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具體目標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課程改革具體目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課程學校發展計劃校長支持性環境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正在進行的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教育新的一輪課程改革。學校發展計劃則是一套從國外引進的比較先進的學校管理理念和技術。在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過程中,校長要聯系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實際,正確地履行校長在新課程改革中的角色職責,為新課程改革營造一個適宜的管理環境,去統領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一、新課程改革中的軟肋——新課程改革需要尋求一個支持性的管理環境
較之以往,新課程改革的確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涉及到學校各個方面,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當新課程改革實施到了一定深度,觸及到學校的文化、制度、管理理念等深層次問題的時候,教師們就會感覺到無奈和無助。教師們迫切需要一個為他們提供開放的、自由的,能夠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的,能在新課程改革中充分施展才華的支持性的管理環境。然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一個軟肋就是一個從制度層面、從學校整體出發的管理良性環境沒有先期建立起來。盡管在實施過程中,一些學校也能夠對原有的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學校管理做局部的改革,但顯然這樣的做法是被動的和輔的。解決這一軟肋的關鍵人物在于學校校長。校長必須為學校進行新課程改革提供一個支持性管理環境,這對校長來說是一個新挑戰。
在新課程改革中,校長的關注點在哪里?何為校長應為之事?這些問題應引起校長足夠的重視、思考和正確定位。校長應成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主動者,去統領全局,去尋覓和建立一個能從學校整體上,從制度層面上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一個支持性的學校管理環境。學校發展計劃無疑是一個可供校長選擇的較為理想的選項。
二、學校發展計劃與新課程改革——學校發展計劃下的學校管理適合并能夠支持新課程改革無論是在學校發展計劃下的學校管理,還是新課程改革,都反映了當今時代經濟、文化、社會的相同背景,都體現了現代教育、現代學校管理發展的新趨勢,其底蘊和淵源是一致的。
兩者所處的層面不同,但相互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可分割的關系。顯然,前者對于后者是一種根本性的支持,能為后者提供一個適宜的良性的管理平臺,一種安全背景,一種自由氛圍,一個制度支撐,一種生長的“土壤”。這正是前期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許多學校所缺失的,是許多校長在新課程改革中需要尋覓和建立的一個新的學校管理模式。而這一新的管理模式是可以在學校發展計劃的技術及理念引領下建立起來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脈相承的。
三、新課程改革應成為學校發展計劃制定與實施的重要關注點——校長要制定一個能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持的學校發展計劃
總體上說,舊的管理理念及模式與新課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在全國中小學校廣泛開展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學校管理層面引入了學校發展計劃。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因此,校長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過程中必然要把新課程改革作為一個熱點來關注,從而制定出一個能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持的學校發展計劃。(一)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過程中,校長必須明確和處理好與新課程改革的關系。如果從學校管理學角度來考查這兩者關系的話,學校發展計劃引發的學校管理改革必須承擔起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持性管理環境的歷史使命,即在學校發展計劃下學校能形成一個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通的全局性的管理制度、工作平臺、文化背景,去正面服務新課程改革。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主動統領和倡導新課程改革,使校內形成一種新課程改革的驅動力。
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過程中,校長必須將新課程改革納入視野。一方面校長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全過程中必須深切關注新課程改革。另一方面,不能將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與新課程改革割裂開來,學校發展計劃不應是充當一個被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角色,而應該做新課程改革的主角,將新課程改革主動納入到學校的發展計劃當中去,從學校整體層面去規劃和推進新課程改革。(二)既然學校發展計劃與新課程改革是一脈相承的,學校發展計劃就可以也應該要有意識地將新課程改革的一些具體策略、行動納入到學校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的具體過程中,使這兩者同步發揮各自的作用,相互交融在一起,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比如在學校發展計劃具體的目標和措施上,應該有目的有步驟地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任務加以體現,并通過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得以落實。還可以有意識地通過學校發展計劃目標體系去構建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規劃,有步驟、分階段地去推進新課程改革。比如,第一步可以是建立一個與新課程改革目標一致的學校管理制度,第二步是圍繞新課程改革實施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抓好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第三步回到課堂上來,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實施新課程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三)要在學校發展計劃基礎上建立一個適宜于新課程改革的自主管理機制——校本管理機制。所謂校本管理是指以學校為本位的管理,是學校組織有相當大的辦學自主權,并根據學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校本管理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學校的管理是否立足于學校的根本,從學校的本色出發,進行自我管理;二是學校是否有能力、有權力、有責任進行自我管理。學校發展計劃自下而上,廣泛參與等機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第一個問題,同時也對第二個問題提出了匹配性的要求。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學校能從學校的本源出發,從當地社會發展的特點出發,從學校的條件、問題和特色出發來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管理。學校的本源是什么?當地社會發展的需求是什么?學校的發展條件和問題在哪里?學校需要如何定位?學校需要配備怎樣的教師?培養怎樣的學生?諸如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學校發展計劃的制定過程很好地加以解決,從而更好地配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形成校本課程,開展校本研修,發生真正意義上的校本管理。(四)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過程中,校長要
篇2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雙向互動;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09)08-0014-02
高中新課程改革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階段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新平臺和新思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倡導人本性和民主性,著眼于人的可持續發展,其教育理念和所要達成的終極目標與新課程改革是一致的,也為教師適應和實施新課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兩者在教育實踐中是可以融合和互動的。因此,探討和實踐高中新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互動機制的形成具有現實意義。
