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數學思維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5: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邏輯數學思維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邏輯數學思維訓練方法

篇1

“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比較注意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在課時容量限制、教學進度控制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取決于對學生數學思維訓練的設計上。在“做中學”的教學中,如何設計、安排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結合實踐,學習他人先進,本文總結一些教師的具體做法,淺談以下幾種: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總思想

解決數學問題就是利用數學概念、定理、性質、公式、法則以及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等知識點進行排序。

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怎樣進行排列,簡單的講,就是數學思維的問題。

解決數學問題的每一步都要講究依據,這就是數學的科學性。每一步的依據是什么?依據的依據又是什么……,這是數學思維的順序問題。若某一依據找不到,思維就會受阻,整個思維過程形成的解題思路就會失敗。相反,若每一步的依據都已找到,那么這個思維就形成了正確的解題思路鏈,從而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同一個數學問題,往往解決問題的方法又簡又繁。這正是由于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思維角度,以及思維深淺度,寬港度不同產生的影響。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一開始他學到的東西都是紛繁復雜的集聚在大腦當中的。若不進行數學思維的正規訓練,想問題就會無頭緒,從而找不到解題思路,時間長了容易影響學生的進取心,導致學生厭學。所以對學生有目的進行思維的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做中學”的數學思維訓練方法

1、談談對學生進行數學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的思維訓練,這正是能正確進行數學思維的起點。

現在的高中生,要對基礎知識進行深刻理解很困難。學到的基礎知識一多,他們就無法駕馭了,這就給教者提出了一開始就得進行思維訓練的重要課題,還要堅持不懈。

總則是訓練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用多樣化的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基礎知識思維訓練,一般采用設置問題的方式,設置的問題要深刻。具體體現在“做中學”的學案中,可以采用問答式、填空式、練習題式,還要從逆向設問、變更條件設問,以及用類比式進行訓練。

這樣由淺入深,按認識規律來逐步訓練,學生就會很好的通過這一關。

2、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本身就是一種規律性的思維而它們又是高中數學組最重要的內容。

對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訓練,實際上就是對基礎知識思維過程的進一步加工。這可以作為學數學,進行數學思維的第二階段,眾所周知,中學數學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按照一定的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畫圖、推理的技能、并通過訓練時之成為自動化。基本動作主要有配方法、消元法、換元法、解析法、待定系數法、參數法、反證法和數學歸納法等。

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思維訓練要貫穿在整個“做中學”的教學中。在“做中學”的學案中可以用三個步驟來實施訓練計劃:先讓學生模仿,再進行分析,最后提高總結。

3、進行邏輯思維訓練。這是學習數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

數學是有嚴密邏輯體系的知識系統,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力。其地位非常重要,這就要訓練學生會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并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還要訓練學生會用簡明準確的數學語言闡明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并要求表述清晰、合乎邏輯。

邏輯思維還是揭示數學理論的極其重要的思維活動的形式,幾乎滲透到獲取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每一過程。因此,這種訓練是“做中學”過程中時時刻刻都要進行的訓練,所以要在設計“做中學”學案時,要有目的地設計要求口頭回答的一些問題,表述一些問題的求解思路,多讓學生板演解題過程并及時糾正。

4、空間思維的訓練,這是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的必由之路。

空間想象的能力是以邏輯思維能力為基礎的,它是把現實世界物體形狀通過思維加工,落實在紙上,從紙上表示的情況想象出空間圖形元素的位置特征,性質和數量關系。故在“做中學”的學案中須先讓學生多觀察,然后動手模仿畫圖。引導學生動手制作一些模型,在拿實物或標準模型、經常讓他們看,體會這種立體感。或利用計算機制作一些立體動畫,激發學生興趣,感受逼真的立體元素特征。在解題時,掌握好思維的順序,先畫好較為準確的圖形。將復雜圖形分解為簡單圖形,將空間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從而建立起空間問題的正確思維。

5、按數學思維進行教學思維訓練,數學思維就是數學基礎知識在處理數學中的問題時,所顯示出來的帶有規律性、概括性的本質內容。思維進入到這一階段就進入了較高層次。數學思想對解題有指導作用。

中學階段涉及的數學思想主要包括:函數與方程的思想、劃歸的數學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特殊化的思想。這些思想都來源于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把握這些思想,就能更有效的提高數學思維和能力。對數學思維的訓練,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把它貫徹到平時的教學當中。引導學生運用運動和變化的觀點,分析和研究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通過函數形式來表示數量關系并加以研究。同時引導學生把解析式表達的數量關系當作方程來處理。按這種思維解題就能簡明,有效,清晰。縱觀幾年來的高考,幾乎每年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內容涉及到這種思想,所以這方面的訓練是很重要的,這就是函數與方程的思想。

例如數形結合的思想訓練,可通過具體問題,根據具體的數量關系,要求學生畫出準確的圖形成圖像,然后引導學生從形上研究數。這樣由“數”到“形”,再由“形”到“數”數形結合的反復過程,使問題解決,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與形是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數與形是不可分的,使學生遇到相關問題能從數想形,由形算數。

6、數學思維的綜合訓練,這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是零散訓練的升華階段,綜合訓練可采用以下需措施:

篇2

關鍵詞:思維訓練;創造意境;求同求異;引導

德國著名數學家克萊因曾說過:“教材的選擇排列應適用于學生心理的自然發展。愛猜是小學生心理特點之一。由于知識缺乏、思維不受約束,容易發散,創造欲就會十分強烈。”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我利用這一心理特點,為學生創造意境,在創造探索的情況下研究想象,撥響思維的琴弦,激起創造的浪花。

所用思維訓練方法如下:

一、求同求異進行思維訓練

求同即模仿,跟我學,通過這種模式讓學生掌握如何具體操作,對同一知識進行變式比較。例如在進行數學教學認識長方形時,將長方形橫放、豎放、斜放,變換不同位置進行比較,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認識到幾種圖形盡管擺放的位置不同,但基本屬性是相同的,即“對邊平行且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長方形”。

例如:語文課本《曹沖稱象》,第一步,請學生示范,老師一步步做,學生一步步學。第二步是做,相同的要求學生說,做與老師相同的操作。這樣做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強化操作技能、技巧。第三步是做不同的,主要是在已知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學習創作,培養創造性思維。即:要求學生想出與教材不同的方法,這個過程還要請學生通過語言來闡述他們的想法、創意,在創作中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顯然,通過運用求同與求異的思維方法,不但使學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也發展了學生多極化的思維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維定式。

二、利用課本的圖畫、插圖進行思維訓練

這種訓練方式主要是通過欣賞、思考、議論、評價、聯想、發散遷移的過程,用欣賞圖畫的方式進行創新思維。在這種情境刺激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主動進行思考、交流、感受、感悟,在觀察思考、交流中進行創新思維訓練。例如新課程數學低年級教材,在教材起始部分配以各種插圖,學生積極思維,拓展思維角度和廣度,提出大量不同的教學信息,在此基礎上思維得到了不拘一格的訓練。

三、變抽象為具體進行思維訓練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到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教學中結合知識內容,精心組織操作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例如:在教學“圓柱體側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將準備好的圓柱模型側面切開,并觀察剪開后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各部分與圓柱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概括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觀察、思考、概括,不僅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圓柱體側面積公式,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操作意識,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養了學生變抽象為具體的思維方法。

四、利用電視廣告等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我們要求學生用批判性眼光去欣賞分析廣告作品,并和家庭成員一起討論“如果我做這個廣告,我應當如何考慮”,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走進生活,用孩子自己的眼光對廣告進行評論,在批評中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五、感知一般與特殊進行思維訓練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共性與個性,在教學中應當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教學知識的一般性與特殊性,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從而得出:這兩種圖形的周長都是將每個圖形的四條邊的長相加,這是它們的共性。而正方形四條邊長度相等,它的周長等于它的邊長的4倍;長方形對邊長度相等,它的周長等于它的長加寬和的2倍,這是它們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結論: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知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靈活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進行思維訓練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教者只有審時度勢,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提高學生不同方面能力的需要,巧妙安排,靈活運用,才能使學生形成思維的多極化,頻繁感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驚喜。

參考文獻:

[1]王向東.思維訓練.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10.

