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在醫學中的應用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9: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免疫學在醫學中的應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免疫學在醫學中的應用

篇1

湖北民族學院醫學院,湖北建始 445000

[摘要] 目的 探討研究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臨床醫學兩個教學班分班教學,一班采取傳統教學模式,二班進行PBL教學模式,兩班授課內容和課時無差異,觀察兩班教學結果的差異,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兩班之間考試成績分布差異很大,PBL教學組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兩組間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滿意度為80.6%,54.9%認為完全應該推廣PBL教學模式,25.7%認為應該推廣,PBL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有明顯的優勢。結論 PBL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容易接受,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等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

關鍵詞 ] PBL教學模式;傳統模式;醫學免疫學

[中圖分類號] R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8(a)-0046-02

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是近年來教育工作者一直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問題[1]。其核心是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強調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醫學技術領域的進步和免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免疫學是醫學本科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是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科學,主要涉及免疫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在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探討免疫功能異常所致的病理過程及其機制,基礎理論比較抽象,難以理解,課堂乏味[2]。因此提高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熱情,調動學生學習激情在醫學免疫學授課中尤為重要。本文以“素質教育、能力教育”為切入點,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的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實踐中,以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提高醫學免疫學的教學質量,為理論教學改革提供新的嘗試。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我校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的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114人,男性58人,女性56人,為傳統教學組;二班113人,男性54人,女性59人,為PBL教學組。兩組間學生性別、年齡等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一班傳統教學組采取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模式,大課班大課時教學,以多媒體輔助教學解決重點和難點的內容,共用42學時講授基礎免疫學和臨床免疫學[3]。二班教學組進行PBL教學模式,為了保證教學的一貫性,兩組學時和教學內容不變,授課前由主講老師編寫適用于PBL教學的教學大綱,教研室老師討論收集和整理臨床病例,每個病例都涵蓋醫學免疫學內容,有不同的臨床癥狀和檢驗結果,根據結果編寫相應的引導性問題,供學生參考和準備討論提綱。在講授完內容后,將所有學生按學號分為三組,為每組提供4例涵蓋臨床免疫學、基礎免疫學和免疫學應用的病例,進行6學時的討論課,并整理討論結果,包括病人現病史決定討論的問題及答案;病人實驗室檢查情況決定討論的問題及答案和根據病人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有關人文社會行為醫學倫理等的開放性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整合知識,三個組將各自整理好的教案派組長進行講解。兩組在課時結束后,進行理論課考核,比較兩組學生成績,同時對PBL教學班進行教學模式、學生能力、教學效果、學生興趣等方面的問卷調查[4]。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分析處理, 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數據采用檢驗, 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考試成績

兩個班組全體學生均參加考試,考試內容一樣,考試結果如表1,可以看出兩組間成績分布差異很大,PBL教學組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兩組間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2.2 問卷調查結果

對二班PBL教學班113名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問卷全部收回,有效率100%,對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學生自學能力、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行評價。

從圖1可以看出,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結果還比較滿意,滿意度為80.6%,有62名學生認為完全應該推廣PBL教學模式,有29名學生認為應該推廣,PBL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有明顯的優勢,15名認為無所謂,與傳統教學模式差不多,7人認為不應該推廣PBL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更容易接受,上課輕松無壓力。

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隊學生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注意力和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調查問卷結果表明,68.1%的學生非常認同PBL教學模式能夠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僅1.8%的學生不贊同此說法;56.6%的學生贊同PBL教學模式可促進師生和組員之間的溝通能力,6.2%的學生認為與傳統模式無區別;73.4%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提升了他們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8%的學生持無所謂的態度;69.0%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增加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6.2%的學生感覺并未提升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53.9%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問卷調查結果說明,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的教學中具有明顯優勢,可進一步優化推廣應用。

3 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上課的主體是教師,圍繞教案,以授課為中心,是在教師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進行灌輸授課,學生以被動的形式接受知識,課堂乏味、沉悶,學生依賴教師,不能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我國目前的教學的現狀是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對授課內容具有全面系統的掌握,能夠自主控制教學過程,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將專業知識全面的傳授給學生,使得大家接受教學資源的機會平等,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評價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缺點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學與實踐脫節,理論知識與臨床疾病脫離,教師更加注重知識點的講解,使得學生的應試能力較強,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較差[5]。

PBL教學模式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主要通過教學理論與病例相結合的模式,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醫學免疫學的教學質量。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傳統教學班和PBL教學班之間考試成績分布差異很大,PBL教學組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兩組間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滿意度為80.6%,54.9%認為完全應該推廣PBL教學模式,25.7%認為應該推廣,僅6.2%的學生認為不應該推廣PBL模式,PBL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汪青等[6]將學生分為傳統教學組和PBL-LBL教學組,通過理論考核及調查問卷評價教學效果,結果發現PBL-LBL雙軌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趙芳芳等[7]通過傳統教學法與PBL教學相結合在醫學微生物學中的應用比較,結果發現PBL教學相結合傳統教學效果優于單純的任何一種教學模式,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優勢很明顯,但是該模式下,教師提出問題,學員自行去解決問題,對于自制力差的同學,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只敷衍于形式完成任務,對于這部分學生該如何進行管理,改變學習態度,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

參考文獻]

[1] 韋秀英.PBL教學法在內分泌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9):1114-1115.

[2] 王燕,謝婷玉,張萃麗,等.PBL在眼科教學中的對比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3):86-88

[3] 劉楊,樊鑫.淺談中國醫學教育中的PBL教學模式[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5(1):33-35.

[4] 侯晉,周燁,李楠,等.自主實驗設計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3):274-276.

[5] 葉湘漓,雷立方.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5,2(3): 34.

[6] 汪青,國內醫學院校.PBL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及問題剖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0,8(5):88-91.

篇2

關鍵詞: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虛擬實驗室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laboratory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YANG Guang, WEI Wei, MIAO Xiao-yan Miao, LIU Hui

(College of Medical Laboratory,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44,Liaoning,China)

Abstract: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whole curriculum system.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renew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Virtual laboratory provides a new teaching environment, which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Medical Immun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Virtual Laboratory

醫學免疫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其理論知識抽象深奧,是學生反映難以理解和掌握的課程。其中實驗教學是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是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最終得到應用的重要途徑。如何更新實驗教學觀念,改進實驗教學手段,增強實驗教學的效果,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教學課題。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虛擬仿真技術的高速發展,虛擬實驗室提供了全新的教學環境。

目前已有國家級虛擬實驗教學中心300個,構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和實驗對象,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在虛擬環境中開展實驗,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效果[1]。虛擬仿真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于醫學院校教學和科研領域,成為國內外現代教育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1醫學免疫學傳統實驗教學現狀

醫學z驗專業本科學制五改四,專業基礎課程課時壓縮,免疫學實驗課時也相應減少,盡管任課教師會精心挑選和準備實驗課程,但仍無法保證實驗教學的全面性;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動手操作和觀察的機會減少,導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傳統的實驗課內容多數是單因素設計,一次課僅涉及單一的免疫學技術,實驗缺乏靈活性。由于實驗環境的約束,傳統實驗教學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實驗項目的選擇、實驗步驟的制定、試劑的配制及儀器設備的準備調試等均由實驗教師完成,任課教師詳細的講解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學生只需機械地完成實驗操作即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免疫學實驗內容用時長、實驗需要的實驗儀器或試劑比較貴,所以許多高成本、高消耗的實驗項目也不會被列入教學計劃內。隨著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免疫學實驗技術也飛速發展,不僅涉及的知識量較大,而且對于學生的自主操作技能要求非常高,目前開展的實驗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學生很難學到新技術。

實驗課程的局限性將直接導致學生很難掌握各項實驗操作技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提高教學質量是現代高等教育的最起碼要求,如何改進實驗課程,切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2 虛擬實驗室在實驗教學中的優勢

2.1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傳統的實驗教學只能在實驗室內進行,這就造成地域和時間的局限,不符合現代教學多元化發展的需求。虛擬實驗室是以互聯網絡和遠程數據傳輸系統作為依托,可以采用遠程登錄的方式進行訪問,因其不需考慮使用者所在的地點和時間,所以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做實驗,無需到真實的實驗室就可以完成實驗所需要的實驗操作,從而使實驗過程不受實驗場地、儀器設備、實驗動物及試劑的制約,每位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模擬實驗,學生可以自己動手連接、調節和使用實驗儀器設備,從而實現實驗教學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使實驗具有高度的可重復性和可操作性,與課堂實驗緊密關聯,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環境,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2.2節省資金,避免風險 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可虛擬各種現實很難或無法滿足的場景,虛擬實驗室減少了實驗室建設的投入成本,避免儀器設備的重復購買,不存在試劑的損耗和浪費,并且虛擬實驗室沒有設備損壞和老化問題,可以節省大量教學經費的投入。

醫學實驗操作的嚴謹性非常高,而且部分實驗所使用的試劑具有污染性,如操作失誤容易給學生帶來傷害,涉及有毒、有放射性、易造成污染的試劑會對實驗室安全和學生健康產生威脅,一般采用錄像、演示等方式來取代實驗,學生無法直接參與而獲得感性認識。虛擬實驗就消除了這些隱患,可以通過虛擬仿真實驗來彌補,可以放心地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2.3具有開放性,提高實驗效率 虛擬實驗室可以全天候向學生開放,學生在真實實驗前利用虛擬實驗進行預習,能模擬逼真的實驗環境,結合實驗具體內容,構建和實驗教學內容相匹配的虛擬實驗模型,建立起直觀的感性認識。對于操作步驟繁瑣的實驗,在虛擬環境下可重復操作,當學生熟悉實驗流程后,就可以減少實際操作的失誤,提高了實驗效率。在實驗結束后,提出和實驗教學有關的問題,用來評估實驗效果,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現理論和實驗的結合,使學生掌握每一實驗步驟的作用及其涉及理論知識,從而具備傳統實驗難以比擬的優勢。

