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創新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1-29 18:0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理論創新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理論創新的意義

篇1

摘要:熊彼特的經濟創新理論系統地論述了創新的含義、主體、動力、決定因素、經濟條件以及它對經濟影響。而對我國目前來講,尚缺乏真正的企業家精神,現行體制尚不利于新組合的實現,因此,回顧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并從中得以啟示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熊彼特創新理論;經濟發展;意義

熊彼特在西方經濟學中第一個系統地、完整地描述創新理論,它從創新角度解釋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創新理論首先是由薩斯坦?維布倫(1904)提出,他指出技術的不是社會發展的外因,而是一個內生變量。

熊彼特(1912)指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并奠定了經濟發展中創新理論的基石。

一、熊彼特創新理論提出的背景

自十九世紀以來,歐洲和北美因工業革命帶來技術和經濟上的巨大進步,而社會主義思潮也逐漸興起,法國無產階級第一次建立起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也進入大眾的視野,在這樣的背景下,熊彼特提出了他的創新理論。

二、熊彼特創新理論的主要內容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新的原因

熊彼特認為資本的逐利性導致了創新的發生,創新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

(2)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形式

熊彼特以其創新理論為理論依據,提出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多層次經濟周期理論。他認為,經濟周期所包含的四個部分,并不是時間意義上的均勻分布,而是以創新活動作為推動力,推進經濟進入繁榮期,而這種創新的出現一般是連續不斷出現的。

(3)資本主義“自動過渡論”

熊彼特也對社會主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隨著經濟越來越發展,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隨之人的作用越來越低,當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在生產中的意義也許只是按一下機器的開關,剩下的所有工作將自動完成。此時創新活動變為例行事務,社會就自然而然進入社會主義,這就是熊彼特的資本主義自動過渡論。

三、熊彼特創新理論的意義

首先,熊彼特創新理論揭示了創新活動,包括技術創新和生產方式的創造性變革,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古典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的騰飛式增長,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就是很好的例證,說明技術上的創新能夠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并使經濟和人們的效用產生跨越式發展。

其次,熊彼特雖然與的觀點不同,但也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兩個必然”,即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社會主義必將來到這一真理。他從技術創新層面對兩個必然的解釋也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側面參照。

四、熊彼特創新理論對我國發展的指導意義

首先,企業家才能是經濟學公認的重要生產要素,由此可見企業家在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性,而在我國,由于人才的選拔機制還不是那么公平公正合理,而許多人民大眾也被傳統的三教九流思想所影響,無商不奸等錯誤認知長期存在于人們的思想,幾乎所有人小時候的夢想都是當科學界、醫生、航天員、法官等等,至少在我幼年時期沒有聽說任何人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足以見得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們心目中企業家的地位不是很高,遠遠沒有達到其在經濟發展中重要地位的程度。而我國對人才的制度化激勵也很薄弱,社會和家庭對于企業家失敗和挫折的容忍度很低,也許很多人下一次冒險就能取得成功,但是第一次的失敗已經讓周圍的人磨滅了對他的信任和耐心,如此不知埋沒多少企業家人才。如何培養和發掘更多的優秀的企業家,是我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所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其次,熊彼特指出創新是創造性的毀滅,對比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很多傳統行業必將遭受沖擊而進入寒冬,新興產業的孕育和發展必將對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路徑產生較強的沖擊,那么,如何讓這種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小,是長痛還是陣痛,如何讓受到沖擊的傳統行業的企業和職工走出一條新路,避免傳統行業的崩潰甚至是蕭條,解決粗放式發展帶來的遺留問題維持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這也是我國當前極為緊迫的需要考慮的問題。

再次,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巨大,創新是中西部這樣處于低梯度產業區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巨大契機,也是拉近東中西部經濟的重要手段。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本質在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國追求的長期目標,而現時期東中西部發展差距較大,不僅不符合我國共同富裕的長期目標,也容易造成中西部地區市場需求的不足影響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地方政府為了保護當地產業也可能進行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甚至于影響地區的穩定,民族的團結。以創新為切入點和著手點,推行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從創新活動本身來看,創新不僅僅指的是技術上的創新,創新的意義很廣泛,技術革新只是狹義上的創新。就我國目前而言,廣義上的創新應當包括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權創新、法律服務創新等等,我國目前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經濟可以圍繞上述廣義上的創新形成創新鏈條,形成更容易產生創新的土壤,更易于接受創新的觀念,更勇于將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的機制。只有如此,新興產業才能蓬勃發展,機制體制與創新活動相適應,協調發展。

五、結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創新、技術的進步在經濟學被譽為全要素生產力,創新已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性要素。我國已經實現長期的經濟高速增長,現在正面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是個重要的歷史機遇。在這種關鍵時期,熊彼特創新理論對我國的發展存在著重要意義,我們應當立足當下,著眼未來,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之路。(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財政與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功能翻譯;大學英語;創新教學;具體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5) 08- 0164-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78

[本刊網址]http://

眾所周知,大學英語學習就是一個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動態過程,功能翻譯的過程是不可缺少的。語言的輸出是對英語學習結果的一種檢測和鞏固,也是提高大學生語言綜合實力的一種措施。而翻譯作為語言輸出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怎樣提高大學學生的英語翻譯實力也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下文就基于功能翻譯理論,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翻譯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怎樣創新大學英語教學的具體對策。

一、功能翻譯理論概述

隨著教育部門對于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的翻譯等值觀念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形勢下的英語教學。面對全新的英語形勢和市場人才需求,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英語學習應將重心放在譯文的功能方面,還要兼顧語言和文化等層面的理解。事實上,語言學中翻譯者要根據翻譯的目的和譯文的功能,結合自身的創造力來進行翻譯,不僅僅局限在原文的基礎上。因此,基于功能翻譯理論還要重視起譯文讀者、功能以及作用等方面的因素考慮,整體上來說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功能翻譯理論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帶來了創新的英語學習方式。

相較于傳統的翻譯評估來講,功能分翻譯理論是翻譯評估和批評的一種創新發展,是一種很客觀的評價方式。譯文和原文各方面的一致性是衡量譯文好壞的標準之一,因其是靜止不變的,因此這種結果只可能出現等值和不等值兩種。相反,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體系中,翻譯的評價標準不僅僅局限在原文的基礎上,包括翻譯者的目的、譯文的功能以及語境的變化都在衡量的標準之內。例如:教師讓學生翻譯“你好!”這句話時,學生會回答“How are you?”這種功能性的打招呼方式屬于沒有特定語境情況。同樣“hello!”、“hi!”、“how are you doing?”等等形式的回答就是站在不同的語境情況下所回答出來的答案。這也充分表明,衡量譯文好壞的標準不僅是與原文各方面的一致性,更包含譯者的角度和環境情況。

