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營企業現狀范文
時間:2023-08-28 17:05: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目前民營企業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含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會計信息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企業會計信息化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即是在現代化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協助下對會計管理模式進行重整的過程。且在整合過程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企業會計模型建設中的優勢,最終實現高度的自動化管理。企業會計信息化技術完善后,企業內部可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進而便于企業內部的有效溝通。另外,在企業會計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員可利用網絡系統對會計信息進行實時報道,從而促使企業管理人員可通過網絡系統清晰的了解到公司經營狀況,且可更好的展開業務的開發。
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實現為企業經營者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參考,即當企業經營者在做相關決策時,可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來準確做出相應管理決策。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實現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努力朝著構建會計信息化管理的目標前進。
二、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遼寧民營企業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企業規模較小,但是機制靈活性較強;第二,由于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實行家長制的管理方式,即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實現管理模式的轉變;第三,目前,遼寧民營企業還存在著管理混亂的問題。從特點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營企業要想真正落實會計信息化建設必須要突破較大的阻礙。經過大量的實踐調查表明,信息化技術的高度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因而為了適應社會環境的轉變,遼寧民營企業也開始逐漸提高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管理,且將其設定為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但是在目前民營企業經營中,多數民營企業為了降低會計信息化建設資本的投入,其在購買相關軟件的過程中,更為注重軟件的成本價格,因而通常會忽視財務軟件的質量問題。最終導致民營企業在實現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無法較好的凸顯出企業個性化需求和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靈活性。
在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調查中顯示,部分民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將會計職責委托給記賬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該方式的實現為民營企業節省了一部分開支,但是其也導致在民營企業實現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頻繁出現信息泄露的現象。因而,民營企業在會計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必須根據企業的發展特點對其內部管理結構進行優化,從而有效推動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實現。
三、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特征
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著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始采取相應措施推動會計信息化建設,優化企業內部會計管理環節,最終有效提高了民營企業會計工作開展的效率;第二,民營企業會計人員信息化意識得到有效提高,在傳統的企業會計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會計信息數據都是通過人為統計而形成。但是,隨著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會計人員逐漸提高了對會計信息化的認知,且將其化為會計工作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第三,民營企業會計信息最顯著的特征即為其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在民營企業經營過程中,由于其缺乏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從而導致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在開展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過程中存在著工作態度較為消極的現象,此現象的發生導致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始終落實不到實處,即最終致使其發展的進程較為緩慢。
從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對會計信息化的認知還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從而導致該項工作的開展始終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對于此,民營企業經營者應提高對其的關注。
四、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1.宏觀環境不完善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而宏觀環境不完善就是其存在的問題之一,首先遼寧市場經濟秩序不夠規范,且其基礎設施配套也較為匱乏,從而導致遼寧民營企業在此環境下發展的較為緩慢。另一方面,遼寧部分民營企業的網絡技術水平較低,從而導致其在發展會計信息化過程中,無法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推進其發展。其次,遼寧地方政府未根據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發展構建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而導致民營企業在會計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企業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再次,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指標體系構建不完善,導致遼寧民營企業無法獲知自身會計信息化發展水平,最終導致企業無法完成進一步的擴展。
2.會計信息化產品缺乏
目前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中還缺乏一定的產品輔助。信息化產品市場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產品,但是服務提供商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為了確保自身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大多數產品的設計都是在滿足產品自身需求的基礎上完成的,因而忽視了產品的使用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推動。從而導致市場所提供的產品無法滿足企業業務流程的需求。其次由于產品服務提供商未開展相應的后續維護工作,因而當民營企業在開展會計信息化工作中產品的使用出現問題時,其無法及時獲取到信息,最終導致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工作無法順利展開。在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市場應完善自身商品生產環節,為民營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的產品,促使企業在會計信息化不斷的發展中能提高自身競爭力,并由此穩固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
3.缺乏會計信息化人才
遼寧民營企業在會計信息化發展中還缺乏一定的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民營企業在發展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對人才專業化的需求較大。即要求民營企業會計工作人員既要全面掌握相關的會計專業知識,還應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民營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會計人員未全面掌握到財務軟件的應用方法,從而導致其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會由于操作不當而導致財務信息丟失的現象發生。且由于會計人員財務軟件應用能力較弱,最終致使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第二,當前會計人員還存在著對財務軟件使用認知不全的現象,此現象導致財務軟件出現故障時,會計人員無法對其問題的產生進行及時解決,最終導致財務信息數據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4.會計信息化使民營企業有泄漏財務信息的擔憂
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還存在著擔憂財務信息泄露的問題,在會計信息化發展中,網絡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被應用于會計信息整合中。此類技術的應用,促使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實現了共享性、開放性。其為民營企業內部信息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平臺,且便于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經營現狀進行深入了解。但是,與此同時,企業財務信息安全性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目前,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還處于發展初期,因而其技術也較為有限,在此背景下,民營企業的信息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阻礙了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五、民營企業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完善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完善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強化民營企業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對于此,要求民營企業相關部門應根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構建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內容,且在內容的構建中應明確規定出民營企業會計部門內部的管理,并實現對其內部結構的有效規范,促使會計信息化工作的重點能夠落實到個人,最終形成高效率的會計信息化發展。其次,在傳統的會計信息管理中,其工作內容只能由會計工作人員本人來完成,而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實現,促使其他業務人員通過終端機即可完成會計工作內容中的相關操作。隨著會計工作規模的改變,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也應根據其特點對制度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便促使其他業務人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能規范自身的操作。再次,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目標的實現,促使企業相關的經濟業務事項由一人辦理即可,在此背景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結構就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因而要求民營企業相關部門必須對其轉變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完善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2.增強中小民營企業領導者實現會計信息化意識
