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范文

時間:2024-01-03 18:0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

篇1

一、發達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開始出現分化

美國經濟發展在2010年上半年連續兩個季度放緩后,三季度出現反彈。但是,2010年美國新增就業112.4萬人,與奧巴馬政府經濟刺激計劃新增300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相去甚遠,2008~2009年兩年美國共失去836.3萬個就業崗位,2010年12月失業率仍然高達9.4%。產能利用率處于較低水平,私人消費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有限,三季度消費信貸仍在收縮,外貿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連續兩個季度為負。2010年11月,美聯儲又推出總額為6000億美元的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歐盟經濟受部分國家債務危機影響,經濟復蘇力度弱于美國和日本。二季度在德國經濟帶動下,歐元區季度增速環比達到1.0%,但三季度明顯回落。為了應對希臘、愛爾蘭等經濟體出現的債務危機,歐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先后出臺了附帶條件的金融救助計劃。在歐央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的情況下,債務風險較大的希臘、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和法國等國家被迫緊縮財政赤字。歐洲就業狀況仍在惡化,2010年11月份歐元區失業率仍然維持在10.1%;其中,西班牙和愛爾蘭失業率分別高達20.6%和13.9%,部分國家勞工退休制度改革導致頻繁的罷工。2010年,日本受益于亞洲經濟快速增長,二季度減速后,三季度明顯回升,前三季度經濟總體表現好于美國和歐元區。由于通貨緊縮、內需疲軟和日元升值,二季度經濟減速,失業率上升;8月份公布了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9月中旬日本央行直接干預匯市,10月初將政策利率進一步下調到0~0.1%,繼續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三季度經濟回升,就業狀況有所好轉,四季度通貨緊縮出現好轉跡象。

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減速,通脹壓力增大

2010年上半年,新興市場國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強勁增長,通貨膨脹壓力顯著增大,但三季度以來工業生產開始明顯減速。印度前三季度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達到8.9%;經濟快速增長使得今年1月份通貨膨脹率高達16.2%,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份以來6次加息,將基準利率由3.25%上調到11月份的5.25%。通脹率11月下降到9.7%,但工業生產增速回落到2.7%,為2009年6月以來的低點。巴西2010年二季度經濟開始減速,三季度增速下降到6.7%,通脹壓力增大。4月份通脹率達到5.3%,4月以來3次加息,將政策利率由8.75%上調到10.75%。但9月份開始,物價又開始上漲,12月通脹率達到5.9%,為2009年12月以來的高點。2010年4月以來,工業生產不斷減速,7月份下降到10%以下,10月份下降到2.1%,11月份也僅有5.3%。俄羅斯2010年上半年開始復蘇,但三季度明顯放緩,增速回落到2.7%。8月以來通脹率開始上升,12月份通脹率達到8.8%。相對于俄羅斯過去兩年的通脹,目前仍處于溫和水平。6月以來俄羅斯工業生產明顯減速,增速降到7%以下,11月僅有6.7%。

三、全球流動性泛濫增加了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美國、歐元區和日本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全球貨幣供應量大大超出實體經濟的需求,導致流動性泛濫,國際大宗商品和資產價格上升,股市虛假復蘇和波動,風險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美聯儲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促使美元貶值,美元指數再創歷史新低。金融危機前,由于美元長期持續貶值,2008年4月美元月度指數下降到84.0081的歷史低點。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經濟收縮幅度小于歐洲和日本,美元指數曾于2009年3月份回升到96.6990。此后美聯儲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美元指數走低。2010年上半年,歐洲部分國家債務危機爆發,美元指數再次走強。盡管三季度美國經濟明顯好轉,但隨著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美元指數再次走弱,11月份創出到83.9754的歷史新低,12月美元指數仍處于84.6904的低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波動中上升。2010年1~4月,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全球經濟快速復蘇,石油、金屬和糧食價格指數分別上漲9.2%、14.0%和3.1%,鐵礦石季度價格指數更是上漲65.3%。此后,歐洲部分國家債務風險擴散,市場信心受到影響,加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元走強,能源資源產品價格下挫,6月份,石油、金屬和糧食價格回落到年初水平。三季度以來,隨著美元貶值,石油、金屬和糧食再次開始上漲,12月石油、金屬和糧食分別比年初上升16.7%、25.2%和27.5%,鐵礦石季度價盡管四季度有所回落,仍比年初上漲80.2%。市場不確定性風險增加,全球股市出現分化。2010年,美國股市在波動中上漲,截至12月16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9.6%、11.3%和16.5%,美國主要股指的變動與美元貶值也呈現一定的相關關系。歐洲德國和英國股指與美國類似,同期分別上漲17.5%和8.6%;而受債務風險困擾的國家股指大幅下行,希臘、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和葡萄牙的跌幅分別為在31.8%、19%、12%、5%和3.7%。同期,秘魯、阿根廷、泰國和印尼股指上漲超過40%,俄羅斯和韓國也超過20%,印度超過13%。其他主要經濟體日本、法國和巴西股指則略有收縮。全球經濟不平衡復蘇使得各國財政貨幣政策明顯分化,短期資本流動不確定性增大,抵消了各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效應。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緩慢,失業率高居不下,市場缺乏信心,仍然需要寬松財政貨幣政策支撐。而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通脹壓力增大,很多國家需要緊縮貨幣政策。主要經濟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分化,導致資本更多地流向增長較快和通脹壓力較大的新興經濟體。一方面,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美國國內經濟的刺激作用減弱,新增的貨幣供應大約有80%流向國外;另一方面,全球流動性向增長較快的發展中國家集聚,增加了這些國家管理通脹的難度。

篇2

關鍵詞:經濟形勢;裝備價格;裝備經濟

物價首先是由實體經濟供求決定。按照主流經濟學觀點,物價由總需求和總供給決定。如果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則物價水平會上升;而若總需求小于總供給,則物價會下跌。其中,總需求主要由國內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構成。總供給則由成本、技術進步所制約。從另一層面上說,金融危機會減少我國的外部需求并帶來較大的供給沖擊。

金融危機是實體經濟危機爆發的集中體現,從本質上說,是實體經濟危機引起了金融危機。此次經濟危機也不例外,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擴大需求,自2001年以后美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放任流動性蔓延,雖然取得了短期的經濟增長,但是這種透支未來的經濟增長策略是不會長久的。人為制造的繁榮最終以2007年以來的次貸危機爆發及其蔓延而結束。

一、我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一)外部需求減少帶來巨大壓力

目前,我國已日益融入世界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會對國內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我國物價水平主要由國內的供求關系決定,但由于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較大,通過進出口商品貿易,則將國內外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外部因素對我國價格水平產生較大的影響。國外發生金融危機,外部需求減少,對我國物價往往會形成向下的壓力。

