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系統范文
時間:2023-04-06 16:39: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系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經濟業務活動中的財務風險
1.1 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主要和資本結構、財務杠桿有關。在現代企業的融資決策中,資本結構是一個核心問題,這一問題影響企業的成敗。
1.2 投資風險
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制定的投資決策的最終效果具有不確定的一面,包括投資利潤率下降、投資回收期加長、投資不能完全收回,甚至完全收不回。
1.3 匯率風險
在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活動中,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和將喪失預期收益的可能性。
1.4 其他風險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還有可能發生諸如企業經營虧損風險、財產跌價損失風險、企業員工人身風險、收益分配風險、企業訴訟風險和財政稅收政策帶來的企業財務管理風險。
2.企業財務管理流程中的風險
2.1 財務信息不能滿足管理要求
財務信息是用于財務預測、決策和控制的基礎,如果沒有流暢、及時、準確的會計信息系統,或者這個信息系統所產生的信息不能夠清晰的達一定的經濟含義或者不適用于特定的管理目標,那么即使企業的投資、籌資、生產經營等都不處于危險狀態,企業的經營活動仍然隨時存在失控的重大風險。
2.2 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在決策過程中排除人為因素的干擾,力保決策依據科學合理的程序進行,也是風險防范的重要措施。
2.3 財務控制不力
如果在財務控制上存在漏洞,那么企業的經濟利益將有可能流向企業外部,這對企業而言是一個非常重大的風險,或者企業的各項決策和計劃無法得到貫徹和執行,不得不中途停止或者面對失敗的結果。
3.財務風險、財務危機和財務預警的關系
3.1 財務風險和財務危機
在經典財務管理研究中,財務危機形成的領域通常被概括為財務風險的四個種類。而財務管理流程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在風險,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也會最終導致財務危機的爆發。
3.2 財務危機和財務預警
財務危機預警是對企業可能或者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所實施的實時監控和預測警報。一個完整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不僅能夠簡單的預示企業財務危機的警示信號,而且能夠對這種信號做出充分的解釋和說明,不僅能夠說明產生財務危機的原因,而且能夠提出如何有效處理和應對各類財務危機的有效措施。
4.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建立與應用
4.1 財務預警模型
①單變量模型
單變量預警方法通過尋找最佳預警指標,使用單一變量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預警,最早通過單變量模型研究公司失敗問題的是美國比佛(Beaver,1968)。
②多變量模型
多變量預警方法通過多個變量的組合來綜合確定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其從企業集團的宏觀角度出發運用多個財務指標衡量企業風險,為管理決策提供幫助,進而規避風險或延緩危機的發生。相對于單變量模型而言,多變量模型預警財務指標能多方位反映企業經營狀態,揭示企業產、供、銷各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適合企業集團的財務預警系統的要求。
4.2 財務預警系統設計
多變模式可以從總體宏觀角度發現風險,而單變模式能多方面多方位反映企業經營狀態,揭示企業產、供、銷各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從微觀上反映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
4.2.1 指標設計
根據指標的靈敏性、先兆性、關聯性要求、通過借鑒實證研究分析篩選出符合實際的財務預警指標,是建立高效的財務預警方法體系的重要環節。財務指標的選取是與集團財務風險成因密切相關。
4.3 財務預警系統建立實例
企業與其他部門也根據自身的情況分別建立了符合自己特色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現以醫院和企業為例簡略介紹一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具體的建立過程。
4.3.1 醫院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建立的必要性
醫院在理財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實際收益與預計收益相背離而存在著蒙受損失的可能性。醫院財務人員必須正確識別、了解醫院內外經營風險,把握資金市場的發展及變化規律,遵循風險與收益平衡原則,處理好資金市場與財務風險、風險投資與風險報酬的內在聯系,運用財務杠桿的調節功能,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4.3.2 醫院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
加強財務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強財務預警能力。醫院財務部門要根據醫療、藥品、器械、材料等價格和現金流量變化趨勢的預測,提出合理建議,為醫院投融資決策提供依據,增強醫院投資、籌資、用資、收益等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4.3.3 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
目前,由于建筑市場尚不規范,工程招、投標管理沒有完全法制化、規范化,不正當的競爭依然存在。特別是工程投標依然采取各種手段進行惡性競爭。施工企業為了爭得施工項目,通常是以降低標價、提高標準、縮短工期或減少應有的費用項目等為代價承攬工程,造成施工項目到手后經營風險極大。施工企業面臨來自上述內外環境的各種風險因素,必須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4.3.3.1 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從企業的運營效益情況看。主要表現為企業營業額和利潤明顯下降,或營業額在增加,但利潤在下降,子公司經營狀況惡化,投入資本貶值。
4.3.3.2 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
為了提高企業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中,應堅持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預警指標不宜過多。具體按以下五個順序實施;一是設計財務風險預警的核心指標和輔助指標;二是測算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預警標準值”;三是測算監測指標的實際值;四是根據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實際值和臨界值,做出預警警度判斷;五是提出預警報告。
篇2
財務分析應該就哪些方面進行,這個問題是我國財會界最近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財會學科體系在內容上一直存在交叉重復、界限不清的現象。建立獨立的財務分析學,必須將財務分析的內容作為一個獨立的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
一、財務分析的內容
(一)財務分析內容確立的原則
筆者認為,財務分析內容確立的原則有三:第一,符合國際慣例,第二,符合本國國情,第三,滿足多主體的信息需要。
(二)決定財務分析內容的因素
決定財務分析內容的因素很多,筆者認為主要因素有:
1學科屬性界定
學科屬性界定是指學科研究領域的劃分、范圍的大小,全面和部分的區別等。
2財務分析主體的需要
財務分析主體是與企業主體有關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門、單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大類。外部分析主體一般包括債權人、股東、其他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政府及其有關機構;內部分析主體一般為企業管理者、企業所有者、職工等。財務分析主體不同,其分析的內容亦有所側重,財務分析主體決定財務分析的內容。
3財務分析目標限定
由于企業財務分析主體構成的多元化導致了目標的多元化,從而構成財務分析的目標體系,分析目標的不同又導致了分析內容的不同。如投資者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取得盈利,但在盈利過程中伴隨著投資風險,所以它們的分析內容是企業經營趨勢、投資風險、收益的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債權人在確定或修正與企業的借貸關系時,為了保證其債權能如期完整的償還,則要分析資產的安全性、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從企業的管理者看,企業使用這些資產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企業向所有者及債權人承擔著資產經營管理的責任,即資產必須保值和增值,對資產的運用要能夠使得企業自我生存和發展、并向所有者提供投資收益、按約定條件向債權人償付資產。要達到這些目的,管理者必須通過常規不懈的分析來對企業經營和理財的各方面工作進行評價,剖析企業當前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產生的原因,洞察企業經營中的風險性、資產運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把握企業的發展趨勢,為企業經營決策和控制提供依據。其他方面如會計師事務所,目的是向投資者及有關單位確定企業提供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性、合法性、一致性等,要對企業財務報告進行查證、分析;財政、稅收部門、銀行等為了取得宏觀調控需要的資料,也要對企業稅金的繳納、貸款的運用等方面進行分析。
(三)財務分析的內容
財務分析的內容主要據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為外部分析內容、內部分析內容,另可設置專題分析內容。由于只有在企業提高了經濟效益時,企業才可能有較強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國家、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各方相關者的利益實現才有保證,因此現代財務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轉向內部分析。財務分析的內、外信息使用者進行財務分析時雖有不同的側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財務分析能夠揭示出企業的經營趨勢、資產與負債,及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關系、企業的盈利能力等。筆者認為:企業的內部分析內容可包容外部分析內容,反之則不然。這主要是因為外部信息需求者目標的不同及對內部信息資料的不可得。企業的外部分析是企業外部利益集團根據各自的要求對企業進行分析,內部分析則主要為管理當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此外,針對企業縣體情況還可設置專題分析。具體說來,企業財務分析的內容有:
1外部分析內容
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企業資產運用效率分析;社會貢獻能力分析;企業綜合實力分析。