為了強化遼寧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企業相關部門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增強民營企業領導者實現會計信息化意識。對于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遼寧政府相關部門應利用新媒體網絡等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進行大力宣傳,從而提高中小民營企業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關注。且要求政府部門在宣傳的過程中應將會計信息化建設為企業帶來的利益進行講解,最終提高企業經營者對會計信息化的認知;第二,為了增強企業領導者實現會計信息化意識,民營企業相關部門應根據企業發展現狀構建相關的規章制度,通過規章制度的構建來規范會計人員操作行為。另外,在規章制度內容構建中應明確表明會計信息化建設實施的重點目標,最終強化企業領導者實現會計信息化意識,并由此將其付諸于實踐;第三,要求民營企業應通過對成功經驗的分析與總結,構建出符合本民營企業的強制性措施,并要求企業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其執行,最終深化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實現會計信息管理。
3.開發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的評價系統
開發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的評價系統是民營企業推進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有效對策。目前,遼寧民營企業在開展會計信息化工作過程中更為注重其對企業內部管理所帶來的積極影響,而忽視了對會計信息化建設效果評價的關注。會計信息化實施的評價系統的構建,可促使企業發展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可通過對評價系統中數據的統計,對民營企業內部會計信息化實施進行不斷的完善,最終達到最佳的會計信息化發展效果。因此,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將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的評價系統放在企業發展的核心。對于此,首先應對遼寧省內企業會計信息化績效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最終確定企業內部會計信息化績效評價目標。其次,應根據企業的業務戰略對會計信息化評價系統進行有效調整,并將其貫穿于民營企業整個生命期;再次,應構建科學化的參考評價體系,輔助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評價系統的實施。
4.加快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
民營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化信息技術水平與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息息相關,因而為了加強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民營企業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培養更多會計信息化人才。為了推廣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意識,遼寧省民營企業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定期安排企業會計人員參加相應的培訓,通過培訓的方式來提高會計人員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最終促使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財務軟件無法正常運行等問題時,可憑借自身的信息化技能對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且由此降低問題的產生對企業財務信息安全造成影響。其次,遼寧省高校在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應對其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優化,著重培養復合型人才,最終促使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能夠滿足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對職業化人才的需求。
5.開發適合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化軟件
篇2
關鍵詞:管理會計;民營企業;運用
一、民營企業運用管理會計的意義
管理會計是會計中的一部分,它是為了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民營企業承受的市場競爭壓力逐漸增加,只有重視管理會計,加強內部控制,提升民營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才能夠有效提升民營企業的競爭實力。管理會計能夠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合理且準確的信息數據,為管理者進行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管理會計有助于提升民營企業的管理效率,管理會計基于戰略角度幫助民營企業制定發展決策,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得到最佳經濟效益。管理會計能夠把控民營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實現精細化管理,全方位的提升民營企業的管理效率。
二、管理會計在民營企業中運用的現狀
(一)民營企業對管理會計重視程度不足。管理會計是會計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為民營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準確的參考信息,并且保證決策信息的準確性及合理性。但是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都側重于運營發展,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不足,而且對于管理會計的認識停留于表面,民營企業無法合理應用管理會計,管理會計的作用對企業的發展作用效果不明顯。因為企業領導對員工具有表率作用,民營企業管理者對管理會計的忽視,導致民營企業員工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不高,缺乏正確認識,未能樹立合理的管理會計理念,對管理會計在民營企業中的運用產生一定的阻礙。(二)管理體系不健全。民營企業逐漸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使用管理會計方式,借此來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但是,在管理會計投入使用過程中,所帶來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民營企業在使用管理會計時,過度借鑒國外企業的管理會計方式,積極引進國外先進企業的管理模式,但是國外的管理會計方式與企業自身的狀況明顯不相符,使得管理會計效果不理想。少數民營企業的發展規模并不大,比較重視企業的生產成本以及經濟效益,對于管理會計中的成本管理理念掌握程度不足,對使用現代管理會計體系較為抗拒,管理會計的作用無法得到發揮。(三)管理會計缺乏完善的運用環境。管理會計在民營企業的運用效果,與國家政策法規和企業內外環境有直接關系,并且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與管理會計體系是否完善也對管理會計的運用有影響。管理會計方式若是要達到最佳效果,則不能脫離良好的企業內外部環境,但是,目前國內關于管理會計的相關政策法規尚未完善,再加之經濟體制的影響,民營企業之間的落差較大,地位不等,民營企業一心追求高速發展,進而忽略管理會計的運用。除此之外,管理會計體系不完善,過度借鑒國外的管理會計經驗,為管理會計運用營造了較為不利的內部環境。管理會計的運用和發展與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息息相關,民營企業的組織結構跟隨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管理會計又是跟隨企業的組織結構變化,最終導致管理會計的管理目標、方式等都發生改變。我國民營企業的管理會計方式大多都借鑒國外企業,國外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依賴于雄厚的資金支持,一味地借鑒,忽視國內的經濟現狀,使得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不一致。(四)財務會計人員能力有待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是影響民營企業管理會計工作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財務管理側重于資金管理,管理會計則側重于預算工作,中心落在控制、分析考核內容方面。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財務會計人員掌握會計知識,還需要對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了解學習。由于受到民營企業性質的影響,企業的財務人員一般都是管理者的親屬,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很難保障。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財務會計人員都注重編制財務報表,對于管理會計中的預算內容較為忽視。另外,少數民營企業由于經濟規模較小,財務會計人員所得到的薪資福利不高,激勵機制不完善,財務會計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受到影響。
三、管理會計在民營企業中運用的策略
(一)提升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提高民營企業管理會計水平,需要民營企業領導以及員工改變對管理會計工作的態度,重視管理會計工作,民營企業的領導要以身作則,正確認識管理會計,上行下效,民營企業員工也能夠自覺改變以往觀念,重視管理會計工作。(二)完善管理會計體系。民營企業需要根據管理會計工作的需求,設置合理科學的管理會計體系,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社會經濟在不斷地進步,民營企業在設定管理會計體系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結合企業的當前現狀,還需要考慮政府的相關政策制度,不斷完善優化管理會計體系。民營企業需要適當借鑒國外優秀企業的管理會計方式,落實成本管理,加強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能夠及時預測企業經營會遇到的風險有效進行防范,事中控制就是順利完成成本目標,事后控制是對管理會計的最終效果進行考核。完善管理會計體系能夠有效支持管理會計工作的展開,發揮管理會計的真正作用。(三)營造適用性強的管理會計運用環境。民營企業若是要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就需要不斷完善優化內部控制機制,為管理會計創造良好的內部運行環境,使管理會計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正確決策參考信息。運用管理會計方式需要考慮企業所處的市場經濟環境,加強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政府需要提升對企業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建立相關的制度規范,比如會計職業資格證書,鼓勵民營企業在選擇人才時,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考量范圍。政府要不斷完善管理會計有關的法律條例,改善管理會計運用的外部環境。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為民營企業管理會計的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能力。少數民營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能力不足,企業需要針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現狀采取一定的對策。民營企業要對財務會計人員定期開展專業培訓,提升其工作能力,讓其及時掌握最新的管理技術。同時,財務會計人員還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前沿知識,擴充自身的知識容量。財務會計人員需要加大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力度,為管理會計的開展做好充足準備。民營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適當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薪資待遇,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達到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積極性的目的。(五)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管理會計信息化是促進管理會計工作有效展開的重要手段,民營企業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市場環境,積極引入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對企業數據信息進行精確分析,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準確信息。同時也可以借助信息系統對管理會計過程進行有效監管,及時發現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有效規避企業面臨的風險。除此之外,還需要對財務人員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增強其信息技術水平,企業需要與軟件公司合作或者招聘信息技術人才,對系統進行功能更新與后期維護,保證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其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對于民營企業發展的作用不容忽視,民營企業需要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合理運用管理會計,將管理會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民營企業的管理者需要重視管理會計,正確認識管理會計的重要性,為管理會計的運用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民營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曉麗.管理會計在中小民營企業的應用研究:以溫州服裝行業為例[J].財會學習,2018(12):221-222.
