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2-25 17:5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免疫學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預防接種是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安全、有效而簡便易行的措施。計劃免疫是根據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分析,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利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達到控制乃至最終消滅針對疾病的目的。這項工作是國家保障兒童健康的重要手段,服務面廣、工作量大、技術性強,涉及到千家萬戶,且整個過程的實施,必須有兒童監護人(家長)的全程參與,因此家長們對預防接種知識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直接關系到計劃免疫工作的順利開展,是兒童完成計劃免疫的重要保障。
1 充分告知是醫務人員的職責和義務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25條規定醫療衛生人員在實施接種前,應當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情況,并如實記錄告知和詢問情況。201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正式實施,是我國第一次對醫療損害賠償責任進行規定的法律條文,即醫療機構違反醫療告知義務需要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而且,患者或患者監護人有知情和選擇權。對于我們計免醫生來說,將疫苗預防接種知識對家長充分告知,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如果因為告知不到位,告知缺陷,最后造成病人損害的,醫院、醫生要承擔責任。這些都為受種者監護人享有知情權提供了法律依據,進一步明確了醫務人員在實施預防接種過程中告知預防接種知識是一種基本權利,并且將履行告知義務貫穿于整個過程之中。
2充分告知的必要性
家長或監護人是兒童最直接的守護者。由于他們受傳統健康觀念的影響和對預防接種知識的缺乏,對預防接種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些將直接影響計劃免疫工作的正常開展。對兒童家長進行必要的預防接種知識的宣傳普及,使他們正確認識到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化被動受種為積極主動配合預防接種工作,及時并全程完成兒童計劃免疫,全面提高疫苗接種的及時率和接種率,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相關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3 從充分告知到科學告知
僅僅做到充分告知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做到科學告知,所謂科學告知就是在充分告知的基礎上,將重要事實更為科學的告訴家長。科學告知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儲備知識是科學告知的基礎,有效溝通更是科學告知的關鍵。因此醫務人員掌握相關知識非常重要,特別是要掌握疫苗所預防疾病的負擔,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家長解釋。有效溝通必須以真誠、客觀、自信為前提,做到語言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說出家長最關心的利益點,善于發現并及時糾正家長的誤解。
4科學告知的內容
要做到科學告知至少包括以下幾個內容:⑴一類苗和二類苗的聯系與差異、⑵疫苗所預防疾病的危害及疫苗的接種效果、⑶疫苗接種的程序和費用、⑷接種禁忌癥、⑸疫苗接種后的注意事項、⑹常見疫苗接種反應及處理。因為一類苗是免費的必須接種的疫苗,家長對一類苗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所以我們平時也不必向家長做過多的解釋;而二類苗的接種是采取知情、自費、自愿的原則,家長們大多存在對二類苗的認識不足與偏差,實際上二類苗更需要我們更多的科學告知,以便讓家長能更全面的認識到疫苗所預防的疾病,在條件允許下更全面的呵護寶寶,讓其健康成長。
5告知的時機與方式
告知沒有規定的時機與方式,但是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利用多種形式和契機隨時隨地地進行,以保障受種對象的知情同意權。
5.1在孕期可以利用孕婦學校,宣傳國家免疫規劃的政策和疫苗針對疾病與疫苗相關的知識,讓準媽媽們提前對預防接種有個初步的了解,知曉預防接種是預防各種傳染病的重要途徑,是兒童抵御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5.2利用產后訪視的機會,第二次強調預防接種的一般程序、寶寶滿月時應接種疫苗的名稱、作用等,并對卡介苗接種后的注意事項進行一對一地告知。
5.3在寶寶滿月前后要求每個兒童至少一位家長參加家長教育班(媽媽班),這是做到充分、科學告知的重點。有預防接種單位組織,由專業的醫務人員進行宣講,重點講解寶寶接種疫苗的相關事項,如:寶寶為什么要打預防針;寶寶進行預防接種的免疫程序;寶寶在接種前該做哪些準備;預防接種后出現了發熱等副反應該怎么辦;寶寶是否有必要接種第二類疫苗等等。對這些家長們迫切關心的問題一一進行講解,切實保障受種監護人(家長)的知情選擇權、知情同意權。
5.4通過接種醫生或護士在接種時再次重點強調所接種疫苗的作用、接種后的注意事項和常見的副反應及處理等。如接種后必須留觀30分鐘無不適后方能離開,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注意保暖、多喝開水等。對一般的預防接種反應的正確處理,如較為常見的紅腫硬結和低熱的處理;當出現高熱或全身皮疹的及時處置等。
5.5通過兒保醫生、兒科醫生在給寶寶進行體檢或看病時,適時地進行預防接種知識的宣傳,根據寶寶的身體情況除了選擇必要的一類苗外,建議家長使用一些有針對性的二類苗,更為全面的保護寶寶的身體健康。
篇2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 緒論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186-01
《病免》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如何讓學生學好這門課,更好地為以后臨床工作服務,關鍵是一方面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教授好這門課程。緒論課是學生對一門課的初次接觸,是師生之間的第一次交流[1]。其講授的成敗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教師給學生留下的美好印象,這些都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何講好《病免》緒論課,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安排緒論課的教學。
1 重點講解本課程對護理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教師在講緒論時,首先要向學生講解本課程對護理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及其在醫學中的作用和地位。《病免》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其課程教學不僅為學生后續學習課程服務,還對學生未來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2]。另外,該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也是相當廣泛的。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超敏反應性疾病以及腫瘤等疾病的病因分析、預防、診斷和治療均需借助于該課程的理論和方法。目前臨床上出現的一些難以治療的疾病,都可以應用免疫學的技術進行治療,并在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果。免疫學已經滲透到醫學的各個方面。同時,人們還可應用該課程的知識直接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保障人們的健康。學生了解了此門課程對他們以及其在醫學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就會重視這門課程,這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 講授課程的框架結構與學習目標,讓學生對課程有個總體的認識