2內部分析內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內容外,還包括:企業籌資分析;企業投資分析。另外,內部分析內容還應有:企業經營預算執行情況分析;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3專題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將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企業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特定的目標選取特定的資料及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專題分析。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分析、資本資產結構優化分析等。
4關于財務分析與相關學科關系的探討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我國財會學界學科體系的改革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財務會計之爭深入到各二級學科,這是理論發展的必然。學科的分分合合是由于環境的變遷,歷史的發展而致,是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進入到九十年代,財會論壇上就有財務分析要獨立成科的微弱聲音,到了現在,對此論題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且似乎已達成共識,即由于市場機制、競爭機制的逐步完善,財務分析必須獨立出來。那么,獨立的財務分析學科在財會學眾多學科中地位如何,包括哪些內容,與其原附著的學科關系如何?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減法問題,而是一個漫長的選擇和甄別的過程。
二、構建獨立的財務分析學科體系
本文嘗試研究解決這一難題,以期能恰當理順它們的關系,構建獨立的財務分析學科體系。
(一)財務分析與經濟活動分析
我國財務分析一直是作為經濟活動分析的一個組成部分存在的。而經濟活動分析又是50年代從前蘇聯引進的。財務分析要獨立成科,首先要研究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財務分析與經濟活動分析的關系看。其共同點在于“分析”,如:有著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但它們的區別在于:
1財務分析與經濟活動分析的依據不同。財務分析依據企業內部與外部兩方面的資科,如企業會計報表資料及有關的市場利率、股市行情,國家政策信息等資料;經濟活動分析的資料則主要依據企業內部的各種會計資料、統計資料、技術或業務資料等。
2信息使用者不同。財務分析除了企業經營者外,還有諸如投資者、債權人等企業以外的信息使用者;而經濟活動分析則主要適用于企業經營者,是一種經營分析。
3對象、內容不同。財務分析的對象是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資金的籌集、投放、耗費、收回、分配等,主要涉及企業的資金運動,而經濟活動分析是對企業整個再生產過程的綜合考察、研究與預測。除了對財務活動的分析外,還有對物質運動的分析。即主要是對生產活動的分析。曾有不少同志主張取締經濟活動分析,為其他學科所取代。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筆者認為:第一,作為一門學科體系應該是完整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如同會計并不因為有了會計學基礎教材就取消工業會計、商業會計一樣。各個學科應是有機聯系的,構成層次豐富的動態的開放系統。第二,不論是學生、分析人員或理論工作者,都應對經濟分析這個系統有全面的認識,否則易產生“瞎子摸象”的現象。第三,企業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全面評價生產經營過程及其經濟效益是企業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它復雜程度高、綜合性很強,如果將其肢解易造成片面認識,由此缺乏對事物的整體把握及各因素之間有機聯系的洞察力,造成決策失誤。所以正確的思路是:保留經濟活動分析學科,以它為主體,形成層次豐富的分析體系。但其內容應簡略全面,使人們對經濟活動分析有個整體的把握和全面的認識,并介紹基本的分析技術。在它的基礎上衍生出三門二級學科:《企業生產技術分析》、《企業成本分析》、《企業財務分析》,它們在各自的領域內深入。其中,財務分析屬資金運動范疇;生產技術分析屬物質運動范疇;成本分析介于二者之間。之所以把后兩者分設為兩個學科,是因其具備各自特殊的研究領域、不同的側重點及不同的發展趨勢。成本分析是對“企業資金耗費”的過程的分析。這里所指資金,主要指非貨幣形態的資金,也包括貨幣形態的資金。既屬于使用價值管理范疇,也屬于價值管理范疇。成本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成本變動情況分析、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成本預測等。財務分析則是對資金運動的一個特定的、相對獨立的側面———貨幣資金運動的分析,它注重財務能力的分析,涉及企業內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屬價值管理范疇。總之,為了適應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的客現要求,財務分析應從傳統的經濟活動分析中獨立出來進行專門的深入的研究。財務分析學既屬于經濟分析學科體系中的一門分支學科,又是財務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門分支學科。
(二)財務分析與財務管理
從財務分析與財務管理關系看,它們的相同點在于“財務”,都將財務問題作為研究的對象。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職能與方法不同。財務分析的職能與方法著眼點在于分析,屬決策支持系統;財務管理的職能與方法著眼點在于管理,屬決策系統。
2研究財務問題的側重點不同。財務分析側重于對財務活動狀況和結果的研究,財務管理則側重于對財務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研究。
3結果的確定性不同。財務分析結果具有確定性,因為它主要以實際的財務報表等資料為基礎進行分析;而財務管理結果有的是不確定的,是根據預測值及概率估算的。
4服務對象不同。財務分析服務對象包括企業內外信息使用者;而財務管理的服務對象則主要是內部經營者。由上看出,財務分析與財務管理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過去把財務分析僅僅作為財務管理的一個環節,其意義是很狹隘的。財務分析是財務管理的一個環節,但作為一門學科,它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應從一個更高更廣的意義上理解財務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它們都是針對企業的財務活動而言,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但不是象水與油一樣界面清晰。筆者認為財務分析貫穿財務管理過程始終,財務管理的每一環節都應有相應的財務分析。按環節可分為:財務預測分析、財務決策分析、財務控制分析、財務評價分析等。按財務活動內容則分為籌資分析、投資分析、股利分配分析等。再輔之以專題分析。
(三)財務分析與會計
由于會計學科體系也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給這個問題的討論帶來難度,要理順二者關系,首先應對會計學科體系有個全面清晰的認識。與財務分析相關的會計學科,應是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而三者中尤數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界限不清。在西方,管理會計是HW奎因斯坦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入門》中首次明確提出的。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前,一直未能獨立成科,而作為獨立的會計分支學科存在的,是成本會計學。成本會計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產生于19世紀末期,第一本成本會計著作是1885年亨利·梅特卡夫的《工廠成本》。到了50年代后,成本會計開始讓位于管理會計。在我國,在引入西方管理會計之前,成本會計與財務會計一樣同處于企業普通的會計體系中未獨立成科。這主要是傳統體制下,二者對象的統一性和目標的共同性使然。在引入西方管理會計后,由于我國普通會計體系是包括了成本計算和成本核算的,不同于西方財務會計,且中、西方成本內涵不同。我國普通會計學介紹的是完全成本法和實際成本制度,而西方管理會計介紹變動成本法和標準成本制度。這便是通常說的普通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張皮”,使管理會計在我國難于運用的原因。目前有人認為協調二者矛盾的方法是分化管理會計,將成本問題分離出來,結合我國實情加以改造,完善獨立的成本會計學,而將管理會計中的非成本部分,并入如財務管理等相關學科中。我認為這種方案是合理而可行的。二者關系的理順,使我們知道,財務分析現在面對的相關學科是財務會計與成本會計。版權所有
1財務分析與財務會計的關系
財務分析是財務會計的邏輯擴展,是對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深度加工與轉換。雖然會計報表能夠提供一些信念,但對信息使用者來說,仍不能有效地滿足其要求。如銀行不能直接從閱讀會計報表中確證企業償債能力的大小等相關資料。會計報表缺乏對企業財務狀況的高度概括,財務分析則通過對報表中有關項目的審查、研究、計算,形成有關企業各種能力的指標,將會計信息轉化為對決策有用的信息。財務分析主要是以財務會計核算的報表資料為依據的,沒有財務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就沒有財務分析的準確性。由此可看出;(1)財務會計的主要職能是核算,是為財務分析提供需要的信息,而財務分析則是建立在財務會計信息基礎上,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2)它們都是決策支持系統,會計為財務管理決策提供粗加工原料,而財務分析則是為財務管理決策提供精加工信息。它們之間存在著層次遞進的關系。
2財務分析與成本會計的關系
財務分析與成本會計在對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管理方面是有一定聯系的。財務分析也需要以成本會計的一些資料為依據進行。但由于經濟分析已衍生出包括成本分析在內的三門分支學科。故財務分析與成本會計的關系已很微弱了。綜上所述,財務分析的內容與很多學科內容廣泛存在著相互交叉、移植和借鑒的情況。但是,交叉并不意味著合流,移植也并非混同,借鑒更不會抹煞固有的區別。財務分析學科內容與其相關學科內容不可能象切西瓜一樣界限分明,但應力避大面積重復。財務分析學科的獨立性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以財務分析為重點而形成的與其他學科的動態結合,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據此,我們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財務分析學是一門邊緣性學科。財務分析學是在企業經濟活動分析、財務管理、會計學基礎上形成的一門邊緣性學科。是適應現代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關學科中有關財務分析的內容與方法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學科。它不是對原有學科中關于財務分析問題的簡單重復或拼湊,而是根據經濟理論和實踐的要求,在相關學科基礎上構建的獨立的系統的理論體系。
第二,財務分析學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隨著財務分析學的產生與發展,財務分析理論體系還將不斷完善。筆者認為,財務分析理論體系由目標、環境、假設、原則、內容、方法及指標各要素構成。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財務分析學理論體系將更加完善。