篇3
關鍵詞:民營企業 外部因素 會計信息
中國的民營企業產生于特定的短缺經濟時代,經過多年的迅猛發展,目前已成為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營企業成為我國市場經濟改革重要推動力量的同時,長期困擾上市公司以及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在民營企業是否存在?若存在,是否呈現出與上述企業相同的特征和原因?本文擬在自己對民營企業進行多年的審計以及財務咨詢業務中,發現了上述問題在民營企業確實普遍存在,并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會計信息的作用及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的現狀
(一)會計信息的作用
會計信息是實現企業各個利益相關者信息共享的商業通用語言,它承載了利益相關者所需要掌握或了解的日常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現金流量等一系列信息。會計信息是利益相關者參與企業分配的依據,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協調利益分配的功能。為此,筆者通過調查分析,詳細介紹了會計信息在目前民營企業中的狀態,會計信息失真的程度,并分析了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舉措。
(二)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現狀
本人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和財務咨詢業務多年,發現目前處于中小型規模的民營企業仍占多數。為了逃避稅收或者銀行融資等的需要,民營企業會計信息不真實的情況普遍存在。甚至部分做大做強的民營企業在IPO過程中,調整增加利潤、補交稅款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由此可見,民營企業會計信息誠信狀況不容樂觀,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十分普遍。那么,在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背后,其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同上市公司以及國有企業呈現一致的特征?這需要探究民營企業公司治理、公司管理甚至宏觀管理的問題。本文在分析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差異性特征的基礎上,主要從外部因素的角度分析民營企業會計失信背后的原因,進而提出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對策。
二、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原因的差異性特征分析
長期以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關注,并一直嘗試通過不同的視角,分析期產生的原因。比如,國外多從盈余管理的角度進行分析,如Arthur Levitt(1998)以“數字游戲”為題指出:許多公司的會計報告游走于合法與非法邊緣的灰色地帶,會計原則被濫用,經理人員美化賬面,使盈余的報道反映管理階層的愿望,而非公司營運的實際績效……國外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從管理層角度進行的失真動機剖析。在國內,徐曄、譚勁松、吳聯生、杜興強(2000、2001、2002)等也分別從會計準則的偏差因素、會計規則執行人未透徹理解會計規則以及違背會計規則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委托人和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激勵與約束機制的不對稱以及倫理道德的變遷落后于經濟制度的變化等角度進行了會計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
實際上,民營企業治理結構與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等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致使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委托-關系中的利益沖突。在治理結構方面,家族式治理是目前多數民營企業采用的主要模式,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合一,這一點在中小型的民營企業更為明顯。即使在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雖然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但委托關系具有強烈的私人關系色彩,人多半都與委托方具有特殊的私人關系,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受制主體不同,會計信息也不僅僅是經營者盈余管理的需要。
由于以上因素,民營企業會計失真的主體動機就與其他類型企業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在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始作俑者常常被指向經營者,認為由于會計信息作為利益分配的依據是考核經營者經營管理業績的依據,人力資源所有者(經營者)常常對企業剩余總是握有相當的“自然控制權” (張維迎 , 1995) ,也正因如此,經營者才常常得以違背企業經營現實,制造和披露虛假的企業會計信息,并借此為自己牟利而損害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不同,它們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而且委托-關系中存在著私人關系。這種現實,必然導致會計信息更多地受制于所有者。這是因為,雖然經營者負責提供會計信息,但是,經營者的存在價值以及其自身的商業價值觀念,都是為所有者服務的。因此,所有者才是會計信息的實際提供者。作為企業所有者,會計信息失真可以帶來更多的利益,比如減少納稅和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等,這是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客觀來講,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是與民營企業機會主義行為息息相關的,但是,政策上的不平等以及外部需求主體管理方面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因為會計信息在發揮利益協調功能的作用時,體現出同一般商品同樣的屬性,受供給和需求規律的影響,其質量由會計信息的供給與需求雙方共同決定。會計信息的生產源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需求主體的行為必然影響著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的供給狀況。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就是用戶的需求水平和提供者的供給水平經過多次博弈,實現某種利益均衡的過程(楊世忠,2007),所以需要分析需求因素,尤其外部需求因素來剖析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目的。
三、 基于外部原因的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剖析
(一)稅收政策不平等和稅務部門征稅政策的影響
目前,從我國稅收優惠和減免政策的設計上來看,尚未貫徹對民營企業的“國民待遇”,大多數的優惠政策,民營企業都無權享受。不僅如此,民營企業還要應付多個部門,承擔著多而雜的收費項目……在上述背景環境下,降低繁重的稅賦負擔成為民營企業尤其是發展初期和小型規模的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動機。很多的民營企業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編制多套會計報表,向稅務部門報送的大都是微利或虧損的會計報表,用以達到逃避稅款的目的。
另一方面,針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狀況,稅務部門往往采取了放棄監管的做法,尤其對于小型民營企業,主要采取“核定征收”等其他措施實現本部門的職能。所以,從外部監管的視角來看,稅務部門這種狀況使得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缺乏有效地需求,從而也缺少應有的監督。
(二)信貸政策方面對民營企業的所有制限制、規模偏好以及行業偏好,導致虛增利潤
目前,金融機構在信貸政策上對民營企業存在著一定的歧視,形成了一定程度信貸融資壁壘,民營企業資金短缺,成為其發展過程中的瓶頸。面臨著銀行信貸政策方面的歧視,民營企業如何獲取所需要的資金,就需要在資金實力、盈利能力以及償債能力等各個方面突顯出明顯的優勢才能獲得可能的資金支持。所以多數民營企業為了獲取信貸資金就采用了粉飾會計報表的做法,向銀行報送的是夸大資產規模的資產負債表、虛增銷售額和利潤的損益表,以及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正的現金流量表等來顯示企業綜合經營業績,以便獲得可能的銀行貸款。
(三)政府其他監管主體會計信息需求的不確定以及監督缺位導致民營企業信息失真
從現實來看,除了稅務部門外,對民營企業進行監管部門可謂繁多,如工商、財政、物價、民營企業協會等各個機構分別對民營企業的某些環節進行管理,但由于各部門信息相互獨立,尚未形成有效的會計監督合力,導致真正需求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并能進行會計信息有效監管的部門并不存在。同時,通常被譽為“經濟警察”的注冊會計師常常被看作是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鑒定者和守護者,但可惜的是目前社會審計業務尚未普遍到民營企業,法律上也沒有明確規定民營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必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致使注冊會計師監督作用不能發揮。
可見,政府各個監管主體盡管有著監管責任,但卻沒有從會計監管的角度形成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監督缺位在某種程度上導致民營企業信息失真。
四、解決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對策
信用是經濟發展的一項前提,而會計正是維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的誠信同樣是民營企業降低交易費用,引導其持續發展的關鍵。解決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外部需求和管理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基于外部因素分析,至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相關制度的完善。
(一)加大宏觀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支持
要想解決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首先要在政策上更加公平。特別是在信貸政策上,目前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環境仍不容樂觀。只有完善激勵民營企業發展的金融環境,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改進對民營企業的資信評估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等多方面,為民營企業會計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有這樣,民營企業在信貸方面的權益得到保障,才能避免因此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在稅收政策上,對民營企業實施平等的優惠政策。稅收政策的公平和優惠,一定程度上就會降低民營企業機會主義行為。
(二)優化政府各個部門管理職責,完善市場監管體系
要想實現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解決,必須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政府各個部門要建立完善有效、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切實加強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管力度。同時,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檢查職能,推行民營企業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簽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不規范的會計管理行為,使注冊會計師成為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客觀公正的外部監督主導力量。
(三)建立以法律和道德并重的激勵約束機制
建立以法律為主導的激勵約束機制,法律需要明確規定對民營企業會計誠信的優劣進行激勵和處罰。同時,建立以道德輿論并重的激勵約束機制,將民營企業會計誠信納入到評級機構的數據庫中,供社會各個利益相關者進行查詢。對于會計信息失真企業,將其失信狀況通過一定的途徑進行披露,迫使違法失信企業為其失信付出代價。當違反法律的成本大于違約帶來的收益時,民營企業就會對違約成本和由此而帶來的可能收益進行權衡,進而采取守法策略,避免會計信息的虛假。
參考文獻:
[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著.契約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陳少華,防范企業會計信息舞弊的綜合對策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4]楊雄勝,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會計研究,2002(3)
[5]楊世忠,企業會計信息供需博弈關系分析,會計研究,2007(4)
篇4
關鍵詞:人才流失;民營企業;人才保留
