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發展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21 17:38: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旅游發展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由此可見,積極發展鄉村旅游,不僅符合中央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精神,同時也是廣大城市人群正在逐漸興起的新的旅游消費需求。
一、發展鄉村旅游的時代意義
(一)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加速城鄉發展一體化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巨大進步,但是也造成嚴重的城鄉“二元”經濟對立。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反差,嚴重制約我國現代化建設整體步伐。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加強城鄉之間的聯系與交流;發展鄉村旅游,打破農民頭腦中傳統觀念,促進村容村貌“升級“,加速農村現代化建設,早日建成小康社會。
(二)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增加農民收入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核心。發展鄉村旅游就是利用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農村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經過科學規劃整合,形成一個具有田園之樂的旅游場所。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又能增加農業的附加值――招攬、吸引城市人群休閑娛樂消費,既解決農村剩余勞力(特別是老齡富余人員)的本地安置,又能帶動的本地農民的收入增加。
(三)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拓展新型旅游市場
鄉村旅游是連接城市與鄉村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旅游市場空間新的拓展。發展鄉村旅游業,將旅游業市場延伸到農村,使旅游業能夠借農業的優勢發展,同時農業也能借旅游業的優勢有新的提升。鄉村旅游會給廣闊中國旅游市場添加一道“色彩豐富、回味無窮”的“旅游甜點”。
二、發展鄉村旅游策略
(一)政府的加強規劃引導
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充分理解與認識中央的決策部署:一是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市與鄉村的和諧發展,最終融為一體。各級黨委、政府對鄉村旅游要認真和規劃引導:一個重要原則:在不破壞鄉(鎮)、村原有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基礎上,既能讓開發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又能突出當地特色,為旅游者提供優質、便利的服務。二是深度挖掘本區域各具特色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由專業機構進行這些資源規劃整合(千萬不要同一面貌),一定要具有特色突出、整體協調和可操作性強的特點,還要有發展的前瞻性,然后按照規劃進行開發建設。
(二)加強對經營單位監管
服務質量是旅游產品的生命。各級旅游主管部門對各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圍繞景點的基礎設施開發與維護、住宿設施、餐飲設施、旅游購物、服務質量、旅游安全等方面,及時跟進、監督、檢查和指導,全方位提高鄉村旅游的服務質量。
(三)提供豐富旅游項目
鄉村旅游主要是以鄉村周邊的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以鄉村優雅田園風光、鄉村特色的生產與生活和傳統風俗為吸引物,招攬城市居民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參與體驗的一種旅游活動。參與農業和農村生產、生活體驗是鄉村旅游所獨有的魅力,也是真正吸引游客經常游玩的重要因素。為讓游客充分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各鄉村旅游經營單位要結合各自特色,圍繞產品主題和文化內涵,精心策劃和開發一些參與性強、趣味強的活動項目,例如:菜地認養、春季播種、果蔬采摘、溪邊垂釣、搶秋收等活動都是消費者既能積極參與又能放松身心、從中獲取感悟的旅游項目。
(四)主動出擊、加強宣傳
經過規劃整合鄉村旅游產品以及精心策劃的活動項目,需要各級相關部門利用一切機會,積極包裝推廣。利用報紙、電視、網絡、戶外廣告、宣傳畫冊等渠道,利用各種公開活動和節假日等城市人群較大范圍集聚或有短暫空閑的時間進行宣傳促銷。各鄉村旅游經營單位不僅要積極參與各種宣傳促銷活動,而且要主動與旅行社、學校等人口密集機構,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
篇2
一、 遵義鄉村旅游概述
(一)鄉村旅游的概念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地域及農事相關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組合而成的鄉村風情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觀光、體驗及學習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是現代都市人民休閑度假、娛樂、放松身心的一種重要形式,同時經濟的迅速發展也促進了鄉村旅游的快速提升。
(二)遵義鄉村旅游現狀
根據遵義市旅游局數據到2015年8月,全市已有近1000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企業開門迎客,共接待游客600來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近60億元;解決農民就業2萬多人,就業農民收入近6000萬元,受益農戶4萬多戶。“富、學、樂、美”的“四在農家”是遵義鄉村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近年來,遵義市按照“小青瓦、坡面屋、轉角樓、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墻、穿斗枋”的七要素建設黔北民居,目前全市已新建和改造黔北民居38.46萬棟,覆蓋農戶57.7萬戶230.8萬人。其中開展創業經營的1.43萬棟。今年,遵義市將完成以黔北民居為主要標志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兩個省級整縣推進示范縣、19個整鄉推進示范鄉鎮及122個整村推進示范村的建設。
二、遵義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遵義鄉村旅游雖然處于高速發展的態勢,但其發展還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沒有將鄉村旅游的開發和保護做到位,對遵義鄉村旅游盲目開發及鄉村旅游的認識不夠明晰使得現在的遵義鄉村旅游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缺乏統一協調的管理機構
政府尚無一個健全的管理機構對鄉村旅游的發展進行統一的協調與管理,政府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宏觀管理力度差,造成許多鄉村旅游地出現在利益方面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在問題方面無人管理、互相推諉,經營者的利益、游客的問題政府職能部門無力解決,從而嚴重影響了鄉村旅游的順利發展。比如在遵義的鄉村旅游管理中政府監管應該做到,讓旅游者放心旅游、放心消費、放心享受服務。比如鄉村旅游的旅游紀念品包括農副產品及部分農副產品的加工或深加工,安全性、綠色環保性是旅游者是否放心購買的最重要考慮因素,但是這些旅游紀念品的安全性還不能完全得到旅游者的認可。但是目前還缺乏一個統一管理的機構完成相關工作
(二)經營模式單一“鄉村性”氣息缺失
鄉村旅游主要是圍繞鄉村而開展的,這就導致當地村民成了鄉村旅游接待地的主要經營者或接待者。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學習甚至簡單的培訓,因此它們缺乏經營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大部分經營者是通過模仿別人的經營模式,管理方式在進行經營,而這種短見的經營形式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另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讓原本正常的鄉村生活方式、生產形式在發生改變,“鄉村性”氣息逐漸消失。受利益及效率的驅使多數經營者將“城市性”的物品或者娛樂形式照搬到鄉村旅游接待地,讓其具有所謂的“鄉村性”的性質漸漸改變。
(三)旅游三大效益沒有獲得平衡發展
旅游業的效益主要體現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鄉村旅游作為現代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例外。如何將三者之間的利益統籌協調發展使其旅游綜合效益達到最大化是旅游業開發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目前遵義鄉村旅游還屬于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它雖然給村民帶來了經濟收益,但那只是在高投入、低產出的情況下產生的。作為現展的鄉村旅游應該是低投入、高產出的現代服務業。從產品本身出發通過其開發方式的轉變使其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成了當前遵義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問題。
遵義的鄉村旅游的發展使得鄉村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同時也使得鄉村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鄉村旅游開發、對已經開發的鄉村旅游接待地進行生態保護、讓生態環境已被破壞的鄉村旅游接待地得以恢復,這都是目前遵義鄉村旅游開發應該解決且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遵義鄉村旅游產品參與性不強
