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多媒體教學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4: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多媒體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生多媒體教學

篇1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現代化教育技術;興趣

將教育信息資源轉化為數字化模式,將多媒體技術設備應用于教學實踐,并以信息資源管理的方式實現溝通和傳播,不僅能夠為課前、課中、課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管理,還能夠全面發揮多媒體設備等教學硬件的實質功能,進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做合一”的素質教育目標。下文將圍繞多媒體設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展開論述。

1善用多媒體場景重現功能,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

多媒體技術以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等媒介為載體,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聲形并茂,使得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新穎,突出了數學教學中的動態啟發,改善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有助于學生豐富感性認識,展開深度思考。例如,在講授“時間單位秒數”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選擇“春節聯歡晚會倒數”為素材設計課件,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春節聯歡晚會上主持人迎新倒數時段的場景,帶著學生跟隨主持人一起數“10、9、8、7……3、2、1”,由此將抽象、無形的時間單位,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場景,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數學概念,體會數學元素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進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又如,在學習“圓形”一節內容時,也可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構建動態場景,深刻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小婷準備騎單車去找小強玩耍,但她面前有三輛單車,她先選了一輛輪子是方形的單車,但踩不動;于是,小婷選了一輛輪子是橢圓形的單車,終于踩得動了,但很顛簸;最后,小婷選了輪子是圓形的單車,踩得飛快……課件播放完時進行追問:“同學們,為什么方形、橢圓形、圓形的輪胎有著不同的效果呢?”“為什么只有圓形輪子的單車才能轉動自如呢?”如此引導,加上之前的多媒體場景演示,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帶動學生思考,使其產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深刻學生對不同數學圖形的認識和理解。

2靈活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擴大課堂容量,活躍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門注重理性思維和空間感的學科,很多知識點的講解單憑口述很難切中重點,學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結合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靈活特性進行講授,則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雙管齊下,在節約課堂講解時間之余,還增加了課堂容量,加快了教學速度。比如,在分析圖形“角”時,課件的設計中可加入亮點閃爍工具,將“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添加“閃爍”,以此強化“角”的組成;同時,再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繞頂點左右移動,形成各種不同的“角”,由此讓學生直觀感受抽象圖形概念和知識,深刻理解“角的大小與邊長短”的緊密聯系。這種動態的展示,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抽象的知識,讓思維活躍起來。又如,在分析“軸對稱圖形”一節時,教材上僅例舉了“楓葉、天秤、蜻蜓”等平面圖形,單憑這些來進行抽象圖形教學,效果顯然不好。對此,教師可事先搜索“軸對稱圖形”相關圖片插入課件中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還可另行搜索更多的“非對稱圖形”、“對稱圖形”來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不同圖形的概念認識。此外,還可以搶答競賽的形式,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相關圖形,進行思維拓展訓練。

3善于創設不同教學情境,形象地傳遞抽象的數學理論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對于直觀事物的接受程度較高,但數學屬于概括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傳統灌輸式的教學難以實現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則恰好中和兩者,既能形象、生動地實現直觀教學,又能以趣味性帶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對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改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大有裨益。比如,在分析“相遇問題”相關知識點時,對于“用速度和乘以兩物體共同運動的時間,來求路程和”的概念較抽象,小學生很難明白其中意味,更別說代入推理計算。此時,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出貼合題意的教學情境,則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具體地說,首先,可用多媒體演示“小明和小華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四分鐘后相遇的畫面;接著,展示一幅線段圖,表示兩人走的路程總和;再用顏色區分兩人每分鐘走的路程,將它們合并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總和。如此,兩人走了四分鐘,就有四個小線段,而線段總長度也就是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在多媒體情境演示的過程中,多媒體設備生動呈現了這一知識點的主要內容,使得難以用言語表述清晰的概念、內涵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眼前,既能吸引學生注意,畫面又富有啟示,能讓學生在不經意間理解概念公式,顯著降低了抽象思維障礙所帶來的學習壓力。反之,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教學中還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