(二)供給沖擊拉低了進口成本

2008年以來,國際原油、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通過進口,國外價格上漲傳遞到了國內,引起國內物價上漲。我國2008年1-8月進口的主要商品數量和價格水平。不難看出,國際農產品、原油、鐵礦石等價格同比大幅上漲,是推動當期CPI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從2008年9月以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由于我國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非常高,對我國來說石油價格的下跌及由此帶來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是有力的供給沖擊,其直接拉低了進口成本。

二、做好裝備價格工作的對策

裝備價格工作必須與當前國家的經濟形勢結合起來,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掌握裝備價格工作的主動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把握宏觀經濟形勢,預測價格走勢

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就是要求裝備價格管理人員應該認真分析國家的經濟形勢,正確預測價格走勢,掌握裝備價格管理工作的主動權。從事裝備價格管理工作的人員要及時注意價格信息的收集和積累,注意與裝備定價密切相關的原材料、燃料動力、以及不同地區勞動力價格的變動情況與發展情況。有效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數據,從而增強在價格方案評估與協商、價格審查時工作的主動性。同時,還應該積極與裝備承制承研單位協商,從數量上分析生產要素價格波動與裝備價格的影響幅度,明確結算方案,爭取價格工作的主動性。

(二)分門別類,合理確定裝備價格調整方案

從目前宏觀經濟形勢看,價格趨勢總體偏低,大部分商品的價格呈下降趨勢,但也有個別商品仍然穩中有升,結構性特點仍然比較明顯。因此在制定裝備價格調整方案中,不可搞一刀切,必須區別對待。特別要區分裝備生產領域和行業,區分裝備生產成本構成,細化裝備生產成本的結構,進而確立影響裝備價格的因素構成??梢圆扇≈鹨蛩?、分時段制定調價定價方案,同有關承制承研單位協商。

(三)軍地配合,營造良好的裝備價格管控環境

裝備價格工作是我國物價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關系到軍方與承制承研單位之間的利益,工作難度大、敏感性強、矛盾集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物價形勢影響的問題上,可以走“軍民結合”的裝備價格管理路線。2008-2009年,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頻發,這對全社會工農業生產和廣大人民生活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裝備價格管理工作必須從大局出發,從建立以人為本的社會大環境出發,尤其是部分軍工企業還存在實際困難的情況下,從事裝備價格管理工作,更應該積極與軍工企業密切配合,積極探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裝備價格管理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裝備價格管控環境。

參考文獻:

1、果增明,曾維榮,丁德科等.裝備經濟學[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2、果增明,楊學義,宋飛等.裝備采辦論綱[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篇3

前期推出的4萬億元刺激經濟計劃,由于其偏重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雖然已初見成效,但在刺激消費增長方面成效甚微。因而急需推出的新的經濟刺激計劃應偏重拉動消費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經濟數據,今年一季度經濟的回落超過預期,消費的增長低于預期,目前國民經濟運行中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仍然制約著消費的進一步擴大。

當前,就國際經濟環境而言,全球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衰退不僅尚未見底,而且還在加深蔓延和加劇惡化。歐美各國和日本經濟嚴重收縮、負增長已成定局。一般預測,發達國家經濟將出現3%z左右的負增長,發展中國家經濟也岌岌可危。近來,各國和國際組織都紛紛調低了對本國及世界經濟形勢的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世界經濟將下降0.5%-1.5%。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世界經濟將下降1.6%,世界貿易量將下降9%。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超過60%,如此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和打擊還將加劇。顯然,中國經濟要觸底回升和平穩較快發展,繼續依靠出口貿易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唯有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將出口型經濟轉換成內需型經濟,尤其是消費型經濟,才現實也可能。須知,美國經濟長期保持強勁的發展,主要依賴旺盛的國內消費經濟,美國消費經濟占GDP的70%以上。相比而言,中國消費經濟現僅占GDP的30%,而且是從過去最高的45%到現今的30%,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就國內經濟環境而言,形勢仍然異常嚴峻。由于外部需求持續嚴重萎縮,中國出口持續大幅下降,加之內需消費乏力,不少行業產能過剩,企業紛紛減產、停產、破產,三農問題的解決也受到嚴重沖擊,加之今年高校畢業生和往屆尚未就業的畢業生700多萬以及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同比減少21萬人,就業形勢嚴峻,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的風險也在隨之增加。

前期推出的4萬億元刺激經濟計劃,由于偏重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雖已初見成效,但在刺激消費增長方面成效甚微。因而急需推出的新的刺激計劃,應偏重拉動消費增長。

首先,要加大政府的消費性財政投入,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確保社會保障體系同步覆蓋,擴大醫保覆蓋范圍,增加教育文化投入。擴大消費最具潛力的是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進程,除加大政府的消費性財政支出外,還需加大相應的制度改革和政策措施力度,加快對制約城鎮化進程的戶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文化教育體制改革,公共服務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改革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體制。

其次,要持續穩定地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把部分國有資產以股份形式分配給人民。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減輕稅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降低消費稅,對中低收入家庭減征或者免征個人所得稅。

其三,要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和融資支持力度,出臺激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以穩定和增加就業率。

其四,要加大對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培訓、指導服務的財政投入,拓展多種就業渠道,千方百計地增加就業率。

其五,要進一步擴大文化娛樂、體育運動、旅游休閑、信息服務等消費性財政投入。

其六,要進一步加大和完善“家電下鄉”、“農用汽車下鄉”財政投入補貼政策,減輕大宗商品消費的稅費,刺激城鄉大宗商品的消費。

篇4

――摘自中國國務院總理2015年9月10日在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特別致辭

“分化”是世界經濟形勢的重要特征

任琳:我先來列舉一些數據,由此可以看出“分化”是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一大基本特征。從增長面看,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是3.3%,維持了一個相對不錯的水平。發達國家整體只有1.8%,其中美國是2.3%,歐洲是1%。新興市場國家總體取得了4.4%的增長,較2010年的7.5%有較大幅度回落,其中巴西為-1.5%,俄羅斯是-2.4%,但印度和中國繼續充當著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高地,成為新興經濟體的兩駕馬車。從失業率角度看,2014年全球總體水平還可以,但各國數據落差太大,南非高達25.4%,歐洲為11.1%,美國是5.3%,巴西4.8%,日本3.5%。貿易形勢令人失望,2014年全球增長率僅有2%左右,美國是-2.3%,歐盟和中國都為2.3%,德國卻高達7.3%。

總體來看,世界經濟處在緩慢復蘇的過程中,如無大的意外,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保持中低速的增長,這是一種各方都需要適應的“新常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緣自器物和制度層面的相互影響,當然也要歸因于貿易、投資領域多邊談判的舉步維艱。此外,經濟增長不能只看增量而不看質量。一個略低增速的“新常態”期有助于世界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向注重環境保護、技術進步等全方位的發展狀態看齊。

