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11-29 18:0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文化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文化建設
鄉鎮文化站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我黨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哨所,也是搞好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具有傳播知識、交流信息、推廣技術、收集民情和開展文體活動等多種作用。所以,鄉鎮文化站應因地制宜,有效地推進農村小康文化建設,是廣大鄉鎮干部責無旁貸的職責。因此,鄉鎮綜合文化站必須緊緊圍繞當前黨的中心工作,聯系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白碌鄉農村文化概況
白碌鄉政府成立于1958年6月,先后經過白碌(1961年10月)、白碌公社革命委員會(1968年3月)機構變革,1983年7月正式更名為白碌鄉人民政府。2014年末轄錄豐、鏵尖、拽碾、中山、復興、前進、田家岔等7個村民委員會,46個村民小組,2014年末有鄉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處,農家書屋7個,藏書20余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余創作隊伍達24人,同年8月份開始建設村級文化體育廣場,于2015年5月份建成復興村體育廣場,占地面積900平方米,有籃球場,文化墻和各種健身器材等設施設備。全鄉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覆蓋率逾99%。
二、近年鄉鎮文化發展的趨勢
現階段,我國農村文化產業具有脆弱性、區域特色的顯著性、快速成長性、發展階段遞進性、產業結構的相對穩定及演進性等特質。但是城鄉一體化為農村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新農村建設、城鄉經濟一體化、農民收入增加、政府投資加大及農民意識提高都是近年來鄉鎮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我國二元社會結構非常嚴重,發展很不平衡,文化、教育等資源的分配也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加快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引導城市文化機構到農村拓展服務。這些措施的落實將為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創造新的機遇、搭建新的平臺,在資金、人才、基礎設施、信息共享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支持,促進農村文化產業走向繁榮。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日益富足,農村文化事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呈現出了可喜的發展勢頭。
(一)重大文化工程的順利實施使為農民服務的公共文化資源總量有了較大增加
實施了重點文化工程,為農民群眾服務的文化資源更加豐富。近幾年,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實施了一些有重大影響的文化項目,成為推動農村文化事業穩步發展的有效手段。如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過衛星、互聯網和光盤等傳輸渠道為社會公眾服務。
(二)農民自辦文化及政府組織文化有了很大發展
在各村,農民自辦文化悄然興起,成為新時期農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國辦文化的重要補充。許多地方農民村為單位開展文化活動,發展農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戶,建設庭院文化,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充實活動內涵,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農村文化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近幾年,中國文化建設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強,文化事業經費逐年增加,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2
關鍵詞 垛田農業;問題;對策;江蘇興化;缸顧鄉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7-0081-01
江蘇省興化市缸顧鄉東旺村耕地以獨特的島狀垛田為主,其垛田原為先民在沼澤稍高之處壘土成垛所形成的垛岸,狀態各異,大小不等,四周環水,各不相連。由于土質疏松、養分豐富,加上光照足、通風好、易澆灌、耕作方便,使得生產的蔬菜品質優、產量高。其生產的芋頭成為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美食文化。在千百年來的種植實踐中,人們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特有的耕作方式,產生了特有的農業文化,興化市缸顧鄉東旺村已成為全球四大花海之一,成為全國著名的油菜花風景旅游村,成為江蘇省最有魅力休閑鄉村[1]。2013年5月興化市垛田傳統農業系統被農業部確立為“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缸顧鄉東旺村垛田列為其中,為開發鄉村旅游業、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發揮了更大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產要素的不斷變化,垛田農業種植也出現了許多突出問題。為此,筆者就垛田農業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現將基本情況介紹如下。
1 垛田農業生產的基本情況
1.1 農業人口與比例
缸顧鄉東旺村有32個村民小組,耕地總面積308.93 hm2,總人口4 345人,人均耕地0.07 hm2;從事農業人口720人,占總人口的16.6%,其中女性489人,占從事農業人員的67.9%,全村農業收入7 801.75萬元。
1.2 種植品種與模式
主要是油、蔬兩大類,近年來作物品種逐步多樣化,棉花、玉米、大豆面積有所增大。一般茬口模式是油菜―芋頭,油菜―生姜,油菜―瓜類,油菜―棉花或玉米,多年生作物有韭菜等,其他零星種植各類蔬菜,如蔥、蒜、辣椒、生姜、萵苣、茼蒿、架豇、藥芹、菠菜、蘿卜、蠶豆、豌豆、扁豆、洋蔥、番茄、包菜、馬鈴薯、芫荽、刀豆、花菜、黃芽菜、大頭菜、雪里蕻等。
1.3 耕作方式與改革
蔬菜大部分采用自留種方式,特別是芋頭至今保留“窖藏法”留種的傳統方式。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精耕細作,精心育苗,疏密相宜,澆足水,勤施農家肥。芋頭、生姜等作物通常采用挖塘施基肥、播栽種苗等方式。播栽后的田間管理,主要是每天澆水,每隔一段時間鋪水草、施農雜肥。澆水的工具是“戽水瓢”,這種澆水工具的優點是相對輕便,利用杠桿原理能將水澆得遠、灑得勻。到90年代逐漸改為機械澆灌,鋪水草改為鋪小麥和油菜秸稈。以前油菜、韭菜冬季采用封河泥防寒,現在還有部分韭菜罱泥封面防凍,而油菜生產基本上不再使用此方法。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勞力減少,勞動力逐步趨于老年化,種田后繼無人。據調查,目前從事種植的農民平均年齡為56.3歲,人均種植面積0.43 hm2,田間管理方面,在沒有機械作業的情況下,一個人要完成播種和收獲的全部工作量十分艱難,同時種田的比較效益也不高,擺在面前的問題是田由誰來種的問題。二是布局雜亂,沒有系統規劃。各家各戶安排生產布局不合理,品種雜亂,插花式種植,一家一戶的田塊分散,各處垛田面積偏小,相距較遠,勞作浪費時間。三是河溝土壤生產環境惡化。部分小河溝由于常年沒有罱泥,垛田岸土坍塌以及秸稈禁燒造成的亂拋,導致了許多河溝不暢,雜草叢生,淤塞嚴重。有機肥投入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等投入品逐年加重,導致了土壤與農產品質量下降[2-3]。四是連年重茬,連作障礙嚴重。垛田露地種植,從調查情況看,種植芋頭、西瓜、韭菜等作物經濟效益較高,但長年種植導致了土壤病菌殘留、重茬病害逐年加重,造成產量下降,連作障礙問題十分突出。
3 對策
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統的垛田農業生態系統的保護規劃,將垛田傳統農業系統保護與現代農業發展相結合,重點做好以下方面。
3.1 大力發展適度規模垛田農業經營
在不破壞原有休閑農業布局的基礎上,鼓勵當地或外地能人或種田能手投資垛田農業經營,政府加大發展適度規模垛田農業經營的力度,提供幫助協調流轉土地、銀行貸款、資金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通過大力發展適度規模垛田農業經營,提高種植垛田的效益,解決種田后繼無人的問題。
3.2 進行全面的垛田整修
針對溝系淤塞不通、水渾草多的問題,由政府出面利用農村環境整治“三清”項目資金,或由政府拿出專用單項開發資金,或由垛田種植大戶出資組織專業隊伍,動用疏浚機械,對垛田的河溝進行一次全面的疏浚與整修,方便生產,讓溝變寬、河變深、水變清,景色更加迷人。
3.3 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
研發適用于垛田種植的農作物新品種、農業新技術,走(下轉第83頁)
(上接第81頁)
“基地化”發展道路,統一布局,合理種植觀光植物、旅游土特產品植物,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爭取現代農業項目及休閑農業項目,補貼農民種植規劃蔬菜品種。同時解決垛田蔬菜生產過程中連作障礙等問題,特別是選擇種植優質、抗病的多年生作物,盡量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益。
3.4 推廣適宜垛田操作的新農機
只有推廣新機械,才能把農民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重點研究推廣輕便易用的油菜播栽收獲機械、蔬菜澆灌機械等。鼓勵單位和個人組建農機服務隊,為農民油菜播栽、澆灌、收獲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5 引導樹立“綠色蔬菜”的理念
通過技術培訓、宣傳,引導農民從留種、播種栽植、田間管理等各個環節,規范生產操作程序,盡量少用化肥,多用河泥、水草、豬糞、商品有機肥等;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推廣施用生物農藥,減少農藥殘留。指導農民科學安排茬口輪作方式,防止連作障礙,調節土壤生息,以提升蔬菜品質和檔次,確保食品安全,同時提高種植效益[4-5]。
3.6 保留一些特有的傳統方式
結合旅游開發,通過土地流轉建立農耕文化展示區,充分展示傳統的耕作方式,讓城市人在休閑觀光的同時,能夠體驗到耕作、除草、施肥、采摘等傳統的勞動生活。促進旅游休閑農業的發展。
4 參考文獻
[1] 蔣步銀.江蘇省興化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報告[J].中國鄉鎮企業,2013(9):24-28.
