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氣質量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2-14 17:51: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改善空氣質量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改善空氣質量的建議

篇1

關鍵詞:空氣質量標準;實施;問題;建議

1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灰(霧)霾現象頻繁發生,能見度降低,PM2.5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話題。為客觀反映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健全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環境評價指標,使評價結果與人民群眾切身感受相一致,國家環保部于2012年2月29日了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增加污染物監測項目,加嚴部分污染物限值。根據“關于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通知(環發[2012]11號)”文件的要求,全國范圍應于2016年全面執行,新標準的執行不僅對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提出的新要求,同時要求我們相應提高監測能力。在執行新標準前,華中某市提前引入PM2.5進行實驗性監測,現根據監測結果及該市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思考供以供參考。

2 華中某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情況

2.1 執行環境空氣質量舊標準的空氣質量變化情況

2009年至2013年,該市執行舊空氣質量標準空氣質量數據。數據顯示環境空氣質量整體表現平穩,PM10基本無明顯變化,但氣態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有上升趨勢(詳細數據見下表1):

2.1.1 二氧化硫在09~11年略微上升,但由于近幾年對燃煤鍋爐等控制力度的加強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應用的普及,11~13年基本趨于穩定。

2.1.2 二氧化氮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特別是近三年由于工業與機動車的快速增長,上升較為明顯,需要警惕。

2.1.3 PM10整體表現平穩,該市在總量消減上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消減與增長基本持平,需要重視。

2.1.4 近五年的環境空氣達標率在86.6%~90.7%之間浮動,主要是因為每年受灰(霧)霾、秸稈焚燒等影響的天數不同,整體無明顯變化趨勢。

2.2 PM2.5項目試監測情況

為先行了解和掌握該地區城區環境空氣中PM2.5污染情況,培訓相關技術人才,根據其他城市先行建設的經驗和專家的建議,選用了美國Met-one的PM2.5自動監測儀器,建成了一套了細顆粒物(簡稱PM2.5)監測系統。該PM2.5監測站點處于二類環境空氣功能區,對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該點位PM2.5監測項目日均值達標率僅為68.8%,最高日均濃度為0.312mg/m3,超標3倍以上,年均值為0.071mg/m3,超標1倍多,較老標準的達標情況大幅下降。

3 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面臨的問題與建議

3.1 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面臨的問題

3.1.1 環境監測標準體系即將完善,PM2.5監測數據可能升高

我國從提出PM2.5自動監測系統的概念,到現在的全國大面積建設,時間較短,PM2.5自動監測系統的配套的標準體系還未完善。在運行PM2.5的過程中,應采取科學的方法予以修正,確保數據準確性。

3.1.2 地形特點、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等三大不利因素,使我市環境空氣污染面臨更大壓力

該市中心城區大部分位于山谷之中,逆溫發生頻率較高,特別是夜間和冬季,逆溫頻率接近100%,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容易造成環境空氣中顆粒污染物富集,導致環境空氣質量下降。而該市工業結構偏重,目前正在或即將上馬的大項目較多,再加上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加,可以預計該市PM2.5污染負荷還將持續加重,后續PM2.5指標達標情況將不容樂觀。

3.1.3 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勢在必行,各種考核工作迎來更多挑戰

根據環保部要求,2016年全國范圍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按照目前狀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必然會大幅下降,而按老標準執行的各項考核工作勢必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3.2 建議

3.2.1 政企合作,尋求環保發展新道路

政府與企業都擁有各自的環境保護職責,同時也有各自的優勢,在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問題上,建議以“相互支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原則,加強與企業合作,聯手共同建設灰(霧)霾站監測站,強化環境空氣監測力量,建立健全環境空氣預警體系。

3.2.2 強化增量監督管理,減輕環境空氣污染壓力

國家和群眾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改善環境質量即是要求也是責任,但經濟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又勢必加重環境污染負荷。建議進一步加強對企業建設和生產的全過程監督管理,督促企業加強污染治理力度,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必然可以減輕環境污染壓力。

3.2.3 以多面開花方式加快減量步伐,實現環境空氣改善的目標

目前在顆粒物總量減排工作中,主要重點傾向于工業減排。據研究顯示,環境空氣中PM10的含量50%來源于地面揚塵,在現有的條件下僅僅依靠工業減排,顯然無法達到國家關于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要求,因此我們建議在保持工業減排力度的同時,加大礦山、建筑揚塵、城市道路等揚塵污染的治理與監管力度,加快推進我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啟動飲食油煙控制工作,從各個環節減少顆粒物,特別是PM2.5的排放量,加大減量步伐,實現環境空氣改善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郝吉明.大氣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謝伶莉等.宜昌市城區典型灰霾日PM2.5污染特征研究[J].綠色科技,2015.

篇2

關鍵詞:英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LAQM

1背景概述

1997年,英國出臺了空氣質量法,實施了一系列空氣質量管理政策,制定了新的戰略及目標,以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保障居民健康。

(1)英國空氣質量法

英國的空氣質量管理(Local Air Quality Management (LAQM))框架是在1995年的環境法第 IV部第80節的指導下開展的。該法令要求各大臣盡快準備及出臺一份關于空氣質量評估和管理的政策報告書,最后出版成了空氣質量策略(National Air Quality Strstegy (NAQS))。1997年,英國出臺了空氣質量法。

(2)歐盟的指導

在英國開展包括改善空氣質量的環境保護的政策與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歐洲立法支持。除了完成歐盟法定責任外,LAQM框架為國家實現額外的目標提供了機會。例如,歐洲對交通工具排放和汽油的標準在幫助英國在NAQS中實現控制交通產生的污染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

(3)政策目標

英國空氣質量管理體制的主要目標是改善空氣質量,從而保證公眾的健康。行動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他們是由人民直接選出的,因此,他們是可靠的和須直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另一個目標是為時間和空間上都發生不斷變化的污染源倡議一個全面的方法去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2英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政策措施及效果

2.1英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審察與評估過程[2]