張建平: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一大特點的確是“分化”。這里面,有東、西方利益和訴求的分化,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短期內恐怕不會告一段落,在美國甚至出現了制裁中國的論調;有增長速度的分化,發達國家陣營內部有增長的和衰退的,新興市場國家陣營內部也有增長的和衰退的;有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分化,原油、鐵礦石價格在下跌,部分貴金屬卻在上漲;還有匯率的分化,不同貨幣升貶不一。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8%勻速增長的“新常態”,對外貿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和國內消費指數等均呈現明顯的下行、回落態勢,勞動力成本年均增長10%以上,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亞非國家轉移。未來中國可持續、高質量增長的出路在于產業調整與升級,在于健全國內消費市場,在于建立生態文明,在于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盡管國家已經喊出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但鼓勵創新的機制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一個典型的創新驅動型經濟,必須擁有能吸引全球優秀人才的教育和就業制度、大規模的科技研發能力、完善的全球資本市場和國內信用體系,以及成熟、高效的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PE)模式。外界反復渲染中國的所謂“過度投資”問題,這個現象有,但同時還有“浪費投資”現象,也就是過去政府主導的競爭性項目投資過多,相關項目隨意性強,重復建設問題突出,投資效率也比較低。另外,中國的金融體制很不健全,競爭性嚴重不足,國內泡沫比較大,資金成本高,不愿意進入實體經濟層面。在這些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改革開放道路要走,需要耐心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 2015年9月16日,北京某證券營業大廳里,一位股民邊吃午飯邊看股市電子交易板。

由于中國經濟保增長的壓力顯著增大,“中國經濟崩潰論”在國際上再度甚囂塵上。但事實上,中國經濟增長仍然處于合理區間,并沒有像某些人評論的那么壞。這樣講的主要根據,一是中國政府可用于宏觀調控的政策工具還很多,財政、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二是中國的就業狀況并沒有出現惡化,勞動力成本還在繼續攀升,而一旦失業率高企,勞動力成本就應停止上升。而且,中國的“人口紅利”還沒有結束。目前在中國的人口結構中,45至49歲的人占最高比例,第二高的是25至29歲的人,第三高是40至44歲的人,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雖然已過最高點,但仍是相當高的。三是中國經濟仍然擁有不少增長亮點,比如,外商直接投資(FDI)仍是正增長,顯示國際資本仍然看好中國市場。服務業、高科技領域吸引的FDI數額更是保持著兩位數的快速增長。中國的集裝箱吞吐量仍然比較旺盛,糧食、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仍然比較旺盛,全國用電量也已在2015年8月轉為正增長。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持續上升,消費者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不斷增強。這些都說明,經過前一階段連串的保增長措施,中國經濟的企穩跡象在不斷增多。正如總理所說,“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業不興那業興”,“一旦超出合理區間的跡象出現,將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這不是空話”。2013年我與美國經濟學家、有“末日博士”之稱(因早早預言國際金融危機而得此稱)的魯比尼對話,那時他就斷言中國經濟要下滑。今年,他卻調整了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

中國仍不失為負責任的經濟大國

張建平: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降速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就沒那么高了,今后仍要靠美國,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實力積累,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30%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獨家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經濟增長當之無愧的最重要火車頭,而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自2013年起已經超過50%。當然這也意味著,一旦中國經濟減速,世界經濟肯定也要減速。目前中國每年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突破10萬億美元規模,即便是經濟增長率降到7%左右的水平,每年也能確保大約7000億美元的增量。而美國的年GDP約為16萬億美元,2015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率是2.3%,每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就是在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水平。中國和美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個最重要的火車頭。

不過美國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弱于中國是大趨勢。另一個潛在的增長引擎是印度。根據印度官方公布的數據,這個國家的GDP正在逼近2萬億美元的水平,去年的增長率高達7%(世界銀行評估為5%),但印度經濟總量與中國、美國仍然相去甚遠,所創造的增量無法與中美相提并論。此外,印度的高增長與其GDP核算方法調整有很大關系,能否持續下去仍有很大不確定性。而另一個經濟大國日本已多年零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自然為零。

判斷各國經濟全球影響力的最主要指標,還是要看國際分工。模型數據表明,目前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主要發揮著“生產者”作用,是世界制造業的中心。目前,制造業對中國GDP的貢獻率仍然高達41%,服務業是52%,農業為7%~8%。全球體系中的資源能源和原材料提供者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中東、非洲國家,消費的主力軍則是西歐、美國和日本。在這樣一個結構中,消費是最終拉動力,歐美日的消費需求一旦熄火,中國的生產就會失去動力,而中國能源資源消耗的三分之一都是用于制造出口產品的,有關降速效應形成了,必然會進一步傳導至那些充當著資源能源和原材料提供者的國家,這是全球經濟波動的總體格局。而其中最深層的原因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和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過去幾年,從美債危機到歐債危機,再到日本經濟停滯,發達國家債臺高筑的經濟模式難以長久支撐世界經濟的穩健增長。

篇5

關鍵詞:世界經濟;二次探底;風險

中圖分類號:F113

源于美債問題的全球金融動蕩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減速已成必然,但對中國的影響有限和可控,可以借機推行結構轉型。

一、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爭論

歐美債務問題惡化引發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爭論。2011年第三季度之前,幾乎所有的國際組織和機構都認為,世界經濟將繼續低速復蘇,基本不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進入2011年第三季度,美債規模上限提高、美債評級下調、全球股市暴跌、歐債危機擴散等相繼發生,加大了世界經濟下行的風險,圍繞經濟是否二次探底出現了激烈的爭論。

在本輪世界金融動蕩之初,大多數機構和經濟學家認為二次探底的風險不大,而且主要聚焦于美國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在2011年6月17日稱,美國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商業和消費者支出可以支撐復蘇,目前的經濟放緩不難解決。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8月9日稱,美國經濟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資產價格會較快恢復。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8月16日稱,從金融危機一般的發生機制來看,目前的危機仍然囿于金融市場內,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渠道也未形成,二次探底發生的可能性仍然較低。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馬駿8月16日稱,歐美經濟出現嚴重衰退的可能性很?。?5%左右),維持低增長的概率較大(60%左右)。瑞士銀行8月24日報告對二次探底提出質疑,認為當前并未出現衰退中通常出現的一些共同特點,因而在并未出現較大的、系統性沖擊的情況下,經濟活動的任何下挫其程度都應該較小。德意志銀行、野村證券8月中下旬報告均認為,盡管風險在加大,但全球經濟不會二次探底或急速衰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9月6日預計,美國經濟陷入二次探底的概率為1/5至1/4。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9月8日稱,無論美國還是世界經濟都不會進入二次探底,但的確存在很高的不確定性。如果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可能的歐元崩潰,那么將對全世界產生波及效應,不僅在金融和資本市場,而且消費者和商業信心也會受到影響。