一、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經過 30 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我國民營企業不斷涌現并成長壯大,目前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摸索出了一套獨具一格的管理實踐辦法。并且能夠與老牌國有經濟企業,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一較長短。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民營企業經營環境更加復雜,諸多民營企業“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不乏外界因素的干預,但更多的是源自民營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不能有效地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吸引保留不住優秀人才是這些民營企業的致命傷,許多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混亂,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因此,民營企業必須持續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贏得空間和機遇。
二、現階段我國民營企業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市場競爭加劇,民營企業步履維艱,窘態百出。許多企業正在整改,希望追逐市場步伐,但是也僅僅是杯水車薪。因此,很多國內外學者對民營企業現狀進行了深刻的探究和思考,從人力資源角度進行加以分析,認為許多民營企業的失敗主要歸結于人才的流失。
(一)片面理解人才概念,并且缺乏對人力資源管理的了解
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歷史較早,真正開始發展起來是清末,當時工業落后,人才凋零。人們的人才觀念普遍都是懂技術的人,懂技術的就是人才。這種片面的觀點一直對今天的某些民營企業家仍有影響。許多企業家開辦的企業都是靠技術支撐,而不懂得經營,無法形成全面的人才庫體系,適應市場的能力較低,因此企業壽命較短。而當代形成另一股潮流,認為人才就是學歷高的人,而忽視了實際能力的運用,往往招聘的員工都是手高眼低。而許多民營企業家又不懂的當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一味靠自己的感覺走,忽視員工的開發與交流。更是給其形式雪上加霜。
(二)缺乏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
沒有一個完整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一切企業行為只顧當前是民營企業的重大弱點,企業的用人標準因單件事或者當前形式而頻繁變更。缺乏從長遠戰略著眼的來看待企業的形式,更不會去培養核心人才以應變市場的變化莫測。在用人觀賞只要考慮為我所用,而忽視企業該為員工的成長做哪些努力。特別提出的是民營企業特別依靠個人,具有英雄式的傳奇人物去支撐,而忽視團體合作的重要性。這樣一個沒有系統的人才管理制度體系,沒有針對性的去吸引,保留,開發人才的措施,往往大部分企業都會走不遠。
(三)國際人才競爭日趨激烈
當前,跨國公司憑借資金,技術,科學的管理手段,網絡同我們爭奪本來就已經相當短缺的優秀人才,近年來,優秀人才流向外企及研發機構的很多。而遠走海外的大有人在。某著名外企人力資源經理私下說:為什么把你的人請走,請人不是我的錯。我就像一只狼,你們是牧羊人,你們的羊走失了,被吃掉了,狼并沒有不吃羊的義務,把羊看好是牧羊人的責任。”市場就是如此的殘酷,競爭不過就得下臺。民營企業在吸引,保留人才方面,相對于外國企業,弱勢相當明顯。
三、民營企業吸引保留人才的措施
針對現階段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對其吸引保留不住人才的原因進行系統的分析與探究,并結合我國企業現狀的實際特點,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民營企業的管理者應建立新型人才觀念
人才不只是包括學歷型,技術型人才,其實也包括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中嶄露頭角的新型人才。所謂“術業有專攻,行行出狀元”。作為一個現代企業,要有海納百川,各取所長的新理念。
(二)企業要既有戰略遠見又符合客觀實際的人力資源規劃
人力資源規劃是指企業戰略和人力資源戰略的指導下進行人員的供需平衡以滿足企業在不同發展時期對人員的需求,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符合質量和數量需求的人力資源保證。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既要關注當前利益,同時要有長遠目光。人才的吸納與培養是為企業提供后勁,是企業經受住市場沖擊的基石。因此,要有一個客觀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來給企業未來發展,人才供需量提供文件支持,引導企業的招聘,培訓等一系列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實施。
(三)績效考核要客觀公平合理
民營企業的績效考核一般是流于形式,績效是老總或者上級主觀臆斷,從而有失公平合理性。績效是員工工作成果的展示,是其工作態度的表現,企業應高度重視,必須要制定一個明確有效的績效考核指標,考核過程要公平公正客觀,以保證考核結果的信度和效度。考核結果應及時溝通與反饋。績效考核的評價結果對公司和個人都有重要意義,不僅對薪酬,員工晉升,人員調配,而且對培訓,員工職業規劃,職位輪換等方面都是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
四、結論
我國民營企業正面臨的處境尷尬,需求人才但又無法吸引保留住人才,在發展的道路上步履維艱。部分民營企業忽視人力資源上的投入,無法在人才競爭中獲得優勢。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在人才策略上,制訂了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而且還借鑒了外國的經驗,也在公司實地實施了。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對當前民營企業吸引保留人才上的困境,還是有著不少可以借鑒的地方。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的壯大,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企業在吸引保留人才方面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作者單位:1.吉林大學管理學院;2.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對策
一、民營企業和融資的概述
民營企業也叫“民有企業”,就是公民自己出資經營的企業。一般按照社會上的傳統講法,把集體、私營和國有企業轉讓私人承包的,均稱為民營企業。
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就是公司從自身的生產經營現狀及資金運用情況出發,根據公司未來經營及發展策略的要求,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采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一種經濟活動。
二、民營企業融資現狀的概述
民營企業在激活市場競爭,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壓力;增加農民收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企業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GDP的增長、市場經濟的活躍以及稅收的增長有著巨大的貢獻。但是在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過程中,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影響其發展的制約因素。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目前,中國民營企業所得到正常資金總量不足銀行貸款量的2%。在直接融資市場,發行股票融資的民營企業,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區區20%左右,在債券市場上占有額則幾乎為零。據統計,民營企業由于資金緊缺,54%的企業放棄了新產品的研制開發,43%的企業放棄了新的經營目標,47%的企業放棄了新市場的拓展。盡管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民營企業所面臨的融資難題嚴重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因此,為了國計民生,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刻不容緩。
三、民營企業融資難得原因分析
(一)民營企業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融資困境
民營企業是一個復雜的企業群體,在短缺經濟條件下,民營企業利用市場供求缺口,獲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買方市場形成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日益暴露,困難逐漸加劇,結合民營企業的現狀,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
1、企業規模偏小。民營企業經營規模相對較小,涉及行業面大,經營風險大,多頭開戶現象嚴重,使銀行難以掌握其實際經營狀況,貸款管理難度加大,直接影響了商業銀行的貸款愿。
2、管理水平低下,設備落后,技術創新能力低。相當多的民營企業技術裝備超期超負荷運轉,嚴重影響產品質量。
3、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煤炭、石化、機械、冶金行業民營企業比例過大,盲目競爭,導致行業產品銷售不暢,效益下降。不少低技術裝備的民營企業大肆生產低劣產品,污染環境,造成大量無效、低效供給。
4、自身信用狀況不佳和擔保體系不健全。許多企業信用程度較低,加之整個地區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而企業自身又缺乏能夠提供抵押的有效資產,這些使得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風險加大,銀行自然不愿將款項貸給民營企業。
(二)民營企業外部原因造成的融資困境
1、我國缺乏專門為民營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由于民營企業資信狀況不均勻,為規避風險,國有商業銀行在資金借貸方面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大打折扣,而市場體系的不完善,使民營企業的融資更加困難。
2、商業銀行貸款管理的嚴格化。國有銀行商業化以后,銀行業實行的是企業化管理,由于民營企業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標準,使銀行對民營企業缺乏信心,因而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
3、政府財力扶持困難。政府在體制改革中,重心傾向對國有大型企業進行資金、政策方面,受財政收入剛性的制約,限制了向民營企業貸款的力度,國有銀行企業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擾措施讓銀行放貸,使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
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措施
(一)從企業角度看,應著重重視以下幾點
1.深化民營企業改革,完善企業內部法人治理機構。根據企業產權結構狀況和發展趨勢,處理好所有者、經營者、企業職工利益關系:健全公司內部權力機構,完善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使企業管理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2.加強信用管理,健全企業信用體系。企業首先要有一套規范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在制約客戶的信用行為的同時,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為企業的經營管理的一種自覺的理性選擇。同時.要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建立健全信誠制度。
3.民營企業應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要跳出單純依賴銀行融資的誤區,在充分發揮銀行融資的同時,要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搭建起由民營企業擔保公司、民營企業互助基金、商業銀行、中介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的民營企業信貸融資平臺。
(二)從政府角度看,應做好以下幾方面
1.應加大民營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民營企業融資具有其特殊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財政援助與稅收優惠是世界各國政府為扶持和保護中小企業的普遍作法。合理運用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支農再貸款等貨幣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機構對工業、農業、商貿等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能力。
2.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有關金融體系。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營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二是放松市場管制,逐步推動利率市場化;三是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在融資的定位和實施過程中,企業在積極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的過程中,還須應始終強調風險可控原則。
參考文獻:
[1] 吳晶晶.淺析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其對策[J].時代金融,2012(24).
[2]楊學平.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0(36).
[3]徐宇穎.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2(3).
