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發展的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12-28 17:48: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旅游發展的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鄉村旅游發展的存在的問題

篇1

[關鍵詞]鄉村旅游;問題;解析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6)09―0075―05

一、問題的提出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地域及農事相關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組合而成的鄉村風情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閑、觀光、體驗及學習等的旅游活動。

中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發展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城市化和社會經濟獲得較快發展,人們經濟收入增加,生活觀念和消費結構轉變,生活質量有了新要求。“雙休日”和“黃金周”假日制度的執行,以及鄉村地區交通設施的改善,都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于是,繼1998年“中國城鄉游”之后,在國外已盛行幾十年的鄉村旅游在我國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但是我國鄉村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對鄉村旅游的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的發展,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推進我國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有必要對當前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地、系統地研究,探尋根治問題的“秘方”。

二、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對研究成果的分析

關于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現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認識問題:無論是社區居民,還是政府,抑或鄉村旅游經營者,均存在對鄉村旅游認識不足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對開發鄉村旅游所需的條件缺乏充分的分析與認識,對鄉村旅游資源分析不夠、評價過高,導致對鄉村旅游開發過于樂觀、期望過高。二是缺乏對鄉村旅游基本特征的正確認識,致使忽視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繼續有效地保持“鄉村性”和“鄉村意象”,出現建筑的城市化、活動的商業化等趨向。三是認為旅游應是風景名勝區與大都市的事,鄉村地區沒什么可游的,未能認識鄉村旅游與農業生產的互補性和功能優勢,從而忽視鄉村旅游的發展。這三個認識誤區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2)規劃問題:缺乏統一規劃。尹少華、鄧德勝、文建林認為,地方在發展鄉村旅游時,沒有將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納入區域旅游開發的大系統,進行統籌安排,全面規劃,任由經營者進行盲目的投資與開發,甚至出現了遍地開花和重復建設的現象,是導致資源開發的形式單一、水平不高、檔次低下、特色不強,從而缺乏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基礎設施問題:當前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基礎設施落后。許多基礎設施仍然適應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車場、洗手間、工具室、電話亭等公共設施簡陋、設備不足;客房、餐廳茶樓等主要食宿設施條件差,衛生狀況和設施設備條件難以讓人接受,難以留住游客。

(4)資金問題:資金短缺,投入不足。雖說鄉村旅游投資相對較少,見效較快,但并不是說不需要資金,尤其是建設上規模、上檔次的鄉村旅游區,既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又需對外宣傳促銷,必須有一定的資金保證。但目前在我國興辦旅游景點的熱潮中,人們的投資熱點是開發規模較大、資源品位較高的景區以及建主題公園,很少有人去投資鄉村旅游。

(5)人才與管理問題:鄉村旅游景點管理滯后,服務質量不高。具體表現為:一是衛生狀況不好,存在“臟、亂、差”現象;二是亂搭亂建現象嚴重,破壞了古建筑、古村落的古樸風格,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三是少數景點游覽線路組織不好,標志不明顯,有的還要走回頭路;四是有的景點工商戶太多,濃厚的鄉村文化氛圍或宜人的自然風光被花哨的商業氣息所沖淡,讓旅游者找不到“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感覺;五是管理與經營體制不健全,從行業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不夠,并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大多數“農家樂”協會也形同虛設,許多開發和經營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規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專業管理人才。沒有專業管理人員的統一管理,會使本來就很松散的鄉村旅游經營者更加松散;沒有專業管理人員的點撥和引導,也很難加快鄉村旅游向前發展的速度。

(6)產品與效益問題:首先,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產品單一,未形成系列,產品雷同,品位不高,難于滿足旅游市場日趨多層次、多樣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其次,產品粗糙,深度開發不夠。許多鄉村旅游產品只是表層開發,缺乏創新設計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顯。第三,我國鄉村旅游產品參與性不足,難于提高旅游者旅游感受。由于產品單一,檔次不高,經營管理不善,服務質量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導致我國鄉村旅游效益不明顯,而負面影響則有所加劇。

2.對研究成果的思考

雖然上述研究成果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但是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對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利益分配以及市場與促銷問題缺乏關注;二是未能厘清這些問題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問題發生的脈絡。

(1)利益分配問題: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涉及政府、農村集體、旅游企業和農民等的利益分配問題,如何妥善、合理地處理好這一問題,協調好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各方的關系,對于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鄉村旅游利益主體的多樣性和利益關系的復雜織在一起,給鄉村旅游收入的分配帶來諸多障礙,造成各利益主體間的矛盾。任何一方利益得不到保障都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安徽省宏村在古村旅游開發中,村民缺乏應有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利益分配,在對產權極不尊重、分配極不公平的情況下,宏村全體村民于2000年、2002年兩次分別向黃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名提訟,控告黟縣人民政府違法侵權行為,導致宏村旅游辦得越紅火,宏村村民與政府、企業的矛盾越尖銳的現狀。村民因利益分配不公而與旅游景區經營企業沖突的事件在我國其他地區也多有發生,如華夏第一苗寨――德夯苗寨村民曾封堵景區游道、鳳凰縣黃毛坪村村民分占鳳凰苗王府景區停車場等。

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發展經濟,無論是政府、經營者或是農民,都希望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從中獲利,追求經濟效益是他們發展鄉村旅游的共同目的,同時也是問題和矛盾的產生所在。因而,利益分配問題是鄉村旅游發展中一個關鍵性問題,這一問題的順利解決有助于其他問題的解決,有助于推進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理應得到政府、社會以及業界與學界的廣泛關注。

(2)市場營銷問題:市場研究不足,宣傳促銷力度不大,方式單一。目前,我國旅游開發已由資源導 向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但鄉村旅游存在地域分散、經營規模小的特征,而且資金不足,專業人才匱乏,致使鄉村旅游經營者無力從事全面的市場調查研究。因而,目標市場與宣傳促銷方式也較為單一。例如,黃山周邊地區鄉村旅游的市場總是定位在游玩黃山景區之后意猶未盡的游客身上,很少走出去宣傳促銷,只寄希望于導游或其他從業人員將人帶去。鄉村旅游宣傳促銷手段以發傳單或發名片和宣傳冊為主,并多局限在人際的范圍和較原始的手段,主動宣傳和參加集體促銷的意識和要求不強,這很難適應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市場宣傳促銷不力已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發展。

(3)問題的關聯性:一切事物總是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的。縱觀現有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國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但未能就所存在問題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分析,僅把它們作為各個單一問題與現象加以分析;未能從問題的相互聯系進行研究、分析其中的根本與核心問題,沒有找出引發鄉村旅游問題的根源和厘清問題的發展脈絡,只停留在鄉村旅游問題的一般性描述。在此研究基礎上所提出的對策與建議,難免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難于收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系統論認為,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是由眾多系統構成的有機集合體,每一個系統都是由若干個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鄉村旅游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其關聯要素含多個方面,其中主要包括:體制要素、政府要素、農業結構要素、土地政策要素、利益主體要素、資源要素、生產要素、經營管理要素、市場要素等。因而當系統運動發展時,其中某一子系統或要素發生改變,必然帶動其他部分與要素進行相應的變化,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正是由于系統運動發展時,某一子系統、環節以及構成要素未能進行相應的變化和調整而產生,即運動發展所造成系統內部的不協調以及系統與外部環境的不協調。因此,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關聯性,只要找出根本問題,也即問題產生的根源,厘清問題的發生脈絡,加以分析、解決,其他看似復雜的問題便隨之迎刃而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標本兼治”,實現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如圖1所示。

三、解決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基本步驟

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關聯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所產生一切問題的根源以及問題發展的脈絡。思想認識問題處于問題關系鏈中的起因位置,是鄉村旅游發展進程中引發相關問題的根源,是產生一切問題的“癥結”所在。思想認識是行為決策的基礎,政府、開發商、村民等鄉村旅游開發主體,在對鄉村旅游具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進行開發,但因認識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致使行為決策出現偏差與不當,從而產生了缺乏整體規劃、基礎設施滯后、經營管理不規范、服務質量不高、資金與人才匱乏等影響旅游產品生產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以旅游產品生產為核心,筆者概稱之為生產過程問題。生產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導致旅游產品問題與效益問題的相繼發生,也隨之產生了利益分配問題。

筆者依據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問題的關聯性及其發生脈絡,提出根除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問題的4個基本步驟:

1.提高認識,根除“病源”

