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14 17:50: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筆者本著改善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持續發展的原則,結合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提出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的措施和建議。
1.設立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工作協調小組,由縣鄉政府統一領導,環保、建設、交通、公安、工商、近城區鄉鎮等各部門分工負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2.城區(包括城區規劃范圍)內的所有有污染的工廠,均應完善污染處理設施。對老化陳舊的設備采取更新、技改等措施,使工業窯爐粉塵和工業鍋爐煙塵達標排放。污染處理設施應保持正常使用,不得擅自停運、拆除。對于水泥包裝、煤磨等無組織排放粉塵的工廠車間采取密閉措施。
3.城區內所有工廠,應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實施清潔生產。嚴禁使用落后、淘汰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減少對環境空氣的污染和危害。
4.對于電廠等耗煤量大的工廠應選用低硫、低灰分煤,并完善脫硫除塵設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硫控制區和酸雨控制區,更要注意這個問題。
5.城區內采取集中供暖制度,集中供暖率要達到90%以上。逐步拆除1噸以下的鍋爐,1噸以上的鍋爐必須加大治理力度,實現達標排放。同時,大力提倡、鼓勵使用燃氣鍋爐及型煤鍋爐,減少點源煤煙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從而提高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6.對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工廠應加大監管力度,尤其是對于規劃不合理且治理難度大的企業,必須限期搬離城市區域,具體實施期限可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方案,分步實施。這不僅是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的需要,也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需要。
7.城區內各飲食服務必須采取相應的除油煙設施,減少油煙排放量,嚴禁不經處理直接外排,污染空氣。對于生產油煙量較大的露天燒烤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管理,減少污染。
8.城區內煤臺(包括廠礦企業露天堆放煤場)應采取措施,設置屏障,勤灑水,防止大風天氣煤塵嚴重污染空氣。
9.城區內各建筑施工單位在建設過程中,對堆放的沙土、灰料等易造成空氣污染的原料,采取覆蓋、灑水等措施,減少揚塵產生。
10.對城區道路要及時保潔,勤灑水,防止道路揚塵污染環境,同時,加強對過往車輛的管理,所有運送煤炭、沙土等車輛必須加蓬覆蓋。
11.各有關部門應當制訂計劃,做好城區內大街小巷及城鄉結合部的路面硬化工作,防止交通揚塵污染。
12.建設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城區各交通干線兩側及其他地面的綠化工作,采取植樹,種花草等措施,美化環境,提高植物的凈化空氣能力,增大環境容量,減少空氣污染。
13.對城區內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業垃圾等要及時清運,合理處置,嚴禁一切單位和個人亂倒和焚燒垃圾,防止惡臭氣體和煙塵的產生。
14.加大對機動車輛的環境監管力度,嚴禁尾氣超標排放的車輛進入城區,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使用清潔燃料,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篇2
19世紀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的英國倫敦,工廠產生大量廢氣,形成了極濃的灰黃色煙霧。20世紀50年代,“霧日”成為倫敦的常見景象。
1952年12月5日清晨,倫敦像往常一樣覆蓋著濃霧,市民們并未很在意。但很快,倫敦變成了云中樓閣,到處可以聞到濃霧的惱人氣味,喉嚨難受,開始咳嗽。
濃煙不斷侵襲,公共汽車無法運行,一名試著開車的司機后來回憶:“煤灰的油煙像油漆一樣掛在擋風玻璃上,都沒辦法擦掉?!睗u漸地,全城的戲院、劇場和電影院都逐漸被濃霧所占領。這座工業之城的交通徹底癱瘓了,只有救護車停在路上,應付突發的情況。
倫敦的報紙起初只是關注大霧對人們衣食住行的影響,但醫院開始傳出這樣不幸的消息,死亡人數越來越多。
英國官方數據顯示,從12月5日起,短短一周時間內,倫敦市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臟衰竭死亡244人,結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這起事件總共造成12000人死亡。
這就是后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
因為這次沉痛的災難,英國人民開始深刻反思。英國政府開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治理效果。
今天的倫敦,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空氣質量有了極大改善,煙霧事件時期的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下降了99%。
倫敦如何有效治理霧霾?《中國經濟周刊》聯合中國清潔空氣聯盟共同《倫敦煙霧治理歷程》報告(下稱“倫敦治理報告”),分階段詳解倫敦的治理經驗并探討其對中國治理霧霾的啟示。
禍從煤出
專家后來解釋煙霧事件時指出,在集中供暖時代之前,寒冬的倫敦,數以萬計的家庭只能燒煤取暖。由于戰后經濟困難,政府將優質煤出口國外,而倫敦人則燒劣質煤,污染更為嚴重。
燒煤的工廠排放的大量濃煙、汽車排放的機油廢氣和從歐洲大陸飄過來的污染云,都令倫敦的空氣質量變得很差。
當年的倫敦,工業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噸的濃煙從煙囪中飄出來,排放2000噸二氧化碳(CO2)、140噸鹽酸和14噸氟化物。更為嚴重的是,當大量的SO2從煙囪中排出后被氧化,混合了水蒸氣之后,就形成了800噸的硫酸。
當空氣不流通的時候,這些污染嚴重的黃煙就被“困在倫敦上空”。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主任解洪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和黑煙,而高濃度的SO2可以誘發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促發死亡,因而在兩周之內導致了幾千人的過早死。
事實上,在煙霧事件之前,伴隨快速的經濟發展,倫敦的空氣污染形勢已經漸趨嚴峻,在冬季發生過多起空氣污染案例,最早的記錄甚至可以追溯到1813年。此后100多年,工業革命推動英國經濟快速崛起,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斷增加,使得倫敦大氣污染愈演愈烈,并最終釀成慘劇。
煙霧事件成為一個楔子,以此為節點,拉開了英國治理大氣污染的序幕。
制伏SO2和黑煙
倫敦治理報告通過梳理史料和大量數據,將倫敦近50年(1950—2000)的煙霧治理過程,按照其空氣質量的改善趨勢劃分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1953—1960)。倫敦治理報告顯示,煙霧事件后,倍感壓力的英國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領導的比佛委員會(the Beaver Committee),專門調查煙霧事件的成因并制定應對方案。在比佛委員會的推動下,英國于1956年出臺了專門針對空氣污染的《清潔空氣法》,該法提出禁止黑煙排放、升高煙囪高度、建立無煙區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機動車數量、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同一時期,清潔空氣委員會(Clean Air Council) 成立,負責監督空氣污染的改善情況,并從對空氣污染治理有經驗、有學識或有責任的人那里獲取空氣污染治理建議。
在具體的管理措施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由地方政府負責劃定煙塵控制區,改造家用壁爐,更換燃料,禁止黑煙排放;設立獎懲機制,對控制區內進行壁爐改造的合理費用,由地方政府補貼至少 70%,而對違反條例的人員則依情節處以10~100英鎊罰款或最高3個月的監禁。
