是有限的”。法律職業道德涉及的是法律職業活動中的人與人的關系,即法官、律師和當事人等不同角色的倫理關系。大量的職業道德規范需要法律職業人員通過親身經歷的關系才能形成。這就決定了法學教育必須尋求一種能夠讓學生體驗角色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的場所,使學生將道德認知內化為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并最終促進學生道德人格養成。體驗式職業道德訓練方法多種多樣。例如,通過組織學生提供法律咨詢、觀看案件審判、開展模擬審判、法律診所等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提煉職業道德標準,從而達到形成優良職業道德的結果。
(四)考核方式的轉變
篇5
關鍵詞:法律職業道德養成;法學教育;教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D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1-0154-02
我國古代荀子第一次將“道德”作為一個詞語使用,在《勸學》中寫道:“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其意思是要學到《禮經》才算畢業,才算達到了道德的頂峰。可見古人就已經將道德的重要性提到非常高的地位。道德是關乎是非、善惡的判斷標準,是人們行事的價值尺度,是訴諸人的良心才能發揮作用的社會規范體系,是內心認同的形成過程和外部行為體現的統一。而職業道德,則是人們在長期從事一項專門業務或特定行為過程中形成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紀律,法律職業道德則是法律從業者(主要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在其職業活動中所遵循的行為規范體系,反映法律職業倫理關系,規制法律從業者,是社會道德在法律職業領域的具體體現。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就成了法律從業者的必備要素之一。我國著名的法學教育家孫曉樓先生明確指出: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學問,才可以認識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會的常識,才可以合于時宜地運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資格來執行法律”[1]12-13。“只有了法律知識,斷不能算作法律人才;一定要于法律學問之外,再備有高尚的法律道德。”[1]12-13“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那么他的學問或技術愈高,愈會損害社會。學法律的人若是沒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學愈精,愈會玩弄法律,作奸犯科。”[1]164由此可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法學專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從教育教學方法的角度對培養和加強法律職業道德素養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加強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法律職業的必然要求
法學教育是法律職業的前提和基礎,法律職業是法學教育的目的和歸宿。脫離法律職業的引導,法學教育就會迷失方向。法學專業教育作為培養法律人才主要環節更應當積極地適應國家法律職業建設的需要,調適與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法律職業者,實現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有效銜接。為此,在法學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法學專業知識的教育,也要重視法律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二者不可偏廢。以法官為例,早在2002年,最高法院就出臺了《關于加強法官隊伍職業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意見》中指出:“法官職業化即法官以行使國家審判權為專門職業,并具備獨特的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地位”。由此可見,提高法律職業者的法律職業道德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二)從業者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是社會的需求
孫曉樓曾經指出“有了法律學問,而沒有法律道德,那是不合乎法律的本質上的意義,也不合乎法律教育的目的。”[4]170法學教育歸根結底是對未來“法律職業者”的素質進行全面的教育,內容除了職業技能的培養外,還應該包括職業道德的塑造部分,并且應當將職業道德的塑造作為法學教育的首要價值目標,這是大學的責任。因為未來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是掌握著社會公平價值判斷標準的群體,他們如果沒社會責任意識和道德標準,則會對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因此,在法學教育中應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予以重視。
(三)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符合學生自身的要求
司法考試是法學專業學生從事法律職業的準入考試,即要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職業,必須參加司法考試,司法考試中,除了十六門專業核心課程外,還將法律職業道德規范作為考試的重要內容。針對考試要求,在法學教育過程中就應當重視學生的需要,在抓好專業課教學的同時,注重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為其法律職業做好資格準備。
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法學專業培養方案對職業道德教育重視不夠