一、以高中新課程教育的培養目標為指導,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1.統一部署,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新課程體系
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體育與健康學習領域有心理健康的內容,方案也為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留有的一定的空間,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新課程體系是可以實現的。我市在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中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實施方案,占兩個學分,依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訂了《烏魯木齊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烏魯木齊普通高中新課程心理健康教學指導意見》,要求在高一年級開設設心理健康課程,在高二和高三年級開展心理健康團體輔導和講座。
2.以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和形式 新課程體系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結合高中新課程的課程實施辦法,應將高中心理健康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模塊課程。
必修課程應包含六個教學模塊,即學習輔導、自我探索輔導、情緒情感輔導、人際交往輔導、青春期異往輔導、生涯規劃輔導,這部分內容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要求相吻合。
選修模塊包含六個教學模塊,即青春期性教育、安全自護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預防教育、網絡的合理利用和預防網癮教育、健康衛生行為的養成教育,是根據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生存發展而設計,是對必修課程的有益擴展和補充。
3.以校為本,確定具體目標,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課程體系的整體要求為高中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規范、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起著指導性作用。學校應結合整體目標要求,立足學校實際,著眼于學生發展,確立適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學生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方法,并制定適合本校的實施計劃。
課程實施中有計劃、有行動、有實效,強化實施的過程性評價,強調學生在活動、感悟和體驗中的發展,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構建雙向互動機制,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機結合
在實施高中新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要認清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積極探索新課程環境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運行機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良性互動,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1.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管理機制
地方和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從新課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出發,構建和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體制,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建立層級管理、穩步實施、督導結合、整體聯動的有效機制,推動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實施,推動新課程教育觀念的形成。
2.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培訓機制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需要全方位的參與,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學校領導、班主任、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都是重要的“點”,只有增強各點的輻射作用才能形成聯動網絡。在學校領導培訓、中層領導的各類培訓中應加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義和方法的培訓,在學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和班主任培訓中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必修課,規范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教研活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全方位培訓機制的建立,對提高教師新課程改革的適應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3.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機制
高中新課程改革是新思路,新課程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是新探索,需要在科學研究的帶動下科學發展。高中新課程實施中,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發展和實施、如何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如何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好作用等問題需要探究。因此,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機制。我市已經構建了科技規劃課題、教育規劃課題、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科研體系,形成了新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科研機制,尤其是教師的小課題研究,帶動了各學科教師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結合的積極性。
4.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皠撛O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是高中新課程提出的具體目標,同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等都能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我市開展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心理游園會、校園心理劇展演等活動有效地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5.構建教師心理健康發展環境,實現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程的實施靠教師,高中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轉換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這必然會使教師壓力增大,影響其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師個人要重視心理的自我調節,避免對學生造成師源性傷害。
同時,課程改革為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助于新課改目標的實現。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習能力、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合作與尊重有著積極的作用。
高中新課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動態下相互依托,互相提升,二者互動機制的形成將有利于新課程目標的達成,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稿件編號:0906270001)
參考文獻:
[1]吳增強,蔣薇美.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5.
[2]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M].鄭州:文心出版社,2007.10.
[3]蔡建家. 新課程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5)
[4]王瀟南. 淺談心理健康教育與新課改的關系[J]. 當代教育科學,2005,(8)
[5]劉岸英.課程改革中教師心理沖突的理性分析與調適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3,(14).
[6]潘涌.論課程新理念與教師角色轉換[J].中國教育學刊,2003,(4).