篇2

多媒體教學,也被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英文名稱為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對文字、聲音、圖像、影音等各種媒體信息進行整合,并通過多媒體投影工具將教學內容顯示出來的一種教學形式。多媒體教學具有多元性、多樣化、集成性、控制性等特點,能夠為教學創設更為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生動性與直觀性,突出了范圍增加、時空突破、容量擴大等特色。能夠為教師提供更為直觀、形象且高效率的教學手段,也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智力培養及素質提高等提供了有效途徑。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主導權的掌握者,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講,或在教師提問時被動地做出回答,難以自由表達各種的想法,也不利于其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和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構建一個師生平等存在、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平臺。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逼真的畫面和形象的聲音,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的境界,然后在一個知識點中空出一頁,并向學生提問:填入怎樣的內容比較好?從而促使學生集中精力參與教學過程,并發揮學習主動性。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靈活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致力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利用多樣化的表現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比較分數的大小”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設一系列的動畫教學情境:《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共同分享一個西瓜,孫悟空分到1/2,豬八戒分到1/4,這時八戒不高興地說:猴哥,我飯量比較大,這樣分,我吃的少,你吃得多,不公平啊!此時,畫面出現一個大大的問號———真的如八戒所說,他吃的少,悟空吃的多么?這樣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思考,進而方便于學生對分數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三)利用多媒體演繹動態變化過程

對小學生而言,抽象的數學內容不利于其產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更是難以理解與掌握的,久而久之,還會導致其厭學情緒的產生。如果能夠利用多媒體中的PowerPoint或Flash制作將數學教學內容轉變為動畫形式,就會幫助學習更加直觀地學習知識,理解抽象的數學內容。以這樣的一道應用題為例:甲乙兩車沿同一條路的同一方向勻速前進,甲車速每小時30公里,乙車速每小時50公里,如果甲車先行0.5小時,那么乙車多長時間后追上甲車?行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難以掌握的重點,不少學生會在求解時誤將甲車當作靜止不動的狀態。而通過通過flash制作動態課件,模擬動態狀況,那么學生就會更清楚地理解、掌握此類知識。

(四)將多媒體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

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也終將為生活所服務。多媒體教學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數學、學習數學,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應充分發揮智慧,尋找數學與生活的關聯點,切實聯系實際生活,以實際生活中的某些問題為出發點,結合書本知識,更加形象地向學生展示生活數學知識的存在與應用。如:車輪為什么是圓的而不是方的?蓋房子為什么以三角形作為基本架構?在加深數學的生活功能的同時,實現生活化數學、數學生活化的目的,為學生推開知識探究的大門,為其展現奧秘無窮的數學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具有比較大的容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利用多媒體,把握多媒體使用的速度與頻率,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以緩解學習的壓力,盡量避免學生對多媒體厭煩情緒的產生;同時,應安排好教學時間,給學生留足一定的思考與練習的時間,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三、結語

篇3

一、運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 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已有的知識,讓學生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讓學生真正感受、體驗到數學的樂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生動形象的電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新奇感,注意力集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人們常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 ”

在教授“圓的周長”一課時,我為了把學生引入探求圓周長的認識活動中去,創設問題情境: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喜羊羊和沸羊羊在草地上跑步,沸羊羊沿著長方形的路線跑一圈,喜羊羊沿著圓形的路線跑一圈. 沸羊羊向小朋友提問:我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呢?(學生回答),喜羊羊走過來問大家:要求我跑的路程又怎么辦呢?(圓的周長)進而引出新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自覺地將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數學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之中,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這樣可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主動地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呈現過程,突出重點難點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形象、生動的功效,一方面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視聽并用,拓寬信息傳播渠道,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另一方面,可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數學知識.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 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教授角的度量中“直線射線和角”時,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什么是射線什么是直線,能準確區分直線和射線. 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體形成的直線和射線. 讓學生先觀察,然后提問:“這些物體形成的線性有什么不同?”由于觀察了直觀、形象的圖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活化、簡單化,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獲取學習資料,開闊視野

計算機多媒體能為數學教學提供詳實的學習資料,將講課中涉及的數學知識放置到具體的生活環境中去,幫助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知識. “筆算乘法”例5的練習題是關于“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積的近似數”的知識,如果只是解決書本上的這些練習題,那只能算是紙上談兵,必須深入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才是目的. 所以在練習鞏固的環節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既有聲情并茂的聲音,又有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把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引入課堂,學生能做到學以致用,極大地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保證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最優化和教學的高效率.