目前遵義地區的鄉村旅游接待點多數只有少量的參與性活動,如麻將、垂釣、果蔬采摘,有個別接待點有乒乓球、羽毛球、桌球等體育項目,而這些并沒有真正體現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特色。真正的鄉村旅游應該是以鄉村田園風光、農事生產、農家生活及民俗文化等為主要特色并加入多種參與性元素在內,讓旅游者充分體驗“享在農家”。也只有這樣所獲得的效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旅游效益,否則一切偏離于這一主旨的鄉村旅游即使是發展起來,顯然也是不成熟、不健康的。鄉村旅游的特有性質決定其必須是參與性強的,只有參與性強的旅游地才能在廣大的鄉村旅游市場上獲得一個長遠的發展。由此深入挖掘富有鄉村特色旅游參與活動、開展具有主題文化的鄉村旅游接待示范區、加強相鄰旅游接待點之間的合作,從而開發出參與性強、吸引力大、“鄉村性”氛圍濃郁的現代鄉村旅游接待地成了遵義發展鄉村旅游的必然選擇。
三、遵義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
世界旅游組織WTO對“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在維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經濟、社會和審美的要求。它能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們提供計又能保護和增進后代人的利益并為其提供同樣的機會。”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旅游的類型之一,也是鄉村旅游發展最終目標。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強調旅游活動行為模式優化,以避免對鄉村旅游地生態和文化造成破壞,從而保證鄉村旅游活動的長期生存和發展;它強調旅游發展與鄉村環境的協調、旅游者與居民利益的協調、資源的當代與后代需要的協調,從而保證鄉村旅游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遵義市鄉村旅游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呢?可以從以下方面思考。
(一)健全管理體制,加強管理隊伍建設
1、建立高效的管理團隊及信息平臺
高效管理團隊是高收益及有序運營的保證,是鄉村旅游發展規范化的基礎。可以由政府牽頭,在廣大的鄉村旅游經營者、管理者及游客中征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給予一定獎勵,促進其廣大人民群眾對鄉村旅游的關注度。對其個別有思想的個體可適當進行資金扶持使其先發展起來,通過其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周邊發展;在鄉村旅游接待點與政府及旅游者之間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讓問題及時反饋,并通過一定的程序解決,始終貫徹執行,最終形成高效良性可持續循環的信息管理系統。
2、多方合作建立鄉村旅游培訓層次系統,增強從事鄉村旅游業的人才層次
應該對鄉村旅游的一切相關人員進行適當的引導,提升其鄉村旅游綜合知識,讓當地經營者與人民群眾有意識并為之不斷向真正的鄉村旅游氛圍而努力。根據當地旅游接待點的具體情況,定制兩層或兩層以上層次進行分層培訓,通過分等級培訓,形成服務質量的差異化,同時強化可持續觀念的培訓,最終達到服務形式及消費檔次的多樣化,從而完善旅游消費層次,實現各接待點交叉競爭,提升可持續發展力。這些可以通過組織培訓班、進行鄉村旅游宣傳、鄉村旅游地之間的交流合作及鄉村旅游深入開發不斷給當地群眾帶來實惠等得以實現。
(二)多形式多手段加大環保宣傳力度
各地視自身條件,根據實地考查為依據。政府進行差異化政策支持,實現各鄉村旅游地的合理可持續發展。
1、政府應加大旅游財政投入
通過財政扶持不斷完善旅游接待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環境、公路、住宿、公共區域休閑娛樂場所的建設;不斷挖掘鄉村原生性文化,重現原始鄉村農事活動、生活方式來提高鄉村旅游的真正內涵,從而改善其鄉村旅游氛圍,增強地方鄉村旅游吸引力;并結合地方少數民族風俗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接待地。
2、加強遵義鄉村旅游理念宣傳、提高市場影響力
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多種手段對鄉村旅游“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進行全方位的宣傳。開展鄉村農事活動競賽、參與鄉村旅游產品等形式引導旅游者去了解真正的鄉村;通過對鄉村旅游接待地居民及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使旅游者感受濃郁的鄉村旅游文化氛圍;開發者正確的開發理念、經營者對鄉村旅游產品的嚴格控制與執行及旅游者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與良好的監督,四者之間的真正有機結合才是鄉村旅游開發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3、各地聯合開發形成規模
將鄉村旅游接待地通過有效的交通設施鏈接起來,進行統一的策劃、宣傳、營銷等,建立共同的管理機構,如某鄉村旅游綜合管理處或某鄉村旅游服務中心,所有該線路上的接待點必須全部參與其中以保證其組織的有效管理,該線路上的一切鄉村旅游相關事宜均由此部門統一處理或決定。以此讓鄉村旅游發展走向規范化,實現鄉村旅游多部門、不統一的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也讓遵義鄉村旅游對外更加具有競爭力。
(三)因地制宜發展可持續的鄉村旅游
各地根據自身的情況發展鄉村旅游形成差異競爭,通過合理的競爭才能真正使鄉村旅游得到一個健康的發展,并最終創建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接待地,通過挖掘地方文化,開展地區旅游特色吸引物,力求將每個地方的鄉村旅游地打造成具有高知名度、強吸引力、富有品牌效應的旅游目的地。通過少數民族文化、民風民俗具有區域知名度及以服務等形式上的差異化將鄉村旅游地進行分類建設。打造突出地方特色、擁有自身深厚文化內涵,富有地區資源優勢的鄉村旅游品牌。如:可以依托附近環境的優美打造以自然觀光為主的旅游接待點;附近有河流、湖泊(人工湖)亦可打造以垂釣、水上活動為主的“漁莊”;亦可將土地、農事、生態環境等進行綜合發掘,形成綜合性鄉村旅游接待地。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在市場上,都應該是有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旅游對外更有競爭力。
(四)開發參與性、可持續性強的旅游項目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社會大背景下,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工薪階層擁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來到鄉村旅游地更希望回歸到真正的鄉村生活層面上,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讓旅游者“食在農家”、“住在農家”、“行在農家”、“游在農家”、“購在農家”、“娛在農家”等形式全面深入地開發鄉村農事參與旅游項目。充分利用當前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多數農耕土地無人耕種的契機大力開發與耕地相關的鄉村旅游項目。如,將土地租給旅游者或者利用農用工具結合傳統的耕種方式讓旅游者真正的參與到旅游中去,其參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旅游者之間、家庭之間、團隊之間等。總之就是想方設法將鄉村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利用起來,帶動旅游者使其深刻感受鄉村旅游文化為其帶來的享受,讓其產生回游的潛在可能。“統計表明國內游客參與率和回游率比較高的鄉村旅游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游和以收獲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務農采摘旅游。”
四、小結
篇3
1、以生態、鄉村旅游資源為基礎,完善旅游功能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創建范圍,加大生態(鄉村)旅游示范點的創建力度,盡快形成全市新的旅游產業群體;
2.通過科學規劃,逐步形成融鄉村體驗、特色餐飲、度假休閑、康體健身以及專項活動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集聚區;
3.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農家菜,使之成為我市鄉村旅游中一張名片,開展農副產品展示評比,把包裝好、特色明、質量佳的農副土特產推向旅游市場,擴大品牌效應。
為了支持這一政策,我市**鎮入選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旅游局公布第一批105個“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示范名單”。進一步促進了我市鄉村旅游特色。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保護了村鎮的自然環境、田園景觀、傳統文化、民族特色、特色產業等資源,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內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我市**鎮地處**三省交界,目前有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有**、**2個國家4A級景區,**四絕,**占其三,“竹洋”、“茶洲”、“**”名聞遐邇,是**地區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近年來,**鎮牢固確立“環境立鎮、生態興鎮”理念,把“旅游強鎮”作為發展的最高境界來追求,把生態優勢作為最大的后發優勢來培育,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和人居環境的改善。
篇4
關鍵詞:鄉村旅游;新農村建設;互動
我國不同的鄉村在生產習慣、風俗生活、歷史文化背景、村民構成及素質、生產力水平、經濟基礎、自然條件等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不同地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存在著獨有的特點和規律。為此,在建設新農村的時候必須要認真地探索農村的發展規律,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將鄉村旅游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從而能夠確保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兩者實現良性的協調和互動發展。
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作用和意義