篇3

每個人的腦部都分成了左右和右腦,并且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是可以激活我們的腦部組織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全腦潛能開發---左右腦思維訓練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全腦潛能開發---左右腦思維訓練方法

1、訓練數學邏輯

家長對孩子進行數學、邏輯的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達到開發左腦的目的。

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發展較早,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相對較遲,因此,抽象思維的訓練要采用形象、具體的教育方法。比如說,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數一二三四,而是讓孩子數蘋果、數鞋子等;學會了數數,再學加法和減法等運算。學習運算也要與具體的事物結合起來。如與具體情景相結合,孩子容易接受。具體的運算會轉化為抽象思維的能力。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后,再著手訓練孩子的推理能力。

2、鍛煉右手

手與腦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腦發達,手也就靈巧。反過來也一樣,手鍛煉得靈巧了,相應的大腦半球也就更發達,手巧則心靈。右手由左腦主管,經常鍛煉孩子的右手,也就鍛煉了他們的左腦。鍛煉右手的機會很多。拍球、彈琴等,都能鍛煉右手,對孩子來說,鍛煉左腦最好與游戲結合起來。

3、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

鍛煉孩子語言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多聽、多說、多讀。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神話、寓言、詩詞、童話等。多聽可以積累詞匯、領會語義、熟悉語境。父母也可以經常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編故事,續故事,復述故事。編、續和復述故事除了鍛煉語言能力外,還鍛煉孩子的邏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因為故事的先后展開,都有內在的邏輯。適度地讓孩子早一點認識漢字,及時地打開獐自己獲取知識的大門,讓他們提早閱讀,這對鍛煉語言能力、廣泛接受知識很有好處。要給孩子豐富的語言環境,讓他多接收口頭的、書面的語言,多進行語言的交流和訓練,這對開發左腦是很有好處的。

右腦思維

右腦思維者指的是一群慣用右腦,右腦比左腦發達的人。右腦思維者一般左撇子占多,因為右腦支配左半身,左撇子慣用左邊肢體。一般人都是慣用右手,所以左腦比右腦更加發達一些。右腦思維屬于感性思維方式,因為右腦負責圖畫、音樂、韻律、情感等分工。

右腦思維者的特點:

右半腦發達的人在知覺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強一些;而且知覺、空間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強一些。在各種動作上相對更敏捷一些。

右腦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性思維。

右腦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統觀全局,以大膽猜測跳躍式地前進,達到直覺的結論。在有些人身上,直覺思維甚至變成一種先知能力,使他們能預知未來的變化,事先做出重大決策。

左腦的記憶回路是低速記憶,而右腦的是高速記憶,左腦記憶是一種“劣根記憶”,右腦記憶則讓人驚嘆,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右腦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運動,反過來,左手、左半身器官的運動也刺激右腦。有意識的調動左手、腿、眼、耳,特別是左手和左手指的運動,對大腦皮層產生良性刺激,是開發右腦的有效方法。

五個非常棒的兒童右腦開發訓練小方法

一、刺激指尖法

可以把雙手比喻為大腦的“老師”。人體的每一塊肌肉在大腦皮層中都有著相應的“代表區”,即掌管這塊肌肉運動的神經中樞,其中手指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所占的區域最廣泛。

現在許多父母讓孩子練習彈琴,實際上就是很好的指尖運動。隨著雙手的準確運動就會把大腦皮層中相應的活力激發出來,尤其是左右手并彈的鋼琴、電子琴。

二、借助外語開發右腦

美國神經科學家近年發現,兒童學會兩三種語言跟學會一種語言一樣容易,因為當孩子只學會一種語言時,僅需大腦左半球,如果培養同時學習幾種語言,就會“啟用”大腦右半球。

三、體育活動法

每天跳上半小時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時有意識的讓左手多重復幾個動作,以刺激右腦。右腦在運動中隨之而來的鮮明形象和細胞激發比靜止時來得快,由于右腦的活動,大腦左半球的活動受到某種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的擺脫了現成的邏輯思維方法,靈感經常會脫穎而出。

四、培養兒童形象思維的能力

要教孩子指物畫畫,指物說詞。有時我們會見到,一些家長讓很小的孩子背古詩,孩子非常流利的背誦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然而他并未見過鵝,也未見過鵝悠然浮水的樣子,這樣只能在左腦中留下一些文字符號,非常不利于想象力的開發。應該到農莊,至少到動物園,在形象場景下學這首詩。孩了再背誦這首詩,頭腦中出現的不再是一些枯燥的文字符號而是生動的景象。

五、借助音樂的力量

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右腦。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學習音樂。還可以在孩子從事其他活動時,創造一個音樂背景。音樂由右腦感知,左腦并不因此受到影響,仍可獨立工作,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右腦的鍛煉。

右腦開發的七個訓練方法

(一)腦波放松訓練

首先,我們要對腦波有個初步的認識。人腦中有許多的神經細胞在活動著,而呈電器性的變動,也就是說,有電器性的擺動存在。而這種擺動呈現在科學儀器上,看起來就像波動一樣。這種腦中的電器性震動我們稱之為腦波。用一句話來說明腦波的話,或許可以說它是由腦細胞所產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由于電子工學的進步,腦波的周波數也得以用儀器測定。國際腦波學會就針對不同震動的周波數,定為α(阿爾發)、β(貝塔)、δ(迭爾

塔)、θ(西塔)之名。(相關文章推薦:你知道腦電波嗎?)

當阿爾發靜態波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清醒,但身體卻是放松的,α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梁。由于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地,腦部所獲得的能量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充滿靈感及直覺敏銳,腦的活動活潑。(相關文章推薦:α腦電波相助,輕松學習速讀)

“腦波放松過程”是放松感官,聚集體內能量,誘發阿爾發靜態波,從而進入大腦幻想與創造空間的過程。這是右腦學習最為關鍵的淮備階段,因為一旦思維進入阿爾發靜態波狀態,就會快速接收影像,挖掘出儲存在潛意識深處的東西。越放松,呈現的影像也就越多。達到完全放松,要過七關。學會放松會讓你受益匪淺:讓身心逐漸包圍在愛里、冷靜沉著、快速恢復到最佳狀態,說明找回記憶中的影像。

(二)眼睛訓練

眼睛訓練威力無窮。雙眼的刺激能夠對視覺、記憶、情感、思考、創造力,甚至直覺產生巨大影響。眼睛訓練會啟動整個大腦,這是因為每只眼睛都連結著大腦的左右兩側。每只眼睛的視覺接收器右側都與左腦相連,而左側則與右腦相連;右邊遠處的視野靠左腦來形成,而左邊遠處的視野則靠右腦來完成。中心區域由左右腦共同完成。(相關文章推薦:快速閱讀訓練中緩解眼睛疲勞的方法)

眼睛運動的作用,有如下幾點:

①增強聚焦能力

②提高瀏覽速度

③刺激大腦發育

④加速回憶搜索

⑤整合左右腦

⑥提升敏感性

(三)視覺影像訓練

視覺影像訓練是一種獨特的視覺訓練過程,可以激發觀看物體后像或者負像的能力。什么是后像呢?當刺激停止以后,感覺并不立刻消失,這種現象叫做后像。視覺后像有兩種;正像和負像。正像在于它保持著原來效應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品質的痕跡。如在暗室里把燈點亮,在燈前注視燈光三四秒鐘,再閉上眼睛,就會看見在黑的背景上有一個燈的光亮的痕跡,這就是正像。因為它保持著原來效應刺激物──燈光的同樣的“亮”的品質。隨著正像出現以后,如果繼續注視,就會發現在亮的背景上出現一個黑斑的痕跡,這就是負像。因為它保持的“黑”品質和原來效應刺激物──燈光──的“亮”品質相反。如果用的是彩色刺激物,例如對一個紅色的四方形注視一定時間以后,再把目光移到一張灰白紙上,那么在這張灰白紙上可以看到一個藍綠色的四方形。這是負像,因為它保持著與原來效應刺激物(紅色四方形)互為補色的(藍綠色四方形)色覺。但是,在彩色的視覺中,卻很少有正像出現。