職業道德素質是構成法律職業者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法學專業培養方案缺少這方面的安排和設計。根據筆者的相關調研,目前各開設法學專業的院校在課程設置上主要集中在十六門專業核心課及其相關課程,大多數院校不開設法律職業道德、法律倫理等與法律職業道德相關的等課程,只有極少數院校以選修課的方式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而在美國、英國等法治相對發達的國家,大多都開設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的課程。
(二)教學過程中對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視不夠
傳統的講授法主要用于知識的教學,而在法律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教學中,它僅可以對道德知識的傳授發揮作用,即“道德教化”。但法律人的品格不是簡單的“你(們)應該如何或不得如何”的說教中習得的,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感知和體會進行心靈上的感化。因此,實踐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式,不僅在法律專業知識的掌握方面,而且在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過程中就顯得很重要。目前,雖然部分院校開設了相關的法律職業道德課程,但是在上課過程中大都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缺乏實踐環節,這樣就缺失了將公平、正義、誠信、廉潔等職業道德內容具體化為法律活動的環節,學生也就無從體會和感知。這也就致使學生難以在實踐中去接受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理論知識難以通過實踐轉化為品行,這也就影響到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
(三)缺乏對法律職業道德的考核
目前,雖然國家已將法律職業道德的內容納入司法資格考試,但在各大學校對法學專業畢業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十六門專業核心課的掌握,國家英語四級的通過與否,很少有學校將法律職業道德的內容作為畢業的一個條件進行要求,其他專業課程也很少涉及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
三、加強和改進當前法學教育中職業道德缺失的措施
因此,法學專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重視不夠,要改變現狀,必須轉變思維方式,調整課程設置,轉變教學方法,同時將法律職業道德作為畢業的一個考核條件。
(一)增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
針對目前我國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在設置法學教育整體教學計劃時,應當以法律職業技能掌握和法律職業道德塑造雙重目的為指導;具體到課程設置上:一是應該增設一門法律職業道德或法律倫理課程,作為學生了解法律職業道德的知識、進行專門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必修課程。域外可借鑒的經驗:美國絕大多數的法學院開設了法律職業倫理等課程,課程的主要內容都是向學生傳授律師職業規范,主要包括法律職業規范與職業責任。二是開設必要的通識類選修課,如倫理學、社會學、哲學等課程。總之,在課程的設置上,應以學生全面接受法律知識和職業道德教育為主旨。
(二)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和情感體驗環節
“道德本身所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之間彼此理解對方的需要、愿望和觀點是建立合乎道德的關系的根本,只有在這種理解的基礎上,每個個體才能產生合乎他人、社會觀點、期待、利益的道德意識、判斷和行為。”[2]傳統的法學教學方式主要是告訴學生“應該如”,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應歸屬于態度或情感教學之中,通過學習讓學生不僅知道“應該如何或不得如何”,同時應該讓學生體會到“應該如何或不得如何”的原因。學生在情感或態度上的認同感的形成需要訴諸學生在感知與應用中對于所學和所用的知識和技能價值進行親身體驗。為了增加學生的這種情感體驗,可以模仿英國采用導師指導制度,也可以參加實踐環節,讓學生能在學習中體會社會生活關系,找到其做出判斷的價值標準。
(三)畢業考核中應將法律職業素養作為考核的內容
雖然國家已經將法律職業道德作為司法考試的一項內容,但我國目前的法學專業教育畢業資格取得里面,并沒有將職業道德作為一項內容納入其中,因此,為了適應國家和學生的具體要求,檢測學生理解和掌握法律職業道德掌握的情況,應將法律職業道德內容作為畢業考核的一項內容予以增加。因此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職業者在法律職業活動中應該建立良好的角色的倫理關系,即其行為應該符合道德要求。
域外經驗:英國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非常成熟且頗具特色,近代英國的法律教育采用了英國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方式,即學徒與資深導師共同學習、生活,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在法律知識上收到老師的啟發,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學生能從人格上得到不斷完善。美國則主要以法學院教育與律師行會自律相結合,來實現對法律職業者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養。
法律職業素質的培養,除了知識的積累和掌握外,更主要的是人格的養成,未來教學中加強未來法律從業者的法律職業道德(法律職業倫理)的教育和道德品格養成將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這將有利于法律職業群體素質的提高和法律公正、正義的形成。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電信企業 職業道德 教育建設