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其能夠對農村的旅游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加快優化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步伐,使農村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有效轉變,最終能夠有效地提升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其次,能夠加快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使農村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得以極大提升,充分地挖掘現有土地的價值,將良好的經濟基礎創造出來,確保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開展。再次,可以對鄉村文化進行有效的挖掘、保護和傳承,有助于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全面地改善農村的衛生條件和村容村貌,不斷地完善農村的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變得更加開放,加快人才、信息和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最后,對于農村村民而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也具有重要作用,農村村民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參與到旅游業的投資和經營的過程中,具有更多的就業崗位,提升農民的收入,同時還能夠對農民的民主能力和民主意識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1]。
二、鄉村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互動的若干模式
(一)“小康新村型”新農村:這種模式基本上處于經濟發達的地區,其依托的農村必須要具有較大的知名度、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等特點,其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新”。采用該模式的農村在各種配套設施、產業設施、生態環境、道路、街巷、住宅等各個方面都具有較新的變化,因此在城鄉一體化和鄉村城市化等方面屬于一種典范模式。
(二)“旅游小城鎮型”新農村:這種模式經常處于旅游風景區周圍或者自然風景旅游資源附近,而且與風景區之間具有比較便捷的交通。“旅游小城鎮型”新農村在將相應的配套服務和旅游交通服務提供出來的同時,還要將景區以及信息、娛樂、購物等相關的旅游產業要素建立起來,創新發展旅游業,將新型的旅游村鎮形成,同時對自然風景資源和鄉村旅游資源互補的組合優勢進行充分利用,對鄉村旅游產品進行大力開發[2]。
(三)“第三產業服務型”新農村:這種模式主要指的是城郊型新農村,其在與各大中小城市靠近的農村非常普遍,其基礎就是農民的生產生活、鄉村文化以及鄉村生態景觀,在開展旅游旅游活動的時候主要是以家庭作為具體的接待單位。農民通過自家院落依托的各種自然景點和田園風光等將市民吸引過來,使廣大的游客尋找農家田園的樂趣,對與城市生活迥然不同的農村風光進行體驗。
三、綏陽縣鄉村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互動的發展模式的構建
(一)綏陽縣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綏陽縣在鄉村旅游方面并沒有形成知名度大的旅游產品品牌,其旅游資源具有分布零散的問題,由于很多旅游資源在村莊附近散播,再加上具有較差的交通條件,因此具有較低的開發程度,還有很多旅游資源尚未被開發,沒有受到外人的普遍關注。與此同時,綏陽縣鄉村旅游在人才方面也比較缺乏,很多具有較高素質的青壯年勞動力往往選擇了外出經商和打工,因此綏陽縣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由于人才的流失受到了較大的制約。但是,在已經開發的鄉村旅游的基礎上,綏陽縣不斷的引進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投入,因此形成了發展鄉村旅游的基本條件。通過新農村建設和旅游業聯動發展戰略,利用市場運作、企業經營和政府引導的旅游發展模式,這是綏陽縣發展鄉村旅游的必由之路。
(二)不同發展階段的綏陽縣旅游發展模式
以目前綏陽縣的旅游發展水平為根據,將綏陽縣的旅游發展劃分為起步期、廣泛參與期,發展壯大期以及發展成熟期等四個階段。
1、綏陽縣鄉村旅游在起步期的發展模式:現階段綏陽縣旅游仍然處于開發雛形狀態,在旅游產品方面缺乏亮點,具有較小的規模,而且缺乏必要的配套設施,因此其市場吸引力非常小,并進一步導致綏陽縣發展旅游的資金匱乏,再加上農民具有較低的收入水平,因此其在鄉村旅游的開發中缺乏參與的積極性[3]。在這種情況下綏陽縣政府必須要認真地做好鄉村旅游開拓者的工作,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將對鄉村旅游的工作內容進行規范以及制定鄉村旅游發展的戰略作為當前的工作重心。首先,要對綏陽縣旅游開發的條件進行論證,有效地控制旅游開發的風險;其次,要將與市場需要相適應的鄉村旅游產品設計出來;最后,要不斷地強化監督管理職能,將當地的旅游管理機構設置出來。
2、綏陽縣鄉村旅游在廣泛參與期的發展模式:綏陽縣鄉村旅游在該階段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同時旅客的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具備了比較完善的配套設施和一定程度的市場吸引力。在這一階段,要立足于家庭分散生產的基礎之上,科學合理地組織農戶,以平等互利為主要原則,對農產品的加工和產銷進行大力發展,有機地結合鄉村旅游和農業產業。要在旅游組織、農產品生產、農家樂等各方面積極地聯合農戶,將多形式、多層次和多元化的旅游服務體系形成,對農民旅游合作區進行大力發展。首先,要形成由農民自我管理的旅游協會,使農民自主的監督、管理、開發鄉村旅游。其次,要大力的挖掘和整理當地的傳統文化,形成有特色的藝術團體[4]。
3、綏陽縣鄉村旅游在發展壯大期的發展模式:在該階段旅游企業會注意到綏陽縣的旅游商業機會,開始投資鄉村旅游。而為了實現成本的最小化以及利益的最大化,旅游企業這時候希望能夠享有旅游經營所有權。首先,要利用市場運作和經營權轉讓的方式開發和建設景區;其次,農戶與旅游企業之間要通過契約合作的方式對富余的勞動力和農戶資產進行整合;再次,要利用多種方式大力發展旅游,其中包括農戶+農戶模式、村辦企業開發模式、整體租賃模式、村寨+公司+業戶模式、公司+業戶模式等[5]。
4、綏陽縣鄉村旅游在發展成熟期的發展模式:在該階段綏陽縣的旅游業基本上實現了城鄉互助、旅農結合和商農融合,具有了明顯的村寨特色化。這時候就應該采用多中心協同治理型模式發展旅游業,業就是要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進來,將單一中心發展的模式打破,積極地構建社會、市場、政府三位一體的協同治理模式。在具體的旅游發展中要采用多主體的治理模式,以不同的旅游業態、不同的旅游產品、不同的地理區域等為根據,選擇多種經營主體和多種合作方式,利用互相補充、協作生產的方式,全面地強化旅游服務的有效供給,最終能夠確保當地農民和經營主體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四、結語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在促進農村建設持續發展以及解決農村問題的戰略中全面的納入了鄉村旅游,而鄉村旅游與生態旅游、綠色旅游的大趨勢相適應,并且充分的迎合了新的城鄉居民消費理念。在這一背景下,綏陽縣要積極地探索當地的鄉村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互動的發展模式,大力地發展鄉村旅游,從而全面地推動當地農村的經濟、生態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金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實證研究――以蘇中地區揚州市為例[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2]黃順紅,王素玲.鄉村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互動發展模式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1(27).
[3]朱S,葉新才.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研究[J].旅游論壇.2015(02).
篇5
關鍵詞: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滿意度;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105-02
一、理論背景分析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國內鄉村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其巨大的發展前景,使得學者們對鄉村旅游模式的研究日漸成為熱點。綜合前人對鄉村旅游模式的研究,我們提出,適合鄉村旅游發展的模式必須要從4個子模式即管理模式、產品發展模式、資源開發模式、營銷模式作為切入點,對其進行整合,形成運作體系。在這里,我們只針對鄉村旅游類型中的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進行探討研究。景區依托型主要是指著名景區周邊的鄉村旅游依托這些名勝景觀帶動其旅游發展,其客源市場主要是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觀光客,特點是初游率高、重游率低,不易形成忠誠客戶群,是典型的觀光旅游。下面以杭州桐廬的鄉村旅游為景觀依托型鄉村旅游的代表進行實踐研究。
二、杭州桐廬鄉村旅游滿意度研究
(一)研究方法
調查采用的方法是人員現場發放問卷采樣。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3 000份問卷,回收2 995份,有效問卷2 989份,問卷回收率為99.83%,回收問卷有效率為99.79%。問卷發放地點包括瑤琳仙境、嚴子陵釣臺、大奇山等主要景區人流密集點、縣城人流密集的廣場、百貨商場及超市等地,調查對象包括外地游客、外來人員、本地游客、學生等。然后,將采樣數據輸入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得到所需的統計結果,在問卷統計的基礎上,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確定總體滿意度的主因子。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確定游客滿意度市場細分變量,并以此構建虛變量,對總體滿意度進行多元回歸,通過對回歸系數的比較分析判別不同細分市場的滿意度差異。
1.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筆者對7個游客服務滿意度評價變量(景區服務、導游服務、餐飲服務、住宿服務、休閑娛樂、購物及其他)進行縮減,KMO值為0.900,并通過球形檢驗(p