[7]曹日昌.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8]葉一舵. 現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篇3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化學教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近幾年,新課程改革在我省各地不斷實施,大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新課程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但在實踐教學操作中可以看到課堂教學模式并不那么符合新課堂教學,大部分課堂教學忽略了高中化學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中機械地搞合作形式,出現很多不適合學生發展的情況。從我校目前課堂教學來看,雖然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探索和解決。
一、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主體作用
①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要求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有的教師卻片面追求師生的互動,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學生活動”急劇增加,甚至是“變著法子”增加,教師的“講課”卻越來越少,好像“講”了,就有“注入式”教學的嫌疑。
(二)片面追求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把科學的合作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意圖通過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因而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有的教師誤認為新課程課堂教學都要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不根據教學實際內容設計,亂設計,甚至假設計,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三)學生在合作時“合而不作”
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以生為本、高效課堂”是時下熱門的話題,“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下熱門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很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但在實際課堂中學生“合而不作”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生在一起吵吵鬧鬧,與“以生為本、高效課堂”的初衷大相徑庭。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探究②
通過學習專家講解和自己在教學中的不斷探索,我認為在新課程改革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推行科學有效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科學進行小組評價,提高課堂效益。
(一)合理劃分小組
合理劃分小組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對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學習小組劃分過程中,我校主要以4至6人為宜,也有的3至4人,盡量考慮到組內成員之間的差異性,盡量做到成員之間的能力互補。比如在分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男生與女生之間的合理搭配和學生性格的差異。這樣,有利于科學地進行課堂知識總結,在教學中不斷完善,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另外,在小組合作中不能機械分組,要根據學生學習水平進行合理分組教學。面對我校學生基礎薄弱的事實,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小組學生課堂動向,讓其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在課堂中展現自我。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教師的適時參與,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雖發揮了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但并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不參與合作。在部分教師看來,新課程改革教學有討論交流就可以了,忽視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的新課程改革教學,教師要參與合作并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引導中彌補學生知識的不足。只有真正科學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另外,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表現在把握活動的目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總結活動的成敗得失,聽取學生課堂中的呼聲。如果教師不參與引導,學生會逐漸出現兩極分化。面對這種事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做小組的導師,指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開展學習。
(三)合作學習的課堂任務要充分體現底線目標
教學目標是任務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任務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而定。教師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要把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解,使其具體化。而具體到一節課需要多少教學任務,我認為要根據教學目標定好一堂課的底線目標。底線目標指的是這堂課必須達成的最低目標。目標太高、太多只會使目標無法達成,也會使本來應該達到的目標降低達成的層次。
(四)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選擇課堂教學內容時,考慮學生的能力,科學地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從感性至理性,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劃分,讓每個學生對課堂問題有不同程度的接受,設計問題不易太難,積極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要做好小組長在學生分組、分工合作時的引導與督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中來,教師根據教材上的內容以及在課堂合作中收集的信息組織教學并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共性知識進行小范圍的講解。只要這樣,才能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與交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和思考并通過小組討論與教師總結得出最終結論??傊谛抡n程改革背景下,針對當前我?;瘜W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我區高中教學存在問題,我認為在打造課堂教學模式上教師應當加以重視,從根本上解決課程改革教學中合作模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推行科學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注釋:
①高懷志.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化學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J].現代教育,2012(3):15.
篇4
一、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方面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其目的是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讓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發展[2]。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是推動課程改革的關鍵,目前農村初中化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關鍵作用未得到充分體現,主要原因如下:①農村教師整體專業素質不高。與城區學?;瘜W教師相比,農村學?;瘜W教師畢業于化學教育本科專業的比例沒有過半,絕大多數教師是通過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學歷,甚至還有部分非化學專業教師改行執教化學。面對新課程改革,很多農村化學教師教育理念模糊,對新課程改革理解不夠全面,不夠深刻,不能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不能根據本地區具體情況進行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設計,不能提出基于農村學生實際情況的實驗探究活動。②教師教學任務重、壓力大。農村中學化學教師往往擔任多個班的化學課教學任務,有的還要兼任班主任,迫于升學率的壓力,很多教師只能疲于上課、批改作業,沒有時間去研究新課程、學習新知識。③教師待遇低,工作熱情不高。農村學校經費來源單一,教師月薪1 000多塊錢,除工資外,基本沒有其他福利,這使很多教師失去工作熱情、安于現狀、墨守成規,不愿實踐新課程,甚至對其產生排斥心理,對新課程的實施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2.學校方面