電信企業中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設是其文化和精神發展的首要內容,尤其是對于具有特殊性質的服務行業,職業道德的加強是必須實施的,而且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服務行業的職業道德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無形中促進職業道德成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競爭的依據,所以職業道德的建設對電信企業的發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一、電信企業職業道德建設現狀
隨著電信企業的發展,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電信企業在職業道德建設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職業道德的建設水平較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尤其是近幾年的建設過程中,著實出現了制約性問題。
首先電信企業在進行職業道德建設時,存在急于求成的態度,不注重細節的建設,例如電信企業中在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訓時,只是抽取空閑時間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并沒有運用到員工的實際工作中,造成實際與理論存在嚴重性的脫軌,而且對職業道德教育建設知識的講解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在職業道德建設缺乏約束性的同時,導致理論知識體系的不連續性。
其次是職業道德教育建設力度的欠缺,電信企業中的工作體系和類型是有差別的,部分員工服務于臺前,還存在部分員工服務于幕后,但是無論工作性質如何,職業道德的建設是面向全體電信員工的,電信企業中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建設時,更偏重于臺前服務人員,存在對職業道德建設的偏差性理解,導致電信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參差不齊。
最后是電信企業缺乏有效的職業道德考核與評價體系,電信企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建設中,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是提升電信企業整體職業道德教育的有利保證,但是現代電信企業中極其缺乏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導致工作人員在職業道德教育建設方面沒有約束感,促使職業道德建設的效果不明顯。
二、電信企業中如何提高職業道德建設
電信企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建設不僅是對社會發展的適應,更是樹立電信企業形象的體現,促進電信企業協調統一的發展與進步,所以基于電信企業中職業道德教育建設的實際,提出職業道德建設的認識。
(一)加強電信企業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建設
伴隨目前市場體制的變革和經濟市場的發展,部分企業扭曲了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設,所以加強電信企業工作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設,最重要的是建設與職業道德教育相關聯的規章制度,利用規章制度約束員工在工作中的行為,提高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自覺意識,促進電信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平衡發展職業道德與企業經濟,例如電信企業實施的職業道德課程教育,即是加強電信企業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最佳表現。
(二)綜合性發展職業道德建設
電信企業中的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綜合提高員工素質和端正態度的思想建設,例如電信企業在進行職業道德建設時,首先針對電信企業中資歷比較深的管理層,發揮管理人員的示范作用,之后將職業道德思想建設實施到各個部門,同時以競爭的形式鼓勵各個部門積極學習職業道德教育,電信企業中職業道德的環境氛圍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企業內集體氛圍的形成促進企業職業道德的綜合性建設與發展。
(三)電信企業職業道德建設的深化
電信企業中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將職業道德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職業修養,同時提高電信企業的公司形象,例如電信企業中專門設立的“服務窗口”,以此作為電信企業職業道德建設示范團隊并作為電信企業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標準,同時針對企業中職業道德非常優秀的部門給與實際性的獎勵,以促進電信企業整體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設和提升。
三、提高職業道德建設在電信企業中的意義
電信企業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人們更加注重服務行業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 在嚴格的職業道德管理下,促進工作人員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的提升,所以積極地建設電信企業中的職業道德教育,不僅僅是保障電信企業在社會上的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電信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四、結束語
目前電信企業處于行業轉型的趨勢下,對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電信企業在職業道德教育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促進職業道德教育建設的不斷發展和電信企業職業道德國際化方向的發展,同時提高電信企業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范麗.關于電信企業營銷模式及創新策略的初步探討[J].科學之友,2010(16).