二、當前我國大學功能翻譯理論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合理的課程設置

客觀上來講,就大學英語教學特征開看,翻譯教學仍舊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薄弱的環節。前面提到,翻譯作為一門語言學習的輸出動態形式,對于提升英語實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翻譯教學一直都沒有受到重視。因此,應首先建立合理的課程設置,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英語翻譯課程,以提高英語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但很多高校雖然設置了相關英語翻譯課程,卻只是將英語翻譯課程當做是英語教學的附屬品,并緊緊局限在課后翻譯這樣的層面,存在嚴重的課時短缺現象,且其隨意性較強,缺乏系統性的教學體系。其次,有的高校缺乏適用于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教材,且設立的課程形式太過簡單,缺乏綜合性的考慮,在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存在很多問題。最終,不僅導致了學生無法真正學到知識,更容易讓學生產生不重視英語課程的想法,更不能實現提高學生翻譯實戰經驗的目的。

(二)缺乏對學生系統性的理論指導

眾所周知,學生和教師同時是教學活動中的兩大主體,教學成效不好,不僅是教師的責任,在學生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因學生的個性特點不一,對于學習英語翻譯缺乏興趣,有的依賴高科技產品和老師翻譯的情況太過,有的對英語翻譯存在不自信的心理。另外,因缺少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一種有效、系統性的理論指導,導致學生無法找到有效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這樣直接造成了翻譯教學成為薄弱環節,達不到理想效果的最終原因。另外,很多大學生在對于母語與英語之間的切換表現出兩種極端,有的過分依賴母語,而有的則完全忽視了母語。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采取的方式都是逐句翻譯,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在平時的練習或者測試中將整篇原文全部翻譯的現象這種方式不僅死板,且會浪費很多時間,更不利于英語翻譯的練習。此外,在一些特定的教學體制下,母語學習被逐漸淡化,許多專業課程被英語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不僅影響了專業學習,更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三、功能翻譯理論的原則

(一)目的論原則

作為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思想,翻譯目的被當做是一種任務來完成,在翻譯的過程中,是由發起者來決定譯文的交際目的,是在一種特殊的需求背景下,給出譯文的原因,根據使用譯文的環境和譯文的接受者的條件以及相關細節的一種過程。也就是說,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譯文的發起者是決定翻譯目的,進而決定翻譯做采取的策略的前提。

(二)連貫性和忠實性原則

站在功能翻譯的角度來講,譯文是不可能完全獨立于原文存在的,也就是說,譯文和原文之間總存在著一些聯系。功能翻譯就是涉及原文的行為和文本以及詞、句法結構等。因文本的意義與功能并非是語言符號可以表達的,翻譯也主要是通過將信息加工后供給讀者理解,是要基于原文之上的,具體來說翻譯就是要有連貫性和忠實性。

(三)充分原則

所謂充分原則就是在譯文目的論的基礎上提出評價譯文的原則。實際上,在功能翻譯的理論框架中,譯文與翻譯之間的相關說明就是功能翻譯的充分性特征。即翻譯必須要滿足翻譯說明的要求,就其理論來看,充分性也是相對于特定目的的。

四、功能翻譯理論下的大學英語創新具體策略

(一)以語篇功能分析為創新起點

起點是任何語言學習的重要前提,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大學英語創新也應從尋找創新起點開始。語篇功能分析是根據諾德理論分析而來,包括指稱功能、表情功能、訴求功能和寒暄功能四種文本功能。一個英語語篇中通常會存在多種功能,但主要是以一種功能為主,兼有其他功能為輔。換一個角度來說,語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會出現一種或者多種交際功能,這也就是語篇功能的總和,這也充分體現出語篇功能與語境之間的密切聯系。因此,在實際的英語翻譯過程中,翻譯者應時刻對原文進行詳細的分析,以確定原文的功能。同時,在翻譯的過程中還應隨時檢查原文因素在譯文的語境中是否實現了譯文的功能,如果沒有還需要及時進行調整。此外,翻譯策略的確定更是語篇功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實際的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功能理論的指導作用,并根據一定的計劃與步驟指導學生,確定好翻譯策略以及翻譯過程,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水平。

(二)做好自上而下的系統研究翻譯問題

想要利用好基于功能翻譯理論英語翻譯教學,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翻譯教學,突破從字句人手機械化的聯系和逐句翻譯的方式進行創新。傳統的英語翻譯教學,通常都是從原文的語句元素出發,并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這種方式不僅會受到教學時間和教學進度的限制,更沒有創新性,過于死板,也就失去了翻譯教學原本的價值。采取這樣的方式,譯文的質量主要由翻譯者自身的問題選擇以及翻譯水平來決定,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會受到自身能力限制以及輔助資料主觀性的誤導,最終導致翻譯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實際的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系統的研究翻譯的問題,促進學生進行自我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并形成自上而下的翻譯問題研究。一方面,從語用層面出發,確定好譯文的功能,再將原文中的需求進行保留和調整并加以區分,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翻譯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在進行翻譯實踐的時候,還要明確好不同語境下對譯文的不同要求,明確這種潛意識的功能觀念。

(三)全面提高翻譯策略的選擇

除此之外,在實際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翻譯策略的選擇與方法能力的提高。通常來說,大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翻譯和寫作能力,所以能夠掌握一定程度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在翻譯的過程中也有自己的語言和語法規則,能夠在特定的語境下完成原文思想的表達。因此,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創新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原文功能的分析、明確好翻譯目的、內容和策略,并進行選擇性的訓練,培養學生根據語境處理原文的能力。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加強學生規范性的譯文語言,加深對文本模式的認識,更有助于培養新時代創新翻譯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全新的教育形勢和社會需求,新時期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應基于功能翻譯理論,尋找語篇功能分析的創新起點,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統翻譯問題研究,全面提高翻譯策略的選擇,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翻譯實力。

參考文獻:

[1]冒志紅.功能翻譯理論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創新[J].現代交際,2012( 11):231 - 232.