2.游客滿意度細分變量的確定
為了判別總體滿意度評價差異的旅游行為變量(見表1),以滿意度作為因變量,以游客旅游行為變量作為因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見表2)。結果表明,旅游行為變量中旅游次數和旅游花費的不同因子水平上旅游者的總體滿意度差異顯著。因此,把旅游次數和旅游花費作為滿意度細分變量。
3.基于旅游者行為變量的滿意度模型的構建
首先進行虛擬變量確定,采用虛擬自變量回歸分析法逐一對每個因子進行分析。
根據對主成分分析法所得的景區服務(x1)的得分值,1~2次為constant ,500~999元為constant即參照組,以3~4次(x2)、5次以上(x3)、500元以下(x4)、1 000~14 99(x5)、1 500元以上(x6)為虛擬變量,構建2個虛擬多元回歸方程:Y=1.107+0.468x1+0.141x2-0.238x3
Y=1.068+0.452x1+0.186x4+0.289x5-0.131x6
(二)研究結論
以上兩個回歸方程表示游客對桐廬總體評價較好,平均滿意度高于1。從游客行為方面看,游客旅游1~2次滿意度最高。花費在500~999元滿意度最高。1~2次平均滿意度為1.12比3~4次、5次分別高出0.98、0.88。500~999元平均滿意度為1.07比500元以下、1 000~1 499元、1 500元以上高出0.88、0.78、0.94。
三、杭州桐廬旅游發展模式研究
從上述分析可知,桐廬的核心吸引力表現為景區要素,游客的滿意度主要是來自景區服務質量。游客初游率較高,重游率較低,游客隨著時間延長滿意度有所下降。為了提高景區服務質量,增加游客滿意度,提高重游率,有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針對其核心吸引力即景區要素,以4個子模式即管理模式、產品發展模式、資源開發模式、營銷模式作為切入點,對其進行整合,形成運作體系。這里管理模式主要采用雙頭鷹式管理模式。雙頭鷹式管理模式是指一頭看政府、一頭看市場,一頭看國內的鄉村管理文化、一頭看國外的先進管理模式,有利于取長補短。桐廬的鄉村旅游也是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但隨著外部市場機制發育的不斷完善,鄉村各種專業組織形成規模時,就要逐步采用市場參與,間接調節,取代部分政府職能的模式。目前,桐廬的鄉村旅游仍是一個過路市場。游客在此停留的時間很短,旅游花費也較低,要想增加駐留天數,提高重游率,就要在產品發展和資源開發模式中改進桐廬鄉村旅游項目規模小、基礎設施薄弱、布局分散、產品單一雷同、資源利用保護與旅游開發不協調的缺點。實行產品多樣化發展,形成以豐富的山水景觀為主題的旅游產品,開發出囊括行、游、住、食、購、娛旅游六大要素的旅游產品。圍繞山水主題可以形成農家生活體驗、戶外拓展、鄉村田園風情等鄉村旅游系列產品,促進鄉村旅游市場和消費的良性循環以及凝成一條龍或一體化的鄉村旅游生產和服務,從而必將推動桐廬旅游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要加強景區間的聯動合作,發展深度旅游,注重生態保護,向休閑養生度假旅游目的地轉型。在營銷方面,桐廬沒有形成整體營銷網絡,農戶的自我銷售意識不強,與周邊大城市的旅行社、附近的知名景區(點)聯系不密切,致使鄉村旅游營銷乏力,因此,桐廬的營銷模式應該借助網絡進行推廣。比如2010年剛剛開始的新型旅游營銷方式――秒殺、團購,很適合運作不成熟有待發展的旅游線路和產品,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各大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已經逐步開始了對旅游產品推出秒殺、團購牌來吸引游客。桐廬可以與各大電子商務平合實行秒殺營銷手段,借此推廣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在進行營銷時一定要注意信息準確透明,對活動參與流程把控嚴格,注意細節設計和危機預防。
參考文獻:
[1] 唐代劍.中國鄉村旅游開發與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12(3).
[2] 周紹健.淺析農業旅游中文化內涵的地位及創新[J].北方經濟,2007,(5):25-26.
[3] 余向洋,沙潤,胡善風,程.基于旅游者行為的游客滿意度實證研究――以屯溪老街為例[J].消費經濟,2008,(4).
[4] 郭志剛.社會統計分析方法――spss分析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55-6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rural tourism depending on the scenic spot
――Taking the rural tourism of the Tonglu coun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 Xin-yan
(Tour and city management college,Zhejiang industry and commerce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篇6
論文關鍵詞:鄉村休閑旅游,旅游規劃,重渡溝
隨著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收入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的加大。在閑暇時間去山清水秀的地方放松身心,已成為城市人的心愿。鄉村旅游正是滿足了人們休閑度假的心理而產生,并且越來越受歡迎,本文針對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重渡溝景區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進行了鄉村休閑旅游規劃的探討。
1 鄉村休閑旅游的概念及類型
1.1 鄉村休閑旅游的概念
鄉村休閑旅游是以遠離都市的鄉野地區為目的地,以鄉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吸引物,以城鎮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通過滿足旅游者休閑、求知和回歸自然等需求而獲取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種旅游方式。
1.2鄉村休閑旅游的類型
鄉村休閑旅游在我國的區位分布上主要有3種類型:城郊型、邊遠型和景區邊緣型。鄉村休閑旅游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回歸自然渴望的驅動下蓬勃發展起來的,因此在這3種區位中,城郊型鄉村休閑旅游最為發達。而重渡溝景區就屬此類,所以在此進行旅游開發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擴大城市旅游空間,開拓旅游資源新形式,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特別是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深遠的意義。
2. 重渡溝鄉村旅游休閑旅游規劃的條件分析
2.1 重渡溝風景區的概況
重渡溝風景名勝區位于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距洛陽市150公里,欒川縣城50公里,九龍山溫泉18公里;有金雞河、滴翠河、水簾仙宮等景區組成,有景點200余個,旅游面積30平方公里。景區內林茂草豐,雉飛鹿鳴,花鮮果稠,野趣橫生。重渡溝樹奇石峻,洞幽潭靜,飛瀑流泉,繞嵐斜虹旅游論文,棧道梯懸,獵獵古風。充滿田園氣息的318家農家賓館星散于十里蘭溪之旁,萬畝竹海之中,床位達13800余張。
2.2 重渡溝風景區鄉村旅游規劃的優勢分析
2.2.1 區位優勢
重渡溝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西南部,距洛陽市150公里,欒川縣城4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
2.2.2資源優勢
重渡溝景區內有金雞河、滴翠河為兩條常年性河流,最小流量每秒0.5立方米。景區內有5米以上的瀑布30余條,30米以上的瀑布5條,最長瀑布100余米,最寬瀑布8米以上,是一個龐大的瀑布群,構成瀑布成群潭成串,林密石怪傳說奇的夢幻景觀。即使持續干旱,赤地千里的炎炎盛夏,或白雪皚皚,滴水成冰的凝凝隆冬,景區內依然碧波翻浪,瀑聲震天。重渡溝景區內有竹林千畝,多生于河邊路旁,翠竹碧水交織,肥鴨壯鵝嬉戲,具有曲型的水鄉風光,在中原堪稱一絕。
2.2.3生態環境優勢
重渡溝地處伏牛山脈,植被茂密,有上萬畝竹林,森林覆蓋極高,負氧離子的含量特別高,有的地方每立方米的含量達到68000個,水資源豐富,有劍插泉,象吐泉等上百個泉眼,形成了震天雷瀑布,飛虹瀑布,水簾仙宮瀑布等大小瀑布30多條,為規劃鄉村休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
2.2.4 接待設施優勢
重渡溝接待設施充足,環翠居、翠屏居、桃花園、故人莊等清雅別致的名字點綴于窗含翠嶺、竹環水繞的溫婉農家的門眉上,這些富有山情風味,充滿田園氣息的318家農家賓館星散于十里蘭溪之旁,萬畝竹海之中,床位已達13800余張,在滿足游客的吃住之需的同時,而且給深山區農民找到了一把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河南省省長李成玉稱贊重渡溝是“生態旅游開發的典范,是家庭賓館的楷模,是旅游帶動脫貧的榜樣”。更被中國旅游第一人魏小安先生稱之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
2.3 重渡溝風景區鄉村旅游規劃的劣勢分析
2.3.1 鄉村性逐漸弱化
重渡溝風景區從1997年對外開放到現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居住在其中的農家由于旅游帶來的收益,其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但是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它的鄉村性卻越來越弱化旅游論文,一方面表現在建筑上,除了位于重渡街中心地帶的二三十年的靳家樓和農耕村外,300多家農家賓館都是采用現代的建筑風格,村中貼著瓷磚的小洋樓鱗次櫛比。另一方面表現在民風上,目前重渡溝景區已經不再展現純樸的村民和樸素的衣著,而是到處都充滿了商業的氣息,聽到的不再是陣陣的簫聲,笛聲和歡笑聲,而是討價還價的聲音。并且以餐飲為主的“農家樂”菜肴品種單調、雷同,缺少參與性、體驗性項目,游客停留時間短,旅游綜合效益不高幾乎已經完全喪失了原有的鄉村性。
2.3.2 旅游產品過于單一
重渡溝景區旅游產品過于單一,游客主要集中在基礎觀光游,沒有很好的向度假轉變,另一方面旅游商品缺乏的特色,主要為香菇、木耳、猴頭、拳菜、百合等山珍土特產,缺乏明顯的地域特色。游樂項目也是簡單的秋千、吊椅、索道等不但設施陳舊,并且和景區環境不夠協調,對游客也構不成吸引力。
2.3.3類似景區多,競爭激烈
重渡溝目前經營主要是山水農家游,周邊同質資源過多,周圍嵩縣的白云山、千池山、木札嶺、養子溝、寨溝,南陽西峽的龍潭溝、內鄉的寶天曼,都對本景區的游客有潛在分流,競爭過于激烈,所以,在規劃的時候,一定要突出特色,和周邊景區進行差異化開發,開發壟斷產品。
3.重渡溝風景區鄉村休閑旅游規劃的探討
3.1保持鄉村休閑旅游的本土性,鄉村性