一些經濟學家和機構認為很可能二次探底,而且隨著動蕩的持續而有所強化。英國《經濟學人》雜志8月6日稱,2012年美國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高,可能達到50%,經濟一旦停滯,就很有可能重返衰退,受到新的沖擊時尤為如此。美國銀行經濟學家米歇爾•邁耶8月12日稱,2011年早些時候經濟已經受到了一系列不利因素的沖擊,現在只需“最后一根稻草”就足以推動經濟陷入衰退。德邦證券8月21日報告認為,市場對于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主要來自于無法找到當前美國經濟增長的新的突破點,盡管美國實體經濟沒有釋放出多少負面因素,但市場信心已經低落到比較嚴重的地步。美國經濟學家魯比尼9月8日認為,世界經濟疲軟將導致二次探底提前出現,這一時間可能發生在2013年,甚至提早到來,這取決于當前的決策者使用什么政策工具應對。目前正走向衰退,經濟二次衰退的幾率為50%。美國經濟增長已經陷入停滯,即便美聯儲推出新一輪定量寬松措施,其效果最終也是有限的。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9月9日稱,世界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高達50%。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國際經濟形勢都將處在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美債是政治問題,歐債是制度問題,歐洲將是世界經濟最大的危機。

二、世界經濟金融風險加大

二次探底的爭論本身就反映世界經濟金融風險加大。經濟增長的緩慢及對金融危機傳播的擔憂已經提高了危機的風險。盡管對是否二次探底存在分歧,但是幾乎所有機構和經濟學家都認為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在惡化,超出預期,未來不容樂觀,只是程度差異而已。

國際金融市場動蕩還會持續。美銀美林8月5日報告認為,高漲的風險厭惡情緒主要來源于三個因素:(1)人們意識到當前全球經濟放緩得比之前預期的更嚴重。(2)由于歐洲無從見底的債務危機和美國財政政策的搖擺,人們預期市場壓力可能會再次出現。(3)面臨衰弱的金融和經濟形勢,政策制定者是否會實行寬松政策存在著不確定性。巴克萊資本8月19日報告認為,股價的崩潰代表資產的嚴重縮水以及對市場信心的消極沖擊。雖然目前還沒有什么經濟指標顯示出衰退的跡象,但如果不加以遏制,股市的震動將不斷自我加強。瑞士銀行8月12日報告認為,歐洲債務危機將升級,只有當各國建立某種形式的財政聯盟后才會緩解,如歐盟債券。中金公司8月22日報告認為,發生像2008年雷曼式危機的可能性并不高。歐盟財政官員提醒各成員國財政部長,稱在債務危機向銀行業蔓延的形勢下,市場可能重新出現信貸緊縮的狀況,這將帶來一場系統性的危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志杰認為,歐債危機間歇性爆發揭示了危機處理機制的缺陷,區內外國家之間、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博弈增加了未來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危機將從金融向實體經濟、社會領域傳遞。盡管歐元區解體對各方都不利,但不排除個別國家退出歐元區。

歐美應對危機的政策空間有限。瑞士銀行8月24日報告認為,歐美決策者無力積極應對債問題和增長挑戰,歐洲財政政策將更具限制性。高盛8月6日報告認為,由于債務危機導致歐洲財政政策方面空間不大,同時愈演愈烈的通脹又增加了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難度,整個政策環境十分受限。中銀國際8月12日認為,美國政府受評級下調影響,將被迫重檢其財政紀律,未來將無法再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馬駿認為,美國政府面臨國債余額上限的約束,在財政刺激上空間不大。德邦證券8月21日報告認為,即使QE3 如期推出,只能對市場起到短期的提振作用,而從中長期來看并不一定能改善現有的經濟增長狀況,反而可能會引發通脹和新一輪資產泡沫。

金融市場動蕩將沖擊實體經濟。金融市場波動將導致令人擔憂的負反饋循環問題。中金公司8月22日報告認為,金融市場持續走弱可能與經濟放緩相互影響――銀行的流動性壓力導致信貸緊張,信貸緊張又將導致投資和消費放緩,投資和消費放緩又將反過來進一步打擊市場信息,現階段負反饋循環的風險正在上升,中長期經濟增長前景更加黯淡。如果銀行流動性得不到緩解,經濟衰退的風險將顯著上升。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動蕩預示著市場對未來經濟更具不確定性,這將進一步限制經濟的增長。信貸緊張壓低投資消費,而反過來進一步導致信貸緊張。

主要機構均下調了世界及各國經濟增長。盡管危機還只停留在金融層面,但未來實體經濟的沖擊不可避免。瑞士銀行8月24日報告將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估值從3.8%下調至3.3%,主要反映出歐洲和亞洲的GDP預估值下調,這意味著未來數季世界經濟增長下滑。高盛8月6日報告將今明年全球經濟增速從5月預測的 4.3%和 4.7%分別下調至 4.0%和 4.4%。德意志銀行8月16日報告將美國今明年經濟增長率預期分別調低至1.7%和2.6%。高盛高華8月5日報告將今明年歐元區經濟增速預測從此前的2.1%和1.7%分別下調至1.9%和1.4%。美銀美林8月5日報告預測日本經濟2011年將收縮0.4%,2012年將增長3.3%,較之前的預測分別下調了0.1和0.3個百分點。

三、對中國的影響與應對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限。美銀美林8月5日報告維持對中國GDP增速的預測:2011年為9.3%,2012年為9.0%,同時認為盡管世界經濟前景的衰弱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一些不確定性,但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原因在于:(1)中國GDP對出口的依賴程度比許多人想象的要低,而且出口已經經歷了平穩的下滑。(2)中國財政狀況較健康,有空間來實施一種更加有利的財政政策以維持9%左右的增速。中金公司8月22日報告認為,由于2011年GDP對凈出口的依賴降低,同時歐元區和美國在中國出口中的比例也在下降,即使外需出現惡化,也不會造成中國增長大幅下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每降低1個百分點,可能拖累中國經濟增長0.18個百分點。德邦證券8月21日認為,由于中國經濟發展自身具備的獨特性,A 股市場在受到市場影響之余,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走出自己獨立的一波行情。

主要挑戰是貨幣政策的實施。全球經濟和市場從貨幣政策預期方面對國內市場造成較大影響,特別是國內通脹情況下預期的不明朗使得這種影響更加復雜。中金公司8月15日報告認為,未來宏觀政策走向將更多地體現一致性與靈活性,一致性體現為在達到預期政策目標之前,緊縮政策基調不會輕易放松,而靈活性則體現為應對新的國際經濟形勢,在符合經濟結構調整思路的局部領域,將利用經濟和行政手段結合,進行政策微調。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9月9日指出,應對未來幾年資本流入對國內貨幣環境的影響,靠匯率大幅升值是不夠的,還是要靠國內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結構性調整。

篇6

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2008中國CFO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首先我代表本屆評選委員會向當選2008年度CFO人物的十位嘉賓表示祝賀!