篇6
[論文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貸款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在我國已經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卻嚴重滯后,民營企業得到的金融資產所占份額比較小,民營經濟融資難的問題未得到解決。
一、目前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及問題
(一)直接融資渠道堵塞
在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體系中,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要的小資本市場還沒有建立,私人權益資本市場連接資本供給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溝通,長期票據市場發育程度很低。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十分成功的私營企業要想利用上市或發行債券、商業票據融資也極為困難。另一方面,即將出臺的二板市場因受各方面條件限制,將不可能成為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
(二)銀行貸款期限結構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在現有間接融資體系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內。由于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加上銀行擔心長期貸款帶來的風險,幾乎還沒有一家銀行向個體私營企業真正開放基建和技改貸款科目。因此,民營企業從銀行獲得長期資金基本不可能。為了滿足長期資金周轉的需要,一些企業不得不采取短期貸款、多次周轉的辦法,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更為重要的是,現有融資渠道根本無法滿足個體私營企業二次創業和進行技術改造、開發高科技項目的資金需求。特別是一些企業經過多年發展之后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在追求更高更大目標時,遇到的資金困難僅靠短期貸款是無法解決的。
(三)非正式金融部門仍是民營企業解決創業和運作資金的重要渠道
基于民營中小企業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滿足資金需求的現實,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非正式金融活動便應運而生。盡管監管部門嚴格限制各種形式的民間融資活動,對民間“亂集資”活動嚴加取締,但民間金融活動的客觀存在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創業資金不是來自正式金融部門的,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門的支持。到目前為止,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自我融資和非正規渠道融資。這些非正規渠道的融資方式大體有以下幾種:
1.民間借貸。盡管金融監管部門控制嚴格,但民間借貸市場不僅一直沒有停止活動反而十分活躍。由于民間借貸基本保證了每月1%的利率水平,在許多城鄉居民都將手中的資金投入到這一市場上,從而保障了民間金融活動的資金來源。原愛多集團就是由于缺乏技改和生產營運資金,而向國安集團拆借,而最終導致無法按時還款被以票據欺詐罪,導致昔日的標王愛多在一夜之間崩塌。
2.拖欠貨款。目前大企業拖欠小企業貨款、企業之間相互拖欠的問題相當突出,有的企業甚至全部依靠拖欠占用貨款來周轉資金。這種融資方式不僅使社會債務鏈問題更加嚴重,也導致了競爭環境和信用狀況的惡化。
3.私募股本。在政府決定設立創業板市場之后,一部分民營企業家利用人們搶創業板上市第一批行情的投機心理,以募集股本的方式籌集了不少資金。據估計,這一塊的資金量至少有100億元左右。著名企業家孫大武由于企業發展需要資金,而在銀行申請融資無門的情況下,轉而在民間進行大規模私募資金而鋃鐺入獄的。
4.相互擔保。幾年前民營企業之間的相互擔保比較盛行,但是由于風險很大,績優企業已經不愿意為他人承擔連帶責任。目前在實踐中出現了互保加債轉股的新形式。即被擔保方將企業股權作為反擔保品抵押給擔保方,一旦被擔保方無力還債需要擔保企業代償時,擔保方對被擔保企業的債權即轉為股權。這種融資方式由于需要綜合考慮擔保企業的發展戰略,在實踐中尚不普遍。
二、造成民營企業融資現狀的原因
(一)所有制歧視仍不同程度存在
據調查,我國除了浙江地區因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使得民營經濟得到普遍認同外,其余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對個體私營企業的歧視現象。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和傳統意識的影響,金融部門的“恐私”心理相當普遍。一些地方反映,同樣數額的不良貸款,貸款對象如果是國有企業,銀行工作人員可以不承擔責任,如果是私營企業則可能被司法機關追究。出于對貸款責任的擔心,信貸人員在具體操作中就十分謹慎,表現為盡量限制對民營經濟的貸款數額,貸款手續繁雜、抵押條件苛刻,對抵押品要求過嚴、抵押率過低。有的私營企業反映,爭取一筆貸款往往要花費多達半年的時間,由此貽誤商機的事例不在少數。江蘇中大工業集團自有資產5.5億元,年銷售額達10億元,曾被農行總行評定為優質企業,授予5000萬元的貸款額度,但是在操作中農行營業部卻僅允許其貸款3000萬元。
擔保公司和各類基金杯水車薪。目前,上海有私營個體企業34萬多家,而近兩年來,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術交易所、創業投資公司以及區縣各類擔保基金總共只為2000多家企業(含國有、股份制企業)提供了融資服務;到2000年初,上海市通過各種擔保途徑獲得的融資貸款僅占5%左右,其中小企業所占比例僅為30%。換言之,小企業通過擔保途徑獲得的貸款僅占全部貸款的1.5%。此外,各地普遍反映由于擔保基金不能規避自身風險,因而在運行中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在擔保審查、反擔保要求等方面都過于嚴格,手續也相當繁瑣。這不僅加大了企業負擔,而且往往貽誤了商機。
(二)從運作機制上看行政性力量大于市場力量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注意到,目前已出臺的政策和辦法主要是靠行政力量推行的,政府的色彩比較濃厚。在有的地區,由于財政層層出資組建擔保體系,貸款甚至需要得到區縣鎮財政所的審批,由此引出了不少扯皮現象。在風險投資的運作機制上也存在類似問題。風險投資公司由政府出資組建,政府派人經營,這種運作方式在本質上是違背風險投資活動客觀規律的。不可否認的是,在金融體制和融資制度很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運用行政力量著手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一種現實的選擇,無論是出臺擔保政策還是開展風險投資活動都會使部分民營企業得到實質性的支持。但是問題在于,由于政府財力有限,這種以政府財政資金為保障的政策不可能是普惠性的。因此,這種做法會形成新的不公平,為政府官員造就新的尋租機會。此外由政府來親自配置資金,其配置效率必然低下,因為官員或準官員們不可能像私人投資者那樣熟悉市場和企業。
(三)從政策構成看缺少戰略性、系統性設計
目前,各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普遍存在著缺少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差等問題。例如擔保機構的稅收、后續資金注入、風險準備金等問題均未解決,擔保機構散布在各個層面而不成體系;搞風險投資則只是撥出財政資金設立基金和成立投資公司,風險資本的市場化籌集機制、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等必需的前后環節尚未建立;《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等法律陳舊,政策與法律多處出現矛盾;能夠提供有效服務的中介機構嚴重欠缺等等。由于可操作性差,不少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未得到很好的執行。
從國有商業銀行的角度看,國有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導致對民營企業服務難。首先,因為國有商業銀行長期擔負著為國有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任務,把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大型企業等作為服務重點。而對民營企業普遍采取歧視態度,即所謂的所有制歧視。其次,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注重穩健性、集約性和效益性,不愿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第三,國有商業銀行的機制缺乏靈活性。信貸經營體制改革后,上收和集中了貸款審批權,提高了對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貸款門檻。
證券市場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主要是重點扶持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融資,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我國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得少于5000萬元、公司經營必須符合國家的產業改革的政策、從嚴控制一般加工業和商品流通企業。而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與公司法規定的上市條件相差甚遠,自然被股票市場拒之門外。與股票市場類似,我國債券市場也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大部分民營企業不具備發行企業債券和公司債券的資格與條件。如企業規模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同時還要求債券發行企業有實力雄厚且信譽很好的機構作擔保等等,這一系列條件使很多民營企業“望市興嘆”。
當然,與其他經濟形式的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具有抵御風險能力差、融資費用高、金融機構信息搜集困難、貸款的抵押和擔保較難實現等融資特點,也不利于民營企業的貸款融資。
[參考文獻]
[1]黃麗華.淺析民營企業融資問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徐瑞娥.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研究綜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篇7
【關鍵詞】金融市場;民營企業;融資對策
十五大以后,黨和國家提出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國策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使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的措施,給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民營企業正在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民營企業在我國還是“弱勢群體”,在經濟的潮起潮落中,少數民營企業抓住機遇,決策得當,超越了初創期的艱難,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但多數民營企業還處于創業后的成長期,有待于在競爭中壯大和發展。甚至有不少民營企業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抑或一時顯赫;更多的民營企業則是在“夾縫”中慘淡經營。政策環境的局限和民營企業的自身弱點阻礙了多數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尤為突出的是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成為大多數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解決當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已刻不容緩。
一、我國民營企業所處金融市場環境現狀
當前我國的金融市場存在著嚴重的資金供給和需求不平衡,缺乏完善的金融體系。金融市場依然是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比較發達的間接融資體系。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金余缺問題通過銀行來調劑解決,銀行在此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銀行出于風險考慮,在發放貸款等金融服務中不可避免的把追求質優的、有發展潛力的國有及大中型企業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而忽視了大量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中的中小企業的正常融資需求。同時,銀行從成本、風險收益的角度考慮時,也往往把貸款成本高、風險大、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經營環境競爭激烈、發展前景不明、各項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民營企業排斥在服務范圍之外。在信貸管理上,商業銀行推行授信授權制度。強化風險管理,加大考核力度,放貸更加謹慎。對信貸人員實行以資產質量為主要指標的考核,實行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度,這就形成了在貸款管理上只有責任而沒有利益,從而使得銀行信貸人員對民營企業的貸款產業“懼貸”心理。依法收貸環境差,削弱了銀行放貸積極性。