四、利用多媒體拓展教學,豐富學生感知

篇4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閱讀;提高效率

按照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講解課文,學生認真地聽講,與普通的語文教學方法無異,并沒有體現出真正意義的閱讀欣賞,因此而不受重視。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通過動態的畫面和音樂的感染力,對于語文閱讀內容加以渲染,從而促進了小學生對于閱讀教學內容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于畫面和聲音等等的感官刺激更為敏感,加之語文閱讀內容的美感,小學生的想象力就被激發起來,促進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迎合了小學生所具備的性格特點,其通過動態的畫面,配合聲音背景以及被藝術化的文字,給小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普遍存在發散的思維,對于事物的理解缺少邏輯性,因此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根據小學語文新的課程標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并在實踐應用中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教學內容以動態的畫面體現出來,通過生動而直觀的教學情境,配合語文閱讀教師的講解,將小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情感調動起來。比如,《瑞雪》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雪后壯麗的江山圖景,讓學生感受到在雪的妝點之下,江山是如此的妖嬈。在中國北方的傳統觀念中,總是會將雪和農歷春節相聯系。在白雪的映襯下所呈現出來的喜慶氣氛,會令人感受到“瑞雪兆豐年”的吉祥預兆。逼真的畫面中,很多小孩子在雪中嬉戲,他們堆雪人、吃糖葫蘆,玩著各種冰上游戲,這些都會將聽課的小學生深深地吸引住。

二、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

小學語文的閱讀內容與普通的語文教學有所不同,課堂教學內容覆蓋面廣,而且知識含量高,這就需要對教學內容優化,以實現高效教學。運用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教學過程中需要板書以及重復率較高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為語文閱讀課堂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以提高語文閱讀量。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教學內容不受時空的限制而隨時提取、隨時利用,方便配合語文閱讀教學的節奏。對于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講,當語文閱讀內容以動態的畫面展示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會從自己對于知識理解的角度提出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此時語文閱讀教師如果能夠很好地將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作為知識的延展點,則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閱讀教學中,將小蝌蚪在水中游玩的各種姿態運用動畫效果呈現出來,讓小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的“嬰兒”時代,并應用多媒體技術,將小蝌蚪逐漸成長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展示出來,讓學生對于整個的演變過程有所感知。隨著畫面的變換,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小蝌蚪演變的特點,以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配合教學對于課文的內容產生認知,從而使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內容的被動接受轉為了主動理解,并逐漸地上升到審美的高度。

三、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擴展小學生的眼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普通的語文教學有所不同。普通的語文教學以語文的基礎知識教學為主,而語文閱讀教學則更具有靈活性,其是通過語文的閱讀內容起到對于學生的教化作用。因此,語文閱讀教學要做到“寓教于樂”,并將小學生的視野從語文課堂向世界的各個角落延伸。從知識本身的角度而言,相互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因此,在語文閱讀中會涉及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以最為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印象,以利于小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加深而方便深入理解。“大海是神秘的,一望無際的海面時而平靜,時而洶涌,而在大海深處卻是另一番世界。”閱讀教師朗讀這句話的時候,多媒體課件播放著大海的鏡頭。此時,就會激發起小學生一探海底究竟的沖動。教師讓小學生發揮想象力,描繪一下海底世界的模樣,此時,教師則運用多媒體課件,配合小學生的想象力將海底畫面展示出來。對于《海底世界》的閱讀資料,教師可以請小學生來朗讀,配合背景音樂以及動畫演示。因為小學生首先對于海底世界已經建立起了感知,加之與閱讀教師之間的互動,那么,在閱讀課文或者是聽同學朗讀的時候,就會被深深地吸引住。也許對于閱讀教師來講,這一次閱讀課堂教學圓滿地結束了,但是學生還意猶未盡,就會對于課堂上有所涉及而沒有深透理解的閱讀資料內容利用課余時間來解決。因此,多媒體教學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主動探索能力,潛移默化中擴展了知識面。

四、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激發起小學生的愛國情懷

讓小學生感受到祖國江山之美是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以激發起小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引導小學生了解祖國景觀的魅力,讓小學生通過語文閱讀的學習,一股驕傲感油然而生,從而能夠在這種情感的激發下,更為努力學習。如,《雁蕩山》的閱讀教學,教師通過播放有關雁蕩山的紀錄片,經雁蕩山的意境表達出來,并穿插著解說。特別是在閱讀《雁蕩山》文字內容的過程中,要隨著圖像的變換而著意進行介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綜上所述,在整個的小學教學體系中,語文是基礎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致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屬于是語文欣賞課教學,尤其是要訓練小學生的鑒賞能力,以促進其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沙隨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2(05).