2008年中國CFO年度人物的評選主題是“逆勢作為的CFO”,逆勢作為這一主題非常好,不僅準確地鑒定了過去的2008年,更符合2009年的實際情況。

應對和走過世界金融危機,需要CFO逆勢作為。

2009年是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關鍵一年。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我國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仍然存在。走出危機,應對挑戰,需要全面分析經濟形勢,準確把握和充分運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既充分認識世界經濟環境急劇變化給我國經濟發展提出的新問題、新挑戰,又善于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換中抓住發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

目前,世界各國正在為世界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遏制實體經濟下滑。各國解決的辦法,主要是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實現增加投資、刺激消費、擴大就業、加大出口等效果。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中,政府無疑要進一步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推動企業重組、培育市場主體、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CFO要抓住時機,采取推進并購重組等一系列的措施,推進企業改造和發展。因此,把握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需要CFO逆勢作為。

實現中國經濟在世界率先復蘇,需要CFO逆勢作為。

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一些經濟指標有回暖的跡象,一些企業銷售開始回升,庫存開始逐步地減少,用電量在有些方面、有些地區、有些行業也開始上升。一些有利于經濟持續增長的因素正在逐步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國內經濟學家比較一致的認識是,2009年中國經濟將早于其他國家開始復蘇。

同時,與2008年相比較,我們還要理性地看到,無論2009年GDP增速實現多少,企業利潤預計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科技創新和發展是企業長期增長的支撐??偫頌榇藦娬{,每一次大的危機常常伴隨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要把加快組織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特別是16個重大專項與當前擴內需、保增長結合起來,CFO應該在企業盈利整體下降的情況下,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逆勢作為。

總之,2008年不少CFO重點實施了“企業過冬術”;2009年CFO將引領“企業優化論”。2009年第一季度,將是中國春寒料峭的時節;2009年夏季,或將出現牛年遲到的春天;2009年初秋,我相信一定會出現春華秋實的景象;2010年虎年,肯定會走向又好又快的持續發展道路。

篇7

一、*年一季度*經濟運行特點

1、經濟發展繼續保持速度與效益同步增長局面

一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993億元,增長11.5%,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一是財政收入增勢強勁。一季度,全省財政總收入完成155.8億元,增長31.1%,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大大高于生產總值的增幅。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8.6億元,增長28.l%。尤其可喜的是縣級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了37.6%,超過全省平均水平9.5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85.2%,同比提高4.7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最好水平。二是工業效益大幅提升。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40億元,增長6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64.5%,同比提高21.6個百分點。三是重點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強。一季度,全省六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188.2億元,增長30.1%,高出全省平均增長水平5.9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636億元,增長34%;實現利潤25億元,增長50%;分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60%、65%、62%。

2、工業拉動效果明顯

我省經濟維持在高位運行,得益于我省工業的持續較快增長,工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果非常顯著。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4.6億元,增長24%,同比加快2.6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985億元,增長37%,同比加快3個百分點。工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正在顯現。一季度,全省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1.2億元,增長34.1%;上交稅金36.6億元,增長38.8%,有30個園區上交稅金增幅在50%以上。

3、開放型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支撐作用顯著

一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72家,增長29.3%;實際利用外資6.57億美元,增長23.6%;進出口總額17.47億美元,增長57.2%,是去年同期增幅的2.1倍,其中出口9.77億美元,增長42.7%。在全民創業政策的帶動下,全省非公經濟快速發展。至3月底,全省個體和私營企業注冊資金分別增長21.27%和26.94%。從工業領域看,非國有工業實現增加值180.5億元,增長35.9%,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11.9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9.6%。其中,私營企業實現增加值93.2億元,增長40.5%。

4、消費需求趨于旺盛

經過多年消費增長乏力的狀況后,去年以來,我省消費市場明顯升溫,在我省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均實現較快增長的拉動作用下,*年一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4.6億元,增長15.9%。其中,農村市場消費增速加快,實現零售額187.7億元,增長15%,同比加快1.5個百分點。我省經濟增長的內在需求逐步被激發出來。

二、國際、國內經濟形勢

國際經濟形勢:

在經歷了4年高增長后,世界經濟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可能進入溫和調整周期。從全球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長在加快,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體高速增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國需求放緩的負面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基礎尚好。但美國經濟持續減速,全球股市動蕩,油價潮起潮落,世界經濟調險進一步積累。據*年1月18日的《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從*年的3.8%下降到*年的3.2%,全球貿易增長由10.1%減緩到7.7%??傮w而言,*年世界經濟仍可能保持較快增勢,但也面臨較大的調險。

1、美日歐經濟增長此落彼漲

美國經濟,溫和放緩。美國經濟去年4季度增長2.5%﹐低于調整前的3.5%。*年美國經濟繼續放緩,住房和制造業持續低迷。IMF預測,今年美國經濟的增長率將由去年的3.3%降到2.2%;日本經濟,消費反彈。據日本政府1月底預測,*財年日本個人消費有望增長1.6%,遠高于*財年的0.9%;歐元區,隨著失業率下降和經濟活動回升,區內消費轉強,商業投資回升,復蘇漸趨平衡,經濟增長可望由區內需求帶動。

2、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體平穩

雷曼兄弟預計,*年亞洲(日本除外)經濟將放緩到7.8%;拉美宏觀經濟穩定且持續好轉。美洲開發銀行報告預測,*年拉美地區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增速在4.8%至5%之間;隨著國際市場石油天然氣價格的下降,獨聯體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減緩,波斯灣6國GDP增速也將下滑至6.5%;IMF最新《非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年非洲經濟增速預期為5.9%;金磚四國繼續成為世界經濟亮點。巴西經濟邁上了穩步發展的軌道,*年增長2.9%,市場預測今年GDP增長3.5%至4%。由于油價調整俄羅斯經濟有所放緩,預計全年經濟增長減弱到6.1%,貿易順差也將減少到1000億美元。印度經濟增長走高但也出現過熱信號。

3、世界經濟調險大增

第一、房地產泡沫使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大增

美國最大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預測,美國房市今年將持續疲軟,新房銷售減少7.1%,現房銷售減少8.1%,房價上半年會繼續走低。據預測,如果房價下降2%到3%,*年美國GDP增速將只有2.2%;如果房價下跌9%,GDP增速將降至0.5%。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多次警告美國經濟存在陷入衰退的風險。聯合國《*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也指出,*年世界經濟將因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衰退減緩0.5個百分點。