篇7
關鍵詞:會計行業;會計人員;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8-0-01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們對會計行業的需求在逐漸增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之中。而目前,我國的注冊會計師考核還是過于偏重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的考察,而對于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考核內容則涉及的比較少,這就直接導致了會計行業的貪污、造假等現象的出現。因此,就必須持續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研究,不斷完善我國會計職業道德體系的建設。
一、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會計職業道德其實就是職業道德的一個分支,它是從事會計行業的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須遵守的特定的社會規范。同時,會計職業道德也是與相關政策法律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的一種約束會計從業者職業行為的行為規范。會計工作是與資金、資產以及各種經濟利益打交道的經濟性技術活動。而由于現代經濟業務的不穩定性和多種會計方法的可選擇性,導致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業務的核算、審查過程中,除了要嚴格遵循相關經濟法規以及相關會計政策法規之外,還要做出相應的價值選擇,也就是職業道德的價值選擇。同時,會計人員在從事相關會計活動時,在相關財務會計結算、資金管理、會計信息審核等環節中都會面臨到相應的職業道德規范的選擇。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不斷完善我國會計職業道德體系是一項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任務。
二、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會計行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也有了質的提升,其規范化的職業操作、客觀公正的職業態度,為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隨著我國加入WTO,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主體、組織結構、利益分配以及市場趨向等都有了一定的變化。而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加快,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活動中各種利益誘惑逐漸增多,給我國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建設帶來了挑戰是十分嚴峻的。此外,由于會計行業在自身的發展和擴張過程中的不規范性,造成部分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各種會計舞弊行為紛紛被披露,造成人們對會計行業的普遍不信任。這種情緒如果一直延續下去,不僅會使我國會計行業的整體發展走偏,還有可能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嚴重阻礙,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原因分析
1.會計人員的從業環境的影響
會計工作是一項與社會各個行業都密切聯系的工作,它往往從屬于某一企業的運營發展,而會計人員通常都是企業的受雇人員,它需要依靠企業的發展來獲取其物質回報和經濟收益,可以說會計人員的利益的直接決定者就是企業的管理層。因此,當會計人員與企業的管理人員在會計業務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在選擇遵循會計原則,堅守會計職業道德與聽從上級命令的兩難境地之中。
2.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偏低
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也是關系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低素質的會計人員在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的關系時,如果將個人利益凌駕在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之上,會計人員就無法客觀公正地從事相關的會計實務工作,就很有可能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產生職業道德危機。此外,目前我國較為薄弱的會計從業道德教育也是導致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偏低的主要原因。
3.會計行業的監督管理體系的建設不完善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也是一種社會秩序規范。而目前我國在會計實務方面的監督機制都還很不完善,會計方面的政策法規還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會計管理體系的建設也處在探索發展階段。會計結算、審計等監督標準也不統一,從會計行業自身的發展來看,還無法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
三、完善我國會計職業道德體系建設的相關對策
(一)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學校教育是從源頭上提升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最有效方式。學校要將會計職業道德的有關內容納入日常的教學計劃之中,并且通過開展各種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活動來強化相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誠信觀念。此外,對在職的會計從業者,還應該多開展定期的會計職業道德培訓,還要進行職業道德的相關考核評估。
(二)加強對會計職業道德的監管
政府行政部門要給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以行政支持,充分發揮其行政職權,對會計職業道德體系的建設給予必要的行政支持,同時,還要對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的實施實施必要的行政監管。把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監管與相關的職稱評定、會計注冊師的考核以及其職業道德表現結合起來,為我國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發展提供一個健康、良好的實施環境。此外,還要加強會計行業內部對職業道德的監督,將會計職業道德失范苗頭和行為扼殺在萌芽階段,避免出現更大的會計失范行為,減小其不良影響。
(三)加強會計人員對職業道德的認識
不斷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也是完善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會計從業者除了要積極接受相關的教育培訓外,還應該從自身去發現問題,不斷地更新對現代會計的認識。還要加強自我反省,不斷深化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識和理解,樹立正確的會計從業道德觀念,并將這種正確的道德觀念內化成一種自覺的職業習慣和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毛去非.淺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04).
[2]李艷峰.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初探[J].財經界(學術版),2009(07).