篇3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 教師教育 教師教育體制 創新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建構主義作為一種認識論迅速波及各個學科,被視為一種新的方法論和研究范式。建構主義學習和教學理論被認為是對傳統學習和教學理論的一場革命,體現了當代教育心理學的新進展。建構主義理論作為一種新的認識論和心理學理論對當代教育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革新了傳統的教育觀和教學觀,被認為是“構建現代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教師作為教育活動實施的主體之一,建構主義理論對教師教育體制的創新提供了有益的視角,具體來看,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構主義理論是現代教師角色轉變的基礎,提出了新的教師教育教學觀。

建構主義對當代教育和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受這一思潮影響,有學者將現代教育視為主體間的指導性學習,認為現代學校教育是主體間系統的指導性學習。認為教師和學生是當代社會的教育主體,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被普遍認為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雙主體關系,而是一種主體間的關系。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是主體,教育活動的最高目的就是形成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體間的師生關系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師生之間應該平等交往,主動對話,相互理解和融合,直接體驗而取得共識。閉建構主義對教育活動和師生關系的新認識以及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對教師在教育活動的新角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的觀點大多認為飛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呈現者,更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想法,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根,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

此外,建構主義不同的派別根據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也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教師的角色問題。例如社會建構主義作為在修訂個人建構主義和激進建構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知識的建構性、社會性、情境性、復雜性;注重文化與情境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價值,認為學習的本質是一個社會對話的過程,學習和發展是有意義的社會協商,因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強調教師是情境學習的拋錨者,積極關注者,互動合作的對話者和適時的支架者和提攜者。總的來看,建構主義在教育教學活動的逐漸深人,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怎樣以建構主義理念實施教學,為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建構主義理論深化了人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認識,并提供了有效路徑。

上世紀末以來,進行以教師專業化為理念和策略的改革成為教師教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被認為是世界各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邏輯起點。困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認知個體與外在情景的交互作用而建構出來的產物。教師的專業知識、教育信念的形成和修訂,實踐性知識的不斷豐富,最終都由教師的學習來實現。教師的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心所在。研究表明,從不同的建構主義出發,教師的學習可以看作是是基于案例的情景學習,強調教師學習的真實情景和生動具體的事件在教師知識、能力和智慧形成的重要性;是基于問題的行動學習,強調實踐中教學學習化,問題解決貫穿于教師的教學始終;是基于群體的合作學習,強調教學的合作與交流尤其是教師共同體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提高;也是基于原創的研究性學習,強調教師教學的專業化和教學中的創造性;更是基于經驗的反思性學習,認為教師的反思是專業化提高的關鍵所在,將能否反思作為專業化成熟型教師的一個標志。依據建構主義的思想,有的學者提出在教師教育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策略。閣即教師本位策略、豐富經驗策略、持續建構策略、多重建構策略、協作建構策略和反思建構策略。強調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學習的主體建構地位、教師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擴展、教師學習的動態與連續性、教師專業知識能力建構的多視角、多維度和多領域、教師學習的協作支持和批判以及教師對理論、信念和經驗的批判、反思和不斷超越。因而,建構主義對教師學習特征以及教師建構策略的研究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有益的視角。

三、建構主義理論構建了有效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專業化教學提供了具體策略。

建構主義理論更新了人們對知識本質的認識,其學習觀是繼行為主義學習觀和認知學派學習觀的新發展。建構主義理論在理論上建樹的同時,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施中將建構主義理念貫穿到教學活動中也作了深人的研究。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現代教學模式已經在實踐中逐步展開。在整合不同建構主義派別的基礎上,汲取各派合理內核,學者們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我國學者高文將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歸結為四組共十種學習和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實施方式。其中包括了三種與概念相關的學習與教學模式、兩種機遇問題解決的學習與教學模式、三種基于情景認知與意義建構的學習和教學模式和兩種基于活動的發展性教學模式。拋錨式教學,情景學習教學模式,認知學徒式,基于超媒體的學習與教學模式,合作教學,問題教學模式等一系列基于不同建構主義理論觀點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得到實施。這些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行為主義為指導的教學模式以及早期的認知學習觀指導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具有更為積極的教育意義。

四、建構主義提供了教師教育新模式,推動著教師教育改革中心的轉移和教師教育教學模式的轉變。

教師教育是關于教師培養和培訓的新型教育制度。我國教師培養的基本模式是:學生進人獨立設置的師范院校后,在一定時間量的專業學習的同時間以部分教育專業課程(即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的學習;完成學業后,自動獲得教師資格。隨著我國教師教育體系從封閉走向開放,專業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混編培養教師的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在單一四年學制束縛下教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存在專業基礎不夠寬厚,教育專業課程比例偏低,實踐環節薄弱的弊端。教師職后培訓也多以學歷補充或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為主。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急劇變革,我國歷經百年的傳統的教師教育模式難以適應新的社會條件和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新要求。從新時期教師教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來看,教師教育模式正從傳統的教育模式向現代教育模式轉變。具體體現在在教師教育體制方面,由單一定向型或封閉型向定向型和非定向型相結合再向非定向型轉變,最終建立多元化的全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在教師教育基礎的改革方面,由行為科學為基礎的訓練型教育模式向基于認知科學和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發展型教師教育模式轉變。在教師的職業發展性質上,由非專業化發展或半專業化的繼續發展向全面地聯系終身的專業發展歷程轉變。教師教育培養的目標也由經驗型教師向技術型教師再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師轉變。在教師教育的方式上也由知識經驗和技能訓練為中心向以問題研究為中心的參與行動與反思方式轉變。

篇4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創新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教育事業的進步,現代教育理念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藝術設計專業來說,作為設計活動的主體,學生需要通過主觀思維對客觀事物進行加工,設計出各式各樣的作品來,沒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就沒有辦法設計出優秀的作品,也無法讓自己的作品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在當下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一些學校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學生的創新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有限,這些對藝術設計專業以及學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要想做好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培養優秀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就必須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1轉變教育模式,建立以創新為中心的教育體制

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轉變教育模式,建立以創新為中心的教育體制,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體系、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等,緊緊圍繞學生建立一套系統、有效的創新型教育體制。

(1)轉變教育觀念。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學校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特別是藝術設計類專業,需要對傳統教學觀念進行變革,結合當下時展的潮流,對一些新型設計理念進行借鑒和學習,從思想上改變對藝術設計教育的認識,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高校教育中,藝術設計類專業需要將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教育觀念為主導,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作為辦學指導思想,通過這種指導思想來安排和促進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教學課程安排、教學考核和評估等。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用創新的教學觀念來帶動創新型教學的開展。

(2)設立創新能力培養相關課程。對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來說,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是整個學習工作的核心,也是自己的主要學習目標。因此,藝術設計類專業在對學生進行課程安排的時候,也需要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課程作為整個課程體系的核心和重點,讓學生在學校設計專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著重對一些創新型設計理念、創新型設計方法等課程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時展的需求,學習當下最流行,最時尚的設計內容。學校應該利用現代科技,借助計算機以及電子通信系統等工具,在課程設計中安排一些計算機設計軟件教學,讓學生能夠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學習先進的設計知識。例如,可以在計算機課程中安排平面構成、色彩構成以及立體構成等設計課程,讓學生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更方便、更全面、更好地進行設計知識學習,逐步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3)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及書本上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教學的需要,也無法很好的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因此,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在教學內容方面,不僅要安排藝術設計理論知識學習,同時也需要安排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設計方案等教育內容,在教學方法方面,不僅要進行課堂教學,還應該將企業和市場等元素納入到藝術設計專業體系中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小組討論,課外活動實踐小組,開展設計競賽活動等,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已經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主動去思考,不斷地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慢慢地,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2為學生提供施展創新能力的平臺