第三,財務分析存在系統、客觀的資料依據。財務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資料是財務會計報表。財務報表體系結構及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客觀性為財務分析的系統性與客觀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財務分析不僅以財務報表資料為依據,而且還參考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市場信息及其他有關資料,使財務分析資料更加真實、完整。
第四,財務分析具備健全的技術方法體系。財務分析實踐使財務分析的方法不斷發展和完善,它既有財務分析的一般方法或步驟,又有財務分析的專門技術方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都是財務分析的專門和有效的方法。
第五,財務分析有明確的目的和作用。財務分析的目的由于財務分析的主體不同而不同,投資者、經營者和債權者各有其不同的分析目的。至于財務分析的作用,它不僅可分析過去,而且評價現在和預測未來。這些目的和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完全達到的。
三、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一)財務分析指標體系設置的原則與要求
1設置的原則
前面我們探討的財務分析原則,是用來指導整個財務分析工作和建立財務分析理論體系的基本原則,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財務指標的設置因主體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較大靈活性;再加之財務指標是財務分析內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將其特殊性揭示出來。
第一,可比性和實用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即指標所用數據要可比。設計指標時,對每個指標的涵義、范圍、內容和計算方法,應盡可能符合各種比較的需要。通過同一企業不同時期指標的縱向對比,可預見企業財務狀況變化趨勢;通過不同行業、地區、企業間指標的橫向對比,可以發現企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實用性原則,就是說指標的設置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符合各分析主體財務分析的需要。避免多余重復,盡量協調銜接。
第二,公開性和保密性原則。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實行統收、統支、統管,指標的設計只滿足上級主管部門宏觀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標的設置必須滿足包括外部投資者、債權人等多主體的需要。西方國家設有專門機構搜集各行業及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加以分析,會計信息專門機構向社會定期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加以分析評價。在國家由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的今天,財務信息的公開便顯得日益重要。但與此同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也應重視對企業的商業秘密加以保密。
2設置的要求
第一,指標的主輔框架。財務指標體系首先應有一定的主干指標,它們能從總體上概略地反映企業狀況,還應在主干指標基礎上,設置起補充作用的細分指標,從而形成一個主輔結合、詳略得當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第二,指標的定變結合。財務指標體系整體上要有相對的固定性,但也要隨分析主體對信息需求的特點而作相應增減。特別應結合當前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的需要探討更加實用有效的指標,適當補充指標內容,形成定變結合、適時可調的指標體系。
第三,指標的靈活可調。一個完善的指標體系,不僅能適用于某一財務分析主體,即經過調整后指標可適用不同信息主體的需要,運用于各財務分析主體。
(二)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財務指標是以簡明的形式,以數據為語言,來傳達財務信息并說明財務活動情況和結果。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財務指標與國家考核企業工作規定的財務指標是不同的。本文涉及到企業財務活動較廣的范圍,包含的指標數目多,而國家規定的考核指標則是抓住重點,有選擇地規定一些指標。本論文設計的財務指標體系是根據財務分析內容設計的,分為外部分析指標體系及內部分析指標體系。
1外部分析指標體系
第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企業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其債務的能力,通過對它的分析,能揭示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按債務償還期限的長短,又將其分為短期償債能力與長期償債能力。
(1)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一個企業以流動資產支付流動負債的能力。設置該指標對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對于企業來講,該指標也至關重要,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企業營運資金的大小以及資產變現速度的高低。另外,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準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償債能力的聲譽、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擔保責任引起的負債、未決訴訟等對它也有影響。短期償債能力通常設置以下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或酸性測驗比率;現金比率。
(2)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以資產或勞務支付長期債務的能力。對長期償債能力進行分析是因為企業的利潤與其有緊密的聯系,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時不能不重視企業的獲利能力,這是因為企業的現金流入量最終取決于能夠獲得的利潤,現金流出量最終取決于必須付出的成本。此外,債務與資本的比例也是極其重要的。影響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因素很多,除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外。還有長期租賃、擔保責任、或有項目等因素。長期償債能力指標有:已獲利息倍數;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形凈值債務率。
第二,企業資產運用效率分析
資產運用效率是指對企業總資產或部分資產的運用效率和周轉情況所作的分析。企業經管的目的在于有效運用各項資產獲得最大的利潤。利潤主要來源于營業收入,企業必須憑借資產、運用資產才能取得營業收入。資產周轉速度越快,表示其運用效率越高,利潤越大。企業運用各項資產有無過量投資?有無因設備短缺而導致生產不足?有無因資產閑置而導致利潤降低?凡此各種問題,皆為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相關人士所關切。通過分析資產運用效率,則可以評價企業營業收入與各項營運資產是否保持合理關系,考察企業運用各項資產效率的高低。資產運用效率指標有: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
第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對企業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況所作的分析。它是企業財務結構和經營績效的綜合表現。企業經營之目的,在于使企業盈利且使其經營與規模不斷成長與發展。各方信息使用者無不對企業盈利程度寄與莫大的關切。投資者關心企業賺取利潤的多少并重視對利潤的分析,是因為他們的投資報酬是從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業盈列增加還能使股票市價上升,從而使投資者獲得資本收益。對于債權人來講,利潤是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來源。政府有關部門關心的則是微觀和宏觀的經濟效益以及各種稅費上交的可靠性。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講,可通過對盈利能力的分析,來評價判斷企業的經營成果,分析變化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企業獲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經營業績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現。對于職工來講,則是豐厚報酬及資金的來源,并可保證工作的穩定。它也是集體福利設施的不斷完善的重要保障。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指標可從一般企業及股票上市公司兩方面制定。一般企業盈利能力指標有: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產總額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權益利潤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標外,還可借助以下指標:每股盈余;每股股利;市盈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第四,社會貢獻能力分析
社會貢獻能力是從國家或社會的角度衡量企業對國家或社會的貢獻水平。企業的目標是追求最大的利潤。但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企業,單純的片面的追求企業個體的經濟效益是不行的,還必須包括對社會的貢獻。對盈利企業可用實現利稅來衡量,但對一些主要體現為社會效益的企業講,則無法適用。故為此設計的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可兼顧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情況。
第五,綜合財務能力分析
綜合財務能力分析是根據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總體變化的性質、趨勢進行的分析。前述指標多從一個側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必須把它們綜合在一起,進行系統分析。其指標有杜邦模型中的權益報酬率和計分綜合分析法的實際得分值。
2內部分析指標體系
前述五大類財務指標既可為企業外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也可為內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但內部指標體系的設置,主要是為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可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和管理的特殊需要靈活設置,其內容相當廣泛。一般說來,可從籌資、投資等方面設置。
第一,企業籌資分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經營所需資金需靠企業自己來籌集,這樣,籌資分析便成為企業財務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籌資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業的資金需要量,其次分析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獲利能力;再次分析企業的資金成本和籌資風險;最后確定一個合理的籌資方案并與資金供應者進行協商,使企業籌資活動順利進行。可設置籌資結構比率、資金成本率等指標。