后像能夠啟動用于影像記憶力的主要視覺中心。將正像轉變為負像,然后再將負像還原為原始形象,在這一過程中,你正在訓練自己的思維像照相機一樣工作!后像還可以通過幫助大腦思維形成更加清晰的影像,提高視覺能力,打開統領記憶力,直覺能力和創造力的右腦潛意識區域。黑白后像會提高視網膜桿體細胞的功能;彩色后像則會加強錐體細胞的功能。這是右腦教育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因為學習者可以立刻親身體會到它的效果。(相關文章推薦:視覺停留和快速閱讀的關系)

(四)思維影像訓練

思維影像訓練是一種超凡的訓練過程,能夠在大腦中形成二維和三維的影像。通過訓練,影像變成融合全部感官的,全息的、有型的圖像。大腦思維是靈魂的實驗室,在你的思維影像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你就可以運用思維,在實踐之前,慎重而具體地想象一番。(相關文章推薦:在大腦里畫思維導圖)

進行這項訓練的目標:

①訓練在大腦中形成影像。

②用各種感官來體驗影像。

③從各個角度觀看影像。

④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縱和改變影像。

(五)觀察訓練

觀察訓練的目的是鍛煉雙眼以捕捉到更多的細節。觀察得越細致,記憶越清晰生動。觀察訓練是以“右腦潛意識處理所有資訊,左腦有意識處理所有資訊”這一原理為基礎,有利于增加左右腦處理資訊的數量。(相關文章推薦:五個方法練習你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六)記憶連結

記憶連結中包含了有次序性物體。一般來說,順序記憶主要靠左腦完成。(記住,左腦負責線性,邏輯思維。)但是我們還是要通過一個“趣味故事”連結模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右腦也引入其中!(相關文章推薦:連鎖記憶法)

(七)影像記憶力/速度閱讀

影像記憶力指的是,在瞬間同時記住幾件事情——按順序或者隨意。我們通過圖片、形狀、詞匯、句子、數位等等來進行訓練。雖然這種快速記憶一直被視為是右腦的職責,但這里的游戲設計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大腦左右兩側共同發展——右腦如同海綿一樣吸收影像,然后通過語言、繪畫、行動、玩耍來增強左腦的功能。

篇4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12(A)—0030—01

一、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不少學生數學學不好,不是由于智力低下,而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響所致。因而,要實現中學數學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應從非智力因素入手。一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耐心啟發、誘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知識價值觀念,具有一定的抱負,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動機;二是通過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成才之路以及數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等,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三是關心愛護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情感,使學生熱愛老師,進而熱愛老師所教的學科;四是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指導和引導才能通過學生的自覺、努力發揮作用。

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能力是由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分析性、敏捷性所組成的開放性動態系統結構,能力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基礎是概括,核心是思維品質。中學數學教學要在抓好“雙基”的基礎上突出“三大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好學生概括能力的前提下,發展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分析性和敏捷性等思維品質,最終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近年來,在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方面,各地開展了許多有益的實驗,提出了直覺性、判斷性、區別性、歸類性、猜想性、變式性、變圖性、多解性等思維訓練方法以及啟發式教學、自學輔導教學、發現教學、問題教學、六課型單元教學、目標教學、探究教學等教學方法,而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適用于各類教學對象和各種教學內容。因此,我們不能墨守成規,不能把某一種方法當成固定模式去機械套用,而應把每一種方法看成一個“基本動作”,遵循一定的規律,從不同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問題、指導不同的學生;應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相互合作,了解數學家們發現數學規律的思維過程或自己去“發現”數學規律,實現對知識的獲得和掌握,從而提高數學能力。

三、引導學生明確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手段、方式的總和,數學思想是教學研究活動中解決問題的根本想法。為了解決各類數學問題,勢必產生各種根本想法,根據這些想法就可創造出不同的數學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解決問題,必然得到相應的數學知識。反之,數學知識中又蘊含著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沒有數學思想方法就沒有數學的進展。在發展學生數學能力的教學中,首先必須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數學知識蘊含著哪些數學思想,運用了哪些數學方法;其次,還應讓學生知道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又具體分散在哪些章節的哪些知識點中;再次,要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掌握的思想方法解決有關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念

篇5

關鍵詞: 數學語言 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主動參與,合作交流、注重思維,探索創新。美國語言學家布龍非爾德說:“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數學語言的培養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它使學生獲得數學交流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聽說能力。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階段要自始至終把語言教學貫徹落實到教學工作中,為數學學習鋪好路搭好橋。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密切的關系。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我就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談看法。

一、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經過長期自覺的訓練,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為學生創造說的條件,需要學生說的,教師絕不代替;多給學生留下交流的空間,需要學生探討的,教師絕不灌輸;多給學生發表觀點的機會,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包辦。此外,教師應關注課堂上偶爾出現的數學語言的瑕疵,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將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教師還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運用的語言訓練方法,對學生加強訓練,如理解和、差、積、商、擴大、縮小、質數、合數等概念。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點疏忽,如問:“什么是指質數?”有的學生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質數。”再問:“4能被1整除嗎?能被他本身整除嗎?4是不是質數?”學生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應該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質數”。

二、教師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對學生起到模范作用

教師的言論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語言是精確的,在這個方面教師的語言應做好表率。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前后連貫、邏輯性強。數學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準確、清楚、簡練。有些教師偶爾把不規范或不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如“長方形的周長等于長加寬乘2”、“任何整數都可以化為分母為自然數的假分數”,這些不科學、不規范的語言,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起到模范作用。

三、持之以恒,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重視學生的數學語言訓練,還應培養其書面表達能力。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編應用題、寫數學日記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述能力,又有助于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如:我上一年級課時,我班學生梁玉嬌寫的數學日記《今天我當家》:今天,媽媽給我50元錢,叫我去買水果和蔬菜,我買了一袋蘋果6元錢,黃瓜一斤2元,蝦仁一斤28元,一袋草莓5元,售貨員考我要多少元錢?我在心中列式:50-6-2-28-5=9(元),很快地說出要41元錢。售貨員接著又問:我還給你找多少元?我說還要找我9元錢。售貨員夸我真棒,我心里很高興,回到家里,我把剩下的錢給了媽媽,媽媽滿意地笑了。通過寫數學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態度、遇到的困難或感興趣之處,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日記進一步了解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利用教具圖表直觀演示,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敘述應用題的條件、問題,分析思路和解題過程。通過讓學生口述解題思路,口頭敘述數量關系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解題能力,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準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如讓學生判斷:“6528能不能被3整除?為什么?”可讓學生敘述為:“因為6528各位上數的和是21,21能被3整除,所以6528能被3整除。”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四、教師示范,形成數學語言

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小學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如有的學生說:“8是倍數,2是約數。”“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說都不準確。其次,說話要有根據、連貫、通順。如:“19是質數還是合數?為什么?”要求學生回答:“因為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的數是質數,又因為19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所以19是質數。”

五、讓學生在口頭表述中,訓練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使全體學生的數學語言都能得到訓練,我在課堂中采用“五環節”教學模式:導學―自學―展示―探究―總結的訓練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以“語言訓練為主線、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思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要說、有話可說,并在積極的評價中,使學生說的熱情得到激發,說的能力得到提高。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想法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時機,適時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導之以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小學教學.

[2]淺談小學教師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3]快樂學習報.