英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審察與評估過程主要分兩步完成:

第一輪:

LAQM法令最初要求有三個階段的地方區域內空氣質量的審察和評估,每個階段逐漸深入和復雜,于1998至2001年大大地實行。

第一階段: 主要是排放源及其在地方區域影響的調研。

第二階段: 引入審查模型和可用的監測數據。

第三階段: 為估計預測特定目標污染物未來排放濃度建立復雜的模型和監控程序。

當完成第三階段的調查和評定后,若某區域的污染物濃度被預測為在他們的目標日期前會超過空氣質量標準的,則該區會被指定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Air Quality Management Area (AQMA))。當被選定為AQMA后,當地地方政府須著手準備一份關于如何在指定區域內實現達到空氣量目標和改善空氣質量的書面報告。

第二輪:

環境,食物和農村事務部門(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會被委任對第一輪的工作作出評價和后續的建議,并為第二步簡化處理方法。而現在地方政府須通過兩步驟確定那些在上次評估中己經改變了的并可能會導致超過空氣質量目標的因素。此過程需要兩個步驟:

所有地方政府須進行審查評定的更新(Updating and Screening Assessment)。主要是確定那些當第一輪結束后已改變了的且須再進行進一步評估的物質。所謂變化包括新的監測數據、新的目標、新的污染源、現有污染源重要的變化或可能影響空氣質量的其它本地的變化。

當此更新的監測評估確定了一個地方有超標危險的話,當局需再進行一個詳細的評估,其目標和第一輪的第三階段相仿,也是確定任何未來可能出現超標的地區,或者相反地修正或取消一個目前的AQMA。

2.2英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措施

當國家空氣質量策略發表之后,當地政府表達了缺乏少必要的工具和專家有效地實行他們的AQM責任的擔憂。于是,中央政府響應以提供有用的國家資源,包括指引文件、含有監測數據的基本網絡信息、排放物目錄、電話和郵件援助平臺。空氣質量行動計劃的制度化是LAQM最重要的一方面。行動計劃必須得到不同部門間、政府內部以及利益持有人等的合作。

如上所述,從英國的經驗可知,實行空氣質量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制度上的實行,而不是監測和建模等技術方面。在空氣質量管理領域政策上的改變速度比制度上付諸行所需的速度要快。不同部門、國家不同水平間以及地方政府都需要參與。目前為止,此審查和評估這個步驟大部分都是由環境衛生的專業人士負責。但在計劃實行階段,更重要的是需要其它專業人士一起去作出一個綜合的決定。國家制度化的指引需在各部門的合作下才能對控制不同污染物制定出一個可行的、可接受的時間框架。而在當地水平上,在英國有兩種類型的本地政府:單一的全功能管理局(單一機關)和兩級制地方當局(每一層(國家和地區)有各自的部門責任)。這就使要合理管理各部門以求用最優水平的成本效益達到目標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有趣地,倫敦很多年都從未由單層變為兩層的結構。

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的調查顯示有的政府部門對空氣質量問題并沒予以重視,他們把原因歸咎于“政府內部缺乏合作”。但從大部分部門的反映來看,“政府內部缺乏合作”并不是任何一個部門的一個很大障礙,然而的確有少部分部門缺乏在此問題上的知識或參與,例如經濟發展部門。此外,交通部門把 “缺乏資金”作為實行空氣質量管理的最大障礙。但如今交通部門必須考慮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政策的起動,因此,他們須將他們的政策與環境健康相結合。

2.3英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政策效果

在實行AQM的過程中證實了有效的溝通、合作和磋商對加強決策過程的重要性。一個空氣質量行動計劃是視本地情況而定的,然而,實行AQAP時需要關注除指定的AQMA外其它地方的措施。例如,某AQMA主要是交通相關的問題,任何在AQMA內實行的措施都可能對運輸有很大的影響,如往返旅程、突出本地政府地區性地共同工作。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的證據顯示在英國地區性的合作比本地政府內部其它政策領域的結合更為超前。

在實行AQAP時,一個重要的考慮是當局實行他們的AQAP時其方法的成本效率。為了可以通過一個公平和有效的方法成比例地把責任分配給工業、運輸和其它部門,要對在AQMA中達到空氣質量目標所需作出的相關貢獻有一個明確的理解。在與不同利益涉及人商議之前,一個合理的分配是極其重要的,而衡量這個可能的解決方法的成本效率時須把當地情況考慮在內。而對不同方法的效率調查是必須的。

位于英國西南部的布里斯托議會(Bristol City Council (BCC)),將AQAP措施看入是他們本地運輸計劃(Local Transport Plan (LTP))的發展。BCC發起了一個與運輸、土地使用和污染控制有關的合作團體。此團體解決有關空氣質量和所有有關團體前景的聲音的團體。與LTP早期的結合被證實了對AQAP的實行是非常寶貴的。例如,措施的含義如道路使用者收費和低排放區 (由空氣質量,運輸和政治的角度)的調查時間比須進行審查和評估目的所需的時間要長得多。在倫敦,一項最新調查了LEZ在倫敦的可行性。它調查了LEZ的成本和利益,它能達到什么以及如何實行之。研究考慮了倫敦很多作為低排放區的選擇。在倫敦,推薦的LEZ會將目標PM10的排放有很大的影響。它估計推薦的方案可于2010年把倫敦PM10的總排放減少23%。它也可在2010年前把倫敦PM10超標面積減少43%,還可在2010年前把倫敦NO2超標面積減少19%。

3英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政策經驗總結

空氣質量的管理切勿單單只著眼于城。當審查和評估系統開始實行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英國很多鄉村地區也須頒布AQMA和實行APAP。尤其在擠擁的場區域特別明顯,那里交通緩慢以及大眾都暴露于主要街道上,這使這些地區須宣布成為AQMA。之前的研究表明鄉村地區的合作體系未很完善,很多鄉村政府仍存在各部門間隔離的情況。鄉村政府里缺乏合作這一問題將會是未來英國AQAP的一個重要關注方面。