篇8
【論文摘 要】幸福是人之為人意義的實現,幸福感是人根本的總體需要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所產生的愉悅狀態。教師的幸福感與教師職業道德共生于教育過程中,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職業道德則是獲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教師幸福感提升意義重大。
幸福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始終伴隨著對幸福的追求。教育是為了人的幸福,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職業道德在幫助教師追尋真正的人生目的、獲得幸福人生所必須的創造性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什么是教師幸福感與教師職業道德
幸福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而產生的精神愉悅狀態。教師的幸福感則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艱辛的創造性勞動,把學生培養成才之后,因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職業樂趣和人生歡愉,這是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享受到的幸福。
職業道德是對于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道德要求,實現這些道德要求是從事這一職業的最基本的條件。教師職業道德也就是對整個教師群體,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群體所應具有的帶有普遍性的要求,屬于教師團體道德要求和道德規范。 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是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充實自己,發現生活意義,獲得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教師幸福感和教師職業道德的共生關系
許多哲學家都研究過道德與幸福的內在聯系,如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的生活是合于德性的生活,即恒久地實踐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康德認為,道德是“如何使我們配享幸福的學說”。 教師幸福感與教師職業道德的關系非常密切。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理解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情感基礎。而教師職業道德則是獲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
1、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精神動力
教育幸福是教師的執著追求,也是教師提升道德品性的動力。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精神力量和重要前提。因為,沒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師,他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為自己人生價值的追求,不可能做到滿腔熱情、耐心細致地關心、愛護、幫助學生。沒有幸福感的教師是很難勝任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師只有擺脫了職業感的束縛,不把教學當成謀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才能在教的活動中自由地、有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2、教師職業道德是實現教師幸福的必要條件
教師是具有社會性的職業,偏離了社會的價值取向,離開了道德的軌跡,所有的幸福都只是空中樓閣。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幸福的必要條件,是獲得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條件。教師職業道德作為社會的價值取向,總是體現為某種一般的價值標準和價值原則。同時,教師職業道德為幸福的獲得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它通過協調人際關系,避免人際沖突,促進人際和諧。因此,教師職業道德對幸福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目標追求
教師的教育幸福感往往來自教學中的成就,當看到自己以智慧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用知識和德性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學校、家長、社會對自己的教育給予充分肯定的評價時,教師履行職責的行為也將會獲得強化,并能促使教師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蘊和教師職業的價值,進一步增強教育責任感與職業道德理想。與此同時,教師也會更加關注自己的行為,并有意識地完善自己的個性。教師越能理解職業道德的內涵,就越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領悟和感受教育幸福,并在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并堅定道德信念的同時獲得幸福感。
三、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幸福感提升的價值
柏拉圖認為“公正的靈魂和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好,而不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壞……要承認生活得好的人擁有安寧和幸福,而生活得壞的人恰恰相反”,他由此得出了“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的結論,由此可見,道德對人自身的幸福影響深遠。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必然也會擁有強烈職業認同感和歸宿感的幸福體驗。因此,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教師幸福感提升意義重大。
1、在教師職業道德培養過程中創造和享受幸福
幸福的體驗存在于人的創造性活動過程中。離開了創造性活動,幸福則無從談起。因此,道德修養的提升要超越道德知識,從知識世界走向充滿智慧的生活世界,直面人的幸福生活主題,培養創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人的創造性活動對于人自我確證、擁有自由和幸福的意義,不僅在于提供達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且還在于創造人的需要自身,這是一個創造需要及其滿足手段的無限過程。這個過程既是一個創造力發揮、潛能實現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趨于完滿的過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不是一個簡單的道德知識的灌輸過程,而是培養道德智慧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把教師工作與生活的本相與現實境遇揭示出來,使教師生理解工作生活的意義,積極思考關于幸福人生的本質。