1960年,倫敦的SO2和黑煙濃度分別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階段是顯著削減階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國政府對《清潔空氣法》進行了修訂和擴充,賦予控制黑煙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長更多權限,包括出臺新的鍋爐顆粒物和煙塵排放限值的權力,和可以強制要求地方政府設立新的煙塵控制區的權力。
政府還在1974年頒布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 ,規定了機動車燃料的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機動車或壁爐)中硫的含量。
這一階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擴大了煙塵控制區的范圍,到1976年,煙塵控制區的覆蓋率在大倫敦地區已達到90%。
解洪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倫敦空氣中SO2和黑煙的濃度在第一階段還略有波動,但到了第二階段,倫敦的空氣質量便有了顯著變化,空氣中SO2和黑煙的濃度在短期內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過80%。
1980年,英國治理大氣污染終于進入平穩改善階段,控制重點也從控制燃煤開始逐步轉向機動車污染控制。政府陸續出臺或修訂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車燃料法》(1981年)、《空氣質量標準》(1989年)、《環境保護法》(1990年)、《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年)、《清潔空氣法》(1993年修訂)、《環境法》(1995年)、《國家空氣質量戰略》(1997年)、《大倫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預防和控制法案》(1999年)。
2000年之后,倫敦的空氣質量和20世紀50年代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煙濃度再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倫敦的主要污染物。
2002年,倫敦市長經過廣泛咨詢后了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其中詳細說明了倫敦要如何達到國家空氣質量目標。此后,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在2006、2010年進行了兩次修訂。目前,倫敦空氣質量控制的重點是機動車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
“擁堵費”和“低污染排放區”
倫敦治理報告顯示,無論是在人均GDP、三大產業比例還是能源結構方面,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和現階段的中國都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國在過去30年間也經歷了空前快速的經濟增長,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和大量能源與資源的消耗,帶來了空氣質量的嚴重退化,并最終引發了2013年大范圍持續的“霧霾污染”。
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環境質量狀況隨著工業化發展惡化到極致;到達某個臨界點或稱“拐點”以后,隨著人均收入的進一步增加,產業結構轉向以服務業為主,其環境污染的程度逐漸減緩,環境質量將逐漸得到改善。
然而,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而是傳統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教訓和經驗的總結,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調整,環境、資源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中國不能坐等“拐點”的到來,而是要吸取教訓,盡早行動。
根據中國目前面臨的現實情況,倫敦治理報告指出,“擁堵費”和“低污染排放區”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很有借鑒意義。
從2003年開始,倫敦政府采取了收取“擁堵費”的政策以緩解倫敦市中心的擁堵狀況,該政策減少了機動車排放對空氣的污染,增加了財政收入,為推行其他交通控制措施籌集了資金。
該政策的具體規定是:收費區域為倫敦市中心8.5平方公里區域(現在已擴展到了22平方公里),從周一到周五的早上7點至下午6點在收費區域內行駛,需要繳納10英鎊/天的擁擠費用。研究表明,該措施減少了收費區域內26%的交通擁堵。區域內行駛速度增加了5~10公里/小時;2003—2006年,該措施減少了由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PM10和CO2污染物濃度分別為17%、24%和3%。
此外,倫敦政府在2008年推行了低污染排放區政策,目的是為了加快污染嚴重車輛的更換速度,促進老舊車輛加裝減排裝置,降低車輛的污染排放,使倫敦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在低污染排放區內行駛的車輛必須達到一定的排放標準,否則將會被征收費用。
研究結果表明,與低污染排放區以外的區域相比,該措施的執行使得PM10污染濃度下降了約2.46%到3.07%。而且,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也強調,未來會通過不斷提升低排放區的準入門檻,加強對機動車排污的控制。
大氣治污仍任重道遠
解洪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1952年煙霧事件后的60年間,倫敦政府采取了許多空氣治理措施來改善倫敦的空氣質量,但倫敦煙霧治理的成功經驗主要來自于完善的立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推行諸如煙塵控制區、地方空氣質量達標管理等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時不斷改善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
解洪興認為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管理機制得以成功運行的一個必要前提就是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以及足夠的接受過相應教育、培訓的人力資源?!坝鴩壹壍沫h保部門包括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Defra),環境局(Environment Agency)等不同的機構。截至2011年3月31日,僅英國環境局就有員工11527人,2010—2011年該部門全年的預算就達到12億英鎊(約合119億元人民幣)。
伴隨著英國空氣質量的改善,英國的能源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煤炭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從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氣的占比卻從0上升到了36%。
有鑒于此,近年來,北京也在對煤炭的消費總量進行控制。2013年8月,北京市頒布《2013—2017年加快壓減燃煤和清潔能源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到2015年底實現核心區無煤化;到2017年,北京市的燃煤總量將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北京市還計劃顯著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到2017年,優質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0%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10%以下,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供應力度與能源平衡進一步加強。
不過,倫敦治理報告最后指出,倫敦60年的空氣治理經驗給中國最大的啟示是:治理空氣污染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完善的法規,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人員資金的投入?!氨M管倫敦的空氣質量和1952年相比已經有了巨大改善,但隨著歐盟空氣質量標準的提高,今天的倫敦仍然未達到歐盟空氣質量標準的要求。倫敦的經驗似乎也在宣告,在應對空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道路上沒有捷徑,需要長期的控制策略和持續的努力?!?/p>