要培養和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需要做好教學環節的工作,學校還應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平臺,幫助學生施展自己的創新能力,在實踐中踐行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1)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學習環境。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創新學習環境。為了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藝術設計創新環境。因此,學校可以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為學生營造一個創新型的教育環境,不斷地拓寬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渠道,構建一個適合學生成人以及成才的校園文化環境和藝術設計學術氛圍,讓學生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更加積極主動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校園內開展藝術設計校園文化節,開展校園設計創新大賽,評選校園設計之星等活動,對優秀的學生已經學生作品進行獎勵,同時也可以把優秀的創新設計作品放在校園網絡信息平臺上進行交流,讓其他學生進行學習,鼓勵其他學生更加努力的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逐漸在整個校園內形成一種良好的藝術設計創新氛圍。

(2)為學生搭建創新平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學習之后,需要一定的平臺將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自己的思維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學校就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學生搭建創新平臺。例如,學校可以成立中介機構以及咨詢公司等,為學生的創新思路,創新點子提供出路,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自己的創新思想,也能夠給學生的創新思想提供建議,給學生提供創新資金籌措渠道等。此外,學校還可以同社會聯合,開設第二課堂,讓學生自主進行藝術創新設計項目,讓學生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不斷的優化和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同時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學校還可以調用一些可以調用的資源優勢,鼓勵和幫助學生開設一些藝術設計工作室、設計公司以及創新設計創業園等,為廣大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舞臺。

3結語

創新是藝術設計的核心和靈魂,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能力是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綜合考慮和利用各種資源和優勢,建立良好的創新能力培養機制,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在藝術設計已經逐步演變為全球競爭的趨勢和環境下,更加需要不斷地對高校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探索,不斷地對學生藝術設計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我們才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將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工作推上一個新的高度,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參考文獻:

[1] 趙巍,徐彥婷,宋慧穎,李艷紅.隱性知識視閾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J].藝術教育,201l(5).

[2] 李元元.以新思路新模式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

篇5

關鍵詞:政府主導模式 旅游管理活動 制度創新

旅游相關概念界定

(一)旅游

關于旅游,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旅游在經濟、文化、社會、審美,以及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不同側重點的定義。所以對于旅游的定義,應該以實際研究的背景為依托。旅游是一項極具活力的經濟交換活動,具體表現為人們利用一定的金錢和時間來換取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新奇體驗和經歷,從而達到物質精神的雙重體驗。

(二)旅游產業

旅游產業是以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旅游設施為基礎,通過旅游服務,滿足旅行者各種需要來取得經濟利益的綜合性經濟事業。從這個概念可以看出,旅游產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產業,包括建筑、飲食、住宿、交通運輸、文化等。

政府參與旅游管理的原因

(一)旅游產業的外部性需要政府參與

外部性是指一個經紀人從事一種影響旁觀者的福利的活動,而這種影響不需要支付報酬也能得到額外的報酬。外部性分為正的外部性和負的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是導致市場機制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旅游產業同時具有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兩類外部性,外部經濟性表現為:發展旅游產業可以提高旅游景點所在地的知名度,有利于當地的精神文化建設,這樣受益的不僅僅是旅游產業,而是整個地區。外部不經濟性主要表現為:不當的旅游產業是以環境的破壞作為成本的,如果影響的范圍擴大,甚至會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的水平。隨著游客人數的增多,會加速旅游資源的破壞,影響其他游客的旅游質量,還會與當地的居民爭搶資源。這兩種外部性不是旅游市場本身的機制所能解決的,所以需要政府部門的介入。

(二)旅游產業的產品具有公共產品性質

社會產品分為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純粹的公共產品或者勞務是指每個人消費的這種物品或者勞務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種商品或者勞務的減少。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具有三個顯著的差別: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旅游產業作為公共商品的屬性具體表現為:旅游目的地的整體形象推廣;旅游基礎設計的建設,如旅游咨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交通標識系統。每一個旅游目的地企業都會從形象推廣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獲益。但是這種獲益具有非排他性,所以企業作為經濟性的組織不會主動采取措施,需要政府的參與。

(三)旅游產業的信息不對稱需要政府參與介入

旅游企業之間以及旅游企業和旅游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旅游產業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旅游目的地對于旅游者來說是相對陌生的環境,相對于旅游企業就是信息缺乏的一方。游客由于對于信息的缺乏,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對旅游企業提供信息的優劣做出正確的判斷,然后由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存在,最終會導致旅游產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最終不利用旅游產業的發展,所以需要政府參與其中,為旅游企業和游客都提供相對正確的信息。

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發揮的作用

政府參與到旅游管理的活動之中,并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發揮其職能,會對旅游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推動作用。

(一)旅游產業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部門相應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旅游的法律法規。如《旅行社暫行管理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評定旅游涉外飯店星級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等,在制定法律的同時,政府部門也加強對于制度的建設,從而使我國旅游產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

(二)推動旅游景點景區建設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建成了六大旅游金三角(京-滬-穗,京-西-滬,京-西-貴,穗-貴-昆,滬-蘇-杭,粵-港-澳)、三大旅游開發區(環渤海旅游區,長江三角洲旅游區,珠江三角洲旅游區)、四大旅游帶(西安絲綢之路旅游帶,昆明生態旅游帶,桂林、成都山水風光旅游帶)。旅游產品呈現出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狀況。

(三)促進國家整體形象的宣傳

在促進國家整體形象宣傳方面,政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政府協調了各方面的資源,通過旅游產業的發展,以及旅游景區居民的形象,整體提高了我國在全球的形象。

(四)提供公共產品并改善旅游環境

政府部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支持旅游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一大批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環境整治和安全設施保障。在總體上,為游客提供較為良好的旅游環境。

現行旅游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政府主導的旅游管理活動,為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是隨著旅游產業內外環境的改變,政府主導模式的缺點也逐漸暴露。

(一)機構和職能大小的矛盾

我國的旅游資源豐富,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的特征,而其中主要是文物、風景、文化,根據其不同的屬性,旅游資源分屬園林、宗教、建設、文物等不同的部門管理。每一個部門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職能。這就導致為了實現各自部門的職能與總體的統籌規劃不相符。同時,政府部門在旅游管理的活動中更多的應該是宏觀的,但在實際的工作中,旅游管理部門卻承擔著更多具體的工作。

(二)投入機制存在泛市場化的缺陷

在改革開放之初,為了緩解旅游基礎設施的供需矛盾,政府吸引了一大批民營企業進入了旅游產業。其涉及旅游業的各個行業,例如:餐飲、住宿、旅行社、旅游景點等。這些企業在當時對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我國現在并沒有完整的制度規定和監管條例,企業自身存在弱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我國旅游產業的總體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術,在進行旅游規劃時,嚴重違背其規律,項目的建設水平低,同時民營企業對于旅游地的開發往往具有短視化的現象。