[2] 張建.盱眙休閑農業芳香四溢[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0(11):48-49.
[3] 卜祥.休閑農業:變資源為資本[J].農經,2009(11):65-67.
篇3
【關鍵字】修建性詳細規劃;問題;對策
修建性詳細規劃還要引進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思維方式,通過全面分析經濟效益,使市場經濟完全契合土地規劃的原理,塑造更具特色的城市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市場的各種需求。
一、修建性詳細規劃存在的問題
1、修建性詳細規劃與后續工程設計的銜接不協調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權威性不夠,缺乏有效的約束力,因為后續的工程設計與經過行政審定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實力雄厚的建設單位,為了獲得更大的工程利潤,避免后期工程設計與修建性詳細規劃產生沖突,會選擇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與后續項目聯系更加緊密規劃設計方式相結合,這樣一來,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前瞻性和合理性就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目前現實當中的項目先進行修建性詳細規劃再進行工程設計實施的在逐步減少。在目前規劃技術的管理體系當中,修建性詳細規劃作為法定規劃,其權威性應該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落實。進行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時,規劃設計單位應充分考慮到規劃方案與后續工程設計的銜接問題,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2、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實施步驟與后續工程的設計之間銜接不協調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核心為總平面設計圖,這個總平面設計圖一旦得到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的認可。尤其是其法定性特征以及行政規劃的管理效力,都要嚴格跟進。工程的設計階段根據修建性詳細規劃確定的總平面圖和經濟技術指標進行細化設計,在解決經濟與技術問題時容易與修建性詳細規劃產生一定的沖突。由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法定性和立法程序不夠完善,使這個問題更加混亂,而且各個地區的采用的法規都明顯的不同,因此法規要遵循的內容也沒有明確的界定,在客觀上,很有調整法規的必要性。同時在現實中這些情況就導致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定操作方法。
3、修建性詳細規劃與現有的市場經濟制度不協調
從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來源與地位來看,修建性詳細規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重要的產物。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修建性詳細規劃作為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必要產物,原來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完全不能更好的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應該對這項法規重新進行思考。縱觀世界各個地區的城市規劃的發展歷程,對城市的合理規劃逐步由物質規劃走向社會經濟政策的轉變。尤其是城市規劃作為一項公共管理的公共活動,制定這項規劃的主體一定是政府等權威性機構,政府機構的核心工作,是解決好各種公共問題,處理好經濟部門的各種利益關系。這項規劃作為一項準則,主要著眼于各類建筑物與各項工程等技術層面的空間與布局之間的安排。但是這項規劃實質上是集合了各種專業的建設方案計劃,與市場主體的利益密切相連,應該以城市規劃為依據進行管理,有利于政府部門全面處理好公共事務的原則。
二、完善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思路
1、全面引進市場經濟的思維方式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定以資源配置為最基本的方式,以降低市場成本,增加市場收益為最終目標。就現在的城市的發展狀況而言,避開現狀,減少不必要的房屋拆遷量,就可以相應的減少土地的開發成本。合理選擇公共設施位置,讓周邊更多的地塊實現增值空間,同時與綠地和廣場等結合起來,形成商業化的設施,就能獲得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雙重價值,這種手段體現了在市場經濟下的一種全面的思維方式。
但是現在的個別小區在建設過程中通常存在著各種不良好的現象:在道路的一旁規劃的全部都是上百米的高層建筑;在建筑物的另一邊是整齊劃一的多層建筑;一邊的建筑是風格正統的歐美風,另一邊的建筑體現著現代化的風格,沒有考慮到與周邊大環境的協調,這種風格的建筑只是更加重視個人利益,小區自身的發展狀況并不符合常理的發展,由于小區在建設過程中,完全不考慮周邊地段的合理規劃與建設情況,使整個城市的形態顯得十分零碎,不能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風貌,不能為人們提供出舒適的居住空間。因此,從城市發展的空間來看,合理規劃城市用地與城市整體規劃之間存在著必要的聯系,因此應該對城市整體大環境進行科學性的分析。
2、合理進行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中的審查標準,應該本著公開、明確的原則。由于地域性差別很大,各個地區都會根據各自不同的地域性特征,結合在城市建設中的具體情況,與時俱進的制定出合理的規章制度,這項規章制度比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更加的嚴格,因此,能夠對城市建設進行科學的指導。但是現在很多管理部門,并沒有及時公布城市規劃中的有效的信息,或者有的城市規劃的內容都很模糊不清,內容缺乏必要的說明,很難讓人把握到精髓。因此,在對方案進行進一步審查的過程中,由于規劃的雙方缺乏平等的技術上的交流方式,行政管理的意見都很不統一,實質性的問題不能一次性的提出,導致整個城市規劃的效率十分低下。所以對城市規劃的實施管理階段,對后續工程的設計和指導工作,相關部門一定要給予明確。
尤其是與公共利益內容密切相關的內容,要嚴格遵守這項內容,貫徹城市規劃的強制性原則。修建性詳細規劃更新技術層面,只要規則足夠標準清晰,整個規定的管理程序公開透明,為后續工程的設計提供技術上的指導,才能有利于城市的空間環境的建設。淡化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法定性,技術審查要更加市場化。隨著工程地位的顯著提高,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作用正在日趨下降,隨著對我國控制性計劃在我國規劃體系中的地位逐步穩固,應該對我國的城市規劃體系進行調整。修建性詳細規劃更加偏重于技術層面,因此其存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市場為主體的特點與其十分不相適應。并且進行技術性審查與政府的行政權緊密相連,如果對行政權不合理運用,就是導致技術層面的水平嚴重的喪失。作為行政管理部門,由于這個部門缺乏一定的市場競爭力,行政管理部門的技術業務水平,沒有及時的更新與完善,因此,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技術層面的審查工作,應該效仿工程設計審查的部分做法,并且要把這種做法推廣到市場當中,全面接受行政部門的監督。
結 語
當前我國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值得引起重視。因此在修建性詳細規劃中,一定要嚴格重視在各個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困擾,找出在修建性詳細規劃審查和管理過程中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再通過科學創新的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保證城市合理的建設,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靜.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城市規劃的任務[J].城市規劃,2012(29):90-92.