篇3
近年來,由于空氣質量評價結果與公眾的主觀感受不一致,1982年制定、經過1996年修訂更名和2000年修改的現行標準受到各方面質疑。按此標準考核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日益增多,而公眾的感受卻是空氣質量每況愈下。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版2011年初第一次征求意見時,PM2.5未被納入強制性監測指標。同時,從2011年11月1日開始,《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開始實施,首次對PM2.5的測定的技術層面也進行了規范。從目前眾多媒體所反映的有關管理部門官員、廣大公眾以及一些專家普遍的樂觀情緒看來,似乎只要新版質量標準開始實施,添加上監測PM2.5等項目指標,就萬事大吉了。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空氣質量檢測的目的
環境質量數據的獲得和是政府必須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這是保障公眾知情權工作的一部分,公眾有權期待政府在制度化的安排下向他們提供及時的、最能反映現實情況的環境質量數據。環境監測的目的是為了不斷改善環境質量,通過對環境污染現狀真實狀況的及時掌握,為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服務,在目前就是為大力遏制大氣環境質量的持續下滑態勢的緊迫目標服務,也是為應對人民群眾呼聲最集中的訴求服務。
至于近來媒體和某些專家所擔心的“把PM2.5納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有可能使城市藍天數量明顯下降,使不少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變得十分困難”,又擔心“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可能從現在的80%下降到20%,一些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將會壓力增大”。這就讓人看不懂了,PM2.5數值只是一個大氣環境質量指標,不應該是地方政府的一個“考核目標”。
空氣質量檢測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認識世界,真實客觀地描述我們的環境質量,為了主動、有效地采取措施改善我們的大氣環境質量,還是為了政府官員們的政績?人們不禁擔心,在“壓力增大”之下,是不是有人會另辟蹊徑,改走“改善環境質量數據”的“巧路子”??茖W規范辦事,改善環境質量的正路子可能只有一條,“改善環境質量數據”的“巧路子”可能不計其 數了。
實施新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不但是一個貫徹實事求是原則、提供能更真實反映客觀事實的環境數據的問題,更是為了促使在環境綜合治理上下工夫、見實效,承認事實、正視問題本身。但這還不是終極目的,政府采取加大環保工作力度,切實改善空氣質量,才是最終目的。畢竟好的空氣質量是治理出來的,而不是監測出來的,更不是可以通過“改善環境質量數據”搗鼓出來的。
應對措施不能一刀切
大氣環境監測,包括PM2.5的檢測首先是一項科學活動,科學活動還得科學地去做。首先二次征求意見稿所確定的目標與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期第一階段目標值相同。與國外的空氣質量信息公開狀況相比,中國確實存在較大差距。要實現這個標準,是有相當難度的。
對于現在許多官員和媒體說,“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的表述是不準確的。PM2.5是大氣中一大類懸浮物的總括,既可能是固體微粒,也可能是細小液滴,直徑并不一定非要“小于或等于2.5微米”,確切地講是指其“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
其實,PM2.5是一個綜合型的污染物,具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雙重屬性,是各類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質,尤其是耗用化石燃料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各種有機污染物,包括揮發性有機物(VOC),都會轉化構成PM2.5。因此需要多種污染物的協同控制才能實施有效治理。PM2.5也是一種區域性污染物,必須推進區域之間的聯防聯控。
中國地域廣闊,地形氣候類型復雜多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仍有較大差異,面臨的情況不一樣,應對措施也不能一刀切。應該按照副總理在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所說的那樣:“鼓勵各地根據污染特征、經濟發展水平等分期實施,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
環境監測亟需法規
環境監測是科學問題、公共服務問題,同時也是行政執法問題,應該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運作。世界上環保先進國家先后都建立了嚴密的法律框架,而中國2007年9月1日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39號令形式頒布的“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僅是一個系統內部管理辦法,規定只“適用于縣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環境監測活動的管理”。
篇4
關鍵詞:大氣污染防治 經驗 英國 啟示
一、引言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遇到環境污染事件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英國倫敦由于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燒煤炭,煙塵超量排放,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導致上萬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使此次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英國政府痛定思痛,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燃燒、減少尾氣排放,如今大氣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也得到根本改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關于大氣污染防治的相關經驗,這些經驗及教訓為廣東省治理霧霾天氣帶來諸多啟示與借鑒。
二、英國大氣污染防治主要經驗
(一)不斷完善法律體系
倫敦煙霧事件之后,英國政府非常重視立法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經過60余年的努力,目前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大氣環境保護法律體系。與中國類似,英國早期也主要采取“末端治理”來治理空氣污染。倫敦市于1954年出臺《倫敦城法案》,控制煙霧排放;1956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1968年修訂),將倫敦治理模式普及全國?!豆I環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規定所有污染企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害氣體排入大氣,否則予以嚴厲處罰;《空氣污染控制法案》(1974)規定公眾對環境質量的申訴權和工業燃料含硫上限。這些措施有效地減少了燃煤產生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進入20世紀7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臺系列措施,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車數量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措施以尋求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進入20世紀90年代,英國開始尋求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綜合性措施,出臺了《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清潔空氣法》(1993修訂)、《環境法》(1995)、《大倫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預防和控制法案》(1999)及《氣候變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其他廢氣排放進行嚴格約束,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以控制大氣污染。同時,從1995年起,英國依據當年出臺的《環境法》,開始制定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并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隨后英國提出《能效:政府行動計劃》(2004)、《氣候變化行動計劃》(2005)、《英國可持續發展戰略》(2005)、《低碳建筑計劃》(2006)、《退稅與補貼計劃》(2007)、《英國能效行動計劃2007》、《國家可再生能源計劃》(2008)及《低碳轉型計劃》(2009)等一系列計劃與政策,積極改善環境空氣質量[1]。