新課程的實施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教育改革工程,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建設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物質基礎[3]。當前,很多農村學校存在的問題主要為:①經費嚴重不足,實驗室建設困難?;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課程改革強調科學探究更需要實驗的支撐。90%以上的農村學校沒有專門的化學實驗室,有的甚至連化學實驗保管室都沒有,更談不上專職實驗員了,許多儀器、藥品嚴重缺失,化學實驗教學主要是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無法完成。②領導不重視,學校管理混亂。好的管理是開展教學工作的有力保障,農村學校領導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漠不關心,不了解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學校合并后班級人數過多,教師教學任務加重,據統計,80%以上的教師所帶班級人數超過國家規定的50人/班的規模[3—4]。農村學校沒有專職實驗員,化學教師可以兼任,但糟糕的是,部分農村學校的實驗員不是學化學專業的,而是由學校里的富余人員擔任,由于缺乏必要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化學素質和動手能力差,根本談不上創造性地使用實驗替代品和改進實驗。③新編教材不適合農村學生[5—6]。新課程改革倡導教材多樣化,新課程改革后全國不再使用材,但無論哪一版本,其編寫專家均來自大學或教育發達城市的中學特級教師,他們對農村教育現狀了解少,凡與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相關的知識,與科學技術發展相關的內容,農村學生了解的都不多,因此無法去開展相應的探究與調查。
3.評價體系方面
化學新課程和舊課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學生由接受知識向探究知識轉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目前,素質教育評價體系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①評價學校教學質量升學率。中考歷來是學校教學的指揮棒,想成為名校得看升學率,升學率上不去,老百姓就不認可,所以學校將教學目標指向中考,教學內容緊扣中考,教學方法服從中考。②評價教師工作看學生考試成績。農村學校里的很多項目都進行量化比較,考試成績一出來,就計算各教師任課班級的平均分、滿分率、優秀率等,通過這些數據來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這種評價方式迫使教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束縛了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應試能力,教師以演示實驗代替學生探究實驗,以講實驗代替做實驗。
二、實施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對策
農村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實施面臨一些困難,但要從根本上提高中國人口素質,使中國教育活起來,再難也必須為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針對以上問題,現提出如下對策。
1.加強學習、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有一支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過硬的師資隊伍,針對農村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與新課程改革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的現狀,首先,農村學校要在師資培訓上加大力度,構建一支學科骨干教師隊伍。對于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來說,農村初中化學教師的知識水平是不夠的,必須加強學習,特別是與社會、生產、生活相聯系的學科知識及與科學技術發展相關的前沿知識。如果在農村培養了一支有思想、有學識、有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就可以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在教學中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其次,要加強教育教學新思想和理論的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指導思想。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營造濃厚的課程改革氛圍,引導教師轉變觀念,積極參與到新課程改革中來,面對新課程改革,采用先進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融入教學實踐;再次,加強農村學校和城區學校的聯教活動,開展教學研討,交流分析教學案例,整合優質資源,實現課程信息與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學校教師教學水平。
篇5
關鍵詞 新課程 改革中學 政治教育
一、前沿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廣作為普及教育中的基礎學科—中學政治教育教學怎樣把握和開展好就成了擺在每一位政治學科教師面前的不能回避且必須明確解決的問題。新課改的中學政治教育和政治教學并不只是應采用什么現代手段來完成某一知識點某一節課的簡單形式問題,而應看成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政治教育應根據社會需要提出和規定政治教學的內容綱要和目標。面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中學政治學科迫切的需要在挑戰中抓住機遇.在改革中謀求發展。中學政治教師只有樹立改革意識認清改革的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才能更好的建設政治學科。
二、新課程改革下政治教師所面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師教學觀念、學科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些組成了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在中學政治教育改革中政治教師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門角色發生轉變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樣也是知識的主導者其在教學中擁有獨特的地位。而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的主體角色地位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教師逐漸由教學的帶頭人操縱者變為教學的輔導者,而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得到鞏固與發展。因此作為中學政治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認清著一事實,將教學的主動權轉讓給學生。使得他們在教學中擁有更多的自主能力,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尤其重要。
(二)教學方式發生轉變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對政治教學提出的要求。提倡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式去開展教學活動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符合學生的主體發展規律符合政治學科的教學特點同時彰顯了學生的個性。發掘了他們的知識才能與創造力.是素質教育目標下的重要嘗試。在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自身實踐通過教學獲得經驗。大膽嘗試才能更好地推進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運用。
三、中學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的措施
(一)中學政治教育的目標的明確
中學政治的升學成績只能是政治教學活動情況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的是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側面。政治教育目標達到的情況只能由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綜合反映,它是幾代人共同努力協同奮斗的結果。作為基礎學科的中學政治教育教學活動應以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造就信科學、懂科學、尊重科學、會用科學的觀點方法觀察事物和探索自然規律在改造自然,建設社會的活動中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時代新人為中學政治教育的奮斗目標。并用這一思想指導政治教學和研究政治教學問題。有了明確的目標中學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擺正思路,事半功倍!