第二、全球資產泡沫大增,投機資本猖獗,面臨較大調整,金融風險增大

大量利差交易的熱錢推高了全球股市、樓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全球資產泡沫大增;投機資本猖獗導致風險在全球傳導。全球流動性過剩導致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等的發展速度很快,熱錢在全球猖獗投機。對沖基金通過購買國際市場上的虛擬金融衍生產品,使流動性過剩在全球傳導。亞洲等新興市場是對沖基金“熱錢”的主要輸入地。對沖基金興風作浪,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全球股市走牛以及一些新興國家出現貨幣金融危機等,已經引起包括G8在內許多機構和國家的關注,提高對沖基金透明度、限制其投機性的呼聲日高。

第三、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但仍將維持在高位運行

從供應角度看,剩余產能較低、下游的煉油能力瓶頸決定了石油供應緊張,石油不可能回到廉價時代,隨著全球經濟增幅放緩,今年的國際油價也不太會漲至去年的水平。預計*年石油均價將在每桶60美元~65美元之間,下限在50美元~55美元的區間波動。當然,不排除恐怖襲擊、地緣政治沖突或惡劣天氣等意外事件重新推高油價。

國內經濟形勢:

1、我國經濟繼續在高位運行

*年一季度,GDP達到50287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17526億元,同比增長2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3%;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9%。最近,摩根士丹利、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經合組織等各大經濟研究機構預測,普遍認為*年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多數預計我國*年GDP增速在10%左右。

2、產業結構升級、產業轉移加快

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帶來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轉移加快,沿海發達省份已經開始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轉型。傳統的制造業和加工業加快向中西部轉移。

3、消費結構升級,國內需求趨于旺盛

2003年開始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由此帶來的消費結構由生存型向享受、發展型轉變,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工業化、城市化也加大了國內需求的增加,內生需求趨于旺盛。

4、國內經濟面臨緊縮調控風險

由于房地產價格虛高、金融貸款投放過多、投資過熱、物價上升等一系列的經濟過熱形勢,國家又可能由相對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轉向緊縮調控,采取嚴厲的宏觀調控措施。

5、國際收支不平衡,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

連續幾年的貿易順差,是我國的國際收支出現嚴重失衡,這都為我國的貿易、金融等帶來一系列影響,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國家又可能采取調控出口產品結構、實行配額出口、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稅等措施來改變這種局面,對外貿出口以及相關行業帶來一定影響。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并存風險增大

由于投資過熱所帶來的一些食品、原材料價格上漲,使經濟逐步向過熱轉變趨勢加大,通脹風險增大。同時,由于重復建設和盲目投資所帶來了部分行業生產能力過盛,產品積壓,又同時面臨通縮風險,國家政策回旋余地變窄。

總體而言,*年我省所面臨的國內經濟形勢看好。國家為促進中西部發展所采取的金融、財政稅收、國債等一系列的優惠措施,都為我省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我國經濟調險也在加大,我們有必要加強對經濟形勢跟蹤監測和風險防范。

三、值得關注的兩個問題

1、固定資產投資回落過快

自*年4月份以來,我省投資增幅出現逐步回落的走勢,從當月的38.2%下降到12月份的25.0%,回落了13.2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回落了3.5個百分點;全年新開工項目增長8.1%,比上年回落了16.3個百分點。*年1-3月,我省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為26.2%,比上年同期的35.8%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位居中部六省末位。為了抑制經濟的過熱,國家在最近幾年加大了宏觀調控的力度。在此影響下,我國多數省市均出現了投資增速回落的情況。但是,我省作為欠發達省份,正處于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目前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回落的速度顯然過快,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

2、利用外資增速下降

隨著各省對外向型經濟的關注度提高,各省利用外資競爭日益激烈。目前,我省利用外資明顯受到沖擊,特別是在中部地區,由于中部各省都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近年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我省利用外資增速下降的勢頭比較明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年1-3月,我省實際利用外資由上年同期的5.32億美元增加到6.57億美元,累計值由中部第一位降至第四位,后退了3位,河南、湖南累計值分別為8.73億美元和7.59億美元,分列第一、二位。中部省份利用外資競爭加劇,我省引資形勢嚴峻,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轉。

四、對*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經濟指標的預測

根據國內外經濟研究機構對我國整體經濟形勢的分析,結合*的實際,在計量經濟分析模型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判斷上半年我省經濟仍然將保持在高位運行。預計,今年上半年,我省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GDP增速可達12%。其中,一產增速6.5%,二產增速16.8%,三產增速10.5%;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可達23.2%;投資增速繼續趨緩,預計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6%;消費穩步提高,預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5.8%;預計出口有所放緩,進出口總額增速38%,實際利用外資增速23%;財政總收入增速31%;考慮到工資調整等因素,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13.6%。

五、政策建議

總體判斷,我省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存在,全年可以保持較快增長。但必須高度關注可能出現的投資減弱的狀況,避免導致經濟增長后勁不足。同時,要著力在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投資適度增長

積極組織項目,加大與國家有關部委溝通力度,爭取國家在我省重大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投資有所增長。辯證看待房地產業發展,在確保低收入階層住房需求的同時,繼續鼓勵房地產投資企業增加商品房供應,推動房地產投資保持一定增長速度。全面清理行業準入門檻,鼓勵民間投資發展。

2、廣開渠道,積極引進內資、外資

年內圍繞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等行業組織若干次大型對外招商引資會。圍繞已有的引進項目,制訂配套項目引資規劃,有針對性地加強引資工作。內外資并重,在內資引進和外資引進中,實施同等的所得稅、土地、軟硬件基礎環境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3、進一步擴大內需,啟動消費需求

積極落實好國家一系列惠農措施,確保農民負擔進一步下降,特別是對農村義務教育收費減免政策的落實,要加大督查力度。特別是利用好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優惠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帶動農民增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根據我國居民消費傾向,家庭每期房貸還款金額都將擠占70%的當期消費支出。因此,要加快落實省直單位住房補貼的發放,大膽探索國有企業、機關單位和社會公眾新型合作建房的途徑,努力緩解住房壓力對消費需求的抑制。

篇8

關鍵詞:經濟形勢 政策及措施 深化改革

一、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報告》2015年10月所的預計來看,全球經濟增長今年和明年分別為3.1%和3.6%,分別是低于的該報告在4月和7月所預計的數據,根據數據推測,世界經濟增長趨勢呈現下行。

要分析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形勢,主要就是分析儀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以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在此,就主要是分析美國的經濟形勢與我國國內的經濟發展趨勢,以此為我國的后期發展提高理論和指導。

(一)美國的經濟形勢呈現下行趨勢

根據國際貨幣經濟組織的調查數據:美國在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比例為1.8%,根據2015年4月的預測為3.1%,2015年9月預測2015年9月為2.6%,而2016年則為2.8%,相對于的全球和其他經濟發達體,可見美國經濟在2015年為下行形勢,美國經濟對于經濟全球化的意義和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在貿易、金融以及在貨幣政策方面對全球的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然而根據數據可知,美國依然還在金融危機中,多多少少仍然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且美國的經濟走向高增長在目前也是困難重重的,美國經濟處于重要階段,但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和趨勢也是不可阻擋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對美國經濟發展一集經濟高增長產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會與美國在市場份額上進行競爭,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就比如在技術方面,中國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全球各國對中國設備需求量的增加就必然會對美國產生影響。