無論是政府決策者還是農村村民、旅游企業管理者以及從業人員均要提高對鄉村旅游開發的認識。首先,正確理解發展鄉村旅游現實意義和功能優勢,認清鄉村旅游的主要內容與特點。其次,充分認識農業不僅是農村的主導產業,而且是重要的旅游資源之一,協調好旅游業與農業的關系,樹立“以旅助農”、“農游合一”的開發理念。最后,對鄉村旅游開發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科學分析,這樣既可以對可能產生的問題制定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盡可能規避問題的發生,又可使各相關開發主體對問題的產生有心理準備,避免問題發生時出現慌亂、不滿,甚至對鄉村旅游開發喪失信心的現象。總之,在思想上對鄉村旅游必須具有系統的、全面的認識,就鄉村旅游發展達成共識,從而,消除問題發生的根源,并為后續問題的解決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2.合理分配利益,消除問題惡化的隱患

鄉村旅游發展進程中,利益分配不公,則會出現諸如宏村、德夯苗寨等地的鄉村旅游愈是發展、各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和激化的現象,致使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進一步惡化。雖然只有當鄉村旅游發展產生效益時,才發生利益分配,但是,此時只是利益分配的結果體現。實際上,利益的分配思想與方式在確定開發主體與發展模式時就已形成。為此,要實現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首先在鄉村旅游開發前必須進行全面的社會調查,明確各個相關單位與人員的利益主體地位;然后依據各利益主體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相關程度、貢獻等,制定科學的分配制度與途徑,并保持應有的透明度。

3.全盤運作,突破生產難題

生產過程問題是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核心問題所在,如何解決這一環節的問題,已是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廣泛關注的焦點,并提出了許多有效的建議與對策。生產過程問題看似繁復,但只要順利解決思想認識與利益分配問題,各相關開發主體就能明確目的、統一認識,形成鄉村旅游發展合力,生產過程問題也能得以有序解決。

從圖2中可以看出這一環節的問題主要是圍繞旅游產品生產而展開的,規劃、資金、人才、設施、經營管理等問題既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又相互制約。為此,要順利解決生產過程問題,必須全盤運作,提高整體生產能力。

(1)制定整體規劃,鑄造破解生產難題的金鑰匙。規劃是旅游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在生產過程問題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措與管理、人才開發、市場開發等問題,均需有科學的規劃。由此可見,規劃在生產過程中具有統率作用,是破解生產難題的金鑰匙。因而,鄉村旅游開發應該對旅游地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和翔實的調查與評價,然后,在區域空間上進行統籌安排,全面規劃;在時空上對鄉村旅游開發活動進行有序的周密安排。這樣既可以減少盲目開發和投資失誤,又可以避免相鄰地區的雷同和重復建設,提高鄉村旅游開發的效果,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的健康、有序、穩定發展。

(2)拓寬融資渠道,消除生產投入瓶頸,完善基礎設施。資金是鄉村旅游開發的重要條件之一,資金缺乏制約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從而影響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鄉村旅游開發可通過三條渠道籌集資金:第一,由政府部門統籌、批撥扶貧資金開發鄉村旅游,政府投資的優勢在于有利于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有利于鄉村旅游的整體規劃和迅速發展。第二,引進外資,給鄉村旅游開發注入新鮮“血液”,拉動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第三,鼓勵村民出資合股聯營,這有助于增強村民的責任感,以主人翁的態度投入鄉村旅游開發工作中。在整體規劃的 指導下,充分利用有限資金完善旅游設施。

(3)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培養能夠破解生產難題的人才。鄉村旅游要上規模、上檔次,關鍵在于人才,人才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和提高服務質量的根本保證。鄉村旅游開發中的人力資源建設,需根據鄉村旅游發展特點,遵循“培引”結合原則,以培養當地人才為主,引進人才為輔。通過加強經營管理者、從業人員、村民等相關人員的旅游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從而提高服務接待水平。

(4)加強管理制度、法律法規建設,規范經營管理。在企業管理中,人們提出向管理要效益的經營理念,這一經營理念在鄉村旅游開發中同樣適用。因而,必須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不斷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逐步實現鄉村旅游管理規范化。

(5)加大市場研究與宣傳力度,拓展客源市場。從圖2可以看出市場與旅游產品的關系,產品只有適應市場需求才具有生命力,再好的旅游產品必須投入市場,并為市場所接受才能實現其價值,由此可見,市場是旅游產品價值實現的保證。鄉村旅游產品要適應市場的需求,首先必須研究市場動態,研究旅游者心理特征和消費趨向,再進行精心規劃設計。同時,還需主動出擊,把產品投入市場,充分運用各種促銷方式,積極引導和激發旅游者的消費行為。總之,加大鄉村旅游宣傳力度,提高旅游產品知名度,是推動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

4.消除問題,實現協調發展

生產過程問題的順利解決,產品與效益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首先,立足當地鄉村旅游資源實際和發展狀況編制的鄉村旅游規劃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上設計開發的鄉村旅游產品具有明顯的個性與特色,有效地消除產品雷同現象。其次,經營管理者、從業人員等相關人員的業務知識與技能的提高,開發資金籌措到位,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以及經營管理的規范化,都為開發高質量、高品位的鄉村旅游產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在廣泛研究市場動態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與消費行為前提下,設計和開發集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和度假于一體的綜合型鄉村旅游產品,有效地滿足了旅游者多層次的旅游需求。同時,隨著宣傳促銷力度的加大與客源市場的不斷擴展,鄉村旅游的經濟效益也隨之逐步提高。

其實,產品與效益問題的解決是上述各環節問題順利解決的結果,是問題消除、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成功體現。此時,人們所要進行的應是對鄉村旅游發展進行分析總結,思考如何加以完善,如何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的功能優勢,進一步推動農村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協調發展。

篇2

融水苗族鄉村旅游發展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在柳州市、大桂林旅游圈乃至廣西都占有一定的市場,但是新形菹攏在旅游新常態下,融水鄉村旅游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諸多問題。

一、較低的旅游產品層次

鄉村旅游產品形式單一,文化內涵挖掘不夠,高端旅游產品及高質量鄉村旅游服務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在“融水苗族自治縣鄉村旅游客源地結構特征”調查方面,有將近80%受訪游客都是來自柳州市本地,有超過90%游客來自廣西區內,區外游客較少,這也是融水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層次上不足以吸引大桂林旅游圈、北部灣旅游圈及省外其他地區的游客;在“鄉村旅游動機”方面,田園回歸和釋放壓力是首選,而以“民俗風情、民間藝術體驗”為出游動機的游客僅僅為12%,動機缺乏。在“鄉村旅游消費”方面,超過一半的游客消費水平較低,僅僅在100-300之間,人均消費超過300的不到三成。融水是少數民族地區,民俗風情濃厚,人文歷史底蘊厚重,風土人情堪稱一絕,游客到融水鄉村旅游主要還是集中在田園觀光、鄉土美食和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幾方面,而以融水苗族風情、歷史文化體驗和科普教育為主打的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尚顯不夠,缺乏高層次,高標準的旅游產品。

二、不健全的基礎設施

旅游基礎設施是支撐旅游發展的主要載體,然而在調查過程中,情況并不是很樂觀,融水鄉村旅游在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方面跟不上鄉村景區景點的建設步伐,表現出很大的滯后性,融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原本就是這一片山區才能孕育出如此美好的鄉村風情,在基礎建設方面就存在先天的薄弱性。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客源地結構”和“出游時間選擇”這兩方面,融水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還是以柳州本地就地參與居多,且出游時間也是以“法定假日”和“雙休日”為主,假期的固定造就出行的密集,在先天基礎薄弱和旅游時間集中雙重壓力下,融水鄉村旅游基礎建設薄弱矛盾特別突出。

在對融水鄉村旅游不滿意情況調查中,發現“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位列前二,融水包括4鎮16鄉,各區域擁有豐富的鄉村自然景觀、民俗文化景觀、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鄉村旅游資源,但是通觀整個融水鄉村旅游重點區域分布狀況,發現融水鄉村旅游地分布較為分散,集聚效應較差,規模小,因此特別是在交通規劃建設方面難以適應、更加無法滿足鄉村旅游發展的要求。也是因為融水鄉村旅游分布分散,交通條件較差,導致鄉村旅游區、旅游點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長期以來處于自發無序的開發狀態,旅游開發的效益低下,使得鄉村旅游對融水旅游業的促進作用顯得尤為不明顯。

三、薄弱的旅游營銷

從游客對“鄉村旅游目的地感知”來看,大多數游客對融水鄉村旅游并不是十分了解。主要是缺乏相應的了解渠道,大多數人都是在網站上初步瀏覽知道粗淺信息,并不能夠了解具體情況,而且在餐飲住宿網絡訂購等方面十分欠缺。主流媒體宣傳的也只是諸多整合的大型項目,造成了大多數游客只熟悉一些相對大型、知名度高、開發時間長的鄉村旅游景點,而對鄉村旅游景區景點的基本情況了解甚少。而且,融水鄉村旅游普遍自駕的方式,對其本身發展也帶來了弊端,對于旅游信息和旅游感受,游客只能口口相傳,自駕游的瘋狂體現了團隊旅游的缺乏,旅行社的推介作用很難發揮。