2.4更新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虛擬實驗室是一個虛擬的實驗平臺,使學生可以在實驗室外有機會操作仿真的實驗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能構建逼真的實驗環境、實驗對象和實驗內容,是借助計算機對真實實驗的模擬或再現,具有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知性,使學生作為主角沉浸于模擬環境中,達到了難以分辨真假的程度。虛擬技術將復雜、枯燥的實驗操作,用類似于游戲的方式展現,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境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2],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合理安排虛擬實驗與傳統實驗的比例

虛擬實驗室雖然具有特別逼真的沉浸感,使人身臨其境,但是也存在某些局限性,缺乏真實實驗中視、聽、觸全方位的教學體驗,這是將來從事臨床工作所必需有的真實體驗。虛擬實驗的操作都是通過點擊或移動鼠標來實現的,不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虛擬實驗只能作為傳統實驗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實際實驗操作。真實實驗在操作過程中充滿不確定性,影響因素眾多,而虛擬實驗是預先設置好,干擾因素有限,不利于培養學生對實驗異常結果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虛擬實驗由單人獨立完成,而傳統實驗多數是分組進行,需要一組同學共同參與,協力合作,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因此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原有的實驗教學體系,加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將虛擬實驗與傳統實驗緊密Y合,提升實體實驗效果;應科學規劃、統籌安排虛擬實驗教學,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出發點,掌握好傳統實驗與虛擬實驗的比例,合理分配[3],讓兩種實驗教學模式相得益彰。

4結論

時代的發展推動實驗室的發展,隨著虛擬實驗技術的成熟,虛擬實驗室被廣泛應用在高校的教學和科研領域。虛擬實驗室不僅突破傳統實驗教學的諸多局限性,推動和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實驗室走向虛擬化,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將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

目前便利的上網條件,給高校虛擬實驗室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達到資源共享[4]。虛擬實驗室呈現出許多新特點和新優勢,作為走在時代最前沿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地把虛擬技術運用到實驗室建設中,發揮虛擬實驗室在新時代教學和科研中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胡今鴻,李鴻飛,黃濤. 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探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2):140-144.

[2]張弛,曾勇智,張海濤,等. 虛擬實驗系統在醫學機能實驗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33):265-267.

篇3

【關鍵詞】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 臨床免疫學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221-02

醫學免疫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包括基礎免疫學和臨床免疫學兩大組成部分。臨床免疫學是我校2013年開始設立的針對醫學生的一門全新課程,是連接基礎免疫學和臨床免疫系統紊亂相關疾病的橋梁課程。臨床免疫學如果再繼續沿用單純的教師施教為中心,學生持續被動接受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則臨床免疫學的教學就會成為一次基礎免疫學知識的總復習。因此如何教授臨床免疫學,如何在短短32個學時中將所學的枯燥的醫學免疫學理論知識生動的貫穿到臨床實踐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臨床免疫學課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1.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的概念和應用

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是將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case?鄄based study, CBS)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roblem?鄄based learning, PBL)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以臨床病例為引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學討論式教學方法[1]。目前CBS和PBL教學模式在國內外被逐漸接受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尼春萍[2]等在2002年即報道在該校181名護理學專業的學生中94名學生實施CBS模式實施教學。87名以單純操作為主的學徒式的臨床教學模式為對照教學。統計結果顯示:92.6%學生認為CBS教學模式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模式,93%學生認為應用CBS能進一步促進書本理論在臨床實習中的運用。之后CBS教學模式又在內科學、兒科學、病理學、醫學微生物學和醫學檢驗學等多門學科中得到了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PBL自1969年被引入醫學教育領域后,逐漸被全世界各醫學院校廣泛采用。因為PBL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適合醫學各學科的教學工作。目前我國已有多所醫學院校報道了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中應用PBL教學所取得的良好效果[5-6]。

但目前將二者合二為一的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在醫學教育特別是在臨床免疫學教學中還嘗試甚少。

2.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在我校臨床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實施

2.1 精選的病例

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給授課老師的備課提出了艱巨的挑戰。例如免疫缺陷病章節,我校授課教師首先在課堂上把免疫缺陷病的定義、免疫缺陷病的種類、每一種免疫缺陷病的特點都做逐一描述,學生利用網絡和書籍提前準備和分析病例在上課前一天,而教師要從中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在課堂中和學生一起講解分析:該病例為什么歸納到免疫缺陷并的范疇、該病例屬于免疫缺陷病的哪一種、該病的臨床特征等。

2.2 精心設計的問題

教師還要根據該病例,考慮學生的知識面設置具有啟發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問題如治療措施等讓學生分組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并當堂講述制定的方案和原則。問題的準備和設計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需要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從課本上“照本宣科”解決問題;同時問題答案要有確切性、科學性。使大多數學生在討論后能有一個明確的結論,答案不能模棱兩可。另外隨著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能力的提高,設計的問題可以從難到易, 最終達到使學生能深入理解疾病發生發展機制和治療的目的。

2.3 完備的課后總結

中國有句古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課件授課教師的課后完備的總結至關重要,可使學生受益匪淺。學生雖然課前預習、病例查找、問題討論和回答對該種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對該種疾病的總體認識還有所欠缺,只會就事論事。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充分準備,加大備課量,做完備的課后總結。對該病例學生的回答,該病例涉及的其他問題,該病例涉及的免疫缺陷病的相關知識,免疫缺陷病的診斷、治療總結等。使學生能夠從“點”到“面”,對這一章內容作一個完整的掌握。

3.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效果

3.1 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能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探索知識,啟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整個教學質量的關鍵[7]。在搜集病例過程中,需要首先對該病例的主要特征、主要臨床癥狀做詳細了解,需要對發病的年齡,群體做一個綜合的分析,在查閱過程中就運用了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問題的提出又需要學生把自己掌握的知識點活學活用到具體事例當中。雖然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壓力,但同時也增加了動力,促使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也了解了該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增加了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為今后進一步的深入臨床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3.2 培養了學生學習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首先要求學生按照要求挑選符合條件的病例在課堂講解,這就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找合適的病例,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7]。在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病例,提出一些相關的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則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學習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融會貫通,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和獨立工作能力的養成。同時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弱點有針對性的講解,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

3.3 有助于提高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

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對授課教師來說也是提高教學業務水平的很好的方法。每次學生搜集的病例授課教師都要事先分析、篩選,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作為課堂講解內容,并查閱相關資料,提出問題供學生解答,并總結學生解答該問題需要的相關理論知識,如此對提高授課老師的業務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4.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雖然在教學過程、特別是醫學橋梁課程的講述過程中有很多優點,且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高漲,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但由于該方法在我國應用的時間較短,特別是講二者結合的方法更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所以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適合小班教學模式,并以小組為基礎討論,但在我校臨床免疫學教學均采用大班模式,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每次只能采納部分學生的病例,在討論時時間也只允許部分學生發言,因此不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部分學生的教學效果甚至劣于傳統的教學效果。另外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的大面積推廣也存在師資嚴重不足、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以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及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等問題。

總而言之,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是醫學教育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可以極大的推進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實踐的發展,為培養我國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焦瑞娟,李志紅,張瑞英等.以病例為引導的問題教學法在臨床護生帶教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0,07(36):122-123.

[2]尼春萍,劉冬煥,化前珍等.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模式在臨床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現代護理,2002,8(10):786-787.

[3]焦艷麗.CBS 教學模式在急診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3,(11):312-313.

[4]付顯華,李春,張俊玲等.CBS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見習中的實踐[J].中外醫療,2012,31(17):111.

[5]陸媛,于德華,張斌等.PBL教學模式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2014,(16):1880-1883.

篇4

關鍵詞 《病原生物與免疫》 高職護理 比較教學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

Biological Pathogens and Immune Teaching

WANG Caiyun

(C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and pathogenic immune"i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he nursing. This course content abstract concept, and easily confused, knowledge crossed-before and after. We often use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 to help students acknowledge, cognitive new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in teaching, make different knowledge organic connection, and learning content to propagation of sperm,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biological pathogens and immune"; senior high vocational school nursing;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病原生物與免疫》是高職護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免疫學基礎部分內容抽象、概念多、前后知識交叉,學生在尚未學習專業課程、沒有臨床體驗的情況下普遍感到難學,而病原生物部分內容多、易混淆。因此,在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的形勢下,在《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中必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達成教學目標。本文主要介紹比較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1 比較教學法的概念

比較是人們常用的思維方式,是主動思考的過程,是提高分析和綜合能力的過程。①通過比較,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容辨出異同,有助于認識內容本質。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比較過程中逐步建構,不斷豐富、提高和發展。比較教學法是在教學中應用對比手段,對多個教學內容進行觀察、分析、整理的一種教學方法。

2 比較教學法的作用

比較教學法在《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中經常得到應用,其作用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有助于學生認知新知識

在講述新課時,有些知識點是學生首次接觸,有時難以接受,通過與前面講課內容進行比較,就能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例如,講述病毒的培養,先與細菌的培養進行比較,細菌可以在人工培養基中生長,是因為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直接從外界環境吸收營養,進行二分裂法繁殖,而病毒是非細胞型微生物,體內缺乏進行新陳代謝的酶系統,其增殖方式為復制,必需在活細胞內進行,只能依靠宿主細胞(病毒寄生的活細胞)提供合成子代病毒的原料、能量、場所才能完成。通過與細菌的培養相比較,引出復制的概念和病毒的培養方法。促進學生對病毒培養方法的理解。