篇4
關鍵詞:鄉鎮文化;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4-00175-01
農村文化建設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文化建設的重點之一,如何更好地豐富鄉村文化和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文化站作為國家最基層的文化機構,是農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保證。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是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強文化站建設勢在必行。
一、當前我國鄉鎮文化站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
農村鄉鎮文化站是我國農村文化事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鄉鎮文化事業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從整體上看,農村文化工作仍是一個相當薄弱的環節,不少地方的文化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
(一)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不足,經費缺口較大。基層文化站事業業務經費嚴重不足。絕大多數文化站沒有相應的購書、訂閱報刊、開展活動以及開展正常業務工作的辦公經費。難以起到穩定文化干部隊伍,調動大家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因而限制了文化站的發展,加之管理不善,導致有些地方農村文化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二)人才分布不均,素質結構不合理.。雖然文化站從業人員增加,但人員素質機構不合理,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缺乏高學歷和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干部;二是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青黃不接,沒有形成梯形結構;三是文化專干兼職過多,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時間太少,使文化工作人力資源隱形不足,事業發展受到影響。
(三)重視不夠,工作措施不力。一是文化工作相對弱化,沒有一套科學的、量化的剛性考核指標,造成對文化站工作領導不力,或重視不夠;二是在基層文化建設上,投資的主體不多。一些地方的文化部門僅僅把政府財政視為文化事業唯一的投資主體,方式單一,沒有向更廣泛的領域尋求投資主體或合作伙伴;三是投資的數量不足。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文化事業發展對經費的實際需求與各級政府對文化建設的實際投入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一些地方對文化建設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文化工作難以正常有序開展。
(四)基礎較差,設施設備落后。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相比之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嚴重地制約了農村文化事業發展。
二、對當前鄉鎮文化站工作的一些改進辦法
(一)必須進一步提高對文化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文化站的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鄉鎮黨委政府要切實把文化站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領導好、抓好。確實抓出實效來。要對文化站工作具有責任感、緊迫感,從而自覺積極地加強對文化站工作的領導,使文化站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增加投入。首先是文化干部的工資待遇保障投入,其次是文化陣地、設施設備、開放經費的投入。同時建議地方財政每年要預算必要的文化活動專項經費,用于文體活動的舉辦、文化藝術的交流和精品創作的獎勵。
(三)必須整合人才資源。配備適量的文化專職管理干部,穩定隊伍,穩定人心。同時,對現有在編在崗人員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專業技術和管理水平,調動和激發他們對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進、培養年輕文化人才,不斷優化文化隊伍結構。 加強隊伍活力,增強事業后勁。
(四)加大體制創新力度,促進文化站有效管理。為有利統籌安排,工作調度,人財物應歸口縣局統一管理,并建立長效的考核、評聘、獎懲機制;理順政府部門與文化行業、事業單位的關系。以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為重點,加快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
(五)是必須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豐富活動載體。1、創作和表演一系列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農村題材的文藝節目,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2、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活動,用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要開展好各種棋類、球類活動。 要把文化站辦成讓群眾有學的,有看的,有玩的,讓群眾高興而來,滿意而去的宣傳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充分利用各種場地,開展文娛活動。要注意照顧到老、中、青、少各種年齡的特點,開展好象棋、撲克、軍棋、圍棋、跳棋等棋類活動。為了提高群眾的棋藝水平,節假日期間,可舉行各棋類的比賽,達到交流棋藝,豐富節日文化生活的目的。有條件的地方,還要經常開展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球類活動。以及秧歌、民族舞、健身操舞等大型群體性文體活動。 同時也要組織好重大節日的文體活動。3、積極開展送書、送戲、送電影等文化下鄉活動:4、利用好現有文化設施,加強公共文化場所、設施的免費開放工作。5、加強農家書屋和文化大院的建設和管理工作。6開展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挖掘展示工作。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7深入基層調研、實踐,探索新的輔導方法,培養骨干、抓好典型,促進鄉鎮群眾文化工作有新的突破。8、鼓勵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扶持興辦農民書社、個體放映隊和農民職業、業余劇團的發展。
三、小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的思想和行為隨著社會的變化好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在這個時期,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和文化滲透和引導,農民的思想和行為就會被其他不良風氣影響,從而影響整個農村的穩定,農村不穩,則全國不穩, 切實加強綜合文化站建設,努力提高文化服務水平,著力解決廣大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文化科技需求問題。充分發揮綜合文化站在提高廣大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提升農民致富技能、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等重要作用,從而為穩步推進文化強鎮、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空冷器;煤化工;選擇;問題
中圖分類號:TQ53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空冷器的研發和制造步伐正在加快,而將空冷器應用于煤化工項目中也成為了今后的趨勢,所以,分析空冷器在煤化工項目中的應用要點和具體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二、空冷器應用的必要性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l/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后,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l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到2O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O億立方米。水環境惡化又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緊缺的矛盾。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水資源形勢將更為嚴峻,以水資源緊張、水污染嚴重和洪澇災害為特征的水危機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成為實現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
工業生產中消耗的水量很大,化工、火力發電都是我國取水量最大的行業,近些年來,大型煤化工行業持續升溫,循環水的消耗規模也變得十分龐大,且項目大都集中在國家14個煤炭生產基地中,我國煤炭資源與水資源的逆向分布決定了節水工作的開展與否直接影響著工業企業項目的立項、審批、生產經營和持續發展。盡管直接空冷較一般水冷的一次性投資高,但由于其節水性能優越,在富煤缺水地區采用直接空冷技術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在大型煤化工裝置如熱電站、空分島中有多臺驅動用的汽輪機,若將汽輪機的表面冷卻器由水冷改為空冷,節水效果相當明顯。推廣空冷技術,不僅有利于我國西北、東北以及黃河以北的許多富煤少水地區發展電力及化工事業,而且對調整我們現有能源結構,提升民族制造工業水平,都有現實意義。
三、空冷器的原理和選型
1. 空冷器結構原理
空氣冷卻器是以環境空氣作為冷卻介質,橫掠翅片管外,使管內高溫工藝流體得到冷卻或冷凝的設備,簡稱“空冷器”,也稱“空氣冷卻式換熱器”。空冷器也叫做翅片風機,常用它代替水冷式殼-管式換熱器冷卻介質,水資源短缺地區尤為突出。
以空冷器冷卻方式分類,可分為:干式空冷器,濕式空冷器,干-濕聯合空冷器,兩側噴淋聯合空冷器;以空冷器管束布置型式分類,可分為:水平式空冷器,斜頂式空冷器,立式空冷器,圓環式空冷器;以空冷器通風方式分類,可分為:自然通風式空冷器、鼓風式空冷器、引風式空冷器。
2. 空冷器的選型