政治責任對AQM過程、聯合采納以及在本地政府和其它機構實行有效的措施所需的AQAP所有權是極其重要的。當本地政府被調查問及什是在當地改善空氣質量最大的障礙時,缺乏資金是最大的障礙,其次就是政治責任(國家上責任是被認為比本地的更為重要一些)。從當地政治家所需的意識來看,這的確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政治上的責任重要之外,對AQAP的資助也是達到空氣量目標的一個成功的因素。在英國,由1997年至2001年的問卷調查顯示正趨向于一個更公共的資料,常用的散布數據的方法為空氣質量報告、公共數據小冊子和一個討論的網頁。數據散布策略的更大適用性和可用性不一定意味著此交流策略是有效的。

Bickerstaff and Walker (2001)并沒有證據顯示空氣質量數據措施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們建議一個更專注于本地的空氣質量數據來得更有價值。訪問討論顯示本地的特定空氣質量資料和集體行動對當地空氣質量更有影響,這些都被斷定為潛在地促使了更大的行為上改變(Bickerstaff and Walker,2001)。

4英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政策的應用前景

篇3

關鍵詞:空氣污染指數API;可吸入顆粒;空氣質量指數AQI

目前新標準中對大氣質量的監測主要是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粒子直徑小于等于10μm)以及細顆粒物(PM2.5,粒子直徑小于等于2.5μm)等六類基本項目和總懸浮顆粒物(TSP)、氮氧化物(NOx)、鉛(Pb)、苯并[a]芘(BaP)四類其他項目的濃度。研究表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好壞與季節、城市能源消費結構等因素的關系十分密切。

1 X市大氣污染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

通過對X城市大氣污染物濃度監測數據、各區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以及氣象數據等多方面數據進行分類、總結。結合氣象數據,首先可通過各區縣API指數趨勢、X市API指數因素趨勢、API與生產總值相關性分析對X市空氣質量從API指數角度進行評價,然后通過各區縣AQI指數趨勢、X市AQI指數因素趨勢對X市空氣質量從AQI指數角度進行評價,最后對API指數與AQI指數評價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利用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模型方法分析影響X市空氣質量的因素,本文主要考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以及細顆粒物(PM2.5)四個主要污染因子。將大氣環境質量按照最大隸屬原則,劃分三個污染等級;根據污染等級利用降半階梯型求出隸屬函數;對X市四個代表區域的大氣污染物監測數據進行評價,結合隸屬函數得到模糊關系矩陣R;計算這四大因素所占的權重得到權重矩陣A;在此基礎上,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矩陣B,反應出主要影響因子及其對各個污染等級的隸屬度。

2 空氣污染指數(API)評價

2.1 城市API值變化特點分析

結合X地區近幾年來的氣象數據,從如下X市2010~2012年的API趨勢圖可得,由于X市作為一供暖城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量的供暖鍋爐向空氣中排放廢氣,又由于X市的冬季干燥少雨雪,無法及時消除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很大程度上使每年的第一季度API季度平均值徘徊在100左右,常常是該年內最高峰,空氣質量狀況為Ⅱ或Ⅲ級。而后,隨著降雨量的增大,X的API指數逐漸好轉,空氣質量狀況維持在Ⅱ級。但2013年冬季的X市,由于長時間沒有降雨,API的平均指數創下了幾年最高,接近于120的值是一直處于輕微污染的情況下。由各個檢測點的數據比較發現,以圍繞X市市中心的幾個區的API值較高,然后逐漸向郊區遞減。現就檢測API指數時所監測的各項數據發展趨勢分析X空氣質量。

2.2 主要污染物分析

2.2.1 SO2:主要來源是集中供暖產生的廢氣。分析SO2的趨勢線可知,每年第一季度其濃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這與采暖期污染源增加和非采暖期污染源減少相對應。每年的SO2污染濃度最大值與當年的最冷月相對應。

2.2.2 NO2:主要來源是汽車尾氣的排放。分析NO2的趨勢線可知,每年第一季度其濃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其隨著X市車輛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關。

2.2.3 PM10:主要來源是汽車尾氣的排放、不合格煙塵排放。每年第一季度其濃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由于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與綠化植被覆蓋率、最近降雨量相關,所以在降雨量最大的夏天,PM10值最低,在春秋季較高。每年的PM10最大值與當年的降雨量相對應。

2.3 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評價

由于我國是從2013年起開始正式檢測AQI,所以結合X地區2013年來的氣象數據與X市2013年的AQI趨勢圖可得,由于X作為一供暖城市,大量的供暖鍋爐向空氣中排放廢氣,又由于X的2013年后干燥少雨雪,導致X的PM10與PM2.5值居高不下,使AQI指數在1、2月份保持在200以上,空氣質量狀況為五級重度污染,長期的霧霾天氣不宜出門,醫院患者明顯增多。而后,隨著3月的幾場降雨,X的AQI指數逐漸好轉,空氣質量狀況有一定改善。隨著供暖期的結束,X市的AQI指數出現明顯下降,空氣質量以改善為四級輕度污染。

API、AQI評價結果對比分析:由于AQI參與評價的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6項,每小時一次;而API評價的污染物僅為SO2、NO2和PM103項,每天一次,而霧霾的主因-PM2.5并未納入其中。觀察API與AQI的趨勢圖可以明顯看到,因為關注到了細顆粒物,在供暖期1~2月份內,AQI指數要么比API高,要么等于API;在非供暖其3、4月份后,AQI與API指數一般相同。就數據的準確性而言,由于AQI采用的標準更嚴、污染物指標更多、頻次更高,其評價結果也更加接近公眾的真實感受、更準確。

3 結束語

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與控制對X市環保部門提出意見:必須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推進環境質量檢測與評估考核體系建設,優化X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提高X市總體的環境空氣質量檢測水平,提升區域特征污染監測能力,X市的空氣質量處于一個急需治理的狀態,污染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污染物呈現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同時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的影響依然沒有減弱。對此,環保部門應針對這兩個主要污染源進行監測控制。加快建設先進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警體系,按照新頒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細顆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監測指標,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開展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作為X市政府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親民務實的理念,把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作為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開展專項整治工作,使城市空氣質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逐年增長,營造百姓滿意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大氣污染防治 經驗 英國 啟示