《病免》是兩門課程的整合,一是病原生物學;二是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又包括病原微生物學與人體寄生蟲學,病原微生物與人體寄生蟲二者都是引起人類疾病的兩大生物性因素,所以二者統屬于病原生物學的范疇。讓學生瀏覽教材目錄,了解這兩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分布。一堂緒論課,應該向學生講清的就是這門課程主要“學什么”,學生在遇到一門新課時最關心的也正是這個問題[3]。那么教師接下來的工作也就是介紹該課程的學習目標。護理學專業的學生關鍵是理解無菌操作的重要性,在臨床上有效防止感染的發生[4],所以針對病原生物學部分,學習的重點是各類病原生物的致病性、感染途徑及預防原則。針對護理學專業的臨床應用方向,免疫學的學習,學生應把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上。重點掌握的基本概念有:Ag、Ab、Ig、C、交叉反應、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應答、超敏反應、人工主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等。重點掌握的基本理論有:Ig的生物學特性與功能、C的生物學作用、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機制和功能、I―IV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及其防治原則、抗感染免疫機制等。通過本門課程框架結構及學習目標的介紹,學生初步了解了本門課程及將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將為以后的學習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3 講授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目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一般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方式或方法欠佳,自制能力差[5]。所以在上課之前,介紹一下課程的學習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十分必要的。免疫學部分知識點抽象,難理解,前后知識聯系性比較強,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給學生提出以下幾條學習建議:上課前要預習,對所講課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帶著問題去聽課;上課時認真聽講,要記筆記,記下重點難點知識,并把有利于理解教材內容的知識記下來;課后認真復習,及時掌握所學內容,只有及時掌握所學內容才有利于后續內容的學習。病原生物學部分,需要記憶的知識多,且知識點零碎容易混淆。只有將零碎、易混淆的知識縱橫聯系相互比較,才能夠牢固記憶真正掌握。所以在學習病原生物學部分時,應注意在學完每一節、章之后做充分的歸納、小結,比較、鑒別知識點,在心中建立牢固的、立體的知識體系。
4 介紹考核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病免》的考核將分成三部分:包括平時考核、實驗考核、期末考核。平時考核包括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課堂活躍程度、完成作業情況等;實驗考核包括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實驗報告的完成程度及正確性;期末考核教師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出試題,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三項考核分別占期末總成績的20%、20%、60%。通過這種綜合考核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教學互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及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
5 講好醫學免疫學概述內容,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醫學免疫學概述統共介紹了三方面的內容: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醫學免疫學的發展與現狀。針對這三方面的內容,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講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免疫的概念,教師可以給出幾個具體傳染病的實例,讓學生根據實例自己先來概括。教師根據回答的情況引導出傳統免疫的概念。然后教師在設置疑問提出:機體的免疫力除了對傳染性異物有抵抗力之外,對其他非傳染性異物有抵抗力嗎?根據這個問題我們剛才給免疫概括的概念還準確嗎?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出現代免疫的概念。通過這種方式講解免疫的概念,同學們會深刻的認識到免疫的本質現象。
對于醫學免疫學的發展與現狀,可以向學生講解免疫學歷史上的科學成果。講解醫學免疫學的科研成果,同學們會聽得興趣盎然,頓時覺得耳目一新,將會對本課程產生積極的響應,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有了熱情與學習興趣,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緒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尚智.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緒論課教學方法探討[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1,23(3):93-94.
[2] 楊朝曄.高職護理專業《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建設與改革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0,5(1):72-73.
[3] 朱宏哲.緒論課教學淺見[J].首都教育學報,2011(5):32-33.
篇3
【關鍵詞】臨床免疫學;檢驗學科;研究現狀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6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553-01
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第一本臨床免疫學檢驗知識的教科書出版了,經過20年時間的發展及研究人員的不斷更新。免疫學檢驗已經在我國的臨床醫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一學科能夠影響醫學上的其它學科,甚至對生命產生影響[1]。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臨床免疫學檢驗學科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涉及的內容已經延伸到分子生物學、生物學等各個領域,同時,醫學其它學科應用臨床免疫學的幾率也在逐漸的上升,因此就奠定了臨床免疫學檢驗學科在現代醫學中的位置。
1臨床免疫學檢驗學科的發現及發展
臨床免疫學檢驗學可的建立已經超過100年的歷史,其主要在多種細菌感染實驗中形成,起初一些學者主要研究傳染病患者及免疫動物,經研究發現兩者的血清中都有特異性質的結合病原體,此外還具有能夠加快這些病原體形成的物質,有學者將這些病原體物質統一稱為抗體,能夠促進抗體形成的物質稱為抗原。1900年Landsteiner等發現人類血型有ABO三個情況,自此臨床免疫學檢驗學科中誕生一種新型且重要的檢驗項目——血型鑒定[2]。1897年Kraus證實將細菌培養物濾液和對應的抗血清進行混合會產生沉淀情況,1898年Bordet基于補體溶血體系組建補體結合方案,1906年wassermann等創新使用補體結合方案來對梅毒患者進行診斷。1900-1930年期間,內毒素Shwartzman反應、血清疾病、過敏反應、調理作用、補體結合反應、皮膚反應、Arthus反應等逐漸廣為人知,免疫疫苗走上了迅速發展的道路,白喉類毒素預防、卡介苗等陸續出現。
2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的實際應用現狀
2.1鑒定血型與檢測腫瘤標記物現今在應用免疫學檢驗技術的基礎上,為劃分白細胞HLA類型奠定了基礎,同時測定多種紅細胞血型。通過對人促絨毛膜性腺激素、癌抗原125、癌胚抗原、糖鏈抗原19-9、前列腺特異抗原、癌抗原153、糖鏈抗原72-4、甲胎抗原等多種抗原進行免疫學檢測,能夠得到腫瘤患者的相關數據、信息及資料,輔助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預防腫瘤再次出現[3]。
2.2檢測細胞免疫功能細胞免疫功能檢測方法主要依據生物學性質進行分析,例如淋巴細胞轉化試驗、淋巴細胞毒試驗、花環形成試驗、溶血空斑試驗等方式來獲取,這樣可以幫助醫生更全面的掌握免疫情況。
2.3免疫細胞與血液學的測定隨著各項技術的高速發展,醫學領域對抗原及免疫細胞表層受體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多種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可運用雜交瘤技術來獲取,這就為免疫細胞的測定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2.4檢測藥物臨床上常會運用藥物進行治療,一些藥物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因而,對患者體內的藥物情況進行全面掌握時非常重要的。對患者體內藥物進行檢測已經成為醫生監控患者體內藥量的重要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于檢測患者有無吸食。
2.5檢測鑒別傳染性疾病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導致的,可以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傳染。較為常見的有:乙肝、流行性感冒、細菌性痢疾、結核病、流腦、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紅眼病)等[4]。
2.6檢測蛋白質、酶、免疫因子人體中的每個細胞及重要組成部分均存在蛋白質,是由20多種氨基酸根據不同比例組成的,實時的在體內進行更新和代謝。酶是生物催化劑,免疫因子是免疫球蛋白IgG抗體。這些物質在人體內非常小的量就可以被檢測到。
3小結
對臨床免疫學檢驗學科的發展及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我們清晰的發現這一學科的在醫學領域的重要性。免疫學檢驗學科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在更廣闊及更深的層次內,推動了生物高技術的發展。可以確定的是,臨床免疫學檢驗學科的研究還會為醫學提供更多的新型藥物,其在臨床的應用和開發必然會為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提供更加長遠的影響,而且將會為社會創造更加深遠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樊寧,孫福生.免疫學檢驗方法的進展和應用[J].醫學綜述,2011,23(07):452-453.