[2]王凱明.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篇5

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研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我國信息技術也有了更高的發展,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那么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究。

1 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環節,激發學生興趣

每一堂新課開始的時候教師都很關鍵,因為導入新課很成功就等于這節課成功了一半。小學數學是學生所有課程中最為抽象的一門課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精彩的開始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特別是對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如教授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旋轉”這一節的內容,我將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摩天輪、電風扇、風車等一些旋轉的物體,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物體的旋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旋轉的現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出課題《旋轉》。[1]輕松自如地導入新課,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精彩的導入新課,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同時調動了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

2 利用多媒體把抽象化為具體,提高學生積極性

小學生的思維和感官還正處于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階段,對于數學這樣理性而抽象的事物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由于目前我國信息等高科技技術已經有了較高的發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把抽象轉化為直觀形象,當然這需要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上多下功夫,并具有較強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能力。數學文字概念對于學生來說不易接受,教師通常會自己講述或解釋數學概念,但是如果把數學文字利用集聲、光、色、動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呈現出來,就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牢記。[2]

例如,我在講解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時,由于學生已經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了,因此對于立體圖形還停留在平面圖形上,不能深刻理解立體圖形的概念,所以,我會在制作課件時,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文字概念轉化為立體圖形,而且制作出各種角度的立體圖形。這樣讓學生從各個角度上觀看立體圖形區別于平面圖形的特點。直觀形象的感受到立體圖形的立體感覺,從而把抽象轉化為形象,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 巧妙設計多媒體課件,突出課堂重難點

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是有聲有色的,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較為死板和單調,但是采用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可以著重突出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到本節內容的重點掌握部分和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在課后復習時抓住重點復習內容以及需要多加練習的部分。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快速記憶方法。

例如,在制作課件時把重難點的部分用紅色或者較大字體凸現出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一目了然,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記筆記時有著重點;另一方面教師著重強調和重點教學,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和良好的教學效果。

4 豐富多媒體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十分理想的學習數學的環境和較為充足的探索、創造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潛在的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繼續進行創造能力的發揮。[3]多媒體教學應該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結合,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豐富教學內容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經常查詢網絡信息,使教學內容鮮活化和時代化,在與時俱進的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應不斷地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創新能力。把教師從煩瑣的課堂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在圖、文、聲、像等情景中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開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

5 結語

篇6

針灸學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比較研究多媒體教學是伴隨著多媒體技術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圖文并茂,集聲、光、形、色于一體,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隨著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深入,多媒體課件層出不窮,但課件制作質量良莠不齊。在實際運用中,如何設計與制作高水平的多媒體課件,進而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果,真正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已成為當前教育技術領域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一直注重多媒體課件的質量與水平,制作并不斷完善了一套融教育性、實用性、藝術性于一體的《針灸學》多媒體課件,并就該課件的教學效果進行了比較研究,總結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2009級一院本碩班9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由同一教師進行授課。授課內容選取《針灸學》上篇針灸理論第三章經絡腧穴各論,前六經用舊課件授課,后六經用新課件授課,對比新、舊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

1.2研究方法:客觀方法(考試成績法):前后六經授課后,分別對學生進行隨堂測驗,試題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考試結束后,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主觀方法(問卷調查法):授課后對實驗對象采取不記名調查的方法,發放問卷91份,回收有效問卷91份,回收率100%。問卷回收后對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新課件授課內容的測試成績明顯高于舊課件授課內容的成績

兩部分隨堂測驗的平均成績分別為76.90分、84.70分。經檢驗,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即新多媒體課件授課組的成績明顯高于舊課件授課組的成績(見表1)。

2.2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問卷調查的內容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設計:①《針灸學》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適合性;②學生對多媒體教學過程的興趣;③學生對新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的滿意度;④新、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傾向及原因等。調查結果和分析如下:

2.2.1《針灸學》適合多媒體教學

在問卷中有91.21%(83人)的學生認為《針灸學》適合多媒體教學,僅有一人認為不適合(見表2)。多媒體涵蓋內容廣、信息量大,而且生動、直觀,在教學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能夠提高《針灸學》的教學效率。