2.2 有助于學生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往往難以抓住知識的實質,對一些相近的概念容易混淆,分不清,難記住。教學中對這些概念進行比較,學生就能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如講述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概念時,首先讓學生弄清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即非特異性免疫是機體通過遺傳得到的,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而具備的本能,因此作用無特異性且生來就有、人人都有;而特異性免疫是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在出生后受到抗原(病原生物等物質)刺激后針對抗原產生的,因為每個人受到抗原刺激的情況不同,故作用有特異性且個體特有。由此,幫助學生理解這兩種免疫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3 有助于學生將不同知識點有機聯系

教材內容敘述往往都是獨立的,有些知識點可以通過比較法使之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T細胞和B細胞都是重要的免疫細胞,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的方面。在T細胞講完后再講B細胞,這時通過比較,將兩者的關系聯系在一起就較容易理解了。將兩者關系歸納成:“一母所生、二種經歷,一個模樣、二種標記,一個目標、二種功能”。“一”字開頭表示兩者相同之處,“二”字開頭表示兩者不同之處,意思是T細胞和B細胞都是來源于骨骼,但分化場所分別是胸腺和骨骼,T細胞和B細胞在光學顯微鏡下的形態相同都是小淋巴細胞,但表面有不同的受體和表面標志,T細胞和B細胞都參與了特異性免疫應答,但分別參與的是細胞免疫應答和體液免疫應答。通過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這些知識點。

2.4 有利于學生將學習內容去繁存精

病原生物與免疫內容繁多,尤其是病原生物各論部分有許多內容雷同,學生難以記住,通過將相似的內容進行比較起到去繁存精的作用。如將常見病原菌、常見其它微生物、常見重要病毒、常見重要寄生蟲列表比較,能使學生去繁存精、一目了然、掌握每一種病原生物的特征,將繁雜知識簡單化。

2.5 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老師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與技能,并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恰當應用比較法能達到較好的預期結果。如在革蘭染色操作實驗中,酒精的脫色是關鍵,在實驗中可設計對照法,分別將脫色時間改成<0.5分鐘和>1分鐘(實際是0.5~1分鐘),觀察脫色時間對染色結果的影響,讓學生分析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使學生真正理解脫色在革蘭染色操作中的重要性,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比較教學法在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中的應用

比較教學法主要適用于具有共性、相似或相反內容的教學。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特點決定了比較教學法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具體實施時,要根據教學內容采取不同類型的比較法,以期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中常用的比較教學法常用下列幾種方法。

3.1 類比法

將相同或相似的知識進行比較,先比較相似處,再區別之間的差異。如前述的T細胞和B細胞比較,“一”字開頭為兩者的相同之處,“二”字開頭為兩者的不同之處,其他如細菌的特殊結構、常用熱力滅菌法、細菌基因的轉移與重組、細菌的全身感染等都可以用類比法進行比較。

3.2 對照比較法

對照比較法是對不盡相同的知識進行綜合比較、找出異同的方法。如細菌與病毒的比較。細菌與病毒相同點都是常見的病原生物,個體均微小,對人體都有致病性,都能用人工的方法進行特異性預防;不同點有大小、細胞結構、人工培養方法、增殖方式、對抗生素的敏感性、致病物質等方面。通過對細菌與病毒的對照比較,兩者的異同一清二楚,以此加深學生的記憶。其它如細菌的全身感染、醫學上重要的抗原、各類Ig的主要特性、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人工免疫都可以應用對照比較法。

3.3 正反比較法

正反比較法是通過對兩個相反的內容進行比較,幫助學生樹立整體觀、提高辨證思維能力的方法。如免疫功能及其表現,免疫具有三大功能,正常情況下對機體有利,可以維持機體處于健康狀態,但在異常情況下,對機體是不利的,可以引起機體損傷。免疫防御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能抗抗病原微生物入侵,但在異常情況下,可引起超敏反應、免疫缺陷;免疫穩定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能清除衰老、損傷的細胞,但在異常情況下,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監視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能識別、清除突變細胞,但在異常情況下,可導致腫瘤的發生。正常情況和異常情況對機體的作用是相反的,通過正反比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了解,提高辨證思維能力。其它如正常免疫應答與異常免疫應答結果的比較等也可以應用對照比較法。

總之,病原生物與免疫是高職護理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思路,積極實施比較教學法,并與其它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參與式教學法、啟發教學法、形象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方法結合應用,以完成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篇5

關鍵詞 卵黃免疫球蛋白 免疫 藥理

1893年Klemperer提出母雞血清中的抗體可通過產卵方式傳給后代,在胚胎發育早期作為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為雛雞提供被動的免疫保護。因該抗體蛋白與哺乳動物IgG分子類似,故稱其為鳥類IgG。而1969年Leslie等[1]的實驗證明,鳥類IgG與哺乳動物IgG的分子不同,所以又提出了卵黃免疫球蛋白(IgY)這個概念。由于當時IgY提取困難,故未受到重視。直到1990年后,Akita等[2]建立了水稀釋法,使IgY的提取變得簡單易行,從而掀起了IgY制備和應用的熱潮。鑒于IgY具有產量高、穩定性好、免疫學特性獨特等優點,該蛋白被稱為最具潛力的哺乳動物抗體替代品。1996年歐洲實驗方法替換確認中心(EC-VAM)推薦使用IgY替代哺乳動物IgG。1999年出于對動物保護的考慮,IgY技術被瑞士聯邦政府接受。德國、日本、瑞典和南非等國家對IgY的研究也明顯領先,這些研究進展將使多克隆抗體的生產進入無害化、易操作的新時代,雞也被稱作新一代的抗體“加工廠”[3]。

IgY的來源和產量

IgY來源于雞卵黃。與哺乳動物(兔、牛等)相比,產蛋母雞成本低,是有效的多克隆抗體生產者。Li等[4]研究證實,卵黃的重量與母雞產蛋天數的百分比是IgY產量的2個重要因素。母雞初次免疫10天后,即可獲得高濃度的抗體,且效價穩定,可持續6~28周。另外,免疫雞的飼養簡單,花費少,且符合3R[替代(replacing)、減少(reducing)、改善(refining)]的動物保護原則[5]。IgY在雞卵黃中的濃度約為5~20 mg/ml,每枚雞卵黃中可提純100~150mg,12枚雞卵黃約可提純1g的IgY,與100 ml血清中所含IgG的含量相當。每只母雞每年可產卵280枚,即可生產約40 g的IgY;而每只兔每2~3周抽血1次,一年僅可生產1.3 g抗體,所以1只雞的年產蛋量所獲得的IgY可相當于40只兔的年產抗體量。

理化性質

IgY為可溶性蛋白,親水性比IgG好,且等電點較IgG低,約為5.2。IgY化學性質穩定:①耐酸性好,pH值

免疫學特性

Kronvall等[7]和Akerstrom等[8]分別證明,IgY不與蛋白A和蛋白G結合,是單克隆抗體和多克隆抗體檢測的有力工具。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又發現IgY的其他免疫學特性:①不與類風濕因子結合。類風濕因子是一種自身抗體,可與IgG的Fc片段結合,產生假陽性反應。類風濕因子的干擾使免疫測定中易產生交叉反應。Larsson等[4]利用夾心ELSIA證明,類風濕因子不與IgY結合,使用IgY作免疫檢測可避免假陽性。②不激活補體系統。新鮮的血清樣品均含未激活的補體系統,通常IgG會激活補體系統,激活的補體組分與抗體結合,阻礙了抗體結合表位。而IgY則不激活補體系統,使用IgY可避免補體系統對固相免疫測定的干擾[4]。③不結合細菌和哺乳動物細胞表面Fc受體,使得IgY在雙重免疫組化方面比IgG更具優勢[9]。④與IgG幾乎無交叉反應,常用于循環復合物的測定[10]。⑤使用少量抗原即可產生大量抗體。高度保守的哺乳動物蛋白在兔中不能引起免疫應答,但在鳥類中卻很容易獲得抗這些蛋白的抗體。對各種哺乳動物的抗原均有效,如總量30~475μg增殖細胞核抗原可產生雞抗弱免疫原性RNA多聚酶Ⅱ的抗體[11]。

IgY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IgY在人類醫學、獸醫學、食品科技和生物制劑等方面應用廣泛。IgY可作為特異抗體已成為醫學領域中新的研究熱點[12~14]。

IgY在疾病相關蛋白檢測中的應用:血漿白蛋白(HSA)和IgG等10種高濃度蛋白約占血漿總蛋白的90%,由于部分低濃度蛋白很可能是癌癥、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的關鍵指示分子。如何祛除高濃度蛋白,檢出低濃度蛋白,在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考核中具有重要意義。制備抗HSA和IgG的雞卵黃抗體(IgY),金磁微粒載體固定,可特異結合HSA和IgG,以便除去血漿中大部分的HSA和IgG,使低豐度蛋白富集,有效提高低豐度蛋白的檢出率,這為血漿蛋白質組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15]。Hb Bart’S胎兒水腫綜合征是最嚴重的一種α型地中海貧血病。從該病患者的紅細胞溶解液中提取γ鏈四聚體(γ4,Hb Bartt’S),免疫雞獲得特異IgY抗體,該抗體可特異結合γ球蛋白、Hb Bartt’S和血紅蛋白F,用直接ELISA檢測336份人紅細胞溶血產物,其敏感性高達100%,特異性為96%,比傳統滲透脆性試驗法的特異性(約86%)高。該方法的建立有利于在地中海貧血病流行的國家簡單快速的檢測α型地中海貧血病[16]。

IgY在病原體檢測中的應用:療效考核是目前日本血吸蟲病免疫診斷的瓶頸,建立有效的評價方法是寄生蟲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17]。近兩年已有研究者使用IgY以改進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方法。即用純化的抗可溶性蟲卵抗原(SEA)的IgY為捕捉抗體,以酶標抗SEA單克隆抗體為檢測抗體的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S-ELISA)檢測急性血吸蟲病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其中急性血吸蟲病患者和慢性血吸蟲病患者的血清循環抗原的陽性率分別為100%(9/9)和84.4%(38/45),特異性為96%(48/50)[18]。而常用的間接血清凝集試驗(IH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9.6%和89.4%[19]。可見前者比后者更具敏感性和特異性,為解決血吸蟲病療效考核的問題帶來了希望。