(三)運行機制存在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游管理體制總體具有兩大特征:企業化經營;管理具有多重目的,即既要對旅游資源進行保護,又需要創收。在這種情況之下,旅游產業的運行機制存在諸多問題:政、企、事不分,在我國旅游業的經營活動中,經營方式仍然按照政府機關的工作模式,在理念上缺乏市場觀念、競爭意識,在人員上存在冗員現象;所有權、經營權、行政權混亂,由于我國的國有資產所有者代表地位界定不清,所有權虛置,各種產權模糊。在現實的運行機制中,旅游管理部門既是實際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又是經營者。在面對部門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時候,很難履行其作為一個管理者的職能。

(四)旅游管理過程為結果導向

旅游產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旅游市場的問題要從實際的需求出發,從引發問題的真正原因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而目前,我國對于旅游產業的問題往往只是從最后的結果出發。短期內可能是有效的,但問題卻沒有從根本上消失,在旅游產業繼續向前發展的過程中,其問題就會重新顯現。

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制度創新

政府主導的旅游管理模式出現的問題并不表示要完全取代這種模式,在當前實際情況下,政府主導的模式仍然具有較大的優勢,重要的是要對其進行制度上的創新,使其更適應旅游產業的發展。

(一)制度創新的理論依據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在傳統的分析框架之下,增加一種新的公共部門治理研究途徑:契約主義。該理論認為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不存在本質的差別,所以為了安排公共服務,政府部門也可以引入市場機制,由競爭機制決定服務提供情況,決定服務的價格和質量。在這種意義上,政府決定為社會提供什么樣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但是決定之后,應當向社會公開招標。可持續的發展觀涉及到自然、經濟和社會三個方面,其本質是要追求有理性和有節制的發展,按照需要性和限制性的原則進行經濟的開發建設。

(二)制度創新的理念改變

1.從增長到發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并重。在旅游發展的早期階段,政府部門過分注重經濟的發展。隨著發展的深入,管理理念由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到關注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全民素質和國家形象等綜合效率。

2.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市場介入和政府主導相結合。旅游景點的存在是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文景點和名勝古跡是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政府部門往往忽視了對景點的保護工作。

(三)政府職能轉變

1.開發職能的重新定位。政府部門需要對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區別出開發比較完整和經營比較完善的老景區,將管理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將管理機構的經營職能分割給市場,政府自己保留管理權。對于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新景區,政府可以利用政策優勢,吸引市場主體的長期投資。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審核,要避免開發部門短視化的形象。對于不適宜市場化運作的旅游景點,可以開發出輔助旅游項目,要用整體的觀念來看待旅游資源。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旅游地區,政府在旅游管理的職能上也要有所調整。在已經相對完善的地區,政府只需把握好市場的準入門檻。在新興旅游城市中,政府一方面要做好景區的規劃工作,保證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規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市場的協調和監督工作,防止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

2.經營職能的重新定位。政府在旅游產業方面的經營職能主要是要做到旅游市場維護和利益主體協調兩個方面。政府作為市場秩序的維護者,應該有效發揮監管職能。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景點并進行相應的旅游宣傳。同時,政府部門也要處理好旅游景區開發商和當地居民的關系。給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3.監管職能的重新定位。政府在對旅游業進行監管時要從規劃審批和監管問責兩方面進行考慮。政府在進行監管時要把握一個原則:在不破壞旅游資源的基礎上,保證其持久的欣賞價值方式;政府在監管的時候也要注意旅游開發主體的職責,做好旅游資源的保護工作;政府部門要有獨立、權威的協調機構;政府和開發部門要明確分開。

4.服務職能的重新定位。政府要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政府在為社會提供旅游資源的時候,也要注重和市場的合作,要明確兩者的關系和職能上的差別。

(四)制度創新對政府提出新要求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部門不是萬能的。對旅游產業的發展,也是一樣。在制度創新的基礎上,政府部門主要做到:設計恰如其分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通過市場機制去保障旅游公共物品和服務的供給;制定必要的公共政策,保障各個階層能夠及時得到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維護旅游產業的合理秩序。

政府部門主導的旅游管理模式在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較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其問題。但是,如果政府旅游部門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存在,理清政府和市場對于旅游產業的不同作用,同時在理念和制度上進行創新,則其一定會在更大程度上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鳳龍,陸林.制度對旅游發展影響研究綜述與啟示.旅游學刊,2008(9)

2.余美仙.試論政府在旅游投資中的調控作用.經濟問題探索,2009(2)

3.周武中,黃蕩.論旅游業發展與政府主導之間的關系.中國名城,2010(4)

篇6

引言

現代的醫學模式已經與傳統的醫學模式產生較大的差異,不僅衍伸到社會學,還涉及心理學等諸多范疇。隨著醫療事業面對的醫學問題不斷增多,那么新形勢下的醫學發展勢必會對我們的醫療事業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醫療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對問題的應變能力必須要提上日程,而合理利用醫院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無疑是豐富醫療人員的知識儲備的有效途徑。然而,現實的情況卻讓我們不得不引起重視,因為仍有部分醫院的圖書館館藏并不充足,數據庫也不是非常完善,甚至有的醫院并沒有重視管理自己的可供醫生查閱、學習的圖書館。加之醫院的相關領導部門對于醫院圖書館的建設并沒有很大的積極性,當然這和醫院在這一方面的資金的欠缺有一定關系。總體而言現在我國醫院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并不高,在合理高效的利用圖書館里的信息資源方面也有所欠缺。我們針對這些問題作出分析總結,旨在促進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利用的創新思路的形成。

一、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利用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創新程度不夠,電子閱覽的普及還需深化

醫院的圖書館和普通的圖書館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醫院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幫助醫療工作者了更多的醫療信息,是醫療難題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醫院進行醫學研究的重要數據庫。所以對于醫院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要求也就相對較高。而現階段的醫院圖書館管理員工作方式比較常規,在圖書資源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觀念較為落后、創新意識相對欠缺的狀況,主要是由于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比價繁雜,管理方式也有待完善,只有新的高效的管理模式才能改變現在的局面,才能進一步的提升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因為優秀的醫院圖書館管理員直接關系到整個圖書館的職能發揮和穩定運行。