2、教師職業道德提升教師幸福感
教師職業道德在教師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培養和習得,并影響著教育幸福的生成。亞里士多德認為,“沒有一種倫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了它們,通過習慣而達到完滿”。
教師職業道德是在教師深入理解教育專業的基礎上,通過長期的道德實踐活動,在一種個人自覺的狀態下形成的。教師職業道德也是與教師專業發展相伴隨的道德品性,既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能使教師在實現專業發展的同時,更深地領悟教育的意義,增強責任感和自律精神,增進對教育與生命的理解,感受教育幸福。享受教育幸福是每個教師的理想追尋。教師職業道德既是教師作為專業發展人員的必要素養,也是教師追求教育幸福的基石。教師職業道德不是對教師的強制規約,而是促進教師提高教育生活質量、感受教育幸福的有效手段。教師德性的擁有,意味著教師幸福感的提升。而教師要獲得教育生活的幸福,就必須在理解教育的基礎上,在專業活動中長期踐行教師職業道德。只有當教師職業道德滲透在教育的每一項活動中,道德行為成為專業生活的必須時,才能產生教師的教育幸福。
總之,教師幸福感的提升利己利人,價值重大,教師個人應該加強作為個體道德的人格建設和提升,把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己的重要人生目標,自覺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實踐有意義的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1]黃正平.幸福感:師德修養的理想境界和目標追求[j],當代教育論壇,2003,(10):79-81
篇9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充分反映出法律與道德的密切關系。隨著法律職業化的全面展開,以培養“法律職業人”為宗旨的法學教育在法治社會中的基礎性地位日益凸顯。法學教育的使命不僅在于傳授法律知識,更在于涵養職業道德精神,傳承法律職業道德,解析正義成為法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使命。然而,綜觀我國法學教育現狀,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缺失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法學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一、法律職業道德的內涵
法律職業道德是指法律從業人員如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在從事法律活動的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的總和[1]。各行各業都在遵循一定職業道德的約束,醫生有醫德,教師有師德,法律職業者也當然要受到法律職業道德的約束。在法治建設的時代,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是“法治”和“德治”的共同要求。法律職業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涉及國家法律的實施,為社會活動提供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保障,法律職業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是否遵守和體現了法律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關涉到國家法律尊嚴的維護、社會矛盾與糾紛的公正解決、社會正義的弘揚。正如孫曉樓先生所指出的:“法律倫理的重要,大概是人所共知的。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那么他的學問或技術愈高,愈會危害社會。學法律的人若是沒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學愈精,愈會玩弄法律,作奸犯科。”[2]
法律職業道德規范體現在法律、法規和行業自律規范中,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一樣,“實際上,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法律職業者從事的具體工作不同,所適用的道德要求當然也不同。如法官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法官行為規范》等,檢察官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試行)》律師有《律師法》《律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等。雖然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各有不同,但是所有“法律人”必然需要遵守的一些最為核心的道德規范是相同的,比如說公平、正義、忠誠、廉潔等是法律職業者需要遵守的首要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
二、現代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地位的忽視
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我國法學教育中一直處于邊緣位置,高校作為法律人才的培養基地,一直沒有重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因為人們常常持懷疑論,認為職業道德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教育,沒有辦法直接教,單純在法學院校的學習經歷和專門的法律職業道德規范課程無法對法科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發揮有效作用。而且持懷疑觀點的人根據經驗證據認為,“無論是第一學年的法律實踐,還是一學期的、獨立的法律職業倫理課程,對學生的價值觀都沒有影響。”[3]一方面法學教育不能缺少它,另一方面法學教育又沒有恰當有效的途徑將法律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道德素養。這就使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法學教育中被淡化或流于形式,使其在法學教育中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二)課程設置的不足