篇3
(一)財務管理觀念過于滯后
我國企業財務部門職責主要是對企業領導經營決策提供必要依據,同時管理和監控企業的整體資金鏈運作情況。財務部門除了參與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內容以外,對于企業其他方面的管理參與較少。這極大的影響了我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水平,使得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創新與經濟發展形勢需求之間缺少關聯。
(二)財務管理關注需要轉變
由于企業領導對于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品產量、質量以及安全方面更為關注,并且這些內容更是作為企業經營的核心。我國國有企業領導絕大多數屬于生產型、技術型人才,屬于經營管理型者偏少,正是由于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使得企業領導更加重視生產、而忽視管理。其中以重企業經濟收益、輕企業資金管理現象最為突出。財務管理是企業取得最大化經濟收益的根本,企業經營利潤的產生通過是由資金的良性循環與周轉所產生,因此,企業的經濟收益與資金使用之間存在著必要的內在的關聯。建筑行業作為與其他行業明顯不同的行業而言,其生產建筑產品的過程就是對各類涉及到的經濟活動的集合,并且具有生產周期長,經營地點流動性大等特點。建筑行業在使用資金的籌措、價格的形成以及工程價款的結算方式,成本預算等方面均與其他行業存在明顯的不同,所以,要高度注重視建筑行業的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三)復合型人才短缺
公司規模和經營收益的情況,決定了企業財務部門工作人員人數,然而,具備較高思想素質,懂得企業經營管理,又懂財務和生產的綜合型專業化人才極少,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人才專業能力水平的低下,企業財務管理全面實施的弊端,財務分析系統的匱乏,都使得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缺少必要的支撐,這直接影響企業戰略性發展。
二、建立經營決策型財務分析系統
企業經營管理主要目標是創造經濟收益,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經營目標。創建經營決策型財務分析系統的原則應以企業的經營戰略目標為根本,實現企業最大化經濟收益為核心目標。根據這一重要原則,企業建立經營決策型財務分析系統應當做到以下內容:
(一)明確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總架構
建立經營決定型財務分析系統,首先應當全面更新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出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企業通過利用財務管理與會計管理之間的明顯不同來分別對待,比如:企業在進行招投標工作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并得出標底,利用財務管理方式對招投標項目內容進行預算。預算的主要內容應當隨著市場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通過利用成本性態分析法、變動成本分析法以及本量利分析法等,對招投標建筑項目所需資金、支付的成本費用以及實現的最大化經濟收益情況進行全面預測和分析,明確企業經營目標,防止錯誤招投標現象的發生。除此之外,企業通過利用財務管理事前分析和預算,運用市場經濟體制來實現經營,規避企業經營風險的發生。其次,明確財務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確保企業財務計劃順利完成,財務管理目標以及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而這些計劃和目標的實現主要依靠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規范和生產產品質量、安全以及技術等方面的配合。企業是一個整體,財務管理與其他管理是構成這個整體的主要部分,而財務管理則是這個整體的核心,只有財務管理目標明確,才有更有效的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管理質量。
(二)提高財務管理經營創新能力
在企業中提高財務管理經營創新能力,首先,應當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財務分析系統。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形勢下,市場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市場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狀況,而這些信息是進行企業財務分析的重要依據。其次,建立新市場開發的財務分析系統。企業財務工作的重點是能夠為實現市場競爭提供服務,不但能夠從企業資金方面對企業經營作出合理決策,還應當鼓勵企業財務工作人員深入了解市場變化,將取得市場信息與財務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出企業財務部門在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促使企業在新市場上處于強勢。
(三)繼續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建設應當以反映企業整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主。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和普及,經營決策型企業財務分析系統客觀的對企業信息進行了分析,有效的提高了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的具體表現,同時也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內容,通過利用科學的財務分析技術與企業財務管理觀念和方式相結合,提高企業預算、資金、經營和財務分析管理等,成為建立經營性決策型財務分析系統的重要手段。
(四)全面提高財務從業人員的素質
企業建立優良的激勵政策,鼓勵員工繼續學業深造和考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定期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對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發展動態跟進了解。要求員工做好財務核算工作的同時,更多地去關注商務的預決算、工程材料的審核、工程進度的測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果斷的應變能力,積極參與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為成為復合型人才做準備。人才格局的改觀,會促進經營決策型財務分析系統的推進。
三、結束語
篇4
關鍵詞:財務風險;財務預警系統;財務預警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1-000-02
財務預警系統是以企業財務信息數據為基礎,以財務指標體系為中心,通過對財務指標的綜合分析、預測,及時反映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的變化,并對企業各環節發生或將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發出預警信號,為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的監控。
一、財務預警系統的特點
一套完整、科學、有效的財務預警系統具有兩大特點,其一是全面性,即財務預警系統能從企業各個不同角度、各個層面來反映企業經營風險,使企業各部門在經營動作中更加協調;其二是可操作性,即財務預警系統的財務指標應是有效的,所揭示的問題應是關鍵的,采取的措施是具有指導性。
二、財務預警系統的功能
1.監測功能
監測即跟蹤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將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同企業預定的目標、計劃、標準進行對比,對企業營運狀況作出預測,找出偏差,進行核算、考核,從中發現產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問題。當危害企業的財務關鍵因素出現之時,可以提出警告,讓企業經營者早日尋求對策,以減少財務損失。
2.診斷功能
診斷是預警體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根據跟蹤監測的結果對比分析,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技術,企業診斷技術對企業運營狀況之優劣作出判斷,找出企業運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例如,某家企業的流動比率惡化,導致財務經理疲于調動資金以應付日常財務周轉。
3.治療功能
通過監測、診斷、判斷企業存在的弊病,找出病根后,應對癥下藥更正企業營運中的偏差過失,使企業回復到正常運轉的軌道,一旦發現財務危機,經營者既要阻止財務危機繼續惡化下去,也要尋求內部資金的創造渠道,還要積極尋求外部財源。
4.健身功能
通過預警分析,企業能系統而詳細地記錄財務危機發和的緣由,處理經過、解除危機的各項措施,以及處理反饋與改進建議,作為未來類似情況的前車之鑒。這樣,將企業糾正偏差與過失的一些經驗、教訓轉化為企業管理活動的規范,以免重犯同樣或類似的錯誤,不斷增強企業的免疫能力。
三、財務預警機制的架構
要發揮企業財務系統的功能,必須從機制上架構企業財務預警分析,進行系統設計。具體內容包括:
1.預警分析的組織機制
為使預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發揮,企業應建立健全預警組織機構。預警組織機構相對獨立于企業組織的整體控制。預警組織機構的成員是兼職的,由企業經營者、企業內熟悉管理業務、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術的管理人員組成,同時要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外部管理咨詢專家。預警機構獨立開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業的經營過程,它只對企業最高管理者(管理層)負責。預警組織機構的日常工作可由現在的某些職能部門(如財務部、企管辦、企劃部)來承擔這一預警組織制度的實施,使預警分析經常化、持續化、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2.財務信息收集傳遞機制
良好的財務預警分析系統,要能夠有效預知企業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預先防范財務危機的發生,這必須建立在對大量資料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抓住每一個相關的財務危機征兆。主要資料包括內部數據和相關外部市場、行業等數據。這個系統應是開放性的,不僅有財會人員提供的財務信息,更有其它渠道的信息。這里的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是指一般意義的企業會計核算報告系統,還包括對會計資料的認真閱讀、分析和評價,以及尋找企業潛在的財務危機,并及時進行消除財務危機的工作。
3.財務風險分析機制
高效的風險分析機制是關鍵,通過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經重點研究,分析出風險的成固,估計其可能造成損失。當風險的成固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驗證制定相應的措施了。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并不帶任何偏見,從事該項工作的部門或個人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預警系統一般有兩個要素,即先行指標和扳機點。先行指標是用于預期評測運營不佳狀況的變動指標;扳機點是指控制先行指標的臨界點,也就是預先所準備的因計劃必須開始起動之點。
4.財務風險處理機制