英國大氣環境相關法律不僅體系完備,且范圍廣泛,涵蓋了大氣污染和尾氣排放的方方面面。可以說英國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就是相關法律法規不斷修訂和完善的過程。
(二)公開公平的公眾參與模式
英國公民在環境問題的討論、決策、監督、執行上,有深厚的自治傳統和強大的社會根基。英國注重通過立法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是最早將空氣治理信息向民眾實時通報的國家。官方網絡向市民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和一周趨勢圖。英國公民獲知空氣信息的途徑也不被官方獨家壟斷。公民能直接透過《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環保機構索取相關數據,不得被拒絕。政府開設的“英國空氣質量檔案”網站、民間組織與倫敦國王學院環保組織合作開設的“倫敦空氣質量網絡”均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政府絕不敢指責民間監測組織“非法”、“違規”、“不科學[2]。
(三)重視發揮經濟手段作用
英國不但重視通過強制性的法律達到環境治理的目的,還重視通過經濟手段促進企業自愿減排。經濟手段強調“誰污染、誰治理、誰花錢”,除可增加政府財稅收入外,經濟措施同傳統的行政命令相比具有持續的刺激作用,通過環境成本內部化,鼓勵人們采用更為有效的方法減少環境污染,削減污染物數量,逐漸形成自愿減污的環境治理方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就開始通過征收環境稅、排污權交易、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達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環境治理效率的目標。作為經濟干預手段,財稅措施對改善英國環境質量效果明顯。
(四)注重科技創新及應用
在英國治理空氣污染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發揮了關鍵的指導性作用。英國政府鼓勵企業采用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改革生產工藝,優先采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藝,這是防治大氣環境污染的根本途徑。政府層面上,積極組織、引導和企業生產采用先進工藝;通過經濟手段促進企業自愿采用先進技術減排,實現環境成本內部化;通過公眾參與和社會激勵手段,迫使企業淘汰落后工藝,積極采用更好的減排技術。
三、廣東大氣污染防治問題與挑戰
(一)大氣污染源排放結構復雜
目前,廣東大氣污染正在從煤煙型污染向煤煙型和機動車尾氣型污染相復合轉變。在城市內部,各類排放源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排放多種污染物,構成了復雜的大氣污染排放結構。
(二)環境空氣質量要求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對環境空氣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國家也適時收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廣東部分城市大氣污染物整治工作壓力巨大。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占全省近80%的多種大氣污染物在這一狹小空間集中排放,對珠三角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帶來巨大挑戰,使珠三角成為全國經濟發達地區大氣復合污染的典型地區。
(三)多方參與、多措并舉的污染治理模式還未完成建立
廣東省在大氣環境立法和相關政策標準制訂方面,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特別是在公眾參與機制、促進企業自愿減排的經濟激勵政策等方面還沒有形成較完善的體制。
四、啟示和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市場調節機制
財稅約束與財稅激勵是英國運用市場機制進行環境治理的顯著特征,英國經驗表明,完善、有序的排污權交易體系對鼓勵企業改進工藝流程、減少污染物排放發揮著重要作用[3]。廣東省也應借鑒英國經驗,注重采用經濟激勵方法實現大氣環境治理目標。目前,我省已經初步建立了排污權交易制度,仍應配套完善財稅政策,簡化行政干預,充分發揮財稅作為環境治理的市場調節作用,對主動進行節能減排和設備改造的企業提供資金扶持,實現獎罰結合的治污方式;同時,應健全交易市場的監督制度,履行政府部門在排污權交易中的監管職責。
(二)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
完善法規規章。加快《廣東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制修訂工作,完善總量控制、排污許可、應急預警、責任追究等制度,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機銜接,按照“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原則完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健全標準體系。加強廣東省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加快修訂和完善廣東省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體系。
(三)完善全社會參與機制。
從英國公眾參與實踐成效看,公眾參與不僅提升了公民的環保意識,又對政府的環境行為施以重大影響,倒逼政府謹慎處理環境議題。建議廣東省建立和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和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探索將公益訴訟引入環境糾紛解決機制,將其納入普通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制度,進而形成系統有效的環境權益救濟制度,將公眾日趨增長的環境權益訴求納入規范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保障公眾的環境權益;通過地方立法賦予公眾對環境執法行為的監督權,明確規定公眾參與監督環保部門的執法行為和協助環保部門查處大氣環境違規違法案件的途徑與方式。
(四)強化科技支撐。
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推廣都離不開技術進步和創新。要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領域軟科學研究力度,加強相關技術、工藝的研發與應用,切實提高大氣污染治理能力。通過自主研發和對外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發展脫硫、脫硝、除塵、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相關技術產業,支持環保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廢氣處置和利用的產品、設備。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技術人才與隊伍建設,加強人才交流與人員培訓,切實提高科研人員、管理人員的科學素質和管理協調能力,逐漸形成國內一流的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團隊、技術研發團隊和環境管理團隊。
【參考文獻】
[1] 張孝德,梁潔. 從倫敦到北京:中英霧霾治理的比較與反思[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4, (03): 51-63+71.