再者,由于我們在傳統的資源利用模式中習慣已久,而醫院圖書館的管理體制也不夠完善,所以只是單純的將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推薦給大家并不能大幅的提升員工對于信息資源的利用率。讀者在新的數字信息資源的了解也處于比較少的階段,對其使用方法也不夠熟練,一部分的的讀者仍然比較習慣在圖書館閱覽圖書和期刊,對于數據庫形式的圖書館還不能熟練的運用,這樣便不利于圖書館數字信息的利用。醫院的圖書館主要面對的閱讀群體是醫院的研究生生和醫療事業者,他們的流動性比較大、更新進度相對較快。如此就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怎樣來宣傳醫院圖書館的數字信息才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并讓數字信息變程有用的信息被人們所接受。電子閱覽便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們有必要更大力度的宣傳和推行。同時我們也要重視確立科學的圖書館管理機制,規范我們的管理程序,循序漸進的提升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資源的共享。

(二)圖書資源的結構不合理、獲取渠道不夠多元化

醫院圖書資源結構的不合理也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醫院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也是整個醫院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醫院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種類的多樣化程度不是很高,更新速度也相對落后。由于醫院對于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的投入資金比較有限,在管理上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欠缺,所以,無論是圖書館的圖書文獻還是數據庫的信息資源都和現階段的醫學事業發展有一定的差距。另外,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獲取渠道相對單一,與醫學院和分院之間的溝通不足,缺乏合作,并且圖書館的使用便捷性不足其業務水平和服務設施的完善程度也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致使其職能的發揮受限,需要更全面的方案來進行優化調整。

二、提高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利用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觀念,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加強人才培養

信息時代的轉變給我們的生活都帶來巨大的改變,在醫院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利用中,我們也應該改變傳統的觀念,使之與時代適應。對于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管理來說,健全的管理體制必不可少。首先醫院的領導應該更多的關注圖書館資源的管理,認識到信息資源多元化的需求。圖書館的管理要形成適應自己醫院實情的管理特色,根據醫院的需要注重圖書館的使用性和信息資源的是時效性。還可以引進更多具有特色的數據庫,只要能夠充分的利用這些資源,增設檢索系統也是相當實用的。相關調查顯示,醫院圖書館的管理團隊的整體素質還不夠高,專業知識結構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那么加強醫院管理人才的培養就顯示出非常的現實意義。集體安排相應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集中的管理培訓和經驗交流,以及到更大的醫院去參觀學習都是良好的培訓手段。在收獲理論的同時加強實踐更能幫助他們快速的提高從業水平。后期我們還應該加入培養的結果考核,來保證整個團隊的工作能力達到期望的水平。并且,該部分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水平要嚴格把關,在培訓中也要對新的計算機技術方面有所側重。

(二)改善圖書館的基礎設施和信息環境

醫院圖書館的發展離不開醫院的支持,完善的基礎設施更是圖書館能夠順暢運行的必要前提。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醫院的圖書館是非營利的,也就是說圖書館的經費支持是需要醫院長期供給的。同時,醫院還需要引入足夠的外文文獻,雖然這部分資源的費用比較高,但是國外的一些醫學方面的水平確實比較先進,需要我們學習。此外,要使得醫院圖書館能夠真正的被大家所利用,我們不僅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完善檢索系統,還要加強電子硬件等方面的設施建設,以此讓圖書館具備更高的電子網絡化水平。圖書館的信息環境也關系到人們對于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其影響因素也比較多,所以建立良好的圖書館信息環境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開通局域網,延長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和對外開放程度都是可取的,這樣還可以幫助用戶更好更多的獲取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當然,我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更加廣泛的創造一個大的和諧的圖書館信息環境,就是通過加強各醫學院的信息資源共享,相互取長補短,交流圖書館的管理經驗,克服各自的現存缺陷,從而降低圖書館的經費支出,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優勢。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加強用戶和信息資源的接觸,只有全面的資源和易用的圖書館設施才能促進整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流動,才能使其成為有價值的資源。

篇7

關鍵詞:學校管理;創新意識;人本意識;欣賞意識

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對學校的領導有過這樣的闡述:一所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者,其次是學校的行政領導。一所好的學校一定有一位優秀的校長,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校長作為學校工作的總指揮,其本身所具備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與教學思想都直接決定著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在新課程教育改革不斷發展的新時期,學校的領導者只有樹立全新的學校管理意識才能更好的推進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才能不斷適應新的教育發展形勢。

一、學校的領導者首先要樹立創新的管理意識

學校教育教學的根本就是為社會的發展不斷培養與輸送人才,而學校輸送的人才是否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取決于學校的教育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而學校的教育教學取決于領導者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因此,作為學校領導者應該樹立科學的管理意識與教育理念,以不斷適應新的歷史時期對學校教育的不同要求。學校領導者應該首先樹立創新的意識,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之中敢于挑戰傳統的教育模式,能夠支持、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勇于探索,不斷打破傳統教育教學理念與方式的束縛,引領教師從“說教型”的教師向“引導、合作、創新”型的新教師轉變。教育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生知識掌握的過程,更是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努力去激發、引導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與積極的進取意識,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的主體地位,在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管理者的創新意識可以不斷引領學校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只有學校的領導、教師具有創新的意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創新的氣氛,才能不斷引領學生在學習中創新,老師才能真正在學習活動中指導學生創造性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領路人,在學習中不斷引導學生向更高的理想目標而努力學習。

二、學校的領導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意識

學校的管理離不開各項規章制度,規章制度在學校的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權威”,但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的制定應該體現全體教職員工與學生的獨立性與創造性,規章制度的執行是有效服務學校教育人、培養人的教育使命,因此,學校的領導者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加強對師生的思想與精神引領。學校的領導者要具備以人為本的管理意識,應該首先樹立教師為本的思想意識,學校的領導者應該把全體教職員工的思想統一在一起,為大家描繪出師生共同的學校發展愿景,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努力為師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讓老師能夠充分地感受到學校這一集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廣大的教師即是一個學校管理的對象,同時也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力量,學校在管理中應該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去用公平、合理的考評機制刺激老師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形成人人參與的工作局面,創造和諧、民主的學校管理模式。學校的管理應該樹立以生為本的管理意識,學校一切工作的最終目標都是對學生的教育,學生的教育與發展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最終目標。因此,學校管理的最終目標也應該是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教育的理念倡導一切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因此,學校的領導者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意識,時刻關注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只有這樣,學校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教育目的,才能為社會不斷培養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三、學校的領導者要樹立欣賞的管理意識

篇8

關鍵詞:會計事務所 博弈模型 上市公司 審計收費模式

一、引言

近年來虛增利潤、虛構交易、隱瞞重大違法行為等信息失真案件在國內屢見不鮮。審計師受到經濟利益趨使,不但沒有遏制上市公司信息失真,反而對問題報告出具無保留審計意見,損害了多數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問題,阻礙證券市場的發展,也是證券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信息披露,2010年共有32家上市公司由于會計信息失真受到相應處罰,其中23家責任人受到行政處罰,而另外6家上市公司的相關責任人受到證監會的禁入處罰的限制,另有3家同時受到罰款和禁業的制裁。對比查閱這32家公司在被處罰前一年的財務年度報表可知,僅有1家公司被會計事務所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顯然,出具90%以上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并不能真正反映當前企業真正的財務狀況,并且利益相關者也提出對外部會計信息的質疑。邱學文(2002)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闡述了上市公司信任度問題,表明投資者對會計信息質量疑慮過多。