篇6

一、精讀細讀是現代文閱讀的基本功

現代文閱讀觀念強調以獲取信息、掌握知識為目的而兼顧鑒賞評價,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比如速讀能力、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等。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才能適合當今時代高效率、快節奏的需要。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備的,它是通過科學的、一定量的訓練逐漸形成的。從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的角度看,精讀細讀是現代文閱讀的基本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精讀的要求就是讀懂,甚至達到吃透,讀懂吃透就是要從整體入手,局部理解,而最終達到整體把握這一目的。理解不了局部就把握不了整體,把握了整體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局部。局部理解也不僅僅是孤立的理解局部自身含義,還要把握好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間的相互關系。這樣才能完成由局部到整體、由語言到內容,然后再由整體到局部、由內容到語言的反復的過程。

做現代文閱讀訓練題時,要求閱讀三遍。第一遍理解由局部到整體的自身含義。第二遍把握相互關系。然后再看文后的問題,理出各題關系,把握中心題(因為許多試題的設置都是有一定梯度和聯系的),帶著問題去讀第三遍,既可驗證前面的所讀,又為做題找到依據。一定要先讀文章后做題,讀懂文章再做題。

二、系統總結知識網絡,培養閱讀能力

語文知識是閱讀能力的基礎,從近幾年現代文閱讀考查的情況看,綜合性的、高層次的題比較多,而它要求必須以系統的、綜合的知識為基礎,知識系統化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先決條件,沒有系統的知識,僅憑簡單的零散的知識,培養閱讀能力那只是紙上談兵。所以復習階段一定要做好知識的系統化工作,形成自己的語文“知識樹”--知識網絡。在復習時,要充分利用教材,特別是教材中的知識短文,它們往往是帶有總結性質的,是系統歸納、加深加寬的好材料。歸納時要注意不要只是羅列一些名詞術語,要向縱深發展。比如文體知識中的人稱問題,學生都知道有兩種,但每一種作用是否清楚,還是個問題。

三、發展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知識是基礎,思維是關鍵。在閱讀中注重提高思維能力,也就成了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思維雖然似乎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有它的表現形式--借助于語言。

對于現代文閱讀來說,要進行好以下幾方面的思維訓練:認識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調整組合能力;比同較異能力;評價鑒賞能力。

篇7

表象思維(mentalimagerythinking)是指以表象為憑借物的思維,即通過對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實現的思維活動。小學兒童特別是小學低段兒童對感知過的各類事物積累有豐富的表象,他們的言語與思維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維是其優勢思維。語文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作為個體文化學習的開始,對個體的后繼學習和人生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學齡兒童正處于智力開發和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漢語文及其教學具有全腦開發的獨特優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全面開發少兒學習潛能可從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抓起。

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兩半球各有分工與側重,左腦分管語詞、邏輯的內容,右腦分管形象、情感的內容。但是,大腦是整體聯動、協同作用的,左右兩半球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接受外界刺激的,無論是言語的刺激還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腦都會作出自己的反應。事實上,人腦中存在與心理詞典相對應的集合——儲備表象的心理相冊(mentalimageryalbum)。語詞與表象分屬于左、右腦,作為兩種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譯。長期以來,傳統教育以語詞思維代替思維的全部,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存在著忽視右腦開發和左腦開發不夠、方法不當兩種傾向。而T.布萊克斯利(T.Blakeslie)則更直接地指出,傳統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腦看成是單側性的,人們的非言語思維、知識、情感是極其有效的,但非言語思維卻長久地被忽視了。這也正是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費”的重要原因。考察近些年來小學語文教學與形象思維訓練的相關研究,我們認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沒有突破傳統訓練的模式,思辨性強,變量模糊;二是研究結論多停留在經驗描述水平,缺乏實證性;三是缺乏學科針對性,缺少具體的策略教學與訓練。目前,較少見到依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與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從全腦開發的角度,通過表象思維訓練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實驗研究。

本研究假定,教學中,在豐富、利用兒童表象儲備的基礎上,同時打開心理詞典與心理相冊,加強二者間的聯系與溝通,使平面、枯燥的字詞演練變成形象、生動且立體化的思維活動,通過相關的策略教學與訓練,能夠提高小學低段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研究方法

(一)實驗設計

本研究采用平衡組實驗設計,整個實驗為時一個學期(半年)。

(二)被試選擇

本研究被試來自西南師大附屬小學(重點小學)和重慶市北碚區梨園小學(一般小學)兩校二年級的學生。西南師大附屬小學二年級共5個班級,梨園小學二年級共3個班級,根據兩校上一學期(一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考試成績,結合隨堂聽課以及對學校領導、老師的訪談,在兩校二年級進行實驗。兩校實驗班、對照班任課教師在性別、年齡、學歷、教齡、職稱等方面條件相當。在兩所學校選取被試,以考察本研究在不同類型學校的實驗效果與本研究訓練方法的適用范圍。

(三)教材、教法

實驗過程中,教材主要采用人教社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為體現、突出表象思維訓練,實驗班選用少量與教材同質的材料,但所占比例很小。

本研究根據小學二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特點,設計了一組以操作、加工表象為核心的思維訓練策略,指導實驗班教師在領會、掌握策略實質的前提下,組織、實施教學,主試堅持定期、不定期隨堂聽課,并組織實驗班教師觀摩教學、交流心得各1次。

本研究實驗的具體策略及實際操作如下:

形象識字: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漢字象形、會意的特點,挖掘字詞本身所蘊含的形象信息,或根據漢字形、音、義的特征人為賦予它特定的形象信息,以便喚醒學生已有的表象儲備,使之參與到相關字詞的認識之中來。

情境識字:教學中,根據相關字詞創設特定情境,或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的有關情境,也可直接利用影視、書報、街頭廣告等做字詞學習背景,這樣就把孤立的字詞融入到活的情境與氛圍中,把學與用巧妙地聯系起來。

想象書空:在寫字練習時,先讓學生對照寫字練習冊或蒙寫,或臨摹,使學生不僅熟悉相關字詞的筆畫與構成,而且使他們形成字詞在田字格或半字格中的具體表象。書空時,學生實際上是在重現、操作已形成的字詞表象。

圖文互譯:訓練時,先呈現圖畫或文字材料,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體味畫面或文字材料的前提下,調動表象儲備,展開想象,就畫面情景說(寫)一段話,或就文字材料繪出簡筆畫。

聽音響說話(寫話):利用音響設備,先播放一組采擇于自然或人為環境中的各類聲音,如風聲、雨聲等,讓學生據此通過想象說出或寫出一段話。

想象體味閱讀: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文字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揣摩、想象,讓語詞與表象溝通,使文字材料轉化為活動情景與畫面,以此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加工。

(四)測查材料

1.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態度量表。

本量表是我們參照中央教科所編制的《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態度量表》并經過試測分析與專家評定,最后編定的。量表由20個子項目構成,其中興趣、態度各10個項目,采用五級評定。

2.看圖說話。

從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1月版小學生看圖分類作文叢書《寫人》《寫物》《寫事》《寫景》等書中,精選出畫面生動形象、形式簡潔活潑、富有想象空間的圖畫100幅。測查時,由被試隨機抽取一幅圖畫,準備5分鐘后,自由口頭表述圖畫內容。測試前,對四位主試(教育心理學碩士生)進行培訓,統一評分標準,被試成績為四位主試所評分數的均值,采用百分制計分。

3.聽音響寫話。

這是語文綜合能力測試的一部分,音響資料由重慶北碚電臺提供,測試時,選取一組本身沒有言語意義、無邏輯聯系的自然音響,播放給被試聽,要求據此寫一段話,滿分為20分。

4.其他材料。

根據本學期所學內容和大綱要求,與兩校二年級語文教研組長一道共同編定字詞學習與語文綜合能力測驗試卷各一份,采用百分制計分。

(五)實驗程序

前測:對初步選定的條件大致相等的4個班級進行語文基礎與語文學習興趣、態度前測,在篩掉個別被試后,統計分析表明各班之間無顯著差異,隨機確定實驗班、對照班,篩掉的被試仍在原自然班中進行實驗與對照,只是不作統計處理。