采用何種型式的空冷應因地制宜,目前石油化工企業常用的空冷器一般都為直接空冷器,其換熱元件主要分為單排扁圓管、雙排橢圓管、多排圓管、順逆流疊加管等。根據進氣量及出口冷凝液溫度決定空冷器換熱元件的選型,一般當熱流由進口溫度冷卻到75℃,用干空冷最經濟,熱流由進口溫度冷卻到75-65℃,用于空冷、增濕空冷均可,熱流由75℃冷卻到比濕球溫度高5-6℃,可采用濕空冷。
四、空冷器在煤化工項目中的應用實例分析
以某地6O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為例,該項目共使用4臺空冷器。其中1臺用于9000Nm3/H空分裝置,該裝置主空壓機采用汽輪機驅動,汽輪機排汽壓力0.23Bara,流量207.0T/h,機組選用德國曼透平公司產品,空冷器選用GEA公司干式直接空冷器。空冷器安裝在空分廠房外的混凝土框架基礎上,占地面積為40x37.5米,16組換熱單元按照人字型斜頂式布置,每個換熱單元由四層翅片管組成。下面三排為逆流管排,上面一排為順流管排,蒸汽通過三排順流管排冷凝,沒有被冷凝的蒸汽通過逆流管排再被冷凝,不凝汽部分沿逆流管頂部的抽氣總管至真空抽氣器被抽出,凝結水沿換熱單元底部凝結水管到凝結水槽由水泵送出。1臺用于甲醇合成裝置,該空冷器為鼓風式直接空冷,共8組換熱單元,布置在裝置鋼框架頂部。因該裝置反應器產生的合成氣溫度較高,單純的空冷無法滿足要求.故采用中間換熱器――空冷器――水冷的方式冷卻。甲醇合成塔產生的反應氣體先進入進出口換熱器,通過預熱合成塔進口氣體,使反應氣體冷卻到121℃,然后進入空冷器,通過空冷器冷卻到60℃,此時大部分的反應氣凝結產生粗甲醇,未凝結的反應氣和粗甲醇再進入水冷器進一步冷卻到40℃,剩余部分的氣體在后水冷器中冷凝。另外2臺用于甲醇精餾裝置,分別用于冷凝預塔和常壓塔頂部出來的不凝氣體,均為鼓風式直接空冷.共26組換熱單元,布置在裝置管廊頂部,減少了裝置的占地面積。該項目空分、合成、精餾裝置采用空冷設計,省去了傳統的循環水冷凝系統中的冷凝器及相關管道;減小了裝置供水和水處理系統、排放處理、加藥系統、涼水塔、循環水泵的規模。從投資額來看,雖然用空冷器取代水冷器一次性投資為水冷器的1.5~2倍,但使用空冷器不存在系統運行的水消耗問題,運行過程中能耗較低,不需要頻繁的清理,對當地的環境影響較小,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較符合缺水的該地區的長遠發展。
五、空冷器運行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降溫效果
(1)、增大部分換熱管的直徑
增大了管束中換熱管的直徑就增大了換熱面積,使得由出口熱水在單位時間內進入空冷器的水量大大的增加,進而循環水帶走的熱量也大大的增加,循環水的溫度冷卻的速度同時加快。另外,被空冷器冷卻的循環水水量同時被增加。
(2)、提高擋風墻高度
空冷器運行時,冷空氣通過散熱器排出的熱氣上升,呈現羽流狀況。當大風從爐后吹向平臺散熱器,風速度超出8m/s,羽流狀況要被破壞而出現熱風再回流。熱氣上升氣流被爐后來風壓下至鋼平臺以下,這樣的熱風又被風機吸入,形式熱風再循環。甚至最邊一行風機出現反向轉動,在工程上是增設擋風墻來克服熱風再循環。
(3)、增設防大風設施
空冷系統一般設在機器廠房附近,受不同風向和不同風速影響比較敏感,特別是風速超過3.0m/s以上時,對空冷系統散熱效果就有一定影響,特別是當風速達到6.0/s以上時,不同的風向會對空冷系統形成熱回流,甚至降低風機效率。為了使大風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但又不能對吸入風量造成影響,運行中可增設防大風設施,避免造成冷媒進入量的不足。
(4)、增設小型水冷器
如設計時,空冷系統的設計溫度選擇太低,夏季運行無法滿足工況要求,可增加一套小型水冷器,在夏季高溫時串聯使用,以達到運行要求。
2、冬季換熱管束凍裂
(1)、增設旁路暖機系統
機組冷態啟動和機組低負荷運行時極易發生換熱管束凍管現象,引入一路蒸汽管網來的過熱蒸汽,經蒸汽減溫減壓閥和特殊設計的與排汽母管連接的孔板,向空冷器內補充冷態啟動工況下汽輪機排汽流量的不足。
(2)、降低風機頻率
空冷器應采用變頻電機,在冬季低溫環境下靈活操作,嚴格控制凝結水的過冷度及逆流管束出口溫度,以免結冰;亦可逆轉風機,以形成內部熱風循環,降低管束內冷凝水結冰風險。
(3)、加大對易凍裂點的測漏
如空冷管束內已發生結冰,如不能及時發現,冰堵現象會逐漸蔓延,直至整條管束凍裂,故加大對易凍裂點的巡檢,可有效避免此類損失,漏點容易在母管與翅片管焊接處發生斷裂,需要重點在此處測漏。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空冷器在煤化工行業的蓬勃發展符合我國資源地域國情,符合可持續發展需要,符合項目建設運行的要求的。選擇空冷器的過程一定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煤化工項目建設地域的具體情況,優化技術經濟方案,確保在運行中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誠.淺談空氣冷卻器在化工領域中的應用[J].化工設備與管道.2012(05)
[2]馮建平.淺談板式換熱器在中小高爐爐體冷卻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1(33)
[3]鄧霖.干法三胺生產裝置空冷器的改造[J].川化.2011(03)
篇6
關鍵詞:信息化 施工企業 工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10-009-03
1 概述
1.1 施工企業信息化的定義
信息化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通過特定的軟件和平臺,來實現企業信息更快的流轉,并且保證信息的真實,不產生冗余的過程。從企業的材料,人員,銷售,生產的各環節都應該有具體的解決方案來實現該環節與其他任意環節之間的信息傳遞,而且是有層次的有目的性的。在這個總體思路上施工企業和傳統生產企業是一致的。
1.2 施工企業信息化的重點
在施工企業的核心業務也就是工程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幾個生產環節分別為,物料計劃,人力計劃,機具計劃,施工進度和工程資料等幾個方面。其中施工進度是主線,其他的人力、物料、機具、資料都是圍繞施工進度計劃安排的。這個環節既需要單獨的模塊,實現對應的功能,又要能服務于施工計劃,同時與其他模塊之間互通。
2 物料計劃
2.1 物料計劃的意義
物料計劃是工程建設中的重頭戲,它既是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也是施工單位安排施工進度的關鍵物資。物料計劃對安排得當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工程整體進度的預測和物料供應商的管理。
2.2 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應該說,在大型國有施工單位,不缺乏能夠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來安排物料計劃的工程人員,從技術員到施工經理,項目經理都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對施工現場有全面的把握。但是傳統的物料管理模式是通過項目組織機構中的設備材料部來實現的。
首先由工程技術部的技術員,工程師,通過對施工現場的判斷來安排施工計劃,然后根據計劃提取物資采購單,再由設備材料部來向供應商詢價,最終確定具體的供貨商來采購物料。
在物料采購的過程中,通常存在幾個問題:(1)手填的物資計劃也就是請購單,是不便于管理的。填寫麻煩,保管困難,不方便查詢,而請購日期,規格型號,也往往出現急用物資的采購不及時,到貨的又出現與所需物資規格型號有出入有差別的情況,更別提在工期緊張的情況下,采購材料,往往憑借現場人員的一句話,或是一個電話,就省去了填寫材料采購單的步驟,或是先采購再補單子的情況。(2)當物資采購入庫后,物資的領用又需要工程部給采購部填領料單,這同樣是手寫的方式,不便于管理,保管,查詢。
2.3 信息化的物料計劃
如果在項目部的信息系統中能有一個具備即時、可追溯的、能備案的物資管理模塊,是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的。這個系統應該能實現的業務流程應該是由工程技術部提出請購清單,標注規格型號,數量,使用時間,再由系統自動生成請購人的姓名和請購日期,再報由工程部領導處批準審核,然后轉至設備材料部領導處確認,最后就該條采購單轉到具體的采購員,通過對材料商的供貨時間和供貨價格進行比對確認供貨商之后下單,完成請購。
在發貨商的材料到貨之后,通過錄入系統方式來實現入庫的記錄,在出庫時,用同樣的方式來實現記錄。這樣,提高了的采購的速度,在采購過程中實現了任務的分解,采購部負責采購,入庫和出庫的過程;工程部負責提出所需的材料和領用的時間。而且整個過程都是實名制的操作,任何一流程都可查詢和追溯。
3 機具計劃
3.1 機具計劃的制定
機具計劃是由現場的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對現場進度的判斷,對我方人員的數量,及甲方到貨的設備材料來綜合考慮的。
3.2 機具計劃的重要性
施工機具中,小有電鉆,砂輪機;大到幾百噸的吊車,長十幾米的拖車。作為生產工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工期節點時,施工高峰時,不到位的機具可能會導致整體工期延后,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都會因此蒙受經濟上的損失。機具計劃的制定、實施,同樣也牽涉到工程技術部和設備材料部。
機具計劃有其特殊之處。工程技術部是按專業分工的,現場也是多專業同時施工,土建、設備、管道、電氣儀表,任何一個工種要順利開展工作都需要機具的保證,而高昂的成本往往使項目部不可能讓大型機具大量進場的,這個時候需按各方需求,進行科學安排,才能不影響工程的順利開展。
3.3 解決機具計劃信息化的思路
是否可以考慮用以一個機具計劃管理模塊來實現一個開放的功能。管理項目部自有或是租賃的機具,是否能夠輸入系統,租賃商能夠提供的機具也同時輸入數據庫,再用XY雙時間軸的方式來直觀的顯示機具計劃。
開放的平臺讓各專業可以自行選定某臺具體的機具的使用時間段,在已有的機具計劃都已占滿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工程技術人員的賬號來進行新機具的進場申請,填寫使用要求,使用時間,再通過部門領導審批,轉至設備材部領導批準,交由經辦人員通過具體工作用途來確認機具類型和聯系進場時間。
這個模塊能提高現場機具的使用效率,同樣能夠提前安排機具計劃,還能做到具體事、具體的負責人的可追溯性。另外,通過信息系統管理的方式,辦事人員能夠更直觀的進行機具的選型和安排,另外在機械臺班費的管理上也能夠更加透明,便捷。
4 人力計劃
4.1 人力計劃的重要性
人力計劃是工程建設中最基礎,最關鍵的環節。現在的工程造價少則千萬,多則上億的直接工程費。其中人力成本占到六成以上,動輒就是數萬工日,怎樣合理的進行人力計劃的安排能夠大幅的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是控制工程造價費用的重點。
4.2 現行的人力計劃安排模式
施工企業的傳統做法,是通過經驗來安排人力計劃,工程造價,工期,工程難易程度是衡量決策者人力計劃安排的參考對象。但是往往靠經驗來安排的人員進場,包括在已進場人員的工作分配中,是否做到了均衡合理,是否存在某些工序的冗余人員,而某些工序的人員緊缺的情況。人作為最難管理的對象:工作態度,專業技能,效率都是影響工作開展順利與否的要素。
4.3 用信息化的思路來實現人力計劃的安排
工程定額作為衡量完成一件合格產品的大多數工人能達到平均效率,在安排人力計劃時,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僅僅是達到了平均效率是不足以讓企業在利潤微薄的建筑行業獲得持續發展的空間。在企業內部定額的基礎上,加以信息化的平臺,能否實現對施工人員的管理?