鄉村休閑旅游規劃過程應避免“城鎮化”現象,應堅持科學規劃,重視功能分區,務必從總體上保持鄉村休閑旅游的本土性和鄉村性。重渡溝旅游區定性以美麗的山水風光為基礎,以豐富的農耕文化為內涵,集觀光采摘、娛樂休閑、科普求知、旅游度假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區。規劃結合旅游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劃分“農家風情、竹的世界、水的海洋、農耕文化、休閑度假等功能區,突出鄉土風情,體現山水樂園。
3.2 創新鄉村休閑旅游產品
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開發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當地的資源和地理條件為基礎,采用需求驅動型的發展模式。根據游客來源、客源結構與類型、市場規模、游客消費能力等來開發適銷對路、價值鏈延伸長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這樣,旅游產品才能被旅游者接受和喜愛。針對重渡溝旅游區目前旅游產品單一,旅游者參與體驗程度不高,旅游時間短等情況,規劃要完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體系,包括觀光型旅游產品、休閑度假型旅游產品、專項旅游型產品等類型。如專項旅游型產品有健身旅游產品、考察學習旅游產品、民俗風情旅游產品等,極大地豐富了鄉村休閑旅游的內容。
3.3 構建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循環經濟
從1997年創辦農家樂開始,重渡溝旅游區旅游發展相當迅速。但是相應的環保、環衛基礎設施沒有配套齊全旅游論文,導致景區地表水遭受污染,垃圾隨處可見,農田農藥污染,因此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十分迫切。規劃在旅游區采用養殖、沼氣、種植、加工、旅游“五位一體”的旅游循環經濟,打造綠色產業鏈,減少旅游開發對鄉村環境的破壞。同時農田種植采用微噴節水灌溉、沼液施肥和生物防蟲等新技術,使旅游區建成洛陽市綠色蔬菜果品生產示范基地。
3.4 建立社區參與的休閑旅游管理模式
結合重渡溝區實際情況,重渡溝旅游區可采用“政府+公司+協會+旅行社”的管理模式。其具體做法是政府負責鄉村休閑旅游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公司負責景區的經營管理和商業運作;協會負責組織村民參加民俗表演、工藝品的制作、提供餐飲住宿等;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為了合理地開發旅游資源,保護鄉村休閑旅游的生態環境,可以根據資源的產權,將鄉村休閑旅游資源界定為國家產權、鄉村集體產權和農戶個人產權等產權主體。在開發鄉村休閑旅游時,把旅游資源、特殊技術勞動量轉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紅與按勞分紅相結合,進行股份制合作經營,通過土地、技術、勞動等形式參與鄉村休閑旅游的開發。企業通過股金分紅支付股東的利益分配,這樣,政府、集體和個人可在鄉村休閑旅游開發中按照自己的股份獲得相應的收益,實現社區收益的深層次轉變,從而建立起均衡利益的分配機制。
4.結語
重渡溝風景區在發展鄉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解決三農問題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旅游規劃設計中,通過科學分析、合理定位、創新鄉村休閑旅游產品、構建科學經營模式等措施,創造出新的旅游形象和品牌地位,實現鄉村休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彤呂賢軍城郊型鄉村休閑旅游規劃的探討—以岳陽市君山區鄉村休閑旅游規劃例[j] 小城鎮旅游
[2]王婕純談鄉村生態農業旅游規劃——以廣西黃嶺村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 2008.06
[3]王云力鄉村景觀旅游規劃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劃:理論與實務[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
篇7
為此建議:
1、進一步加大財政扶持資金的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
2、加大對鄉村旅游業融資的政府主導地位,促進閑置資金進入鄉村旅游業的投入,解決鄉村融資難問題;
3、加大建設用地指標向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傾斜力度;
篇8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how to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ighteenth big spirit, with the help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large span, with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mot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englai city tourism industry upgrade, big changes.
Key words: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59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黨的十報告中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當前如何全面落實十精神,如何借助旅游產業大跨越的東風,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推動蓬萊鄉村旅游大發展,實現我市旅游產業的大升級、大轉變,成為我們必須研究和做好的重要課題。2012年2月蓬萊市委、蓬萊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在全市開展“蓬萊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著力將鄉村旅游打造成為我市旅游產業發展的新亮點、新名片。 因此,當前如何全面落實十精神,如何借助旅游產業大跨越的東風,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推動蓬萊鄉村旅游大發展,實現我市旅游產業的大升級、大轉變,成為我們必須研究和做好的重要課題。
一、蓬萊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
蓬萊共有575個行政村,自然景觀秀美,歷史積淀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既有沿海漁村,又有山區村落;既有海鮮、蘋果、櫻桃、葡萄等地域特產,還有“八仙宴”、“蓬萊小面”、“鲅魚水餃”、 “碗”等傳統美食,鄉村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蓬萊是山東省魚家樂產業的發祥地,蓬萊的鄉村旅游業自魚家樂起步,在十余年的培育和發展中,我們不斷破除單純就既有旅游資源抓旅游的認識,大膽創新,既發展壯大了傳統的歷史文化游、漁家樂游、民俗文化游,又拓展了新興的葡萄酒體驗游、生態游、鄉村特色游等。當前,木蘭溝村、馬家溝村、和圣生態農林業科技示范園、和易農業生態園等一大批鄉村旅游景點活躍開來,并呈現出喜人的發展勢頭,成為蓬萊休閑旅游產業重要而又獨立的特色品牌之一。木蘭溝村和馬家溝村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富有特色的休閑活動還被評為“逍遙游―好客山東最美鄉村”。截至2012年,蓬萊市發展漁家樂小院300多戶, “農家樂”4200余戶,培植賞花節、采摘節、民俗文化節等鄉村游項目23個,年吸引游客100萬人次,創造綜合效益兩億多元。但是我們也看到,目前全市鄉村旅游還普遍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后、產業體系單薄、經營規模小,持續時間短,服務水平欠缺,人才隊伍短缺等問題,依然是我市大旅游框架下的短板而必須解決。
二、“美麗鄉村”建設給我市鄉村旅游帶來的契機
(一)觀念和思路的大轉變,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注入合力
2012年全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發展城市旅游”的口號,要求做好七項工作,實現蓬萊旅游產業的“六大轉變”,最終實現城市旅游的發展目標。通過前段時間的宣傳、動員,全市上下解放了思想,達成了較高的發展共識,營造了強大合力和濃厚氛圍。各村、各部門積極行動,對建設美麗鄉村抱以巨大的熱情,這種共識和熱情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和合力。
(二)環境的大改造,為鄉村旅游的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一年多的美麗鄉村建設,鄉村軟硬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是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市堅持分類指導,加快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功能化改造和景觀化提升。二是把村風文明作為提升村居形象的軟實力,強化宣傳引導,創新工作載體,深入扎實推進,把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作為“蓬萊美麗鄉村”創建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努力實現群眾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
(三)資源的大整合為鄉村旅游的大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蓬萊市委、市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規劃先行、突出本地特色,邀請了國家旅游局、中國科學院、國際休閑產業協會、中國旅游報等單位的專家,統籌全市資源,編制了《蓬萊市鄉村旅游發展重點片區規劃》。“規劃”提出,以建設”蓬萊美麗鄉村”為目標,依托“外土內洋”的民居文化、時尚浪漫的葡萄酒文化、獨具特色的鄉土飲食文化和低碳宜人的生活環境,打造中西合璧、最具洋味兒的美麗鄉村。
三、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全面促進鄉村旅游的大發展
(一)科學定位美麗鄉村的發展方向,為鄉村旅游打下基礎