(二)應當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思想政治課如果離開了學生的主體性參與.那么其基本教學目的將失去意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強調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使教師和學生一起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對話”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一文本“之間不再是認識與被認識、灌輸與被灌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之間雙向交流的關系,學生通過理解和“對話“獲得人生體驗和生活智慧。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是一種“我—你”的精神上平等交流的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建構。
2.開展實踐活動實施情感體驗
這要求通過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強化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增強愛自己、愛家庭,愛社會的世界觀的形成。這就需要教師組織指導學生參加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應當加強興趣教學活動的開展
課堂應當是快樂的場所。因此,政治教師應當為沉悶的課堂增添樂趣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在有限的講授時間里充分發揮語言魅力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有關的故事、名言、諺語有關感興趣的問題;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大時事等等,都能引發學生注意焦點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四)應當注重情感和道德實踐
在中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成長?;顒诱n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學生行為的正確性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道理并內化為自己的信念和品質。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包括當地學校及教師自身條件和學生的特點,以及時事背景,選擇適當的活動方式和內容。這些活動實際是學生互動、交流、溝通、對話的平臺,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交流對話中提高。
四、總結
篇6
一、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指在教育思想指導下,學校制定的能體現一定教育價值觀的辦學出發點。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決定并制約著一所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和辦學策略,并體現在學校的管理、教學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辦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校長的管理實踐,影響著學校的工作方向和品牌形象。
我國從2001年啟動新課程改革以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極其重視校長培訓,說明了校長在新課程改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課程改革進入縱深推進階段的關鍵時期,校長的辦學理念仍然關系到課程改革的實施效果,關系到學校的發展。
眾所周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課程改革必須要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面對每一位活生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征和主體意識的獨立個體。而新課程的根本價值在于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因此,面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經驗現狀,小學校長必須具備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辦學理念,進一步樹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辦學理念,立足學校實際的辦學條件、積極整合教育資源,最大限度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二、擁有科學的管理水平
新課程改革前10年的實踐經驗表明,中小學校長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課程實施和課程管理。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小學校長必須要在立足本校教學實際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實踐,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在管理決策上,應遵循教育及管理規律、新課程的核心精神,制定科學、高效的學校管理決策方案。通過適當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學校的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和教師管理處于良性互動之中。在學校辦學理念的指導下,調動全校的各種積極力量,齊心協力完成學校的工作目標。在管理目標上,應著眼于適應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學校制度創新,而不僅僅囿于日常管理事務。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校長要做到科學管理,就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教育教學改革的工作重點,突出學生終身發展的辦學定位,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人格發展需要和知識養成需要,建立適應當代教育教學生態的工作機制。在管理思想上,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實現師生充分而又自由、主動而又生動、全面而又獨特的全面發展,最大限度發掘師生的創造性潛能,激發師生的生命活力,關心師生的價值訴求,提升師生的生命價值。
三、開拓教學的嶄新局面
課程改革的生命在于課堂,課堂教學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根本途徑。這就要求小學校長必須到教師中去,從學生中來,推進生動活潑、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西部地區的小學而言,校長必須要走進課堂,做到引導教師的教學觀念、觀察教師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借鑒新課程改革10年來成敗經驗的基礎上,立足課程改革現階段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從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實際出發,進一步發揮教師投身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的積極性,把新課程精神用于課堂教學,不斷構建與新課程改革精神相適應的嶄新教學模式。
走進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校長應帶領教師學習領會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精神,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內容開展有效教學,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發展的實際相結合。積極推進課程三級管理的實踐,引導教師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使學校教育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并使學校辦學走向特色化發展模式。
篇7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 教育教學管理 改革方案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13-01
新課程改革主張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以實現整體性課程教育目標,要求學生學好本國文化和優秀外來文化,形成批判性和創造性的邏輯思維能力,熟練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增強動手動腦能力。開展當代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需要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務內涵與和諧管理法,學校領導自身要練好“內功”,教師要切實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大膽管理學生,嚴格按照校規校紀辦事,這樣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領導自身要練好“內功”
執行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使其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學校領導首先要練好“內功”,在工作過程中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務內涵與和諧管理法。所謂的練好“內功”主要是指學校領導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開展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時要堅持以“教育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造具有特色校園文化的教育環境和學習環境,領導要以自身的品德和模范行為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其次,學校領導要挖掘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服務內涵,開發校園文化服務產品以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分層舉辦知識型競賽、演講比賽和特長才藝比拼等。另外,領導應注意轉變傳統管理法,避免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過于嚴肅和僵化,將管理和放松相結合,運用和諧管理法來整合校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文明、和諧的校園。