[2]曹雪濤.免疫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及我國免疫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9,32(01):1026-1027.
篇4
一、食品免疫學學習的重要性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食品免疫學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食品免疫學就是利用免疫學的知識,將天然存在或人工加入的有益成分更好的利用起來,探索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途徑的學科。基因工程方式調整食物組成成分和服用含有免疫物質的食物是食品免疫的兩種方式。特殊食品的生產、食源性過敏原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都要依賴于免疫學知識,這些都是食品免疫學的研究核心。食源性過敏原標簽制度的實施標志著國家法律的健全,側面也反映出國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很大。[3-4]食品免疫學屬交叉學科,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多門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將來就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二、課程講義的安排
參照宋宏新主編的《食品免疫學》,以及安云慶主編的《免疫學基礎》,按照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體系特點,考慮34學時的教學時間,編寫《食品免疫學基礎》講義主要包括7章的內容:1)緒論(免疫的概念,免疫學的發展簡史,免疫學的應用);2)抗原(概念和特性,決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特異性與抗原決定簇,醫學上重要的抗原);3)免疫球蛋白―抗體(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結構,主要特性與免疫學功能);4)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細胞因子);5)免疫應答與機體免疫力(免疫應答簡介,機體免疫力);6)超敏反應與食物過敏(超敏反應概述,I型超敏反應,食物過敏概述,食物過敏途徑與影響因素,食物過敏的預防);7)免疫學檢測法(抗原抗體反應與非標記免疫分析,免疫標記技術及分析應用)。該講義形成了以免疫系統為基礎,免疫應答為理論,抗原抗體為主線,超敏反應與食物過敏為重點,免疫學檢測為應用的授課體系。
三、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
1、采用多媒體隨時增添輔助教學資料
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生動形象、直觀、便捷等優點,正在被授課教師廣泛使用。[5]它可以將多種素材融合一體,直觀化、條理化的將知識展現出來,在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可以對先進儀器設備及操作方法有一定了解。
在使用這一手段時,可以隨時將學生記錄較為完整的課堂筆記、畫得好的圖片,選擇性的插入到課件中,展示給下一屆同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將收集的生活實例及時補充到課件中。例如:在“食品過敏的預防”這一節中有這樣一句話:“食品致敏性標簽是避食食物致敏原引起的食物過敏反應的唯一辦法”,[6-7]筆者就將某飴糖不同時期糖紙上的一句話拍照,對比分析讓同學感受食物致敏原的標識標注的區別。該飴糖在不同期糖紙的提示分別為:“(可能含有少量果仁成分)”和“過敏原信息:含有牛奶、大豆,此生產線也用于加工含有榛子的產品”。
2、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教師逐一認真點評
大學教學常見的方式還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記。這種方式雖有利于教師傳授知識,但學生往往缺少主觀能動性,過多依賴。在本課程教學中,嘗試讓學生自己上臺講課。[8]在教學內容接近尾聲,學生對本專業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讓他們自己確定一個主題(筆者也曾適當為他們列舉了若干供選擇),查資料,寫課程“論文”,到講臺上為大家上課,教師則逐一進行點評,指出其“論文”中的合理部分,也分析指正其不足之處。這樣做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對教師也是一個考驗。[9]學生的“論文”涉及內容很多面很廣,這也要求教師必須在平時大量閱讀專業文獻。從學生的課程“論文”中可以了解到學生查找資料、歸納總結及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事實上學生這方面的差異是較為明顯的。讓學生到講臺上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論文”的主要內容,使得從未上過講臺的學生體驗了講課的滋味,體驗到備課之不易。這也使他們對教師多了幾分理解,添了幾分敬意。很多學生認為這種嘗試使他們受益匪淺,在畢業論文的撰寫,畢業論文答辯方面都有了新的認識,增強了信心。[10]
3、考試形式靈活,重在能力培養
考試是促進形式學習的一個有效的手段。沒有一定的壓力,學習動力就會不足。但由于對考試的認識不同,有的學生僅為考試而學習,為高分而考試,這樣勢必造成高分低能。我們期望的學生不只是能學好一點專業理論的學生,而是希望通過各門課程系統的學習,在綜合能力上有所提高。要會學習,會提出問題并設法去解決問題。因為將來他們面臨的科研、生產,時刻會有新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解決,并不能僅僅依靠教師課堂傳授的有限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他們具備較高的素質,這需要在平時進行訓練。為了使考試能起到這個作用,我們對學生的考分分解為三個部分:課堂筆記占15%,實習內容占15%,課程論文(如前所述)占10%,期末考試占60%。課堂筆記反映學生的記錄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也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情況。因此,在期中期末都要認真查閱每個學生的課堂筆記,為部分學生糾正錯誤,包括意思理解偏差,關鍵性數據錯誤甚至錯別字。這樣做能知己知彼,便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雖需花不少時間,但卻是教師敬業精神和責任心的一種體現。學生看到教師認真批閱過的筆記,心中自然會多幾分敬意,記錄也會愈加認真。課程實習讓學生實際操作,給予他們動手的機會是很重要的。通過對課堂教授和實?環節的改革,可以從最終的實驗報告中看出: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運用課堂知識對實驗結果做出較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實驗教學在食品免疫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期末考試并不神秘,尤其是綜合題,需要較強的綜合能力才能將所學主要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需要認真復習全部內容。
篇5
【關鍵詞】 變態反應和免疫學;教學方法;教育改革
醫學免疫學作為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學科,以其廣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層次性,成為溝通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無可替代的橋梁學科。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多學科的滲透下,當代醫學免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并顯示出和臨床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等諸多環節息息相關,和生物技術的發展及產業化緊密聯系等一系列特點,加之免疫學理論具有相對獨立性,名詞新穎概念繁多,內容比較深奧抽象,學生初次接觸時,覺得學習較為困難。因此,如何適應當代醫學免疫學發展的時代要求,針對免疫學知識體系的特點,有效提高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成為醫學免疫學教學的關鍵。幾年來,我們在免疫學教學中,注重加強教學改革,對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進行培養,收到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優化免疫學理論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免疫學理論具有相對獨立性,內容比較抽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較多,在教學上歷來存在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矛盾,如果教師為完成教學內容而滿堂灌,就會造成教師講的越多,學生得到的越少;教師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難點講不透,學生的印象模糊不清,結果事倍功半,事與愿違。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出發,把握教學重點,找出難點和關鍵。并對知識結構進行重新優化組合,使之成為能為學生接受的知識框架,例如免疫應答是基礎免疫學的核心內容,以往學生反映本章理論深奧,難以掌握,為此我們在教學時,將每一種應答的基本內容設計為圖表進行歸納,把繁雜的文字敘述提煉為知識點串聯起來的框架,提供給學生最簡單、最有效的知識養分。在課堂上主要講解重點和難點內容,而對其他次要內容或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則略講或讓學生自學。根據學生情況,推薦一些新版專著及相關的綜述文章作為參考,以開闊其思路和視野。這樣,一方面在不失全面性、系統性的基礎上,緊扣重點、突破難點,精辟講解,使學生學得懂,學得精;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動性。