篇5
【關鍵詞】 空氣質量 污染 治理 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它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
判斷的??諝馕廴臼且粋€復雜的現象,污染物在空氣中成分的多少,決定著空氣質量的高低,也決定著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好壞。所以我們要通過對空氣污染物的研究控制其在空氣中的比重,判斷空氣污染指數,尋找空氣污染物的來源進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空氣質量,保證人類健康。
由于有些城市的企業對工業發達的追求,對污染物的負面影響理解不夠,預防不利,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空氣質量越來越差,從而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我們通過對空氣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其他空氣污染物以及空氣質量的污染指數進行分析,找出對空氣污染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控制其在空氣中的比列,從而達到治理空氣污染的目的。
空氣污染指數(API)是一種反應和評價空氣質量的方法。本文是通過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及好于二級天數以及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的天數占全年的比重來分析空氣質量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當空氣污染指數達到三級及三級以上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二、方法介紹
因子分析是從心理學與教育學發展而來的。1904年Charls Spearman提出這種方法用來解決智力測驗得分的統計,這是因子分析的起點。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變量(或樣品)的相關系數(相似系數)矩陣的內部結構的研究,找出能影響所有變量(或樣品)的少數幾個變量,并用這少數幾個變量去描述多個變量(或樣品)之間的相關(相似)關系。這里,這少數幾個變量是不可觀測的,通常被稱為因子。因子分析可在許多變量中找出隱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將相同本質的變量歸入一個因子,可減少變量的數目,還可檢驗變量間關系的假設。因子分析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主因子分析法。
三、實證分析
3.1 指標選取
根據空氣污染物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選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及好于二級天數以及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的天數占全年的比重這五個指標。
二氧化硫(SO2)是一種常見和重要的大氣污染物,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主要來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燒,化工、煉油、硫酸廠的生產過程。
二氧化氮是一種棕紅色、高度活性的氣態物。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人為產生二氧化氮的主要來源是: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比如機動車、電廠廢氣的排放等。二氧化氮還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可吸入漂浮物是指懸浮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
空氣污染指數(API)是將常規檢測的幾種空氣污染物濃度簡化成為單一的概念性數值形式,并分等級表征空氣污染程度和空氣質量狀況,適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氣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
3.2.收集數據
3.3 進行分析
R程序:x
fact
fact$scores
各地區的因子得分:
Cumulative Var為累積方差貢獻率,由結果可知前兩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1.5%,所以可選取前兩個因子。
因子模型為:
x1=-0.873f1+0.318f2+ε1
x2=-0.254f1+0.748f2+ ε2
x3=-0.136f1+0.525f2+ ε3
x4=0.721f1-0.527f2+ ε4
x5=0.979f1-0.189f2+ ε5
公因子f1在x1,x4,x5上的載荷比較大,公因子f2在x2上的載荷比較大。
3.4 綜合評價
通過數據和分析可知,越是發達地區的污染反而沒有欠發達地區嚴重,我們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經濟和環境問題。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森林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沙掷m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
我們通過環境質量評價是了解環境質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發展趨勢及其變化規律,制定綜合防治措施與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響本地區環境質量的主要環境因素、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改善換將質量的污染治理方案和綜合防治規劃與計劃。
四、建議
如何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切實保護好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碍h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p>
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以及生態環境、生態人居和生態文化建設。
(2)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環節,從源頭落實環?;緡?。領導必須樹立
正確的政績觀,學會用綠色GDP核算體系代替傳統的GDP核算體系,把環境保護納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
篇6
這幾天,我圍繞我們周圍的空氣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氣污染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調查。
我根據珠海周圍的環境特點和所發現的問題,上網進行了調查。
從調查情況來分析,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廠煙囪排放的黑煙,機動車輛排出的尾汽。這些污染源排放出來的什么污染物呢?對人們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閱了有關資料,懂得了許多有關空氣污染的知識。