在財務風險分析清楚后,就應立即制定相應的預防、轉化措施,盡可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企業損失。企業損失預警制度若要能夠有效運作,就必須要有正確、及時且合乎企業所需要的各種管理資訊系統。提供及時而完整的經營結構數據,供經營者及各部門負責人以實際經營狀況數據體系來與財務指標數據相比較。當有超過或低于指標數據的情形發生時,就表示企業財務狀況將有不健全的癥狀產生,經營者應早日依數據所代表的經營內涵作進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絲馬跡,對癥下藥,以防財務惡化。例如,應收賬款周轉率過于緩慢,表示企業營銷部門可以不盡心收取顧客賬款。如此,一來資金運轉將吃緊。二來企業將隨更多的交易風險。此時,營銷部門主管應深入深究緣由,并提出對策。
5.財務危機的責任機制
即將企業可能發生財務危機的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及個人,并實施合理的獎懲制度,提高每個部門及個人防范獻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財務預警系統正常而有效地運轉提供制度性保障。
四、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
篇5
【關鍵詞】廣電系統 財務管理
一、廣電系統的財務管理的背景
我國廣電系統存在多年,近年來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廣電系統的改革就是采取市場化的調節手段來取代以往的行政干預,將相應的文化,娛樂等功能面向市場開放,通過一系列的資本的運作與經營來使原來僵化的格局獲得新的活力。大多數廣電系統向著集團化發展,各地相應的以地方多家電視臺為資源依托成立了屬于各個區域的廣電集團,由于每個地方的具體情況的不同,比如有的市場份額較大,有的區域市場經濟體量很大,致使多家廣電集團所采取的組織結構有一些差別。一般來說有三種主要采用的扁平式的橫向組織結構,有的采用縱向的組織結構,但是絕大多數采取的還是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這也就為集團對于下屬業務的管理決策以及對應發生的財務活動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財務系統的管理機制的改革也有助于廣電系統本身的改革。
二、當前廣電系統的財務管理現狀
財務管理工作的機制不符合改革的要求。廣電系統的改革就是因為現在的制度和機制不能夠滿足時展的新的需求,改革不是換個名字,表象的改是沒有作用的,關鍵還是觀念的改變,管理方式的轉變。改革的方向既然是現代的企業化的運作,那么管理方式也要向著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看齊。改變以前的阻礙自身發展的陋習,以往的人浮于事,各種行政資源的浪費,利用效率不高,采購物資成本支出很大,完全就沒有內部控制機制和相關的預算管理的工作制度的有效嚴格執行,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沒有建立適當的預算管理體系,健全的內控機制和科學的組織體系。
財務管理的工作績效管理。財務管理工作的績效考核意識不強,具體表現在如下的幾個方面:相關的硬件配置達不到新時期的工作要求,現代化的管理體系是一個現代化企業的內核,比如相應的資金管理的網絡體系,財務軟件的使用均不能達到現代化的管理水平;相關的人員配備方面的落后,企業轉制以后開展的很多新的業務沒有相應的,專業的,充足的人才進行管理,會計的核算跟不上質量和效率方面的要求;相應的制度建設,企業內部的控制與全面的預算管理并沒有及時的落實到制度的層面上來,沒有了相應的頂層設計來指明方向下面的改革也就不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
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落后。廣電系統的財務管理要注意改造企業人員原有的思維模式,如今很多的企業管理人員都是在原來的游戲規則里面剛剛理清頭緒的人員,現在進行改革也就意味著相關規則的改變,新的取代舊的本來就會有一些相應的阻力存在。尤其是財務管理工作,以前采取的制度標準是根據事業單位為單位屬性作為參考的,現在有的開始使用企業的會計準則,當然有一些廣電系統的集團公司由于發展較快已經上市,那么也要相應的采用上市公司的會計準則,很多從業人員一時接受不過來,而且隨著廣電系統的改制,原來觀念上的鐵飯碗如今也都變成了瓷飯碗,心理落差肯定存在,也會相應的影響士氣。另外,隨著改制相應的開展了新的業務,對財務的管理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新財務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來進行新的工作以應對新的挑戰,比如原來沒有的資金管理和預算決策等等涉及較少的業務,如今的出現對從業人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廣電系統財務管理的相關建議
淘汰舊的財務管理方式。舊的管理方式由于不能適應新的市場出現的挑戰,應該進行更新。引進現代化的財務管理的模式,對每個人的職責權利范圍進行清晰地劃分,對相應的工作權限也要公開,對于財務審批權限也要有個清晰地規定,各部門提出的預算計劃在財務相關部門的嚴格審計管理后要相應的匯報給向上級領導,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機制。
更新財務管理的新理念。廣電系統的財務管理方面的改革主要還是要進行管理的理念的改革,只有從觀念上轉變以往的方式做法,才能夠真正的完成改革。思想的轉變要從認清現狀開始,如今互聯網的沖擊簡直可以說是再造化的,廣電系統如果不抓緊時間進行自我改革的話,將來的處境是很危險的,改革也是為了自我救贖。面對時代的變化與其被動地接受沖擊,不如主動地開始改變來適應時代的潮流,當然隨著改革肯定也會相應的帶來陣痛,比如以往適應的會計制度是事業單位的,現在一般都是企業的,也有的上市了以后要形成上市企業的會計管理制度,這些相應的改變不是企業的要求,是新的市場的要求。面對新的發展形勢要使用新的思維方式來應對,要相應的增強相應人員的工作素養和工作能力,也要注意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財務從業人員業務素養的更新。財務工作中最重要的還是從業人員,人員在適應新的發展方式的時候,集團也要予以必要的培訓,提供相關的幫助,提高具體操作人員的素質,由于市場經濟的特點不比以往,需要企業對于市場的需求反映做出快速的反映,對財務的從業人員本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是業務能力還有相應的道德方面的要求,要從制度層面來建立約束的長效機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工作使命的榮譽感。
完善相應的制度管理。企業的制度方面的建設就相當于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頂層設計,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完整的制度來管理企業資金的正常流動,正常運作,嚴格控制相關的財務會計管理原則和規范,使資金的使用者有效的利用資金來為企業創造利益,對公司的整體的利益負責。同時也要建立系統的管理目標的責任制,將集團的大的目標層層細分,具體到每一個事業部門要完成的績效目標,對于完成的和達不到要求的進行相應的獎勵和懲罰,通過建立嚴格的績效考核管理的方式來激勵大家對于具體的集團化的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公司全面預算管理,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有效降低成本,是公司的利益得到保證。全面預算管理要求公司以部門為單位,提出和部門相適應的預算成本數值,同時,部門內部也可以預算指標落實到人,對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時時的監督和反饋,公司全面監督預算執行情況。使得公司的預算指標得以有力的貫徹,有效控制公司的經營成本,是公司利益得到最大化。
篇6
關鍵詞:高校 財務 信息化系統 重構
校財務信息化系統不應該是一個封閉、孤立的內部系統,應加快信息化重構的步伐,使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在管理理念、管理機制、信息處理等方面得到提升,促使財務信息化系統更科學、更規范、更高效。
一、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重構的意義
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是指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現有的財務工作模式及各種財務資源進行有效的優化、整合和重組,建立能夠及時歸集、匯總各種原始的財務信息,提供準確、綜合的財務資訊,對財務決策提供強有力支撐,提高高校各種經濟資源使用效益的綜合系統。
(一)強化高校財務管理職能。經過一輪高校擴招和合并后,高校相繼完成了外延發展階段,辦學規模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辦學自的擴大和辦學經費來源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高校財務管理進入到精細化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下,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對高校的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財務部門通過對現有財務信息化系統進行改造,利用當今先進的IT、互聯網技術,將高校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有機的統一起來,才能不斷強化財務管理職能、改變財務管理方法、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深化高校財務管理體制改革。隨著以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類等為核心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陸續展開,再加上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后勤社會化和收入績效分配體制的改革等,許多高校財務管理體制已由原來的“一級管理、一級核算”變成“二級管理、二級核算”甚至“多級管理、多級核算”,原來的財務信息化體系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核算體制的要求。因此,重構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對深化高校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高財務決策信息要求。隨著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資金來源逐步多樣化,各級財政對高校經費的使用要求越來越高,高校財務工作的環境和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校管理層對用于決策分析的各種財務信息要求越來越高,現行獨立運行的財務信息采集整理系統已不能滿足高校各級決策需求。因此,重構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對推進高校財務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滿足高校財務公開化要求。隨著國家、社會對高校經費使用的審計、監督的力度加大,以及高校教職工、學生的民主意識增強,要求高校各類事務公開化,特別是財務信息公開化的要求漸高。從財務的角度來說,適當、及時、準確地公開必要的財務信息,可以使國家和社會放心學校經費使用情況;讓各部門、教職工和學生了解到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也是高校財務服務職能的內在要求,比如“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各類經費的預算申報與下達、預算執行情況、預算結余情況;個人收入發放情況、往來款項結算情況;學生費用繳納情況等。
二、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的現狀