一、引言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遇到環境污染事件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英國倫敦由于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燒煤炭,煙塵超量排放,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導致上萬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使此次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英國政府痛定思痛,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燃燒、減少尾氣排放,如今大氣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也得到根本改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關于大氣污染防治的相關經驗,這些經驗及教訓為廣東省治理霧霾天氣帶來諸多啟示與借鑒。

二、英國大氣污染防治主要經驗

(一)不斷完善法律體系

倫敦煙霧事件之后,英國政府非常重視立法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經過60余年的努力,目前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大氣環境保護法律體系。與中國類似,英國早期也主要采取“末端治理”來治理空氣污染。倫敦市于1954年出臺《倫敦城法案》,控制煙霧排放;1956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1968年修訂),將倫敦治理模式普及全國。《工業環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規定所有污染企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害氣體排入大氣,否則予以嚴厲處罰;《空氣污染控制法案》(1974)規定公眾對環境質量的申訴權和工業燃料含硫上限。這些措施有效地減少了燃煤產生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進入20世紀7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臺系列措施,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車數量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措施以尋求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進入20世紀90年代,英國開始尋求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綜合性措施,出臺了《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清潔空氣法》(1993修訂)、《環境法》(1995)、《大倫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預防和控制法案》(1999)及《氣候變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其他廢氣排放進行嚴格約束,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以控制大氣污染。同時,從1995年起,英國依據當年出臺的《環境法》,開始制定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并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隨后英國提出《能效:政府行動計劃》(2004)、《氣候變化行動計劃》(2005)、《英國可持續發展戰略》(2005)、《低碳建筑計劃》(2006)、《退稅與補貼計劃》(2007)、《英國能效行動計劃2007》、《國家可再生能源計劃》(2008)及《低碳轉型計劃》(2009)等一系列計劃與政策,積極改善環境空氣質量[1]。

英國大氣環境相關法律不僅體系完備,且范圍廣泛,涵蓋了大氣污染和尾氣排放的方方面面。可以說英國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就是相關法律法規不斷修訂和完善的過程。

(二)公開公平的公眾參與模式

英國公民在環境問題的討論、決策、監督、執行上,有深厚的自治傳統和強大的社會根基。英國注重通過立法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是最早將空氣治理信息向民眾實時通報的國家。官方網絡向市民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和一周趨勢圖。英國公民獲知空氣信息的途徑也不被官方獨家壟斷。公民能直接透過《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環保機構索取相關數據,不得被拒絕。政府開設的“英國空氣質量檔案”網站、民間組織與倫敦國王學院環保組織合作開設的“倫敦空氣質量網絡”均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政府絕不敢指責民間監測組織“非法”、“違規”、“不科學[2]。

(三)重視發揮經濟手段作用

英國不但重視通過強制性的法律達到環境治理的目的,還重視通過經濟手段促進企業自愿減排。經濟手段強調“誰污染、誰治理、誰花錢”,除可增加政府財稅收入外,經濟措施同傳統的行政命令相比具有持續的刺激作用,通過環境成本內部化,鼓勵人們采用更為有效的方法減少環境污染,削減污染物數量,逐漸形成自愿減污的環境治理方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就開始通過征收環境稅、排污權交易、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達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環境治理效率的目標。作為經濟干預手段,財稅措施對改善英國環境質量效果明顯。

(四)注重科技創新及應用

在英國治理空氣污染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發揮了關鍵的指導性作用。英國政府鼓勵企業采用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改革生產工藝,優先采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藝,這是防治大氣環境污染的根本途徑。政府層面上,積極組織、引導和企業生產采用先進工藝;通過經濟手段促進企業自愿采用先進技術減排,實現環境成本內部化;通過公眾參與和社會激勵手段,迫使企業淘汰落后工藝,積極采用更好的減排技術。

三、廣東大氣污染防治問題與挑戰

(一)大氣污染源排放結構復雜

目前,廣東大氣污染正在從煤煙型污染向煤煙型和機動車尾氣型污染相復合轉變。在城市內部,各類排放源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排放多種污染物,構成了復雜的大氣污染排放結構。

(二)環境空氣質量要求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對環境空氣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國家也適時收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廣東部分城市大氣污染物整治工作壓力巨大。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占全省近80%的多種大氣污染物在這一狹小空間集中排放,對珠三角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帶來巨大挑戰,使珠三角成為全國經濟發達地區大氣復合污染的典型地區。

(三)多方參與、多措并舉的污染治理模式還未完成建立

廣東省在大氣環境立法和相關政策標準制訂方面,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特別是在公眾參與機制、促進企業自愿減排的經濟激勵政策等方面還沒有形成較完善的體制。

四、啟示和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市場調節機制

財稅約束與財稅激勵是英國運用市場機制進行環境治理的顯著特征,英國經驗表明,完善、有序的排污權交易體系對鼓勵企業改進工藝流程、減少污染物排放發揮著重要作用[3]。廣東省也應借鑒英國經驗,注重采用經濟激勵方法實現大氣環境治理目標。目前,我省已經初步建立了排污權交易制度,仍應配套完善財稅政策,簡化行政干預,充分發揮財稅作為環境治理的市場調節作用,對主動進行節能減排和設備改造的企業提供資金扶持,實現獎罰結合的治污方式;同時,應健全交易市場的監督制度,履行政府部門在排污權交易中的監管職責。

(二)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

完善法規規章。加快《廣東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制修訂工作,完善總量控制、排污許可、應急預警、責任追究等制度,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機銜接,按照“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原則完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健全標準體系。加強廣東省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加快修訂和完善廣東省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體系。