2 改革免疫學理論課教授方法,注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
2.1 運用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1] 醫學免疫學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規律、知識結構相互依存關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展現知識,啟迪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加強記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經常運用提問方式,把要講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圍繞問題以解答的方式授課;或者有的問題問而不答,讓學生自己思考、討論,激勵學生大膽質疑,老師學生共同解疑。比如在講免疫學緒論時,我們采用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首先提出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是如何發生的?乙型肝炎如何預防等,然后簡單回答,最后小結免疫學與疾病的發生、診斷、預防、治療等息息相關,以此說明免疫學的重要性和激發學生對免疫學學習的興趣。
2.2 利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載體結合在一起,具有信息載體多樣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點,它改變了“一本書、一張嘴、外加板書和掛圖”的傳統教學模式。近年來,我們在免疫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應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可以講授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時間和空間范圍。此外,多媒體教學應用視聽結合方式表達授課內容,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兩種功能的作用,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化深奧為簡易,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使過于理論化、抽象的免疫學理論得到更形象、直觀的闡述,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如在講解抗原提呈細胞章節時,可用幾幅帶有動畫效果的畫面,通過顏色和不同畫面出現的時間差的變化,比較形象地把抗原提呈細胞對抗原的攝取、加工處理及提呈過程展現給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3] 古人曰:“授人以魚,一食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作為身心均發育成熟的大學生,其“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又由于免疫學對初學者而言需要接受、理解、記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太多,因此,指導學習方法是必需的。我們認為給學生有意識地介紹學習方法,對幫助其學好免疫學非常重要。在免疫學學習過程中,第一是要求學生上課時注重對問題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記住相應的知識,切忌上課當“打字機”。第二是要求做好筆記。因我們所選教材的內容豐富、繁雜,有時一次課涉及多個章節內容,如果學生上課時不做筆記,或做得不好,課后將難以把握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這就要求學生邊聽邊在重點部分做符號,重點內容重點記,一般內容略記。重點的內容提示學生先理解聽懂,再留時間做筆記。第三是課后要求及時復習。因免疫學內容抽象,要理解的內容多,如不及時復習就容易忘記,而理不清其內在邏輯關系,學生不能在理解基礎上記憶就會感到難以記住。第四是要求階段小結。因為免疫學前后章節聯系緊密,前邊所學內容進一步為后邊的內容打下基礎,如果前邊的內容沒學好,學習“欠帳”越多,后邊的內容理解就越困難。因此,要求學生對前邊所學的內容要進行階段小結,并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題;第五是指導記憶方法。因免疫學內容繁多,不好記憶,根據不同章節指導學生應用圖示、提綱、列表、對比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介紹,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相應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2.4 引入PBL教學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臨床免疫學的內容,如超敏反應、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腫瘤免疫等,在學生對免疫學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熟悉和掌握的基礎上,我們采用PBL教學法[4],進行病例討論。討論課前將病例及問題發給學生,比如“急性腎小球腎炎”病例,列出“初步考慮病人患何病?”、“發生機理如何?”、“如何進一步明確診斷?”、“如何預防?”等問題。讓學生查閱資料,預習相關的知識點,自學總結,準備小組討論提綱。在PBL教學課中,圍繞病例所提出的問題,首先由組長作中心發言,然后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或修正。再由教師提出新問題,讓作中心發言的學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若問題比較難,學生解決不了時,教師可做適當啟發和引導,如果仍不能解決,則由教師解答。PBL教學課結束前幾分鐘內,教師做總結歸納,強調一下重點和難點。此外,課堂討論前,教師應隨機地檢查學生的預習筆記,了解學生的主動學習情況。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中的表現,實事求是,客觀地做出評定。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3 改進實驗課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免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實驗的開設很重要。實驗課不僅可以驗證學生在理論課學到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培養其科學思維能力。為此,我們增加了實用性強的實驗,并注重對實驗內容的整體安排。另外,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我們開展課外科研興趣小組活動,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圍繞某一問題查找文獻,收集資料,在老師指導下設計實驗計劃,親自動手完成相關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寫成論文。比如以免疫球蛋白的分離、純化、鑒定為主線,安排了血清IgG的提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免疫印跡等一系列實驗。這樣做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習慣和對實驗結果的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這對日后進一步深造及科研創新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
4 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高效輕松的課后復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
醫學免疫學的內容需要反復理解和記憶,我們利用學院網絡資源,建設網絡課程,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上網自學和復習。學生可以通過終端與網絡中心連接,將課堂上講解的多媒體課件再從教學資料中心的服務器中讀取,對不理解的環節可反復觀看。同時,可以利用網上提供的練習題進行自我測驗,檢查學習效果。對還沒有掌握的內容再進行學習。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教師工作強度,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5]。2006級學生醫學免疫學期考成績為(80.32±16.46)分,2005級學生期考成績為(72.78±21.75)分,統計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6.18,P<0.01),2006級學生醫學免疫學期考成績比2005級學生有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根據免疫學的學科特點,對免疫學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靜,毛立群,牛秀瓏.醫學免疫學教學法初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6(6):571-572.
[2] 程桂芝,郗雪艷,馬杰,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4,26(4):319-320.
[3] 樊曉暉,楊海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21):120-121.