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若是超過一定的標準,就會危害人們的健康??諝馕廴局笖敌∮?0,說明空氣良好,污染物濃度小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一級標準限值,為一級優,符合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一些需要特殊保護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空氣污染指數大于50,小于100,表明空氣質量一般污染物濃度小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限值,為二級良好,符合城鎮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防治大氣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徑有:工業合理布局,搞好環境規劃;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燃料、使用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強化節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區域集中供暖供熱;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實施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等。
珠海是我們的“家”,應該把她建設得更美好。但空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應該怎么辦呢?我建議:
(1)搞立體綠化,擴大綠化面積,可以搞無土栽培。植物有過濾各種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和凈化空氣的功能,樹林尤為顯著,所以綠化造林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比較經濟有效的措施。
(2)解決燃料問題 ,盡量使用太陽能等無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組織宣傳活動,咨詢活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篇7
這幾天,我圍繞我們周圍的空氣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氣污染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 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調查。我根據珠海周圍的環境特點和所發現的問題,上網進行了調查。從調查情況來分析,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廠煙囪 排放的黑煙,機動車輛排出的尾汽。這些污染源排放出來的什么污染物呢?對人們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閱了有關資料,懂得了許多有關空氣污染的知識。
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它 們在空氣中的含量若是超過一定的標準,就會危害人們的健康??諝馕廴局笖敌∮?0,說明空氣良好,污染物濃度小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一級標準限值,為一 級優,符合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一些需要特殊保護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空氣污染指數大于50,小于100,表明空氣質量一般污染物濃度小于環境空氣質量 標準中的二級標準限值,為二級良好,符合城鎮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防治大氣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徑有:工業合 理布局,搞好環境規劃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燃料、使用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強化節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區域集中供暖供熱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和老污 染源的治理,實施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等。
珠海是我們的家,應該把她建設得更美好。但空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應該怎么辦呢?我建議:
(1)搞立體綠化,擴大綠化面積,可以搞無土栽培。植物有過濾各種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和凈化空氣的功能,樹林尤為顯著,所以綠化造林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比較經濟有效的措施。
(2)解決燃料問題,盡量使用太陽能等無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組織宣傳活動,咨詢活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篇8
一、工作重點和目標范圍
工作重點:防治燃煤煙氣、企業工藝廢氣異味、汽車尾氣和揚塵污染行為。
目標:實現“三無兩達標”的目標,即“空氣基本無異味、無冒黑煙煙囪、無可見揚塵”、“重點廢氣污染源達標排放,全市空氣質量良好率達到65%以上”。
范圍:市區及13處鎮街駐地。
二、污染現狀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行集中供熱和管道天然氣工程,淘汰燃煤鍋爐和爐灶,關停水泥立窯生產線,搬遷大氣污染企業,在城區內安裝使用兩套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設施,實現了市區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目前,我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我市大氣污染主要是煤煙型污染。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城區有26家單位使用燃煤鍋爐,鍋爐總噸位為962.3噸,燃煤總量約42.85萬噸。其中熱電廠2家,鍋爐噸位為880噸,鍋爐排放煙塵及二氧化硫達標率均為100%。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因素呈現多元化趨勢。主要是舊城改造、道路建設、環衛清掃產生的揚塵,化工、飼料加工、噴漆、露天燒烤、畜禽養殖產生的空氣異味,以及汽車尾氣排放等。這些問題如不及時有效解決,將嚴重影響市民身體健康,影響我市城市形象和投資環境。集中治理大氣污染,加大企業煙氣脫硫除塵工作力度,整治異味和揚塵污染,已成為當前我市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三、治理措施
(一)工藝廢氣
所有產生工藝廢氣的企業要采取封閉作業、安裝廢氣凈化裝置等措施,實現廢氣達標排放、廠區周圍空氣無異味。對不正常使用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管理不善造成超標排污的單位,依法予以處罰,并限期整改。對化工、飼料加工、淀粉、噴漆等產生廢氣異味污染企業采取搬遷、轉產或治理等措施,確保城區、鎮街駐地周圍空氣無異味污染。(見附件表1重點工藝廢氣及異味污染源治理工程明細表)
責任單位:各鎮街、環保局、經信局、商務局
(二)燃煤設施
發展和推行集中供熱,凡集中供熱管網送達區域的生產和采暖單位,原有燃煤鍋爐一律拆除。對要求加入集中供熱的用戶,供熱單位不得無故拖延或拒絕;對未納入熱網規劃區域的,要實行區域聯片集中供熱。對集中供熱管網不能送達區域的生產和采暖單位,嚴禁新上燃煤設施,現有燃煤設施一律安裝脫硫除塵裝置,廢氣達標排放。新、擴、改建含燃煤設施項目,必須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安裝高效除塵、脫硫裝置,確保廢氣達標排放。對城區內燃燒散煤的茶浴爐、食堂大灶逐步淘汰,改用燃氣、燃油、電熱等清潔能源。金安熱電有限公司要實施脫硫再提高工程,確保穩定達標排放。(見附件表2重點燃煤污染源治理工程項目表)