(三)完善全社會參與機制。

從英國公眾參與實踐成效看,公眾參與不僅提升了公民的環保意識,又對政府的環境行為施以重大影響,倒逼政府謹慎處理環境議題。建議廣東省建立和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和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探索將公益訴訟引入環境糾紛解決機制,將其納入普通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制度,進而形成系統有效的環境權益救濟制度,將公眾日趨增長的環境權益訴求納入規范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保障公眾的環境權益;通過地方立法賦予公眾對環境執法行為的監督權,明確規定公眾參與監督環保部門的執法行為和協助環保部門查處大氣環境違規違法案件的途徑與方式。

(四)強化科技支撐。

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推廣都離不開技術進步和創新。要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領域軟科學研究力度,加強相關技術、工藝的研發與應用,切實提高大氣污染治理能力。通過自主研發和對外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發展脫硫、脫硝、除塵、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相關技術產業,支持環保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廢氣處置和利用的產品、設備。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技術人才與隊伍建設,加強人才交流與人員培訓,切實提高科研人員、管理人員的科學素質和管理協調能力,逐漸形成國內一流的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團隊、技術研發團隊和環境管理團隊。

【參考文獻】

[1] 張孝德,梁潔. 從倫敦到北京:中英霧霾治理的比較與反思[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4, (03): 51-63+71.

篇5

(柳州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廣西 柳州 545001)

【摘 要】2014年APEC峰會舉行期間,北京及其周邊城市臨時實施最高級別應急減排措施,因此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對該應急措施思考分析,探討中小城市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切實可行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 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源;改善路徑;探討分析

0 前言

2014年APEC峰會舉行期間,北京及其周邊區域的天空格外藍,空氣也格外新鮮,從而誕生了一個新詞匯——APEC藍。“APEC藍”是會議期間北京及其周邊城市通過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廠企業停產、燃煤鍋爐改造、揚塵工地停工、機動車限行、老舊機動車淘汰、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等臨時實施的最高級別應急減排措施而取得的效果。通過實施該應急措施最終證明:實施嚴格有效的環境管理措施霧霾是可以減輕的,環境空氣質量是可以有效改善的,這對于中小城市探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路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1 中小城市環境空氣污染源解析

環境空氣污染的成因非常復雜,形成霧霾的因素也非常多,通過對國內各大城市環境空氣污染源解析工作對比分析,基本可以認為中小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工業廢氣污染、燃煤及生物質燃燒、機動車尾氣排放、道路交通和工地揚塵、以及污染物相互作用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因此,中小城市要切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需重點加強工業廢氣污染控制、燃煤煙氣脫硫脫硝、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揚塵治理、以及減少生物質燃燒等。

2 中小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路徑分析

2.1 完善優化城市功能區布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及節能減排工作

近年來,污染及重污染天氣逐漸增多,持續困擾著各中小城市,除與氣象因素緊密相關外,一方面與城市功能區布局不完善、不合理有很大關系,造成工業企業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利氣象條件下,形成熱島效應[1],從而出現重污染天氣,因此,需要完善優化城市功能區布局,根據城市常年氣象氣候及地理地形特點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消除污染物聚集產生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中小城市普遍存在大量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往往也是該城市的支柱產業,進一步加重了城市出現重污染天氣的概率,因此,中小城市需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等落后產能,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嚴格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大力支持并發展綠色的環境友好型高新技術產業。

2.2 加強機動車管理,實施揚塵、油煙等治理,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小城市機動車保有量連年上漲,機動車尾氣排放已經成為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需要加強機動車管理,依據城市環境承載能力[2]及污染現狀實施限行措施,嚴格落實機動車準入制度,加快淘汰老舊黃標車,實施機動車油改氣、引進新能源車等工作;對于城市建筑工地及道路運輸揚塵需嚴格監管,并加強道路清掃灑水,做好降塵、抑塵工作;并加強餐飲業油煙污染和露天燒烤監督管理,引導并鼓勵廣泛使用清潔能源。

2.3 轉變發展思路和觀念,并加強污染源監督管理

我國經濟經過長期高速發展后與環境污染的矛盾逐漸突出,環境空氣污染尤為明顯,因此,需要政府及各級各部門逐步轉變經濟發展思路,樹立綠色發展觀念,并切實增強環保責任,深刻認識環境空氣污染是人類活動的產物[3],治理污染是有辦法的,一定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加強污染源監督管理,通過持之以恒的治理,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2.4 加大環保知識宣傳,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環境空氣治理工作

城市環境人人享有,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政府及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絡等途徑大力宣傳環保知識,增強公眾環保意識,鼓勵社會各界和公眾廣泛參與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工作,加強監督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努力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

3 結語

通過對中小城市環境空氣污染源解析及相關分析,改善中小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主要需加強五個方面:一是完善優化城市功能區布局,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快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步伐;二是加強機動車管理,實施揚塵、油煙等治理,推廣使用清潔能源;三是政府及各級各部門需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精細化、常態化,轉變發展思路和觀念,并加強污染源監督管理;五是加大環保知識宣傳,引導并鼓勵社會各界及公眾廣泛參與環境空氣治理工作,共同推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參考文獻

[1]趙志敏.城市化進程對城市熱島效應因子的對比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8,24(6):77-79.