目前,我國教育部確定的法學專業16門核心課程,包括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中國法制史、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資源法學、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但這其中沒有“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縱使它不能躋身于“核心課程”,作為一般課程來設置也有困難。因為我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有600多所,但專門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卻為數不多,如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一些院校,但這與龐大的基數不相符合。
(三)考核方式的教條化
目前,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院校,一般還是都采取傳統的試卷考察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課程考核。大批的法科學生之所以學習這門課程,往往在于為了應付書面的考試,而機械性地識記一些法律職業道德規范,這有背開展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初衷。始于2002年的國家司法考試現已成為法科學生走向法律職業的必備選拔渠道,在國家允許在校畢業生參加司法考試后,大部分法科生在畢業前都加入了司法考試的大軍。在司法考試四卷600分的考試中,除了16門法學專業課程外,還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統一的司法考試對促進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形成及選拔法律精英都確有重大意義。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準入”法律職業的一道“門檻”,國家司法考試制度在選拔法律職業人員方面更多的是關注選拔對象對于法律專業知識的掌握及理解應用的程度,卻無從關注選拔對象的實際道德素養,因為僅僅通過幾個選擇題是無法真正考核法律職業道德素養的。難道關于法律職業道德的選擇試題都做對了,就是道德良好,都做錯了就是道德不合格嗎,顯然這樣的邏輯關系不成立。正如張文顯教授所指出的:“司法考試再怎么考,只能考出知識和部分能力,但考不出人的信仰、人格、修養。”[4]因此,法律職業道德素養很難通過“書面考試”的方式培養和考核出來。
三、現代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國家建設的建設離不開廣大法律職業者的推進,那么法律職業者的道德素養直接決定著我國的法治建設和司法改革的進程。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人才必備的條件之一,系統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機制的形成有助于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的形成。因此,以培養“法律人”為使命的法學教育必須實行改革,才能尋求長遠的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德、智合格的法律職業者,推動我國的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法治中國。
(一)更新法學教育關于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理念
由于長期以來受“道德無法教” “教育無用”的觀念影響,通常認為法律職業道德只是一系列的規范,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就是把這些規范的具體規定當作條文知識傳授給法學專業學生,使法學專業學生了解什么是法律職業道德,記憶法律職業道德都包含哪些東西,便于應付國家司法考試中法律職業道德的考核性試題。但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更主要的是一種法律職業信仰的培養,它所要求的遠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是一種對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態度、觀念的培養。因此,在現代法學教育中必須拋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無用論的觀點。
(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要以培養法律職業道德認知為前提
在法學知識的教學中貫穿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是法律職業道德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進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前提。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有一句名言:“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只有通過對法律職業道德知識本身的學習,才能使學生對法律職業道德認知更充分,才會對法律的正義、公正有更深的理解。人們常說:“知之深,則愛之切”,這句話很有道理。在心理學理論中,認識過程與情感過程是密切聯系的。認識過程是產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礎,人只有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才能了解主客體之間的需求關系,從而產生情感;情感體驗又隨著認識的加強而增強。法學專業學生在法律職業道德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只有充分地認識和了解了法律職業道德,才會對法律職業者維護公平和正義這一使命有更深的理解和認同,才能增強法科學生對法律職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才能培養法科學生“用法律拯救人們于苦難的情懷”,法律職業道德信念也更容易在他們內心形成和產生認同感。
(三)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模式的轉變
目前我國的法律職業道德教學陷入了概念化、教條化和形式化之中,而忽視了對“法律人”正義價值觀的教育、缺少了一些對法律職業道德的終極關懷,僅僅是局限于講授法律職業的道德規范,還停留在教科書的“說教”層面。然而,作為法律職業道德課程教學,主要應當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感悟和相信所授內容,讓他們形成情感體驗。而不是教什么道德知識和學生學會什么道德知識的問題。所以,傳統的講授法對于闡釋法律職業道德的原則、具體規則及要求可能是比較有效的,但是對于使法律職業道德要求向法律職業人格的轉換可能作用就不會很明顯。“講演式教學法除對一些有限的教學目標會起作用外,在課堂上的這種苦心規勸不是培養律師對個人行為負責的責任感的一種方式。這種單純說教的作用是有限的”[5]。
