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試題看目前高中地理教學錯位
時間:2022-10-27 08:22:21
導語:從高考試題看目前高中地理教學錯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縱觀近些年高考,高分段文科綜合成績始終落后于理科綜合。個別老師跟我反映現在的課不會上了,費盡心力地教,可學生的高考成績就是不理想!筆者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問題出在了哪里。
回想新課程改革以前,高考以知識立意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高考考什么,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高考就是基礎教育的指揮棒。時代進入到今天,社會不僅需要知識豐富的年輕人,更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年輕人。由此我國推出了建國以來的第七次課程改革,高考試題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文科綜合主要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審題)、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表達)、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探究)。因此,高中教學也應該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但筆者通過大量調研和聽評課發現,一線的課堂教學并沒有太大的轉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雖然我省進入新課改已經有十多年了,但我所看到的課堂大多數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學生常常是被動地、機械地學習,教師提煉出知識點,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教師認為這種方式經濟高效,有利于提高成績,卻忽略了學生探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的高考成績難如人愿。探究教學方式難以轉變的原因,一是宣傳培訓不到位,網上培訓流于形式;二是新課程改革的機制和環境沒有建立,新教學方式和方法仍處在教學研討的實驗階段;三是教師多年的教學習慣難以改變,仍然習慣于按舊有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新的教學習慣難以建立。因此要想創新教學方式,需要行政力量強制推行。
二、教材使用缺乏靈活
課標版教材與大綱版教材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比如:注意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生活經驗,課文系統不再是簡單的文字陳述,還精心編排了具有探究情景的、形式多樣且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探究來進行學習。但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都忽略了這些改變,缺乏精心設計,教材里有什么就講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把本地的地理資源當作教學的材料,不能拓展、補充和收集當前社會發展最新的信息,今年高考試題文綜地理36題就是典型的例子。而教材中的圖、表資料反映出來的原理和規律本來應該是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得出的結論,教師卻要包辦代替,長此以往,學生的能力必然弱化,必然影響到高考成績。因此要想靈活使用教材資源,培訓教師、轉變思想、轉變教學方式是關鍵。
三、學案設計缺乏創造
近年來,一些學校流行的“導學案”,目的是回歸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自學、交流、展示和總結。但實際中,多數“導學案”就是把教材內容翻轉,以填空、問答的方式呈現,然后課堂上教師講授“導學案”。“導學案”顧名思義——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如果教師按照課標的要求精心設計、持之以恒,學生的綜合能力必然會有提高,高考成績自然會有提升。
四、多媒體多數是代替板書
地理學科具有空間性,地理事象填充于空間之中,多媒體能有力表現地理事象的空間三維立體與動態變化,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但是一些教師的基本功由此越來越弱化,甚至忽略了板書和板畫。好的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能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好的板畫如一些示意圖、原理圖能展示規律、原理的生成。而多媒體幻燈片是放一張過一張,黑板上只有一個標題,學生的腦子里剩下的是什么可想而知。建議教研及培訓部門要抓教師的基本功。
五、答題模式限制學生思維
進入高三,大部分老師都要教學生一些試題的答題模版。但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命題人力圖避開教師課堂上常講的模版,而是劍走偏鋒,反彈琵琶,讓學生覺得課堂上老師講的用不上。因此教師課堂要多給學生思考和發言的機會,尤其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發散思維,以應對當今的高考。總之,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一切都處在變化之中,我們的教學方式也應該順應潮流,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作者:劉麗娟 單位:白城市教育學院
- 上一篇: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中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學當注重時政信息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