實驗培育:本研究只對實驗班進行實驗培育,培育采用兩種方式:一是每周在原有語文課時內抽取1節專門上表象思維訓練課,二是結合語文教學滲透表象思維訓練。對照班按常規教學,其他方面的條件實驗班與對照班保持一致。

后測:學期結束時,對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語文學習興趣與態度、字詞學習、看圖說話、語文綜合能力等項目的測試,以考察實驗效果。

本研究的數據處理采用SPSS8.0forwindows軟件包進行。

三、研究結果

(一)小學低段兒童字詞學習的實驗結果

表1被試字詞學習后測成績差異比較

附圖

(注:Ⅰ班來自重點學校,Ⅱ班來自一般學校,合班指相應的Ⅰ、Ⅱ班之總體,*p<0.05,**p<0.01,下同)。

由表1可知,總體上無論是合班還是分班,實驗班字詞后測成績均極顯著地優于對照班;無論是重點學校還是一般學校,被試字詞學習都取得了顯著效果;進一步按被試水平分層,結果表明,各實驗班中等生、差生的字詞學習成績提高非常明顯,但實驗班與對照班優生的字詞學習成績沒有明顯差異。具體檢測還表明,實驗班被試比對照班被試人均多識字41個,占本期識字量(380個)的1/10強。

(二)小學低段兒童看圖說話的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整體上,實驗合班被試與對照合班被試的看圖說話成績存在極為顯著的差異,且實驗班優于對照班(t=4.45,P<0.01);從學校類型看,本實驗在說話能力培養方面一般學校效果極為顯著(t=5.24,P<0.01),而重點學校的訓練未見明顯成效,從被試不同水平層次看,中等生受益最大,成績提高最為明顯(t=2.98,P<0.01),特別是一般學校,看圖說話成績實驗班中等生高于對照班中等生10分之多。

(三)小學低段兒童語文學習興趣、態度的實驗結果

表2被試語文學習興趣、態度后測成績差異比較

附圖

表2表明,本實驗可極顯著地改善被試的語文學習態度,且一般學校的訓練比重點學校的訓練效果更好。語文學習興趣方面,表中雖未反映出實驗班與對照班間有明顯差異水平,但結合前測成績分析,經過本實驗的一系列訓練,實驗班總體已扭轉了前測時呈現出的語文學習興趣低于對照班總體的狀況,且總體水平已接近顯著性差異水平(t=1.84,P=0.068),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表象思維訓練能夠激發和培養被試的語文學習興趣與態度,為其言語活動提供情感支持。

(四)小學低段兒童語文綜合測試的實驗結果

表3被試語文綜合測試后測成績差異比較

附圖

表3的數據顯示,總體上,實驗班被試的語文綜合測試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班,其中尤以一般學校實驗效果更為突出(P<0.01)。按被試不同水平層次比較,各組被試中優生組,實驗班均優于對照班,達到顯著差異水平(P<0.05);中等生組,一般學校實驗效果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P<0.01),重點學校的訓練未達顯著差異水平;各組被試差生的成績在實驗班與對照班間沒有顯著差異。

四、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表象思維訓練能顯著提高被試的字詞學習、看圖說話、語文綜合測試的成績,激發和改善被試的語文學習興趣與態度。下面將對本研究取得的結果逐一進行討論。

(一)表象思維訓練與小學低段兒童的字詞學習

漢語字詞的學習,從形、音的記憶來說,基本上屬于機械記憶,是人為聯想的建立。但漢語字詞形符和聲符又表示意義,從這一點來說,它又是有意義的學習。教學中,表象參與加工,能發揮被試的優勢思維作用,充分利用被試的表象儲備,改善被試字詞學習中的理解與記憶。首先,漢字(詞)是形、音、義的統一體,實踐和研究都證實,對兒童的字詞學習而言,“形”是主要矛盾,音、義是靠形結合起來的。字詞教學中的表象思維訓練正是以字形為切入點而進行的,一方面經過對字形的觀察分析,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形象信息,另一方面結合被試的感知與生活積累,主動給字形賦予特定的形象信息,這種對字詞的形象加工,實際上就是在給心理詞典中輸入詞條時,也激活心理相冊中的相關表象,讓左右腦共同參與字詞學習。其次,從字義方面看,漢字的本義實質上就是它所代表的客觀事物,漢語字詞的比喻義、引申義是從基本意義出發,對客觀事物的相似或象征性表征。因此,對字詞意義的理解與掌握,實際上就是建立字詞與相關事物或表象的聯系。第三,表象記憶是將一個完整的表象作為一個單位來記憶的,與語詞記憶相比,它的容量十分驚人。第四,學習情境生活化,有助于兒童的認知發展。

(二)表象思維訓練與小學低段兒童的聽說能力

本實驗條件下,看圖聯想說話(圖文互譯)是在引導被試觀察、讀懂圖畫內容的前提下,展開想象,并根據畫面提示,就自己眼前浮現的情境進行口頭表述。這種訓練,首先為被試提供了觀察樣本,據此引導被試學會觀察,而觀察是人類智慧的能源,是豐富兒童心理相冊內存的重要途徑。其次,畫面為被試的言語活動提供了一個激活點。由此,同時打開心理詞典和心理相冊并搜尋待用信息,生動的畫面與長期的表象儲備銜接,隨著困擾被試“說什么”問題的解決,話匣子也就打開了。第三,經過對表象的加工、改造,說話時,被試融入了對畫面的獨特體味與感受,此時的看圖說話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表述,被試說的是自己的體驗、發現和思考。

聽是說的基礎。聽音響說話(寫話),有助于集中被試的注意力,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學習初步的傾聽技巧。同時,“聽”能激發被試的聽覺聯想,擴展想象空間。聽覺表象是人們在聽覺活動中形成的關于各種聲音的表象,我們就生活在聲音的海洋里,聽覺表象是一筆未被充分開發和利用的寶貴認知資源。聽音響說話(寫話),音響能營造一種逼真的言語氛圍,給被試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活躍他們的思維,使其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三)表象思維訓練與小學低段兒童語文學習的興趣、態度

表象思維訓練能激發被試的語文學習興趣,這是由于:第一,表象思維訓練強調主體在言語活動中的能動作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自己去感知、觀察,語文學習因為融入了兒童自己的感受與發現,尤其通過對表象及其儲備的激活、補充和應用,溝通了兒童的生活實際與言語活動的聯系,學用結合,學習自然就成了兒童的主觀需要。第二,表象思維訓練通過實物、形象、言語等形式的直觀教學,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更具新穎性和吸引力。第三,表象所具有的情緒情感色彩以及教學所創設的特定言語情境,使聽說讀寫等具體言語活動既可豐富兒童的情緒情感體驗,又可使他們心中相應的情感積淀得以抒發,情感的滋潤使兒童的認知負擔減輕了。此外,教學過程中各種具有表演與游戲性質的活動,將語文課變成了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課。

表象思維訓練能夠顯著改善被試的語文學習態度,這是源于:首先,表象思維訓練為被試的言語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和開放的現實環境。心理詞典與心理相冊相互溝通、協作,改變了單調、枯燥的字詞演練。因此,語文學習這只“果子”是被試跳起來能夠吃到的,而且還是他們自身的確想吃的“果子”。其次,表象思維訓練改進了教師的教學,尤其是表情和體態語言的運用,使教師更顯親切,和藹。這樣,向師性極強的被試更多了一份對老師的依戀。最后,因為教學強調主體感受與交流,這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班級氣氛,增進了師生間、同學間的了解。同時,言語學習一改過去的被動接受而成為主動的吸收和表達,這些都有利于被試形成語文是一門有趣、有用的學科這一價值認同感。