二、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主要以自我積累的內部融資為主。外部融資主要依賴于銀行信貸(預在國內上市的民營企業很難獲得股票上市額度),但存在著銀行信任度低或是貸款擔保條件苛刻的問題。現實往往是商業銀行即便對民營企業發放貸款,也存在金額小、期限短的事實,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由于貸款期限過短,不能滿足長期資金周轉的需要。另外,擔保公司和各類基金較少,民營企業難以獲得外部擔保,通過資金市場直接融資的大門基本對中小企業是關閉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艱難。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要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原則上只能到國內主板市場及創業板市場融資或海外上市融資,但主板市場上市對中小民企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創業板市場對企業內質要求過高,一般民企無法企及;海外市場更談何容易,不但要滿足海外市場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國內一些因素的阻撓。
(二)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分析
1.信用問題直接影響民營企業的外部融資
誠實經營,講究信譽與消費者和企業密切相關,它既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好處,也可以給企業帶來利潤。好的信用會給銀行好的印象從而能比較順利地取得貸款,而不良信譽或信用等級偏低則會取到很少的貸款甚至得不到銀行的貸款支持。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專門制定的面向民營中小企業貸款的指導性意見中有這樣一條: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屬于禁止貸款類:①欠息,無償債能力;②貸款用途不大;③不守信譽;④企業管理混亂;⑤經營無固定場所;⑥企業經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⑦一般性加工企業的基建項目;⑧信用等級BB級以下。
當然,其它企業比如國有企業等也會出現一系列信用問題,但民營企業的資信狀況更差,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焦璞先生提供的一個數據表明,60%以上的民營企業的信用等級是BBB級或BBB級以下的信用等級,而從評級經驗和指標體系的嚴格程度來看,這仍是一個保守的數據,更別說依照國際指標體系。
民營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財務報告的隨意性大,透明度不高,信用等級偏低,難以滿足外部融資所要求的各項條件。與國有企業相較,大多數民營企業經營范圍較廣,風險高,權益資金比較低,對貸款具有“急、頻、少、大、高”(貸款急、頻率高、額度少、風險大、成本高)的要求,加大了企業融資的復雜性,增加了融資成本,加之經營業績不穩定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亦加大了經營風險。信用的缺失、擔保體系的不健全也是民營企業間接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國內信用體系剛剛出現,處于起步階段,企業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個人信用較為落后,商業信用遭到破壞,導致銀行對企業失去信任,貸款手續多、限制嚴,人為增大融資成本。另外,由于民營企業可抵押物少,銀行對抵押物的條件又比較苛刻,也導致民營企業貸款困難。
2.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銀行機構不放心
銀行惜貸說到底是為了逃避風險,而風險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對稱。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資上造成的問題可能發生在兩個階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問題是會導致逆向選擇。金融市場上的逆向選擇指的是:貸款者和借款者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性,即有關借款者的信譽、擔保條件、項目的風險與收益等,借款者比貸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優勢。這種優勢使得貸款者在借貸市場上處于不利地位,為了消除不利的影響,貸款者只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過去平均的信息來設定貸款條件,而不是根據風險程度的高低確定利率。這樣,就會對那些高于平均條件的優良借款者不利,后者就會退出借貸市場。這一過程的不斷重復,借貸市場上借款者整體素質就會下降,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貸風險的貸款者常常是那些尋找貸款最積極的人。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問題。由于逆向選擇使得貸款可能招致信貸風險,貸款者可能決定不發放任何貸款,即便市場上有信貸風險很小的選擇。
道德風險是在交易之后由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問題。金融市場上的道德風險,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貸款后,可能改變原來的承諾,從事使貸款不能歸還的高風險投資或者故意逃廢債務。由于道德風險降低了貸款歸還的可能性,貸款者可能決定寧愿不做貸款。
民營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比國有企業、大企業更加嚴重,其原因是因為民營企業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問題。民營企業的信息基本是內部化的,通過一般的渠道是很難獲得有關民營企業的信息的。民營企業在尋找貸款和外源性資本時很難向金融機構提供證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營企業對資本和債務要求的規模較小,使得審查監管的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較高,金融機構為了避免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往往不愿向民營企業或民營企業提供貸款。
3.所有制的歧視造成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局面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只愿給國有企業貸款,同為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樣。在中國,大部分的銀行貸款首先給了國有企業,其次是“三資”企業,最后才輪到民營企業。而只要是民營企業貸款,大多都會出現手續繁瑣、條件苛刻、減少貸款額等諸如此類的現象。
三、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對策
(一)轉變觀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視,給民營企業以“國民待遇”
應減少民營企業貸款手續,加強民營企業與銀行的合作關系。銀行是否貸款以企業項目的風險高低為標準,而不以所有制性質為標準。在銀行面前,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地位。應既允許民營企業發信A股,也應允許其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發行B股、H股、N股等特種股票和存托憑證以籌措外資。因此,有必要降低民營企業股票發行和上市的門檻,或另開二板市場或場外交易市場,為民營企業的股票發行和上市提供必需(下轉第189頁)(上接第186頁)的市場條件。在資本經營已被企業普遍重視的今天,應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與股權置換等方式實現產權重組,謀求更大發展。此外,企業債券市場也應對民營企業敞開大門,允許民營企業在符合發行要求的條件下,通過發行債券籌資。
(二)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機制,可以解決融資機構對民營企業貸款的后顧之憂,解決民營企業抵押難、擔保難的問題。各級政府要設立民營企業發展基金,重點用于支持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與再擔保等。可以由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共同出資成立民營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政府提供大部分資金,企業作為會員向基金出資),其目標是向那些業務經營良好,具有發展潛力但是缺乏財務擔保的民營企業提供信用保證。還可以利用第三方擔保(商業銀行向民營企業進行風險貸款,同時將獲得第三方擔保人一定比例的貸款擔保)。充當第三方擔保人的通常是政府所屬的非盈利機構,還包括保險公司以及投資公司等。另外,可以鼓勵建立民營企業互助擔保基金,互助擔保基金由一定區域內的民營企業組成,具有民間自質,互助擔保基金會員可以利用聯合信用的方式向銀行取得融資。為解決大力發展小額資本市場,激活民間資本,多渠道為民營企業融集資金。盡快推動設立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專門資金,建立民營企業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體系,進一步增加信用擔保業務品種,建立和完善形式多樣、管理規范的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積極幫助擔保機構規范化發展,并建立民營企業融資項目備選庫。通過市場化運作,參與資金籌措和項目投資,拓寬融資渠道,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三)民營企業在目前直接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要想通過間接融資從而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
民營企業要構筑信用體系,需建設好以下五個子系統:(1)信用體系法制保障系統;(2)企業信用信息系統;(3)企業信用評級系統;(4)信用激勵和失范懲罰機制系統;(5)公正、中立的信用中介系統。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匱乏已是普遍現象,尤其是民營企業中的中小企業,在弱肉強食的今天,資金問題往往能使一個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無法立足,已趨于消亡。而在不斷完善民營企業融資體系的基礎上認清內部問題,把我外部制約因素,適時引入風險投資機制,則會助民營企業走出“瓶頸”。扭轉當前困難局面。
參考文獻:
[1]羅國勛.二十一世紀: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篇8
關鍵詞:民營企業家;企業家特質;提升途徑
熊彼特說過,企業家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在民營企業中,民營企業家的素質與能力是保持民營企業持續成長的支柱。他們能夠識別并抓住機遇,然后將這些機遇轉化為具體的想法,并通過消耗時間、精力以及資金,最終為企業創造出價值。企業家的特質就是企業家群體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且能夠導致企業績效的素質特征及能力水平,只有具備這些特質的人才能成為出色的企業家,使企業具有較高的業績。但是從整體看,目前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和能力較之國有企業的企業家,還存在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的基本素質、管理能力、法律意識等還亟待提高。據統計,在一年內破產倒閉的民營企業中,有80%以上的是由于民營企業家決策的失誤。可見,提高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和能力是保證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
一、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特質概述
(一)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的基本特質
根據安徽省工商聯2010年對安徽省民營企業調研的基本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具有以下基本特質:
1、年齡和性別特質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以男性為主,其比例占到了調查人數的91.9%,而女性企業家在安徽省的民營企業中很少見,只占總調查人數的8.1%。另外,對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的年齡調查發現,他們的年齡主要集中在40歲-55歲之間,而40歲以下的年輕企業家只占調查總數的14.8%。通過對以上這兩項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隊伍是由一批年富力強的男性企業家構成。
2、文化特質。企業家的文化程度是決定企業家素質的重要方面。根據安徽省工商聯對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群體文化素質的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安徽省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民營企業家占到了總數的80.3%。可見,目前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的文化素質還是比較高的。
3、職前角色與就職方式特征。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在擔任民營企業董事長或經理前,大多從事的都是企業管理工作,其所占比重為59.3%。可見,以前從事過企業管理工作的人是目前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群體的主要來源。另外,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的就職方式大都是以自己創業為主,其比例占到了總數的67.8%,其次是通過董事會任命,占總數的14.5%。這說明創業是安徽省民營企業家成長的主要途徑。
(二)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的精神特質
企業家精神是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綜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種重要而且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特殊技能的集合,是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民營企業中,民營企業家對企業家精神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所具備的精神品質,并最終影響企業的持續運營。因此,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的一項重要特質。