IgY在胃腸道疾病中的應用:最新研究顯示,通過口服抗菌抗體或抗病毒抗體可替代抗生素藥物而有效預防胃腸道感染。但傳統的抗體生產工藝復雜,價格昂貴。而IgY因其來源便宜、易制備、穩定性好、耐酸和耐胃蛋白酶等優點成為制備口服抗體的最佳選擇。如輪狀病毒是致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主要病原體,全球每年約有100萬兒童患輪狀病毒性腹瀉,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新藥百貝寧主要成分是抗輪狀病毒抗體(IgY),治愈率高達88.9%,在臨床應用中未發現有不良反應[20]。

IgY在呼吸道傳染病中的應用:Nilsson等[21]在瑞典對17例膽囊纖維癥患者給予口服IgY以預防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通過長達12年的觀察,發現17人中僅有2人有銅綠假單胞菌慢性植入情況,而對照組23人中卻有7人。所有試驗組患者肺功能均正常,且身體質量指數正常或接近正常。表明抗銅綠假單胞菌的特異IgY能有效預防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

IgY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因雞抗體耐酸、耐熱且性能穩定,可經口服用于預防或治療年幼動物或人類的腸道傳染病,如嬰兒防病食品、齲齒預防、新生乳豬致死性大腸桿菌感染的預防以及魚病治療等。特別是抗生素或其他藥物的使用存在問題時,IgY成為首選。在非典流行期間,雞卵黃抗體還被研制用于抑制SARS病毒。

在人類保健上的應用:大量研究結果顯示,雞IgY對病原體感染的防御無動物的種屬差異,故應用雞高免IgY防治嬰幼兒疾病是完全可行的。隨著SPF雞群的使用,用卵黃研制安全可靠的人用抗病(尤其是腸道疾病)生物制品必將獲得廣泛的應用。由修正藥業生產的口服免疫球蛋白——修正修修愛優爾膠囊,其主要有效成分即為免疫球蛋白,且含量高,每100g中含有19.8gIgG,,對提高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抵抗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中毒解救:針對蛇毒、蜘蛛毒等生物毒素的lgY與藥物開發已開展多年。王桂平等[22]使用嗜硫色譜法提純抗眼鏡蛇王毒素lgY,在小鼠試驗中,體外6mglgY中和4LD50毒素(約1.6mg/kg),體內可有效中和約3LD50毒素(約1.2mg/kg)。Paul等[23]使用免疫親和層析純化抗蝰蛇毒素lgY,對小鼠進行皮下注射免疫保護試驗,可中和2LD50毒素,保護率為100%。Meenatchisundara等[24]制得純化的抗蝰蛇毒素lgY和鱗狀蝮蛇毒素lgY,能夠中和蝰蛇和鱗狀蝮蛇毒素,同時有抑制水腫、減少溶血和降低磷脂酶活性的作用。De Almeida等[25]使用抗非洲蝰蛇和眼鏡蛇毒素的lgY,1440μg的lgY能夠中和62.2LD50的毒素,同時使用抗毒液的lgY幾乎沒有免疫副作用。

結語和展望

經過20多年的發展,IgY已在世界范圍引起重視。國內外研究文獻數量不斷增多,IgY的應用也日益廣泛。特異IgY的制備為治療和診斷各類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免疫診斷方面,IgY是傳統哺乳動物抗體最好的替代品,它改進了現代免疫診斷檢測方法,已在蛋白質印跡分析、免疫組化、膠體金標記和免疫電泳等檢測方法中廣泛應用。在免疫治療方面,IgY是抗生素藥物最好的替代品,在尋找藥物靶位和腫瘤治療中應用前景廣闊,但在目前均處于實驗研究階段,距臨床應用還較遙遠。但相信,IgY憑借其自身優勢,將會在醫學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Leslie GA,Clem LW.Phylogeny of immunoglobul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J].J Exp Med,1969,130(6):1337-1352.

2 Akita EM,Nakai S.Immunoglobulins from egg yolks: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J].J Food Sci,1992,57(3):629-634.

3 Van Nguyen S,Umeda K,Yokoyama H,et al.Passive protec-tion of dogs against clinical disease due to canine parvovirus-2 by specific antibody from chicken egg yolk[J].Can J Vet Res,2006,70(1):62-64.

4 Larsson A,Karlsson-Parra A,Sjoquist J.Use of chicken antibo-dies in enzyme immunoassays to avoid interference by rheumatoid factors[J].Clin Chem,1991,37(3):411-414.

5 Schade R,Staak C,Hendriksen C,et al.The production of avian(egg yolk)antibodies:IgY[J].ATLA,1996,24(1):925-934.

6 Shimizu M,Nagashima H,Hashimom K,et al.Egg yolk antibody(IgY)stability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high sugar concentrations[J].J Food Sci,1994,59(4):763-765.

7 Kronvall G,Seal US,Svensson S,et al.Phylogenetic aspects ofstaphylococcal protein A-reactive serum globulins in birds andmammals[J].Acta Path Microbiol Scand Section B,1974,82(1):12-18.

8 Akerstrom B,Brodin Th,Reis K,et al.Protein G:A powerful tool for binding and detection of monoclonal and polyclonal antibodies[J].J Immunol,1985,135(4):2589-2592.

9 Larsson A,Wejaker PE,Forsberg PO,et al.Chicken antibod-ies:a tool to avoid interference by complement activation in ELISA[J].J Immunol Methods,1992,156(1):79-83.

10 Schmidt P,Erhard MH,Schams D,et al.Chicken egg antibodies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labelling of growth-hormone and pro-lactin in bovine pituitary gland[J].J Histochem&Cytochem,1993,41(9):1441-1446.

11 Carroll SB,Stollar BD.Antibodies to calf thymus RNA polymer-aseⅡfrom egg yolks of immunized hens[J].J Biol Chem,1983,258(1):24-26.

12 Schade R,Calzado EG,Sarmiento R,et al.Chicken egg yolk antibodies(IgY-technology):A review of progress in productionand use in research and human and veterinary medicine[J].Altern Lab Anim,2005,33(2):129-154.

13 Carlander D,Stalberg J,Larsson A.Chicken antibodies:a cli-nical chemistry perspective[J].Ups J Med Sci,1999,104(3):179-189.

14 Malmarugan S,Raman M,Jaisree S,et al.Egg immunoglobu-lin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antibody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J].Veterinarski Arhiv,2005,75(1):49-56.

15 林芳,黃建新,陳超,等.雞卵黃抗體的制備以及金磁微粒為載體祛除人血漿部分高豐度蛋白的研究[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8,24(7):706-709.

16 Jintaridth P,Srisomsap C,Vichittumaros K,et al.Chicken egg yolk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theγchain of human hemoglobin for diagnosis of thalassemia[J].Int J Hematol,2006,83(5):408-414.

17 吳觀陵.我國血吸蟲病免疫診斷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5,23(5):323-328.

18 張煒明,吳玉龍,劉文琪,等.卵黃抗體IgY檢測血吸蟲病人循環抗原的初步研究[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8,20(1):16-19.

19 林丹丹,劉躍民,胡飛,等.日本血吸蟲病常用診斷方法應用價值的評估I.IHA篩查法對血吸蟲病疫區人群感染率的評價[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8,20(3):179-183.

20 鄭平,孫先軍,郭宇紅.抗輪狀病毒免疫球蛋白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9):4108-4109.

21 Nilsson E,Larsson A,Olesen HV.Good effect of IgY against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 in cystic fibrosis patients[J].Pediatr Pulmonol,2008,43(9):892-899.

22 王桂平,劉新艷,朱柳,等.抗眼鏡王蛇毒卵黃抗體的免疫活性及其對眼鏡王蛇毒的中和作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7,12(11):1250-1254.

23 PAUL K,MANJULA J,DEEPA EP,et al.Anti-Echiscarinatus venom antibodies from chicken egg yolk:isolation,purification and neutralization efficacy[J].Toxicon,2007,50(7):893-900.

篇6

【關鍵詞】循證醫學 口腔頜面外科學 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251-02

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科學證據的臨床醫學[1]。它提倡將臨床醫師個人的臨床實踐和經驗與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結合起來,將最正確的診斷、最安全有效的治療和最精確的預后估計服務于每位具體患者。臨床實習是將理論知識聯系實踐或應用于實踐的開始,對于醫學生進入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循證醫學和傳統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比較

循證醫學不同于傳統醫學。傳統醫學是以經驗醫學為主,即根據非實驗性的臨床經驗、臨床資料和對疾病基礎知識的理解來診治病人。循證醫學并非要取代臨床技能、臨床經驗、臨床資料和醫學專業知識,它只是強調任何醫療決策應建立在最佳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2]。 我國傳統醫療模式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臨床經驗為指導制定醫療決策的。其運作過程是醫生知識經驗在臨床的再現、驗證和重復運用,實質上屬于經驗醫學的范圍。傳統臨床醫學教育模式與這種醫療模式高度一致,突出教師、課堂、教材三中心,強調以傳授知識、經驗和技能為目的,以培養知識經驗和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其弊端主要是學生用大量時間積累知識,而沒有創造性的實踐;教師或上級醫生在完成臨床醫學教育的過程中重在知識的灌輸,并注重知識的完整性、連貫性;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傳統臨床實習階段,實習醫生看一看典型病例和陽性體征,能夠驗證理論和增加感性認識,再加上教師結合典型病例把課堂上講過的內容重復一遍,實習醫生可以對疾病有比較深刻的印象。這種機械、刻板、缺少領悟的教學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限制了臨床實踐能力的發展,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循證醫學的定義