(四)表象思維訓練與小學低段兒童語文能力發展

表象思維訓練能顯著提高被試的語文綜合測試成績和言語能力,這方面的原因除前文述及的內容以外,還有下列幾點。

首先,表象思維訓練,能夠開發、利用被試儲量豐富的表象,為其言語活動提供足夠的認知資源。認知負荷理論認為,問題解決或學習活動均需消耗一定的認知資源和智慧能量,而個人的認知資源和智慧能量是有限的。若問題解決或學習活動所需資源與能量超越了個體所有,或資源與能量應用不當,開發不夠,則易陷入資源短缺、負荷過重,從而影響問題解決與學習活動的效率。

其次,在個體的思維發展過程中,其言語形成之前已有了表象思維的萌芽與發展。心理詞典與心理相冊溝通,有助于言語的發展,也有助于表象及表象思維的發展。

再次,表象思維訓練,特別是想象體味閱讀是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漢語是一種強調感悟的語言,漢語學習重知識積累,更重情感的積淀。實踐和研究都表明,言語表象的形成與發展是語感生成的關鍵,所謂言語表象即主體對表象的“鑄意染情”想象體味閱讀,要求被試在感知、吟誦言語材料的同時,喚醒相關表象,在語詞與表象的交互作用過程中,細心體味文字材料所承載的特定內涵,使內部思維“圖文并茂”。這實際上就是言語表象的生成與語感的培養。

最后,表象思維訓練融學習方法訓練于具體的言語活動之中,有助于被試自覺掌握并應用學習策略。研究表明,某些小學生在學習上的落后,常常是由于其在智力活動中缺少某一階段或某一階段的活動進行得不夠充分而引起的。表象思維訓練實質上就是在聽說讀寫各環節通過對表象的操作、加工,把內隱的思維過程形象地展開,讓被試在感受、體味中自覺吸收、內化,從而改善被試學習的策略。學習策略教學是大面積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五)表象思維訓練對不同水平小學低段兒童語文學習的影響

本研究在不同類型的學校均取得顯著的實驗效果,但各項訓練在不同水平被試身上,尤其是優生身上卻少有明顯的訓練效果。

首先,各組被試中,實驗班優生與對照班優生在字詞學習成績方面沒有顯著差異,這是由于優生已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善于將表象引入字詞學習活動,還是其思維發展超前等原因所致,這有待進一步研究。而中等生與差生缺乏的正是有效學習的策略和思維的情境性、形象化。因此,表象思維訓練能提高他們的字詞學習成績。

其次,各組被試中,一般學校的優生在言語表述方面訓練效果顯著(P<0.05),而重點學校則沒有明顯成效。這可能是兩類學校的教學差異所致,即重點學校重視口語訓練,隨堂聽課也證明了這一點。兩校被試口語表達起點不一,導致了訓練效果的不同,而且重點學校被試口語已達一定高度,暫時正處于新的突破與提高的“量變”過程中,相關統計數據也表明這一趨勢的存在。

第三,各組被試中,差生群體在語文綜合成績上,實驗班與對照班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這說明,表象思維訓練雖在單項成績如字詞學習方面有顯著提高,但其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既需以其他知識、技能為基礎,也需一個較長的過程。這方面有待于進一步采取相關教育教學措施加以補救,因為差生不僅缺乏思維策略,他們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明顯低于優生。

五、結論

本實驗條件下,可得出如下結論:

(一)表象思維訓練,可顯著提高小學低段兒童的字詞學習水平和說話能力,對小學低段兒童的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積極促進作用,特別是中等生受益最大。

(二)表象思維訓練能激發小學低段兒童的語文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小學低段兒童形成穩定、積極的語文學習態度。

篇8

【關鍵詞】說數學 小學數學 步驟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數學語言就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掌握好數學語言是有效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一。學生通過“說數學”可以促使其積極思考,并在說的過程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和鞏固了所學知識。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鼓勵每一個學生“說數學”,使其愛說、樂說、敢說、會說。

一、“說數學”的概念

“說數學”,就是把知識的內在聯系借助于語言具體表現出來,使主體思維通過語言的交流變得更加清晰,并使主體的理解成為可能。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說數學”狹義的理解就是以教材為載體,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小組合作、共同交流等形式,形成自身內心的思維分析,然后采用說的形式外化出來。而廣義的理解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觀察不同的事物,養成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然后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條理地表達給身邊的人,盡量讓別人聽懂自己的分析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不斷的語言表達中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說數學”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逐步完善小學階段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解題思路的訓練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小學生“說數學”的依據

1.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決定了“說”的可能。

每個孩子從生下來就用聲音傳遞著信息,所以他們在小學階段由于心理發展比較緩慢,他們向外界傳遞信息只能用語言。愛說是他們的天性,這就給“說數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新的課程標準特別關注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思維的訓練,鼓勵學生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思維方式。在“問題解決”中也提出:“讓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把數學的知識和其他知識結合起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運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獲取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合作交流。”以上這些都給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數學教師必須把學生思維訓練擺在首位,并且要求學生清晰表達自己的分析推理過程。

3.只有“說”才能讓學生走出“依葫蘆畫瓢”的思維模式。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只是停留在表象的思維范疇,而我們教師的任務應該是不斷促進“表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這就是進步的表現。可很多教師不但沒轉化,反而約束了學生思維,重復機械的練習只是增強了學生“依葫蘆畫瓢”的能力,學生記住的是題型而不是思維的發展,稍有變化就無從下手,不知所措。“說”就恰好相反,因為“說”的前提必須是“思”,只有學生在思考后才能發表出自己的觀點,哪怕是錯的也必須經過這樣―個過程。所以“說”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是“思維外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小學生“說數學”的步驟

1.自讀教材。

數學教材出示后,必須讓學生獨立閱讀,因為學生只有對學習材料深刻認識,他的思考才會有價值。明確學習內容后,首先讓學生獨立閱讀一遍教材內容,在讀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去理解和思考,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可多可少,可深可淺,也可以完全不懂,提出疑問。不管是怎樣理解的,都要鼓勵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或小組、或全班同學分享,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探究促說。

現在的數學教材更注重學生“拼剪、測量、觀察、繪畫、演示、比較、記錄”等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為了收到探究實效,一般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具體模式是:兩人在動手過程中,邊做邊說操作途徑和方法,同時倡導爭議和質疑,最后形成統一意見。待形成共識后,同組兩人又將新的整合思路重說一遍。這樣學生就從單一的動手行為轉化成了“口手”并用,將學生“封閉式的學習行為”轉化成了“開放式的探究學習行為”,提高了學生演繹推理能力,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

3.展示中說。

小組探究完了,就該在全班展示了,每一個小組可選派一名代表說想法,也可老師指定,好中差兼顧,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對于他們說的思路,萁他同學可評價,可質疑,可反駁。特別要提倡與眾不同,另辟蹊徑的思維方式,充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點評引導說。

學生們展示完后,老師點評。老師既要鼓勵又要糾錯。首先,激勵。對孩子們的發言表示肯定,特別是對學習還有待提高的學生的發言于更要贊賞不已,其次,引導學生用嚴謹的數學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最后,引導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靈活地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不同的表述。

5.強化練說。

學生已經對本節課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接下來就是練習和鞏固了。每道練習題都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然后抽學生說想法。這個環節重點放在中差學生上,只要這部分學生都能分析透徹,牢固掌握,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參考文獻】

[1]張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J];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19期

[2]王曉紅.數學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05期

篇9

信息技術是一門帶有探究性的、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的學科,常用“探究性學習”的形式來進行教學設計。探究性學習以"問題"為基礎,"問題"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載體,而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將"問題"傳遞給學生。因此 ,恰當的課堂提問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達到上述功效。那么,怎樣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提問,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本文從課堂提問的設計、實施和對學生答問的評價三個方面作一些探討。

一、設計“信息技術”課堂提問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提問要有啟發性-啟發性原則

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提出的問題具有啟發性,不是填空式問答,把一個完整的句子截成幾段,教師問上半句,學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斷式發問,學生無須做多少思考,憑猜測便能正確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問的方法去“灌”,直到學生鉆進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怎樣的提問才能啟發學生思維呢?