法律職業道德涉及的是法律職業活動中的人與人的關系,即法官、律師和當事人等不同角色的倫理關系。大量的職業道德規范需要法律職業人員通過親身經歷的關系才能形成。這就決定了法學教育必須尋求一種能夠讓學生體驗角色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的場所,使學生將道德認知內化為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并最終促進學生道德人格養成。體驗式職業道德訓練方法多種多樣。例如,通過組織學生提供法律咨詢、觀看案件審判、開展模擬審判、法律診所等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提煉職業道德標準,從而達到形成優良職業道德的結果。
篇10
【關鍵詞】中職;護理專業;職業道德
在我國經濟水平迅速發展的今天,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逐漸提高,因此將職業教育的發展推動了起來。職業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在學生的今后就業方向上進行指導,還需要將職業學校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能力進行強化,更加需要對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進行加強。高品質的護理職業道德能夠將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良好的關系建立起來,與學生的今后事業發展有緊密聯系,因此加強護理專業的職業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職業道德的概念與意義
1.職業道德的概念
職業道德尤其具體的概念,是指人們在工作中所發生一系列職業活動均與人們的職業特點有較為密切的聯系,而具體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情操以及品質,在職業活動中能夠將其表現出來。
2.職業道德的意義
在社會道德體系中,職業道德占據了主要的組成部分,它不但包含了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還囊括了職業道德自身的特殊作用,職業道德的具體作用具有如下幾種表現,在職業交往過程中,為內部從業人員與內部從業人員所服務的對象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將所從職業本行業的信譽水平大大提高;將所從職業的發展速度推進;能夠大大提升全體社會的道德素質水平。
二、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現狀
1.道德培養體系落后
許多中職學校的護理德育培養課程在二年級才開始開課,其具體的授課方式是教師為學生講解有關于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相關理論知識。處于二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理論知識,對學習知識的重要性還沒理解上去。德育培養教師的理論知識雖然十分豐富,但是對于護理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掌握不全面,無法徹底的理解醫藥行業在德育方面對從業人員的規范。因此,德育素質培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夠及時引發學生心中的共鳴,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熱烈學習氛圍帶動起來。
2.職業道德培養深受社會環境影響
中職教育學校缺少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教育環境。利益化過重的色彩影響中職德育培養的發展,院校因為能夠滿足護理專業學生的市場需求量,因此使護理專業的學生盡早參加到工作崗位當中,栽培人才的過程當中,未對其德育素質水平進行側重提高。如今社會普遍存在過于功利以及不科學的教育政策將會導致中職院校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被忽略。
三、中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改進措施
1.在入學時對學生進行引導
中職院校的護理專業在學生二年級時才會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因此,院校可在學生剛剛入學時,就對學生進行相關課程的滲透,為學生制定相關職業生涯計劃,使學生能夠在職帶道德與理想方面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認識并喜愛自己的職業。院校教師還應在學生潛能方面進行相關指導,為學生制定具有規劃性以及目標性的發展方案,從將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提升。教師還可通過對學生進行主題班會以及心理教育等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自身教育,使學生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其專業的重要性,還能夠將學生的困難承受能力大大加強,為今后的從事工作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通過實踐訓練傳授中職職業道德
在教學方法上,院校可進行現代化教學改革,將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技術應用到教學方法中。將一些學生所需要的新教學方法如探討熱點問題、理論講座、實踐模擬訓練、參觀訪問有關護理專業的地點,進行積極、大膽的采納與實際利用,還要結合護理專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此類方法充分的在學生課程中使用,做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充分結合,最終做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使得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能夠在今后崗位中不但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具有操作能力強的實踐技術水平,更具有高品質的德育素質水平。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將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強化,能夠使護理專業的學生自主的將護理道德轉化成自身優秀品質,其在醫療活動環節中具有舉足若輕的地位,就學生的學習方法而言沒有特定的準則,不能夠就按照一種方法進行學習,學生應根據學習習慣等制定適合自身學習發展的學習方法,對癥下藥,就具體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出問題的解決措施。如此,才能夠真正將職業道德教育的性能發揮到最大程度,為今后的醫療機構培養職業道德素質較高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萬永成.中職護理專業護生職業道德培養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
[2]姚娜.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道德養成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6,02(10):77-7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