二、切實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
在開展新課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時,教師應切實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結合“寓管與教”理念,充分發揮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和信息資源的價值,指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自控能力,遵紀守法,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教師在進行課程教育工作時,要注意挖掘課本教材的時代信息和基礎知識,精心挑選教學內容,運用綜合教育方法對學生予以正面教育和積極管理。另一方面,教師應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刪繁就簡,加強課程內容的生活化、具體化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使學生形成自我控制管理方式和知識生成方式。
三、大膽管理學生,嚴格按校規校紀辦事
初中教育管理者理應大膽管理學生,嚴格按照校規校紀辦事,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這樣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發揮新課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激勵作用。其次,初中教育管理者要制定階段性工作目標,為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供科學的行動指南,而且要注意發揮工作目標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調控作用和評價作用。其中的導向作用是指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目標應體現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為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供最佳方案;激勵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目標制定工作和管理工作,用切實可行的目標來激勵全體師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調控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設計目標和執行管理工作的同時要注意協調學校各方面的力量,使人盡其能,物盡其用;評價作用則要求初中教育管理目標應作為準確評價與衡量管理工作的標準尺度。另一方面,初中教育管理者要注意全面優化初中教育教學管理手段,創新管理體制,制定符合現代教育管理理念的規章制度,并嚴格按照校規校紀辦事。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主要是指課程理念、教育感念、課本教材和教學方法的更新與變革,初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則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發揮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和信息資源的作用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學校領導自身要練好“內功”,教師要切實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大膽管理學生,嚴格按照校規校紀辦事,全面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龍興.高中教師對新課程改革適應狀況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22)
篇8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初中化學 實驗課程 教學現狀
1.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以我國教育教學的系標準為主進行設計的,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初中化學課程的目標變化和教學要求需要根據實際基礎為主展開分析,貫徹落實全面發展的政策標準,要不斷提高學生自我素質,培養為國家人民服務的合格人才。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保證社會、科學、學生自身發展的基礎技能,要廣泛利用所學知識和化學基礎知識內容展開基本技能的培訓,根據化學科學思想培養初中生,發展學生的個人能力和性格特長,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參與新課程改革的建設,在初中化學中不斷改變實驗課程的化學教學要求和標準,通過加入人性化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標準,改善初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制度。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育他們關心環境、能源、衛生、健康等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及勤奮、堅毅、合作等優良品德。
2.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特點
2.1科學性
新課程改革的科學性指的是在實驗課程中加入更多理論內容,科學性的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方法要及時整合,將科學實驗研究方法和原理知識相結合。根據化學實驗課程設計的前提條件進行優化,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根據化學實驗內容提高化學教學有效性。科學性就是可以幫助化學課程教學更好地順利進行。
2.2安全性
化學實驗課程需要保證化學教學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在準備和開展實驗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盡力避免有毒、有害物質的危險性實驗。在安全思想的樹立過程中,要保證新課程改革后期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通過完善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好地保證初中化學的教學規范和安全實驗的有效性。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如選擇儀器、檢驗物質和配制溶液等實驗,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練習”達到“初步學會”,但學生往往只對儀器和實驗中新奇的現象的觀察產生好奇而忘記實驗的目的,使教學目標不能順利實現。
2.3簡單易行的特性
簡單易行就是盡可能降低化學實驗的復雜程度,讓化學實驗變得更靈活高效,讓初中化學實驗課程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儀器之間的連接與配合的安裝流程,可以更好更快地進行實驗程序。在實驗過程中降低安裝裝置的難度,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實驗,更容易記得所有理論知識。在簡單易行的教學環境中,初中化學實驗內容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學生可以很快掌握知識并獲得相應化學技能。
3.初中化學實驗課程的實現途徑
3.1制訂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
在教學前,化學教師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和資料準備課程,制訂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并切實可行地執行教學計劃。初中化學實驗課程的內容實現,需要化學教師協助學生,適當地準備好學生所需要的實驗器械和實驗化學制劑,保證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有效性。還要利用化學實驗計劃改善初中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好地保證實驗課程的穩定開展。
3.2優化實驗課程教學環節
優化實驗課程教學環節需要按照實驗程序的具體內容認真思索,掌握具體的科學理論內容,認真構思和觀察實驗的細節,對實驗的具體內容和現象及具體的問題進行思索后,通過優化實驗課程教學環節提高實驗的可行性和學生學習的技巧。通過優化實驗課程教學環節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觀察質量守恒的實驗,學生往往只對“白煙”、“藍色沉淀”的“好玩”感興趣而忽視必要思考,教師在實驗中要提醒學生“有白煙、藍色沉淀生成,天平仍保持平衡,這有什么化學意義?”“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么?”等問題。另外,不能為做實驗而做實驗,應全面系統地分析實驗目的、操作要求與實驗步驟等,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時間,避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時間空當,提高教學效率。
3.3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教師和學生掌握更多的交流技能,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強的實驗動力,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活力。教師要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集中精力應付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和問題,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其中,拒絕“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由于初中九年級的前幾節實驗課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關鍵,因此要下大力氣抓好實驗課堂紀律,規范實驗行為。
4.結語