在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方面,融水沒有經過整合,缺乏具有凝聚力的鄉村旅游形象,各個景區景點分散經營和獨自營銷,缺乏統一的理念形象定位和統領,營銷過程中缺乏系統的營銷策略,產品市場識別不夠清晰,產品開發定位不準,品味不高,空間和時間容量小,難以吸引和留住游客。

四、旅游生態破壞嚴重

從游客對融水苗族自治縣鄉村旅游目的地選擇影響因素來看,將近30%的游客一致認同,天生麗質的生態環境、別具一格的鄉土風情讓融水鄉村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他們認為生態環境對于融水旅游來說十分重要。然而,從游客對融水鄉村旅游不滿意情況調查來看,也有少部分游客認為融水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環境生態遭到了破壞,目前融水鄉村旅游發展缺少整合及統一的監管,各個景區景點各自為營,隨意經營,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缺乏長遠的發展目光,給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了破壞,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注重環境容量,來者皆是客,盲目發展。調查了解到在參與融水鄉村旅游過程中,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游客學歷普遍低下,文化素質不高,也有可能造成游客環保意識不強,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不高,隨意而為。

五、較低的旅游旅游服務質量

篇3

[關鍵詞] 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理念,利益公平理念,精益化

1 緒論

在當今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城市生活節奏加快,而伴隨著帶薪休假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旅游者心理的逐漸成熟,更多的群體渴望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當這種需求逐步增長時,鄉村旅游備受矚目,國家也予以關注此方面,例如,國家旅游局確定2006年全國旅游宣傳主題為“中國鄉村游”。

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較晚,國內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我國鄉村旅游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而發展較晚的鄉村旅游還不是十分成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鄉村旅游開發普遍存在投資與經營規模小、地區分布與組織形式散、項目低水平重復設置、市場競爭秩序亂的局面,鄉村旅游的活動項目形式單一,主體方式是觀光旅游,鄉村旅游的開發對自然環境和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鄉村接待設施城市化傾向,利益分配不均等。因此,基于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鄉村旅游開發的研究就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國外對于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的認識在不斷深化,主要集中于對鄉村旅游經濟、文化、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以及對鄉村旅游中社區利益主體的研究,如Gossling等(2002)對瑞典的研究則表明鄉村旅游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雖然對鄉村旅游的研究比較晚,但已經將目光傾注于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理念,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具體地區的應用、基本問題和跨學科問題等領域中,如黃蔚艷在《鄉村旅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中從經濟學角度探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通過對國內外研究概述可以看出,國外研究比較成熟和完善,而國內的研究相對落后,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一些基本問題和具體區域的研究,缺乏對鄉村旅游深層次的研究,尤其對于一些利益主體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基于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旅游可持續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和精益理論等相關理論對欠缺方面進行了研究。

2 基于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鄉村旅游開發研究

我國鄉村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為追求經濟的高消耗、高成本、高增長問題,文化的商品化、同質化等問題,生態環境的破壞,利益分配的不公,存在著對弱勢群體等問題,阻礙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

針對我國鄉村旅游業中存在的問題,基于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的理念,探索符合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路徑已經十分必要了。

2.1 鄉村旅游發展的精益化

精益化思想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融合表現在產品和推廣方面。精益化的鄉村旅游產品要求以旅游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打造高品質、個性化、內涵化的產品。在設計產品時應該將鄉土化因素很好地融入其中,使旅游產品飽含鄉土文化的內涵,成為動態、有特色的產品。

精益化思想還要求鄉村旅游的發展在項目建設、資源利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實現精準化、細分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和環境成本,提高利用效率,確保利益分配主體能夠得到應有的利益,促進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

在鄉村旅游的營銷推廣中實現精益化體現在營銷恰好使其產品的價值呈現出來,首先要對該地進行精準定位,針對自身的業務和獨有的特點,確定鮮明的形象。例如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以“紅”為媒介發展鄉村旅游,使得一個革命圣地的形象烙刻在旅游者的腦海中,從而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

2.2 社區增權與政府指導

只有進行社區增權才能真正凸顯社區在旅游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增權是目的地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社區的參與應該是全員性、全過程中的。如在規劃當地鄉村旅游時,征求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在利益分配時考慮其占有的份額,這是一種比較理想化的模式,在實際中操作時會受到很大阻礙,這就需要一些前提做鋪墊,如提高其文化素養和增強保護當地旅游資源的意識。

在我國的現實情況下,政府的指導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不可或缺。政府應對區域做統一規劃,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把其服務功能體現在支持和主導鄉村旅游開發上,如利用目前農村建設資金投入,進行鄉村旅游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

2.3 重視弱勢群體利益

《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指出“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權利”,在此特別強調弱勢群體中的旅游者,而這類群體的旅游開發有著巨大的潛力。

而鄉村旅游因為鄉村經濟水平較低的現狀,不能很好地提供高質量的配套設施,所以在開發鄉村旅游時,要考慮到這類特殊群體的需要,在進行規劃時要根據這類群體的特點,設計相應的配套設施,如適合兒童的娛樂項目,滿足殘疾人需求的衛生間等。弱勢群體出行時,心里最大的恐懼來自不安全感,因此在發展鄉村旅游時,規范當地旅游從業者的素質和市場秩序也是重要的一環。

3 結論

面對如今國家對發展旅游業的重視、國民休閑匯的開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人們旅游消費的日益成熟,旅游者追求高品質、優質服務的旅游產品的要求日漸強烈,而鄉村旅游成為了一種發展潛力巨大的方式,基于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發展路徑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道路。

本文認為基于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發展路徑成為鄉村旅游更好更快地發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預見,基于可持續發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發展路徑的導入和落實將是一次長途跋涉的旅程,需要長期不斷地探索前進。希望本文的研究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一點啟發。

參考文獻

[1] 丁培衛.近30年中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與路徑選擇[J].東岳論叢,2011,32(7)

[2] 周玲強,黃祖輝.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地理,2004,24(4)

篇4

關鍵詞:旅順口;鄉村旅游;旅游業

旅順是大連一個風景非常優美的市轄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從上世紀90年代初,旅順口區就開始大力發展旅游業,目前旅游業已經成為旅順口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十一五”期間,旅順口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541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到40.61億元,人數平均增長10.5%,收入平均增長16.9%,人數平均每年增加63萬人次,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1億元。但是這么巨大的成績卻主要得益于旅順口區的紅色旅游、海濱休閑度假游、商務會議游等類型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的貢獻力則很小。鄉村旅游收入在旅順口區旅游總收入中所占比例還不到10%,因此在分析旅順口區鄉村旅游現狀的基礎上,找出影響其鄉村旅游健康快速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旅順口區鄉村旅游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對提高旅順地區農民收入、緩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連旅順口區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扶持力度還不夠大

雖然大連市政府和旅順口區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來對鄉村旅游進行扶持,但是力度還不夠大,尤其在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還很小,或者由于各種原因政府的優惠政策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旅順口區鄉村旅游的發展速度。

(二)旅游產品層次較低,品牌效應不強

目前旅順口區鄉村旅游的產品大都還停留在單純的觀光、餐飲、住宿及娛樂方面,并且旅游產品相互抄襲、質量較差、特色不明顯等問題較為突出。實際上這與村民對旅游市場信息了解不充分,定位不準確,或鄉村旅游市場的細分不科學有關,從而導致旅游口區很多優質的鄉村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造成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和設計在一定程度存在著盲從和簡單效仿的問題,結果使其產品雷同、檔次不清晰,不能滿足旅游者多次、多樣化的休閑旅游需求。

(三)鄉村旅游規劃滯后

雖然大連市政府和旅順口區也出臺了一些旅游業的規劃,但是一直沒有制定鄉村旅游的專項規劃,從而使整個鄉村旅游規劃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專業系統。這致使很多農村在開展鄉村旅游時沒有一個標準或模式可以借鑒,因此一般鄉村都是在原有農業設施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游客,再加上旅游產品層次較低、服務性差,品牌效應不強等因素的制約,嚴重影響了旅順口區鄉村旅游的發展。

(四)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當前旅順口區一些鄉村的道路設施狀況不盡人意,普遍存在缺少路標、道路狹窄和路面凹凸不平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游客因為沒有路標指引而找不到目的地;驅車前往目的地時因為狹窄或凹凸不平的路面而感到身體不適,更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交通事故。由于缺少對交通設施的投資與興建,造成旅游者因為交通設施的問題對整個鄉村旅游過程的印象大打折扣,非常得不償失。

二、大連旅順口區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一)加大政府對鄉村旅游的支持力度

政府一定要認識到發展鄉村旅游的重大意義,從政策、財政、金融等多個方面加大對中小鄉村旅游企業的支持力度。例如政府對那些信譽高、特色化明顯、發展潛力大的鄉村旅游企事業或項目要設立專項獎金予以扶持,對新成立的旅游企業可以實行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對中小旅游企業在加強信用制度建設、控制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可以建議金融機構在信貸政策方面采取更加靈活的措施,大膽探索特色創意以及經過評估的旅游資源項目、銷售合同、門票等作為銀行信貸抵押的途徑和方式,使文化企業發展得到更多的間接融資支持。