(二)中國的經濟形勢分析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占全球化的比重已經達到13.5%。在貿易方面:貿易規模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就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國家對創新的重視和國家政策的相應調節,中國的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已經到達頂峰階段,產能和供給已經趨向絕對的過剩。根據近幾年數據顯示,已經有在很多產業和行業已經出現了絕對的過剩情況。2014年中國鐵礦石的產量近15億噸,進口9.33億噸,在全球進口中所占比重很大,已接近70%左右,因此,中國的需求對于全球的產品銷售貢獻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中國市場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很多國家經濟發展趨勢和經濟政策的制定。如果中國的需求下降,則全球的經濟勢必會受到影響,在目前,中國對于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不會減退的,并且就目前這一趨勢也是不會改變的。

二、經濟政策及措施分析

(一)制度性經濟政策

第一,改革激罨制是保證人民建設積極性的根本舉措

首先,激勵國有企業的創新;國有企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主導地位,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始終突不破體制的限制、思想的限制等。

其次,激勵科研創新;激勵科研,保護產權。積極提高人們的創作積極性,激勵獎勵制度的創新;

再次,激勵舉報,保護舉報者。對于經濟發展中的經濟違法行為,政府要從獎勵制度創新方面出發,積極激勵大家的監督與舉報。

第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為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首先,保護個人的合法收入,增加地方稅。個人稅可以實行全國聯網,這樣有利于消除個人收入的巨大差距;其次就是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尤其注重打擊非法收入,加強法律制定,人民監督。

第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經濟建設解決后顧之憂

尤其是人們退休后的經濟收入保障制度;解決退休員工的收入保障,保證人們工作積極性,以及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建設過程中,因此,這對于我國經濟建設有十分重要作用。

面的目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為促進我國經濟的又好又快的發展,采取向相相應的措施來應對經濟形勢。

(二)非制度性的經濟措施

第一,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互聯網、大數據等基礎設施建設。當前的社會發展已經在朝向的科技社會、知識社會。因此就要加強互聯網等的建設。提高服務業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推動技術創新,組織創新以及管理創新。加大互聯網與大數據的聯系與融合。

第二,政府加強經濟監督;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市場調節為主,國家宏觀調控為輔,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就要退出這個領域了,而是要把各種手段綜合運用,充分發揮政府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首先,加強相關法律的制定與運行的監督,確保政策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促進經濟良性發展;其次,在國家關鍵領域的發展中,政府在放權中要注重度和分寸的把握。但并不是全盤不管,也不是全盤監管,要根據時展特點充分的運用各種手段,充分發揮在經濟背后的作用;然后,就是加大懲罰力度,對經濟欺詐,及商業犯罪要加大懲罰力度。讓經濟犯罪,經濟欺詐毫無生存余地;最后,加強對全體公民的意識教育,加強權利意識教育、法律意識教育等,充分發揮公民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加強欠發達地區經濟建設,尤其是西部經濟建設。首先,加大資金投入,為西部經濟發展提供充分的資本;其次,加強欠發達地區的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為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后續力;然后,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尤其注重網絡交通的建立,加強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發達地區甚至是與國際社會的聯系。

如今的經濟形勢變化只在一瞬間,面對極速變化的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我們要對經濟形勢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在正確判斷之后又要根據經濟形勢的制定出相應的經濟政策,以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宇輝,毛瑩.當前國內國際經濟經融形勢下中國貨幣政策的分析[J].宏觀經濟,2015.

篇9

后奧運時期,中國經濟形勢嚴峻

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始終是處于發展之中,尤其是近5年來,當世界經濟出現衰退跡象時,中國經濟仍然逆風飛揚,一枝獨秀。所以當奧運會前后,世界經濟以及中國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時,世界的目光更加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的次債危機、雷曼和美林等引起的華爾街金融風暴、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期貨的大幅震蕩等等,不僅令美國和世界經濟出現滯脹,而且也讓中國出現了通脹和經濟增速放緩。在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下,加之國內經濟發展自身的調整需要,使樓市、資本市場等出現前所未有的大調整;許多中小企業因資金和產品銷售出現困難而紛紛轉產或倒閉。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了非常嚴峻的形勢,而且是自改革開放30年來所面臨的最困難的時期。當然,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公有制經濟與自由市場經濟的接軌,這種經濟發展的本身就充滿困難和風險,而且是沒有任何經驗可據參考的。

有人把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困難與奧運牽扯到了一起,這實際上是一種極大的錯誤。奧運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本身并不具有多大的影響,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也極為有限,因此,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壓力不可能是奧運引起的。只是因為國內經濟自身調整和國際經濟形勢所出現的惡化都出現在奧運前后這個時間段上。有人說,這次中國經濟所遭遇前所未有的艱難是對中國人民的一次重大考驗。人們都相信,中國完全有能力經受考驗,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智慧渡過難關。

中國經濟壓力來自何方

中國經濟出現艱難,壓力主要是來自內部和外部兩種。內部因素主要是經濟連續5年的高增長,已經產生了內在的調整要求;由于經濟持續高增長引發了物價的上漲,產生了通脹。但是這種通脹是經濟發展規律自然引發的,我們完全可以象以前的經濟發展周期那樣,順利地實現軟著陸。然而,在我國已經實現了與世界主要市場接軌的外向型經濟后,世界主要經濟市場出現危機,中國經濟調控壓力自然加大,而且稍有不慎,極有可能產生經濟硬著陸直到引發經濟危機的危險。

從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看,外部的因素顯然是中國經濟產生巨大壓力的主要原因。比如說美國,當他們經濟出現問題時,便推脫責任,轉嫁經濟危機,中國自然難以幸免。剛開始美國便一個勁地逼迫人民幣升值,讓世界游資大量涌向中國,造成中國流動性日益泛濫,對中國的通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美國爆發了次債危機后,美國的資本紛紛外逃涌向商品期貨市場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加速新興市場的經濟過熱。接下來,美國在美元貶值政策的引導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價格飆升,致使原材料價格飛漲。雷曼、美林等美國金融巨頭倒下后,猛烈的金融風暴加速美元的貶值,使世界資本市場包括中國的資本市場在內都遭受重創。這些都給中國經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壓力。

中國經濟將面臨的重大挑戰

――經濟增速放緩,通脹抬頭。我國上半年經濟放緩的節奏雖然比預期的要好,但是,下半年的放緩會非常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的出口型企業因世界經濟形勢惡化而遭遇困境,出口額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加之一批中小企業資金匱乏出現生存困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增速。從摩根大通對世界經濟的預測來看,全球經濟形勢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難以擺脫困境。這就預示著中國經濟的增速在明年一年內都有持續放緩的可能。