新課程改革后的初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提高實驗課程教學有效性,利用課程教學的創新性等優點,幫助更多學生掌握更多化學知識和技巧。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路徑選擇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進行的第八次課程改革。這是為了應對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和要求,實現我國“科教興國”的宏偉目標,切實確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完善基礎教育階段專業發展教育體系的核心環節。這次課程改革與前幾次課程改革有本質的區別,它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旨在建構符合專業發展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而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他們最終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走向。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反映在教師教育觀念、教學行為和知識結構能力等方面的改變。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新課程的實施對中小學教師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本文反思了我國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傳統教育觀念的挑戰,并在此基礎上就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進行了一些思考,以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一、新的課程改革挑戰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
1.新課程挑戰傳統課程觀念
傳統的課程觀念認為,“課程即教學科目”、“課程是教學內容和進展的總和”。在這樣的導向下,知識被看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人們只要掌握了它,就可以受益終身。教師一味追求如何把現成的知識輸入到學生的頭腦之中,以求得高效的知識接受、存儲和應用。新課程改革的課程觀念強調知識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必須在實踐的檢驗中應用,認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種探究、選擇和創造的過程。這要求教師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主動選擇、主動構建知識,并將其納入學生自己的經驗世界中。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
2.新課程挑戰傳統的教學行為
傳統的教學觀念把教學看做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簡單組合,教學過程成了一種知識的單向傳遞的過程。教師的行為主要是為了傳授知識,學生則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新課程改革引起了教學方式的變革,并提出了三種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教學過程不再是過去那種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在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下,師生交往、積極互動中不斷生成和轉化教學內容的過程。它要求教學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重方法。
3.新課程挑戰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都是分科設置的。作為一線教師,只要具備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并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就可以完全勝任教學工作。面對新課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一書中這樣說道: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要努力成為教學的研究者,應該對學生的本真生活重新發掘,重新看待教學?!边@樣,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已經無法完全適應基礎教育工作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確立教研一體的工作方式,在完成具體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經過體驗而獲得實踐性知識,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改革的成敗、教學質量的高低首先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必然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必須意識到這種趨勢和動向,積極主動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自覺地投身于新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行為更新的過程中,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成為新世紀的優秀教師。為此,針對教師的課程理念、教學行為、知識結構和能力等問題,筆者在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方面進行了如下思考。
1.全新的課程理念――教師專業發展的靈魂
在課程目標方面,教師應該改變知識本位取向,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闡述各門課程的課程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著眼于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強調每一門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價值,促使學生的終身學習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個方面內容的整合,有效地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
2.全新的角色定位――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
新課程改革要求對教師角色重新定位,在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首先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執行者,更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知識,還要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形成課程開發能力,并要學會對各種教材進行評鑒,能夠對課程實施的狀況進行分析和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和評價。其次,教師不僅是教學的組織者和促進者,還是學生的合作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教師要廣泛地聽取學生的意見,積極地、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給學生心理支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再次,教師要成為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踐行者,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應該有機地把教學與研究結合為一體,用教學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探究問題、總結經驗,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3.全新的學習能力――教師專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教師是進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一個教師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就應該具有全新的學習能力,即持續更新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是以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鄰近學科知識等為基礎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接觸新科學,擴大知識面,持續更新知識結構;其次,教師應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逐步走入課堂教學。作為教師,熟練掌握并運用互聯網來查閱資料、捕捉信息是必備的能力之一。通過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信息量,也可使教學形式活潑、生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者,教師應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一方面知識更新的步伐不斷加快,教育理論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層出不窮,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用先進的科學教育思想充實自己;另一方面,隨著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學生的學習途徑日益多樣化,學生的知識也更加廣泛,教師只有不斷學習,隨時充實自己,才能給學生以恰當的指導。由此可見,教師必須具有以上所說的全新的學習能力,才能不斷促進其自身的專業發展。
新課程改革帶來新教育,并且已成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在這種背景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師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從教師接受新觀念、改進教學行為、拓展知識結構和能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新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新課程改革為教師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成為新課程改革順利前進的重要支撐,并且不斷促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和繼續推進。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將十分復雜,而且難以預料。我們教師應該保持開放心態,不斷地調整自己,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不斷推動自身的專業發展,成為課改歷史舞臺上最活躍的身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為新世紀優秀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李建輝.中小學教師實踐新課程的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6(12).