美麗鄉村是鄉村旅游的基礎。美麗鄉村的發展定位,關系鄉村旅游的品質。在實施中,一是必須順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歷史趨勢。城鄉一體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全域旅游是蓬萊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戰略,因此美麗鄉村建設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不能把建設美麗鄉村理解為建設“世外桃源”。事實上,鄉村的美,既體現在自然之美,也體現在現代之美。我們要在前幾年建設農村新社區的基礎上,繼續以農村社區化為導向,通過農村宅基地置換和農民住房改建,促進農村人口向中心村鎮集聚,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規模化經營發展,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進一步向農村延伸覆蓋,使鄉土文明融入現代文明,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生活的幸福指數。二是必須注重鄉村良好的自然生態品質。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空間環境為依托,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民俗風情、生活形式、鄉村風光、鄉村居所和鄉村文化等為對象,利用城鄉差異來規劃設計和組合產品,集觀光、游覽、娛樂、休閑、度假和購物為一體的一種旅游形式。
(二)凝聚美麗鄉村建設合力,為鄉村旅游提供保證
政府引導是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保證。注重政府引導,避免政府包辦,一是要增強對美麗鄉村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大力宣傳提高城鎮化水平、推進鄉村旅游大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性;二是要組織開展鄉村旅游資源普查、評價和確認工作,制定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管理辦法。要真正落實《蓬萊市鄉村旅游重點片區規劃》的實施,確保我市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三是要創新體制機制,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制定具體的工作措施,鼓勵各類資本以轉讓、承包、租賃等方式,參與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支持個人和組織利用荒山、荒坡、荒灘、廢棄礦區等開發旅游項目,引導好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美麗鄉村的開發建設。
(三)加強引進和培訓力度,為鄉村旅游提供人才支持
我市可以以特聘方式組建旅游產業發展專家智囊團,加強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研究。健全職業培訓機制,與旅游高等院校聯合,定向輸出專業人員在職培訓,爭取高等院校在我市設立旅游學院和培訓基地。建立旅游職業學校與旅游行政部門、旅游協會、旅游企業的聯席會議和聯系點制度,根據旅游市場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旅游人才的培養和教育。要優化和配強旅游行政管理領導班子,定期對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中層以上干部進行輪訓。
(四)完善營銷策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市場品牌
我市的鄉村旅游要想贏得大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營銷策略。一是從目標定位上看,我市的鄉村旅游離不開蓬萊的大環境,因此營銷中依然要強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宣傳。二是從營銷模式看,要更加重視整體營銷,實施差異化的目標市場戰略。三是在營銷手段上,要加強網絡營銷。四是在營銷產品上,要精選品牌產品,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市場品牌,例如:木蘭溝風情游,葡萄酒體驗游,和圣生態游,抹直口漁家樂游等。
篇9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消費成為了刺激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文化旅游產業異軍突起,在現代產業格局中作用越發突出,文化旅游面臨著新的形式和機遇。當下國人消費類型逐漸由發展資料型消費從享受型資料消費轉變,體驗式消費興起,文化和政治、經濟相互交融,朋友圈經濟出現,逆城市化凸顯,這都為文化旅游發展提供了機遇。本文結合當下趨勢,以石棉縣孟獲城景區區位分析為例,趨利避害,初探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對策。
一、當下文旅發展背景
(一)消費類型的轉變。
我國工業化帶來了城市化,在當下城市化過程中人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提高,人們消費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當下人們消費特點逐漸由發展資料型消費向享受資料型消費轉變,人們越來越敢消費、想消費、能消費。外出旅游消費成為了當下很多中國人周末休閑度假的選擇,這就為文化旅游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市場。
(二)體驗式消費興起。
當前我國正處在國家發展的成長期,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產生了大量的城市居民,而且在信息化過程中知識經濟興起,這產生了大量上班族。這些上班族平時坐在辦公室,坐在電腦面前上班,周末或者假期習慣帶上老人和孩子外出游玩,通過外出觀光、體驗、參與的方式轉換思維,放松身心緩解疲勞和壓力,對于孩子而言體驗式消費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溝通親子關系、促進孩子智力發育、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因此體驗式消費絕的興起為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三)朋友圈經濟出現。
馬茨諾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除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外還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在當今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面對各種各樣壓力需要發泄,需要表達。隨著自媒體終端的快速發展,我們進入了大眾傳媒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們開始通過各種自媒體終端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朋友圈成為了當下很多人宣泄和表達的方式,也成為了很多人獲取信息的手段。有人通過朋友圈打起了廣告,有人通過朋友圈做起了微商。據最新調查和研究顯示,八成以上的年輕人會習慣在朋友圈自己的動態,九成以上的人會通過朋友圈曬自己的旅游動態,甚至很多時髦的年輕人為了在朋友圈曬美照而去很多景區拍照,朋友圈成為了個人、組織公關策劃和形象塑造的一個重要平臺,朋友圈成為了刺激消費的重要平臺,由此引發了獨特的朋友圈經濟現象。
(四)文化和經濟交融。
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離不開物質載體,現代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在現代產業格局中,文化旅游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地方經濟產業格局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文化產業在現代經濟產業格局中的作用越發突出,文化已經和經濟相互交融,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因素。
(五)文化和政治交融。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弘揚和發展民族文化,培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外可以反對敵對勢力文化滲透,對內可以發揮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不竭的精神動力。因此當下紅色文化資源發掘和利用成為了趨勢和潮流,各種干部學院、紅色教育基地等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成為了趨勢和潮流,因此紅色資源的開發不僅具有政治功能,還具有較強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六)逆城市化凸顯。
逆城市化主要是指由于城市化的壓力日漸增大,城市人口開始向郊區乃至農村流動現象。近年來在城市化的同時我國的一些一線城市的“逆城市化”的趨勢也開始愈加明顯。很多年輕人周一到周五在市中心寫字樓里上班,周六、周日在農村田園風光里休閑的“五加二”式的生活。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我國逆城市化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選擇回鄉下養老或者短暫居住,這將為鄉村發展提供機遇。
二、孟獲城區位優因素分析
區位因素
優勢
劣勢
自然因素
資源
一是具有獨特成片的高山草甸園;二是具有紅色石灘和獨特的山石景觀;三是具有中高山灌木林;四是具有一條小溪,且常年不斷流;五是景區附近有個月亮湖,景色秀美。
一是景區旅游資源主要以高山草甸和灌木叢為主,旅游資源相對單一;二是景區紅石灘規模較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開發潛力小;三是溪水流量小,且徑流量變化大,沒有形成大型河道和河床,不好開發。四是月亮湖距離景區相對較遠,且位于自然保護區,開發難度大。
生態
一是境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茂密,生物多樣性條件好;二是景區內無人居住,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好。
一是境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開發受到很大限制;二是該該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低。
氣候
一是以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為主,夏季涼爽,冬季溫和,氣候宜人;二是海拔在2000米左右,光照充足,多晴天,夏季十分涼爽;三是冬季雪天多,常有積雪,適合賞雪。
一是海拔較高,冬季公路結冰,影響通行;二是夏季雨熱同期,降水集中,容易發生洪澇,滑坡,泥石流災害。三是降水分干濕兩季,冬季干燥,且枯葉多,容易發生火災。
植被