David Sackett將循證醫學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目前可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完善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3]。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將臨床證據、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情況和意愿三者相結合。循證醫學為臨床醫學教育改革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從臨床醫學教育角度看,循證醫學既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又是在這種認識方式指導下為臨床研究和實踐提供科學依據的方法論,同時也是一種與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不同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新的臨床醫學教育觀。其實質是一個新式高效的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的臨床醫學教育模式。

3.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實習的重要性

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實習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畢業后從事臨床工作有較大影響。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步,是醫學基礎課與臨床之間的橋梁,對鞏固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等臨床思維能力能力尤為重要[4]。所謂臨床思維能力是指把理論課所學的基礎知識融會貫通于臨床實踐中,對具體臨床現象進行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實際的判定能力。具備這種能力是一個臨床醫生獨立解決臨床問題的基本保證。而實習階段正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實習過程就是臨床實踐的初始過程,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指導其臨床實踐,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會為進入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循證醫學在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實踐過程中大致可分為:(1)針對患者提出的臨床上需要解決的痛苦,明確具體問題;(2)檢索含有與臨床資料相關的所有頜面外科學文獻;(3)嚴格評價所收集證據的合理化和實用化;(4)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愿望要求相結合評價結果,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5)對治療療效進行長期追蹤隨診并進行再評價。

4.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在口腔頜面外科臨床中的診斷,治療方案,處理及其預后中所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用循證醫學來解決。比如:關于放射性骨髓炎的診療。首先面對就診原因,臨床表現及其危害性等進行文獻檢索,查尋采用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相關的論文,同時也應重視其并發癥(如頜骨病理性骨折,神經損傷,術后出血及感染等),應該慎重的按患者要求做合理的決定性治療方案。在治療后,應做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并行追蹤觀察。統計其放射性骨髓炎的患病率,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特別是病理性骨折的發生率,神經的損傷率及其此在處理后的恢復率。認真評估手術治療的價值及意義,并為系統評價提供一定的資料。再如唇裂的手術修復治療。手術目的: 是盡量恢復唇、鼻部的正常外形和功能。正常的唇、鼻部有如下特點:兩側鼻孔等圓等大,鼻尖及鼻小柱居中,鼻翼不塌陷,上唇兩則高度相等、對稱,紅唇豐滿、唇珠微突、唇紅緣呈弓背形。患兒適應于手術的基本條件是:一般健康情況良好,無明顯貧血,無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及周圍組織無感染。目前具有爭議的是手術時機,一般認為單側唇裂在嬰兒出生三個月左右手術為宜,雙側唇裂推遲到六個月。再次,手術方法也較多。現在,在循證醫學中根據唇裂具體情況在取證分析后采用一種最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法和手術時機。其實,在面對錯綜復雜較困難的問題時往往可以在循證醫學中尋找答案,眾多臨床醫師把循證醫學和口腔頜面外科緊密聯系起來,一定會將口腔頜面外科推向一個新的臺階,新的領域。許多口腔疾病的臨床癥狀較重變動較大,輕型患者一般很少就診。一位合格的口腔醫生對于任何病例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必須知道并了解不同治療方案對病人好轉的可能性,需要明確各種治療方法的效果。醫生選擇治療方法或做出治療意見均可在所需的資料證據中獲知。其實,實踐循證醫學在口腔外科臨床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將醫學教育與臨床實踐溶為一體,使我們臨床醫生常規地更新知識,提高臨床醫師對研究方法的理解并在使用資料時更加嚴格,同時也增加臨床醫生在做出決策時的自信心,同樣也聚焦了所有臨床醫生的力量和去發展口腔頜面外科學。

5.提高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口腔頜面外科教師隊伍建設。臨床教師不但要在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層面上努力,更要在教學思想這個深層次的問題上下功夫,重視向學生傳播先進的循證醫學思想。臨床教師要認識到,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醫學發展的趨勢[5]。要充分認識循證醫學的本質、意義、價值,熟悉循證醫學的基本內容、基本精神和主要程序,掌握實踐循證醫學的各種知識、技巧,并改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不但要在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層面上努力,更要在教學思想這個深層次的問題上下功夫,重視向學生傳播先進的循證醫學思想。教師要認識到,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醫學發展的趨勢。要充分認識循證醫學的本質、意義、價值,熟悉循證醫學的基本內容、基本精神和主要程序,掌握實踐循證醫學的各種知識、技巧,并改進臨床教學工作。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更新以下觀念:①從傳播臨床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學習;②讓學生從死學轉變為巧學;③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求學;④從短期充電轉變為終身教育;⑤變知識經驗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創新開拓型人才培養目標。

總之,做為口腔外科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和掌握這門學科,積極進行循證實踐[6],不斷善于尋找評價運用證據,以自己臨床實踐,為循證口腔頜面外科學提供最佳證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防治口腔疾病,減輕病人的痛苦,促進人類口腔健康。

參考文獻

[1]Sackett DL. 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 [J]. Br Med J, 1996,312(12):1371

[2]Newman MG. Improved clinical decision?鄄making using the evidence?鄄based approach[J]. J Am Dent Assoc, 1998,129 Suppl:4S-8S

[3]McGivney GP. Evidence?鄄based dentistry article series [J]. J Prosthet Dent,2000,83 (1):11-12

[4]史宗道,石冰,陳娥等.在我國口腔醫學領域應用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和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2001,1(2):102

[5]Wataha JC. Biocompatibility of dental casting alloys: a review [J]. J Prosthet Dent,2000,83(2):223-234

[6]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methods and critical reading of the paper devoted to degenerative lumbar and sacral spinal stenosis. Zh Vopr Neirokhir Im N NH Burdenko.2012;76(4):64-8; discussion 68

篇7

【關鍵詞】 中醫穴位按摩;產時分娩鎮痛;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91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applied in intrapartum labor analgesia XIAO Ri-hua, CHEN Ai-lian, HUANG Jian-tao, et 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Guangzhou City Panyu District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 Guang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applied in intrapartum labor analgesia.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rimipara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atural delivery without other treatment measures, and th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analgesic effect and neonatal Apgar score, 2 h and 24 h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mount, lactation amount in3 days postpartum in two groups. Results ①Th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group had higher total analgesic effect as 98.00% than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③Th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group had obviously less 2 h and 24 h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mount as (87.39±3.57) and (156.61±12.59) ml than (186.51±13.23) and (365.62±21.21) m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Intrapartum labor analgesia; Effect

促進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宮產率是產科工作重點。近年來, 隨著社會發展, 人么對分娩服務要求也隨之提高, 產時分娩鎮痛在臨床上受到廣泛青睞。目前, 產時分娩鎮痛多采用藥物和非藥物鎮痛兩種方法, 但藥物鎮痛存在安全顧慮, 因此, 積極探索非藥物鎮痛有效減輕產痛, 加速產程, 是提高自然分娩的關鍵[1, 2]。本研究旨在專門研究穴位按摩對分娩鎮痛的影響, 探索出一套適用于自然分娩鎮痛且母嬰安全的穴位按摩方法, 解決初產婦懼怕分娩陣痛的所致的剖宮產率增高的問題, 從而降低我國整體剖宮產率。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來本院分娩的100例初產婦。納入標準:①孕周37~42周, 單胎頭位, 估計胎兒體重2500~4000 g, 無嚴重產科合并癥或并發癥。②胎兒監護正常。③無不良孕產史。④各項輔助檢查無明顯異常。⑤無陰道分娩禁忌證。⑥年齡18~34歲。⑦身高155~165 cm。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產程中出現異常者, 需剖宮產, 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③依從性差者。向入院待產者及家屬解釋自然分娩鎮痛的方法和意義, 并簽署知情同意。100例初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穴位按摩組, 每組50例。對照組年齡18~33歲, 平均年齡(25.73±5.21)歲。穴位按摩組年齡19~34歲, 平均年齡(25.58±5.12)歲。兩組初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自然分娩, 不實施其他治療措施。穴位按摩組:常規接產的同時, 當宮口開至3~5 cm時, 接受本研究制定的穴位按摩方法(按摩百會、肩井、合谷、三陰交四穴配合骶尾部局部揉)。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產婦實施鎮痛前后疼痛的程度:根據WHO鎮痛分級標準進行評價:0級:無疼痛, 安靜合作;Ⅰ級:輕微疼痛, 易忍受, 可合作;Ⅱ級:中度疼痛, 難忍受, 不安, 合作欠佳;Ⅲ級:重度疼痛, 不能忍受, 叫嚷不安, 不能合作。痛級評估[3]:顯效:按上述疼痛標準, 疼痛至少減輕1級或以上者;有效:疼痛有所減輕, 但未達WHO分級中1個級別的程度;無效:疼痛程度無改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新生兒Apgar評分。③產婦產后2、24 h出血量。④產后第3天泌乳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鎮痛效果比較 穴位按摩組鎮痛總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2. 3 兩組產后2、24 h出血量比較 穴位按摩組產后2、24 h出血量(87.39±3.57)、(156.61±12.59)ml顯著少于對照組(186.51±13.23)、(365.62±21.21)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4 兩組產后第3天泌乳量比較 穴位按摩組產后第3天泌乳量(195.44±28.55)ml顯著多于對照組(123.23±17.66)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

3 討論

降低我國的剖宮產率已成為目前嚴峻的使命, 隨著剖宮產率的升高和我國二胎政策的逐步放開, 勢必影響中國整體剖宮產率的控制, 所以關鍵是降低初產婦的非醫學指征的剖宮產率, 由于非醫學指征的剖宮產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產婦害怕分娩鎮痛, 因此, 除了要求醫生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 加強對孕婦及其家屬關于分娩的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 讓他們了解自然分娩和剖宮產分娩方式的利弊之外, 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分娩鎮痛的問題[4-9]。

目前, 解決分娩鎮痛的方法有藥物鎮痛和非藥物鎮痛。藥物鎮痛雖然效果理想, 但副作用多[6, 10-12]。非藥物分娩鎮痛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其中中醫穴位鎮痛總體效果最好, 在常用的針刺鎮痛、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經皮電神經刺激法等穴位鎮痛方法中, 又以穴位按摩最具安全性和操作性[13-16]。穴位按摩可通過刺激穴位, 提高體內內啡肽水平, 發揮鎮痛作用, 還可加速腎上腺活動, 增加皮質醇分泌, 減輕分娩疼痛。另外, 穴位按摩合谷穴還可補氣血, 通沖任, 健臟腑, 促進乳汁流暢, 增加產后泌乳量[7, 8]。

本研究中, 對照組常規自然分娩, 不實施其他治療措施。穴位按摩組應用中醫穴位按摩。結果顯示, 穴位按摩組鎮痛總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穴位按摩組產后2、24 h出血量(87.39±3.57)、(156.61±12.59)ml顯著少于對照組(186.51±13.23)、(365.62±

21.21)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17.66)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應用中醫穴位按摩在產時分娩鎮痛的效果確切, 可有效鎮痛, 減少產后出血, 增加產后泌乳量, 且對新生兒無不良影響,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Klemetti R, Che X, Gao Y, et al.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among primiparous women in rural China: an emerging epidemic.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0, 202(1):65.e1-65.e6.