[3]朱立峰.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問題反思(二)[J].中小學管理,2011(03).
[4]韓冬云.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問題與趨向[J].遼寧教育研究,2005(03).
[5]李志峰.還課堂一片空白[J].教學與管理,2004(11).
[6]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01).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為方針,堅持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新課程理念建設為核心,以提高教師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為重點,以網絡教育為依托的總體策略,整合科研,教研,德育,繼續教育,信息技術等各方面資源,優質,高效地組織好學校的校本研修,不斷提升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專業水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為我校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優良的保障。
二、研修目標
培養自己的終身學習意識,樹立新課程理念,初步實現教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轉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新課程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進一步探索教師培訓機制,努力使學年組,教研組等成為學習型團隊,進而使學校成為學習化的組織努力培養出符合課改需要的高素質的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富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新型教師隊伍;樹立新的具有全新理念和鮮明時代特色的學科帶頭人;培養,發掘,推薦一批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涌現出的骨干教師。
三、培訓內容
(一)根據市教育局制定的《哈爾濱市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師資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新課程師資培訓采用《新課程師資培訓資源包》本學期將選用其中幾個重點專題。
(二)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綱要〉及解讀》,《〈學科課程標準〉及解讀》,學科新教材等為主要培訓教材。
(三)根據我校具體情況,我們又加選了《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行為的變化》為我校培訓專有教材。
(四)建立逸夫學校網上學習共同體,學校定期為教師提供學習材料或相應的網站,每月一個議題,教師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發帖子開展網上論壇,學年組,學科組之間相互交流學習體會,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五)在具體實施時,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選擇,補充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相關內容。
四、培訓課時
我?;A教育新課程改革師資培訓采取學分制管理辦法,本學期30學時以上(按方案規定,每學期完成20學時左右就可)。
五、研修形式
1,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級部負責小集中培訓,學校負責大集中培訓,教師自主分散自學.集中與分散包括人員集中與分散,也包括目標集中與分散。
2,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區分不同層次,對新教師進行達標合格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訓,不同層次的教師接受培訓的內容不同,形式不同,目標要求也不同。
3,培訓與研修相結合:賦予校本目標指導下的"師本研修"以新的含義,使師本研修成為教師校本培訓的新思路。
4,網絡與書面相結合:我們的研修要發揮學校的優勢,把網絡學習,研究充實到研修的形式中來。
六、研修計劃及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指導到位:
成立由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科研主任,學年組長為主要成員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協調,管理.對各種校本教學研修資源進行組織,整合,調控.由教導處與科研室共同承擔對教研組"管理與評估工作".依據各教研組制定的計劃,對各項教研活動進行目標管理,過程管理,達成度管理,及時了解活動進程,并給予具體指導,抓好組際和教師之間的總結交流.用學校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將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各項資料,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歸檔.教導處,科研室還對校本研修中的人員安排,課時調配,場地經費設備配置等進行調控,使研修學習更有序有效.確保培訓工作扎實有效的開展。
2,健全各種培訓制度促進發展
我們認為,制度建設作為校本教學研修的管理手段,與學習型組織的管理思想并不相悖,它既是一種規范,也是一種引導,激勵,保障和促進.本學期我們準備進一步完善《逸夫學校職業道德規定》,《逸夫學校教研制度》,《逸夫學校教育科研制度》,《逸夫學校課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促進教師立足崗位參與學習研究,主動發展的規章制度,激勵教師成長,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新晨
3,發揮網絡資源優勢,
在校園網逐步完善的基礎上,我們本學期準備充分利用網絡作為獲取信息和通信的重要手段,鼓勵教師提高信息技術水平,通過遠程教育,網上收集信息,參與網上論壇等途徑進行學習研究;要求網絡中心部門對教師的教研活動及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網絡化信息化管理。
- 上一篇:社會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下一篇:常規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課標下的評價觀