篇6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免疫學;臨床課程;知識點;課程改革
《病原生物與免疫》是一門聯結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重要醫學基礎橋梁課程,其病原生物內容、基礎免疫學中的免疫學理論與技術的應用涉及各個醫學臨床課程。
2007年,衛生部新一輪全國高職高專護理課程改革規劃教材相繼出版。《病原生物與免疫》教材根據職業教育“貼近臨床”的培養目標,內容在編排上相對于傳統教材有較大整合。打破了傳統的病原微生物與人體寄生蟲學的學科界限,整合優質教學資源,交叉融合為病原生物,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人才培養需求。病原生物各論則結合臨床傳染病特點,以傳播途徑為綱串寫。我們使用該教材迄今已經兩年。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我們通讀了整個系列教材的臨床課程(《成人護理》、《兒童護理》和《母嬰護理》),以調研了解《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中的各知識點在臨床課程中的分布情況,對《病原生物與免疫》與臨床課程的銜接和課程改革等問題提出看法,旨在為《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改革提供依據。
研究方法
仔細閱讀和系統調研衛生部規劃教材《成人護理》(上、下冊,第1版)、《兒童護理》、《母嬰護理》中所涉及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學知識點,與《病原生物與免疫》(第1版)教材內容作分類比較,了解臨床課程中病原生物和免疫學各知識點分布的密度、深度及其重要性。lw881.com同時,將臨床課程中所涉及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學知識點與現用《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大綱和授課內容對照,找出兩者的差距。
結果和討論
臨床課程中病原免疫學知識點分布情況臨床課程中病原免疫學知識點分布的密度見表1。從表1來看,臨床課程中病原生物知識點占72%,其中最主要的是細菌性感染(占32.1%),其次是病毒性感染(占18.1%),免疫學基礎理論的應用知識點占28%。對照現用《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大綱的授課學時,病原生物約占總學時的2/3,免疫學約占1/3,與臨床課程中病原生物與免疫知識點密度基本吻合。《母嬰護理》所涉及病原生物和免疫學知識較少,主要分布在妊娠合并乙肝、分娩并發癥羊水栓塞、產褥感染、新生兒感染等章節。《兒童護理》所涉及病原生物知識主要分布于各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的感染性疾病,常見的傳染病及寄生蟲病。免疫學知識點更單獨用了一個章節“免疫性疾病病兒的護理”系統地介紹,并著重介紹兒童常見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超敏反應等,由此可見免疫學在臨床學科中的重要性。《成人護理》(上、下冊)所涉及病原生物和免疫學知識點最多,各系統的疾病病因中均有(病原生物感染致病/免疫機制致病),各系統的疾病的診斷方法中也常用到免疫學方法和手段。在常用診療技術章節中還常用到無菌觀念、無菌操作技術等。在所有上述臨床課程中均未涉及細胞因子這部分內容。
臨床課程中病原生物免疫學知識的應用病原生物免疫學知識在臨床課程中的應用情況見表2。從表2來看,在臨床課程中病原生物和免疫學知識最多應用于對疾病發病機制的解釋(占73%),甲亢、甲減、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多次應用到免疫學中自身抗體概念和組織損傷機制。病原生物和免疫學知識用于實驗室診斷(主要是消毒滅菌、無菌操作、病原學檢查)占18.3%、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也占8.6%。對照現用《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大綱,實驗時數僅6學時(總學時54時),實驗學時比例明顯偏低。
章節順序的比較臨床課程章節順序與《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章節順序的比較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臨床課程《兒童護理》、《成人護理》的編寫是按照總論、各個系統、傳染病順序編排的,而《病原生物與免疫》各論是按照疾病傳播途徑串講。其實,我們在教學中按照傳播途徑來介紹病原生物時也有困惑,一種病原往往不止一種傳播途徑,在同一種傳播途徑的章節里,病原來自不同的類型(病毒、細菌、寄生蟲)也易使學生感到混亂。
課程內容的差異比較臨床課程與《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內容的差異比較見表4。補體在臨床課程中雖有提起,但有的僅提一下名稱,有的僅說一下實驗室檢測時含量增減的意義。《成人護理》“常見傳染性疾病病人的護理”中專門提到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兒童護理》中白血病中提到反轉錄病毒,而我們的《病原生物與免疫》教材尚無這方面的知識。
改進建議
(一)教學時間——《病原生物與免疫》大綱適當調整
實驗課時少,不利于強化學生的無菌觀念,不利于學生無菌操作習慣的養成。現在免疫學知識大量應用于疾病的診斷預防,如何保證在3次有限的學時內,完成實驗教學基本內容也值得商榷,需要對實驗內容、時間進行重新考慮,并有序地安排。可考慮開設講座、專題報告或選修課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有限的54學時與教材知識的滯后性,使得基礎課程的教學難以跟上臨床的應用研究進展和個別知識熱點。免疫學知識更是發展快,更新周期短。可以根據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和新進展,將與臨床疾病有關的臨床免疫部分,如免疫缺陷病、腫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預防及免疫治療作介紹。對當前正在流行的新病原、與傳統觀點有相悖之處的新觀念等可安排2~3次學術講座、學術報告進行介紹。
(二)教學任務——《病原生物與免疫》教材內容適當調整
刪除臨床已經不用的內容現《病原生物與免疫》教材對臨床已不使用的免疫學方法要進行淘汰,如對流免疫電泳等。
減少臨床上少用或未涉及的內容教學重點應該落實在實用性上,應確立臨床上有用的就是重點的觀點,強調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將一些培養目標非必需掌握的教學內容過濾掉。如細胞因子這部分不需要寫得面面俱到,分子水平上介紹的免疫應答知識也可適當減少,補體的難度也可適當下降。
增加新的內容《成人護理》“常見傳染性疾病病人的護理”中專門提到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兒童護理》在白血病章節中提到反轉錄病毒,這些在《病原生物與免疫》教材和教學中要考慮添加。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為醫院內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在教材中應予補充。
重組各論內容臨床課程的編寫是按照總論、各個系統、傳染病順序編排的,其中《成人護理》傳染病中再分為病毒、細菌、寄生蟲引發的不同疾病。而《病原生物與免疫》各論是按照疾病傳播途徑串講,其實一種病原往往不止一種傳播途徑,在同一種傳播途徑的章節里,病原來自不同的類型(病毒、細菌、寄生蟲)也易給學生帶來困惑,建議轉變視角,按病毒、細菌、寄生蟲引發的不同疾病來編寫,既注重病原生物的系統性,又對應臨床《成人護理》中傳染病這一章的順序,也可參照《兒童護理》,將免疫系統疾病專門列出。
(三)教學實施——注重將相關知識點的臨床疾病融會貫通
如何將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融會貫通是教學改革的關鍵。臨床課程中病原生物免疫學知識的應用情況對今后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在教學中,要重視與臨床學科聯系密切的知識點。講自身抗原時,就可以舉幾個臨床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亢、甲減、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使學生在接觸實際問題時能作邏輯推理,舉一反三。如免疫分子hla與臨床疾病的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教學中可多聯系臨床。
總之,在對《病原生物與免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與臨床課程中相關知識點進行反復的對照和論證后,可以去除原有《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任務中繁雜的內容,且可以將臨床上的實用知識和新近發展的內容融入《病原生物與免疫》的教學。應對照現用《病原生物與免疫》教學大綱,對課程設計加以完善,找到基礎醫學課程貼近臨床,滿足醫學臨床課程實際需要的途徑,從而使兩者更好地銜接,有效地克服基礎醫學與臨床教學脫節的弊端,提高高職高專護理專業課程改革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裘遂.病原生物與免疫[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蔡小紅.成人護理(上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蔡小紅.成人護理(下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程學軍.兒童護理[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5]潘青.母嬰護理[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篇7
關鍵字:免疫學肝臟乙肝病毒肝臟移植
免疫學稱得上是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學科,其發展日新月異,現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并廣泛滲透到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領域之中。而肝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目前臨床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不斷提高肝臟疾病免疫學診療的質量,可為臨床提供必要的診療指標。下面筆者就從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臟移植著手,談一談對有關免疫學的認識。