[2] 龍翔, 陶芳標, 黃錕, 等. 安徽省兩縣農村育齡婦女剖宮產現況及影響因素.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9, 30(8):870-871.

[3] 邱桂菊. 剖宮產現狀與思考. 中國醫學創新, 2013(10):147-148.

[4] 李偉宏, 金松, 凌奕. 基層醫院1041例剖宮產病例臨床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8):2495-2496.

[5] 張勇, 趙慧. 分娩鎮痛的合理應用分析.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09, 30(3):281-284.

[6] 楊文琴, 顧利萍. 非藥物性分娩鎮痛的研究進展. 護理管理雜志, 2010, 10(6):418-420.

[7] 武云娟, 唐霄, 蔣秋燕, 等. 穴位按摩法對產婦多巴胺水平影響及鎮痛作用的研究. 醫學研究雜志, 2010, 39(2):54-56.

[8] 蔣秋燕, 武云娟, 董林紅, 等. 穴位按摩法對產程進展影響的臨床研究.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25):3547-3548.

[9] 蔣前鋒, 張勤, 陳衛君. 導樂分娩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產時鎮痛的臨床觀察. 護士進修雜志, 2002, 17(3):210-211.

[10] 瞿偉莉, 張瑜, 胡t, 等. 穴位按摩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 護理研究, 2016, 30(30):3788-3790.

[11] 蔣秋燕, 鐘璐, 唐乾利, 等. 穴位按摩法對產婦前列腺素水平及分娩疼痛的研究. 吉林中醫藥, 2011, 31(5):434-435.

[12] 呂琦玲, 楊西萍, 曾偉, 等. 分娩球加穴位推拿對改善陰道分娩疼痛的效果觀察.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5):61-62.

[13] 譚艷輝, 張培. 穴位按摩對初產婦分娩鎮痛效果及產程的影響. 基層醫學論壇, 2015(5):601-602.

[14] 廖碧珍, 周勤. 穴位按摩用于分娩鎮痛的研究.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03, 28(4):541-543.

[15] 唐偉萍. 分娩球配合導樂陪伴、中醫穴位按摩用于產時鎮痛的臨床觀察.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6, 14(3):374-376.

篇8

關鍵詞:炎癥因子 免疫標志物 高脂血癥 急性胰腺炎

Application of immune index detec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BAO Feng LI Ting WU Li-rong ZHAO Ping-wu XIANG Chun-hua DENG Zhi-gang LI Guo-qiang ZHI Xing LIU We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ian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n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prediction value of immune index detection for severity 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Methods:116 patients with HLAP admitted to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collected.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ild HLAP group(M HAP group) and severe HLAP group(SHAP group).The clinical data and serum PCT,CRP,TNF-α,IL-6,IL-10 were collected after in hospital.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SHAP.Results:Compared with MHAP group,the concentrations of PCT [(2.1±0.8) μg/L vs(1.2±0.5) μg/L,P<0.001],CRP[(14.3±2.7) mg/L vs(8.9±2.5) mg/L,P<0.001],IL-6[(19.4±3.9)pg/m L vs(10.0±2.4) pg/mL,P<0.001],IL-10[(18.2±2.5) pg/m L vs(14.5±1.8) pg/mL,P<0.001]and TNF-α [(16.4±2.2) pg/mL vs(10.4±1.0) pg/m L,P<0.001] in SHA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CT≥1.5 μg/L(OR=9.1,95% CI:4.0-20.6,P=0.004),CRP≥11 mg/L(OR=27.3,95% CI:1.3-54.9,P=0.031),IL-6≥12 pg/mL(OR=26.9,95% CI:8.4-86.0,P=0.002),IL-10≥16 pg/mL(OR=13.3,95% CI:5.1-34.8,P=0.003) and TNF-α≥11 pg/mL(OR=22.5,95% CI:1.3-38.9,P=0.032)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HAP.Conclusion:PCT,CRP,TNF-α,IL-6 and IL-10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HAP.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immune indexes is helpful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for SHAP,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word:Inflammatory factors; Immune index; Hyperlip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

自1952年Klatskin和Gordon[1]首次報道了原發性高脂血癥導致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后,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被廣泛研究。近年來大量流行病學及醫學研究表明,HLAP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原因可能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變化有關[2-3],國外研究表明,HLAP約占AP總病例的1.3%~12.3%[4-5],已經成為導致AP的第二大病因[6-7]。與AP的其他病因相比,HLAP的重癥比例、器官衰竭的發生率、復發率均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AP[8-9]。

研究證實,AP并不只是單純的胰酶自身消化導致的結果,其發生、發展與機體自身免疫功能失調密切相關[10],多種炎癥因子參與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反應。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核心問題是促炎-抗炎平衡障礙導致身體不足以拮抗過度的炎癥反應[11-12]。然而現有的臨床診斷標準以及治療評估方法均沒有納入免疫相關指標。因此本研究即是評估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免疫指標與HLAP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為早期預測HLAP的嚴重程度和臨床治療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12月綿陽市中心醫院就診的HLAP患者。根據臨床資料和實驗室結果評估患者病情,其中輕度HLAP(mild 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MHAP)患者設為MHAP組,重度HLAP (severe 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SHAP)患者設為SHAP組。本研究經綿陽市中心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AP的診斷必須至少滿足以下兩點[13]:(1)具有AP特征性的腹痛癥狀。(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至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3)特征性AP的腹部CT表現。SHAP診斷標準為急性胰腺炎伴有器官功能障礙,或出現壞死、膿腫或假性囊腫等局部并發癥,或兩者兼有。可以并發一個或多個器官功能障礙,也可伴有嚴重的代謝性功能紊亂,包括低鈣血癥(鈣<1.87 mmol/L)。(4)在明確診斷AP后,若甘油三酯≥11.3 mmol/L或5.65~11.3mmol/L并伴有血清乳糜樣則可診斷為HLAP。

排除標準:(1)其他原因導致的HLAP、服用抗凝藥物、合并惡性腫瘤、活動性結核、慢性炎癥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2)資料不完整;(3)尚未完全緩解,但已經自動出院。

診斷明確后所有患者均禁食水、監測血糖、液體復蘇、維持內環境平衡、抑酸抑酶、改善微循環等常規治療。

1.3 免疫指標檢測方法

在入院的第1天,取6m L外周靜脈血來測量IL-6、IL-10、TNF-α、CRP及PCT水平。將收集的樣品以15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并儲存在-70℃冰箱中。在實驗開始前于室溫下復蘇,并且使用相同批次的試劑檢測。IL-6、IL-10、TNF-α、PCT采用雙抗體夾心法(ELISA)檢測,試劑采用西門子醫療產品(上海)有限公司產品,CRP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試劑采用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6.0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明確SHAP的危險因素,對單因素Logistic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子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HAP組與MHAP組臨床資料的比較

共有143例AP患者符合納入標準,其中排除的患者包括服用抗凝藥物2例、合并惡性腫瘤3例、慢性炎癥性疾病5例、心血管疾病8例,資料不完整6例,尚未治愈而自動出院3例。最終總共有116例HLAP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男72例,女44例;年齡27~77歲,平均(47.9±10.2)歲。其中SHAP組患者42例,MHAP組患者74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見表1。兩組患者年齡、性別、BMI、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水平相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MHAP組相比,SHAP組PCT、CRP、IL-6、IL-10、TNF-α濃度均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SHAP組與MHAP組患者臨床資料(n=116)

2.2 影響SHAP的危險因素

單因素分析顯示PCT≥1.5μg/L、CRP≥11 mg/L、IL-6≥12 pg/m L、IL-10≥16 pg/m L、TNF-α≥11 pg/m L與SHAP相關(P<0.001);多因素分析顯示PCT≥1.5μg/L,CRP≥11 mg/L、IL-6≥12 pg/m L、IL-10≥16 pg/m L、TNF-α≥11 pg/m L是影響SHAP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SHAP的危險因素

3 討論

AP是由胰酶異常激活所引發的急性炎癥過程,引起胰腺的局部炎癥反應,伴或不伴其他器官衰竭[14]。根據臨床表現及病理分型可以將AP分為輕度AP和重度AP。重度AP具有病情進展快速、并發癥多、治療費用昂貴、治療效果差等特點。早期重度AP即可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其病死率高達20%左右[15]。研究表明,AP的預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6]。早期預測AP的嚴重程度和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實施針對性治療可有效縮短病程,減少痛苦,降低死亡率[17]。