(一)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缺乏整體規劃。由于高校普遍對財務信息化的認識不夠充分、學校領導支持力度不大、資金相對緊張,因此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從建設開始就沒有進行全局性考慮和規劃,僅針對當前已不適應需要的單個子系統進行處理,存在各個財務子系統使用了不同廠商的軟件系統,或同一廠商的軟件版本前后不一致,導致各子系統互相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在各個子系統之間傳遞需重新整理;也存在支持各個子系統的硬件由于配置未超前考慮,導致一套子系統必須配一套對應的硬件系統,導致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信息數據編碼標準不統一。財務信息來源于學校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由于財務信息的數據編碼的標準不統一,不同部門使用的編碼規則自成一體,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教職工工號、學生學號、學校校區、不同部門、科研項目、固定資產編碼等沒有統一的數據編碼規則,造成數據采集、傳遞和處理口徑不一。相同信息在不同軟件之間更新時,必須先轉化成子系統的識別編碼規則才能更新,所以不同子系統之間的信息難以共享,這樣導致財務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降低,同時還給數據的準確性帶來不確定因素,導致相同財務信息在不同子系統中的結果不同。
(三)財務信息無法滿足使用者管理與決策的需要。目前高校財務信息化體系通常由賬務核算管理系統、學生費用管理和收繳系統、教職工收入酬金管理系統、財務信息查詢系統等子系統組成,這個體系的特點是以賬務核算管理系統為核心,僅對學校已經發生的經濟數據資料進行收集管理。這種體系主要是對手工會計的模擬,財務部門提供信息的方式也是對過去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簡單的匯總,以會計報表等形式進行上報。因此提供的會計信息也只能反映歷史數據,只能反映過去一段時期學校財務運行狀況,財務數據缺乏超前性,對將要發生的經濟行為不能有效地進行預測,不能夠向各類使用者隨時提供全面、及時、正確的信息,不能夠實時支持高校財務工作中的決策、規劃、分析活動,更不能滿足學校管理層和國家關于教育經費管理與決策的需要。
(四)安全問題是高校財務信息化的隱患。目前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安全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當前財務信息化系統基本上都獨立于其他網絡,財務信息化系統與其他系統進行數據交換時,通常使用互聯網、U盤、移動硬盤等存儲介質,加上財務信息化系統是獨立的系統,安裝的防毒軟件因不與互聯網相連,很難及時升級,如果財務人員沒有較強的防范意識,很容易造成信息化系統內部病毒的肆意傳播。二是很多高校的信息化數據備份沒有實行異地同步備份,一般都是軟件公司安裝人員直接在服務器上進行備份,很容易造成數據的丟失。
(五)財務信息化建設缺少復合型人才隊伍。隨著高校上一輪的擴招和合并,目前高校財務人員基本都由合并前各學校財務人員組成,由于編制和學歷等問題,財務部門很難大規模對人員進行更新。但絕大多數高校財務人員具有豐富的財務知識和良好的業務素質,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思維和方式,這主要體現在高校財務部門的崗位設置。相對于企業,高校財務工作復雜程度不高,財務人員只滿足于日常的業務核算,不愿主動學習先進IT、互聯網技術,影響了財務信息化系統在高校的深入推廣。
三、高校財務信息化重構的措施
(一)充分調研、通盤考慮和整體規劃財務信息化系統。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是數字化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要從學校的全局出發,充分了解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充分調研學校各類經濟資源;通盤考慮財務信息化系統應包括的功能和實現的目標,要用超前的眼光來評估財務信息化系統在高校財務管理上的優勢;在數字化校園的框架內堅持“整體規劃、頂層設計、分步建設”的原則,充分考慮財務信息化系統重構的軟硬件需求、注重軟硬件升級的統一與配比、重新考慮財務人員崗位設置和具體人員分工等。
(二)根據多校區、多級管理、多級核算的思路開展財務管理制度建設。信息化給高校財務帶來了很大的變革,信息化系統的建立為學校實現多校區、多級管理、多級核算帶來了可能,但財務工作畢竟是很嚴謹的工作,所有工作都必須在財經制度的范圍內執行,因此在重構財務信息化系統時,高校應針對新形勢、新情況對原有財務制度,特別是業務流程、崗位設置和內控方面對各類財經制度進行重新評估,并對過時的制度進行“增、刪、改”工作,確保在新的財務信息化系統建成時,財務人員可以根據最新的財務規定處理各項業務內容,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
(三)制定統一的數據規范。制定統一、合理的財務信息規范,加強財務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只有統一規范學校各部門、各系統的財務信息,財務信息編碼才有可交換性和可比性,才能實現原始數據在高校內部各部門或外部一次輸入,在校內外被分次或多次利用,這樣既減少各類財務數據的輸入量,又實現財務數據一致性,保證財務數據信息的共享性,才能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務和質量。
(四)重視數據安全,做好安全防護工作。高校財務人員要明白維護財務信息化系統安全的重要性,要有共同維護財務信息化網絡安全的責任和意識。首先,要做好財務信息化系統安全的宣傳工作,強化高校財務人員對財務信息化安全的意識和責任。對計算機網絡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IT網絡安全新技術的教育;對一般工作人員要請專業技術人員介紹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病毒防護常識。其次,要安裝防火墻,并實時進行病毒庫升級。在財務處內網和外網接口處建立訪問控制系統,對相關訪問信息進行篩選甄別,目的在于防止外部非法用戶訪問,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最后要對財務數進行定期備份,并異地存儲。通常可分層次地采用服務器雙機熱備份、RAID鏡像技術、財務管理軟件系統自動備份等多種方式,備份數據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多個外部存儲介質上,定期使用壓縮、加密軟件對備份數據進行壓縮、加密,并及時將必要的備份數據刻錄到光盤中,保證數據在損壞后能夠及時恢復。
(五)加強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為使財務信息化系統發揮應有的管理作用,必須重視引進和培養具有復合專業背景的人才,加強現有財務人員的信息化知識培訓,同時要引導和激勵財務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觀念,這樣才能建立起一支既具有扎實財務理論與實務基礎又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這也是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所在。Z
參考文獻:
篇7
依托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軟硬件環境、網絡環境,包括存儲平臺和備份平臺,火星企業級跨平臺存儲備份軟件除具備出色、強大、易管理的備份功能外,還獨具以下優勢,能夠最有效保護用戶基于應用系統的軟硬件投資:
1 企業級跨平臺的備份軟件產品; 2 遠程數據備份恢復; 3 多通道存儲架構; 4 高安全性; 5 完善的管理策略; 6 廣泛的開放性; 7 強勁的本土化力量; 8 快速的實施。 本次工程系統軟件包的主要建設內容為:建設各單位財務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平臺、操作系統平臺和備份軟件;本次工程系統軟件包的主要建設范圍為:中交股份公司總部和國內20個主要二級單位,實施地點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武漢、西安。總體部署及系統連接結構圖如圖所示。
在中國交通信息中心各分公司部署的數據存儲管理軟件,選用的北京亞細亞智業科技有限公司的M2ars Backup Advanced火星企業級跨平臺數據備份軟件,與其他市場中主流的備份軟件相比,在功能實現上更貼近用戶需求,和應用層接合的更為緊密。
由于將來中交財務系統采用以“集中式”為主、“集中再災備”為輔的結構,會將20個子節點的數據先集中到北京中心,再將集中好的數據進行異地災備。因此,在考慮快速有效備份各子節點數據的同時,必須考慮備份系統的遠程管理和技術支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集中管理的能力,同時數據的異地備份和快速災難恢復也顯得極為重要。這里我們將對北京中心的異地災備系統進行描述。
考慮到實施低代價、維護方便等方面原因,異地據備份技術是保證數據安全性的一個比較好的容災方案,是數據級容災的獨一無二的選擇。數據安全性的容災的關注點在于數據,即災難發生后可以確保用戶原有的數據不會丟失或者遭到破壞。
篇8
[關鍵詞]剩余收益經濟增加值業績評價市場增加值紅利銀行
目前許多美、英公司都使用EVA財務管理系統來評價企業業績,西方學術界也出現了大量的文章對其進行探討。有鑒于此,我們集中地論述了EVA系統的理論基礎、對公認會計原則(GAAP)的調整、基準EVA的制訂以及與之相關的激勵制度,以探尋EVA作為一種監控和激勵企業經理工具的內在性質,并希望以此為構建我國企業的業績評價與激勵系統做一參考。
一、剩余收益:EVA的思想淵源
早在19世紀40年代,一些西方會計學者就將一系列未來現金流的現值重新表述成目前賬面值與未來剩余收益的現值之和(Preinreich,1938;EdwardsandBell,1961;Peasnell,1982)。奧爾森(1989,1995)、費爾森和奧爾森(1995,1996)對該方比如,AT&T,CocaCola.Chrysler.QuakerOats等等。法進行的理論分析工作更使得該方法的可信度日益增長,目前它已成為在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框架。我們就借助于這一框架來推演作為EVA財務管理系統基礎的理論公式。
要使由一系列未來現金流現值之和表述的公司價值等于由目前賬面值與未來剩余收益現值之和表述的公司價值,其首要條件是滿足凈盈余會計聯系,即:
Bt=Bt-l+NIt-Ct……(1)
上式中Bt表示時刻t權益的賬面價(包括債權和股權),NIt表示時刻t—1到時刻t的期間內的會計利潤,Ct為該期間對所有者的凈支付。凈盈余會計聯系要求所有影響賬面價值的利得與損失都應包括在利潤中,即從一個期間到另一個期間賬面值的變化等于利潤減去股利凈支付。該假設允許基于未來盈余和賬面價值表示投資者獲得的未來現金流,這里的收益是基于股東的角度和利潤的實體觀來定義的。如果采用利潤的實體觀,凈資產等于股東權益加債權;如果采納利潤的所有權觀,凈資產等于股東權益。每個期間的剩余收益(則)被定義為該期間的會計利潤與該期間的資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述為:
RIt=NIt-(rXBt-1)……(2)
這里的r是資本成本,表示收益返還率,假設它是常量。NIt表示該期間的會計利潤。
我們用所有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表述公司價值:
上式中Vt表示t時刻公司權益(包括債權和股權)的價值,r是折現率(假定為常量),Ct+r代表來自未來期間的現金流,應用凈盈余聯系,將上式用剩余收益加以重新表述:
如果令τ趨向于∞時,Bt+r/(1+r)τ趨向于零,則方程(3b)又可表示成:
方程(3c)的成立必須以凈盈余聯系為前提,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穩健會計的處理方式可以改變方程(3c)右邊的兩個項目的相對數量,即在t時刻壓低權益的賬面值,但是將提高后續期間的剩余收益。斯特恩·斯圖爾特將賬面值和利潤的傳統會計計量加以調整,并將調整后的剩余收益結果稱之為經濟增加值(EVA)。這時,又可將方程(3c)表示成:
上式中的Bt是經斯特恩·斯圖爾特調整后的賬面價值,方程(3d)提供了EVA財務管理系統的理論基礎。經濟價值Vt與賬面價值Bt之所以不同主要在于利得與損失的確認時間不同。經濟價值超過賬面價值的部分被認為是企業未確認的商譽。方程(3d)為該觀點提供了一個正式的表述,即企業未確認的商譽是未來EVA的現值。如果企業創造的經濟價值超過了它投入的資本價值,則該企業是成功的。市場是企業是否成功的最后仲裁者,因而企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最后必然導致企業股權和債權的高市值。斯特恩·斯圖爾特將市值超過投入資本的部分稱為“市場增加值”(MVA),并用公式表述成:
基于上述表述,一個企業是否成功主要在于其創造的未來EVA的現值。但是,有人認為,這樣定義成功存在一個困難,首先,賬面價值反映了所有者投資或再投資的數量(即投入資本和留存盈余),這構成了評估未來成就的基準。第二,賬面價值按年累積成就,即確認在過去的EVA中和未分配給所有者的數額。過去確認的利得越大,Bt就越高,所以MVAt就越低。他們認為應從投資基礎中排除留存收益以解決該問題。而且,就在目前和將來通過MVA測試而言,過去對利得的會計確認為此制造了負擔。僅僅在企業剛開始運營時,方程(4)是對企業價值的明確計量,因為在該時點,不存在不完善的會計計量歪曲企業過去的業績。
我們用ROAt表示資產收益率,由于ROAt=NIt/Bt-l,所以,還可以將EVA表述成:
MVAt=NIt-rBt-l=(ROAt一r)Bt-l………………..(5)
NIt是經過調整后的凈收益。經過以上的論述,我們認為:因為可以將EVA植入一個正式的價值評估模型中,并能將其分解成包括獲利能力的項目,所以,它在理論上提供了一個引人注意之處,即能夠基于會計數字表示價值動因。比如,將方程(5)帶入方程(3d),能直接產生以EVA為基礎的會計價值評估模型。
二、EVA:基于剩余收益對GAAP調整的產物
(一)對剩余收益作為單期間業績計量指標的指責與回應
首先,批評者認為,投資費用是沉沒成本,所以考慮固定投資的利息費用不可能提高生產決策的質量。而且,在資本量一定的情況下,由于忽視分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將主要的投資決策推至企業的下層會導致企業價值的損失。對此,斯特恩·斯圖爾特指出,許多現代公司已經成長得過大而不能很好地加以管理,因此應授權給管理者使他們成為準所有者,投資決策權可以下放給分部。所有者不能回避早期資本投資的成本,作為準所有者的管理者也不能回避。所以,沉沒成本的利息費應被作為剩余收益思想的一個主要優點而不是缺點。
第二,批評者認為,基于單期間剩余收益指標的激勵制度會導致管理者的短期行為。剩余收益是基于公認會計原則(GAAP)來計算的,由于會計系統自身存在著未能成功反映經濟真實的危險(包括沒有確認特定重要的資產),可能使管理者并沒有正確地關注企業的長期經營。其實會計系統所計算的實體的賬面價值使其等于實體的經濟價值,而通過對剩余收益調整而得出的EVA可以避免該缺陷。
(二)斯特恩·斯圖爾特對GAAP的調整
斯特恩·斯圖爾特調整了GAAP的120多個方面以得出EVA。但是,他們指出,對特定的公司而言,可能只需要進行10個左右的調整。斯特恩·斯圖爾特對GAAP調整的目標在于創造一種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樣行動的業績計量方式,他們的調整基于以下三個目的:
1.對穩健會計影響的調整。這里,我們僅列舉了四類敏感的會計處理來說明EVA對穩健會計的調整。(1)對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調整。斯特恩·斯圖爾特認為應將所有無形資產投資(比如商譽、研究與開發費(R&D)、廣告費用、教育和培訓費用)予以資本化,以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為。對于商譽,他們既反對將商譽費用立即沖銷的會計處理,也不贊成將其資本化并予以攤銷的做法,他們贊同將其資本化但不予攤銷的會計處理,認為外購商譽代表企業的一種投資,該企業必須為其創造有競爭力的收益,商譽應該以全部數量在EVA資產負債表上列示;(2)對石油天然氣行業而言,不成功的勘探費用代表發現有生產能力領域的部分真實成本,所以此類成本應該被資本化而不是費用化。而目前的會計處理實務會使管理者過度地厭惡風險;(3)存貨計價方式應按后進先出法予以調整,并在報表附注中增設“后進先出準備”的非正式帳戶,以消除其穩健的會計效果;(4)關于負債的確認,他們反對遞延稅會計。首先,遞延稅負債會計強化了穩健主義,由于遞延稅負債可以被預期在未來支付以致于它的現值為零。第二,該處理減弱了管理者制訂高效稅務計劃的動機。
2.防止盈余管理的發生。斯特恩·斯圖爾特的一些調整在于消除管理者平滑會計利潤的機會(至少是使其機會最小)。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壞賬準備、擔保、存貨減損。他們提出,與這些項目相關的費用應該以現金基礎來確認。有證據表明,當業績計量指標與經理紅利計劃相關時,應計制被利用來管理盈余(比如Healy,1985;Holthauseneta1;1995;Guidry,1998),但是,目前沒有實證證據表明壞賬準備、擔保和存貨減損就是盈余管理的手段。
3.消除過去會計誤差的調整。斯特恩·斯圖爾特提出了一個防止由于過去會計計量的誤差而使投資者作出錯誤撤資決策的程序。如果一項資產的賬面值不等于其經濟價值(歷史成本會計下該現象是非常普通的),可能影響管理者作出經濟、正確的留存或撤資決策。
應當說,斯特恩·斯圖爾特的方法是與傳統會計實踐的成果相結合的。他們對GAAP修正的目的在于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為和玩數字游戲。但是,在單一期間什么構成了卓越的管理業績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并不是通過單一期間的會計計量所能做到的。各種會計調整是否能以一種方式組合,與EVA中的收益概念相一致,關于這一點還并不明確。甚至在調整之后,正的EVA不一定就表示卓越的管理業績,負的EVA也不一定就表明價值已經遭到減損。斯特恩·斯圖爾特也明確指出,即使在他們的調整之后,各種系統偏差仍然存在。
三、基準EVA的制訂:對GAAP調整的再調整
盡管斯特恩·斯圖爾特對GAAP進行了諸多修正,但是偏差仍然存在。這些偏差來自于會計師記錄企業交易的方式。許多企業的支出中包括“利益”的購買,這些“利益”并不直接與它們聯系的項目或行動相關,一個主要的例子是“干中學”,它的成本隱藏在每天的運營成本中,這可能使企業資產自身的賬面價值小于經濟價值。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還有可能大于其經濟價值。這種情況發生在周期性產業和“夕陽”產業,如果在折舊計劃沒有很好的調整以反映資產價值減少的情況下,未來EVA將可能為負。所以,由于經濟環境和會計處理不完善影響的存在(也就是上述調整并不能完全消除它們的影響),不能簡單地將EVA評價業績的基準定位為零,而應相應地定位于零以上或以下。斯特恩·斯圖爾特把這稱之為“不同天賦”的問題。也就是說,在一些企業中,由于競爭優勢的過去意外所得和以前的投資將使得目前的管理團隊在未來獲得正的凈現值相對容易,而在其他的產業,目前管理團隊獲得甚至為零的EVA就可能代表極大的成功。
如果“零”值EVA不是一個合適的基準,那么EVA的標準應該怎樣制訂?
我們再一次回到方程(3d)和(4),它們將提供一個制訂合適EVA基準的出發點。因為,MVA可表示成所有未來被資本市場所預期的EVA的現值和。斯提芬(斯特恩·斯圖爾特公司的執行官、補償咨詢實務的前負責人)指出,應該使用在MVA中被扣掉的預期EVA作為制訂未來EVA的基準,將目前MVA轉變成一套未來EVA基準要求有一些假定,即關于非零的預期未來EVA將遵循時間序列。他回顧了兩個方法。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假定目前的MVA是預期在一個有限的“競爭優勢”期間獲得的未來EVA的現值。他指出,這個方法雖然簡便,但是通過參照在持續經營公司的EVA和MVA的觀察,MVA通常并沒有在一個短期間內消失。因此,他提出一個替換的方法,該方法假定非零值EVA將無限期地持續,或者至少在任何可預測的期間之外持續。最近,斯特恩·斯圖爾特的文獻中提到了基于“預期的EVA改進”制訂EVA的基準。這個方法能在兩個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如果對會計基本原則的調整不能消除EVA作為計量企業非正常收益的偏差,這時集中于EVA基準上的變化可能獲得成功。第二,EVA改進的模型化將預期EVA與一個增長的資本基礎的比例作為常量,這與假定市值與賬面值比率可能在未來保持不變相一致,這意味著將依據一個永久利得的基準來判斷管理者的業績,即假定任何新的投資總能得出與過去投資相同數量級的正利得。
我們現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以市場為基礎制訂EVA基準的方法的要旨。假定預期EVA將永久地以一個幾何方式成長。進一步假定,預期企業的市場價值和賬面價值都以與EVA相同的增長率增長,因而預計市值與賬面值比率將保持不變。在以上前提下,方程(3d)又可以表述成:
Vt=Bt+EVAt+1/(r—g)=Bt+Bt(M—1)(6)
上式中的g(gEt[EVAt+1/Bt]=(M—1)(r—g)………(7)
在這個例子中,期望EVA率(即方程左邊的項目)與市值對賬面值的溢價率、資本成本率與增長率的差額正相關。假定其他的條件相同,在t+1時刻的EVA如果小于(M—1)(r—g)Bt,則表示管理者的業績是不令人滿意的,所以遲早將伴隨有企業市值的下降。
這個方法簡要地例證了以上通過參照未來EVA的市場預期制訂EVA基準的方法。但是,利用零值EVA作為基準可能是更好的,因為上述方法將導致一個困難的問題,即:將在多大程度上允許未來EVA的市場預期得出EVA的基準?EVA的實踐者不得不盡力克服該問題。比如,假定一個管理團隊具有很好的聲譽,這會導致市場對他們有更高的未來EVA預期。如果在開始期間制訂EVA基準時,這些市場預期被包括在內,那么即使管理者獲得了高預期的EVA,他們也不能受到獎勵。這并不是一個假想的例子,Carm(PitneyBowe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一個EVA的堅定支持者)就提出了相同的考慮。制訂標準以此來獎勵管理者,是因為他們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們的“天賦”,該項任務是非常困難的。一種方法可能達到這個目的,它需要以一個“剝離價值”的基礎制訂EVA基準,即如果用一名具有平均質量的管理者來替代企業的該管理者,通過參照市場對企業價值的估計,來制訂該管理者的EVA基準。
基于以上論述,我們認為,EVA的偏差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對經濟情況人為地反映不管多么完善,總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但經過不斷地調整至少是對經濟真實的一種逼近。所以,我們基本贊同斯特恩·斯圖爾特的調整思路。
四、EVA系統中的紅利銀行
斯特恩·斯圖爾特指出,應設置紅利銀行用以管理以EVA為基礎的紅利獎勵。他們的系統與許多公司實際的制度并不一致,所以,我們首先描述了常規的紅利計劃。
(一)常規的紅利計劃
許多常規的紅利計劃具有表1所表示的特點:在企業業績較低的時候,管理者沒有紅利。業績水平一旦達到了L,管理者開始獲得紅利,隨著業績的增加紅利不斷增大。但是,在超過U之后,管理者將不能獲得額外的紅利。在表1所描述的情況中,管理者并沒有處于準所有者的位置,一個準所有者的紅利支付應隨業績的提高而不斷上升。當業績超過U時,此類紅利支付計劃并未能有效激發管理者努力工作的動機。而且,如果企業業績一直小于L,它也不能刺激管理者努力工作。
之所以實行這樣的紅利計劃,其原因在于:在U點,如果管理者知道依據期間業績的紅利額沒有界限,他們將會有強烈的動機從事加速收入確認的行為。他們將可能利用會計操縱或以未來的損失為代價進行投資決策以改進目前的經營業績。L點的存在,是由于存在法定的和勞動力市場對具有較差經營業績企業管理者的收入水平規定的界限。
(二)EVA系統中的紅利銀行
在一定程度上,EVA是用于避免操縱盈余進而影響紅利支付的行為發生。盡管利潤操縱(期間之間利潤的再分配)改變了這些利潤的現值與相關的紅利,但是此類利潤的再配置并沒有改變EVA的現值。從方程(3d)中能看出這一點:將利潤提前確認所帶來的“貨幣時間價值利益”能通過在未來期間EVA中所征收的資本費用予以消除。因此,如果紅利直接與EVA相關,這時就可以避免通過各期間的利潤操縱來改變紅利支付。然而,如果紅利未反映全部(包括現在和未來的)的操縱影響,價值不變性將遭到破壞。比如,管理者未來收到的紅利可能為0,或者如果管理者能在由于目前的正EVA所導致的未來負EVA效應將影響未來的紅利支付前更換工作,這時價值不變性將發生改變。因為此時EVA系統之下,管理者仍然有動機加速收入確認。也就是說,在EVA系統下,仍然不能避免管理者操縱利潤行為的發生。
斯特恩·斯圖爾特提出了設置將紅利報酬與紅利支付分割開的紅利銀行,以防止管理者操縱EVA的行為。在紅利銀行的制度中,以EVA為基礎的單期間管理者紅利將計人管理者的紅利銀行帳戶中,該帳戶在該期間的期初余額包括以前期間的紅利報酬超過以前期間紅利支付的余額。本期支付的紅利基于更新的紅利銀行帳戶的余額(它由期初余額加該年的報酬組成)。具體運用時又包括各種形式,比較典型的是定期以一個不變的比例支付紅利,通常是該紅利銀行帳戶余額的三分之一。如果紅利銀行帳戶的余額為負,將沒有紅利支付。本期的余額(正或負)將被結轉到下一期。
篇9