首先,施工中積累的經驗,能夠大體判斷某特定工序所需要的工日數,而定額中也會給出完成單位數量的該道工序所能收回的工程款,把這些相應的數據輸入一一對照的輸入數據庫中,能夠實現了工序與工日和費用之間的速查關系。
施工人員的信息也需要錄入到數據庫中,工種類別,工作經驗,可以通過標簽的形式來標注人員的資質比如,24KV高壓持證,氬氟焊持證,磷化工施工經歷,多晶硅施工經歷等。這些信息的錄入,既方便了公司總部人力資源的管理,也能使項目經理在選人和用人的時候更能做到心中有數。
4.4 該系統在工程中的應用
在實際工作中,某特定工程類別的具體工序中,輸入準確的工程量,系統能自動計算出該工序所需工日,并且可以根據符合自身單位的情況,給出推薦值,比如技術工人數,小工人數,所需工日數等。然后把具體的人員在系統中指派到具體工序之后,該系統還要能夠實現,根據出工情況來自動計算考勤和工資。施工經理也能通過現階段工程進度安排來查詢具體工序的人員數量,來判斷人力計劃是否合理,人員是否滿足施工要求。
這樣的人力計劃管理系統,無論是在工作安排的合理性,還是人力資源的管理上的都能提搞效率、節約成本,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利潤。
5 工程資料
5.1 工程資料的定義
工程資料是對一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進行評估的最直觀方法,是體現工作成果的指標。無論是對施工單位,還是對監理、業主、還是設計院來說都是重要的判斷依據。
5.2 工程資料的類別
工程資料對施工單位來說應該是分為三部分:首先是工程進行過程中的工序報驗,這是工程進度和質量驗收的書面證明。還有就是各類經濟資料,簽證,進度報告等都是施工單位獲取工程款的證據。最后是各類工程圖書,速查手冊,國家行業規范,廠家資料等,這些都是保證工程質量達標的重要依據。
5.3 工程資料管理存在的問題
如何把這些資料都統一起來進行管理,方便查閱和存檔,是一個迫切而實際的要求。傳統管理資料在施工現場各方傳遞過程中要經過若干的環節,要通過數次的收發文登記,才能送達需要這份資料的經辦人手中,丟失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是一個一直以來都困擾施工單位的問題。
施工單位在建設工程的過程中,往往會在項目部的組織機構中設立一個單獨的資料室來存放和管理這些文檔,但是工程中與業主,監理,設計院,第三方管理公司,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的往來文字資料可以說是海量的,一般情況下工程結束之后,各方廢棄的和存檔的文字資料能裝幾卡車,由此可見,是非常難于管理的。
有的項目部資料室的人員會多達數人,并且都不能有較好的效率,無論是查詢還是遞送存在問題,但這些各方文字資料往來不順暢,往往會導致不少的誤解,影響工程的順利進行。
5.4 工程資料信息化管理的思路
首先,在這方面施工單位能做的改進是有限的,因為業主,監理和其他各方往往與施工單位的項目部不存在長期合作關系,作為施工單位不可能推行自己所用的信息系統,甚至開發接口來整合其他單位的信息系統。
施工單位能做的就是把工程圖書和行業規范及廠家資料錄入數據庫,在項目部通過VPN來實現公司內部資源的訪問和查詢,來滿足自身需求。而業主單位作為工程建設的出資方,如果能夠采購或開發有一套專門針對工程建設中各方資料傳遞和共享的信息系統,這將大幅提升效率和可靠性。考慮到現在工程建設中使用的紙質資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將其用于采購一套資料系統,將是不錯的選擇。
工程建設的步驟和相關的流程,資料的流轉程序至少在國內是一定的、程式化的,很少會出現不同的流程,不存在定制的多樣性,和功能模塊的開發。可采用一次性付款,確認使用期限的方式來向管理軟件供應商來采購。由工程建設參與各方來安裝客戶端,由業主來統一管理維護的方式來使用。這樣,所有的文字往來資料就能以數字化的方式來流轉,既提高了周轉效率,也保證了可靠性,并且也能將部分敏感或保密信息擴散的風險減低到最小程度。
6 施工進度計劃
6.1 施工進度計劃的意義
施工進度安排是施工企業為保證能在與業主方簽訂的合同中約定的最后完工期限前交工的重要依據。能否按施工計劃中的安排完成各個關鍵節點的任務,是保障工程如期完工的保障。
6.2 施工企業現階段施工進度計劃的存在的問題
施工進度計劃的安排是經驗累積的產物,有豐富項目管理經驗的施工經理,項目經理能夠合理的安排出施工進度計劃,但是對于新生代的年輕管理者,這是一個困難的課題。如果這些經驗不能夠被提煉出來,可能這些寶貴的財富就會隨著人員的更迭和離職而消失,這對企業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在信息化的大潮中,部分實力較強的公司已經開始在工程建設領域使用一些項目管理軟件,比如常見的P3,P6,這些軟件能夠實現項目計劃安排及實施工程中的各種物質安排的功能,但是這僅僅是針對正在建設的項目而言,但是這個項目所累積的經驗,卻無法有效的傳遞給下一個類似的項目。并且這個平臺是封閉的,是不開放的,無法與其他系統進行數據的交換。
6.3 信息化的施工進度計劃的現實意義
項目與項目,工程與工程之間始終存在著大量和部分的相似性。已完工的工程建設經驗,能夠給在建的和將來的類似項目提供參考。作為大型的國有施工企業,工程施工經驗是不缺乏的,缺乏的是有效的整理歸類。一個施工企業的信息系統中,具備一個能夠存放和查閱這些經驗的模塊是有重大意義的。這既能對過往的項目建設工程中的經驗能有一個總結和提煉,也能供后來的項目以參考,還能避免在新建工程中走彎路。在企業自有的信息系統中開發這樣一個模塊,并且如果能夠與P3,P6的功能進行結合,這將能夠將施工進度計劃的安排這些寶貴的經驗保存下來,供其他項目參考。
7 總結
施工企業的信息化改革之路,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在實施過程中是充滿坎坷和挑戰的。甚至會有伴隨著改革的陣痛,但是如果能夠針對施工企業的行業性質和一線人員的實際需求來開發出一套完善的功能,那將使施工企業長時間的保持領先和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 燕平,邱巖.信息化管理:建筑業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中南集團信息化建設的做法與啟示[J].建筑,2009(2).