一、乙肝免疫治療之相關事項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將近4億的感染者,每年發生與乙肝相關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在一百萬以上,其數目駭人聽聞。現階段,對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激活足夠的免疫細胞,盡可能減少肝細胞的損傷,并能中止這種持續的感染。免疫治療前患者體內抗原與前體DC系統的親和積處于平衡改造狀態,平衡常數L1q1L2q2=K,假設從體外補給A的替代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其濃度為X,免疫治療效果C的增加濃度為N。由于B的群體中個體的親和力呈正態分布,所以認為B數量的減小倍數等于平均親和力的減小倍數,假設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響,q1不變,那么,N=L2{1-[L1/(L1+X)]1/2},當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當X越大時,N越大。所以免疫治療要大劑量給藥,同時大劑量給藥活化勢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療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類似物使L1減小,同時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統興奮劑的必要。又成熟DC數量=N×發生體積,所以有靜脈給藥或者多點皮下給藥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體內,由于存在靜息活化平衡常數,那么在抗原濃度和親和力相同的情況下,前體DC的濃度和親和力之積為定值。前體DC濃度越大,親和力越小,此時給藥的途徑的區別大大縮小。
乙肝病毒的各種抗原都對促進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種抗原的表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從而能降低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過提高腫瘤壞死因子相關的調亡誘導受體和死亡受體4的表達而增強腫瘤壞死因子相關的調亡誘導配體毒性,人肝細胞中HBV復制水平升高能增強腫瘤壞死因子相關的調亡誘導配體誘導的調亡;HBV感染時肝細胞可強表達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細胞調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減少肝細胞的調亡。拉米夫定治療還能降低淋巴細胞的調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會妨礙免疫系統對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有選擇地予以護肝防纖維化治療。
持續存在的乙肝病毒抗原對其敏感的前體DC持續的反向選擇,使得這些前體DC不能在同一段時間內積累,繼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后產生的成熟的活化的DC不能在同一段時間內積累,以致不能同時產生足夠的CTL細胞進行有效的控制被感染的肝細胞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提前降低病人細胞外液中慢性乙肝抗原的含量,以減小它們的反向選擇作用。自然界中生物對有限的資源同樣存在著相互的競爭。各種免疫細胞以及它們的亞群之間均存在著相互的競爭和抑制作用,如T細胞、NK和NKT細胞之間以及它們亞群之間的相互競爭。人體各種前體DC細胞亞群之間也同樣可能存在不同種群之間的相互競爭。乙肝病毒抗原系統對對其敏感的前體DC持續的反向選擇,使得這些敏感的前體DC減少,進而使得它對其它前體DC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其它的前體DC細胞數量就會增加,進而增強了它們對對乙肝病毒抗原系統敏感的前體DC細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復感染前的速度減小和能恢復的數量減少。同樣,被感染的肝細胞也會持續的反向選擇對其敏感的CTL細胞而使其數量減少,其它CTL細胞的數量將會增加,它們的抑制作用也會抑制乙肝病毒特異性CTL的恢復。為了增加對乙肝病毒敏感的前體DC的恢復速度,增大其能恢復的數量;同樣也為了特異性抗乙肝病毒的前途CTL細胞的恢復,有必要解除這種持續的抑制作用。另外,外周血中被感染的DC細胞低水平表達MHC和共刺激分子,使得它們在與乙肝病毒特異性的T細胞群作用時,誘導活化的T細胞的比例將下降,而耐受和調節性T細胞產生的比例將升高。要解決這些錯綜復雜的局面,必須對免疫系統重新進行一次格式化。二、肝臟移植免疫學之相關事項
篇8
關鍵詞:PBL;醫學免疫學;教學評估
醫學免疫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主要研究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免疫應答的規律、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免疫學診斷和防治方法。但是,由于醫學免疫學的學科知識抽象,概念多,前后內容的關聯性和邏輯性強,知識更新速度快,與其他的基礎醫學課程如醫學遺傳學、醫學微生物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和病理學聯系緊密,而且與臨床的皮膚性病學、腫瘤學、傳染病學和內科學等課程相互滲透、交叉和融合,因而掌握本課程的理論和技能對于臨床實踐意義重大,故而是醫學院校學生要重點學習和掌握的一門課程。
我國傳統教學采用典型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和主導,而學生則被動接受教師在課堂灌輸的知識和體系。這種教學方式長期是我國教學的主流模式,但是這種教育模式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是以若干個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要參與者的一種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某些方面的不足。鑒于此,我們在本校2012級中醫臨床7年制1班引入了這種教學模式,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和評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校2012級中醫臨床七年制2個班級。其中1班的醫學免疫學教學引入了PBL方式教學模式,2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作為對照組。
⒉研究方法
PBL教學實驗班首先由教師系統講授幾章醫學免疫學基礎知識,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每組5-6人,引入5-6個與醫學免疫學相關的臨床綜合性案例,以小組為單位,讓小組學生協同自主學習,分工協作查找相關文獻,給出每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和答案,并制作成PPT課件在講臺上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和匯報,由教師進行點評和打分。對照組班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本門課程結束后4周采用同一份醫學免疫學試卷進行考試,制訂好參考答案后由教研室其他教師進行閱卷工作,閱卷結束后我們對試卷及考試成績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分析。
二、結果
醫學免疫學試卷卷面滿分100分,題型有名詞解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以及論述題,實驗班和對照班級最終考試成績和得分都呈正態分布,但是各個分數段的人數分布有差異,結果如下所述。
1.試卷綜合分析
本次考試試卷知識面涵蓋了《醫學免疫學》教材12個章節所有內容,題量適中,題型合理,難度中等。通過對試卷的系統分析和統計,計算出各個題型相應的得分率,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2012級中醫臨床七年制1班和2班醫學免疫學考試試卷
[題型\&分值\&平均得分率\&實驗組\&對照組\&名詞解釋\&15\&13\&12\&單項選擇題\&25\&23\&21\&多項選擇題\&20\&16\&10\&填空題\&10\&8\&7\&簡答題\&20\&18\&15\&案例分析題\&10\&8\&4\&合計\&100\&86\&69\&] 注:平均得分率=該題目所有學生得分綜合/學生總人數
綜合分析表1的結果,實驗班級的平均成績好于對照班級,從試卷具體題型的完成情況來看,實驗班級學生的多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的得分率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班級。
2.考試成績對比
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的學生人數各為43人,總人數為86人。在課程結束后均參加了閉卷考試,無人缺考。對原始考試成績各分數段的學生人數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圖中顯示,實驗班級9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班級,80-89分數段人數也較對照班級多,并且不及格人數為0;而對照班級大部分學生得分都位于70-79分數段,90分以上的僅有2人,考試成績明顯要較實驗班級差。
三、討論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經過一學期PBL教學模式的實踐,同樣的一套試題,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的得分率有明顯差別,名詞解釋題、單項選擇題和填空題這些綜合性不強的題型兩個班級的得分率相差不大,但是在綜合性比較強的多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就出現了較大的分差,尤其是綜合性最強的案例分析題,兩組的分值相差是最大的。從最終的各分數段學生人數來看,實驗班級90分以上人數遠多于對照班級,得分在80~89分之間的也遠多于對照班級。
由此可推斷,PBL教學模式是將典型的問題引入學生的學習,學生要在自我學習的基礎上解決這個問題,無形之中就要求學生收集、整理和獲取大量的課外知識,而學生在搜集這些課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自覺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方能解決問題。
而在PBL教學過程中引入的綜合案例往往是多個學科的結合和知識滲透,一些案例與臨床聯系緊密。因此,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更深切地體會到醫學免疫學基本原理和知識對于學習其他課程,特別是臨床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自覺掌握醫學免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及臨床意義。
通過PBL的教學實踐與實施,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自覺查找資料和獲取相關知識,與小組成員一起完成搜尋文獻資料的任務;自己動手制作針對案例的PPT匯報課件,自己上臺闡述觀點。通過這個過程的自我學習,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使用PPT等軟件、克服害羞膽怯心理以及與同伴開展團結合作的能力。因此,PBL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較好,值得大力推廣。