目前,免疫細胞過度活化-炎癥因子理論被認為是AP最重要的發病機制。促炎-抗炎細胞因子理論表明,當身體受到不利的炎癥刺激時,抗炎和促炎機制被激活,并釋放大量促炎和抗炎因子,以調節炎癥反應。IL-6、IL-10、TNF-α等是目前研究較多的炎癥因子[18],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通常處于動態平衡并保持低分泌狀態,一旦這一平衡被打破,機體則表現為SIRS或代償性抗炎反應綜合征。由此可見,預防和治療SAP的關鍵是維持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因此,通過早期檢測免疫指標有可能為早期診斷SHAP以及制定臨床診治策略提供幫助。

本研究發現,CRP、PCT、IL-6、IL-10和TNF-α是與HLAP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CRP是反映炎癥的敏感標志物之一,劉希龍等[19]通過對60例AP患者、32例非AP腹痛者,以及50例健康體檢者血清CRP變化研究發現,檢測CRP有助于早期預測AP病情。PCT是一種含有116個氨基酸的糖蛋白,在體內具有良好穩定性的急性期反應蛋白。郭浚等[20]通過對153例AP患者及150例健康對照者第1、4、7天血清PCT變化研究發現,PCT水平有助于判斷AP的嚴重程度且更優于其他炎癥因子指標。IL-6主要特征是誘導急性炎癥反應,它可引起胰腺持續性壞死并加重全身狀況。Sternby等[21]通過對175例AP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IL-6可以早期預測AP的嚴重程度,并且IL-6和CRP的聯合檢測對診斷AP的嚴重程度更敏感。IL-10是一種重要的抗炎細胞因子,可有效抑制促炎細胞因子如IL-6的合成[22]。相關實驗證實,IL-10可以對抗炎癥并減少氧自由基的釋放,減少胰腺損傷[23]。TNF-α具有多種生物學效應。TNF-α在AP從局部病變到全身病變的進展中起重要作用。高明等[24]對68例AP患者進行研究后發現,TNF-α在急性胰腺炎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臨床常用的AP疾病評估方法主要有APACHEⅡ[25]、BISAP[26]、Ranson[27]和CTSI[28]評分等。盡管這些方法在早期評估AP病情及提供診斷和治療策略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臨床應用中由于受到評分項目較多及動態性和連續性觀察較差等因素的影響而增加了使用難度,而且上述方法均不包括免疫指標的檢測。本研究發現,通過對免疫指標的檢測有可能為早期AP患者的疾病評估提供新的思路,其檢測操作簡單、結果準確可靠,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總之,PCT、CRP、TNF–α、IL-6和IL-10是與HLAP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對免疫指標的聯合檢測有助于SHAP的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建立包含多種免疫指標在內的AP評價體系有可能使患者的診斷和治療獲益。

參考文獻

[1] Klatskin G, Gordon M.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psing pancreatitis and essential hyperlipemia[J]. Am J Med, 1952, 12(1):3-23.

[2] Huang YX, Jia L, Jiang SM, et al. Incidence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from Guangdong, China: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 Pancreas, 2014, 43(4):548-552.

[3]曹鋒,李非.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0,13(3):225-227.

[4] Stimac D, Mikolasevic I, Krznaric-Zrnic I, et al. Epidemiology of acute pancreatitis in the north adriatic region of croatia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3, 2013:956149.

[5] Stefanutti C, Labbadia G, Morozzi C. Severe hypertriglyceridemiarelated acute pancreatitis[J]. Ther Apher Dial, 2013, 17(2):130-137.

[6] Fisic E, Poropat G, Bilic-Zulle L, et al. The role of IL-6, 8, and 10,sTNFr, CRP, and pancreatic elastase in the prediction of systemic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3, 2013:282645.

[7]胡維林.高甘油三脂血癥相關性急性胰腺炎發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7, 33(8):1518-1521.

[8] Valdivielso P, Ramirez-Bueno A, Ewald N. Current knowledge of 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J]. Eur J Intern Med, 2014, 25(8):689-694.

[9] Zhang XL, Li F, Zhen YM, et al. Clinical study of 224 patients with hypertriglyceridemia pancreatitis[J]. Chin Med J(Engl), 2015, 128(15):2045-2049.

[10] Shen Y, Cui NQ.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infection from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 Inflamm Res,2012, 61(7):743-748.

[11] Minkov GA, Halacheva KS, Yovtchev YP, et al.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acute pancreatitis define inflammatory markers of clinical prognosis[J]. Pancreas, 2015, 44(5):713-717.

[12]馬志龍,劉大陸,宋國棟,等.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氧化應激損傷的影響[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40(1):39-42.

[1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華胰腺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消化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4):217-222.

[14] Yadav D, Lowenfels AB. The epidemiology of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ncer[J]. Gastroenterology, 2013, 144(6):1252-1261.

[15] Singh N, Sharma B, Sharma M, et al. Evaluation of early enteral feeding through nasogastric and nasojejunal tube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a noninferior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ancreas,2012, 41(1):153-159.

[16]姚黎超,湯志剛.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療[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9,22(11):909-911.

[17]陳玲. Ranson、CTSI和BISAP評分在判斷急性胰腺炎病情和預后中的意義[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6,16(4):261-264.

[18] Ewald N, Hardt PD, Kloer HU. Severe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pancreatitis: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J]. Curr Opin Lipidol, 2009,20(6):497-504.

[19]劉希龍,劉日旭.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21):2979-2981.

[20]郭浚,胡剛,曹夢娟. PCT、hs-CRP及IL-6的水平變化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意義[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12):1471-1474.

[21] Sternby H, Hartman H, Johansen D, et al. IL-6 and CRP are superior in early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ild and non-mild acute pancreatitis[J]. Pancreatology, 2017, 17(4):550-554.

[22] Kusuda T, Uchida K, Miyoshi H, et al. Involvement of inducible costimulator-and interleukin 10-positive regulatory T cel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gG4-related autoimmune pancreatitis[J]. Pancreas,2011, 40(7):1120-1130.

[23]鄧德海,梁志海,唐國都.白介素10干預減輕大鼠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病理損傷[J].廣西醫學,2012,34(7):816-818.

[24]高明,李賀,葛魏魏,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α-MSH IL-2TNF-α及IFN-γ的動態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急救醫學,2019,39(2):140-144.

[25] Knaus WA, Draper EA, Wagner DP, et al. APACHE II:a severity of disease classification system[J]. Crit Care Med, 1985, 13(10):818-829.

[26] Wu BU, Johannes RS, Sun X, et al. The early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Gut,2008, 57(12):1698-1703.

篇9

鐵嶺市婦嬰醫院檢驗科,遼寧鐵嶺 112000

[摘要] 目的 探討干化學法和免疫膠體金法在尿液潛血檢測中的差異,為尿液潛血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方法 將該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治療的252例腎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分別給予免疫膠體金法、干化學法檢驗,兩種檢驗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利用人工顯微鏡技術對其質量進行監控,采用統計學對患者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其靈敏度和特異度的差異。結果 用免疫膠體金法測得的結果表明,有0例假陽性患者,有3例假陰性患者,并且其概率是1.20%;用干化學法測得的結果顯示,有0例假陰性患者,有56例假陽性患者,并且其概率為22.22%。結論 干化學法檢測的靈敏度比免疫膠體金檢測的靈敏度強,而免疫膠體金檢測的特異度比干化學法檢測的特異度要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

關鍵詞 ] 干化學法;免疫膠體金法;尿液;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26.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a)-0190-02

在進行尿液潛血的實驗中,一般采用的是干化學法,而干化學法檢測尿液潛血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檢測上還有一定的缺陷[1],而免疫膠體金法的應用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彌補,通過兩者之間的對比來進行差異分析,從而不斷地提升尿液潛血檢測工作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為探討干化學法和免疫膠體金法在尿液潛血檢測中的差異,為尿液潛血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該研究選擇該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治療的252例腎病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治療的252例腎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為免疫膠體金法組,對照組為干化學法組,在病患當中有138例為女性,114例為男性,年齡1~23歲,平均年齡(9.12±0.36)歲。

1.2檢測方法

要在早晨進行患者首次中斷尿的取樣,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在兩個小時內進行三種比較重要的檢驗,即膠體金單克隆抗體隱血試驗、紅細胞鏡檢以及干化學檢測。通過嚴密的操作和實驗,得出精確的實驗結果,并進行一定的記錄工作,確保各種數據的有效性和適用性,為之后的尿液潛血分析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

1.3尿液潛血檢驗結果的判斷標準

陽性:鏡檢(﹢),免疫膠體金法(﹢),干化學法陰血(﹢);陰性:鏡檢(﹣),免疫膠體金法(﹣),干化學法陰血(﹣);假陽性:鏡檢(﹣),免疫膠體金法(﹣),干化學法陰血(﹢);假陰性:鏡檢(﹢),免疫膠體金法(﹢),干化學法陰血(﹣)。

1.4統計方法

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利用spss14.0軟件將此次研究的數據進行仔細的統計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假陰性為0.0%,假陽性為22.22%,觀察組假陽性為0.0%,假陰性為1.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的檢測數據如表1所示。