[2]葉文虎.環境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6

【關鍵詞】PM2.5;監測;意義;流程;方法;建議

1 PM2.5監測的重要意義

PM2.5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燃料燃燒、餐飲油煙、工業生產及建筑揚塵等。通過這些途徑,PM2.5可能會富集大量重金屬元素或者多環烴等致癌物質,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環境空氣。盡管大氣顆粒物在大氣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對城市大氣光化學性質的影響可達99%,對人眼所能見到的光產生很大的干涉作用,特別是當顆粒物的直徑與可見光波長幾乎一樣的時候,顆粒物就會對光纖產生很強的消光作用,PM2.5的粒徑基本上已經非常接近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因此,PM2.5濃度的增加導致了大氣中可見光范圍的縮小。此外,正是由于PM2.5的粒徑非常的小,且富集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被人吸入肺中,影響呼吸系統的正常運轉,給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長期處于PM2.5濃度較高的空氣環境中很容易患上支氣管炎、心臟病以及各種呼吸道炎癥等疾病。正是由于PM2.5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我國開始加強對PM2.5的監測,研究其形成機理與污染組分,掌握其變化規律及變化趨勢,更能夠為PM2.5的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隨著我國逐漸的對PM2.5的監測引起重視,我國空氣PM2.5嚴重超標的狀況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進一步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國的空氣質量。

2 PM2.5的監測流程及監測方法

2.1 PM2.5的監測流程

(1)樣品采集。在采集PM2.5樣品時,通常都是使用懸浮微粒采樣器進行的。通過分析在一定時間內濾膜上沉積的微粒質量,研究微粒中的組分和各自的含量比例。因為聚氯乙烯材質的濾膜具有阻力小、帶有靜電、不易吸水等特點,能夠有效提高采樣率。因此,在采樣器中的濾膜一般都使用聚氯乙烯材質的濾膜。(2)樣品分析。對樣品的分析主要包括了對樣品濃度和樣品成分分析。在分析樣品濃度時,將濾膜放置在25℃和相對濕度50%的實驗室內24個小時,使用精密儀器測量濾膜的前后質量差,結合空氣的采集體積,可以計算出樣品濃度。在分析樣品成分時,PM2.5的來源比較廣,包含很多微型物質顆粒,因此,對不同的物質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第一種。PM2.5中無機元素的測定。對無機元素檢測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原子熒光分析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通常對空氣中PM2.5中金屬有毒物質的消除方法主要有干灰法、電熱板消解法和密閉容器消除法等。第二種。PM2.5中有機物測定。PM2.5能夠吸附甲醛等有機物,對這些物質的分析方法主要為氣相色譜和質譜聯用、液相色譜和質譜聯用和液相色譜等。

2.2 PM2.5監測方法

(1)重量法。所謂重量法是指PM2.5直接截留在濾膜上,然后用天平稱重。濾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極細小的顆粒還是能穿過濾膜。但只要濾膜對于0.3μm以上的顆粒截留效率大于99%,就算合格。因為所損失的極細小顆粒物對PM2.5的重量貢獻很小,對分析結果影響不大。目前按照重量法設計的采樣設備較多,如中國生產的TH―150型智能中流量顆粒物采樣器、四通道PM2.5采樣器(PR2300)、美國URG公司生產的通用型大氣污染物采樣儀(URG-3000k)、德國GRIMM分析儀等。這些采樣器利用Teflon膜或PTEE濾膜對PM2.5進行采樣,再采用稱重法計算顆粒物質量濃度。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驗證其他方法是否準確的標桿。然而重量法需要人工稱重,程序比較繁瑣而費時。因此,這種方法及儀器多應用于進行單點、某時間段內的采樣與監測,為大氣污染調查、研究提供數據。如鄧利群等使用基于重量法的VAPS通用型大氣污染物采樣儀(URG3000k)對PM2.5和環境空氣中相關氣體同時采集,從而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北京東北部城區PM2.5的污染狀況、相關氣體組分變化特征以及二次無機組分形成的機制。

(2)β射線吸收法。將PM2.5收集到濾紙上,然后照射一束β射線,射線穿過濾紙和顆粒物時由于被散射而衰減,衰減的程度與PM2.5的重量成正比。根據射線的衰減就可以計算出PM2.5的重量。由于這種方法可實現自動、連續監測,因此多應用于大氣環境監測業務應用中。

(3)微量振蕩天平法。基于微量振蕩天平法研制的采樣器由空心玻璃管、濾芯等組成。該空心玻璃管一頭粗一頭細,粗頭固定,細頭裝有濾芯。工作原理為:空氣從粗頭進,細頭出,PM2.5就被截留在濾芯上。在電場的作用下,細頭以一定頻率振蕩,該頻率和細頭重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于是,根據振蕩頻率的變化算出收集到的PM2.5的重量。該方法可實現自動、連續監測。因此,近年來我國多個地區采用微量振蕩天平法測定PM2.5濃度。例如,2011年沈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采用“賽默飛世爾”的1405型振蕩天平法顆粒物監測儀對PM2.5進行了長期的監測和分析。

(4)光散射法。該測定方法的原理是: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越高,對光的散射就越強;測定光散射后,理論上就可以算出顆粒物濃度。但在實際運用中,由于光的散射與顆粒物濃度之間的關系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意味著光散射和顆粒物濃度之間的換算公式隨時隨地都可能在變,需要儀器使用者不斷地用標準方法進行校正。

3 加強PM2.5監測的建議

3.1大力發展監測技術,形成統一的技術規范體系

我國的PM2.5監測起步晚,水平相對較低,需要不斷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同時還應結合我國空氣質量的特點,進行創新完善,形成一套適應我國空氣污染特征的PM2.5采樣方法及監測技術規范體系。

3.2不斷提升環境預警水平

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PM2.5的監測水平,很關鍵的部分還在于氣象和環保等部強力合作。只有在氣象和環保部門的合作下,加強對PM2.5的監測點位的優化布設,才能不斷擴大PM2.5監測所覆蓋的區域,動、靜態掌握其變化趨勢及變化規律,同時利用氣象部門的氣象數據來進行環境預警分析,從而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水平。

3.3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在對PM2.5監控的過程中,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強大影響,對經濟的發展中各種氣體的排放給予制約,并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法律,進行監督和制約,從根源上降低空氣中PM2.5的濃度含量。

結束語

隨著我國PM2.5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對PM2.5的關注也越來越多。為此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已將PM2.5納入強制性污染物監測范圍,并將在2016年開始全面實施,PM2.5的控制可以避免更大的社會經濟損失,因而將是我國長期的一項重要環保目標。而改善空氣質量不在監測,而在治理。在空氣環境的改善中,對相關污染物的減排才是硬道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逐漸改善我國空氣環境質量,使全國PM2.5都降到一個較低水平。

參考文獻:

篇7

美國重點限制機動車及電廠排污

美國環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將PM2.5作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并在2006年對標準進行了完善——實現對全國環境空氣質量24小時監測,并在政府官網上公布當天PM2.5監控結果和次日的預報數據。民眾還可以下載手機應用,隨時查詢自己所在地的空氣總體狀況(空氣質量指數)、實時狀況、PM2.5值和臭氧監測數據等。

根據美國“清潔空氣法案”,美環保署把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區分為“不達標”、“達標”、“無法分類”3種,PM2.5數據是其中最重要環境空氣指標之一。此外,環保署還對臭氧層、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氣中主要污染物進行監測。

美國環保署已經針對發電站、汽車等微小顆粒物排放源了規范和指導,其中包括對公共汽車和輕型卡車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排放;對柴油發動機執行多層次的廢氣排放標準,要求發動機生產商制造符合先進排放控制標準的產品,從而使廢氣排放減少90%以上。

美國公民可以對PM2.5的標準監控程序進行監督,根據公布的全年監測統計和日常監測數據,參與所在州的環保機構舉行的公共聽證會。

歐洲對排污嚴重汽車征稅

歐盟委員會曾于2008年4月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指令》,被批“標準太低、執行不力”。以PM2.5為例,該指令規定到2020年,歐盟各成員國須在2010年的基礎上平均降低20%。從2010年起年均濃度目標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而且從2015年起才在歐盟各國強制執行。該標準遠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準10微克/立方米,也不及美國的標準12微克/立方米。而且,這一標準也未能在成員國得到很好的執行。

歐盟環境委員波多奇尼克認為,歐盟尚有許多改進空間,美國在空氣質量的立法方面遠比歐盟嚴格,中國也已經意識到空氣質量問題,并正在嚴格監控空氣質量。不應將新的措施視為強制手段,而須當作創新與發展的機遇。

經過多年努力,歐盟成員國目前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還是比2000年減少了15%。歐盟各國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也是各顯其能。如德國一些城市采取了“環保貼”措施,即根據汽車的可吸入顆粒物排放情況,在車玻璃貼上不同顏色的“環保貼”。同時把城區分成4個不同區域,豎起標牌標明貼有何種顏色“環保貼”的車輛可以通行,違規者將被罰款40歐元。

上世紀80年代,交通污染變成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對此,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到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小汽車征收“擁堵費”,用來改善倫敦的公交系統。

日本中央地方攜手治理

日本環境省制定PM2.5標準與一場官司密不可分。633名1996年至2006年間東京大氣污染公害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東京都政府、首都高速道路公團以及豐田汽車等8家汽車公司提訟。2007年8月8日,原被告雙方達成和解,要求政府就設定針對PM2.5環境標準進行討論。日本環境省2009年9月9日公布了PM2.5環境標準,規定PM2.5的“年平均值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日平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篇8

現在,空氣污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每天有關部門會報告空氣質量指數,如果污染嚴重,會空氣質量預警,建議人們減少室外活動,呆在室內。于是,人們開始重視室內的空氣質量,空氣凈化器因此大獲青睞。

空氣凈化器是凈化室內空氣的儀器設備,主要的功能是濾去空氣中的塵埃,減少或消除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滅菌及釋放負離子,改善和提高室內空氣質量。如最近中國某個研究團隊,推出了一種能過濾PM2.5微粒的空氣凈化“器,連煙霧、灰塵以及細菌等污染物都沒法逃過。那么一般空氣凈化器都是怎么工作的呢?下面筆者就選擇幾種代表性的空氣凈化器來進行介紹。

靜電除塵式

靜電式空氣凈化器是利用靜電集塵技術,根據高壓靜電吸附的原理來去除空氣中的微粒污染物。當骯臟的空氣通過過濾器,進入電離區域,靜電場使氣體電離,空氣中的粉塵帶上了電荷。然后借助庫侖力作用,帶電粒子被捕集到集塵裝置上,達到除塵凈化空氣的目的。這種凈化器能捕集到小于0.1微米的懸浮顆粒,除菌效果很好。

這種凈化器的除塵效率高,結構簡單,可以凈化溫度較高的含塵氣體。但它的靜電裝置需要高壓電源,不易清洗,對于除去室內的甲醛等有機物也幾乎沒有效果。

臭氧凈化式

我們知道,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在很低的濃度下就可以瞬間完成氧化反應。它能將子,提高空氣中的含氧量,改善空氣的質量。臭氧為彌散性氣體,能夠覆蓋房間中的各個角落。但是,如果室內空氣中臭氧濃度過高,也會影響人體健康。所以,不要長時間待在有臭氧空氣凈化器的房間,使用臭氧空氣凈化器的時間不宜過長。

負離子凈化式

負離子空氣凈化器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空氣凈化器。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直流高壓在電極間發生放電,產生負離子。負離子與一些顆粒污染物結合形成“重離子”,沉降或吸附在物體表面,從而達到凈化空氣,殺滅細菌的目的。

與其他類型的空氣凈化器相比,負離子空氣凈化器對于室內PM2.5以下的顆粒的凈化效果較強,而且,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干凈的空氣,更是充滿負離子的健康空氣,因此更受人們的歡迎。不過,負離子空氣凈化器在產生大量負離子的同時,也會產生臭氧,濃度過高就會造成二次污染。可見,對于負離子空氣凈化器的使用也要適度。

篇9

方法:采集不同公共衛生場所空氣共552份,按照現行的有效標準進行細菌總數的檢測。

結果:2013年總合格率為90.6%,不同類型公共場所空氣樣品的合格率明顯不同。不同月份間合格率也有明顯不同。

結論:開封市普通賓館旅社空氣質量不容樂觀,夏季合格率明顯偏低,應加強衛生監督和檢測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改善公共場所衛生狀況,保障人體健康。

關鍵詞:公共場所空氣質量衛生狀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32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360-02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也是傳播疾病的主要媒介,空氣中微生物主要來源于土壤、水體表面、動植物、人體及生產活動、污水污物處理等[1]。空氣中細菌總數的測定是檢測空氣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為了解開封市公共場所空氣質量,2013年我們對開封市公共場所空氣質量進行了監測。結果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樣本來源。采集開封市公共場所空氣共552份。