(1)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應“慷慨”地提供思維加工的原料,通過課件演示:回憶已有知識、觀察現象、出示練習題等,再用準確、清晰、簡明的語言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

(2)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為什么”,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化。

(3)提出激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問題。教學中教師適當選取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尋找多種解答途徑,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

2.提問要突出重點-重點性原則

一堂課45分鐘,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詳細展開研究,提問的重點就是要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問在最需要、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對于課堂中的同類問題不平均用力,盡量做到前詳后略,提高課堂效率。突出設問的重點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教學重點,不在枝節問題上周旋。

(2)抓住知識的難點設問,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3)針對學生認識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關鍵詞及制造矛盾為突破口設計問題,幫助學生將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學的認識轉化為全面的、辯證的認知結構。

3.提問要有層次-層次性原則

系統而周密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目標的途徑。提問的層次性原則要求教師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提高。設計問題,在知識范圍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最后得出概括的結論,使學生把握思維的正確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設問也可以從大入手,問題提得大,并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明確思維的方向及途徑。隨后,教師再提出一系列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課往往就是這樣的幾個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問題組合,構成一個指向明確、體現教學思路、具有適當思維容量的“問題鏈”,打通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有序地思考,獲得知識,建立知識系統,掌握學習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遷移。如在進行Windows95/98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同學們都很喜歡玩電腦游戲,那么你們知道游戲軟件買來后是如何安裝到電腦中去的?電腦又是如何對它們進行管理、運行的?一連串的問題,引起學生追求知識的欲望,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出目錄結構,軟件安裝(復制)等知識,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4.提問要把握量力性-量力性原則

要求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答問都能得到發展。若提出的問題低于或高于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就不能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提出問題的難易、深淺應因人而異,兼顧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難度的問題,對應地提問給A、B、C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逐步提高要求,不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師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教法,更要“備好”學生,對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情況應了如指掌。

二、“信息技術”課堂提問的實施

1.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設問,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因此:

(1) 提問對應答人數要有量的要求,每個問題根據難易及重要程度提問1至3人,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每節課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回答,特別要考慮中低程度學生的參與面。課堂提問不能滿足于個別學生的回答,對個別學生的回答,無論正確與錯誤,教師都要考慮這種回答與全班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是什么關系。如果個別學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數學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個別學生的回答需要矯正,那么他所存在的問題是否代表著多數學生?只有把這些情況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2) 提問要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問題。

2.提問要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課前設計的具有系統性、邏輯性的提問,教學中往往不會一帆風順地得以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備課中的設計,應圍繞提問的中心內容,根據學生答問的反饋信息,適當變通。當學生的回答:

(1)迷惑時應平緩坡度:如面對提問學生迷惑不解,可有的放矢,巧指迷津,平緩坡度;如問題難度較大,學生力不從心,可追加問題,巧妙鋪墊,幫助接通思路,或者迂回設問,讓學生回答類似的問題,借助原型啟發,再觸正題;如因目標不明顯學生茫然,可揭示目標,促其思維指向目標。

(2)矛盾時應引辯啟思:如提問后出現截然不同的矛盾答案,可提挈矛盾,引辯啟思,以統一認識。

(3)反向時應歸謬促悟:有時,學生答題與正確答案背道而馳,此時,師生信息落差太大,簡單交代答案,學生難以接受。為此,可將錯就錯,以歸謬法引其碰壁,促其領悟。

(4)出岔時應疏導引正:教學中,學生常會提出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對此,置之不理或過多糾纏都不行,有效的方法是把學生思路引正。

(5)膚淺時應追問求深:如學生思考浮于表面,可追問點撥,引導深入理解。

(6)呆板時應點撥求活:如學生理解問題就事論事,可以設問發散的方法點撥,以引導學生靈活理解。

3.提問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問題提出后,要給學生留有思考及動手操作求證的時間,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時間力求照顧到全體,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學生為標準。這樣的標準,對于水平差一點的學生,雖有難度,但經過努力也可跟得上;對于水平高的學生,也不至因為節奏太慢而影響學習情緒。

4.提問要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科學素質的主要內容。思路往往比結論更為重要,學生只有學會了思考,才能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課堂提問中巧妙引渡,體現提問的坡度,不僅便于教師了解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而且能達到學生間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啟發,取長補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1)由具體到抽象: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特點。因此,提問要體現由具體實例到抽象的坡度,在引導學生對事物充分感受的基礎上進行提煉歸納,抽象概括。

(2).由特殊到一般:學生理解問題往往就事論事,難以由特殊向一般推廣。因此,提問要注意強調特殊,加強感受,再巧妙引渡,認識一般。

(3) 由現象到本質:學生認識事物易被現象所迷惑,難以透過現象看其本質。因此,如果是以引導認識事物為目的的提問,可先引導學生對事物的表象進行分析,進而通過點撥誘導,讓其透過現象看本質。

(4)由已知到未知:教學中,須把學生新知識的獲取建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因此,提問須注意引導學生借助已知探究未知。

(5)由發散到集中:發散思維是教學中常用的思維訓練方法。為強化訓練效果,須把發散思維訓練與集中思維訓練集中起來。

5.提問要把握時機

(1)利用“開場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是把學生引向知識海洋的風帆。可利用“開場白”揭示“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對現代教育科學的重要影響以及在高科技領域中的巨大成就,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場白”要注意利用直觀的趣味性的課件。誘導學生變枯燥抽象的原理學習為生動活潑的規律探索。這樣,“以用入讀”“造就學生的知識饑餓感,促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盡快地理解其真諦。如在教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時,開始上課,就給學生展示本堂課要用PowerPoint完成的效果,從最簡單的文字飛入到較復雜的圖片動畫。然后提問:“你們也能做出這樣的作品?”。利用“開場白”進行情感教育,縮短師生的思想距離,創設積極、和諧、富于情趣的教學環境。

(2)講授新知識前提問,為新知識的學習鋪路搭橋

“信息技術”科學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每一章節并不是彼此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內在聯系。一般情況下,新知識總是從舊知識中引伸發展而來的。因此,在講授新知識之前,首先應該將與本課有關的舊知識,讓學生進行回憶復習,從中找準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把學生引進舊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啟發學生運用舊知識去獲取新知識,實現知識的正遷移。這樣,便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3)學習新知識時提問,抓住知識的重點處

每節課都有它的重點和難點,只有把這些重點難點逐一突破,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才算完成。因此,在教材的重點處,要設計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解惑。

(4)思維訓練時提問,抓住知識的聯想點

聯想是學生常用的思考方法,教師的引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只要教師抓住知識的聯想點,精心設計,定向質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訓練學生思維時,要求學生聯想已學過的知識,然后將有關知識加以比較、歸納,找出共同性。從個別概括出一般性,又從一般性推導出特殊性,使他們找到知識的聯系性,最后形成概念通過聯想、比較、歸納,使學生不但對知識的學習更具深度,而且從中訓練了思維的方法。如教PowerPoint制作背景時,可從格式菜單選擇背景,也可從右擊演示文稿空白處選擇背景,就可以先提問Word中表格格式的設置可從格式菜單及右擊來設置,通過聯想,訓練了思維的方法。