篇9

廣告創意是指通過獨特的技術手法或巧妙的廣告創作腳本,突出體現產品特性和品牌內涵,并以此促進產品銷售。它包含了廣告活動中創造性的思維。在現實中,廣告界更愿意以“廣告作品的創意性思維”來定義廣告創意。廣告創意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大膽新奇的手法來制造與眾不同的視聽效果,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費者,從而達到品牌聲浪傳播與產品營銷的目的。總體來說也就是指廣告中有創造力地表達出品牌的銷售訊息,以迎合或引導消費者的心理,并促成其產生購買行為的思想。廣告創意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廣告訴求,二是廣告表現。

二、創意是廣告的生命和靈魂

廣告創意不同于一般的計劃、說明或宣傳,它必須借助于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創造適合廣告主題的意境,確立表達廣告主題的藝術形象,以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沖擊、震撼消費者的心靈,激起他們的購買欲望。奧格威說過:“一個偉大的創意是美麗而且高度智慧與瘋狂的結合,一個偉大的創意能改變我們的語言,使默默無聞的品牌一夜之間聞名全球。”萬寶路男士香煙廣告形象使用了具有美國意識、能被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男子漢形象。現在,萬寶路廣告那策馬揚鞭、氣勢雄渾的場景已成為反映美國精神的代表作。偉岸英武的牛仔形象已經傳遍全球,構成了萬寶路香煙獨有的魅力與品質。

如果把廣告變成枯燥無味的說明或口號,僅僅是“廣而告之”,無法讓消費者動心,十有八九要失敗。同時,廣告創意又不是一般的文學藝術創作,它只能表現廣告主題,受市場環境和廣告策略的制約,所追求的是以最經濟最簡練的手法,弘揚企業品牌和產品個性,最大限度地溝通和引導消費者。所以說創意是廣告策略的表達,其目的是創作出有效的廣告,促成購買;廣告創意是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這是創意的本質特征;創意必須以消費者心理為基礎。

三、廣告創意與消費者心理的關系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斷提高,大家對廣告的要求不再只是廣而告之了,尤其在這商業發達的21世紀,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知名度,就必須要做廣告。然而,在這個廣告幾乎泛濫的社會,要想你的廣告能在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能首先吸引消費者,那么就必須有很好的創意,能使消費者對你的廣告產生興趣,這樣的廣告才稱之為成功的廣告。

1、廣告創意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正確把握消費者心理

認清消費者接受廣告的過程是廣告創意的前提條件。任何一種心理的產生都有一個必然的過程,消費心理也一樣。廣告創意要想達到影響消費者心理,進而促成其消費的欲望,首先要引起他的注意,即從眾多的廣告中能注意到某一個特定廣告,接著要使消費者對這則廣告產生興趣,產生一種肯定的情緒認同,最后使其感到有必要的需求,從而進行消費。

2、把握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心理因素是廣告創意的關鍵環節,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很多,如文化因素、環境因素、消費者個人因素及心理因素。其中消費者的心理因素對其產生著重要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主要受到需要和動機、感覺與知覺、信念與態度、情緒和感情等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響。廣告創意必須在把握好這些心理因素的基礎上,進行新穎、獨特的想象,創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廣告意境,構建起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心理聯系,從而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達到促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四、廣告創意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

1、廣告創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成功的商業廣告創意能讓你的嘴巴大大張開,脫口喊:好,也能讓你目不斜視而情動于中,然后就是在你掏錢消費之際毫不猶豫的“依意”孤行――痛快!這就是成功的商業廣告創意。每一則成功的創意都是對規則的沖擊,都是對人類慣性思維的挑戰和超越。

廣告以新穎獨特的創意方式給消費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如蘋果電腦的廣告圖是一個“被啃掉一塊的蘋果”,這就可能讓人聯想到蘋果電腦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創新精神。事實上,這種創新精神正是蘋果電腦的特點。再如利郎服飾的廣告語“簡約而不簡單”就會吸引消費者,并使他們從“不簡單”中去感受簡約的魅力,有了注意,自然少不了對信息的關注,而讓消費者了解信息正是達到購買目的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通過廣告向消費者傳播商品和品牌信息,就可以讓消費者形成對商品特別是對品牌形象的認知。長虹品牌可能傳播的信息是:長虹彩電的色彩特別好,就像彩虹的顏色那樣好。如海爾品牌可能傳播的信息是:海是藍色的,而藍色是冷色,這與海爾的制冷產品聯系起來。

2、廣告創意打動消費者心理

情感訴說是創意廣告打動人心的另一個關鍵環節。廣告創意以情感訴說方式打動消費者的心理,引起情緒與情感方面的共鳴,在好感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產生商品或品牌信賴感。著名品牌寶潔旗下的sk-ii的廣告就是一個明證,其廣告語――“肌膚年輕12年”,這是企業在廣告的世界里所能找到的絕妙說辭,此時消費者考慮的已不是生產線上的化合物,而是產品會給她們帶來更美好的自我形象。盡管廣告對品牌所作的評價多少有點夸張,但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費者的心聲即消費者內心評價,因而廣告品牌傳播才能被消費者認同和接受。若廣告品牌傳播中有他們所喜愛或追崇的名人代言品牌,其效果更加顯著。陳小藝所做的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讓人感受到母愛的延伸,劉翔代言的廣告會讓人們感受到力量與速度的統一。所以說廣告在傳播商品信息、引起情感共鳴的時候,就會逐漸影響消費者的態度,并說服消費者改變原來的態度,促使消費者逐漸喜歡商品并購買商品。

3、創意廣告引導消費者購買

當消費者被創意廣告所打動時,廣告就要起到它的另外一項重要功能――引導購買。廣告常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向消費者多次重復同樣的內容,它通過大力渲染消費或購買商品之后的美妙效果,利用大眾流行的社會心理機制創造轟動效應,并給消費者明顯的示范作用,指導人們的消費與購買行為。在指導購買的過程中,廣告會告知消費者產品用途,產品的使用方法,產品的售后服務,以減少顧客的疑慮,激發更多的消費者參與購買。

篇10

2008年8月23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主辦、河北以嶺醫藥集團承辦的第三屆全國《絡病學》教學研討會隆重召開。河北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吳以嶺教授歷經20余年,在系統整理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潛心絡病理論創新研究,在中醫發展史上首次形成了系統的具有現代意義的絡病新理論。2008年7月,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建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絡病學科。這是依靠持續科技創新獲得3項國家科技大獎的以嶺醫藥集團,在中醫發展史上作出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獻。