3討論

3.1干化學法的含義以及臨床應用

干化學法分析技術是將液體檢測樣品加到特定的干燥試劑條上,通過被測樣品的水分來實現特定的化學反應,再進行以酶為基礎的干化學分析,這就是所謂的干化學法分析技術。其原理是根據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所含的血紅素具有類似過氧化物酶的作用,通過血紅素催化分解過氧化氫,釋放出新生態氧,使鄰聯甲苯胺氧化呈色,從而達到檢測隱血的目的[2]。干化學法分析技術不僅僅被廣泛的應用于定性檢查,而且還可以進行半定量和定量的深入分析,為臨床檢測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且干化學法分析技術通常是運用反射光度法或者是差示電極法來進行測量的,具有準確度高和測量速度快的特點,操作簡單易行,不需要進行任何試劑儲備或是試劑配制,而且其中的多層膜會對干擾性的物質進行過濾,產生化學反應的水分來源于標本液體成分,可以有效地提升檢測的靈敏度[3]。但由于尿液中的成份很復雜,常存在一些類似過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質,如肌紅蛋白、某些細菌繁殖代謝產物等因素可造成干化學隱血結果的假陽性,而還原型谷胱苷肽、維生素C等還原劑存在時,可競爭性抑制反應,導致干化學法隱血檢測結果出現假陰性。干化學法隱血陽性可通過鏡檢紅細胞的存在來證實,但鏡檢未發現紅細胞的現象在臨床檢驗中也很常見,這既可能是紅細胞溶解導致僅有游離血紅蛋白存在(低滲尿液中紅細胞溶解更為明顯),也可能是干化學法檢測隱血出現了假陽性;干化學法隱血陰性可能是真陰性,但也不能排除由于檢測敏感性不足或維生素C、還原型谷胱苷肽等還原劑存在而導致的假陰性。且干化學法分析技術中在使用差示電極法原理時,其中的多膜片只能使用一次。在該研究中,對照組假陰性為0.0%,假陽性為22.22%,表明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及假陰性問題。

3.2免疫膠體金法的含義以及臨床應用

免疫膠體金法其實是一種新的免疫標記技術法,主要是利用免疫學方法來對尿液潛血給予檢測,能夠有效地利用膠體金來作為示蹤標記物,觀察應用之后的特異性原抗體反應。膠體金標記技術就是蛋白質分子吸附在膠體金顆粒表面的過程,因為紅色的膠體金顆粒遇到相應的抗原或是抗體就會聚集起來,達到一定密度就會呈現出肉眼可見的紅色,所以在尿液潛血的檢測中被推廣利用[4]。

免疫膠體金技術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可操作性,膠體金顆粒對于蛋白質分子的吸附主要是依據PH值,如果膠體金的PH值比蛋白質分子的等電點低,就會在聚集的同時不具備結合的能力,此外膠體金顆粒的離子強度、蛋白質分子量等也會影響到兩者的結合[5]。但是這種技術的標記物制作簡單,不需要使用一些放射性的同位素,也不需要熒光顯微鏡,使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而且應用廣泛,不僅適用于液相免疫測定,而且更適用于固相免疫分析、流式細胞術等領域[2]。在該研究中,觀察組假陽性為0.0%,假陰性為1.20%,表明該方法檢測尿液潛血不會具有假陽性問題,可有效解決干化學法所導致的假炎性問題。但是免疫膠體金技術也存在著不足,在檢測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漏洞,它檢測的靈敏度以及可重復性也有待提升,并且膠體金顆粒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以其為依托的免疫膠體金技術也是存在局限的,例如清潔度要求高、膠體金溶液穩定差、膠體金顆粒大、滲透能力大等都會影響到檢測的結果。

3.3干化學法和免疫膠體金法在尿液潛血檢測中的比較應用

在進行尿液潛血檢測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嚴格的觀察和實驗,確保檢測的結果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提升醫療檢測的質量和水平,例如在對患者進行臨床檢驗的過程中,如果患者的鏡檢紅細胞呈陰性,但尿液潛血檢測結果是呈陽性,就應該考慮是不是患者的泌尿道劃傷或者在血管的內外存在著溶血的現象,一般要對患者進行復診,但是復診會增加病患的醫療負擔,并且很容易引發醫患糾紛[6],因此,必須使用先進的檢測技術進行高效檢測,而干化學法和免疫膠體金法在尿液潛血檢測中的應用使得檢測的結果有了很大的保障。

對于檢測的結果分析主要是通過干化學法尿液分析儀,利用這種自動化的儀器可以對尿液中的一些成分進行檢測,并且使用的標本少,操作簡單快捷,適合進行疾病篩查和臨床疾病的普查,但是必須要控制好尿液放置的時間、陽光的照射以及藥物性等,按照規定的要求進行操作,避免不利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使用該儀器可以把催化之后的氧化氫當作電子受體,從而實現色源的氧化呈色,以達到便于分析檢測結果的目的[7]。

在患者的尿液中存在著有機紅蛋白,并且尿液中的雜質具有過氧化酶相似的活性,尿液樣本中的56例在鏡顯中沒有發現紅細胞,但是免疫膠體金技術檢測的結果為陰性,通過兩種技術的對比分析發現,56例樣本呈假陽性[8]。由此可見,干化學法在進行尿液潛血檢測時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可以被運用到臨床篩查中,但是它也存在著缺點,其特異性并不高,很容易在進行結果檢測時出現一定的誤差,對患者的病情造成誤診,增加診斷費用,引發醫患糾紛。

同時,在該實驗當中,有156例尿液樣本經過免疫膠體金法進行檢測全部呈陽性,它的檢測效率比干化學法檢測的效率要高,優化率為73.83%,并且兩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但是有3例樣本在高倍顯微鏡下呈陽性,而免疫膠體金法檢測的結果卻是陰性,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樣本尿液的紅細胞含量低,超出了其檢測的范圍,使得檢測的結果出現了誤差。

通過此次試驗結果的分析可以明確的指示,免疫膠體金法在靈敏度上要比干化學法弱,而在特異度方面要比干化學法強,因此,在進行對病患的尿液潛血檢測的過程中,要將兩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確保檢測結果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提升檢測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

參考文獻]

[1]田利榮,孫恒壽,張慶賢,等.尿液干化學法和鏡檢法檢測尿液紅細胞結果與性別因素的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0):261-262.

[2]徐新,羅春麗,蒲軍,等.干化學法尿隱血檢測的可靠性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18):1802-1804.

[3]楊宗樹,張蕾.兩種方法檢驗尿潛血陽性的準確度比較[J].吉林醫學,2012,33(29):6301.

[4]郭寶麗.干化學法尿潛血異常結果分析[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1,22(4):100.

[5]張翠玲,王貞,白洪濤,等.一種鑒別尿潛血假陽性的方法[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1,33(1):94-95.

[6]王樹林.單純干化學法檢測尿液潛血假陽性鑒別與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4):483-484.

[7]孔京慧,宋銀森.干化學法、免疫膠體金法在兒童尿液潛血檢測方面特異性的差異[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2下旬刊):993-993.

篇10

[關鍵詞] 免疫組織化學;前列腺腺癌;應用

前列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美國,前列腺癌是男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之一,病死率也高居腫瘤病死率次席。我國不是前列腺癌高發區,但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膳食結構的改變和診斷技術的提高,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逐年提高。

病理檢查是前列腺癌診斷的金標準。準確率約90%。。同時,前列腺癌的診斷,特別是對于針吸活檢標本的判斷、對病理學家來講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因為許多前列腺癌可以模擬良性前列腺腺體形態。在組織病理診斷中,人們一直苦于尋找不到一種可以明確區分良惡性腫瘤的陽性標記物。以往發現和(或)使用的標記物PSA檢測在前列腺癌早期診斷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給病理診斷提出了新的課題。血清PSA篩選出大量小于1mm的腫瘤。要區分這些小腫瘤和正常前列腺組織,只用傳統的HE染色是不夠的。近年來,廣泛使用了高分子量細胞角蛋白34βE12法。已知惡性腺泡沒有基底細胞。如基底細胞34βE12染色陽性,可診斷為良性腺體。然而,如果染色結果為陰性,則可能出現一些漏洞。因為在某些良性損傷的前列腺病變中(如腺病和一些萎縮性腺體),其基底細胞可呈現片狀或不連續狀態,34βE12的陰性結果并不能判定它們的惡性。由于上述因素,限制了角蛋白特異性染色的使用價值。因此,如果有一種新的特異性染色試劑,將是非常有價值的。

1.P504S的發現

Jmng等通過分析前列腺和前列腺癌的基因表達方面的不同性,應用CDNA文庫減影法和微檢測篩查法,發現了三種前列腺組織和(或)前列腺癌特異的基因,其中最為有意義的一種基因即為P504S。

2.P504S生理功能及它在前列腺癌變中的作用

P504S基因所編碼的蛋白由382個氨基酸組成,通過分析發現這種蛋白即為α甲酰基輔酶A消旋酶(AMACR)在支鏈脂肪酸的β氧化和脂肪酸氧化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條件下,AMACR是側鏈脂肪酸和膽汁酸氧化代謝和生物合成的必要成分。前列腺癌的發生,可能是細胞質中側鏈脂肪酸長期升高的結果,AMACR在前列腺癌中的高度表達提示AMACR在前列腺癌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潛在作用。

3.前列腺癌穿刺標本的P504S免疫組化染色

總的來說,前列腺癌的P504S免疫組化染色呈強陽性,在低倍鏡下也能容易的觀察到并能與正常組織區分。對于那些很小的、非典型的腺體,也能加以區別。“疑似前列腺癌的非典型性小腺泡增生”用HE染色不能確診的穿刺標本。用P504S結合34βE12染色基本上能做出明確診斷。

4.P504S在放療或內分泌治療后前列腺癌中的應用

放射治療是治療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放療后正常前列腺上皮出現明顯的退變,使其細胞形態類似惡性上皮。如果病人在放療后出現血清PSA升高,必須區分腫瘤是否復發,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組織學診斷是很重要的手段。P504S的使用給組織學診斷帶來了方便。Jiang等認為放療或內分泌治療后前列腺癌標本對P504S的過表達及P504S的染色強度均無影響。

綜上所述,P504S是一種有應用前景的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生物試劑。在前列腺腺癌穿刺活檢標本病理診斷中有著極高的價值及意義。

參考文獻:

[1]肖雨,陳杰,羅玉鳳,等.前列腺腺癌中p504s的檢測及意義.中華醫學雜志,2004,8,17:1362-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