篇7
關鍵詞: 均衡性 小學教育資源 城鄉差別
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大部分地區實現了“兩基”目標。但不可否認,非均衡發展現象依然嚴重存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黨的十報告均指出,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是未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兩大主題。就社會經濟較發達的江蘇地區而言,教育不公平現象主要表現在地區間、城鄉間、校際間的辦學條件和師資隊伍水平的差異上。
筆者將以縣級行政區口岸縣的小學為案例進行實驗研究,借用陸提出的教育均衡發展指標[1]:1.教育發展(義務教育年限、入學率、升學率、公立學校在校生比例等);2.教育經費(生均教育經費、生均教育經費指數等);3.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平均班額、生師比、教師學歷等)。從中選取第二、三點進行系統研究。這樣可以了解口岸縣小學義務教育發展的均衡水平,尤其是城鄉間的資源配置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
一、全國城鄉小學的辦學條件現況與對比
(一)基礎設施方面
2010年國務院常務委員會審計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年)》中提出并強調要“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盡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但是,大量農村小學仍沒有能力配備微機房、多功能教室,購置相應的教學儀器、學具、圖書資料,更新體育設備等。城鄉間學校規模、校舍環境、教學設備等存在的差距表現得十分明顯。據2010年的統計,城市校均擁有計算機80臺,而農村僅為7.5臺,比例相差超過10倍。校均實驗器材的差距則更大:城市教學儀器值校均82.08萬元,而農村則僅有5.13萬元,比例相差近20倍。可見較城市而言,農村小學在設備、器材方面極其匱乏,這將導致一批農村小學無法開展教育部規定的課程。[2]
(二)教育經費方面
教育經費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的直接表現。筆者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到一組我國普通城鄉小學生均教育經費(生均教育經費包括生均預算內經費和生均預算外經費,可以衡量生均經費的總體水平)的數據比較,摘錄如下:[3](單位:元)
從上表的統計數據看,2000年,城鎮普通小學生均教育經費為1110.7元,農村普通小學的生均教育經費為647.01元,兩者之比為1.72:1;在之后的10年中,城鎮和農村普通小學生均教育經費都在逐年增長,到2010年,城鎮普通小學生均教育經費已達到5191.07元,農村普通小學生均教育經費為4560.33元,比例降為1.14:1。
由此可見,雖然我國政府對城鎮與農村的教育經費投入都在逐年增長,兩者的相對差距也越來越小,但是經費的分配還是極不均衡的,農村距離城鎮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這種差距是不能在短期內縮小的。
還應當注意的是2008年以后,由于大量小學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教師工資普遍上漲,城鄉教師工資差距縮小,因此農村教育經費扣除教師工資之后能用于學校建設的資金則更少,這樣將導致貧困地區的教育經費更不足。農村小學能真正獲得各項政府性資金并用于學校建設的大大低于城市,差距明顯,這是城鄉小學教育差距的經濟根源。
二、全國城鄉小學師資水平現況與對比
(一)城鄉教師學歷對比。根據1998―2006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計算如下:[4]
由此可見,第一,雖然農村和城市的師生比差距日益縮短,但截至2006年還是存在大于10%的差距;第二,農村與城市小學教師的學歷還是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雖然全國教師學歷水平整體提高很快,但中國現行的教師學歷標準已經完全不能反映社會發展的需要。如在農村,往往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可以帶來相對高的教學質量;而在城市,擁有較高學歷的教師因為對國家教育政策和改革方向了解更多,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更先進也更敢于實踐,這些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此外根據2001年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統計資料,如果將標準學歷提高一個層次,那么整個江蘇小學教師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僅占10%,農村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將低于30%。
(二)城鄉教師年齡結構對比。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口不斷流入城市,加之多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農村的適齡入學兒童數量不斷減少,這導致農村小學開始合并,教師隊伍出現老齡化現象。教師整體缺乏活力又將導致后續發展受到牽制。再者,年齡大的教師大多知識體系比較固化,很難做到與時俱進,因此在教學上往往顯得教學思路陳舊、教學方法守舊,這將使得農村的教學質量每況愈下。相反,城市因為人口的不斷增多,學校多進行擴建或新建,恰有利于學校大量吸收包括農村骨干教師在內的新生力量,教師隊伍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年輕教師相比年長教師更有教學和課研的熱情,因而更容易在教學水平上獲得進步。這些都使得城鄉小學教育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訪談口岸縣城鄉兩所小學校長記錄
筆者選取了位于口岸縣市中心的口岸中心小學和位于郊縣的環溪小學這兩所具有代表意義的小學作為研究對象,并訪談了兩所小學的校長。
起源于清朝光緒年間“崇化書院”的口岸中心小學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百年老校。學校占地7200平方米,有教學班22個,學生1200余人,教職員工63人,師生比為1:0.525。其中就教職人員的學歷來看,本科學歷23人,大專學歷29人,副高職稱2人,中級職稱18人。就設備而言,學校擁有電腦室、自然實驗室、語音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乒乓室等專用教室12個,設備齊全。學校每間教室都配備有電腦、電視、投影儀。辦公室至少兩名教師一臺電腦。各方面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另外,教育局每年都會按學生人數進行撥款(比如該校為10萬/年)。在教師培訓方面,會集中進行暑期培訓(校內、教研室、基教科)。為豐富教師專業知識,鼓勵教師多讀書,以提高教學水平,學校定期推薦書目并且每學期每人發一本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書籍。同時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學校專門建設有網絡學習論壇。
而位于口岸縣農村的環溪小學現有25個教學班,學生1360人,教職工105人,師生比為1:0.772。教師學歷多為本科,也有部分來自專科院校甚至技術學校。政府對該校有一定的財政津貼,按學生人數,650元每人每年進行撥款。此撥款量基本滿足學校的硬件購買,學校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但是與城市的一些小學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最不能忽視的是,該校已經6年沒有招進過新教師了,因而最年輕的教師也已28歲,導致師資力量由于沒有活水的輸入而相對較弱。在教師培訓方面,學校以校內進行校本培訓為主,此外根據各教師的實際情況也進行職前教學培訓、專題培訓。
兩相對比不難發現,雖然農村小學師生比略大于城市,但是無論是學校硬件設施、教師的專業支持,還是政府的經費補給,都遠比不上城市小學。由于社會、歷史等原因,城鄉二元社會結構成了阻礙城鄉政治、經濟、文化不均衡發展的主要原因。基礎教育的不均衡性在口岸縣是客觀存在的。
四、研究結論與展望
江蘇省泰州市口岸縣的教育質量均衡還處于較低層次,要實現其小學義務教育資源的優質均衡,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增加基礎教育經費投入,完善基礎教育投資體系。這是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發展水平的根基。因此要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盡快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基本目標。另外,應當切實提高農村教師的物質生活水平,鼓勵應屆師范畢業生從事農村基礎教育工作。這樣才能逐漸縮小城鄉基礎教育的差距。在教育資源供給問題上,我們可以借鑒國際教育公共投資的經驗,將基礎教育的費用合理分配到各級政府,優化基礎教育資源尤其是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配置。[6]
(二)加大政府對完善城鄉基礎教育資源均衡化的控制力度,完善教育監督機制。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蘇發(2005)15號)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的基礎設施和教育技術裝備基本達到省定標準。因此江蘇省教育廳制定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合格學校建設標準》也應當逐步進行適當的提高,同時國家政府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它的實現。因此有必要通過地方法律法規的力量直接干預學校、教師、招生等具體的教育環節,將辦學條件、教師學歷合格率等作為重要指標進行嚴格的審查。放眼江蘇,泰州市小學義務教育應該有更高的起點和要求,因而可以制定高于省頒標準的更高的標準。
(三)實施傾斜而公平的投入政策,定期進行城鄉教師流動。羅爾斯認為,在教育問題上,天生優勢是武斷和偶然的結果,因為智力、體能和能力的發展不斷受到各種社會條件和階級意志的影響。[5]因此,教育資源的投入應當適度向資源配置水平低和教育質量相對弱的學校傾斜,以體現公平。具體來說就是在資源配置水平上,首先對低質量、低配置的學校進行教育資源的傾斜配置,在政策上給予其寬松的環境。在此基礎上各級政府組織定期的縣域內城鄉教師互換,以此逐漸縮短城鄉小學教育水平的差距。
株洲市教科院院長吳劉光明說:“教育的均衡說到底就是教育教學質量的均衡,沒有質量,均衡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有效地對農村學校進行引導和指導,才能促進全縣范圍內的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薛二勇.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當前我國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評估指標[N].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2][6]朱偉,陳琦竹.我國城鄉小學辦學條件差距問題研究――基于羅爾斯的公平理論分析視角[N].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
[3]馮學軍.中國義務教育財政投入不均衡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3.6.
[4]湯愛麗,羅澤意.東西部小學師資均衡問題研究――基于高等教育需求主體二元論的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0.6.