1.2監測方法。按照GB/T18204.1-2000,用自然沉降法。將直徑9cm營養瓊脂平皿放在監測點1.2~1.5m高度暴露5min,同時注意避開空調、門窗等空氣流通處,4h內送實驗室36℃±1℃培養箱培養48h,計數生長的細菌菌數總數。

1.3評價依據按照GB9663~9673-1996公共場所衛生標準對結果進行判定。

2結果

2.1開封市公共場所空氣細菌總數監測總體情況。2013年共采集檢測公共場所空氣樣本552份,合格率為90.9%。

2.2不同類型公共場所空氣細菌總數監測情況。不同類型公共場所空氣樣品的合格率星級酒店會所合格率最高為96.9%,普通賓館旅社的合格率最低為78.4%,網吧娛樂場所和美容美發店合格率分別83.5%和94.1%。不同類型場所合格率有統計學意義(X2=33.49,P

2.3不同月份公共場所空氣細菌總數監測情況。5-8月合格率最低為82.4%,1-4月合格率為94.4%,9-12月合格率為97.5%。不同類型場所合格率有統計學意義(X2=31.23,P

3討論

公共場所人群密集、流動性大,易造成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目前在國家標準檢驗方法中,作為室內空氣細菌總數測定的標準檢驗方法[2],衛生監測結果可作為公共場所被污染程度的主要標志,對公共場所進行空氣質量的監測可以為公共場所消毒效果的判定和評價提供科學的依據。2013年監測結果表明開封市公共場所空氣質量總體合格率為90.9%,高于一般的文獻報道[3-5],說明開封市空氣質量整體狀況良好,與人們提高對環境工作的認識,相關部門加大監測監督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

不同類型公共場所合格率有顯著性差異,星級酒店會所合格率最高為96.9%,普通賓館旅社的合格率最低為78.4%,在采樣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星級酒店會所工作人員管理規范,對公共用具及人員密集場所消毒意識強,同時通風及空氣消毒設施相對齊全;而普通賓館旅社的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相應衛生知識安全培訓不能及時到位,同時可能由于經濟原因,不能及時打開空調通風換氣或者通風換氣時間較短,大部分賓館旅社不實行禁煙措施等,造成普通賓館旅社空氣質量合格率較低。

不同月份公共場所空氣細菌總數監測情況5-8月(夏季)合格率最低為82.4%,不同季節合格率有顯著性差異(X2=31.23,P

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普通賓館旅社的公共場所的監督力度,同時定期對其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體檢,提高從業人員衛生知識水平[6]。針對夏季空氣合格率較低的問題,應加強公共場所內機械通風設施的使用和管理,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對空氣質量不達標的公共場所實施衛生行政處罰和輿論曝光,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郁慶福.衛生微生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35

[2]GB/T18204.1-2000,公共場所衛生標準檢驗方法[S]

[3]吳曉莉.達州市公共場所空氣菌落總數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4,14(2):227

[4]朱靜鴻,白雪梅,王敏.長春市公共場所微生物的監測[J].中國衛生工程學,2006,5(5):285-286

篇10

雷悅 林耀 馮建龍

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611756

摘要: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建筑節能已經成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議題,而室內的熱濕環境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將以實地現場測量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主要針對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教師公寓展開室內熱濕環境、空氣質量和噪聲等內容的研究,得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

關鍵詞:建筑節能熱濕環境教師公寓 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2室內熱濕環境對師生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響

現階段社會中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人們對室內居住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健康合理的住宅是未來居住環境的標準,符合國際住宅發展趨勢的方向。

室內氣溫對人體的熱調節起著重要的作用,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高溫環境可使血循環加快、血壓增高并影響消化液的分泌,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如果溫度過低,則會導致人體血流量減少,皮膚溫度降低,身體產熱量增加;同時氣溫對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影響。

1.3成都地區獨特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

成都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氣候特征。在亞熱帶季風氣候作用下,這里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成都氣候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多云霧,日照時間短;二是空氣潮濕。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兩個月,冬春兩季干旱少雨,極少冰雪。

調研方法及對象

2.1本次調研采用現場測量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

在現場測量的環節中,我們主要檢測的對象是西南交通大學南區教師公寓,即天佑齋1號樓和2號樓,而對于不同樓層和不同朝向的宿舍,我們進行了隨機的抽樣測量工作。在現場測量部分,使用到的測量儀表為:1、471系列手持式數顯溫度風速計2、DMH2型通風干濕表。

另外,在問卷調查的環節,采用了現場發放問卷和召集同學幫忙填寫網絡問卷的方式。

調研結果與分析

3.1教師公寓溫度分布情況

備注:溫度測量時段為5月28日至5月30日,下午16:30至18:00,儀表擺放位置在教師公寓房間的中央位置。

3.2教師公寓濕度的分布情況

備注:濕度測量時段為5月28日至5月30日,下午16:30至18:00,儀表擺放位置在教師公寓房間的中央位置,且保持推拉門全開。

3.3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地紙質問卷72份,網絡問卷87份,共計159份有效的問卷。分類整理結果如下:

3.4被測對象對于室內溫度的滿意度

3.5被測對象對于室內空氣質量和噪聲的感受

結論及改善建議

4.1結論

1、教師公寓的溫度不能滿足師生們的需求,建議在宿舍安裝小功率的吊扇和根據師生們的意愿自行適當安裝空調。

2、學校的公寓的布局不是很好,建議在以后的宿舍樓規劃提高宿舍的采光和通風。

3、增加學生宿舍周圍的綠化面積,禁止校園內飆摩托車和汽車,以改善空氣質量和降低噪音。

參考文獻

[1]朱穎心. 建筑環境學. 第三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6.

[2]粱經通.淺談建筑節能的若干措施[J].煤氣與熱力,1991,11(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