(二)深度開發鄉村旅游資源,走品牌化經營之路

鄉村旅游很大的一個賣點就是他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因此在對鄉村旅游產品進行開發與規劃時,不僅要依賴于物質的有形的鄉村旅游資源,例如果園、農田、民居等,也要重視對鄉土文化、民俗等無形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眾多鄉村旅游發達地區的實踐也證明,發展鄉村旅游必須打好文化牌。旅順口區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紅色文化、軍事文化、建筑風格、東北習俗等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資源。培養和引進人才并重,提高服務質量。

(三)制定科學的鄉村旅游規劃

要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就必須要有高質量、新穎獨到的規劃項目和創意策劃。旅游口區在以后的鄉村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一定要認清本地發展鄉村旅游所具有的優勢、劣勢以及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選出重點開發區域、重點旅游項目及相關配套工作等,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四)完善鄉村旅游基礎和配套設施

大力加強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確保游客“食住行游購娛”的多方面需求都能得到滿足。要爭取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改善鄉村的道路交通狀況,擴寬道路,平整路面,提高旅游者進入旅游景區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同時增加道路數量,形成便捷完整的交通運輸網絡,提高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實現當游客對旅順口區的鄉村旅游產生興趣時,就能很方便地進入該區,旅游結束后同樣暢通地離開旅游地,這能大大提高游客對旅游過程的印象和評價,有利于吸引游客二次旅游或向親朋好友推薦該旅游區。另外,可以與大連市其它較大的旅游景區合作,與其旅游線路互通,實現資源共享;與旅行社合作,讓旅行社對該區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制定合理的旅游線路吸引游客,實現景區與旅行社的互利雙贏。

參考文獻

[1] 王波.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支點發展鄉村旅游業[J].科技信息,2008(29):45-46.

篇5

關鍵詞: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實施途徑

現在社會中人們不斷的追求幸福感,經濟發展促進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進行繁重的工作同時,也進行旅游計劃。現在中國的旅游業蓬勃發展,以鄉村田園風光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成為新的旅游熱點。近年來旅游的信息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鄉村旅游與電子商務的結合給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文章主要以北京的鄉村旅游為例,根據北京的地域特色,研究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實現途徑,最終可以實現雙方共贏。

1、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

1.1研究背景

我國近年來致力于農村信息化的建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的農村信息化的建設逐漸完備,信息化發展的時代,促進許多產業向現代信息化產業的轉型。中國致力于新農村建設,要求各地區根據自己的特色建設自己的支柱產業,在農村中,鄉村旅游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現代旅游業運用信息進行運作,鄉村旅游作為旅游產業中具有特色的旅游資源,雖然進行電子商務的時間較短,但其發展的水平逐年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在線旅游市場成為旅游產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鄉村旅游已經進入全面發展的時代,中國不斷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進行可持續產業的推廣,政府推進農村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行農村的特色建設,盡可能的縮小城鄉差距,政府扶持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打造北京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北京的長城故宮等旅游熱點享譽世界,希望通過在發展起來的旅游產業的帶動下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1.2研究的意義

北京鄉村旅游近幾年來發展迅速,隨之與現代信息化結合,鄉村旅游的電子商務應用成為時代的潮流。針對近年來的鄉村旅游的熱潮和鄉村旅游的電子商務實施的條件,探究其共性,研究北京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的措施,完善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建設體系,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出建議,使北京的鄉村旅游成為高效的發展模式。

2、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類型有直接供應商網站、綜合性門戶網站、中間商網站、專業鄉村旅游信息網、學術研究網、政府網站。北京由于旅游資源豐富,鄉村旅游在近幾年逐漸發展成一定的規模,在其中主要是旅游網站的發展,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情況直接影響北京鄉村旅游的電子商務發展的狀況,成為進行鄉村旅游宣傳的最重要的途徑,再加上北京政府支持鄉村旅游的發展,對于發展的狀況進行分析。北京的鄉村旅游的發展委員會出版的《北京鄉村旅游發展報告(2010年度)》包括北京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專題研究、鄉村旅游北京發展實踐、鄉村旅游“一區(縣)一色”特色定位、鄉村旅游“一溝一品”規劃溝域帶區產業集群、鄉村旅游等五方面的內容,以北京的鄉村旅游景點為例,網站主要進行景點信息的介紹和宣傳,提供網上訂購,可以進行網上支付,提供的是個性化的服務,是旅游者的行程更加簡便。分析其電子商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北京實際的進行電子商務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網站信息的內容功能不齊全

北京居民在對鄉村旅游的電子商務建設的相關情況了解的較少,由于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著名的經濟政治中心,數以萬計的外來人員涌入北京,北京的包容性很強,在容納外來人員的同時,給交通帶來較大的挑戰,北京的交通壓力極大,“堵車”成為北京的一景,在進行北京的鄉村旅游的發展上造成很大的阻礙。在進行電子商務的建設上網站所展示的信息不完善,對于當地的鄉村特色介紹不明,吸引不了旅游者的關注。

2.2網站的特色不明

在進行旅游景點的介紹時,并沒有針對經典的獨特的狀況進行介紹,沒有提供個性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由于不同的游客的旅游需求是不同的,相同的網站介紹使產生審美疲勞,在進行網站的內容的供給上,就要考慮多方面的內容。

2.3忽視客戶的關系管理,網絡的互交性較差

網站對于游客的旅游的感受并沒有進行信息收集調查,網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游客,進行網站編輯作用就是要吸引游客的關注,使游客產生鄉村旅游的需求。當地的鄉村旅游網站的建設一般都是十分分散的,各網站之間很少進行交流,對于其中利益關聯的對象——當地居民,并沒有進行有效溝通,不利于鄉村旅游的長遠發展。

2.4網絡管理的整體管理能力較差,協調性較差

在進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上,對于電子商務網站的管理十分松散,在進行管理時,有部分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不健全,導致網站整體的管理能力低下。鄉村旅游涉及各個方面,包括旅游景區管理方、旅游中介、旅游線路、旅游住宿等許多方面,各個群體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各群體之間的利益性質不同,信息化的建設水平也不同,沒有專門的機構對此進行協調,因此出現旅游景區的當地商家“宰客”的現象,還有出現導游不合格,不按照旅游路線進行引導的狀況,由于信息建設不齊全,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安全性低使游客的自身利益受損,不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

3、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實現策略

在鄉村旅游日益發展的使其,我們應大力建設鄉村旅游的電子商務建設,讓更多的游客能從網上獲得安全、可靠的旅游信息,為游客的旅游進行幫助,使游客的旅游質量提升。在進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的過程中,要考慮多方面的內容。

3.1建立北京鄉村旅游資源共享的電子商務網站

現在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較快,其中有許多大型的觀光電子商務平臺,像我國的“攜程”旅行網、近年發展起來的“途牛”、排名第一的“去哪兒”網、“螞蜂窩”、“驢媽媽”旅游網等諸多網站,這些大型網站具有很大的客戶量,與之建立關聯的都是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餐飲、住宿、交通企業,針對鄉村旅游有關方面的電子商務建設較弱,因此建立一個專注于鄉村旅游的電子商務網站十分必要。建立北京鄉村旅游信息網站,不僅僅是要向游客傳遞住宿等消費信息,還包括旅游景區的景觀信息,同時業向游客展示北京的特色,是游客對于北京鄉村景觀有較全面的了解。北京四周多山,鄉村旅游集中在郊區地帶,當地由于獨特的地勢,各地的自然風光很好,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的資源,還有就是“名城”效應,游客有許多是慕名而來。在進行電子商務的建設上要秉承信息資源共享的態度,主動與景區周圍的居民進行交流,切實加強各網站之間的交流,實現信息共享。由于北京的鄉村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因此鄉村旅游企業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傳統的旅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現代信息化社會的發展需求,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傳統的旅游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突,在不同的企業進行競爭是,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避免惡性競爭,是北京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更加高效。

3.2建立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管理機制

在進行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上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現在許多的旅游社都采用網上信息截留的方式,接受游客的預定和為游客制訂旅游路線,將游客的旅游行動進行具體的規劃,在進行電子商務的建設上,針對鄉村旅游管理水平低下的現狀,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讓供需雙方進行對接,對于信息進行管理,避免出現虛假信息,增加北京鄉村旅游的可信度。在進行電子商務的建設上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加強鄉村信息基礎建設,在進行管理上時注意政府引導與企業協調相結合,對于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有明確的管理規范,使鄉村旅游的發展有據可依,能夠有序進行。