篇8
關鍵詞:城鄉規劃管理;要求;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TU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0-26-2
0 引言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對城鄉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鄉規劃主要指的就是政府調控的活動,它是促進城鄉建設的一項重要手段。但是,從目前我國城鄉規劃管理的現狀來看,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城鄉規劃管理工作職能不足、城鄉規劃管理缺乏相關理論指導、對城鄉規劃監督和管理力度不足等,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城鄉規劃的發展,因此,我國相關政府應該不斷合理調度城鄉資源,加大城鄉規劃宣傳的力度,從而保證城鄉規劃管理的合理開展。
1 城鄉規劃管理的要求
眾所周知,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推動著我國城鄉建設的發展。同時,傳統的城鄉規劃管理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因此,面對新形勢,對城鄉規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1 對于經濟轉型的適應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傳統思想的束縛,使得經濟管理方式比較落后,對于城鄉規劃管理來說,它已經不能跟上經濟轉型的步伐,因此,我國政府要想進一步推動城鄉建設,就必須對城鄉規劃管理進行創新,要結合當前城鄉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未來城鄉發展的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城鄉規劃,以此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
1.2 對于經濟模式的適應
由于受到以往計劃經濟的固有增長模式影響,從而給我國國民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使得經濟處于長期滯后狀態,這對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我國相關政府就要結合當地城鄉經濟發展的現狀,從而實現科學有效的資源調度,順應多樣化經濟增長模式,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綜合發展。
1.3 對于經濟結構的適應
在以往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主要是以農業發展為主,忽視了工商業的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結構主要以工商業為主,農業為輔。現如今,我國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我國相關政府必須加大對城鄉規劃的管理力度,對各個行業資源采取有效合理的分配,從而保證我國城鄉規劃管理的有序進行。
2 城鄉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城鄉規劃管理工作職能不足
從目前我國城鄉規劃管理的發展現狀來看,城鄉規劃管理工作職能不足,從而使得我國在城鄉規劃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由于其職能與所賦予的權利不相符,同時,相關政府部門缺乏有效的管理技術,導致了城鄉規劃管理面臨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城鄉規劃的協調發展,因此,各級政府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管理職能,從而保證城鄉規劃空間布局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2 城鄉規劃管理缺乏相關理論指導
在具體的城鄉規劃管理中,還缺乏相關的理論指導,從而使得城鄉規劃跟不上時展的步伐。特別是對于一些經濟發展欠缺的地區,由于當地資金的短缺,使得空間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與此同時,由于城鄉規劃缺乏短視性,沒有設置長遠的目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鄉規劃管理的有效開展。另外,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鄉規劃管理起步晚,發展緩慢,再加上缺乏相關理論指導,從而導致了在管理上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
2.3 對城鄉規劃監督和管理力度不足
在我國城鄉規劃管理中,對城鄉規劃監督和管理力度不足也是影響城鄉規劃管理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一,雖然目前我國很多地方政府已經加大了對城鄉規劃的重視度,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管力度,從而使得城鄉規劃設計存在很多的漏洞,使得城鄉規劃管理流于形式。第二,在管理使用城鄉土地時,經常出現一些違法用地等現象,由于管理監督的力度不夠,使得城鄉規劃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第三,雖然我國政府制定了一些相關的管理制度,但是并沒有把這些管理制度落實到實處,缺乏嚴格的執法管理力度,從而阻礙了我國城鄉建設發展。
3 有效解決城鄉規劃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實現科學化管理
為了保證城鄉規劃管理的有效開展,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我國政府應該重視城鄉規劃管理。首先,政府應該利用現代化管理技術手段,實現科學合理的管理,并建立科學化標準,從而促進城鄉規劃建設。其次,相關的城鄉規劃管理人員應該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軟件,改變城鄉規劃管理方式,從而保證城鄉規劃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再次,我國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建立完善的規劃管理體系,比如,建立全市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確保通過搭建技術線路。最后,管理人員要摒棄以往的手工操作,采用計算機輔助手段,把城鄉規劃中的信息用計算機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節省大量勞動力,而且又能提高辦公的效率;同時,還要加大對城鄉規劃管理的相關數據進行更新,保證相關數據的實效性和完整性。總之,只有對城鄉規劃管理實現了科學化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城鄉建設的發展。
3.2 合理調度城鄉資源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政府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發展城市建設上,忽視了城鄉結合發展,因此,導致了城鄉不和諧的發展。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城鄉規劃建設,我國政府應該合理調度城鄉資源,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經濟增長。在以往我國傳統的城鄉管理中,只是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通常情況下不考慮當地城鄉的實際情況,從而使得城鄉發展很不協調;同時,在具體的城鄉規劃中還經常出現調配資源的不合理,給城鄉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城鄉資源的調度力度,保證城鄉資源分配的合理性,避免給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減少資源的浪費情況。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城鄉規劃方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為城鄉和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加大城鄉規劃宣傳的力度
在城鄉規劃管理中,加大城鄉規劃宣傳的力度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有效措施。因此,相關政府應該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重視公眾參與性,從而保證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具體的宣傳過程中,可以通過報紙、電視等形式來加強宣傳力度,從而提高群眾對城鄉規劃管理的重視度。另外,政府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加大宣傳,擴大宣傳范圍;同時,政府還可以舉辦一些規劃展覽活動,讓群眾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政府還要堅強對城鄉規劃管理的監督,避免一些違法操作行為的發生。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縮小城鄉差距,相關政府部門就應該重視城鄉規范管理。城鄉規劃管理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因此,我國政府應該加大城鄉規劃宣傳的力度,實現合理化、科學化的管理,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參 考 文 獻
[1] 周天野.試談城鄉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6:250.
[2] 別志軍.試談城鄉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江西建材,2015,18:49+51.
[3] 李小曦.提高城鄉規劃管理的對策探討[J].江西建材,2016,02:44+47.
篇9
《關鍵詞》:城市配電網;配電網規劃;存在問題;建設措施
中圖分類號:U224.3+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長期以來,重發輕供、不管用的觀念使配電網建設改造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特別是中小城市,中低壓配電網沒有進行統一規化,胡亂建設、私拉亂接形成了零亂的網絡。設備技術性能落后、線路老化、事故頻發、可靠性差、電能質量低等問題嚴重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開拓電力市場,服務社會是城市配電網改造與建設要解決的中心思想。其目標就是中心城市供電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降損節能,建設成現代化城市的一流配電網絡,最大限度滿足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用電的需求。
一、城市配電網規劃的重要性
1、電網的網架結構建設周期較長,建成后短期內一般不會有大的變動。城市配電網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由于負荷發展的不確定性,城市配電網規劃的網架結構需根據負荷發展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改變。因此,城市配電網規劃的調整或更新周期要比高壓輸電網規劃復雜與頻繁。例如:近年來,我縣迎春南路商務區、濱江區塊、經濟開發區等的用電負荷迅速增長,經常發生過載或滿載現象,配網網架結構需根據現狀與負荷預測必要調整。
2、城市配電網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與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城市配電網規劃是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配電網必須與城市建設緊密配合,同步實施,并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且與城市景觀相協調。科學地制定城市配電網的發展規劃,滿足城市長遠規劃的用電需求,是一項戰略任務。
3、城市配電網絡的設備量大面廣,為了解決供電瓶頸問題,只憑經驗處理過負荷的線路或變壓器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從總體上對城市配電網的設備與網架結構進行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配電網的供電能力與供電質量,才能夠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二、配電網規劃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城市配電網供電可靠性低
很多城市中對電源的集中點的分布比較的少,這種分布方式使得電源的線路分布的很長,使得在運行與分配的過程中變得不再靈活,很難滿足想要達到的一種電路分配方法。還有就是在中壓配電的系統中,單電源與單幅射的形式仍然普遍的存在,而且很多線路段的負載量很大,不滿足環網的要求,以致不能夠達到架空電路中的一側電源分多段進行連接的接線方式,對想要到達的城市配電線路的規劃還差很遠。
2、電源點布點不合理
供電半徑過長,線損高由于缺乏早期整體規劃,我國一些城市配電網的電源點要么布點不足,要么分布不合理,使供電半徑過長,線損過高。
3、城市配電網智能化的水平還比較低
在以前對配電網的設計設施中配電網的智能化的程度還是比較低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控制系統都變得智能化,這使得人們在對電網的要求也逐漸的趨向于全自動化,但現在要想在城市配電網自動化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需要逐步的對各種用電設備進行技術的改革,而且需要將線路進行改進的同時完善數據的通訊網絡,將配電網的供電更加的可靠與容易被管理。
4、城市配電網絡結構不合理
在之前的城市發展規劃中,由于設計不夠合理使得我國的10kV配電網網絡架構不合理。這些日益沉積的不合理因素成為直接影響配電網檢修、故障排查等相關工作的一大障礙。
三、配電網規劃建設技術措施
1、合理布置電源點,提高配電網運行的經濟效益
配電網電源點的分布直接決定著一個片區的供電能力,合理科學的電源點分布能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電力供應,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能提高電網運行的經濟效益性。因此,在配電網規劃建設中,對于電源的選取,應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堅持在準確預測地區負荷分布的基礎上,以滿足負荷發展要求為基礎的準則,使規劃方案能滿足不同的負荷增長水平;其次,電源點應盡量靠近負荷中心,以減少供電半徑,降低線路電能損耗;最后,電源點的選擇還應考慮周圍的電源情況,以便與其他電源形成聯絡網絡,提高電網運行的靈活性。
2、配電臺區的建設