一是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植被茂密,景區覆蓋率在90%以上;二是地勢起伏大導致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顯,秋冬時節樹葉變黃、變紅,景觀奇特,觀賞性強,適合拍照。
一是植被以闊葉林為主,冬季草木枯萎;二是缺乏大型古樹和奇特花卉。
社會因素
市場
一是靠近成渝經濟圈和攀西經濟圈,市場潛力大;二是自駕游的興起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一是游客主要集中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市場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二是景區距離省城成都將近300公里,距離市區雅安約170公里,距離縣城石棉約50公里,市場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政策
一是市委“1485”發展戰略和縣委“1237”發展戰略大力支持旅游業發展。二是景區地處藏彝走廊,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景區開發和管理,對景區建設和發展扶持力度大。三是景區所在地是貧困村,幫扶部門多,幫扶力度大,群眾基礎好。
一是景區相對偏遠,政策吸引力不是很強;二是景區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政策限制多,支持力度有限。
文化
一是景區是當年先遣隊的路經地,有文化可挖掘;二是景區地處孟獲村,這里有大量的三國文化元素;三是這里先后放歸了7只大熊貓,熊貓生態文化豐富;四是這里是彝族鄉,這里的村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有很多獨特的彝族文化。
一是缺乏一定的物質載體,文化開發難度大;二是缺乏專業的文化人才者和策劃人才,文化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三是很多傳統彝族文化逐漸被漢化,彝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許多壓力。
管理
一是景區現由能司和騰龍甲公司開發和管理,管理不斷規范。二是村上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管理日趨完善。三是地方政府參與景區的發展和管理,提高了管理能力。
一是景區的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管理和運作還不夠完善;二是產業鏈單一,產品附加值太低;三是發展定位不明確;四是缺乏必要物質載體和文化內涵;五是缺乏專業公關團隊,旅游形象不夠好;六是品牌價值低,缺乏核心品牌競爭力。
投資
一是有能司和騰龍甲等大型國企參與投資開發,投資增加;二是有政府的新村建設和投資。
一是投資方式很單一,力度有限;二是景區發展因為投資大、見效慢、有風險等因素進一步限制了投資。
交通
一是雅西高速橫穿景區,且有孟獲城高速互通口,交通便捷;二是國道108縣橫貫景區,交通通達度好。三是有專門去景區森林公路,具有很強觀賞價值和攝影價值。
一是雅西高速收費高,且景區距城區遠,交通成本大;二是國道108縣路況差,且多大型貨車,駕駛條件不好。三是沒有從縣城和鄉鎮到景區的直達客運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通通達度。
勞動力
一是鄉村地區勞動力豐富;二是勞動力成本低。
一是勞動力素質不夠高,需要一定的業務培訓;二是勞動力專業技能差,缺乏專業性強的管理人才。
其它
一是附近有安順場、冶勒湖、彝海等景區,具有一定產業連帶效應;二是面向成渝經濟圈和攀西經濟圈,經濟腹地廣;三是景區附近主打生態農業,形成農旅融合發展道路,產業互補性強。
一是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消費回頭率低。二是經濟腹地遠,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
三、發展措施和方向
(一)強化基礎載體。
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需要物質載體。孟獲城景區建設只是單純高山草甸風光,缺乏相應人文建筑,盡管這符合中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審美情趣,但是不太符合人的傳統審美情趣。不可否認中國園林,甚至中國美學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家“無為而治”的哲學并不是強調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發揮主管能動性,在強調改造自然過程中要遵循客觀規律。因此在孟獲景區的規劃和建設方面既要保留自然風光,也要建設相應的人文建筑,不然人置身其中,在茫茫的草甸中會顯得蒼涼,缺乏生機。如果多點人文建筑,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整個精氣神都會不一樣。可以是幾座亭臺樓閣,可以是休息的廊道,也可以是書畫篆刻作品,也可以是池塘和溪流,還可以是供游客拍照賞玩的花圃,也可以是供游客許愿的便簽,也可以適當合理種移栽一些大樹,種植一些鮮花,放養一些動物。
(二)豐富文化內涵。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內化于心,外塑造于形,是一個景區旅游產品的核心要素。在整個孟獲城的開發和建設中幾乎沒有文化內涵,像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熊貓文化、彝族文化、生態文化等很多優秀的文化元素完全是閑置浪費掉了。可以通過系列考察調研,充分論證基礎上,科學合理設置一些文化載體,發掘這些優秀的文化,比如彝族刺繡和首飾,熊貓雕刻和文化廊道,打造路,彝族歌舞秀,三國文化方面書法、篆刻、雕塑、故事、工藝品等。在文化開發過程中既要體現鄉土特色、弘揚傳統文化、挖掘鄉村記憶,又要在傳承的過程中開發,在開發過程中保護,從而使得鄉村文明得以自然傳承和發展。
(三)延長產業鏈。
“吃、住、行、游、購、娛”是當下文化旅游的基本元素,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就當下孟獲城景區的旅游項目比較單一化,旅游收入以每車20元的停車費和每人20元的觀光車為主,民宿收入和餐飲收入較少,人均消費主要在30-50左右,產業鏈十分單一,產業效益和產業附加值極低,沒有形成最核心的產業競爭力。一是可以引導村民參與,發展各種健康、綠色、富有特色的餐飲業,特別是傳統彝餐和特色小吃;二是可以加強酒店等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上加快民宿的開發和管理,主要是開發具有彝族特色文化元素的住宿,加強帳篷營地的開發和管理,形成高、中、低各種層次的住宿格局,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三是加強景區道路交通的管控,科學合理設置停車場,強化觀光車的管理和運營;四是就要加強文化載體建設,增加體驗式項目,比如騎馬、真人CS、山地騎行、垂釣、攝影、射擊、表白墻、許愿等項目;五是要建立小超市,滿足游客基本生活需要,還可以賣點特色農產品、生態食品、彝族服飾、傳統刺繡等商品。
(四)加強公關活動。
公共關系是指組織機構與公眾環境之間的溝通與傳播關系。而旅游公關指旅游經營者或者地方政府為改善與社會公眾的關系,促進公眾對旅游主體的認識、理解及支持,達到樹立良好旅游形象、吸引游客的目的而從事的一系列公共活動。一是組建公關隊伍。提高公關能力和水平,加強景區公關工作,塑造良好的內外公共關系,為景區的開發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二是塑造旅游形象。比如設置旅游標識,旅游標語,旅游口號等。三是系統地、有效地、針對性地從事過公關策劃活動,比如舉辦草原音樂節、生態音樂節、彝族火把節等活動提高知名度;四是加強景區從業人員的禮儀培訓,提高她們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五是利用各種媒介手段加強宣傳,加大在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平臺上的廣宣力度,同時廣泛利用新媒體定期旅游資訊,提高旅游知名度。可以在人流密集區張貼旅游海報、播放宣傳片,通過制作光盤、畫冊、攝影專集等形式,拓展宣傳的廣度和深度,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推動旅游業發展的氛圍。
篇10
摘 要:鄉村旅游作為社會服務業末端的一環,對于地域與地方的品牌宣傳推廣存在其自身的明顯不足;在信息傳播規模和傳播手段空前飛躍的今天,利用大眾傳播的優勢彌補現階段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宣傳和推廣的不足成為推進鄉村旅游進步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以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為例,研究了大眾傳播下鄉村旅游現狀與發展方向。
關鍵詞:信息傳播;大眾傳播;鄉村旅游;旅游主體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0-0173-02
鄉村旅游將具備鄉村性質的自然和人文元素塑造為旅游產品,以地域環境的景觀、建筑和文化等資源為依托,開發了建立在傳統鄉村休閑游和鄉村體驗游的基礎上的新興旅游方式。地處秦嶺主峰太白山腳下的寶雞眉縣,依托自然優勢和文化優勢在農村經濟建設中將鄉村旅游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馬車。然而當地在打造鄉村旅游市場的過程中,對旅游產品的對外宣傳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在現代信息傳播規模和傳播手段空前飛躍的今天,借助大眾傳播優勢推動鄉村旅游的對外宣傳推廣,值得我們站在鄉村旅游自身和傳播的角度進行思考。
一、眉縣鄉村旅游內容系統構建