責任單位:各鎮街、市政局、規劃局、經信局、環保局
(三)揚塵
1、施工工程。中心城區和鎮街駐地工程要實行封閉施工,工地周邊須設置1.8米以上的圍擋,并灑水保濕壓塵,遇六級及以上大風天氣,一律停止作業并采取防塵措施;長期的土層應進行綠化、固化或硬化,破土處要灑水保濕、壓實或覆蓋;建筑工地必須按規定硬化進場道路,硬化后地面不得有浮土,并適時灑水降塵;施工工地進出口設置洗車設施,清洗進出車輛輪胎及車身,不得帶泥上路;拆除作業應在采取圍擋措施后進行,拆除前和拆除過程中要隨時灑水或沖洗,防止揚塵飛散;嚴禁高空拋灑建筑垃圾;嚴格按行業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現場攪拌混凝土。(見附件表3重點施工及拆遷場地污染治理工程項目表)
責任單位:各鎮街、住建局
2、城市保潔。全面推行機吸為主、人工撿拾為輔的保潔作業模式。禁止使用機械法干式清掃,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停止人工清掃作業。I級道路全部實行機械化吸塵作業,每天機吸一遍,灑水(結冰期除外)一次;夏季氣溫30°C以上時,每天灑水不少于兩次。灑水要達到清洗路面和路牙石積塵的目的。道路兩側地面要落實綠化、硬化和覆蓋等防塵措施。(見附件表4重點城市保潔及道路交通運輸揚塵污染治理工程項目表)
責任單位:城管局、各鎮街
3、交通運輸。公安部門應在城區敏感區域實施大型貨運機動車禁行措施。入城車輛必須在入城前清洗輪胎、底盤和車身,嚴禁車容不整潔的各類臟車入城行駛。車輛運輸砂石、土方、煤炭和垃圾等可揚塵物料時,必須覆蓋或密封,防止運輸車輛沿途泄露遺撒。嚴肅查處違規揚塵的運輸車輛。
責任單位:公安局、各鎮街
4、物料堆場。嚴格落實灑水、封閉、遮擋等防塵措施;干燥季節裝卸過程必須采取噴淋等防塵措施;大風天氣不得進行露天裝卸,并對物料堆進行覆蓋;要及時清理遺撒物,不準停留過夜。(見附件表5重點物料堆場揚塵污染治理工程項目表)
責任單位:各鎮街、經信局、環保局、城管局
(四)露天燒烤、飲食油煙
取締城區一切沿街露天燒烤點;酒店、食堂等飲食服務單位禁止油煙橫向排放,并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實現油煙達標排放。(見附件表6重點露天燒烤及飲食油煙污染治理工程項目表)
責任單位:各鎮街、城管局、環保局
(五)秸稈、落葉焚燒
各鎮街要落實措施,禁止焚燒作物秸稈,嚴肅查處焚燒秸稈、垃圾、落葉等污染空氣的環境違法行為。
責任單位:各鎮街、環保局
(六)機動車排氣
環保、公安部門組織開展機動車排氣年檢工作,對檢測合格的車輛發放環保標志,對檢測不合格的車輛責令限期維修治理;對機動車輛排氣污染維修企業實行資質認可。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未獲得機動車環保標志的車輛不予年審、過戶;對超期服役、污染嚴重的機動車輛,依法實行強制性報廢;限制三輪車、低速貨車在城區內行駛;會同環保部門嚴厲查處“冒黑煙”的機動車輛。
責任單位:公安局、環保局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空氣質量改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空氣質量改善工作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具體負責日常調度、協調等工作。環保、經信、市政、公安、建設、交通等部門要按照“一線工作法”的要求開展工作。各鎮街主要負責人是屬地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第一責任人。
篇9
關鍵詞:空氣質量;經濟增長;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空氣質量與經濟增長關系測度——以河南省為例
收錄日期:2013年3月11日
在人類與環境的復雜系統中,協調人類生產活動與環境的關系是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關鍵。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出現了一系列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資源制約等問題,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越發地突出,因此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就成為中外學者的研究熱點。河南省是一個重要的能源基地,地下資源豐富,如石油、煤炭、天然氣儲量在全國位居前列。近年來,第二、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空氣污染問題也逐漸凸現,研究其經濟發展過程對環境變化的關系,同時也能為制定相關環境保護政策做出一定的解讀。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依托經濟快速崛起,建立了以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電力為主體,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體系。2011年河南GDP總值已達到12,464.09億元,位居全國第五位。工業投資增長率達6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行業的投資,是河南經濟的重要拉動力。
一、河南省空氣質量現狀
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環保投資要占到GDP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環境污染,達到3%才能使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而河南省在1990~2004年的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最高年份環保投資不超過GDP的0.7%。在1996~2004年經濟增長較快的年份,環保投資比重卻相對下降,環保投資比重甚至不超過0.2%。工業增速年均超過15%,三廢排放量逐年遞增,而環保投資比重卻下降很快,這必將導致環境質量的惡化。
隨著我國對環保工作的日益重視,“十一五”以來,國務院確定河南省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分別削減10.8%和14%以上。為實現這一目標,河南省采取加大環保投入、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等措施。環境污染治理被列入政府工作重點工作。從2005年開始,河南省環保投資占GDP比重突破0.8%,并保持在0.6%以上。這標志著河南省經濟社會正逐步向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的軌道邁進。
二、模型的選取
為揭示空氣質量與經濟發展的定量關系,選擇下面模型:
Y=?琢0+?琢1X+?琢2X2+?琢3X3+?著
式中,Y是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空氣質量指標;X是人均GDP,經濟增長指標;?琢0、?琢1、?琢2、?琢3是待估參數,ε是隨機誤差項。?琢0、?琢1、?琢2、?琢3隨著取值的不同,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空氣質量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也決定了空氣質量和人均GDP之間的擬合方程圖形的形狀。
Y選取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煙塵”排放量。因為河南省主要大氣污染類型是煤炭性大氣污染,即主要污染物是由煤炭燃燒時放出的煙氣、粉塵、二氧化硫等構成的一次污染物,以及由這些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的硫酸、硫酸鹽類氣溶膠等二次污染物。故可以近似反映出該省的空氣質量。以1990~2011年為研究時段進行分析。為了剔除各項指標的計量單位給結果帶來的誤差,對各項指標取數據自然對數,數據來源于河南省環境保護局編制的河南省環境狀況公報(1990~2011)。