3.3系統管理,網站進行分工合作

旅游企業應與各種相關機構建立聯系,共同構建鄉村旅游的電子商務平臺,在這一建設過程中政府要加強管理,給予支持和鼓勵。地方旅游管理相關部門對于本地的由于資源進行統計,收集相關的信息,維護旅游企業與政府網絡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對于旅游企業的電子網站建設的相關情況進行監督,維護電子平臺建設的秩序,進行相關鄉村旅游的推廣,政府充分發揮最監管的職能,使北京的鄉村旅游健康的發展。在進行建設管理的過程中,旅游企業作為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建設的主體,承擔著市場運營、鄉村旅游信息宣傳的重任。旅游相關活動都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運作,可以統一進行鄉村旅游新聞的,向外界傳遞高效信息,網站建設分工明確,使整個旅游活動更加的有序。

3.4根據鄉村旅游的特色,豐富網站的內容

通過對北京鄉村旅游相關網站的調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有些旅游網站的信息單一,電子商務的在線交易的作用也沒能體現出來。只有少數網站的內容和信息較為全面,有許多網站的旅游信息如出一轍,沒有特色。還有就是對于旅游信息更新的速度慢,更新的內容不全面,有些網站的語言局限在漢語上,這種情況不利于鄉村旅游向國外的推廣。面對這些問題背景在進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時應該講講點的名字進行個性化建設,選擇本地最有特色的事物進行命名,能夠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在進行網站建設時,由于鄉村旅游發展的速度更快,要求更高,可以建設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進行信息更新,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不同的服務,創建高品質的、更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服務。

3.5發展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手機APP

進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手機APP的建設,現代信息化的社會中手機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更快,手機更新換代的時間越來越短,人們更多地從手機上獲得信息,針對這種狀況進行手機APP建設,例如可以創建“驢友”旅游團隊APP,對于有北京鄉村旅游意愿的人可以在手機APP進行搜索,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員,一起進行旅游活動,指不僅擴大了社交的范圍,還增加旅途的興趣。在創建手機APP時,可以建立網上旅游節,對于景區的門票在節日或者是其他有意義的時間進行優惠活動,就像大型的淘寶一樣,可以通過消費,來增加北京鄉村旅游的知名度,有消費來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4結語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北京作為中國的有名的歷史文化古都,在進行現代化的建設中,致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旅游城市。北京近年來十分重視當地的旅游建設,尤其是現在的特色鄉村旅游具有很大的潛力,在促進經濟發展上,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進行鄉村旅游的同時,結合現代信息化的特點進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分析背景進行電子商務建設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改善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建設的現狀,使北京的鄉村旅游本身具有更大的競爭力,能夠面對更多的旅游產業的競爭,增強鄉村旅游的資本服務能力。

作者:宋麗芳 高鵬 單位: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小萍,付麗麗,宋艷,范惠瑩,陳成冉.北京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實現路徑研究[J].商,2015,40:107.

[2]楊蓓.北京鄉村旅游信息化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3]陳穎杰.海南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發展戰略研究[D].海南大學,2014.

篇6

關鍵詞:鄉村旅游 現狀 對策

Summar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 rural areas of Weifang City,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in Weifang Cit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Rural tourism,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隨著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我國的鄉村旅游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發展很快。濰坊市鄉村旅游興起時間不長,在實踐探索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誤區,在理論研究方面,有關鄉村旅游的研究尚不深入。為此,筆者嘗試結合實際提出濰坊市鄉村旅游發展對策,為濰坊市尋找科學合理并富有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以促進濰坊市鄉村旅游健康有序和科學發展,同時也供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參考。

1、濰坊農村旅游現狀

1.1現狀

2009年,濰坊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全市鄉村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不斷加大旅游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優化整合了旅游資源,改善旅游大環境,充分發揮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的優勢,以民俗旅游為龍頭,規劃培育了一批鄉村民俗游、鄉村休閑娛樂游、鄉村田園風光游、節會文化觀光游、生態農業觀光游等具有一定規模、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提高了濰坊的旅游內涵和發展潛力。

1.2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目前,濰坊市鄉村旅游發展速度加快,但仍存在著旅游項目開發普遍規模較小,旅游產品的層次有待提高;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旅游資源人工化傾向嚴重;鄉村旅游人才匱乏,缺乏規范管理,營銷宣傳不到位;項目開發模式趨同,地方特色不夠鮮明,品牌效應差;經營和開發各自為政,鄉村旅游資源缺乏區域共享機制等等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2.濰坊市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

2.1統一規劃布局,塑造濰坊鄉村旅游的整體形象

發展鄉村旅游,首先需要了解服務的對象是哪一些顧客,并找準他們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明確了市場目標,才能找準開發鄉村旅游的要點,并在項目的選擇、規劃開發、市場營銷推廣和宣傳中,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能夠吸引顧客、打開市場。因此,在一個鄉村旅游項目開發之前,必須要做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工作,對以下幾點尤其需要關注:(1)本地區的區位優勢分析(2)本地區的農業資源優劣分析(3)目標顧客群體分析。根據數據結果,綜合分析,明確定位。

2.2精選地方特色項目,突出打造濰坊的鄉村旅游品牌

鄉村旅游的魅力和吸引力就在于鄉村旅游項目具備其他旅游項目所不同的特色,如果沒有有別于其他項目的特色,鄉村旅游就失去生命力和吸引力,最終也就沒有市場竟爭力。各縣市區在發展鄉村旅游時,首先要根據各自的資源優勢,圍繞市場抓開發,集中人、財、物力重點打造品位較高、市場開發空間大、發展前景好的旅游精品;同時各縣市區之間要注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既有各自特色、又有整體優勢的旅游開發格局,從而能使游客留得住、有得玩,刺激游客的消費欲望,以此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2.3系統整合旅游資源,實現鄉村旅游區域旅游資源共享

強化政府的指導作用,將旅游項目建設作為全市的工作重點,列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范疇,加強日常調度,半年組織現場觀摩,年終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納入全市綜合表彰內容。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金投向鄉村旅游開發。加大鄉村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力度,把旅游大項目納入全市招商項目庫,給予重點推介。充分發揮市區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協調推進小組作用,對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協調規劃、國土等成員單位以及縣市區政府解決,確保項目建設進度。

2.4統一策劃,系統營銷,提高鄉村旅游吸引力

市場營銷能否成功,是鄉村旅游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鄉村旅游項目規劃開發以后,就必須遵循市場規律,設計項目市場定價,做好項目的促銷宣傳。根據市場營銷學的理論和方法,從旅游主題口號和形象標識征集、旅游品牌整體策劃兩個方面開展工作,對鄉村旅游項目進行統一策劃、系統營銷,從項目命名開始,明確項目市場定位,整合提升旅游品牌,面向全國公開招標一流規劃策劃機構,對濰坊旅游品牌進行重新策劃、全面提升,提高濰坊鄉村旅游項目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真正讓濰坊鄉村旅游走出山東,走向全國。

2.5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鄉村旅游不同于一般農業,其經營者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較高的職業技能,善于經營和創新,能和游客相處融洽。因此,必須注重培養經營管理人才,科學培訓和管理服務人員,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管理隊伍與從業隊伍。通過對人員的培養和培訓,增強從業人員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培育當地最佳窗口形象,最大限度地發揮旅游資源及設施的作用,實現鄉村旅游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另外,在傳統旅游資源開發中出現過的過重投資、輕管理的現象,鄉村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注意開源節流,通過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科學規范地進行管理,堅決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3.結語

本文闡述了鄉村旅游研究的意義及發達國家鄉村旅游發展的經驗及啟示,研究了濰坊市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總結了濰坊市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就如何促進濰坊市鄉村旅游進一步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建議,將對今后濰坊市的旅游產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閏娟鄉.鄉村旅游發展分析—以山東省為例[J]理論界2006,(11)

[2]李加林,童億勤,時媛媛,李菁.中國鄉村旅游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01)

[3]龍玉祥.基于文化營銷的鄉村旅游發展戰略初探[J].農村經濟,2009(6)

[4]洲仔金陽,張耀啟.美國鄉村旅游發展.農業經濟問題,2007,27(4)

篇7

關鍵詞:鄉村旅游;投融資模式;擴展路徑

現如今,在國家鄉村旅游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政府和農民具有較高的積極性,鄉村旅游在國內遍地開花,在欣欣向榮的現狀下,同時也暴露出諸多的問題,尤其是鄉村旅游投融資這一方面表現出諸多不成熟的問題。目前,國內鄉村旅游投資主體主要是:政府、外來投資商、鄉村集體組織和鄉村居民個體,鄉村旅游的投融資模式決定著投資主體的利益分配,因此,研究鄉村旅游投融資問題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鄉村旅游利益沖突,解決利益紛爭的后患,使鄉村旅游利益分配更加透明、公平、有效,從而促進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對現有鄉村旅游投融資方面的文獻整理分析過程,發現國外的許多學者將重點放在了旅游投融資方式的研究上,對于鄉村旅游投融資方式的研究甚少。Denis Claude等人(2009)以產業組織為視角,探討了臨近旅游地投資質量與旅游地聲譽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來提高旅游地的投資質量,從而實現旅游地聲譽提高的這一目標。Ruth Rios Morales等人(2011)從實證分析的角度來研究分析政府的政策、行為與旅游業投資行為之間的關系,提出建立和實施健全的政策法規能有效的促進有關部門吸收旅游投資,實現旅游業穩健發展。