2.2.2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興趣較高

調查發現對多媒體教學感興趣和很感興趣的學生共占93.4%(85人),因此同學們很喜歡老師應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見表3)。但有的學生反映由于有時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高,會導致學習興趣下降,甚至對課件產生抵觸情緒。

2.2.3學生對新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效果很滿意

問卷中有62.63%(57人)的同學對新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效果表示滿意,31.87%(29人)的同學表示非常滿意,認為對本學科的學習幫助很大(見表4)。

2.2.4學生對新多媒體課件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

調查結果顯示94.5%(86人)的同學更喜歡新多媒體課件并投了贊同票(見表5)。在手填的原因欄中多數同學認為新課件設計新穎、有特色,內容明晰、鏈接順暢、色彩清新、形象生動,很引人入勝,再配合老師的講解和啟發,很多內容當堂就能理解掌握,所以對新多媒體課件十分認可。

3 討論

針灸學是集理論和技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課程具有內容抽象、概念繁多、實踐性強等難點。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使教學內容變的生動、直觀,激發學習興趣,擴充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明顯,但也要正確制作和使用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從目前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來看,普遍只是文字和圖片的簡單拼湊,多媒體課件成為能活動的電子黑板,這種“電子板書”看上去枯燥、單調,容易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因而課堂吸收率不高。多媒體教學不能停留在“有件即可”的低層次上,要順應時展需要,不斷提高課件制作水平。除了向學生們清晰地傳達教學內容,也要注重課件設計的構圖藝術,力求構思巧妙、畫面悅目、設置和諧、富有特色,將色彩效果、明暗效果、動畫效果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在教學中不斷給學生以適度的、舒適的、有效的視覺刺激,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曉.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學習心理.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3

[2]張志鋼,黃剛,王懿.優化課件制作,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衛生職業教育,2008,26(9):37-38

篇7

一、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教學難點

由于時空限制,中學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內容是學生不熟悉的,這給學生的思維造成了障礙。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要充分運用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多媒體教育技術,通過制作形象生動、動靜結合的教學課件,逼真地再現當時的情景,溝通地理與現實生活,提供思維的各種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對客觀事物充分感知,豐富其感性認識,從而順利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給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提供一個良好的鋪墊和有力的起跳板。

例如,“地球的運動”這一節內容比較抽象,而初中生的知識儲備和空間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學生對于地球如何自轉和公轉,以及在自轉公轉的過程中會產生什么現象等問題不容易理解,對于太陽高度角的移動和計算問題也很難掌握。這時,如果教師利用地球自轉和公轉的Flas來演示這一現象,學生通過觀看演示,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周期、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原因等知識。再如,講“亞洲河流”的特征時,讓學生觀看“在亞洲地形圖上模擬亞洲大河如鄂畢河、葉尼塞河、長江、黃河、湄公河、印度河等河流的流向”的動畫,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很快就能說出亞洲河流的特征及原因,而且各大河的名稱、位置在學生的腦海中會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赫巴特曾說過:“真正的感覺觀察比單純的描述更可取。”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學生便難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而多媒體教學能利用計算機強大的交互功能,在短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通過觀察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這樣,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發揮了學生的能動作用,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方向發展。

例如,在講其中的“地形”因素時,先讓學生看幾張位于赤道附近的非洲最高峰——乞利馬扎羅山的圖片,學生欣賞著山下的熱帶風光,情緒十分活躍。畫面逐漸轉移到乞利馬扎羅的山頂,學生看到了山頂上的皚皚白雪和冰川,這時畫面停住,屏幕上跳出一個問題:“這兒為什么會有冰川的存在呢?”學生這時都愣住了,不禁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再聯系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實例,從而獲取獨特的具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講“中國的河流和湖泊”中“長江”一段時,采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把有關長江的許多知識容納在其中。先插入一段關于長江的視頻(《話說長江》中節選一段),配合有關講解提問:“長江被稱為中國第一大河的原因是什么?”