篇10

[關鍵詞]數學教學 開放教學 創造思維 策略研究

開放式教學能把小學數學教學同提高學生的素質結合起來,從“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索的空間,增大學生參與力度,進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意識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前提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意識。不要用設計好的僵化的框框去套每一個學生,而要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大膽開放,敢于創新;善于啟發學生,善于隨機應變,通過心靈的撞擊去激發學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讓學生動手測量圓形實物和圖形的周長。筆者估計學生能用滾動、線繞等方法測量出一元硬幣、象棋子的周長,無法直接測量出畫在紙上圓的周長,從而在矛盾沖突中進一步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規律。在教學時,學生果真用滾動、線繞等方法測量出圓形實物的周長。然而,對于筆者故弄玄虛的這個“畫在紙上圓”的周長,卻被一名學生泄露了“天機”:“老師,我只要用尺量出這個圓的直徑,再乘3.14就可以了。”“糟了,下面要探索的結論都給他說出來了,怎么辦?”筆者審時度勢,及時調整預定設計:“3.14是什么意思?”生:“3.14就是圓周率。”繼續追問:“圓周率是什么東西?”(其他學生嘩然大笑)學生振振有詞:“我從書上看到祖沖之發現‘圓的周長大約是它直徑的3. 14倍。’”這時,又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補充道:“我還知道這個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筆者從容不迫地應對:“這兩位同學真厲害,知道了這么多。他們認為‘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 14倍’,這個結論可靠嗎?你們驗證過嗎?”(教室里一下子變得那么安靜,而筆者分明讀出了一雙雙眼睛中透著的疑惑,腦海中正欲奔騰而出的思維浪花)“那么,我們暫且把這種說法稱為‘XX猜想’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想辦法驗證‘X X猜想’……”一場“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干戈”就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化為了“玉帛”!事實上,筆者在預設時并沒有考慮到一些學生已經知道圓周率和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然而,課堂是動態和不斷生成的,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生命活動。在這種師生、生生之間知識、思考、見解多向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被自己設計的“預案”所奴役,而是抓住學生即時生成的所思、所想,根據信息反饋情況及時調整預設,積極走入“開放”的境界,從而為學生個性化的活動和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間。

(二)設計開放性操作,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基礎

1.操作工具開放。現實問題是多樣復雜的,解決問題的工具往往是多樣或非現成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目標,自由選擇操作工具,是實現開放性操作的重要方式。例如,教學實際測量時,讓學生自由選擇測量工具,量出教室的長或寬,學生經過討論、實踐選擇的工具各有不同。有的用卷尺直接測量;有的用米尺累計測量;有的伸開兩臂累計加測量……學生既要利用各種工具,又不成為工具的奴隸,培養了自主探索能力。

2.操作策略開放。同一個問題,由于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其解題的策略也不會相同。在學生動手操作前,教師不要過多地暗示,要把設計操作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實現操作策略多樣化。例如,教學正方形認識時,讓學生手拿正方形紙片,自己想辦法了解各邊的關系。結果對于“正方形四邊都相等”這個特點,有的學生是測量發現的;有的是比照正方形一條邊的長作一條邊,再將它與其他三條邊相比較發現的;有的是將對角線對折,再對折發現的……學生在開放性的情境中實現了對新知識的“再創造”。

3.操作結論開放。條件的開放性往往伴隨著結論的不唯一性。有意識地減少常規操作實踐題的條件限制,可誘發學生全面思考,大膽想象,多向探索,使結論趨于多樣化。例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后,讓學生用一根長12厘米的鐵絲彎成長方形,再求出它的面積。學生操作后,發現可以制成無數個長方形,雖然相鄰長和寬之和為6厘米,但長、寬無法具體確定。因此,面積答案也無窮多,有的學生還發現長方形的長、寬越接近,面積也越大。當長和寬相等時,即邊是3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最大,從而在開放性結論中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意識。

當然,在數學教學中,以上三種開放性的操作方式并非完成割裂,而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能使操作實踐題更有開放性、思考性、挑戰性,就更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開放性操作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達成開放式教學的核心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形式,是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充分開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在思維寬闊的多行道上,發展創造性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的“再創造”活動,是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可操作的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創新,增強思維創造性。例如,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讓學生動手操作,首先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三角形與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聯系?引導學生發現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然后再讓學生用一個等腰三角形,想辦法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操作、交流活動中,學生的思維量不斷增加,從而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鼓勵大膽猜想,培養直覺思維能力。現代社會需要創造型的人才,我國的教材過多的注重培養邏輯思維,培養的人才大多數習慣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缺乏創造能力和開拓精神。其實,從探索新事物的本質、規律即從創造性活動考慮,直覺思維由于具有整體性、跳躍性(而不是像邏輯思維那樣具有直線性、順序性),往往比邏輯思維更適合于探索和創新的需求。事實上,創造性活動中的關鍵性突破(即靈感或頓悟的形成)主要靠直覺思維。伊恩.斯圖加特說:“直覺是真正的數學家賴以生存的東西”,許多創造性的發現都是基于直覺,如歐幾里得幾何學的五個公設都是基于直覺,從而建立起歐幾里得幾何學這棟輝煌的大廈;哈密頓在散步的路上迸發了構造四元素的火花;阿基米德在浴室里找到了辨別王冠真假的方法……直覺思維是指未經逐步分析,迅速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又叫做猜想。這種直覺思維的結果不一定正確,還要經過檢驗、證明才能找到正確答案。因此,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猜想、估計、大膽假設。因為新穎獨創的思維往往產生于猜想、估計、假設之中。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積計算”時,先讓學生自由猜想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出許多種方法。如:①將圓柱體的橡皮泥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狀,求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②將圓柱體容器裝滿水,然后倒入長方體容器里,測出水的體積,就是圓柱體容器的體積;③將圓柱體等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長方體(教材上的方法)。盡管有的設想不切合實際,失敗了,但這些猜想中都包含一個成功的因素,那就是轉化的數學思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積極思考、敢于創新的精神,培養了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3.精心挖掘練習題,培養逆向思維能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數學思維的發展是整體進行的,而逆向思維總是與順向思維交織在一起。因此,教學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順向思維的訓練,也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的培養。在教學教材里存在著大量的順逆運算、順逆公式、順逆關系,如加減法、乘除法的運算,空間里的上下、前后等等。許多數學知識也正是通過這種可逆轉換來發展和深化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順向問題都可以變為逆向問題,而且問題的條件越多,改變成逆向題的數量也就越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認真挖掘教材,進行數學問題的逆向轉換,有針對性地進行施教,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豐富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例如,教學應用題:“一年級二班教室里原有學生45人,出去多少人,還剩25人?”在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時,讓學生理解:“原有的人數減去出去人數等于還剩人數,即45-( )=25”或“原有的人數減去還剩人數就等于出去人數,即45-25=( )”,還可以想:“還剩的人數加上出去人數等于原有人數,即25+( )=45”。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進行先順后逆的認識訓練,這對學生解決問題本身以及擴展他們的認知領域、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4.設計數學開放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設計的開放題,不但要有多個答案,而且要有多種不同的解法。也就是說,對一個問題能從多方面考慮、多角度觀察,這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較大的教育價值。所謂發散思維,是指一種沿著各種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從各個不同方面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方式。在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往往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成分。例如,在算盤上用一個上珠和四個下珠表示出兩位數,從不同的方法考慮,可以得出27、36、45、54、63、72、81、90等。又如:“一輛汽車要行300千米,前3小時行了全程的2/5。照這樣計算,走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解法一:300÷(300×2/5÷3);解法二:3×[300÷(300×2/5)];解法三:300:x=(300×2/5):3;解法四:(300×2/5):300=3:x;解法五:1÷(2/5÷3);解法六:(3÷2)×5……通過以上多種不同的解法,使學生認識到:同一題目,由于思維角度不同,解法也各不相同,能夠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可見,經常引導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開發了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創造性,促進其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

(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應注意幾個問題

1.要常抓不懈。對學生思維訓練必須長期精心培養,貫穿于每一節數學課,每一次數學課外活動中。

2.要有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不“唯綱”,不“唯本”,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和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思維發展的薄弱環節,靈活設計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要面向全體學生。由于學生體質、年齡、智商、學習態度等方面條件各不相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會出現差異。在教學中,對不同層次學生宜采取不同訓練方法,使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