但是,我們在實施醫學免疫學PBL教學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實際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PBL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水平和素質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醫學背景知識,要對醫學相關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比較熟悉,而我校由于各種原因,從事基礎教學的教師很多都沒有醫學背景知識,這影響了醫學免疫學在全校的推廣,這就需要從事醫學免疫學PBL教學的教師加強醫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二是部分學生對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太適應,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興趣,參與度也不夠;三是教材的局限性,我們目前使用的是傳統模式的《醫學免疫學》教材,與PBL教學模式不相適應,這給我們的PBL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曾常茜.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醫學免疫學教學改革[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6):1193-1195.
[2]黃亞玲,劉亞玲,彭義香,等.中國學生應用PBL學習方法可行性論證[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3-4.
[3]譚海珠,楊錦華.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2005(5):48-50.
[4]葉湘漓,雷立芳.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2(3):34-35.
篇9
《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現狀對策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學——心理學——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各高等院校進行了全面的教學改革。《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以下簡稱《微免》)作為醫護學生重要的必修課,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在醫學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微免》由醫學微生物與醫學免疫學兩部分構成,其內容和特點各不相同。醫學微生物學主要涉及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征、致病性、免疫機制以及特異性診斷與防治措施。醫學免疫學則主要介紹機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免疫性疾病發生機制、診斷和防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醫學微生物內容繁雜、瑣碎,各章節框架相似,缺乏新意,難以記憶。而醫學免疫學則內容抽象難懂、枯燥乏味。由于教學內容難教、難學,再加上分子生物學的興起,使醫學微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都得到飛速發展,給課堂教學帶來嚴峻考驗。如何使教學更好更快的適應學科發展、社會需求,有效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達到課程教學的總體要求,成為所有相關教學人員的首要任務。筆者經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教學經驗,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實踐課程設計、教學隊伍建設五個方面來分析《微免》的教學現狀,探求行之有效的優化方法。
一、優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提出:“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相應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微免內容龐雜,在教學上歷來存在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為了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應對教學內容優化重組,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王宗軍等人的研究中,均強調了緒論的重要性。緒論是全書的概括,是學生首先接觸的學科知識,教師對緒論的講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從緒論開始就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對微生物與免疫學充滿強烈的求知欲。
教師首先要對教材內容熟練掌握,再將臨床案例與教材內容相融合,趣味十足的將微生物和免疫學引入課堂中。如講微生物時,可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如發酵、抗生素、酸奶等常見的微生物產品,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微生物在人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另外還可以從霉變、感冒、感染等現象讓學生更加明確微生物與人的密切關系,從而引起學生探究微生物的興趣。當講到免疫學時,可以詢問學生是否接種過疫苗,是否有過敏經歷,這些問題學生感興趣樂于參與,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開篇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促使他們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更加認真努力。
在李紅梅等的研究中,針對教學效果,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要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大學習效果,就要根據教學目的對教材做出取舍、簡化和補充,再根據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編排。另外,教學時還要注意理論結合臨床實踐,總結書本內容和學科前沿,然后再系統、主次分明地傳授給學生,這樣就能形成自己的講授體系,講課時才能運用自如,取舍得當,重點、難點選得準,講得透。對于醫護專業學生實踐性強的特點,把抽象的理論和臨床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可介紹一些臨床相關常見疾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醫療衛生水平提高,一些烈性傳染病逐漸減少或消失,而一些少見、低發的內源性病源微生物和新出現的病原體正逐漸增加并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因此在講課內容上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更新,讓學生可以緊跟時展的步伐,了解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另外,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針對不同的學校、專業和教材,研究結果也各不相同,王艦等人的研究發現,如果從總學時中擠出8個學時用于“臨床病例討論課”,通過臨床醫生講課、學生自學和老師總結的方式,講授整合后的課程內容,經考試結果分析,與按照傳統教材順序授課比較,對于相同試題部分,兩者成績基本相同,但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前者優于后者。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
《微免》一直沿襲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教授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不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理論知識,也不能很好的密切聯系臨床醫學實際,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醫學教育實踐越來越證明,傳統的教材+板書+掛圖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醫學教育的需求。如何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醫護人才,是當前值得大家探索和討論的重要問題。根據筆者的經驗和查閱大量資料,目前應用較廣且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BL)法。
傳統的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方法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一直不太受學生歡迎,PBL教學法倡導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以提問、討論等互動式教學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習者通過合作解決真實的問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從而達到使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通過基于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實踐活動而進行直接學習。例如講到臨床免疫章節時,可以先讓同學們討論日常生活中能見到哪些過敏現象,對哪類物質過敏,進而讓學生思考過敏時的表現有哪些,是否初次接觸此類物品就過敏,為什么?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互相討論,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問題的主動性。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微免》課程內容繁多、課時較少且記憶性較強,尤其是微生物學各論,知識點繁雜。多媒體課件教學可通過圖片、表格、動畫、聲音將書本內容直觀、形象的表現出來。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節約課時,提高教學效率,將抽象的理論通過直觀教學使學生更易理解,便于記憶,優化教學過程,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接受更多的信息;提高聽課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講解四類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ADCC作用、補體的激活途徑時,通過多媒體圖片和動畫的顯示,將抽象難懂的知識形象具體化,利于學生理解接受。另外,在講授艾滋病病毒時可以適當插入一些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圖片,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多媒體技術的這種生動表達形式,要明顯優于文字的敘述。
四、實驗與實踐教學的應用