根據安徽省工商聯調研所得數據可以發現,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認為敢于承擔風險和勇于創新是最能體現企業家精神的兩項品質(其所占比例分別是63.9%和59.7%)。這表明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對承擔風險和勇于創新等企業家精神品質的認同度最高,把它們視為經營企業首要追求的企業家精神。
(三)安徽省民營企業家對壓力的感知
民營企業家的心理狀況是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他們的壓力情況也是反映企業經營環境、社會文化變遷及政府政策合理性的重要依據。根據安徽省工商聯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的民營企業中,有54.1%的民營企業家感覺壓力很大,有41%的民營企業家感覺壓力較大,而只有4.9%的民營企業家感覺壓力較小和沒有壓力。
這說明,目前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普遍承受著較大的壓力。當然,一定的程度的壓力并不是壞事,可以對民營企業家起到促進和激勵作用。但是。如果壓力過大且持續時間久,就勢必會影響民營企業家的身心健康,造成他們的幸福感下降,這最終會影響到民營企業的績效。
二、目前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特質存在的不足
通過對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特質現狀的分析,不難看出目前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和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只有認清這些不足,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升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和能力,進而使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具體而言,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和能力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民營企業家的年齡和性別問題
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的平均年齡是47.67歲,而且有72.2%的民營企業家年齡在40歲-55歲之間,而40歲以下的年輕企業家則很少,民營企業家隊伍缺乏年輕血液。另外,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隊伍中缺少女性的民營企業家,其所占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二)民營企業家文化素質存在的問題
在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隊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企業家所占比例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很多民營企業的企業家并沒有接受過專門的企業管理培訓。
(三)民營企業家來源問題
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的就職方式大都是以自己創業為主,而通過董事會任命的只占總數的14.5%。自己創業的民營企業家也就是民營企業的所有者,但是他們未必就具有優秀的管理能力。而如果是通過董事會選撥任命的民營企業家,其肯定是具有管理才能的職業經理人,這樣應該更有利于民營企業的發展。
(四)民營企業家壓力過大問題
通過對安徽省民營企業家群體承受壓力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到有95.1%的民營企業家感覺到壓力過大或壓力較大。短期內民營企業家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會促進民營企業家更努力地經營企業,會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但是如果壓力過大且持續時間久,勢必會影響民營企業家的身心健康,最終影響民營企業的效益。
三、打造安徽省高素質民營企業家隊伍的幾點建議
為了彌補安徽省民營企業家以上素質存在的的不足,以及保持安徽省的民營企業能持續成長,現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培養年輕人才成為企業家,消除性別歧視。一方面,民營企業應培養企業中的年輕人才的管理能力,并大膽地啟用年輕人才擔任企業的管理者。另一方面,應消除性別歧視,為女性民營企業家的成長創造條件。
第二,加強對民營企業家的專門培訓。安徽省的高校應大力發展適合安徽省民營企業的EMBA教育,民營企業家應該積極的參加EMBA培訓,讓更多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民營企業家接受管理知識的系統教育。同時鼓勵民營企業中的企業家培養對象接受MBA教育,提高安徽省民營企業家隊伍的整體素質。
第三,建立職業經理人選拔機制。由于目前安徽省的民營企業家有大部分是通過自己創業而成為企業家的,而這部分人大多數是沒有接受過企業管理的專門培訓的,對于一些管理問題他們可能無法合理的予以處理,這樣有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效益。因此,安徽省的民營企業應該注重從企業中尋找合適的人選,并對其進行專門的培訓,以培養出理論和實踐俱佳的民營企業家。
第四,采取適當措施,緩解民營企業家壓力。針對目前企業家壓力大的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緩解:企業家要主動給自己減壓;適當地放權,以減少工作量;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現場辦公會等,幫助企業家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難題,為企業家化解壓力。
:
1、 A.L.Minkes.Managers as entrepreneurs:a view from Asia[J].Technovation,1995(3).
2、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M].海南出版社,2000.
3、丁棟虹.企業家精神[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4、李代紅,牛麗琴,李苑凌.中國成功民營企業家素質特征研究[J].企業活力,2006(7). 轉貼于
5、鄭健壯.民營科技企業家特質與企業績效相關性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4(3).
篇9
關鍵詞:民營企業;企業家;素質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6-0022-02
引言
目前,民營企業面臨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法制環境日益完善,在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員工權益等方面,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法律約束。從國際看,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經濟環境的交融匯合與競爭碰撞變得更加廣泛和普遍,這既為民營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給民營企業提出了更多更高難度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眾多民營企業如何能夠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如何能夠贏取主動、化危為機、成功應對挑戰,進而尋求新的更大發展空間、實現可持續良性發展,已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企業家的素質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興衰。據統計,世界上1 000家破產倒閉的大企業中,有850家與企業家決策失誤有關。美國研究企業倒閉問題的學者阿樂德·曼曾指出,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企業倒閉的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由此可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民營企業家隊伍是保證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通過企業家素質的提升,來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命題。
一、民營企業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民營企業在度過了一個最初的發展階段后,正在進入一種理性創業狀態,而理性創業對民營企業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那么,民營企業家在當前市場條件下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一般而言,企業家的素質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方面。
(一)思想素質
民營企業家的思想理論素質不僅體現在具體的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之中,而且還體現在能否正確地領悟國家對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的精神實質,尤其是體現在復雜的政治形勢上的準確判斷,抓住機遇,快速發展等方面。
(二)專業素質
專業素質是指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市場知識等的總和。企業的發展實質就是對環境的不斷適應,要更好的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就必須對環境現狀有全面的認知和對未來環境的變化有深刻的洞察。對環境的認知、洞察與適應,實質是反映企業家經營理念的變革與戰略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一種知識學習能力。民營企業家要具備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市場知識三個方面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科學決策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以更好適應環境的變化,實現企業的發展。
(三)能力素質
能力素質是指分析預測、科學決策、組織指揮、溝通協調、開拓創新、選用人才等能力的總和。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企業都將面臨許多不同的利益主體,如果都必須通過完備的契約安排來協調彼此的利益,則企業的成本將無比高昂。因此,憑借企業家良好的能力素質建立起來的個人權威與協調機制是增強企業凝聚力、激發員工創造熱情的重要因素。
(四)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指認識能力、情緒和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的總和,是一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特征和能動性。民營企業家居于企業核心,承擔著重要責任,其心理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以上各項能力的發揮水平。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應具備以下心理素質:穩定而樂觀的情緒控制力、敏銳的信息觀念、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創新進取精神、有效的時間觀念、寬容大度的胸懷和執著的求知欲。
二、民營企業家素質的不足之處
我國民營企業家在經歷長期的創業過程和經歷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后,對市場規則、企業發展等都具有了比較深刻的看法,市場經濟對企業家的素質要求也有比較正確的認知,自身素質正在不斷提高,并且已經涌現出一批非常出色的企業家。但大部分民營企業家的自身調整仍然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以下幾個方面尤其突出。
(一)缺乏對市場經濟基本規則的恪守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信用關系成了社會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經濟關系,“誠信”已成為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觀念行為和基本游戲規則。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沒有信用,就沒有交換;沒有市場,經濟活動就難以健康發展,市場經濟秩序就無法存在。而在現實中,這一規則卻時常被人隨意踐踏,不誠信的現象時有發生。許多民營企業家在創業之初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當時市場經濟的不完善與社會管理體制的不完善。雖然目前市場環境已大為改善,但當初通過不誠信獲得原始資本積累的意識仍然根深蒂固。
(二)缺乏必要的長遠戰略意識
一個企業要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民營企業家靠鼠目寸光打短線是不行的,企業家必須對企業所涉及的整個行業,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具備戰略的長遠眼光,才能進而為企業制定出一個科學的長遠發展戰略,這是眾多企業發展所證實了的發展規律。但這一規律在眾多民營企業家心中并沒有埋下戰略意認的種子:有的為了追求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不惜“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有的為了獲得高新產業扶持,變換手法花小錢把老項目進行美化包裝,卻將專利技術束之高閣;有的為了給企業產品戴上更多光環,不惜花錢購得各種榮譽裝點門面,卻對產品研發、先進的管理方法、生產技術設備等的投資冷眼以待。