眉縣古稱“眉塢”,處于“關中-天水”經濟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地帶。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是西周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在鄉村風光旅游方面,當地獼猴桃、草莓、板粟、大櫻桃等的大規模種植,結合現代田園風光建設,將農業生產銷售與觀光相結合,將農業生產與游客體驗相結合,構成鄉村觀光游和鄉村體驗游。同時依托太白山國家級旅游產業新區的優勢推廣農家樂建設,將鄉村特色美食與特殊環境相結合,在統一的管理模式下進行經營,打造鄉村休閑游;將鄉村觀光游,鄉村體驗游和鄉村休閑游三者緊密結合形成眉縣鄉村旅游的新形式。在鄉村文化旅游方面,當地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種類繁多,臉譜、剪紙、皮影和泥塑等都是眉縣民間藝術的精品。當地農民畫以其獨特的反應視角成為眉縣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式元素,它以反映農民田園生活內容為主,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根據石頭的形狀,以鳥獸、植物、人物、山水為主要內容進行藝術創作的石頭畫是眉縣的藝術門類精品之一。在戲曲藝術上,源于明萬歷年間的眉縣曲子,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著名眉戶劇《梁秋艷》的演出影響了幾代中國婦女的婚姻觀;當地大力打造和保護張載文化,將“橫渠書院”和“張載祠”納入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對于鄉村旅游的政策支持上,《國家旅游局農業部關于大力推進全國鄉村旅游發展的通知》提到,為了能夠將“三農”資源充分利用發展旅游業,拓展提升農業功能和發展領域,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的開發建設,國家旅游局農業部給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服從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按農村實際和旅游經濟規律辦事,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把加強服務放在工作首位;并且要求加大鄉村旅游扶持力度,積極促進鄉村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鄉村旅游調查研究,解決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性因素,做好鄉村旅游市場開拓工作,探索各種類型的鄉村旅游模式,組織實施鄉村旅游“百千萬工程”;同時將鄉村旅游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鄉村旅游工作領導機構,實行分級、分工責任制,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和政策扶持。眉縣政府部門在鄉村旅游的建設過程中,將地域文化與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和自然資源緊密結合,打造出具備鄉村旅游特色的旅游品牌。以政策為導向,積極為眉縣的縣域經濟發展開創了新的道路,同時也為其他地方的鄉村旅游開發和推廣提供了借鑒和經驗。
二、鄉村旅游的主體意義
在鄉村旅游的市場化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在全縣范圍內借助豐富多樣的民間藝術、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特色農業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全面的鄉村旅游樣式。完整意義上的旅游主體包括旅游開發、經營者以及旅游者三個方面的一個群體[1]。眉縣鄉村旅游內容的系統構建下,開發者,經營者,旅游者三者處在一條結構鏈的不同位置,因此必然有著不同的主體價值意義。
對于開發者而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構成的鄉村旅游資源,上升為鄉村旅游業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和條件;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依賴著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直接影響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程度和水平。在打造鄉村旅游過程中,旅游目的地眉縣形象從歷史、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設中對外體現,同時,鄉村旅游資源是打造鄉村旅游業最基本的生產力要素和農村經濟增長的新鮮元素,又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一環。旅游資源被旅游業開發利用形成對應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生態環境效益,是打造旅游產品的基礎所在。從開發者而言積極發掘鄉村旅游資源并且充分利用對于鄉村旅游的持續成長極為重要;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對于農村經濟社會生活有著極大的調節作用,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轉型,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的進步都具有積極意義。
對于經營者而言,在對鄉村旅游開發有了全面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調查和評價旅游資源,掌握旅游資源的形成、建設和發展演化規律,并實事求是的進行推廣營銷。旅游資源對旅游者“吸引功能”的最大特點和價值所在就是旅游資源能夠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其所普遍具有的特定美學價值,娛樂、文化和科學價值等使其具備吸引功能的原因。經營者如何利用旅游資源的特定功能,對于價值意義的產生有著直接的影響。鄉村旅游的推廣既是對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也為農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鄉村旅游的存在對于拉動農村級地方經濟有著不可輕視的作用。
從旅游者的角度,在選擇旅游目的地的時候,從自然景觀、歷史古跡、民俗風情、人造景觀和生產場所、生態觀光、文化感受以及娛樂設施等諸多的旅游資源類型中,占據主動選擇權的旅游者對旅游資源的判斷和選擇有其自身的價值衡量標準,因此瞄準旅游者的選擇目標是占據鄉村旅游市場的優勢地位的重要手段。然而眉縣的鄉村旅游在對外宣傳上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
在網絡宣傳方面,眉縣政府網站和眉縣旅游網是兩大主要網絡平臺,對眉縣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城市建設等進行了簡單的圖文介紹,囊括吃住、出行、游覽、購物、娛樂在內的部分信息;但是存在形式單一,內容簡陋的缺點。在電視宣傳上,眉縣電視臺涉及到旅游介紹推廣的電視節目包含《鄉村》和《旅游總動員》兩大欄目;走農家路,進農家院、下農家田,說農家事,采訪報道,倡導新農村文明生活理念, 以節目的參與性和趣味性打動觀眾,傳播當地鄉村旅游資源,塑造“山水眉縣”品牌。但是節目的受眾面過于狹窄,無法達到宣傳的目的。
從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可以將受眾定義為特定的媒體或訊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會經濟側面像的,潛在的消費者集合體[2]。受眾既是傳播活動的參與者也是市場活動的參與者;電視宣傳局限性過大,鄉村旅游的宣傳活動無法直接刺激到目標受眾的選擇。
從信息社會的知識溝或數字鴻溝的現狀來看,還有許多人不能利用網絡媒體。從我國的社會發展現狀來觀察,網民隨意瀏覽的居多,有針對性的使用網絡尚未形成。目前眉縣的鄉村旅游開發力度和開發速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宣傳的不足導致其旅游客源市場相對閉塞。
三、鄉村旅游發展的大眾傳播路徑
鄉村旅游的發展應當充分利用大眾傳播的“地位賦予”功能,通過大眾傳媒的廣泛報道使鄉村旅游的旅游產品信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而提升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在扎爾斯菲爾德和默頓看來,“地位賦予”功能能夠使大眾傳媒支持的事物產生一種正統化的效果。大眾傳播下的鄉村旅游如何利用“現代性增長的推進器”,大眾傳播進行專業的旅游信息生產和傳播從而創造更多的價值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信息傳播媒介多樣化。旅游產品的信息推廣傳播需要多樣化的傳播媒介進行支撐。旅游產品的價值產生需要參與市場活動,作為價值產生來源主體的旅游人群需要對旅游產品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多樣化傳播媒介自然成為外界對旅游產品了解的直接途徑。埃默里說:“電視的經濟力量是驚人的”,電視以其獨特的傳播手段占據著龐大的受眾范圍和普遍的影響力。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電視以其特有的傳播優勢成為重要的媒介手段。同樣具備大眾傳播功能的互聯網以強大的信息容量包含了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眾多的信息形式,并進行文本式的組合進行信息的交互性傳播;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和快速更新使得信息播有了更為便捷的途徑,新媒體的發展衍生了各樣的APP對于信息傳播和交流活動創造了良好的平臺。
2.傳播信息的文化屬性。作為生產信息的產業,大眾傳播的信息具有其相應的經濟屬性,作為旅游產品的推廣,文化屬性超越經濟屬性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部分。旅游產品作為信息對外傳播使信息作為一種商品具有經濟屬性,現代消費活動在注重物質性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化即精神內容意義上的消費。對此,旅游產品的信息傳播在內容上應該圍繞文化屬性進行精致的設計,形成旅游產品的“議程設置”將信息進行選擇傳播,增強信息的文化屬性為旅游者提供導向選擇。
鄉村旅游信息的推廣傳播應充分利用和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屬性優勢,鄉村旅游信息的文化屬性能夠將地方的文化景觀向外界作以展示,從而能夠是受眾在信息選擇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傾向性和求知欲。明晰鄉村旅游信息的文化屬性應該借助地域文化,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將具備相似性的旅游信息進行整理,突出文化內涵。眉縣鄉村旅游的文化屬性可分為農業、歷史、地理等方面,突出文化優勢從而為鄉村旅游的建設助力。
3.信息傳播的分類調整。大眾傳播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實現社會目標的重要手段。鄉村旅游在進行社會化的信息傳播的活動中,使旅游者居于絕對被動的接受大量的信息,難以滿足大眾傳播將受眾需求用作衡量信息傳播效果標志的“使用與滿足”理論。所以對于旅游產品的信息傳播應當進行分類調整完成旅游信息的議程設置,以最為直接、便捷的類型化處理呈獻給目標受眾,方便受眾進行選擇以達到相應的傳播目的。
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迅速,不但擁有廣泛的市場也擁有眾多的旅游資源,在鄉村旅游建設在需要創新和嘗試,也需要經驗的累積和共享。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在進行鄉村旅游的市場推廣時,抓住大眾傳播的優勢將地方豐富的旅游資源向外界傳播,以更好的實現經濟效益和文化傳播功能。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
- 下一篇:闡述職業病的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