吳以嶺教授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主任委員,2004年由其主編、中國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絡病學》,長達185萬字,是國內第一部系統論述絡病理論及其臨床運用的代表性學術巨著,在此基礎上全國高等中醫院校創新教材走入了大學課堂。在中醫發展史上,第一次將“絡病學”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中醫學科。

記者:對于“絡病學”這個概念大家并不熟悉,您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吳以嶺:絡病學是中醫學術體系的獨特組成部分, 是研究絡病發病特點、病機變化、臨床表現、辨證論治、治療原則及治法方藥的應用理論。絡病學不但可以在理論層面上推進中醫學自身理論的完善,還能在臨床層面上極大地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神經肌肉疾病的治療效果。

絡病學說是中醫學術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起始于《內經》,伴隨著經絡學說的建立而產生;發展于漢代張仲景,絡病證治初露端倪;至清代葉天士提出“久病入絡、久痛入絡”形成中醫重要的病機概念,并且對臨床難治性疾病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此后二百余年來缺乏系統深入研究,亦未形成系統的絡病理論,是留給當代中醫藥工作者的歷史任務。絡病學說是中醫學臟腑、經絡、氣血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絡病學學科符合中醫學術發展的趨勢,“絡病證治”對提高臨床現代難治病救治水平,創新發展絡病學說對推進中醫學術發展,提高臨床辨證治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有必要建立絡病學學科以推動絡病學術發展。

1982年,從南京中醫學院完成了碩士學位的吳以嶺來到河北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成為一名普通的醫生,一心希望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百姓診病,造福于民,他從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開始了對絡病理論的研究。當時中醫藥界治療心血管病一直延續以“活血化瘀”的思想為指導,中醫對心血管疾病機理的認識籠統而浮淺,缺乏具體、明確的指向。

記者:通心絡是您研制成功的十分有效的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藥,這其實也是您研究絡病學的成果。那么絡病學指導心血管疾病治療的理論依據具體是怎樣的呢?

吳以嶺:血管即中醫所說的經絡,粗者為經脈,細者為絡脈,絡脈相當于現代醫學中的小血管。活血化瘀,就是針對血液流通不暢、血液瘀滯進行的一種針對血液的治療方法。瘀血阻滯在絡脈,除了血液的黏稠凝聚外,還有血管本身的原因,如容易引起心肌梗死的血管內皮損傷、血管痙攣等。

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發現土鱉、蜈蚣、水蛭這些蟲類藥既有活血的功能,又有通絡止痛的作用,于是開始慢慢嘗試著在給心血管病人開的藥方中加進一些蟲類藥,結果效果非常好。通心絡當中用全蝎、水蛭、蜈蚣、土鱉蟲、蟬蛻五蟲并用,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從西醫藥理學講,通心絡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對血液異常狀態的治療作用。通心絡可以降脂抗凝,改變血液流變學、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的形成,從而改善血液的黏稠凝聚狀態。第二是對血管病變的治療作用。能明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穩定斑塊,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有效緩解血管痙攣。第三是抑制心梗后的心室重構。第四是對微血管有顯著保護作用,能明顯保護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心肌微血管內皮功能和微血管的完整性。

記者:用中醫絡病學說解釋心腦血管的發病機理與傳統中醫血瘀證對心腦血管疾病解釋的區別在哪里?

吳以嶺:國內自20世紀70年代開展活血化瘀治療心腦血管病研究,以血瘀證來解釋心腦血管病的病理機制和冶療方法,而實際上中醫絡病和血瘀證是在外延和內涵上都不盡相同的兩個病機概念。血瘀證通常是指因氣虛、氣滯、寒凝、大熱等原因,導致血瘀而血行不暢,包括了新病血瘀和久病血瘀。而絡病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很多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病理狀態,包括了絡脈瘀阻、絡脈絀急及絡虛不榮等病理。新病血瘀不在絡脈瘀阻的范圍內,而久病血瘀入絡與絡脈瘀阻臨床表現基本相同,反映了血液瘀滯、黏稠凝聚、運行不暢的狀態,但是,不能反映絡脈?自身的病變,也就是說,瘀血癥不能包括絡病中絡脈?絀急的病理變化。

記者:您在絡病學說的理論框架提出的"三維立體網絡系統”具體是指什么?

吳以嶺:“三維立體網絡系統”,是從絡脈的網絡層次和空間位置、絡脈的生理功能、運行速度和常度,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地反映了中醫絡脈的運行分布和生理功能。絡脈具有網絡層次,空間位置,其縱橫交錯,遍布人體,按一定的運行時速和常度把氣血津液輸布到全身,是維持生命活動和保持人體內環境穩定的網絡結構。絡病是指邪入十五別絡、浮絡、孫絡之后引起的病變,由于絡脈是營衛氣血津液輸布環流的通路,且絡脈細小,分布廣泛,分支眾多,邪客絡脈,容易影響絡中氣血津液的運行與輸布,致使絡脈失于暢通或滲灌失常,導致絡脈瘀阻,絡虛不榮等基本病理變化。

“三維立體網絡系統”認為,絡脈在空間上具有遍布全身、逐級細化的網絡層次。這對解釋復雜生命現象具有重要學術價值,試想,如果沒有遍布全身的網絡系統,僅有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是不可能完成復雜生命運動的。而絡脈逐級細化,這與西醫學中血管和神經逐級細化分支基本相似。可見,中醫絡脈的網絡層次涵蓋了西醫學血管和神經的概念。研究還發現,絡脈具有運行的時速和常度,時速指氣血運行的時間和速度,常度指氣血循環的狀態和節律。

記者:在您的研究中,絡病學被用于多種疾病的診療中?

吳以嶺:當然,除了心血管疾病,絡病學還可以指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并發癥、腫瘤、神經肌肉疾病的中醫治療。絡病學理論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 除了推出具有特色的中藥方劑外,還運用現代生產工藝特別是超微粉技術生產, 極大地提高了藥物的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速度,顯效率提高。

由于絡病理論的創新性,由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為第一承擔單位,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醫院、復旦大學等國內10所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共同申報的“絡病理論指導血管病變防治基礎研究”中標國家973課題,吳以嶺教授被聘為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由吳以嶺教授主持的“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課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吳以嶺將《絡病學》專著改編為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目前已有20余所醫學院校開設面向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的絡病學選修課。《絡病學》教材英文版已正式由人民衛生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澳大利亞、美國、荷蘭等國大學的中醫學院對開設《絡病學》課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為絡病理論國際交流奠定了基礎。最近,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建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絡病學科,應該說,這是中醫藥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展望絡病學未來的發展,吳以嶺教授滿懷信心。他所領導的以嶺醫藥集團已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堅實的技術創新體系,將在繼承祖國傳統醫學的同時不斷創新發展,讓中醫藥更科學地造福于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