(三)缺乏對市場經濟手段的綜合運用能力
市場的風險無處不在,要避免和化解這些風險,就必須拿起市場經濟給予的各種“武器”,運用法律手段,積極加以應對。雖然目前我們是市場經濟,但世界上仍有部分國家和區域不予承認,他們對我們出口的物美價廉的商品時常冠以“傾銷”的指責,大打貿易戰。也有一些國外客商由于自身銷售困難等原因,有意抵毀合同,在商品接貨驗收、資金支付上對中方企業設置陷阱。面對這些情況,中方企業往往由于缺乏國際貿易知識,而在隨后的交鋒中敗下陣來。這些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營企業家在綜合運用市場經濟手段能力上的缺乏。
(四)對環境認知、洞察與適應的不足
前幾年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我國民營企業是“兔子腦袋,恐龍身體”。就是說民營企業已經成長了,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民營企業家的思維仍然沒有轉變過來,仍然用當時的思維方式去指揮現在的企業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中參與競爭。面對快速變化和競爭激烈的市場,許多民營企業不但沒有逐漸采用更為先進有效的管理方法、組織形式、激勵機制等,而且沒有一個完善的企業發展戰略,甚至沒有戰略意識或根本不懂發展戰略。
三、提高民營企業家素質的途徑
提高企業家的素質,從政府來講應該創造一個有利于企業家成長的機制和體制環境。從企業家自身角度來講,要不斷加強學習,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經營管理思維模式。
(一)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
首先,政府應大力倡導鼓勵全民創業,在全社會營造創業為榮的良好輿論環境,提升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其次,要加強信息公開對等的建設,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關注和指導,特別是面向民營企業的投資項目和信息通告,以及相關的法規、政令,應該通過政府的信息化職能,建立信息引導機制,使民營企業獲得更多的投資意向、投資信息,提高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透明度。再次,應消除政府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雙重規則,制定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平等的綱領性政策,規范民營企業的法制環境,為民營企業家素質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撐,保護民營企業家的正當權益。
(二)搭建有效的素質提升平臺
要創造學習條件,引導企業提高學習意識,提升學習的能力。學習是企業的生存基礎,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創新來自于學習。要營造學習氣氛,創造學習條件。政府要通過組織企業家進高等學府進修、外出參加考察、聘請專家開展定期不定期的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對民營企業家進行經濟學、管理學、專業技術以及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等內容的培訓,更應緊密跟蹤信息和市場變化,為企業家提供最新的知識信息培訓。
(三)民營企業家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切實有效的學習機制
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自上而下的學習機制,開展定期不定期的學習培訓,積極參加政府主辦的各類學習培訓活動,從中認真汲取素質提升的營養。同時要與科技院所、大中院校建立長期廣泛的合作,不斷瞄準行業發展前沿,獲取新的科研成果知識。要著力加強思想素質的培養,增強搶抓政策、發展機遇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歷練;要著力加強各類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市場知識、國際金融知識等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各項綜合能力素質。
(四)正確評價民營企業家的素質現狀,樹立正確的高素質導向
目前,民營企業家素質提高緩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民營企業家的素質現狀缺乏正確的評價。沒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評價標準,素質提高的方向就不明確,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差距也就不明顯。一個不正確的評價標準還可能帶來錯誤的導向。經濟生活中一些通過不誠信行為獲得暫時利潤而受到政府表彰的企業家并不少見。這對于提高民營企業家素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應盡快建立專業的人才素質測評機構,建立正確的民營企業家績效評價機制,合理評價民營企業家的素質與經營業績,統一對民營企業家素質的認識,樹立正確的高素質導向。
參考文獻:
[1] 蘇小和.過坎:對11名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現場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35-37.
[2] 金梁.企業家的定位——從孫大午、陳遠豪說開去[J].企業管理,2004,(1):11.
[3] 金碚,等.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200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4] 李鋼.財務指標對企業競爭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管理科學,2004,(4).
篇10
論文關鍵詞:十二五時期,我國民營企業,發展方向,選擇
考察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歷史沿革,不難發現:其天生的市場導向體制優勢,有效支撐了我國經濟體制的市場化變革;并且,通過示范效應也推動了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實現我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是關系到我國經濟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正因如此,討論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民營企業如何選擇發展方向經濟學論文,就顯得格外必要。
不可否認,我國民營企業自上世紀80年代出現以來,長期保持著強勁的資本擴張態勢。然而,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逐步到位的今天,民營企業自身的劣根性也悄然涌現。諸如,產品質量差、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模式,不斷被社會所指責。
由此可見,在十二五時期全面轉變經濟方式的大背景下,須針對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不足,展開建設性的梳理與對策分析。
一、十二五時期我國民營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分析
基于生物學隱喻可知,我國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呈現出動態演化的特征。由拉馬克主義原理可得,作為類似于生物體的民營企業,惟有進行適應性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經濟學論文,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中生存。為此,首先就目前的經濟環境進行分析,則顯必要。
(一)我國民營企業面臨的國內經濟環境分析
受到我國社會制度的作用,國內經濟環境主要由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引導。其中,針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目標的產業政策,成為了目前的主要內容。具體有這樣幾個方面:
1.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總結國外發達國家工業進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并結合我國實際,國家做出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決策。這樣一來,國家就在企業的入市門檻,以及產品的生產領域,建立了以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為主導的評價指標。由此,從我國民營企業的生產現狀來看,上述評價體系將極大的約束其未來的生產經營。
2.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要求。改變我國在國際分工鏈條上的尷尬局面,惟有在國家意志層面強調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通過產品研發領域核心競爭力的建立,來實現企業的市場勢力。但是經濟學論文,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約束,必然將弱化其自身創新能力。
(二)我國民營企業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分析
國外經濟環境,主要通過國際貿易的形式來體現。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民營企業,大都屬于外向型企業類型。目前,國際貿易領域廣泛存在的“綠色壁壘”,極大的阻礙了他們的產品出口。綠色壁壘屬于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由西方發達國家設立。
由此可見,處于后危機時期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各類型貿易保護主義也將影響我國民營企業的長期發展。為此,在對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困境進行探究后,則須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上述環境下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困境的原因探究
由上文所述,我國民營企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從組織資源的范疇下,來探究其形成原因,則可以分為內外兩個方面。
(一)困境形成的內部原因探究
上文提到的企業創新能力,實則與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之間經濟學論文,存在著邏輯關聯。即,企業在技術層面的創新能力,不但能有效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切實優化產品的生產工藝。而這一切目標實現,則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科技人員,以及一定的資金支持。這兩個要素,在我國民營企業中普遍稀缺。
同時,伴隨著社會生產分工的精細化,中小民營企業往往成為某核心企業的外圍生產協作伙伴。民營企業在通過網絡化企業組織架構來獲取報酬的同時,則鎖定了自身生產能力的匹配性。而外圍協作伙伴所承擔的生產任務,科技含量極底,這又造成了民營企業缺乏創新的激勵。
(二)困境形成的外部原因探究
芝加哥行為學派的認為,企業的行為偏好決定著市場結構(本文采信該觀點)。根據上述理論邏輯,正因為我國民營企業缺乏產品創新能力,便使得自身產品的需求替代彈性較大。這一客觀事實經濟學論文,決定了同類型民營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往往呈現出過度與無序并寸的態勢,即,我國物流民營企業便是典型的例子。該市場結構,則壓低了民營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最終,限制了民營企業的創新資金的供給。
三、我國民營企業發展方向的選擇
在討論我國民營企業發展方向的選擇時,應把握問題出現的邏輯起點。上文已經指出,民營企業惟有根據自身所處的經濟環境開展適應性調整,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具體闡述如下:
(一)漸進式的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針對民營企業組織資源的次優現狀,可以通過產品與服務的局部創新,來漸進式的獲得能力的提升。并且,對于創新能力提升的努力需長期保持。由馬克思價值轉型原理可知: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在全社會剩余價值平均化過程中,將獲得超額剩余價值。由此經濟學論文,作為超額剩余價值的轉形:超額利潤,便能有效支撐該企業未來的創新需要。
(二)形成人力資本儲存的長效機制
無論民營企業遵循低碳經濟要求展開的生產實踐,還是形成持久的組織創新能力,都需要有具備創新能力的科技與管理人才做支撐。為此,形成人力資本儲存的長效機制就格外重要。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幾個原則:(1)從戰略上儲備企業未來5年內所需要的科技人才;(2)對于管理人才的儲備而言,最好選擇具有理工科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3)激勵機制的構建。對人才的選擇與儲備,只是從靜態的存量上滿足了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此時,還應通過激勵機制的構建,推動他們在企業價值創造上的能動性。
綜上所述,十二五期間我國民營企業須針對外部經濟環境的演化過程,動態的調整自身的發展方向。同時,發展方向的選擇還應從企業的微觀層面著手,即:漸進式的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形成人力資本儲存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陳春花.芻議家族企業繼承機制[J].商業時代,2005(4).
[2]劉瑩.淺析我國家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12).
[3]趙奕凌.西部縣域工業發展資金缺損的機制分析與對策[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
- 上一篇:審計入門知識
- 下一篇:德育活動開展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