在講長江上、中、下游時,為突出“人地關系”的思想,筆者首先引導學生看視頻中長江各段的自然特征,然后啟發學生思考人們怎樣利用和改造長江的,讓學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身在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構想的熱情,以及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落實地理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也是工作的重點。特別是對中學地理教學來說,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壞,是檢查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識的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獨到之處。

例如,在講“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時,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高新技術取得的豐碩成果,特別是“神舟八號”的成功發射更讓全國人民鼓舞振奮。學生通過觀看圖片或錄像,自然產生了熱愛祖國的強烈感情。在講到“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時,可以選用下列一組圖畫:

篇8

【關鍵詞】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地理課堂;教學實效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手段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現代多媒體技術以迷人的風采走進了校門,進入了課堂。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已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勢在必行。只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才能實現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當今世界飛速發展,現代技術大量涌現,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信息爆炸”這一問題,知識的容量和要求與有限的學習時間、空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怎樣在同等的時間內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益呢? 這就必須要有新的手段!尤其是地理課,我認為多采用現代電教媒體教學,在課堂上進行高密度、大容量、多快樂、少枯燥的知識傳授不愧為一種有效方法。多媒體教學的實效性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運用電腦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輪廓、簡稱及省級行政中心,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了一套生動、形象、互動性強的《中國政區圖》課件,讓學生在具有交互功能的電子白板上進行拼圖游戲,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相對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拓學生視野。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打破地理參觀、演示、實驗等活動所能提供的地理感性材料,它可以不受或少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將緩慢進行的地質過程在短時間呈現;可以將數千里之外的地理事物“調動”到眼前;可以將龐大無比的山川林野縮小到映屏之中;可以將復雜的地理過程分解成可察覺的階段。運用多媒體教學,便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地理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講解祖國遼闊的土地,多嬌的河山,優越的地理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的語言生動,表情豐富地講,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若讓學生看一看,效果就不一樣了。

興趣就像是一種催化劑,它不斷地督促人們積極地思維,主動地探索,愉快地學習,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產生求知欲,這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由此可見,興趣對于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同學們在對地理課感興趣這一問題上表現得卻并不令人感到滿意。如何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是個當前許多老師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筆者以為充分利用現代電教媒體所具備的得天獨厚的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捷徑。近幾年電腦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便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多媒體系統可將文字、聲音、圖像甚至視頻集成編進計算機中,使得人們可以以更自然、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使用信息,而且是聲、圖、文并茂,形式多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更加高漲。

二、運用電腦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學習《等高線地形圖》時,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設計了一個關于等高線圖的動畫演示過程,讓同學們能夠非常直觀地了解到等高線圖的繪制和判讀,本課的一個難點就在這樣的一個動畫演示過程中輕松地掌握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能縮短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自動地展現出所需要的圖像,無需教師一筆筆地繪制,或一張地圖一張地圖地懸掛。這就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使教師能集中精力組織、講授、輔導教學,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節省時間的同時,加大了知識容量,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運用電腦多媒體,突破難點

篇9

【關鍵詞】多媒體;有效整合;效果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并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近年來,我們將多媒體引入課堂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整合語文與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欲望。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遠勝于其抽象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地呈現,制成課件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相機提出要學習的新課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然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所描繪的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物變化及其豐富的物產。教學中,便可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節,利用計算機分別展現春、夏、秋、冬等季節的景物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小興安嶺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如果沒有這些景物圖片,僅靠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去想象斷然不會產生如此好的課堂效果。我通過這一方法的教學,體現出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省了不少的力氣,同時取得了比以往更高的收益。

二、整合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在,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有機整合,有效突破了課堂教學重難點,使我們多年的研究有了質的突破。我在設計教學《山雨》這一文中,讓學生“品味語言,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比較透徹地理解這一重點呢.我通過以用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欣賞了雨前、雨中、雨后圖片,觀賞了雨景視頻,一步一步地將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各種感受調動并結合起來,達到了有效品味語言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及作者對山雨的喜愛。在雨景、音樂聲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較好的突破了重點內容的教學。整節課學生學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觀,小學語文中的“虛幻”在資源整合中變成了“實景”。這樣一來使這一重點隨之化解,同時也讓學生在“整合”中領悟了文章的內涵。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變抽象內容為具體生動的畫面。