國內學者對鄉村旅游投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投資主體構成和主體關系上。許振曉(2002)分析了民營資本投資鄉村旅游存在的三大誤區,民營投資具有短視、逐利、體制不健全的特點,并提出民營鄉村景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1]。龍茂興、張河清(2006)鄉村旅游面臨資金不足、投資短缺的問題,并且提出應該協調好政府、農村集體、旅游企業、農民的利益分配的問題,從而實現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的發展[2]。黃郁成、張國平、李金波(2007)分別對國內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旅游投資狀況進行對比,分析了鄉村旅游投資主體的關系以及政府、外來投資商、農民的利益分配情況[3]。陶莎(2011)在產權制度理論的基礎上,以南寧市“美麗南方”忠良景區為例,研究分析各個階段的投資模式,提出通過股份制建立產權制度,兼顧政府、投資商、農民三方的利益[4]。任春(2009)分析了廣東省鄉村旅游融資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在穩固原有融資方式的基礎上,要大力開拓新的融資渠道和方式[5]。王林秀,張莉娜(2011)提出在 BOT模式下,通過“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內容,構建了新農村旅游基地運營機制[6]。田敏(2011)認為鄉村旅游投資主體為政府、投資商、鄉村居民,投資中存在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融資渠道單一、投資機制存在缺陷等問題,并提出了改善投資環境、優化投資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加強政府引導,有效推進鄉村旅游投資路徑[7]。

二、鄉村旅游投融資現狀

(一)鄉村旅游投融資的利益相關者

現階段,鄉村旅游投入資主體主要是當地政府部門、社區居民(村民)、旅游企業[8]。

1.政府部門

目前,中央政府將發展鄉村旅游納入三農發展的大戰略之下,政策利好形勢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的了廣闊的前景與空間,政府部門在鄉村旅游開發與投資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扮演者主導人的角色。涉及到鄉村旅游開發的部門,從層級上可以劃分為省、市、縣、鄉,鄉村旅游開發的關鍵層級在縣、鄉;從職能上鄉村旅游開發涵蓋了旅游、林業、水務、農業、建設、環保、宗教等部門,政府的投資主要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市場營銷,投資數量較大,獲得的收益較低。

2.村民

雖然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村民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但村民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參與度很低,參與方式也很單一。對于旅游規劃工作的編制、旅游事項的決策問題、旅游企業的運營與管理,村民很少參與到這種高級的旅游活動中,擁有很少的發言權;村民擁有資金較少,抵御風險能力很弱,這些因素也制約村民參與到大型旅游項目。

3.旅游企業

在鄉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旅游企業以三種形態存在,第一種是與資源管理部門合作或從中衍生出的旅游企業,第二種是外來投資商所經營與管理的企業,第三種是村民或村集體所開辦的個體戶或者集體所有制的旅游企業。這些旅游企業帶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點,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當地居民的利益,忽視對環境的保護。

(二)鄉村旅游投融資模式

鄉村旅游投融資基本上是圍繞著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政府、旅游企業、村民這三者展開的,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鄉村旅游投融資模式進行分類(見表 1),目前,在我國,鄉村旅游投融資模式基本上是由政府、投資商、村民三者主導或者合作而形成的,而合作的投融資模式已經成為鄉村旅游開發的主流。

三、鄉村旅游投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投資數量無法滿足鄉村旅游發展的需要

目前制約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資金短缺問題。相對于旅游度假區的開發來說,鄉村旅游開發所需要的資金相對要少得多,但鄉村旅游的開發具有特殊性,其開發的范圍、空間要廣,需要的資金也隨之增多。一般情況下,開發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道路交通狀況的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開發旅游要兼顧旅游者各個方面的需求,探究原真、原味、原生態的同時,也要滿足旅游者對于衛生、快捷、創新諸多方面的訴求。

(二)鄉村旅游投融資結構不合理

1.千村一面――重復投資

鄉村旅游如同春風一般,把政府、村民、企業全都調動了起來,在高度積極參與的同時,這種沖動投資行為,往往缺乏精準的定位,這導致鄉村旅游出現了“千村一面”的現象。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鎮、存都出現了重復投資、開發的現象。缺乏細致的調研與精準的定位,使得這種投資行為大干蠻干,一味模仿復制成功的案例,并沒有充分挖掘當地的優質資源,無法滿足旅游者獵奇求新的需求,走到哪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2.無法協調經濟、社會、環境利益

各投資主體投資、開發過程中往往具有短期逐利的特點,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謀取利益,及早收回投資成本,賺取利潤,但旅游開發,特別是鄉村旅游開發,往往具有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這就會導致投資者減少成本,特別是社會成本與環境成本的投入,在開發的過程中忽視對環境的保護,使得無法協調好經濟、社會、環境的利益。

(三)投資機制不健全

鄉村旅游融資機制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投資機制,是由政府負責決策、實施與調控,市場主導型投資與多元化投資在鄉村旅游開發中仍處于初級階段。在現有的投融資模式中,特別是投資商與村民的合作投資中,往往缺乏風險保障機制與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導致鄉村旅游在運營與管理的過程中,村民的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民憤難以平復,對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的良性發展埋下后患。

四、鄉村旅游投融資擴展路徑

(一)加大投資吸引力度

投資數量不足極大地制約了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態勢,加大投資吸引力度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關鍵一步,每個鄉村都應該采取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在鄉村旅游開發規劃初期通過電視、網絡媒體進行宣傳,進行招商引資,不僅為項目啟動帶來資金,這也是對鄉村旅游的免費的宣傳。鼓勵每個村鎮的旅游開發積極與網絡平臺實現互動,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眾籌投資等新穎的投融資模式,打開融資渠道,讓更多人參與到鄉村旅游的投資中,實現鄉村旅游的網絡開發、投資、營銷、經營與管理。

(二)優化投資結構

1.培育優勢特色,打造一村一品

開發鄉村旅游并不能一味復制成功的案例,要深度挖掘旅游者內在需求,并結合本地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特色,培育最優質的資源,打造最優質的鄉村旅游產品。使得每個旅游者都能看個或提到某個旅游產品或商品,都能叫得出旅游地的名字,實現一村一品,這就是開發鄉村旅游的成功所在。

2.協調好經濟、社會、環境利益

鄉村旅游的開發只注重經濟利益、忽視環境利益、社會利益的做法非常短視,加強對村民的教育,培育村民愛村、護村的意識;加強對投資商的教育,并且建立村民投資商互相監督機制。環境、社會投資的收益雖是無形的,但其發揮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加大社會資本的投入,為旅游項目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與當個各方利益相關者建立好融洽的關系,使后期的鄉村旅游運營與管理順利進行,減少矛盾與摩擦;加大環境投資,營造舒適、清新、美好的環境,不僅有利于吸引旅游者,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而且會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品質,造福子孫后代。

(三)拓寬融資渠道

1.建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基金

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要深入挖掘資源和調查分析客源市場,最關鍵的是要解決資金的問題,鄉村旅游項目大且區域廣,所需要的資金相應地多,投資商往往無法往往難以負擔大型項目的投資,就需要調集社會多方的資金來滿足鄉村旅游發展的需要。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基金的基金來源主要有:(1)政府財政撥款、旅游扶貧資金納入到旅游產業發展基金的范圍中;(2)向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咨詢企業等征收鄉村旅游發展基金;(3)籌集民間、海外資金作為旅游產業發展基金;(4)利用互聯網金融,網絡眾籌資金。

2.利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

鄉村旅游主要依賴于旅游資源和良好基礎設施進行發展,若旅游資源建設不足或者是配套設施較差,那么就對旅游者不具有吸引力,若鄉村旅游投融資能登陸資本市場,借助外部資金快速發展,從而進入良性循環階段,鄉村旅游產業也因此獲得良好發展。因此,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旅游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債券市場對旅游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旅游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

3.采用PPP 模式融資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供給效率,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長期合作關系。對于鄉村旅游中具有明確收費基礎的,并且經營收費能夠完全覆蓋投資成本的經營性項目,可采用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BOOT)等模式推進;對于鄉村旅游中經營收費不足以覆蓋投資成本、需政府補貼部分資金或資源的準經營性項目,可通過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附加部分補貼或直接投資參股等措施,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等模式推進;對于缺乏“使用者付費”基礎、主要依靠“政府付費”回收投資成本的非經營性項目,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采用建設―擁有―運營(BOO)、委托運營等市場化模式推進。