隨著中國的企業必逐漸融入到國際市場這個大環境中,國內市場競爭將演變成國際性競爭。新的形勢下,如何有效的規避與防范各種風險因素,防止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陷入危機境地,成為當前企業管理的重點課題。當各種不測風險發生后,最易遭受侵害的必然是企業資金運動的中樞——財務管理系統,由財務狀況逐漸惡化而導 致財務危機,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財務危機加劇到企業無法承受的限度時,全面危機將會隨之爆發。因此,根據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及早診斷出危機信號,并采取相應措施,將危機消滅于萌芽階段,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一般說來,企業的財務危機由初步萌生到惡化,并非瞬間所致,通常都要經歷一個漸進積累轉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各種危機的因素,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在資金運動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值的不同變化上反映出來。這樣,通過分析判斷這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優劣變化,便可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發揮預警作用。從這一角度出發,所謂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對企業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進行預測、預報的財務管理分析系統。
一、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功能及特征
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作為一種規避和防范企業風險的工作,其靈敏度越高就越能及早地發現問題并告知企業管理者,就越能有效地防范與解決問題、回避財務危機的發生,所以,一個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信息處理功能。它通過收集與企業經營相關的產業政策、市場競爭狀況、企業本身的各類財務和生產經營狀況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是否予以報警。
第二,危機預知功能。經過對大量信息的分析,當出現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時,財務危機預警系統能預先發出警告,提醒管理者早作準備或采取對策,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的損失,起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第三,控制危機功能。當財務危機征兆出現時,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不僅能預知并預告,還能及時尋找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使管理者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財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避免財務危機真正發生。
第四,避免危機再次發生功能。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不僅能及時回避現存的財務危機,而且能通過系統詳細地記錄其發生緣由、解決措施、處理結果,并及時提出改進建議,彌補企業財務管理及企業經營中的缺陷,完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從而既提供前車之鑒,又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基于以上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功能,我們在構建一個有效的預 警系統時,財務指標的選擇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的特性:
其一,必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危機因素一旦萌生,能夠從指標值上迅速反映出來;
其二,指標的先兆性,一旦指值趨于惡化,往往意味著危機可能發生或將要發生,亦即應當屬于危機初步產生時的先兆性指標,而不是已經陷入嚴重危機狀態時的結果性指標。
從財務管理方面講,誘發財務危機最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對競爭應對不當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導致企業競爭地位下降,未來現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業一味地追求營業數額的增長,卻忽略了對營業質量現金流入的關注,由此導致企業陷入了過度經營狀態與現金支付能力匱乏的困境。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財務危機預警指標時以此為出發點考慮。
二、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做的工作
1、加強信息管理。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必須以大量的信息為基礎,這就要求強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預警系統提供全面的、準確的、及時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組織機構,配備必要的專業人員,要明確信息收集、處理、貯存到反饋各環節的工作內容和要求以及信息專業人員的職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2、協調好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企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該與其他子系統保持和諧的合作關系。應當考慮不同子系統的數據傳遞和各個子系統對各種數據的不同要求,實現企業數據共享,使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向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包括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組織建設權責分明、交易處理程序適當、信息記錄真實、披露及時等內容。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雖然風險管理不當可能誘發財務危機,但二者并非是同一概念。風險是競爭的孿生體,是市場經濟制度的一種必然現象。它雖然隱藏著危機,卻也孕育著商機。盡管時刻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但危機的策源地 或許更主要的是滋生于企業內部,如滯后的管理理念、錯誤的決策行為,以及由此伴隨而來的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以及對競爭風險應對不當或功能乏力等的結果。單從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方面而言,自然不足以揭示財務危機的本質和根源,但透過財務指標的優劣變化卻能夠使企業感受到危機的存在,這將有助于企業管理人員對危機的深層誘因進行延伸追溯,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萬希寧,蘇秋根.關于上市公司財務失敗預警的實證分析[J]商業研究,2003,(12).
篇10
關鍵詞:財務管理;信息管理;VB6.0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5-0243-01
一、引言
財務管理工作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各個企業的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漸漸起到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對于大型企業集團來說,財務管理顯得更為重要,財務管理系統的建立將直接受到企業集團管理方式的影響,并直接影響企業的管理效率與經濟效益。如何在現有經營環境下選擇最佳的財務管理模式,使用最優的財務管理系統,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適應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二、功能描述
該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在Windows 2000 Server平臺上運行,開發工具采用Visual Basic語言開發。其工作流程為:用戶登錄通過權限判斷,普通用戶不能瀏覽、閱讀和查詢信息,指定用戶可以操作,可以進行信息錄入、修改和刪除的操作。
系統的主要功能特點有:
(一)系統登錄表單。該表單的功能是在系統被訪問之前,要對進入系統的用戶進行安全性檢查,防止非法用戶進行系統破壞數據及威脅系統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只有合法的用戶在輸入正確的密碼后方可進入系統。
(二)主界面。在該界面窗口中,共有文件、數據、關于等所有系統功能,用戶可以操作菜單的方式快捷地使用系統。
(三)更改密碼。使用本表單可以方便地修改用戶的密碼,以防密碼泄露后對數據的安全性造成威脅。
三、系統具體設計
系統整體結構:通過用戶需求分析,根據企業財務工作流程分析,本著模塊劃分的原則,把系統抽象為5個模塊,分別為系統管理、財務核算、綜合查詢、年末財務決算、財務指標分析。系統功能總體框架圖如圖1所示。
(一)系統管理子系統。第一,設置用戶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設置賬戶名稱、用戶權限密碼、建設單位名稱等基本信息。第二,自定義明細科目:用戶根據本單位具體業務需求自行設置明細科目。第三,輸入銀行賬號:輸入或修改基建財務銀行賬號。第四,輸入初始余額:新用戶輸入期初會計數據。第五,清理數據:清理全部或某年的數據。
(二)財務核算。第一,設定工程項目編碼:根據當年投資計劃增刪工程項目并為新增項目設定編碼。第二,設定往來款單位編碼:為新增的往來款單位設定編碼。第三,建立當月序時賬:在開始新的月份會計核算時,建立新的序時賬表。第四,錄入/修改記賬憑證:將已填制并審核完成的記賬憑證進行錄入或修改操作。第五,打印當月序時賬:打印當月序時賬,便于操作人員核對查錯。
(三)綜合查詢。提供日常會計業務所需的各類查詢服務,例如往來款查詢、總賬查詢、明細賬查詢等。查詢是財務管理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功能,該模塊為用戶提供以下幾種查詢方式:一是按憑證號查詢。即按精確的憑證號查詢,用戶輸入憑證號后,可以調出這張憑證。二是按期間查詢。根據用戶輸入的起止會計日期輸出查詢結果。三是按工程項目代號查詢。用戶輸入工程項目代號,可調出所需要的該項目的相關數據。四是按單位代號查詢。五是按科目查詢。六是自定義查詢。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組合查詢條件,實現特殊查詢的功能。
(四)年末財務決算。接收并匯總日常核算數據,錄入補充系統以外的非會計數據,生成用于上報主管部門的年度全套財務決算報表,提供年終決算報表的查詢和打印。
(五)財務指標分析。可進行各項財務指標分析。將各項指標的計算公式固化在系統中,指標分析所用的數據來源于年終財務決算模塊。將財務決算數據套用公式進行計算即可得出結果,輸出至屏幕或打印機。
四、結束語
本文詳細介紹了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案,從建設單位的特點和信息化發展趨勢出發,結合實際工作,開發出適合財務部門實際情況的管理信息系統。從系統應用的結果來看,本論文的研究結果是有效和實用的,基本達到了規范基建財務業務流程、提高財務部門管理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福成.Visual Basic 6.0數據庫開發指南[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