實驗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也能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實驗課的開展。微生物與免疫學是一門與臨床關系密切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適當聯系臨床,可使其內容豐富多彩。在教學中把學生已感知的臨床現象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從現象到本質,將學生的感性認識轉變為理性認識,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教學內容有聲有色,有血有肉,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
在王宗軍的研究中指出,通過在實驗中采用臨床模擬標本,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較好的掌握實驗目的和方法,并利于學生建立臨床成就感,還能使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很快進入工作角色。而設計性實驗的開展則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王燕等人的研究中也指出實驗有助于理解課本的理論知識,社會實踐性教學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縮短了理論與應用間的距離。
五、教學隊伍的建設
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因此教師的業務素質與知識水平對學生能否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金丹的微免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中指出教學質量的穩定和提高需要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由于科技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教師需要不斷拓寬知識面、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才能滿足現代醫學教育的需求。教師可以憑借學歷教育或非學歷教育、研究醫護相關雜志、借助互聯網等形式掌握最新的醫學科學發展,完善知識結構;通過教師之間互相聽課、集體備課,開闊教學思維,不斷學習新教學方法和技術并應用于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出高質量、高素質的醫護學生。
綜上所述,《微免》的教學已取得有效進展,但也應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課程體系編排不連貫,學科之間界限明顯,學生很難將知識系統化;教學時數尤其實驗教學課時少,客觀上制約課堂上難以將一些理論知識講全講透,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差;教學方法局限,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占主導地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等諸多問題。因此,《微免》的教學仍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創新,教師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醫護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利壓.免疫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習興趣[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15(1):96.
[2]王宗軍,等.微生物與免疫學課程建設[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0,16(3):398-401.
[3]王燕,等.對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6,(2):219-220.
[4]李紅梅.高等護理專業《微免》課堂教學優化原則初探[J].中國西部科技,2009,34(195):73-74.
[5]劉新,等.醫學微生物學討論式教學的意義[J].微生物學通報, 2005,32(6):133-135.
[6]王艦,等.病原生物學課程整合的探索[J].微生物學雜志,2005,25(6):110-112.
[7]陳春燕,等.傳統教學法與PBL結合在醫學微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2008,35(9):1494-1496.
[8]鄭蘭艷,等.微生物學PBL教學法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微生物學通報,2005,32(4):160-162.
[9]鄭清平,等.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7,21(1):48-50.
[10]Diana F Wood. ABC of leaning and teaching in medicine: problem based leaning. BMJ 2003.326.328-330.
[11]姜鳳良,等. CAI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效果評價[J].西北醫學教育,2003,(4):296-298.
[12]金丹,等.微免精品課程建設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8):767-769.
篇10
關鍵詞:課證融合;人才培養;師資隊伍
“課證融合”模式就是將課程教學與職業醫師考試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對職業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催進醫學教育的轉變,實踐教學改革漸漸凸顯重要性和必要性。“課證融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促進學生實現知識技能、心智技能向策略技能轉變,而職業資格證書持證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也是持證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同時又可以作為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
作為各醫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面對的專業學生廣泛,教學內容需要面對各專業而有所偏倚,其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擬通過對病原學與免疫學實施“課證融合”模式,探討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創新途徑。
一、“課證融合”的必要性與意義
相關研究顯示:醫學院校的基礎學科的教學具有培養目標明確、課程安排全面而緊湊、課程設置層次眾多等特點。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基礎醫學的一門重要課程,是連接基礎與臨床的重要橋梁,扎實的基礎是臨床醫學生步入臨床實踐的必要條件,由于該課程內容龐雜,知識信息量大,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加之當前存在的實訓教學標準模糊、校企合作實訓教學條件不足、教師隊伍轉型滯后、教材開發混亂等現象對于教學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二、“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
實施“課證融合”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確定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職業定位,所以對衛生服務或醫療單位人才需求進行深入調研是必要的,根據地區、行業和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修訂與市場需求相符合的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方向。
三、“課證融合”教學改革的實施
“課證融合”教學改革的落實,需要完整的人才培養方案和科學的教學體系,還需相關負責領導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考核方式方面進行深入的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
在構建改進型教學體系的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依照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在教學安排中加入職業資格考試內容,以學歷教育為主,職業認證為輔,注重能力和素質培養,進行課程的整合,使課程結構涵蓋整個職業資格標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與職業考證的內容、要求和時間相一致,使課程內容具有前瞻性與適用性。
2.教學方法與實踐教學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庫、網絡教學平臺等網絡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自主動手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3.師資隊伍建設
支持和鼓勵教師參加工作之余的進修學習,健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完善教學質量的評選制度。通過醫學相關單位進行密切合作交流,加強與兄弟院校的科研合作,經驗人才交流,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及老教授的學術傳授講座。
4.考核方式
實施該項改革后,要加大對實踐教學特別是對學生職業操手的技術考核,不同課程在考核內容、項目成績比重、考核層面等方面要做具體明確的硬性要求。
我校通過對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開展課證融合模式教學,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畢業生執業醫師考試合格率達96.3%以上。學生普遍反映,學習目標更加明確,知識視野得到拓展,深入認知并開始設計自身職業規劃。學校專家組認為,通過課證融合,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得到優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培養了學生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基本的醫學文人素養,同時又掌握了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對于未來職業的工作崗位有一定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周仁云,劉方明.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05):35-37.
[2]李曉杰.“課證融合”模式在福建省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中適度推行的探討[D].廈門大學,2014.
[3]劉青.《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最優教學方法的探討[J]. 新余高專學報,2010(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