4.加大農村居民投資參與力度

農村居民在鄉村旅游的開發中往往處于劣勢的地位,參與度很低,而且現實的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往往是將居民的利益撇在一邊,造成了鄉村旅游后期利益紛爭的隱患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應著重從以下方式來加大農村居民的投資份額,積極鼓勵居民參與。第一是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將勞動聯合與資本聯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第二是把鄉村旅游貸款、支農資金直接分發到戶,直接有效推動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第三是農村居民或村集體可成立專門的運營管理機構,對鄉村旅游進行運營與管理,實現鄉村旅游的良性發展。在鄉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積極鼓勵農村居民的參與,對居民的利益有效的保護是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四)政府引導協調

政府在鄉村旅游的建設與開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如投資主體利益沖突,環境利益、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得不到有效的協調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來協調與引導。政府通過引導、協調的方式兼顧各方利益,處理好利益糾紛。由于鄉村旅游發展還處于不成熟的起步階段,政府還應承擔起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從素質與經營理念入手,培養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等多方面人才,做好鄉村旅游軟實力的建設工作。

五、結論

目前鄉村旅游開發都是帶有沖動型開發的特色,但鄉村旅游投融資的效率往往是與鄉村旅游開發的市場化相對等的。鄉村旅游投融資主體主要是政府、旅游企業、農村居民,目前投融資方式主要是政府主導、旅游企業主導為主,發展的主流趨勢是政府、旅游企業、農村居民合作鄉村旅游投融資模式。根據鄉村旅游投融資所暴露的弊端,對癥下藥,積極擴展鄉村旅游投融資擴展路徑,對鄉村旅游的開發與建設做好資金保障。然而光是有資金也是不夠的,還應打造多元化的鄉村旅游產品,提高鄉村旅游核心競爭力,打造出具有實力的品牌,是鄉村旅游能夠健康、持續地在旅游市場中存活下來。

參考文獻:

[1]許振曉.民營鄉村景點投資問題及其對策[J].旅游學刊,2002,03:18-21.

[2]龍茂興,張河清.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析[J].旅游學刊,2006,09:75-79.

[3]黃郁成,張國平,李金波.鄉村旅游投資主體關系研究[J].旅游學刊,2007,06:75-79.

[4]陶莎.鄉村旅游中的產權與投融資關系研究――以南寧市“美麗南方”忠良景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26:16187-16190.

[5]任春.廣東省鄉村旅游目的地融資方式的拓展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9,06:292-295.

[6]王林秀,張莉娜.基于BOT模式的大洞山新農村旅游基地運營體系構建[J].安徽農業科學,2011,15:9257-9259.

[7]田敏.鄉村旅游投資芻議[J].中國商貿,2013,20:118-120.

[8]胡文海.基于利益相關者的鄉村旅游開發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8,(7):4-5.

[9]鄭群明,鐘林生.參與式鄉村旅游開發模式探討[J].旅游學刊,2004,04:33-37.

[10]韓賓娜,王金偉.東北三省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基于“城――鄉”極變模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03:50-55.

篇8

一、坑口村旅游?I發展現狀

(一)坑口村基本情況

三仁畬族鄉坑口村是遂昌縣民族村之一,位于遂昌縣城西部,地處國家級森林公園白馬山西麓,距縣城10公里。全村共332戶,總人口1072人,其中少數民族(畬族)256人,占總人口的23%。村域面積12.52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6346畝,耕地面積1016畝。

(二)坑口村旅游資源

1、生態資源。坑口村位于遂昌白馬山腳,風景秀美,百丈坑中的“百丈瀑”是遂昌縣最高瀑布之一;“三尖巖”則有“三?o劍影落樽前”之喻,而白馬山國家森林公園則是我縣開發最早的旅游景區之一,山中森林覆蓋率達到96%,絕對最高氣溫29.5℃,絕對最低氣溫零下17.3℃,年平均溫度11.6℃。

2、農村文化資源。坑口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村中的“坑口寺精進院”文天祥曾在此留下詩詞,“葉氏宗祠”、“鄧氏宗祠”、“周氏宗祠”等古建筑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杭州靈隱寺文獻都有記載。明朝萬歷年湯顯祖曾在坑口為民除虎的美談流傳至今。同時,依托著濃厚的畬族風俗文化,村中還建立了畬族文體休閑公園,開展畬族風情展演,介紹畬族特有的嫁娶文化、畬族對歌。

3、田園風光資源。坑口村有原生態水田1185畝,無任何工業污染,初春一片油菜花花海,夏季是綠油油的禾苗,秋季是金黃色的稻穗,冬天又是一片碧綠的麥苗,一年四季演變,萬物生生不息,可提供都市旅客認識農業,了解農村植物生長過程,體驗農耕生活。

4、竹產業資源。村建有3000畝竹林體驗基地。是全國最高筍竹產量示范區,年度畝產超萬元。園區建有竹林噴灌、視頻監控溯源體系、竹林游步道等設施。

二、發展鄉村旅游對坑口村經濟的影響

(一)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發展鄉村旅游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有效的解決坑口村多余勞動力就業的問題。

坑口村有勞動人口458人,其中外出務工273人,在家閑置勞動力53人。自從2012年坑口村開始發展鄉村旅游以后,隨著村內農家樂和農業體驗園的投入使用, 50多人閑置勞動力已實現就業。

(二)旅游對經濟影響

旅游業帶來的經濟收益是發展旅游最重要動力,也是評判旅游發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坑口村在發展旅游這個過程中,政府、村集體都做了不少的工作,聘請筑設計研究院制定了整體規劃,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衛生設施改善等方面,在政策上鼓勵村民參與旅游業、經營農家樂和旅游特色產品銷售。[2]

(三)對個人收入影響

在坑口村,現已有農家樂5家,有意向新開的農家樂的農民有10余人。發展鄉村旅游能夠為農村帶來經濟效益,農民生產的土特產品銷售給游客后獲得的收入,村民為旅游者提供各種勞務所得的收益,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經營及從業者的收入都會為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坑口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發展了現代農業體驗園、現代農業觀光園,幫助當地農民增加收入,截止2015年坑口村已經完成了整村脫貧工作。

三、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開發單一化

目前,浙江省內的鄉村旅游產品主要以“農家樂”為主,主要還是停留在餐飲的初級階段。而其它鄉村旅游產品,如民俗風情體驗游、心理調節體驗游、民間藝術探訪游等,在產品規劃、建設、包裝、宣傳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甚至還未起步。

分析鄉村旅游消費者的需求,旅游業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購、娛”中,除“食”以外的其他要素均由旅游目的地以外的企業承擔,勢必造成目的地旅游收入較低。這也是現在大部分鄉村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的現狀:游客很多,但是收入不多。[3]

(二)缺少資金

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經濟的支撐,鄉村 GDP 的預測是衡量鄉村經濟為鄉村旅游發展能夠提供的發展空間大小的重要內容。

坑口村種植糧食相對較少,以經濟作物、水果等為主要種植產業。相對于以糧食市場為主體的鄉村而言,以經濟作物、水果等市場為基礎第二、三產業發展較好的鄉村,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較大。我國較為貧困的地區多為邊遠山區,缺少發展第一、二產業的自然條件,受工業發展的輻射較小。優美的自然環境、淳樸的民風、傳統的農耕文化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先決條件,但前期投入若得不到保,給鄉村旅游發展造成困難,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3]

(三)產權關系不明確

在浙江省內各地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由于各地區的區情各不相同,經營的模式也是五花八門,主要有“農戶+農戶”、“公司+農戶”、“政府+公司+旅游協會+旅游社”、“股份制”和“個體農莊”等模式。

坑口村的產權問題也很突出,2013年成立的坑口村燒烤園,以村集體為主管,村支書為經理,所得部分返還給農民,部分上交村里,復雜的產權關系使得該燒烤園一直在尋求解決各種矛盾的手段和方法。

四、解決方法

(一)合理規劃鄉村旅游產品

針對目前鄉村旅游產品的單一化,以坑口村為例,針對不同的鄉村旅游類型可開發不同的產品:一是以鄉村田園為依托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開發有品味、多類型的度假型目的地;

二是以名人故里和水鄉山寨為核心的文化旅游產品,發掘當地的文化資源;

三是以發掘紅色旅游產品,重點設計紅色旅游線路;

四是以戶外運動為拓展的體育極限產品,定向越野、攀巖、戶外拓展、鄉村狩獵、真人CS等冒險旅游和體育旅游。

(二)建立利益反饋機制,形成多元投資體系

鄉村旅游村民不但是鄉村旅游對村鎮影響的主要承擔者,也是鄉村旅游的重要參與者與支持者,同時還是鄉村旅游資源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村民的態度與參與度對于鄉村旅游健康順利地發展至關重。在對坑口村民的態度與具體需求分析中了解到,村民在經濟收入問題、分配問題、房屋問題、村道交通問題上有較強烈的意見,認為自身基本利益受損。