三、空氣質量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運用最小二乘法測度得出河南省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三次曲線”關系,隨著人均GDP的增加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較明顯。根據擬合方程計算出曲線的拐點位于2006年人均GDP13,172元處。方程擬合結果如下:
SO2=128.052-44.756×PGDP+5.307×PGDP2-0.206×PGDP3
(3.766)(-3.681)(3.687)(-3.659)
實證顯示河南省工業煙塵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間也存在“三次曲線”關系,隨著人均GDP的增加工業煙塵排放量增加較為平穩。根據擬合方程計算出曲線的拐點位于2004年人均GDP9,200.6元處。1990~1993年工業廢氣排放量有所減少。從1993年開始,排放量開始緩慢回升,直到2004年開始快速下降。方程擬合結果如下:
YC=93.621-32.795×PGDP+3.969×PGDP2-0.158×PGDP3
(2.858)(-2.800)(2.863)(-2.923)
四、研究結論
實證分析說明經濟增長并不會自動導致環境質量的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曲線拐點的出現并非自動發生,而是源于河南治理二氧化硫排放力度的加大。河南省通過空氣污染的治理,采取一定積極有效的措施后,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擬合曲線才出現了拐點。可以看出,環保意識、環境投資、能源利用等因素都會對曲線的形狀及走向產生影響。由于河南省正處于向工業化中級階段的過渡時期,第二產業依然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而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第二產業的強化使得河南省的空氣質量前景依然堪憂,更為關鍵的是環境污染程度存在一個“閥值”,超過了這個“閥值”,環境惡化將不可逆轉。因此從長期來看,如果不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發展模式,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即使曲線越過了拐點,也會對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因此,河南省需要進一步加大環保投資比例,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應首先從改善能源結構入手,從根本上減少這兩種城市空氣主要污染物來源。在城市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應通過取締燃煤小鍋爐推行區域集中供熱、禁止原煤散燒和露天焚燒、推廣清潔能源等措施,努力增大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煤氣的供應量,擴大管道燃氣的供應范圍。在汽車能源結構調整方面,主要是積極推廣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在美國、巴西等大范圍使用了20多年,較好地解決了環保、能源、農業方面的一些問題,收到了巨大的效益。目前,我國汽油年消耗量約3,600萬噸,根據我國汽油現在的消耗水平進行理論預測,如果在汽油中添加10%體積的變性燃料乙醇,則可以替代360萬噸等量的汽油。這既可以解決糧食深加工轉化問題,又可以解決能源和環境保護問題。河南省是糧食生產和儲存大省,目前有250億公斤小麥庫存沒有去處,同時又是乙醇汽油的主要生產省份和率先使用省份,推廣乙醇汽油勢在必行。
主要參考文獻:
[1]邢秀鳳,曹洪軍,胡世明.青島市“三廢”排放的環境庫茲涅茨特征分析[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5.18.
篇10
1、以城鎮建設“三年上水平”為契機,繼續貫徹落實《省煙氣排放設施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的要求,通過強化環境執法,整治超標排污,促使一批排氣設施限期治理達標;通過淘汰落后工藝設備,規范排氣行為,促使一批排氣設施限期淘汰廢棄;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促使一批排氣設施得到整頓改造;通過優化工業布局,加快供暖供氣基礎設施建設,促使排氣設施總量減少;通過加強日常環境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基本解決排氣煙囪超標排污和隨意設置的問題,促使環境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
2、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33號),加快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根據省環保廳《“十二五”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要求,做好我市的調查工作。此次調查既包括大氣常規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基礎上,新增加了揮發性有機物(VOC)和機動車尾氣調查內容,因揮發性有機物(VOC)和機動車尾氣。為落實好此次調查工作,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與環科院有關技術人員組成工作技術小組,對全市大氣污染各項數據進行了全面調查核實,編制了我市污染防治情況及有關治理項目并上報省環保廳。
3、嚴控施工揚塵,加大了全市施工現場管理力度,各建筑工地普遍實現了圍擋作業、路面硬化施工、渣土隨拆隨運隨灑水、車輛封閉運輸、杜絕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
4、為貫徹落實環保部《關于實施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環辦〔〕81號),認真履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POPs公約),我市開展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二惡英類POPs調查工作。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對人類生存威脅最大的污染物之一,它們會造成人體的多種疾病和遺傳突變,且在人體內滯留數代,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繁衍和可持續發展。因此,通過調查掌握我市排放源現狀,加強排放源管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和消除POPs污染對自然環境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調查,我市二惡英類排放源企業共計7類、54家,年排放量5212.9129mg/TEQ(二惡英當量)。
通過采取措施,我市空氣環境質量始終穩定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水平。年,我市城區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達到或好于二級天數為344天,比年增加15天,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都不超《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較上年明顯改善。
- 上一篇: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性
- 下一篇:生態環境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