配電變壓器在建設之前應當考慮到密布點的原則問題,以便將低壓配電網的供電半徑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為遵循安全、可靠與簡單的原則,380/220V的低壓配電網的建設一般采用的是以配電變壓器作為中心的樹狀放射式的結構,實行分區供電。同一電房內的二臺配電變壓器的低壓母線之間應當設置聯絡開關以作突發事故的備用。低壓線路必須有明確的范圍,不能出現跨區供電的現象。結束語
3、“環網單元”的建設
電纜化開閉所規模大,占地面積大,因此在商業鬧市區、市中心或城市道路改造地區建設時難度很大。電纜“環網單元”占地面積小,在不同地區建設時應當因地制宜。環網供電方式是指在不同變電所或同一變電所的不同母線的兩回或多回出線,使這些線纜相互之間連接成一個環路,分為單獨網絡、雙環網與多環網等不同形式。環網供電有三個基本組成單元,即兩個電纜進出線柜、一個用戶變壓器支路柜。在任一線路出故障時,進出線柜能夠及時隔離,轉由另一個單元保證用戶變壓器支路連續供電。用戶回路環網柜有保護與隔離變壓器的作用,方便維護與檢修。環網柜能夠根據用戶的需要由基本單元組合成多種方案。在配網設備的選用上,要堅持“免維護,長壽命,節能型”的原則,以適應電網快速發展的需要,為有效地實行狀態檢修打好基礎。在環網建設上,要盡量考慮不同變電所之間10kV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即在一座10kV變電所全停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大部分重要用戶的供電。
4、配電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建設10kV配電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直觀地在地理圖上看到各種電力設施的分布。利用該系統對電網相關資料與設備進行管理,可以使配網資料管理的工作量大大減少。目前,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已趨于成熟,逐步在供電企業中推廣使用。
5、開閉站的建設
開閉站也叫開關站,它是指建在城市主要道路的路口附近、負荷中心區與兩座高壓變電站之間,匯集若干條變電站10kV出線作為電源并且以相同的電壓等級向用戶供電的開關設備的集合。開閉站的主要功能是轉輸同時具有出線保護的作用。其作用是:可以解決高壓變電站中壓出線間隔不足、出線通道受限制的矛盾;可以減少相同路徑的電纜條數;能夠加強電網聯絡,提高供電可靠性。
6、城市配電網更加智能化
電力系統自動化發展的越來越快,所以在以后的建設中應該盡最大程度的實現電能的自動化。將配電所中的開關設計成自動化的的形式,并且根據開關的設置使得線路能夠被有效的控制,使得當某段線路出現問題時,能夠自動的對故障進行診斷并進行報警,從而能夠避免更多故障的發生。
7、提高配電網自動化水平
要進一步提高城市配電明的供電可靠性和降低線損,讓用戶滿意,同時減輕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就要提高配電網自動化水平。提高配電網自動化水平的當務之急是對中壓10KV配電網實施事故處理,就是自動化設備自動切除線路的故障區段,自動恢復向完好區段供電。要實現這樣的自動操作,需采取兩大措施:一是安裝新的自動化設備,發生事故時自動執行操作;二是改造配電網,能夠在線路故障時自動切除故障區段,恢復向完好區段供電。
《結束語》
城市配電網規劃的好壞,對城市經濟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未來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面對城市配電網規劃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作為電力規劃人員更應該勇敢面對,積極解決,將城市配電網建設的更加可靠、堅強。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322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面對日益加重的環境問題,引入環境影響評價具有重大意義。我國為了預防在實施。規劃建設項目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實現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在2003年正式開始實施環評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環評法的頒布與實施,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環評法中明確指出了應進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概論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以下簡稱為規劃環評),是指在規劃時期進行評價、預測、分析在實施項目規劃后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同時提出降低、預防負面影響的有效措施及對策。在環評法頒布以前,我國僅有針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并不包含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規劃。雖然在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審批中有“符合規劃”原則的規定,但實際上并沒有對項目規劃進行嚴格的論證。其實,比起具體的建設項目,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資源開發、區域開發以及有關產業發展方面的規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更深遠、更持久,影響范圍也更加廣泛。所以,實行規劃環評是從根本上對環境進行保護,它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評價方法和技術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存在確定性不強、普遍詳細性不夠的問題,而且在決策中缺乏能夠體現環評結果的方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上的缺陷嚴重地影響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正確性與準確性,降低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說服力。在技術方面,單純地依靠以前的設備和工作經驗,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缺乏重視,在技術改進方面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除此之外,由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有不確定性因素多、信息量大、涉及面廣的特點,這就使得收集信息、分析評價數據工作變得格外復雜。
(二)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
由于規劃具有一定的立法性質,要讓監督權力不大的環保部門對其進行監督,就會很吃力。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是規劃環評的監督對象,在當前的監督體系下,難以對其實現有效監督。首先,規劃環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部分地方政府往往只看重短期政績,在這一點上二者是相背離的;其次,對于規劃環評來說,在環評法中明確指出了環保部門擁有的是審查權,而不是審批權,其法律效力、約束力與審批權相差甚遠,法律強制力也明顯薄弱;最后,規劃環評工作是由環評機構獨立進行承擔的,是由環保部門單獨或與其他部門共同召集專家進行審查,然后提出意見,專家意見僅作參考依據,是否采納意見、審批是否通過最終還是由法定規劃審批機構來決定的。
(三)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
人力資源匱乏是目前我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成為制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有效開展大瓶頸。部分從業人員自身對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了解不夠充分,需要經過一定的培訓再投入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實際工作中去,有的環評從業人員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實踐工作中,容易受到原有的傳統觀念的影響;有的從業人員在對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專業知識的理解上不夠深入,在具體工作中出現不知該如何做出評價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對于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無法適應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的要求。雖然開展了很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培訓班、座談會,但由于培訓方法不當,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提高的并不大。
三、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措施
(一)增強信息收集的有效性
為了更好地實現環境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提高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效率,應該迅速完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數據庫,設立專門的協調機構,建立健全公正的信息管理制度,以確保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信息收集的準確性與有效性。同時,要確保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公眾參與提供的信息的充足性與真實性,對于公眾參與的反饋信息應予以及時匯總和公開。
(二)提高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水平
有效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離不開科學正確的環評方法與技術,針對目前我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方法和技術上的不足,首先應該對傳統的評價方法與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其次,借鑒國外先進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思想和理論,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發揮與創新。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技術進行總結與改進,在規劃期間還應考慮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技術的創新,給環境保護欲污染治理帶來的變化。
(三)建立完善的環評技術體系
要做好規劃環評,必須依賴科學的環評技術,因此,必須要切實加強個人和單位的能力建設,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完善的環評技術體系,為規劃環評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首先,要盡快制定出規劃環評技術規范以及技術指導,特別規劃環評的重點領域,實現基本規劃環評技術體系的建立;其次,開展各種業務培訓,讓環評工作者及管理者通過培訓提升其自身的業務水平;最后,通過前瞻性技術以及理論研究活動的開展,集中突破環評技術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四)加強對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是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長遠高效發展的關鍵,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具有計劃性的工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化。首先,做好培訓的準備的工作。培訓教材的好壞對培訓效果的影響重大,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因此,在培訓的準備工作中要尤其重視教材的選擇與基礎理論知識的總結。其次,改進培訓形式。鑒于傳統的授課形式缺乏教與學的交流、學員間缺乏溝通的弊端,我們應該采取互動式的授課方式,即把授課內容總結整理成幾個案例或問題,在授課過程中,將學員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針對案例或問題進行有效地討論,并給出一個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再由授課教師進行點評和改進。再次,引導從業人員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技術要求很高的工作,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在技術方法與評價內容上不斷完善并推陳出新,因此,需要環評人員敢于打破原有的理論知識和常規的技術方法的束縛,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做到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對評價對象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
結束語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找到一種較為科學的環境管理機制,構建綜合決策的實際內容。可以通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可以形成政府審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對規劃產生的環境影響負責,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境的新機制。雖然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并實施后,引起了我國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但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人才培訓方式不當、評價方法和技術不夠完善、信息數據收集困難等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卓.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問題與建議[J]. 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