在小學教學中,由于受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的限制,抽象思維才開始發展,在課堂上,教師單純依靠語言文字來進行抽象的講解,學生就會感到很難理解課文。這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把枯燥無味的文字變為生動有趣的畫面、動畫,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教學質量。例如:教學《撈月亮》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然后,迎合學生心中急于想知道“猴子們看到月亮掉在井里時的樣子”這一心理,及時打出幻燈片(或動畫),然后教師出示一組幻燈片(或動畫)把課文的線索清晰的勾勒出來。(是誰發現月亮掉在井里了――它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它是怎么做的――其它的猴子又有什么表現――它們都說了一句什么話――它們是怎么撈月亮的――是誰發現月亮還掛在天上),幾張簡單的動畫便交給了學生們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到此,本課的教學計劃也就順利的完成了。隨后,還可以借助另一張幻燈片(許多年過去了,當年參加撈月亮的那只小猴子也變成老猴子了。這一天夜晚,它帶領著它的子孫們坐在井邊,它會和它的子孫們講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這樣,又引起了學生探究的熱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的便捷性,幫助學生積累知識。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資源和課外資源,它必須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成長需要,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擴大學生信息量,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較好地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如《螞蟻和蟈蟈》,我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動手收集有關螞蟻和蟈蟈的文學資料或圖片,沒想到,第二天,我一走進課堂,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后,舉著手中的資料,不停地叫“老師,老師,我的螞蟻非常有趣”。我用投影展示他們的作品,真是五花八門,妙趣橫生,有螞蟻是怎樣認路的,為什么螞蟻能搬到比它身體重十幾倍或幾十倍的重物,螞蟻發現食物后,是怎樣通知同伴的,蟈蟈的生活習性、螞蟻和白蟻的區別,螞蟻和蟈蟈的身體特征等等。整節課,學生們各抒己見都在交流自己的作品,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加入到討論激烈當中。我想,只要我們盡量多開展活動,提供機會,我們的學生是非常優秀的。

篇10

【關鍵詞】小學數學;電教媒體;優化

多媒體網絡教學是通過圖形,文字,聲音,圖像,生動、具體地傳授知識和教學內容,大大擴展了時間和空間的范圍,有利于被理性知識的學生接受。它克服了在環境中,傳統教學的缺陷,空間的轉換,情感,思維與創新,教學特色鮮明,豐富教學內容,為新的教學模式的特點,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顯示出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新舊知識的連接處

在連接點處通過電子手段來幫助理解新的知識,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拓展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新的知識生長點”,促進良好的認知結構的形成,可以容易地獲得新的知識。

如教學“分數”的含義,我設計了兩套圖片。第一組一個數或一個單位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然后通過折疊,展開的學習工具,繪制實際操作,感知單位“1”,對幾個理解分數和什么是“平均分”。知識的第二組由一些物體組成整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如六個蘋果組成的整體、八個小朋友組成的整體……通過幻燈片顯示在屏幕上。同時教師邊引導邊板書,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和回答關于教師講解的“分數的意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通過視覺呈現,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等概念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繼而抽象概括,一個東西(一個蘋果,蛋糕),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些旗幟,森林,一群羊,一群孩子……)所有可以看作單位“1”(同時屏幕上不斷的顯示這些圖片,加深對單位“1”的具體理解――“1”小到比細胞小,大到整個宇宙)。平均分為2份,3份……最后抽象平均成若干份……彰顯了本質屬性,然后自然概括了“分數的意義”。

二、在教學重點處

如教學“相遇應用題”時,其重點是,這樣問題把握結構特點;在這些問題的正確分析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的正確解答。

教學時,在兩個紙上各畫一個車,通過抽拉直觀演示,表現出兩車的整個相遇過程。這樣的演示,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a時間:在同一時間;b位置:C兩個方向相對;,D結果:相遇。在學生掌握這些特征后,進一步抽拉幻燈片,弄清各量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視覺呈現兩種相遇過程的演示。突破難點,滿足學生應用特征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所以解答起來就是得心應手。

三、學生的思考困惑處

教師能在學生的思維混亂處介入媒體教學,不僅有利于及時的點撥和調控,也有利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長方體,立方體的體積,產生這樣一個問題:把3厘米的立方體表面都涂成紅色,然后;將紅色立方體切削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一共可切成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有幾塊?紅色一面也沒有的有幾塊?

由于學生缺乏對空間想象能力,這是很難回答的。然后,通過投影屏幕出現“切割”,“旋轉”,“提取”的動態過程,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在重難點的轉化處

學生們遇到重難點知識往往是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巧妙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創造學生感知的視覺,聽覺,學生協作,促進知識的消化,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他教學方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