近幾個月盡管通脹有所緩和,而且CPI連續4個月出現回落,但是由于國際通脹的輸入,有可能使CPI再次抬頭。其一。PPI卻仍然在創出新高。8月份的PPI高達10.1%,絲毫沒有回落的跡象。其二,國際通脹的輸入也會造成CPI的抬頭。有專家指出,我國的通脹并不是我國的貨幣發多了,而是來自國外的金融衍生工具創造了巨量的準貨幣形態的衍生金融產品,造成全球流動性泛濫。如果這個源頭不能堵住,那么輸入性通脹就難以防范。我們如果一味地用貨幣緊縮政策來抑制通脹,那么緊縮的只會是經濟增長,而不是通貨膨脹。

――美國次債危機不結束,國際資本仍然會造成世界流動性的泛濫。國際資本一直是一條巨鱷,在世界經濟中掀起巨浪。拉美金融危機、亞洲金融風暴、俄羅斯金融危機等等都是數以十萬億美元計的國際資本興風作浪的“杰作”。只要美國次債危機沒有消除,那么國際資本就會以更快的速度流出,不光是流向商品期貨市場。而且還會以“熱錢”的形式流入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因為中國的經濟仍然是增長的,哪怕是放緩的話,在世界上也是高增長的國家:而且中國還有利差和匯差兩個誘人的盈利空間。近期石油和大宗商品期貨的大幅下調,都是熱錢流出的結果。有專家提出,這些熱錢在美國次債沒有得以解決的情況下,仍然還會大量流入,致使石油和其他商品期貨有更大的漲幅。熱錢流入我國,不管是從長期看還是短期看。都會對我國的經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做好對國際資本的監控,防范于未然,是保證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篇10

【關鍵詞】金融危機 財務風險管理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形勢

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在危機中,美國、歐盟等國家的經濟都出現了負增長,中國經濟也放緩了前進的步伐。一年多來,世界各國紛紛出臺各種刺激經濟恢復增長的措施,防止了全球經濟負增長的延續,然而經過了這輪危機后,很多企業又回到了原點。目前中國經濟已率先復蘇,世界經濟也顯示出逐步企穩回升的跡象,全世界進入了“后金融危機時代”。這個時代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發生變遷。經濟發展處于修復筑底階段,實體經濟指標尚處在不穩定和反復狀態。歐美多國在遭受重創之后尚在恢復之中,美元國際結算貨幣的霸主地位開始動搖,重新建立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二)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目前正是各國抓緊經濟平穩復蘇的時候,各國為了保護各自的經濟利益,必然就會打破原有的經濟結構。近段時間,美國再次將貿易的不平衡歸咎于中國,并且不斷向中國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這需要外貿高度關注。

(三)新興市場快速發展,中國影響力日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步伐在加快,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從2009年中國五礦集團收購澳洲礦業公司,到前不久吉利汽車并購沃爾沃,中國企業在向外擴張的同時,自身也面臨著投資風險。

(四)通貨膨脹預期日趨明顯。目前各國都在采取積極的政策來刺激經濟發展,雖然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依然比較寬松,但隨著2009年以及2010年一季度的天量信貸,通脹預期已經越來越明顯,央行已經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慢慢地回籠資金,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準備金率今年已經上調了兩次,企業的融資成本將有可能提高。

在上述種種壓力、風險作用下,企業逐漸意識到,要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生存下去,必須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二、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財務風險識別不全面。此次金融危機讓我們明白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經濟已經緊密相連,我們對宏觀經濟分析和把握不能僅僅局限于中國,而應面對全球這個大環境。但目前許多中國企業未能有充分的全球化意識,所考慮的因素僅局限于國內。

(二)財務風險體系不健全。目前中國有許多企業未建立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或者這套體系還很不健全,在考慮風險時,只考慮某一方面的風險,而忽視了其他重要的風險。尤其是宏觀經濟中的經濟周期、利率變動、匯率變動、通貨膨脹等因素之間是緊密相聯的,一個因素的變動都會引起其他因素的變動,從而引發風險。

(三)應對財務風險方法欠缺。金融危機時之所以使無數企業陷入困境,內因上與這些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是相關的,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識別評估來說,許多企業都做得很不到位。多數企業的風險管理系統為事后控制,事前缺少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定期評估,缺乏主動管理和前瞻性,當危機來臨時,多采取消極躲避的措施,不利于從根本上防范風險,不利于從風險中尋找機會。

另外,目前中國國內多數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僅依靠銀行貸款,資本結構不合理,有很大的籌資風險。當市場穩定時這種風險也許顯現不出來,但經過金融危機的沖擊后,許多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同時,有些企業的投資項目獲利水平低,對市場缺乏有效分析把握,未經可行性研究論證就匆匆上馬,由此帶來了很大的投資風險隱患。若干年后發現投資決策失誤時,為時已晚,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

三、企業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建議

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結束,面對目前依然復雜的經濟形勢,中國企業應當明確自己的發展定位,通過完善自身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以防范可能再次發生的危機。

(一)改善財務風險管理環境,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雖然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但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更應認真研究市場規律,順勢而為,樹立全新的財務風險管理理念。財務風險管理是個動態的過程,企業只有掌握市場發展的規律,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學會運用有效手段來識別、度量和防范風險,并根據風險狀態的變化迅速調整應對策略,不斷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在危機到來時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使企業保持穩定健康發展。

(二)優化資本結構,實現融資結構多源化,嚴格控制負債規模

雖然國家適時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并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但隨著經濟的轉暖,通貨膨脹預期的日趨明顯,央行的貨幣政策也在悄然改變。理論上來說,負債比例越大,財務風險越高,因此,企業就要通過評估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財務杠桿系數,考慮控制負債規模,保證資金的利潤率不低于負債的利息率,合理安排長、短期融資項目,減少貨幣變動以后給企業增加的成本。

(三)做好投資的可行性分析,提高投資效益,不要盲目投資

通過收益法評估未來現金流,對未來收益情況進行合理預測。同時,運用投資組合理論,分散投資,降低非系統風險。特別是海外并購,不但要合理評估投資價值,還要評估國與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往許多海外并購最終失敗的案例表明,由于不同國家在管理理念上存在差異,常導致中國企業在海外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很難使被并購的國外企業朝著國內企業的思路去發展,使并購方處于尷尬境地。

(四)重視現金流,同時防止資金鏈的斷裂

企業一定要懂得“現金為王”的道理?,F金流就像是企業的血液,特別是經歷過金融危機之后,企業更應重視現金流的重要性,及時收回應收賬款,保證現金流的順暢。特別是出口型企業,不但要評估交易對方的信用情況,還要研究匯率在未來一段時間的變化,以及由于出口國實施貿易保護措施所增加的稅收。

(五)重視財務風險與系統性風險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