鄉村旅游經營管理的重點應關注景區周邊的農民,采用一定的土地置換、利益回饋機制,將分散在外圍的農民相對集中,讓他們也享受到旅游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這樣能充分利用基礎設施的輻射作用,節省基礎設施投入。

鄉村可大力拓展融資渠道,形成國家、企業、個人一起上的投資格局,同時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可采用政府投資!銀行貸款、社會集資、吸引外資、私營投資等多元投資體系。

(三)形成可持?m發展的觀念

對旅游業而言,“可持續旅游”是指現在和將來的旅游設施及相關基礎設施的經營要在自然承載力許可的情況下進行,這種承載力是指自然資源的可再生,以供未來使用。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了協調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旅游開發與人居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與不適,調動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必須倡導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的內容必須滲透到各個層面,從個別參與到群體參與、組織參與,逐步實現社區的全面參與;另一方面,居民的參與不僅僅局限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層面,而要更加重視環境保護與社會傳統文化的維護與繼承的層面。

篇9

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以系統的、平等的、全球的、協調的方式發展旅游、協調環境、旅游者和當地社區三種間的利益關系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要求旅游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1]。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我們的研究切入點也就是來自于總書記的基層調研。吳中區越溪街道旺山生態園為周邊都市居民提供優良的旅游與休閑環境,成為獨具魅力的集約化、多功能、高效益的當代生態農莊型度假觀光勝地。與傳統的鄉村旅游相比,她除了可以滿足游客的休閑娛樂、觀光旅游、農業學習之外,還具有生態體檢和生態教育功能,注重生態體驗和生態教育功能,注重保護資源和環境,促使鄉村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是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途徑。我們對農村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關注學者對于“三農”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關注農村社會的變化和農村基層工作者的新思路,關注農村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從中也了解到一些問題的緣由,也對中國的農村和城市二元社會的形成有了更深的理解。社會科學者們的思考,基層管理者的先進經驗,以及城鄉社會的矛盾都深深的震撼著我們。而對于農村建設問題的思考也源于多年的專業學習,農村建設問題中的許多問題是和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緊密相連的。建設“美麗鄉村”與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是相互促進、內在的統一關系[2]。鄉村發展生態旅游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美麗鄉村”建設可以使得鄉村生態旅游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美麗鄉村”增加了鄉村生態旅游資源的吸引力,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支撐。

2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可持續旅游是由國外引進的(即從“可持續發展”派生出來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它代表著一種新的旅游發展觀,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也就是指:在維護文化完整、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人民對社會、經濟等方面的要求。即可以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提供生計,又能保護和增進后代人的利益并為其提供同樣的機會。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決定了我們一定要重視可持續發展研究。由于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各級政府和老百姓都缺乏實踐的經驗,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一定的經驗,但是仍然在認識上、規劃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下:對農村的內涵認識不夠,簡單的理解新農村就是新道路、新房子、新村莊,造成重視村容整潔,忽視生產發展。在空間尺度上,既要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質量,又要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既要維護本地旅游發展的持續性,又要同周邊區域和諧統一,真正實現旅游資源的和諧發展。在開發廣度上,既要協調環境保護和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鄉村“獨特性”與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又要注重鄉村資源、民風、經濟等方面的協調發展[3]。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標準是:延續歷史文化,保護鄉村資源;延長生命周期,保障經濟利益。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生態是鄉村旅游的基本條件,保持這樣的環境也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經濟效益是鄉村旅游開發者、經營者、普通老百姓最主要的目標之一。

3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對待農村生態建設問題切不可不顧農村社會的現實。農村如果得不到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成果很難保住。農村建設如果不顧現實,盲目追求“面子工程”,可能會損害到農村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礎。可以看出農村的生態建設問題對于農村社會的影響有多深。處理好這些問題,給予適當的引導,提倡一種新的文化,將對農村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第一,鄉村旅游在開發過程中必定會造成開發和保護不一致的情況。從長遠角度來分析,鄉村旅游確實能在保護和繼承傳統文化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事實上目前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開發”與“保護”脫節的情況。有的地方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不注重保護,盲目的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造成了很多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的破壞。一方面破壞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一方面對農村文化的吸引力造成了影響。第二,很多地方的旅游產品比較的單一,種類比較少,從而造成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這樣游客來了第一次就不來第二次,留不住客人。目前,我國的鄉村旅游主要是觀光游,這樣造成鄉村旅游沒有充分地開發和利用,旅游的形式比較單一,僅僅體現在鄉村旅游的簡單開發。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鄉村旅游的整體開發還不夠深入,沒有能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挖掘鄉村自身的特色。此外,還有鄉村旅游的規模比較小,僅僅體現在農家樂的基礎上,參與型、體驗型的旅游產品比較少,不能滿足游客的持續增長。第三,目前鄉村旅游有的地方還不是很規范,市場缺乏統一地管理。同時,由于鄉村旅游市場的開發時間較短,我國的鄉村旅游存在管理規范上的缺失。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鄉村旅游的分配利益不均,缺乏有效的政策來規范市場。鄉村旅游中宰客、降低服務標準以及服務態度惡劣等情況較普遍,此類情況造成了游客的流失,游客流失了必然會給農村旅游造成非常大的損失[4]。

4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思路

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思路可以總結為:“保護環境、和諧發展、統一規劃、產業協同”。也就是說: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必須按照可持續思想及其系統理論與方法為指導,堅持科學合理地利用鄉村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產業協調發展,擴大農民就業,促進增收,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充分調動政府、企業、行業、農戶、游客等多方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資源和社會的效益均衡發展[5]。根據以上的總體思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保護鄉村生態資源,做到以農為本、農旅和諧發展,注重保護、注重開發與保護協調發展,不影響鄉村旅游的正常運作。②做好鄉村旅游長期、中期、短期的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循序漸進。③按照本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而采取差異化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本地區的市場潛力,利用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優勢,發揮鄉村旅游在本地區的功能。④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方面的合理規劃,調動多方參與主體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效益最優。

5結語

篇10

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較晚,但是在國家政策和社會各界的定理支持下,發展的勁頭和勢頭很足,在未來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至今,一直走在“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并且以較高的發展速度和強度在不斷創造者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我國鄉村旅游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雖然我國的低碳鄉村旅游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并且實現了“產業化”以及“集中化”的有效經營,但是仍舊存在許多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對其進行不斷的修正和完善。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鄉村生態環境可能在發展過程中遭到一定的破壞;第二,鄉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得不到有效的傳承和保護;第三,鄉村的基礎建設設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對低碳文化經濟建設形成有效的支援。

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現狀下,我國鄉村旅游與“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經濟發展”的密切結合已經表明以“農業”為基礎的鄉村旅游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也將會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獲得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支持。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鄉村旅游功能構建的新策略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鄉村旅游功能構建的新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開發前提,力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鄉村地區一致是我國生態保護的重點環節,也是我國保住“13億畝耕地紅線”的關鍵。因此,在鄉村地區進行一切開發活動時,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保證當地生態環境的正常發展,不能做有損于可持續發展的舉措。低碳鄉村旅游的主要作用是在“推動減排、保護環境和經濟效益”這三個方面形成良性的促進和循環。

另一方面,低碳經濟背景下鄉村旅游功能構建需要關注對于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根植于鄉村文化的鄉村性是發展鄉村旅游主的基礎,充分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農耕文化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必要手段”。因此,低碳鄉村旅游在發揚鄉村文明、傳承鄉村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需要相關開發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注重開發配套功能,構建核心發展體系

旅游是促進我國第三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而第三產業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就是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晉升文化生活。因此,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進行鄉村旅游功能建設不能單純只是發展旅游業自身,也需要同步開發周邊的配套設施來滿足鄉村旅游業的拓展發展。例如,可以在休閑配套設施上投入足夠的人力和物力,可以在日常的額養殖事業中加入觀光和采摘等富有農村特色的旅游活動來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三)發揮鄉村低碳旅游的教育功能

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一直是“跛腳”前行,并沒有與城市現代教育的理念相融合。因此,低碳鄉村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功能,即盡量與城市文明建設實現的融合,開發出彰顯鄉村文明特色的旅游產品,并在傳播“低碳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上進行進一步的貫徹和落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鄉村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根據我國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現狀及趨勢,結合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理論,首先要樹立低碳鄉村旅游的價值觀,以綠色經濟理論為指導,實現鄉村旅游地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其次。應當建立低碳經濟模式下的鄉村旅游發展戰略規劃和法律法規體系,積極參與碳金融市場,為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將國際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應用到鄉村旅游的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